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前教育行动方案范文

学前教育行动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前教育行动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前教育行动方案

第1篇:学前教育行动方案范文

一、强化政府职责,将学前教育列入政府议事日程

甘肃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学前教育发展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的主导性得以充分体现。各级政府都把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一项民生工程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之中,专门成立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组,确保计划顺利有效实施。全省进一步实行政府统筹协调、地方分级办园、部门分工负责、教育归口管理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全面建设《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本地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多地成立学前教育指导中心,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全面、专业的指导与服务。通过政府主导,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共同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013年,甘肃省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出台《甘肃省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暂行实施方案》,主要从政府职责、经费投入、园所建设、队伍建设、规范管理和发展水平等6个方面进行评估。对督促地方各级政府认真履行发展学前教育职责,切实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助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扩大教育资源,初步缓解“入园难”问题

甘肃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总目标是:到2013年全省新建、改(扩)建1000所幼儿园,新增幼儿入园园位27万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45%。为实现这一目标,从2011年起,甘肃省开始启动学前教育幼儿园改造建设工程项目,集中建设一批安全、适用的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幼儿教育服务体系。截至2013年,全省在园幼儿为54.98万名,比2010年增加16.25万名,增幅达29.56%;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66.15%,比2010年提高26.47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了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入园难”问题在全省范围内得到初步缓解。

三、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甘肃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量呈明显增长趋势,三年累计投入28.6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6亿元,省级财政投入2.54亿元,市、县两级财政投入10.15亿元;农村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的比例,从2010年的37.83%增长到2013年的65.27%;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共计5.5亿元。三年来,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迅速增加,专项经费逐年增长,实现财政投入以地方为主、省级为辅、中央支持的结构转变,并逐步达到向发展缓慢的农村地区倾斜的目标。

全省全面开展贫困家庭子女入园收费减免、补助工作,已拟定出台《关于开展甘肃省学前一年教育资助的实施意见》,资助对象为孤儿和残疾幼儿;父母双残或单残、家庭主要成员长期患病或丧失劳动能力造成生活困难的幼儿;革命烈士或因公牺牲军人和警察的幼儿。

四、加强规范力度,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

2013年甘肃省教育厅颁布《甘肃省民办幼儿园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各级政府应统筹规划学前教育,把民办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积极发展民办学前教育。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原则,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个人办园或捐资助园,通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民办幼儿园向公益性、普惠性的方向发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和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励和表彰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激励和扶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

五、拓宽补充渠道,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2012年,甘肃省出台《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教育、财政部门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按标准合理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补足配齐公办幼儿园教职工,优先补充农村公办幼儿园教职工。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大的同时,确保教师队伍的有效补充、师生比的合理配置,是推动我省学前教育协调发展主要力量。

六、加强培养培训,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甘肃省拥有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院校,如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城市学院等,均根据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增加了学前教育的招生计划,扩大了免费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在办好现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上,全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增设学前教育专业,从源头上促进全省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的逐步完善。

第2篇:学前教育行动方案范文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反思实践型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17-0005-04

一、引言

培养特定规格的人才是高校的核心任务,而人才培养模式既与相应的专业特性、培养层次特质紧密相关,更直接体现了一所院校的发展定位。“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的提出正是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内在诉求。

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学前儿童入园率的提升与日趋稳定,以单纯保证幼儿受教育机会为目标的学前教育工作重心开始向为广大幼儿及家长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转变,这使得社会更加注重学前教育人才的内涵与品质。较之其他学段,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需要更人性的专业伦理、更执着的专业信念、更综合的专业技能、更持续的专业实践熏陶和更智慧的专业思考力。在我国旧有的幼儿教师教育体系中,以本科为代表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旨在培养“理论扎实”的幼儿师范学校教师,而以中专、大专为代表的学校则重在培养“技术熟练”的“操作型”幼儿园教师。显然,这两类培养模式都无法满足当前学前教育实际对高学历、高水平、高层次现代化幼儿教师的需求。

常熟理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是苏州、无锡地区唯一的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立足于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秉承学校“强化素质,注重学理,亲近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在分析国际专业发展趋势、借鉴兄弟院校宝贵经验、进行6年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学校将“反思实践型人才”设定为“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理想形象,并初步形成基于“学习、思考、实践”——三位一体手段实现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将其总结为“反思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反思实践型”人才的内涵解读

“反思实践型人才”这一概念脱胎于舍恩(Schon D.A)在《反思型实践——专家是如何思考的》一书中提出的“反思性实践者”。舍恩认为,在实践中进行反思可以使从业者从固定的理论和技巧中解脱出来,构建出新的适用于特定情境的理论,从而成为研究者,而“教师的专业具有不稳定、不确定的特性,同时又充满着许多潜在的价值冲突……执业者的知识藏匿于艺术的、直觉的过程中,是一种行动中的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1]。据此,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不应是单纯的技术执行者,而应是能在行动中、对行动进行反思的“专家”,其核心品质在于能够对专业实践的不同情境作出恰当、科学、智慧的判断与反应,从而以更高水平的专业行动付诸教育实践。具体而言,“反思实践型”学前教育人才能力结构应包括如下几方面。

第一,具有生成教育实践智慧的能力。高水平的幼儿教师是能够巧妙地引导儿童于快乐中获得发展、为儿童营造适宜环境的成长伙伴,“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2]。这需要他们在面对千变万化的教育情境、纷繁复杂的教育问题、个性迥异的幼儿时能够产出相应的教导方法、化解手段和指导策略,即教育实践智慧。因此,要提升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的“应用”水准,实现培养人才入职后“以不变应万变”,必须观照教师职业中的那些“缄默知识”,使学生学会如何建构“缄默知识”,即生成教育实践智慧的能力。

第二,具有反思教育现实的能力。客观地说,我国学前教育起步晚,存在很多较为尖锐的问题,如果不能清晰地甄别出问题,不能理性地分析问题的根源,很可能会使该专业学生在职前教育道路上迷惘甚至迷失。如在经历首次见习后(为期半个月),有些学生会出现怀疑已学习的教育理论现象,如果不协助学生学会直面这些矛盾、辨析其中的问题,则可能重蹈传统培养模式中“理论说一套、实践做一套”的问题,或引发学生产生专业信念危机。作为较高学历的未来幼儿教师,应当具有引领区域学前教育实践朝向更科学方向发展的责任。因此,培养学生富有质疑、批判精神和专业反思能力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又一目标追求。

