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区发展前景范文

地区发展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区发展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地区发展前景范文

我国陕北地区食药用菌发展的现状

我国陕北地区食药用菌的发展现状并不十分乐观,部分地区发展的较为缓慢也没有形成相应的产业结构,因此满足不了人们对食药用菌的需求,由于面临的这些问题导致食药用菌不能进行出口销售,与此同时,我国还面临着很大的环境压力,如果不及时的将这些问题解决就会对我国以后的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威胁。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现状还要提出一些策略,食药用菌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很好的,首先,食药用菌作为21世纪的营养食品可以将传统饮食带给人们的不好因素消除掉,传统的饮食结构中含有很多动物蛋白质以及脂肪,长期的食用会使得人类的慢性病与癌症的发病率极大上升,所以人们应该进行饮食结构的改变,而且食药用菌产品不仅味道十分鲜美而且还富含很多人体所需要的因素。其次,食药用菌也是天然的药物,疾病一直是困扰人类的主要问题,研究表明,人类的大多数疾病都是由于身体内自由基与细胞的病变而发生的,而在食药用菌中含有很多活性多糖的成分这些物质有着很好的药理活性能为人体提供所需要的成分,经过实验的研究与临床的证明发现,食药用菌对人体的免疫系统起到了调节的作用,同时食药用菌在抗肿瘤、抗感染等方面也有着很好的效果。

食药用菌产业在陕北地区应采取的措施

食药用菌产业在陕北地区应该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第一,提升产业市场的形象。从整体上来看食药用菌产业要想要取得更大的发展就应该打破目前的现状,然后将食药用菌行业重新设定为全新的、健康的行业。当然这其中还需要政府以及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对食药用菌产品进行重新的定位使其成为最天然的药物,也能提高食药用菌产业的形象,还可以提高我国人民的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第二,引领最新的消费潮流。食药用菌有着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作为经营者来说应该重点着力于宣传的部分让消费者们充分认识到产品的功能与内涵,然后更好的确定消费的群体。在市场营销中消费者要改变传统的途径,然后针对食药用菌这种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应该树立起品牌的意识,还要让食药用菌产品朝着具有广阔前景的方向发展,从而增强市场的整体竞争力。在国外,食药用菌受到了很大的欢迎但是中国却不同,由于食药用菌的历史悠久并且价值丰富因此可以得到很广泛的应用对于中国来说也是不可错失的机会。我国一直都是食用菌产的大国,我国的食用菌市场潜力很大并且已经逐渐走入了人们的餐桌,现在国人追求的最多的是健康食药用菌很好的满足了这一点,因此只要能够对食药用菌进行合理的宣传与引导就一定能够带动起我国的经济水平。在我国所栽培的六十个食药用菌中每一个品种都需要稳定、高质量的管理,这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工程,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人员投入到其中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来开发出食药用菌的价值。

第2篇:地区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旋挖钻机 工艺 优点 局限性 应用 发展 

  

本工程为苏州市北环快速路西段工程的重要的一部分,西起清塘路立交桥西侧,东至广济路交叉口,采用地面快速路形式,快速路全长385m,辅路全长755m。另外,还包括B线的411.162段。2007年5月13日开工,于2007年12月28日完成了快速路的施工。  

  

1桥梁工程  

1.1 清塘路立交桥  

桥梁跨径为20+19.076+18+15.931+15.058m,总长88.065m。桥梁下部桥墩为桩接盖梁形式,钻孔桩基础;桥台为重力式桥台,钻孔桩基础;桥梁上部为简支变跨径预应力及钢筋砼板梁。钻孔桩采用C25砼,桥墩桩径为D120,桥台桩径为D100,预应力板梁采用C50砼,预制钢筋砼板梁采用C40砼。  

1.2 十字洋河箱涵  

涵洞采用16+13m,总长29m,两孔,更利于水流的畅通,下部结构为钻孔桩基础,箱式底板,钢筋砼板墙,上部为钢筋砼现浇梁板。  

1.3 C线桥  

跨径组合为20.54+10×21.04+17.07+20.54米,简支板梁,共13孔,全长268.55m。下部结构采用暗盖梁+承台柱式桥墩,钻孔桩基础。桥宽为18m~22.7m。  

1.4 B匝道桥(B0—B10墩)  

跨径组合为(3×32)+(25+38+25)+(2×35)+(2×27.4)m,总长308.8m。下部结构为钻孔桩基础,承台柱式桥墩,上部结构采用现浇预应力砼箱梁,桥宽8m,采用墩梁固结,箱梁为小悬臂直腹板连续箱梁,满堂支架施工。  

1.5 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野外钻探结果,场地岩土层按成因类型自上而下分别为如下成份。  

(1)淤泥:厚度0.3m~2.4m;(2);素填土:1.5m;(3)粘土:3.5m;(4)素填土:1.5m;(5)粘土:3.5m;(6)粉质粘土:4.4m;(7)粉砂夹粉土:8.1m;(8)粉质粘土:2.5m粘土:4m;(9)粉质粘土:6.0m;(10)粉土:7.0m;(11)12粉土:8.2m。  

1.6 钻孔桩的实施情况  

钻孔桩共480根,投入12台钻孔桩机,计划30d完成。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桩机损坏、拆迁不到位及天气原因影响,8d成孔44根桩,比计划慢了约88根,即每台钻孔桩机每天成孔67根。  

现场项目部经过与桩施工队协调,增加投入1台苏州地区较少使用的旋挖钻机。结果,在最后5d的时间里,钻孔桩机成孔70条,旋挖钻机成孔40条,平均8孔/d。支护桩施工按计划顺利完成,为整个地下室施工赢得了时间。  

  

2旋挖钻机的成孔工艺  

旋挖钻机成孔首先是通过底部带有活门的桶式钻头回转破碎岩土,并直接将其装入钻斗内,然后再由钻机提升装置和伸缩钻杆将钻斗提出孔外卸土,这样循环往复,不断地取土卸土,直至钻至设计深度。对粘结性好的岩土层,可采用干式或清水钻进工艺,无需泥浆护壁。而对于松散易坍塌地层,或有地下水分布,孔壁不稳定,必须采用静态泥浆护壁钻进工艺,向孔内投入护壁泥浆或稳定液进行护壁。  

  

