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垃圾分类实施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垃圾回收;循环经济;资源化利用;效益问题
目前我国的每年的垃圾量总数很多,并且呈增加趋势,再加上垃圾堆存的数量,许多城市已经快要被垃圾包围,城镇的发展也因此滞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甚至严重威胁到人体健康状况。例如厦门市生活垃圾的来源主要是道路清扫保洁收集的垃圾;企事业单位、居民区产生的垃圾,由表分析,生活垃圾的年际变化显示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图1 厦门市每日垃圾收集年增情况 单位(t)
一、垃圾分类的定义
垃圾分类回收是根治垃圾污染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由之路。
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按照我国的标准垃圾可以分为四种: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国内在此方面的措施刚起步,某些地方对一些成分无法处理,只能运送到填埋场。如果不解决垃圾分类的问题,那么会对垃圾资源化方面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如今很多国家已经颁布相关法律,取消填埋场。综合处理厂是将回收废物送到相关企业再处理。其他垃圾也是按照垃圾的不同类别和用途,采取措施分为置放和分拣,这样有利于对资源回收利用,能够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和减量化。
二、城市垃圾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
(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能够实现垃圾资源化,成为垃圾产业化的必经之路
城市生活垃圾有其时空相对性,时间、空间和经济的变化,垃圾能够实现资源化利用,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
(二)城市垃圾经过分类回收后,能够减少垃圾的处理量
实行垃圾分类回收,有些垃圾会被分离,然后循环使用。以台北市为例,台北市从1997年到2010年居民垃圾减量67%,垃圾填埋量减少97.5%。
(三)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前提条件是垃圾分类回收
垃圾的成分十分复杂,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机挥发气体达100多种,例如。一粒纽扣电池能够污染60立方米的水,能够使1立方米的土壤不能使用。
三、垃圾分类处理现状
2000年6月,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被确定为全国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14年过去了,似乎效果并不明显。以厦门市为例,2000年以来,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因各种原因,中途多次“熄火”,又多次启动,目前还只少是停留在少数小区进行试点,以厦门市的湖里区为例,目前只有康乐二期和源昌豪庭在做试点工作。
四、垃圾分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对垃圾合理分类的理解很是缺少
能够确定的垃圾种类很多,因此需要很多回收设施和空间,因此会增加垃圾回收的难度,其面对的阻力也会增大。可如果分类不细,那样就失去了分类的意义,并且对于垃圾分类后的后续利用和处理造成不利的影响,降低回收资源利用率。
(二)对垃圾分类空间的研究淡薄
从比较的角度而言,国外在此类方面有优势存在,在城市之外大范围的垃圾空间存在,我国对于回收空间的属性研究缺失,从根本上限制了空间研究。城市文化、城市规模、城市结构、城市环境和城市人口都能对垃圾分类回收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合理制定垃圾分类回收政策,为其科学性依据。
(三)对于垃圾分类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
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垃圾分类运输的前提条件是垃圾中转站必须有垃圾分类压缩装置,否则,居民把垃圾分类收集之后到了中转站就混在了一起,就极大地挫伤积极性,同时也谈不上分类运输,而分类处理就必须要有末端处理设施,如果没有末端处理设施或不完备,经过分类运输后的垃圾最后也是混合在一起。目前国内很多城市还没有垃圾分类的配套设施,垃圾分类的工作还只是停留在口号上。厦门市目前正在建设和完善之中。
(四)法律不健全且执行不力
目前我国关于垃圾分类技术管理的研究较为充分,但法律方面的规定和研究却很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起步较晚,相应的立法体系也不够健全,存在立法过于原则性、法律责任不够明确、缺乏综合性法律和配套法律法规等不足。目前关于垃圾分类的配套法律、法规只有一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所以无法建立行之有效的制裁机制。
(五)政府部门合力不够
垃圾分类工作涉及的面很宽,人力、财力、物力一样都不能少,需要很多政府部门合力来做,比如,政府法制办、财政局、发改局、教育局、市政局、执法局以及新闻媒体系统等多个部门来做,但在现实中很多城市的垃圾分类工作都是环卫部门在主导,除了财政部门会给予资金的支持以为其他部门的支持力度很小,环卫部门推进这项工作的时候常是举步维艰。
五、垃圾分类的效益
(一)经济效益
1.垃圾分类可以促进旅游业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2013年,厦门市成功入选“2013中国特色休闲城市”,并获得“浪漫休闲之都”荣誉称号,同时还荣获“全国温泉旅游示范城市”称号。2013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4663.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20.95亿元,旅游业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市GDP已达9%,成为厦门市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旅游在某些程度上是依靠于环境的,环境好的情况下,游客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厦门是旅游城市,良好的环境条件是厦门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因此进行有效的垃圾分类,能使垃圾减量,能够改善厦门的环境状况,给厦门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2.垃圾分类工作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后的治理费用是一笔巨大的经济成本,不仅给经济发展带来沉重的包袱,而且直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环境被破坏后的治理需要花钱,无论现在还是今后都要从全社会所创造的财富中扣除。环境债拖欠的越多,后续治理的成本就越大,支付这部分的费用一定会对经济造成影响,若要拖欠至资金充裕的时候再还,“利息”将是沉重的。在实践中,厦门制定了《厦门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并批准了《厦门市生态功能区划》,了《厦门市低碳城市建设规划(2011-2015)》。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可以节省土地、控制环境的污染、使资源得到回收利用,加强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二)环境效益