第三,具有“思行转换”的能力。进行教育实践和理论思考所需的思维方式不同。前者需要一种“想周全、可行动”的思维方式,后者却在于“说清楚、辩分明”,传统的教师教育没有细致地考虑两类思维方式的合理划界,常常出现实践思维与理论思维相互僭越的问题,致使学生产生“理论实践两张皮”的错觉[3]。在真实的学前教育情境中,幼儿教师要根据需要交替运用两种思维方式,实现在两种思维中的按需“穿梭”。理想的幼儿教师需要兼具理论思维与实践思维方式,能够较为清晰地体悟到两种思维的区别与转换。

基于以上理解,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规格设定上突出专业行动能力,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儿童教育事业,具有儿童教育基本理论素养和教育技能,能适应现代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的幼儿教师,以及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儿童教育与康复机构、儿童福利及儿童权利保护等部门从事儿童教育、管理、康复及宣传培训工作的专门人才”为目标。

三、“反思实践型”人才的知识结构

坚持“拓展基础知识、深化专业知识、渗透价值知识”的原则,将通识知识、专业知识和职业伦理知识通盘考虑,以求学生的知识能够基础全面、突出专业、理论引领、观照行动、立足应用。

通识知识涵盖自然学科基本常识和人文社会科学基本内容,其指向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旨在帮助学生在涉猎跨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熟悉获取各类知识的基本通道。此部分主要通过全校的通识必修、选修课程落实。

专业知识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行动知识。专业知识的两大部分与前文述及的两类思维方式存在对应关系,这样划分的意图之一就是便于授课教师与学生厘清两种思维方式的分野,各自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获得转换两类思维方式的智慧性体悟。

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安排围绕与学前教育相关的理论学科展开,意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理论,拥有进行专业反思的知识储备,并在实际教学中强化反思能力的培养。专业行动知识指向与实践相关的能力储备,旨在为学生教育实践智慧的生成提供最基础的养分,囊括了教育教学能力——设计、指导、管理幼儿教育活动的基本能力;专业技能技巧——完成幼儿教育活动所需的基本技巧,如声乐、器乐、绘画等;教育研究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进行专业思考及研究的能力与技巧,如观察幼儿的方法、统计学知识等。专业实践知识的教学由实践教学体系承担。

价值伦理知识相对特殊,关系到职业态度、职业信念与职业道德,一般难以通过学科课程“教”给学生。因此,将其设计为“渗透在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教学及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对学生专业伦理的有意识影响”。除个别课程会直接讲授这些内容外,其他专业课程均要求在教学中渗透激发学生爱幼儿、爱职业、尊重孩子的伦理教育。

四、“反思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实践链条贯穿人才培养始终

“反思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为突破口,将学前教育专业的各个实践环节以及实践的各个要素进行通盘考虑、整体规划,从而使“反思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不仅在时间上具有全程实践的特点,而且具有理论与实践、实践的各个环节及要素之间有机融合、密切关联的特点。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设计了从进校到毕业、涵盖每学期的足够量的实践任务:大一新生安排有培养方案解读会、幼儿园半日活动体验与讨论;第2、4、6学期暑假安排有教育名师讲座、幼儿教师技能拓展、说课试讲、幼儿教师教学基本技能比赛等专业性较强的短学期实践活动;第3~6学期将组织并辅导学生参加钢琴考级、育婴师资格证考试;第4、6学期安排有两周的幼儿园见习;艺术实践类课程均开设有持续5个学期的进阶选修课;第6学期安排有专业汇报演出;第7学期安排有为期12周的教育实习;不定期的专业社会实践、学生科技项目指导等。这一切在教学时数有限的条件下保障了实践链条的连续性,使得学生在入职之前就有了较丰富的实践智慧体悟与积累。

(二)“知识—实践”路径构筑起基本教学体系

1.知识教学体系(专业部分)

知识教学体系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最基础的相关理论,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包括教育学及教育的对象——儿童的相关知识。对此设计了两个理论模块:其一,儿童教育理论,主要课程有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幼儿园课程、家庭教育学等;其二,儿童发展理论,主要课程有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儿童学概论、教育心理学等。

知识教学体系虽然侧重理论教授,不包含分散在各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但许多实践环节是为更扎实的理论学习服务的,如《学前教育学》中的“幼儿教育名著阅读”、《儿童学概论》中的“儿童热点问题辩论”、《蒙台梭利教学法》中的“蒙氏专著解读”等活动,形式上属于实践,但其核心是学生的反思批判能力和理论思维的品质。

2.实践教学体系

设计将学生行动知识发展与实践环节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互为补充。集中实践包括集中见习、实习、短学期实践、汇报演出和毕业论文。分散实践包括四部分内容:研究性学习,由专门型研究(科技立项)和课程嵌入式型研究两种方式构成;专业社会实践,即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调查、服务、表演等;分散见习(与课程结合);专业课程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具体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艺术实践教学。包括钢琴、舞蹈、歌唱、器乐、绘画、手工等艺术课程及其进阶课程;综合艺术实践,即将1~2门课程的实践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局部综合实践,如儿童文学中的儿童剧表演、学前艺术教育的节目汇演等。二是保育实践。针对婴幼儿生活照料和卫生保健开展的教学实践。结合幼儿卫生、五大领域活动设计、0~3岁婴幼儿保育教育等课程,开展幼儿体操创编、一日生活设计、食谱设计等实践工作,并在见习、实习等集中实践环节加强指导学生保育执行力。三是教育实践。旨在培养学生设计、组织幼儿教育能力的实践,由嵌入在特定课程内的实践练习、见习以及短学期实践和实习活动构成。四是教育研究实践。包括一系列支持科研能力的课程及毕业论文。

