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中村治理建议范文

城中村治理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中村治理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中村治理建议

第1篇:城中村治理建议范文

关键词:课程改革;制度伦理;问题;对策

1、引言

早在2001年,我国就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地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且在这七年的时间内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就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制度与措施中难免存在着些许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阻碍了课程改革的继续深入,让课程改革的措施与模式举步难行。追溯到其最根本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制度伦理与德行的缺失首当其冲。相对来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就在于制度的变迁,教育制度的变迁是必须依靠合理的制度伦理的,如果没有良好的制度伦理作支撑,我们就看不到课程改革所取得的骄人成绩。教育课程的改革不单单是简单的教育模式的改革,更是教育本身道德实践的一种改革,遵循伦理性和道德性是课程改革必须具备的应有之义和本质诉求。

2、制度、伦理与制度伦理

对于制度一词来说,“制”就是有节制、限制的意思,“度”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有尺度、标准,组合到一起就是制度,是用来限制人们行为的一种尺度。在一般情况下,制度会在两个方面对人们产生行为方式的限制:一是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和制度,对人们的生活、行为产生强制性的约束,具体体现在条例、制度、规范等具备强制意味的措施;另一方面就是指其本身所潜在蕴含的有关伦理、道德方面的约束力,对人们的意念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这两种方式在本质上是相辅相成并且相互协调的,它们共同的促进着人们的行为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伦理一词就是指用来调整人伦关系的的原则和道理,它是实体性的社会关系,也是一种人们社会关系的认识。

所谓的制度伦理,就是指一定的社会制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伦理基础,其中包含了对伦理的追求以及道德原则和道德审判。制度的和道德性就是制度伦理的最基层含义,任何一种制度的存在和发展,必须是建立在合理的道义之上,充分体现道德的价值观念与权力、义务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均衡与融洽,不断地延续和谐的力量。

3、高三数学课程改革中制度伦理存在的问题

3.1忽视地区差异,缺乏平等对待

在高三的数学课程改革中,从阶段性的试验到全面推行所经历的时间比较短暂,发展速度令人惊奇。但是这之中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一些农村地区教育部门或者学校的教学设施相对落后,无法及时的引进和实施先进的教学资料和手段、模式,多以就导致以诚实为基础的课程改革脱离了农村的实际情况。就是因为农村学校缺乏相应的教学设备,无法满足课程改革所使用的多媒体设备与教辅教参,致使农村与城市的数学教学效果相差甚远。其次,课程的改革也给数学教师带来一定的困扰,预设和创生的要求就使得教师难以进行合作和探究的教学方式,给实践教学带来困难。这种种差异,是统一改革标准所不能同时兼顾的。

3.2行政强势推行,失去课程民主

上行下效的行政模式,既有其高效的优点,也存在着其不容忽视的弊端。数学教师无法坚持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而必须去执行外加的教学模式。教师只能成为上一级教育层的传声筒,并且教师的自我被不断地侵蚀,出现异化现象。在课程改革中,教师慢慢形成游击战术的消极反抗心理,导致课程改革效果不理想。

4、课程改革中制度伦理建构的对策

4.1制度设计伦理

在这一层面上,最主要的措施就是要将课程改革的制度向道德伦理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发展。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个人伦理的发展而忽视了对制度伦理的探求,因此,必须要加强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学的伦理性和道德性的建设。在进行制度体系的设计时,要严格的执行制度在道德上的约束,提升其伦理性的信服力,找出制度体系的缺陷。要让执行者能够理解和接受,并且愿意去执行,这些都是尤为重要的因素。

4.2制度运行伦理

4.2.1因地制宜,提高课程改革的适应性

当前,我国教育的地区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体现在东西部之间和城乡之间。在这种情况之下。应该避免以统一的标准进行改革,因地制宜,实施分段的课程改革目标,体现课程改革的多样化与多元化。在改革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农村的发展,加大教学设备以及师资力量的投入,突出农村特色,适应农村教育发展要求。

4.2.2加强管理者思想转变,提升教师课改认识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淡化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权利意识,加强思想认识和民主、平等观念,有效地优化和完善自上而下的反馈机制,有效地解决沟通与对话之间的问题与矛盾。其次,数学教师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充分的了解和接受课程改革的意义与需要,不断的掌握改革的方法和模式,积极的身于课程改革中去。同时,要对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让他们放下课程改革效果的巨大压力,切实解决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困难与需求。

5、结语。总之,制度伦理是一个涉及极广、根基颇深的系统性工作工程,这就要求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不断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手段,实现课程改革的健康顺利发展,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城中村治理建议范文

一、“城中村”现状

城关镇辖区内共有18个“城中村”,这些“城中村”违章建筑普遍存在,土地资产流失严重,居住环境极差、公用基础设施薄弱、人口构成多元化、治安状况堪忧、计划生育难、火灾隐患大、村民综合素质、转变生活习惯跟不上等等。以上这些都是城市管理和新建设必须根治的问题,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从源头上治理脏、乱、差,是建设和长远发展的一个根本性措施。

二、“城中村”改造面临的问题

(一)拆迁补偿问题

1、违章建筑的认定问题。“城中村”违章建筑具有普遍性,若承认其合法,给予相应补偿,必然引发新的违章建筑浪潮,加大城市管理难度和增加拆迁成本;若认定其违法,则强制拆迁难度大,必然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2、拆迁补偿模式问题。根据调查,大部分村民乐意接受异地安置或回迁安置,不愿接受货币补偿,这给开发“城中村”带来巨大的改造成本和风险,令开发商望而却步,对参与“城中村”改造失去积极性。

(二)村民社会保障体系问题。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是广大农民最大的后顾之忧,如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给失地农民一颗“定心丸”,是能否完成好“城中村”改造的关键。

(三)“城中村”改造操作模式需进一步探讨。“城中村”改造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谁主导改造,如何操作还需进一步探讨。

(四)相关政策措施不完善。“城中村”改造后的供地模式、规划设计要求等相关政策不完善,使得“城中村”改造没有明确的目标,不能很好地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三、“城中村”改造的几点建议

(一)政府主导,做好拆迁补偿。

1、对违章建筑只给予补助,体现违章无利可图。由于“城中村”违章建筑具有普遍性,可兼顾拆迁成本和维护社会稳定,体现有法必依的原则,对违章建筑只给予补助,补助额不大于建筑物成本。

