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媒体建设范文

网络媒体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媒体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媒体建设

第1篇:网络媒体建设范文

19日,来自中央部委、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的代表,部分省报网站的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200余人共聚一堂,重温和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交流经验,展望未来,纵论舆论引导新格局和新兴媒体建设。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建设

互联网在中国发展迅速,截至目前,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3.16亿,中文网站387万多个,并以翻倍的速度持续增长。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渠道大大拓宽,群众意见表达空前活跃,网络舆论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力量,重点新闻网站和党报网站在网络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吴恒权在致辞中说,过去的一年,人民日报社实行机构与职能的调整,将逐步形成报纸、网络和手机媒体三个层次的新闻报道新格局,让人民网在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在发言中指出,重点新闻网站要充分认识到肩负的使命,奋发有为、开拓创新,全面加强舆论引导能力建设,进一步巩固提高传播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在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中发挥主阵地和主力军作用。同时,蔡名照提出“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网络传播规律”、“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和“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五大措施阐述舆论阵地、舆论传播力、竞争力、影响力、新兴媒体的创新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

人民网总裁何加正认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媒体作为新兴媒体,在舆论宣传领域已经初步完成了从配角到主角的转换,成为主流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网络媒体必须相应地承担起主流媒体应该承担的责任”。

据了解,一年来,人民网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发展,效果显著。一是发挥优势,利用红色资源,将为党和政府服务与为广大网民服务有机结合;二是加强策划,完善组织机制、方法措施,舆论引导效果明显提升;三是积极主动,抓好报网互动和融合深化,舆论引导新格局进程明显加快;四是以新技术新应用为引领,推动人民网事业向更广阔领域发展;五是体制机制创新,强化网络广告、电子出版、无线增值、网络服务,实现经营收入的历史性突破。

关于网络舆论引导,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和北京网络媒体协会会长闵大洪,分别就媒体联动构建舆论新环境和网络议政、问政平台的搭建阐述了舆论引导的途径。胡正荣说,传统媒体拥有长期积累的品牌优势和权威优势,新媒体则有多样性、广泛性和互动性的优势,将两者以合理的机制联动和融合起来,会建构一个全新的舆论环境。闵大洪提出主流网络媒体作为引导舆论的主阵地,应为广大网民提供议政的平台,为党政各级领导开设―个网络问政的平台。经营发展是第一要务

据《2009: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统计,2008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为4200亿元,网络媒体产值为400亿元,约占10%,但包括重点新闻网站、党报网站在内的网络媒体所占的市场份额较小。从发展现状来看,重点新闻网站和党报网站跟一些商业网站相比,存在资金、技术和互联网经验积累不足等先天劣势。

蔡名照在发言中明确提出,重点新闻网站应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适应3G技术推广,加强技术研发,拓展手机媒体服务等新业务,抢占移动互联网市场。加快推进转企改制,吸纳国有战略投资者,增强发展活力。

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吴恒权说:“2008年,人民网实现了访问量和收入双丰收。”据了解,人民日报社编委会提出“加强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这三家‘人’字头中央媒体的主体地位”的战略目标,将原来几千平米的工厂用地划拨人民网,目前新增1700平米的改扩建工程已完工,有新建的机房、远程视频访谈室和大演播室等。2008年末,人民网在东京成立了日本株式会社,成为第一个走出国门、实现本土化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2009年初,人民网与《证券时报》合资成立人民在线公司,已出版发行内部刊物《网络舆情》,舆情监测、人民数据库等项目也顺利升级。

包括党报网站和重点新闻网站在内的网络媒体发展、经营模式是业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清华大学教授崔保国说:“网络媒体和其他的媒体一样,商业模式的原理、核心目标主要有三个:第一是吸纳用户访问量,第二是增加用户黏性,第三是深度挖掘用户价值,所以网络媒体必须有吸引用户和流量的内容。”他认为,重点新闻网站和党报网站经营管理理念的创新应从四个方面着手:网站内容一定打破党报编排的思维定式,按照网络媒体的思维方式去办,整合传统媒体的信息资源,并整合“富媒体”概念;网站的经营一定要走出报业经营的窠臼,注重客户市场感知力;党报网站定位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坚持主流化、大众化,坚持高品位;用网络思维办网站,实行市场化机制,坚守竞争原则,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包括团队持股和投资多元化,并推行资本运作。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张东明认为党报网站等网络媒体的科学发展必须创新盈利模式,按照宣传规律、新闻规律、互联网规律和市场规律发展壮大党报网络事业。总结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发展网络媒体的实践,他认为,党报网站不应照搬传统的报纸“二次售卖”理论,而应该借鉴商业网站的多元化盈利模式,创新“二次售卖”理论;在市场开拓和盈利模式方面,既要推进内容销售、合作建设党政网站、网络广告、活动收入以及开发手机报、手机网站等业务,又要创新思维探索新的盈利模式;进行运营模式创新,通过发挥传统媒体在内容制作上的专业能力,逐步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的“全媒体传播”;同时必须深化体制和机制改革,借鉴商业网站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营销理念,加以创新和运用,建立符合互联网发展规律的分配激励机制,比如推行团队持股或全员持股。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进一步融合

随着3G的推广和普及,电脑屏、电视屏和手机屏“三屏合一”是大势所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新兴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融合同样不可逆转。依托权威传统媒体而生的网络媒体,又该怎样发挥母体资源优势,实现自身与母体真正联动与融合?

据吴恒权介绍,自2008年以来,《人民日报》的报网互动和融合也进入新的探索和实践,探讨报网融合的思路和办法,从原来互相转载、推荐向共同策划、同步实施、后期深化、延长链条等方向全面转变。吴恒权说:“前不久,人民日报社启动了机构与职能的调整,组建新闻协调部,成立地方分社,建设公共稿库,这些举措都将从体制机制上推动人民网作为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互动融合。”

何加正也在发言中指出,人民网以新技术新应用为引领,以改造提升技术设施为基础,以网络电视、手机媒体两个新领域为重点,加大全面推广新技术新应用的步伐。据了解,人民网目前已获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和3G手机视听节目内容服务许可证。

第2篇:网络媒体建设范文

关 键 词:海报设计课程 网络媒体时代 建构

一、网络媒体时代的海报设计

海报设计又称为招贴设计,属于大众传媒体系,在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中,商业海报有着悠长的历史并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海报设计的设计环境有了巨大的变化,在越来越渗入人们生活的网络信息传播媒体影响下,传统海报的局限性越发明显,这使其在现代商业社会中的地位逐渐衰落。不过这一存在了千年的广告形式并没有消亡,新的媒体也让海报设计有了复生的机会。

人们常把网络媒体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但就其实质来看,这个“第四媒体”早已超出了以往所有传统媒体仅仅是对社会公众进行开放性传播的大众传播媒体范畴。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系张允若教授在全国第七次传播学会议上提出网络媒体也同时兼具了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媒体的作用,事实上已为人类信息传播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它是相对于现实世界而存在的人类精神交往的第二世界。

