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维护消费者权益教案范文

维护消费者权益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维护消费者权益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维护消费者权益教案

第1篇:维护消费者权益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

识记----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的表现;公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要求。

理解----列举实例,表明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一致性;联系实际,说明公民要依法履行应尽的义务。

活动----结合个人生活中的实例,从权利和义务密不可分、互相依存等方面,对青少年应有的公民意识进行讨论。(此活动旨在增强学生的权利观念,了解自己所享有的权利,正确行使权利,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增强学生的义务观念,了解自己的法定义务,自觉履行义务,做合格的好公民。)

(2)能力目标

提高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即分析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辩证关系。

提高联系实际能力。即培养学生了解、观察社会的能力,并正确地指导自己的行为。

(3)觉悟目标

学习权利与义务一致性的内容,增强公民意识,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二、教学重点

(1)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的表现

(2)公民要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三、教学难点

公民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的表现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新课

问题1、在我国公民的权利有什么特点?用课件显示出来【平等性;广泛性;真实性】

问题2、我国公民应怎样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用课件显示出来【首先,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权利;其次,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再次,要采用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总而言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它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教师总结引入新课:播放MTV《说句心里话》,要求会唱这首歌的同学一起跟着哼唱。是啊,国无防不宁,民无兵不安。我们能够过着幸福安宁的生活,是和广大战士履行了保卫祖国的义务分不开的。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这权利从何而来?要靠义务来创造,没有义务就没有权利的存在。因此,公民在充分享受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的同时,还必须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一、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是广泛的、真实的,但是,在旧社会,广大劳动人民常常只履行义务,应有的权利却被剥夺,而剥削阶级往往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1、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一致性

⑴我国公民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出示课件】我国公民应享有的权利: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姓名权;隐私权)

家庭婚姻权利----家庭生活;

受教育的权利----教育;

财产所有权、继承权、消费者权益----经济生活;

第2篇:维护消费者权益教案范文

关键词 高职 旅游管理 特色课程 旅游法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市场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构建以旅游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突出旅游职业能力培养的特色课程体系,对专业课程的改革,已成为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旅游政策法规是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必修课程,然而传统理解上法学又不像其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强,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进行教学改革,突出课程特色。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职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改革进行探讨。

1改革课程培养目标

传统的旅游政策法规课程的教学目标偏重于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政策法规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开拓分析问题的思路。学生学以致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有待加强。导致多数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印象就是纯理论,为了学习而学习,没有意识到该课程在其旅游职业生涯中起到的作用。课程改革,首先就要改革课程目标,突出课程特色,使学生充分认识课程的作用。课改后将原课程名称更换为《旅游政策法规应用》,课程目标从原来单一的知识目标拓展为若干子目标。包含专业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目标及职业素养目标几个部分。改变传统学科教学的课程培养目标、内容体系,构建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瞄准社会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以旅游产业链“吃、住、行、游、购、娱”活动为主线,以大旅游的概念重构知识体系,传授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以职业能力训练为基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具有较强针对性,又有较强适应性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同时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思维能力,激发其学习旅游政策与法规的兴趣。

2改革课程内容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且不能单纯强调职业技能的训练这是由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的。所谓职业能力应该是指综合的、称职的从业能力,包括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全部内容。旅游活动不仅仅涉及到单一的旅游行程,打破原有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以项目驱动教学,以旅游产业链“吃、住、行、游、购、娱”活动为主线,以旅游活动、旅游交通、旅行社业、旅游住宿业、旅游景区、旅游休闲等产业群为主体将知识重新整合,力求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在实践的模拟过程中学习法律知识。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以培养综合能力为本位,强调课程设置的职业性,实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培养的合理与优化。