3旋挖钻机成孔的优点  

3.1 广泛的适应性  

第3篇:地区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语言经济;民族地区;动因

一、语言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和目前发展状况

(一)语言经济学,在我国是一个相对新兴的研究领域

语言对于经济的发展,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因素。作为我国多民族聚居的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经济相对落后,亟待发展,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缩小和内地的差距,建设和谐社会。正处于大开放大发展的新疆,国家和地方都十分重视。自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之后,国家及各个省市对于新疆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例如,北京支援新疆和田及兵团的发展,江苏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和伊犁州的建设。新疆自身也在大力发展,提出新疆的两大历史任务。其中关键之一,就是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些都是对经济发展高屋建瓴的宏观指导和真抓实干的具体实践。由于新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比内地相对落后,包括十三个主要民族①在内的新疆,存在许多发展的阻力和障碍。其中,语言就是一个极大的因素,因而语言经济的研究和发展,至关重要和亟待开发。

(二)目前国内语言经济学的发展状况

语言经济学是研究语言形成和演变及其对人们行为的影响,以及语言、语言行为和语言政策如何与人力资本、就业、工资、收入分配等相关的经济学分支学科②。

我国的语言资源开发利用既包括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开发, 也包括对各种方言、民族语言及外语的开发利用, 包括官界、民界和学界三个主体的开发利用行为③。那么,国内民族地区,语言经济的含义既包括汉语言对民族地区经济的影响,也包括少数民族语言本身相关的各个层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种语言的通用程度是该语言的学习成本和相应母语国的经济文化影响力的函数④。随着国内语言经济学的发展,语言经济已经涉及到各个行业。目前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二、民族地区发展语言经济的动因

发展民族地区的语言经济,是经济发展趋势对语言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国家战略层面

十的召开,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中国的人均收入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响应国家政策和号召,为民族地区发展做好研究理论支持。增强发展能力是多方面的。民族地区加大语言规划和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一个亟待深入的研究课题。对于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国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经济落后阻碍国家统一目标的实现。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语言的经济价值日益凸显。我们要从从语言规划角度,关注和促进经济发展。

(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作为我国多民族聚居的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经济相对落后,亟待发展,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缩小和内地的差距,建设和谐社会。正处于大开放大发展的新疆,国家和地方都十分重视。新疆自身也在大力发展,提出新疆的两大历史任务。其中关键之一,就是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由于新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比内地相对落后,包括十三个主要民族在内的各族人民的新疆,存在许多发展的阻力和障碍。其中,语言就是一个极大的因素,而语言规划于经济层面的研究和发展,更是至关重要和亟待开发的。

(三)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自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之后,国家及各个省市对于新疆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比如,北京支援新疆和田及兵团的发展,江苏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和伊犁州的建设等等。但是,打铁还须自身硬,实现自我发展,努力赶超,是新疆发展的关键。

1.语言发展是新疆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为了加快新疆经济的发展,对于农村人才的培养调研数据显示,在麦盖提县的30位县市党政领导和部门领导中,对于目前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结合喀什地区的调研县级领导中,55%认为本地经济发展,对双语人才的需求最为迫切需求。对97名成才青年的调查显示,37.2%的人把本身双语水平的进步和业务水平的提高,理所应当的看成是他们取得的成绩和成才致富的关键。

2.是新疆特区经济发展的要求。目前新疆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及特区有:乌鲁木齐、喀什、霍尔果斯、生产建设兵团五家渠、奎屯等五个,有非常大量的语言人才需求,进而促进开发区的建设,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3.语言服务在服务中国――亚欧博览会⑤等国际会议具有重要作用。语言服务是社会服务的一部分,也是为经济服务的重要载体。市场经济认同的是公平公正的秩序,在同一个岗位,多一门技能的人就有更多的机会。外贸、商务系统、企业、国际会展等,对各种语言发展都有极大的需求。当前新疆作为中国西部地区向西开放桥头堡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与上海经合组织国家经济交往紧密。加之周边有八个国家与之相接壤,具有良好的国际合作优势,且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

以新疆亚欧博览会为例,2012年9月开幕的第二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总理亲自出席开幕式并讲话。2013年国家副主席李源潮亲临指导。从2011年的第一届2000多加企业参展到今年的4000多家,增长速度迅猛。这就对语言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再如2012年10月召开的中国――东盟博览会⑥,亲临现场,开幕式同时用东盟十国语言主持,其中甚至包括了中国的地方语种粤语。博览会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对于小语种的需求,促进语言经济学的发展,也是语言经济大放异彩的见证。而各种语言翻译和各个小语种人才的抢手,成了这些经济盛会的亮点,是语言经济学发展前景的写照。

(四)个人发展的需要

通过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喀什地区、昌吉地区、乌鲁木齐地区的调查,民族地区广大群众都有增收致富的迫切要求。伽师县问卷访谈的30名科级以上干部中,超过60%的人认为,目前经济发展中,急需掌握双语的营销人才。成才致富的人当中,几乎全部精通双语。重视发展语言和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和重要意义。懂双语的经济、营销人才,是目前农村发展的紧缺人才之一。2012年在麦盖提县的调查中,绝大多数党政领导和干部认为,懂双语的经济、营销人才,是目前农村发展的紧缺人才之一。

深入挖掘语言资源的经济效益。语言是一种经济资源。语言和经济具有相互促进作用。语言体现经济价值,语言更能创造经济价值。语言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是把语言看做一种资源,通过某种运作方式使其产生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语言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包括为经济利益的开发和为社会效益的开发两大方面。通常我们讨论的语言资源的开发利用多指为经济利益而进行的开发,主要是通过建设相关的语言产业,如语言翻译、语言科技、语言培训等收取语言红利⑦。

【小结】

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十关于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新疆语言经济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对民族地区语言经济的现状及发展的研究,找出民族地区语言经济发展的动因,为实现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实现国家早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贡献。

[注释]

①新疆13个主要民族有: 汉族 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回族 蒙古族 柯尔克孜族 锡伯族 塔吉克族 满族 乌孜别克族 达斡尔族 塔塔尔族 俄罗斯族等。

②黄少安,苏 剑:《语言经济学的几个基本命题 》,2011年9月《学术月刊 》第43卷

③王世凯,《略论我国语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010年9月第4 2卷第5期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④黄少安,苏 剑《语言经济学的几个基本命题 》,2011年9月《学术月刊 》第43卷

⑤中国――亚欧博览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定期召开。

⑥中――东盟博览会:每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召开,服务于中国―东盟经济特区

第4篇:地区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低碳经济 转变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威胁,危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国是最易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研究表明,到2050年,喜马拉雅山的冰川将消失一半,导致中国23% 的人口将生活在缺少融水的环境中。到2050年,青藏高原冬季最低气温约升高3.1―3.4℃,夏季最高气温约升高1.8―3.2℃,严重威胁青藏公路、铁路的安全运营。海平面将继续上升,海平面上升后,珠江三角洲沿岸一些地区可能被淹没,严重影响河口海湾的生态系统和海岸带经济。”于2009年12月19日落下帷幕的哥本哈根会议是全世界应对气候变化并“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我国政府已向国际社会做出承诺:即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减排相对2005年下降40% - 45%,国家要完成这一目标,这对于还处在工业发展中的中国无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然而,这对中国来说不仅仅是挑战,同时带来了新的机遇,对于中国的欠发达地区来说则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在欠发达地区发展低碳经济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欠发达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