2、加强异地安置与货币补偿相结合的拆迁补偿模式的研究。把外地“城中村”改造的先进经验和实际做法揉和到具体操作过程当中去,积极加强对各种补偿模式的研究,对“城中村”的改造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建立健全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健全:

1、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费用支配机制。征地补偿费应作为农民养老的主要保障,可将此部分资金实行多元化投资,用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其他合理的投资,确保资产增值。

2、建立医疗、养老社会保障机制。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尚未立法,各项制度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建立失地农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其资金筹措可以按国家、集体、个人都出一点的思路进行解决,初步建立起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3、就业是失地农民最好的保障。联合有关部门,有针对性的建立教育培训保障机制,重视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加大以职业技术、岗位技能为重点的就业培训,提高失地青壮年农民转岗就业能力,建立多层面的县、乡(镇)、村三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网络体系,使失地农民充分就业。这既提高了村民综合素质,又保证了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

(三)积极探索“城中村”改造操作的新模式。

“城中村”改造应以政府主导,统一规划设计,以市场运作为主要模式,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不断探索“城中村”改造的新模式、新办法。

第3篇:城中村治理建议范文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改造现状;天津市

"城中村"是各地区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按建设用地占总用地比例可把城中村发展的具体形态分为三类,即"典型城中村、转型城中村、边远城中村"。因此,城中村大多分布在城市边缘、城乡结合部,被城市完全包围或半包围形态。这种形态直接形成"边外城市化,边内脏乱差"的鲜明对比,这也发映出城中村急需治理的现实。

一、天津市城中村改造现状分析

天津市城中村改造从2004年开始,到2010年6月底,天津市中心城区涉及的66个城中村已经陆续改造完成20个,还有46个村中城有待改造。这46个村全部坐落在环城四区,涉及21万人口,6.5万户。城中村改造的主要内容就是将城中村危陋、平旧的房屋拆除,集中建设现代化小区,节约出来的土地征为国家所有,用于城市建设的再发展。故这46个村需拆迁房屋达800万平方米以上。其中有的村落确定了投资单位,有的因缺乏资金支持无法启动改造,再加上在拆迁问题上的重重困难,因此,天津市城中村改造任重道远。

二、天津市城中村改造问题分析

天津市城中村改造问题与我国其他地区有很多共性,但以下三点在天津市城中村改造中都比较突出。

1、公共服务设施欠缺,环境质量差与现代城市发展不同步

大部分城中村的道路曲折不通,不能满足消防、急救、环卫等车辆通行。房屋高度无序,水、电管线混乱,煤气管道不通,在消防、抗震等方面存在隐患。此外城中村建筑间距过小,采光、通风不足.建筑质量不高。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城中村排水排污、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不足,加之村民的生活方式并未根本改变,使得生活性和生产性污水就近排入河道或农田,固体废弃物无序堆放,环境质量差。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城市整体服务功能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社会治安混乱,管理难度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现代化形象。

2、城中村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管理混乱,权属界定不清

城中村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地带或次中心地带,占用了大量城市建设用地,是丰富的土地储备资源,但是这部分土地一般涉及若干集体土地所有权单位,而由于现行法律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概念设定模糊,在行使具体权利时,作为所有权人的农民集体的真实意愿难以得到真正体现,造成了农民集体在收益分配上的不均。这些权属不清的土地使得土地在流转的时候更加混乱。

3、土地利用效益低,违法违章建筑严重

城中村大多以独门独户的传统家庭模式建筑为主,房屋建筑占地面积大,建筑密度高,容易率低,造成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低下。由于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不完善,导致村民因利益驱动住宅往往尽可能占用公共空间,余留的公共空间狭窄,在城中村形成"一线天"等独特"风景"。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低廉的城中村住房有了巨大的需求市场,所以农民不顾一切的进行违法建设,任意侵占公共空间和道路,市政设施无人顾及,致使潜在的土地资源流失。

三、天津市城中村改造成因分析

城中村形成的客观原因是我国城市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是城中村形成的主要外动力,然而城中村很多负面现象还是有其潜在的原因。

1、法律法规实施力度和监察措施不强

法律制度的滞后性是现实生活中出现"先发生后管理"问题的根本原因。而相应的监察制度是使法律等规章制度有效实施的保证措施。监察措施不及时,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就不能及时得到解决,这也是城中村改造问题难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原因。

2、农民的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在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保护中,群众一直是直接的实施者与受益者。良好的环境和充分的土地后备资源是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足的重要基础,但是这样的意识并没有深入到每个人群众的心中。小民经济的自私性与集体利益冲突时,大多数人首要考虑的还是自身的利益,公益性参与只存在于少数具有高文化层次的人群中,但是在具体做的时候还是要再打折扣。城中村改造是利国利民的一项长远事业,以利导之、以利趋之除了提高群众自身文化素养外,政府的奖励机制也应大力实施。

四、天津市城中村改造对策分析

1、明晰土地产权关系,制定有针对性的土地管理制度

土地产权关系是城中村改造问题顺利解决的基础因素,明晰的产权归属可以化解很多现实问题,所以制度一部专门专门关于城中村改造问题的土地制度迫在眉睫,只要有法可依,一切关于权属的纷争才可迎刃而解。

2、处理好"城中村"三方关系是治理"城中村"问题的保障

城中村改造问题涉及到的主要利益主体有:政府、城市开发商、城中村居民,而城中村改造的实质是通过解决产权、规划、地价及拆迁补偿安置四方面问题来平衡政府、业主与改造单位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抓住利益三方的主要矛盾,分析各利益主体最关注的问题才能妥善处理好城中村改造问题。

3、因地制宜,挖掘不同城中村的特色,勇于创新

"城中村"改造应深入了解本地区的现状特征和改造的市场条件,综合协调各方利益,根据各地区、各类型"城中村"的不同特点,多方论证改造方案的经济可行性与空间可行性,提出操作性强、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改造方案。

个性化是城市发展重要的内在动力,是城市发展永恒的话题。因此,应首先继承传统建筑,体现地方特色,深入研究,综合考虑城市的自然、地理、社会、人文等各方面因素,挖掘城市特色,利用先进的规划设计手法,编制富有地方特色、个性鲜明的改造规划。做到"一村一策、一区一策",把天津市打造具有活力的现代大都市。

参考文献:

[1]郭振维.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问题改造研究--以天津市为例[D].天津师范大学,2006.

