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层治理网格化方案范文

基层治理网格化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层治理网格化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层治理网格化方案

第1篇:基层治理网格化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以强化和落实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以事故预防为方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按照“全员参与,综合治理;科学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健全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完善安全生产监管运行机制,规范基层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形成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监管网格,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逐级落实政府和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建立健全市、市区(含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新区,下同)、镇(街)、村居(社区)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稳步建立简明、高效、实用的网格化安全生产监管平台,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有效整合基础信息统计、隐患排查、执法检查、应急处置和督查督办等各种监管功能,实现安全生产监管的精细化、业务的信息化和管理的规范化,提升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水平,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三、工作任务

(一)健全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按照“分级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以属地为主”的原则,网格化分为市、市区、镇(街)、村居(社区)、生产经营单位五级。

市直相关部门是分管行业领域实施网格化监管的责任主体。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监管、行业管理和指导职责,分工负责,条块结合,分行业推动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全面开展。要牢固树立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一盘棋”的意识,加强协作配合,加强信息沟通和共享,形成监管工作合力。

各市区是本地区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的责任主体。要按照整体规划,全面覆盖,规范标准,权责一致,持续完善的原则,对区域网格统一规划,统一设置、统一要求,对网格划分设置、人员定岗定责等环节细化明确,在人员、资金、设备配置上予以充分保障。将安监、经济和信息化、公安、国土资源、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海洋与渔业、质监、海事等安全生产重点监管部门纳入体系,提升网格整体执行能力。将各类经济功能区、驻市区单位等及时纳入属地网格,抓好源头治理,消除监管盲点。坚持运用网格化监管的手段推进安全监管工作,坚持运用信息化的工具整理、反馈、处置突发事件,提升工作规范化水平。

镇(街)是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的关键环节,是落实上级决策部署、集合基层信息的中转站。要结合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将上级工作部署责任分解到监管网格,细化责任,明确人员,保证落实。要设立独立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监管人员,明确信息平台管理人员、信息员,保证办公场所、经费、装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要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为目标,不断提升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能力和保障能力。

村居(社区)是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的重要基础。积极探索城市化社区、农业村、城乡结合部等网格化监管的模式,在社区管理、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和信息处置等方面综合应用网格化监管手段。通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配齐一支专业精良的监管队伍,配备一批灵活实用的监管工具,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巡查工作制度,完善流动检查小组、义务巡逻队等组织,坚实安全监管工作的群众基础,及时上报工作信息,正确应对突况,提高迅速反应能力。

生产经营单位是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的对象和落脚点。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按照部署、进度要求,做好安全生产基本信息登记、重大危险源普查、隐患自查自纠、整改指令落实、信息更新维护和统计上报等各项工作。要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层层落实到车间、班组、岗位,切实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二)完善网格化监管运行工作机制。

1.领导定点。在每个网格确定1名挂点领导的基础上,上一级网格的领导到下一级网格挂点,强化对责任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检查和指导。

2.全员定责。各级各类人员严格实行“一岗双责”,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属地范畴和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岗位和个人,层层签订责任书,明晰责任主体,分解责任指标。

3.监管定位。对每个区域、每个场所、每个部位、每个环节、每个设施设备、每个工艺流程,逐一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明确所负责的行业领域及对象,实施有效监管。

4.排查定级。根据隐患和风险的辨识标准,确认等级,确定治理方案

5.应急定制。建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明确体制、机制和编制,落实队伍、装备、物资器材,强化演练,及时处置事故。

6.配置定量。明确各级网格和信息平台管理人员,落实资金、装备、物资器材和办公场所。

7.培训定岗。对网格负责人和网格内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8.信息定时。将执法监察、巡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汇总上报,发生事故时按规定时限逐级如实报告。

9.奖惩定格。通过督查、检查、考核等形式,奖优罚劣,对发生安全事故和完不成控制指标的,严格实行责任倒查和追究制度。

(三)稳步推进网格化监管平台建设。建立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平台,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有效整合基础信息统计、隐患排查、执法检查、应急处置和督查督办等各种监管功能,加强统一指挥和调度,实现网格监管的体系化、常态化和规范化。监管平台分内外网两部分。外网部分,主要用于企业安全生产基本信息登记、重大危险源普查、隐患自查自纠记录等,并能接收内网有关文件、隐患督查等信息,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内网部分,同步外网数据,绘制电子管理地图,建立隐患、危险源和各种基础信息的数据库,有效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将基层和企业的信息定量、定情、定位到单元网格中,实现安全监管的精细化和数据化,并通过网格及时协调、督办和跟踪隐患的治理。同时,在内网设置管理、监督等模块,细化落实监管责任。管理模块,将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情况统计分析、隐患整治、专项监管、综合监管、行政执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等日常工作纳入,并建立两个交换机制,一是要与省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应急、隐患排查治理等系统建立数据交换机制;二是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城乡建设、卫生、质监、工商等本级各有关部门建立共享的数据交换机制。监督模块,强化对各项重点任务、重点环节的动态监督,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控制指标完成情况、重要批办件及群众举报落实情况、安全生产事故报告、责任追究和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情况纳入监察、督查范围,推动工作有效落实。

各市区、市直各部门要充分利用本地区、本行业现有信息平台,参照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平台架构,做好相应升级改造工作,并实现与市平台的数据、信息对接。

四、实施步骤

按照试点先行、分步推动的原则,全面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

(一)网格化定责阶段(2012年5月—7月)。按照《市落实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的暂行规定》(威政办发〔2008〕91号)明确的原则,以及健全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完善安全生产监管运行机制、规范基层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总体要求,合理划分网格,确定各级网格、各个责任区、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和措施。开展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前期调研。

(二)网格化立制阶段(2012年8月—9月)。制定上下级网格、同级网格、网格内部的运行规则、程序、制度及措施,确保网格有序运行。部署试点企业(非煤矿山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企业,烟花爆竹生产、经营、运输企业,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经营、运输企业,建筑施工企业,交通运输企业,渔业生产企业,电力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基本情况普查、重大危险源普查。制定落实内外网数据交换方案和措施。

(三)网格化试点阶段。(2012年10月—12月)。加快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外网部分基本建设到位,试点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全部录入。内网部分基本建设到位并开始试运行,各级各有关部门数据交换机制、内外网数据交换机制、平台运行机制基本落实到位,网格化监管取得初步成效。组织年度考核验收,总结试点经验,表彰先进。

