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管理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管理会计;报告;有效性;途径
近年来,因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来说,最具有挑战的问题不是怎么样成功而是怎么样才能将成功延续下去,根据相关报告显示:20世纪,成长是各大企业奋斗的主要目标,而到了21世纪,它们却把中心转移到了成本上。在企业管理者的价值观中,管理会计报告固然重要,但是和财务会计报告相比较之下,地位明显受到威胁。管理者可以通过很多种途径来调节产品的成本,而且保证产品的质量不变,从实质上解决企业运营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管理会计报告应运而生,它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对经营管理和维护企业高效运转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管理会计报告的概念与特点
1.管理会计报告的概念
管理会计报告是将会计、统计和数学方法结合起来,再加上财务会计资料和其它有关的资料,对企业未来可能发生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预测,然后管理者进行决策和协调,以帮助经营者做出可以让企业实现利益化的决策信息为目标的报告。企业会计报告分为外部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和内部管理报告(管理会计报告)[1]。从形式上来讲,管理会计报告是相对比较灵活的,财务会计报告和管理会计报告之间的关系很密切,不仅有多方面的区别所在,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联系,其中联系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个是相关性,另一个是可靠性,财务会计报告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是由管理会计报告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保证的,而且如果要建立管理会计报告系统,那么财务会计报告系统就是它的主导。
2.管理会计报告的特点
管理会计报告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管理过程的反映,注重的是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的管理和控制,主要特征由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强调对事前和事中的控制。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会计主体会对其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并且对其进行适量的督促,这个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事前预测,就是在企业发生经济活动前对即将要发生的事情进行预测和分析;第二个部分是事中控制,即在经营活动在发生时要随时监控,并且控制预算;第三个部分是事后评价,活动结束进行总结和评价。这也就意味着企业的管理者以及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想要在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处获得对企业经营状况精确的总结、评价,并做出相应的责任划分,并且提出应该改进的意见或者是建议,会计报告需要会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指定预算范围之前必须大量地收集与之相关的各个方面的资料、信息,并且用以专业、科学的手段预测,并制定相应的方案,以供选择;然后当制订的计划被付诸行动时,会计机构及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将会计信息的差距精确的反馈给管理者当局;最后再根据各方面的资料分析计划的执行情况,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进行系统的总结、评价,并且提出改进的意见。第二,强调业绩和评价。国际会计联合会是这样定义管理会计的:“管理会计是对管理当局所应用的信息进行鉴定、计量、积累、分析、处理、解释和传播的过程,以便在组织内部进行规划、评价和控制,并且保证其资源的利用,对它们承担经营责任。”从管理会计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管理会计报告的实质在于向企业管理者提供可以评价企业各级经营者以及工作人员的绩效水平,而划分的标准就是由责任中心来决定的,企业管理者可以获得的利益是和管理会计报告有关系的,而且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如果要想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利益,就要从管理会计报告和绩效的评价上着手进行,只有把它们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才能将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报告的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第三,形式不固定。管理会计报告的形式不固定是由管理会计的自身特点决定的,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管理会计报告也在变化,它不断从其他学科中汲取养分,并发展壮大。在这种千变万化的经济环境中,单纯的财务会计信息已经不能满足管理者的需求,必须要和营销学和管理学等与之相关的学科知识联系在一起才能帮助企业做出合理且有效的决策。
二、建立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重要性
根据我国的经济状况和特点,我国会计改革的中心是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进行改革和修订,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将产权明确,并且保障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利益所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会计报告的成长,让企业在一夜之间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要企业成功并不断发展,就要加强企业的自身管理,加强企业自身管理的途径之一就是加强管理会计报告的有效性。这一系列原因使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成了发展的必然,虽然追求经济利益是企业经营管理和生产经营的根本目的,但是在经济发展快速的今天,管理者更关心的是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持续盈利,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就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者的利益,通过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将目标定位的更为准确和具体,更利于实践,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管理会计报告以书面文件的形式呈现了企业的经营过程以及经营成果状况,它要满足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及核心员工等管理当局的不同需求,从而为他们提供内部决策、控制、评价、沟通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它的意义在于:其一,可以提高内部管理的有效性。企业一般情况下都把精力放在外部管理报告的建立与完善,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只针对外部信息的管理者,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内部管理者需要的内部管理报告更为重要,它具有深刻的意义。其二,可以兼容多元化企业。现今集团性的企业多数从事着多种业务类型不同的运营模式,设计一套使用多种运营模式的报告体系不仅能反映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而且可以涵盖外部管理报告所没有的信息,为企业运营和发展提供保障,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建立一种适合企业发展并采用的管理会计报告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不可替代,管理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中不仅涵盖了企业运营管理方面的信息,还能够弥补财务会计报告出现的漏洞,起到推进企业发展的作用。因此可以将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实为帮助管理人员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
三、当前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存在的问题
1.缺乏独立性