[2]胡明杰.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改造问题研究--以天津市西青区为例[D].天津师范大学,2012.

[3]陈柳钦.关于天津市"城中村"改造问题的几点建议[EB/OL].http:///newsdisplay.php?id=1417129&sib=1.

[4]周森.城中村改制和改造的思路与对策[J]南方经济,2002,(2).

[5]郭春娥,谢水木.浅谈天津"城中村"改造[J]城市,2006,(6).

第4篇:城中村治理建议范文

我并不是本地人,三岁多就来到深圳,打那时起,我就住进了城中村“罗芳村”,当时只是租房子,房子的旁边还有一些耕地,或许是人们自己占用当时的地盘拿来播种吧,那样就可以吃自己的,就可以不去市场上面买,也可能是因为当时的人们摆脱不了在家乡种地的习惯吧!我那时只是呆呆地站在那里欣赏他们如陶渊明一样享受种菜的乐趣。

又过了五六年,那块地方就被围了起来,也不准人们随心所欲地去种菜了。

在罗芳村待久了,还产生了不少的感情,那里再没有耕地了,只是楼房很多很多,甚至有的街道非常难通过,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小贩翻了几十倍,每天都可以听到他们吆喝的声音,一片片喧杂的声音,但是我都已经习惯了。那里还聚集了很多香港进出的人,很多人都看住在这里方便,离海关也近,住房耗资并不多,所以他们都看中了这里。

一直到现在,当“峰度天下”高高建起的时候,我也得知了旧村改造的消息,那个时候我非常的高兴,因为我可以不用再住在喧闹的“城中村”了,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却又有点不舍。

按照《实施意见》草案得知,深圳市所有的城中村改造就在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鉴于对城中村改造在地价的收取问题上有一定优惠政策,因此部分单纯的旧村改造项目借用城中村改造的名义有“搭便车”的可能,所以对“城中村改造”进行严格定义,没有漏洞。

城中村无疑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其中也有不少的值得人们保持的东西,如罗芳村里面的古树。

我可以想象城中村改造后可能会像东门街市一样繁华,也可能会像华侨城一样热闹非凡。

我期待那一天。

第5篇:城中村治理建议范文

【关键词】城中村;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改造

[Abstract] the city is the resul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t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histor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village has become a key poi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and new rural construction, but it also brought a series of social problems, s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village to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ace of city and the building of a new countryside, thoroughly improve the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

[keyword] village; city construction;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rans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郊一些农村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城市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形成“城中村”,这些农民许多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群体。“城中村”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已经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城中村”的治理改造势在必行,要改造“城中村”,就要把“城中村”问题上升到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这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必然趋势,是城郊居民的殷切期望,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面对当前的形势,我就平安镇“城中村”在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该如何发展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基本情况

平安镇是县委、县政府所在地,也是海东地委、行署所在地,是海东政治、文化中心,109国道、兰西高速高速公路、兰青铁路横贯城区,距曹家堡机场8公里,区位优势突出。全镇有15个行政村,其中“城中村”有6个(东村、中村、西村、南村、西营、杨家),现有耕地面积6117.8亩,人均耕地0.29亩。其中城中村由于城市建设基本为绝地户,失地农民达8463人,占农业总人口的40.3%。

存在问题

1、平安镇东村、西村、西营、南村、中村、杨家村等六村随着县城发展,耕地急剧减少,人均耕地不足0.1亩,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需及时得到落实。

2、“城中村”逐渐变成了“失业村”。“城中村”农民祖辈以农为主,非常缺少非农就业劳动技能,加上农民传统观念浓厚,科技文化知识水平底和创业意识弱,“城中村”农民失地后,非农创业和就业路子不多,“失地失业”矛盾突出。

3、“城中村”由传统农村演变而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既有传统的土木结构房屋、简易临时砖瓦房,又有钢筋水泥的楼房存在,房屋类型、层次、布局及生活区与居住区的划分欠科学,宝贵的土地、房屋资源被闲置甚至被浪费,房屋建得参差不齐,有的地方凸出来,有的地方凹进去,乱搭乱建现象尤为严重,村庄建设缺少规划。

4、市政基础设施薄弱。“城中村”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生活垃圾随处堆放,为了自家的方便厕所到处乱建,道路、排水、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等设施相对缺乏,绿化美化水平不高。夏天来临苍蝇乱飞,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过往行人不及掩鼻。

5、“城中村”大多是“治安整治重点村”。出租房多,社会人员流动性大,农民防范意识薄弱,管理难度大,法制教育薄弱,成为治安对象的“避风港”,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6、社会管理难度大。时下,一切向钱看的观念深入人心,城中村的居民更是自扫门前雪,不管是与非特别是在村庄的公益事业面前,个自打个自的算盘,唯恐自己吃了亏。为了一些琐事聚众上访,扰乱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7、村民的业余文化乐活动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组织。村民常常是自愿或自发活动,无章可循。而大多数村民的业余时间都在打麻将,喝小酒,发牢骚中度过,生活方式单调,精神面貌陈旧。

8、社会保障问题跟不上。城中村农民的土地被征占后,农民就相应的变成了城市居民,而转为城镇居民的这部分农民,现在就困于农村、城市两头都够不上的困惑之中:城市低保进不了,因为他们现在还属于村委会管理;农村低保进不了,因为他们是城镇户口。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又走农村的政策,在社会保障问题上有些乱,没有确切的相关规定可以参考。

三、对策和建议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城中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1)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的方法与传统城市规划方法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尊重农村的土地,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做好规划工作,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2)要通过农民的辛勤努力和国家的适当支持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积极宣传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文件精神,教育引导农民要面对现实,立足长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出谋献策。切实做好搬迁农民的安置工作,作为政府层面,应当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走土地集约化利用,改造农民居住环境,建住宅小区,实现每户一套住房一套商铺。使农民走有住房,有产业的道路。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反复做群众的思想动员工作,只有群众的思想通了,观念转变了,他们就会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我们既定的目标才能实现。