1.垃圾分类工作有利于进一步美化环境,提升城市的品味。厦门市城区主干道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设置果皮箱经测算约就有20000多个, 社区和居民生活区有垃圾桶20000至30000个,因为一些人和店家的不文明行为把垃圾也扔进了果皮箱,这些果皮箱和垃圾桶的设置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些人乱扔垃圾的问题,但是对城市的环境卫生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在夏天更容易产生异味,容易滋生蚊蝇,造成疾病传播,在全面推动垃圾分类后,同时开展垃圾不落地活动,就可取缔这些垃圾桶或者果皮箱,让我们的城市道路,尤其一些居民区和小巷、胡同、弄堂变得更加干净,整洁。现已有的垃圾填埋场可以建成有教育和纪念意义的观光景点,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同时也可以提高厦门市的整体形象和层次,提升城市的魅力。
2.垃圾分类末端建设有利于提升环境的治理能力。厦门市市容环卫部门提出了实施生活垃圾分拣、堆肥、焚烧、卫生填埋三者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综合处理路线,也就是在生活垃圾源头管理和分类收集的基础上,将热值高的垃圾进行焚烧发电将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后利用,最后将不宜焚烧、堆肥的垃圾及焚烧余渣和堆肥余物进行卫生填埋的垃圾资源综合利用。根据近、远期城市发展需要,厦门市正按“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要求,建设东、西、南三个垃圾综合处理基地,即岛内后坑垃圾综合处理基地、西部(海沧)垃圾综合处理基地、东部(翔安)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垃圾分类末端设施的完善,为垃圾分类的推广和覆盖打下坚实基础。有利于净化空气、控制地下水的污染、杜绝城市生活垃圾在道路“跑冒滴漏”,进一步提升美丽厦门的良好形象。(表1)
(三)社会效益
1.创造文化气息的人文环境。环境意识正成为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志,未来能否做好垃圾分类,将成为一个城市文化教养和文化品位的标志。垃圾分类处理能够带动了厦门市民更广泛地参与到节约资源和垃圾分类的行动实践中来,,将环境教育和垃圾分类活动带向更高更深的层次,能够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垃圾分类回收是一项保护环境,能够造福后人的事业,丰富了人民的环保精神,垃圾分类得到有效的处理,能够改善周围的环境,人民能够增加对政府,对社会的认可和信任,避免因为垃圾问题而造成更严重的污染问题,其社会效益很是显著。厦门市计划在2016年岛内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实现全覆盖。到2018年,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实现全覆盖。
2.塑造绿色环保的人文精神。厦门市开展垃圾分类活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平台,深入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普及分类知识;通过学校、社团、企事业,电话家访对市民进行演讲、咨询宣传,指导居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通过编写《垃圾处理实用手册》,通俗的向居民讲述生活垃圾处理的处置方式和原则,使垃圾分类家喻户晓;组织市民参观垃圾处理的设备和方法,以利于市民形成正确的观念,充分认识垃圾是可利用资源,增强节能和环保自律性;进入校园开展活动,增强对儿童和中小学生的教育,使他们从小养成垃圾分类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全市人民都从日常小事做起,从垃圾分类入手,积极选择更低碳、更健康、更负责任的生活,形成人人参与环保、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氛围,让厦门的天更蓝、水更绿。
六、结语
垃圾分类回收是实现垃圾资源化重点要求,也是未来的一种趋势,正确认识垃圾分类综合效益,妥善解决垃圾分类中存在的“短板”积极完善城市的垃圾分类系统,提高垃圾的资源率利用,从而缓解因为垃圾随意收集而导致的环境现状。垃圾分类属于一种环保工程,应当按照要求有序的进行,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样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一、生活垃圾清运
1、作业主体
根据《市从事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处理服务审批管理实施意见》(容环发〔〕60号)的要求:“凡在本市范围内经营文件所涉环卫项目的企业法人,必须取得相关行政许可”。莘城环卫有限公司于年通过了市市容环卫局的资质审核,已经获得特许经营许可证,是本镇行政区域内道路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收运的作业主体。
为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市容环卫作业服务,允许城冬清洁服务有限公司、皎珑清洁服务有限公司通过挂靠莘城环卫有限公司的方式,开展生活垃圾清运业务,服务对象仅限于本镇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上述两家企业分别与莘城环卫有限公司另行签订挂靠管理协议,明确各自职责要求和有关事宜。
2、统一管理
企业开展生活垃圾清运业务,必须与被服务对象签订统一的《单位生活垃圾清运处理服务合同》。区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中心委托镇城市综合管理所(镇收费分中心)统一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并由莘城环卫有限公司具体实施。其他任何机构、企业和个人均无权收取。收费人员必须持有市物价局核发的市容环境卫生收费许可证和市容环境卫生收费管理员证,开具“市单位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单”和“市市容环境卫生统一发票”,否则征收对象有权拒付生活垃圾处理费。同时,根据“收支两条线”原则,所收款项由区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中心返还镇财政。
城冬清洁服务有限公司、皎珑清洁服务有限公司在本镇范围从事生活垃圾清运业务,由莘城环卫有限公司统一签订服务合同,统一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统一征收标准。待区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中心返还经费到账后,预留30%的年度考核经费,根据考核结果按比例返还。同时,考核结果报镇城管所,作为核定下年度生活垃圾末端处置配额的重要参考。
3、生活垃圾末端处置
根据生活垃圾统一末端处置和减量化管理的要求,镇政府协调解决城冬清洁服务有限公司、皎珑清洁服务有限公司部分生活垃圾末端处置出路(即纳入市生活垃圾末端处置系统)。采取基数核准制,核定城冬清洁服务有限公司生活垃圾末端处置配额为22吨/日,皎珑清洁服务有限公司生活垃圾末端处置配额为10吨/日。核准基数内的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费由市、区、镇三级财政共同承担。对于超过核准基数的生活垃圾,按以下标准向有关企业征收处置费,具体为:
(1)城冬清洁服务有限公司每日超过22吨、未满32吨的,皎珑清洁服务有限公司每日超过10吨、未满15吨的,超出部分按应缴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费的100%征收;
(2)城冬清洁服务有限公司每日超过32吨,皎珑清洁服务有限公司每日超过15吨的,超出部分按应缴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费的200%征收。
相关企业实际生活垃圾末端处置量以环卫码头提供的车辆过磅记录为准。
4、餐厨垃圾收运
根据《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关于本区加强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府办发[]10号)要求,区市容环卫部门协议委托镇城市综合管理所负责本镇行政区域内餐厨垃圾规范处理的推进、管理与监督,完成规范处理指标的收费工作。
莘城环卫有限公司作为本镇境内唯一具备餐厨垃圾收运资质的环卫作业服务单位,具体实施餐厨垃圾的收运工作,并以区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中心的名义统一征收餐厨垃圾处理费。其他任何机构、企业和个人均无权擅自开展餐厨垃圾收运和征收处理费。
城市监察分队负责做好餐厨垃圾产生、收运、处置等环节的监督工作,牵头组织对拒不申报餐厨垃圾产生、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混装、倒卖餐厨垃圾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实施专项执法查处。
5、门责垃圾收集
根据市容环境市场化管理的目标和要求,各板块市容环境管理服务公司负责做好沿街商铺门责垃圾收集工作。门责垃圾实行定人、定时上门收集,同时,清道工作业时,对商铺丢弃在门外及道板上的垃圾应无条件及时收集。
门责垃圾实行有偿收集服务。市容环境管理服务公司向服务对象收取相关费用时,必须统一出具莘城环卫有限公司提供的规范收费凭证。莘城环卫有限公司将所收款项的50%返还市容环境管理服务公司。
6、保障措施
(1)莘城环卫有限公司按照行业标准和要求,负责对城冬清洁服务有限公司、皎珑清洁服务有限公司进行业务指导和质量控制。
(2)城冬清洁服务有限公司、皎珑清洁服务有限公司不具备独立从事生活垃圾清运的行业资质,必须以挂靠方式开展相关业务,严格遵守挂靠管理协议。
(3)加强考核监督和长效管理。镇城市综合管理所、莘城环卫有限公司要切实加强对生活垃圾、餐厨垃圾产生、收运、收费、处置的全过程监管,组织开展专项检查,促进收运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强化门责垃圾收集日常检查考核,纳入环卫作业专项奖惩范畴,并积极探索门责垃圾收集的新举措、新方法,不断提升工作效果。
(4)建立“退出机制”。若城冬清洁服务有限公司、皎珑清洁服务有限公司未能有效履行挂靠管理协议的各项条款,存在下列情形的,镇政府将减少相关企业生活垃圾末端处置配额,对于屡次发生和情节严重的,将直接取消处置配额,并终止挂靠管理协议。
擅自承揽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清运业务的;
对服务对象违规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的;
生活垃圾末端处置量大幅度超过处置配额的;
生活垃圾未按要求进入垃圾压缩站分类、压缩减量的;
清运设备、工具破损,造成环境“脏、乱、差”,破环市容形象的,以及设备不符合市环卫专用设备目录型号的;
发生其他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
二、垃圾减量化管理
在本镇行政区域内从事生活垃圾清运的企业,必须大力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管理,不断提高垃圾资源再利用水平,减少垃圾产量,降低垃圾末端处置经费支出。
1、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居民区垃圾分类收集,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废玻璃和其他垃圾四类;餐饮业态和单位餐饮区域垃圾分类收集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三类;企事业单位办公区域和公共场所垃圾分类收集分为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类。
重点推进居民区垃圾分类收集。年完成本镇境内30个居住小区规范化垃圾分类收集目标,计划设置垃圾分类收集容器360个(其中大桶120个、小桶240个)。
选择周边生活垃圾压缩站配备完善的30个居住小区作为首批规范化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单位。对于一般小区,垃圾分类收集原则上一律在垃圾压缩站进行,以提高分类收集的质量和效率。同时,选择若干基础条件成熟的小区,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收集示范推广工作,配齐配足四色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强化日常管理服务。
本镇范围内由城冬清洁服务有限公司、皎珑清洁服务有限公司具体承担生活垃圾清运的居住小区和单位,必须就近将生活垃圾运至压缩站,经分类、压缩减量后再行处置,否则不予纳入生活垃圾末端处置系统,具体事宜由莘城环卫有限公司与挂靠服务单位签订书面合同。
2、设施更新及维护
(1)生活垃圾压缩站对于垃圾减量化作用明显,镇城管所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选址和建设工作,完善垃圾压缩站布局。
【关键词】综合废弃物 农村生活垃圾 模式
一、贵州省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这些垃圾不仅污染环境、破坏了城市景观,而且传播疾病,影响人体健康,成为社会公害之一。
我国城镇约80%的城镇生活垃圾采取了处理措施,处理方式以卫生填埋为主,有少部分采取焚烧或其他技术,其中发达地区垃圾焚烧处理占比较大。
目前贵州省内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的有82个,在建的有12个,停运的有2个。运行的处理总规模达到11482吨/日,在建的处理规模为6260吨/日。
贵州省内垃圾收运系统仅地州城市及各县城建有垃圾转运站,建成的处理总能力达到13480吨/日,在建的处理规模为800吨/日。
贵州省城镇垃圾各种处理方式所占比例图
二、贵州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目前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总结为经济欠发达,面积较大,受教育程度较高地区适宜于源头分类减量就地消纳,适度集中处理的模式;经济较发达,面积不大地区适宜推进城乡一体化模式。如:四川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省8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了治理;山东全面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70%的县市区实现了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安徽已全省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案;广西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兴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设施达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目的等。
目前贵州省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65%以上,农村生活垃圾产量占全垃圾的45%左右,但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基本是空白状态,极少部分得到有效治理。