传统商业在信息化社会形成的过程中借助于网络媒体平台形成了网商,所谓的网商是指利用Internet互联网作为企业或个人商业经营平台,进行采购、销售、企业产品展示信息等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并以此作为主要经营手段的企业。

近年来,从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国家统计局等权威机构的网商发展指数等相关指数调研报告中可以清晰的看到网商与主流社会经济系统的融合进一步扩大并呈现加速跨越的态势。主流社会经济系统中融入了大量的网商及网商产业阶层群体,传统企业与互联网经济加速融合,传统企业加速电子商务使得电子商务产业阶层和生态体系大幅扩大。电子商务占重要比重的信息时代商业模式正在加速形成。

商业模式向互联网平台的转变也使得商家需要将更多的营销资源转移到网络媒体,基于网络媒体的平面设计需求呈现出迅速放大的趋势。更多的网商出于销售目的的需要在网络媒体平台上进行产品或服务的宣传,这使得海报以网页文件的形式出现。在这里笔者将这样以网络媒体为信息传播平台,以图形、图像、文字、色彩、声音、动画等广告元素,结合网络媒体的特征进行产品、服务或观念的新的海报形式称为网络媒体海报。这是在新媒体条件下动态的更加富有感染力的,乃至受众可以参与其中的海报设计让我们领略到视觉传达设计由平面化、静态化向动态性、多媒体性、交互性的综合方向转变的过程。其对于设计及其教育的影响必然是深远的。

二、高职平面设计专业的海报设计课程现状与改革

浙江省作为电子商务发展大省,在2012年1季度的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网商指数榜中得分为仅次于首位广东78.38分的67.92分,高过全国平均值30.50分的一倍余。网商的快速发展也对相关的艺术设计人员的需求产生了强劲的需求,最近2年来我院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与就业于网商类企业的人数始终都保持在百分之20左右。

电子商务企业需要对网店的海报进行定期设计与维护,而以往的海报设计课还停留于传统印刷媒体相关的教学内容上。传统模块化的以科目内容分类的教学模式又使得网络媒体相关的设计知识与技能的讲授只限于网页设计课程,由于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师专攻方向等原因,课中无法深入讲授交叉课目的内容。这使得学生学到的网站设计知识与技能和需要整合的海报设计等其他科目的知识无法马上融汇应用。于是乎学生会感觉到所学与所需产生了不对称,笔者认为这样课程之间联系的人为割裂所造成了知识的碎片化倾向会因高职学生普遍较弱的知识自我消化与重构能力而强化,从而使得学生对于网络媒体下的设计缺少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影响了其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部分高职院校对海报课程进行了改革,主要的方向是删减原有的海报内容,转而开设专门的新媒体设计课程。这些适应地域与时代经济特点进行的改革,一方面有利于解决企业需求与学生能力之间的矛盾。从更宽广的视野看这也是解决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同质化明显,缺少特色弊病的途径。

但同时我们的社会还处于新旧媒体交替和并存的时代,海报作为一种适用范围广泛的广告形式将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同时存在于传统的印刷媒体与新兴的互联网数字媒体领域。笔者因此认为在这样的改革尝试中删减过时的教学内容、大幅度地增加新媒体设计的内容是势在必行的,而原有的教学内容依然有相当一部分是有保留的实际价值的。

三、新媒体在海报课程教学中的建构思路

1)课程目标

课程的理念与目标决定了课程的内涵和方向,是课程乃至专业确立特色提升品质的原点。改革课程的中心目标旨在推动网络媒体下的海报设计课程革新,培养适应电商时展需要的设计从业者。尝试以大课程的视角,通过对交叉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内容,情境化、项目化的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使用新媒体进行设计的观念,并掌握相应的方法与技能。

2)课程内容

海报设计本来就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结合了图形设计、字体设计、印刷、软件技术、营销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内容,新媒体的体入使得海报设计课程所要整合的知识内容大大提高,课程既需要flash、dreamweaver、cooledit、After Effects等动画、网页、声音、视频编辑相关软件的支持;也需要网页设计、新媒体设计等学科知识的支撑。这需要对课程知识体系进行合理再配置,大幅增加应用较多的新媒体设计内容,适度地删减现今使用较少的知识内容。

3)课程实施

长久以来艺术设计的各个科目都以单独课程的形式相对独立的存在着,各科目的教师独立完成自己的课程教学,学生也很自然的独立看待各科目的知识内容,这造成学科知识缺少整体融合,呈现碎片化的趋势。这也是造成学生学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岗位时往往用不上或者用不好的重要原因。综合性的课程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但是对于以往由单个教师掌控的课堂来说是很难实现的,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结合课堂实施的革新。

基于这样的教学目的笔者尝试在教学中以大课堂、宽视野的原则以项目化、实验性的教学内容配合多导师的形式进行教学。大课程与宽视野指的是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单一的海报设计课程知识,尝试将各个相关学科的知识融入教学。以期改变过去独立课程造成的知识碎片化倾向,使高职学生更好的贯通所学知识层。

近年来高职院校普遍推广的专业课双导师制度提供给了可行的思路,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请相关电商企业中的一线资深设计师进入课堂,另一方面将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师引入课堂,形成多导师的教学形式。

同时运用实际课题与虚拟课题相结合的项目教学法进行情景式教学。联系实际的课题设计并不意味着一味的模拟商业化设计。作为新兴的媒体形式,不论是行业本身还是从事教学的教师和学习角色的学生对于其特性的了解都是不全面的。这使得新的海报设计课程会融入更多探索性、实验性的因素。

本文的实验性涵盖着两方面的意义,第一层的实验性指的是教学过程中对于单纯的教师理论授课,学生按部就班地在电脑面前死做设计而言。设计的教与学应该严格按照设计企业的流程来进行,前期的市场调研对相关信息的积累;中期的整合分析吃透主题,通过合适的创作方式,如头脑风暴(Brain Storming)进行创意突破;后期以一定的输出规范进行符合业界要求的设计。第二层的实验性指的是学生在设计中要改变以培养商业化设计从业者为口号下单纯的传授学生模式化设计与制作能力的模式。设计的特质注定只有同时具有富个人色彩与实用性两部分特点才能够达到应有的效益预期。而在我国中小型设计公司占多数,很多设计公司的设计部门人数较少,往往要求设计师具有综合设计的能力,而不会把设计与制作岗位单独分开。

具有前瞻性的设计摆脱了僵化的约定成俗的商业设计模式,而更倾向于艺术创作,这样的方式会使学生的作业初看起来缺少一些实用性,但是却更有生气。这可以培养学生活跃而有生机的设计思维意识,这是学生应该在专业学习的三年中首先掌握的。许多的设计理论知识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过时,只有设计思维方式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好的思维方式可以指导学生在毕业后不断学习,迅速适应设计工作的需要。

4)课程评价

课程的评价形式对于课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有着很大的导向作用。笔者认为在新的海报设计课程评价中可以采用模糊等级制与多导师评价结合的形式进行。