近年来,大多数企业都把会计工作的重心放在财务会计报告上,反而忽略了管理会计报告的重要地位,也没有设置独立的管理会计部门和辅助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再加上会计人员的观念仍处于比较传统的阶段,认为会计的任务只是围绕着记账、算账和报账的范围内,而至于管理、决策都是领导的事情,而企业的决策者管理意识不强,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财务会计报告上,而把管理会计当作副业,在有精力和条件时就适当地处理一下,还有甚者干脆置之不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工作人员对于已分配的任务持有应付了事的消极态度,进而降低了管理会计的各项职能原本应该发挥的作用,最终导致在实际应用中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企业在实际运营中,应该设置独立的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以及相关的专业的工作人员,调动起工作人员面对已分配的任务的积极情绪,以达到保证管理会计报告工作顺利开展的最终目的。
2.缺乏实用性
管理会计报告的使用上缺乏实用性的表现有四种,一是对传统理论的重视,忽略了实际应用,从而缺乏实用性,二是善于分析企业的内部经营环境,忽略外部条件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三是乐于吸取相关学科的精华知识,而不在乎适度规范化;四是对物质资源的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忽视。这四种表现直接导致了管理会计报告在实际应用上缺乏了实用性。目前,只有部分管理会计报告理论被应用在少量企业的初步经营管理过程中,而那些真正能够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管理会计报告内容仍然没有进入到实质的应用阶段,导致不能发挥它所具有的作用。
3.缺乏系统性
管理会计报告信息需求量较大,有些企业将编制管理会计报告的中心放在了“信息覆盖”上,认为信息全面就可以。这就使会计报告之间存在着分散状态,彼此之间缺乏有机、紧密的联系,各部分之间多半是简单堆积,缺乏系统整合,未突出重点,无法体现“管理”的特点,系统的说,管理会计报告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整体,因为缺乏深度分析,所以不能体现管理会计报告的关注的重点,就支撑不起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决策。
4.缺乏技术支持
我国会计界针对管理会计的研究缺乏系统性,随着电子计算机逐渐发展的趋势,想要引起人们对管理会计报告的重视,就必须有一个能够支持其运行的强大的系统,这样一来,管理会计的职能才会有效地发挥出来,才能够将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准确无误的反映出来,同时给予对应的解决方案和对策,并且帮助企业实现最终目标:即利益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至今为止,我国关于管理会计软件开发的技术仍然不够先进,甚至可以说是严重落后,正因为这样,在管理会计报告中存在的一些比较复杂的公式和模型不能运用,假如要通过手动计算这些复杂的公式,要消耗的人力和物力将会远远超乎想象。但是,计算机就可以在短暂的时间内不耗费任何多余的资源处理这些大数据,可见,有强大的、技术过硬的技术系统支持是必然趋势,这些问题存在导致了管理会计报告在应用时过于缓慢。
5.信息定位不明确
管理会计的发展和应用离不开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当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改变时,企业的组织形式会受到影响,然后做出相应的改变,企业的组织形式的改变就意味着管理会计的实务也要改变,这就导致了管理会计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相应地都发生了变化,最终导致了人员的信息掌握不准确,这就使得管理会计报告的信息定位不准,而且企业内部的管理会计报告所需要的信息范围广泛,又要求详细,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比较后可以看出,管理会计报告比较灵活,它不会受格式的约束,但是恰恰因为这点,企业想要找到与企业自身发展相匹配的管理会计报告是很有难度的。
四、提高管理会计报告有效性的途径
1.增设专职人员负责管理会计报告
人员配备的问题出现在会计报告的管理上,虽然是企业的管理者意料之内的问题,但更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企业的时间工作中,工作人员在接到与其工作内容不尽相同的工作时,会产生很强的抵触心理,然而就是这些抵触情绪会导致资料不能及时提交等情况,这些原因都会导致管理会计报告的不及时和不真实,只有增设专职人员负责整理和分析企业的管理会计报告的资料,才能更好地了解和落实业务的运作情况。就可以解决在企业管理运营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抵触心理所造成的信息资料不能及时提交的情况。
2.注重员工的选拔
构建管理会计报告的数据库系统是建立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重要支撑[3]。企业的强大和是否有高素质的人才息息相关,高素质的人才是管理者支撑起企业的支柱,所以管理者在筛选人才时必须谨慎,在岗位的分配上也要实行聘任制和轮岗制,观察聘用的人才是否真正适合相应的工作,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将人才的潜力挖掘出来并将它发挥到极致。另外,员工之间的工作要明确的分开,这样才有利于对整个工作环节的控制。一定要严格遵守企业制度,在员工的选拔时,做到凭借真正实力,从根本上杜绝徇私舞弊的现象。
3.加强人员的培训
管理会计理论能否顺利的应用到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去,取决于会计人员的实际操作,所以,会计人员的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可以达到什么水准。会计人员的素质是指会计人员的知识层次、知识结构、价值观和职业水准。由于工作人员在素质等各方面都大不相同,导致对管理会计报告的要求和理解上有偏差,所以需要组织专门的培训和统一的指导。并且讲解编制管理会计报告的意义和方法,让他们从这些培训中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同时重点掌握正确的编制方法。加强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并设定相应的奖惩制度,给予优秀的员工鼓励和奖品,相反,考核不合格或者不能胜任的人员予以调整。
4.建立管理会计报告奖惩制度
在现代企业会计管理中,管理会计处于一种形式大于实质的境况中,不能如实和及时地将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反映出来,导致管理者不能准确地掌握信息,从而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加以调整,所以,在这个方面上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报告奖惩制度,使其直接关系到员工的绩效和之后奖金发放的金额,对于那些在工作中勇于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员工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合理的鼓励员工多做出可以让企业更好发展的举动。
5.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
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运行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受企业制度的影响[4]。对于企业来说,采用的会计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不但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还在很大的程度上为企业的管理者带来了利益,想要有效的发挥管理会计报告的作用就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合理的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不仅有助于为管理会计体系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市场的优化,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发展和管理会计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管理会计报告的不断健全和发展还为企业扩大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企业增长经济效益做了良好的铺垫。企业的发展不仅是经营上的发展,还需要重视企业内部管理,这样一来,管理会计报告的重要性就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显示出来。探究怎样才能提高管理会计报告有效性,是促进管理会计发展的首要条件,不但可以满足现代化企业管理和持续发展的需求,还对企业的管理会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管理会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健全,是企业整合内部资源的契机,更是企业提高内部管理有效性的唯一途径,从企业发展的角度上看,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会计报告体系的每一次改进,每一次完善,都是传统管理会计报告为创新迈出的一大步,管理会计报告系统会跟紧每次的进步,然后变得更加完善,响应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安洋.基于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研究[J].新经济,2016(11).
[2]钟伟.基于管理会计的企业内部报告体系研究[J].中国市场,2016(2).
