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交通智能化建设范文

交通智能化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交通智能化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交通智能化建设

第1篇:交通智能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交通建设,政府职能转变,城市化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提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后,中国各级政府正在积极探索加快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的对策,学术界的讨论也很热烈。 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脱离基本国情,尤其是在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服务型政府的构建要考虑到与城市化进程保持动态平衡。城市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政府的存在环境和管理内容,要求政府模式的转换及发展。服务型政府作为政府 发展的一种形态,是政府回应城市化的集中体现。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循序渐进的,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其中之一就是城市化的有序前行。

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城市长期主要是作为政治 处所而存在,城市化的历史还比较短。这是造成中国政府 在政治统治方面经验丰富,而在社会管理方面遗产匮乏 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在过去的3O余年间经历了快速的 工业化与市场化,城市化进程已得到极大推动,农业人口 已大大减少。面对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原来行之 有效的政府治理模式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城市化为中 国政府模式创新提供了重要机遇,服务型政府就是城市 化背景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在不断进化过程中的最新动 向与路径选择。 另一方面,服务型政府既是政府发展对于城市化的 回应,同时也需要城市化进程的合理推进予以配合,“城 市化滞后”与“过度城市化”都不利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高度的城市化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和支柱。城市是实现现代化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基础环境; 城市化意味着税收增加,政府财力增强;城市是第三产业产生、发展的物质载体和理想地带;城市带来了企业、第 三部门数量的扩大以及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智能化”,为培育现代公民提供了基本土壤。没有一定规模的城市 化作为支撑,服务型政府建设也就无从谈起。 对城市化进程的积极推进,要在政府合理有效的宏 观调控之下进行。在目前城乡之问、区域之间的公共服务 水平差距仍很明显的情况下,城市化进程若完全由市场 自发调节,会造成人口流动和城市发展在地区分布上的 严重失衡。在政府的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无法及时“跟 进”的情况下,部分城市若过度膨胀,超过当地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实际承受能力,会导致交通压力、环境污 染、失业人数多以及“贫民窟”大量出现等一系列“城市 病”。在这一点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教训值得借鉴。 服务型政府建设当然需要积极推动城市化进程,但不能脱离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基本公共服务尚未实现均等化之前,政府必须坚持对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地区布局、城市规模的扩大等方面,实行必要的宏观调控,而不能放任自流、完全靠市场调 节。否则任其发展,城市过少、过大、过于集中,容易产 生“城市病”;另外城市过多、过小、过于分散,又会影响 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中国目前推进城市化的步伐比较 稳健,避免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出现的“城市病”,但也要 注意预防个别城市“摊大饼”式的扩张,同时振兴部分老 城市。要坚持集中与分散并举的方针,积极培育“城市 带”和“城市链”,适度发展大城市,鼓励兴建卫星城,使 大、中、小城市(镇)结构合理、搭配适当, 一 条坚定而 有序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然而,不得忽视的一点是:关乎民生的环节是政府应当重点关注和政策着力倾斜的环节。公路交通建设直接关系着百姓出行与物资运输,关系着百姓的安居乐业,因而,从公路交通建设能够直接检测政府的工作效果和对城市化进程做起的作用。

首先,加快公路建设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继续加大公路交通基础设施规模,大力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必将有效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加快公路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交通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全力提高运输服务水平,让运输更安全、更便利、为公众提供快捷、舒适的运输服务,适应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和品质不断提升的需要,实现安全公路交通和便利公路交通,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公路建设为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了一条流动的风景线。“要想富,先修路”,公路建设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与经济建设紧密相连。良好的公路建设定能支撑起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而公路建设从先期规划到投标建设再到后期管理以及保养都离不开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早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决议中就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今后五至十年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要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高工程质量、拓宽投资渠道、注重投资效益,把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而公路是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是今后十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和热点。足以看出公路交通建设在城市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从现有资料看,各级政府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进一步推进城市化,建设现代化的公路交通网。例如,实施“通道战略”和“城群战略”建设主骨架;推进城市化,实施辐射战略,建设接口路和接城路;建设立体交通网、完善公路网,扩大通达度;开展“村村通工程”解决农民朋友的出行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等等

第2篇:交通智能化建设范文

一、智能城市的定义及发展概况

智能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阶段,其核心思想是基于时空一体化模型,以网格化的传感器作为神经末梢,形成自组织、自适应并具有进化能力的智能生命体,其关键是实时反馈的数字神经网络和自主决策系统。

在智能城市体系中,首先是城市管理智能化,由智能城市管理系统辅助管理城市;其次是包括智能交通、智能电力、智能建筑、智能安全等基础设施智能化,也包括智能医疗、智能家庭、智能教育等社会智能化和智能企业、智能银行、智能商店的生产智能化,从而全面提升城市生产、管理、运行的现代化水平。

智能城市的建设需要城市设施的智能化和城市各系统间的联动,前后分为三个水平:(1)仅城市单个系统实现智能化;(2)城市的几个智能化独立系统相互联动,实现城市局部智能化;(3)城市所有系统联动实现整体智能化。

目前世界智能城市在概念和技术上还不成熟且未形成体系,全球在建的智能城市有100多个。美国、欧盟、日本三个地区的智能化建设较为活跃,但是其智能城市的研发和实验还主要是以电力设施智能化为中心,且停留在局部智能化的第二个水平上。具体来说,有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市和迪比克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日本的横滨市、丰田市、京都市、北九州市等城市。而日本的东京虽然已经在电力、通信、交通、建筑等城市系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智能化,但是各系统间并未统合联动,所以仍处于第一个水平。随着智能城市的发展,今后将会出现所有城市系统都实现智能化且互相联动的第三个水平城市。

二、欧盟、美国、日本的智能城市建设特征

(一)欧盟政府和企业联合投资和管理,科研机构和非盈利组织参与其中

欧盟通过2011年10月出台的《战略能源技术计划》确定了25个城市优先发展智能城市,这些城市大力发展低碳住宅、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2012年7月10日,欧盟委员会实施了“智能城市和社区欧洲创新伙伴行动”。该行动计划将集成欧洲在新能源、智能交通和信息通讯(如物联网)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在部分城市开展示范项目,包括高效供热(冷)系统、智能仪表、实时能源管理、零排放建筑、智能交通等,促进智能城市建设。2013年,欧盟委员会将为这些示范项目投入3.65亿欧元。此前,欧盟委员会在2012年已投入了8100万欧元支持能源和交通领域的“智能城市和社区”试点项目。

荷兰阿姆斯特丹市制定了《阿姆斯特丹智能城市计划》,其运行方式是以埃森哲咨询公司为项目管理办公室,主要由阿姆斯特丹创新驱动中心(独立于市政府、官民共同出资)和里安得公司负责,IBM、飞利浦和谷歌等大公司也参与其中,阿姆斯特丹的智能城市已经实现了电力和交通两大基础设施系统的智能化和联动。2012年,德国举办了未来城市智能技术竞赛,其中 “Cloud Power能源解决方案”、“flinc城市‘搭车’交通社区”等五个项目分别胜出,这些项目都是由欧盟各大公司负责研发和实施的,对建设智能社区和智能城市将起到很大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二)美国以企业为主力,智能电网项目居多

