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管理学习感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学校的《管理学原理》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主,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想法,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学习,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缺少创新,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个体差异,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不够,缺乏创新教育,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
1.2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社会组织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不仅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还看重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许多高校《管理学原理》的课堂教学仍然只重视理论教学,很少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这势必造成学生只掌握了空洞的理论知识。大多数《管理学原理》教科书中的案例都是关于企业的案例,学生对企业基本上一无所知,对案例基本上凭感觉和想像进行理解,这要求高校必须重视实践教学。
1.3课堂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对管理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介绍许多《管理学原理》的课堂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上的已有知识,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把备课时间大多花在案例的收集和理解上,较少有教师将管理学最前沿的研究课题和学者们的研究结论介绍给学生,导致课堂教学内容陈旧,学生接触不到管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这方面省属高校尤其为甚。
1.4教学方法单调,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许多《管理学原理》教师课堂教学以讲授抽象的理论知识为主,缺乏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基本上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老师讲、学生记、试前背、试后忘的恶性循环中,缺乏对学生进行管理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欲望的激发,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效率。
1.5教师在教学中隐性知识传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缺乏与学生的交流MiehaelPolanyi于1958年将隐性知识定义为,来源于个体对外部世界的判断和感知,往往存在于经验之中,在隐含性的未编码的知识中包含着探求的规则,或者是启示性的内容,在表述问题的时候包含着解决问题的思路。高校《管理学原理》每个任课教师都应该有《管理学原理》的教学方法、教学感悟、经验技巧和独到体会等隐性知识。然而由于竞争的原因,教师们很少进行交流,有些教师曾经在企事业单位工作过,往往具有对管理的感悟等隐性知识,但也很少交流。另外,由于许多《管理学原理》的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导致隐性知识的传授存在着障碍。《管理学原理》教学中所存在的上述6个方面问题严重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认为将挖掘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
2挖掘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理论回顾
1991年March在“组织学习的探索性和挖掘性”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两类性质不同的组织学习行为,即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挖掘性学习是指组织在稳定环境中为了保持已有的竞争优势,在原有技术轨迹上对原有技术和能力通过提炼、拓展、筛选、累积和加深,使之得到提高、拓展和富有效率;探索性学习是指组织在动荡复杂的环境中为了生存和发展而抛开原有技术轨迹和范式,对新技术思想和新设计方案进行探索、尝试、发现、承担风险和试验,从而使组织摆脱对原有技术和范式的路径依赖。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过分重视挖掘性学习,可能会导致组织“陷入能力陷阱”和“核心刚性”以及组织竞争优势的衰竭;但如果过分重视探索性学习,也可能导致组织涉及全新的技术和知识以及昂贵的试验成本支出,从而增加组织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组织不能将这两种学习方式割裂和对立起来实施单一的学习方式,而应将这两种学习方式进行有效的平衡。
3挖掘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相结合理论对《管理学原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借鉴及改革思路
3.1教师要搞好挖掘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相结合教师在讲授《管理学原理》时,经常会遇到学生提出各种问题,例如,“为什么法约尔能够提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五项职能”、“在现代社会组织中人事职能越来越重要,为什么教科书中没有专门讲这方面知识”、“什么叫独立董事”等等。对于这些知识,教师只有进行挖掘性学习,深入了解各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才能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而有时,学生也会问“组织的内部结构模式将会朝什么方向演变”、“国际企业的管理重点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将来还会有什么更好的组织控制方式”等问题。对于这些知识,教师只有进行探索性学习,才能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因此,教师要想站稳讲台,必须对已有的知识点进行挖掘性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同时,还应对各种知识点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和预测,进行探索性学习。总之,教师将挖掘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相结合是提高《管理学原理》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3.2教师在进行挖掘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时必须结合学生专业《管理学原理》是高校每个经济管理类专业都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但各个专业对《管理学原理》的教学要求会有差别,这就要求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进行不同的挖掘性学习,做到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来安排教学案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例如,对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挖掘性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在企业经营和管理方面;对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挖掘性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在与电子商务有关的知识点上;对市场营销专业,教师挖掘性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在市场营销和管理学相结合的知识点上。
3.3教师挖掘性学习要准备好案例《管理学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有案例配合讲解,学生才能领悟得更加深刻,教师也讲授得更加精彩。因此,教师在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挖掘性学习时,一定要注意案例的挖掘性学习。一般的《管理学原理》教科书上案例都比较少,专门的案例教材固然可取,但案例数量仍然不够,且大多数案例时间较老,不能满足课堂需求,因此,教师应该养成读报纸的习惯,报纸上有大量的最新的案例。
3.4学生进行挖掘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时须结合专业特点除了教师要进行挖掘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相结合外,学生也要搞好挖掘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相结合。《管理学原理》是经济管理类各个专业的基础课,学生在进行挖掘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时一定要结合所学专业的特点进行。例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挖掘性学习时,应多结合市场营销的学科要求思考《管理学原理》的知识点,譬如市场营销组织的管理、新产品研发的管理、新市场开拓的管理、新营销渠道开发的管理、品牌的管理等等,在进行探索性学习时,应多思考上述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挖掘性学习时,应多结合会计学学科要求思考《管理学原理》的知识点,譬如组织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融资管理和投资管理等等,在进行探索性学习时,应多思考上述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其他专业也是如此。
3.5学生进行挖掘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时须明确重点学生在学习《管理学原理》时应明确各个章节的知识重点,这些知识重点也是进行挖掘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时的知识重点。同时,学生还应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特点找出本专业中应重点进行挖掘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知识点。例如,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来说,我国企业的竞争环境已由过去的国内竞争逐渐转变为国际竞争,企业应从全球化角度重新审视营销战略管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成为组织的重要资源,组织在新产品研发和新营销渠道的设计和开拓中必然会涉及到大量的知识管理,尤其是隐性知识的管理;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交易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变了传统的市场性质,顾客的消费行为发生了迅速变化并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势,这些都对市场营销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组织结构和营销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得组织的营销管理的重点也会发生相应变化等等。
3.6教师对教学方式的挖掘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目前对于《管理学原理》的教学方法,归纳起来基本上包括: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课堂辩论、情景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管理游戏、亲验式教学法等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优势和劣势,教师要充分挖掘各种教学方法的精髓,把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点能够尽可能地表现出来,同时,还应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可能的创新和变化之处,探索各种教学方法的融合方式,这就涉及到探索性学习。
4结束语
1实验研究方法在工商管理学科中的发展现状
工商管理学科是一门融合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系统地研究营利性组织经营活动的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应用科学.管理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有两类,一类是思辨研究,另一类是实证研究.其中,实证研究是用实践或实验数据来进行研究专题的论证,从而能够得出科学有效的结论.实验研究在工商管理学科形成初期就有了,比如泰勒、吉尔布雷斯夫妇等所做的动作时间研究和制定定额,就是通过实验完成的.并且,随着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实验研究的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实验方法在工商管理学科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实地实验发展时期,从实际研究环境入手,提出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有效办法;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管理实验所涉及的面进一步拓宽,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拟开始得到应用;20世纪70年代以后,大批管理模拟软件被开发出来并投入使用,管理实验的中心由以人和工作为主开始转向以组织和流程为中心.[1]管理实验方法的发展,模拟管理软件的完善,网络设施的投入,为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的全面建设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理论的补充和深化.通过实验环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发现和总结管理各环节中的规律并能够提出新问题,从而巩固已学到的理论知识.同时,实验环节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直觉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2]工商管理学科本科层次的学生普遍缺少管理实践经验,如何通过实验教学让他们认识企业、体验管理、感悟管理、应用管理,是我们管理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为适应社会信息化要求,加强管理信息化教学内容,越发重要和紧迫.