(1)旅游政策认知,包括国家宏观环境、旅游行业及产业政策的认知、探讨。

(2)旅游法律基础知识认知,旅游纠纷的解决途径的概括性学习。

(3)合同法。包括旅游合同的签定、变更、转让,各旅游企业间违约责任的承担,合同纠纷的解决、国内旅游合同范本、出境旅游合同范本的学习与制定等等。

(4)旅行社管理条例的学习。包括旅行社的市场准入,旅行社的申办、运作,旅行社权利义务及经营、监督管理的过程。

(5)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学习。包括导游人员的市场准入考试、考核,导游及领队证书的申领条件、程序,导游人员的权利义务。

(6)旅游资源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管理等条例、文物保护及世界遗产公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

(7)出入境检查法律知识学习。包括中外公民出入境的常识、办理出入境的手续、义务,出入境证件的办理和出入境检查的制度。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方面知识的学习、中国公民在世界旅游市场的地位及中国公民文明素养案例的探讨、辩论等。

(8)旅游交通法律知识。包括《铁路法》和《民用航空法》的学习。

(9)旅游住宿、娱乐、食品卫生方面知识。包括旅游住宿的治安管理、消防管理、行业规范和《食品安全法》的学习、探讨。

(10)旅游安全救援法律知识。包括旅游安全事故及处理程序,旅游突发事件及应急处置程序,旅游保险知识的学习,事后的补救工作的处理。

(11)市场运行相关法律文本消费者权益法的学习,包括不正当竞争和市场消费霸王条款的存在、探讨、辩论,学习了解消费者的权益与经营者的义务,如何维护其权益。

重构的课程内容体系以旅游产业链“吃、住、行、游、购、娱”活动为主线,以旅游产业群为主体,最终适应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将来主要工作在各旅游企事业,主要从事服务性工作。因此根据学生特点及就业方向讲清楚旅游市场主体法律制度和旅游市场主体行为规则为重点,以及在(下转第44页)(上接第42页)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可能接触到的各旅游活动的项目,必须让其学会各法律制度的程序和基本权利义务,保障各方面的权益及合理承担责任,以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相结合,达到课程教学培养目标。

3改革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线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转变。在教法上要体现高职学生思维特点,放弃纯理论教学的思路,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为实践教学的主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法律理论外,重点是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如何填写旅行社企业开办申报书、如何起草和签订旅游合同、如何关注旅游热点中蕴涵的法律问题、如何进行旅游纠纷处理等。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旅游政策法规的实用性和与旅游工作的关联性。同时,依托教材,建立旅游法的案例库,采用模块教学,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综合多媒体、多形态、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师实训指导书、试题库和电子教案等。在教材之外,加强媒体间的互动,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并发挥其优势,强调教学过程中一体化教学设计,解决课堂内外教学的难点,适应高职学生逻辑思维相对不足,形象思维能力活跃,实践教学多、学生在校外时间长的特点。

4改革实践教学

课程实训是专业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熟练运用旅游政策法规法理论指导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实际工作的操作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通过课程实训,可以使学生主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是使学生形成一个广义的旅游法的基本知识框架,了解制度背后的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基本原理继续深入学习旅游法律知识,分析现实中的法律问题;二是使学生能够在理论的指导下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同时增强法律意识,养成法律思维习惯。我国现在正处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市场经济完善过程中,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旅游类专业学生只有从法律视角和经济视角两个角度去考虑事情,引导和规范自己的工作过程,为旅游活动保驾护航,通过实训使学生更加深刻的领悟和体会旅游法律法规的实用性。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应至少安排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课时来进行实训。课程实训项目设置要紧扣课程目标和内容,重点涉及旅游法、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合同法、安全管理方面政策与知识。通过模拟设置旅游产业链中和旅游活动过程中及从事旅游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和现象,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在训练过程中,通过各种典型的旅游纠纷案件案例,使学生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知识,加深对旅游政策法规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技能的理解,增强感性认识。实训过程中充分融合角色扮演、辩论、分组讨论等方法,设置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语言表达及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

总之,专业特色课程改革要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适应社会对旅游类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旅游法律法规知识的渴求,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改革既要体现法律的思辨性,又要体现旅游活动的实践性和选择性,使学生的法律素养普遍获得提高,更好地体现课程特色,打造专业特色。

参考文献

[1] 陈国生.高校旅游课程综合化改革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旅游学刊, 2004(12).

