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生态治理措施范文

水生态治理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生态治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生态治理措施

第1篇:水生态治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渔洞水库;径流区;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1 渔洞水库概况

昭通渔洞水库位于金沙江下段横江支流洒渔河上游乐居河上。距昭通市23km,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发电、防洪、工矿和城市生活供水及向下游补水等综合利用的国家大(二)型水利工程。渔洞水库坝高87m,径流区总面积709km2,总库容3.64亿m3,正常蓄水位水面面积12.6km3。

昭通渔洞水库是昭通市昭阳区、鲁甸县唯一稳定和可靠的城市生产生活供水水源,以及昭鲁坝区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功能覆盖昭鲁坝区3个办事处、17个乡镇,约90万人。水库建成至今,在防汛、供水、发电、改善生态等功能上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在2003、2005年和2010年,昭通遭遇的特大干旱中,水库在保证城市供水、保障农业灌溉上作用巨大、效益显著,为昭阳区中心城市的发展承担了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

2鲁甸县渔洞水库径流区基本情况

2.1自然地理概况

2.1.1地理位置。鲁甸县渔洞水库径流区位于鲁甸县中部,主河龙树河源于水磨镇滴水村大海子村民小组,自南往北经水磨、龙树、新街3个乡,从新街乡叉河流入昭阳区境内,径流区界于东经103°18′~103°30′,北纬27°11′~27°31′之间,东与昭阳区苏家院乡顺山村接壤,西与昭阳区大山包乡老林村相连,北接永善县码口乡车则村,南与本县水磨镇蒿屏村,乐红乡官寨村相连,总面积371.37km2。

2.1.2地形地貌。径流区地貌东西高,中间低平。东面是阿鲁伯梁子,西面是五莲峰山脉,中间是龙树坝子,地势从平地向四周波状起伏过渡,四周有陡坡或崖壁与底丘相分开,西部和北部低丘多,龙树河从坝子中间流过。径流区最高海拔水磨镇滴水村大海子村民小组架马石3111.4m,最低海拔新街镇坪地营村叉河2067m,海拔高差1044.4m。

2.1.3河流水系。龙树河源于水磨镇滴水村大海子村民小组,由南向北流经水磨镇滴水、黄泥寨、铁厂、新棚、水磨村,龙树镇龙树、新乐、照壁、塘房村,新街镇酒房、新街、闪桥、坪地营村共3镇13个村,从新街乡坪地营岔河出境进入昭阳区地界,全长42.8km,流域面积371.37km3,年平均流量6.13 m3/s,河床宽15~30m。自南往北有铁厂村小河,新棚村纳黑租河、独山河,水磨村白水洞河、黑鲁河,照壁村木瓜冲河、石龙河,塘房村塘房河,新街村毕家沟河,闪桥村断箐沟河,坪地营村铁匠沟河11条主要支流汇入龙树河。

2.1.4气候条件。径流区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温和,热量强度差,积温不足,年均温10~10.9℃,≥10℃年积温2860℃,无霜期198天,年降雨量1047mm。

2.1.5土壤。境内土壤主要由玄武岩、石灰岩、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黄棕壤、棕壤、紫色土、水稻土等。

2.1.6森林植被。主要乔木树种有华山松、云南松、杉木、滇杨、旱冬瓜、毛白杨、高山栎、大叶石栎、木姜子等;灌木树种有野八角、大白花杜鹃、碎米花杜鹃、野山茶、峨眉蔷薇、救军粮、胡秃子等;草本植物有蕨类、翻白叶、火绒草、过山龙、透骨草、禾本科茅草类等。

2.1.7水土流失情况。由于降雨量多而集中,地形陡斜,坡陡而长,土壤质地疏松,抗蚀力弱;人口密度大,垦殖率高,森林覆盖率低。因此,水土流失严重,流失面广、量大,使坡地表土,土壤瘠薄,肥力下降。

表1鲁甸县渔洞水库径流区水土流失现状统计表(单位:hm2)

2.2土地利用现状及森林资源状况

径流区国土面积37137 hm2,林业用地13683 hm2占36.8%,农业用地21009 hm2,占56.6%,其它用地2445 hm2占6.6%。

表2鲁甸县渔洞水库径流区土地林业现状表(单位:hm2)

