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文化发展总结范文

企业文化发展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文化发展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文化发展总结

第1篇:企业文化发展总结范文

(一)加强国有煤矿企业文化建设,是把握企业管理之道、促进企业发展的需要

西方企业管理史,经历了“科学管理时代”、“行为科学时代”和“现代管理时代”这三个阶段的实践探索,跋涉了100多年,终于认识到企业管理的真谛,在于人而不在于物;在于挖掘人的精神潜力,而不在于经济刺激;在于发挥企业的整体效能,而不在于发挥少数个人的作用。也就是说,企业的真正灵魂在于职工,在于培养一种为广大职工自觉接受并付诸于实践的优秀的群体意识,这就是企业文化的主要思想。西方企业文化理论从一个多维的角度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深思的问题,使我们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进一步认识到,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全体职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这对于我们总结企业改革的经验,把提企业管理的水平、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与企业管理模式,确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国有煤矿企业文化建设,是加强和改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目标、任务、方法、述径等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在统一职工思想、提高职工精神以及规范职工行为,融洽职工感情、凝聚职工力量、提高员工素质、增强企业活力等许多方面,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互相包含、互相渗进、相辅相成、互为手段,研究和建设企业文化和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三)加强国有煤矿企业文化建设,是促进企业的精神文明的需要

煤矿企业和其他行业一样,既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身的不足,研究煤矿企业文化,有利于煤矿企业扬长避短,解决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煤矿企业有着“特别能战斗”的光荣传统和“爱矿山、做主人、献身煤炭事业”的行业精神,这种光荣传统和行业精神,是煤炭行业的政治优势,也是煤矿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研究煤矿企业文化,可以从文化的深层次上认识煤矿行业精神与行业作风的内涵、特征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探讨如何进一步培育煤矿企业精神,锤炼煤矿企业作风,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念,使煤炭行业的光荣传统和行业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增强煤矿企业的吸引力,推动煤矿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国有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一)调查研究,分析总结

这是建设企业文化的首要环节。企业文化由其本身的特点所决定,往往表现为大量的现象,而更深层的、起着关键作用的是隐蔽在背后的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而且要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煤矿企业文化,必须从实际出发。这就离不开调查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研充分析、解剖、归纳、提炼。总体来说,一是要分析企业文化发展史,找到企业各个发展阶段中的重大事件的闪光点,概括升华;二是要分析企业文化发展的内外环境,找到企业发展的关键或主要矛盾;二是分析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重点、阶段等,进行预测性分析,尤其要据实分析民族文化对现实企业文化的影响;政治文化对现实企业文化的影响;企业职工的素质水平等等。通过分析,搞清楚并总结自己企业从创建以来,已经形成了什么样的传统作风、行为模式和特点;现有文化中哪些是积极的、向上的,哪些是消极的、落后的,并对企业的特点、人员构成、发展历史有一个系统的分析,从而为倡导优秀的企业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二)条理细化、设计定格

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二个环节。企业文化千姿百态,外延十分广泛。建设企业文化,必须在扑朔迷离的现象中理清思路,整理出一个清晰的工作框架和基本的战略部署。工作纲领,就是一面旗帜。

(三)抓住关键、重点突破

建设企业文化,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抓住关键,选中突破口,达到重点突出,带动一般的效果。一般地讲,这种突破口因企业而异。但有—个总的原则,就是要选那些制约着企业发展的关节点,或者紧紧围绕企业发展建设中的最重要课题来抓。

(四)循序渐进、实践提高

这是企业文化建设个的最关键面。要突出抓好以下几条:一是宣传教育,提高认识。要通过大张旗鼓地宣传发动,形成强大的舆论和氛围,动员职工自觉地投身到建设中来。二是领导带头,身体力行。领导本身的行动就是无声命令。一打纲领也不如领导的一个实际行动重要。三是培养典型,树立标兵。企业里一大批有代表性的先进模范人物,是伦理文化的人格化。

他们是企业的骄傲,会使职工产生一种人杰地灵的自豪感,具有强人的影响力和催人奋进的鞭策力。四是造成声势、形成氛围。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特有风气、一种氛围。要通过宣传建设,造成一种浓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气势;造成—个平等、和谐的环境;关心体贴职工,使职工感到温暖,生活可依赖的环境;职工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体现价值追求、富有认同感的环境。五是建立制度、巩固提高。制度是企业文化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要使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式、方法制度化,人们的行为制度化。要通过制度化、规范比的办法,将那些已经形成的优秀文化固定下来,使之得以巩固和发展。

第2篇:企业文化发展总结范文

文章概述了建设企业文化的内涵及重要意义,阐述了企业文化建设应搞好的配套机制:规范管理,建立配套的企业管理制度;完善企业相关制度,导向、约束、激励并存。提出企业文化的建设的建议:领导带头,支持和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各部门要互相协调配合;要加强企业文化宣传力度,逐步渗透,使其深入人心;企业文化实施应循序渐进,不能就急于求成。