[2] 董静.能力本位视角下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第3篇:维护消费者权益教案范文

关键词 经济法 现代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1《经济法》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经济法课程始于20世纪80代初,经过学者们的努力,目前这门课的教学水平已达到一定的程度,并已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但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经济法》课程设置跨过法理理论,学生接受难度较大

非法学专业的经管类本科学生缺少法理基础知识,而经济法内容本身晦涩难懂,直接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讲到“留置权”问题时,会讲到“留置”必须要基于同一法律关系才可进行。学生到此就会有疑问:什么是法律关系?那么本身简单的问题,因为学生没有法理基础,变成了难题。

1.2经济法教学中的案例过于陈旧,无法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中案例陈旧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教师都存在一套课件一用很多年不更新。对于经济法课程来讲,更加应该重视与时俱进。因为经济法作为与市场经济联系最紧密的部门法,它无时无刻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变动。很多法律条款也在随之变动,例如,在《物权法》颁布实施以后,对于物权效力与合同效力之间的关系有了清晰的规定:物权效力不影响债权效力。教师在讲授这些内容的时候,一定不能以过去的法律法规为依据,而要及时更新法律条款,举最新案例。

1.3教学过程中学生缺少思考,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普遍存在

教师“一言堂”现象也是中国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一言堂,就是在课堂上,教师只顾按照自己的教案来讲,而学生只要坐着听就可以了。有些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甚至从不提问,学生不需要思考。古言之:“学而不思则罔。”这样的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能力,直接导致学习能力被剥夺。由此想到之前听到的一个事例:中国优秀学生到国外进修,却因不适应国外教学模式,而导致无法毕业。其实,这里面就蕴含了中国教学模式和国外教学模式的不同。同样是传授知识,国外的教学更加注重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学生有问题可以直接提出,有时候一个问题能辩论一节课。这样的方式对于中国的课堂来讲简直不可思议。笔者认为,大学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教会学生掌握一种学习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输入。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此,便可举一而反三。

1.4教学浮于表面,只教其然,不教其所以然

在面对非法学专业学生时,往往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心理:浅浅懂一点就可以了。所以,往往出现了教师不往深处讲,只浮于表面;稍讲深一点,学生却自动放弃学了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问题,就在于教师和学生都没把《经济法》这门课作为专业课来对待。而实际上,在市场经济中,无论是会计、管理还是金融,不懂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根本无法运用专业知识开展工作。笔者常常跟学生讲,你们要真正理解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条款,你们才能把这个知识记得牢记得久。这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规定是什么,更要教会学生为什么这样规定。例如,在讲《公司法》中的公司的概念时,有两个重点:一是公司是法人;二是公司要独立承担责任,股东仅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掌握这两个点,那么很多与公司有关的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比如,同为市场主体,公司和合伙企业为什么不同?

2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影响下的经济法教学的应然模式

中国高校大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基本都是课堂讲授,即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记。教师普遍使用填鸭式的讲授方法,单向灌输多,双向交流少,学生被动接受多,师生互动少,似乎学生只要熟记那些知识要点和内容就可以了。进一步说,学生自己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似乎都是为了考试这么一个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反应、理解程度及教学目的,使学生成为了只会死记硬背的工具,将学生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扼杀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开始兴起。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育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认为教学的本质在于:将“教学”拆开来看,即相当于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两个活动,并且这两个活动是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华东师大的施良方教授指出:从关注教师的行为的角度来说,“教”是教师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现代的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组织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学生的某些内在的发展与变化的过程。

3现代教育理念下的经济法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3.1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经济人”

市场经济的法制性要求我们,未来的经营者应当具有法律知识。因此经济法学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法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经济法知识分析和解决经济法律实务的经济人。既然经济法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经济法人才,而现有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这样的目标,那么,在现行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3.2有利于梳理经济法课程体系