美国的智能城市的实验项目与其说是构筑智能城市,不如说是多以各电力公司为中心的智能电网项目,与各个州的关系并不密切。

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市,凭借其影响范围达4.5万户家庭的智能电网一期项目被誉为智能型城市。该项目由市政府和XEL能源公司合作完成,并由市政府向市民提供免费服务。施工单位向每户家庭免费提供一台带有互联网接入装置的智能电表及其他必要设备。借助这些装置,市民不仅可任意监控用电量,还可以登录XEL公司的网站查询自家的详细用电情况统计表。此外,智能电网采用了优化的“存储——供给系统”以及双向交流网,有利于提高电力供给的可靠性。发现故障区域并立即维修也变得方便。

美国能源部从2009年9月开始与迪比克市联合实施智能城市建设项目,目标是实现自来水、交通、电力和燃气基础设施系统的信息化以及各个系统间的相互联动,通过对各种数据的收集、整合和分析为市民提供优质服务。目前该项目正处于第一阶段,在各个家庭中安装自来水和电力智能表,以减少水和电的消耗,项目主要由IBM和阿联特能源公司负责。

(三)日本政府主导,企业是主力军,政府支持企业走出国门

日本政府将智能城市建设与新能源推广事业紧密结合在一起。日本经济产业省在2010年4月认定横滨市、丰田市、京都市和北九州市四个城市为智能城市示范点,同年8月四个城市分别制订了为期五年的智能城市实验计划,主要是引入将电力、热能、废弃物等统合起来的能源管理系统,其运营主体是以各个市政府为中心,能源公司和能源相关公司参与其中的混合团队,参与其中的公司多是与当地经济密切相关的企业。

第3篇:交通智能化建设范文

行业信息化

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20年时间的激情跨越,以七个人创业起家的佳都集团而今已经成为中国服务企业500强、广东IT领域的龙头企业。从IT产品分销起步,到佳杰科技在新加坡主板上市,成为亚洲IT产品分销亚军,再到佳杰科技从佳都集团剥离,接着收购A股上市公司佳都新太,佳都集团成功实现了两次跨越。秉承成为“中国现代信息服务业领跑者”的战略使命,佳都集团已进入了第三次跨越的冲刺期。

一个企业成立20年,从传统IT分销商转型到现代信息服务商,专注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就是佳都集团。

2012年7月16日,佳都集团旗下控股上市公司佳都新太的定向增发足额完成,募集资金总额3.73亿元,将投入到新一代融合智能安防平台整体解决方案、智能交通系统及行业解决方案、移动互联网业务平台的研发、行业应用推广项目及云计算IT服务外包项目等领域。这家具有丰厚技术积淀的通信增值业务领先企业在大股东佳都集团的支持下再次,向ICT综合服务行业领跑者的目标前进。

以传统IT分销商起家的佳都集团,为何把目光瞄准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个转型过程有哪些亮点呢?佳都集团董事长刘伟给了我们答案。

公共安防增长迅猛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壮大,安防行业形成了市场应用广泛、产业链相对完整、具有一定规模高成长等特点,在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推动“平安城市”建设、服务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十分显著的作用。佳都集团在智能安防领域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

刘伟表示,安防是我国的朝阳行业,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之一,符合我国“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智能安防更是安防与现代融合通信和智能识别技术的结合,实现了安防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成为安防行业的焦点,为整个安防的产业链带来变革的机遇。

目前,佳都集团的智能安防业务主要由佳都新太承接。佳都新太从2008年开始进入该领域,并专注于公安、交通、金融、教育等行业。目前,智能安防业务已成为公司增长最为迅猛的业务。

佳都新太的产品包括视频融合监控联网管理平台以及一系列的视频智能分析产品,比如:视频故障检测系统、智能行为分析系统以及视频摘要与检索系统等。其中,公司研发的视频故障检测系统已纳入公安部科技推广计划产品。

公司先后承担了广州市平安城市工程、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海心沙主会场安防系统、广州地铁公安视频监控与指挥调度综合集成平台、广州高铁南站视频监控项目、广州大学城视频监控项目等具有市场代表意义的重要项目。公司也获得“平安城市建设推荐优秀安防工程企业”等称号。

目前,全国已有200个城市安装了摄像头等各类视频监控硬件系统,但新的问题是如何将它们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智能、高效的监控网络。城市安防建设已经转入整合和深化应用阶段。

基于我国建设“智慧城市”的大趋势,针对国内城市级大规模安防体系建设和运营管理的需求,佳都新太在已有积累的基础上,募集资金投入到建设新一代融合智能安防平台整体解决方案项目。它将充分挖掘智能安防业务的潜力,构建起行业最为先进的新型数字化、网络化、高清化、智能化、融合化安防管理平台整体解决方案,推动建立智慧安防产业联盟、智慧安防产业示范基地。

广州在安防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已率先实现了全市范围的安防监控管理平台。佳都新太将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融资优势和遍布全国的营销服务网络,通过与当地电信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合作,复制在广州的成功经验,迅速扩大产品市场份额。目前,公司的监控平台软件在广西、黑龙江、山东等地已经有所突破。

把握时机进军智能化轨道交通行业

至2011年底,全国14个城市拥有56条运营线路,总里程已达1714km。另有15个城市的首条线路正在建设中。全部在建线路数量达70条(含续建段),总里程2000km左右,总投资超过10000亿元。广州市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近日也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同意广州新建7条共228 .9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这标志着广州轨道交通建设将进入新一轮大发展。极具商业头脑的刘伟自然不会忽略这个巨大的蛋糕,但地铁智能化对中国企业而言是一个新兴领域,佳都集团该如何入手才能占据一席之地呢?

“我们在智能化轨道交通业务开展之初就确定了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齐头并进的理念。”在谈到该业务成功的关键时,刘伟告诉记者,“我们就是要借鉴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经验,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实现核心模块的国产化,并结合中国用户的需求进行再创新,从而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佳都集团智能化轨道交通业务自开展之初就与世界轨道交通自动化领域的先进企业——新加坡科技电子有限公司在技术合作、市场开拓、人才交流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佳都集团始终坚持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齐头并进的原则,通过强强联合、积极创新,取得了累累硕果,先后在包括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综合监控系统、站台屏蔽门系统等实现了全方位的关键性突破,成为国内技术先进、产品线丰富的智能化轨道交通解决方案提供商。

目前,佳都集团主要的应用业绩有:广州四号线自动售检票系统项目;广州二号线、四号线延长线、八号线北延段自动售检票系统项目;广州三号线北延段自动售检票系统项目;广佛线站台屏蔽门系统项目和综合监控系统项目(含PSCADA、BAS);广州六号线站台屏蔽门系统项目、自动售检票系统项目和综合监控系统项目等。

然而,刘伟并没有满足于佳都集团现有的成绩。“面临着智能化轨道交通市场的庞大需求和创新要求,我们仍在思考。”刘伟告诉记者,“未来全国各地不断产生新项目,我们要面向全国去推广我们的解决方案,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显然,在刘伟心中正在描绘着佳都集团在智能化轨道交通领域的未来蓝图。