【关键词】

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看法

一、文化建设

1、建立健全企业文化体系

首先要将企业的文化发展方向和核心价值观确定下来,形成企业的核心理念。再就是要明确企业的指导思想,确立经营理念、经营宗旨、企业精神、企业远景、企业作风等内容,并制定有关企业文化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企业文化发展规划,明确企业行为准则,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

2、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终归结底还是为员工服务的,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热情,增强企业内部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属感,极大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文化更加科学更加有凝聚力。企业要鼓励员工不断进步,积极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员工生活水平,提高员工满意度,并进一步重视员工文化素质的培养,体现其主人翁地位,使员工心甘情愿为企业奉献,从而是企业和员工达到双赢。

3、要让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员工不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在他们中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素材。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在构建企业文化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力量,使企业文化逐渐融入员工的意识,使员工对企业文化形成共识,有利于增强员工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系在一起,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4、建立符合企业个性特点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切合企业自身实际,符合企业定位,而不能浮于形式。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文化建设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历史特点、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的实际来建设。将企业自身多种因素综合起来确定企业独特的文化模式。在企业实践中,要不断发现、总结员工创造出来的优秀企业文化,并不断对企业文化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同时,还要根据社会的发展、环境变化以及企业自身战略的转变等因素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使企业文化始终保持与时俱进。

二、完善企业文化建设配套机制

1、规范管理,建立配套的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文化建设要有良好的文化支撑以及良好的制度控制。成功的企业文化建设不仅需要针对整体的企业文化背景提出一系列的规范性以及创新性的企业发展规范以及制度,建立完整的运行机制,还要不断创新企业制度,明确管理要求,建立一套透明、规范的操作流程及配套的考评体系以及结果检查、跟踪体系并定期质询确保目标实现。

2 、完善企业相关制度,导向、约束、激励并存

奖惩制度要做到言而有信,奖惩兑现。企业的规章制度能够对员工行为起到导向、约束和激励等方面的作用。通过不断完善企业制度,能够对员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员工逐步形成共同的理念和价值观以及道德标准等,更能进一步促进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并且对于规章制度一定要严格执行,最好形成书面文件对员工进行普及教育并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否则即使建立起规章制度也会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推进

1、领导带头,支持和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的领导层不仅是企业文化的推动者和倡导者,更是企业各项改革的带头人,在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保障条件是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重视。各级领导干部在企业文化建设和实施过程中,要带头实践,给员工做出一个好的榜样,尤其是要带头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维护企业制度的严肃性。

2、企业各部门要互相协调配合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它要求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以及共同的积极参与,并且要有机地将企业文化与经营生产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将企业文化与员工融为一个整体,才能更有利于推动企业文化的实施。

3、要加强企业文化宣传力度,逐步渗透,使其深入人心

企业理念要得到员工的认同,必须要加强企业的宣传力度,例如企业的网站、内刊、板报、宣传栏等都应该成为企业文化宣传的工具,要让员工深刻理解企业的文化是什么,怎么做才符合企业的文化。这些都是企业文化得到员工认同的重要保障。企业文化被员工普遍认同,才能规范其行为和习惯。并且企业文化建设要注意方法创新,尽量采取员工乐于接受的形式,如开展企业文化节、组织企业知识竞赛等,将企业的最新动态、企业科研的最新成果以及企业发展的信息让职工分享,于无形之中加强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发挥其主人翁精神,更好的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强化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4、企业文化实施应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企业文化建设是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企业必须保证持久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要分阶段分步骤的设定目标,并做到重点突出,循序渐进,逐步让员工理解、接受并执行企业文化。

在面临新形势、新机遇的同时,企业也在面临着更多新的任务和新的情况挑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把企业做大做强,就必须营造并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积极推进文化强企战略。只有将企业理念深入员工意识并内化为员工行为,企业才能凝聚一大批认同企业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并愿为之抱团打天下的追随者。

【参考文献】

[1]黎卫军.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华章, 2012.26.

[2]刘卫民,王汉英.企业文化发展、目标与对策的研究.洛学院学报,2007.3.

[3]张明伟.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企业管理,2007.6.

[4]吴连霞,朱燕.浅议有效企业文化的创建.前沿,2006.2.

第3篇:企业文化发展总结范文

党的十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必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也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大方向。

当代世界,企兴国强,企业发展是国家富强、民族进步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从宏观上看,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从微观上看,文化实力和竞争力则是企业兴旺、基业长青的动力与源泉。因此,对企业来说,文化强国必须从文化兴企和文化强企做起,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打基础、作贡献。

改革开放35年来,在我国蓬勃开展、方兴未艾的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改革发展稳定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一方面,企业文化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促进了中国特色企业文化体系的形成,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中国企业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另一方面,日益丰富发展的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又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打下了良好的微观基础,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建设文化强国的宏大战略任务相比,与国际先进企业的企业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相比,与我国当前面临的转方式、调结构、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对企业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的需要相比,我国企业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的差距还很大,企业文化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这就需要我们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总结我国企业文化建设30年来的基本经验,深刻吸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过的失误和教训,继续探索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特点、方式和路径,深入揭示和切实遵循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和规律,以人为本、以文化人,全面深化改革那些阻碍企业员工文化创造活力、科技创新活力、管理创新活力和劳动创造潜力的企业体制机制,让包括企业文化在内的一切创造源泉充分涌流,以企业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的极大提升,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第4篇:企业文化发展总结范文