2.3社会经济状况

径流区人口密度较大达231人/km2,经济贫困,人均纯收入仅2140元,未达国家脱贫标准2300元。

表3 鲁甸县渔洞水库径流区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

3鲁甸县渔洞水库径流区生态环境评价

3.1 人口密度大、贫困程度深、生态意识薄弱

径流区总人口85643人,人口密度达231人/ km2,地下无矿产资源,地上无工业企业,全靠农业生产生活,气候冷凉,农业产业发展滞后,群众生活困难,在国家规定的贫困线以下。人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水平总体低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甚至缺失。

3.2 陡坡垦植面大、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径流区耕地面积21008km2占国土面积的56.6%,森林覆盖率仅31%,有林地覆盖率仅28.7%,水土流失面积达10320 km2,占总面积的27.8%,其中水土流失级在强度级以上的面积是8301km2,占总面积的22.35%。根据水文观测资料显示,每年有108万t泥沙淤积在水库内,相当于1年就报废了一座小(二)型水库,损失资金近千万元。

3.3 森林资源少,森林覆盖率低且森林分布零星森林生态效益不高

径流区有林地仅有10647 hm2占28.7%。森林资源较少且分布不均,总的看来径流区森林主要分布在东部阿鲁伯梁子,其它分布较少;森林分布零星呈小块状,连续千亩以上的较少。

3.4树种单一、林分质量低生态效能低下

林分以云南松、华山松针叶纯林为主,没有针阔混交林;以人工华山松纯林居多,天然次生云南松纯林次之;林地立地条件较差,林分生长缓慢。

3.5侵蚀沟、河堤未得到治理泥沙直接冲入水库

径流区主河龙树河、大小支流及侵蚀沟没有得到综合治理,河堤沟坡冬季冰凌剥蚀,雨季洪水冲刷塌方,泥沙淤塞河道或直接冲入水库。

4径流区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建议

4.1加大径流区扶贫力度,改善群众生活质量,提高径流区群众生态文明水平

抓住国家实施乌蒙山片区扶贫开发的机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环保的农业产业、旅游业等发展经济,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实施电网改造、改厕改圈、建设沼气池、推广太阳能等民生工程改善群众生活卫生条件,提高群众生态文明水平。

4.2实施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等项目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下转第168页)

(上接第166页)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等工程,营造人工混交林7500 hm2,提高森林覆盖率20%,使径流区森林覆盖率达51%,有林地覆盖率达48.7%。人工造林工程合理布局尽可能把现有零星的森林连接起来,形成万亩以上,甚至几万亩以上的连片森林,使森林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

4.3实施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提高林分质量

实施生态疏伐、卫生伐、修枝等抚育方式进行森林抚育,以抚育、抽针补阔、栽针保阔、灌木改造乔木、封山育林等措施实施低效林改造,大幅度提高林分的质量,提高森林防护效能。

4.5对侵蚀沟及河道进行综合治理

对侵蚀沟和河道治理,要以生物治理和工程治理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进行。对侵蚀沟的沟坡种植刺槐、峨眉蔷薇等小乔木和灌木,沟内种植滇杨等适生树种,适宜的地段打简易拦砂坝;对河道支流的沟坡种植树木阻止沟坡塌方,适宜的地段修筑拦砂坝拦截泥沙;对河道修筑河堤,种植垂柳等护堤林。

第2篇:水生态治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城市河道;治理思路;治理措施

[ Abstract ]: water resource is the important economic and social resources, and as a water carrier channel is the city '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mportant infrastructure.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hengde city population, economy and social demand growth, make urban 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orsening.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hengde city landscape garden city construction, the city river harnessing, 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has been imminent.

[ Key words ]: City River; management of thinking;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8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引言

水资源作为重要的经济社会资源,水环境作为重要的发展环境,人水和谐作为生态良好、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城市河道对现代城市起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承德市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属滦河流域。承德市河道众多,贯穿内外。滦河和武烈河环绕整个城区。城区主要旱河包括二仙居旱河、狮子沟旱河、石洞子沟旱河、牛圈子沟旱河和红石砬沟旱河等共同构成了承德市城区旱河系统,是城区重要的自然肌理和脉络,是承德市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区防洪、排涝及生态平衡等起着多方面的作用,是构筑承德市山水园林城市风貌的重要方面。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为的破坏加剧,管理薄弱,加上经济增长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河道保护、整治和建设始终处于滞后状态,河道水污染日益严重,尤其是河道的景观保护、建筑、管理工作与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很不协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承德市各项事业都在蓬勃发展,新的《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纲要》提出的承德市城市发展定位为“建设生态型山水园林城市、国际旅游城市、休闲宜居城市、联系京津辽蒙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首都卫星城”。承德市正按照建设“大避暑山庄”的战略构想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城区内旱河河道水生态修复治理已成为承德市水环境建设的当务之急。