欠发达地区工业化滞后,正处于工业化前期或中期阶段。这一阶段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粗放的增长方式、技术水平偏低、资源耗费巨大,且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由于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加快工业化进程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点,但如果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又势必会使生态资源问题更加紧张,加剧对环境的压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决定了其不能走发达地区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推动工业发展模式由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率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率转变,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在产业和技术选择上不再复制以往发达地区走过的模式,要发展低碳经济, 实现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对于我国大多数饱受贫困困扰的欠发达地区而言,大量东部企业的移入为欠发达地区发展带来了契机。欠发达地区通过招商的方式,建立了很多企业。在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对企业或项目的引进上欠缺严格的把关。引进的项目是否有严重污染、是否会影响到我们的生存环境,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甚至对存在污染的企业视而不见。如云南某县政府文件明文规定当地环保局不得对本地区引进企业进行检查、处罚。“招商”在某些地区、某种程度上讲就变成了“招污”。同时也纵容了本地的企业制造污染,这种唯GDP论英雄,只注重经济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观念、行为,使得欠发达地区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紧紧包围着欠发达地区。国家要实现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减排相对2005年下降40% - 45%,可谓任重道远。因此,在欠发达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二、欠发达地区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

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二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一般以资源采掘等基础性重工业为主,劳动密集型产业数量多,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较慢,数量较小。欠发达地区大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构成中的电力、化学工业、有色金属开采和冶炼加工业、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及加工业等产业,在中西部地区的工业总产值中占据很大比重,这些产业在该地区的分布密度大、产值比重高,表明中西部地区以重工业发展为主,造成环境污染情况严重。”

由于各工业结构中重工业比重大,使得欠发达地区产业产品深度开发不够,加工水平低,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小,这一现状不符合产业结构优化的趋势,很难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想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有一定难度。

2.资金来源不足、技术落后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力水平低,财政收入有限。有限的资金很难用来投资规模较大,科技含量高的低碳项目。这些资金通常用在发展一些技术含量低、规模小、效益差的中小型加工工业。如果用来发展低碳项目、低碳产业,各项资金都超出了财政的支出能力。

而欠发达地区企业的资金积累,更新能力还比较薄弱,长期处于资金不足,投入有限的境地,很难进行技术研发、升级、改造。

由于资金来源不足等原因,欠发达地区技术发展水平较低。 一项新技术的开发需要有充裕的资金保障。但是欠发达地区确却是资金不充足,致使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也使得其引进发达地区先进技术的能力不够,加之缺少新技术研发的激励机制、技术有效转化机制,致使技术水平发展的社会动力不足。

3.社会文化和思想观念陈旧落后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发达地区的社会价值观念不断发生变化,市场化进程加快。但是欠发达地区却发展迟缓,跟不上改革的步伐,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及贫困地区。因其保守的思想观念,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缺乏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敢竞争、荡足于陈旧的思想观念,严重制约了其地区经济发展。所以,只有改变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才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三、欠发达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一是要与区域“十二五”规划的制定结合起来,将低碳经济纳入地方国民经济上来,由政府进行总体部署、统筹安排。

二是要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结合起来。根据欠发达地区的地域特点,以及其科技发展水平,提出低碳经济的具体实现目标、方法、措施等,并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以确保向低碳经济转型在实践上的可操作性。

三是要将发展低碳经济的构想与引进低碳技术结合起来,不断探索适合欠发达地区特色的低碳经济路径;构建区域内低碳经济试点区;利用政策导向淘汰旧的、消耗大、污染多的产能,引进一些技术含量高、污染少、耗能低、产出多的低碳项目,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星星之火”。

2.大抓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量

为了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应该而且必须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量。首先,要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快速增长,是保证节能减排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一环。其次,要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再次,要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如:燃煤工业锅炉改造工程、区域热点联产工程、绿色照明工程等。除此之外,更要贯彻实施国家发改委同5个部委发起的《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加强千家企业节能减排管理。

3.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制定相应的低碳经济法律、法规,将发展低碳经济上升到国家和区域的战略目标是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我国虽然重视低碳经济,也早已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法规进行约束,但却没有完整的法律体系和一些具体可行的操作规范。应尽快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将之纳入政府长期发展计划和常规工作。制定出具体的方案,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评估机制等,并与国家的能源规划和节能减排计划衔接起来,形成一个有较强现实意义的长效机制。

4.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新能源开发

欠发达地区地区的产业结构很不合理。从其比重上看,占比重最大的是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作为第二产业的工业与发达地区相比,不仅发展相当落后,而且污染高、能耗多。第三产业的发展很不充分。所以,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特点制约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步伐,必须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分批淘汰落后产能,这样才能降低碳的排放量,实现经济的高效发展。从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看,农业所占比重最大,所以优先发展低碳农业也是现实选择。这就需要做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用粪肥或堆肥替代,走有机生态农业之路。并且探索利用剩余能量的路径。比如秸秆资源可广泛用于饲料、肥料、燃料等。充分利用太阳能和沼气也是发展农村低碳的有效方法,除此之外,要大力发展能耗低、污染小的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旅游、教育、文化、咨询、广告、医疗、新闻、出版等,这些都是低碳产业。

像煤、石油这样的一次性化石能源,在地球上储量有限,并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有害于生态系统的气体。在短时期内,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改变,在中国的欠发达地区亦是如此。欠发达地区有其特有的能源资源优势如,云南的水能资源富集、太阳日照充分,可以在云南大力开发利用水能、太阳能;内蒙古、甘肃风能富集,适合建设风电场,要在此大力发展风能。因此,要加快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逐步改善能源供给方式。

5.正确引导、合理消费

发展低碳经济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它不是单一的发展新能源,也不是简单地淘汰落后产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让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也做到低碳。

倡导低碳消费,引导消费模式转变,必须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戒除以高耗能高污染为代价的“便利消费”、“面子消费”等习惯,积极践行低碳经济下理性、责任与文明兼顾的新消费理念:低碳消费。低碳消费不仅是一种观念,而且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一种社会责任。因此在实现低碳生产的同时,应倡导低碳消费,引导公众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尽力“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宏伟的战略规划,更需要引导大众的消费理念向低碳消费转变,我们今后要做好:政府引领低碳消费、企业主导低碳消费方式、社会组织积极推进低碳消费方式和公民广泛参与低碳消费方式。