三、贵州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贵州山地居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和泥石流灾害,因此,农村村寨大多散布于山腰之上或山间平坝中较高的区域。村寨生活垃圾至今无统一规范的处理方法,往往就近抛洒于房前屋后,任由日晒雨淋,一定程度上对下游田地和水源造成了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我省农村生活垃圾占比较大,约占全省垃圾的45%,农村垃圾产量约为13000吨/日,城镇生活垃圾产量约为16000吨/日,而我省现有的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仅为17742吨/日,转运能力为14280吨/日,转运设施及处理设施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2)数量庞大,成分日趋复杂。
(3)随意倾倒,难以收集处理。
(4)城市垃圾下乡,加重负担。
(5)危害严重。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污染水体、大气,传播疾病;影响环境卫生。
(6)缺乏有效的环卫机制。农村上一级政府基本没有健全的环卫机构,有的部门虽然意识到垃圾的危害性,但是均停留在设想上、形式上,投入力度及执行力度远远不够。
四、贵州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
1、治理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设施建设迫不容缓。“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意见”等要求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由于村庄数量较多,情况繁杂,对村庄生活垃圾治理需根据实际情况分门别类的针对设置治理模式。如把村庄分为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乡镇规划区内的村庄、近城镇的村庄、远城镇的村庄等;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生活垃圾纳入城市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与城市生活垃圾一并处理;乡镇规划区内的村庄生活垃圾纳入乡镇收运系统进入乡镇转运站一起运至城市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处理;近城镇村镇生活垃圾采取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进行处理;远城镇村庄的生活垃圾采取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村处理的模式进行处理等。
2、收集设施的设置
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生活垃圾处理纳入城市收运系统,无需单独考虑收集设施;乡镇规划区的村庄生活垃圾收集后进入乡镇转运站,只需设置移动式垃圾收集箱(2-3m3)和配套的小型垃圾收运车;近城镇村庄垃圾收集需设施移动式收集箱(2-3m3)和配套的小型垃圾收运车,若考虑户定点、分类收集还需根据需要设置收集桶和分类池;远城镇村庄设置收集桶、收集车和简易处理设施。
3、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管理体系
完善垃圾治理的管理体系,指定相应的管理机制,是落实垃圾有效收集和处理的重要保障措施。建立管理机构,落实责任主体。做到县指导、镇主管、村执行,环卫工人落实,村民配合。层层责任考核,多方位监督。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同时探索收费体制,保证生活垃圾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建议
建设美好乡村,必须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是广大农民所盼,农民群众要求治理“垃圾围村”的基本要求,必须要满足;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是环境保护所需,生活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必须予以解决。
为适应城市化发展,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提升全街道城市管理水平,建设幸福荣巷。根据街道文件《关于2013年“三个文明”建设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及社区主职干部的考核意见》,特制订本考核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以“管理区域网格化、管理标准精细化、管理队伍专业化、管理机制长效化”为目标,以属地管理为原则,以提升社区城市管理水平为抓手,以加快老新村改造和加强重点地区环境整治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太湖杯”城管创优和“两整两创”环境卫生月月评的考评机制,实现城市管理工作争先升位,进一步提升街道城市管理的整体水平。
二、考核对象
各社区书记、主任。
三、考核内容
城市管理工作考核体系共五项,实施百分考核,考核内容为:社区城管工作站建设、区域个性化考核项目、工地和违法建设管理、背街小巷综合管护、基础设施管理和养护。具体的考核细则如下:
(一)社区城管工作站建设(20分)
1、专职人员和装备的配备(7分)。
按2012年街道下发的《关于加强社区城管工作站建设的实施意见》标准执行。
2、网格化管理(8分)。
(1)专职城管队员工作责任落实。根据社区城管十项职能,做到工作职能明确、工作标准明确,巡查区域明确(2分);
(2)建立与报酬相挂钩的考核机制。各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对专职城管队员实行绩效考核(3分)。
(3)基础管理健全。制订工作例会制度,准时参加街道专题会议,巡查日志齐全真实,台账资料完善(3分)。
3、投诉及整改(5分)。
(二)区域个性化考核项目(40分)。
太康社区(40分)
1、完成大丁内街规范化管理(10分);
2、完成太康市场规范化管理(10分);
3、完成桃源居出入口环境整治(10分);
4、完成钱巷路背街小巷的整治(10分)。
桃源社区(40分)
1、完成新桃源市场规范化管理(10分);
2、完成青山24-1号旁公厕改造工作(10分);
3、完成区两整两创办下达的青山、产山自然村巷环境整治及最佳住宅小区的创建工作(20分)。
龙山社区(40分)
1、完成公益新村老新村改造(10分);
2、完成荣巷农贸市场规范化管理及周边地区环境整治(10分);
3、完成大池路以北环境整治一期结转工程(10分);
4、完成区两整两创办下达的上荣、郁巷、东横山、许巷自然村巷环境改造(10分)。
荣巷社区(40分)
1、完成区两整两创办下达的张巷自然村巷环境整治(30分);
2、完成大张巷226号公厕改造工作(10分)。
梅园社区(40分)
1、完成区两整两创办下达的徐巷老街自然村巷环境整治(15分);
2、完成徐巷市场规范化管理(10分);
3、完成军民路环境整治(15分);
青龙山社区(40分)
完成青龙山新村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及最佳自然村的创建工作(40分)。
勤新社区(40分)
1、完成勤新市场及周边地区规范化管理(20分);
2、完成区两整两创办下达的朱巷、乌泾桥、祝家旦自然村巷环境整治及精品社区的创建工作(20分)。
新峰社区(40分)
完成区两整两创办下达的东山、西山、张巷自然村巷环境整治(40分)。
梁溪社区(40分)
1、配合云景佳苑物业做好物业管理规范化工作(20分);
