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物联网的发展范文

农业物联网的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物联网的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物联网的发展

第1篇:农业物联网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科技情报推广、声像技术

中图分类号:S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201-01

黑龙江省的农业在国家发展、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地位,广袤的松嫩大平原,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造就了我省粮食总产量、商品粮调出量,在国内各省中名列前茅,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虽然我省农作物生产、畜牧养殖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离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农业大生产方式还有很大的距离,管理粗放、新技术采用缓慢、储运过程损失浪费严重,制约了我省农业跨越式的发展。在科研、育种、栽培、管理、储运、保管、机械化生产、机械维修等各个环节大有潜力可供挖掘、所以新技术、新方法、食品安全的科技推广工作在我省农业生产大发展、大提高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物联网”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解决我省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瓶颈的机遇,物联网产业将经历的应用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三个关键的发展阶段,

也是正是解决目前我省比较薄弱的关键环节;与我省的发展战略高度吻合,跟随国家“互联网”发展建设的东风,乘胜而上,必然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提高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大市场的时时变化的对应能力,我们对此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目前我省在农业科研、粮食、蔬菜育种、栽培、机耕、畜牧、水产养殖的研究已经体系化,科学种田、科学养殖、深入人心,政府大力扶持,机械化建设、水利建设、道路建设、仓储建设、国家资金大量投入,为我省农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些硬件条件的具备可以说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

大量掌握农业科学生产技能的生产者、和相关知识的科研人员研究成果的相结合;

懂经营会管理,着眼全国、放眼世界,紧盯最新农业科技前沿、灵活娴熟的经营手段,具有战略性眼光的新型经营管理人才;现代化的信息交流手段及条件,发达的“物联网”体系;

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指出,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方向和推动力量,要抢抓机遇,应对挑战,扎实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我省的农民目前文化水平,知识水平普遍比较低、思想比较保守,接受新的生产方式较慢,经济上抗风险能力较弱,地理上分散,这些问题大大的制约了我省农业科技项目的推广工作、生产市场及时自我调节的能力、最新产品的高效快速流通。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办法与对应措施呢?国家已经为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大力出版农业科普书籍,出版专项种植、养殖、农机维修、粮食保管、科技服务、通讯、互联网等基础建设做了大量工作。我认为在这些基础上,还要采用更加现代直观的声像技术输送即时的、国内、国外最新的科技情报,市场经济信息通过网络推广工作是能够使农民得到效益,真正能够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有着无穷的生命力。发展黑龙江科技声像情报工作必须围绕这一根主线思考、规划、推进。

在这里我们仅探讨以上1、3两个要素是与我们工作相关的思考,我们从事科技情报人员面对国内、国外的海量的科技成果,要力求用最低的成本来整理、加工、推广最有效的科技情报一直都是我们的责任。

纵观科技事业的发展历史从来都是社会需求才是最基本的动力,社会需求带动的科技发展最有生命力也是最为强大与持久的,我们科技情报工作者的着眼点就是去发现目前农村最需要的是什么!科技事业促进农业发展,农业的需求又拉动科技发展,本身就是互为因果的关系,我们的工作重心就是为农业、农村、农民扎扎实实的服务,用我们的眼光扩大农民兄弟的视野,努力促进、帮助提高他们对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的认识能力。

首先利用我们获得科技发展信息的优越条件在国际、国内的大范围寻找、发现、跟踪。哪些作物、动物是最优秀的品种,在我省最为适合;地理、气候、易于生长,种植、养殖,技术易于掌握,成本低,价值高,易于市场销售,见效快的项目,立足当前、心怀长远,进行分析整理,特种种植、特种养殖、沼气、包括太阳能合理使用、风力、水力发电、农家肥发酵、青储饲料、农作物储藏、防病、防害、农村房屋建设、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等等;各个项目的最新发展,对农村建设有利的、在龙江有推广价值的,都是我们选择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知道农民兄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了解当前他们的财力、物力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支撑、能否进入良性循环。必须贴近农民的生活,努力下功夫争取收到及时雨的效果。

第二就是带着农村的实际发展需求去寻找、因为我们的目的是推动农村科技水平的发展,不是为了推广科技而推广,否则就是本末倒置了。一些农村急需的项目,又可通过我们反馈给科技工作者传递信息,让他们知道农村对什么项目最为急需实用,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少走弯路。搭建这种交流沟通平台,有利于降低成本,真正起到桥梁的作用,经过实践的科技推广项目给农民就比较受欢迎。

第三我们的科技情报推广与农村的发展实际还没有做到无缝隙连接,供求关系基本是半畅通状态,仅有少数科技人员主动关注当前的科技动态,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最有需求的农民是根本不知道到哪里去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目前的体制问题也是比较突出需要改革的地方。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大的项目推广与成果转化工作,国家也有专门的款项支持,虽然有效但还是显得有些孤单,进度与规模还是小了一些,成本也会高一些。

声像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的兴起是这个时代给与我们的巨大机遇。目前体制、机制、机构、资金投入等都无法满足未来的发展的要求,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给我们从事科技情报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的需求就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虽然目前有着各个方面的不配套,不适应。但是我们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就是必须要发展成为使生产者在家里就可以掌握产品的市场动态,产品的科技最新成果,及时调整产品品种的数量、质量、跟随市场的步伐,以最小的生产成本,最大的满足市场的需要。这就是给我们提出的要解决的课题,发展的目标。体制、机制、机构的变化就是要适应这个目标来发展,科技声像技术的运用和发展仅是这股巨大浪潮中的一朵浪花,但她有着不可缺少的地位,科技声像体系的改革、调整必然融入“物联网”之中就是必然发展的趋势。

第2篇:农业物联网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乡村振兴;现代农业;物联网农业

1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差异化大,城乡区域发展严重失衡,特别是农村区域发展差异巨大,现阶段促进农村发展是我国的重要战略规划,而农业是农村发展的首要环节,我国应该重点推进发展现代化农业,推进传统农业和现代智能设备对接、加快建设农业物联网产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物联网技术是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会对我国农村建设和现代化、智能化农业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是推进“三农”变革的重要动力。这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文明、和谐、富裕、幸福的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要影响。

