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基地建设规划范文

教育基地建设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基地建设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基地建设规划

第1篇:教育基地建设规划范文

关键词:实训基地建设;建设误区;职业素质培养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将职业教育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实训基地作为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保障;是职业学校提升办学质量的保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无锡市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5-2020年)》都将实训基地列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重点,同时也将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作为职业教育投入的重点,以我省为例,每年投入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达到数亿元。但是各校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缺乏先进理念的引领、缺乏系统规划、缺乏规范制度和有效落实等问题,笔者通过交流学习和调查研究,对实训基地建设的误区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一点思路。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误区

1.只为评建而建,不为专业发展建设

在实训基地建设前期,学校没有正确理念的指引,将实训基地建设当作是独立于人才培养之外的一项工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团队不知道实训基地怎么建设,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团队不考虑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者的思路,两者脱钩,不知道怎么做好实训基地建设的规划,更没有做好前期调研与系统规划,也缺乏对本地行业做的基础调研,基地建设走一步算一步,往往在得到上级实训基地申报通知后才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临时拼凑申报,将实训基地建设当作是阶段性的工作,为获取项目资金,临时组队,短时突击申报立项,有时直接照搬或仿照其他学校或企业的设计方案,将实训基地建设当作学校获取资金支持的手段。

2.只重硬件设备投入,不重软件内涵建设

(1)基地建设不根据学校、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脱离实际,盲目借鉴。近几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了实训基地的投资力度,有些学校为了获取项目资金或顺利通过项目验收,在建设实训基地时,缺乏调研论证,脱离人才培养目标,简单仿照某个或某类特定的企业设计方案,造成实训基地的建设不能适应相应专业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造成实训基地配置固化,缺乏灵活性。

(2)只注重规范使用资金,没有考虑合理发挥资金效益。基地立项后,为方便完成资金使用,完成验收要求,学校往往将资金用于购买高价设备,没有考虑基地建设的需要,同时还存在购买高价设备时,缺乏有效论证,流程简单、参与面窄的误区,特别是对一些三重一大的投入缺乏严格的规范制度和流程监控,这也导致实训基地后期使用中出现高成本低效益的现象。

(3)没有将基地软建设提到足够高度,只停留在制度建设和资产管理层面,没有与师资队伍建设、实训项目建设、基地文化建设、教学模式与课程改革等方面深入融合,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赛训一体、服务研发等功能没有得到充分考虑,实训基地建成后仍然不能体现功能性、先进性和服务性。

3.只关注创建评审和验收,不注重实际使用效益

基地建设的中心工作围绕验收开展,基地验收后的使用、管理不再受到重视,建成基地的功能和作用没有得到进一步发挥,实训基地利用率低,效益差。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建议

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应坚持“高起点建设、低成本管理、优效益运营、强特色示范”的要求。实训基地建设按照其建设进度,可以分为筹建、建设、建成三个阶段,其中筹建阶段重思路,建设阶段重实施,建成阶段重提升。为此,针对实训基地这三个阶段的建设提出三个建议:

1.理念引领,规划先行,论证立项,按步推进

职业教育需要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基地建设也需要在先进理念的引领下开展建设,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应围绕人才培养的需求而建设,兼顾产教融合、区域服务和科技创新。

各校应抓住2016年“十三五”规划年的契机,抓住江苏省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的契机,结合学校实际,做好系统规划,做好地方经济产业调研,结合学校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目标,多方论证,确定本校的基地建设规划。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应分校系两级开展,校级通过论证立项,排定专业按序推进,逐步提升各实训基地的建设;系级层面对专业规划论证,制订基地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目标,保证在各级基地建设申报中顺利完成相应申报工作。

以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该校近年来在“积极教育、幸福人生”教育理念引领下,确立了“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目标,初步构建了“一体两翼、三维互动”的“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基本建成了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在平时的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中对各个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做了充分的前期调研与设计准备工作,本校计算机应用和机电技术应用两个省级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积极教学”的理念,在基地建设中根据课程、实训项目、教学场景、工位布置等方面合理规划场地设施;有效使用资金,按使用紧迫性排序立项采购实训设备;考虑基地软建设,投入较多资金用于专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这些资源建设由专业教师主持,一方面契合学校自身发展理念的特色,另一方面提高了师资队伍的业务能力。

2.规范流程,合理分配,软硬皆施,综合提高

实训基地建设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以综合实训项目为教学载体、以学习型教学团队为教学主体、以职场环境为主要特征来建设。在建设实施阶段,根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实训基地建设的任务要求,一般分为硬件基础建设和软件提升建设,其中硬件建设主要涉及实训教育仪器设备的购置、教学软件购置等,相对容易实施;软建设主要包括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实训项目建设、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两者既有不同又相互关联,只有通过全局设计,合理分配,协调共建,方能实现基地建设的效益最大化。

实训基地软建设方面,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实训基地制度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既能保证基地建设的规范合理,又能保障基地运行的效益最大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包括组织机构、成员职责、“三重一大”执行规定、仪器设备申购规定、设备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经费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进出库管理规定等。

第二,做好实训场所规划设计。基地建设围绕学校育人理念和培养人才的能力目标,结合专业建设长远目标,依据专业实训项目开设要求,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规划具有生产功能的专业实训场所。

第三,促进实训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随着基地硬件条件的提升,专业实践教学的实训项目也必须修订,实训基地的主要训练方式是综合性项目训练,项目主要来自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教学项目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小(综合)到大(综合),由教师团队共同设计、筛选,符合人才培养需求。同时,随着实训基地建设中信息化技术的高度融入,还需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通过这两项建设锻炼专业师资团队,提高专业教师的课改能力。