2主要问题分析

近年来,由于承德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乡人口的急剧增加,人水争地,市区河道水域遭到蚕食,城市水系空间受到挤占,水体大量减少,水质遭到严重污染,河岸被大量违章建筑所侵占,湿地大面积消失,生物多样性正发生逆向演替,水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承德市区内二仙居旱河、狮子沟旱河、石洞子沟旱河、牛圈子沟旱河和红石砬沟旱河等旱河,由于污染严重、河道阻塞,河道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河流生物几近灭绝,失去了应有的基本功能,达不到水功能区划要求,群众饮水安全及生态用水受到威胁。

目前,承德市已完成对二仙居旱河市区段的防洪及水环境治理,使二仙居旱河基本达到了20年一遇的防洪要求,并修建了11道蓄水橡胶坝工程,形成了7万平米的水面,基本具备了营造水景观的条件。但是从治理效果看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其不足极具代表性,分析其不足可以为其它旱河的治理提供参考。其不足主要表现在:

1、河道断面形式比较单一,以垂直型工程护岸为主,水面与地面落差较大,城市与水系交接生硬,亲水空间缺乏,景观缺乏亲和力。

2、沿岸水系景观风貌连续性差,河道两侧开放空间系统性较差,点、线、面的整体联系较弱,滨水绿地空间缺乏,许多地段水岸景观较为生硬。

3、水文景观污染严重。水是自然景观资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它自然资源也正是由于水的衬托才显示了灵气和魅力。但是治理后二仙居旱河的水文景观污染却相当严重;

1)河流水质堪忧,水面景观不佳。水体富营养呈稳定上升趋势,水体颜色异常,河流两岸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无序排放,对水质影响严重,尤其夏季河水酸臭污浊,蚊蝇滋生。

2)水量补给不足,景观用水短缺。二仙居旱河由于缺少新鲜水源补给,虽然在治理工程中建设了调水工程,但是其运行成本过高,基本是名存实亡。主要径流为两岸的工业和居民生活污水,现状水质远远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划目标,与景观用水的标准差距较大,严重影响其观光休闲功能。

4、高楼建筑不断向河道挤占。现在城市河道部分地段,高楼直接建在河岸上,有的还占用了河道的水域,使城市河道成为夹谷。

5、山体景观受到破坏。旱河沿岸山体的人为破坏日益严重,山体的完整性遭到严重的破坏,一些地带还分布着大量私坟,青山白化现象严重。

6、植物景观缺乏特色。山体植被有待完善,植被的色彩单一,季节变化不明显。

7、人文景观亟待保护,人为恶意破坏严重。

3 城市河道水生态修复治理基本思路

城市水生态修复治理的基本思路是:以流域为单元,通过对流域水生态系统现状的调查分析,根据其水功能定位,以水污染综合治理为基础,以水生态修复为重点,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重,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调度,上中下游全面规划,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开展以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上游水生态系统保护、中游水生态系统建设、下游水生态系统修复等规划为主的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

通过水资源的科学规划、合理配置,以及节约、高效利用,采取水土保持等各种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措施,长期保持全市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遏制局部水生态系统失衡趋势,促进良性循环,建立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的管理和技术制度体系。通过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让河水清起来,让两岸绿起来,让城市靓起来。

4 城市水生态治理的实践

承德市城市河道水生态治理要以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控制、水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为主的水生态系统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展以河道岸线综合整治和稳定河势、引水调水补水和构建生态水网、滨水人文和自然景观建设的河道生态综合治理;以水体生态环境、生物系统保护与修复、“三区”(湿地、自然、风景)建设为主的水生态系统修复;建设以建立健全水务一体化管理机构体系和制度体系为核心、水生态检测与评估为基础,多种措施为保障的水生态系统管理机制。

1、治污为本。目前,承德市水环境最严重的问题是污染,必须把解决污染问题摆在首要位置,要通过污染源的普查,搞清各类污染源对河道水污染的影响,从而对症下药,截住污染源。将传统的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变为分散式处理,在城区内各旱河沿岸的适当位置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将居民区内的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的中水直接排入旱河,这样不但解决了污染问题,而且成为旱河的新鲜水源。

2、山水并治。治水必然要治山,防止因水土流失而破坏河道水环境。承德市处于燕山山脉的腹部,市区周边山脉环绕,所以对河道周边的山体特别是河道中上游要加强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美化山川,防治水土流失;对开发项目造成的人为的水土流失更要强化治理,以保护治水的成果。

