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改革的意义范文

教学改革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改革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改革的意义

第1篇:教学改革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动漫职业技能竞赛 教学改革 动漫专业 动漫人才

一、绪论

中国动漫产业作为我国大力发展的一个核心创意朝阳产业,正在迎来新的发展空间与市场机遇。但现有的动漫人才远远满足不了产业发展的需求,高素质动漫人才严重紧缺正影响着整个产业的发展,也推动了我国各大高职院校的动漫教育的发展。动漫教育教学是时展的需要,各大高职院校担负起了培养大量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型动漫专业人才的使命与责任。可是,我国各大高职院校的动漫教育教学同样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是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模式及课程设置存在不少的弊端,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教学方法、模式及课程设置有待改进。另一方面,产学研结合没有形成真正意义的结合。各大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一直在提倡“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目标”[1]等理念,并同多家动漫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建立合作项目和大量的校外实习基地,但我们往往忽视了在教学环节中的真正做到产学研的结合。

当原有的教育教学方法、模式已不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发展需求,教学改革便成为了当今各大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课题。而举办动漫职业技能竞赛正好为各大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动漫职业技能竞赛

在各大高职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动漫职业技能竞赛作为一项重要的创新举措为各大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践项目检验衡量学习的效果,动漫职业技能竞赛就是通过实践项目考查动漫专业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根据认识论,“人们总是通过具象的事物形成抽象的认识,又用抽象的认识来指导新的具象的实践。”[2]动漫职业技能竞赛要求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适应岗位技能,这就必须将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也就是,通过做具体的事情学习和形成知识和能力。通过动漫职业技能竞赛不仅可以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实际动手能力及岗位适应能力,还推进了高职院校动漫专业以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最终提高学生从业能力,实现就业。

2010年由无锡市教育局举办的江苏省第二届数字艺术大赛得到了各大高职院校的重视与关注,受到了广大学生、教师的积极参与。最终由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动漫093班的学生顾宴慈、高克制作的三维动画短片《Flower》获得了江苏省第二届数字艺术大赛二等奖的荣誉奖项。在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中,由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动漫082班的学生孙涛、辛叶添、何琳、陈诚、高飞制作的三维动画短片《Catch》获得了团队优秀设计的荣誉奖项。

动漫职业技能竞赛就是通过实践项目的比赛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通过实践检验来评价学习效果,只有这样通过运用能力和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才能真正判断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的程度和水平,而传统的授课模式根本无法全面反映这种学习效果。通过动漫职业技能竞赛,我们也发现了普遍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作品不严谨不规范不完整,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弥补。

三、动漫专业教学改革

在动漫职业技能竞赛的推动下,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通过技能竞赛,我们明确了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是适应岗位需要与满足社会需要的动漫专业人才,而不是纸上谈兵,只会夸夸其谈的人。这就需要我们改革传统的专业授课模式、课程设置,并配以现代化的教学平台,推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动漫专业的教学方法。

1.授课模式改革

传统的授课模式存在着许多的弊端,例如:理论与实践不能充分结合,学生不能及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实践内容空洞枯燥,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实践内容未能与企业的项目充分结合,学生作品普遍存在不规范的问题,这样无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当原有的教学模式已不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发展需求,改革授课模式便成了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课题。2011年我院数字艺术系三维动画专业与江苏巅峰软件有限公司合作,参与多项企业服务外包的项目。学生通过企业的外包动画项目锻炼,既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加强专业实践,又得到了相应的报酬,这样一来便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课程设置改革

我们通过动漫职业技能竞赛发现,高职院校的动漫专业课程设置仍与动漫行业的岗位需求脱节。那么,如何改革原有的课程设置成为了培养动漫人才的重要因素。合理的课程设置有助于动漫专业人才的成长;相反,课程设置不科学不合理,将会严重影响动漫人才的培养。

根据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我院数字艺术系动漫专业进行了课程改革,新的课程主要分三大类:公共课程、岗位群课及集中实践环节。课程设置必须以市场需求岗位需求为导向,坚持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消除课程设置过细过多,各种课程之间互不联系等问题,避免学生学习课程单一、枯燥、适应面窄等弊端。动漫专业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接触专业知识,加大了岗位课程的课时量,在课程的顺序上严格按照动画制作流程安排。改革后额课程设置更科学、更合理、更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需要。

3.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对于如何化解知识点的难度,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为关键。我院教学方法改革可以借鉴适合于动漫专业教学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相较于原有以讲授、演示、指导为主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力求在完成实训项目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

(1)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法是通过进行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培训方法。这种方法起源于美国,盛行于德国,尤其适合于职业技术教育”。[3]我院数字艺术系三维动画专业与江苏巅峰软件有限公司合作了多项企业服务外包项目,将项目进入到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通过项目锻炼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加强专业实践。

