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业辅导方案范文

学业辅导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业辅导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业辅导方案

第1篇:学业辅导方案范文

关键词:辅导员;学习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普遍关注,也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和社会评价。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具体职业功能上,承担着学业指导的职业要求。所谓学业指导,是指教育工作者针对学生在学业生涯活动中所面临的诸多相关问题进行专题指导,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完成学业的教育活动。根据学生在学业生涯活动中面临的问题,大学生学业指导包括:职业与就业指导、学业规划指导、学习指导、素质拓展指导、公寓生活指导等基本要素[1]。本文从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角度,就学业指导中的学习指导进行深入研究。

一、学习指导的内涵

学习指导,是指教育工作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将有关学习的规律、原理和方法等全方位传授给学生,指导学生遵循规律、依据原理、运用方法,以提升学习力为目标,激发学习动力,提升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毅力,提高学习效力[1]。辅导员通过一定的媒介,创造一定的学习氛围,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自我效能感。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学习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在学业生涯经历中,初步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在学习专业知识时,受到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影响,不少学生会出现学业困难,本研究对南京某高职院校2016届学生的大学期间的学业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发现:高职学生在大学三年期间,受到学业警告的人次达到11.3%,高职学生在大学三年期间,挂科人次达到48.7%。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成为工作重点,关系着学生培养的质量,然而,在学习指导过程中,受到以下影响,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学习指导中存在以下问题:

1.受招生区域影响,学习指导难度大

近年来,一方面高职院校普遍扩大招生规模,对外省招收的生源数量逐年增加;另一方面受全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学生普遍希望去经济发达、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学习,因此,高职院校招生区域不断扩大,不少高职院校针对西部、北部等城市的招生数量逐年增加;受全国教育资源不均衡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质量差异大,同一门课程不同地区的同学对课程的难度评价不一;受高职院校自身教师资源、教室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等影响,基本无法做到在同一专业分班的条件下,再针对不同地区生源学生进行分难度教学。因此,高职院校普遍出现学业困难生逐年增加的局面。这直接导致辅导员进行学 业指导难度加大。

2.受学生个体影响,学习指导难度大

以往研究普遍表明:高职高专往往是学生分数不够的无奈选择,通过对学生学习目的的调查,认为:有37%的同学就读高职的原因是“因高考失利,别无选择”[2]。追究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情绪的倦怠感和学习效率低下的困顿感、对提高学习成绩缺乏自信心,学习行为缺乏自觉性和持久性、缺乏学习热情,课余生活缺乏健康向上性[3]。高职学业困难学生在学习方面,大多存在以下问题:学习兴趣低、学习习惯差、学习动机弱,因此,普遍缺乏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对于高职院校辅导员而言,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个性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难度大。

3.教师群体缺乏对学习指导的系统规划

目前,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分工不同,专业教师的学习指导侧重于对学生的专业认知教育,辅导员的学习指导侧重于对学生的学风建设、制度规范、行为养成教育的指导[4]。而不同分工的教师群体间对待学习指导的规划和具体可操作性学习指导分工,缺乏上层领导的具体规划和分工。因此,在针对学生出现学业困难问题时,常出现:不同职责的教师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仅局限于自身发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缺乏从学习指导的全局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指导进行系统规划,高职院校辅导员学习指导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学习指导的对策

1.深入了解学生特点,制定系统的学习指导方案

目前,高院校的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受到时代特色和地域差异等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方式错综复杂。辅导员要为学生制定系统的学习指导方案,必须立足对学生特点的深入了解。通过问卷调查、谈心谈话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专业的认识,结合专业学习规律,与专业老师沟通,制定系统的学习指导方案,实现指导的合理化、个性化。

2.深化学生对学业生涯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

深化学生对学业生涯的认识,从生涯的角度看待学业生涯,将学业生涯与职业生涯联动起来,以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通过深化学生对学业生涯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学业生涯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职业生涯发展。

3.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创新学习指导方式

传统的学习指导途径有学业导师制、一对一帮教小组等,但在具体的指导方式上,仍沿用传统的面授的方式,学习指导的效果不佳。结合当下90后学生接受信息的认知特点,相较传统的面对面的学习方式,目前90后学生更喜欢网络教育,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学习指导方式上,采用网络直播、微课等形式,创新学习指导方式,更易被学生接纳。

4.注重学生对学习指导的反馈,建立完善的反馈体系

有效的学习指导不仅局限于学习指导的方案,更注重对学生学习指导的反馈,通过检验学习指导的效果和学生在接受学习指导过程中的评价、建议,不断调整学习指导的方案,建立完善的反馈体系,以更好地服务学生。

参考文献:

[1]徐涌金,徐斌.试析大学生学业指导的基本要素[J].教育研究,2012(05).

[2]余芳,刘利.关于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的调查与思[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5).

第2篇:学业辅导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校;特殊学生群体;过程管理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心理脆弱现象也日趋严重。高校内出现了一些或经济上贫困、或学业上困难、或生理心理上存在一定困扰的学生,这些学生被称为高校特殊学生群体。为了让特殊学生群体中的每一名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成为有用之才,我们不断加强对特殊学生群体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以特殊学生群体为主要关注对象的全员参与、全面帮扶、全程跟踪的“过程管理”培养模式。

一、过程管理的内涵

所谓过程管理是指学校通过有组织的行为,针对特殊学生群体,制定系统的培养计划并付诸实施,进而使特殊学生群体回归正常状态的教育培养过程。具体来讲,由辅导员、班主任、心理教师、任课教师,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组成帮扶团队,通过访谈等多种形式了解特殊学生的个人情况,如:优缺点、特长、兴趣爱好、家庭、人际关系等,在此基础上与特殊学生沟通,并与学生本人共同商讨制订帮扶计划,确定具体帮扶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教育,从而全面提高特殊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过程管理”的主要措施

1.确定帮扶对象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实行“过程管理”培养学生人员:①重考或重修后学分累计达到10学分及以上者;②家庭经济特殊困

难的学生;③思想、心理状况不稳定,性格孤僻、行为异常的学生。

2.实施帮扶方案

(1)“学习辅导”方案

过程管理领导小组首先应根据学习困难学生个体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大学生学习困难主要有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投入不足等几大原因。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困难学生,过程管理领导小组应制订不同的学习帮扶计划,配备相应的老师、学生,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一对一”“多对一”等多种形式的有效辅导。其次,为更好地帮助学业困难学生,院系应全面了解特殊学生情况,并主动与家长沟通联系,密切配合,寻找根源,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转变思想,及时建立起学习自信心。最后,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应通过实行课堂缺席呈报制度等方式加强班级学风建设,为学业困难学生创设一个优良的学习氛围,促进其在潜移默化中不断进步提高。