(三)实践平台拓展学习空间

建立四个空间意义上的实践平台,将学生置于拟真或真实的学前教育情境之中,为其提供生成实践智慧的场域。一是课堂练习平台,即课堂教学所要求的实践环节与指导。目前近20门专业课设置了有规范操作方案的实践环节,包括辩论、讨论、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审议、说课、模拟教学、幼儿游戏体验与设计、儿童歌舞编创、婴幼儿护理、手工制作等。二是专业实验实训平台。由儿童活动实训室、形体训练室(兼舞蹈房)、琴房、书法教室、录播教室等组成的专门实训场地。三是儿童教育机构平台。包括承担见习、实习及参观体验活动、派出讲座教师的幼儿园、科学育儿指导中心等教育机构,目前已与9家相关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四是社会平台。包括其他有关学前教育的社会环境,如玩具商城、电台电视台、公益活动现场等。

五、“反思实践型”人才培养的方法

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学”与“思”的实践活动。如“幼儿园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在系统讲授课程理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搜集海内外经典课程方案资料,由学生分组主讲,集体补充点评,进而利用近一半的课时带领学生在实战中体验幼儿园课程开发的全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置身于拟真的幼儿园课程编制情境中,其结果是开放性的,由于师生均无法准确预料这一情境下学习结果的走向,因此学习任务充满了生成性。

引入“实战考核”,以最贴近学生职业表现的方式进行考试。如儿童艺术教育课程的期末考试以学生汇报表演的形式进行,不仅考验了学生的艺术技能与表现力,也能反映出学生组织活动的能力水平。

(常熟理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招标课题《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GJ201101,主持人:顾永安)

参考文献:

[1]Schon D.A.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s: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M].New York:Basic Books,1983.

[2]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2001-07-02.

[3]秦金亮,步社民,朱宗顺.全实践进行时--反思性幼儿教育实践者的专业养成[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11:26-29.

Analysis on the Reflective-practice Talent Training Model in Four Year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Explora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Specialty in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ANG Bin

(College of Humanity,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shu Jiangsu 215500, China)

第3篇:学前教育行动方案范文

关键词:行动导向理念;幼儿园;教育活动

在当前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幼儿园教育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某种角度而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属于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比较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是将涉及学前教育学等理论知识,广泛应用于幼儿实践教育中的实用性学科,通过对该学科的学习,能够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现状,为日后提升学生在幼儿园教育水平,提供宝贵的建议。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对具体的行动导向理念步骤展开分析,具有实践性研究意义。

一、以行动导向理念的内涵

以行动导向理念是近年来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教学理念不断创新的基础上,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逐渐实施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行动导向理念主要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在师生共同确定并认可的行动产品的基础上,共同引导教学活动组织,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实现主动自主地学习,通过独立思考问题和教师的引导,达到脑力与体力共同发挥作用的行为。从某种角度而言,行动导向理念的实质是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的一种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情境,并使学生能够在活动、自我创新和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中学习。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教学中实施行动导向理念的作用

行动导向理念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具有较为突出的作用和意义。一般而言,行动导向理念在教学中的实施注重强调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案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仅起到教学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后,教师应致力于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互动的形式使学生实现对学习内容和相关信息的独立获取,并通过问题的分析独立完成对学习内容的计划性评估,并在其自身的动手实践努力中,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相关知识和学习经验。由此可见,行动导向理念能够有效提升幼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教学中实施行动导向理念的具体步骤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通过对行动导向理念的深入分析,明确该教学方法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教学中的步骤可以分为四点。首先表现在为幼儿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学前教育学生应根据实际的幼儿园教学内容,激发幼儿对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引出教育活动的主题。例如,在幼儿园“看图讲述”的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态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图片讲述的欲望。与此同时,学前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想象的形式思考幼儿园引导幼儿看图讲述的方法,以此提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题。

(二)根据教学目标准备教学活动

行动导向理念的第二个步骤是根据教学目标准备教学活动,该步骤的目的主要是依据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前教育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构建具有其独特理念的知识框架,从而为日后开展有效的幼儿园教育设计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帮助学前教育学生通过对“看图讲述”含义的分析,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理念和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通过相关幼儿园的学习联系,通过对幼儿园的教学案例分析,掌握更多关于幼儿园教学设计的相关技能。

(三)运用综合信息实施教学项目

行动导向理念的第三个步骤是运用综合信息实施教学项目,该环节是教师在传授学生相关幼儿园教学内容实施时,通过为学生提供有利的教学参考资料,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是其能够在独立思考中主动获取与幼儿园教学相关的知识信息,并对幼儿园教育活动展开深入性的设计。此步骤主要以学前教育学生的操作为主,考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给予其一定的引导和指导,从而使学生充分吸收所学的相关知识理论。

(四)展开教学成果评价

行动导向理念的第四个步骤是展开教学成果评价,在实施教学后,教师应以小组的形式,由各小组排除代表对其所展开的幼儿教育活动设计进行评价,包括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依据、目的、内容以及优势等,评价语言要求短小精炼,对主题的表达要明确。代表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与其他学生应认真聆听并做好记录。此外,教师也要采取小组互评的形式,形成一种共同研究探讨的氛围,使学生之间的意见能够得到交流,并使学生的思想在自身评价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在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发展进程中,将行动导向理念应用于幼儿教育活动中,能够使学生在设计幼儿园教学活动时,有具体的理论依据作为支撑,并始终将教学任务贯穿教育活动的始终。此种教学导向行为,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顺利分析教学活动任务,同时也能够充分提升W生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本文在展开对行动导向理念的研究时,主要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根据教学目标准备教学活动、用综合信息实施教学项目、展开教学成果评价等,对实施步骤加以分析。期望通过本文的相关研究,能够为日后提升学前教育学生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越,余梦婷.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学前教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以《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1):108-110,124.