2、完成云景佳苑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20分)。
(三)工地和违法建设管理(10分)
1、工地管理(2分)。配合区、街道城管、建设部门做好工地管理。
2、违法建设管理(8分)。按属地管理的原则,辖区内(包括企业、自然村巷、小区住宅)违法建设未发现以及发现后未及时处置,每起扣1分,造成后果的每起扣2分。
(四)背街小巷综合管护(25分)
见《荣巷街道2013年背街小巷保洁管理奖励办法》。
(五)基础管理及设施管护(5分)
1、绿化管理(2分);
2、垃圾桶管理及清洗点建设(2分);
3、其它基础设施管理(1分)。
四、考核办法
1、实行年度考核。网格化管理和背街小巷道路保洁两项工作必须在二月份按工作要求到位;区域个性化考核项目在一季度必须完成方案论证,并确定启动和完成时间,由街道对每只个性化考核项目实施跟踪,挂图作战,原则上11月份要确保完成;工地和违法建设、背街小巷环卫保洁、投诉及整改等按月统计,年度汇总考核。具体考核由城管办负责(背街小巷由“两整两创”办负责考核)。
2、与主职干部报酬相挂钩。各社区主职干部“基本报酬”中城市管理的年度综合得分由二项组成,一项为城市管理重点工作考核得分,按考核得分的70%计入年度综合得分,另一项为环境卫生“月月评”平均得分,按30%计入年度综合得分。二项相加,年度综合得分在前三名的,按考核政策全额兑现基本报酬;年度综合得分分档结算报酬。
3、背街小巷环卫保洁管理实行每月单项评比,由两整两创办参照月月评的办法实施,考核标准和奖励按街道文件规定执行,考核得分计入城管重点工作。
甘肃省城市餐厨废弃物处理管理办法完整版全文第一条 为了加强餐厨废弃物处理管理,维护城市环境卫生,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甘肃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意见的实施意见》等法律、法规和规划,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和处置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餐厨废弃物,是指除居民日常生活以外的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食物残余、加工废料、过期、变质食品以及废弃动植物油脂。
第四条 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全省餐厨废弃物处理工作。
市、县(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城市人民政府)建设(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餐厨废弃物处理的管理工作。
食品药品监督、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农业、卫生、环保、公安、商务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市餐厨废弃物的处理工作。
第五条 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必须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工艺选择必须符合国家规定和行业标准。
鼓励和支持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技术的开发、设施建设、科学研究和工艺改良,促进餐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对违反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投诉。
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在接到举报、投诉后,应当依照各自法定职能权限,及时予以核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投诉人。
第七条 各市、县(市、区)餐厨废弃物实施统一收集、运输、集中处置。
第八条 城市人民政府建设(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统筹安排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设施的布局、用地和规模。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按照区域统筹的模式,规划建设区域性餐厨废弃物处理设施。
第九条 餐厨废弃物处置处理设施用地应当作为环境卫生设施用地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
第十条 城市人民政府建设(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环境卫生专项规划,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时限组织建设餐厨废弃物处置设施和收集运输体系。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餐厨废弃物处置设施和收集运输体系的建设和运营。
第十一条 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设施建设,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保要求。
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设施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应当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第十二条 餐厨垃圾的收集严格执行垃圾分类,将餐厨废弃物与其它废弃物分类贮存。
第十三条 根据餐厨废弃物产生量,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应当配备符合标准的相应容积及数量的专用收集容器,并保持容器清洁完好及正常使用,产生废弃食用油脂的还应当按照环境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安装油水分离器或者隔油池等污染防治设施。
第十四条 收集容器应定点存放,不能放置于食品加工和储存区域,也不得影响到环境卫生。
第十五条 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与收集、运输单位签订餐厨废弃物回收协议,协议必须明确收集时间、地点与相关要求。
第十六条 餐厨废弃物运输单位必须具备从事城市垃圾运输作业的资质。拥有相当规模的专业运输车辆,车辆必须符合国家特种车辆标准,具备防臭味扩散、防遗撒、防渗漏、自动装卸等功能。
第十七条 建设(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制定餐厨废弃物产生、收集运输、处置联单制度,对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设施运行管理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和定期考核评价,对违法收运处置餐厨垃圾等行为会同工商、环保、农业等相关部门联合查处。
第十八条 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将餐厨废弃物排入城市排水设施或者以其它方式随意倾倒;
(二)禁止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将餐厨废弃物交由未取得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处置服务行政许可的单位或个人收集、运输、处置。
(三)禁止将餐厨废弃物直接饲喂畜禽或加工生产作为畜禽饲料;
(四)禁止将废弃动植物油脂或者利用其加工的产品用于食品生产。
(五)禁止将餐厨垃圾混入其他生活垃圾收运。
关键词:绿色消费;特征;环境;调查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6-0040-02