在现有的教育方式中由于我们对于分值评测的依赖程度,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被单一的分值所表示,这使得所有的可以或不可以被数值衡量的能力都被一些定量化的数据表示了。而这样的定量化数据被我们过量的使用了,因为从表面上看这些数据是这么的精确,当我们看到数据时就会下意识的假设这些数字能客观的表现学生的全面情况。但实际上不论这些数字看起来有多么精确,在对于学生实际能力的衡量方面的有效性都是非常有限的。

分值式的评价方式会让艺术设计课程这类直觉思维、形象思维为主,以个体创造为主要形式的没有标准答案的特质的课程的评价出现困难。过度的使用分值评测是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被忽视并被阻碍的根本原因,它会在根本上影响美术教育对创造力的发展。模糊式的等级评分制反而在艺术设计课程中更具有合理性。

同时多导师的教学模式也能够很自然的导入由多导师打分的评价方式,以比较综合的打分方式给学生较为全面、合理的评价。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媒体时代对海报设计课的课程内容提出了多元化、综合化的新要求。适应这样的变化要求教师不只是授课内容的简单叠加,而是以综合而全面的眼光来看待课程改革并对课程从内容到实施、评价等各个步骤进行探索,打破科目间的知识壁垒,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的实践动手能力。

基金项目: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院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二级子项目《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开发,项目标号20203A

参考资料

[1] 王受之. 世界平面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 Robert J.Sternberg , Louise Spear.Swerling 赵海燕 译. 思维教学——培养聪明的学习者[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3] Graeme Turner 许静 译. 普通人与媒体—民众化转向[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第3篇:网络媒体建设范文

为让网络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和丰富多彩,我们可将多媒体技术融合到网络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能支持一系列的音频与视频输入设备,形成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和动画文件,并能统一管理和处理这些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和动画信息,使教学活动更生动、活泼更具有人机交互的特性。

结合网络和多媒体进行教学的优势,我们可利用一些开发设计工具制作出高质量的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这样的课件进行教学,将是今后教学工作发展的趋势。

下面就网络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特点、遵循的原则,以及课件的设计步骤和需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2、网络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网络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2.1人机交互性强

多媒体教学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它忽视了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这种模式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材的成长。而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因而对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是非常有利的,这种方式也是其他教学媒体或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

2.2能传递丰富的教学信息,且有利于信息的获取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要依靠教师讲课,这种方式给学生的大多数是听觉刺激,视觉刺激只占少部分。但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的记性率时得到的结论指出: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所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视觉和听觉的比例是不协调的,这导致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大打折扣。而在网络多媒体教学中,它把语言、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集成于一体,学生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因此大大地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效率。另外,我们还可利用网络,通过虚拟图书馆、超连接等方式,链接到Internet这个信息的大海洋,因此可大大拓宽信息的来源。

2.3 有利于交流

在网络教学模式里,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都可得到充分的交流机会。比如说,我们可以在网络上建立BBS服务,这种服务具有文章讨论、实时讨论、用户留言及电子邮件等多种功能,实现建立主题讨论组、学习者发表意见或评论、指导者监控等讨论学习功能。

此外,在网络的多媒体教学模式里,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随时随地的调用服务器上的课件进行学习,这一点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做到的。

3 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应遵循的原则

3.1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起点

教学起点是否合理,影响到教学的成败。一方面,教学起点过高,将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起点太低,将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必须依照教学目的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情况确定课件的起点。

3.2 课件要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可修改性、可扩充性

课件是一种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软件,为此可采用模块化设计,以便于课件的维护、修改和新知识、新内容的扩充。

3.3 界面应简洁大方,可操作性强

在设计界面时,文字不宜太多,要精练突出,界面颜色不能太鲜艳,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良好的界面有助于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3.4对课件运行的硬件要求要尽量低

由于处于网络中的各个终端配置各不相同,有高有低,如果课件对硬件要求太高,则配置较低的终端则无法运行课件,使学生无法学习。

4 网络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步骤

课件的开发应按照一定的流程,一般来说,网络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4.1准备阶段

课件设计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学习者特性的分析。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因此,在课件设计前应对学习者的特性进行分析,而课件应基于对学习者特性的分析来进行设计。对学习者特性的分析又可从学习者的认知阶段、认知特点和学习者与课件给定学习内容的关系这三方面入手。

其中,认知阶段表明了学习者对知识认识过程,它可分为行为表象、图像表象和符号表象三个阶段。对初学者来说,一般处于行为表象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对某些行为的操作进行学习,当学习者处于图像认知阶段时,则应多强调使用一些图形图片或电影动画展开教学。对那些处于符号表象的学习者,可不必强调实物的展示、图形图像的使用,应主要以语言文字等符号来表述有关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时应考虑人们认识过程的这种特点。

学习者认知的特点是指学习者对于外界刺激所进行感知记忆思考时是怎样接受信息、怎样处理信息的,它是一种学习者个人所特有的信息处理模式。课件的设计也应基于学习者的认知特点进行设计。

对课件给定的学习内容,要看学习者是否具备完成这些学习的各种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在分析学习者特性时,还应分析可否引起学习者对给定学习内容的关心与兴趣。这些分析将对课件设计产生重要作用。

(2)、计算机特性的分析。计算机是课件开发的条件和环境,课件是通过计算机给予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的有效应用进行开发的,我们可从内存容量及分配、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接口、网络带宽、传输速率、软件支持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4.2 脚本的编写

脚本的编写应该建立在对课程内容认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我们可根据教学目的,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的内容,理解重难点,确定课件的内容结构、表现形式及教学顺序并以此来进行脚本设计。一个好的脚本应包括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两个部分。文字脚本由教师编写,它是课件的脸面。在编写文字脚本时,应确定教学目的、教学策略、知识点、学生情况等内容,并按照这些内容的联系和教育对象的学习规律,对有关文本、图像、声音和动画材料分出主次轻重,合理地进行安排和组织,便于学习者在应用或学习时明确情况目的。

在完成文字脚本的编写后,可开始制作脚本的编写。制作脚本是在文字脚本基础上创作的,它在吃透文字脚本的基础上,根据网络和多媒体的表现特点反复构思而成,是文字脚本的延伸和发展。制作脚本的内容应包括:课程内容在课件中的表现形式,课件要实现的功能,课件的制做规范等。

4.3搜集多媒体素材,制作合成课件

多媒体素材是指多媒体课件中用到的各种听觉和视觉材料,包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一个多媒体课件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各种素材的质量和丰富程度。素材的取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通过扫描仪、数码相机采集图像,视频捕获设备采集视频,动画制作软件制作动画,用话筒输入语音,当然,也可直接从各种多媒体素材光盘中取得。素材的收集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到用时再收集、制作,难免会手忙脚乱。

多媒体课件最核心的环节是制作合成。其主要任务是依照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的要求和意图,进行设计,将各种素材编辑起来,最终制作成交互性强、界面友好的多媒体课件。

4.4 调试和测试

前面我们提到,课件是有教学功能的软件,因此在课件制作完成后,我们要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把它放到网络上进行调试和测试。只有经过调试、试用、修改多次反复之后,才能使教学课件趋于成熟。

5 需注意的问题

1、课件开发平台选取的问题。一个选择合理的开发平台,不但可以提高课件质量,也可提高课件开发的效率。另外,一个合理的开发平台,还可以提高课件的通用性,便于课件移植。