2乡村振兴下物联网技术与农业的结合

物联网技术在国外取得了很好的发展,然而我国的物联网技术起步较晚,很多方面均落后于国外,但最近几年我国在物联网技术领域取得了较大进步。农业和物联网技术结合领域是世界各国的重点研究方向,但其难度较大,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复杂程度高,具有集成性是以结果为导向。农业物联网是通过各种软件和硬件设备的相互配合实现各种任务指令的落实,它通过各种设备的连接从而实现温湿度监测、视频采集、土壤土质监测,依靠互联网设备连接实时情况与虚拟数字世界,从而实现对农业生产的全程监测,以到达生产绿色、高效、安全的农产品。农村农业的物联网化、智能化表明,农业和物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不仅是物联网技术与农业技术进步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且是农业产业快速增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新的突破口,更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力手段。

3乡村振兴背景下物联网农业面临的问题

3.1成本高、收益周期长且不显著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业有着广泛的发展基础,但我国农业的经济效益低迷,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基本都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几乎没有农业深加工产业。因此,加速推广物联网农业的实施,相关部门必须考虑前期的投入成本,必须考虑农民自身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民对农业物联网技术的认知和接纳程度,必须考虑农户的收入水平,农户是否有经济条件引入新的技术以及新技术的实际收益。根据调研情况,农业物联网体系(软件+硬件)的价格在9000~40000元。高昂的投入与实际获取的收益相差巨大,而且投资收益周期太长,这是大多数个体农户不能承受的。

3.2物联网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不完善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是我国物联网农业技术的主力军,三方在物联网农业的规划、设计、实施、反馈等方面的标准不统一,不能按照固有的标准来建设物联网农业体系。三方的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开发和实践等方面的配合不紧密,农户需求的和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设计的差距巨大。院校和科研机构研究出的物联网技术实践效果不明显,对农业生产帮助较小,甚至增加使用者的负担,农户不知道怎样使用,物联网技术实施效果基本没有,不能对农业产生经济效益。因此,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三方要认真听取农户的意见和使用反馈,增加基层调研,完善顶层设计,尽快建设一个完善的、标准化的物联网农业体系。

3.3农业生产规模达不到要求

对于物联网农业来说,农业生产必须要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才能更好的实施。我国农村农业大多是个人种植,虽然也有土地流转,但流转规模还是不能达到要求。现阶段我国出台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不断引导农村土地健康流转,为一些种田大户实现物联网农业打下来坚实的政策基础。

3.4人才缺乏

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技术人才储备远远低于各国。对科研机构、高效来说我国农业物联网技术不仅严重缺乏技术设计类(软件类)人才,而且对实施农业物联网硬件设备的设计、制造型人才缺失严重。对于农业物联网技术的使用者农户来说,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民的教育水平不高,大多为小学或初中,缺少中高级务农技术人才,且农户对于新技术的接纳程度有限,没有即了解专业技术知识又懂得农业生产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广大农村来说,长期处于弱视发展的农村在经济、环境等方面与城镇差异巨大,导致农村留不住专业的技术人才,人才流失严重。因此,制约农村农业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最大屏障为人才的缺失。

3.5专项资金利用率不高

近年,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物联网试验区工作,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后,政府筹集资金推进农业物联网建设,加快发展农业产业,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但由于受传统农业思想影响大部分农民对改造传统农业提升农业科技含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农业的现代化、智能化并不能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认为物联网对农业产业的升级提升动力不足。因此,导致政府专项资金利用率极低,甚至利用专项资金购买其他生产资料,致使极个别的农业物联网示范性工程变成了“表里不一”的形象工程。

4乡村振兴战略下促进产业兴旺与农业物联网建设对策措施

4.1通过农业产业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农业产业规模的扩大有利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首先,确定农村产业发展的因地制宜战略。依据农村资源情况,区位优势和开发过程来聚集其他优势,以此来确定主导产业,可以充分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发展特色产业。其次,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扩大农业产业种植规模与种植品种,要充分挖掘农业的附加产业,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尤其是与文旅产业及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新农村旅游服务业。最后,加速农业供给结构改革,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多种产业经营形式,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4.2降低实施成本,提升产业效益

当前我国政府是农业物联网产业化建设的主要部门,大部分农业物联网产业都是依靠政府的专项资金建设,其他社会建设资金的投入占比很小。然而政府部门的建设资金十分有限,要想更快、更好地建设物联网农业必须广泛发动其他社会资本,使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物联网领域,拓宽资本进入渠道。拓展建设资本渠道,首先要使农业产业的生产规模得到扩大,形成产业化农业,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进而使社会资本获得农业的生产效益。其次要充分发挥农村土地规模化和土地集约化。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确保土地的合法流转,当加快土地的合法流转,鼓励种田大户承包土地,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通过提高农业效益不断降低农业物联网的实施成本,加快农业物联网技术不断扩散,更好的服务农户,提高农业产业效益,实现乡村振兴;另一方面,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要加大对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应增加对农业物联网技术和设备设施的创新研发力度,在硬件和软件上摆脱依靠进口,从而从根本上降低物联网的实施成本。

4.3建立健全的农业物联网产业体系

相关政府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出台规范性的政策要求,加快健全现代农业体系、物联网技术体系、农业市场体系,深化农业体质改革,构建以政府主导、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对物联网产业化技术的成果转化。健全农业物联网体系,需要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协同作用,政府部门要保证对农业物联网的调控能力和引导能力,将农业产业效益放在首位,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把技术与实际生产结合,企业来转化相关的科研成果,从而使农户更方便有效的使用物联网技术。通过这样的方法,形成有效的一体化的沟通合作体系和平台,将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技术运用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不断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使用率。

4.4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要增加物联网人才培养和储备计划,出台各种政策吸引人才并能够留住人才。不仅要培养物联网技术研发人员,更重要的是培训农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加强他们的技术认知,熟练掌握基本的农业物联网技术,使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正常运行。同时,要增强农户对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学习培训,定期开设新型农业技能培训班,以企业、院校为龙头,鼓励专业人才走入企业、校门,走入田间地头与农户面对面的交流,推动农业物联网的快速发展。