(2)校企合作教学

我院数字艺术系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教学,于2010年引进江阴市水木东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联合教学,聘请了韩国资深动画导演崔仁吉吉、朴昶进为外聘教师在校指导学生参与教学,并合作制作动画片《蔬菜精灵》。校企合作教学避免了学校教育与岗位需求不一致的矛盾,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力。

四、动漫职业技能竞赛对教学改革的意义

动漫职业技能竞赛为各大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两者之间起到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动漫职业技能竞赛的开展需要教学改革的支持,教学改革的成果也需要职业技能大赛检验。希望今后各大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动漫产业培养适应岗位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五、结语

动漫教育是时展的需要,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就肩负起了提高动漫专业整体水平的使命与责任。但由于我国职业院校动漫专业的教育起步较晚,动漫人才教育培养仍处在摸索阶段,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动漫专业教育现状与缺陷,进而在动漫的教学过程中探索出一套更高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出市场急需的高技能动漫人才,真正使学校与市场达到“无缝对接”,为我国的动漫职业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文件,2004.

第2篇:教学改革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通用的智能工具,拥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和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办公的无纸化、电器的智能化、消费的电子化等等,计算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21世纪的青年可以利用各种渠道、手段来获取所需的知识。在当今信息社会,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已成为了现代社会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成为了当代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衡量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

目前,许多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已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达不到社会的要求,这会给学生进入社会带来很大困难,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从而提升学生在信息化社会中的竞争能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1.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由于地区和经济的差异,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仍占有一定比例,而在中学学习过信息技术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掌握得不系统、不全面,仍停留在简单的操作上。因此,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模式“从零开始”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深化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改革。

2.理论教学与应用教学脱节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承,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手段,应用是目的。很多学生未能转变中学的学习方法,上课只求能听懂老师讲授的内容,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作业,但给一个实际问题,却不能根据计算机知识设计具体的解决方案。欠缺自学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3.教学方式单调,教学效率低

这门课程大都采用多媒体理论授课和机房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在理论授课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还是处在“演示”阶段,并没有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的模式化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思路,学生只能在教师思路的引导下思考,无法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没有形成以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没有得到提高。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探索

1. 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计算机教育应该分层次教学,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需要培养出不同层次的计算机应用人才,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出发点来组织知识体系。计算机的每个应用领域都是有其自己的知识体系,从层次上分有三个层次,即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和素养,专业支撑和融合及计算机应用。首先要求对传统内容达到大学要求的层次,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也注意市场需求,以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能力去设计高级应用课程,引入行业案例,以提高我们的课程水平。在保证有了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计算机专业应用能力素质,再根据学生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其他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引导

2.构建交互式教学环境,提供共享资源

创建网络学习平台,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在平台上随时进行的主动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学生不仅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进行学习,还可以与同学进行学习交流,可以与教师共同探讨问题,形成多方面交流的合作学习氛围,逐步创建形成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为了满足教师和学生对共享教学资源的需求,为广大教师、学生提供免费下载的共享资源(常用的工具软件,开发工具,杀毒软件)

3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模式是指教学必须以精选案例进行教学,并将要掌握的知识点融汇于各个案例中,先对知识点做简要介绍,然后通过精心挑选的随堂案例来演示知识点,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流程,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教学应以若干个案例为载体,形成一个种类多样的案例群,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布局,并注意突出案例的趣味性、实用性和完整性。在引导学生完成每个案例的制作后,给出相关的综合练习。对于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知识,还要对不同的案例反复使用,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灵活应用。让学生完成案例制作的同时,逐步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岗位对工作技能的要求,让学生了解社会对从业人员的真正需求,为就业铺平道路。

4、渐进分析,由浅入深

所谓“渐进分析”,指教师根据案例要求,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实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逐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教学方法。例如:在网页模板的教学中,提出对制作好的网站进行颜色的改版设计,怎么办?难道对网站的几百张网页一张一张的进行改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提出“模板”的概念,有了模板,我们只需要将模板进行颜色改版,其他几百张网页更新后就完成了改版操作。最后我们再具体教学生怎样来创建模板、应用模板、修改模板、更新网页。这种教学方法,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的理解、系统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只要把难点分散、拆分,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用准确、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课,学生就会感觉悬念一个接着一个,学习很轻松,学到的知识很有用,就会喜欢老师的教学。

同时,对于不愿意自己思考的学员,采用逐步分析引导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对比直接教学法而言,渐进分析式教学法更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本质。

三、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信息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同时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要转变观念,提高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在整个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更好的实现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普及和深化是21世纪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它既是文化基础教育、技术基础教育,又是人才素质教育,是各学科发展的必然和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牟连佳.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5,(1):94-98.