在经济全球化大的背景下,企业的经营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变,他们面临的同行业的竞争(全球性的竞争)更加激烈,单纯的财务报告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于是,基于管理会计基础上编制的财务报告应运而生,并且愈发的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管理会计报告不仅弥补了单纯的财务报告的缺点,而且添入了更多的信息以及研究数据,能够有效地改善企业的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接下来,笔者将从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以及管理会计在公路施工企业的作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二、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
(一)管理会计的定义及其职能
管理会计是指通过对财务会计提供的数据及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做出决策、规划活动的信息处理系统。于是,它的定位便决定了它的职能: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作出正确决策。
(二)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
1.管理会计报告的主体管理会计报告的主体一般指的是管理会计报告的使用人群。一般来说,报告的主体分为企业高层、企业中层以及企业基层。根据使用主体的不同,报告内容也有很大不同。对于企业高层来讲,他们主要是指挥协调整个企业的运作,需要掌握企业宏观的运营情况,因此针对企业高层的管理会计报告应提供企业所有部门的汇总信息以及详情附表。与企业高层不同的是,企业中层更加看重的是企业的营运控制,于是针对企业中层的管理会计报告应提供汇总性的、例行性的营运信息。基层管理者是企业实际运作的指挥人员,会计人员在制定管理会计报告时应是详略有当、通俗易懂的。
2.管理会计报告的目标明确目标是做事成功的立足点和起点,管理会计报告也不例外。只有明确了管理会计报告的目标才能更好地研究分析企业的经济数据,才能更准确的作出决策、提供企业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量、数据量不断增多,云时代已经到来。现代企业的长久发展需要更多地信息、更多地研究来保驾护航。然而,企业财务报告信息量小的局限性导致其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提供更多信息的管理会计报告应运而生。不过,与其说是管理会计报告,不如说是基于管理会计基础上编制的财务报告更为准确。现阶段,管理会计报告与财务报告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助力企业的发展。管理会计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价值运动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正确策略来优化资源使用结构,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三、管理会计在公路施工企业的作用及引发的思考
(一)我国公路施工企业的现状1.行业竞争压力大,利润减少近年来,国家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公路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建设,成为重中之重。看中公路施工项目利润丰厚的特点,公路施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多。由于市场份额有限,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不少企业为了能够中标,往往采用降低标价、垫付部分资金的方式,排挤竞争对手,这样不当竞争不仅降低了企业利润,而且增大了企业资金压力,给企业运营带来严重风险。2.拖欠工程款现象严重在我国,无论是政府项目还是民间项目,拖欠工程款现象都普遍存在。由于企业之前还垫付了部分资金,使得企业的资金压力不断增大,资金积累困难,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壮大。3.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施工建筑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其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的特点。虽然他们工作在第一线,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他们没有受到规范的系统的教育、缺乏理论学习,因此,管理水平有待提高。4.成本管理水平低、观念淡薄(1)公路施工建设的特点,决定了其对施工成本的控制缺乏事前和事中的控制。(2)有些公路施工企业重视进度而忽视成本管理;还有的企业虽然对成本管理制定相应的制度,但视同摆设,毫无作用。一句话,施工管理者还是未有足够的意识来认清成本管理的重要性。(3)市场对成本管理的高要求与部分企业低管理水平相矛盾,进一步制约企业的发展。5.管理会计师人员不足在现阶段,我国企业对管理会计这一行业重视不足,导致学习管理会计的人员较少,职业化的管理会计师人员严重不足。另外,公路施工企业中的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使得管理会计在公路施工企业中未能发挥足够的优势。
(二)管理会计在公路施工企业的作用现阶段,一系列基础实施建设的广泛展开,使得公路施工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企业要学会充分发挥管理会计报告的优势来指导企业经营,防止因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众所周知,管理会计主要是靠成本控制来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为了实现成本控制,管理会计必须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数据进行仔细研究分析,让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争取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这就要求了企业的相关部门在事前充分做好各项活动的准备工作,让财务部门做好资金的审核工作、调配好充足的运转资金。
(三)管理会计在公路施工企业中引发的思考管理会计虽然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但是公路施工企业存在的固有弊端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为此,公路施工企业应当积极改变,以解决这些弊端。在经过笔者的深思熟虑之后,想好以下对策,望企业采纳:1.管理会计报告需要处理的信息量是很大的,而且工作繁琐,需交由专职人员来进行操作,如果不设专职人员、任意委派,则会导致抵触情绪的产生,使得管理报告产生不实信息。此外,专职人员不应集中办公,要分散在各个部门,这样才能熟练掌握企业的实际情况,写出符合现状的管理会计报告,助力企业的发展。2.人力资源被公认为是公路施工企业当中最丰富的资源。公路施工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大多数管理人员由基层做起,他们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乏足够、系统的理论学习,素质不高,这就会使其对管理会计报告的理解产生或多或少的偏差。为此,企业应从全局考虑,积极组织培训,让他们认识到管理会计报告的重要性并掌握编制方法。此外,还应定期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采取惩罚措施。3.管理会计报告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能够让它像普通的报告那样流于形式,这样对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为此,企业应建立奖励制度,鼓励全员参与,指出报告中的不足,群策群力,为企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四、总结
【关键词】 信息呈报格式; 任务特征; 决策风格; 决策者知识水平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管理会计在中国的企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管理会计报告的重要性也已经越来越为广大学者所重视。相对于财务报告来说,由于管理会计报告是一种内部报告,并没有统一的可供接受的方式,因此,管理会计报告的呈报格式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并没有统一的固定的格式,比如图表式和表格式的管理会计报告。那么,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对于决策者来说,到底哪种格式的管理会计报告有助于决策呢?因此,研究不同的信息呈报格式下的管理会计报告对决策的影响就变得十分必要。针对这个问题,本文首先简单回顾了信息呈报格式的发展历史,接着分别就以前的研究成果从不同的角度做了一个系统梳理,最后提出了未来应该更多关注的研究方向。
二、文献回顾
(一)信息呈报格式的发展历史
传统上,表格式的信息呈报格式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20世纪初,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的小公司逐渐发展成为一些大的公司,业务量的激增导致短时间需要处理的数据信息也大量增加,传统的表格式的信息呈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数据处理的需要,这时,图表式的信息呈报格式便被引入了公司的数据信息处理中。图表式的信息呈报格式本身固有的特点不仅能够使公司大量的数据加工处理成可理解的信息,而且对于经理人员来说更加易于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个人计算机在商业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个人计算机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帮助经理们作决策。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使得利用计算机制图软件制作图表更加便捷和高效,客观上促进了图表式的信息呈报格式的应用,公司的信息呈报方式也由原来的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那么,由此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到底哪种信息呈报格式对于决策者最有效呢?