第4篇:网络媒体建设范文

一、网络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网络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对象的分析、素材的准备与制作、媒体著作工具的选择等。

1. 明确教学目标

在网络多媒体课件设计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出差异性,让每个参加学习的人都能够得到提高的可能。

2. 分析教学对象

要取得教学的成功,无论基于何种学习理论进行设计,都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的分析。其中包括对学习者的社会背景、心理特征、学习风格、认知水平以及知识结构,并建立学习者的档案。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掌握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化需求,以便对不同的学习者提供相应的学习建议,开展个性化教学。这样既扩大了教育规模,又能因材施教,真正把因材施教与扩大教育规模统一起来。

3. 课件素材的准备与制作

网络多媒体课件需要呈现给学习者大量的学习资源,其中学习资源包括文字信息、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资源。在设计文本字幕时,可采用逐字输入、逐行移入等形式出现。在颜色搭配上要让文字的色彩与背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可以突出字幕的内容,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从而提高网络教学的效果。在网络多媒体课件中适当地运用图片和动画,不仅能增强课件的美感,还能使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易于学习者接受和理解。图片可以通过素材光盘、网络、扫描仪或通过 Photoshop 、 Coredraw 、 Windows 画图板等软件制作工具得到,动画可通过 Flash 、 3DMAX 等软件制作。考虑到网络的传输速度,在不影响教学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采用 JPG 、 GIF 、 SWF 等通过压缩的文件格式。在课件中有时会用到视频文件和音频文件,考虑到网络传输速度的限制,选材不宜过多,而且需要将它们压缩成流式文件,便于网络传输。

4. 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著作工具

如今各具特色的多媒体著作工具琳琅满目,如:洪图、 Authorware 、 Toolbook 、 PowerPoint 等。在选择这些工具时,要考虑到网络的传输速度,还要考虑尽可能使课件轻型化,同时最好选择与网页兼容的软件工具。 Flash 是目前开发网络多媒体课件的较理想工具之一,与其他工具软件相比,其最大的优点是用该软件制作的多媒体作品可以直接插入网页,文件小、下载快,同时交互性也比较好。有时设计课件仅用一种软件工具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多种软件工具同时使用。在选择工具时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定,在目标和内容均能满足的情况下,还应考虑课件大小和开发效率等方面的问题。

5. 创设良好的交互性

网络多媒体课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意信息的交流,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与人际交互的教学环境。学生可以自主控制教学进程,随机性很强,有利于学习者学习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在课件中要考虑到学习对象的不同层次和需求,为学习者精心设计多种学习方案和流程供其选择。另外,课件的交互界面设计要友好。在设计课件时,要考虑到学习者可能随时调整学习方案,为了方便切换界面,最好采用窗口与菜单相结合的设计风格。值得一提的是把人工智能技术用于课件的开发将会使课件具有更加理想的交互性。

二、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网络多媒体课件的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

情境创设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指:在教学设计中,要提供与学习主题内容相关的、和现实生活相类似的、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具有为理解主题所需要的经验,帮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去发现、探索与解决问题。因此,在课件的情境创设方面应注意:一是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二是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分析;三是情境创设要尽可能真实,具有吸引力。因为真实的、富有创新的变化的课件不仅最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拥有认知上的价值,而且让学生感到进入一种情境就获得一种新的体验,得到一种新的发现,调动学生去探讨与发现新的问题。

2. 网络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开发成 Web 模式

由于在网络多媒体课件中引用大量的多媒体素材,致使课件占用较大的磁盘空间,这就要求运行的计算机有较好的配置。如果将容量很大的课件直接放在网上运行,当前计算机网络带宽难以承受,运行速度将极慢,大大影响教学效果。而 WWW 能把各种媒体天衣无缝地集成起来,不仅提供图形界面的快速信息查找,还可以使用同样的图形界面与互联网上其他服务相连接。另外, Web 课件具有交互性和超链接等特点,更加符合人们联想学习思维。在课件设计过程中,既考虑各学科 Web 课件的整体性,又能照顾到各 Web 课件之间的关系。

3. 课件要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可修改性、可扩充性

第5篇:网络媒体建设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通信校园网建设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网上实现多媒体教学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发展,内容也日臻完善,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出发,多媒体教学的校园通信网建设与规划需要考虑哪些问题。是校园网建设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一、多媒体校园通信网络建设的指导思想

根据普通高校电化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与学术科研的特点,多媒体校园通信网络的建设,应适应和满足教育现代化的主要需求。(1)利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组网,实现intranet网的基本功能和服务,比如,www、ftp、e-mail和数据库服务等;(2)采用web/server或clint/server技术实现视频广播、视频点播、视频会议、实时视频监控、远程实时多媒体教学;(3)建设开发以下网络多媒体制作使用环境:多媒体课件制作管理平台、网络多媒体教室、网络虚拟实验室等等。以满足进行包括视听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内的各种媒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的需求;满足为各学科教师、研究人员的科研工作提供国内外有关的各种类型的多媒体资料、学术前沿动态信息的的需求;满足提高各部门办公效率的需求;满足宣传和文化娱乐的需求;满足传播信息的需求;满足教育技术自身建设形成良性循环的需求。

二、多媒体校园通信网络功能概述

多媒体校园通信网络在功能设计上,既要考虑计算机技术、CATV技术和网络技术现有的设备水平,也要考虑今后发展的趋势,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既要考虑高校自身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现状,也要考虑文化、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多媒体功能。

1.可以传送多套高质量广播、电视节目调频广播、数字音频广播、模拟电视、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电视。

2.多媒体应用系统。引进或开发以下应用系统:视频广播、视频点播、视频会议、实时视频监控、远程实时多媒体教学、网络多媒体开发制作使用环境(多媒体课件制作管理平台、网络多媒体教室、网络虚拟实验室)。为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条件;为教师备课和优化教学设计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学生自学、复习、开辟第二课堂提供方便。

3.数据通信。计算机联网、Internet、教育科研网及其它专网的互联。

4.信息资源。主要是指支持多媒体应用系统运行的数据源。它主要包括视频点播音像库、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材、电子题库、数据库访问、电子图书资料馆、教学管理、信息咨询服务等。

5.网络服务功能。主要用于开通www服务、ftp服务、e-mail服务和数据库服务。

三、网络建设有关技术问题讨论

多媒体校园通信网络主要由几大部分组成:主干技术、网络布线、系统平台、设备选型。

1.主干技术选择:采用具有高服务质量的网络主干技术。目前,校园网主干主要采用四种技术,FDDI、ATM、交换式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①保持原有CATV接收卫星电视、播放音像资料及传输模拟电视信号的功能;②配备有双向控制CATV多媒体教学系统或VOD系统节目服务器以及可接收、存储和管理媒体素材的设备及支撑软件;③配备有数据系统的主服务器、相关网络协议支撑软件及前端接口单元,提供局域网的网络支撑协议和运行软件及数据,提供路由器及网桥等网际互联设备的接口,允许本以太网和外部数据网络,以及其它以太网和Internet网互联;④可以配备有程控电话交换中心和电话系统前端接口单元,实现电话子系统交换,并具有和外部电话系统兼容和相配的接口单元;⑤具有优良的可扩充性、兼容;⑥具有高智能化功能,主要设备采用冗余配备,在前端能自动设置、校准、接入和切换,对全系统能自动监测和遥控诊断,实现全网自动管理和维护。