(2)“心理援助”方案

过程管理领导小组组织心理援助团队成员,根据心理困扰学生个体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确定心理援助方案。为更好地帮扶此类学生,学校应着力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打造高效工作队伍,确保此项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所谓三级工作网络,即以校心理咨询中心专职教师为主体的一级网络;以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小组成员为主体的二级网络;以学生“心理委员”为主体的三级网络。具体帮扶过程中,班级学生心理委员应做好朋辈辅导的工作,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适时监控、耐心陪伴、主动倾听,并为特殊学生在班级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为其提供心灵上和精神上的有力支持;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小组成员应运用多种方式对特殊学生进行辅导交流,并与学生家长及心理咨询中心教师保持信息沟通,全面掌握监控学生的情况。在工作中,应注意不仅要从心理上给予学生支持,还要帮助学生解决具体实际困难;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应对问题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咨询辅导,并应及时与院系辅导员老师反馈问题学生的情况,对于超出咨询范围内的学生,咨询中心教师应适时转换,确保特殊学生得到有效治疗。三支队伍互相配合、优势互补,形成了涵盖学校、院(系)、班级的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援助工作体系,能够有效地缓解心理困扰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惑,帮助学生尽快走出心理误区。

(3)“经济保障”方案

为实现“不让一名学生因经济原因而辍学”的庄严承诺,首先,学校可通过“奖、贷、助、补、减”等多种资助模式,帮助困难学生解决经济问题,缓解经济压力,顺利完成学业;其次,应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意志和品格。学校可通过为困难学生提供校内校外勤工助学岗位、家教等工作机会,鼓励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通过努力来解决自己的困境。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有效缓解经济问题,又能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学校要高度重视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合作,争取让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在校设立奖助学金,资助综合素质优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经济资助渠道的拓宽有利于更多的学生得到适时帮助,顺利完成学业,实现自己的人生

理想。

三、“过程管理”的成效

“过程管理”培养模式在我校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真正践行实现了“为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幸福负责”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可,学校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自2006年以来,我们共成功帮扶学业困难学生1700多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400余人,心理困扰学生300多人,对特殊学生群体的“过程管理”培养模式在全面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着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全体高校工作者都应积极投入到这个群体的工作中来,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模式与方法,帮助这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快乐生活。

参考文献:

[1]欧永美,李湘蓉.高校学生特殊群体援助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8).

第3篇:学业辅导方案范文

关键词:学业预警;指标要素;规则建立;信息决策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7-0074-03

一、目前高校学业预警系统现状

综合来看,目前很多高校都存在着学生毕业通过率达不到100%,甚至有些不到90%。究其原因是依旧采用注重结果的事后管理模式,缺乏学习过程的管理和监控,学业问题集中体现在临近毕业时,为时已晚。也有部分高校采取措施进行过程把控,但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如下:

1.形式单一的监控功能

很多学校都意识到学业预警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因此针对学生成绩进行了详细的划分,每学期初、期中、期末都要进行预警工作。然而,仅仅针对成绩的预警形式太过单一,不能够全方位真实的反映学生学习情况,毕竟学业还与平时的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出勤率等等密切相关。因此,该种模式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监控作用,但不能满足要求,无法解决问题,需要形成完善系统的学业监控才行。

2.当前学业预警系统无法进行数据处理

以学生个体为核心,涵盖学习、生活等多方位的各项数据,是学业预警系统的基础。而当前各大高校的学业预警系统仅仅能展示这些基础数据,无法筛选,更不具备处理数据的能力。此外,随时分析数据并生成不同警示级别汇成一份预警报告更可谓天方夜谭。由于系统只是展示数据,因此实际工作中,更多的都是辅导员或教辅老师手动填写数据,并手工分析,学生填写纸质版材料,效率着实低下。

3.落后的沟通方式

邮寄“学生成绩警告通知书”是目前广大高校普遍采用的通知家长的做法,然而信件的延时性并不能保证家长可以及时获取信息。因此,网络预警平台的直接查询不仅可以免去邮寄信件的繁琐,更使得沟通效率大大提高。

通^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业预警的发展现状很不理想,甚至可以说相对比较匮乏。因此,整合现有资源,迫切需要符合实际需求的学业预警模型出台。

二、学业预警研究模型构建

1.大学生学业预警指标要素选取

科学的预警指标体系是构建学业预警研究模型的前提,指标的细化更决定了该预警模型结果输出的精确性。通过前期的文献查阅归纳,我们发现学者们从家庭环境、报到注册、日常学习以及选课考试等多方面针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梳理文献,我们对学业预警指标进行了初步的汇总,并在此基础上,走访了高校很多个学院以及教辅职能部门,做了为期两个多月的调研工作。请高校老师对前期的学业预警指标进行要素评价分析,其中有20位以上都是拥有相关教学经验的专家。结合学校目前的现实情况,专家剔除了现阶段数据收集仍存在困难的一些指标,同时将这些要素分成三个等级的指标。根据专家意见,本文研究所选取的学业预警指标要素如表1所示。

表1学业预警指标要素的构建,逐级细分,具体是从六大方向进行指标内容的界定,并将各指标要素细化至三个层级,具象的分类使得该指标要素更具有参考价值,同时为今后信息搜集也奠定了确切的基础数据保障。有了前期数据指标的铺垫,我们进行学业预警系统模型的构建。

2.学业预警系统模型构建

(1)信息收集

依据学业预警指标要素,创建学生个体特征关系网,据此进行信息收集,这是学业预警的基础数据保障。学生相关信息的收集与整理,需要各相应职能部门的全力配合,准确无误的数据源,更是后续对问题学生作出预警判断以及采取措施的可靠依据。具体可进行以下操作,在新生入学时,学工处要对新生做好全面的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包括高考成绩以及家庭基本经济状况等。每学期初,教务系统要实时跟进学生选课情况、上学期不及格课程门数以及学分修习情况。在学期进行过程中,任课教师要针对所授课班级学生的课堂表现、出勤、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录入系统。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及时的考察记录等。

(2)信息分析及决策

根据目前国内高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只有按照如下步骤进行规则建立,才能更好的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1)规则建立

对于搜集到的数据信息,系统首先进行预警类别划分,判断该信息具体归属于哪一类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规则预设是结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分别制定完善的预警标准,根据每一项相对独立的管理指标和明确的量化规定,给出相应的级别判定。实行“三色”学业预警机制,将预警级别分为黄、橙、红三个等级,以警示学生的学业问题严重程度。锁定具体的应用规则,进行规则验证。经过多轮的数据输入、核心算法的迭代过程,我们获取了比较理想的数据反馈。在这样一个完善的预警规则基础上,我们进行信息分析处理。

2)信息处理与决策

该系统配以数据挖掘技术与决策支持系统的相应功能,运用大数据的方式将学生信息与预警条件匹配,筛选出警告和提醒对象。学业预警系统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从架构图中,我们发现,系统依据设定好的规则对搜集到的学生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输出判断结果,罗列问题学生名单。