目前的这场看起来由金融、石油能源的各种资源配置失调引发的次贷危机,只是一种表象。其深层次的原因,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代社会发展停滞并得不到推动而产生的危机,其它都不过是现代社会在旧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积累起的巨大社会生产力面临着崩塌的表象。所以,这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也是历史的必然。因此,一旦新的科学发现和新的技术革命成为未来生产力发展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引擎和动力的时候,这场世界性经济危机才算真正结束,届时呈现给世界及世人的是新的社会价值体系。

1我国企业文化发展现状

企业文化成为一种研究和实践的领域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几乎同时也开始为我国企业所接纳。尽管企业文化从术语上看仍有一些歧见,但对其内容所揭示的本质已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企业所认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国文化背景不同,各国的企业文化必然会呈现出不同的特色,甚至在同一民族条件下,企业文化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企业在全民所有、集体所有制形式基础上的企业文化,本质和形式基本是统一的、一致的。“鞍钢宪法”“、大庆铁人精神”等是企业的基本管理理念,“多、快、好、省”则是建设社会主义当作企业发展方向和经营手段。当时虽未冠之以企业文化的概念,但实际上发挥着企业文化的价值功能和整合功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这改革开放公有制形式在我国企业中比例越来越小,人们对精神激励作用的客观认识和对物质激励手段全方位的运用,使原有的“企业文化”由于未能适应时代的变化而逐渐弱化了。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引进外资、技术和接受新的管理理念的过程中,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又被引入我国,成为企业彰显个性、代表企业利益的旗帜。而真正把企业文化作为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沟通外部环境及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还是在市场经济在我国确立以后。这时,企业已不满足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形象工程,简单模仿国外及在我国的外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一些形式,如热中于搞所谓的CI形象设计等,而是把企业文化与市场经济本质联系起来,把企业文化当作企业内部资源整合的手段、把企业文化当作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沟通的工具、更是把企业文化当作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中、西方企业文化比较

中国与西方文化形成的历史渊源和地理渊源都有所不同。不论是美国为代表的当代西方文化,还是早期古希腊、罗马西方文化都是通过对客观世界的不断认识、征服和改变,使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逐步摆脱自然状态的束缚,同时也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获得相应的权利和彼此的尊重,形成了如今的以注重自我权利为特征的人本位型伦理的价值观,并以此通过鼓励个人奋斗、创新竞争的核心价值概念,奠定了基本的物质基础。而中国的文化、文明的形成与发生是在原始社会,以家族、联系为基础的宗法文化及政治并没有随以后的新的社会文明形态(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出现而削弱或消失,反而成为以后两千年来中国“君权神授、天人合一”核心政治的基础,自然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求仁”、“内省式人论”的基础。这种以家为基础,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基础建立和谐又绵绵不绝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从而造就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不难看出,东方文化走的是悟性发展道路,其非逻辑特性决定了它不适合学科化和学校化的传播方式,因而在大规模生产的工业化时代呈现出逐步衰落的状态。西方文化走的是理性发展道路,其逻辑特性决定了适合学科化和学校化的传播方式,因而主导了世界几百年的发展过程。

但不可否认,中西方都以几千年的各自特色传统文化贡献与世界文明,但也有其不好的糟粕及思维方式,阻碍着彼此间进一步交流与融合,阻止各国现代化进程的健康发展,因为企业的治理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政治或经济行为,更是国际化、市场化、民族文化相互融合背景下的产物。这些文化上的差异最终决定了中西方企业文化之间在法制上、道德上、权力关系上、信用上、人事关系上、环境上方面的差异。

3世界经济危机对我国企业文化发展影响

世界金融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冲击,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我国经济的负面作用将进一步显现。面对工业领域的部分行业、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不断面临各种困境,我国政府和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并也取得了出色效果。但我国的企业文化仍需要有一较长时间的适应与变革时期。一方面是这次金融经济危机对我国企业文化发展影响深刻程度则显得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企业文化发育度还不够;还有就是这次世界经济危机对我国企业文化发展影响冲击力度相对较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负面影响也将越来越显现。

3.1本土文化影响力日益弱化,外来文化乘虚而入一般而言,当经济危机冲击实体经济时,相对文化及文化产业却是个机会。而我国的经济文化、企业文化却相反。去年年底中外两部电影《阿凡达》、《孔子》的先后放映所产生的直接对垒,票房比拼的巨大差距足以让人深思。新加坡《联合早报》的署名文章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最近中国发生几条令人很不自在甚至啼笑皆非的新闻,张家界乾坤柱改名哈利路亚山;湖北蕲春宣布韩国女星张娜拉为李时珍形象大使;山东发行孔子为主题的福利彩票。这些都说明在世界金融经济危机中、中国在经济依然保持一定强劲发展势头,但一些企业和国民接受排山倒海而来的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文化上显示出茫然无措。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正从本质上遭到扬弃;中国传统文化正从内容或形式上日益成为经济文化的符号;这也说明国人与企业对追求符合市场经济本质的社会文化需求的迫切性。这些都会对当前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