2、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城中村”改造顺利实施

第6篇:城中村治理建议范文

关键词:能力本位 课程模式 综合能力

课 题: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赣南农村卫生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阶段成果,课题编号:10ZD065。

为农村培养一批思想道德修养高、医学理论知识扎实、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强,且“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卫生人才已成当务之急,也是目前医学教育的重点之一。笔者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对传统的“知识本位”课程模式培养中职农村医学专业人才的不适应性进行分析,提出以“能力本位”改革传统课程模式的思路及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

一、农村医学专业岗位能力要求

1.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乡村)证

中职农村医学专业就业岗位是服务于农村基层的乡村医生,必须取得执业助理医师(乡村)证,方可在乡镇卫生院及乡村卫生服务站执业。

2.具备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乡村医生不仅会使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和中医药方法为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将超出诊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到乡镇卫生院及县级医疗机构;还能开展宣传教育以及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等。

二、传统课程模式特点及对农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不适应性分析

1.传统课程模式特点

传统的“知识本位”课程模式也称“学科本位”课程模式,是以传授经验、知识为主。它的特点是以学科课程为主,辅以一定的活动课程,偏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轻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其课程结构的典型模式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及先理论后实验的课程模式。

2.传统课程模式对农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不适应性

首先,传统的农村医学课程模式,课程设置的实用性、针对性不强,农村医学专业临床综合能力训练较少,学生毕业后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与农村卫生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较为突出。其次,“知识本位”的传统课程模式,教学内容突出的是专业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严密性,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都与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要求差距较大,不适应中职农村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再次,传统的“知识本位”三段式模式易使学生感觉“学”无所用,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不断下降,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故传统的“知识本位”课程模式已不适应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三、以能力为本位,重构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课程模式

1.以能力为本位确立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课程目标

以农村医学专业的就业岗位――乡村医生为导向,为农村基层培养职业素质高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作为中职农村医学专业的课程目标。

2.以能力为本位构建新三段课程模式

构建突出实用知识和适宜技术的中职农村医学专业新三段课程模式――“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专门化方向课程”。第一段是公共基础课程,重在培养农村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与能力;第二段专业核心课程,以培养农村医学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较宽的专业知识面,能够适应乡村医生岗位职能的需要;第三段开设专业模块课程,培养技能与综合能力。

3.专业课程开发

以乡村医生工作过程为导向、围绕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适宜技术进行专业课程开发。将“知识本位”传统模式打破之后,按照乡村医生岗位职能要求,以工作过程为中心,将相关的学习内容和实践技能进行重组,把工作过程转化为理论学习与实践过程,建立“教、学、做”理实一体的全新课程模式。

四、以能力为本位,对农村医学专业新课程模式实施的评价

通过三年农村医学专业课程模式改革实践,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目标与新三段课程模式,教学目标明确,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需求及工作过程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一段公共基础课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与能力,而且为专业课程奠定了必要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第二段专业核心课程与第三段专门化方向课程中,突出了与农村医学生就业岗位相关内容,如急诊医学课程内容中突出“基层医疗门诊临床常见急诊处理”,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不但教学效果好,而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岗位职业综合能力。

2.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以能力为本位,围绕乡村医师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适用技术进行专业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当课程内容与农村医学学生就业岗位――乡村医生的工作过程联系,则学生就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乡村医生的工作过程上。他们会意识到,掌握知识仅仅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从而有利于职业技能的培养与综合能力的提高。而学习传统的学科课程容易使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知识学习而不是在工作任务上。这种课程所培养的学生,往往能记住许多知识,却不能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缺乏把所学的知识与工作任务联系起来的习惯,不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乡村医师职能为中心,建立的“教、学、做”理实一体的项目化专业课程,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和技能内化为能力。专业课程内容要与岗位职能紧密联系,让学生在模拟实验室或临床环境中从有兴趣的事情开始学习与做起,使知识与临床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知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东西,而是学生在不断地探索中获得的果实。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应用环境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通过实践获取了知识,并促使知识和技能内化为能力。

“以就业岗位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引领课程建设是目前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因此,首先课程模式必须打破传统型专业知识的纵向体系结构,实现相关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横向构建。其次,理论知识不再是抽象空洞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也不是单纯的孤立的技能训练,而是将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课程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樊耀.为农村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J].中国科技术信息,2009(19).

[2]杨林.乡镇卫生院如何引进人才?[N].江西日报,2009-09-8.

[3]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

[4]杨彩卿,霍新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18).

第7篇:城中村治理建议范文

关键词:旧城改造;思路;问题和对策

Abstract: urban planning from natural ecology and social psychological two aspects to create a fully fusion technology and natural human activity, the optimal environment, induce the creative spirit and the productive forces, and provide high material and cultural life level. At present our country the urban renewal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occupied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but in the process of operation, the problem and one-sided places also many,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methods.

Keywords: old city reconstruction; Train of though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71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和经济杠杆规律的双重作用下,城市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其中旧城改造更是一枝独秀。由于旧城改造可以改变城市面貌。提高人民生活居住水平,挖掘城市用地潜力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其在20世纪末中国的城市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旧城改造的头虽好,但在其运作过程中,问题和偏颇之处也存在不少。

一、旧城改造是复杂的系统工程

由于历史、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城市的旧区,或多或少存在着布局混乱、房屋破旧、居住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市政和公共设施短缺等问题,影响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旧城改造不可回避,却相当复杂和棘手。其涉及城市定位、城市布局、城市文化、公共设施配置、市民居住环境、社区和谐安定等一系列问题。旧城改造需要平衡政府、开发商、社会消费者等多方面利益。政府需要理想的城市形象城市环境,消费者希望保留过往的记忆及实现未来的期许,开发商希望打造品牌和利润兼备的成功项目,旧城改造必然成为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二、改造模式

改造模式即具体的改造运作方式,是城中村旧村改造中首先需要确定的内容。改造村与城区关系的亲疏、其所处片区未来的发展定位、空间发展战略、上层次规划(如控规)中确定的土地使用开发强度等,都对改造模式有所影响。

一般来说,改造模式主要有“全面改造”与“综合整治”两大类型。“全面改造”模式主要通过对现状建筑的拆除重建来实现对土地使用、空间格局及开发强度等方面的调整。按拆除重建规模的大小,“全面改造”模式又可细分为“整体拆建”与“局部拆建”两种。“综合整治”则基本不涉及大范围的拆建,以完善设施配置、环境改造、主要景观界面建筑立面整治等为主。