第3篇:教学改革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教师,团队建设,教学改革

1.概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加强英语教师团队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顺应时代要求,英语教学以团队为基础的工作方式尤其重要。团队合作精神的正在向社会工作的各个层面延伸。团队教学要重视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大力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以教师团队为核心,带动学科建设,全方位提升英语教师教学质量,并结合其他专业发展特色,调整本专业结构,以教学质量为核心,在顺应国家经济、社会、文化、产业各方面发展的情况下,要求团队成员相互合作、共同进步。所以在高校英语教师团队中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精神非常重要。

2.当前的高等院校英语教师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完善。教师队伍中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不尽合理,部分专业人才短缺。

2.2教师能力有待提高。部分青年教师在学习、实践和国际交流的能力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在英语教学创新方面也存在着欠缺,需要更大的提高。

2.3学术队伍需要进一步整合,缺乏领军型的人才。尤其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中青年学术骨干、教育部跨世纪学术骨干、国家级教学名师、省部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学术大师、教学大师匮乏。

2.4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学校人事制度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分配制度不合理,高校内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仍有弊端,配套体系和相关政策不够协调,还不能完全达到新建本科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3. 塑造高校教师团队的要求

3.1教师团队的规模

想城建一个高绩效团队,成员是不宜太多,合理的成员安排,可以有效的管理形成凝聚力,团队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信任,给予对方忠诚感,完善团队规模,才能培养出一个高素质、高绩效的队伍。

3.2团队成员的结构

3.2.1能力结构。一个教师团队需要配备能力互补的成员。需要具有知识和高专业的人员;需要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善于聆听和反馈意见的成员;需要权衡建议并作出有效选择的成员;需要解决冲突以解决人际关系技能的成员。

3.2.2学科结构。伴随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日渐复杂和学术研究的日趋困难,单一的学科知识已经很难解决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应该优化学科特色,积极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科学制定学科发展规划,拓展学科门类、优化学科结构,从学科上建设成一个高水平的团队。

3.2.3职称结构。打造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学术思想端正、科研思维活跃的学术队伍,应在团队教师职称结构分布上,教授、副教授、讲师比例分配应当均衡。团队中的教授可以与其他职称人员交流经验。讲师、副教授之间也要相互交流、共享共创,有利于团队整体实力的提升。

3.2.4学缘结构。学缘结构即指一个教师团队中所有教师成员最终学历学校的构成状态。团队中的教师,要具有坚实宽厚的寄出理论和广博的知识,团队建设要有自然科学类知识系统和社会科学类知识系统,还有要有两者交叉类的知识系统,从而更好的实现学缘结构的合理化。

4加强团队成员间的合作与交流

协同合作是团队精神的核心。只有发挥协同合作精神,使各成员的矢量和最大化,以实现教师团队的整体目标。教师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事事从他人角度着想,要互帮互助;相互沟通,保证团队与环境协调一致。使得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的同时可以逐步巩固团队的凝聚力,从而在实现团队目标的结果中也实现自我的价值。

5. 高校英语教师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

教材建设是教学团队建设主要任务之一。大学英语教学团队要结合本专业自身发展的阶段和特色,选用适合英语团队教学改革的高质量教材、新教材充实到教学中,组织编写大学英语教辅材料。大学英语教学团队要加大科研教改力度,不断促进科研转化教学工作。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教学制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教学理论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学术研究,促进教学建设,巩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学英语教学团队是以教学水平高、有一定学术成就的教授或副教授为骨干,以广大大学英语教师为主体的团队。一个优秀的团队应该引进一批高学历教师;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交流;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积极开展观摩课、示范课、讲课竞赛等教学研讨活动,提高全体大学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充分利用好现有教学资源,发挥好现有教学资源的作用;不断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活动提供物质保障;发挥网络作用,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通过开展多媒体教学研究和教学课件研发,利用和完善网络教学的效能,促进新的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在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内部或其它相关专业之间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的共同研究,开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任务型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

6.结语

由强调和重视教师个人发展到强调和重视教师团队建设,是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趋势。简言之,对学校而言,一个优秀的教育团队远远胜过学校有少数几个名师。高等院校要想持续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关键在于构建适合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进一步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开阔教师视野,促进合作和交流,以满足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产业各方面对于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发展的需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彭万.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J].宜宾学院学报,2011(7)