6.重视低碳技术的引进、研发及推广

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撑是低碳技术,没有技术的支持,说发展低碳经济只能是一句空话。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谁掌握了低碳技术谁就在竞争日益激励的国际环境中掌握了话语权。低碳技术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滞后,资金有限,对技术的需求更为迫切。为此,欠发达地区必须按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原则,引进低碳技术,从中吸收、消化,并加以创新,逐步建立节能高效的低碳技术体系。

7.大力宣传、广泛参与

发展低碳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要求。每个公民都有责任贡献一份力量。国家要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低碳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使人们把低碳的生活方式变为自觉行动。同时将生活中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尽量设置量化指标,从小处约束对资源的浪费行为,引导人民大众使用低碳资源,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低碳责任意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和媒体的宣传作用,依靠道德、舆论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低碳成为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自觉行动。让低碳成为人们健康文明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建设、生产、消费各个环节执行执行低碳标准,搞好能源节约,发展低碳经济。

参考文献:

第5篇:地区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地区;个人消费信贷;消费

文章编号:1003-4625(2009)08-0054-04 中图分类号:F832.479 文献标识码:A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需下降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冲击逐渐加深,涉及面也不断扩大。在此情况下,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显得尤为重要。2009年3月23日央行与银监会联合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金融部门发展消费信贷,之前,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经济欠发达地区蕴含着巨大的消费市场,居民消费结构、消费观念已经发生转变,为个人消费信贷的“做大做好”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在此前提下,消除一些阻碍因素,则会更加有利于推动经济欠发达地区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

一、消费信贷拉动区域消费增长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在1999年央行出台《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之后不久,安阳市商业银行陆续开始推出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助学贷款等品种的个人消费信贷产品。由于市场需求不足、居民消费观念保守、银行经营理念传统等一些原因,个别商业银行停办了此项贷款业务,或停办了部分消费信贷品种。长期以来,安阳市消费信贷发展处于低增长状态,至2005年末,全市个人消费信贷余额仅为5.51亿元,占贷款总量的1.95%。2006年以来,安阳市个人消费信贷才开始进入相对较快的发展轨道,2006、2007、2008年个人消费信贷增速分别为18.01%、49.26%和23.86%。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安阳市消费信贷市场起点低、规模小,要达到调整人们收入的时间结构和引导居民消费倾向的效用还有待时日。

(一)消费信贷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仍然偏低

2006年到2008年消费信贷占各项贷款总量的比重分别为1.96%、2.49%和3.12%,较所处的河南省平均水平分别低2.77、3.3和3.31个百分点。2009年2月末这一比重为3.0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19个百分点,然而在2004年6月末全国境内全部金融机构个人消费信贷余额占各项贷款的比重就已达到了10.6%。

(二)消费信贷供给主体为国有商业银行

2008年全市累计投放个人消费贷款4903笔,贷款总额为7.79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分别占95.41%和93.84%。2009年1-2月全市国有商业银行共投放个人消费贷款747笔,总额为1.17亿元,分别占全市累计投放的98.81%和99.36%。安阳市城市商业银行2003年开始办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量相对偏少,仅在2007年办理了4笔业务。

(三)消费信贷产品结构发展不均衡

安阳市消费信贷品种结构还是较为完善的,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个人助学贷款以及大件耐用消费品贷款等等,但各业务品种之间发展极不均衡,中长期消费贷款占比过高,2009年2月末占安阳市消费信贷总量的94.78%。中长期消费贷款中,个人住房贷款占有绝对比例,占中长期消费贷款总量的85.49%,占消费信贷总量的81.03%。2009年2月末,短期消费贷款中大宗耐用消费品贷款余额仅为2万元、个人住房装修贷款余额仅为15万元。

(四)县域及农村消费信贷比重较低

截至2月末,安阳市县域及农村消费信贷余额为1.76亿元,占全市消费信贷总量的13.90%。目前,作为农村地区信贷供给主体的农村信用社,尚未开办消费信贷业务。同样具有网点优势的专职向城乡居民提供服务的邮政储蓄银行,信贷业务刚刚起步,业务品种单一,主要提供个人定期存单质押贷款、小额信用贷款和个人商务贷款,个人消费信贷发展相对迟缓,2月末规模为472万元,占全市比重仅为0.36%。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机遇

传统观念认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收入水平低,消费欲望不强烈,消费结构偏重于“温饱”,消费观念落后,这种观点已经陈旧。长期限制消费信贷发展缓慢的两大因素,一是居民预期收入过低和预期支出的刚性增长及不可预测性;二是金融机构服务手段、贷款品种不完善。从目前情况来看,第一个因素影响已经削弱,第二个因素成为主要障碍,也可以说,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消费的增长存在着一定的金融抑制。消费的决定因素在于收入,改革开放30年来,包括安阳市在内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消费层次、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对于大宗耐用消费品、高档消费品、住房的需求持续增长,经济欠发达地区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条件和基础。

(一)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消费能力逐渐增强

2003年以来,安阳市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同时,当地政府在提高居民收入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最低月工资由原来的300元提高至目前的650元。近几年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取消农业税,减轻了农民负担,涉农补贴力度不断加大。此外,安阳市还是典型的劳务输出地,劳务经济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构成,外出打工人数达到120万人,打工收入占农民工家庭收入的比重达到60%以上,成为农村居民家庭改善生活质量的主要收入来源。2008年,安阳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3637元,五年间年均增速为14%;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190元,年均增速为16.5%。

(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趋于旺盛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用于生活必需品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2008年安阳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3%,较2003年下降了3.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乐系数为33.2%,较2003年下降了5.3个百分点。家用汽车和其他高档家用电器对普通家庭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2008年全市家用汽车总量同比增长了42.23%,平均每月增加1150台,农村居民汽车拥有量也达到了1.86辆/百户。2009年1-2月安阳市实现汽车销售额2.3亿元,同比增长88.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38.8%。