(四)网格化推进阶段(2013年—2015年)。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逐年制定推进计划,逐步将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信息录入网格化监管信息平台。围绕落实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网格化运行、保障等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监管的精细化、业务的信息化和管理的规范化,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和水平,网格化监管取得明显成效。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市长为组长,市安监局、经济和信息化委、公安局、财政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城乡建设委、交通运输局、海洋与渔业局、工商局、质监局、海事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全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实施工作。各市区要配套成立相应机构,落实人、财、物投入,为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推进提供支撑。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负责全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实施工作的组织协调、信息平台建设、督查督导和考核考评。市政府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负责本行业领域网格化实施、推进工作。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强化创新意识,将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安排专门力量和资金,全力抓好落实。

(二)培树典型,示范带动。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将从市区、镇(街)、村居(社区)中分别选择一个示范典型,进行重点培养,总结推广经验,推动全市网格化监管实施工作全面开展。各市区要确定示范单位,采取现场观摩、经验交流、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进行示范带动,加快网格化实施进程。

第2篇:基层治理网格化方案范文

网格一词最初只是作为一种技术载体,将高速互联网、高性能计算机、大型数据库、传感器、远程设备等融为一体,为科技人员和普通百姓提供更多的资源、功能和交互性。而网格化社会管理则是将这种网格的理念延伸社会管理领域中。所谓网格化社会管理,意指通过地理编码技术、网格地图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将不同街道、社区划分成若干网格,同时将网格单元内的人、事、资源、组织等要素形成多维的信息体系,通过网格单元进行对接,借助一定的反馈系统,一旦发现问题,都能及时传递至指挥平台,通知相应职能部门解决问题,实现城乡社区的全方位和高效管理。从这可以看出,网格化社会管理显然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运用,而是借助于网格平台,通过资源共享、快捷的反馈和高效的服务来应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僵化和低效问题。有媒体报道显示,近年来,全国有众多省份的基层单位都尝试了网格化管理创新,例如北京、浙江舟山、上海、镇江、四川成都以及南京的仙林等地先后都推行了网格化社会管理,也成为基层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领域的积极尝试。网格化管理一出现就受到学者的关注,如童星以南京仙林街道为例,提出网格化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在于组织创新,认为网格化管理的核心在于通过网格化组织创新的手段来增强基层社会管理的动力和活力,提升社区服务的水平[1];而文军则提出网格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社会管理模式,具有规范、清晰、高效、创新、综合、统一等优点和特征[2];杨宏山、皮定均则提出网格化管理在提升政府回应性、拓展社会协作、改进管理效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3]。竺乾威借助于公共管理的无缝隙管理理论,认为网格化管理的意义在于打破了部门、层级以及职能的边界,提供一种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精细的、个性化的全方位覆盖的公共服务,重塑了公共服务的流程[4]。上述探讨无疑是对现实社会管理创新实践的及时回应,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但却都偏重案例研究,而对网格化社会管理的历史背景、运作逻辑以及中国情境下其功能如何演绎加以分析,故本文将在梳理网格化社会管理这种新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求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网格化社会管理何以发生、应具备哪些功能等议题。

二、网格化社会管理创新的历史背景

应该说,网格化管理创新是在我国传统社会管理模式严重滞后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统领下,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除了宏观上选择了正确的制度路径之外,还得益于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方面的创新。在一些城乡基层单元,在经济管理层面都尝试了不同程度的创新,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导致我国的单位制趋于松解,以前由单位承担的诸多职能逐步社会化、市场化;而随着我国市场化、城市化的推进,社会流动的加速,城乡社区格局骤变。然而相比于经济领域,社会管理层面的变革显然是滞后和不足的,已远远不能适应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以及信息化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也让传统的社会管理陷入困境。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市场经济对传统社会管理体制的冲击。戴维•米勒曾指出,市场领域和社会领域遵循不同的场域规则,市场资源配置和机会的公平原则是“应得”。在市场领域,每个人获得的资源和机会是基于其做出的努力和贡献而确定的,而在社会领域,资源和机会是按照需求原则来配置[5]。显然市场的场域规则不能替代社会场域的规则。只有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和社会管理可以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关系,甚至能达成一种共赢局面:因为“好的市场经济”鼓励公平竞争,社会资源能得到合理配置,而合理的社会管理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但我们发现在中国改革以来的转型阶段,两者并没有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社会管理的滞后和无序增加了市场中的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而转型期的社会问题也并没有能通过市场化自动调节的方式来解决,并且很多社会问题恰恰可视为是市场外部性所带来的;显然,市场化也并没有通过“看不见的手”自动破解社会事务的困境问题,除了市场机制本身的不完善如信息不充分等带来市场失灵现象,更重要的是,缺乏必要规制包括伦理制约的现行市场体制所遵循的单一经济理性往往带来赢家通吃和精英结盟,并不会自发关注弱势群体;不仅如此,缺少监管机制和价值关怀的市场化逻辑已被贯彻到社会场域中,滋生更多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尤其容易在城乡基层的社区结构中显现,也给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带来挑战。

其次,人口流动对社会管理的冲击。随着单位制的松解,个体的流动性日益增强,包括区域意义上的横向社会流动和职业意义上的纵向流动开始出现,这些都给基层社会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垂直意义上的社会流动原本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但在我国转型期,却带来了贫富分化、社会不公、阶层固化等症状,这是很多社会问题发生的背景因素。同时,由于我们正处在信息化时代,因此,这种影响因素也在不断放大,从而引起民众的怨恨与不满;横向意义上的社会流动则是有形的,即目前有超过一亿的农民工群体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进行往返的钟摆式流动,这不仅给城市的管理和服务带来挑战,也给流出地带来了一些社会后果,如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问题。这就给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带来了挑战。

另外,行政管控对社会管理自身的限制。多年来,我们一直提倡把社会领域的事务回归给社会,让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这样才能让政府更加有效地集中于行政事务,但事实上在我国行政事务和社会事务的边界有时很难分清,正如,还有两个理由使政府不肯放手社会事务,仍然以不同形式在干预或影响社会事务。一是对社会组织不放心,认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成长会危及社会的稳定性,或假设社会组织缺乏自主治理的基础;二是和利益有关。对于政府部门而言,管理社会事务也意味着能掌控一定的权力,掌握一定的资源,这也是一些部门不愿放弃手中权力和资源的原因。这不仅和我国多年前就提倡的“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相悖,也直接影响到基层社会管理的自主性:因为在高度的行政管控下,社区在资源和服务上高度依附于政府,使得社区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相应的社区资源也很难得到有效的动员和整合。显然,这种行政社会下的管理忽视了“社会”的作用,用行政力量去做社会自身应该做的事情,将社会纳入行政的控制范围,并不利于社会的成长[1]。行政管控下的基层社会不仅很难形成“自我管理、自我协调,以及自我服务”的治理格局,也有悖于我国执政党多年前提倡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理念。

总之,随着市场化的推进,社会流动的加速,社会结构的转型,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已经严重滞后,也无法满足基层社会的需求,更无法应对一些过渡性和增发性的社会问题,因而网格化管理显然就是对传统社会基层管理现实困境下的一种回应和创新,那么这种社会创新遵循何种逻辑?