2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设计不尽合理
目前,在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体系中,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作业管理、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管理信息系统等8门课程,是该学科普遍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这些专业基础课程几乎都需要通过相关的实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进一步反映了实验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的理念上存在以理论课程为中心、实验课程为辅的旧观念,侧重理论教学,不太重视实验教学,实验课程基本上处于从属地位.一些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所进行的两次教育改革中重点加大了实验教学改革,增加了实验教学的学时,很多大学实验学时都超过30%,有的甚至达到50%.而我国高等院校(特别是本科院校)现行教学计划中实验教学课时数一般偏少,实验学时占总学时的8%~20%不等.尽管部分院校根据社会对管理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对工商管理教学计划中的实验课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但只是象征性的,没有较大突破.[3]
2.2实验教学内容比较落后
开设工商管理实验课的本意是培养学生在现实的市场环境下,运用管理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按照这一要求,每个实验项目的选材不仅应务求真实,而且为实现“管理者”身临其境的分析与决策过程,还必须模拟出较为真实的管理环境.然而.从目前市场上发行的几种工商管理实验教材看,绝大多数实验项目达不到这样的要求.这些实验项目的普遍缺陷是:实验的素材缺乏“真实感”,验证的内容过于“书本化”,实验的重心大多是Excel软件的应用(即通过使用该软件使学生解决过去在纸张上所完成的作业).显然,这种“实验”与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实践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4]某些高校实验教学环节的安排缺乏总体设计,没有形成一个前后衔接、层次清晰、共同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有机整体.管理学理论存在递渐性,由于不同老师教授不同科目,有可能造成重复实验或理论链断裂现象,严重影响了实验的论证效果.另外,从实验方式看,学生仍属于被动的接受者,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3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改进建议
3.1加强实验教学比重
要保证工商管理学科教学面的拓展和质的提升,一个好的途径就是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和交流,了解用人单位管理实践的发展情况,适时调整和拓展教学内容,合理设置工商管理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应该以工商管理实验课程为轴心,以理论课程知识的秩序为红线来进行安排.在管理实验课程设计中,首先应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体验认知型的专业实验课程,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工商企业、保险公司、税务局等单位现场参观,也可以邀请企业家到学校举办讲座,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交流等,这属于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实验.通过认知阶段的实验,激发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其次,在大学二年级时开设验证性实验项目,可以围绕每一门主干课程开设一门实验课程,编写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组织机构决策效率模拟实验来实验其变化和效率的影响关系;通过战略投资决策模拟实验来验证投资决策过程中的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以及决策者的博弈理论的有效性等.这一阶段,在重点抓好核心实验的前提下,还要根据不同的学科层次结构,建设好相关的扩展实验.最后,在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开设综合性的管理实验课程,使学生能综合运用财务管理、审计、企业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了解各主干课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点的全面融会贯通.比如ERP沙盘模拟教学系统,集角色扮演和岗位体验于一身,可以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深入企业管理部门、税务机构以及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进行业务实习,使学生能熟悉工商管理的各个环节,熟悉现有管理制度和实务操作技能,进一步理解、消化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用性、有效性、综合性和创新性,使其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擅长知识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高职院校;ERP;实验教学
高职教育很多时候还是实行学科型教学方式,培养的是知识型人才,缺少对大学生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着很大的差异,如何在课程中更多加入实践能力和技能培养。作为本科院校已经应用成熟的ERP综合实训课程,如何在更加需要的高职院校引用成为新的课题,本文从ERP实训室的背景和功能介绍入手对ERP实训课程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ERP实训教学课程背景介绍
ERP教学作为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对学校的教学改革工程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起到了非常有利的支撑。基于企业真实案例数据的ERP实训课程,结合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根据不同岗位设置高度仿真的职业环境与职业任务,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岗位模拟过程中开展企业日常经营行为研究及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打造“懂业务、会软件”的实务型人才。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的是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中文含义是企业资源计划,它是一种经营管理实训课程,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方位展现,最具成效的的企业现代管理的办法,运行软件系统这种先进的管理方法的理念已经得到了充分体现,所以,ERP实际上也是一类企业综合管理系统软件。
课程的实施是特点一个模拟公司企业的整体,把该模拟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设计为课程的实训内容,把内外部环境影响作为企业运营的一系列的规则,由授课的对象是组成六个存在竞争关系的模拟企业,通过指定的运营年限,要求授课对象在市场环境影响和需求分析、生产过程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设备管理、等等,通过对接受产品订单、生产管理、成本核算这一动态核心的动态监控使企业能够一个以订单定产、控制成本、以产品的的需求来生产的良性生产循环,从而合理的进行企业生产线等投资规模,加快企业资金运用周转,纠正企业生产运行中的偏差,并使达到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资金运用合理,在竞争中取得领先。通过实训课程使授课对象熟悉企业的整个管理环节、相互管理学,摸清到管理科学的规律,提高管理能力和效率。
二、ERP实验课程具体内容
(一)、课程目标
模拟某个公司的整体运营,通过团队合作、企业战略规划、预算、ERP流程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使企业在竞争的市场中获得成功。在经营企业的活动中,感悟如何卓有成效的工作,获得为成果工作的经验。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拓展知识体系,在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有较大提高,使学生形成基于信息管理的思维方式,在未来工作中树立共赢理念和全局观念,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保持诚信,更多地获取战略性成功。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基本概念,包括ERP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术语、ERP的产生及发展过程;基本MRP、MRPII、ERP的原理及相关概念。
(2)ERP的软件实现,主要包括软件模块组成。
(3)ERP的实施过程及企业应用ERP的一般过程及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
(1)企业实施ERP的建设能力、实施和运行能力。
(2)利用ERP处理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类型及课程内容简介
ERP实训课程课程有三类课程模块:
(1)战略规划和管理类课程:主要如何运用企业战略学内容运作企业;
(2)体验类课程:主要用于体会和感受生产总监、财务总监、营销总监等企业角色与岗位、参与企业管理流程等;
(3)实用管理学类课程:利用ERP处理解决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如预算管理、生产订单管理、成本控制等;
三、ERP实训课程组织教学形式方法
1、分组分角色训练。进行课程实施的初步准备阶段将,授课班级学生分为6组,每组5-8个学生,为一个模拟公司,学生要担任不同企业角色,每个学生至少要担任一个角色。在运营企业前,每个团队要制订出企业运营规划,运行结束后要提交模拟训练总结,与前期的规划对比。
2、作业形式。作业分为两部分:模拟记录――记录,小组每个成员按角色记录运作步骤结果,记录模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沙盘模拟总结报告――模拟活动结束后提交,主要总结模拟的感受和问题。
3、论文。每小组对企业经营结果做出自己的分析,以及与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分析,整改措施等。
四、教学组织形式与成绩考核方法