第4篇:教学改革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视角;翻译;教学

一、翻译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公共外语的翻译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传统的翻译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果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翻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沿袭传统固有的灌输式做法,把参考答案作为唯一标准讲授给学生,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制约了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在西南科技大学,公共外语没有翻译教学课程,翻译教学多以课后翻译练习为主,教师很少涉及翻译技巧和翻译理论知识。为了充分了解西南科技大学公共外语翻译教学的现状,作者对本校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研,共发放问卷 250份,调查对象包括西南科技大学不同专业的四个年级,收回有效问卷 240份。问卷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并辅以个别访谈的方式,以了解当前公共外语翻译教学的详细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在教学方法方面,有 53.71%的学生满意,说明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需要做出很大改进。在教学效果方面,满意度为 45.54%,在教学内容方面,满意度为 57.32%,发现翻译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层次较浅;在教学方法方面,满意度为50.12%,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较为传统。这说明公共英语的翻译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建构主义与翻译教学

建构主义自从教育中的认知心理分支学派中被提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翻译是人们用语言对生活世界的社会现实的重新建构过程,是社会、文化和个人的一种互动性的共同建构,在翻译教学中采用建构主义理论,它的一些特点适合我们用来反思以往的翻译教学研究和创建新的翻译教学知识体系。

建构主义理论在当前的翻译教学中具有其独特性的指导意义。一方面为教师实施主体性教育提供了心理学上的理论依据,一方面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内机制得以表现,建构主义理论倡导在翻译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突然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实践性、创造性,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多维思考,善于运用多种途径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情境,建立协作的机会,建构语言意义,使学生对于翻译技能的掌握和理解更加深刻透彻。

三、建构主义在翻译教学中运用的一点启示

(一)重视翻译教学

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讲,翻译教学非常重要,学生学习本专业国内外领域的发展状况,毕业设计时对国内外一些资料的查阅,良好的翻译素质会给他们的学习开拓另一扇窗口。大学英语课程中的翻译教学作为翻译的一门分支,并非简单意义上的语言类教学课,更不是简单信息编码累积拼凑,而是一种自我信息转化,并结合主体认知与经验实践背景,进行源语言和目标语言间的高效能转化的技能与实践。但目前的现状是一般高校公外英语很少或者基本上没有开设专门的翻译课程,学生学习翻译理论及实践的时间很少。罗选民说:“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被排斥在外而处于边缘地带,这极大地影响了广大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技能的提高”。[1]刘晓民在《实用翻译基础教程》书中呼吁:“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翻译课程的必要性”。[2]

西南科技大学公外英语没有专门开设翻译课程,笔者认为提高我校整体学生的翻译水平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水平和专业素质 ,为他们的专业学习开阔眼界。以下是笔者尝试对教材课时进行的一些调整: 以《新视域大学英语》为例,一般情况一学期讲8个单元,6课时/每单元,每单元给翻译单独留出1课时。首先,第一次上课教师给学生讲清整个课程和课时的安排,强调翻译的重要性,教师在这个部分制定的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的要求和配合。每节课结束后提醒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课后准备,如学生需要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相关翻译技巧的应用举例以及将要翻译材料的相关背景。

其次,以学生实践为主,鼓励学生在翻译中学。建构主义的教学思路是鼓励学生在“翻译”中学,边译边学。老师以教材为依托,简要介绍经典翻译理论基础知识,如讲解何时使用某个翻译技巧及其特点等。布置作业,选取教材文章的精彩片段或与所教学生专业相关的素材进行翻译。让学生先做翻译练习,并给出这样翻译的原因、优点,在此过程中建构翻译知识和技能。学生或课堂进行练习,或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集中进行评讲。课后学生翻译的作业 在网上交给教师进行修改 。

(二)重视翻译教学内容的选择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内容是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公共外语翻译教学中,通常是把教材当作学生获取知

识的唯一来源,例如,《新视野》。《新视域》。这些教材的编写特别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化,应用性和针对性不强。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必须改革教学内容,侧重专业性、实用性及时代性。

建构主义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主动地根据所教对象的专业特点提炼选择翻译课程基础性的内容,增加应用型的内容,注意搭建学生已掌握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衔接平台,使学生能够基于已经具备的经验去建构新的知识。[3]例如,西南科技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文科为辅的综合性大学,大一、大二教材用《新视野》、《新视域》,大三教材用新《科技阅读》和《托福》,笔者认为,学校重点选用一种主干教材的同时,教师应增加、补充、并适时更新时代性和应用性和专业性较强的课外内容以弥补教材的局限性,力求使教学内容具有题材广泛性、专业性、时代气息等特点。例如,针对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可以选择企业与外商合作合同的起草、谈判、签订等商务合同素材进行翻译教学,如“由于地震、台风、水灾以及其他不能预见并且对其发生和后果不能防止或避免的不可抗力事件的影响,致使本合同的履行受到影响或不能按约定的条件履行合同时,应立即将事故情况以电报通知买方,并应在15天内,提供事故详情及合同不能履行的有效证明文件。”又如,针对文艺学院的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选择小说《红楼梦》中的片段进行翻译教学,例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作为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补充自己的讲义,选题广泛,有深度、实践性强,包括政治、经济、贸易、科技、教育等热门话题,具有内容性。