(二)不同角度下信息呈报格式对决策的影响
决策是一种认知过程,在面对可供选择的不同的行动方案时,决策者会依据自己的认知选择行动路线(Libby,1981)。决策过程涉及到三个主要阶段:输入、加工和输出(Libby and Lewis,1977)。由于决策的过程对输入信息内容和信息呈报方式的依赖,受人类本身认知过程的限制,决策者可能无法获取有效的信息(Cloyd,1995)。早期的会计行为研究更多的是关注财务信息本身的内容,而忽视了信息呈报格式对决策的影响(Hopwood,1996)。以前缺乏关于信息呈报格式的研究还归因于“规范的选择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信息的呈报格式是一种次要的变动,因此呈报格式的变化不会影响决策(Maines,1995)。换句话说,信息的呈报格式不会影响到决策者的信息处理方式,因为决策的成功依赖于决策者的认知过程。虽然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信息的内容,但是一些研究已经开始关注信息的呈报格式和决策行为之间的联系,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都表明信息呈报格式对决策行为影响的重要性。Benbasat and Schroeder(1977)通过一项实验设计了可能影响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MIS)的六个自变量:报告的呈报格式、决策辅助工具、不同的报告、报告数量的可用性、决策风格和相关领域的知识。最终的实验结果表明,决策辅助工具和呈报格式本身对最终的实验结果有显著的影响,而决策风格、知识水平和决策辅助工具相互影响并最终对决策风格产生影响。本文以Benbasat and Schro-
eder(1977)的研究为框架,并结合最近时期关于信息呈报格式对管理会计报告影响的研究,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个综述:
1.基于信息呈报格式本身
Lusk and Kersnick(1979)的研究发现,信息报告的格式会影响到决策者的行为。在很多企业中,经理们会频繁收到来自管理信息系统、分部经理等的财务信息,传统上,这些财务信息都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的,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和在商业活动中的应用,对于经理们来说,个人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帮助他们作决策,而且,各种计算机制图软件的出现也使得制作图表更加便捷和高效。因此,图表的呈报格式就变得更加普遍。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经理层倾向于接受图表式的呈报信息。一般来说,图表本身能够反映大量的数据信息,并且能够提供给决策者对于大部分问题的一个直观的理解(Davis,1984)。Remus(1987)的实验表明,考虑到环境的复杂性,图表式和表格式的呈报格式有明显的不同。在一个较低复杂性的环境中,相比图表式的呈报信息,考虑成本效益的原则,表格式的呈报信息能够以低水平的成本取得较好的效果;相反,在一个相对复杂性的环境中,图表式的呈报信息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经济资本对风险总量约束和价值创造引导的双重机制下,分别从价值贡献总量及效率两方面,分析产品、客户、条线等维度的资本回报率水平,挖掘各维度价值创造力,为提升银行资本内生动力形成良性自我补偿机制,提供决策依据。
2分析工具及指标
借助管理会计系统信息,围绕EVA和RAROC等两项核心指标,即:2.1经济价值增加值(EVA)=收入总额-风险成本-资金成本-经营成本-资本成本2.2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RAROC)=(收入总额-风险成本-资金成本-经营成本-资本成本)/经济资本其中:EVA体现了价值创造能力的大小;RAROC体现了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率。
3该行实例分析
3.1产品维度。管理会计定义的产品是基于业务品种并可以产品为基本单位核算。该行产品包括:存款类、贷款类、结算类、托管类等。贷款类产品是资本消耗的主体,存款类产品以及包括托管类、结算类产品在内的中间业务类产品暂时均不占用资本。3.1.1信贷类产品。对公贷款在价值增加总量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票据次之,零售贷款占比最低。从资本使用效率看,票据贴现的RAROC水平远高于对公贷款及零售贷款。由于对公贷款特别是流动资金贷款较高的经济资本消耗,直接影响其资本回报率水平的提升;零售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及住房贷款的发展潜力较大。得出结论:①票据直贴产品的资本投入产出效率最高,对提升该行资本回报率最具价值;②贸易融资产品利润贡献有限,但其资本回报率仅次于票据产品,潜力较大,可予适当资源倾斜;③对公贷款的资本使用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这需要在降低资本消耗及提升风险定价水平等方面加大挖潜。3.1.2非信贷类产品。非信贷类产品包括存款类和中间业务类产品,由于此类产品暂未占用经济资本,因此以EVA指标测量分析为主,同时,辅助使用成本收入比指标。在管理会计系统全成本分摊下,有效控制成本收入比是提升非信贷产品利润贡献的关键。其中,对公存款类产品利润贡献突出,其成本收入比水平相对较低;零售存款成本收入比高于对公存款,高成本消耗直接影响其利润贡献。因此,非信贷类产品只有成本收入比控制得当,才能为利润增长及资本回报率提升做出贡献。3.2客户维度。客户综合贡献体现多维度,有效提升综合贡献率是提升资本回报率及银行利润增长的关键。3.2.1对公客户。大型客户在价值增加总量中占最大份额,但其利润贡献多为贷款收益,派生存款及综合收益率较低,使其RAROC水平位居末位;小型及微型企业RAROC水平较高,其综合收益水平也较高,但其利润贡献水平偏低,仍有挖潜空间。综上所述,目前中小型企业经济增加值贡献水平、客户综合收益率RAROC水平均相对较高,可列为战略导向目标客户,加强针对性营销。3.2.2零售客户。高端客户数量占比最低,但利润贡献及潜力较大,其对银行产品尤其是中间业务产品使用相对多元化,使其资本回报率水平位居首位;中高端客户非利息净收入占比高于中端及低端客户,表明产品利用率较高,利润贡献处于最高水平且RAROC水平也相对较高;低端客户产品使用率低且成本耗用较高,导致其利润贡献及RAROC水平最低。由此可见,中高端及高端客户应为该行战略目标客户;此外,若能持续挖潜中低端客户,增加客户粘性,则升级为中高端客户的可能性很大。3.3条线维度。条线维度特点是通过成本分摊及交叉销售收益分润,准确计量各条线收益和成本消耗,为分析资本回报率提供信息。(见表1)从资本回报率水平看,零售条线具有明显优势,原因在于其收益结构。零售条线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高达40%以上,与公司条线信贷驱动的信贷贷存利差收益结构差别较大,因此零售条线经济资本占用水平大幅低于公司条线。EVA占比表明零售条线成本收入比仍偏高,高成本耗用成为制约零售业务发展的顽症。
4针对资本回报率提升路径的优化建议
为切实履行财政监督职责,稳步推进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我单位对本单位会计信息质量、部门预算、“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财政制度、和财经纪律执行情况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会计基础工作情况检查
1、会计人员从业资格情况:会计人员经过专业上岗培训,有从业资格证。
2、单位银行账户开设情况:开设零余额账户,集中支付账户。
3、会计科目和会计账簿设置比较合理、完备,会计账簿、财务报表信息真实,账表之间、账账之间、账簿与凭证之间对应真实。
4、会计往来科目、会计结余科目真实,单位未存在将收支计入往来账核算问题。
5、财务报销制度完善、报销凭证及附件要件需经严格核查方能报销。
6、原始发票、收据使用情况:没有使用发票和收据的情况。
7、未存在工资科目之外核算单位职工工资福利性支出情况。
8、财务会计档案及时整理归档放入档案柜进行保管。
9、单位建有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内控制度。
10、单位资产管理情况:我单位对固定资产已进行登记造册并定期进行清查。