第4篇:学前教育行动方案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 质量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14-02

一、引言

学前教育是终生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优质的学前教育对促进幼儿早期全面健康发展,夯实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如何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民生问题。本文以天河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为例,对提高学前教育质量路径进行初探,旨在为有效开展区域性学前教育实践提供初步经验。

二、天河区学前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广州市天河区1985年建区,下辖21条街道,现有常住人口约150万。天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把学前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予以推进,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初步构建了覆盖较广、质量较好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截至2013年底《天河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完成时,天河区共有各类幼儿园181所,其中公办幼儿园58所,占32%;民办幼儿园123所,占比68%;省、市、区一级幼儿园占14.3%,达到规范化幼儿园标准的幼儿园占80%以上。全区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9.98%,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学率达到100%,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和广州市第一经济大区,天河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对区学前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自2014年至今,天河区学前教育紧紧抓住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契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等文件精神,通过多种方法措施,积极探索全面提高天河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使区域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整体呈现出质量优良、示范引领、特色鲜明的良好发展格局。

三、天河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

1.打造专业管理团队

打造区域专业管理团队。为适应天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好地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和优化提升服务,2014年4月,天河区成立了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组建由幼教专业为主、计算机、英语专业为辅的高素质管理队伍,打造区域学前教育专业管理团队。学前教育指导中心发挥自身优势和职能,以建立专家指导库为切入口,以着力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内涵发展、创建特色、打造品牌为抓手,为区内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专业化、特质化、且具指导性和前瞻性的服务,全面提升区域学前教育整体水平。

打造园长队伍管理团队。领导保育教育工作是园长的中心工作,也是园长专业能力的核心体现。学前教育指导中心紧紧抓住园长在幼儿园建设发展中的“领头羊”作用,积极打造高素质的园长管理团队。根据全区不同层次幼儿园园长专业水平差异,制定差异化提升培训方案,对园长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训培训。开设园长培训班,聘请国内外专家讲座,组建研修小组,建立新老帮带体系,组织到园所跟岗学习,参加北京、上海、杭州、长春等地组织的高级园长班,等等,多途径、多形式推动园长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园长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实践证明,各种形式的培训使园长迅速成为幼儿园教育管理的行家里手、优质发展的促进者和引领者,有的快速成长为省、市、区名园长,有的甚至还拥有了自己的名园长工作室。

2.狠抓基础常规管理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制度先行。完善的制度是管理工作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为进一步加强幼儿园规范管理,提高保育教育质量,天河区学前教育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且着力在“细化”上下功夫, 以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制定《天河区幼儿园一日活动细则》,规范幼儿园日常管理,提高保育保教质量;制定《天河区区属公办幼儿园编外人员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落实优劳优酬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制定《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明确区属公办幼儿园管理职责的意见》,理顺区属公办幼儿园管理关系;制定《天河区民办幼儿园管理细则》,进一步规范民办幼儿园办园行为。

加强动态监管。通过实地调研、视导检查等形式,对区内不同办学主体和办学层次的幼儿园进行全面了解,分类指导,切实解决制约幼儿园发展的实际问题,形成《天河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关于区内集体办园和民办园现存问题的汇报》及《天河区临时学前儿童看护点汇报材料》等汇报材料,为幼儿园向区委区政府争取政策及财政支持。同时,通过开展法律法规、食品卫生、消防安全等专题讲座和现场培训,进一步强化幼儿园常规管理的主体责任,增强幼儿园依法治园意识,提升幼儿园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能力和水平。

3.多措并举提升质量

开展保教质量量化考核。根据《天河区幼儿园保教质量分级量化考核实施方案(试行)》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对全区188所幼儿园进行分级量化考核,对考核获得优秀的幼儿园在职教职工进行奖励,对不合格的幼儿园在全区通报,督促整改。保教质量分级量化考核的全面开展,使幼儿园进一步转变了办园理念,规范了办园行为,形成了科学的质量观。

启动新一轮结对帮扶。出台《天河区幼儿园结对帮扶工作方案》,指导公办园与民办园、优质园与薄弱园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以强带弱,公民互助。公办园和优质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帮助被帮扶园优化课程设置、深化教学科研、帮助教师成长、提升保教质量,扎实推进帮扶工作,使薄弱幼儿园在规范办园、优质保教、提升质量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

发挥教育科研引领作用。以中心教研组为载体,积极推动园际联盟主题式研究,构建幼儿园教师教学研究共同体,形成“结网互动,优势拉动,整体推动”科研运作模式,达到了“科研兴园、科研兴教”的发展目的。邀请区科研办老师对区内幼儿园开展申报课题专项培训,切实提高幼儿园课题研究水平。大力推广已结题的10多项省、市、区级课题研究成果,及时跟进区内幼儿园12个在研省、市、区级课题开展情况,积极指导13个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课题。

还原“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推动广东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区项目为契机,还原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基本地位。聘请国内外专家和省级园名园长,开展“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系列专题讲座。通过50多场、8000人次参加的专题培训学习,幼儿园及广大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予教育目标与游戏活动之中,区域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育教学模式全面推动,促进了学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4.切实开展督导评估

开展规范化幼儿园评估。以学前教育均衡化、办学条件标准化、教师队伍专业化为目标,通过检查幼儿园办园设施、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卫生安全等指标,对全区未达标的40多间幼儿园进行分类指导,进一步推动幼儿园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要求新建园按照省规范化幼儿园标准建设;指导10多间达到规范化办园条件的幼儿园通过了规范化评估,督促30多间未达到规范化办园条件的幼儿园积极整改,规范办园行为,尽快申请规范化评估,2016年实现全区规范化幼儿园达95%以上目标。

开展等级幼儿园评估。聘请学前教育专家对区内幼儿园进行视导,积极开展幼儿园等级评估及指导工作。3所省级幼儿园通过省级复评;2所符合市级评估基本要求的区级幼儿园上市级;28所符合区级评估基本要求的区级幼儿园上区级。指导30多所拟申报区级评估的幼儿园进行评估申报;指导暂不符合评估要求、办园条件较好的10所幼儿园走特色发展之路。

5.着力打造特色品牌。

生存教育特色。天河区金穗幼儿园以幼儿生存教育为发展特色,建构特色课程,建设生存挑战教育环境,打造消防应急体验场所。2015年6月,该园生存教育特色课程获得广东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园立项。2015年12月30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召开广州市应急与安全学前教育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全市推广金穗应急与安全学前教育经验,CCTV12和广州电视台均予以报道。

混龄教育特色。天河区新陶幼儿园于2002年开始混龄特色教育,混龄特色教育模式逐步成熟。积极推广新陶幼儿园混龄特色教育经验,在天河区荟雅幼儿园等6所小规模公办园开展混龄特色教育,联合进行“小规模幼儿园混龄教育研究”课题研究,为儿童构建更为全面的混龄交往社会生活环境。