第4篇:交通智能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智能化

1 前言

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进步,因此加强对于高速公路的维护力度能够有效的促进其服务水平和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于这个方面的研究,促进其综合的发展和进步。

2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

2.1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定义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又被人们称为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工程。然而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中主要包括了三大系统和隧道机电系统,其中的三大系统主要分为了监控系统、收费系统以及通信系统;然而隧道机电系统可以分为隧道监控系统、隧道通风照明系统、隧道供配电系统以及隧道火灾报警系统这四部分。

2.2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智能化定义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智能化就是通过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包括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运筹学、人工智能、交通工程学系统综合技术等,通过运用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使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管理更为先进智能。使人、车、路密切地配合,和谐地统一,从而建立起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 运输综合管理系统。在智能交通思想的指导下,机械电子设备开始大量的应用于高速公路,使得其在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加快了高速公路智能化建设的进程。科技部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设立了“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重大项目,在北京、上海、深圳等10个典型城市进行的试点示范工程已全面启动。在长三角或京津冀实施区域已初步形成中国综合智能交通技术体系。可见,高速公路智能化其实并不遥远。

3 建设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重要性及发展情况

3.1 建设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重要意义

高速公路的建设所需要用到的技术和专业知识比较多,并且也综合了电子信息以及机电管理等多方面多学科的内容,因而高速公路的机电系统建设能够以其高质量和水平对我们当前的道路交通安全产生深刻的影响。完善的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可以有效的指挥我们的高速公路交通通行情况,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的情况也能得到比较好的疏通,为管理部门提供更好的监测体系。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对于路面交通的监测管理,以及保障安全等体系,这样能够很好的保证高速公路的安全性,同时也代表了高速公路的发展已经成功的实现了转型,向着电子科技化的方向在不断的迈进。当前我们完善高速公路的机电系统的水平,能够有效的提升对于高速公路的管理力度,提升高速公路的管理质量,促进现代化的优质发展。

3.2 建设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情况

我们国家的交通安全管理起步的比较晚,相较于国外的一些先进国家来说引进电子管理技术的时间也比较晚,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于高速公路电子信息管理技术的研究力度,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其管理水平,实现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新的里程碑。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之中,我们国家对于高速公路的管理过程一直采取的都是固定的模式,在一定的距离内设定相应的收费关卡,之后再配有相应的管理服务中心,对这个路段进行全面的监控,最终促进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有效性管理。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实现了使用互联网等技术进行收费的改革目标,但是仍然有很多的地区停留在人工收费的阶段之中。

针对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来说,已经实现了使用网络技术进行管理的情况,同时在网络上进行各地区信息的共享和交换,有利于提升管理系统的应急响应能力,更好的促进对于当地高速公路交通的管理和规划发展。针对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来看,本身由于地形地势等自然因素的限制,而导致了当地的交通不便,因而也就影响了其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建设和管理进度。从这些不发达地区的设计人员的角度进行分析,会发现在这些地区采取比较先进的技术本身就是比较困难的,不仅由于地理因素的限制,还由于当地的科研力量的限制。

除此之外,对于施工方面的研究同样很重要,一般的土木建筑等方面的工作人员不是非常了解机电系统方面的施工注意事项,因此在进行实地改造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不能很好的将机电施工等注意事项进行特殊的管理,从而导致了工程改造不彻底,机电系统的运营存在问题和安全隐患。一些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管理人员由于本身的局限性,专业的知识了解有限,因而会使得机电管理系统在改造和升级之后不能很好的使用,造成高速公路调控的失误。

4 建设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智能化的建议

4.1 高速公路的智能化管理

高速公路的智能化管理过程就是利用当前的平台和基础,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加入到其内部,从而形成全方位一体化的高速公路监控体系。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当前进行高速公路管理的基础之上,可以使用智能化的系统来完善其监控的力度和水平,从而更好的保证公路安全和管理。使用机电管理体系和平台能够很好的了解车辆以及实时路况等,而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工作则可以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提升智能化的反应速率和水平能够很好的对一些突发事件进行最佳的处理,找到解决方案,因此当前的高速公路系统的改造,能够将这几个方面的优点相结合,总体提升其安全运输的程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对于公路智能化的改造速度也相应的进行了提升,尤其是一些东南沿海的大中型城市,作为此次智能化改革的先进试点,为全国的改造过程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进行了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智能化改革,高速公路的服务范围就可以有效的进行扩展,从而提升其服务的水平和效果。当前对于高速公路的掌控是以当前的交通服务信息维护系统为基础的,因此工作人员可以利用传感器等将这些道路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汇总,之后进行系统化的整合,将这些信息作为人们出行的一个重要参考。现在很多车辆都有自动导航系统,因此当车辆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可以和交通信息系统进行信息的交换,从而确定最佳的出行路线,有效的提升了对于高速公路的管理力度和水平。

4.2 高速公路智能化对于机电系统的要求

智能化系统的发展和普及,是当前机电系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高速公路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措施。当前的机电使用系统的发展趋势来看,大部分的地区能够有效的进行高速公路的维护和控制,并且当前的系统已经具备了升级和更新的条件,因此这样有利于实现综合化的管理和进步,同时完善各项功能。当前高速公路的机电系统不仅在数量方面需要增加,同样其功能的多样性也应该适当的增加一些。当前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互联网已经成为了社会生活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我们需要将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引进高速公路的管理系统之中,才能切实的进行科学化的管理目标,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和优势进行高速公路的管理。采用先进的技术可以有效的提升机电系统的智能化反应速度,对于路面交通的管理和监测能力也可以得到提升。

5 小结

总之,机电系统的维护和改革是有效促进当前高速公路服务系统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我们当前需要积极的加大投入力度,认真的对当前高速公路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从而制定出符合我国改革的方案,促进高速公路系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蛟.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发展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03).

第5篇:交通智能化建设范文

打造温岭市智能公交平台 为公众出行谋便利

中国联通作为全业务通信运营商,在政府“智慧城市”建设政策的引领下,与温岭市交通运输管理局秉承“以人为本,便民出行”的宗旨,结合政府信息化目及“智慧城市”建设政策的实施,深化项目合作及城市运输管理建设,合作共建智能公交平台。该平台运用当下最先进的GPS/北斗定位技术、3G/4G通信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公交车辆的运行特点,建设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对线路、车辆进行规划调度,实现智能排班、提高公交车辆的利用率,同时通过建设完善的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公交车内、站点及站场的监控管理。

科学设置车辆调度模式,提高运营效率。根据线路、站点客流量科学设置公交线路,系统使用计划排班调度与滚动排班调度相结合的调度模式,使车辆运营调度的智能化、实时化、科学化,加强了对运营车辆的指挥调度,提高运营效率。

建设公交调度监控系统,有效管理公交车辆。通过建设公交调度监控系统,实现车辆营运的实时数据的采集,对车辆进行自动定位,更科学有效地管理公交车辆。

建立自动报站系统,报站更准确及时。自动报站系统,车辆靠站设备通过车内广播自动播报车站信息,提醒乘客换乘和注意事项。

建立导乘系统,实时显示线路、站点信息。导乘系统,车辆LED/LCD导乘屏实时显示当前线路、站点信息。

全面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为安全、智能公交提供依据。全面的视屏监控系统建设,可以提供公交车内、公交站点及公交场站视频数据,为实现平安、智能公交提供依据。