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教学PPT,在教学过程中结合ERP平台,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并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并根据需要进行课后辅导,使学生真正融入到对企业资源规划的认识之中。
采用理论与实训相结合进行总评,理论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实训操作随堂测试。
考试说明:理论总评占40%,实训总评占60%。其中理论总评成绩评定方法为:平时成绩占20%(满分20分),期中成绩占20%(满分20分),期终成绩占60%(满分60分)。实训总评成绩评定方法:平时成绩占20%,实训报告成绩占40%,实训操作考试占40%;课程考核引入ERP认证体系。
康可持续发展。
财务总监是现代企业中最重要,最具价值的顶尖管理职位之一,他们掌握着企业神经系统(财务信息)和血液系统(现金资源),是公司资源的价值管理者。财务总监面临着重要的战略转型:其工作重心由基础的财务管理,转向为公司决策提供支持和参与公司战略的制定;为适应这种战略转型,在新形势下,财务总监在现代化企业管理中应如何定位,本人就此相关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大家商榷。 一、财务总监的角色定位
财务总监,又称CFO(英文Chief Financial Officer 的缩写,直译为首席财务官),是指公司高层中主管财务的领导,在我国,称为总会计师、财务负责人、财务部长或财务经理,目前财务总监称谓在我国公司制企业中在扩大使用。从国际先进现代企业集团公司管理中可知,财务总监的角色已经由过去的账房先生、守财人变成了企业团队中的管理者、领导者,其在企业中的角色定位可概括为如下六个方面:
企业战略计划管理者。要将企业战略与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结合起来,制定、建议并监督实施企业财务战略,以支持公司推行其经营战略,确保财务战略给以企业战略计划最大的支持和一致性。
企业价值管理者。财务总监的职责是将价值与财务管理融为一体,成为沟通部门主管的战略经营重点,是公司投资者财务要求的桥梁。CFO被要求全过程地参与公司价值创造战略的制定,并与CEO一起,全方位带动企业资产价值保值、增值管理能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流程系统管理者。财务总监负责实施与公司战略计划相配套的价值管理系统和流程管理策略,确保管理流程系统健康、正常运行。
业绩评价管理者。处理与公司有关各方的利益关系,为各部门业绩考核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为绩效考核提供财务支持,从价值角度评价各部门工作业绩效果。
企业控制管理者。发挥卓越的能力,集战略管理控制能力、价值管理控制能力和业绩管理控制能力于一身,运用预算管理控制收入、成本,实现目标利润。
规范会计核算管理者。财务总监应精通国家颁布的会计准则,对本单位规范会计核算负有领导责任;对于会计报告负有解释、说明的责任;对董事会负有报告财务状况的责任。
二、理财观念的定位
财务总监参与公司战略制定和为公司决策提供支持,财务理念定位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强调现金流在公司战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已有大量的证据显示,股价与其现金流量之间却存在着显著的高度相关性。据一项研究显示,股价变动与资本现金回报率的相关度则是0.77,有人甚至提出“现金流量至尊”之理念。许多跨国公司将其经营重心转向那些所带来的现金流量回报超过其资本成本的投资组合,现金流量的投资回报已经成为与股东财富或公司价值密切相关的新概念,并已成为公司发展战略和财务战略的战略规划融合点。
将资源有效配置的观念贯穿于战略管理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为了使公司的发展战略按照不断增加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去设计,并且将这一设计要求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得到落实,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将有效配置资源的观念体现于战略管理和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因为资源的有效配置无疑是增加企业价值的源泉。近几年的跨国购并浪潮显示,企业购并动机不再是单纯地追求短期高额利润,而是站在战略高度,在更大的经济规模基础上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更新技术,实现技术和资本密集产业的升级,以求能够持续不断地为企业创造新财富。在成本管理方面,近10多年的经验表明,随着以直接人工和间接费用为基础的传统的制造成本制度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注重资源配置的、以作业基础管理技术为核心的成本控制系统,将成为跨世纪的成本管理之主流。成功的财务总监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将资源配置与每一项作业的成本动因紧密联系起来,毋庸置疑地为增加企业价值开辟了新的空间。
建立适应战略管理需要的财务支持系统。随着财务总监不断介入企业发展战略的设计过程,公司的财务管理也将因此而发生重大变革。这主要表现在,由于财务管理的工作重心逐步向战略管理方面倾斜,因此必须建立适应战略管理需要的、以战略管理为导向的财务支持系统。这个财务支持系统不仅为企业建立了新的财务理念和财务运作方式,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帮助那些有进取心的、有所作为的财务总监不断地去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怎样通过建立一流的财务支持系统以适应公司的战略管理,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怎样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去制定宏伟的财务规划?怎样促使自己在制定财务战略、增加股东财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使这一作用的发挥通过投资管理和预算控制不断得到加强?怎样将被动的财务监控理念转变成为预先的积极干预与渗透?怎样建立一个合理的财务支持系统,以协调、规范不同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流程,引导企业兼并或集团组建?
树立价值创造新理念。如前所述,确保公司内部每一个层面的决策过程都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原则相吻合,是一流财务总监必须具备的技能。从成功的经验来看,当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为公司追求的目标之后,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已经成为财务总监必须具备的财务理念。因为自由现金流量、风险和时间的调整与分析,可以促使公司的财务管理从短期的利润视角到长期的价值创造之观念更新;可以引导公司管理当局直接面向股东,从而对整个公司的财务支持系统之运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关键之处在于:它能够帮助人们清晰地把握价值动因,即股东财富价值=公司价值―负债,而公司价值=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贴现率;发现价值增减之动因;形成以价值为基础的财务管理模型。
从增量评估转变到以价值为基础的战略评价;从追求单一的利润目标转变到与股东财富价值和公司价值有关的每一价值动因的目标;从对传统的职能结构进行管理转变为以价值为中心进行管理;促使会计工作从提供历史成本的信息转变为提供价值预测的报告。
三、财务总监的素质与能力定位
21世纪财务总监的综合素质,从总体上看,应具有优秀的品德,高尚的人格,面向风云变换的世界市场,具有战略的头脑、开阔的思路、高瞻远瞩的谋略和敏锐的洞察力、准确的判断力,善于抓住机遇,从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处理问题,力求做到“运筹帷幄之中”,促进整个企业不失时机地“决胜千里之外”。素质、能力定位应概括以下几方面:
优秀的品德,高尚的人格。由于财务总监身居要职,而且掌管财经大权,如果有什么歹心的话,会造成重大损失。不要以为有良好的监管制度就可以安枕无忧,毕竟能胜任财务总监一职,财务水平一定有过人水平,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果不把品德作为考核的重要因素,一定会后悔, “德胜才为之君子”。要以“诚信”为职业生命,在诚信中走向职业化,恪尽职守,客观公正;始终能够把握金钱在人生中的正确位置,廉洁自律,不谋私利,不为各种世俗的利害、得失所困惑,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努力实现“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
广博的知识结构。财务总监不仅要管理独立的会计系统,还要全面、全过程地参与企业管理。因此,财务总监不仅应该是会计、财务、审计等领域的专业高手,还应该有一定的法律知识、评估知识、电脑知识、理财知识和管理知识,具有较深刻的行业管理知识,努力做到“学贯古今,兼融中外”,重视跨学科与多学科的应用知识,使之成为学术视野宽广,全面发展的开放性人才。只有开放性人才,才能思路开阔、思想活跃,感悟能力强,才能成为新事物敏锐的开拓者或接受者,从而提高思维的创造能力,不断取得创造性的丰硕成果。
㈢专业知识素质能力。专业知识素质能力是财务总监的核心价值能力,“2004中国CFO年度人物”评选委员会副主任、原财政部部长助理冯淑萍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职业的CFO必须具备十多项专业技能,如战略管理、公司治理、财务战略、财务报告、成本管理、风险管理、购并与重组、税收筹划、价值管理与全面预算、审计与内部控制、财务分析与预测、财务信息系统与ERP、经管责任与资产管理等,这也是CFO与传统财务经理的本质区别,具体体现为:
具备分析判断能力和战略决策组织能力。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对国际经济、宏观政策、产业发展、金融市场敏锐的嗅觉和分析判断能力;具备价值增值设计能力。财务总监应成为价值工程师,应该具备战略性的思维,善于利用财务分析技术,对市场、生产、销售等多方面进行专业判断和客观决策,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效果。
具备专业权威能力和组织控制能力。借助于管理价值工具和制度体系,落实董事会的决议,确保战略执行,为实现价值目标和风险控制,CFO要按照既定的财务计划目标和确定的标准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偏差,找出原因,采取措施,以确保财务目标和企业价值的实现。
敏感的数字与计算能力。CFO行使职责的基本媒介都是“各种数据”、“各类报表”,所以CFO必须具备灵敏的数学计算分析和数字的反映能力、判断力,用“数据说话”,使企业在“数据”中成长是CFO的职业特征,对数据的敏感是其基本的职业素养。
良好的沟通技巧与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沟通技巧,包括对人的管理,同公司内及公司外的不同人如投资者、市场、股东、客户打交道的能力,以及要保持与公司所在地的政府、税务、工商、金融等方方面面的良好沟通关系,同公司内的业务、技术、人力、信息等部门协作,共同制定良好的业务流程,保持公司的高效运转,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在与CEO的配合上,体现为战略合作关系,扮演着CEO实施企业战略时专业支持者的角色。主要体现在制定和评估战略目标时,提供专业观点;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组合与配置财务资源,并实施有效的财务控制和风险防范措施,最终实现企业共同目标。