4.5资金支持

财政部门对现代物联网农业资金投入规模总量较少,资金投入增长缓慢,且没有一个稳定的投入机制。因此,政府部门应当给予农业企业税收的优惠,促使农业企业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既保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又要保证企业自身的利益;其次,确立起农业物联网建设专项资金,通过立法形式确保专项资金能够得到合理利用,建立一个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最后,优化物联网的投资和融资政策手段,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金融机构对物联网的支持力度。

第3篇:农业物联网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角度;智慧农业;实施方案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在古代农作物的产量主要受自然气候的影响,而现在我国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大大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我国一直在提倡生态农业和智慧农业,现在我国的技术更是在不断更新和发展,尤其是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大大促进了智慧农业的发展,利用物联网技术是发展我国智慧农业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科学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是技术保障和技术创新,为了确保我国的农产品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并能满足出口要求,我国的农业必须不断创新发展,农业的发展还能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增收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物联网技术是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进行跟踪和监控管理。在以前我国的农民主要是通过自己的经验进行农业种植,我国的农业专家也主要是通过人工测量和人工种植试验田的方法收集农业信息。这不仅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还非常消耗时间,整体效率很低,而且受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准确度也很低。但是自从采取了物联网技术之后,应用无限传感器收集信息不仅降低了人力、物力消耗,而且准确度和效率都得到了提高。众多的传感器节点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张功能各异的监控网络,能够及时发现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准确指出问题发生的位置,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这样就可以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使我国的农业不断发展和进步。

1.智慧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智慧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区别于传统农业的主要依靠人力和经验的种植方法,智慧农业更倾向于收集和整理农业生产中的宝贵经验,通过物联网技术将这些有效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然后共享。这样做可以大大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1.1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现状

我国一直都在关注农业发展,尤其是对于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更是尤为关心,现在因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农业设施不断改建,我国的农田灌溉设施更加完善,农业电网设施也更加完备,农村的水利设施也得到了完善,我国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由量的进步变成了质的发展,可以说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但是不足之处是,东西部的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东方的农业发展由于地理和自然条件的先天优势,而且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优于西部,所以东部的发展还是要快于西部。现在我国还在不断打造更加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只要我们不断地按照国家的指导执行,在国家的扶持下一定会使农业得到更陕、更好的发展。

1.2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

现在网络已经不再是城市的专属,很多村镇都已经引入了互联网,一些发展较快的村镇甚至实现了光纤网络。现在可以说是,村村有电话,村村有限电视入户,基本上实现了网络普及。这也为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提供了基础。从种植到收获到销售整个的流程记录和研究农业产品的信息,同时还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农业的农田、土壤和水利等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分配,达到效率的最大化。

1.3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物联网技术已经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应用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存在。首先,我国的信息化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并没有得到全面普及,有些农村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虽然这项技术可能取得了试点的成功,但在普及的过程中受到了限制。除了基础设施方面的力度不够,还有就是农村缺乏专业的农业人才,人们的就业观往往是向往城市的繁华,很少有人才会回到农村,这也是我国农业难以得到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还有一点就是技术层面的因素,由于我国的农村宽带技术还不是很完善,所以缺乏信息技术层面的支撑,这也是造成物联网技术难以在农业生产中全面普及的一个重要问题。

1.4新技术推广应用不足

现在的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农业方面的应用还包括对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这项新型技术虽然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重点扶持,但是由于现在各地还是处在一个初级的摸索阶段,所以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各地的农业生产现状不同、网络普及程度不同、人才和技术水平不同,这些都造成了新技术的推广受到了限制。而且有的运营商为了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会对资源的分享设置障碍,这样会造成访问受限和信息共享不畅通等问题,甚至农民需要对新技术进行购买,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这样做也大大地阻碍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同时也会打消农民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影响我国智慧农业发展方案的实施。

2.从物联网技术方面对智慧农业进行的方案设计

2.1物联网技术的指导思想

我们要通过以点带面的方法对物联网技术实施试点应用,然后针对各地的不同情况,进行符合地区特色的规划和实施。我们要以增加农业产品的产量、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为动力,不断构建物联网,收集和推广各项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实现农业生产各项资源的有效整合,把农业生产的产业链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延伸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加快我国农业和国际化接轨的速度。

2.2物联网技术的方案架构

在此过程中我们不要进行不必要的浪费,要秉承节约成本的原则,根据现在的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工作,不断进行资源的整合工作,然后通过物联网共享信息资源,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研发,通过研发的技术再反过来促进生产,达到良性的循环。

智慧农业物联网并不是一个个独立的模块,而是有着自己的方案架构,主要是由田间管理框架、水文管理框架、种子管理框架、气象管理框架、流转管理框架、虫害管理框架、农药管理框架、农机管理框架、物流管理框架、加工管理框架和电力管理框架等众多的组织框架构成的。这样几个框架结构分成几个重要的模块,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分类,促进我国的农业技术发展,可以不断提高我国农业人才的技术能力和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物联网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网络运行环境,使我国农业的各项数据和信息都能得到有效的共享。在构建这个方案框架的过程中,还需要国家和政府给予大量的支持才能够完成这项复杂的工程。

2.3物联网技术的组织保障

对于物联网这项技术,我们必须进行好规划和顶层的设计。这对技术的要求很高,涉及的技术层面也比较广,所以为了实施好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共享,就必须强化顶层设计,不能出现重复建设的浪费现象。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这个课题,要不断发展人才并且通过这些技术人才的研究做好农业物联网各方面的制定工作,一定要建立完善的组织保障。相关的政府部门也应该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对这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跟踪和解决,不断地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保证物联网技术的实施能够顺利进行。

2.4物联网技术的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物联网技术发展受到限制,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缺乏相关的人才。物联网技术的人才本来就很缺乏,农业方面的人才更是紧缺。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联合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这方面的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精通物联网技术,还要懂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我国可以组织人员对这些人才进行集中培训,并且根据实际需要为这些人才提供进修条件,使他们能不断地更新和发展技术。除了物联网技术的人才培养,还要加强农业生产人员的培养,这些人才要懂农业技术,还要能掌握简单的物联网技术,这样才能够自主地从物联网上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和技术知识,不断促进农业的现在化发展。我国可以建立对这些人才的鼓励机制,对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的人员可以获得相关的奖励,以此激励他们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共享。