三、解决旧城改造存在问题的建议与技巧

1.旧城改造的风格应与城市规划相统一、相协调。政府土地出让时应将旧城改造后的风格、基调进行统一的规划,并对开发商提出对建筑风格及建筑用途的要求。同时开发商在进行旧城改造之前应进行城市设计,将初步设计在规划确定和城市建设风格相统一后才能进一步进行旧城改造。彻底杜绝“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三边工程。

2.以旧治旧,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全推倒重建,而是在旧房基础上拆旧建新,同时充分利用旧有条件,旧有设施,旧有环境为新住宅服务,使旧城改造变成花钱少,办事多,见效快的利国利民工程。对于旧城中可以修复的近现代建筑、城

市基础设施应进行维修翻新后继续使用,减少资源的浪费。需要重点研究旧城区域拆除与保护的问题,以科学的规划指导旧城改造中哪些区域该拆除,哪些区域该保留,哪些建筑该改造,哪些建筑该修缮。只有明确了拆除与保护的关系,旧城改造工作才能有的放矢,解决改造中的诸多问题和矛盾。还要防止有些地方在旧城改造中,将医院、学校等社会配套设施全部搬出旧城区,形成纯住宅区的做法,要力求做到城市功能的完整配套。此外。旧城改造还应当在规划中注重对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3.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速战速决,分期分批综合改造。中小城市改造的规模宜小不宜大,要根据现实的国情国力及地方财力物力,在小区规划统一指导下,搞小批量小规模,短平快的改造。借助人民群众、各单位、各部门及社会力量,只要有计划按比例优质、高速发展,就会集腋成裘、由小变大,片片相联。

四、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资金问题及对策

资金问题及对策筹资是土地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投资改造是实现土地资本增值的过程,人口密度大,拆迁工作量多,拆安比(拆迁面积和安置面积的比例)和拆建比(拆迁面积和建筑面积的比例),使得“旧改”成本居高不下。同普通商品住宅相比,城中村改造投资大约为新区开发的一倍。如何管理“旧改”资金链,成为各经营主体比高下的绝招。笔者认为要多方创新融资方式和途经,为城中村(旧城)改造筹措资金,是城中村(旧改)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资金瓶颈。要鼓励各种合法渠道的资金参与城中村改造,创新融资方式和途径,加快城中村改造的推进速度,第一,可发动原村民集体入股,自力更生,参与城中村改造或建设;第二,需设法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政府让利,以较优惠的政策吸引房地产商以及其他集体,个人参与城中村(旧改)的房地产开发建设;第三,要设法吸引外商、外资参与“城中村”改造。

2.产权问题及政策难题

(1)产权问题复杂。旧改或城市重建,推进的难度太大了,为什么难度大呢?主要是土地产权的历史最复杂,从建开始就有“城中村”,其产权系统最复杂,盘根错节,由若干个当时的行政文件、法规,以及很多特殊的情况,使得我们在旧改问题上需要做很多研究,做很多历史清理、梳理的工作,不像很多城市那么简单,也有一些城市也是很复杂的。

(2)建成区现状混杂问题突出。由于早期的土地开发和原村镇建设严重的粗糙与无序,城市格局定位滞后,造成建成区功能混乱,村镇建设的扩张缺乏整体科学的规划布局,如用地量大、面广,建筑密度大,容积率偏大,工业、商业居住功能交错混杂。同时,配套设施缺乏,用地结构不合理,建筑档次低等问题普遍存在。由于城市化改制,原村民手中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违法建筑,抢建现象屡禁不止,对旧改的实施产生了很大阻力。政策难题;对于旧城改造(包括城中村改造和旧工业区改造)来说,相关的配套政策非常滞后,虽然出台相关政策,但没有覆盖到全部,同时没有涉及各种复杂产权,及工业商业居住混杂问题。如何改造,规定还是太粗线条,有些不清不楚,如改变规划,由哪个部门审批,用地性质怎样改变,怎么补偿,怎么转手续等等,很多方面都没有明确,是个没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对产权问题;旧改解决,必须有政策支持,笔者认为要推动旧城改造,提升城市功能,急需出台符合实际、同时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能解决复杂产权及工业商业居住混杂问题。目前的配套政策太滞后,且难以操作,不利于推动旧改工作的开展。

3.拆迁补偿问题

城中村改造拆除之难,关键在于其中盘结了太多的利益。各方之间利益博弈非常明显,任何改造只要利益群体无利可图,就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补偿无非涉及三方:开发商、政府、及被拆迁户。在旧城改中要根据“公平与效益兼顾的原则,同时坚持公共利益优先,但不能以牺牲城中村原村民利益为代价。要关注城中村居住的弱势群众,不能因改造而使他们丧失居住权。甚至失业而险入贫困,而且提升了原住民的居住条件、环境,增加了收入,对违规违法建筑要根据具体情况,本着公平、合理和有利于解决矛盾的原则解决,不能“一刀切”,应根据城中村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采取不同办法加以解决,当然城中村原村民也不能期望值太高,要求补偿的价格远远高于市场价格,使开发商无利可图,这样改造也无法进行下去。旧改补偿过程中宜坚持老百姓不吃亏、开发商有钱赚,公共利益得到保障的原则进行协商解决。

五、结语:

笔者认为政府对旧改的谨慎和推行试点,还是很有必要的,要将土地的盘活和产业升级,城中村改造调整结合起来,否则为盘活土地提高租金就意义不大,应该警惕改造土地性质炒作土地,要根据城市功能布局定位,逐步实施,稳步推进旧城改造,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8篇:城中村治理建议范文

(一)深化底层,实地调查和把握“小产权房”的第一手材料

为了将调研工作做细做实,我们在成立调研工作班子后,敏捷与底层地盘所、规划、建立部分联络,先后深化到城区两个区、一个经济开拓区查询调查我市城中村“小产权房”建立的根本状况,偏重点拔取了具有代表性的6个城中村,深化实地进行查询研讨,经过向村委会查询调查,讯问本地村民,查勘房子近况等多种渠道,获取了我市城中村“小产权房”的根本近况和比拟突出的几个问题,把握了“小产权房”的第一手材料。