近年来,河北省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 587元,同比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 023元,同比增长9.4%。然而,日益增长的消费规模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面对新形势,大力发展绿色消费,不仅是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推动供给侧改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手段,更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需要[1]。本研究根据河北省居民绿色消费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探讨绿色发展理念下促进居民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之对策。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
本次调查采取当面访谈填写和网上问卷填写方式,调查样本覆盖了河北省石家庄、唐山、秦皇岛、保定、沧州、邯郸、邢台、廊坊、张家口、衡水、承德等11个市。问卷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人口统计变量、绿色消费认知、绿色消费态度和绿色消费行为。
调查时间为2015年10月―2016年6月,期间共有1 002位居民参与了答题,有效问卷926份,有效率92.5%。有效样本中,男性占46.2%,女性占53.8%;年龄主要集中在20―60 岁,合计占89.5%;职业分布上,党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及职员占41.7%,企业管理及职员占24.5%,学生占22.7%;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占5.0%,高中及中专占10.7%,大专或本科占64.5%,研究生及以上占19.8%;家庭结构上,已婚占59.7%,未婚占40.3%。本次抽样总体比较均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二、结果与分析
1.β躺消费关注度高,但认知存在偏差
在对绿色消费了解程度的调查问题中,有73.2%的居民表示听说过绿色消费的相关知识,但不了解;15.5%的居民表示非常了解;11.3%的居民表示完全不了解。这说明,居民对绿色消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真正能深入了解的非常低。进一步的问题“您认为绿色消费是指(多选题)”,给出的三个选项分别是“无损身体健康的消费”、“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消费”、“节约资源、不过度的消费”。在所列的三个选项中,89.7%的居民选择了“无损身体健康的消费”,56.2%的居民选择了“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消费”,44.5%的居民选择了“节约资源、不过度的消费”,而三项都选择的人数仅为36.5%。表明人们高度关注消费中的安全问题,关注消费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至于个人的消费是否对环境造成危害,以及消费是否节约资源、是否过度消费,并不十分关心。这说明大多数居民对于绿色消费的具体内容认知还不够全面和深入。
2.对绿色消费认同感高,但没有完全转化为绿色消费行为
调查显示,89.6%的居民认为有必要进行绿色消费,6.9%居民认为没有必要,3.5%的居民选择不知道。这表明,多数居民对绿色消费的认同感较高,支持绿色消费。但是与居民对绿色消费所持的积极态度相矛盾的是,绿色消费意愿没有完全转化为实际的购买行为。进一步调查显示,大多数居民购买过绿色食品、节能家电等绿色产品,其中“只购买”和“经常购买”绿色产品的居民分别占8.4% 和37.2%,“偶尔购买”绿色产品的居民占最大比例,为53.4%,只有1.0% 的居民“从不购买”绿色产品。关于不愿意选购绿色产品的原因, 36.1%的人认为绿色产品的价格太高,31.2%是因为不会识别绿色产品,21.0%的认为绿色产品和普通产品区别不大。这说明,目前河北省居民对于购买绿色产品已形成一定的消费意识,但是由于绿色产品价格普遍较高、绿色产品知识普及不够,具有绿色消费习惯的居民仍然较少,大多数居民仍是偶尔为之。
3.绿色消费缺乏获得感,实施绿色消费的内在动力不足
对问题“您家的生活垃圾是如何处理的?”仅有21.7%的居民选择“分类后将垃圾投放到垃圾箱”,高达72.9%的居民选择“直接将垃圾投放到垃圾箱”,5.4%的居民选择“随意扔了”。在对造成垃圾不分类的原因调查中,52.9%的居民认为太麻烦,耽误时间,42.9%的居民认为没有分类回收的设施,4.2%的居民认为垃圾没有必要分类。说明在真正的消费行为上,考虑方便自己的居民比较多,分类回收设施缺乏、分类回收不便捷,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居民垃圾分类的行为。
三、促进河北省居民绿色消费发展的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绿色消费意识
首先,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教育。对中、低受教育程度的居民,应加强环保知识和绿色产品知识宣传教育,推进消费观念的更新;对高收入阶层居民应加强节俭、适度消费和循环利用物品的教育,建立合理的绿色消费结构。青壮年居民是消费旺盛群体,应加强健康时尚的绿色生活方式宣传教育,力戒奢侈性消费、攀比性消费。其次,要充分发挥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作用。此次调查发现,互联网、电视和社会宣传是居民环保知识和绿色消费知识获取主渠道。因此,各主要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要在黄金时段、重要版面制作公益广告,及时宣传报道绿色消费的理念、经验和做法,加强舆论监督,曝光奢侈浪费行为,营造良好社会氛围[2]。
2.健全政策法规,刺激居民的绿色消费需求
本次调查显示,经济激励政策会使垃圾分类投放的居民人数大幅增加。说明绿色消费,不仅靠居民自觉,更要靠政策法规的激励和约束。一方面,应健全绿色消费的法律法规,增强道德约束力,使居民认识到绿色生活和消费方式既是个人选择,也是法律义务;另一方面,应完善绿色消费经济政策。对居民购买绿色产品,提供一定的价格补贴,让居民能从绿色消费中得到更多实惠。而对消费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的行为,通过征收消费税进行约束,控制居民对这类产品的消费量,引导居民转向绿色消费。
3.完善基础设施,为居民绿色消费提供支撑
在对造成垃圾不分类的原因调查中,52.9%的居民认为太麻烦、耽误时间,42.9%的居民认为没有分类回收的设施,也就是说高达95.8%的居民对目前垃圾的分类方式不满意。基础设施不完善、不便捷,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居民绿色消费行为。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居民发展绿色消费创造环境、增加后劲;反之,则会成为制约绿色消费发展的瓶颈。为此,河北省今后要做好如下工作:推动“互联网+回收”模式创新,建立废弃物在线交易系统;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机动化出行系统,促进低碳绿色出行;鼓励个人闲置资源有效利用,有序发展网络预约拼车、自有车辆租赁、民宿出租、旧物交换利用等[3],节约资源、物尽其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十部门.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2016.