第四,做好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综合实训的教学环境应为真实或仿真的职场环境,通过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沉浸在复杂、真实的生产问题里,寻找解决办法。在实训基地文化建设时,须考虑建成包含有逼真的企业理念、质量管理框架、产品技术(工艺)流程、生产安全须知等内容的企业文化氛围。

实训基地硬件建设主要是在制度框架下,按照时间节点,规范执行流程,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合理。同时,实训基地硬件建设要根据实际需要考虑设备投入的必要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区域符合性,要从实训教学需要、技能竞赛需要、技术引领需要、区域服务需要等方面考虑教学仪器设备的添置。

3.提升管理,深度融合,开拓创新,示范引领

实训基地建设的效益体现在基地建成后的辐射服务功能,因此,基地建成验收通过并不意味着结束,还要体现实训基地“三服务四中心”的功能,要依托基地平台,实现专业(群)建设服务、产学研服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成为区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心、技能教学研究中心、技术创新推广中心和创业孵化中心。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持续加强制度建设和执行监控力度。为充分发挥基地功能,要根据基地发展动态修正管理制度,强化落实管理制度,依赖制度创新和精细管理来提升基地使用效益。

(2)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以学校为主体,基地为平台,高质量对接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对接职业岗位群和专业技术领域,推进“互联网+”,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共建共享。积极推进“校中厂”“厂中校”的建设;鼓励专业教师与地方企业开展横向科研课题研究;设立毕业生创业孵化中心,并予以政策与经费支持。

(3)创建技术教育研发中心。鼓励教师在各类培训、竞赛、技术服务、科技创新中积累产品、技术、经验,研究开发转化为专业实践教学中可用的实训项目,实现成果转化,并物化为实训教学讲义、活页和校本教材,培养师资团队,在研发中积累,在积累中提高。

(4)建设网站平台。依托平台服务地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开展实训基地社会化培训和企业化生产;承担地方技能竞赛赛事活动;提供兄弟学校专业技能实训支持。通过平台一方面有效提高基地设备使用率,另一方面也体现基地建设的资源共享和区域服务功能。

三、结语

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中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职业教育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建设。基地建设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必不可少,对服务地方经济、科技创新、技术服务提供了技术平台,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如何做好系统规划,如何做到合理化建设,如何实现高效能运行,是每一位职教人都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马秋,徐正来.实训基地建设的误区及对策[J].江苏教育,2015(12).

[2]林智慧,唐亮.关于职业教育的实训基地建设探究[J].中国电子教育,2015(3).

[3]吴学敏.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理念与策略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3).

[4]赵建勋.浅谈中职示范校校内实训基地的软件建设[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7).

第2篇:教育基地建设规划范文

关键词:森林公园;生态文化;文化建设

生态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旨在通过宣传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识和关注,从而利于资源的开发,保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促进经济发展,造福于子孙。森林生态文化属于生态文化,是人与森林、人与自然之间建立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关系,以及由此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1];

森林公园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目前大批森林公园已成为大中小学生的科普基地和实习基地、科研人员的实验基地以及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创作基地。森林公园在向全社会展示林业建设成果、普及生态知识、增强生态意识、弘扬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扔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森林公园在进行总体规划时应当将生态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规划内容,在传播森林生态文化的同时带动公园的旅游产业发展。

一.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规划的内容

森林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用生态科学知识武装群众,唤起群众的生态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群众积极投身到生态建设中去[2]。

2012年,国家林业局公布《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2005-2012)》,文件要求将生态文化建设规划作为单独一章进行规划,可见生态文化建设之重要性。生态文化建设规划包括规划原则、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和布局、生态文化设施规划及解说系统规划四部分内容。本文以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重点探讨生态文化建设的规划原则、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和布局、生态文化设施规划三部分内容,旨在为森林公园进行生态文化建设规划提供案例参考。

二.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的概况

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是林业部批准建立的广西最早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前身是1964年建立的良凤江植物园,1992年9月9日国家林业部林造批字[1992]154号文件批复建立“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经过多年的合理规划和开发建设,多项具有旅游价值的景点得到建设,各项基础服务设施基本完善,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公园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科普科研于一体的综合型城郊公园,2011年旅游接待游客41万人次,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

目前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树文化、花文化、湿地文化等方面。树文化方面,公园现有植物1700多种,占广西植物种数的21%,其中热带、亚热带树种及广西特有树种1300多种,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树木标本园;花文化方面,公园建立了目前广西品种最齐全的金花茶基因库;在湿地文化方面,公园拥有大范围的水域面积和湿地面积,这为建设公园生态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公园可以此为基础,深入挖掘生态文化内涵,切实推进生态文化的建设。

三.生态文化建设规划原则

(一)教育为先,社区共建原则

在我国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森林公园进行生态文化建设,必须注重以教育为先,联合本地社区居民、相关利益群体和游客一起,共同参与生态文化建设。森林公园必须通过导游材料、标识牌等对游客进行生态文化宣传,提高游客生态文化意识,以降低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冲击;森林公园还需要协调相关部门,对附近社区,特别是良凤江上游吴圩镇范围进行生态文化教育,以确保各生态保护措施得到群众的支持,通过社区协作发展,保证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成果不被破坏。