艺术教育特色。天河区东方路一条街人口密集,聚集有4所公办幼儿园。该地段幼儿家长收入较高,让孩子接受艺术熏陶愿望强烈。2015年,天河区少年宫在这4所幼儿园开设分教点,协助幼儿园开展艺术特色教育。天府幼儿园“音乐舞蹈”、天晖幼儿园“双语教育”、东方熹园幼儿园“自然美术”、华港幼儿园“琴棋书画”等特色教育互为补充,组团发展,共同打造东方路小片区艺术特色。

篮球教育特色。天河区盈溪幼儿园以篮球为发展特色,创设篮球特色园环境,编制篮球训练园本课程,聘请专业篮球老师对师生开展幼儿小篮球技能培训和训练。通过对中、大班小篮球项目开展3个月前后测查数据进行对比,幼儿30秒单手拍球次数提高39%,15米往返运球时间降低12%,30秒双手交替拍球提高24%,幼儿体质体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四、结语

打造专业管理团队,狠抓基础常规管理, 多措并举提升质量, 切实开展督导评估,着力打造特色品牌,是天河对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路径的初步尝试和有益探索。实践证明,上述提高学前教育质量路径的积极探索,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学前教育整体质量稳步提升:2014―2015年期间,3所幼儿园通过省一级幼儿园复评, 2所幼儿园通过市一级幼儿园评估,38所幼儿园通过市一级幼儿园评估,成功申报广东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区, 8所幼儿成为广东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园,被广东省教育厅推荐申报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

参考文献:

第5篇:学前教育行动方案范文

【导语】

市教育部门亮出2018年教育重点工作清单,我市将新建幼儿园26所,新改扩建中小学16所,实行弹性离校制度试点。同时,推进高中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继续执行招生工作“六个严禁”规定,实现零择校、零借读,义务教育学校实行阳光分班,均衡分班。

2018年,全市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学前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全面落实“1万人至少配建1所幼儿园”的要求。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新建幼儿园26所,创建省优质幼儿园20所、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2个。做好无证幼儿园清理整顿和幼儿看护点建设工作。同时,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集团化办学、结对共建、组建学校共同体建设,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化建设全覆盖。改造中小学、幼儿园校舍45万平方米,新改扩建中小学16所,新改扩建、加固改薄项目105个,新建、维修校舍和室外运动场地14.48万平方米,购置图书86.3万册、计算机5074台。

就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办法、自主招生政策等进行探索改革,完善出台新的中考改革方案,扎实做好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和规范高中学校招生工作。严控学校规模,着力化解学校大班额问题,实行阳光分班,促进标准班额办学。在部分小学实行弹性离校制度试点。在25所小学开展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试点。

今年寒假,市县区联动,为初三,高三学生提供了在线直播名师专题讲座,包含期末考试试卷讲评,在教育信息化上出实招。

第6篇:学前教育行动方案范文

一、当前高师院校对学前教育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存在偏差

(一)认识层面,对学前教育学生职业能力的认识不到位

传统的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文化素质轻教学技能的弊端。有人认为职业能力就是教师职业技能、教育知识运用能力,就是教育工作能力和教育实践智慧。过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较为偏重艺术技能课,轻视教师教育类课程,淡化对学生师范精神的教育,过于强调学生单项技能的培养,忽略学生整合能力的提升,致使学生缺乏幼儿教师必备的保教实践能力。高知低能甚至低知低能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弊端,致使培养的学生进入幼儿园无法胜任保教工作或保教实践能力薄弱化。总之,目前高师院校对学前教育学生的职业能力还缺乏科学全面的认识。

(二)课程层面,未能保障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

多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完善,直接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一是培养目标中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并未在课程中体现。二是过度重视艺体技能,忽视保教能力。三是专业实践课程分配较不合理。理论课程往往占据大量课时,实践课程课时不足,且主要安排在毕业年级,致使课时分布过于集中,整体呈现不均衡的状态。四是实践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没有真正与幼儿园实践场所需的职业能力结合起来。这样的课程设置和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不相吻合,而且实践过程中也主要是一些理念的引领、理论框架的构建,缺乏统领全程的课程和具体化的可操作方案。

(三)教学层面,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脱节

职业能力的培养要以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以职业技能知识为支点,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联系,才能促进学生的专业化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培养过程中,一些学校一味地强调实践教学,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忽略教师教育理论知识教学。部分教师把学生看作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主要使用一些传统理论教学方式进行讲授。有的教师虽具备渊博的理论知识,但缺少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缺乏鲜活生动的教育教学案例,使得课堂教学没有生机,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实践指导也有失针对性,这势必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一)构建系统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体系

职业能力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某种特定技术、技能和素质。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能力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学前儿童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与经验促使儿童学习,达成学前教育目标的一系列行为方式[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是单一教学技能的训练,是多项能力的综合;不仅包括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包括专业情感的养成;不仅要求实践教学的技能、教学场景的把握,还要求学生自我建构,获得专业成长的能力。[2]依据《专业标准》中规定的幼儿教师专业能力范畴,立足于当前幼儿园教师职业岗位对专业人才的能力需要,我们将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解析为:职业知识(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职业技能(语言技能、保教技能、艺术技能、研究幼儿的能力、反思提高的自我发展能力)、职业情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和行为、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教师自身应有的修养与行为)这三部分。

(二)设置完善的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本着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的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结构,合理优化现有的课程设置,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即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情感三大模块。职业知识模块,包括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幼儿园课程概论等专业理论课,专业理论课程是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根基,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学前教育的原理、规律、理念等。职业技能模块,包括艺体类课程:乐理与视唱、钢琴、声乐、舞蹈、绘画、手工、幼儿歌曲弹唱与创编、幼儿舞蹈创编、幼儿律动操创编等,艺体类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幼儿艺术创作能力;专业技能课:幼儿游戏与指导、五大领域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教育、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等,专业技能课重在培养学生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组织与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自我反思与成长能力等综合能力。职业情感模块,包括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幼儿教育政策法规、幼儿教师语文素养、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等,重在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专业认同、正确的教育态度、积极的教育情感。通过设置完善的课程体系,为高师院校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课程保障。