3)数据管理

实时同步各大系统数据,通过完成数据的分类、录入、汇总、储存和更新。

(3)学业预警应用

学业预警应用是学业预警研究模型的重中之重,及时采取措施干预,及时避免不良后果产生才是该系统应用的最重要意义。当我们从学业预警系统中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出现了问题,甚至达到了不同的预警级别,同时系统中也对具体的类目作了详细的标识。此时,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学生本人、班主任和辅导员、家长都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补救,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下面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学业预警应用场景的详细阐述。

1)以教务处为代表的学校职能部门

为帮助受学业警告学生利完成学业,强化过程管理,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切实做好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以教务处为代表的学校职能部门制定学业警告学生帮扶办法。同时在每学期开学初下发本科生学业警告名单。针对每一位预警名单的学生,各学院要建立学生个人预警档案,并及时的回收学生制定的个人学习改进方案和谈话记录,归档保存,并据此进行学习动态跟踪及管理。

2)学生本人

学生可以在此系统里查看到个人按照学期分布的学业警告变化趋势、成绩不达标课程明细、各项学业提醒等级以及详细的修习情况和提醒原因。同时学生结合个人情况,在学业进展报告中写明下一阶段学习计划,制作生成属于自己的学习进展报告。

3)辅导员和班主任

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可以看到自己所管理范围内的全部学生的学业预警统计图、历年学业警告和学业提醒明细单。该明细不仅包含基本学生信息和预警等级,还可以通过学号部分查看该学生具体预警信息明细,同时配有系统检索功能。

辅导员和班主任是政策的主要落实者,当获取了学业预警学生名单时,首要工作是做好学业帮扶。在参考问题学生个人的学习进展报告后,同时在充分考虑学生个体性特征的前提下,采用学生自治和学院引导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学业帮扶,以达到更好的效果。认真分析预警名单内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帮一、对对强”的帮学制度,并结合学校提供的“红色助手”、“双培计划”等帮助方案。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问题,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如方法不当型学生,要重新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寻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如心理问题型学生,要进行一对一谈话,调试学生心理状态,主要进行思想疏导,从而使其消除心理情绪,摆脱困境,树立正确学习观。

4)家长

家长在学生的整个人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与班主任及辅导员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学业情况,对于有预警的学业问题,及时将其扼杀在萌芽内。不论是从生活上、学习上还是其他的需求方面,全力配合,做学生最坚实的后援。如果问题严重,必要时刻可以到学校面谈。总而言之,要求家长积极做好配合教育的工作,充分地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

(4)建立预警评估与纠偏子系统

跟踪学业预警的效果,并及时进行评估,针对前期制定的指标要素的权重,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纠正和调整,尤其是随着数据搜集的进一步完备,对于学业预警指标要素进行修正和完善,使其达到最佳的预警效果。

3.学业预警制度的运行保障

“关口前移”是学业预警的核心思想,目的在于预防问题的发生或者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学业预警平台,及时提醒辅导员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业情况,联合学业警告和学业提醒名单内的学生,老师和家长三位一体、通力配合。众所周知,任何制度都不是万能的,学业预警制度只是及时揭示问题的一种机制。若要真正成为高校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抓手,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业问题,狠抓落实是基础,领导的高度重视是保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及时沟通,尤其是分管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领导也要共同配合,定期检验执行和落实情况,共同做好学业预警工作。

三、结束语

众多学者对于高校学业预警的探讨,目前仍旧以定性分析为主,虽然提出了学生、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预警策略,但我们不难发现,并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规范,这可能和各大院校不同的管理办法相关联。如何更加合理、科学地进行系统建设,同时借鉴各方经验完善预警机制,利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量化分析,是今后研究学业预警的侧重点。

总而言之,在当前高校实行学分制管理的大背景下,学业预警作为一项辅助教学管理的得力举措,具有可行性、稳定性、精确性的特点。虽然目前不尽完善,存在很多不足,我们相信,在国内学者的大力研究与通力配合下,定能推动高校教育机制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金义富,吴涛,张子石.大数据环境下学业预警系统设计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6(1):69-73.

第4篇:学业辅导方案范文

为什么要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进行调整?

通过5年的试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对我省的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突出的问题,一是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由于高中优质教育资源有限,上优质高中竞争十分激烈,老师、学生“分分计较”,历史、地理、生物学等学科客观上加大了学生的课程压力,学生学习死记硬背,一些学生从七年级开始就找家教、上辅导班,信息技术在网上进行考试,学生都在大量做模拟试题,对此,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反应强烈。

二是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为了应付八年级的地理、生物学、信息技术考试,一些学校八年级下学期后半段,大量压缩其他学科的教学时间,花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学生课后进行考试内容的背诵、记忆,部分学校的教学完全为了应试,该做的实验没有做,应该开展的课外活动被压缩,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走形变样。

第5篇:学业辅导方案范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国民对于学生教育的重视,学生从步入学校就开始了激烈的竞争。经历高考,很多学生在大学提倡自主学习、独立研究、思维创新、合理分配的学习模式下,以往存在的学习模式缺陷迅速显现出来。同时高中管理严格,大学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以及网络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出现了学习方面的困惑和障碍,影响着大学生日常的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在高等学校系统的构建和管理制度的完善中,学风建设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目标的基础性工作则显得尤为重要。而在高校中学风建设的主力军则是学工工作队伍中的辅导员,他们在一线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发掘学风建设问题并且根据自己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探索出建设学风的系统性方法和新途径。随着国外高校学习咨询服务的兴起和引入,辅导员结合实际工作,通过对学生开展学习咨询服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就将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研究。

一、抗逆力视角下学风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学风普遍存在这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学习目标缺失。大部分学生都有远大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端正,但是很多学生则出现学习动机不明确,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没有学习计划,缺乏学习动力。面对大学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以及学习阶段性目标时没有明确的想法。二是学习纪律不能自觉遵守。高校学生普遍出现经常迟到、早退、旷课。三是对于专业不感兴趣。有部分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就业理想差距甚远,因而出现厌学、怕学、逃课等现象。四是心浮气躁。有的同学学习不踏实,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考前突击,临阵磨枪,应付考试。部分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五是诚信考试教育有待加强。高校学生在考试中作弊问题越加严重,而且通过通信工具,尤其是手机作弊已经成为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杜绝考试作弊加强学生诚信考试教育也被提上学生工作的重要位置。六是克服学习逆境能力薄弱。很多学生在面对学习逆境时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同时在寻求外界帮助时有一定限制,所以容易出现对于学业失去信心彻底放弃的念头。