(二)特色化发展原则

良凤江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应紧紧抓住本身生态文化特色,开发独特的生态文化产品,树立与众不同的生态文化形象,打造能反映自身特色的生态文化品牌,才能更好地实现生态文化产业效益,进一步促进生态文化建设发展。

(三)产业化发展原则

生态文化建设离不开产业化发展。生态产业本身是生态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产业化发展能够为生态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和物资来源,并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是生态文化建设的动力和源泉。因此,需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林业等生态产业,以此促进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哲学、生态艺术等其他生态文化要素发展。

(四)持续滚动发展原则

生态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需要森林公园保持持之以恒的关心和投入,因此必须遵循持续滚动发展原则,不断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和创新,才能保证生态文化不断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

四.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和布局

(一)良凤江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重点

1.森林文化

公园拥有大片森林和树本园、金花茶园、落羽杉林、棕榈园、阴阳菩提等美感比较突出的森林和植物景观,森林文化建设已经有一定基础,但目前森林文化开发力度还不强,需要进一步开发,规划加强树木标本园各特色植物园建设,加强森林养生、森林美学和森林艺术建设,策划公园的森林旅游活动,例如策划森林浴、登山、漂流、溯溪、探险等活动,丰富森林文化内涵,提升森林旅游价值。

2.生态科普文化

目前良凤江森林公园已建立树本园、棕榈园、金花茶园等植物园区,并拥有大片阔叶林和针叶林,在生态科普方面建立了一定基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森林深入研究的科研机构和一个集中展示各类生态文化,实行大众生态科普教育的设施,规划建设森林生态文化体验设施,提升各植物园区特别是树本园的科普文化内涵,增强植物园区主题性,丰富园区变化,使生态教育能够有进一步提高。

3.生态宗教文化

良凤江森林公园具有深厚的生态宗教文化底蕴,公园内的菩提树是佛教圣树,天宁寺是广西佛教协会所在地,由菩提树崇拜延伸出的佛教养生文化与公园的森林生态环境相结合,使其成为良凤江森林公园生态文化中的特色文化。

4.生态湿地文化

良凤江森林公园拥有大范围的水域面积和湿地面积,这为开发良凤江湿地文化提供良好基础。规划开发生态湿地文化,重点建设落羽杉林、良凤江堤岸和良凤江湿地,营造生态湿地景观,并建设栈桥供游客进入湿地游览。

(二)生态文化建设布局

由于目前连山旅游区还在初级发展阶段,生态文化建设基础较为薄弱,因此良凤江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在良凤江旅游区,按照“一核,两翼,三基地,四园区”进行布局。“一核”:依托树木标本园、金花茶园等生态资源优势,将其打造为良凤江森林生态文化的核心。“两翼”:以菩提文化体验区和森林生态体验区为良凤江生态文化建设两翼,加强生态养生文化建设。“三基地”:规划在良凤江华南珍稀树木园建生态艺术体验中心,在森林生态体验区建森林文化创造基地,在激情生态娱乐区建森林文化演艺中心。“四园区”:规划重点开发华南珍稀树木园、菩提园、藤蔓园、金花茶园四个生态文化园,分别突出不同主题的生态文化特色。

五.生态文化设施规划

(一)森林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规划在核心景观区建生态艺术体验中心,使良凤江森林公园成为南宁市及周边主要的生态科教场所之一,进而依托金花茶园和华南珍稀树本园建设,将森林公园发展成为广西境内全国知名的生态科普教育基地。

重点建设华南珍稀树本园、金花茶园、藤蔓园、湿地景观区等项目,突出森林生态多样性文化。各主要项目建设详见前文景区景点和项目规划一节。

(二)森林艺术创作基地建设

规划依托狮子岭的森林、峡谷景观,在森林生态体验区建设森林文化创作基地,通过与广西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音乐学院等组织和机构的协调,将良凤江森林公园建设成为南宁市周边重要的艺术创作基地之一,进一步促进生态艺术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项目和设施建设详见前文景区景点和项目规划一节。

(三)露营基地建设

规划建设汽车营地、露营地、户外拓展训练基地设施,并对激情生态娱乐区内原有项目和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依托这些项目和设施,发展生态宿营文化和生态康体文化,培养人们热爱自然,体验自然的兴趣。各项目建设详见前文景区景点和项目规划一节。

(四)特色主题植物园区建设

规划完善提升金花茶园、藤蔓园、棕榈园、落羽杉林、树木园等植物园,将树木园发展成为华南珍稀树木园,并在原有引种园基础上,引入佛教生态文化,建设良凤江湿地生态景观,使各特色主题植物园区特点更加鲜明,既促进生态建设、生态美学的发展,又提升其旅游景观价值和市场吸引力,使生态文化产业得到提高。

(五)生态宗教文化建设

依托人们对良凤江森林公园内阴阳合一的菩提树崇拜和在建的广西佛教协会会址天宁寺,结合南宁市的佛文化历史和发展,深度开发佛教文化。

(六)生态保护建设

规划实行林区植被保护,珍稀物种和名木古树保护,良凤江水域治理等生态保护工程,并在旅游开发中实行生态环保教育与监控,通过导游材料、标识牌建设和生态保护工程实效等形式让游客感知,体现森林公园以生态为本,注重生态文化建设的精神,进一步改善森林公园景观环境,增强森林公园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

六.总结

通过生态文化的建设,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已经被评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环保教育基地”、“广西科普教育基地”等多项称号,促进公园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生态教育的和谐统一。通过生态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合理建设规划,公园的生态文化建设定能在普及生态知识、宣传生态保护、弘扬生态文明等方面做出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房西文.依托森林公园加快森林生态文化建设[J].陕西林业,2008(4):14-15.