(三)城镇化进程加快,住房需求刚性上涨

近年来,中小城市存在强烈的规模膨胀欲望,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农转非”户籍管理制度限制趋于弱化,“城中村”的居民早已失去“农民”特性,成为城市人口增加的主要构成。同时,一些农民工已经习惯了城市生活,也有的为给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选择在城市定居。2008年末,安阳市城镇化率达到37.3%,较2004年末提高了6.3个百分点。城镇化进程加快,催动中小城市以改善性住房、保障性住房为需求主体的房地产市场发展。2008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4.29亿元,较2004年增长4.68倍;住宅竣工面积132.1万平方米,较2004年增长1.53倍;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77.26万平方米,较2004年增长2.54倍。安阳市城镇化水平还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化进程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虽然,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外需下降、经济下滑,农民工就业形势恶化,返乡农民工增多。但是可以断定的是,在农村居民改善生活条件、增加收入的意愿带动下,劳务经济仍会呈现上升趋势,农民工输出地的城镇化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四)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对消费增长约束力减弱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是长期以来制约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居民为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医疗、养老支出,将相当比重的收入用于储蓄,就目前情况看,这一因素还将会对消费增长产生约束,但是其约束力较以往则大幅削弱。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已初步完成构建,并且财政投入逐年加大,社会基本养老、医疗体系不断完善,覆盖面扩大,城乡居民用于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明显下降。2008年安阳市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2.2%,较2003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5%,较2003年下降了0.8个百分点。

(五)各项惠农政策激活农村消费市场

为了持续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国家出台了“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汽车下乡”政策也即将全面实施。农村消费是我国未来消费增长的重要空间,扩大农村消费信贷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激活农村的消费市场。2008年12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积极扩大农村消费信贷市场,之后不久,银行业协会联合9家银行,宣布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扩大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目前,有的地方部分金融机构已经开始抢占先机,结合“家电下乡”政策推出了相应的消费信贷产品。

三、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个人消费信贷的障碍

(一)信用环境认识上的误区

一般情况下,信用环境与收入状况呈正相关,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收入增加,对负债的保障能力也就增强。这也是人们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信用环境状况最直观的判断基础。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并不是信用环境“重灾区”,特别是在发展消费信贷方面,用于抵押的是居民拥有的或未来将要拥有的资产,以稳定的预期收入为偿债来源,居民个人在负债方式的选择上以及自身偿债能力的判断上则更加理性。近几年来,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收入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家庭拥有的动产和不动产增多,负债消费的能力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城乡居民对自身信用的重视程度也有相当大程度的提高,主要得益于个人征信体系覆盖范围的快速扩展以及社会认知的迅速提高。据调查,截至2009年2月末全市个人消费信贷不良贷款余额为325万元,占个人消费贷款总额的0.26%,不良比例远低于其他贷款类别,且呈下降态势,较2007年降低了0.13个百分点。

(二)对个人消费贷款市场发展认识上的误区

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少数金融机构对于区域个人消费贷款市场的认识比较滞后,缺乏对客户群体增长的科学判断,以及区域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发展前景的乐观预期,并未将消费信贷列为盈利的新增长点。从个人消费信贷品种设定来看,其客户群体主要是收入稳定的中高收入家庭。《2007安阳市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按城市居民家庭相对收入等距五组划分,中间20%的家庭年可支配收入为3.52万元,较高20%的家庭年可支配收入为3.73万元,高20%的家庭年可支配收入为5.74万元,分别较2004年增长49.64%、46.27%和37.43%(不考虑物价因素);2007年安阳市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占比为37.10%,较2004年提高了26.77个百分点。在传统观念影响下,家庭资产逐渐向下一代传递和积累,中高收入群体不断壮大,二十五岁至四十岁的居民成为住房、汽车、高档电器的消费主体,这一阶层的消费主体消费观念和理财观念已经发生了较大改变,将更多的收入分配到收益更高的投资理财方面,尽可能“负债消费”。由此来看,经济欠发达地区消费信贷市场发展前景较好,还存在相当大的潜在市场尚待开发。从短期来看,受经济下滑因素的影响,利率水平大幅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居民“负债消费”的欲望,为消费信贷规模的快速膨胀提供了宽松的市场环境。

(三)个人消费信贷发展定位上的误区

个人消费信贷属于银行零售业务,金额小、数量多,与面向大型企业的批发业务相比,每笔业务银行付出的人力成本、管理成本相差不大,所带来的收益却相差甚远。因此,在业务发展定位上商业银行更加倾向于优质企业的批发业务,人力、物力优先配置到批发业务,而忽视了个人消费信贷新产品的开发和业务拓展,导致个人消费信贷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水平偏低的现状。从风险控制方面考虑,个人消费信贷有利于分散风险,降低信贷资金整体风险。同时,个人消费信贷收益稳定,可以增进与消费者的关系,建立起稳固的客户群。不可否认,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影响到国内金融机构发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意愿。应当清楚地看到,次贷危机形成的一个重要根源是银行放松信贷要求,给偿债能力差的个人发放贷款,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将所形成的风险进一步放大,只要加强对借贷者的甄别,合理的确定信贷投放要求,个人消费信贷风险是完全可控的。

四、发展经济欠发达地区个人消费信贷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农村消费信贷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截至2009年3月末,安阳市累计征集9.4万户农户家庭信用信息,覆盖率仅为8.09%,较上年同期增加3.33万户。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信息源相对分散,征集难度大。一是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要充分认识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对地方经济的正向拉动作用,加强与基层央行、金融机构沟通和协调;二是加强农村地区征信体系建设以及个人信用知识的宣传力度和普及范围;三是与“信用

村”、“信用户”评定相结合,将信用信息征集状况列为评定的必要条件;四是提高信用信息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征信体系对个人信用行为的约束力。

(二)做好长远规划,在防范风险和消费信贷规模扩张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

个人消费信贷与其他信贷品种相同,都具有一定的风险,但要科学、合理地对待,既不能过分地追求“零风险”从而产生“惜贷”现象,也不能过于放松对借贷者资质要求重蹈“次贷”覆辙,既要重视风险又要不断拓展消费信贷业务。在“扩大内需”大的宏观背景下要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作为调整信贷结构和利润新增长点,制定业务发展的长远规划,逐步提高消费信贷在各项贷款中的比重。同时,还要不断增加个人消费信贷的专业化水平,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合理进行利率定价,为居民个人提供更为优质、便捷、精细化服务。

(三)丰富个人消费信贷品种

现阶段,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应当重点支持居民保障性住房、改善性住房消费信贷需求,积极开办二手房消费信贷业务。认真分析市场、研究市场,针对不同客户群体消费特征开发新的消费信贷品种,丰富产品结构,加快发展汽车消费信贷、住房装修消费信贷、大宗耐用消费品贷款和旅游消费信贷,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信贷需求。

(四)建立相应的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

建立区域消费信贷担保机构,为居民的理性消费提供信用担保,疏通消费信贷担保瓶颈。由财政资金为主体设立区域消费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金融机构针对中低收入群体提供消费信贷业务,推动发展经济适用房按揭贷款、助学贷款,增强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对于形成的风险则由风险补偿基金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