(三)构建全程系统的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生的职业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发展和提高。所以,构建全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平台。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实际,立足幼儿教师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能力需求,设置了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实践目标在内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构建了系统化的“1234”实践教学体系。“1”是指一个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目标;“2”是指来自校内外技能训练指导的两支师资队伍;“3”是指校内实训基地、校外教育见习实习基地、以及学生社团活动平台等三个实践教学平台;“4”是指包括《见习实习指导方案》、《实训活动指导方案》、《毕业论文指导方案》、《专业成长指导方案》等方案。

(四)探索多维立体的职业能力训练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所需的职业技能相对较多,丰富的职业技能训练项目与形式是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学生为主体,行动取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全程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多维立体的职业能力训练模式。对应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内涵体系,我们详细制定了各能力模块对应的具体要求,通过多种训练模式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前,我们初步拟定了“142”职业能力训练模式,“1”是指“一个体系”,以培养学生扎实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全程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4”是指内容上包括基础课程教学、保教模拟训练、幼儿园实践、艺体技能训练与竞赛等四种训练模式;“2”是指空间上不仅立足于校内,还扎根于校外,让学生真正在实践中锻炼职业能力。

(五)建立健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自觉提升职业能力的积极性,还能规范引导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高师院校应立足于幼儿园教师的实际需求,依据《专业标准》、本校学生自身实际特点,有机结合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科学制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在“全实践”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初步建立了囊括多方位、多主体、多维度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包括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教知识、语言技能、保教实践能力、艺术技能等;评价主体包括校内教师、幼儿园实践指导教师、学生自身和班级其他学生等多个主体;在整个教学实践评价过程中,将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相结合,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多种评价方式的有机融合,实现评价的科学化、合理化。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近年来,学生获得各类技能比赛奖项明显增加,在河南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年年获一等奖,在大学生文化艺术展演、职业规划大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学生就业形势良好,就业满意度较高,获得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现拥有两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先后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河南省教育厅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单位。

【参考文献】

[1]祁海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析及培养.辽宁教育研究,2003(11):64-66

第7篇:学前教育行动方案范文

作为一名幼教科研人员,我学习了《指南》之后,有以下感受和体会。

一、用《指南》的理念引领幼儿园教育科研的方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十多年以来,幼儿园的教育科研日益受到重视。很多幼儿园把教育科研作为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抓手。基层幼儿园的科研水平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以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为例,“十五”时幼儿教育课题(包括滚动课题)只有63项,其中基层幼儿园课题44项。而从“十一五”到“十二五”,幼儿教育课题数量不断增加,并且质量也在提高。但同时,教育科研也存在一些问题,关注课程、教法的多,关注幼儿本身的少。

《指南》全面系统地明确了3-6岁每一个年龄段幼儿在各个学习和发展领域的合理发展期望和目标,也对实现这个目标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提出了可操作的建议。正确地理解和领会《指南》的理念、内涵和基本要求,熟知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行为表现,是每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专业素养。《指南》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幼儿教育科研的方向,即关注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儿童的学习方式与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指南》中关于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的理论也是在教育科研中需要重新学习和研究的。我们要从广义的学习观去理解学习。在未来的教育科研中,我们应该更多地把幼儿作为研究的对象,关注幼儿,关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特点,使我们的教育工作更加有效,保教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让教育科研成为贯彻实施《指南》的助推器

《指南》是一个具有高度操作性。用于指导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的文件,所以《指南》的贯彻落实更需要在实践层面上扎扎实实地探索。幼儿园尤其要大力开展和推广行动研究。要制定具体的行动研究方案,每个教师要制定自己的行动研究计划。行动研究的目的是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让每个教师都成为研究者和践行者,从日常的教育实践中找到研究的方向和问题,在利用《指南》的实践中去分析问题、探索解决的策略、反思教育实践,使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感受自身行为理念的变化,在团队的互助合作和交流中提升专业能力。

我们在贯彻实施《指南》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教育科研的作用,把教育科研与日常教育活动结合在一起,将研究的课题定位在解决教师实践中的问题上,让教育科研为幼儿园日常教学工作“插上会飞的翅膀”。要做到这点,首先应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用科学的方法获取和探究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研究幼儿园教育的规律和有效的教育方法,解决幼儿园教育中面临的问题,从而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促进幼儿的发展。其次,“问题”是开展幼儿园教科研的线索,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是基层教育机构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在于教师能在司空见惯的日常教育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幼儿发展。作为幼儿园教师。发现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从问题人手开展研究,要求幼儿园教师深入观察幼儿,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观察和反思是伴随着教育活动开展的动态的、连续的过程,是一种积累,而不仅仅是一周一次或两次的书面总结材料。

三、用教育科研的态度和方法贯彻实施《指南》

《指南》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学前教育改革走向深入的一个里程碑。《指南》不仅面对幼教机构和教师,还面对社会和家长,指明了国家对3-6岁儿童的发展期望和方向。幼儿园及教师不仅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学习《指南》,更新教育观念,反思教育行为,提高保教质量,还要向家长宣传《指南》的理念和内涵,引导社会和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因此。用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对待《指南》的贯彻和实施是很重要的。

首先,采用文献法学习《指南》。贯彻实施《指南》首先要深入学习《指南》及《指南》蕴含和代表的先进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尽管《指南》的文字不多,但其中的内涵很丰富。随着《指南》的颁布,解读《指南》的相关书籍和文章等也将出版、发表。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学习《指南》,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文献进行分类加工,能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指南》,找出自己的教育观念、行为与《指南》的差距,找到贯彻《指南》的切入点。

第8篇:学前教育行动方案范文

(一)学子风采主题墙

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学前儿童各方面都不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幼儿教师应认识到儿童的独特性和儿童智能的多元性。幼儿教师多元智能观只有在能充分施展个性的环境中才能形成。有学者认为教育可分为有意识的教育和无意识的教育两种,而有意识的教育活动,不过是教育现象的一部分,人们不断地从无意识中感到某种长久的教育影响,这就是所谓的“环境”[3]。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感受到独特性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那么,在成为教育者之后,也会给自己的教育对象展示个性的空间。学子风采墙是全方位、多领域展示学生个性的舞台。学生的艺术汇报演出、社会实践活动、美术作品展、创编的故事、设计的教育活动方案、模拟教学等等都可以纳入学子风采墙的内容。学子风采墙,要鼓励学生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使学生成为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备深厚人文素养的合格幼师。