第3篇:教育基地建设规划范文

关键词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7-0139-03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Research//Liu Zhenhe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dvanced vocational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philosophy,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discusses the functional orientation of the campus chemical training base, to explore the multi-functional chemica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mode as well a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ur in One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guarante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training base.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bas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uthor’s address Tianjin Oi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Tianjin, China 301607

化工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高职院校化工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典型案例,运用先进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明确化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和目标以及校内化工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结合化工企业实际岗位技能需求,以HSE(健康、安全、环保)建设理念,确定“实训、实验、技能鉴定、技术研究”四位一体的多功能化工实训基地建设思想,实现技术上先进,集专业教学改革、实训、技能鉴定、培训、技能竞赛以及生产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1 校内化工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

准确定位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有助于把握基地建设的正确方向。校内化工实训基地功能定位应该是同时具有实训、实验、技能考证、社会培训、技术研发、技能比赛、成果展示等功能,实现技能培训、评价与职业能力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并把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发挥学校资源的最大化效益。

1.1 实训基地的实训、实验功能

实训、实验教学功能是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也是基地建设的根本目标。校内实训基地为此应提供高技能人才培养必要的教学条件,跟踪行业高新技术,完成其生产与实训融合的教学功能。在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下,其教学功能可以细分为承担生产性实训任务、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参与实训教材开发以及训练学生职业素质等具体的子功能。

实训功能是指实训基地与实训装置具有通过实际训练培养职业技能,通过反复的技术实践学会“怎么做”的功能,训练动手能力,实现生产装置与设备的开车与停车、故障处理、维护保养技能的训练。在故障处理能力训练中理解“为什么这么做”,通过反思式实践,培养学员能终身受用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学员发展的能力需要。实验功能是指实现理论验证、实现技能操作中工艺参数设计准确性的验证与评价,实现实验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

1.2 实训基地的技能考核、考证功能

技能考核、考证功能是基地教学功能的延伸。校内化工实训基地应具有分级培训、分级考核鉴定取证功能。把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用于评价和考核实训教学的效果,按照职业资格鉴定的具体要求,建立与实训项目相对应的试题库和考核办法,按要求进行训练,面向学生和社会开展职业技能考证服务。实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因人考核,扩大实训装置的适用人群,满足用人单位对不同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

1.3 实训基地的培训和技术研发功能

校内化工实训基地的培训功能是对基地开放资源、增强辐射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基地社会功能的具体体现。高职院校通过开放基地资源、创新社会培训教育教学方法,完全能够承担起面向其他院校学生、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员工、下岗转岗人员的以职业能力培训为主的各类社会培训。技术研发功能是促进产学研相互结合、服务区域经济的重要体现。良好的实训场地、先进的设备以及多学科、跨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技术研发提供了平台。

1.4 实训基地的技能比赛和成果展示功能

技能比赛、成果展示功能是提升基地文化内涵、促进校企文化互动的重要途径,学校利用校内基地的建筑空间进行软环境的精心设计,并为学生作品、教师科研成果以及企业产品搭建成果展示平台,同时通过举办技能比赛、学术讲座、企业与技术论坛开展学术、文化交流,促进校企文化互动,体现高职校园文化的职业性。

2 满足全方位、整体性技能训练的实训室方案设计

第4篇:教育基地建设规划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经管类公共实训基地 建设探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经管类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根据高职学院已有的经管类专业设置情况,综合利用各个实验室资源,把会计、企业管理、电子商务、物流、国际贸易等专业老师组织起来,进行相应的专业综合实训,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为将来走上社会提供更强的适应能力。

1 基地建设宗旨

过去传统的专业实训基地,主要是为校内各专业教学服务的。在运作形式上比较单一,没有综合利用各个专业的资源,也不适应目前条件下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所以,有必要改变原有的实训基地的模式和功能。目前,各高职院校已经建立的学生实验室多是各专业自己独立组织、依托自身专业,开展教学活动,而没有整合学校所有人财物力资源,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教学效果,达不到培养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所以建设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经管类公共实训基地,是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非常有效的形式。

2 基地建设模式

我们认为,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所需的经管类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可采用的模式是组织学校各相关专业参与,用于满足相关专业的职业教学、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的新型的经管类公共实训基地模式。这种新型的经管类公共实训基地模式与原有的实训基地相比有三大改变:第一,在运作手段上,由传统的仅服务校内教学的模式改变为综合性实训的专业化运作;第二,在服务对象上,由面向本校服务改变为面向全社会服务,由面向校内一个专业学生服务改变为面向各类专业学生服务;第三,在培训服务性质上,由教学培训改变为公益服务。

3 基地建设功能

经管类公共实训基地有着多方面的功能,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实训功能。经管类公共实训基地一般可满足本校相关专业的实训需求,既提高了实训室的利用率,又为学生提供了模拟、仿真乃至真实的专业实习、实训环境。通过经管类公共实训基地的教学实践,有利于学院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能满足社会和企业对高职学生就业的需求。

第二,行业培训功能。经管类公共实训基地除了面向本院各个专业学生实施专业教学和职业培训外,还可面向本行业相关企业在职职工的培训提高、转岗培训,以及社会其他人员培训,也包括行业相关待岗人员的再就业培训等。充分发挥经管类公共实训基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三,产学研功能。经管类公共实训基地应配备大量的具有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结合的“双师型”教师资源,在培养学校专业人才同时,向社会和企业提供人才培训和咨询服务。企业新的管理方法可在基地进行试验、改进、推广,降低企业决策风险,节约企业成本,也增强了教学的现实性。