(二)治理“小金库”情况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采取各种有效方法来提高经济效益。责任会计是适应现代分权管理而形成的一个会计信息系统。因此要想搞活现代企业,增强其竞争力,责任会计的运用是极为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责任会计制度源于西方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西方国家生产力急剧增长,公司组织的普遍化及其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为实行有效的管理和保证盈利,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级人员各司其职并且奖惩分明。要保证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就必须考核评价各部门的工作业绩,及时掌握会计信息,进行事中控制和经营决策,而传统的财务会计远不能适应这一新情况,于是责任会计应运而生。
在我国,责任会计在企业推行经济责任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责任会计制度是与传统的职能管理相适应的,在新的经济和管理环境下,传统责任会计制度渐渐暴露出自身的弱点,这严重影响了责任会计在企业中的实施。在新的经济和管理环境下,为使责任会计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造和创新。
二、文献综述
21世纪的竞争最核心的问题不是技术、资本、而是人。姚巧英(2005)指出,责任会计是在行为科学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本质上是一种“人本管理”。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汤蕙(2005)指出,成功建立以责任会计为主要形式的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对企业的作用表现在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市场来减少企业总交易成本和实行有效激励两个方面。深化会计改革必须建立以责任会计为主要形式的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张宏丽(2006)指出,责任会计目标的实现是通过对企业内部各级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实施责任会计管理活动来达到的,是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刘杰瑜(2005)指出,责任会计制度强调对责任中心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管理,其实质是将会计的职能与管理的职能直接结合起来,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一种管理模式。推行责任会计制度是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方面目标的重要保证。
现代企业制度迫切需要建立责任会计,但传统的责任会计管理在企业运用中存在一些问题。杨学军(2005)提出传统责任会计体系侧重于财务方面,容易导致责任单位的短期利益;传统责任会计系统没有与公司战略目标衔接,造成责任中心的任务完成而公司总体目标没有达到。王静(2005)详细分析了我国企业在划分责任中心、落实责任指标、进行责任核算、考核责任业绩、实施责任奖惩中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我国企业在划分责任单位过程中往往效仿西方责任会计的模式,不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核算责任时不执行与财务会计统一的会计科目和费用科目,形成两种核算(财务核算、责任核算)各忙各的账,各出各的数,致使个别责任单位出现了应提未提、应摊未摊、应列未列、应转未转,直至其他方面潜亏。责任指标的制定不够合理,不同责任单位的工作性质不同,相互间业绩缺乏统一的尺度,不能充分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责任会计的可控性原则难以落实,单一的成本评价指标容易导致逆向激励。实施责任奖惩过程中,责权利未能有效结合,激励机制不能发挥作用。
企业为适应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需要针对责任会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变革,各参考文献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方法。王静(2005)提出了5点建议,包括完善自控原则,科学确立责任单位;建立经济责任制,促进责任制落到实处;完善实施责任会计的基础工作,合理确定内部转让价格;以“责任效益”为对象开展责任会计核算、考核、评价各责任单位的业绩;以行为科学为基础完善激励机制。脱威(2004)指出,在核算责任指标过程中,应注意反馈作用,企业会计人员在收集信息时应注意遵守公正不偏原则和反馈原则。在责任考评时要重视激励机制,考核应注意全面化的原则,考核指标除货币指标外,还有安全,质量等责任指标。
责任会计引入我国会计领域已有一段时间,而且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企业中仍没有得到普遍应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李公杰(2003)提出了五点原因。一是企业改革步伐滞后;二是陈旧观念的阻碍;三是推广应用方法不当;四是会计人员素质和核算手段难以适用;五是会计信息失真状况严重;六是责任会计理论本身不完善。在加快责任会计的推广应用的对策方面,文章提出了六点建议。加快对责任会计的了解,完善责任会计体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责任会计的推广应用;从实际出发,合理地推广;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的指导作用;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快开发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功能;加大整顿会计信息失真的力度。徐志全(2002)也提出了类似看法,推广应用责任会计要从实际出发,做到先粗后细,逐步完善。可按行业组织试点工作,在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和取得一定经验后再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综上所述,作为企业管理的有效制度,责任会计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它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无疑对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三、论文框架
(一)当前在企业中实施责任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在企业中实施责任会计的必要性
2.在企业中实施责任会计的可行性
(二)建立责任会计的程序
1.划分责任中心,确定责任范围
2.编制责任预算,确定责任目标
3.编制业绩报告,进行业绩考核
(三)责任会计在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存在问题
(1)照抄西方的责任中心设置方法
(2)责任指标的制定不够公平合理
(3)内部转移价格可靠性不强
(4)考评体系不够健全
(5)责权利未能有效结合,激励机制不能发挥作用
2.解决对策
(1)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划分责任单位
(2)建立经济责任制,使责权利落到实处
(3)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合理确定内部转让价格
(4)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
(5)以行为科学为基础,完善激励机制
四、参考文献
[1]王普查、赵雪仪,价值流思想在责任会计制度中的应用,财会通讯,2006,12:30-31.
[2]汤蕙,略议有效实行责任会计的企业内部因素,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4:92-94.
[3]李孝林,中外责任会计产生和发展探索,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0-74.