三、何以可能:网格化管理的运作逻辑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各地推行的网格化社会管理并不完全一致,例如北京的“数字化管理模式”,浙江舟山的“组团式服务模式”、上海、镇江、四川以及南京栖霞等地尝试的“城乡一体化模式”等,都是借助于网格平台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或服务把空间或地理意义上的网格进行划分,运用网格地图技术将某一辖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单元,作为最小的管理和服务单位,这些网格既不同于基层的行政划分区域,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区”单位。网格化管理改变以往的“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管理思路,以实现对管理对象的全面化、无缝化、高效化、节约化、便捷化管理,在此种思路下,网格需要对空间范畴再确认。

值得关注的是:网格不同于社区,我国目前社区不仅存在行政化倾向,而且社区之间的异质性大,不少社区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资源共享的层次太低,即社区服务贫乏,居民参与度低,因而社区无法满足共同体的需求,这也是各社区通过网格划分实现空间关系重组,应对上述困境的一种尝试。

下面我们以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为例看看网格是如何划分的。南京栖霞区仙林街道的行政区域面积23.17平方公里,下辖3个社区居委会,11家商品房小区,高等院校12所,知名中小学5所,常住人口2.2万余人,在校生约12.8万人。尽管仙林街道下辖三个社区居委会,但由于近年来多所高校的入驻,失地农民的就地安置,大批商品房的开发,入驻人口和流动人口的骤增,三个社区居委会根本无法提供相应的管理和服务。为了应对辖区所发生的变化,在原有区域内进行网格划分是仙林街道网格化管理的第一步。图1展示了整个仙林街道划分的6个一级网格,46个二级网格,以社区为基本单位设置了1156个三级网格[1]。

网格划分遵循了“横向到边”和“纵向到底”的全方位原则。所谓“横向到边”,是指管理和服务上要将原有科层管理所疏离的地带纳入管辖范围,做到无遗漏,尤其是一些管理真空的地带,这些空间往往既是滋生社会问题的场所;而“纵向到底”,是指网格在层级结构上,“通过网格直接联结服务对象,使它的触角延伸到了最底层”。横向到边以及纵向到底一方面打破了原先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现象,另一方面可借助于网格将资源和工作重心下移。按照网格化理论的最初理念,“网格化管理对终端用户提供友好透明渠道,通过多层多渠道协议体系实现网格资源有效利用和业务协同,在动态复杂背景下实现多组织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降低终端用户使用和组织管理复杂性,提高管理效率,因此网格化管理为现代复杂社会经济管理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方案。”[2]在这个意义上,网格划分是尝试化解复杂情境、以更好资源服务群众的一种策略。现实中的网格划分往往会遵循“因地制宜”的方式制定管理和服务策略,如北京市基于“方便群众、易于管理”的划分原则,按照“完整性、便利性、均衡性、差异性”的原则,将全区187个社区划分为589个网络,根据人、地、物、事、情等基本情况,将网络划分为住宅、商务商业、企事业单位、人员密集场所四种类型;在城乡结合带,根据农村、城市、工业园区的不同特点,将全区划分为605个单元网络,其中社区网络143个、村庄网络440个(364个规划保留村、计划拆迁村76个)、园区网络22个;在农村地区,房山区将农村网络分为“村民住宅区、农业生产区、林地区、坑塘水面区、荒山区、滩涂区“六种类型,密云县也出现了”社区网络、村庄网络、农地网络、山场网络、景区网络、工业区网络”等[3]。

网格划分并不止于一种空间关系的重置,而是责权利的再落实。例如北京东城区一共约有1万平方米,将其化为1539个互相联接的网格单元,配备350名城市管理监督管理员,这些监督管理员的职能就是对其管辖网格内的城市部件进行监控,所谓城市部件指的是市政公用、道路交通、市容环保、园林绿化、房屋土地等相关设施,这些设置被逐一登记编码,每一部件按“市辖区代码-大类代码-小类代码-部件名称-归属部门-问题位置-所在网格号“编码,并纳入地理空间数据库,”从而在21个行政执法部门,6个政府职能部门和10个街道的保洁队、绿化队之间形成信息共享。也就是说,网格化管理实际上是一种“无缝隙管理”,即为了解决打破部门、层级以及职能的边界,解决好部门机构的协调和整合问题,针对官僚体制所带来的碎片化治理而提出的一种整体性治理,“无缝隙组织以一种整体的而不是各自为政的方式提供服务。”[4]网格化管理通过网格划分、责权利的重置,同样也希望能破解科层固化、部门推诿以及需求不足等困境。网格化管理并不只是静态地将网格划分,在图2的简单网络示意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网格包括一定的动态结构,这种结构不同于传统的科层结构,它包含了四个组成部分,即网格化服务对象、网格巡逻人员、指挥中心、服务职能部门,形成了五个渠道,即对象采集渠道(1)巡逻监督信息上报渠道(2)资源调度渠道(3)服务渠道(4)对象主动触发渠道(5)两种内部监督机制(职能部门服务质量监督机制、巡逻监督人员监督机制)和一个外部监督机制[5]。通过网格化管理操作层面的流程我们能看出在网格划分之后,还具备一定的责任落实机制(参图2)。值得关注的是,网格化管理既遵循了我国基层组织执行过的目标责任制,又和之前的目标责任制有所不同,或可称为是一种新型的目标责任制,其显著的差别是:以前的目标责任制主要是针对经济、计生工作等硬指标,而网格化管理是全方位的,涵盖了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是一种“结果取向”(包括硬指标以及弹性任务),并且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上大都增加了居民满意度以及幸福感等“软指标”,作为考核的依据;而传统的目标责任制是将上级党政组织所确立的行政总目标逐次进行分解和细化,形成一套目标和指标体系,以此作为各级组织进行“管理”(如考评、奖惩等)的依据,并以书面形式的责任状/书在上下级党政部门之间进行层层签订,以期获得最佳行政效能的一套综合管理方法,因而这种目标责任制是自上而下的,往往是政府上下级之间形成一定的契约关系,有学者称之为“压力型体制”[1]。但是在上述的网格化管理的运作逻辑中我们能看出这种目标责任是基层政府推动的,并不只是“眼光向上”,而是更加注重民生诉求和民意评判,因而网格化管理不仅仅是政府之间的契约,也是在政府推动下吸纳社区基层民众积极参与的一种新型的目标责任制。