第四,市场服务及工学结合功能。经管类公共实训基地,面向市场开放,形成一定的社会服务功能,主要为学生提供全真式实训。通过教学实践,在培养学生的同时,致力于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做出一定贡献。而且通过工学结合模式,帮助部分贫困学生解决生活问题。

4 基地管理体制

(1)完善的管理制度,经管类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既要合理、科学地制定建设规划,也要有适应经管类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规章制度。在这方面我们学校已初步建立和健全了各项实训基地建设的管理规定,并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和实践,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使之科学化、制度化,确保经管类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走上新的台阶。

(2)经管类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突出了专业特点,纳入专业建设的范畴。我院研究建立和健全了实训基地的保障体系,使教学实训工作成为实训基地的日常工作之一,同时,通过开展学科建设、培训、课程开发、教育科学研究等形式的智力支持,特别是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专业引领作用,把实训基地建成学院经管类专业的科研和实习基地。

(3)经管类公共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改革。改变过去以学科为主,以理论为主的教学形式,采用教学与训练项目为主线, 以学习掌握专业技能为原则,适度进行理论补充和完善,即所谓项目教学方法,为毕业生零距离就业提供条件。我们采用全真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参与模拟企业的注册、纳税、银行资金的借贷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运作等,以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及职业拓展能力。

(4)经管类公共实训基地的资金保障。学院设立了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学院每年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由财务处统一管理,教学单位采用项目申报的形式,申请建设经费。

(5)经管类公共实训基地的人才队伍建设和师资培养规划。目前,学院正通过多种途径引进人才、师资培养等方式,根据“市场导向、合理定位、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进行经管类公共实训基地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规划。

5 结束语

目前经管类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营在浙江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经验。从培养学生创业素质方面考虑如何利用经管类公共实训基地、拓展经管类公共实训基地的创业素质教育功能,将创业素质教育理论、职业教育理论上有机结合起来。只要我们不断地深化经管类专业的综合实践教学改革,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教学质量,加速实现大学生的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

参考文献

[1] 何军,应瑞瑶,颜进.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方案设计与实施[J].高等农业教育,2011(2):45—47.

[2] 陈为公.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科技信息,2010(14).

[3] 李志荣,崔延生.影响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开放的因素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142—144.

[4] 马占英.经济管理专业模拟实验概要分析[J].管理观察,2009(4):113—115.

[5] 吴泷.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1):110—113.

第5篇:教育基地建设规划范文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大步伐是有效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

一是切实利用好现有培训基地,大力开展农电工岗位技能脱产培训。今年来,在培训基地共举办了4期农电工岗前持证培训班及4期计算机培训班,二是采取多种激励办法,促进员工提升业务技能水平。进一步激励了员工岗位成才,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员工队伍知识结构不断优化,素质不断提高,逐步实现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三是抓好各项常规培训工作,为企业生产服务。

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强化基层培训是我局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6篇:教育基地建设规划范文

关键词:共享型;软件技术实训基地;职业教育大学城

在云龙新城总投资达30亿元,占地面积6 300亩的株洲市职业教育大学城正在兴建,预计在2012年全面建成。将入职教城办学的院校包括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等共9所,总办学规模为学历教育6.5万人,年培训6.7万人。随着职教城的兴建,建设共享型的计算机技术实训基地也适时地提上了议程。其中,共享型软件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任务将由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承担。为此,我们对基地建设的优越性、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拟定了实施方案。

1共享基地建设的优越性

把原来分散在市区各地的职业院校集中到职教城办学,建设共享型软件技术实训基地是科学的、必要的,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1整合实训资源,节约实训成本

上述9所院校基本上都建有专门的软件技术实训基地,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满足信息技术系软件技术实训和教学需要,先后拨款150余万元用于购买计算机、服务器、投影仪以及相关配套设备等,建设了软件开发、多媒体和网络3个软件技术实训室,配置了相应的管理人员。其他院校的情况也大体相当。建设共享型软件技术实训基地,就可以减少资源的重复投入,通过对管理人员、维护人员以及设备的整合,减少维护管理成本。

1.2优化实训基地,提高实训水平

各院校原有的实训基地,由于师资和经费的限制,至使设备的档次和训练的水平难以提高。建设共享型软件技术实训基地,可以将实施同一实训任务的师资、设备、资金集中在一所院校,有利于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基地,从而提高实训的质量和水平。

1.3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工学结合

株洲是以工业为主的新兴城市,本市拥有相当数量的中、小型工业型企业以及配套服务公司。他们对于信息技术在日常管理中的应用需求十分迫切。目前缺乏一个为这些企业提供类似服务的媒介或平台。一方面,企业有软件开发、软件培训的需求,却苦于找不到承接业务的对象;另一方面,学校因师资力量较薄弱和设备档次较低无法将教学实训、应用课题与市场需求进行有效对接。建设共享型软件技术实训基地,通过整合师资和设备,完全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在为企业服务中促进工学结合。