第4篇:农业物联网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设施农业;传感器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需要不断推动与实现农业现代化,切实提高农业生产质量。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设施农业中引入物联网技术,可以借助传感器感知与捕获农业生产环境信息,通过物联网技术监控环境参数的动态变化,为农作物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为农作物生产营造最佳条件,以实现农业精准化管理。这种生产模式整体效益突出,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1物联网技术与设施农业内涵认知

物联网是以激光扫描器、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与红外感应器等一系列信息传感设备为基础,可以实现任何物品与互联网间的联系构建,从而开展信息通信与交换,达到识别、定位、监控、跟踪与管理物品目标的一种网络形式。物联网在属性上表现出高度开放性、独立性、互动性与可扩展性。设施农业则是在人为可控环境保护下开展农业生产。基于此,在设施农业发展中引入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捕获农作物生产信息,为农作物生长营造最佳条件,实现精准化农业管理,切实增强设施农业产出。

2设施农业中引入物联网技术的制约性因素分析

在设施农业发展中应用物联网技术,构建农业物联网,其工程实现较为复杂,在我国仍处于探索与试验阶段,农业物联网实现仍存在着一定制约性因素,具体为:①缺乏高水平的农业专用传感器。从国内传感器市场来分析,传感器种类较少,国产化程度低,且适用性与覆盖广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农业专用传感器质量整体不高,运行性能无法保障,一些监测数据准确性与可靠性程度低,无法达到互联网应用目标;②投资大。构建农业物联网需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投入较大,且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做好维护工作。我国农业以分散经营为主,农村经济水平偏低,多无法承担较高的物联网设备价格;③缺乏相配套的软件产品。在农业物联网建设中,其工作的重心仍为网络接入与设备采购,互联网作用以监测与初步分析为主。缺乏配套软件产品,无法整合与挖掘数据信息,无法面向智能控制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基于此,需要关注数据分析与应用软件研究。

3设施农业中引入物联网技术的思路与应用分析

综合农业互联网建设中存在的制约性因素,需要明确物联网技术与设施农业兼容发展的具体思路,具体表现如下。

3.1依托科技创新、提高设备性价比

加大互联网相关设备研发力度,特别是互联网农业传感器,应提高其整体性能,保障其长期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降低传感器功耗,形成规模效应,降低设备成本。物联网设备研发需要结合设施农业实际,面向不同作物栽培,提供差异化的设备,做好设施农业网络节点布控工作,提高物联网监控效果。如借助高性价比传感器,可以构建温室环境测控系统,可以对环境信息、农作物叶片温湿度等进行监控。

3.2政府引导与投资多元化、降低兼容成本

考虑到我国农业分散经营的客观实际,推动设施农业物联网建设,需要坚持政府引导。政府可以出台相关优惠与扶持政策,如建立农业信息化补贴机制,将物联网产品纳入补贴范围之中。同时调动社会力量,如科研单位、电信运营商、相关企业等,构成多元化投资格局,切实降低农业物联网构建成本,有序推进设施农业物联网建设,实现农业物联网效益。

3.3关注应用顶层设计

在设施农业中引入物联网技术,其核心是借助物联网技术服务于设施农业,切实提高设施农业效益与质量。然而当前农业物联网建设普遍局限于数据监测与初级分析上,缺乏深度应用研究。关注应用顶层设计,开发容易操作、具备扩展性的物联网软件,为农业物联网数据分析提供支持。此外,还应关注农业物联网标准制定问题,如针对不同设施蔬菜种植,应构建物联网管理标准,为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如开发远程专家系统,通过远程功能可以观察设施农业作物环境数据,获取视频图像信息,专家依据这些现场传来的数据信息,诊断农作物生长状态,分析病虫害问题,并将结果反馈给种植人员,及时采取管控措施,保障设施农业生产质量。

4结束语

在设施农业中引入物联网技术,可以发挥物联网技术优势,为设施农业提供最佳条件,为设施农业决策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于实现设施农业效益存在着显著作用。然而设施农业与互联网兼容仍存在着一些制约性问题,需要切实关注现实中存在的客观问题,采取针对性可操作策略,推动设施农业与物联网兼容,构建高效的、可持续的农业物联网,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作者:美合日妮萨·伊敏 单位:新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墨玉县分校

参考文献:

[1]贾宝红,钱春阳,宋治文,等.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及其研究方向[J].天津农业科学,2015,21(4):51-53.

[2]贾文珅,李孟楠,李雨,等.物联网关键技术在设施农业中应用探讨[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7(11):4401-4407.

第5篇:农业物联网的发展范文

物联网是将材料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等各种现代化技术有效结合的重要应用系统,而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多个领域和行业中应用广泛,为了充分发挥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应用优势,应仔细分析和研究物联网技术,推动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分析了计算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阐述了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 物联网技术 应用 发展

近年来,我国现代化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物联网技术是一种集信息共享、交流和传播的科技手段,具有高效、稳定、有效的特点,其在各个领域和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极大地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

1 计算机物联网技术概述

计算机物联网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技术层次:应用层、网络层和感知层,网络层又包括处理层和传输层。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应用层包括数据存储、信息共享、交流平台等技术,其可有效实现物与人、物与物之间的感知和识别,是信息通讯和交换的关键平台;网络层主要用于传输相关信息数据,其不仅包括云计算、GRS/GIS技术、智能技术等处理层技术,而且包括移动通讯网、固网、互联网、卫星通信等传输层技术。感知层主要用于采集信息资料,包括识别码、智能机械、传感器、RFID、条形码和IC卡等技术。

2 计算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2.1 网络通信技术

随着计算机物联网的不断发展,在计算机物联网技术中网络通信技术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网路通信技术包括网关技术、无线技术、有线技术等,M2M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网络通信技术,其和有效结合近距离传输技术,如BlueTooth、RFID、Wi-Fi等,无线通信是M2M技术的关键,其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其为物联网传递信息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2.2 云计算