[4]脱威,试论责任会计及其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应用,财政金融,2004,1:52-53.
[5]刘杰瑜,推行责任会计制度完善企业经营管理,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3:168-169.
[6]王静,浅议我国企业责任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北方经贸,2005,7:49-50.
[7]张宏丽,实施责任会计提高企业效益,科技资讯,2006,7:219.
[8]何忠勇、汪华林、武娟,中小企业实施责任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6,4:98-100.
[9]乔玉梅,运用责任会计合理评价责任人工作业绩,集团经济研究,2005,1:155-156.
[10]姚巧英,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142-143.
[11]金梅,谈责任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中州审计,2004,5:29-30.
[12]杨军芳,商业银行责任会计核算制度浅探,财会月刊,2006,12:34-35.
[13]徐志全,论责任会计体系在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中的运用,经济问题探讨,2002,3:110-113.
关键词:价值链 制造企业 管理会计报告体系 竞争力
一、研究的意义
管理会计报告与企业的各项实践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在企业的管理者深刻认识到企业的管理经营状况是基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的情况下,管理者才会去深入了解账务会计信息,也只有这样才能编制出一份与决策相关的管理会计报告。而现在所有的管理会计报告研究主要还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我们的企业更是要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从多个角度,从不同层面去收集材料。从而对企业管理环境下的各个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以解决实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管理会计报告
管理会计报告的主要功能是针对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主要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决策时所需要的信息,这跟一般的财务报告有所不同。一般的财务报告则主要是服务于外部的投资者或者是债权人。但是,在一段时期以内,管理会计报告与企业决策的相关性却慢慢消失了,有的学者指出,在企业财务报告的系统程序和周期性的影响下,现在的管理会计报告提供出的时间比较晚,并且还相当粗略,这样一来,就跟企业的决策相关性确实不大了。在这种背景下,有人提出,重新建立一种新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以满足企业管理者决策的需要。
管理会计报告主要可分为三个主题:
(一)预算管理
预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管理会计工具,它的主要作用是优化资源配置,保证企业的目标能够顺利实现。这也是管理会计研究中比较深广的题目。预算从诞生以来,就不断地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不断完善与进步。这其中,预算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它们分别是成本预算报告、财务预算报告以及参与式预算报告。成本预算即是在某项经济活动以前就制订好相关的成本耗费标准,按照预定的标准进行一种成本控制的方式,在经济活动结束以后进行差异化的分析;财务预算报告是基本上取代了前期单纯的成本预算功能,这主要是协助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进事前的预测以及相关决策的控制。这种以利润这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从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如采购、生产、销售、成本等影响利润的各个因素环节。这样一来,预算报告的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起来。不仅仅是包括了材料、劳动力成本等生产环节的支出,还包括了资本投入的报酬、产品的销售定价等。从企业的整个层面对企业的财务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参与式预算报告是让企业的员工加入参与到企业预算目标的制定中来,充分表达出他们的意见与建议,从而吸收更为广阔的知识层面,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企业目标的成功率。这是企业管理层与企业中下层一次很好的协调与沟通,在这个过程中,让企业的各个层面都对企业的目标进行了一致性的协商,使整个企业能够团结在一起,充分利用各个层面的资源一起为企业的发展而作出努力。在提高员工生产积极性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过多的预算参与会导致预算的不合理,也就是说容易对成本进行高估而低估了企业的目标。显然这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成本报告管理
成本是企业在生产销售过程不可避免的耗费资源的一种结果,它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部分,是企业价值能够产生的源泉。所以,如何能将企业的成本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之内,就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成本报告是成本如何分配的体现,是成本在分配过程中的结果。随着对成本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成本报告也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早期成本报告、标准成本报告、目标成本报告以及作业成本报告。
(三)业绩评价管理
企业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业绩的评价,它能够为企业提供中长期的战略导向,能够深入地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并在人事管理上作出贡献。比如,为员工提供一个激励和提拔的机会。随着企业的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业绩评价报告也经历了一个由不完善走向成熟的阶段。从成本业绩评价报告到账务业绩评价报告再到价值业绩评价报告到最后的BSC业绩评价报告的四个重要阶段。
三、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的首次提出是在《竞争优势》一书中,该书把价值链作为企业竞争的一项有效的工具,从而也就产生了我们的经常听到的企业要创造核心竞争力。而价值链则主要是体现在企业的内部环节,如从商品的最初的原料采购到生产以及到销售的整个过程。在产品形成到顺利出售的过程中,各个活动环节相互影响、联系,一起创造了企业的价值。
价值链被推向了一个企业管理层次的地位,就很自然地与战略地位相联系上了。价值链是从企业的宏观层面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进行评估与控制,而不是局部意义上的单个效率的提升。随着价值链理论的不断发展,价值链管理也诞生了,从此价值链理论便从理论走向了实践。
四、构建基于价值链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
管理会计报告的目的是为企业的管理者在决策时提供依据,而在价值链理论上的管理会计报告更是从企业的生产流程角度出发,这就使得新型的会计报告体系能够有效地弥补以前会计报告的不足,主张对企业的研发和采购以及销售等各个价值链上的管理会计信息进行全面的动态地反映。这更有得于企业管理者能够有效地决策。
由于是基于价值链的管理会计报告,它的目标便决定了其必须拥有较大的信息量和信息量的质量。这种管理会计报告的功能是整合企业内部的价值链上的所有数据和信息。这也体现了基于价值链的管理会计报告在企业宏观层面上的战略意图。
五、结束语
经济发展得越快,企业的会计更显得更为重要,在管理者作出决策时体现出的作用也就越大,而基于价值链的管理会计报告更是能够从深层次的角度、从宏观的层面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信息。
参考文献:
[1] 李基;;于价值链的财务管理框架[ J ];财会通讯,2007(11):32-33
【关键词】会计 人际沟通 企业需求 教育
一、调查背景
会计类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属于技能型专业。长期以来,在理解高职会计类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时,人们或多或少的带有功利化和片面化倾向,只重视单向度的培养,把目标定位在培养能够胜任会计实务的专业技术人才上。各院校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的会计工作操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轻视或忽略以人际沟通能力为代表的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用人单位对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毕业学生数量逐年增加,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态势。而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市场对会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趋多元化,社会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员”的功能。会计类专业人员不仅要处理单纯的技术工作,同时还要紧密联系各部门的工作,发展业务,提供资讯,参与管理等等。因此,重视沟通,善于与人交往的人际沟通等职业综合能力已经成为会计类专业学生求职、任职、职业发展的必备能力。