3.2各种不同背景文化特别是不同层次文化的矛盾这次世界金融经济危机对我国企业文化发展影响莫过于丰田召回门事件。丰田召回门初看上去和我国企业文化没有关系,但仔细分析,却有相当大的关系。其反映的更深刻国际背景是:与经济危机相伴相生的是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日本经济的衰弱;另一方面,这次丰田门其实也是亚洲文化与欧洲文化的冲突,更是亚洲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在法制、诚信及信誉善于西方文化的冲突。引起丰田门的这些内部外部的文化因素,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

已存在,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和设法改变完善。我国企业管理者及公司员工从中应汲取的经验教训是:重视企业产品的市场反馈;重视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任何时候,绝不能忽视消费者的利益,否则必将自食其果。

3.3“沙滩文化”难以抵御金融海啸的冲击尽管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及社会各整体行业面临结构调整、技术革新及新企业管理模式探索的社会发展阶段中,我国的一些企业都会面临生存与发展问题,企业员工也会为企业的前景及自身的生存前途担心。但这些并不是主要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呢?是在于改革开放而重组、合资发展起来的我国众多企业以及日益大量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正在成为我国现代经济的基础,而恰恰是这些企业的企业文化根基浅薄、企业理念和企业社会责任不成熟甚至淡漠。有这些企业构成的企业文化,无疑是一种“沙滩文化”。

4经济危机下构筑新世纪的我国现代企业文化

4.1坚持科学理念,明确社会责任和坚定发展信心,客观应对困难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既是机会也是挑战。谁能解放思想、把握机遇,谁就能竞争中脱颖而出,勇立潮头。经济危机,企业文化的试金石。企业在自己的成长发展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大小不一的危机中发展起来的,不经历风雨何以见彩虹。而这次经济危机更给了那些有理想有抱负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以重塑现代企业文化的良机

4.2抓住机遇,明确战略目标,完善企业管理企业总是要先有战略然后才有企业文化。对于先有战略还是先有文化的问题,就有些像先有蛋还是先有鸡一样不好回答,但中国联想集团柳传志先生就通过自己的实践给予了明确的回答。他总结的这三个基本工作是这个顺序: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实际上,搭班子的工作就是组织、建设和形成有共识的团队。团队的确立就是战略的开始,只有通过战略,才能使企业的理念与使命得以实现。而战略的成功是以全体成员及整个队伍的成功为前提,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抓住机遇、明确战略目标,完善企业管理的基础。因此,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就是企业文化传播、影响、共享、内化的过程,是企业文化才真的形成和实现过程。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应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当企业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坚持和创新本企业的优秀文化、借鉴社会和民族的优秀的文化,才会力克当前困难,化解经济危机与矛盾。并通过培训、沟通等多种推广方式来支撑公司经营管理举措的实施以克服当前遇到的困难,化解经济危机;对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予以及时修正,形成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消除公司推行经营管理措施的思想和文化障碍。因此,转变观念、增强企业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与社会科技的进步和企业的自主创新密不可分。只有这样,培育出得到社会市场认可的企业强势自主品牌,现代企业文化也就建立起来了。

4.3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这次金融经济危机,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次绝好时机。它不但可以促进我国企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我国经济运行质量提高以及促进总体经济运行更加有效合理。而且,可以一扫几千年来民族文化的颓废气,重塑民族道德新理念增强民族精神的凝聚力。转变经营观念、增强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与开展企业科技的进步与创新紧密相连。只有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基础上进行企业品牌和形象建设成功了,现代企业文化也就建立起来了;另一方面要引导中小企业加强企业管理工作,引导和培育创中小企业的先进企业文化的形成,来提升中小企业的管理能力;准确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在经济危机中,把握好发展的有利因素和机遇,为企业构建学习型组织和一个切实有效的、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的新型的学习型企业文化氛围。

4.4向标准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迈进是新企业文化的起点二十一世纪的企业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文化的较量。那些有强有力企业文化支撑的企业获得发展所需的营养,公司的竞争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财富世界顶级企业中没有哪家公司没有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竞争力。

第5篇:企业文化发展总结范文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第一次明确把文化力作为国家“软实力”的理论提上来,同时,两次强调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以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持续创新的能力,实现从传统型企业到学习型企业、从传统型员工到知识型员工的转变,把“学习力”和“文化力”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成为更加强大的“软实力”,创建一个学习型浓厚的文化氛围。中企电联企业文化发展中心在总结前四届电力系统企业文化年会的成功基础上,决定与中国文化管理学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共同于年10月22-24日举办“第五届中国电力系统企业文化年会”暨“学习型企业文化与提升企业发展软实力高峰论坛”