具有善于学习和创新能力。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全世界进入了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理论、方法、技术都在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国外有人统计,一个学生在校获得的知识5%―10%是将来必须的,而90%―95%的知识是在工作以后的不断学习中获得。因此,现代科技知识和信息日益激增,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和理财方法层出不穷,会计准则的日益更新和国际化,都迫使财务总监们要去不断学习。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以后,每天都有发生新的变化,一些新的事物在不断的涌现,交易的手段非常多,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没有办法只能学习,善于学习”。21世纪财务总监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以不变应万变,适应市场经济的生存与发展。
关键词:财务会计双语教学;教学目标;ACCA
财务会计双语教学是为培养国际化会计复合人才的一门会计学专业学生拓展需求类课程,需要在培养阅读专业文献和专业写作能力的同时,兼顾专业听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专业术语,学习财务会计领域的理论和前沿知识,并了解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假设和原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方国家(主要是英美)财务会计理论的现状,学习并通晓西方国家财务会计的各种实务操作方法,并能用英语进行会计工作的日常交流,能读懂一般的外文专业文献。
一、西方会计教学现状
那么,在西方国家(英美),财务会计教学采用何种模式呢?笔者在分别对美国加州大学富乐敦(FULLERTEN)分校和英国龙比亚大学克雷格洛克哈特(CRAIGLOCKHART)商学院的会计相关课程进行了跟班学习后,有以下几点感悟:
1、专业方向种类繁多,但彼此差别不大
以会计学学士学位为例,专业选择就分为企业金融学方向,市场营销学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经济学方向,法律方向和创业方向六个层面。其中,企业金融学方向和人力资源方向的的主要课程为:
Napier大学会计学学士企业金融学方向和人力资源方向的的主要课程设置对比表
学位研究方向
课程
设置
会计学学士企业金融学方向
会计学学士人力资源方向
第一学年课程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商业技能》《经济学原理》《会计信息系统》 选修《市场营销学》《行为学》《创业学研究》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行为学》《经济学原理》《会计信息系统》 选修《创业学研究》《市场营销学》《跨文化与组织管理》
第二学年课程
《公司会计》《商法与公司法》《职业会计学》《财政管理》《管理科学与统计》 选修《商务会计学》《商务》或《管理挑战》
《公司会计》《商法与公司法》《职业会计学》《财政管理》《管理科学与统计》《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第三学年课程
《高阶公司报告》《高阶管理会计》《公司财务管理》《现代公司财务》选修《税务学》《管理会计学应用》《审计》《公众财政学》
《高阶公司报告》《高阶管理会计》《公司财务管理》 选修《雇佣关系管理》《人力资源发展》 选修《税务》《现代公司财务》《管理会计学应用》《税收编制与财政研究》《审计》《公众财务》
第四学年课程
论文 选修《投资管理》《当代财政问题》《全球财政市场》《货币理论与政策》 选修《国际会计》《管理会计学改革》《战略管理会计学》《企业社会责任》
《领导力的改革与创新》 论文 选修《全球雇佣实践》《当代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选修《国际会计》《当代财政问题》《管理会计学改革》《战略管理会计学》《公司管理》《投资管理》
由此可见,同一学位的不同方向所开基础专业课程基本相同,但到高年级之后逐步细分,在论文的写作方面有较大的差别。也就是说,教学目标的不同决定了课程设置,论文方向,以及学生学习范畴的差别。相比较而言,中国的会计专业,基本只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和国际会计学之分,每一类学科方向的课程设置以及最终的论文选题没有太大的区别。
2、课程结构设置简单,以学生自学为主
英美大学课程每门课一般有二至三名教师共同担任。教学十三周,每周教学二小时(有的为一小时),教师辅导学习一或二小时。每门课只有一至二个大作业加一次考试。学生按要求应在三个学期内(每年三个学期)选学课程(相当于一个学期专攻三门课程)。每周总学时(包括辅导学习)在10个学时左右。教师只给大作业一个等级分,基本不详细批改。
英美教学方式以学院为范围开设课程,课程学时数少,由学生自由选择规定数目的课程学习,这是很好的教学组织方式。相比较中国的本科教学而言,中国的教育学制长,学的课程多,有些课程与所学的专业无关,学时数非常多,每一门课程都只由一门教师完成,学生习惯于听,而非自己学习思考,学习依赖性相当严重。西方的教学方法与中国的教学方法有相当大的区别,老师不会照本宣科,每周虽然只有2个小时的课堂讲授时间,但是教学速度非常快,以财务会计课程为例,一堂讲授课就涵盖了2-3个章节,一百多页的课本内容,这就需要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作为基础。在西方的高等教育里面,大都是学生在课下阅读大量的书籍,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财务会计国际化培养目标
会计教学理应培养契合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准则持续趋同的客观需求,拓宽培养复合型会计国际化人才,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双语教学要求,随后又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明确将双语教学作为教学建设与改革的项重要内容,其后在2007年陆续了鼓励双语教学的举措,即辅助教学的模式。众多高校包括我们贵州财经学院开始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选取少量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现代会计学双语),希望能提高学生掌握国际会计语言与规范的能力。
2011年,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快速发展。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会计国际化人才需求,很多高等院校积极引进了英国公认特许注册会计师(ACC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G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IMA)、英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1MA)等办学方式,使用国外指定原版教材授课,因而,教学计划中的绝大部分必须采用双语教学。在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要的背景下,必须重构会计国际化教学目标,强调会计国际化教学是对传统会计教学的有益补充,双语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处于主导地位,财务会计双语的教学目标定为:培育学生熟练掌握国外会计处理基本规范,能够按照国际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并使用管理会计知识加以分析。
三、财务会计双语教学的准备与实践
1、明确教学目标,充分准备教学资料
通过西方会计教学的跟班学习和多年双语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最核心的问题是明确教学目标。以财务会计双语课程为例,由教师带动学生朝会计国际化视野方向进行系统的培养,最佳程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通过教师串讲,案例剖析,师生互动讨论,由教师检验学生课前自学效果并解决重点疑难问题,提出系统的专业前沿理论知识。但实际过程中往往不能完全实现,因为原版教材往往阅读量很大,一些学生由于语言问题而不能坚持自学,或者虽然课前阅读了课文和相关资料但不能把握要点,致使课前预习没有实际效果而最终放弃。因而,选用合适的教材就成了双语教学至关重要的问题。对于《财务会计双语》,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国际化的培养目标,着重于对ACCA人才的培养,所以采用BPP Learning Media编著英文原版教材《ACCA PAPER》。该教材从ACCA考试的层面系统介绍了西方会计的理论和实务操作方法,内容全面且难度适中,外语地道,语言明快流畅,学生可以领略地道的专业表达方式,了解中西方会计处理的不同,达到财务会计教学的目的,把握ACCA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拓宽国际化的视野。在中文教材上,选用了立信出版社常旭、编著的《会计专业英语》作为辅助材料,该教材采用中英文对照学习,是学生进行会计双语学习的基础材料。
2、引导学生自我学习,着重讲解重点与难点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鉴于西方的授课经验,学生的自我学习是关键。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定位学生的学习方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之后,按授课计划进度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学习资料供学生课前参考学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量用英文授课,在必要时以中文辅助解释,主要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加以调整。在财务会计双语教学中,笔者一般以ACCA的案例引出本专题主要内容,列出关键词并加以解释,通过例题讲解加深对学生理论的理解,提出问题让学生以习作的方式解答,着重引导学生发现重点,理解难点,掌握解题的技巧。这要求双语教师在掌控教学进度的前提下,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过程的互动,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要避免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知道听的“填鸭式”教育,使得原本能够精彩纷呈的课堂变得平淡无味,甚至成了纯粹的专业词汇学习,或者出现备课时几乎把每一句课堂用语都设计好,根本不敢多讲一句教案上没有的话,师生之间缺乏互动“默默无闻”的教学。
3、动手与动脑结合,恰当安排习题和答疑