2.网络布线是在园区内建筑物间或建筑群内,布设网络传输线路,在园区网建设中,要求布线系统均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综合布线系统,考虑到多媒体信号的传输,在布线系统的设计上,网络主干、分支到用户端有足够的带宽。带宽的计算可以采取由桌面带宽、分支带宽到主干带宽的估算方法,主要拓扑结构应选用有利于双向传输的星型拓扑结构,园区网中采用光纤、双绞线的混合布线方式。传输介质可视校园区域和经费情况选用光缆或同轴电缆。采用光缆的芯数应不少于4芯配置,采用同轴电缆的,应选用屏蔽性能好的。用户分配网可根据用户的不同情况,采用星型与树状型拓扑结构和分配——分支方式。分配网电缆要选用屏蔽系数指标高的四屏蔽电缆。

3.网络系统平台的选择:构建校园网的网络系统平台通常有四种:UNIX、LINUX、NETWARE和WINDOWSNT。

4.设备选型

设备选型主要包括交换设备、服务器、路由器选型。

(1)交换设备:采用高速网络交换设备;选择同一公司的产品集成方案;与已有局域网的交换设备兼容;采用具有二、三层交换功能的系统配套网络设备;有组播功能的灵活配置。

(2)服务器:作为校园网的关键设备,服务器应该具备速度高、存储容量大、吞吐能力强、性能可靠、扩展性强、连网和管理功能强等特点。用于多媒体教学的服务器大多属于专用服务器。

从多媒体服务角度考虑,主要应对www服务器、视频点播服务器、课件库服务器进行合理的选配。

①www服务器:是网络运行的核心服务器,通常兼作域名服务器、FTP服务器。访问量大,根据学院规模大小,采用适合自己规模的服务器。通常,对于综合性大学(3000-5000信息点)应该使用企业级的服务器。对于中型校园网(1000-3000信息点),可以采用部门级服务器和支持多CPU的顶级PC服务器。对于小型校园网(100-1000信息点)用户,可以采用支持多CPU的顶级PC服务器。

②视频点播服务器:是用于网上用户点播视频节目的服务器,这种服务器要求速度快、容量大、可扩充能力强。

③多媒体课件数据库服务器:主要用于存储多媒体课件,实现网上多媒体课件的资源共享,目前,用于存储管理多媒体课件的数据库应用最多的是sqlserver和lotus/domino数据库。这两种数据库要求服务器的内存要足够大,硬盘空间也要足够大,运行速度要求高,适合多用户的访问需求。因此,大、中、小型院校,应该配备企业级、部门级或多cpu的pc服务器。考虑到备份和发展的需要,应该留有足够的内外存扩展空间。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采用双机热备份和磁盘镜像,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第6篇:网络媒体建设范文

[关键词]结构力学网络多媒体课件教学并重

[作者简介]余巍伟(1981-),男,湖南常德人,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理工学科部,讲师,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教学;李毅卉(1981-),女,湖南株洲人,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理工学科部,讲师,研究方向为结构检测与加固。(江西南昌330029)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152-01

一、引言

网络多媒体技术是一门综合的、跨学科的技术,它综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多种信息科学领域的技术成果,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和最富有活力的高新技术之一。该技术也使传统教学手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网络多媒体课堂中,学生面对的不只是过去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而是一个个形象生动、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闪光”世界。目前大部分高校结构力学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然而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国内优秀的结构力学多媒体网络课件都是针对本科院校的教学研制的。作为独立学院其培养目标不同,更侧重加强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所以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与本科院校有很大的不同,现有的CAI教学软件及多媒体课件在独立学院中产生的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有必要研究适合独立学院的结构力学网络多媒体课件。

二、网络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优势

其一,网络多媒体课件既有教师的“教”的模块,如情境创设、演示过程、启发引导等;又包含学生“学”的模块,如习题库中自主测试系统、讨论答疑中的专题讨论等,采用这种“教学并重”的方式,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其二,网络多媒体课件可以建立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协作式学习的发展。网络多媒体课件不但可以实现传统教学的一般互动性,还可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借助网上专门的讨论答疑板块来实现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

其三,网络多媒体课件可以向学生传授更多更新的知识和信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网络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像并茂,能对学生感官提供多种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对一些摸不着、看不见的抽象概念,复杂的空间关系,无法想象、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东西,可用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易懂、易学、易教。

三、适合独立学院结构力学网络多媒体课件的建设

独立学院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笔者基于Author? ware工具做出的网络课件,除了结合结构力学的教学内容满足其课程学习要求外,还体现面向不同专业的层次要求,例如对土木专业的要求较高,给水排水和工程管理专业要求偏低,同时课件中增设一些实验及工程训练环节,以加强学生对力学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力学综合分析的能力及动手创新能力。考虑到结构力学这门课程概念比较多、比较枯燥的特点,注重网络课件趣味性的研发,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件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课程导学、课堂教学、课后阅读、习题库、实验教学、工程训练、讨论和答疑等主要栏目。

其一,课程导学。包括课程学习目的、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学习方法、评估方式及必读和选读书目等,使学生对整个课程体系有了初步的把握,难易点做到心里有数,对于课程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二,课堂教学。包括结构力学各章节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结构力学讲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要求,结合大纲和讲义选择不同章节进行学习。笔者根据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精简教学内容,重点让学生掌握结构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充分利用其与工程实际紧密相关,又和后续专业课程紧密联系的特点,通过网络课件里提供的工程案例、模拟动画及录像,将结构力学中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的兴趣。

其三,课后阅读。增加关于结构力学趣味性阅读材料和自制的flas,例如把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包络图的绘制这部分内容放到课后,用flas的方式演示了包络图的形成和绘制,这既是教材内容的深入与扩展,也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完善,学生通过选择性阅读,可以扩大知识面及培养对力学的兴趣。

其四,习题库。教学内容和课后阅读等环节使学生掌握结构力学课程基本原理,通过大量习题的练习最终使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的计算原理,基于该理念,笔者建立的习题库实现在线做题功能,在题库建设方面首先进行典型例题的选取,阐述举一反三的解题思路;其次对每个章节编排对应的习题及参考答案,丰富题目类型,设置题目难度系数,如基本类型题目、期末考试重点要求题目、考研要求题目等,可使用户加以选择练习。解题过程中对答对或答错题目进行一定的奖惩方式,比如学生给出正确解答之后出现“恭喜你,答对了!你太棒了!”这种赞赏性话语,奖励一个笑脸等形式增加习题库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做题的兴趣。最后题库中有期中和期末的模拟试卷各四套,对于学生分阶段掌握和综合运用该课程知识的能力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促进学生能理解消化所学知识。此模块要求学生以个人账户登录的形式进行在线答题,有力地配合结构力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平时练习训练和测验可起到初步考核和督促的作用。