(二)细化类别,普遍搜集、整治根本数据

经过第一阶段的走访、查询,我们又查阅并参考了很多文献材料,对所调研的对象---城中村“小产权房”的内在、外延逐步明晰。为了包管调研工作的精确性和对实践注销发证工作的指点性,我们将城中村“小产权房”调研的对象明白为在村集体地盘上无规划或超规划建立,销售对象为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不克不及处理正当产权的房子,包罗在村民自有宅基地上无规划擅自建立、超规划同意建立的房子,暗里租赁集体地盘开拓建立的,以及无地盘、规划、建立手续,在集体地盘上开拓建立的房子,村民在自有宅基地上建立的,知足于村民自住并处理了正当产权的房产不列入个中。依照以上界说和分类,我们分门别类制造了查询表,在城区三个区房管局进行查询,普遍搜集整治我市“小产权房”建立的根本数据。

(三)召开座谈会,听取多方意见建议

在前阶段工作的根底上,为了进一步把握我市小产权房总量、散布、成因、近况、处理对策等状况,我们与市、区两级地盘、规划、建立、城管等部分联络,还约请了市委政策研讨室、质监局、城司、春风公司房产部分等相关部分、相关行业,以及对我市城区“小产权房”问题较为熟习的同志和当地高校正该问题有研讨的专家学者召开座谈会,进行认真剖析研讨,普遍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为调研工作的开展、本调研申报的构成供应了良多的参考,起到了十分好的指点效果。

一、调研根本状况

(一)小产权房的概念及特点。

1、小产权房的概念:

我国出台的司法、律例中并没有所谓的“小产权”、“大产权”的概念,只是因为我国土地治理准则的非凡性,才构成了社会上一些商定俗成的说法。凡间把国家颁布给开拓商的房子产权证实叫“大产权”。如开拓商处理正当的立项开拓手续后,处理地盘出让手续并按规则上缴给国家地盘出让金和运用税(费)后,由国家发放给开拓商地盘运用证和房子预售答应证,如许的房子产权较为完好,无其他限制。响应地,把买房者获得的房子一切权称之为”小产权”。普通以为,“小产权房”占用的是集体地盘,依照我国现行司法,这类地盘只能用于农业生产或许作为农民的宅基地,地盘运用权不得出让、让渡或许出租用于非农业建立,它没有产权,有些地域由乡镇县政府发相似于房产证的产权证实文件,又被称为乡产权,乡产权并不组成真处死律意义上的产权。我们此次调研的对象“小产权房”即为在村集体地盘上无规划或超规划建立,销售对象为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不克不及处理正当产权的房子。

2、小产权房的特点:

从小产权房的买卖价钱和手续看,价钱只要相同地位商品房价钱的1/3至1/2,且没有交纳商品房生意的契税,买卖本钱低。还,房子开拓建立单元因为不存在任何县政府监管,也没有行政机关对开拓行为进行搜检,一旦呈现房子不克不及按期交付、无法交付或其他司法胶葛,买受人得不到司法维护,难以追回房款,存在买卖风险。

从产权性质上看,不克不及处理产权证,仅有运用权,不克不及处理房子产权过户手续,继而激发落户、就业、入学等连锁问题,还小产权房在运用中假如碰到国家征收,买受人很可贵到响应的拆迁赔偿,存在产权保证风险。

从运用看,配套设备不完美,水电气暖无保证,无物业治理或无专业化物业治理公司治理,治理效劳程度低,还有些小产权房未经由正当规划设计、施工审批,建立程度低下,房子质量存在平安隐患。

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小产权房”的建立存在很多违法违规的当地,它不只阻碍了国家对地盘资本的正常治理,影响了城乡规划的施行,建设扰攘侵犯了正常的房地产市场次序,损害了本地村民的正当好处,并且一些质量低质的房子也给购房群众平安寓居、安心生涯埋下了隐患,危及社会不变。

(二)小产权房的总量及散布状况

从查询的状况来看,当前我市城区三个区均分歧水平存在违规建立“小产权房”状况,个中:张湾区2063户,建立面积44.33万平方米,经规划审批的仅4.19万平方米;茅箭区1931户,建立面积67.58万平方米;经济开拓区1065户,建立面积12.76万平方米,经规划审批的有1.78万平方米。

从散布上看,首要集中在城郊结合部,城市建立已开拓但欠兴旺地域,这些地域既可享用到后续城市建立带来的区位优势,进而带来房子增值空间,又防止了影响城市规划遭到过多存眷。详细散布区域:张湾区成片散布较多,许

多街办、村镇均有小产权房建立,个中以红卫街办牛场村、炉子村,车城街办三岔河村,汉江街办四海新村等较为突出;茅箭区首要集中在新城区建立周边,如新建立的北京路、重庆路、天津路等沿线;经济开拓区首要集中在工业园区周边。

(三)构成缘由

1、司法体系体例缘由。我国存在两种地盘一切制:全民一切制和劳动群众集体一切制,《地盘治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则“农民集体一切的地盘运用权不得出让、让渡或许出租用于非农业建立。”《房地产治理法》第八条规则“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体一切的地盘,经依法征用转为国有地盘后,该幅国有地盘的运用权方可有偿出让。”1999年第39号文件要求“严禁不合法占用农民集体地盘进行房地产开拓……农民的房屋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也不得同意城市居民占用农民集体地盘建房屋,有关部分不得为违法建造和购置的房屋发放地盘运用证和房产证。”国家的司法、地盘一切权体系体例限制了小产权房进入正当范畴流畅,然后决议了当前小产权房固然在各地遍及存在但都不克不及正当化。

2、经济好处缘由。随着我国城市化建立的不时推进,城郊的经济也敏捷昌盛,很多本来的郊区曾经和市区没有太大差异,在这些当地相同堆积了很多生齿,构成了新的经济中间。然则,这些当地的地盘性质仍然是乡村地盘,关于村集体和村民来说,与其让地盘闲置或进行耕种,还不如租地(房)或卖地(房)赚钱。关于城市居民来说,小产权房的售价廉价,与正轨商品房的昂贵售价比拟,具有很大的引诱。特殊是城市中低收入阶级和外来务工人员,因为国家现行的住房保证机制不健全,他们享用不到住房借款政策,无力购置商品房,但又要知足根本生涯寓居需求,即便明知购置小产权房存在宏大的风险也在所不吝。关于开拓建立方来说,开拓“小产权房”再行出售也可牟取经济好处,小产权房的开拓建立构成了村集体、村民、开拓建立方、购房产均可获益的场面。恰是一起的好处差遣不时地为小产权房建立火上浇油。