(二)反思主题墙

反思主题墙,可以给学生提供检视自己行为、理念的一面镜子。通过这面主题墙,学生可以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专业要求,反省自己作为幼儿教师是否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反省自己是否真正了解儿童身心需求。这类主题墙可以分为三大块,一为礼仪镜,正言行;二为阅读书目,如“这些书籍你读了吗?”;三为发问栏:“儿童是什么?”、“儿童教师是什么?”、“你爱儿童吗?”和“你有童心吗?”,让学生在这种强迫性地不可选择中不断拷问自己和检视自己的言行。

二、主题墙凸显的特点

幼师生在主题墙创设中应凸显出专业性、教育性、动态性、主体性的特点。

(一)专业性

众多对“专业性”的研究文献表明,所谓专业性,就是独特性、可区分性以及不可复制性。如教师的“专业性是表征教师之所以是教师的根本属性,是用以描述教师职业本质的一个概念”。主题墙的设计,应使师生明确自己的身份,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发展方向,使来访者一目了然地明确本专业的性质、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就如“瑞吉欧的教育工作者把校门口设计成会“说话”的长廊,用一个精心的布置向来校的访客、每日接送孩子的家长传达了学校的概况,一目了然,形象生动。”学前教育专业专门培养0-6岁儿童的专业老师。主题墙的内容应涵括与0—6岁儿童学习发展相关、与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相关、与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相关的知识、人和事物。使置身其中的人感受到浓浓的专业气氛,在不知不觉中领悟专业精神,树立专业理想,具备专业情怀。

(二)教育性

瑞吉欧教育工作者认为“空间具有教育内涵”,也就是包含教育性的信息和对互动的经验以及建构式的学习产生刺激。在创设专业主题墙时应将所有与教育有关的事物相结合,充分发挥其“教育的内涵”。让墙壁“会说话”,达到支持和鼓励某些行为或事件的发生,限制或禁止另一些行为的出现,并要以其特有的象征性符号或语言及其形成的氛围和环境,表达某种“意义”,或者是反映一定的情绪和感受,或者是阐明某种思想和观念,进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与教化,增强他们的专业认同感和幸福感,使他们意识到学前教育专业是为儿童谋福利的专业,学前教师是儿童幸福的奠基人。我们要根据“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的要求,精心选择内容,发挥环境是“第三位老师”的作用。以一种强迫接受地不可选择性让学生意识到教育活动设计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对学前教师发展的重要性,把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学、通过单纯地讲授学不会的知识、理念以环境创设的形式渗透进学生的灵魂当中去,成为学生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和课堂教学相得益彰。让主题墙“不再是没有生命的物化的东西,而成为一种富有人格魅力的教育力量。”

(三)动态性

隐性课程具有动态性的特点。主题墙“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要与历史对话,前可见古人,后可鉴来者,……让人们明白它从哪儿来的,又要往哪儿去。”主题墙应该承载着这样的功能:使人们尤其是身处其中的学子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学前教育专业主题墙承载着学前教育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它是动态的、与时俱进的,应根据专业发展要求更换内容,把最新的发展动态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她们通过这面墙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从而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让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之河静静地流过主题墙。

(四)主体性

主题墙的教育性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也不是理所当然地发生的,只有当主题墙所传达的信息与学生原有的经验或生活世界发生意义联系或者这种信息的强度打破了原有的认识,才会发挥作用。否则,就会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结果。我们必须唤醒学生的主体性,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自己的教育。”在创设主题墙时,我们应秉持这样一种理念:学生是环境创设的受益者,同时也是环境创设的主体。首先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的需求作一预测,对学生在活动设计方面需要达到的标准进行细化。然后,通过调研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从主题墙的规划到内容的选择以及造型的设计都应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而不应把主题墙的创设变成与学生没有任何关系的事情。

三、对幼师生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影响

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活动设计意识指引下的活动设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多方协同作用的结果。主题墙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主题墙对幼师生活动设计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活动设计意识的激发和活动设计知识的增加。

(一)激发幼师生的教育活动设计意识

教育活动设计意识包括对教育活动设计本身的认识以及教育活动设计在专业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它对儿童发展、教师发展的意义的认识。通过调查和观察发现,大多数幼师生的教育活动设计意识比较低、专业的认同度不高。主要表现在上课不认真;旷课、迟到、玩手机、做与活动设计课程无关的事情的现象严重;迟交或不交作业、“百度”抄袭现象严重。学前“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一方面使学前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导致了学前教育师资的极度匮乏。为了满足迅猛发展的学前教育事业的需要,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不断扩大招生规模,降低幼师生的招生门槛,致使一大批并不热爱学前教育事业但求学无门的学子都涌向了学前教育专业。这些幼师生除了在课堂上从专业老师那对学前教育专业有所了解之外,无意花更多的时间关注专业发展。要激发幼师生的活动设计意识,单纯依赖专业老师课堂上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重视隐性课程对人的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影响。而最能影响她们的隐性课程应是学生每天生活其中的教室、走廊、楼梯。纲领性文件墙创设在她们的必经之地,让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扶持政策,让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标准能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增强她们的专业认同度。名人名家主题墙,让幼师生找到前行的动力,使她们时时刻刻沐浴在伟大教育家的思想光辉中。幼师生通过专业反省墙时时刻刻检视自己的行为,以一个合格的乃至优秀的幼儿教师来要求自己,在不自觉中提升对活动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二)增加幼师生的活动设计知识储备