通过调查这些学生中有一部分则是家庭贫困、家庭离异、高考失利或者家中遇到变故的学生,则这从侧面反映出了这些大学生抗逆力的缺乏。抗逆力(Resilience)意为面对丧失、困难或者逆境时的有效应对和适应,是指个人面对生活的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1],台湾学者称之为“复原力”,香港学者称之为“抗逆力”、“压弹”,大陆也有学者称之为“心理弹性”、“韧性”[2]。西方青少年抗逆力研究大都用以治疗或预防高危境遇对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影响,同时国外实证研究重视抗逆力在学业、情绪、心理社会等多种领域的健康心理机能,认为与有爱心的成人保持亲密关系、积极、自信乐观等一些普遍的保护性因素对个体的成功非常重要。而我国的主要是在理论研究层面,多关注于高校家庭贫困大学生抗逆力提升,在对于青少年其他相关情景的抗逆力研究以及提升青少年抗逆力的服务方案相对较少。国内学者张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目前大学生活要面对的问题主要为学习、就业、人际关系和情感方面的危机,而排解压力的方式上主要为内在保护措施,如自我调节。但是学生一般自我调节能力效果不佳,而寻求外部保护系统,如朋友、家人和学校教师时,家庭和学校的参与度不高。因此可以看出在面对当代大学生学业问题时,急需注重大学生抗逆力的提高,而学校作为外部保护系统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应该引起重视。

二、高校辅导员学风建设新路径探索

辅导员在面对这些存在的学风建设问题时主要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加强引导提高学生对学习知识以及专业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并且从就业教育口引入让学生认识到人才市场的竞争激励,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就业择业观念。同时激发学生内驱力学习动机,找准学习诱因,帮助学生对找准专业定位,加强专业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学风管理规章制度。结合学校学籍管理制度、课堂纪律管理制度、请假制度和考试纪律制度等,以班级实际学风情况以及专业特点制定班级规则和奖励机制,加强考试诚信教育,提高学生自制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培养互助合作的学习风气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组织和开展一系列有趣的学风建设活动,打造品牌活动,提升班级参与热情。在班级中树立学习榜样标兵,学风优秀寝室等,通过小范围的优良学风促进整体积极向上学风的建设。辅导员通过这些系统的、专业工作方式方法来加强学风建设。但是这些日常事务管理多是通过“以任务为中心”的工作方式,从学生的上课情况、学习兴趣、学习方式方法、认知、情感、意志的全过程施加作用,帮助他们分析并解决问题,引导他们能够积极学习。同时面对现在大学生比较突出的“网瘾”、“上课低头族”等现象多是采用重点关注以及和家长沟通帮助其将重心转移到学习上,这种方式忽视了挖掘学生内心潜在的心理力量,没有看到学生天生就具有的抗逆力。而且学生们存在大部分学习上的问题主要是专业知识、学习方法、任课教师教授知识接受程度来影响,任课教师对于学生学习咨询服务很多时候主要是上下课堂,考试复习指导,对于学生心理以及思想方面了解不多。往往依靠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单方面是无法完成,就需要由专业的咨询服务人员针对学业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分析。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就对辅导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也呼唤着高校学习咨询服务体系的构建。

三、构建抗逆力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学习咨询服务途径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内容庞杂,尤其是辅导员工作内容更加琐碎复杂,这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系统性思考提出急切的需求,也需要将辅导员原本认为学风建设是学生事务管理“任务为中心”转换成“咨询服务为出发点”的理念转变。

第6篇:学业辅导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校 学生事务工作 学业辅导

学业是大学生立身之本,学业辅导是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业辅导的核心是如何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其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本文试就学业辅导(Academic counseling)的18个英文字母谈谈在高校学生事务工作中开展学业辅导的有关事项。

1.机构(A:agency)

从实践来看,我国内地高校学生事务工作主要倾向日常事务性管理工作,角色定位较复杂。而在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性辅导工作的是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主要工作之一。学业辅导又是发展性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当前我国内地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管理体制下,要想使学业辅导工作有效、有序开展,首先要建立相关机构。譬如在学生事务工作门设立学业辅导中心,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聘用专兼职学业导师,设立由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组成的学业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学业辅导的理论研究,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学业辅导理论体系,建构大学学业辅导模式;设立辅导及研究工作所需的专项经费。

2.课程(C:course)

为了系统传授学习方法和技巧等知识,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适当开设有关学业辅导课程。高校学业辅导类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2.1一般性学习辅导课程。如《大学生学习方法与技巧》等,主要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总体设计和规划,以形成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在学生学习中进行学习方法的辅导,引导学生合理学习、科学学习和高效学习。

2.2对主干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辅导。主要是解决大学生的专业困境和专业疑难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精神,以帮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2.3实践课程学习辅导。主要是引导大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到实践中,辅导学生在社会中学习,在实践中认知,并以此检验自己的学习水平。

3.学业规划师(A:academic planner)

学业规划师是指以自己的专业知识、经验和策略思想指导求学者规划其学业生涯的专业人士。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人生职业发展效率,并对与之相关的学业所进行的筹划和安排,高校应选送从事学业辅导的辅导员、班主任、心理教师、学生导师专兼职人员考取学业规划师证书。严格资格准入制度,确保专业质量,保护当事人,避免非专业人员的伤害。

4.讨论(D:discuss)

组织讨论是为辅导教师提供交流平台的方法之一。一方面,辅导教师在讨论中能够不断反思、净化自己:总结工作经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另一方面,讨论的过程也是向他人学习的过程,善于学习的辅导教师更容易与学生产生心灵的沟通。因此定期组织学业辅导研讨会,并在各校学报上设立学业辅导专栏,分析、探讨案例是一个非常好的做法。

5.预警体系(E:Early warning system)

构建高校学生学业预警体系是一项契合我们国情、校情的手段。学生事务工作部门建立学生学业状况网络平台,既包括成绩查询、学业进度查询、培养方案、修课查询、政策咨询等教学管理信息,又包括奖学金、贫困生、奖罚、出勤、民族等学生管理信息,专职辅导教师将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信息综合起来分析每个学生的状况,将需要帮助的学生排查出来,由专兼职辅导教师主动为其提供辅导。

6.方法(M:method)

学业辅导既需要科学,也需要艺术。面对身心发展水平较高的当代大学生,辅导教师要实现管理和育人目标,只靠机械和生搬硬套的工作方法是不行的。做好学业辅导工作需要方法和技巧:首先高校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学法辅导。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科方法论辅导,辅之以授课前后的研讨和答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探究,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互动来分享学习过程,增进合作。其次辅导教师应开展个性化的学业辅导,一是根据学习风格进行针对性辅导,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根据学习风格制订因材施教策略:或与学习风格中的长处或学生偏爱的方式相一致的匹配策略;或针对学习风格中的短处或劣势采取有意识的失配策略加以弥补。同时,引导学生将学习与自己的个性特点、职业选择和生涯发展相结合,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二是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尽最大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7.个别辅导(I:inpidual counseling)