其五,实验教学。包括一般性实验(电算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动手实验)两种,专设有下载专区,其中含有实验演示视频和结构力学求解器等应用软件下载,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掌握整个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通过计算软件计算一些习题和利用软件绘制结构力学的内力图。此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电算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不但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方法,同时对实际工程模型有一定了解,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结构计算,提高了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其六,工程训练。工程训练部分为指导课件和任务书、结构制作及学生作品欣赏三个环节,主要过程是让每组学生用纸、绳、胶水等简易材料制作一个结构模型,并提交一份模型计算说明书,最后现场实验验证其承载能力及答辩。此工程训练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结构组成过程,体会结构承载力特性及培养学生分工协作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动手和答辩能力,同时对学生团队精神和友谊的增进有较好的效果。

其七,讨论和答疑。本网络课件的疑难解答主要采用BBS和QQ群的形式。学生用个人账户登录后可在BBS上以发帖子的方式或在QQ群留下所遇到的疑难问题,任课老师会及时准确回答,在老师解答过程中,学生会在线直接沟通,形成整体的讨论学习氛围,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结构力学课程的知识,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21世纪是网络信息化的时代。立足学院校园网普及的基础,利用网络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是一种新的趋势,在网络课程课件教学中,可以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逐步地转变为主动汲取知识的主动学习的模式。本网络课件以因材施教为前提,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为出发点,将结构力学中较难理解的内容,通过网络资源的多种方式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课程内容,并体会到网络课程学习的优点。本课件包含栏目较多,也存在不足之处,在课程导学中应多加入一些结构力学中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做到及时更新,这样对具有探索精神和发散型思维的学生会有很大的吸引力,使学习者能知其所以然。

总之,建立一套适合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的结构力学网络课件十分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表达形式,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此过程中使教师教学和网络教学融为一体,并合理地把握并运用二者所占的比重,将对独立学院的网络课程课件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晓燕.网络多媒体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2]杨从娟.《结构力学》多媒体教学的问题与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7(2).

[3]吕爱春.多媒体网络课件开发实践与思考[J].信息与电脑,2010(3).

[4]何克抗.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及发展趋势[J].现代远距离教育,1997(1).

第7篇:网络媒体建设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群众文化;网络信息平台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3-0203-02

当今世界科技信息飞速发展,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日益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载体,在很大程度上也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生产、交流、学习等方式,这也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更好地发挥好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完善基层群众文化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对于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基层群众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基层群众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力量

1.充分认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基层群众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基层群众文化阵地建设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载体。深入推进文化惠民、文化利民工程,是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基础。因此,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既是丰富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2.深刻分析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历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广大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自觉响应时代和人民召唤,以昂扬的精神状态、积极的工作热情,通过不同形式,广泛深入歌颂国家、民族和人民的伟大实践,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呈现出了百花竞放、异彩纷呈的良好局面,基层群众文化创作更加积极,基层群众文化队伍更加意气风发,文化惠民活动蓬勃开展,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3.清醒把握基层群众文化面临的新形势。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要求越来越高。广大群众迫切希望业余文化生活能够更加丰富,公共文化设施更加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公共文化生活环境更加洁净,人们的生活不再单调,不再是在麻将桌上消磨时光,不再是在社区里“扯闲话”,而是在社区综合文化站里读书、上网,或者是早晚在广场参与群众文化活动,进行一些形式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活动。然而,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激发社区居民的活力,真正让公共文化生活“活”起来,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成为广大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因此,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应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实现由“有什么送什么”向群众“要什么送什么”转变,真正将文化惠民这件好事办实办好,做出实效。

二、新媒体对基层群众文化带来的新机遇

当今社会,以网络新媒体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已经日益深入社会各领域,成为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阵地。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的部署要求,这也给新媒体环境下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为此,我们应科学把握新媒体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充分认识新媒体环境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着力点,对于提升基层群众文化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具有重要意义。

1.当前基层群众文化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的基本现状。所谓基层群众文化信息网络平台,就是通过互联网、通讯、多媒体、卫星宽带传输和光盘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各种文化信息资源进行传送、传播,实现基层群众文化信息资源在一定范围内的共建共享,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高整体文化资源的利用率。近年来,国家推出的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是一项具体的惠民工程。该工程开辟了一个不受地域和时空限制的崭新文化传播渠道,能够及时、准确地让基层文化信息传播到每个角落,把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推上新的发展台阶。2002年国家“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正式启动以来,集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艺术馆、网上美术馆、网上影剧院等大批文化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初显成效,基层群众文化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

2.新媒体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呈现出新特点。当前,新媒体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始料未及,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已经超过了传统媒体,并呈现出融媒介、整合营销的大趋势。相对于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等传统传媒,新媒体所呈现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更具针对性。新媒体文化传播时间更长,更新速度快,载体更丰富,而且突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针对性。二是文化信息传播形式更加丰富。传统单一的文化传播主要为文字、图片等方式,新媒体更多体现出有声有色等新形式。三是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互动共享。新媒体技术鲜明的特点之一就是实现了双向互动、相互交流。四是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新媒体信息渠道更加广泛的同时,还体现出了较高程度的开放共享、人人参与的特点。

3.新媒体对基层群众文化产生的重要影响。随着网络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新媒体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学习、工作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一种全新物质支持。电子邮箱、聊天工具、微博微信、网上银行、网络社区交友,博客论坛,手机飞信、彩信,手机上网等等多种形式的新媒体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多元化新媒体手段对信息的传播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新媒体在社会各领域得以更加广泛的普及,已经深深改变了人们接受群众文化的形势。因此,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部门应积极利用新媒体,努力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强化基层群众文化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使之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文化发展服务,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广泛的文化信息交流共享平台,为加快推进基层群众文化改革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三、新媒体环境下基层群众文化网络信息平台建设路经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环境下,基层群众文化应在转变观念、完善机制、强化保障等方面下功夫,确保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成为社会的热点,尤其是新媒体已经日益融入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并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各种信息交流分享的重要途径。新媒体快速发展的现实,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应该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断探索和总结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方法经验,全力支持文化部门积极做好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尤其是文化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新媒体下的基层文化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切实增强基层群众文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要加大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和广泛教育引导,让其能够对网络信息技术基本技能较好掌握,并能够很好地利用各种新媒体将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文艺创意加以更广泛的传播和弘扬,使之成为扩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2.加大基础保障,完善机制,健全体制。多年来,尽管国家先后推出了“全国文化信息工程”等一系列重要举措,积极推进文化信息化建设,并取得了良好工作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基层群众文化网络信息化工作存在基础薄弱、覆盖面较窄、技术人才匮乏等方面的问题及不足。扎实推进基层群众文化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新媒体环境下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统筹规划和协调推动,也需要广大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部门的积极努力、密切合作,更需要调动各部门、单位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还需要网络技术等部门的有力支撑,为推进基层群众文化网络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资金、技术、人员等基础保障。具体来说,一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尽快研究出台相应的基层群众文化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指导性意见,进一步建立符合基层群众文化发展要求、符合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实际、符合网络信息建设和传播规律的有效运行机制。另一方面,推进网络信息平台建设。运用网络新技术,发挥新媒体作用,拓展网络信息化服务新领域,不断扩大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覆盖面,形成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网络信息化水平,谋求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新发展。第三,系统推进基层群众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积极构建通畅共享的基层群众文化信息网络体系和服务体系。大规模采集、整理、存储和再利用各类文化资源,形成具有强大的数据转换与储存能力、极强系统整合功能的文化资源信息数据中心。