3、城市建立缘由。近几年随着我市城市化程度的不时进步,城市局限不时拓展,城市建立力度加大,几条衔接贯穿城市新旧城区的道路接踵开工建筑。在道路建筑进程中,需求集中安顿很多的沿线集体经济组织居民,因为道路建立工夫紧,搬家安顿时往往存在规划建立手续不齐备、少批多建、安顿房变相开拓的状况,一方面掉地村庄、村民为取得超额补偿谈前提、提纲求,另一方面县政府为顺畅推进建立项目标开工建立,采纳了妥协的立场,招致了小产权房现实上很多存在并不时发生。

4、行政监管缘由。早期小产权房建立未惹起县政府及相关本能机能部分的足够注重,县政府部分未实时实行职责,监管缺位,甚至为促进新乡村建立采纳了听任、鼓舞的立场,招致小产权房建立如雨后春笋、愈演愈烈,虽然近两年因小产权房建立激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惹起了当地县政府的高度注重,我市也进行了集中清算、进一步标准并严厉了监管,陋习模成片建立的状况获得了节制,但已构成的情况仍无法获得有用处理。

(四)处理思绪

当时,小产权房问题亟待处理,但妥帖处理该问题却存在着极大的妨碍。一是存在司法妨碍,我国城乡二元地盘一切准则的划分和集体地盘上市流起色制的缺位是不克不及逃避的根底性司法问题,等待国家经过立法来处理这个矛盾带有长期性和不确定性;二是存在经济妨碍,小产权房的正当化必定带来征地费用、地盘出让金、相关税费无法落实的问题,终究若何为这一系列费用买单是个很实际的问题;三是轻易激发社会矛盾。处置小产权房问题触及到县政府、村集体、村民、购房户等多个好处主体的好处博弈,稍有偏向极易激发矛盾抵触,影响社会不变。

对小产权房问题的处置有些当地都在具体叫停、严厉监管的根底上采纳了必然的办法,如西安对局部违规建立小产权房进行了强迫撤除,对违规开拓商、建立单元进行了严厉处置,郑州开展了集中查处举动,广州对小产权房定性为违章修建,甚至有些当地开展了对乡村地盘流转实验、试点,但大大都地域对存量小产权房的本质性消化处理仍逗留在张望阶段,处理小产权房问题必需统筹农民、城镇居民、县政府、开拓建立各方好处,依托司法,依托政策,截断增量,消化存量,采用稳妥扎实的办法正当、合情、合理的处理。

二、注销机构需求做的工作

1、进一步加大产权注销政策宣传力度。有些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司法认识淡漠,受经济好处差遣,在本村集体地盘上建立房屋楼,私自向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成员销售,并且“小产权房”开拓工程多承包给实力不大的小修建商,房子质量问题习以为常,不只给购房者带来房子无法注销的风险,还能够形成人身财富损害等更严厉的结果。要鼎力宣传国家房产注销的司法、政策,进步城乡居民产权认识,降低群众购房风险,维护好广阔人民群众的基本好处。年6月18日,建立部宣布《关于购置新建商品房的风险提醒》明白透露表现:不答应集体地盘上建立的房子向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成员销售,城市居民购置在集体地盘上建立的房子,不克不及处理房产证等正当手续。年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严厉执行有关乡村集体建立用地司法和政策的通知》,明白指出乡村房屋用地只能分派给本村村民,城镇居民不获得乡村购置宅基地、农民房屋或“小产权房”。单元和小我不得不合法租用、占用农民集体一切地盘搞房地产开拓。乡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面积不得超越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则的规范。乡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请求宅基地的,不予同意。

2、开展结合法律举动,依法打击违规开拓、销售行为。结合地盘、城监大队等部分开展结合法律,依法查处、打击违规开拓、销售“小产权房”的行为,然后割断小产权房消费环节,维护好房地产市场次序。协调有关部分增强在建村民房屋治理,提早预防“小产权房”问题繁殖漫延。关于曾经建成的村民房屋,违规向外出售的,必需按照司法严厉处置。关于各个环节触及糜烂问题的,依法依规向有关部分反映,追查相关部分或责任人的责任。关于违规购置村民房屋的客户应该追缴不合法好处,并作出应有的经济处分以维护司法和政策的庄严。

第9篇:城中村治理建议范文

一、指导思想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原则,进行一次火灾隐患全面普查,摸清隐患存量,分类建立档案,全面进行整治。依法督促单位树立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建立健全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完善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网络,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提高消防安全意识,打击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查处假冒伪劣消防产品,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的发生,保持火灾形势持续稳定,为保持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落实*街道火灾隐患重点整治领导小组,负责*街道隐患整治的指挥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消防的市领导任组长,市府办副主任、*街道办主任、市公安局副局长、市安全监管局局长、市消防大队大队长为副组长,市防火安全委员会相关单位领导为成员,日常工作由*街道办负责。*街道办要指定一名分管领导具体抓,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部署,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和措施,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火灾隐患普查整治的范围、重点和工作目标

(一)整治的范围

主要以*街道辖区范围内的制鞋业、纺织服装业、印刷业、公共娱乐场所等为整治重点。

(二)整治的重点

按照公安部73号令《消防监督检查规定》,重点普查整治以下火灾隐患:

1.影响人员安全疏散或者灭火救援行动,不能立即改正的;

2.消防设施不足、不完好有效,影响防火灭火功能的;

3.擅自改变防火分区,容易导致火势蔓延、扩大的;

4.在人员密集场所违反消防安全规定,使用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不能立即改正的;

5.不符合城市消防安全布局要求,擅自改变使用功能影响公共安全的;

6.设置在住宅楼内的厂房、公共娱乐场所;

7.在设有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宿舍的;

排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设施方面: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和防排烟系统等自动消防设施缺少、损坏以及安装、使用假冒伪劣消防产品、消防应急照明不足等问题;