届时,年会主办单位将邀请资深学习型组织理论、企业文化理论专家,就当前企业关注的有关热点问题进行大会交流,探索新途径、提出新方法。

望各有关单位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本次大会。

主题活动

【会议内容】

1、主要论题:

如何建设和实施电力企业学习型企业文化;电力企业学习型组织创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电力企业如何利用学习力提高企业创新力;构建学习型企业文化在电力企业中的意义和作用;当前形势下电力企业如何通过学习型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发展软实力等。

2、品牌推广:

编辑《学习型企业文化与提升企业发展软实力高峰论坛》会刊,随同推荐、赠送国家各部委领导和会员单位。

3、媒体造势:

力邀主流媒体对本次会议作跟踪报道、运用媒体的广泛宣传,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公众形象及社会影响力。

4、《第五届中国电力系统企业文化年会颁奖盛典》

【参会对象】

第6篇:企业文化发展总结范文

关键词:合作社文化;传播;对策

本文为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合作社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11sk748)的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F276.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11月6日

合作社运动在10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合作社文化。国际合作社联盟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归纳了合作社的原则和价值,即合作社原则,包括自愿和开放的社员、社员民主管理、社员经济参与、自主和自立、教育和培训、合作社间的合作、关心社区等,这其中的价值核心称为当代合作社文化。这些原则、价值是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的。目前,我国合作社快速发展,在实践中急需明确合作社如何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并加快合作社文化的传播,因而研究合作社文化传播路径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

一、合作社文化研究概述

20世纪八十年代组织文化理论开始兴起,代表性人物有弗格尔、威廉·大内、彼得斯、迪尔、埃德加·沙因等,他们通过对美国和日本的企业管理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并且认为美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简单地模仿和照搬日本的管理制度,而是要重建与美国文化相匹配的经营哲学和工作组织。九十年代以后,国外研究重点转向企业文化的诊断、测量和评估等应用研究方面,科特、沙因、卡迈隆等在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用于企业文化测量、诊断和评估的模型,进而开发出一系列测量表,对企业文化进行定量化的、可操作化的深入研究。总的来看,国外企业文化研究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对企业文化产生作用的内在机制以及企业文化与各企业管理因素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进行量化的追踪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我国学者借鉴国外企业文化的研究成果对作为一种特殊企业组织形式的合作社进行了关注和探讨。应瑞瑶(2002)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原理,从制度环境因素和要素相对价格入手,分析并揭示了我国农业合作社发生异化的根源,提出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定位原则;林坚、王宁(2002)指出在现阶段必须从思想宗旨层面和实际操作层面对合作社进行深刻理解;孙亚范(2003)尝试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解释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创新的滞后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任大鹏、郭海霞(2008)从集体行动的逻辑出发,分析合作社制度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矛盾和关系;徐旭初(2009)则基于合作社文化的概念界定,提出合作社文化是合作社理论、制度以及运动的核心问题之一,合作社文化影响合作社经济行为,合作社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影响着合作社文化。

由上述可见,学界对于合作社文化的研究取得了较多的理论成果,但是大多数论文仍停留在对合作社文化一般性质的研究上,对如何管理、提升和创新符合中国国情的合作社文化的整体思路尚未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而这个问题正是当前合作社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合作社文化研究必将成为理论界关注的核心问题。

二、合作社文化研究分析框架

如前文所述,对合作社文化的整体思路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十分必要,因此本文提出一个合作社文化研究基本框架。主要包括:一是合作社文化概述。主要对合作社文化相关基础理论进行回顾和总结,重点分析合作社文化的定义、内容、实质与功能,为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二是合作社文化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合作社文化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因此试图从演化视角出发,深入研究合作社文化的演化过程和特征,揭示合作社文化各个状态与状态之间演化的黑箱,构建具体的过程模型,并分析影响此过程的各种因素,以此积极探索我国合作社文化发展的理论路径;三是合作社文化发展现状的实证分析。主要通过对国内典型合作社核心成员的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当前我国合作社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成员对合作社文化的认识和态度,以此为提高我国合作社文化建设的水平提供现实依据;四是合作社文化发展的现实困境。通过阐述深刻变化的合作社组织环境与相对稳定的合作社文化内核、文化印象之间的矛盾,揭示了合作社文化路线、文化实践的分歧和转轨,从而集中反映出合作社文化发展的现实困境;五是合作社文化的管理、提升与创新。基于上述分析,主要通过对合作社文化管理和提升提出可行的操作方法和流程,来实现合作社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和传播,使合作社全体成员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形成共享的价值观;同时,面对合作社文化的现实困境,通过探索合作社文化创新的途径和规律,从而更好地认清合作社文化变革的方向,抓住有利时机,掌握好力度,创建适应我国合作社发展需要的新的合作社文化。