云计算技术在不同计算机中分布计算资源,用户可自由切换资源,结合具体需求,访问专门计算系统。物联网系统的云计算技术通过网络有效整合计算实体,极大地提高计算能力。

2.3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物联网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其也称为电子标签,其作为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部分,其利用射频信息,有效传输物联网信息,从而科学识别这些信息。射频识别技术包含天线、阅读器、标签等部分,其在实际应用中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有效识别不同状态下的物体,这项技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不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因此应用广泛。

3 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应用和发展

3.1 物流领域

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发展规模持续扩大,而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应用广泛,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物流领域的计算机物联网技术主要利用其智能性、集成性的特点,这使得物流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更高,并且通过模仿人类智能,全面掌握物流领域的各种信息,实时监控物流运输的路线和车辆情况,掌握物流运输货物的性能和状态。同时,物流领域中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便于工作人员实时掌握物流运输情况,科学采集重要物流信息。

3.2 家庭住宅

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家庭住宅中的应用,其通过利用各种现代化网络技术,极大地改变了家居生活方式,其包括灯光控制系统、温度调节系统、布线系统、住宅安放系统等,住户能够利用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应用和操控家庭住宅中各种内部系统,科学管理家庭住宅中的各种应用系统,高效集成家居设施,为用户提供更多便利,营造舒适、高效的居住环境。

3.3 交通行业

当前,我国交通系统快速发展,智能化交通建设进程持续加快,而计算机物联网技术有效结合计算机技术、数据控制技术、通讯传输技术、信息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等先进技术,其在交通行业的应用也加快了智能化交通建设,并且其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的运用,极大地推动了智能化交通系统发展。同时,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具有准确、高效、实时等特点,其在智能化交通建设中的应用,有效利用现有的交通设施,不仅可减轻城市交通环境污染,而且有效减少交通系统超负荷量,全面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输效率,因此在交通运输方面应加大对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3.4 电网

计算机物联网技术除了在交通行业和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应用价值较好。而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电网智能化发展,有效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全面提升电网运行的经济效益。而通过运用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数据信息,一旦发现电网运行异常情况,可以帮助电力工作人员及时、有效地解决电网故障问题,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案,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减少电力企业的经济损失。电力系统和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有效结合,不仅可满足电力用户对于电网运行需求,而且可完善电力系统设置,有效提高电能质量。

3.5 农业

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有效结合农业生产的智能系统、安全系统和控制系统,高效整合云计算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其全面考虑各种农业生产因素,如人工因素、环境因素等,通过传感器上传相关信息,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可高效整合分析农业生产各项信息,通过远程操作和监控,加强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整体效益。同时,在农业生产中运用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可促进农业生产转变为高效农业、低碳农业、绿色农业,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并且其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带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结束语

计算机物联网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其在多个领域和行业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各行业发展。相关工作人员应严格把握物联网的各项关键技术,结合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特点,加大对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分析和研究,优化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应用,充分发挥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应用优势,推动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凌敏.浅谈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计算机物联网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5(24):56-57.

[2]雷琦.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6(04):99.

[3]邱月嫦.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及其带来的影响[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5):20.

[4]邹静,罗媛.探究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多领域的应用[J].科学中国人,2014(22):46.

作者简介

张皓(1983-),男,河北省保定市人。硕士学位。现为河南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应用。

第6篇:农业物联网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 物联网 物联网技术 农业 现代农业

一、物联网概述

1、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将所有物品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基于光声电磁的传感器、3S技术、激光扫描器等各类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实现数据采集、融合、处理;并通过操作终端实现智能人识别和管理。在这个网络中,物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

简单地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这包含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既能改变粗放的农业经营管理方式,也能提高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2、物联网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

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市场等多重约束。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标准化、智能化、集约化、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努力提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经营管理效率,是我国农业突破约束,控制农产品质量,实现产业升级的根本出路。

物联网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新生力量,是推动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推动我国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农业物联网技术集成先进传感器、无线通讯和网络、辅助决策支持与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业资源环境、动植物生长等的实时监测,获取动植物生长发育状态、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生态环境的实时信息,并通过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动态模拟和对生长环境因子的科学调控,达到合理使用农业资源、降低成本、改善环境、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二、物联网在我国农业领域中应用现状

1、物联网在我国农业领域中的探索

近年来,在政府、科研机构及企业的共同推动下,部分地区在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已取得初步成效。他们利用温度、湿度、气敏、光照等多种传感器对蔬菜生长过程进行全程数据化管控,保证蔬菜生长过程绿色环保、有机生产。也有地方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农作物生长、畜禽和水产养殖等进行监测,可实现准确感知、及时反馈,提升农业决策指挥水平。有的地方应用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可实现对农业用药、用水、用肥、用工状况的精确控制,减少浪费,促进农业节本增效。

2013年5月,农业部启动农业物联网试验工程,选择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天津、上海、安徽三省市率先开展试点试验工作,具体为:天津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物联网试验区、上海农产品 质量安全监管试验区、安徽大田生产物联网试验区。

在上海市嘉定区,已经使用物联网技术记录哈密瓜生长基础数据,开展“智慧农业”试点;在天津有二十多个农业物联网基地开始全面建设,原本风吹日晒的辛苦活,如今轻点鼠标就可以完成。在津南区葛沽镇农业科技园区可以看到,大棚中央安装着一个传感器系统,可以实时地将数据传输给智能控制系统,系统分析完数据后自动控制大棚的保温帘、塑料膜和滴灌,从而调节作物的生长环境。以种植温室草莓为例,物联网技术进行的科学化田间管理可以提前草莓的上市期,精细化地管理草莓的含糖量和大小。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农产品的安全问题有了源头性的根本保障。

以前对温室大棚作物的田间管理依靠经验,物联网技术则可以对作物生长进行科学化、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用农户的话说,物联网就像给农田装了“千里眼”和“顺风耳”,棚室温湿度、光照等细微变化都能传到电脑和手机上。“以前这五十个大棚至少需要十个人半小时同时工作,现在五十个棚同时管理的话,一个人不到一分钟就可以同时控制住了。一键就可以浇水、通风、施肥,温度、光照度等,都可采取自动控制。”