1.4适应市场需要,服务经济发展

软件产业是当今世界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也是国际产业竞争和高科技竞争的焦点和战略制高点。根据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的数据,世界软件产业从1991年以来始终保持在10%~20%的增长率,2000年软件和信息服务已成为第一大产业,产值已接近5 000亿美元,期中软件产品总销售额达1 750亿美元。在全球软件市场中,亚太地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市场,一直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速度。国际计算机产业结构已从以硬件为核心向以软件和服务为主导的方向过渡。我国为适应市场的需求,服务经济发展,必须迅速发展软件技术,培养优秀的软件技术人才,这也要求建设共享型软件技术实训基地。

2共享基地建设的可行性

株洲职教城区域共享型软件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是完全可行的。

2.1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发展软件产业是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软件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更是以每年两位数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根据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的数据,2001年我国软件产业销售额796亿人民币,2002年软件产业销售额为900亿人民币,到2009年1―9月,我国软件产业累计完成业务收入6 775亿人民币。为了加快软件产业,国家在2007年4月相继出台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及环境建设(火炬)“十一五”发展纲要》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这是国家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及环境建设,加快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促进我国高新产业的发展。因此,在职教城建设软件技术共享实训基地是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

2.2符合地方发展要求

为了发展软件产业,湖南省出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各地方政府对软件产业发展的扶持,包括投融资政策、税收政策、人才吸引和培养政策都做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为进一步促进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的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以工业为主要支柱产业的株洲,发展软件技术的需求尤为迫切。《株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株洲市“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中,制定了包括软件产业税收优惠政策、软件专项基金扶持政策等等软件产业政策,职教城软件技术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

2.3方便院校资源共享

株洲职教城软件技术共享型实训基地的首要任务是为城内各院校人才培养服务。原来9院校分散在全市各地,地理上的距离使得资源很难共享。入驻职教城后,9院校相互毗邻,建设共享型实训基地不仅有利于提高各院校软件专业实训水平,提高教育质量,而且使用共享资源就像使用本院校资源一样方便,因此深受欢迎。软件技术共享实训基地在面向职教城内各兄弟院校开放的同时,还可以向职教城外的学校、研发机构、企事业单位开放。我们充分发掘软件技术共享实训基地在实训教学、技术服务、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竞赛、软件研发等方面的潜能,使社会方方面面共同使用,以发挥最大效益,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支持。

2.4具备良好建设基础

由于是在9院校原有软件技术实训室基础上建设,有人才,有设备,有经验。各学院的大部分实训教师参与过基地建设的招标、设计、安装、调试、验收各个环节,对实训基地的建设流程非常熟悉。作为共享型实训基地虽然跟原有的软件实训基地有所不同,但基地建设的流程是基本相同的,只是功能要求更高,由于原有设备可以利用,不必全部重新购置,节省了部分资金。

3共享基地建设规划

3.1基地功能定位

基地建好后,不仅要满足职教城内软件实践教学、培训和研发的需要;还要成为长株潭区域中小企业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和区域职教资源共享中心,成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纽带,并发挥更强的引领、辐射作用,提高高职院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3.2基地总体规模

目前9所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学历教育学生总计2 500 人左右,以这个人数做为基准,我们设定职教城内软件技术专业学历教育 2 500人,年培训教育2 500人,年总体规模为5 000人。

3.3基地建设实施

3.3.1组建专业的建设队伍

基地建设采用由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协作企业和协作院校参加的建设模式。首先由上述三方共同推出专业人才组成建设委员会,然后专业委员会参与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并制定工作章程。

3.3.2拟定科学的建设方案

根据基地的教学、培训和研发功能,以及高职软件技术行业的培养方向,在基地的总体规划上,基地拟建设5个实训区,具体情况如下:1) .NET技术实训区用于.NET技术的教学与培训;2) Java技术实训区用于Java技术的教学与培训;3)嵌入式软件技术实训区用于嵌入式软件技术的教学与培训;4)软件研发区用于软件研发;5)软件测试区用于软件测试。

前三个实训区负责全日制学生的日常教学和社会各种层次人才的培训。在实训室的设计上应能满足“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实训中既能实现教学,又能实现实践。硬件应配置投影仪、计算机、服务器、多媒体设备等。软件应安装.NET软件、数据库、Windows操作系统等。每个实训室应能容纳学生50人左右,每个实训区总体上应能满足500名学生同时学习。

后两个实训区承接社会、企业的项目在该区进行研发和测试,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带领学生共同参与,是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纽带。在规模上每个区应能满足500人同时投入工作。

3.3.3筹措足够的建设经费

基地需要一栋实训大楼,安装2 500台计算机,30个投影仪,加上一些设备,设备总投资约1 500万人民币。基地设备采用分批建设的方案,优先建设主要的和急需的部分,以后根据需要逐步完善,直至最后形成一个设备先进、功能完备的实训基地。可先整合协办院校和企业的现有设备,不足再酌情购置。购买设备的资金可多渠道筹措:职教城院校自筹;申报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委软件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申请株洲市政府在职教城的专项建设资金中划拨;通过跟企业合作和争取社会捐赠[1]。

3.3.4组织高水平的管理团队

为了保证基地高效运行,在基地成立一个软件管理中心,中心设一名主任、若干名副主任,配备一批实训教师。中心主任、副主任在职教城内院校中产生或面向社会聘任,主要负责共享基地的日常管理经营。实训教师主要从9院校原有软件实训教师中挑选,同时在协作企业聘用兼职教师。实训教师负责实训的指导、实训项目开发、实训设施选型、实训教材建设、实训质量评价[2]。

3.3.5拟定科学的管理规章

在基地的管理运行上,对内实行企业化管理,对外实行准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主要表现在引入现代企业的理念与价值观,营造企业化的职业氛围,实训内容与项目来源于企业,实训方式、过程企业化。准市场化运作是指按市场化要求进行实训成本核算,加强教学管理、设备管理、工具管理、材料管理以及学生管理,确保实训教学优质高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3]。

4结语

共享基地的建设方案为职教城共享基地建设提供了依据,共享基地的建成必将有利于提升职教城软件技术职业教育水平,促进区域的软件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旭. 论高职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建设[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1):18-19.