在双语教学中,很多学生反映看得懂、听得懂,但仍不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遇到题目依旧不会做。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这些能力又不能仅依赖教师讲授达到提高,问题长期积累下来,往往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教学的恶性循环。因此,习题课和答疑课就成了重要的环节。笔者认为,习题答疑不一定完全由教师讲解,可以请一些知识掌握得好的学生在充分准备后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总结,或者由同学自由组合共同完成。形式也不一定拘泥于课堂,可以针对全班、部分同学或者个人,借助于班级公共邮箱或网络教学系统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习题一定要保持英文形式,答疑也尽量以英文形式完成,避免某些学生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只是等着习题答疑,降低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笔者将习作的成绩最终计入学期的总评成绩,以便将学生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理论跟实践相联系,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对同类课程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学校双语教学的总体质量,有效实现双语教学目标。
参考资料
[1] 于洪,周恒男.对管理会计双语教学方案的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7-28.
[2] 史艳红.解决高校双语教学中矛盾的方法与途径 [J].山西大学学报,2007(04).
[3] 李颖琦.高校双语教学实践研究[J].会计之友,2008,(1下).
探究式教学最初由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在20世纪初期提出。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科学教育学家施瓦布将“探究式教学”确立为科学教育的认识观和方法论,并对探究式教学大力倡导,对探究教学的原则、过程模式及教育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为探究教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促进了探究教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广泛应用。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美国科学教育的成果就是探究。1996年初美国推出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一书,将“探究”列于核心地位。诸多的专家都对于探究式学习及教学进行了广泛研究,包括从理论角度及从应用的角度。探究式教学,就是通过设置有意义的问题情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并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1]它注重发挥问题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是问题,教学和学习都是围绕着诸多问题展开。这种教学方法让呆板孤立的知识片化作整体知识链,触类旁通,可以促进学生不断思考,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有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2]
二、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探究式教学作为在国际上备受推崇的一种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以问题做为学习的起点。学生的一切学习内容是以问题为主轴所架构的,且问题必须是学生在其专业领域可能遭遇的现实生活中的非结构化的问题,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3](二)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教师较少讲述,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不但学习知识,同时也增加了社会交往,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能力和协作技巧。(三)教学双方应明确自己的定位。教师应明白自己不再是唯一的知识库,只是指导认知学习技巧的教练和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和信息的咨询者。教师应该熟悉教学大纲和学生的能力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讨论题纲,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同时,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控制课堂节奏等技巧。而学生要改变观念,完成角色转换。由于中国的学生长期接受“填鸭式”教育,对传统教育模式形成一定依赖性,缺乏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力,对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觉得太“花费”时间,所以,学生也应尽早意识到问题所在,尽快完成角色转换,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四)教学模式中的各种教学方法一定要与评价考核相结合。各种类型的教学方法如果不跟考核挂钩,很难期望有好的效果。因为人本身存在惰性,如果没有考核,单凭热情,很难持久,也难免出现“搭便车”行为。所以,教师要花较多的时间设计考核方式和方法,并花费较多时间实施考核。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一)研究适于开展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的内容
“探究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完全不同,基于问题和资源的教学是它的重要特点。在完整的《管理学》的课程体系中,每一个章节都有诸多的内容,如果不分主次,也不考虑《管理学》与其他课程在内容上的衔接,那么在有限的课时中进行探究式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需要课程组教师之间以及与经管类其他专业的教师之间进行充分的沟通:对于内容重复的、在以后的课程当中会重点讲授的如财务管理、现代管理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课程的内容,只做简单介绍即可,管理学课程的重点放在管理与管理者、东西方的管理理论的演进与发展、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管理环境研究、决策、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领导理论及领导艺术和控制等内容上,同时这些内容也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开课情况进行适当增减,所使用的案例及问题也要根据不同专业进行筛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二)研究适于开展“探究式教学”的组织形式
探究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在具体进行教学组织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目的,探索多种教学形式,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探索出的教学方法主要有:1.课前演讲此种方法主要是针对小班教学。教师在第一次上课时就告知学生此要求,根据班级的规模和课时,确定好每次要演讲的学生。演讲内容要求跟管理学的内容相关,演讲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这种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寻找适合演讲的管理学的材料,或者是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或者是对书本知识的感悟,通过这样的演讲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思考一些管理问题,并且通过自己的加工整理,以口语的方式表达出来,增强了学生收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可根据学生演讲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提问和引申,问题与管理学的内容密切相关,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对案例的选择;二是案例分析的具体方式。(1)对案例的选择。首先,笔者一般选择能够引起学生更多思考的、篇幅不是很长的、不一定是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有些案例的编写可能不是很完美,或者是有缺陷,但这样的案例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案例的过程中发现更多问题。有些耳熟能详的案例如海尔、联想的案例一般只用于学生课下阅读,而不用在讨论课上,因为这样的案例可供查询的资料太多,且因为时间较长,已经有了共识,不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其次,讨论中更多选择使用本土的案例。因为虽然如哈佛商业案例等国外的案例很有名、很经典,但它毕竟是西方人编写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学生比较难以理解,且国情不同,适用性不强。这样的案例一般只放在恰当的地方,如组织文化这部分的内容,主要用他来说明组织文化不同,管理的具体方式和方法也会不同;最后,为了更具有挑战性,笔者还组织学生自己编写案例,通过自己的观察、调研及资料收集编写合适的案例,要求案例中要设计3个以上的问题,并且要自己给出问题的答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对案例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且锻炼学生的收集、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2)案例分析的具体方式。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主动发言、他人辩驳补充的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进行全班讨论的形式。前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大班教学(主要是因为大班一般有100人左右,要分组讨论涉及分组太多,上台发言的人太多),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小班教学。教师应该提前将要讨论的案例告知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案例,熟悉案例内容并有较为深入的思考,也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讨论。