四、何以可为:从管控到服务的功能演绎

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推进和城市化的加速,尤其是利益群体的日益分化,社会生活的风险明显增加。为了应对这些风险,近年来,一些基层组织在社会管理的理念中,提倡一种“消极的社会管理”,即认为社会管理主要就是管控社会,“不出事”、“摆平”就是硬道理,管控思路成为不少地方政府新的行为逻辑,这种管控思维体现的是压力型体制下政府的政绩取向,象北京市东城区初期的网格化管理中曾经建立“三定期”、“三不出”的原则,即网格助理员定期巡查,小事不出网格,网格管理员定期汇总,一般纠纷不出社区,街道指挥中心定期分析,负责纠纷不出街道。”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尽管网格嵌入了社区,但是网格在扮演具体功能时还是秉承了一定的管控和维稳思路,这显然是压力型体制的一种延续,只不过将以前的GDP的经济指标压力转化成发生率、上访率等指标压力。在这种思路下,人们往往会把社会管理的任务简约为维护地方社会的“底线”稳定,使网格化管理成为维稳过程中的一种“创新”方式。

这种模式在历史的特殊阶段强调“稳定压倒一切”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新时期的社会管理创新中,如果我们把“维稳”视为“唯稳”,这实际上是一种机械的、片面的维稳观[2]。有学者认为我国已经进入利益博弈时代,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利益的分化和社会矛盾的增加,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现象。然而,面对利益关系复杂化和社会矛盾增加的趋势,关键在于正确定位和判断矛盾与冲突,并以制度化的方式加以解决。如果没有一套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制度、规则和程序,矛盾积累起来,得不到及时化解,就会导致严重后果,整个社会也必将付出巨大代价[3]。按照公共选择理论的解释,没有基层民众的监督和制约,地方政府并不会自动实现社会公益目标,即管控和维稳思维下的这种网格化管理往往会掩盖一些真实问题,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源,也没有带来制度化的利益协商机制,正如下图中我们例出的网格化两种功能的差异。

尽管管控和维稳思路下的网格化管理也能借助网格,通过信息整合和流程再造来及时发现问题、协调问题,也有利于快速处置问题,正如上文指出,在特殊的历史时刻,这种网格化管理确实能发挥积极的功能,但是如果在国家和社会正常转型期,仍然一味强调这种网格化管理的这种单一功能是有悖于网格化管理的最初意涵的。网格理论最初提倡的是一种需求导向的“服务、效率以及资源共享”,通过网格化提供积极的服务,除了网格中的资源共享之外,还要借助网格建立一定的利益表达机制和协调机制,网格化管理的最终目的可以通过民意表达机制自下而上地理顺地方政府、利益集团和基层群众的纽带关系,即走向积极的服务型的网格化管理。

从这个角度看,尽管目前的网格化管理主要是由地方政府推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网格化管理是受控于地方政府政绩约束。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不能一味只关注“上访率”和的“不出事”逻辑。因为“地方社会包括了一系列不同的组织网络,正式的政治领导角色应该是去识别这些网络,协同处理地方政策问题或者建设新的网络,以解决特定政策问题的意愿和能力。他们的政治角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引导和控制,而是通过协调和建立合作去保证他们应该负责的地方的福利。”[2]也就是说,如果从管控型网格化管理能演绎至服务型网格化管理,势必会形成一种“倒逼机制”,促使地方政府从压力型政府真正过渡至服务型政府。

我们认为,网格化管理从管控到服务功能的转变能带来一些“意外后果”:即通过“服务”化解管理甚至管控中的一些疑难杂症。上述的南京栖霞仙林街道就是个例证。网格化管理推行后,仙林街道机关除保留少量机动人员外,其余人员全部下沉到一级二级网格,形成了一种“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的机制。街道将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稳定、社区管理等社会管理内容纳入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网格化管理实施短短的一年多后,街道社会管理与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街道在每月南京市城管考评中由过去的20多位一跃成为排头兵,被列入2010年南京市城市管理十大创新项目。走访中我们看到:随着网格化的实践,党群干群关系日益融洽,一些“钉子、上访户”也不再是“刁民”了。第三方的民调显示: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幸福感持续提升。这是提升服务解决难题的一个例证。

第3篇:基层治理网格化方案范文

紧紧围绕“和谐平安示范乡”建设目标,切实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有效整合基层维护社会治安的资源和力量,建立健全专群结合、警民联防的治安防控网络,切实推进社会管理网格化管理,抓好群防群治长效工作机制建设。

二、工作目标

各类治安案件和各种灾害事故明显减少;各类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在基层;各类社会面防控机制落实在基层;各村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基层综治维稳力度明显增强;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三、工作要求

以建设平安乡、村为目标;以落实治安承包责任制为抓手;以推进社会服务网格化管理为重点,切实抓好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和队伍建设工作。

(一)各村对辖区内定期督促、检查、考核各区域义务巡防、看门守栋和平安志愿者活动情况,并落实奖惩措施。

(二)各村对辖区内依托社区警务室组织10至15名志愿者开展义务巡逻、看门守栋工作。

(三)各村对辖区内每个村民小组明确1-2名治安联防队员开展治安联防工作。

四、工作措施

(一)各级各部门要从维护全区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大局出发,将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将群防群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格落实治安承包责任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认真实施。

(二)各村要立足于抓好群防群治长效工作机制建设,从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层层落实责任制入手,细化工作方案,强化职责任务,加强分类指导。建立健全人员选管、教育培训、信息研制、保障救助、考核奖励等工作机制,加强组织管理,提升平安志愿者队伍的整体素质,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益,激发志愿者的工作热情。

(三)各村会同公安派出所按照网格化管理的模式,以社区警务室为依托,细化治安责任片,合理配置综治、公安、司法(人民调解员)、专职巡防队员、流动人口协管员、平安志愿者(义务巡逻队员、治安员)等治安力量,以网格为基础,落实治安防范、矛盾化解、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交通、消防安全宣传等工作,推进社会管理网格化长效管理。

(四)由各村治保会牵头,动员各村小组推荐一批政治思想好、热心公益事业、身体健康的退休退职、下岗待业和在家务农人员参加平安志愿者组织。经组织教育培训后,统一配发红袖章,按指定责任区域,开展义务巡逻、看门守栋、邻里守望等治安防控工作。由乡综治办会同公安派出所、各村治保负责人按月组织考核并兑现奖惩措施。

五、保障措施

(一)在乡综治委统一领导下,由综治办牵头,协调公安、财政、宣传、司法、消防等部门,具体负责督导、协调、指导全区群防群治工作。

第4篇:基层治理网格化方案范文

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平安__x”的目标,妥善化解突出矛盾纠纷,强力整治治安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切实维护了__x区的社会稳定大局和良好的治安环境。现将我区综治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