完善的公交服务系统建设,公众出行更轻松。通过完善的公交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公众可以通过手机、实体电子站牌等方便准确地获取公交线路信息、车辆实时信息等,使公交成为最优质、安全、经济、舒适的出行方式。

对提升城市信息化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通过科学的调度管理,智能公交的广泛应用不仅为公众出行提供更便利、舒适的服务,同时也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公交企业的效益。当然,智能公交平台作为领先的技术支持平台,对提升城市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信息及时互通,公众出行更便捷安全。智能公交使多种公交运输方式间信息实现互通和综合,信息维护更新的及时性增强。由信息互通建立车队、场站、公交工具、司乘人员、交通线路、搭载人员等之间的纵向信息交换服务体系,在安全性上信息互通对事故等紧急信息反馈性能大大提高,从而方便乘客出行。

2014年8月26日,温岭一辆8路公交车在站台上客时,一黑衣男子在一位背包男子的后面上车。当背包男子上车后,该名黑衣男子紧紧地贴在他身后,从背包男的口袋里抽出一个钱包。这一细节引起了公交视频监控中心巡检员的注意,并立即通知附近民警赶到现场,在下一站站台上当场抓获该黑衣男子,而背包男子直到警方将钱包交还给他时候才发现钱包不见了。警方介绍说:“自从公交视频监控系统安装后,公交车上的犯罪活动明显下降;扒手要么将作案地点由车上转移到站台上,要么上车后发现该车安装有视频监控便取消‘行动’。此类直接在公交车上作案的现象变为个例,即使是多人作案,公交车上的视频录像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提高公交服务准时性和预见性,为公交企业降本增效。公交运行受天气、客流量、车流量影响很大,在天气恶劣、客流量和车流量大等因素影响下公交运行延时、误时情况严重,因此公交公司接到投诉增多、口碑下降;同时在此影响下,公交运行成本增加,进而企业经营效益下降。而智能公交的出现,则通过公交运行管理智能化提高了公交服务准时性和预见性,增强了换乘方案的可预见性,公交企业从而增强了公交服务灵活性。另外,IC卡支付方式的使用,不仅方便公交企业结算管理还节省了时间。由此可见,智能公交为公交运行提高了调度的及时性、增强了公交企业服务的灵活性、扩展了公交服务企业服务内容,通过智能调度管理将提高交通基础设施运行效率,降低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发生概率,从而降低公交系统的噪声、废气排放量,降低公交车辆运行油耗成本,为公交企业实现了降本增效。

领先技术应用,提升城市的信息化和智能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城市中车辆激增导致公交运输管理出现各种各样问题,智能公交的出现对实现城市公交新管理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升了城市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的联网传递和统一的调度管理,为车辆运营管理提供实时、准确的资料,从而降低公共交通压力,提高公交车辆整体运行速度。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人们对于信息提供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乘客信息系统使乘客获得出行前、出行中的公交服务信息,将提高公交吸引力,对保障交通运输的健康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此外,智能公交运用GPS定位技术、3G通信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实现公交智能调度,从而提升城市的智能化。

第6篇:交通智能化建设范文

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给社会经济建设和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物联网”新概念的提出,普及先进的智能技术,推动各方面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使各个领域又面临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中,智能交通(ITS,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s)已被列入交通运输业优先发展主题,在交通运输领域广泛采用智能技术建立交通物联网络,已成为发展智能交通的优先途径,也是各级政府和交通专家最为关注的话题。打造国际一流的人性化、捷运化、信息化和生态化的交通物联网,应用智能技术能解决哪些问题?物联网建设中如何推广智能技术?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深入研究。

2交通物联网的构成和特征

2.1交通物联网的构成交通物联网是在较完善的交通设施基础上,将新一代智能技术充分运用于交通运输系统所建立的一种实现。即把智能传感器件装备到各地公路、水路、公交、地铁各相关系统的基础设施中,把车辆、船只等运动设施,还有桥梁、大坝、隧道、车站、港口等固定设施,网络、视频、广播、通讯、遥感等各种媒体设施,在互联网的支撑下经过互联构成“物联网”。而后通过超级计算机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以及云计算将物联网软硬件资源整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交通物联网体系。智能交通系统是交通物联网中的核心系统。人们通过它能以更加科学的智能的和动态方式管理和控制交通。

2.2交通物联网的特征⑴全面物联:智能传感设备将交通所有基础设施物联成网,通过专用技术对网络系统实时感测和智能的控制,全面实现交通网络智能化管理。⑵充分整合: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软硬件资源最大有效的整合共享,资源分配更加充分和合理。为低碳环保、减少资源冗余浪费,提供最佳的基础设施。⑶协同运作:有效地利用基础设施的潜能,各个关键环节进行和谐高效地协作,监管保障进一步到位,不断消除自身的隐患,达到智能交通的最佳状态。⑷学习创新:立足系统本身的知识学习、积累和更新,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和应用,加快交通智能系统的研发和升级,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智能技术在交通物联网的应用成果

3.1智能技术的应用应用智能技术解决交通运输问题,已成为公认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从第十二届多国城市交通通展中可以看到,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数据通讯技术、人工智能和计算机应用等技术于一体的跨学科的智能技术,在交通科技领域的普及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一卡通”解决方案、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GPS智能导航系统、ETC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道路控管系统、网络影像传输系统、电子警察抓拍系统、公路车辆自动监测记录系统、交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道路交通仿真系统等等。将不同的系统集成并将它们智能化从而提升交通管理的水平,已初见成效。由此可见,智能技术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已呈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3.2应用智能技术取得的成果⑴智能公交方面,建立统一的智能化公共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在公路、水路等客运行业逐步实现全国联网信息共享服务。城市公交实行全程实时监控,科学的调节车流的时空分布,优化了城市公交网络。展示和引导公众选择低碳出行,逐步拓展公共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的应用领域,提高公交运营效率和服务能力。⑵交通停车诱导方面,建立动态停车诱导系统和汽车租赁信息服务系统,在完善停车场和公共交通组合的基础上建设驻车换乘信息诱导系统;利用网络媒体和手机、GPS智能导航等信息终端,为公众提供实时、便捷、个性化的交通信息服务。⑶出租车营运管理方面,应用了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上海市启动了出租车电子标签试点,将识别芯片安装在出租车后窗的玻璃处,执法人员使用手持识别仪透过GSM将数据传送到指挥中心,快速的把出租车的车牌号、发动机号、车辆颜色、营运证等资料读出,以此快速地识别正规出租车和“克隆”出租车,借助交通物联网智能标签识别技术,有效的提高了出租车辆营运管理的水平。⑷公路不停车电子收费方面,计划到2020年,ETC(ElectronicTollCollection)电子自动收费系统全国覆盖率达到60%以上。ETC使公路收费走向网络化、智能化,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降低了收费管理的成本,减少了车辆和路面的损耗,为解决交通拥挤、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和交通污染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⑸港口建设方面,以虎门港物联网工程为例,去年虎门港全面启动了“智能港及物联网应用工程”项目,他们采用物联网技术为基础架构,以RFID及其他传感技术为数据采集终端,通过有线和无线的网络传输技术,把数据资源汇集到港口数据中心,云计算平成海量数据的计算,实现港口在生产操作、仓储管理、物流跟踪、海关监管、环境污染等方面管理的智能化,依托物联网打造智慧型的港口,带动了港口建设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4交通物联网建设方面的探讨