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学生能积极思考并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要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案例分析进行总结,教师不是对结果或争论下最后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对于仍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可由教师集中讲授。也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观点等待课后进行进一步讨论。3.角色扮演。教师给出一定的案例或要解决的管理问题,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学生设身处地地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学生从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形象地展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以提高学生实际决策的技能。观看角色扮演的学生也能对所学记忆深刻。如在讲到“动态的组织行为”这部分内容中的“招聘”有关内容时,笔者就设置了一个情景:在一个大雨滂沱的早晨,某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招聘人才,招聘者和被招聘者如何表现,交给学生课下去商量研究。到了下次上课的时候,学生经过小组的讨论,设想不同的被聘者的行为模式,进行现场角色扮演。现场气氛轻松活泼,很多具有表演天赋的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把大家带入到真实的场景中,同学好奇又充满期待的观看他们的表演。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直观感受到不同的人的表现,对所学记忆更加深刻,也更加知道将来应该如何去提升自己的素质,这样比教师在讲台上讲一两节课的效果要好得多。4.组建虚拟公司。从课程一开始,笔者就引导学生以6-8人为一组组建虚拟公司,以后的众多调查访问、撰写商业计划书、课堂小组讨论等内容都会以虚拟公司为单位开展。同时,进行的调查访问及撰写商业计划书也为以后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打下了基础。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建立起以团队学习为基础的学习探究活动。团队学习便于集中团体智慧,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不仅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全方位能力的锻炼机会,也给学生提供了与同学通力合作,共同分享的机会。以商业计划书为例,给每个虚拟公司10万元的启动资金,要求学生编写之前先要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了解一般企业运作的基本形式,在此基础上编制商业计划书。商业计划书中要求包括公司名称、该行业的SWOT分析、人员负荷图、甘特图、资金使用及财务计划、营销及宣传等内容,每个组在规定的时间内上台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可以适当提问,也可以就项目适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可在课下探讨如何完善该项目。经过不断修改,在期末时可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有价值的创业计划,并且还可以进行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比赛。这种方式不但激励学生自己要思考很多的管理问题,并且要亲自去调查实践,同时也可以跟国家级、省级、校级的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相结合,让学生既能够锻炼能力,又有机会获得回报,形成良性循环,更有利于后续专业课的学习。5.读书笔记分享。探究式教学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不但是在课堂上,而且也包括课外。针对目前电子产品发达,学生阅读纸质书籍大幅减少的时代,我们在课程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要选择相关书籍(1本)或学术论文(10篇)进行阅读并写读书笔记,在课程结束前组织学生分组(可以以虚拟公司人员为基础,也可以打破以前的分组,目的是让学生吸收了解更多同学的想法,这样有利于创新)进行交流讨论与分享,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畅谈,每组选派一名组长组织大家讨论,并代表本组上台与全班同学分享本组读书心得。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但对自己读的管理学书籍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与他人分享前需要自己对自己所读的内容了如指掌并在短时间内阐述该书的观点及不足),而且还可以了解到更多其他管理书籍的内容,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6.课堂辩论赛。对一些具有现实意义又具有较大争议的问题,可以通过辩论赛的方式来进行。因为这实际上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一种综合能力的竞赛。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使他们从多方面去考虑问题,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查找资料的能力以及统筹分析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加强辩论团体内部的默契和团结协作能力,增加友谊。如在组织文化这一章,笔者就设置了一个辩论题目:儒家文化有利于(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将班级分为两个组,代表正反两方,每组派出四名辩手,两名计时员,比赛主席由学生自荐或推荐方式产生,具体的辩论环节由学生自己讨论决定,但必须包括同学的现场提问,辩论结束之后,任课教师做总结发言,对正反双方的学生的现场表现及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推选出优秀辩手和获胜的一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对于儒家文化和市场经济的理解也更加的深入,效果非常好。
(三)研究适于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课程评价方式
【关键词】企业经营模拟演练 课程设计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085-01
一 课程简介
企业经营模拟演练即ERP沙盘模拟实训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一门综合实践课,该课程借助于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系统,结合角色扮演、情境模拟,将学生分成8个团队,每个团队5~7人,各代表着CEO、财务总监、市场经理、生产经理和采购经理等管理角色。每个团队经营一家销售业绩良好、资金充裕的虚拟公司,连续从事8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活动。教师作为企业顾问,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并对学习中的核心问题进行解析。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内容涉及企业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市场、销售、财务管理、团队协作、绩效考核等方面,让学生在训练中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感悟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
二 企业经营模拟演练课程内容的设计
企业经营模拟演练课程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商企业基层工作岗位要求为导向,以模拟经营、角色扮演为载体,基于真实工作过程融“教、学、做、赛”于一体的综合实训课程。主要根据企业经营管理流程,整理、归纳出各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形式,设计以课堂教学模拟训练为主,注重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用性。
三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院学生主要使用的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系统,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不能充分理解操作规则
企业经营模拟演练的规则虽然不是很复杂,但部分规则,如融资预算、采购预算等方面的规则都需要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去推算,要想学生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所有规则是有难度的。此外,即使熟悉了操作规则,要想将所学的规则灵活运用到企业经营模拟演练中去对于初学者来讲仍是很大的考验。因而在学生模拟企业经营的比赛过程中,经常是问题百出,教师疲于帮助解答规则上的问题,时间浪费较多。
2.比赛中“搭便车”现象严重
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已经确定好了各团队成员的角色,但部分学生对企业经营模拟演练的规则认识不足,或由于相关专业知识不扎实,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参与度不高,但却可享受小组其他成员共同努力的胜利果实。
3.部分学生会计基础知识薄弱
在模拟企业经营过程中,部分学生的会计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在做财务报表和前期预算时容易出差错。在经营过程中也就容易破产,这样企业模拟经营对抗的乐趣性就无法体现,也达不到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
4.模拟企业经营时间较难控制
由于各个小组团队实力不均,有些小组CEO经营思维清晰,且善于调动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做到分工明确,在操作过程中进度快,且能高质量地完成经营任务;有些团队不会做预算,且操作时只求速度,但是业绩不是很理想;有些团队讨论激烈,迟迟做不了决定,进度也就慢了;还有些团队由于成员搭便车的太多或分工不明确,导致经营进度较慢等。
四 改善课程教学的方法
1.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该课程是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财务会计、商务礼仪等课程的后续课程,学生必须在前期课程中打下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才能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此外,应把参观企业运作流程作为此课程的后续补充,让学生在进行企业经营模拟演练后,通过参观企业感受仿真环境与现实环境的区别,达到巩固及完善学生在企业经营模拟演练实践教学中掌握的知识。
2.做好准备工作