(三)改革翻译教学方法

长久以来,翻译教学方法是枯燥无味的、单调的,是单纯的技巧性单词、语法和句意的串联。建构主义给翻译教学的启示是:要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法作为翻译教学方法。翻译是从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翻译的过程:

原文理解信息解码译文表达译文检验。传统的翻译教学是强调翻译结果,强调翻译的标准答案。建构主义主张:以过程为取向将代替传统的以翻译的最终结果为取向。方梦之指出传统的翻译教学不符合真实情况下翻译的本质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翻译的主动性与创造性。[4]以过程为取向的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而是主体的经验、解释和假设。也就是说学习是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面对新知识时,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自己的解释,生成了自己的含义。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经历,即使是对同一个材料也会有不同的理解。理工科学生翻译材料时强调语言的准确性,而文科学生注重词句的华丽、语言的对称性等等。文科生翻译一些科普文章时,显得力不从心,理科生在翻译一些优美的语句时会觉得没有把原文的优美意境翻译出来,因此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关注学生学习步骤、方法和学习过程。例如,对体育新闻的翻译,“湖人必须面对现实,没科比他们就没有脊梁,he Lakers have to face the reality; without k. Bryant, they would have no backbone.”在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脊梁”一词的翻译。它注重的不是学生获得 (掌握)了什么知识和多少知识,而是注重他们是怎样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它侧重的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途径。[5]

[参考文献]

[1] 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 .中国翻译,2002(4):57.

[2] 刘晓民,刘金龙.实用翻译基础教程[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28.

[3] 孙姣夏.从跨文化角度看形象比喻的翻译.榆林学院学报,2005(3):115.

第5篇:教学改革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教学方法 实验 多媒体 内容重组

一、引言

材料力学既是一门基础科学,又是一门技术科学,是许多工程与科学的基础。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在几十年的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的经典理论在现代工程和科学技术中仍广泛被应用。这就决定了材料力学教学仍应以经典理论为主。但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在精简学时的同时,必须改革材料力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减少重复,增添与现代科技发展相适应的新内容,提高效率,保证质量,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和要求。积极推进本课程的课程教学改革,对提高学生分析、研究、解决工程问题能力,提升专业素养十分重要。

多年来,材料力学教学大纲过分强调课程本身理论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注重公式的推导,与本专业相关课程的联系较差,联系工程实际问题不够,尤其缺乏对学生将工程实际问题转化为适当的力学模型的培养。

由于教学内容过多过繁,增加了学生接受和消化知识的困难,也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气氛沉闷,力学知识本身的枯燥无味,再加上学生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不能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维空间和讨论空间,教学效果不理想,成绩不佳,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本文结合师范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对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作如下的探讨。

二、教学内容的重组

按原来的基本类型分章,把教材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四种基本变形包括拉伸与压缩、扭转、剪切与挤压、弯曲变形。第二部分为强度理论和组合变形。第三部分为压杆稳定。四种基本变形用相同的研究方法重点介绍受力特征、变形特征、应力分布及强度校核理论,讲授时注重工程实际问题的应用,着重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用强度校核公式解决三类不同问题的方法。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也应从各向同性(单一的金属材料)拓宽到复合材料上。在强度理论方面可以加入断裂破坏准则。拉、压、弯、扭及其组合变形是材料力学的基本内容,掌握这部分内容的关键就是准确进行各种变形的外力、内力、应力和变形的计算与分析,寻找危险点的极值应力。传统的教学内容有它本身的整体性与系统性,重组后的内容要与传统内容达成完美结合,还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在实际组织教学时进行大量的教学实践和研究。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材料力学的教学内容,还要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但教给学生知识,还应该教给学生获取新知识、创造新成果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式,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求知欲强烈起来。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针对机械专业学生的特点,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竞争欲和表现欲为目的,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改革教学方法。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应用能力。教学过程是教与学,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不可能传授给学生终生享受的知识和技能,但却可以通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传授给他们学习与应用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每章内容讲授前,首先要让学生预习,通过预习提出每章内容的重点、难点,并引导他们自己查资料解决问题,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力学教学除了按教材教学外,还将国内外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渗透到教学中,扩大学生知识面,强化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对所学知识有较强的应用能力。