个别辅导即一对一,是学业辅导的主要形式之一,特别是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学习心理辅导,通常采取“面对面”或“背对背”的方式,“面对面”咨询通过预约等形式开展工作,包括现场咨询、在线解答、跟踪反馈等形式,为需要帮助的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背对背”辅导是针对存在学业困难,又不愿意进行面对面咨询的学生,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电话等形式为其提供建议和指导。此外团体辅导也是学业辅导的主要途径。

8.合作小组(C:collaboration group)

21世纪是合作的世纪,不会与别人合作就不能获得成功。大学是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最后阶段,使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与人相处、学会与人合作是辅导教师的重要责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学业辅导的根本目的。因此,扶持和引导合作学习小组和学习型团体开展学业辅导来促进学生学习是非常重要。在小组活动中,学生更有机会将理论概念和实践运用能动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互相学习,同时在互相交流之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9.队伍建设(C:construction)

学业辅导能否顺利开展及开展得效果如何,关键是学业辅导队伍的质量,因此加强团队建设非常重要。辅导教师应有一定的学科专业背景,具备良好的思想工作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深厚的人文素养及学业辅导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博得大学生的尊重,才能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榜样。辅导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扩展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高校学业辅导队伍应由辅导员、班主任、心理教师、任课教师、导师、学业辅导员等组成,高校在配备辅导员时,应尽量做到辅导员专业与学生专业的对接,并通过举办学业辅导培训活动、构建学业辅导专题研究平台、选送专兼职学业辅导人员考取学业规划师证书等途径不断提高学业辅导队伍的水平。

转贴于

10.纪律(O:Order)

完善制度建设,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制度保障。制度建设保证教学活动的规范,保证教学活动、教学管理的严谨,保证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秩序。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在不折不扣地执行制度中可培养学生积极的学风和诚实做人的品格。学风是一所学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及师生整体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优良的学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锻造人的品格,还可以积淀一所高校长久不衰的文化底蕴,学生置身于优良学风的熏陶中,能够对学生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11.利用(U:utilization)

高校开展学业辅导要善于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包括校内和校外的各种物质和精神资源。学业辅导团队要整合在校内外优秀人才,并合理利用全校教学资源和后勤资源。

12.网络(N:network)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业辅导要有效地使用信息网络。特别是针对暂时不愿意公开自己身份的学生,网络联系也许是最好的方式。学业辅导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手段对学生进行学业辅导,如在线解答、电子邮件、QQ交流等。

13.工作室(S:studio)

高校学业辅导可依托学业辅导工作室对学业上有困难的同学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辅导。工作室整合学校现有的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导师、优秀学长等资源,通过多种形式的辅导帮助学业困难的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掌握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14.评价体系(E:evaluation system)

高校的学业辅导是基于学生的当前学习和未来发展的辅导工作。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对促进学生学习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同时学生评价体系也可以为学业辅导工作提供科学的评价依据。针对大学生的多元化的学习进程,应设计多元化的考评办法和机制。评价体系应包括纵向和横向评估,即一方面对参与学业辅导和未参与学业辅导的群体进行评估,另一方面对参与学业辅导前后进行评估。只有这样,学业辅导工作的意义才能在比较中被恰当地评估出来。

15.后勤服务(L:logistics services)

学业辅导的后勤服务主要指高校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一方面高校要争取各方力量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材料,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另一方面要合理分配学习资源,维护图书室、阅览室及语音室等教学设施,多方面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此外还要加强校园学习环境建设。在进行校园环境规划时,应当吸收学生事务工作部门参与校园环境规划,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围绕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来建设和维护校园设施和环境,为学生的成长尽可能地提供良好的环境。在进行组织文化建设方面,在学校、院(系)、班级和宿舍楼等层面营造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组织文化,如利用海报栏、横幅和名人录等隐性学习资源进行引导,使学生在环境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地实现学习。

16.目标(I:intent)

学业辅导的总目标是帮助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学习目标是否明确是决定大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的关键,是决定学生能否顺利成长成才的基础。学业辅导就是要帮助每个大学生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大学生涯规划和目标;同时监督学生目标实现,及时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的自我评价和调节。辅导老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针对学生不同特点、不同阶段做好分类指导。

17.需求、需要(N:need)

学业辅导的需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学业辅导是新时期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需要;二是学业辅导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必要的帮助;三是学业辅导是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需要。

18.保障(G:guarantee)

高校学业辅导工作的保证主要是指人财物保障。人即队伍建设,应建立一直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辅导队伍;财是指经费,可设立学业辅导专项经费,也可加大学生活动经费,并适当加大对学生科研活动的投入;物是指各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资源,高校应加强各种资源的有机整合。

参考文献:

[1] 刘宣文.学校发展性辅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 王楠、张健.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现实特点与实践走向[J].科协论坛,2010(04)

第7篇:学业辅导方案范文

【关键词】 高校;应急事件;预警系统;构建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期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导致高校应急事件急剧增加。贫富差距拉大,导致校园内家庭贫困学生和家庭经济优越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形成巨大反差,出现宿舍关系紧张;微博、微信等新平台所曝出的负面消息,扭曲了大学生的价值观;网络游戏,使部分学生荒废了学业;高校扩招后校园内生均教育资源紧张,学生对影响到切身利益的事情(教学设施、住宿条件、食堂餐饮等)深恶痛绝;学校管理方式不科学,问题解决渠道不畅;学业、交际、情感问题方面凸显的心理健康问题等。这些因素都加剧了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

一、预警系统的建立

预警系统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不断调试和完善。它的建立需要考虑以下因子:(1)高校应结合自身所面临的主要突发事件制定应急方案。(2)应急事件的危险程度和可控程度。(3)应急事件如何有效管理和如何调整方案。(4)预警系统的建立需要准备的条件和资源。(5)制定制度,明确参与者职责,责任到人。

建立突发事件事前预防机制是处理应急事件和建立预警系统的关键,只有建立预警机制才能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减弱其带来的危害。首先,要有组织保障。高校要成立突发事件处理的综合协调机构,统筹处理相关事宜。协调机构要对人员配置与职责划分清楚,可分为信息组、评估组、外联组、后勤组等。其次,要有制度保障。制度建设是突发事件预防管理的基础,在信息的监测、信息评估、制定预案、更新预案方面更需要完善制度。再次,要有顺畅的沟通机制。由于信息拥有的不对称性,第一手信息很难直接传递到主要管理者和决策者手中,经常会使危机的预警和处理出现延迟,同时也使得参与者不能有效参与处理,导致其较大的破坏和损失。构建上下通达的沟通机制,保障顺畅的沟通渠道,是高校成功建立预警机制的根本。

二、预警系统的运行

预警系统的运行,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决策、警报系统组成,四个部分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其一,信息收集是指对有效信息进行搜集和汇总,特别是有征兆的预警信息,要求做到及时、准确、完整。其二,信息加工是指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筛选获得全面真实信息,而后由管理人员发出准确的指令。其三,信息决策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判别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根据预设方案,科学领导,做出相应的应急措施。其四,警报系统指当突发事件来临时,及时向应急事件管理小组及相关人员准确警报,通知其根据不同警情,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预警系统常出现的问题