近年来,我区没有发生有重大影响的和突发事件,群众来信来访总量同比相对下降。特别是在推进市级重点项目开工和高速铁路建设等涉及征地拆迁的重点项目中均没有出现群体性冲突事。我们主要从如下方面着力抓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

一是坚持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和包案化解制度。我区制订了领导(部门)责任、排查防范、调处化解、预警、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把经常性全面排查、敏感时期重点排查和突出矛盾定期排查相结合,依靠公安、法院、司法局、街道、村(社区)等力量,深入细致地做好各种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特别是实行每日零报告制度,按照逐级上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稳妥处置,防止事态扩大。对排查出来的突出问题则由区四家班子领导分别包案负责,实行“五个一”措施,包案领导负责专案的研判、制定方案、落实化解和稳控措施等。

二是积极探索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新途径。在我区__x个街道办事处全部成立了综治维稳中心, __x个村(社区)全部成立综治维稳站,通过站点建设,了解村情民意,掌握不稳定因素,把好第一道防线,努力将各种矛盾纠纷、问题化解在基层。政法各单位充分发挥维稳职能作用,认真开展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强屏障。如法院认真开展疏导非诉工作,将可调案件终结于立案阶段,提高立案调解的实效性。检察院延伸检察工作职能,到街道办事处所设立的检察官联系点去进行法制宣传和回访活动,在群众家门口化解矛盾;各派出所成立了调解室,在防止民转刑案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司法局每月组织街道、村(社区)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等等。这些基层调解组织的建设和完善,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我区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力量得到进一步强化完善。

三是开展领导干部接访和下访活动,进一步拓宽矛盾纠纷的排查与化解。我区多次组织开展了领导干部接访和下访活动。目前,区领导共接访下访群众__批__x人次(其中:领导下访__批__x人次),接访的矛盾纠纷__x件,已答复处理__x件。区法院创新开展涉诉案件集中大接访暨公众开放日活动,共接待当事人__人次反映__x个案件情况。各街道办事处班子成员也是不定期的在各自的辖区主要场所开展接访,主动对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和化解。对于海上作业的渔民纠纷,海角街道办事处与水上派出所联合起来,进行定期矛盾纠纷排查和联合调解,受到渔民欢迎。

(二)夯实综治工作基层基础。

我区大力推进基层基础建设,今年共印制发放了__万份《致__x区居民一封信》,把预防、打击传销以及预防“两抢一盗”等内容放在信里面,以基层平安促进全区平安,并着力整合各种社会治安防控资源,进一步提高公众安全感。

一是把基层派出所领导安排在街道挂任副书记,派出所干警挂任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或主任助理,进一步加强基层和公安的捆绑工作责任制。

二是力争在__x个村(社区)全部建成警务室,实行“一村(社区)一警”,并把治安巡防队员下放到社区,协助民警开展工作。

三是再次招聘了____名协警,加上原来协警员,使我区协警和警力的比例达到1:1。招聘的协警专门用于组建机动队,在公安民警带领下全天候开展治安防控巡逻。

四是成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和__x个服务管理站,组建了一支__x人的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实名采集、登记、录入“全覆盖”信息化管理。

五是协调边防部门,在__x市工业园区成立了__x人的机动中队,并出资__x万元为该中队搞好营房建设和购置车辆。同时,在出口加工区成立了警务室,协调出口加工区为警务室建设了专门的办公楼。这一队一室的成立,对维护市工业园区和出口加工区的治安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园区每年的发案数被压降到成立前的一半左右,而且都是一般的治安案件。

六是把基层治安防控延伸到各个小街小巷。区辖各 街道办事处、各社区都分别组建了各种有特色的义务巡逻队,每天佩戴红袖章在街巷开展义务巡逻。推行“十户联防”机制,各个居民小区、街巷相邻的群众以相邻十户为一个联防小组治安单位,由十户人进行联防联保,自我保护,并大力开展邻里守望互助活动,各行政企事业单位包干单位门前路的治安巡逻,做到单位包路、路有定人、人有定责,不符合要求的实行综治一票否决制度。目前,我区在各个交通路口共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137个。

(三)全面推行 “网格化”管理,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模式。

我区积极探索社区社会管理的新模式,针对社区存在流动人口多及居民成分复杂特点,在管理上往往出现对社情民意缺乏深入了解,导致许多苗头性、倾向性的社会矛盾不能及时掌控的问题, 2013年上半年,我区制订了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在__x年__x社区和____社区开展网络化管理试点工作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召开了两次网格化管理现场会,在各个社区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工作。目前,各社区都建立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把辖区分为若干个网格,由社区干部担任网格长,居民群众担任网格信息员。网格长每天上班前都要到所管的网格内了解情况,让社区干部工作前移,服务前移,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理问题,在网格内社区干部积极开展上门服务,积极调处领里纠纷,居民许多纠纷已在网格处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也得到了加强,进一步做好了基层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化解,实现了社区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同时,财政专门划拨了__x万经费用于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

(四)扎实开展居住证办理工作。

按照____市公安局的工作部署,于__x年起在__x路、__x个派出所开展居住证受理试点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__年__月至今__x公安分局受理了居住证业务__x人,及时审核上报流动人口信息,制证完成__x张,发放居住证____张。通过在__x路、__x个派出所开展居住证受理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和总结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居住证申请办理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以点带面,为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居住证受理工作提供经验,做出示范。

(五)机构运作有序开展。

我区按照上级部署设立各个机构,特别是在去年变更综治委名称之后,设立了八个专项组。为了让八个专项组各牵头单位及协助单位明确自己的职责,我区多次召开会议,并于今年上半年进行了一次培训。现在八个专项组运作有序进行。如教育局多次牵头组织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组成员开展校园周边治安整治工作,促进了全区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的不断好转,受到社会各界和学校师生的充分肯定。我们还将于本周四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专题会议,进一步布置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六)积极落实综治工作经费保障。

区委、区政府健全综治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将综治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优先保证。一是加强综治维稳经费保障力度,共投入综治、维稳经费__x万元,平安建设表彰经费__x万元。 二是大力支持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共投入经费__x万元,用于网格化管理和义务巡逻队建设。三是科学安排经费,夯实综治维稳工作基础。共投入公安、边防、消防经费__x万元,警务室建设经费__x万元,打击传销经费__x万元。春节慰问经费__x万元。

二、主要存在问题

虽然我区的综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确保了社会的治安良好和政治稳定,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矛盾纠纷的的预警性不够强,一些可避免的不能化解在萌芽当中;二是传销问题还没有得到根除,稍有松懈就出现反弹;三是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办法不够多,效果不够明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的工作,我们的思路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夯实基础,创新管理。