三、合作社文化传播现状

(一)对合作社文化传播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由于建国以来的合作社带有官办的性质,而且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前规模庞大,合作社文化的宣传可有可无,所以在转轨后,合作社文化宣传的重要性一时难以被人们发现。也有人认为,这是务虚的东西,没有经济效益来得实在,老百姓需要实实在在的好处,所以忽视了合作社文化的传播。

(二)合作社文化传播面不广,形式单一。目前对合作社文化的宣传主要是在合作社内部,主要通过自办网站和内部人员的学习交流来促进内部员工对合作社的了解,内容主要涉及合作社的经营方面的政策和经验,很少涉及到合作社发展的价值和原则。在对外的宣传形式中,主要是借助官方的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来扩大合作社的影响,而且这些报道的数量和影响也很有限。

(三)缺乏一致的合作社理念。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合作社建设的经济效益方面,关注经济上成功的合作社的典型经验,忽视了相对隐蔽的合作社文化的影响力。尽管我国幅员辽阔,建立的合作社是千差万别,但有个核心价值是一样的,那就是合作。合作社要通过社员合作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社会公平发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资本收益。衡量合作社建设的效益,也不能只看经济效益,还应该关注社会效益,尤其是后者,更能突出合作社存在的价值。只有让人们认识到合作社的这个价值,人们才会认识到合作社存在的必要,关心和支持合作社的发展。

四、加快合作社文化传播的建议

(一)理论上提升合作社文化的内涵。我国如何发展合作社,合作社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如何把合作社的原则贯彻到实践当中,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尤其是合作联社,更应该在调研总结的基础上,研究合作社文化,制定传播战略和目标,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统一安排,努力扩大合作社影响。

(二)政府专门成立负责合作社文化的传播机构。在各级合作社内部建立专门负责宣传发动的机构,负责贯彻上级联社的宣传策略,执行本级社的宣传计划,帮助相关的经济实体作宣传,分析不同阶段、不同地方和不同传播方式下的传播效果,研究创新传播方式,努力提高合作社文化的影响力,为各级合作社建设服务。

(三)逐步创新合作社文化传播路径。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积极开发新的传播方式。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电视的商业广告或公益广告扩大影响,在财力有限的地方可以尝试使用“地面营销”,即通过组织活动,使得传播者和受众当面接触,借助活动的影响来扩大传播者的影响,这是目前商业机构使用较广并且效果良好的方式,因为这样的方式容易让受众忘记他们是在接受广告;在交通闭塞而且人口不多的地方可以尝试使用发传单的形式,等等。对于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样的方式宣传,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灵活调整。

(四)政府与社会应多方支持。一方面准备一定的人力和财力支持,而且要做到节约使用经费,高效完成任务;另一方面要获得相关部门的支持,如搞活动要与特定机构合作,发传单要得到当地执法部门的允许。此外,合作社有官办性质,因此要争取政府许可,加强宣传。

主要参考文献:

[1]林坚,王宁.公平与效率:合作社组织的思想宗旨及其制度安排[J].农业经济问题,2002.9.

第7篇:企业文化发展总结范文

[关键词]职工文艺;活动;组织;问题把握

职工大型文艺活动的组织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之一,利用重大节日前、集中主题教育中、企业成立纪念日时等有利时机,有计划、有重点、有主题的组织好职工大型文艺活动,是我们近年来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通过近几年多次活动的组织我们感到,要高标准、有目标的抓好企业职工大型文艺活动的组织应着重把握好以下三个问题。

一、着重把握好“三个注重”的问题

抓好职工大型文艺活动的组织要符合企业职工群众的实际情况,要紧紧围绕企业文化建设的主线,要符合企业的特殊文化氛围,要与企业精神的弘扬密切相关,努力实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集中”与“平时”相结合。职工大型文艺活动是一项大型的、集中的群众性文艺活动方式,在组织举办中要注重将集中文艺活动的组织与平时群众性文艺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努力通过集中文艺活动的组织,全面推进职工日常文艺活动的开展,提升群众性文艺活动的质量和水平。节目选取、参演人员的确定都要注意集中与平时二者的结合,努力通过集中带动平时,拉动平时,使职工文艺工作的发展通过职工大型文艺活动组织举办得到深化与加强。二是注重与企业文化建设主题相融合。作为黑龙江省重要的烟草工业企业已有百年发展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有的企业文化氛围和特点,在组织职工大型文艺活动时我们注重将文艺活动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主题相融合,通过集中文艺活动的举办,全面展示企业文化建设成果,深化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可和感知,使企业文化氛围的主题更加深入员工的知与行,在日常文化活动中主动自觉的弘扬企业文化,在参与文化创作和活动时努力感悟企业文化力量所凝聚的强大精神力量,自觉培育企业文化宣传、弘扬的引领者和带头人。三是注重与职工基础文化需求相衔接。企业职工的首要任务是完成好生产、销售与管理任务,职工文艺活动的需求与日常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密切相关,在组织职工大型文艺活动时要注重将大型文艺活动的落实与群众的基础性文艺需要相衔接,通过职工大型文艺活动的开展,培养提升群众中文艺骨干的文化表现能力,进而带动群众性文艺活动的深化和普及。通过职工大型文艺活动的组织,推动基层群众性文艺活动的开展,培养更多更精的群众性文艺活动骨干,以此不断提高职工大型文艺活动的档次和质量。