4.1要加强交通物联网标准化工作针对智能技术包含多学科的特点,由此带来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的复杂性,需要制定和完善统一的物理层接口协议和标准。实现物理层接口的标准化,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系统的瓶颈,保证整个系统接口的互联性,有助于物联网配套产业的新产品研发和标准化生产,促进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

4.2要改善基础设施的硬件品质对物联网中装备的各种智能传感设备及硬件,要制定标准采购目录和安装规范,尽量采用新一代智能产品。对老化的设备要定期检查和更新换代,特别是对采集设备的性能进行制度性评估,提高硬件设备的品质,不仅对杜绝各类事故提供可靠的保证,而且使智能技术更加有效的发挥。

4.3要加快智能交通系统的研发应用从交通物联网的现状来看,很多地区发展还不平衡,有的还未引入真正意义上的智能交通系统。许多在用的交通管理系统,智能综合分析的功能较少。有些交通指挥系统只是具备监测、记录、抓拍等被动性的监管功能。不具备主动性的智能预防、诱导分流和调控功能。在交通管理方面,对车辆流量、车速、车况、路况、环境仍处在人工监管状态,对突发事件应急反应上还缺乏智能处理的预案。为此,加快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技术研发,建立物联网智能预防系统显得格外重要。智能预防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多种智能技术实时感测和智能的分析,对道路、车辆、驾驶员、环境及时提出预报、预警、诱导和安全评估以及专家解决方案。可以实现有效的限速限载,合理的分流调控,排除事故隐患,减少人员伤亡和路产损失,为公共交通提供更加安全的保障。

5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

在建立交通物联网的地区,初步实现了交通运输、物流仓储、交通监管等方面的自动化、数字化管理。但物联网的智能化水平还远远不够,数据分析、安全预防、调控决策和重大事件的处理大部分还需要人工完成,处理的结果还未达到专家水准。因此,研发和应用智能交通系统,是今后交通物联网建设的关键所在。

5.1智能交通系统的是一个交通领域的专家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是当前交通运输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是一个涉及领域多、知识面广的庞大的体系架构。采用云计算平台技术,使分布的系统硬件和软件资源充分地整合,通过虚拟化管理和调度,可以实现基础设施级服务(IaaS),平台级服务(PaaS)和软件级服务(SaaS)。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构造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使它能模拟、延伸扩展人类智能的学科。人工智能技术包含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等,主要应用在专家系统、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领域。智能交通系统就是采用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构建的交通领域的专家系统,是实现交通物联网智能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5.2智能交通系统的主要构成智能交通系统,也是一个功能完整的、有学习新知识能力的、并能进行逻辑推理的、在交通管理方面代替人类思维支配系统运行的知识系统。它由若干个子系统和知识库组成,各个子系统也是一个独立的专家子系统,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可划分为:路桥专家子系统;车辆专家子系统;船舶专家子系统;水运专家子系统;物流专家子系统;交通监管专家子系统;应急救援专家子系统;安全预防专家子系统等。每个子系统由若干个完整的智能模块组成,按照功能的划分,每个智能模块对它管辖的范围进行实时的感测和处理。智能交通系统由日常处理、智能处理和专家处理几个层面系统组成。按照事件等级,日常处理只解决经常发生的简单事件,智能处理以快速响应、准确及时、合理调控、节约资源、预防事故发生为目的;遇到重大的复杂事件转由专家处理来决策。

5.3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方向智能交通系统通过知识工程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解决智能接口技术、检索推理机构、知识获取、解释机构等问题。知识库和数据库及其知识、数据的管理通过云计算平台技术来完成。针对大量不同的系统终端数据采集技术的复杂性,要重点解决端口的数据转换方式、编码、交换、传输、差错控制等关键技术问题。智能交通系统在事件处理过程中,根据发生的不同事件的等级,由相应的子系统来进行响应,通过云计算平台调用系统知识库的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和筛选分析,得出切实可行的专家处理意见。由于采用云计算的编程模型、海量数据存储管理和虚拟化技术,进行大规模的分布式计算和并行处理,有效的利用了系统资源,使专家处理的结果变得更加及时和准确。智能交通系统每个子系统应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能自动地获取知识,对系统知识库随时进行充实和更新。并经过人机接流,使学到的新知识达到专家水平。

第7篇:交通智能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智能航道;科技;工作思路

中图分类号:U61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6)12-0037-03

长江航运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较于民航、公路、铁路等其它运输方式,长江航运的信息化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尚不能满足现代化长江航运服务的需求,制约着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推进,在内河航道扩能和安全保障服务能力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党和国家政府高度重视长江航运的发展,在大力发展长江等内河航运的基础上,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提升至国家战略,长江航运的发展迎来了历史性机遇。

十二五以来,长江数字航道建设正式启动,长江航道科技及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数字航道的建设将会显著提升长江航道维护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航标、水位、工作船舶等航道要素动态监测和及时维护,航道维护资源的科学配置和联网调度,主要航道要素信息的可靠,对长江干线航道安全畅通及信息服务水平提升起到明显作用。航道数字化的高级发展阶段是智能化,未来内河航道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智能航道,交通运输部已将智能航道技术列为未来重点研究方向。数字航道的建设成果为智能航道建设奠定了基础,智能航道将在数字航道的基础上,利用传感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智能感知航道要素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及挖掘等技术,实现航道规划科学化、管理现代化,为长江航运提供准确、实时、便捷的航道服务。

长江智能航道的发展方向也对航道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科技工作在长江航道发展中起到支撑和引领的作用,智能航道的建设离不开航道科技工作,而航道科技工作也会推动智能航道的建设。为此,本文分析了长江智能航道的概念和特点,针对智能航道的关键技术提出了航道科技工作的思路。

1 智能航道

1.1 智能航道概念

目前智能航道在l展方向、基本概念等方面都取得了初步的突破,但是整体研究还处于起步的阶段。智能航道是以数字航道建设为基础的,智能感知航道要素数据,利用航道要素数据建立广泛互联、深度融合、智能应用、机制完善的智能航道运行服务体系,实现航道资源的物联化、航道信息的互联化和航道管理服务的智能化。

数字航道的建设解决了航标、水位、船舶等航道要素信息的自动获取,智能航道在此基础上,扩大航道要素感知种类数量,进一步提升各类航道要素数据的智能感知能力,形成全河段、全天候航道要素感知能力,为航道维护管理决策和社会公共服务提供实时的、全面的航道数据。同时智能航道利用数据分析及挖掘等技术,将海量的航道数据实现从数据到到洞察力的过程,达到典型航道要素的短期预测预报,提升航道维护管理研判及决策能力,为社会公共大众提供个性化、可定制的航道信息服务,从而真正体现出智能航道的智能化。