第6篇:地区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 物流发展对策欠发达地区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有人把物流称为第四产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物流的快速发展,同时高速发展的物流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的物流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种发展却很不平衡,沿海交通发达地区物流业很发达,欠发达地区却只是刚刚起步,存在不少差距和困难,如何促使欠发达地区的物流快速发展,成为欠发达地区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对欠发达地区物流发展差距和困难的分析,探导适合本地区发展的路径,以促进物流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欠发达地区发展物流业的困难

1.交通设施不完善

完善的交通设施是发展物流的必要条件。以江西为例,江西是久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虽然近几年,江西的交通设施得到较大改善,高速公路、铁路里程增加了不少。但由于江西地质以山地为主,这些交通设施只能连接江西主要城市,广大农村的交通还不发达。一些地方行路难的现象时有发生。交通道路不完善造成运输成本增高,降低了该地区商品的竞争力,从而也制约着商品的流动。影响着物流运输业的发展。

2.经济欠发达是制约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以2003年为例,江西省年生产总值为2830.46亿元,广东省年生产总值为13625.87亿元,广东省年生产总值约为江西省的4.8倍;江西省的货运量为768.6万吨,而广东省为3158.0万吨,广东省的货运量是江西省的4.1倍。由此可见,经济的发展与物流业的发展基本是同步进行的。物流业要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经济后盾,反过来,物流业的发展又能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3.物流专业人才的严重不足也是制约欠发达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因素

欠发达地区劳动力比较充足,但这种充足只是数量上的充足,与发达地区相比,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而且发达地区物流业发展较快,人才又不断由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造成欠发达地区人才短缺,物流人才更加短缺。以江西为例,由于物流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很多人对物流很少认识,根据调查发现,大部人对物流的认识就是与运输等同,更别说对物流业进行管理了,2003年以后,一些高校才相继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对于大多数江西人来说,配送、包装、供应链等名词还是新的概念。

4.规模经营难于发挥作用

欠发达地区人口居住较分散,受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影响,物流中心还未具有规模效益,对大型配送中心等规模经营带来一定的困难,即时配送、大型连锁超市、供应链等这些经营方式还不能代替传统的零售店经营方式。缺乏支持社会化配送中心运作的综合物品流通系统,难以满足现代化物流发展需要,也难以同国际接口。

二、欠发达地区发展物流业的路径选择

1.加快推进现代交通网络建设

从发达国家物流发展进程看,交通运输问题的解决要适度超前。欠发达地区要开拓交通运输投资渠道,吸收国内外资本进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不但要加强大中城市的交通建设,更要把发达的交通网络伸向广大的农村,形成巨大的交通网络。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当前应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各级政府应当加大交通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大物流据点和道路的投资力度,为欠发达地区的物流发达创造良好的基础。

2.大力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企业,做大做强专业物流企业

要放宽市场准入,逐步取消对物流企业经营范围的限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现有运输、仓储、货代、外贸、邮政、批发企业的服务延伸和功能整合,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要鼓励物流企业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经营模式,以电子商务和信息化为支撑,贴近市场,方便用户,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参股、兼并、联合、合资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扩大经营规模,逐步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跨国、跨所有制的大型专业物流企业。

3.积极培育物流市场

发展物流业应当以企业为主导,当地政府应当采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先进企业在欠发达地区建立连锁店、各种超市、大型配送中心、培育物流市场,一要开发欠发达地区的物流需求,积极引导企业在强化自身物流管理的基础上,剥离低效的物流部门及设施,实现物流业务外包;二要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尽快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三是利用加入WTO的契机,利用欠发达地区在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供应方面的优势,吸引更多的外资来投资我们的物流业。

4.积极引导现代物流服务市场需求

要鼓励制造与商贸企业广泛采用现代物流管理和技术。要提倡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引入现代物流理念,抓好企业内部流程改造和资源整合,提高自身物流管理水平,推动产业升级。要支持制造企业、商贸企业改造业务流程,剥离、分立或外包物流业务,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流通的现代化。要加强配送中心建设,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配送服务。要鼓励制造与商贸企业同物流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挥各自优势,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

5.培养物流人才

欠发达地区要立足本地,积极培养中高级物流人才。一方面要在本地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中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加强宣传,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学习物流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要加强用人机制改革,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以人为本才能从根本上持续发展物流业。

6.构建欠发达地区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

要抓住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推动企业内部流程改造,积极探索物流一体化管理。要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统筹协调现有物流信息资源,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和配送管理系统,促进信息资源共享。要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提高交通运输的组织水平和作业效率,要从体制上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从信息资源整合入手,抓好物流资源的整合,走以信息化带动物流发展的道路。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现代物流是以信息为基础。物流的信息化、网络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发展物流的必要手段。要采用物流管理中的现代技术和方法,同时和当代电子商务发展相融合,涉及有Internet技术、EDI技术、POS技术、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等等。

第7篇:地区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苏北地区 县域经济 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

苏北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以及地方对苏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重视,推出了一系列帮扶措施,苏北地区的县域经济也得到了推动,在这当中,一批基础较好的县市已提前进入小康,并向全面富裕迈进;贫困县从整体上实现了脱贫,向小康过渡。县域经济发展基本实现了由以量的扩张为主向以质的提高为主转变、由以农业经济为主向以工业经济为主转变,如铜山县2008年人均GDP达到20653元,正向富裕迈进;睢宁县2008年人均GDP达到8148元,正在逐渐脱贫,苏北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近些年苏北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总量以及人均GDP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从统计数据看,2008年,苏北县域GDP总量最大的铜山县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21.6%;GDP总量最小的金湖县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24.7%,这反映出苏北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苏北县域经济中农业所占比重较大,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落后于苏南地区。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年来,苏北县域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了重大进步,如2008年,铜山县第一产业的比重由2007年的12.9%下降到11.5%,第二、三产业的比重达到56.6%、31.9%;2008年,金湖县第一产业的比重由2007年的21.2%下降到18.9%,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46.6%、34.5%。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随着免农业税和对种粮农民实行补贴政策的出台,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苏北县域居民的生活水平从根本上得到了提高。2008年,铜山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18671元提高到21883元,泗阳县由13624元提高到16081元;农民纯收入水平也在稳步提高,铜山县由6340元提高到7176元,灌南县由4247元提高到4804元。

一批有竞争力的县市脱颖而出。有关资料显示,2009年,苏北地区盐城的东台市、大丰市和徐州的铜山县已跻身于全国百强县行列。经济强县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经济增长质量高、发展后劲足,成为苏北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发挥着良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苏北县域经济与苏南县域经济的比较分析