二、着重把握好“三个发挥”的问题

大型职工文艺活动的组织,要发挥好“推动、导向、展示”作用,就要在活动的谋划、部署、实施过程中,充分创造和利用好各种条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是发挥好职工大型文艺活动的推动作用。在组织职工大型文艺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其应有的推动作用,在活动的筹划、开展等不同阶段,通过不同方式广泛调动职工参与的积极性,扩大活动参与面,增强活动的影响力,通过职工大型文艺活动的开展,扩大文艺活动在职工群众中影响作用,提升广大职工对组织开展文艺活动的认知度,有效调动所有职工参与文艺活动的积极性,推动文艺活动在职工群众中的发展与提高。二是发挥好集中文艺活动的导向作用。职工大型文艺活动在一定阶段对企业所属职工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次活动可以在一个时期成为广大职工所津津乐道的主要话题,一次活动可能造就一个单位、车间、班组的“知名”文艺活动骨干,一次活动可以传达出鲜明的企业文化主题,为此一定要通过职工大型文艺活动的举办,引领群众性文艺活动的艺术导向性,增强群众性文艺活动的艺术高雅性,提高广大职工的文化品位,营造员工业余爱好格调高雅的良好氛围。三是发挥集中文艺活动的展示作用。在组织活动中,要努力精选出一个或者几个有代表性、有震撼作用的表演节目,用以展示企业生产经营、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发展等工作中的成绩和亮点,突出展示企业发展壮大的辉煌业绩,歌颂先进集体、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宣传企业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努力通过职工大型文艺活动的开展,全面展示企业建设和发展的成果,充分展示企业文化骨干的艺术水准和创新能力,引导广大员工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积极参与企业文化活动。

第8篇:企业文化发展总结范文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以及整个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因此要加大对企业思想工作的力度以及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广度,这就需要在企业政治思想工作中注入新的活力就是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既能使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逐渐丰富,又能改革企业思想工作的一些传统方法,使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又上一个新台阶。当今社会是经济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顺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一定要尽快提高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尽快探寻到新的发展措施和途径,由此笔者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作简要研究和探讨:

一、通过转换企业管理方式实现二者的融合

企业的管理方式要顺应新社会的发展, 有很多管理方法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革进步,这样才会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我们知道企业管理分为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面对新的经济形势,企业要把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互结合,其实这两种管理方式的结合也正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相互融合的必然需要,在企业的管理中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中需要刚性管理;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变化客观上要求企业文化进行柔性管理。柔性管理在实践中应用时,需要与刚性管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刚性管理具有原则性这一特点,克服“重血缘和人情的陋习”,充分体现现代柔性管理的本义,在企业管理中真正体现出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通过充分利用现代媒介环境实现二者的融合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完善企业文化建设都是要了解员工的思想和文化基础,才会得以顺利开展工作的,充分掌握员工的思想以及需要明确员工的文化建设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进而达到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的融合。企业要尽量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来加大对企业员工文化的提升,因为媒体具有很多特点,它可以大范围宣传,影响面较大,有较强的宣传力度。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尤其在网络技术已经得到广泛普及的情况下,通过网络这一虚拟环境,对企业员工的一些守旧和不良思想进行教育和开导,使员工积极响应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的相应号召,积极支持企业的各项文化建设,热情参与网络交流研讨的活动,存进企业政治建文化建设的发展。例如企业可以在公司网站上建立管理阶层与员工交流的平台,在宣扬企业文化精髓的同时实现管理层对员工在思想政治动向方面的及时了解,如果有的员工在企业工作中遇到不能解决的思想障碍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和领导进行网络沟通,尽快在不面对面的情况下,说出自己在生活中的困难或工作中遇到的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便于领导思考,同时也使员工觉得有交流讨论的空间,不至于影响正常工作。

三、通过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实现二者的融合

企业的价值观是管理好企业的关键, 直接决定着企业的任务实施和未来的发展,所以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会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和文化建设的较好融合。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对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起到奠基作用,它也同时指导和引领着企业的思想政治文化建设。因此企业价值观的确立必须要符合社会、企业和员工的共同需求,这就要求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文化导向功能,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平等、和谐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观。

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实现二者的融合

企业的活动应该多多益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能激发员工的创新灵感,使员工在某项业务方面有所突破。在员工的实际工作中, 多姿多彩的活动能更好地融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员工在参与一些企业文化教育活动时,精神得以放松,思想日趋集中,在寓教于乐的政治思想活动中释放工作压力,是工作经历越来充沛, 思想仅靠企业政治组织,积极响应企业的各方面号召,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真正做到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的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还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长廊、图书馆、有线电视、新闻媒体的巨大宣传作用,通过这些形式组织一些员工能够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或体育比赛等,还可以组织专业技术思想培训班,专业知识竞赛,赶上节日职工演讲大赛等,弘扬中华文化,传播企业正气,发展企业文化, 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思想和文化素质。