第7篇:教育基地建设规划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现状发展建议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指企业、事业等各级单位与学院共同建立的学生实习实训、教师一线煅炼及从事科研活动的场所。高职教育主要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行业认可、企业能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是学院实现教学实践目标,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的有效途径和保证,对我们高职教育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1.通过让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意识,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让学生尽早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从思想上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2.通过让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学生可以了解行业流程,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尽快掌握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管理才能,为学生日后真正上岗积累宝贵经验。同时真正的将学生置于工作环境中,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按照职业标准进行项目实训,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适应力,也增加了就业渠道。例如,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到诺亚人力资源有限公司顶岗实习,接触实际的人员招聘、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等工作。

3.通过让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学院可以及时把握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实力,及时调整学院专业设置、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我院各系部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会聘请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各方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4.通过让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院的师资水平,为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平台。比如我院教师专职实习一般是一个学期,在这期间,教师可从企业调研到实地资料,由于在岗位上参与企业实际工作,更新了自己的知识,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从而提高了教学实践能力。

二、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近年来,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各个院校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每个专业建设了少则一、两个,多则六、七个基地,但从目前实训基地发展现状来看并不是太理想,表现在:

一是这些基地大部分是关系基地。建立时是靠院校师生的人脉一时建立起来的,当事人走了,人脉就没了,基地也随之消失。

二是这些基地是学院一厢情愿基地。学院为了教学和实训需要主动找企业建立的,企业积极性并不是多高,觉得可有可无,如果学院联系不紧密,也就名存实亡了。

三是这些基地属于挂牌基地。没有起到实训教学、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平台以及开展教学改革、科学就业指导的作用。

四是学生在基地实训时处于放养状态。有些学生素质偏低,没有责任心,工作出错或者稍不顺心一走了事,使得企业对学生实训并不满意,甚至觉得给企业带来了负担。

三、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难以深化发展的原因

1.国家缺乏相关政策法规支持,尽管出台了一些政策,但没有具体约束制度,我国法律法规对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有效支持不够。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处于自行发展状态。

2.高职院校为社会服务的功能还不够完善,虽然从目标上来说,是十分理想的,但实际上由于高职院校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没有更多能力建设实训教学基地,师资方面缺乏双师型队伍,不能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院校方面外聘教师选聘、薪酬等方面制度不完善。

3.企业注重短期效益,认为高校无法为企业很快带来经济利益,缺乏对人力资源投资观念,不愿意与院校合作培养人才,愿意直接招聘有经验的人才来上岗。学生到企业需要指导,培训成本高,企业并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而且学生实习时企业需要承担意外伤害风险,所以其参与性不高。

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发展之建议

1.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离不开政府支持,政府对参与共建实习基地的企业减税,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给予建立实训基地的企业税收优惠,减免营业税、所得税等。

2.给予学校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财政扶持,由于建设实训基地花费较大,需要场地和设备投入,仅仅靠企业是不会完成的,必须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对于接受学生的实训基地进行补贴和奖励。

3.学院应当把企业需求放在首位,由院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在进行广泛调研基础上,对本专业工作岗位进行分析,从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职业标准,编写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且合乎高职学生认知结构的实训教材、指导书。学院系部对学生实行订单教育和订单培养。订单培养既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就业,还可以为企业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做到学院和企业“双赢”。

4.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制定指导性建设与管理标准,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分级管理机制。学院教务处应当跟踪和落实、组织实施学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规划,统筹协调全校各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工作。各专业教研组应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列入各专业的发展规划,对实训基地配有专门负责人,联系落实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

5.校企双方制定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双方权利和义务。学院要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学生的实习内容,对实习的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与督导,及时排除影响过程进行的各种不利因素,根据实习日志、企业意见等对实习的结果做出评价对校外实践教学的情况进行总结。

6.加强基地师资培养。制订具备“双师”素质及专兼结合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规划,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所在企业寻找合作项目,进行科研立项。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联合建立能为区域支柱产业提供服务的校外公共研发平台,开展课题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丽坤.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浅析.科学博览,2010(10).

第8篇:教育基地建设规划范文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正向更高层级的发展迈进,完善和优化实践教学成为了高校面临的首要任务之一。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深化校企合作搭建了桥梁,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对明确高校实训教学目标和为企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现代学生教育不仅仅是高校一方的责任,更是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全体的责任,因此,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实现全民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关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研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一、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现代素质教育不仅要求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更是提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理念,着重强调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实践素质的培养。实训教学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而生产性实训基地又是实训教学的基础和主要场所,其相关建设在某种层次上影响了实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加强和完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表现。而且,由于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是一门要求动手实践能力很强的学科,单纯地依靠课堂教学很难实现学生发展目标,需要实训教学予以完善和补充,如此才能称为完善的教学体系。所以,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又是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系统化、体系化教学的必然要求。除此之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还为船舶工程相关企业提供了参与教育的机会和空间,最大限度整合和发挥各教学资源优势的同时,还保证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用工企业需求的一致性,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