为适应城市化发展,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提升全街道城市管理水平,建设幸福荣巷。根据街道文件《关于2012年“三个文明”建设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及社区主职干部的考核意见》,特制订本考核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区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以“管理区域网格化、管理标准精细化、管理队伍专业化、管理机制长效化”为目标,以属地管理为原则,以提升社区城市管理水平为抓手,以加快老新村改造和加强重点地区环境整治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太湖杯”城管创优和“环境卫生月月评”的考评机制,努力实现街道城市管理工作争先升位。
二、考核对象
各社区书记、主任。
三、考核内容
城市管理工作考核体系共六项,实施百分考核,考核内容为:社区城管工作站建设、区域个性化考核项目、工地和违法建设管理、废品回收站(点)的整治和取缔、环卫保洁队伍配备和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和养护。具体的考核细则如下:
(一)社区城管工作站建设(20分)
1、社区城管专职人员和装备的配备(8分)。
(1)社区专职城管队员按下列标准配备:
社区人口在5000人(含)以下的,配备专职城管队员3名以上;社区人口在5000——10000人(含)的,配备专职城管队员5名以上;社区人口在10000——15000(含)人的,配备专职城管队员6名以上;社区人口在15000人以上的,配备专职城管队员7名以上;辖区内建有农贸市场或存在流动摊点集聚点的社区必须再增加2——3名专职城管队员。
(2)社区城管工作站站长由社区主任兼任,副站长由社区副主任担任,负责城管工作站的日常工作(2分)。
(3)社区城管工作站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面积不少于25平方),并配备电脑和网络传输系统,专职城管队员统一着装,配备专用的交通、通讯对讲和照相记录、电脑等装备(3分)。
2、社区城管工作站的管理(8分)。
(1)专职城管队员工作责任落实。根据社区城管十项职能,做到工作职能明确、工作标准明确,巡查区域明确(2分);
(2)建立与报酬相挂钩的考核机制。各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对专职城管队员实行绩效考核(3分)。
(3)基础管理健全。制订工作例会制度,准时参加街道专题会议,巡查日志齐全真实,台账资料完善(3分)。
3、社区城管工作的考核(4分)。
按《关于加强社区城管工作站建设的实施意见》进行考核,凡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者,扣1—10分。
(1)严重违纪违规;
(2)因个人工作作风出现群众投诉,并造成一定后果的;
(3)因个人工作作风引发突发事件,造成重大影响的。
分值不够时,在总得分中扣除。
(二)区域个性化考核项目(40分)
太康社区(40分)
1、完成太康社区城管网格化试点工作(20分);
2、完成太康市场规范化管理(5分);
3、完成桃源居出入口环境整治(10分);
4、完成区两整两创办下达的自然村巷环境整治(5分)。
桃源社区(40分)
1、完成上里东新村老村改造(10分);
2、完成新桃源市场规范化管理(5分);
3、完成冯巷24号旁公厕改造工作(10分);
4、完成大池路街景改造工作(5分);
5、完成区两整两创办下达的自然村巷环境整治(10分);
龙山社区(40分)
1、完成大池路以北环境整治方案并实施一期(贾粱巷改造,并含龙山小游园提升及老年活动中心公厕改造)工程(15分);
2、完成公益新村老新村改造(5分);
3、完成龙山路、望惠路、公益支路等背街小巷的整治(5分);
4、完成荣巷农贸市场规范化管理及周边地区环境整治(5分);
5、完成郑巷地区环境整治及大池路街景改造工作(5分)。
6、完成区两整两创办下达的自然村巷环境改造(5分);
荣巷社区(40分)
1、完成郑巷地区自然村环境整治和大池路街景改造(15分);
2、完成粱湖南苑小区管理水平的提升(15分);
3、完成区两整两创办下达自然村巷环境整治(10分);
梅园社区(40分)
1、完成徐巷老街、杨巷自然巷(含区两整两创办下达的自然村巷)的环境整治(含杨巷景观改造)(10分);
2、完成徐巷市场规范化管理(10分);
3、完成军民路环境整治(15分);
4、配合做好香雪苑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5分)。
青龙山社区(40分)
1、完成青龙山公墓北山坳环境整治(15分);
2、完成青龙山村、青龙山新村(含区两整两创办下达的自然村巷)环境整治(15分);
3、配合做好逸泉苑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10分)。
勤新社区(40分)
1、完成勤新市场及周边地区规范化管理(20分);
2、完成区两整两创办下达的自然村巷环境整治(20分);
新峰社区(40分)
完成区两整两创办下达的自然村巷环境整治(40分)。
粱溪社区(40分)
1、完成云景佳苑接管并配合物业做好物业管理规范化工作(15分);
2、完成云景佳苑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15分);
3、做好云景佳苑社区管理创新(10分)。
(三)工地和违法建设管理(10分)
1、工地管理(2分)。协助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工地管理;
2、违法建设管理(8分)。按属地管理的原则,辖区内(包括企业、自然村巷、小区住宅)违法建设未发现以及发现后未及时处置,每起扣1分,造成后果的每起扣2分。
(四)废品回收站(点)整治和取缔(5分)
以2011年度各社区辖区内合法、非法废品回收站(点)为基数:
1、现有合法站(点)整治2分。完成现有合法站(点)整治任务的,得2分,未完成的按情况扣分;
2、现有非法站(点)取缔3分。完成非法站(点)取缔(含虽为合法但影响环境必须取缔的)任务的,得3分,未完成的扣3分;
3、2012年新增1家扣5分(分值不够时在总分中扣除)。
废品回收站(点)整治取缔任务及考核细则另行下发。
(五)环卫队伍配备和管理(20分)
1、保洁队伍的配备(5分)。按人口的千分之二配备专职保洁队伍;
2、环卫资金的投入(5分)。环卫投入保持增长;环卫设施投入纳入支出预算;
3、保洁队伍的管理(5分)。建立专职保洁人员定点定时定岗制度和督查制度,对保洁人员实行与报酬相挂钩的绩效考核;
4、保洁队伍的专职化程度(5分)。保洁队伍实行职业化,实行全天候保洁。
(六)基础设施养护和管理(5分)
1、绿化管理(2分);
2、垃圾桶管理及清洗点建设(2分)。每个社区建立1个清洗点(1分),垃圾桶日常管理达标(1分)。
3、其它基础设施管理(1分)。
四、考核办法
1、实行年度考核。具体项目按时序进度考核。城管工作站建设、环卫队伍配备和管理两项目标必须在3月份按要求到位;区域个性化考核项目在一季度必须完成方案论证,并确定启动和完成时间,由街道对每只个性化考核项目实施跟踪,挂图作战,原则上11月份要确保完成;工地和违法建设、废品回收站点、基础设施养护和管理等按月统计,年度汇总考核。具体考核由街道城管办负责(环卫保洁人员的配备由街道“两整两创”办负责考核)。
一、工作重点
在巩固第一批村居环卫一体化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全面总结经验,继续探索全托管、半托管、自我服务等多种环卫一体化运行模式。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的原则,加大工作力