1、预警方案比较宏观

高校在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警方案时大多比较宏观,针对具体事件的应对方案较少,建议制定应对特殊事件的专门预警方案。如制定食物中毒预警方案、学生预警方案等。

2、信息传递不够通畅

高校信息传递路基本路径为:班级普通学生―班长―辅导员―学院党委副书记―校党委。由于层层传递,信息容易滞后不便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处理,且在传递过程中信息容易出现失真和错误。应该利用网络建立上下互通、互动的双向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通畅和准确,以便最高决策者在最短时间做出正确决策。

3、大学生缺乏应对突发事件应具有的基本预判和处理能力

“90后”大学生特有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们独立、追求自我的个性,他们大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周边的人和事缺少关注。有些原本不正常的事情,由于缺乏关心和沟通,在他们眼里是正常的。如由感情受挫、学业困难、心理异常等造成的突发事件,这些原本是可以被提早发现和预防的。当校园突发事件发生时,他们又往往出现恐慌,不知所措,缺乏基本的处理能力。

四、提高应急事件处理的策略

1、发挥多方力量,实现信息传递的双向互通

高校要加强对学生会、班委、党员同学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的相关培训,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使他们当好舆情信息员,及时向辅导员老师汇报情况。为避免信息传递的延迟和失真,应建立扁平型信息传递网,利用QQ、微信等新平台及时沟通信息,达到上下互通,使决策者在第一时间掌握最真实的现场信息,做出最正确的决策。高校要建立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最新消息,辟除各类谣言,消除恐慌,设立突发事件微博、微信舆情平台,及时向学生和公众公布最新消息。

2、加强对高校应急事件参与人员的管理培训

建立针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加强对参与人员的理论和实践培训,提高其处置突发事件的专业能力。如加强对学院副书记、辅导员、后勤相关人员、心理医生等相关培训。

3、提高学生对应急事件的预判能力和处理能力

通过主题班会和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同学之间的凝聚力,引导学生融入集体,关爱集体中的每一名成员,当学生有异常情况时,多关心,及时向辅导员老师报告。组织学生通过观看高校突发典型事件的视频图像资料和模拟演练,提高学生现场处理应急事件的基本能力。高校要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事件宣传手册,向学生普及应对火灾、地震、传染疾病、等应急事件的基本常识和处置办法。

【参考文献】

[1] 何媛媛.高校危机管理中的预控管理体系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1.12.

[2] 赵娟.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机制探析[J].学术论丛,2009.22.

[3] 汤道湘.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分析[J].文史博览,2007.8.

[4] 陶应勇.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作者简介】

第8篇:学业辅导方案范文

一、导师制的缘起和实践

导师制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现以牛津剑桥大学导师制最为著名。导师是学生所选科目的学者,指导6~12名学生,负责指导学生的品行,并协助安排学生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取得进步。辅导一般按课程表进行,学生汇报、导师评议、师生讨论、导师指点、布置作业和论文,关心学生的思想与生活。英国的导师制使著名学者与学生朝夕相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导师制在中学的出现源于中学学分制和选课制的实施,最早在美国的中小学出现,后来逐渐被诸多实施学分制管理的国家重视和完善。在我国,中学借鉴大学导师制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尝试中学导师制的有上海建平中学、江苏南京第一中学,北京八十中等。中学导师制,是针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班主任的缺陷和中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让所有任课教师都参与管理和指导学生,并促进师生、师师、生生、家校之间的积极互动合作,形成全员合作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

目前,全国范围内许多中学试行的导师制,有专注于学生某一方面需求的选课导师制、德育导师制、学科导师制、留守学生导师制,也有关注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完全导师制、成长导师制。

实践证明,导师制在促进学生学习、良好道德习惯养成、进行正确人生规划方面是行之有效的,并且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成就卓越的人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内对导师制的实践和探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如何更好地全面发挥“导师制”的功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相关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不多。

二、导师制实践存在的不足和困境

目前全国范围内中学试行的导师制,无论是专注于学生某一方面需求的导师制还是关注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完全导师制均属于包工形式,即给每位老师分配若干名学生,指导学生的方方面面,这种形式的导师制尽管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难以促进全校范围内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元发展

学生发展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的重心在于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个别学生,关注改变问题行为。学生发展指导包括学生的学业、心理、生涯、理想、生活五个方面,每一块内容有着相对独立的心理机制和需求,需要导师有着相应的专业能力,而包工形式的导师制使得导师精力分散在庞杂的指导内容上,难以精耕细作,难以提升指导效果。同时,传统的指导若干学生的导师制也使得学校把导师力量分配在少数问题行为学生身上,难以顾及全校范围内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元发展。

2.难以满足学生潜能挖掘、个性化发展和个别问题解决的需要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个性化发展的特点,以及个别问题的解决,然而,采取包工制的形式,学生的潜能发展和个性化发展难以得到导师的深入挖掘。同时,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需要教师的指导,尤其在人际交往、情绪调节、学习策略、生涯规划、自主生活等方面。在包工制形式下的导师因为难以深入掌握各个领域的知识,所以仅能解决学生的简单问题,难以和学生深入分析其问题。

3.导师指导效能感低,且难以发挥导师自身的潜能

包工制式的导师类似于学生保姆,对学生各个方面问题都要指导,因此教师感觉负担重,效能低,难以胜任。甚至因指导学生的工作影响了原本的班主任和学科教学工作。实际上,每一位教师都有强烈的愿望和动机来指导学生发展且很多教师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比如有些教师在生活方面很有自己的研究,有些教师在人际交往方面有自己的特长,而且这些教师也很想将自己的特长传达给学生,然而当前缺乏一个传达的途径。这主要是因为学校缺乏一个发现教师特长、发挥教师潜能的平台。

三、专题分工导师制的概念和操作

学生发展指导是以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为首要目标的系列课程活动与应答,它聚焦于学生能力的获得,旨在满足不同年级的全体学生在个性、社会性、学业、职业方面的发展需求。专题分工模式的导师制基于学生发展指导理念而提出,是指根据学生发展需求,组建学业、心理、生涯、品德、生活五个方面的导师队伍,分别由相应的导师开发这五个方面的发展指导课程,进行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指导和面向个别学生的特殊发展指导相结合的导师制。

1.导师专题分工指导

(1)达到的目标(5L)

学业:了解初高中差异,转变思维和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

心理:认识自己,能担当,能表达调控自己的情绪,有耐挫能力。

品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社会责任感。

生涯:能根据自己的个性和能力规划生涯,选择合适的选修课和实践活动,提升生涯技能。

生活:能独立生活,健康有序地生活,正确合理地使用高科技。

(2)五步骤法(5S)