2、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涵盖了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并在政策扶持、技术研发、示范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总体还处于初步应用阶段,存在关键技术产品及集成体系成熟度较低、农业物联网应用标准规范缺失、有效的运营机制和模式尚未建立、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迫切需要国家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加快建设应用示范基地,深入开展相关技术研发和集成创新,探索产业化应用模式,制定农业物联网应用标准规范,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应用。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近日在天津市调研农业物联网发展情况时指出,当前推进农业物联网,一要加强系统设计,切实做好规划,重点解决目前农业物联网发展项目零散、不成规模的问题。二要加强高效、节能传感设备的研发,既要重视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经验,更要处理好引进和消化吸收的关系。三要加强农业生产阈值数据资源的积累和农业知识模型的引进开发,研究农业生产最佳解决方案,合理使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四要加强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培养,采用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的方式,鼓励社会主体积极参与农业物联网建设。五要注重标准化。

三、物联网在未来农业领域的应用

1、传统农业面临的问题

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耕地面积只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与人口剧增的矛盾却越来越突出。因此,如何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如何对大面积土地的规模化耕种实施信息技术指导下科学的精确管理,是一个既前沿又当务之急的科研课题。而现实情况是,粗放的管理与滥用化肥,其低效益与环境污染令人惊叹。

传统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手段落后,主要是依靠人力、畜力和各种手工工具以及一些简单机械。在现实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农业生产存在污染和浪费,据农业、水利部门测算,我国每年农业所消耗化肥、农药和水资源量都在飞速增长,数据惊人,农业的污染问题困扰着不少乡村,不少农民群众饮水安全受到影响。

农业产量低、人力成本高、农民收入低。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下,如何提高农业产量是我们永远的话题。劳动者总希望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尽可能增加产出量,但由于目前农业仍主要靠人力或畜力,劳动工具简陋,再加上自然天气等因素,结果总是事与愿违。

2、物联网在农业领域应用的优势及积极作用

一是节约化肥、水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在农业种植中,通过物联网技术,采集土壤、作物等信息平衡施肥,彻底扭转传统农业中因经验施肥而造成的化肥多、有机肥少;N肥多、P、K肥少;三要素肥多、微量元素少;N、P、K比例失调的状况,因此有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目前传统农业因大水漫灌和沟渠渗漏对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40%左右,使用物联网技术,可动态监控农作物,定时定量供给水分,使水的消耗量减少到最低程度。

近年来,安徽建设了覆盖20个县的小麦“四情”(苗情、墒情、病虫情和灾情)监测系统和36个县的水稻“四情”监测系统,16个县的农业物联网整建县建设在推进。通过传感器获取环境温度、湿度等农作物、养殖物的生长状态数据信息,对生长情况及时作出判断,合理施肥、栽种养殖,从根源上减少农药使用次数,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

安徽省桐城市范岗镇杨安村种粮大户姜斌运用物联网技术监测苗情。系统主要可监测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太阳总辐射、风速、风向以及降雨量等影响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有关数据信息。

根据系统监测情况和专家指导,2月20日追施小麦返青肥,每亩施尿素5公斤,3月20日追拔节肥,每亩施尿素7.5公斤。目前,监测麦田亩茎蘖苗32.7万株,小麦即将抽穗。以往人工监测苗情一是慢,不能及时掌握相关情况;二是凭经验毛估带猜,不是很准确。特别是遇到低温、干旱等重大气象灾害,往往预判迟缓,采取的技术措施难免滞后。使用系统监测苗情,可合理施肥、栽种养殖,从根源上减少农药使用次数,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

应用该技术后,农技人员不必亲临现场,就可以对现场的环境数据、作物长势和灾情等进行监控,通过软件系统完成数据分析、参数设置与调整,进行苗情判断和田管指导,及时、准确,工作效率高。

二是省工省时,优质高产。精确农业采用精确播种,精确收获技术,并将精确种子工程与精确播种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农业低耗、优质、高效成为现实。在一般情况下,精确播种比传统播种增产18%~30%,省工2~3个小时。

精确农业通过采用先进的现代化高新技术,对农作物的生产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和控制,并根据其结果采用相应的措施,并能获取尽可能高的产量。

荷兰的蔬菜温室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堪称世界一流,温室的光照、需水量、需氧量等均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定时定量供给。其所需数据均来自现场的测试车,平均每20栋温室即备有一辆测试车,24小时进行循环流动作业,每2小时就能将植株体内营养液的含量以及植株根部酶的活性测定一次,平均每个劳动力可管理温室的蔬菜生产,产量却比传统农业提高8~10倍。

随着国内规模化农业企业逐渐增多,而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如今,物联网技术正逐渐渗入农业中来,借助物联网和3G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人力消耗和对农田环境的影响,获取精确的作物环境和作物信息。农业物联网的普及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智能化才是农业的出头之计。

三是以前凭经验,现在靠数据。传统种植依靠人力凭经验,现在劳动者通过物联网收集数据,根据需要自动浇水、通风。比如。在稻田里装上传感器,就能感知庄稼生长环境温度、湿度及光照等指数;坐在家里,可以远程控制水利灌溉等系统,营造最佳生长环境;在鱼塘中放入传感器,可以记录养殖水体的溶氧量。还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对蔬菜从生产、检测、销售等环节进行全程可视数字化管理;利用温湿度、气敏、光照等多种传感器对蔬菜的生产过程进行全程进行数据化管控,从而真正做到蔬菜生长过程“绿色环保、有机生产”。

当局域网出现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它可以发展成为现在的互联网。而今,物联网和当时局域网一样的出现了,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给我们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挑战。它的出现将带来了许多新兴产业,将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人类前进的步伐,大大加速着社会的进步。物联网最终会像互联网一样,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一部分。物联网技术将使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李健伟.物联网背景下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J].河南农业科学,2011(8).

[2]张凌云,薛飞.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J].广东农业科学,2011(16).