第9篇:企业文化发展总结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会计;职业道德;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所谓会计职业道德,主要是指企业或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在实施会计作业活动过程中正确处理利益各方经济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它是会计人员实施会计活动应当遵循的主要道德标准。如果从企业的文化视角去研究会计职业道德,那么将会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一、企业文化视角下的会计职业道德

企业文化与会计的职业道德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会计职业道德一定要适应企业的文化氛围才能产生和发展,而会计职业道德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又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推动着企业的文化形成。

以企业文化的视角去看会计职业道德及其文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会计职业道德自身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其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将会计从业人员的个体职业道德文化充分的融入到社会文化中去,并以此代代相传;2.会计职业道德并非书本知识,它具有广泛的普适性。由于文化自身不仅具有一定的民族性,而且它还是全人类精神宝库,因此具有普适性。3.会计职业道德本身还具有文化一致性。比如,诚实守信、恪守职业情操等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会计从业人员都具备的一种道德品质,这一点在不同文化国度基本上是一致的;4.从企业文化的视角来看,会计职业道德本身还具有一定的文化趋同性。在此笔者大胆预测,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国家和民族之间所存在的政治、经济、文学艺术以及科学教育等交往将更加的频繁,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必将逐渐的走向共融。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职业道德在未来的某一天也将在多元共生的呼吁声中,日益趋同。5.会计职业道德本身还具有一定的文化包容性。随着我国会计发展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凸显,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也将实时根据自己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去吸收国外的先进会计职业道德理念,并在建设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过程中充分的利用之。

二、当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问题

从企业文化的视角来看待当前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文化引导上的偏差

从实践来看,企业文化在指导思想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通常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经营理念、经营行为以及企业的价值观等内容,而在这些内容之中企业的价值观才是企业的文化核心。由于不同的企业在价值观上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企业价值观的偏差将直接引导着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形成错位的职业道德或职业操守。

2.有些企业的负责人的信用理念缺失

一般而言,企业的信用主要是由企业自身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赢得的,企业负责人如何看待和珍惜企业的信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实践证明,如果企业负责人将企业的信用定义为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那么就会逐渐形成企业自己的形象品牌,最终沉淀为企业的文化。

3.企业管理机构不健全对会计职业道德产生了影响

在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总是存在着一些框架内的书面契约,而企业的管理机构便成了契约组合理论的具体化。由于委托关系的存在,人会以企业或公司法人代表的名义自主决定资产的运营情况,并成为所谓的“内部人”。当委托人离开公司或者公司的所有者出现虚拟化时,企业的会计就会出现造假活动,这也是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一种表现形式。

4.孤岛现象

从实践来看,虽然很多的企业在思想观念上已经接受会计职业道德,但是在组织内部却缺乏对此的有利支撑,也就是说企业根本没有建立健全或者可以保证会计职业道德健康发展的一种文化机制。对于个别的企业而言,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没有建立和完善,企业自上而下都缺乏一种文化机制的监督和约束。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再去要求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维护公众利益,显然是不可能的,最终可能会使他们成为企业的“孤岛”而受到各方面的排挤。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以促进企业文化发展

基于以上对企业文化视角下的会计职业道德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可通过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尤其要加强诚信理念,来促进企业的文化发展。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应当树立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因为诚信是一个企业最重要、最有利的无形资产。从实践来看,企业进行生产经营与市场培育的投入不能只是局限在物质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加强诚信投入,为诚信为本文化氛围的营造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笔者建议先从会计的职业道德建设入手,将诚信的理念予以融入和展现。

2.将企业的诚信理念传播出去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企业的诚信可谓价值千金,而且当前所有的大中小企业都非常明白何为诚信,诚信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多数的企业都特别的重视本企业诚信理念和文化的传播。比如,海尔集团就有一句非常著名的理念,即一句“真诚到永远”的广告词,意思是说要用诚信、真诚的态度去发展自己的企业,实践证明这一举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3.树立诚信榜样

树立诚信榜样,主要是对企业的管理者所提的建议,因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管理者和领导层的正确引导。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层或者管理者是一位诚信典范,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非常讲求诚信,那么该领导者的行为一定会引导企业的全体员工,尤其会对管理财务的会计从业人员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在职业道德建设上树立了一个榜样。

除以上有效策略外,还可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当然活动的主体就是要树立企业的诚信和宣传企业的文化,比如开展产品挑毛病等活动,以此来提高企业的诚信度。

结语:会计的职业道德与企业的文化息息相关,在当前的形势下,只有不断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才能保证会计职业道德的形成,才能保证企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帅冬梅.谈会计职业道德及其重树[J].现代商业,2011(29).

[2]刘鑫.从企业文化视角看会计职业道德[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06).

[3]马海强.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意义[J].现代经济信息,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