3.积极探索研究,丰富形式,增强实效。尽管多年来,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得到了国家、省市等层面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文化创意和文化产品基地得以建立,很多文化产品得以推广和传播,然而很多文化项目却始终未能更有效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得到认可,成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一块短板。新环境下,一些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很大程度上没能更好地与新媒体进行结合,致使新媒体的优势发挥不好,进而使得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传播和推广力度不够。作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结合新媒体的快速兴起和发展,积极研究和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增强基层群众文化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举措,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创新活动载体。同时,应加快研究开放相应的网络信息平台,并利用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户外媒体等新媒体的优势和平台,实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交流、交融和信息共享机制。

总之,新媒体环境下,面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广大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各级党委、政府应该把新媒体下的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系统工程来抓,努力做到规范与繁荣发展并举,切实在建设、管理、研究和利用方面下功夫,使之健康有序发展,不断提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基层群众文化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英,薛枝梅,武世海.新媒体视角下秦皇岛旅游文化网络传播平台的研究[J].网络・安全,2013(4).

[2]刘多昂.我国新媒体信息发展路径分析―网络、电视、手机三位一体[J].艺术研究,2014(1)

[3]张新宇.试析新媒体时代的大众文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4).

第8篇:网络媒体建设范文

影视后期制作多媒体网络课件设计思路

一、前言

影视后期制作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门集声音、视频于一体的艺术,要想真正表达出影视作品的意义,就需要在影视后期制作中将众多镜头有逻辑性的组合串接到一起,同时保证声音与画面同步,而这就需要影视后期制作过程具备高端、娴熟的操作技术。随着近年来我国的影视与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影视后期制作技术越来越吸引大众的注意力,为了能够向大众普及高端媒介的影视后期制作技术,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影视后期制作培训机构,以为大众影视后期制作技术学习提供平台,但众多培训机构教学质量良莠不齐,存在多处问题,这将会影响到学员的学习质量,因此建立影视后期制作技术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对于提高学员学习效率和质量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前影视后期制作技术教学状况分析

社会上众多的影视后期制作技术培训机构为大众学习高端的影视后期制作技术提供了良好平台,但是其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多处问题,教学效果令人堪忧。具体表现为:首先培训机构的教职人员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没有认识到位,仅仅注重向学员传授各种制作软件的使用知识与技能,结果造成很多学员只是懂得了如何操作软件而不懂得举一反三和综合运用;其次很多培训机构办学目的过于功利性。一般情况下,一个基础影视后期制作技术的学习需要培训6个月至2年等,但培训机构往往收取较高昂的学费,有时学费会达到万元以上,高昂的学费无疑增加了很多学员的经济压力。在这种教学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有效完善影视后期制作技术的普及,我们可以利用日益发展成熟的多媒体技术,制作影视后期制作技术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为众多社会人士提供自学途径,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有目的性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同时通过网络课件的学习,学员还能够实现与其他学员、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制作技能。因此未来,影视后期制作技术多媒体网络教学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将会有效改善当前影视后期制作培训机构教学现状的不足,真正促使我国影视文化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影视后期制作技术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制作的思路分析

1、以开展项目教学为主要教学内容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讲解案例制作过程来介绍相关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实用性强、效果较佳的优势,因此案例教学常被作为教师教学首选的教学方法,但是案例教学所讲述的知识具有零碎性,缺乏系统性,而大多数影视后期制作中项目制作占据很大比例,而一个项目制作过程的整体设计与实施却非是案例教学能够完成的,因此在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制作过程中要适当引入项目制作,例如电子相册制作、影视广告制作以及影视片花制作等,而且项目制作的内容可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员在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基础上,参与项目制作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从而引起学员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他们的项目制作思维与能力。

在影视后期制作技术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制作过程中插入项目制作,可以围绕项目导入、制作流程、技能介绍、项目练习以及互动拓展几大板块展开。在项目导入中简单向学员介绍项目制作需要的知识以及设计思路,让学员对项目有个大致印象;制作流程与技能介绍主要介绍整个项目的制作过程和涉及到的制作技能,这可以通过经典的案例进行讲解;项目练习是中心环节,给学员提供项目练习所需要的各种素材,让学员根据所学独立完成项目要求;在互动拓展环节,教师可以设计几个拓展性项目,让学生思考与讨论,还可以鼓励学员将自己的作品到网络上,供更多人的欣赏,让学员体会到成就感。

2、以提高影视审美能力为教学向导

在学习影视后期制作技术使,很多学员都有这样的疑惑:看到别人制作的好的影视作品,就想要去模仿,但是自己制作的影视作品与原作品相差甚远。这主要是学员只看到了优秀影视作品炫彩夺目的特效,而忽视了这些特效都是为了设计而服务的。一个影视作品的设计是其灵魂,是制作人对色彩、节奏以及构图等方面的综合运用,它完美体现了制作人的影视审美能力,因此在学习影视后期制作时,不能单纯学习软件操作,还需要培养学员的影视审美能力。在制作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时,需要将色彩、剪辑节奏、画面构图以及镜头设计四大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需要借助优秀作品进行知识讲解,并要求学员观看大量的影视作品,加深学员对知识的掌握,从而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基础。

3、注重软件综合使用能力的培养

在影视后期制作学习中,软件学习是重要过程,但优秀的影视作品往往都是多种软件的综合运用效果,常见的影视后期制作需要用到的软件3DMAX、Photoshop、Maya、After effects等。而教师在讲解软件时,需要有侧重点,应该根据项目制作要求,并结合市场需求,向学员主要介绍1到2款软件即可,要做到有的放矢,并同时结合项目制作锻炼学员软件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员影视后期制作技术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的影视后期制作技术发展较晚,为了培养大量的人才,我们需要不断提高学员自学影视后期制作技术的能力,提高学员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员的影视作品制作的质量水平,从而推动我国影视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运香,贺云鹏.谈影视后期制作与编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6).