3、引调结合。承德市城区的主要河道均为旱河,所谓旱河,古称无源之水,是山区城市特有的河流,有雨行洪,无雨干涸,是山区城市重要的泄洪通道。所以水源问题是河道水生态修复的前提所在,虽然在旱河治理中建设了调水工程,将武烈河河水通过泵站调至旱河上游作为旱河水源,但其运行费用过高,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所以从骨干大江大河引水便成为解决水源问题的有效手段,目前承德市正在规划设计引伊济武工程,工程实施后,可以将伊逊河的河水引入城区内各条旱河,成为各条旱河新的水源。

4、生态治水。要重视水生态环境的研究,运用先进的生态手段治理河道,努力削减污染负荷。保护好现有生态环境良好的水域。在综合整治中,尽可能体现河道自然的原貌和特色,体现承德水生态环境的丰富性、多样性。

5、突出景观。沿河建设绿色通道和若干水环境精品工程,保护好文物古迹,真正把河道建设成为一条亮丽的风景线,从而达到人居环境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品味提升的整治目标。

6、建管并举。河道综合整治必须防止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在当前承德市经济实力还不够强,河道面貌难以用工程措施一下子改观的情况下,加强管理力度应该成为减轻河道水环境压力的重要手段。要用行政、经济、法律等非工程方法,加强立法、宣传、教育、保护和管理等源头性措施,以获取较大的河道水环境收益。

5 结语

第3篇:水生态治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浅谈,综合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5文献标识码: A

1北京市城区河道综合治理现状

北京市城区内目前有清河、坝河、通惠河、凉水河等四条主要排水河道、30多条支流,20多个湖泊,担负着城市供水、排水、环境的作用。近十几年来,北京市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通过河道清淤,改善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处理等多种模式对城区河道进行了综合治理。例如,转河综合治理工程,亮马河综合治理工程、凉水河治理工程等成功的实例,不仅提高了城市的防洪、排水、排污、通航等能力,改善了城市环境,更提升了城市的景观功能。

2城市河道主要存在的问题

城市河道主要存在淤泥淤积严重,长时间得未进行清理,使河道行洪功能弱化;传统河道断面型式单一,陈旧的砖墙结构及青石板护坡,与周边环境及不协调;水质受污染严重,造成“水黑、水臭、水脏”现象;河道景观设施缺乏,色调单一,造成人与水隔绝亲近,影响和谐发展等问题。

2.1淤泥使河道行洪功能弱化

由于城市河道周边环境复杂,核心区和商业区的发展会给周边的河道带来垃圾、粪便等各种污染物,加上河道水体常年不循环,造成的死水、黑水,沉积了大量的淤泥、水中弃置物等物质,在影响水质的同时,很容易造成河道淤积严重,从而使河道河床抬高,河道过水断面缩窄,对河道的行洪、排水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2.2河道断面型式简单

传统河道整治主要着眼于排涝防洪、水土保持和航运功能要求而进行护坡建设,河道走向笔直,老旧的护岸、护坡护砌大多硬质化、脱落化,岸坡多为方砖、混凝土等硬质材料,型式简单,部分河段色彩较单一,与城市周边环境不协调。简单的河道断面型式,对水中和岸边生物的生长不利,降低了河道自净能力。这对水的自然清洁和人与水环境的和谐方面造成了不良影响。

2.3水质污染严重

近年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增多,城市飞速发展带来的雨污水管道等配套寄出设施不全,建设明显滞后,城市水系缺乏统一规划,河道内有无数个连接商业区、居民区、甚至工业区的排水沟及排水管道,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等大量的城市污水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水质污染严重。同时,大量散落的生活垃圾来不及处理,堆放在河道周边,又造成了水体及土壤的污染。水质水体污染。加上河道水体由于水量调节不善,长时间死水来不及排放,流通,造成水体发臭发黄现象。水质的恶化,容易出现水体浑浊、透明度低,滋生富营养化、水花现象,使水生动植物种类生产得到抑制,导致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甚至滋生各种细菌,影响周边居民身体健康。

2.4河道景观与周边环境不协调

城市河道周边人口密度极高,也是居民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但大部分河道沿途环境污浊不堪,,景观设施不配套,滨河绿植品种和数量极少,种类单一,绿化面积不足,受到水质影响,水生动植物趋于灭绝,硬质护坡及护岸长时间不清理,形成污垢和藻类覆着严重,整个河道栈桥、码头建筑物非常少,休闲和娱乐设施及临水、亲水空间缺乏,使得河道形象不佳,与品位、文化距离较远,欣赏度不够,难于满足居民观赏性的需求,无法展示城市历史韵味和风貌。