第一步:学生需求评估

①对于学生在学业、生涯、心理、理想、生活方面的现状及需求进行调查。

②对学生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不同年级学生在各主题上的需求人数的百分比。

③根据学生百分比需求,分专题分配发展指导课程导师和个别辅导导师。

第二步:导师指导方 案制定

①导师分别制定所分配专题的发展指导计划,开发本专题的系列课例,如学生选择较多的学业方面的学习适应专题,导师就开发出诸如《初高中差异》、《文理思维差异》、《高中文科怎么积累》、《如何应对高三复习》等课例。并把相应的课例按发展序列分属到高一、高二、高三年级。

第三步:学校方案制定

根据各位导师的计划,学校统筹制定导师管理方案。

第四步:导师工作评估

学生评估和教师评估。

第五步:导师工作改进

(3)开设学生发展指导课程,导师分专题授课

针对学生需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学生发展指导课程,由相应导师分专题授课。如在学业发展方面,在高一开设发展指导课《新的学习,新的目标》,高二开设《善用学习方法》,高三开设《考试策略》。在生涯发展方面,分别在高一开设《学会选择,懂得放弃》、高二开设《文理大不同》、高三开设《职业方向与高考志愿》等发展指导课。

(4)开设团体辅导课,导师分专题带团

针对学生需要,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开设团体辅导课,如成立团辅小组,考试焦虑成长小组。

(5)开展个别指导,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个别指导从促进学生发展和个别问题解决两个角度入手,导师指导学生制定学年计划、选课并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导师指导学生学业、心理、生涯等方面的个别问题,遇到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转介。

2.导师专长发展培养

(1)调查学生需求,成立导师队伍

在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时,以学生的现状与需求为本,因此,工作的第一步是对于学生在五大发展主题的发展状况以及他们的需求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成立学业、心理、生涯、品德、生活等五方面的导师队伍,并根据学生的需求百分比,调剂导师的比例。比如,调查发现学生在生涯方面的需求高出总人数的60%,那么就在生涯指导方面配备相对较多的导师。

导师聘任标准:①获得省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书。②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的培训。③有丰富的学生管理工作经历。④有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历。⑤在指导学生方面有突出贡献或成果。

(2)结合导师特长,实行专题分工

在考虑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导师自己的特长、兴趣,由导师选择相应指导的主题。指导内容主要为学业、心理、生涯、理想、生活五大方面,在五大方面,再进行相应的专题分工。比如,某位老师对考试焦虑术业专攻,那么就可以让他担任考试焦虑方面的指导教师。学生发展常见专题:学习适应、学习潜能开发、学法指导、考试焦虑、选科定向、特长培养、情绪调适、人际交往、青春期烦恼、生涯设计等。

(3)采取报告研讨,促进知识掌握

学生发展导师实行专题分工后,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定期组织导师进行学习内容交流和评估,采取读书会形式分专题进行案例研讨和报告,促进导师专业成长。

(4)加强精微训练,提升指导技能

精微训练指模拟指导演练,由导师们轮流扮演来访者、辅导者、观察者和督导者,模拟学生发展指导中的各种问题情境,辅导情境,组织导师们辨析思考情境中的指导过程,交流沙龙,切实提升导师们的指导技能。

(5)引进专家督导,加强过程管理

定期聘请高校专家对学校专题分工导师制实践进行指导,让导师明确自己的职责权利和义务,通过专家们的巡视、检察、监督、评价、反馈等方式促使导师们加强自身专业指导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发展过程中“疑难杂症”的解决,加强学校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过程管理。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3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2] 黄向阳.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刍议.教育发展研究,2010(15/16).

第9篇:学业辅导方案范文

【关键词】学习困难;儿童;接纳;团体辅导

学习困难(learning disabilities),又被认为是“学习迟钝”、“学习不良”、“学习失能”、“学习障碍”、“轻微脑功能失调”等,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统一定义,根据1994年美国“全国学习障碍联合会”对学习障碍的定义,可以了解到LD是指听、说、读、写、推理或数学等方面的获取和运用上表现出显著困难的一群不同性质的学习异常者的通称。这些异常现象是个人内在的,一般认为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所致。个体内在自控行为、社会认知与交往中的问题可能与学同时存在,但这些问题不在LD范畴之中,同时,LD也可能与其他残障(如精神发育迟滞,情绪紊乱等)或外界不利条件(如文化差异,教育缺失或不良)相伴发生于同一个体,但LD并非后者的直接后果。

同伴关系是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在儿童的成长阶段中,有几种关系是对其成长发展起关键性作用: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同伴关系。在这几种关系中,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都是年龄相对儿童来说有着明显差距的成人与其建立的关系,而同伴关系则是由年龄等各方面都相仿的人之间所建立出来的关系,而且同伴接纳作为儿童发展过程中的缓冲器,对其适应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伴接纳是儿童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良好的同伴接纳有利于缓儿童体验到的负面情绪。

在学习困难的儿童身上很容易l生关于人际交往同伴关系方面的问题,在小学阶段,儿童也很容易因为学业成绩的问题影响到同伴接纳关系。现有的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是在以小学高年级40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儿童的学业成绩、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同伴拒斥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不同学业成绩组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学习优秀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水平最高,学习中等儿童居中,学习困难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水平最低。(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能显著地正向预测其同伴接纳、负向预测其同伴拒斥;但学业成绩只能显著地正向预测同伴接纳,而对同伴拒斥无显著的预测作用。(3)亲社会行为对男、女生的同伴接纳的预测作用大于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

本研究着重关注学习困难儿童的同伴关系,区别于以往相关研究中重点关注学生某一学科成绩的提高,例如运用行为主义等方法训练儿童的成绩。本研究在调查苏州部分小学的学习困难儿童的基础上,运用团体辅导的方法对某一班级的学习困难的儿童及其同伴关系进行改善研究。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苏州市两所小学共470位学生(A:218人,46.40%;B:252人,53.60%)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70份。三年级171人,四年级172人,五年级127人。其中非学困生有426人,占人数的90.60%;学困生有44人,占人数的9.40%。将所有学生分类,受欢迎组有104人,占比为22.10%;被拒绝组有73人,占比为15.50%;被忽视组有84人,占比为17.90%;有争议组有3人,占比为0.60%;普通组206,占比为43.90%。

(二)研究工具

1.学习困难学生筛选

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筛选,普遍是采用智力测验加上成绩的两重标准进行筛选,本文使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来测试学生的智力是否处于正常水平,加之学业成绩。

学业成绩的标准采用被试的最近一次考试,包含语文、数学两门,计算其平均分,然后再将平均分转化为标准T分数,作为被试的学业成绩指标。

2.同伴关系调查

主要采用同伴提名法进行了解,具体方法如下:同伴提名包括正向提名和负向提名两部分,要求被试分别写出 3个最喜欢的和最不喜欢的同学名字。根据 Coie 和 Dodge 在1983 年提 出 的 分 类 标 准[11],以 班 级 为 单 位 将 正 向 提 名( ML) 、反向提名( LL) 的次数标准化,二者之差为社会喜好( SP) 分数,即受欢迎程度,二者之和为社会影响( SI) 分数。在此基础上将被试分为社交地位不同的五组: 受欢迎组( SP>1,ML>0,LL0) 和普通组( 所有其他儿童)。

3.数据处理

问卷回收后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检验。

(三)改善方法

针对其中五年级的一个班级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团体辅导的方法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同伴关系进行改善。团体辅导方法如下:

1.团体辅导名称:“不一样的我”

2.团体辅导的目标:提高学习困难儿童的同伴接纳度

3.具体目标:(1)提高同伴间的相互理解.