在课程开设的前一周将企业经营模拟演练的规则、规则测试题以及课上要讨论的问题先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并要求学生针对规则学习提出自己的难点。由于事先准备充分,在上课过程中就有针对性地对难点、重点进行剖析讲解,充分利用了有限的教学时间让学生理解规则,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3.发放任务表
针对部分学生“搭便车”的现象,设置了各岗位角色更加明确的任务表格,即要求做好经营记录,通过表格的填写使各成员更加熟悉岗位任务及企业经营的流程,团队合作更加紧密,各组破产风险减小。
4.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全面考查综合实训的过程和结果,在评价方式上,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工作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小组间互相评价、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种评价形式,使评价结果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能力水平。该课程考核主要体现在四方面,经营业绩占50%,团队合作占15%,经营记录占15%以及实训报告占20%。
五 结束语
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强、实用性高、应用面广、知识面宽的校内实践性课程。通过模拟企业经营流程,实施情境教学,将课堂理论教学与企业运营的实务有效地结合起来,该课程既充分体现了专业知识的实战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法务;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企业法务一般是指企业内部设置的管理法律事务,对各种经营行为进行法律审查,预防法律风险,处理法律纠纷的职位以及受雇于该职位的人员和这些人员构成的职业群体。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治社会的推进,依法治企已经逐步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理念日益深化。近些年,法律职业中企业法务这个新兴的岗位悄然诞生,并迅速成长,这需要大批既懂法律又懂管理的法务人才。企业法务人才以企业合规经营为己任,以预防纠纷产生为目的,在知识结构、能力素质、思维方式等都与传统的以解决纠纷为目的的司法法务人才不同。我国高等法律教育应该积极回应市场需求,从企业法务岗位需求出发,探讨企业法务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学校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设计的知识、能力、素质体系以及为实施这一体系而采取的活动方式。这里包括两部分:一是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所制定的实施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方案,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培养目标与规格、内容与方法、条件与保障等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描述和设计;二是为全面落实培养方案而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一、设计企业法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明确企业法务工作者与法官、检察官等狭义法律人的区别。法官、检察官作为国家公权力的行使者,代表国家依法承担着定分止争、实现社会正义、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尊严的重要职责。社会对他们的职业操守、专业能力等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一直把他们当作正义的象征、公平的化身和法律的守护神。以法官为例,其职责的本质所在,是其应当公正,即不偏袒某一方,不主动介入事物,不主动行为,而是只对向他提出的案件加以决断。而企业法律工作不同,法律工作者作为企业内部人员,立足于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企业法律人首先是企业人,企业法务部门是企业内设部门,是提供法律专业服务的管理部门,而不是国家派出部门。因此,企业法律人员在处理有关问题时不能仅仅追求公平、正义,而是应当以在合法前提下实现企业最大利益为追求,甚至在很多情况下,应实现企业管理层期待的协助企业应对突破经济法规模糊地带的事业经营挑战。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法务工作者的特点。第一,信仰法律,但不应只提示风险,更要为企业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第二,追求正义,但不应仅追求公平正义,更要切实维护本企业的利益;第三,崇尚秩序,但不应仅遵循现成的法律条文、惯例、先例,而要有能力在法律模糊地带创新性思考,为企业解决经营中的问题。其次,改革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计路径和方法。长期以来,我国法学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一直是以14门到16门核心课程为中心,即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课程设置是以部门法为导向,设计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这种以部门法为导向设计的培养方案,根本无法满足企业法务的职业岗位需求。我们可以借鉴加拿大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教学思想,即“在充分研究职业岗位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从事这一职业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企业法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应该以企业法务职业岗位为出发点,运用DACUM(DevelopingaCurriculum)方法进行工作分析,明确企业法务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在此基础上设计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形成在法律人统一框架下的“企业法务人才培养方案”。再次,调整课程体系,突出企业法务人才培养特色。课程体系是由教学的基本科目按照一定的逻辑程序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它是教学内容的核心组成部分,决定着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与媒介,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考虑到企业法务管理的学科属性,在设计课程体系时,要在法律人才培养框架下,注重法学与管理学的渗透与结合,打破学科相互孤立隔绝的状态,进行跨学科组织课程内容。同时,也要考虑学生人格的完整性、知识的综合性、能力的发展性。遵循课程体系设计原则,结合人才培养目标。
二、企业法务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
企业法务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可以分为四大模块,即理论知识课程模块、实训课程模块、见习实习模块、社会实践模块。
1.理论知识课程模块
一是通识课程。包括思想道德素养课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类);文化素养课程(如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职业素养课程(如专业导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类课程);身心素养课程(如心理与卫生教育、体育、军事与安全教育等课程)。二是专业基础课程。根据企业法务岗位需求确定其跨学科的基础课程(如法理学、宪法、法律方法、法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法律文书写作、法学名著导读、法律职业道德;民法总论、刑法、商法概论、经济法概论、行政法、证据学;企业管理学、经济学基础、企业法务概论等课程);三是专业选修课程。此课程模块中应既包括企业公司治理、对外经营和内部管理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如合同法、物权法、环境法、劳动法、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产权法、国际经济法),也包括经济与企业管理课程(如宏观经济基础知识、企业与管理基本知识、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投资管理、财务管理、企业市场营销、会计基础、税法、统计分析等课程)。
2.实训课程模块
实训课程模块应按照企业法务岗位技能设计校内模拟操作课程。包括合同的起草与审核实务、商务谈判理论与实务、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与实务、企业案件管理与实务、重大项目管理与实务、企业人力资源管控与实务、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实务等课程。
3.见习实习模块
见习实习模块是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课程的学习,按照教学计划到实际单位进行见习及实习。(1)见习。到企业法务部门、律师事务所、法院参观,获得企业法务职业的感性认识。(2)实习。分为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综合实习)。课程实习是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课程的学习,利用暑期小假期到企业相关部门实习某项内容。例如,学习完劳动法和企业人力资源管控与实务课程,到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实习,学习完合同法、合同管理和合同起草与审核课程,到企业合同管理部门实习,课程实习是企业法务职业岗位某一项工作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毕业实习是在全部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结合自己就业去向,自己选择或由学校统一安排的一项综合性实习。通常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的写作相结合。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未来要从事的工作和职业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实习是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过渡的一个准备阶段。也可以设置“法律诊所”课程代替毕业实习。我们主张有条件的学校建立企业法务模拟实验室,实训模块的课程即课程实习,可以在学校的模拟实验室完成。
4.实践活动模块