总体而言,各高校已逐渐意识到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并通过不同途径加强和完善了相关建设。但是,部分设有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高校仍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存有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保障不足。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需要依靠政府、学校以及企业的通力协作才能完成。目前,政府、学校以及企业之间的关系尚未理清,各方的职责和功能定位不够清晰,导致相关保障机制建设不完善,三者的互动性不强,最终影响了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质量和效率;二是,师资不足。教师是现代高校教育的主导,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影响了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利用,进而影响了教育实效性地发挥。严格意义上讲,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应该属于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一部分,因为教师主导了生产性实训活动的开展,是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者和使用者。实训辅导教师思想认识以及专业能力上的不足,是船舶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三是,数量不足。随着高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生源数量不断增长,这对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规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某些高校由于资源紧张、投入有限等问题,导致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一度迟缓,在规模扩张上后力不足,很难满足学生们的受训要求。

三、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策略

作者基于对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必要性的认识,结合上文对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问题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加大政府支持

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实现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产、学、研三位一体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促进高校教育深化改革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新的教育发展时期,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从立法、财政等多个维度支持高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肩负起推动校企深入合作的引导性职责。近年来,虽然我国政府在高校教育方面的投入持续增长,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发挥支持高校教育的发展。但是,国家政府对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社方面的政策、资金支持却略显不足,而单纯地依靠高校又很难独立完成此项工作。因此,各地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深刻了解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现实意义,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法规,通过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企业积极参与高校教育,促使其为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服务。同时,政府还应该做好对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主体的监督工作即学校和企业,在建立双方平等互利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协调好双方的经济利益关系,保证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健康、有序进行。

(二)促进企业参与

学校和企业分属为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两个主体,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学校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才,而企业活动的最终动力创造利润。为此,深化校企合作的关键是解决好双方的利益分配问题,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其对人才的需求是源源不断的。校企合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才。所以,高校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打响学校品牌,以吸引企业主动寻求合作,促使其参与教育。具体而言,高校应该深入剖析合作企业的需求,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和功能,仔细寻找校企合作的契合点,为合作企业提供更丰富的人才资源和教育资源。高校可以根据企业生产实际,进一步细化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标准,明确实训教学目标,并逐渐建立完善的实训教学体系,让企业看到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所带来的效益,增强他们的教育参与自信心。另外,高校还可与企业实现教育资源优势互补,把船舶工程技术专业领域获得科研成果优先提供给合作企业,补充企业专业人才理论知识方面的不足,让企业在合作中同样受益。

(三)健全管理机制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建设,还应该包括制度、文化等管理体制建设。高校需要协同企业成立功能完备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单位,由指派代表传达和落实双方规定,并逐一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该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单位的主要职责是规划好整体建设布局,协调好各相关单位之间的关系,调控学校实训教学各环节,以促进实训基地建设最优化并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价值。在此基础上,校企双方应该始终秉承互利互惠的合作原则和态度,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规定违约方需承担的后果,并以签订协议的方式将有关条款一一列举出来,在法律的监督下完成长效合作。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建立一套健全的内部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对实训设备、教师、学生等进行全方位监管,让师生意识到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易性,促使他们主动维护实训设备和实训环境,树立他们的实训主动参与意识,延长生产性实训基地使用寿命的同时,发挥实训基地的教育价值。

(四)重视师资建设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教育功能和价值的发挥,始终离不开教师良好素质和能力的支持。新的教育发展时期,各高校必须要充分意识到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适度加大此方面资金、资源投入,推动教师与教育的双向发展,促使广大教师在实训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价值。高校生产性实训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生产性实训教师的要求,确立专业化教师的考核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计划和相关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高校可以从合作企业选择一批生产操作能力强的人才到校进行辅导培训,以专业的角度,去审视实训辅导教师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提升,从而提高受训教师的实践能力,使其为学生提供更精准的指导。同时,高校还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师考核制度体系,包括考核制度、激励制度、培训制度等,并以此为依据,对师资建设规划进行调整和优化,激励广大教师主动配合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

结语

第9篇:教育基地建设规划范文

近日,《教育部2013年工作要点》出台,各级各类教育、各省市的教育工作要点也相继下达,这是教育发展的风向标。我省职业教育只有理顺思路,把握方向,才能在管理体制、办学机制和教学质量上做足功夫,培养出结构合理、技能扎实、素质过硬的实用型人才,更加适应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在2013年工作要点中提出要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全面推进建设现代职教体系。制订中高职教育衔接计划。研究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沟通的制度。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制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印发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修订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国家级重点学校持续发展和动态调整机制。印发首批中职专业教学标准。修订高职专业目录,高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制订部分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推进课程体系建设。规范职业教育教材管理。印发并实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规划(2013-2015年)。印发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研究制订职业院校管理水平评估方案。继续开展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话活动,加强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继续推进国家示范高职、中职学校建设,继续实施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加强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继续开展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

广东省教育厅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激发教育体制机制活力”中提到,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启动新一轮以优化布局和提升层次为重点的职业教育战略性结构调整,扩大招生规模,着力拓宽高职―应用性本科培养渠道。推动省属中等职业学校资源整合、高端发展。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总结推广职业教育改革试点经验。开展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试点。

这些工作要点,明确了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也将促进我省职业教育的深度变革,我省职教工作者应从文件到实践,从政策到措施,从理念到操作,深刻领悟,准确把握,真正革新观念、厘清方向、创新方法、打造特色,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