(2)促进同伴间的互动状况

(3)强调同伴间的互助合作的精神。

4.活动次数:4次。每次约40分钟

5.活动项目:

(1)让我们重新认识吧 :成员之间增强相互了解

(2)信任之旅:1.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增加互动;2.尝试对同伴的信任

(3)合作愉快:1.利用团队活动增加凝聚力和互动;2.在活动中相互理解和接受

(4)一起愉快的玩耍:1.最终强化团体认同感; 2.在认同的基础上使学习困难儿童融入群体

6.活动内容:

(1)成长三部曲、心有千千结、分享困惑(选做)

(2)蜈蚣翻身、人体“拷贝”

(3)坐地起身、无敌风火轮、珠行万里(选做)

(4)无敌风火轮、集体创作――我们的班级(选做)、结业式

二、结果分析

(一)小学生同伴关系总体状况描述

在470名小学生中,有90.6%的学生属于非学困生,9.4%的学生属于学困生。非学困生组中有426人,包括受欢迎组103人,被拒绝组49人,被忽视组78人,有争议组3人,普通组193人;学困生有44人,包括受欢迎组1人,被拒绝组24人,被忽视组6人,有争议组0人,普通组13人。对人数做卡方分析59.277*(注:*p

(二)不同类别学生同伴关系的差异比较

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同伴关系状况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非学困生和学困生在正向提名、负向提名、社会喜好和社会影响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事后检验发现:

在正向提名上,非学困生的得分高于学困生,且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非学困生:0.0117±1.05894,学困生:-0.788±0.59657,F值:24.266***);

在负向提名上,学困生的得分高于非学困生生,且学困生与非学困生得分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非学困生:-0.1254±0.87868,学困生:1.0416±1.5724,F值:58.502***);

在社会选择性上,非学困生得分高于学困生,学困生与非学困生得分存在显著差异(非学困生:0.1371±1.59908,学困生:-1.8295±1.96634,F值:57.611***);

在社会影响力上,学困生得分高于非学困生,而且得分存在显著差异(非学困生:-0.1136±1.10898,学困生:0.2536±1.33797,F值:4.198*)。

(三)实验班级干预策略实施前后同伴关系差异

在实施了团体辅导方案后,对比前后两次班级同学同伴关系,对实验结果进行相关样本t检验:正向提名(t值为1.732,p值为0.225)负向提名(t值为2,p值为0.184)、社会选择性(t值为0.57,p值为0.626)、社会影响力(t值为4.131,p值为0.054);结果显示,方案前后,学困生同伴关系并未显著提升。正向提名、负向提名、社会选择性、社会影响力都有减小,但并不显著。

(四)学习困难儿童的同伴关系在年级维度上的比较

对不同年级的学习困儿童在不同分组上进行卡方检验,各组的学习困难儿童的数量在年级维度上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受欢迎组卡方值:0.348,p值:0.814;被拒绝组卡方值:2.959,p值:0.794;被忽视组卡方值:0.532,p值:0.742;普通组卡方值:3.121,p值:0.863),说明学习困难儿童的同伴关系在年级维度上不存在差异。

三、讨论

1.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在470名参与调查的小学生中有44名学习困难儿童,其中有24名处于被拒绝组,占总人数的55%,且仅有1名处于受欢迎组,而非学习困难儿童中被拒绝组的儿童占总人数的11%,因此可以看出在同伴之间的人际接受方面,学习困难儿童更容易受到同伴的拒绝。同时在其他分类组中,非学习困难儿童和学习困难儿童也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点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

2.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将学生的类型分为正向提名、负向提名、社会喜好和社会影响四种类型,在这四种类型上,学习困难儿童与非学习困难儿童的差异都是显著的,其中正向提名,负向提名,社会喜好差异及其显著,说明在同伴关系中,学习困难儿童周围的同伴普遍将学习困难儿童与较负性的方面联系起来并且在接纳方面是处于拒绝的, 同伴接纳程度不高。

3.我对参加调查的某一班级进行了以团体辅导为形式的干预手段(具体方案见目录),在开始团队辅导和活动结束后均进行以问卷调查为形式的同伴接纳度的情况认知,在两次的对比中可以看到在四个维度上的数据都是有所减少,进行相关样本的t检验,没有显著差异,这个原因是多样的:

(1)学习困难儿童的同伴关系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在本研究中,由于时间原因,没有进行很长一段时期的团队辅导活动,因此对学习困难儿童的人际现状的改善不够明显。

(2)在数据分析加上在活动中观察到情况而言,以包姓同学为例,该名学习在活动开始之初是处于具有攻击性,拒绝的状态,而在最后一次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积极参与并帮忙与其他同学协调,因此可以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对某些学习困难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是有部分改善的。

(3)其他数据的减少原因可能为在团体辅导的活动进行时,学习困难儿童周围的同伴对他们本身是处于拒绝和忽视的态度居多,在这种情况下,在团体活动进行中就会出现其他方面的忽视或是拒绝,而这种情况在团队辅导的时间有所加长是可能会有一定的改善。

(4)在对以年级为分组进行数据分析的结果中看到,各个不同年级中不存在显著差异,学习困难儿童的人际关系情况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是多样的,例如学习困难儿童在学习成绩方面的表现会让他们在同伴中处于拒绝的状态,同时会伴有一定程度上的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表现为具有攻击性等方面,而且同伴的忽视和拒绝会加重他们远离和拒绝与他人的交往沟通等方面,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

结论

学习困难儿童和非学习困难儿童相比,在同伴接纳度方面存在差异,即学习困难儿童更容易被拒绝和被忽视。

学习困难儿童的同伴接纳度在年级方面没有差异,即在各个年龄段的学习困难儿童的同伴接纳度都处于较低水平。

以团队辅导为形式的干预手段,对部分学习困难儿童在同伴接纳的方面有一定改善,但要取得更明显的效果需要持续一定的时间。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普通学校中“学习困难”学生同伴接纳度调查及改善策略的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普通学校中“学习困难”学生同伴接纳度调查及改善策略的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