经济整体水平偏低。经济总量偏小、人均GDP水平偏低,是苏北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的突出体现。从统计数据看,2008年,在苏北县域中,经济较为发达的铜山县的GDP总量、人均GDP只占昆山市的16.70%、9.43%或江阴市的16.37%、16.18%;而经济相对落后的睢宁县2008年的GDP总量、人均GDP只占昆山市的7.21%、3.72%或江阴市的7.07%、6.38%。

工业化程度偏低。苏北地区与苏南地区相比,其县域经济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过大,例如,江阴市、昆山市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均不足1.5%,而铜山县、睢宁县的比重均在10%以上,差距明显。苏北地区县域经济中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程度较低,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弱,农产品附加值较低。??苏北县域第二产业发展较慢,特别是工业化程度偏低,相比苏南差距更大,即使是苏北县域中相对发达的铜山县,其第二产业的产值也只相当于江阴市、昆山市第二产业产值的15%左右,主要是工业中缺少骨干、优势企业,传统工业比重大,工业化发展进程明显落后。

外向型经济发展滞后。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苏北县域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上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苏南发达县域的差距还是在日益拉大。从统计数据看,苏北县域在对外贸易方面劣势明显,2008年铜山县进出口总额只占昆山市的0.22%、江阴市的1.00%,铜山县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只占昆山市的3.81%、江阴市的9.71%。由于苏北县域对外贸易起步晚,底子薄,这使得苏北县域贸易进出口总额远远低于经济发达地区。

人口素质相对较低。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苏北地区县域的文盲率为9%,高于全省的7.9%和苏南地区的6.2%;另外,苏北县域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63~7.34年,苏南为7.68~8.63年。苏北县域人口素质较低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思想观念相对滞后,接受新观念、新技术能力较差,对市场信息反映迟钝,缺乏创新精神等。??

县域间发展不平衡。由于地理环境不同,苏北各市县的资源禀赋存在差异,经济发展很不平衡。2008年,在GDP总量方面,最高县是最低县的3.7倍;人均GDP方面,最高县是最低县的2.9倍;财政收入方面,最高县是最低县的3.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最高县是最低县的1.6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方面,最高县是最低县的1.7倍。

加快苏北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苏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应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通过各种渠道有针对性地开发乡村旅游业,较好地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

提高苏北县域的人口素质。要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加大县域内的人才培养,留住高科技人才,创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软环境;特别是加强包括青年技工和农民在内的基础人才培训,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用工保障。

坚定地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苏北地区人口密度大,仅靠有限的耕地是绝对发展不起来的。只有迅速提高工业化水平,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有序转移。同时,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规划好工业布局,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结合起来。

大力培育民营经济。苏北与苏南相比,民营经济发展严重落后,苏北地区需要重点扶持一批远期、前景好的科技型民营企业。通过促进苏北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可以使县级财政收入成倍增长,为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步伐,提高苏北各县域的城镇化水平,是苏北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小城镇能吸纳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接受大中小城市辐射和产业转移,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实施城镇化战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农村人口的非农化。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苏北要组织强有力的招商队伍,引进优质项目,特别是要集中抓好技术密集型项目的引进,使县域经济在更大的发展空间上加快开放,加速发展。苏北县域在引进外资项目时要坚持两个主要原则:一是有利于当地优势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项目要优先引进;二是重污染、高能耗、低效率的项目不引进,坚持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着力优化投资环境。苏北县域要在优化投资环境上下功夫,根据自身条件,全力打造特色生态环境;要进一步强化“小政府,大服务”的思想,竭尽全力为投资者“雪中送炭”,乃至“锦上添花”,为投资者提供透明、高效、快捷的服务环境;要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另外,苏北县域要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投资硬环境。充分利用苏北地区的沿海、沿运河资源,加快发展内河运输;加大对苏北县域城乡道路、桥梁建设的投入,积极加快铁路、机场建设。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上级对苏北发展的高度重视,苏北县域经济正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苏北各县域应结合当地情况,创新体制和机制,相互协作,促进苏北各县域经济的共同发展。(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注释

第8篇:地区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辽宁;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社区银行;调研实录

调研中,大家一致认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社区银行是可行的,有利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县区经济发展,有效缓解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信贷需求上的矛盾。发展社区银行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一次重新整合和提升经营水平的机遇;对于地方性金融机构来说也是寻求发展空间、快速壮大自己的良好平台。

一、当地政府的观点

当地政府认为,发展社区银行能有效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政府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往往承担了多重角色,既负责去外边找企业,又负责为企业发展联系贷款,结果是弄来了企业却又没有贷款,找着了贷款又苦等企业,两头忙却效率不高。

发展好社区银行,尤其是在企业园区建立一个好的社区银行,让社区银行主动为园区企业服务,能让政府放心地引进好的企业。这样,既提高了政府办社会事务的效率,也能很好地发展企业,带动地方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当地人民银行的观点

当地人民银行认为,发展社区银行应坚持统筹协调推进的原则。

发展社区银行是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的具体实践和创新。发展社区银行不是简单的新建机构,盲目扩充网点和人员,也不是进行无序的投入。各金融机构要根据自己的业务运营特点和金融服务特色,对目前自己机构和网点进行重新整合,对不同服务对象区分层次,确定不同的服务策略。金融机构之间要统筹协调,避免“一窝蜂”式的抢占和无序的竞争,要善于在小空间里实现大作为,在勤于服务中提升金融业自身的形象,真正做到小而有为,小而善为,小而有位,把银行办成为群众服务的银行,为企业服务的银行,为地方经济乃至辽宁经济发展服务的银行。

三、当地邮政储蓄银行的观点

当地邮政储蓄银行认为,发展社区银行有利于引导资金回流,拓展业务空间。

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机构网点还没有完全理顺,除存单质押贷款外,小额信用担保贷款刚刚起步,处于探索时期。邮政储蓄在多年经理储蓄业务中,资金存量不断加大,形成了大量资金上存的问题,给县域经济发展信贷刚性需求带来了负面影响。

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对有序引导资金回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必将起到积极作用,但目前邮政储蓄银行的网点模式和业务发展还不能有效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发展社区银行是邮政储蓄银行网点战略部署的一个重要探索,将邮政储蓄网点合理地分布在一些重点社区中,既能使邮政储蓄机构为社区群众提供快捷、安全的资金提取和汇划服务,又能使小额信贷快速地发展起来。在社区中建立多元担保体系是担保信用贷款发展的一个探索形式,通过多元担保拉动小额贷款的投放,有效解决社区信贷需求的盲点,也使邮政储蓄上存资金及时回流到本辖区来,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信贷服务。