现实中,由于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所经历的应试学习背景和所处专业学习环境,进入高校后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都导致大多数学生不知所措,适应迟缓,在人际沟通方面的能力表现普遍不佳。如:不善表达,与同学不融洽,与辅导员不交流,遇事闷在心理 ,沉浸网络,不能沟通就发脾气或逃避……类似现象,反映出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由此,我们开始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式,对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进行调查。并以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需求市场作为研究目标,为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教育以及课程改革提供依据,希望逐步建立培养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较为完善的体系,以此提高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实力、从业能力、创业能力。
二、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此次问卷旨在了解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现状,以便于调整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创设更有针对性的环境和平台,帮助学生提升人际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奠定良好的职业发展基础。
(二)调查对象
面向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类专业2012级新生643人,以及2013级新生666人,共计1309人。发放问卷1309份,回收问卷1305份,问卷有效率99.92%。
(三)调查内容
设计调查内容包括以下4个角度:对人际沟通能力的认知、人际沟通能力现状的自我定位、人际沟通能力的职场需求认知、人际沟通能力的提升途径认知等方面。
(四)调查时间
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为了更清晰的了解当前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对人际沟通能力的认知情况,我们分二期,对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类专业2012级新生和2013级新生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
(一)调查内容一:人际沟通能力现状的自我定位。
1.在单项选择中,对于“你认为自己是否善于与人沟通”的选项,有352人(约占27%)选择为“善于”,有626人(约占48%)选择为“一般”,有235人(约占18%)选择为“还行,过得去”,有91人(约占7%)选择为“不善于,自己较郁闷”。
从数据可见,会计类专业有93%左右的新生对于自己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是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只有近7%的新生对于自己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是不满意的。这说明,大多数新生对于目前个人的人际沟通能力现状的自我定位是乐观的。
2.在单项选择中,对于“进入大学后的第一次自我介绍时,你是”的选项,有365人(约占28%)选择为“自然,镇定”,有561人(约占43%)选择为“有些拘谨”,有274人(约占21%)选择为“不自然,紧张”,有104人(约占8%)选择为“语无伦次、手足无措”。
以上数据表明,在人际沟通的实际场景中,会计类专业有28%左右的新生感觉自己表现出了“自然,镇定”的状态,说明他们能够实现一般状态下的与人交流与沟通的情态。当然,对于他们实际的交流与沟通的效果如何,是否得到了在场教师和大多数同学的认可,本次调查并未涉及,这里也不可能去妄加推测。此外,有近72%左右的新生感觉到了实际的交流与沟通中自己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无疑说明大多数新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还有待提高。
3.在多项选择中,对于“目前你感到最烦恼的问题是”的选项,有822人(约占63%)选择了“学习问题”,有613人(约占47%)选择了“能力发展”,有496人(约占38%)选择了“人际问题”,有313人(约占24%)选择了“恋爱问题”,有209人(约占16%)选择了“学业晋升等”。
以上数据中,面对“目前你感到最烦恼的问题是”,会计类专业新生排在第一位的是“学习问题”。高职高专新生由于高考成绩普遍不佳,担心自己升入高职后的学业状况实属自然。此外,排在第二位的是“能力发展”,排在第三位的是“人际问题”。可见,包括人际沟通等能力的发展,已经让会计类专业新生认识到其在学习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为学院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调查内容二:对人际沟通能力的认知
1.在单项选择中,关于“对于人际沟通能力,你怎么看”的选项,有796人(约占61%)选择“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非常重要”,有469人(约占36%)选择“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比较重要”,有27人(约占2%)选择“不需要特别注意是否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有12人(约占1%)选择“无所谓”。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受调查的学生目前个人的实际人际沟通能力如何,绝大多数学生(约占97%)都认为,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非常重要或者比较重要。可见,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从认知角度对人际沟通能力是看重的、重视的。
2.在多项选择中,对于“你认为人际沟通能力主要包括”的选项,有939人(约占72%)选择“口头表达能力”,有913人(约占70%)选择“交际能力”,有417人(约占32%)选择“书面写作能力”,有274人(约占21%)选择“多方面收集信息的能力”,有261人(约占20%)选择“展示良好个人形象的能力”。
由此可见,大多数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认为,人际沟通能力最主要的是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他们对人际沟通能力的内涵有了初步的认知,当然还有待深入的了解、学习,相关能力也有待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和提高。
(三)调查内容三:人际沟通能力的职场需求认知。
1.在单项选择中,对于“你觉得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的选项,有1162人(约占89%)选择为“从现在开始,在学习中培养、提高”,有117人(约占9%)选择为“从以后的工作中锻炼、培养”,有13人(约占1%)选择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热而然的得到培养”,有12人(约占1%)选择为“不需要特别的培养”。
以上数据可见,有近90%的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已经认识到:应该从现在开始,在学习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方能在未来的职场工作中展现自己的人际沟通才能,以获得更多工作以及上升的空间。而待到在未来的职场工作时才锻炼、培养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难免在工作中出现疏漏,技不如人,未免太迟了。
2.在多项选择中,对于“你认为,用人单位最看中新员工的是什么”的选项,有1304人(约占100%)选择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有796人(约占61%)选择了“与人沟通、交往、相处的社交能力”,有443人(约占34%)选择了“计算机应用能力”,有300人(约占23%)选择了“英语水平”,有274人(约占21%)选择了“组织与协调能力”,有209人(约占16%)选择了“思辨能力”。
调查数据可见,会计类专业新生对专业学习高度重视,认为企业需要的是会计专业技术型人才,不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就无法顺利地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同时,有约占61%的新生已经清楚地看到“与人沟通、交往、相处的社交能力”也是社会用人单位最看中的要素之一。这说明他们已经开始关注企业对会计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方面的需求。
(四)调查内容四:人际沟通能力的提升途径认知。
1.在单项选择中,对于“沟通是否也适合‘勤能补拙’”的选项,有443人(约占34%)选择了“不适合”,有222人(约占17%)选择了“适合”,有587人(约占45%)选择了“因人而异”,有52人(约占4%)选择了“没用”。
从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选择的倾向可见,有近38%的新生认识到:不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只是一味固执地“勤”,反复地重复错误或做无用功,是不能弥补自己所造成的“拙”“劣”的。这样做于事无补,还有可能增加对方对自己的不良印象。另有45%的新生选择了“因人而异”,这反映了部分新生受“勤能补拙”概念影响,也反映了他们对此问题的不确定性,或因某些特殊的现象而推论所得。