活动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活动设计所需的知识是全方位的。一个科学合理的活动方案,必须建立在对儿童发展水平和发展标准的了解,必须依据儿童的学习特点,选择活动方法、确立活动目标,选择活动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来达成其目的。设计的活动方案要符合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五领域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学生必须掌握的活动设计知识包括幼儿园教育活动特点、环境创设的原则、活动设计的原则,教育活动目标、教育活动内容及教育活动方法性的知识以及儿童五领域发展知识、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特点、规律及速度的知识等。《纲要》、《指南》几乎涵括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所需的全部知识、理念。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纲要》、《指南》的知识不太熟悉。对学生的教案文本进行分析后发现,学生设计活动方案完全处于一种纯粹经验的状态,所学过的知识在活动方案中根本体现不出来,《纲要》、《指南》的知识根本在活动方案中找不到痕迹。《纲要》、《指南》几乎涵括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所需的全部知识、理念。而这些知识、理念单纯靠教师的课堂讲授,单纯靠学生一次性地背诵是难以掌握、难以领会的。如果我们创设这样的主题墙,让这些内容以恢宏的气势展示在学生每天必经之地,学生每天偶尔顿足品读,与它进行的无声对话;或者,设计活动方案时临时借助,都能使这些内容慢慢渗透进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能使它的理念潜移默化为学生专业精神的一部分。

(三)提高幼师生教育活动方案的质量

第9篇:学前教育行动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大意义,全面落实省市相关文件精神,以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好适龄儿童“入园难”问题。

二、目标任务

以建设“全市第一、全省一流”的学前教育为目标,县城新建1所县级公办幼儿园(第二幼儿园),使县城的标准化公办幼儿园达到2所;农村每个乡镇建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规范整合1所标准化的民办幼儿园,在大王、余下、蒋村、涝店、秦镇、庞光6个人口规模较大乡镇各增建1所公办园;提升现有的、惠安、电厂3所公办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到年,全县标准化的幼儿园总数达到46所(其中公办园28所、民办园18所),基本形成以省级示范园为龙头、公民办并举、覆盖全县的学前教育网络体系。

年新建、改扩建县级园及乡镇中心园共20所,整合标准化民办园4所,完成我县幼儿园三年建设任务的80%,城镇小区、行政村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全县学前两年毛入园率达到8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0%以上。

年拟建3所公办村级园,整合6所标准化民办园,城镇小区、行政村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全县学前两年毛入园率达到9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

年拟建2所公办村级园,整合6所标准化的民办园。幼儿园覆盖全部城镇小区和行政村,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学前两年毛入园率达到9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

办园形式上,新建或在闲置学校原址上建设的幼儿园采取独立办园;在规划撤并而暂时未撤销学校校址上建设的幼儿园采取幼儿园、小学一体化方式。

三、建设步骤

年7月份,第二幼儿园、大王镇中心园、庞光镇中心园等3所新建园和甘河镇中心园、草堂镇中心园、余下镇中心园、秦渡镇中心园、苍游乡中心园、天桥乡中心园、玉蝉乡中心园等7所改扩建园开工建设。

年8月份,甘亭镇中心园、涝店镇中心园、祖庵镇中心园、石井镇中心园、渭丰乡中心园等5所新建园和蒋村镇中心园、涝峪中心园、太平中心园、五竹乡中心园、大王镇康王幼儿园等5所改扩建园开工建设。

年20所公办园在年4月底竣工,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

年6月前,庞光镇新寨幼儿园、余下镇东屯幼儿园、蒋村镇青阳幼儿园开工建设,12月底竣工。年春季开学前正式投入使用。

年6月前,涝店镇张家幼儿园、秦渡镇父慈幼儿园开工建设,12月底前竣工。年春季开学前正式投入使用。

四、师资配备

(一)多渠道解决教师不足。一是对有幼教资格而又未在幼教岗位的教师和在其他岗位任教的45名有幼教资质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考核合格后,划入幼教岗位任教。二是对撤并学校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转换到幼教岗位,从事幼教工作。三是每年公开招考一定数量具备任教资质的幼儿教师。四是采用合同制临聘办法,解决急需的幼教师资问题。

(二)多形式开展教师培训。一是积极参与市级培训。选派幼儿园园长参加市幼儿园园长培训;选派160名教师参加市幼儿教师培训。二是积极组织县级培训。县教育局7月份组织归岗幼儿教师培训,暑期组织转岗和临聘人员培训。

(三)加强园长选拔培训。公开招选一批幼儿园园长并认真做好培训工作,确保幼儿园发展需求。

五、部门职责

各部门、各乡镇要密切合作,切实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工作责任,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

县编委办负责按照国家、省市有关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结合我县实际尽快核定纳入事业单位管理的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

县发改委负责把学前教育发展纳入县经济和社会总体规划,加快幼儿园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把幼儿园建设作为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市项目。

县监察局、审计局负责对幼儿园建设过程中的招投标及公开招聘教师工作全过程的检查、监督与审计。

县人社局负责制定幼儿园教师的招考方案,并按相关程序,组织好教师招考工作。

县公安局负责做好幼儿园工程建设的保障工作,对无理阻扰工程建设的人和事,要予以严厉打击,确保幼儿园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加强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加大整治、净化幼儿园周边治安环境力度。

县财政局负责落实幼儿园建设资金,为幼儿园规划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每年落实不少于1000万元的学前教育建设专项资金,并积极与省市财政部门联系,争取上级资金和财政资助政策支持。

县国土局负责幼儿园规划用地审批与协调,在建设用地方面要优先保证幼儿园建设用地需求,并及时对建设用地进行审批。

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负责幼儿园建设的质量监管与报建审批。要简化幼儿园新建工程项目审批手续,加强工程监管,确保建设质量。对于新建居住区,严格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及《市居住区共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合理设置幼儿园。

县教育局负责幼儿园建设的规划与设计、工程建设、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统筹协调各乡镇、部门,加快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

各乡镇政府负责协调落实本乡镇幼儿园建设用地,保障施工建设环境,做好村组干部群众思想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幼儿园建设进度。

县考评办、教育局要加大学前教育督促检查力度,建立完善考核奖惩和问责机制,把推进学前教育发展作为考核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重点工作,定期进行专项督导检查与评比。

其他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密切做好配合,努力营造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确保按时完成全县学前教育发展目标。

六、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我县学前教育工作的统一领导,加快推进我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成立发展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发展学前教育对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将发展学前教育列入日常重要议事日程,并及时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发展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支持幼儿园建设工作。

(二)切实履行职责。各乡镇政府、各相关部门,要明确各自分工,夯实工作责任,认真履行各自职责,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自承担目标任务。

(三)加强部门协作。发展学前教育是一项综合工作,各乡镇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要有全局观念,紧密配合、分工协作,全面推进学前教育各项工作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