在我国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尚未成熟,经济法的基本体系也还没有定型。目前出版的经济法教材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内容庞杂。无论是48课时还是56课时,在有限的课时内要把教材所列的内容全部讲完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还按传统的教法来讲,到最后不仅学生听到厌烦,而且教师也会精力殆尽,教学效果当然不会令人满意。因此,教师在规划课程体系及重点难点上,也应当对教学方法作进一步的调整。

3.3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关键在于得法”。按照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经济法有其特殊性,但在教学规律方面,与其他学科却是相通的,教学方法也应当是可以互相借鉴的。高校教育中,课堂教学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在经济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传授的是法治的理念与精神,而不是“填鸭式”的、“应试式”的教学内容。呆板的课堂讲授忽略了学生的课堂反应,理解程度和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必然失去信心。经济法教学应该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应让“过程”培养人。教师应该让这个“过程”活起来,丰富课堂教学是目的,增加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与沟通是途径。

4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下的经济法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教学模式的改革,其本质是对教学思想、教学观点、教与学理论等根本性问题的深层次改革。

4.1课堂讲授的改良

缩减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目的增加学生认识问题和讨论问题的机会,从而解决单靠教师课堂讲授不能解决的问题。经济法内容多,教师面面具割都讲的话,不易区分重点,学生也把握不了重点。如果教师能按教学大纲把应讲的内容归类,选取其中的一部分以提出问题为切入点,以研讨为形式,教师与学生同步思维。这样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从而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4.2案例教学的改革

案例教学法在国外已实行多年,如哈佛商学院所有的课程中,约90%以上的内容必须采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理论,以实际情况为背景,对经济和社会实体现状进行深人的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根源并提出解决的方案。通过这样身临其境的体会,深化学生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增强他们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教学案例需要教师精心挑选,既要有时效性,又要与理论知识紧密联系,还要能引起学生共鸣。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应当多听多看时政新闻,并将所见所闻进行筛选。

经管类学生,一方面因为缺少基本法学理论的学习和长期法学素养的熏陶,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具有法律基础,普遍存在着入门难的问题,而且经济法虽然是一T专业基础课,但其本身涉及法律、经济、管理等多方面知识,学生通常都缺乏相关知识的储备,更难融会贯通加以应用。

(1)举身边案例。被列举的案例可以是现实发生的真人真事,也可以是根据教学需要对真人真事进行加工后的案例。笔者在讲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者人身财产受到损害时,究竟如何维权,曾举了个例子:假如学生小李在超市买了个暖壶,在使用中却因暖壶质量问题出现炸裂而导致小李被热水烫伤。这种情况小李作为消费者和受害者应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个案例虽然未必是真实的,但是确是放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环境里,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学生对这样的案例非常关注,他们愿意去思考自己在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处理,也会关注合法的维权方式,因此能够记忆深刻。

(2)学生自选案例讲评。学生自选案例是锻炼提升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重要内容。笔者曾尝试给学生一个章节内容,让学生自己来讲。最先总认为学生会非常反感这种方式,但出乎笔者意料的是,学生对此兴趣很高,不仅展现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讲解能力,而且也挖掘了学生搜寻案例、分析案例的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生对经济法的学习热情会随之高涨,而且教师。

4.3小组讨论:深化知识,锻炼自学能力

即围绕若干特定专题,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使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沟通,激发思想碰撞,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有利于拓展现有的知识。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的实践共同体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的机会,虽然自学并不是本科生的重要内容,但是一定程度的自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真理总是“越辩越明”。例如,笔者在某节课后曾布置作业,给定一个课题,要求以宿舍为单位,来进行材料搜集,最后由每一组派一名代表上台讲组内讨论研究的内容以讲授的形式讲给其他同学听。这种形式新颖,而且学生像教师上课一样在台上讲课,不仅能感受上课的乐趣,更能将这部分知识记忆更深刻。