四、当地农业银行的观点

当地农业银行认为,发展社区银行是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当前农村金融比较薄弱、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发展社区银行是对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发展形式的有利补充。社区银行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植根于社会基层,具有信息、地域、多样化、转换四个方面的优势。

1.信息优势。社区银行立足社区,对本地市场非常熟悉,在开展高风险的中小企业贷款时能较大银行更准确地作出贷与不贷、贷多贷少的决策,从而大大降低贷款风险,获得比大银行更大的安全盈利空间。

2.地域优势。社区银行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将从本地区吸收的存款反过来又贷放到本地区,这种“取之于本社区,又用之于本社区”的融资特点,会极大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相比于“只存不贷”的大银行,社区银行更能获得当地政府、中小企业和农民的支持。同时,如前所述,由于社区银行立足社区,对本地市场非常熟悉,所以在开展各项业务时就有可能做到条件灵活,手续简化,速度较快,大大降低运营成本。

3.多样化优势。社区银行小而多,分布极其广泛,可以根据本社区客户的个性化特征设计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推动金融服务的差异化发展。

4.转换优势。社区银行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规模较小,资本门槛较低。这样,在日常经营中就可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发挥“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完善其自身的各项功能;即使经营不善,其他资本也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接管。

五、当地工商银行的观点

当地工商银行认为,发展社区银行能促进区域银行协调发展。

建立和发展社区银行有利于拓展个人金融业务,延伸服务领域,分流低端客户。

对于当地工行来说,将社保人员分流到各社区银行,一是能使这部分人员得到更好和专业的服务;二是便于当地工行腾出更多的资源服务于中、高端客户,特别是为地方招商引资的高端客户提供优质快捷的金融服务,为地方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创造优良的金融服务环境;三是能使国家的惠民政策以及一些社会保障措施得以顺畅地实施。

六、当地农村信用联社的建议

当地农村信用联社建议,应加强对开办社区银行的监督和管理。

社区银行开办后,其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及个体经济,由于这些信贷载体抗风险能力较弱、信用程度不高,很可能给社区银行的信贷业务带来高风险、易沉淀的不良后果,给社区银行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正是由于其服务对象的限制,其规避风险的能力也势必较弱,从这点看,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应加强监管,特别是在社区银行设立时,应对其生存环境、地区经济、当地金融状况等相关问题进行必要的论证,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国家也应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在适宜地区先搞好试点,然后再逐渐推开。

七、当地企业的建议

当地企业建议,发展社区银行应建立“一对一”服务模式。

第9篇:地区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现状;前景

[基金项目] 江西科技学院2012年(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XYSK12007)。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90-1

一、低碳旅游的概念

低碳概念最初产生于经济发展领域,2003年英国政府出台了名为《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面对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日益突出的矛盾,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成为了解决矛盾的根本途径。低碳旅游是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是指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其概念最早是在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被正式提出。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低碳旅游旨在通过发展低碳技术、推行绿色消费等方式,降低碳在旅游业中的排放,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存在问题

2009年12月12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被国务院正式批复,从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鄱阳湖为核心,以环鄱阳湖的县(市、区)的组成,规划范围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均比较丰富,是江西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以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建设及低碳旅游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粗放式开发,资源遭到破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但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目前仍处于一种粗放式发展方式,主要表现为散点状的数量型粗放开发,对旅游资源的依赖性高,加上不断加快的工业化步伐,对自然和生态的压力日益增加。

(二)旅游企业对低碳旅游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尽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些旅游企业在发展低碳旅游方面采取了很多有利的措施,但是大部分旅游企业在其生产运营的过程中没有大力引进节能减排技术,如产品环保、建筑节能、照明节能、交通减排等方面。

(三)低碳旅游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建立完善。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尚没有建立低碳旅游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对该区域内的低碳旅游发展进行政策引导和法律约束。例如政府部门重视经济效益,造成了科学、有效的审批标准的缺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能未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存在失职现象,没有制定旅游行业低碳旅游新标准,鲜有将低碳纳人行业发展的考量和评价因素。

(四)旅游者低碳旅游意识未树立。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旅游者进行调查时发现,大部分游客对“低碳旅游”的内涵知之甚少。部分游客表示对节能减排相关的知识了解不多,认为节能减排是国家政府的责任,而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职责。例如,在“住”方面,多数游客仍偏好传统酒店,而不是选择独具乡土风情的农家院或节能型、简约型环保宾馆酒店;在“行”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自驾车或包车出行,而不是选择节能环保出游方式。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发展前景分析

(一)旅游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升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想实现低碳旅游发展,必须改变目前粗放的发展方式,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和升级换代,实现旅游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转变,旅游产业要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水利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拥有丰富的水域资源和动植物资源,为旅游业与农业、林业、水利等融合打下坚实基础,是该区域最具竞争优势的资源,已经形成了“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的品牌。同时,旅游业还要与工业、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例如,景德镇的瓷器产业和瓷文化,就已经和旅游产生了很好的融合效果。

(二)低碳旅游行业标准促进低碳旅游规范发展。旅游业虽然被称为绿色产业,但在第三产业当中,旅游业的碳排放水平并不算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产业正面临全面转型,相关部门应尽快制订旅游业减排规划,并出台低碳旅游的行业指导标准。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对该区域旅游产业的碳排放状况进行普查梳理,在此基础上,制订出旅游业的减排规划和低碳旅游的发展战略,并制定低碳旅游的行业指导标准,如对景区碳排放量、垃圾处理量、低碳公共交通方式等制定严格标准。同时,出台新的行业政策和标准,引导各相关利益主体参与低碳旅游中来。

(三)旅游产业技术升级推动节能环保的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的发展,应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实现节能环保,从而达到资源保护的目的。例如在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低碳旅游城市和绿色环保旅游企业等领域,推行利用太阳能、生物能、有机能等新能源新材料;在建筑、供热、空调、照明、电器使用和水资源利用等方面采用新技术,提高节能减排水平。推进绿色经营体系建设,开展绿色景区、绿色饭店等创建活动。

(四)建立低碳旅游示范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在区域范围内逐步设立一批低碳旅游示范区。相关部门可通过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低碳培训,在景区和酒店管理、经营等各环节制定严格的低碳指标,先在庐山、龙虎山、三清山等条件较好景区,率先建立示范区,制定分阶段、有目标、高标准的节能减碳实施方案,按照生态旅游区的有关标准,全面践行低碳旅游方式,并为其他地区创造可供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宋一兵,古翠芝.广东省低碳旅游发展现状及挑战[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