(2)建筑方面: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防火分区设置不符合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等问题;

(3)规划方面:消防安全布局不合理,公共消防设施不足或不适应实际需要等问题。

(4)区域方面:“城中村”、成片毗连市场群或集生产、销售、储存、居住为一体的“三合一”、“多合一”建筑群,存在的耐火等级低、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堵塞或不足、防火间距不足、消防车通道不畅、消防水源缺乏等问题;

(5)管理方面: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占用防火间距、堵塞疏散通道的;违章使用明火的。

(三)整治的目标

通过普查整治,增强单位消防安全主体意识,切实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并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员工防火灭火知识普遍提高,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明显,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措施有力,不发生重特大火灾,火灾形势持续稳定。

四、火灾隐患普查整治工作步骤

在市落实火灾隐患重点整治领导小组领导下,有关部门要积极参与、各司其职,采取单位自查整改与依法督促整治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按照整治标准,坚决消除存量火灾隐患,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一)制订方案(20*年11月)

*街道办和有关部门要结合本街道、本系统的消防安全实际,加强工作调研,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治理重点、方法和要求。要明确责任,将普查整治工作落实到各部门,落实到个人,采取集体负总责、个人分片包干负责的方式,由街道办和职能部门人员包干到街道、到社区、到村。

(二)动员部署(20*年12月)

市政府将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和张贴通告等方式向社会公布专项治理范围、标准、措施和要求。同时,设立隐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和举报。*街道办要通过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形式部署开展火灾隐患普查整治工作,下发实施方案,整治期间,要高度重视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普查整治的重要意义,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参与整治工作。

(三)调查摸底(2009年1月—2月)

对所有列入整治范围的场所进行全面清查,逐一登记,分别建档造册,通过调查摸底,及时摸清基本情况,切实掌握底数,找准本地区、本部门工作重点和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工作措施。

(四)自查整改(2009年3月—8月)

自查整改要坚持边查边改、以查促改、检查与整改并进的原则。*街道办要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行业、系统单位进行检查和督促整改,指导帮助社会单位,按照现行国家消防技术规范和整治工作标准要求开展自查自改,消除火灾隐患。同时,火灾隐患重点整治领导工作小组要进一步加大检查力度,并落实以下工作措施:

1.对能当场整改的火灾隐患,督促当场整改。

2.对不能当场整改的火灾隐患,应明确整改责任单位、整改责任人、整改标准、整改期限和督促责任人。

3.对不具备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规定的消防安全条件的,要依法注销注册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4.对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依法予以取缔。

5.对确定的重大火灾隐患,依法责令限期整改,并立案建档,报请政府挂牌督办。

6.对拒不整改火灾隐患或限期整改复查仍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或动态管理不到位,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违法行为严重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法予以处罚。

7.对确因客观原因不能整改或拒不执行停产停业等处罚决定的,有可能发生火灾造成群死群伤的,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采取果断措施,按照职能分工,积极采取封、关、停、迁、拆等强制性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8.对火灾隐患整治中出现的重大、难点问题,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部门分工合作,共同协商解决,并落实专人负责,有关工作情况要建立专档备查。

(五)重点整治(2009年9月—11月)

由市落实火灾隐患重点整治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重点整治制鞋业、纺织服装业、印刷业、公共娱乐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对未能整治或者整治不彻底的依法进行处理,确保整治效果。

(六)验收总结(2009年12月)

市政府将组织由有关市领导带队,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组成验收检查和督导工作组,适时组织对*街道开展整治情况逐级进行督促验收。在检查验收和督查中,对自查整改不落实、不到位的单位要给予相关责任人行政处理或纪律处分。对存在的问题要责令其限期整改落实。

五、职责和任务分工

火灾隐患普查整治工作由市政府统一领导,*街道办具体负责,公安、安全监管、建设、工商、监察、劳动、质监、教育、民政、交通、农业、文广新、卫生、体育、旅游、人防、市政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市公安消防大队负责:(1)为政府拟定专项治理实施方案;(2)对*街道办、市直有关部门普查整治工作进行督导;(3)对参加火灾隐患普查整治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明确火灾隐患判定标准和火灾隐患整治要求;(4)重点加强对各行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非重点单位火灾隐患普查整治工作的督导、核查和假冒伪劣消防产品流通和使用情况的普查整治工作;(5)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逐一登记录入,建立火灾隐患数据库,进行综合分析和动态追踪并及时上报;(6)依法对拒不改正或者逾期不改正的给予相应的处罚,责令停产停业、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报请市政府决定;(7)综合掌握辖区普查整治情况,为政府向上级草拟普查整治工作情况报告。

*街道办负责:(1)成立专门工作组,制订整治方案和工作进度表,明确责任人,签订责任状并跟踪落实;(2)结合以往各项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部署,开展对重点单位、重点场所、重点行业的隐患排查工作,消除一大批火灾隐患,提高火灾防范能力;(3)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辖区内各行业所属单位火灾隐患普查整治的督导和核查工作;(4)加强“城中村”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工作。要强化“城中村”消防安全专项治理的“基础组织建设、基础制度建设、基础工作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四个基础建设,彻底扭转“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混乱、消防基础设施滞后、消防安全隐患突出的状况,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中村”消防工作责任体系和运行机制,不断提升“城中村”公共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和抗御火灾整体能力;(5)定期向市政府汇报普查整治工作进度情况,对工作中的重大事项提出建议。

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教育、民政、交通、农业、文广新、卫生、体育、旅游、人防等部门要按照市防火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确定的职责,完成好本次火灾隐患普查整治工作任务。

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召开专门会议,对火灾隐患普查整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并组织实施本行业、本系统的火灾隐患普查整治工作。普查整治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要及时向市公安消防大队反映。

六、工作要求

(一)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此次集中开展火灾隐患普查整治工作领导。*街道办、市直各部门要正确处理消防安全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关系,既要坚持依法办事,也要想方设法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避免矛盾激化。各有关职能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齐抓共管,形成整治合力,依法查处消防违章违法行为,消除重点场所存在的各类火灾隐患,严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要建立长效机制。要认真吸取以往屡经治理、多有反复的教训,切实贯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要针对专项治理工作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建立完善火灾隐患自查整改机制、发现举报机制、行政职能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联动治理长效机制,大力加强经常性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监督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