1.2 智能航道的特点

(1)系统全面感知航道要素。通过各类智能感知方式,形成固定式与移动式、接触式与遥感式、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感知系统,从水上、水下等全方位实现航道要素信息全河段、全天候获取,对航标、水位、水流、洲滩岸线、河床地形、雾情、能见度、典型河段监控、航道整治建筑物、控制河段交通流等航道要素实现自动获取。

(2)便捷友好交互航道信息。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外场终端、控制终端、服务系统等各类设备连入长江航道广域网,基于智能航道的平台,实现全面的互联互通以及航道信息的便捷友好交互。

(3)实时提供航道信息服务。航道信息服务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实时性,具有实时性的航道信息服务才是有价值的。利用数据挖掘等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的航道资源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挖掘数据的应用价值,实现航道信息定制化服务。

(4)低碳环保养护航道。智能航道利用遥测遥控与现代传感技术,实现各类航道要素的自动获取,达到航道远程监管,改变了传统维护管理模式,减低了资源消耗。同时利用航道要素信息为长江航道的维护管理提供决策分析,更加低碳经济地开展航道维护管理工作。

2 智能航道下科技工作思路

2.1 加强数据库顶层设计研究

智能航道的核心在于“智能”二字,“智能”的表现在于将航道要素数据转化为一种预判和洞察力,从而为航道维护管理提供研判和决策,以及预测航道要素的未来发展趋势。要实现“智能”二字,需要海量的航道要素数据作为支撑,通过数据融合和挖掘等技术实现智能化。对于海量的航道要素数据,要做到有据可查、标准规范、集中管理、交换便捷等需求,必须做好数据库顶层设计。

一个良好的顶层设计有助于航道要素数据的存储、融合、提取、分析以及挖掘。数据库顶层设计关注的不仅仅是数据本身,是要建立一个数据管理系统。系统的基础是各类基础IT设施,平台将其虚拟化为设备资源服务,为航道要素数据分析和挖掘所需要的计算能力提供基础支撑。数据管理系统的核心是各类航道要素数据,将数据进行融合、整合形成符合预定数据规范的数据库。在设备资源和数据库的基础上,结合各类专家数学模型,对所获得的航道要素等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实现航道演变趋势预测、航运通航状态预测等智能化功能,最终通过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将分析结果给用户,不同的用户根据各自不同的需求利用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判或者获取自己需要的数据,同时系统能够获取用户使用内容、使用习惯等,后续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2.2 加强航道要素智能感知研究

航道动态监测平台是数字航道建设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航道动态监测平台全面、实时掌握航道各类动静态信息监测与控制,是航道部门开展各类业务应用的基础,平台基于统一的电子航道图数据和GIS平台,辅助航道管理部门实现航标遥测遥控、水位遥测遥报、航道维护尺度监测等功能。航道动态监测平台包含航标动态监测、水位动态监测、工作船舶动态监测等功能。

航道动态监测平台解决了航标、水位、工作船舶等航道要素信息的实时采集和展示,但是仅仅以上三种航道要素的智能感知远远不能满足智能航道的需求,智能航道需要建立包含多种航道要素数据的大数据平台,用于数据融合处理和数据挖掘,从而从数据中获得数据变化的规律。要建立航道要素数据的大数据,需要能够及时获取当前航道要素信息的瞬时值。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航道要素智能感知研究,在数字航道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扩大感知航道要素的范围,提高航道要素感知的实时性、准确性以及稳定性。智能航道需要的感知航道要素不仅仅是航标、水位、工作船舶等,还需要包含水流、洲滩岸线、河床地形、雾情、能见度、典型河段监控、航道整治建筑物、控制河段交通流等航道要素数据,实现航道要素的数字化采集以及预处理的能力,形成各类要素数据的统一管理。完成各类感知系统的整合,

航道要素的感知还要体现出智能化,各类航道要素数据包括用户行为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与航道相关的文档数据、图片数据、音视频数据等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都要录入航道要素数据库。数据的全面性非常重要,只有感知全部数据,才可能掌控航道状态,预测航道状态和发展趋势。

2.3 加强演变分析和预测预报能力研究

智能化是指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汇集而成的针对某一个方面的应用。智能化的主要特点有具有感知能力、具有记忆和思维能力、具有学习能力和自适应能力、具有行为决策能力,具备以上特点则称为智能化系统。智能航道是一个智能化系统,前文所述的航道要素智能感知指的是感知能力,如何让智能航道具备记忆和思维、学习、自适应、行为决策等能力,是现阶段航道科技工作的研究重点,同样也是难点。

记忆和思维、学习、自适应、行为决策等能力是智能化的核心,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计算、比较、判断、联想、决策,是一种思维和智慧的结果。从智能航道的角度来说,就是对未来航道的一种洞察力,包含演变分析和预测预报的能力,通过基于大数据的融合和挖掘,逐步形成水位、水深、水流泥沙冲淤等要素信息的模拟分析、预测预报及综合利用能力,着重建立长江干线航道水位短期预测技术体系以及长江干线航道水位感知点布设方法;实现航道运行状态的模拟分析及航道条件的预测预报,支撑航道的精细化养护和航行安全的提前主动预警

2.4 加强航道综合信息服务能力研究

长江航道维护管理是一项公益事业,最直接的服务对象就是通航船舶,因此提高航道综合信息服务能力是建设智能航道的最终目的。加强航道综合信息服务能力的研究,要从服务的手段、服务的形式、服务的内容等方面着手。

目前电子航道图是长江航道非常重要的对外服务手段,在智能航道的条件下,当前电子航道图的功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增加电子航道图的航道变化模拟分析的功能,进一步提升电子航道图的智能性、功能性和实用性;同时加强长江航道测绘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一体化测绘和快速测绘,提高电子航道图的快速更新能力。此外充分借鉴当前信息化领域的现代科技手段,着力提升信息服务的多样性、移动性、实时性,实现以电子航道图为内容、移动智能终端、船舶终端、门户网站等多平台的智能个性化服务。

3 展望

智能航道技术将会推动我国内河水运的加速发展,O大地提升长江航道的信息化和科技水平,将长江航道的传统维护管理方式转变为智能服务模式。智能航道的建设离不开航道科技,航道科技为智能航道建设起到技术支撑和引领的作用,其为智能航道提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思路,也为智能航道关键技术研究提供技术支持,为此,本文阐述了智能航道所涉及的关键技术,针对关键技术提出了智能航道下航道科技工作的思路,充分发挥科技的推动作用,为智能航道建设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怀汉,李学祥,杨品福,等.长江智能航道关键技术体系研[J].水运工程,2014(12) : 6-9.

[2]长江干线(大埠街至上巢湖段)数字航道初步设计,长江航道局,2014年3月.

[3]李学祥,李昕,徐秀梅. 物联网在长江干线航道的应用研究[J].航道科技,2014(7) : 13-16.