第9篇:网络媒体建设范文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 网络媒体; 社会责任;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互联网网民规模已达到5.13亿,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了解世界,进行文化和思想的传播。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网络媒体这种价值文化的强大输出力量是不容忽视,它所体现出价值观念会对网民产生极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才备受关注。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互联网企业都在不断求新求变,这种生存危机充斥整个行业。在此背景下,网络媒体是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还是兼顾社会责任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文献回顾

1.社会责任理论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概念是由英国学者Oliver Sheldom于1923年最早提出的。他在《管理的哲学》中指出,工业的目标不仅仅是生产商品,所采取的政策应当是有助于社会福利的,要创造人们眼中有价值的商品,还应当把最高的道德标准作为管理的准则,从而促进社会正义的提高,他第一次把道德和企业的经营联系起来。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形成了两大流派:古典观点和社会经济学观点。古典观点主张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利润最大化,这一观点最有代表性的支持者是Milton Friedman。另一种是社会经济学观点,主张对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债权人、消费者、员工、社区等)负责,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主要有Drucker、Archie B.Carroll、Keith Davis、Stephen P. Robbins等人。1979年,Carrol在《公司绩效的三维概念模型》中提出了一个三维企业社会责任绩效模型,他阐述了社会责任绩效与经济目标的一致性,认为企业不仅有经济和法律责任,而且还有道德和慈善的责任。在1991年,他形象地提出了“社会责任金字塔”(Pyramid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模型:最底层是经济责任,依次是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

2.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依靠企业来实现其个人目标,而企业也依靠他们来维持生存。1984年,Edward Freeman 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分析方法》一书中,明确提出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它包括政府、员工、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竞争者、地方社区等。Wheeler和Sillanpaa(1997)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类,把在企业中拥有直接权益的,对企业的成功起着直接影响作用的,归为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投资者、消费者、员工和管理者;把对企业的声誉和社会地位方面产生极大影响力的,归为次要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和监督机构、社会压力群体、媒体和学术评论者、贸易团体、竞争者。2010年11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26000《社会责任指南》,共提出了7项社会责任核心主题:尊重人权、关心员工、爱护环境、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社会及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3.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Welford(2000)对欧洲和亚洲的企业社会责任实施情况进行比较,提出了包括企业内部表现、外部表现、公告、公民职责和权利四个维度的社会责任评级指标体系。其中,内部表现主要是针对员工和雇员的;外部表现主要是针对供应商、环保、社区、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公告主要是指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情况;公民职责和权利主要指对社会责任的支持和宣传,实现可持续发展。独立调查和评级机构KLD(Kinder,Lydenberg,Domini&Co.Inc) 作为独立测量企业社会责任的数据库,主要从公司治理、产品、对雇员的支持、环境保护、社区支持、多样化政策和海外运营人权保护七个维度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评价。

无论是在企业界还是学术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一直都是关注的焦点,目前在互联网行业的实证研究涉及的还很少。本文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础上,对网络媒体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构建进行探讨。

二、网络媒体社会责任内容

网络媒体是指,以有线网、无线网或手机网等网络为载体,通过电脑、移动电话及PSP等可上网装置,将信息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形式来传播,并提供信息交流、反馈及交易等相关服务的网站平台(胜丹,2009)。根据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的及时性、海量性、全球性、互动性等特点,它承担的社会责任内容主要有如下六个方面。

1.对政府的责任

网络媒体公司和其他企业区别的关键在,它是一个传播的媒介,而且传播范围之广泛比传统媒体更甚,因此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时缴税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要积极配合政府政策,大力宣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促进社会文明。

2.对股东的责任

古典经济学观点认为,股东只关心财务方面的回报和公司是否持续盈利。同时也认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公司只有在实现经济利益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其他责任。

3.对合作商的责任

与传统企业不同的是,网络媒体公司通过各类信息的传播,吸引用户的点击,形成一个很庞大的用户群,很多企业就会在网站上投放广告,这种和广告商之间的合作是网络媒体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当然它的合作商还有很多,比如视频网站,其合作商就包括有广告公司、影视公司、电视台、企业等等,如果能够做到互利共赢则可大大降低经营成本。同时,网络媒体公司也要严格履行遵守合约内容,对合作商进行监督等职责。

4.对员工的责任

网络媒体是一个技术含量极高,涉及的范围极广的一个行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直接决定了这个公司的发展。首先,要履行对员工的经济责任,提供合理的薪酬福利;其次,对员工进行培训,以适应工作日新月异的变化;第三,关注员工的职业生涯,给员工提供一个宽广的发展平台;最后,尊重员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员工。

5.对网民的责任

首先,网络媒体公司应该代表民众履行监督职能,监督政府的执政能力、监督企业的道德经营,监督社会舆论。其次,网络媒体还肩负着向社会传递信息责任,它所传达的信息首先应该是真实的,其次应该是正面的、积极的,这样更有利于民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第三,还要保障网民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当利益受到侵害时的赔偿权,提高民众的满意度。

6.对社会的责任

企业具有社会属性,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网络媒体公司作为信息推广的平台,其慈善理念将会带动全社会公民的慈善行为。比如现在新浪微博的微公益,其推广成本低,组织成本低,传播十分迅速,最重要的是参与公益事业的门槛也很低,可全民进行参与,“围观”即力量。这些公益事件看似很小,但人人参与“微公益”的背后是中国公民社会兴起的“大格局”。

网络媒体公司同其他的企业相比,技术含量相对较高,涉及的领域较广,合作商体系十分庞大,对它们的监督和管理难度也相对较高。同时为提高消费者(网民)的满意度,在传播真实信息的同时,进行不断的技术创新是生存的根本,在技术研发的投入上比重较大。通过网络媒体信息传播,呼吁全社会关注公益事业,投身公益事业,对构建一个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三、网络媒体社会责任评价指标

根据上文网络媒体社会责任评价内容的分析,结合国内外研究,考虑数据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可获得性,对社会责任指标进行量化处理。

对政府的责任主要体现在纳税额上,可以用所得税税率进行评价,该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网络媒体公司的经营状况,以及对国家贡献的大小;对股东主要是体现在获利上,可以用股利支付率、净资产利润率来衡量,能够有效的判断该公司是否能够给股东获得持续的收益;对合作商的责任可以用应付账款周转率来衡量,该指标能够准确的反应对合作商资金的占用情况;对员工的经济责任可以通过工资福利率进行衡量,还可以通过员工的离职率、教育投入额等来衡量员工的满意度和受培训情况;要保障网民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提高网民的满意度,可以通过研发投入率和新产品贡献率来衡量,网民的权益可以通过投诉率进行衡量;任何企业都是在社会中生存的,对社会的责任主要可以通过社会捐赠支出率进行衡量,该指标能够正确反映网络媒体公司对社会的回馈情况。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四、结论

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研究在我国还处于初步阶段,由于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的及时性、海量性、全球性、互动性,它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更加重大。本文在研究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的网络媒体公司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对于后续实证研究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对网络媒体社会责任的评价可以更有效的提高它们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对于传播真实的信息和正确的价值观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Friedman M.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 [N].New York Times,1962(9)

[2]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11-112

[3]Carroll,Archir B,1979,”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8(1),p.91

[4]Freeman,RE.,1984,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 Pitman Publishing Inc.,p.46

[5]Wheeler D,Sillanpaa M. The Stakeholder Corporation Blueprint for Maximizing Stakeholder Value[M].FT Prentice Hall Pub,1997

[6]ISO26000评估与研究所[EB/OL].省略

[7]Welford,R.J.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Europe and Asia:Critical Elements and Best Practice[J].Journal of Corporate Citizenship,Spring 2000:31-47

[8] Sharfman M. The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Kinder, Lydenberg & Domini Social Performance Ratings Data: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J],1996:287-296

[9]胜丹.网络媒体公司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构建与应用[D].吉林:吉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