1、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着眼点,切实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在措施上,要加强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力度,重点要在排查、化解上下功夫,提高对突出矛盾纠纷的预警性,做到稳控在前、化解在一线。

第5篇:基层治理网格化方案范文

一、加大矛盾纠纷网格化建设力度,进一步细化网格单元

全区共建一级网格1个,二级网格8个,三级网格73个,四级网格521个。配有网格专职调解员56名,兼职调解员656名,信息员782名,达到了调解网格百分之百全覆盖,实现了全区调解工作网格化。并依托网格优势,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建立了公示制度。在全区网格内对网格负责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公示,确保网格内群众明白知悉,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和寻求服务。制作公示版1185块,制作经费3.5万元。明确了网格负责人、调解员和信息员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指标,制定了网格调解员和信息员的考核奖励办法。每一个网格负责人能做到熟悉了解责任区内每一户家庭情况,第一时间掌握责任区内矛盾纠纷信息,并及时会同社区调解委员会进行调处和化解。使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对于矛盾纠纷隐患较多的社区,配合有关部门,宣讲法治,切实做好群众工作。能主动参与突发事件和的预防和应对,制定事前预防预警、事中应急处理和事后调处工作措施,形成有效的突发事件源头治理和应急处置长效机制。

二、抓好重大矛盾纠纷风险评估制度

对征地补偿、房屋拆迁等方面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进行综合研判,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制定风险化解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和措施,对存在的矛盾隐患进行有效化解。对排查出来的重大复杂疑难的矛盾纠纷,实行领导包案、挂牌督办,落实矛盾纠纷调处责任制度,强化调处责任落实。

三、专项排查和常规性排查相结合,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做到能够及时化解的就地解决,对涉及范围较广、调解难度较大的矛盾纠纷,采取先稳控并报告上级部门,后联合相关部门及时化解的措施,有效化解纠纷,防止和避免了工作中走过场、搞形式、敷衍了事等现象发生,实现了村(社区)每周、街道每半月、区每月一次的集中排查、针对特定地区或特定领域带有倾向性矛盾纠纷的专项排查和针对重点类型、重点区域的重点排查。

四、积极整合调解资源,进一步加强“大调解”机制

按照“整合资源、整体联动”的要求,各级调解组织积极加强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实现矛盾纠纷排查、登记、化解、结案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形成上下贯通、工作互动、资源共享的工作格局。积极开展区法律服务“四万”工程,整合我区优秀法律服务人员、调解员深入企业,帮助企业建立健全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强化对可能引起、突发事件的重大矛盾纠纷的预警预告能力,提高预防和化解的主动性。

五、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

按照分层分批培训原则,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庭审旁听,以案说法等方式开展常用法律法规、调解工作技巧、调解文书制作等方面的业务培训,注重加强网格化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调解员素质,增强网格化管理能力。6月28日,司法局和区法院联合组织举办了全区人民调解员培训暨召开调解网格化工作推进会。培训会上,孙局长要求人民调解员一要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做好当前社会矛盾纠纷调解网格化建设的责任感,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独特功能和优势,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市司法局矛盾纠纷协调处副处长钱苏青同志和区法院民一庭副庭长董新同志以人民调解业务知识、调解文书制作、调解技巧和方法为主,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受到了全体参训人员的欢迎。全区司法行政人员、村(社区)调解主任、专职调解员、司法协理员、人民陪审员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第6篇:基层治理网格化方案范文

一、推进依法治理。

继续深化全民法制教育,为依法治理创造良好的思想基础;抓好地方行业依法治理,促进党委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公民法律素质提高。

二、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一是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网络划分标准和工作流程,明确协管员、信息员及村(社区)、镇在网格化管理中的工作职责。二是健全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城乡社区规范化建设“双百二期工程”,力争我镇今年按照标准化建设规范申报社区一个,村两个。三是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健全准入制度,认真落实《社区工作准入审批暂行办法》、《城市社区社会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强化镇政府服务职能。四是落实基层综治组织及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综治、维稳等基层组织建设,健全群防群治队伍规范管理及工作保障常态机制。

三、推进信息平台全面建设。

在各村(社区)和镇全面推进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简称信息平台)工作。一是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协管员的培训工作,确保信息平台的基础数据能及时采集到位和服务下沉到位;二是信息员要重点做好协管员的指导、数据的录入和服务类信息的;三是确保信息平台数据的顺畅流转,并通过信息平台使镇、村(社区)、组工作规范、有序;四是依托信息平台,不断完善政务服务、培训就业、医疗卫生、特色农业产业、法律援助、困难群众、儿童关爱等服务,推进服务无缝覆盖。

四、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

加强服务性、公益性、互社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的有力补充,成为政府服务管理社会的得力助手。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面向全社会的志愿服务动员系统,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培育一支参与广、功能强、作用好的志愿者队伍。

五、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

全面推行“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网管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强化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和实有单位管理,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为依托,建立完善流动人口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实有人口全覆盖。建立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两头抓、双向管”的协同管理机制。

六、完善特殊人群关爱体系。

加强对刑释解教及社区矫正人员、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及艾滋病人、吸毒人员、社会闲散人员和重点青少年等特殊群体的服务管理。密切掌握各类特殊人群的基础信息,完善分级分类管控、衔接接纳、安置帮教、矫正疏导、医疗救治、困难帮扶、就业培训、跟踪回访管理服务机制,帮助其尽快回归社会。提高对社区矫正对象的GPS监控覆盖率;建立涉及闲散青少年、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流浪乞讨青少年、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等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帮扶工作志愿者服务站、留守学生之家、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中心和“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

七、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按照《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严格实行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风险“双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率要达到100%。深入推进“大走访”,广泛开展“走、建、惠”和“听、访、解”活动。完善“网上”和“书记、市长信箱”等新型平台来信的办理。着力完善“大调解”网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调处”专项行动,按照上级部署,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制,认真开展矛盾纠纷“大调处”专项行动工作。

第7篇:基层治理网格化方案范文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围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主题,广泛组织丰富多彩的安全发展公益宣传活动,大力推动安全生产、安全科普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营造“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提升全民安全科学素质。

二、活动时间

安全科技活动周的举办时间是5月19—25日。

各市区(开发区)安监部门结合总体要求,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突出区域特色,举办各具特色的安全科技周活动。

三、活动主要内容

1.开展安全科学技术知识普及活动。针对与百姓生活关系密切的安全问题,开展专题性安全科普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普及安全科学技术知识。各级各部门可围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家庭生活安全知识、电器安全操作知识、防雷击、科学健身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活动,提高公众安全生产意识。