4.4实践教学:情景模拟、模拟法庭等交替运用

情景模拟将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直接让学生来模拟一定的情景,设计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动手设计来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比如在《公司法》一章中,学过公司法的人大概都知道,公司法程序性条款非常难记忆,如果没有实际操作,很难记住。而且公司法授课过程也相对单调枯燥。因此,对公司设立的模拟,学生在设立公司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公司的设立条件和设立程序,还要设立公司的组织机构,以及资金、设备与相关人员等资源的配置。学生在无形之中就轻松掌握了这些法律知识,而且因为亲身体验过,也不容易忘记。另外公司的设立,由于工作量大,学生需要分组进行,在每一组里,各组员要分工合作,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此外,格式合同与劳动合同的签订也可以采取情景模拟的方式来学习。通过情景模拟学到的知识以及模拟的经历,学生会终生难忘。

在几年的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深刻感受到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喜爱,一方面取决于教师对待课程的认真程度,另一方面则是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度以及学生对课程探究的深度。学生在大学阶段正处于专业、就业选择的关键期,对一门课的喜爱可能会决定学生今后的职业走向,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完善课程教学模式,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与时俱进,教好一门课。

参考文献

[1] 袁成龙.《经济法》课程教学研究[J].改革与开放,2009(24).

[2] 李淑瑞.浅谈高校会计专业《经济法》素质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10(4).

[3] [日]佐藤正夫.教学论原理[M].钟启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4] [日]金泽良雄.经济法概论[M].满达人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第4篇:维护消费者权益教案范文

20*年是实施“五五”普法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本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委九届三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任务,根据《20*年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的要求,以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着力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着力于提高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着力于营造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抓住重点、细化分类、扩大效果,认真做好全年的各项工作。

一、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精神,大力宣传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伟大成就

(一)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要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原原本本地学习十七大报告,重点学习有关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内容,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找准加强和改进整体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把十七大各项要求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着眼大局,以解决民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围绕完善民主制度、围绕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开展工作,注重在领导干部中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注重在广大市民中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不断提高全社会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广泛宣传改革开放30年以来民主法治建设的成就。围绕改革开放30周年这一主题,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所走过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协助有关部门,组织、安排好“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系列活动。结合现行宪法的历次修订,加强宪法教育,提高领导干部和广大公民的宪法观念;进一步准确把握市民法律素质,认真做好市民法律素质评估调查工作;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形式,进一步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烘托气氛,营造和谐稳定的法治氛围。

二、抓住重点,统筹兼顾,深入推进“法律六进”各项工作

(三)进一步深化“法律进机关”活动。继续完善领导干部法制教育制度,重点在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重视案例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法治领域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与解答,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年内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法制讲座不少于两次,各区县、各市级委办局至少举办一期领导干部法制研修班。启动“双百”工程,即:100名“学法用法模范公务员”和100名“学法用法示范机关”的评选工作,通过评选,树立典型,总结经验并推广至全市。建设和完善“干部学法网”,丰富在线学习课程,完善考核办法,进一步夯实公务员学法用法的阵地。

(四)重点推进“法律进学校”活动。积极配合市科教党委、市教委,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以增强引导性、参与性和趣味性为重点,推进法制教育进课堂。加强学校章程建设,研究制定市和区县二级“依法治校示范校”的评比标准和办法。以“依法办学、以德立校”为主题,组织开展对学校领导和法制课教师的法制培训,推动学校法制教育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配合司法部办好全国大中学生学法用法演讲赛。会同有关部门,通过组织举办法制教育观摩课、法制课教案征集评比、法制学科教研活动等,加强学科建设。充分利用法院、监狱、劳教所、戒毒所等,进一步拓展青少年课外活动实践基地,积极开展体验性活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体系。