第7篇:农业物联网的发展范文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改革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它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信息时代,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两加一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导着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调整[1-2]。园艺技术、园林技术、畜牧养殖等都是高职农业类重点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调整任务的布置及农业现代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农业类专业建设工作将面临重重任务[3]。为了能使农业类专业建设适应当代产业体系的改革和发展,高职农业类专业结合以“两加一大”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多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专业建设工作,培养复合型创新专业人才。

1 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发展配合农业类专业建设与实践

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及应用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互联网技术应用面越来越广阔[4]。“互联网+”的概念及应用已经逐渐渗入到各行业发展,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其密切相关。同时,现代化教育也已经注入了“互联网+”的概念。农业技术专业的建设必须紧密结合“互联网+”背景下的现代化教育环境,在“互联网+农业”的驱动下,逐步改革农业专业建设方案,创新驱动现代高职专业建设与实践。建设者将“互联网+”技术发展深入到专业定位、专业调研、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实训教学、毕业实践等高职教育的方方面面,丰富高职教育的方式方法,把握人才的培养方向。

2 “物联网+”技术开发深入农业类专业建设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者将“物联网+”技术开发应用到高职教育的典型案例就在农业工程教学方向。农业工程将物联网的信息收集网络布置于以温室为代表的现代化农业设施中,利用网络节点大量实时收集温度、湿度、光照、气体浓度、土壤营养等物理量,精准的获取生态系统中“温、光、水、气、土”五大生态因子动态变化,实时传输于信息中心,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信息网络操控现代农业工程设施的各个关口,节约资源、增产提质[5]。

“物联网+”背景下的农业类专业建设展现的是创新,专业建设工作中,建设者可以在农业类专业课程中逐步注入“物联网+”的概念及实训项目,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物联网+”与我们农业类专业建设链接起来。

3 “大数据”技术应用结合农业类专业建设

“大数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产物,是各个产业协调发展的综合信息资源库[6]。我国现代化农业改革进程在逐步提升,“大数据+农业”可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综合信息资源库等信息技术,与产业跨界融合,有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服务问题[7]。实现精准化生产的“信息农业”,工作过程中就是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信息中心、大数据平台为一体,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提升农业产业、品牌竞争力[8-9]。“大数据”背景下的农业类专业建设展现的是信息资源库突破。农业类专业建设工作中,课程设置依靠“大数据”信息资源库建设和利用的实训项目,将“大数据”服务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任务在高职教学中展?F出来,为农业产业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4 结语

第8篇:农业物联网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农业 信息化 物联网 应用

目前我国处在经济与社会加速转型的过程中,各行业领域体系不断的完善改革。农业的长久性发展必须依据科学信息技术的支撑,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符合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对于农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推进作用。

1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技术、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等设备,根据系统的要求,将互联网技术和物品有效结合到一起,通过数据的通讯和交换,进行智能的识别、追踪、查询、定位、管理。

2 农业信息化建设应用

由于社会的发展,高科技网络技术的应用,信息传播应用的载体持续增多,包括网络、广播、手机、电视等,不同的载体具有独特的优势。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合理利用不用资源的优势,通过有效的结合,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信息化建设中,需要考虑不同的方面详细分析。

2.1 农业节水灌溉

农业生产中对于物联网技术应用效果比较明显的为节水灌溉方面。国内的水资源分布明显不均匀,在总体上逐步呈现匮乏状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应用,技术工作者需要利用时代下最先进的技术手段研究出更加合理的灌溉方式,节约有限水资源的应用,同时满足农业灌溉的基本应用标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应用,实现农业灌溉的自动化,通过系统有效的控制操作全程。整个控制系统基本含有四个环节,第一环节为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工作人员对于作业区域的水资源总体情况有所了解,第二环节为分析加工,利用技术系统对于手机到的信息有效分析处理,部分无作用的信息综合解决,有效资源高效整合;第三为实践指导,综合后的有效信息为灌溉的实际应用提供数据支持,确定出具体的灌溉方法和灌溉量。最后为信息回馈,物联网系统对于灌溉后实际的生长效果进行有效反映,使用人员在数据系统中直接接收信息。系统制定出具体的用水计划,对于灌溉的进度有效保存,将灌溉信息直接反馈给使用者,系统内部包括水泵、电气控制柜、集中控制室、总控室,在资源投入、经济投入、人力投入方面实现科学化管理,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价值。

2.2 提供信息资源

农业生产人员对于和农业相关的信息非常关心,例如最新的粮油价格、化肥资源信息、种子问题等,结合各方面农业生产人员需要的信息,建立完整全面的、最新的信息资源系统,让需求者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查询,为农业发展提供优质的资源信息。

2.3 安全管理

随着社会中各种食品安全质量问题频发,人们对于食品的质量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消费者对于农业产品的质量要求提升,国家相关的政府部分对于食品的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力度增大,农业生产面向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高监管水平,使用RFID技术对于整个农业生产过程,最终的销售环节进行全面的有效控制管理。国内从2009年开始将该技术应用在猪肉生产行业中,通过电子身份管理,对于猪的饲养、防疫、加工、最后的销售、流通等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控,保证猪肉产品的质量,该技术未来将应用到其他领域,提供便捷化的服务。

2.4 质量安全追溯

物联网技术应用在质量安全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效果,高水平的技术体系在食品安全追溯中广泛应用,体系包括信息的收集、传输、查询三个不同的层次。信息采集环节中,农业工作人员将生产的基地划分成不同的模块,对于不同的模块进行编码,配备对应的IC卡,生产环节中不同的产品都有对应的电子标签,利用系统的控制对于每次的施肥、除草、浇水环节进行记录,利用操作终端实现数据的快速收集和整理,避免消耗过多的人力资源和经济费用,且保证收集数据的准确性。信息传输过程中,通过使用IC卡对于信息收集后,IC卡自身成为信息传播的中间环节,传输的最终目标为区域的农业数据库,定期的对于卡中的资源收集处理,利用RFID技术实现信息的最终导入,构建物联网数据平台。在农产品进入到市场进行流通后,需要的人员通过物联网查询具体的追溯码,利用追溯码的转化制定出具体的产品标签,将标签准确的粘贴到农产品包装上,消费人员利用物联网系统对于需要的资源信息进行检索。