2.在多项选择中,对于“你认为你的人际关系如果不好,原因可能是”的选项,有691人(约占53%)选择了“缺乏自信”,有639人(约占49%)选择了“不知道该怎样表现自己才好”,有430人(约占33%)选择了“性格内向”,有391人(约占30%)选择了“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有352人(约占27%)选择了“不能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和看法”,有287人(约占22%)选择了“时常不经意的用语言或者行动伤害别人”。
以上选择结果可以看出,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对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的思考,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和分析。他们已经开始留意,或现在开始关注:因为“缺乏自信”“不知道该怎样表现自己才好”“性格内向”“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能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和看法”“时常不经意的用语言或者行动伤害别人”等个人特质与言行举止,影响到自己的人际沟通现状,影响到自己人际交往的效果。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为高职教育加强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教育教学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调查结果与思考
从以上对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类专业学生的两期调查不难看出,随着高职教育的开始,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已经留意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存在无所适从、力不从心的不良状况。尤其是部分在人际沟通方面出现了问题、交往有障碍的新生,开始关注自己的人际交流与沟通等方面的问题。在他们正式跨入职场之前,学院应在此方面实施培养计划,促进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提升。
分析会计类专业新生在人际沟通的心理认知和实际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
(一)“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形成“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
现在的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环境的优越,祖辈父辈的溺爱,让他们逐渐形成了“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即便是家庭条件有限的家庭,其子女得到的同样是如此。父母大多数都会倾其所有,以子女为“大”。但是,良好的人际沟通的基础,是双方平等、彼此重视。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这类“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和处事习惯,往往会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心理认知的偏差和交往技能的缺失。
(二)“应试教育”的学校环境,忽略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接受了12年的中国式应试教育,这是事实。虽然我国的教育制度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但现实中依然是以“高分”为重。社会、学校、教师和家长一如既往的重视学生的成绩。学校教育的中心仍然是对书本知识的传授与掌握,而没有更多时间安排提升素质与人际交往的训练。学校教育中,学生无须主动积极地与教师沟通、协调,而教师对待学生也皆为主动联络、循循善诱、和风细雨、关爱有加。无形之中,致使学生们忽略了主动与老师、同学及家人的交流沟通,加深了“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这样的学生在进入职业学院后,因环境的变化、人际的重构,往往产生新环境的适应障碍。有的无所适从,心理失衡而不愉快;有的选择疏离大家,习惯于自我封闭。
(三)“网络世界”的自我陶醉,逐渐让虚拟替代了现实。
虚幻世界的“网络达人”,往往是现实世界的“内向寡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部分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造成其社会化的严重不足。一些学生可以远离亲人、同学,却过分依赖网络,片刻不离网络。他们可能是网络社交的活跃分子,了解各种网络沟通交流方法,但却在现实生活中人际沟通不畅,过于内向,行事被动。
基于以上分析,在高职教育中实施人际沟通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就显得非常迫切了。
五、调查结论与建议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沟通”成为了经济社会的重要一环。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已经成为新世纪会计类专业人才竞争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两期的调查结果,使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目前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力不从心、不知所措、适应迟缓和普遍不足,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调整高职会计类专业教育计划,创设更有针对性的环境和平台,尽快帮助学生们提升人际沟通能力,已经不容拖延。
建议在高职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指标中,增加对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描述,并调整相关课程设置,满足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对提升人际沟通能力的需要。
建议课内外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沟通与交流训练活动,促进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锻炼。通过开展项目训练活动、多彩的社团活动,以及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完成人际沟通的互动历程。
总之,沟通能力是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为增加学生的人际交往信心,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高职教育阶段,训练与提升学生的有效沟通能力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聂霞.高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与分析[J].成人教育,2011.31(11).
[2]王峰.培养高职生的人际沟通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3.
最近我们发现,有些企业在编制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材料的过程中,先聘请未取得从事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进行审计、验资和盈利预测,然后请有资格的事务所复审并出具报告。而某些已取得从事证券业务资格的事务所在执行证券业务时,不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制度的规定,不尽勤勉尽责义务;一些有资格的事务所在接受证券业务委托后,不派具备从事证券业务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到实地查验,而是让其尚未取得从事证券业务资格的分支机构代为查验后进行复审,并以自己的名义出具各类专业报告;一些有资格的事务所擅自为其他事务所出具的专业报告进行复审确认,甚至出现“卖牌子”的现象。为保证上市公司申请文件的质量,严格执行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准则;同时考虑到在主管部门实施从事证券业务的资格确认制度之前,某些企业为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已聘请了一些事务所进行审计、验资和盈利预测工作,现做如下规定:
1.1993年4月1日前,已聘请无资格的事务所和人员完成初步审计、验资、盈利预测的申请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或已聘请一家有资格的事务所从事审计与资产评估两项业务的公司,可以再请一家有资格的事务所进行补充工作后,由其出具有关专业报告。
2.1993年4月1日后不得再发生上述行为。已取得资格的事务所对其他事务所在1993年4月1日后出具的各类专业报告进行的复审或确认一律无效。
3.已取得资格的事务所在从事证券业务时,必须委派本所(不包括未取得资格的分所)业务骨干和辅助人员按照专业准则的要求到现场查验。出具的各专业报告必须由具备从事证券业务资格的主办注册会计师签字,并由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除特大型企业的审计、验资或盈利预测工作可由两家或两家以上有资格的事务所合作完成外,一般企业的证券业务应由一家有资格的事务所独立完成。
5.有资格的事务所在从事证券业务时,可聘请其他事务所协助其完成部分工作,或替其他机构培训部分专业人员。但该事务所必须独立完成重要查验程序及全部项目中60%以上的工作量,并对出具的报告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