度,强力措施落实,确保6月底前,将“三线三河”沿线的262个村纳入环卫一体化管理(具体名单附后),使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覆
盖率达到60%以上。
二、工作要求
1、做好一批收尾,巩固整治成果。环卫管护中心要会同有关乡镇(街道)对第一批城乡环卫一体化村居进行摸底排查,拉出单子,明确责任,确保5月底前,完成第一批村居覆盖收尾工作。同时,各乡
镇(街道)要按照“镇村收集、市运输处置”的要求,与环卫一体化村居签订责任书,完善农村环卫设施、环卫管护队伍,把任务目标落实到村庄,明确到人,形成环环相扣、衔接有序、推进有力的运
行机制。环卫管护中心、各乡镇(街道)要加强村级保洁员和监督员队伍的培训管理、指导考核,保证农村环卫作业规范化运行,提高城乡环卫作业质量。
2、严格验收程序,推进二批覆盖。按照“镇村为主、部门配合、系统整治、长效管理”的原则,6月15日前,由乡镇(街道)牵头,水务、交通运输、公路、环卫等部门协同配合,对乡镇(街道)辖区
积存垃圾、河道垃圾进行全面彻底清理。对第二批纳入环卫一体化管理的村居,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工作重点和工作步骤,以集中清理农村“三大堆”和治脏、治污、治乱为重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
综合整治,逐步将第二批262个村居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范围。对实行全托管模式的,环卫管护中心要按照“整治一个、验收一个、纳入一个”的工作要求,严格验收标准,及时纳入接管,并将环卫
设施配备到位,实现环卫保洁、垃圾清运的常态化。对采取半托管、自我服务模式的,环卫管护中心及乡镇(街道)要加强管理指导,确保垃圾及时清运。
3、坚持示范带动,提高环卫标准。各乡镇(街道)要结合各村居实际情况,按照亮点突出、特色鲜明、运行规范的要求,抓好不同类型的环境卫生示范村建设,同步推进实施“美化、净化、硬化、绿化
、文化”工程,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向更高层次纵深发展。
4、落实工作责任,建立长效机制。各乡镇(街道)要健全完善“五个一”为核心的环卫一体化长效运行机制。即建立完善一套农村垃圾管理、卫生评比等制度,建立完善一套农村保洁员工资保障制度,
建立完善一套农民环卫意识宣传教育制度,建立完善一套农村环境卫生督查落实制度,健全完善一套农村环境卫生奖惩考核制度。通过完善的制度和规范的运行机制,确保环卫一体化工作人员到位、设
施到位、管理到位、考核到位,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5、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强化舆论引导,积极培育不同层面的示范村典型,用群众身边触手可及、真实可信的典型引导各村开展工作。市环卫管护中心等有关部门要创
新宣传教育手段,扎实开展“做一天环境卫生义务保洁员、宣传员、监督员”等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环卫意识、文明意识。新闻中心、电视台、政务网等媒体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倡树先进典型,加大曝光力度,努力形成老少皆知、人人维护环境卫生的良好环境。
三、加强组织领导
推进第二批村居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工作,正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措施落实,推动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市政府督查室要对环卫一体化进展情况进行定期督查
一、前阶段工作情况
针对市环保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从加强组织领导入手,进一步明确责任。县政府成立以各大下属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常委会于月日专题召开环保会办会,对产业区环保整治工作作了专题讨论和部署安排。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县长分别对产业区环保问题整改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明确指示各级环保部门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把保护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和高压线,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牵头协调工作。同时,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了环保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明确整治重点、完成期限及工作措施,落实了责任领导、责任人,并做好下步工作的调摸及基础性工作,做到责任明确到位,任务层层落实,有效推动产业区环保问题的整改进度。
二、下一步主要工作
针对产业区存在的问题,我县用最坚决的态度、最严厉的措施,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强势推进整改工作有序进行。对已进区的所有企业进行全面排查,认真梳理,分类整改。
1、分类规范整治到位
环保专项行动各项工作已全面启动,下步我将按照整治的任务目标,扎扎实实抓好每一项工作的落实,确保年内任务顺利完成。目前,已清理出园项目10个;对符合产业政策、通过环保审批的项目,加强指导,督促其投资规模、投资强度尽快到位,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确保尽快达到环保要求并申请试生产;“运行一批”。
2、突出重点
目前,污水处理厂已进入试运行阶段,污水处理厂尾水改道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预计一个月内可投入使用;清下水管网、集中供热管网已铺设至竣工待产企业。对集中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自建燃煤锅炉的,已责令其限期拆除,凡逾期未自行拆除的,由管委会。园区绿化防护隔离带正在加快建设。
3、完成2家机关事业单位和1家企业的食堂整治。实施水域保护工程,投入80万元,对潮塘江(新潮塘段)进行突击整治。
4、推进计划
目前,一期10万平方米安置房工程年底前竣工,产业区卫生防护距离内的居民将搬迁安置到位。在安置小区建成前,位置比较敏感的港镇中心。
5、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环保队伍。
三、创新体制,建立环卫长效管理机制
市环卫和城管体制调整后,我们要从本街道实际出发,创新管理运作体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完善垃圾收集处理和长效保洁管理,对城区有关主要道路的村级公厕进行新建与改造,增设建筑垃圾投放点,简化村、社区的装运手续,积极探索村级公厕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
四、存在的问题
1、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对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机构建设、执法人员不足都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