四、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效果

充分利用材料力学课程的工程背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工程实例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用动画将抽象难懂的内容形象地表达出来,化解教学难点、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基本上能当堂消化该节课的内容,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五、加强实验环节,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实验是材料力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目前的实验指导书并没有对实验的全过程进行系统阐述,实验报告多是填空式,对学生认知能力及动手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为此,结合拉压、扭转、弯曲三大实验,实验前指导学生进行认真的准备,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实验结果,重点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方法,严谨的工作态度及踏实的工作作风;实验完成后,由学生通过思考,按实验规范自行设计、完成一份科学合理的实验报告。通过实验全过程的实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使学生对材料力学知识有更加深入地了解。由此可见,实验课可起到理论课起不到的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重要的意义。

六、结束语

材料力学的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改革既要符合专业的培养目标,保证学生具有宽厚、扎实的基础和基本的应用能力,又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由于力学课程教学涉及面广,各专业对力学课程教学的要求又不尽相同,所以改革应该分层次、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要在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所有的改革都应以发展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出发点。

参考文献:

[1]刘鸿文.材料力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单辉祖.材料力学(Ⅰ、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赵淑红,张展.《材料力学》教学方法探讨.农机化研究,2004,(5).

第6篇:教学改革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卓越医师;免疫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118-02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中指出:卓越医师计划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高水平医学人才,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近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免疫学已成为一门前沿学科和边缘学科,它的发展已经涉及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医学、动物、植物等)。医学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这与其实验研究密切相关。因此,实验教学是该学科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扩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脑分析得出与理论相符合的实验结论,巩固理论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科学的态度[3]。笔者根据卓越医师培养计划,在免疫学实验教学中,除加强理论教育外,注重实验教学,保证教育质量,以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医学人才。现就对实验课教学改革介绍如下:

一、在实验教学中,充实实验教学内容

我们教研室免疫学实验教学的传统项目是静脉采血、细胞抗原片制备、淋巴细胞分离、血清分离、免疫酶技术(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免疫荧光技术(B淋巴细胞荧光标记试验)、ABO血型鉴定。增加了抗原的制备、免疫血清的制备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免疫血清的制备称为完整综合实验,从第一次到第五次实验都包含有它的内容;流式细胞仪在临床上应用是比较前沿的。这样使实验教学内容得到充实和完善。

二、在实验教学中,注重技能和兴趣的培养

实验课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操作有条理。开设的实验都是学生自己操作。他们通过鸡心脏采血、人静脉采血、家兔静脉注射抗原及心脏采血的具体操作,初步掌握了采血的基本要领,获取合格的标本(血液、组织),是进行免疫学检测的基本保证;从第二次实验到第五次实验,上课先随机分别叫同学介绍不同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及操作步骤,不足之处教师再进行补充,然后进行示教,并告知实验的注意事项;在操作过程中要巡回指导,以便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技能;每次实验要进行结果分析讨论,要求撰写实验报告。通过以上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及操作技能,建立了学生实验课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达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在实验教学中,加强与临床的紧密结合

免疫学实验教学的目标是掌握基本的技能和原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将所学的免疫学知识与临床结合进行分析讨论。如做ABO血型鉴定,同时介绍交互配血试验,有时同型血交互配血也不符合,说明原因,注重讲解输血不符引起Ⅱ型超敏反应最终导致溶血反应,病人输血时要重点观察。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我们要介绍乙型肝炎的基本情况,对乙肝五项(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化验结果进行临床分析,当抗HBs阳性时,说明机体不再会被乙肝病毒感染,当五项均为阴性时,最好接种乙肝疫苗,当大三阳时必须进行治疗。B淋巴细胞荧光标记试验在加荧光抗体37℃孵育1h,向同学重点介绍三大标记技术(酶标记技术、荧光标记技术、放射免疫技术)与经典的凝集反应、沉淀反应都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结果准确的特点,但标记技术敏感性极高可精确到pg-ng级水平,而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只能精确到mg-ug,敏感性相差106-109倍,正因为标记技术的敏感性极高,在很多的疾病检测中基本取代了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而广泛用于临床,特别在一些标记物的检测中,达到疾病早期诊断的目的。