(五)突出做好“法律进企业”工作。以推进依法诚信经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重点,大力开展《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的宣传活动,把握正确导向,通过法制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学法用法的水平和能力,帮助企业职工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发挥讲师团资源优势,定期进企业开展法律培训。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分别召开市有关部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有关方面的座谈会,认真探索“法律进企业”活动的有效抓手,发现先进典型,总结推广经验。年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法律进企业”现场推进会,并探索开展“守法经营示范企业”的创建活动。

(六)继续开展“法律进乡村”、“法律进社区”活动。以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为重点,全市每个街道、镇举办三次以上的专题法制讲座或法制文艺演出活动,提高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程序意识和责任意识。上半年内,明确“民主法治村”和“民主法治小区”的评选标准,全面推进“民主法治村”和“民主法治小区”的创建和评估验收工作。积极开展“法律下乡”活动,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十周年为契机,广泛开展基层农村民主法制教育活动,组织法律工作者进村入户,宣传宪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规,宣传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规,采取各类有效措施将“法律下乡”活动引向深入。继续做好第四届“梅陇杯”法制故事征集评比活动。

(七)积极开展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配合市总工会、市文明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办好“学法律、知荣辱、讲文明、促和谐”等各种针对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春运等进城务工人员大量流动的时间节点,集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结合《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的宣传,增强进城务工人员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培育他们自觉守法的意识和依法维权的能力。

三、总结经验,梳理思路,集中开展“五五”普法中期检查

(八)认真开展自我检查工作。按照市“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在下半年组织“五五”普法中期检查。各区县、各单位要把迎接全市检查与自我检查有机结合在一起,主动与区县人大共同开展普法评估验收工作。要对照全国和本市的“五五”普法规划以及“法律六进”的文件,对本地区本单位的学法用法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总结,整理工作体系和各项机制,总结之前的成功经验,查找遗漏和不足,制定措施并及时改进。通过系统自查,切实提高各区县、各单位普法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法制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

(九)积极组织做好中期检查各项准备工作。市法宣办将适时邀请市级和区县人大代表到各区县和各单位,对“五五”普法以来所开展的具体工作进行综合检查和评估,主要检查基础工作机制、五类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工作、“法律六进”的实施落实情况、法制宣传教育的阵地建设状况以及相关台帐资料。举办回顾小结座谈会,梳理成功的做法,同时找出不足之处,为今后提供经验支持,以确保“五五”普法规划顺利实施。

四、弘扬法治,营造氛围,大力开展面向社会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十)深入推进20*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系列宣传活动。结合迎接奥运会和世博会,大力宣传知识产权法、体育法、公共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各区县、各单位至少举办一次大型宣传活动,使市民学习了解与奥运、世博相关的基本法律知识,积极参与和自觉配合两会的成功举办以及期间的城市运行和管理,为迎接奥运会和世博会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十一)继续做好“推进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各区县、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与有关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和专项主题活动紧密关联的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以及其他重要节点,如《反垄断法》、《企业所得税法》的施行、“3.8”妇女维权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知识产权宣传周”、“5.25”交通宣传日、“6.26”国际禁毒日、“119”消防宣传日等,举办一次以上主题鲜明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影响。

(十二)围绕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和本市第二十届宪法宣传周,大力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各区县、各单位要把宪法宣传周作为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展示窗口,提前规划,精心设计,突出主题,结合运用生动材料,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在宪法宣传周期间,深入开展至少一次以宪法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市民的宪法意识和民主意识,在全社会掀起学法守法用法的。

五、拓展渠道,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建设

(十三)健全工作机制,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继续发挥好各区县、各单位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的作用,建立相关责任制和考核措施,明确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和要求,确保今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对各区县、各大口的年度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考核方法以及法宣骨干和联络员例会制度,加强多方面、多渠道的沟通和协作,整合有效资源,完善整体工作网络,在社会中实现普法的全覆盖。

(十四)抓好法制宣传教育的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对基层法宣干部的教育培训,注重培养服务大局需要、为民解困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基层法宣骨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讲师团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文化。完善基层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力争全市各个区县都有一支相对稳定,整体素质较高的普法志愿者队伍,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联动机制,逐步增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的总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