实践活动模块主旨是有计划、有组织、有考评地进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包括走出去的送法下乡,送法进社区、进厂区,普法宣传及社会调查;也可包括请进来的设置每周一讲的法律实践大讲堂,聘请社会兼职教师,包括企业法律顾问、律师、法官、政府管理人员等,讲授他们的工作经验和人生感悟;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开设法律实务放映厅,每周固定时间、地点,放映与专业有关的影视作品和庭审现场。法律人还应该具备语言表达的能力,除在基础课中设置法律文书写作外,我们还可以在大一的两个学期进行讲演、专题辩论等活动。我们主张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培养方案,使其制度化、规范化,并计入学生所修学分。在教学方法上,应以“案例教学”“问题教学”为主。将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布置学生自学,课堂以分析问题、研讨案例为主,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总之,通过四年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应该能够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企业法务职业伦理原则;在企业管理中,能够运用职业思维和法律原理来观察问题、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较熟练地运用法律术语;较全面地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与企业管理知识;较熟练地从事企业法律事务(如企业法律咨询、商务谈判、起草合同、审核合同、案件管理等)以及法律事务的组织与管理;有起草企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般初步技能。
作者:马秋 单位:大连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方益权,唐丽雪,易招娣.关于卓越企业法务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3
[2]赵莹.我国企业法务制度完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出版,2012
[3]袁广林.关于构建学科理论体系若干问题的思考[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4
[4]郭建军.现代企业法务管理体系的模块构成[J].现代企业,2014
[5]爱德华•拉宾,王保民,姚志奋译.法学交叉学科研究与法学方法论[J].清华法治论衡,2013
[6]黄胜忠,余凤.企业法务管理的内涵、发展历程及趋势展望[J].商业时代,2014
[7]郭建军.现代法务管理学的体系构建[J].法制与经济旬刊,2014
1高级财务会计沙盘的设计及应用
1.1设计模块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高级财务会计基本上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有了前期所学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相关课程之后开设的,具有一定的难度,实贱性很强,必须让学生了解该课程开设的背景、意义,让他们亲身体验其操作流程,重视该课程的学习。
高级财务会计体现了理论与实贱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中国特色与国际化相结合“通”与“专”相结合,可以说是不同的专题,它的教学目标的设计与中级财务会计的学习紧密相连,不同的版本所包括的专题也不一样,这要与具体的实际教学联系起来,但是不管什么样的教材,它所涵盖的基本专题是必不可少的。在专题的设计方面,要密切关注《高级财务会计》教材与《中级财务会计》教材的关系、本科教学与研宄生教学的关系、教材与准则的关系。高级财务教材基本涵盖了企业合并、合并会计报表、租赁会计、外币业务会计、债务重组、所得税会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模块,当然针对不同的教学再做适当调整,高级财务会计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悉悉相关,随着相关准则的修改,高级财务会计也会做适当调整。
1.2沙盘实验室的应用
沙盘模拟最早源于军事博弈系统,1978年瑞典人将其引入企业经营实战演练课程,美国哈佛大学将它加以研宄开发成商业博弈系统。博弈软件或电子沙盘的开发与传统沙盘几乎是同步进行。90年代后许多大学及企业集团公司亦相继投入该类软件的升级开发。教师需要在学期开始前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学习目标,让每个学生明白自己的任务和角色。彩色图形的沙盘设计方式展示于桌面,很有直观性,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分组完成,每个组为一个完整的企业。各组成员自己分工之后开始实际工作,每个企业都有实物模型供其使用,并有真正的原始凭证作为依据,使会计活动更加生动化、具体化。
1.3多媒体软件ERP的应用
多媒体软件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把会计和计算机有机结合起来,对会计流程更加熟练,是手工会计实验的补充和完善,培养学生自己处理问题
的能力,相关知识的衔接更加紧密。从最初的数据初始化到最后报表的出具,以及业绩的分析非常完善,有利于对企业进行分析和预测。
1.4实际上市公司案例的引入
高级财务会计大部分涉及特殊行业和特殊领域,如果加以案例,效果会非常好,把理论直接用于实际公司,并根据公司的实际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案例输入ERP系统,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加重视会计的重要性,并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
2高级财务会计沙盘的优势
2.1教学效率的提高
高级财务会计沙盘的应用主要体现了模拟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气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接触模拟的企业实务,从心里上重视起来,把模拟教学当作日后工作的实际,责任感增强。学生上课更加多的是凭教师的引导进行想象,空间有限,也很抽象。将沙盘引入会计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深化理解知识,将学生原本认为繁琐的会计凭证变成他们不可或缺的工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传统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部分教师也会在课堂上采用一些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但由于缺乏实贱经验,最终使学生无法获得切身的体会。“学生学为主,老师教为辅”是沙盘模拟对抗课程的基本思路。
2.2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高
ERP通过直观的企业经营沙盘,来模拟企业运行状况,注重实战技能的传授,强调演练与实贱,让学生练中学、学后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个企业经营者直面市场竞争的精彩与残酷,并在此过程中体悟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所在。理论与实际的脱节,是目前会计教学中的最主要弊端,而会计的实贱性又非常强,如果让学生在上课的同时进入企业,既费时又费力,又不一定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知识综合起来,所以沙盘的引入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设置不同的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将理论与实贱结合起来。
2.3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沙盘模拟所涉及和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泛,财务方面的内容大概包括:计划、评估、预测、控制、报表编制等等。通过沙盘教学能使学生综合掌握会计整个学科体系,从宏观上更好地理解会计的核心和要领,直观上了解高级财务会计各个模块的应用,激发他们从目前的理论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针对新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合理意见。通过短短一学期的学习,会遇到企业几十年出现的典型问题,并从中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该操作让学生学会了各学科的融会贯通,如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从而掌握管理技巧,感悟管理真谛。最主要的品质是,沙盘增加了大家的团队精神,这对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是至关重要的素质。
3高级财务会计沙盘应用的注意问题
3.1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设计
沙盘的引入,此项改革工作增加老师工作的难度和强度是在所难免的,对教师会计前沿知识的掌握、实际工作能力、电算化操作等综合素质要求有所提高。将沙盘引入高级财务会计教学,需要理论与会计实验同时进行,打破了以前的常规做法,这要求教师要设计严格且周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便设计合理的业务情境。同时,教学大纲的设计还要关注企业的中长期计划,制定中长期的战略方针,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在战略的制定方面与教学中学期计划综合考虑,使其更具有实贱性,计划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以后的教学质量。3.2教师个人实践能力的提高
目前教师更注重自身理论知识的提升,也具备了很多的职业资格,但是由于教学条件和时间的限制,真正走出校园,走进企业,亲身体验的机会不是很多,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走进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实际运作,这样在课堂上才能驾驭得当,活学活用,增加课堂色彩。由于沙盘教学直接接触实务,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想象,所以首先需要老师自身具备良好的
动手能力,尤其是要具有企业实贱经验,并把企业所遇到的实际业务用于增加ERP案例教学,对教师个人业务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论和实际要能融为一体。
3.3学生角色的转变
ERP电子沙盘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培养模式。传统的教职工学模式都是满堂灌的,老师处于整个课堂的中心位置,学生处于接受状态,并且有时学生不感兴趣的话还会处于被动的局面,就算课堂的互动性很强,那也是有局限性的,不可能每堂课都要富有案例,并且案例对学生来说也只能凭脑袋想像,而没有直观的感受,所以接受起来有些专题就比较吃力,并且有种学了没用的感觉。如果引入了沙盘教学,让他们亲自感受企业的实际,将会从他们内心深处认为该课程的重要性,并能熟练用于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