2.开展送安全科技到基层活动。积极组织安全监管人员、安全专家和安全评价专家等,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和农村开展安全知识科普活动。通过举办安全科技咨询服务、安全讲堂、和开展现场隐患诊断等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技能。

3.开展安全科技知识竞赛活动。组织生产经营单位发动全体干部职工,采取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安全科技知识竞赛,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四、工作措施

1.各市区(开发区)安监部门要高度重视安全科技活动周的组织工作,把举办安全科技活动周作为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2.各市区(开发区)安监部门要及时组织制定活动方案,统筹部署,密切配合,集成资源,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办出特色。于2012年5月24日前,将安全科技活动周方案和活动总结报市安监局综合科。

3.各市区(开发区)安监部门要加大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充分利用新媒体等传播手段,深度报道,多角度、多层次地加大对安全科技活动周的宣传报道力度。

安监局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思路

2012年全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总的工作要求是:以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活动为载体,以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为手段,健全机制,细化措施,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强化重点领域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强化基础保障能力建设,预防和减少一般事故,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综合协调

1.完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的机制,健全高危行业和重点领域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通报、安委会会议、联合执法、重要事项协调、联合督查等,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

2.推进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借鉴我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经验和外地做法,组织协调各级各有关部门实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将网格责任细化落实到基层和企业,加快建立起横到边、纵到底的监管体系。加快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平台建设,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有效整合基础信息统计、隐患排查、执法检查、应急处置和督查督办等各种监管功能,加强统一指挥和调度,实现网格监管的体系化、常态化和规范化。

3.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四次重点行动。围绕全年目标任务,督促协调各级各有关部门每季度组织一次重点行动,强化重点领域检查和整治,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抓好全年工作落实。

4.实施严格的安全生产问责制度。加强督查、考核和奖惩,把问责制度贯穿安全生产监管全过程,对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工作不扎实、监管不到位、隐患治理不到位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通过责任追究程序前移,切实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对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按照“四不放过”和“一岗双责”的原则,依法追究事故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严格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一票否决”制度。

二、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1.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通过加强培训教育、严格监督检查、严肃事故责任追究等方式途径,增强企业负责人的安全责任意识和抓好安全生产、落实主体责任的自觉性。督促企业负责人严格落实现场带班和地下矿山领导下井带班制度,加强现场管理。

2.强化企业隐患自查自纠。督促企业严格执行隐患定期自查、自评、自纠、自报制度,按时、按要求填写《安全隐患自查自纠报告表》,自觉接受监督检查,落实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

3.强化企业安全投入。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安全费用提取使用制度,积极稳妥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

4.强化企业应急救援和岗位自防自救。督促企业建立健全程序简明、易懂好记、实用性强的应急救援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并强化培训,切实提高现场作业人员的自防自救和逃生能力。

5.强化企业职业健康工作。督促企业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全面开展职业危害申报,加强对粉尘、高温、高毒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控。

6.强化企业安全培训。严格落实企业负责人“一人一档”制度,督促企业强化全员培训,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和技能。

7.强化企业外包工程安全管理。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外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履行好安全生产协调、管理职责,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关资质的单位和个人。特别是矿山方面,要严格审核外包施工单位的资质,督促矿山企业对施工队伍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考核、统一检查、统一奖惩。

三、进一步强化分管领域检查和整治

1.非煤矿山方面,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67号文件,严格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审查核发工作。加快推进地下开采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省属企业力争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加强基建矿山和尾矿库的安全监管,适时组织专家开展对基建矿山、尾矿库的安全检查,进一步消除事故隐患。全面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活动,力争全市70%的小型矿山和所有尾矿库达标。

继续开展采空区治理,并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废弃矿井治理。继续在露天采石场推广中深孔爆破、机械化装岩和液压二次破碎技术,抓好安全距离、爆破和边坡管理三个重点。

2.危险化学品方面,深入贯彻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以及上级出台的一系列配套文件,理顺管理职责以及行政许可程序。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关键工艺、重点设备、作业现场的监督检查,开展设备检修、动火、受限空间、盲板抽堵等八项作业的安全专项整治。继续开展化工装置设计安全“诊断”活动。

3.烟花爆竹方面,深入贯彻落实《安全设施整顿提升验收标准》,继续推进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生产设施的提升改造。鼓励生产企业加大投入,在涉药工序采用机械化生产,实现人药、人机隔离。深入开展“三超一改”(超范围、超人员、超药量和擅自改变工房用途)专项治理。会同公安部门建立烟花爆竹企业产品流向信息化系统,做好流向登记工作。积极配合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继续保持“打非”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非法制贩、储存烟花爆竹行为。

4.工商贸企业方面,继续做好冶金煤气、有限空间作业、粉尘作业、交叉作业、检修作业等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以安全标准化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做好机械、轻工等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职业健康方面,准确把握职责定位,加强对粉尘、高温、高毒物质等职业危害的监测检验和专项整治,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

四、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

1.强化企业的自查自纠。建立企业自查自纠报告工作管理台账,加强对企业隐患自查自纠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凡是没有执行自查自纠和报告规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2.充分发挥专家查隐患作用。组织专家深入地下矿山、危险化学品、冶金有色等重点企业的生产现场,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进行安全诊断,帮助企业发现重大隐患。

3.落实政府挂牌督办制度。对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问题和重大事故隐患,各级安委会办公室要及时下达督办通知书,实行挂牌督办,督促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限期责令企业整改。

4.加强执法,督促整改。对企业自查、专家现场诊断、政府挂牌督办的安全隐患,有计划的通过日常检查、专项执法和重点督查,依法督促整改。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实现隐患上传、核查、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为建立隐患自查自纠工作机制提供技术支撑。

五、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基础保障能力建设

1.全面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细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各项目标任务,按照分级管理原则,与分管领域企业全部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并督促企业将责任书签到车间、班组,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2.开展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管理工作。综合企业多种因素,将企业评定出A、B、C、D四个等级,按照“A级抓巩固、B级抓提升、C级限期整改、D级挂牌督办”的原则,强化对各类企业的动态监管。将企业的安全生产等级向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等主管部门通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建设,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失信惩戒制度。

3.积极推进“科技兴安”。加强与财政、科技、经信等部门的联系,加大“科技兴安”投入,引导企业搞好安全科技成果的研发推广,利用先进技术改造落后工艺和设备。推进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领域实施安全生产技术提升改造工程。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结合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平台建设,有机整合省局统一部署的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执法监察等系统和信息资源数据库,提高安全监管效能。加强对安全评价、检测检验、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管,发挥安全生产专家作用,为开展监督检查、事故调查、应急救援等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撑服务。