2.5 农业信息共享

信息的共享促进农业工作人员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利用有效的交流促进技术的研究,提供思想发展的空间。国内需要建立不同层次水平的信息系统,为相关政策信息的传达提供有效的方式,政府通过信息系统了解民意的反馈,通过各方面的有效合作促进农业行业的快速进步。详细的实施中,在市级建立农业信息中心,县级构建农业服务平台,乡或是镇上设置农业站,通过系统的设置保证工作责任的明确,职责的细化。

2.6 精细化发展

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中,精细化是发展的方向之一,工作人员对于整个的生产过程展开全面、定量、细化的空间管理。利用遥感、定位、通信、手段对于生产的区域性环境和各项资源条件综合性处理,分析土壤、空气湿度、气候、温度等各个方面的作用,结合具体结果制定专业化的方案,不足的方面进行补充,通过有效的控制,确定具体的生产目标,对于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预测,保证规范化、优质的管理,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保证环境资源应用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2.7 虚拟农业

农业信息化中虚拟农业是物联网应用的重要部分,虚拟农业基本依靠虚拟现实的技术方式,通过VR技术构建出实际的环境感受,其的交互作用能力非常高,利用系统直接演示出农作物的受病侵害状况、生产状况、自然灾害状况等。在虚拟的状态下展开专业的实验,避免设计中消耗过多的精力和时间,降低农业生产的残留物,是促进农业进步的关键技术。

总而言之,加大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应用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力度,总结国家农业发展的实际经验,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的优势作用,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脚步,由此推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创新的局面,带动我国经济步入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叶伟媛.分析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4.

[2]张刚.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J].农业展望,2013.

作者简介

刘绍刚(1984-),男,云南省临沧市人。大学本科学历。软件工程硕士。现为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网络工程设计、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

第9篇:农业物联网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物联网;应用

1计算机物联网相关概念以及关键技术分析

计算机物联网技术是互联网技术的延伸,指的是通过一定的通信协议,将特定设备接入互联网中,通过数据通信,实现设备智能化的控制管理。从物联网相关概念可以看出,物联网技术主要依托于三大技术的发展,第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第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第三,嵌入式设备(主要是指操作系统方面)的发展。传感器可以将物理设备的运行状态以电子脉冲信号的形式通过各类通信协议(IP协议簇、红外传输协议等)传输给嵌入式操作系统(或单片机类型的处理器),进而对相应的数据进行识别,判断出物理设备的运行状态,并以此做出适当调整,实现智能控制的目的。当下流行的智能手环设备就是一个典型的物联网应用,无人飞机、无人汽车以及智能家居设备都是未来物联网技术的缩影,总之,随之信息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将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需要提及的是,目前物联网的发展受到网络方面以及传感器等方面的制约。在网络方面,要实现万物联网,主流的IPV4协议受到地址空间的限制,显然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容量需求,另外当前的网络数据传输速度以及数据容量都有待提升,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隐患;在传感器方面,提升传感器种类、丰富程度以及将其小型化、微型化处理都是未来物联网技术需要面临的挑战。

2物联网应用分析

2.1工业方面的应用

物联网在工业方面的应用,更多的是指在工业控制方面的应用。工业生产往往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业环境,如高温、高压、酸碱度、温湿度以及必要的机械震动等环境,传统的人工检测控制工作耗时耗力,还容易引起较大误差性,给工业生产带来诸多的不便。一旦引入物联网技术,信息处理系统通过终端传感器获得的实时数据,能够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控制,同时为了避免传感器的损坏引起的误差,可以采取多传感器并发处理技术,以保障获取数据的准确度。除此之外,生产企业可以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进而获得更为精确的第一手数据,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生产过程的调整。可见,融入物联网技术的工业成产能够获得更为有效的生产控制,同时也为自动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2农业方面的应用

农业涉及农业资源的管理、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以及农业设备等诸多内容的管控。传统农业更多的依赖农业生产管理者的农耕经验,科技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更多的表现为一些费时费力的工作,如播种、施肥、收割等工作。要对农业方面进行精细化的管控,物联网技术就显得格外的重要,通过丰富的传感器数据能够科学的反映出农用土地土壤酸碱度、水质、气象等方面的准确数据,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农业生产的指导往往比农耕经验更为科学有效;另一方面,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运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实时的对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供应等情况进行有效追踪,以快速、透明的信息处理过程进行农业管理是未来物联网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2.3医疗卫生方面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为医疗卫生方面提供更加丰富的应用。一方面,能够对药品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从科研实验、到药物制备到最后的流通销售环境能够进行有效的追踪管理,保障药用产品的有效管控;另一方面,利用一些微型的传感器设备能够实现对人体健康状况的实时监控,这对于医疗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实时数据的传输也会使得远程治疗更为有效;除此之外,物联网对于医疗器械的管控、血液信息管理等诸多医疗卫生都有着巨大的帮助。可见,物联网技术能够将现代技术更好融入医学卫生工作,使其更好的造福于人类。

2.4电力方面的应用

相当于传统电网技术,由传感器、通信、控制系统构建起来的构建起来的智能物联电网,可以方便的获取电网中各基础节点以及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使得电力调配、业务信息、流量信息数据汇总和管控得到高度统一,电力系统中资源能够得到统筹性规划,实现电力应用的经济效益与能源效益达到最大化的发挥。因此,物联网技术对于提升我国电网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2.5日常生活方面的应用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方面,物联网技术也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首先,随着智能家具的逐渐普及,运用物联网技术能够使得将各种生活子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人们仅需要简单的操作便可实现家居生活的统筹性管理;其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类似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类的产品会越来越丰富,人们能够通过简单的物联设备获取自身以及所生活环境的各类可感数据,以此来获得更为舒适、健康、安全的生活体验。另外,在日常家居安全方面,物联网技术也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家居环境自动监控、报警、自然灾害检测、预防也必然有重要的进步。总之,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2.6其他方面的应用

当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远远不止上述内容,在交通、安防、建设、水利、国防等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渗透有着物联网的影子,世界上许多国家甚至已将物联网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一些著名信息技术公司如IBM的智慧地球发展战略也相继被提出,可见物联网的重要性。总之,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构建起来的物联网技术,再融合日趋成熟的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先进技术,物联网技术必将引领未来科技潮流,将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罗永升.物联网与智慧校园的融合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5(10).

[2]胡铭.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J].信息通信,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