四、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医学综合能力的培养

非卓越医师计划培养开设的实验内容均为本次完成,除此之外,卓越医师计划培养还增加了免疫血清的制备,把它称为完整综合实验,包含了(抗原制备、免疫程序制订、动物免疫、免疫血清提取、抗体效价测定)。五次实验都有免疫血清制备的内容:如抗原的制备必须注意无菌观念的建立并落实在实际操作中;免疫程序的制定要排出具体的时间、免疫的剂量和部位;免疫动物为家兔,每组2只,选择重量在2Kg以上的健康家兔进行免疫,免疫接种后要观察动物的情况并注意喂养;免疫到时间应先试血检测抗体水平,达到要求进行免疫血清提取;抗体效价测定用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和溶血反应检测。通过系统实验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和实际操作能力,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随着免疫学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免疫学检测已成为生物学实验和医学检验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免疫学教师必然站在该学科发展的前沿,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诊断疾病,研究病因的方法及免疫学新技术,在卓越医师教改班教研室把开展科学研究的流式细胞仪用于教学来检测同学自己外周血中的CD4、CD8数量,充实了实验内容。通过实验,把教研室取得的科研成果与实验内容相结合进行讲解,把教研室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基金课题的情况向同学们进行介绍,以及教研室宣传栏悬挂了从1901年以来18幅荣获医学诺贝尔奖的免疫学家及他们获奖的研究内容的宣传介绍,使很多同学产生了好奇心,对科学研究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免疫学实验教学效果。

总之,通过在我校卓越医师计划的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使同学对免疫学在医学上的重要作用有了深刻的了解,知道了免疫学在医学上已广泛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并对一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器官移植等方面的研究均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现实意义,为培养合格的医学卫生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宏伟,运晨霞.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探析[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6(2).

[2]代荣琴,张金彪,王磊,刘玉枝.设计性实验教学方法在免疫检验技术实验教学应用中的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3(17).

[3]王希君,田飞,姚旌旗.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2).

[4]吕昌龙,李一,任欢.医学免疫学常用实验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5]牛志国,黄青松,郭继强,宋向凤.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9).

[6]孙庆伟,侯奕.医学院校基础课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0,(02).

第7篇:教学改革的意义范文

一、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1.教师教学观念过于陈旧

在大多数高中学校中,老教师占据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他们中大部分人依然保留着陈旧的教学观念,习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式的上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更倾向于将重心放在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上,从而忽略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理论知识枯燥而乏味,导致学生课堂上的效率并不高,老师们不得不再另外花时间将一些重要的理论知识进行反复强调,借课后布置大量的习题来巩固。学生也只能机械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理论,牢记教师特别强调的重点知识,因此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不强,只能通过教室布置的大量课后习题来达到学习要求。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不仅让教师教授知识时费心费力,学生学习过程中也比较吃力且效率低下。

2.教师教学方式呆板,不会进行灵活地改变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进行,很多教师积极配合教改,在教学上创新出许多成功的教学方式,随之也掌握了不少有效的教学模式,这对提高教学效率意义重大。然而很多期望改变的教师却不懂得如何灵活的运用这些方式和模式,只知照搬别人创新的方法到自己的教学中,没有根据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善,导致课堂教学生硬呆板,再好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也不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二、推进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由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现状中可以发现一些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教师打破陈规,引入新的教学观念和方式

很多高中老教师还是习惯于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黑板上进行板书,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因此,化学教师迫切需要解放思想,转换教学观念。如今,多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已经是一件十分普遍的事情,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将很多复杂难懂的抽象知识通过电脑动画或者其他的方式表达出来,加深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印象,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化学是理工学科,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加入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单调乏味的缺陷,教师要学会灵活地运用多媒体,将板书与之相互结合,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在课堂上接收到的信息,激发他们无限的创新思维。

2.注重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学习时间紧张,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多而复杂,教师若是只知“照本宣科”的向学生传授各个知识点,很容易遭到学生的反感,达不到教学的目的。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越来越需要创新型人才,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不能满足社会所需,为其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灵活人才。究其根本,高中教师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是阻碍学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改变原来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可以通过问问题、课堂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各个知识点的印象,同时,及时地解决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些简单有趣的课堂实验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课堂上教师还能根据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跃原来沉闷的教学氛围。各种课堂互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互动中不知不觉便达到教学的目标。

3.注重实验教学

很多高中化学教师注重理论的教学,忽略了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有些老师甚至占用实验课程的时间来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易把学生培养成只会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知识并且动手能力差的考试机器。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意识到实验教学对学生学习知识起到的重要作用,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验结合起来,为学生演示化学反应发生的瞬间,或是在实验课上辅导学生自己操作实验,这是对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很好地锻炼,比课后做更多的习题来巩固理论知识效率更高。

4.课后习题解答要及时

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完化学理论知识通常会布置大量的课后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但很多学生反应,习题做了很多,在做的过程中遇到疑问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问题一个一个累积下来,对后面的学习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布置完课后作业后要及时进行批改和解答,或是在班级里成立学习小组,让学生遇到问题时互相讨论得到解决的方法,不仅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班级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浓厚。