4.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立本地区各种事故类型的应急救援专家库,掌握本地区应急救援物资的生产、储备等情况。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预案制定、备案及演练的指导和检查,督促企业认真制定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的现场处置方案。

5.强化安全文化建设。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宣传国务院40号文件、市政府63号文件,确保文件精神贯彻到基层企业。着力开展好“安全生产月”活动,积极推进安全生产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社会氛围。在企业推行“安全教育日”制度,强化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上岗资格培训,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加强基层安全文化创建工作组织领导,稳步推进“安全社区”、“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安全生产优秀班组和班组长等的创建工作。

六、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

1.加强执法规范性建设。按照“可用、好用、管用”的原则,对机关制定的行政许可、项目审查、执法检查、案件处理、事故调查等工作制度和程序进行全面梳理,从源头上规范行政执法工作。按照市政府关于研究制订企业安全生产验收标准的部署要求,结合等级评定管理,针对分管领域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具体的安全生产检查表,细化到每个技术环节、每道工作流程、每处工作岗位,有针对性地指导检查工作。

2.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通过业务培训、执法比武、案例分析、文书点评、执法队伍标准化建设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和交流,不断提升履职能力。牢固树立完善过程的理念,坚持依法行政,坚持履行程序。

3.加大执法工作力度。建立健全监管与执法相协调的内部工作机制,科学编制执法计划,落实检查频次和责任人,确保执法到位。严厉打击瞒报事故、非法生产等非法违法行为。

七、进一步强化监管队伍自身建设

1.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扎实开展以“转作风、重规范、提效能”为主题的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查摆解决“诿”、“庸”、“梗”、“浮”等问题,对业务程序进行规范,对服务流程进行再造。完善机关岗位规范,对各项工作实行定人、定责、定标、定时限,并实施严格的岗位责任制考核,提升办事效率和质量。

2.高度重视工作,对接到的举报,要及时到现场核实查证,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对一些重大问题,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召开协调会议,明确部门分工,不留空白点。

第8篇:基层治理网格化方案范文

一、主要任务

(一)领导干部法治示范行动。深入推进领导干部会前学法制度,大力推行法律知识自学,全年法律知识学习不少于40学时,不断提升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能力;严格领导干部考法制度,实行法律知识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任职资格、党校培训“三必考”;严格领导干部述法制度,落实任职考察、民主生活会、年终考评“三必述”。落实依法治理挂联制度,结合干部驻村帮扶活动开展基层依法治理工作。

(二)行政权力清理行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简政放权,凡是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均依法取消审批并向社会公开,激发市场活力。全面建立行政执法人员年度述法和法治档案制度。依法规范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充分发挥“一目录、一大厅、两平台”作用,加强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加大行政执法评查和错案责任追究力度,使行政执法规范化、刚性化。

(三)阳光司法评查行动。开展司法案件评查,通过评查案件的实体、程序,防止执法错案,纠正执法瑕疵,让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四)社会法治攻坚行动。进一步强化网格化管理,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构建城乡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暴力恐怖、组织、各类社会犯罪,大力整治“两抢一盗”“黄赌毒”等突出治安问题,依法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依法强化重点问题治理,加大对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涉及金融安全、历史遗留问题等重点问题的依法治理力度。

(五)构建良序行动。构建依法开展工作机制,畅通维权渠道,依法解决诉求,依法处理违法行为,规范秩序;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加强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

(六)基层公约自治行动。大力推行“七步法”,依法规范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加强职工公约、行业公约制定工作,达到各行各业全覆盖,引导群众依法立约、以约自治、依约办事。

(七)法治信仰提升行动。大力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强化深度普法教育;继续深化“五小普法”,实现普法教育全覆盖;充分发挥农家书屋、远程教育平台阵地教育作用;加大“法律明白人”培养力度;搞好广场宣传、知识问答、文艺演出等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活动;扎实推进以案说法、现身说法、讲堂说法等学法活动,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公民的共同追求和生活方式。

(八)法治文化精品行动。深入开展法治机关文化、法治校园文化和法治社区文化建设,重点打造一批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街道、法治文化商场、法治文艺节目等法治文化品牌。开展年度“十佳”法治人物、“十佳”守法模范和“十大道德模范”“十大孝星”“五好家庭”评选活动。

(九)法治助民惠民行动。大力实施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法律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农民工、残疾人、留守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维权;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机制,发挥社会组织在维护公共利益、服务社会大众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十)法治阳光监督行动。坚持问题导向,紧扣法治建设最根本问题、推进工作中最关键的环节、干部群众最关注的事情,重点曝光执法、司法活动等违法行为,开播以依法治县为主题的法治阳光监督类节目。

二、工作步骤

(一)制定方案。由各牵头领导召集相关责任单位分别制定“十大行动”具体方案,列出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目标任务、完成时限和责任主体。

(二)组织实施。各责任单位要按照实施方案和时间进度精心组织、深度实施、务求实效。

(三)总结考核。各责任单位要半年小结、年终总结,及时总结成功经验,查找存在问题,拿出务实举措。12月,镇依法治理办和党政办将对工作落实情况逗硬考核。

三、推进措施

(一)跟踪督查。牵头单位要发挥统筹协调、督促检查等职能,对照时间节点和工作进度,加大督查督办力度。镇依法治理办和党政办要跟踪督办。

第9篇:基层治理网格化方案范文

1、各类事故控制指标:企事业单位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死亡控制指标为0,水上船舶安全面达100%。

2、工作考核进位:因市安监局已不进行评先表优,故工作考核目标进入一类方阵。

二、工作措施

1、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落实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层层签订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状,责任到人,做到责任落实,考核落实,奖惩落实。

2、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工作领导,配备落实好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企业“两化”操作人员,推进基层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编制处、村(社区)网格化安监管理图,实行定点、定人、定责管理,做到组织落实、责任落实、经费落实。

3、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抓好全方位的安全宣传教育,全民受教育面达到90%以上。新进人员三级安全教育率达到100%。对特种行业必须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持证上岗率100%。

4、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有方案、有行动、有效果。做好隐患整改和危险源监控工作。对危房、机械设备、各种油料、电灯电线、易燃易爆物品进行经常性检查、检修、分类保管,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①危险化学品的整治②道路交通安全整治③公共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整治④烟花爆竹及民用爆炸物的整治。⑤建筑、锅、容、管特等整治。⑥船舶、渡口整治工作,杜绝“三无”船舶从事营运。⑦集中治理整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止职业中毒和尘肺病发生。强化企业“两化”工作的督办落实。

5、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本区域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预案的综合演练。

6、切实将安全生产作为经常性工作,要做到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例会,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

7、发生事故时,按要求及时上报,无拖报、漏报、瞒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