第8篇:交通智能化建设范文

足不出户,只需手指一点,就可以轻松参与和办理公共事务。出门在外,只需触动手指,就可看到实时路况照片,避开拥堵的路段,制定最合理的出行线路图。事实上,你只需小小一张卡,就能办理社会保险、医疗卫生、住房公积金、老年人优待、图书借阅、金融等多个业务,省掉“周身卡”的烦恼。一份电子病历可以跟踪一个人一生的健康状态,而通过预约挂号和远程医疗服务,“看病难、看病贵”或许将不再是令人烦恼的问题。以上事例并非夸张,这些都是近年来广州市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果。

作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市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支撑,智慧城市建设正被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重视。广州市作为中国第三大城市,拥有毗邻中国港澳的独特地缘区位优势,更有“千年商都”形成的商贸优势,以及敢为人先、海纳百川的人文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当前,广州市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和城市化成熟阶段,经济发展将从依靠要素投入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广州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

为顺应世界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和新型城市发展趋势,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智慧广州”的战略决策。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吴奇泽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专访时表示,智慧城市建设已经上升至引领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目前广州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才刚刚起步,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还需不断深化和努力。而未来广州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是,至2015年,初步形成智慧城市运行体系,实现信息网络广泛覆盖、智能技术高度集中、智能经济高端发展、智能服务高效便民,成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先行示范市。

打造智慧城市之树

事实上,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坐拥三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城市,广州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有着良好的信息化基础。

广州市的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占全国一半以上,互联网普及率为72.9%,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网络实现城区全覆盖,无线局域网接入点16万个,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在重要公共场所为市民提供免费无线上网服务。目前,广州信息化综合发展指数达到0.946,跨入全球中高水平城市行列,信息化基础设施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信息化应用水平较高。

与国内一些城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所不同的是,由于在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广州市并不是以发展信息技术或者产业智能化等某一方面为特点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而是更加注重从整体布局,将城市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考虑进了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中,绘制出了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树形”结构图。

在智慧城市“树形”框架中,智慧新设施是“树根”、智慧新技术为“树干”、智慧新产业为“树枝”、智慧新应用新生活为“树叶”。通过学习吸收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先进理念,结合广州市实际情况,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智慧广州新设施、推进智慧广州新应用、发展智慧广州新产业、发展智慧广州新技术、创造智慧广州新生活“五个新”的工作任务。

“要植好智慧城市‘树根’,就要建设一批智慧新设施;要养好智慧城市‘树干’,则要突破一批智慧新技术;通过发展一批智慧新产业,壮大智慧城市‘树枝’;推进一批智慧新应用,从而丰满智慧城市‘树叶’;通过创造智慧新生活,结出智慧城市‘果实’。”吴奇泽说。

为植好“树根”,广州市近年来大力推进智慧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了国家级超级计算中心、城市大数据信息资源库、一批国际云计算中心和数据中心,推进了光纤到户、无线城市、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网络等宽带网络工程,提升了广州信息通信枢纽功能。

在智慧新技术方面,广州市的目标是通过在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通信网络、移动互联网、高端软件、智能终端、大数据、高性能计算等前沿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共性技术,拥有一批国际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从而实现成果转化应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在智慧产业方面,广州市希望通过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名牌智能产品,以实现生产制造全流程智能化和节能环保应用和传统优势产业的智能化。

在智慧新应用方面,广州市通过建设政府智能化办公决策平台,建设城市智能化管控中心和智能化视频监控体系,实施公共安全智能化工程,推进城市规划和地下管线管网智能化,建立了管理、执法、监督和社会公众参与“四位一体”的城市综合管理体系,丰满了智慧城市“树叶”。

在创造智慧新生活方面,广州市重点推进了智慧人文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保、智慧人才等民生服务工程,通过建设生态环境感知监控、智能家居、智慧社区等工程,营造了智能化生活环境。

突出人的主体地位

3月18日,在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的联通3G体验中心内,工作人员正耐心地向前来咨询智慧应用的市民作讲解。尽管不是周末,前来3G体验中心咨询和体验的市民依旧络绎不绝。在这个面积足有500多平米的中心内,展示着联通与第三方合作伙伴合作开发以及自身独立开发的18款应用软件,产品种类从智慧交通到智慧金融,智慧能源等覆盖齐全。

智慧广州办公室徐玲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的记者介绍说,在智慧应用方面,体验中心共分了政务、制造业、交通业、教育业、金融业、医疗、传媒和快消连锁等行业进行展示。“我们以这个八个行业的重点项目为切入点,利用联通本身在移动信息化应用方面的优势,与智慧城市项目合作,形成了一系列产品,推动城市的智能发展。”

体验中心的工作人员李先生拿起展示台上的一部手机,向前来咨询的市民说:“以行讯通为例,安装了这个软件后,用户不仅可以免费获得实时路况及公交车到站信息,还可以获得包括停车泊位、地铁服务、实时飞机火车信息查询等共计11项智能交通信息服务。”

记者随即体验了一下行讯通的“实时公交”内容,通过在“实时交通”模块内的“线路查询”方框中输入“11路”公交车编码,手机屏幕上很快显示出该线路公交车辆在全程各站停靠的实时情况,并能选择自动更新最新停站位置。方便还不仅于此,工作人员李先生介绍说:“人们还可以在软件上设置闹钟,如我下班的时间为6点,我设置闹钟时间为5点59分,软件到时会自动提醒我所乘坐的公交车到站台的距离,方便我做好乘车准备。”

“我们很强调百姓,智慧城市就是要以人为本,要充分考虑老百姓的需求,为他提供方便。”吴奇泽说。在他看来,不管一个人愿不愿意,都要接受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应用。信息技术从产生发展到现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所以每个人都要去了解、去学习、去掌握、去享受它。

目前,广州市推进的智慧应用主要有智能交通、电子政务、城市综合管理、智慧医疗、智慧社保卡等内容,着力突出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以发展最为成熟的智能交通为例,广州城市轨道列车在途监测与安全预警关键技术列入科技部863计划;手机“行讯通”为市民免费提供路况信息、实时公交、停车服务、的士查询、出行规划等信息服务;在全国大城市公安机关中首创推出的手机“警民通”,则为市民免费提供全市路况地图、交通信息、交通违法查询、出入境办理等智能化服务。

张师傅是一位在广州开了20多年出租车的老司机,他告诉记者,即使到现在,在广州仍有许多路他不知道该怎么开,“但是有了行讯通就方便了”。张师傅向记者点开行讯通应用的“出行规划”功能模块,使用者只要在方框内输入自己所在的位置,或者想要出发的起始地点,并在另外一个方框内输入自己的目的地,系统就会自动告诉他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里程最短的路,另一条则是时间最短的路。

对于自驾车一族的车主而言,有了行讯通,可以避开堵车路段。点击行讯通的“路况信息”功能模块,手机屏幕上便显示出一张广州中心城区的路网交通地图。与一般手机导航地图不同的是,在这张地图上,全市各主要交通干道,以及每条主干道的不同路段,都被标注了绿色、橙色以及红色、灰色等不同颜色的色块。地图主页面上的注释信息还标明了绿色代表畅通,橙色代表缓慢,红色代表拥堵,而灰色的路段则暂无数据显示。车主据此就可以根据车行前方路段的色彩信息,判断哪条路比较堵,提前绕行。

而在2013年1月中旬推出的手机软件 “警民通”,在全国大城市公安机关中属首创,它最大的亮点是可以实时浏览交通监控照片,直观了解路况。通过此软件,全市路况监控照片每3分钟更新一次。除了实时路况信息,这款软件还具备网上车管所的手机应用功能,包括补、换领机动车行驶证、变更机动车或驾驶人联系方式,以及机动车、驾驶证信息查询、网上办理进度查询和交通违法信息查询等22项业务,大大提高了市民的办事效率。