三、总结

第8篇:教学改革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中学 信息技术 改革 创新

现阶段,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普遍运用。在中学课堂教学中,新课改要求中学教师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此,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进、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进而不断提高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信息技术课程相比中学的其他学科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在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上,要求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信息技术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学科,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按照教师提示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的基础上,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不断提高自己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信息技术的学习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现阶段大多数的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使得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在学习上缺乏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欠缺,但是当今社会需要具有更高合作意识的人才,为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合作性教学,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此外,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往往会对信息技术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问,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创新的重点分析

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信息技术教学应该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时间,但是,在现阶段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创新势在必行。为此,中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不断改进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

首先,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转变学生和自身的思想认识,重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受中国传统应试教学思想的影响,现阶段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重点主要在考试中占有较多分数比重的学科上,对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性。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首先从学生的思想教育入手,让中学生充分理解和认识信息技术学习的意义。比如,在信息技术课程开展之初,教师应该立足于当下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各界的广泛应用,以及对其以后生活学习的重要影响。

其次,创新教学理念,注重信息技术课堂的互动教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花费过多的时间用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增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操作计算机,进而不断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再次,利用网络,丰富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内容。互联网本身也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基础,而且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丰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资源。传统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在学生获得教学资源方面存在天然缺陷,网络的使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学会运用网络资源来获取自身需要的信息,丰富学生知识获取的途径,让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在课下就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得到解决。网络信息技术教学在直观上可以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课外知识,客观上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此外,网络技术还可以改进教学模式。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多以“满堂灌”为主,学生不断地进行教练循环,即老师先把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学生再模仿老师的讲解进行自我训练,以此不断循环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实用、易于掌握,但是长期沿用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容易将学生局限在框架中,忽视学生这个认识主体的作用,局限学生的思维,完全是机械式的教学模式。而网络教学应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会彻底改变这种不利局面,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第9篇:教学改革的意义范文

本文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市中学体育现状,认为中学体育教学必须明确新时期的指导思想,重组教材,改变教学模式与考核方法,紧紧抓住学生体育意识、兴趣习惯、能力等问题进行教学。

当前我市中学体育,开设的科目繁多而课时少。受考核项目结构和数量的制约,教学实践只有借用选用教材的教学时数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导致非考核项目和选用教材无课时授课,甚至有的学校把体育课上成了达标课或应试课。同时教材内容陈旧、简单、重复,教学内容中将如何健身的方法放在次要地位,仍然保留着运动技术传授式教学和教学中只注重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身体外部行为表现,教师讲解运动技术,示范讲解动作要点、难点,然后为掌握动作采取各种教学措施来指导和纠正动作。这种把教学重点放在只是学习动作技术、着重技术、技能教学的方法,强调教师教的方法,忽略了发展学生的体能,削弱了学生学的方法,已不能适应终身体育的需要了,使我市中学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脱钩。

针对我市体育教学存在的状况,提出几点改革的看法:

1.应进一步确立学校体育及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体育的多功能性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体育给予人的好处不仅在身体上,而且体现在智力上、心理上,在提高人的素质上,体育不仅有健康、教育、娱乐等功能,还有认识、导向、育人、美育的功能。我市学校体育教学必须从单一的强身健体的体育价值观改变为多功能的体育价值观,真正认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体育教学要从单一的传授技术的泥潭中拔出,转为多元化、多功能的教学,使体育真正回归到全面锻炼的正确轨道上来。让学生有系统地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信息、技能、技术,懂得健身的意义。

2.应更换观念,突破传统授课模式

体育教师基本上由各师范院校毕业,几十年来旧的苏联教学模式深深地束缚着我市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如无论什么体育课程,都是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后就是做徒手操。这种固定的模式,容易限制学生的想象力,使其对体育课失去兴趣,达不到体育课中实现多种教育的目标。传统课过分强调课堂结构,受旧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结构由于过度死板,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他部分的教育和培养。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限制了手脚,一味追求时间在各个部分的合理分配,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现代体育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的。在日本,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新方法所取代,表现在教材上由原来的六项运动改为“基本运动”和“比赛”两大类,使教师有更多的主动权去选择教材教法。德、美等教育较先进的国家也都大幅度地安排选项教材,不强求教材的一致性和比重。近些年来“音乐舞蹈进课堂”、“情境式教学”、“能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为我们体育教学开拓了新的天地。随着新思想的不断涌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新生事物所代替。因此,我市体育教学要改变观念,突破传统授课模式。

3.大胆创新,促进体育教学过程改革

我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大胆创新,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现代教学,要创设一个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在内容讲解上要层次清楚,通俗易懂,示范准确,能突出重点和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同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精讲多练,因材施教,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重视学生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