除了智能交通,在电子政务方面,广州市也是颇有特色。为深入推进政府服务网上办理,广州市创新性地提出“以网办为原则、不网办为例外”的建设要求。

2012年12月,广州市网上办事大厅正式开通,571项政务实现网上办理,广州基本实现了政府网上办公,建成了覆盖市、区、街、社区的电子政务网络。截至2012年底共有41个单位的571项政府服务实现网上办理,累计网上业务办理量超过4433万笔,减少市民和企业上门办事次数超过4126万次,节省时间超过1.2亿小时,节约社会成本超过1.6亿元。

在智慧医疗方面,广州市统一全市医疗机构诊疗卡,推进建立全市医疗机构的集约式预约诊疗服务等应用,全市共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超过1000万份。吴奇泽说:“以前去医院看病,都要分别办理医疗卡,非常麻烦。现在有了一个统一的诊疗卡,在三甲医院都可以看病,目前在尝试开放市民服务门户,在手机智慧医疗方面,也会有进一步推进。”

在智慧社区建设上,广州市初步建成华新智慧社区等试点,越秀社区管理网格化系统、番禺智慧社区电子巡更等投入试运行。智慧社区主要分为便民服务和政务两个方面。广州市在社区推动光纤到户,便民自助终端,社区电子商务等一系列便民服务。广州市通过在试点社区建立政务服务平台,将市民办理的信息通过平台分发给后台的各个部门审核,然后再将处理结果发回服务平台,市民就可直接在服务中心取结果。“我们希望市民在社区的服务中心就可以把事项都办理好,服务就在家门口。” 吴奇泽说。

智慧点亮未来

2013年是广州市智慧城市正式启动试点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广州市的智慧城市建设重点是在智能交通、智能港口、政府网上行政审批、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环保等领域启动试点应用建设,同时在其他领域开展应用规划,年底前完成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立项,落实建设资金。而2014-2015年上半年则为广州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全面推进阶段。广州市将全面启动和推进方案所涉及领域的试点应用建设,以规模化应用推动自主的智慧城市核心技术产业化,形成应用与产业的互动机制。2015年下半年为广州市智慧城市的验收阶段。智慧城市示范应用使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城市核心技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信息技术产业迈上新台阶。

“智慧广州建设注重以人为本,立足便民高效,能让市民实时感受触手可及的便捷、实时协调的高效、和谐健康的绿色和可感可视的安全。”吴奇泽说,通过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广州市的城市运转效率逐步提高,未来市民的生活将会更加便利,生活质量也会更高。

首先,广州市市民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高速便捷、低价优质的网络服务。到2015年,广州互联网普及率达到80%以上,企业平均接入带宽达到100Mb/s,家庭平均接入带宽达到30Mb/s,无线局域网接入点突破30万个,90%以上的市民将通过网络享受工作、生活、学习等服务,市民信息素质明显提高。

其次,市民可以足不出户参与和办理公共事务。市民可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网络问政平台、社会保障卡、市民网页等载体,以及电话热线、自助终端、移动终端和数字电视终端等渠道参与公共事务。

通过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市民饮食将更放心、出行更便捷、就医更方便、学习更轻松。例如,通过安装在食品上的电子标签,实现食品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安全监控。智能交通使人们借助于智能手机终端,预知出行道路情况,避开拥堵的路段,制定最合理的出行线路图。智慧医疗能让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跟踪个人一生健康状态,预约挂号和远程医疗服务将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难题。智慧教育将建成市民综合学习平台,整合共享全市优质教育信息资源,为市民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智慧金融通过金融综合管理系统,实现资金的无障碍全区域安全流动。数字家庭通过信息技术与家庭电器的进一步结合,创造出智能化的家庭环境,让人们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家里的灯光、家电等。

第9篇:交通智能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 智能建筑

1 物联网概述

对于物联网的技术架构,业界有不同的认识,其中三层架构,即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架构得到比较多的共识。其中感知层是整个架构的基础,传输层是整个信息传输的通道,应用层即输入输出控制的终端,满足各类应用的要求。因此,物联网不能算作是一种技术,它是从感知到传输的一系列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诸如RFID、传感器、二维码、网络通信等技术都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2 智能建筑系统构建

现代智能建筑将建筑和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现代服务系统、现代管理系统等多种系统相结合(如下图所示),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高效、安全便利的现代化建筑环境。建筑智能化系统,按照业态分模块方面,行业里习惯讲建筑自动化系统工程,常规的电子系统有很多,电子巡更系统、楼宇对讲系统、公共广播系统等等。机房工程,还有综合管线,包括电气培管、电气配线、电缆桥架、配电箱,综合管路系统是智能建筑中各个弱电系统缆线敷设和设备安装的必要设施,是各个弱电系统设备连接和集成的桥梁。除了常规弱电外,还有各业态所需的智能化子系统,如酒店智能化管理系统、访客对讲系统、酒店客房控制系统等等。智能建筑技术是构建绿色建筑的重要技术标准与规范。

智能建筑组成框图

3 建筑智能化监控系统物联网形态

建筑智能化监控系统目前常用三层结构:管理层、控制层、现场总线。设备经传感器联网的特点是:物与物、物与人,多IO、实时、面向现场总线,形成连接互联网架构的逻辑设备,构建设备网站,实现管理和监控功能。

4 物联网对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影响

物联网对智能建筑技术影响无处不在。目前,我国城市交通行业智能化正处于建设初期,基础硬件系统是主要的建设内容,同时对软件环境的建设需求也非常迫切。智能建筑呈现网络化、IP化、IT化、数字化的趋势,一批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建筑智能化领域,如无线技术,数字化技术产品被广泛采用,智能建筑的实用价值得到了广泛提升。前瞻估算,中国智能交通、医疗及建筑信息接入设备市场规模由2005年的不到10亿元增长至2012年的45亿元左右。

5 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

现代智能建筑为建筑电气提供了安装与敷设的平台。在现代智能建筑中,实现建筑的智能化,必须安装多种现代化的电力设备,例如中央空调设备、通风设备、照明设备、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电力控制系统、强电系统、弱电系统以及导线等设备,而这些设备不但体积庞大,而且数量较多,这就要求现代智能建筑给它们提供一个相当宽阔的空间,以实现各种建筑电气设备的安装与敷设,确保各种建筑电气设备正常发挥各自的功能。

6 在应用领域的未来

建筑安全智能化系统应用领域众多,目前其应用范围基本定位在高端为购物、地铁、商场、5A写字楼、博物馆、旅游、度假、餐饮、娱乐、餐饮、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大楼。综合安保系统、报警系统、红外报警系统、燃气报警、安检系统、人流统计、智能一卡通系统、公寓、观光层、会员卡消费等等。在未来时间里,要想真正实现建筑的智能化,必须在现代建筑内安装、敷设各种现代化的智能设施,确保各种现代化设置的正常运行,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现代智能建筑的智能化。

参考文献:

[1]张公忠.物联网与智能建筑[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