3河道综合治理措施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主要体现在河道清淤、截污治理、岸坡修复、生态绿化等方面,用于改善河道水质,完善排涝防洪体系,切断污染源,改善生态环境,保持与城市的协调统一发展等。其中,北环水系亮马河综合治理工程于2006年开工建设到目前,在景观生态河道以及岸坡治理等方面,有着独特之处和亮点,分别予以介绍。

3.1积极探索新思路,做好生态清淤

河道清淤在传统清除河底淤积物的基础上,应创新思路,结合河道形状,对河道平面流态进行多样式的塑造,比如,减少弯道阻力,放缓河坡,对水流的纵向水深和流速起到控制,使淤泥及水中附着物能顺利、顺畅的流向下游。积极引进生态清淤手段,消除河道淤泥,减少淤泥中污染物质的释放,沟通城市水系,实施河道多模式的联动疏浚和沟通,增加水体流动性和水环境容易。合理处理清淤与建筑物保护协调性。

3.2复式断面岸坡治理

建设生态型护岸是现代城市河流综合治理的发展趋势。生态护岸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把河堤由过去的混凝土人工建筑改造成为水体和土体、水体和植物或生物相互涵养,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的护坡。一方面,利用生态河堤生长的水生植物(如芦苇等)和由此而生存的水生生物净化水质;另一方面,通过河道河底及坡面表层泥面生长的大量微生物、藻类、水生动植物形成的自然生物膜净化水体,提高河道本身的自净能力,达到改善水环境的效果。在选用护岸材料时,可选择亲水性和透水性较强的材料,创造有利于河道中水生物生长和维护河道的水生态环境。

例如,亮马河综合治理工程工体西侧路段原浆砌石护坡保留,采用生态袋、仿木桩、真木桩、生态护坡砖分段布置,使景观多样化,这一区域游人较多,景观布置样式多,观赏性好。

朝阳公园段,突出水生植物种植,岸坡用生态墙壁砖布置,突出游园性质,此段区域河道岸坡狭窄,下游设有橡胶坝,水位变动大。此段岸坡设置主要以生态墙壁砖,也叫鱼巢砖为主,这种砖是目前北京城区河道大量应用的一种生态砖,主要在岸坡较陡的水位变动区布置,效果较好,对水体有很好的抗冻融循环能力。此外,砖的中心为凹形,可以存放种植土,栽种水生植物;也可以用作鱼类动物的玩娱场所。

3.3发展市政基础设施,综合截污治污治理

污水截流与治理仍然是改善城市河流水质的最根本手段。政府协调加紧修建配套基础设施,加大对河道沿线的雨污水治理。河道沿线设置小型垃圾堆放场,人群居住区及聚集区、游览区多设置生态垃圾桶,宣传标语,及时对河道区域内的生活垃圾进行清理。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河道管理条例,严格规定污水排放标准,加强河道保护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素质,避免随手乱仍,随意乱放的现象。

3.4配套区域生态景观设施

岸边绿化工程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般采取与周围自然景观协调的结构形式。河道治理就是为城市构建优美的环境,所以在河道综合治理中,在满足防洪的前提下,可以采取多种丰富的形式,确保生态美观和景观美感。

比较常见的有自然草坡入睡、建设亲水平台,设置亲水平台,创造“人水和谐”环境。河道整治在提高河道的排涝行洪能力的同时,又要增强河道的自然活力,创造人与水亲近的和谐、美丽的环境。建造与自然条件相和谐的亲水设施如木质栈桥,配合以形态多样的护岸形式,形成河流、绿地、树木的景观网络,创造多彩的水边风景和优美城市环境、满足人们入河戏水、欣赏自然界美的要求。(栈桥、码头、浅水平台等)。岸坡绿化工程一般是种植行道树、绿绿道、建立小型公园等。种植行道树和绿道,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河道绿化多以种植杨、柳为主,滩涂和护坡以常绿的开花灌木和小乔木为主。小型公园以“自然、生态、亲水、安全、舒适”为宗旨,打造生态走廊,岸边设置岩石雕塑、主题公园,假山,种植藤蔓植物等,建设成满足居民休闲的场所。

3.5提升生态理念,设置净化设施,用水生植物涵养水质

充分发挥河道水质自净功能。采用生物治理、引水稀释、曝气充氧、底泥疏浚的手段,利用河流的水动力特性进行水资源调度和河道本身的自净功能与生物的净化功能改善水质,或利用外来引水增加流动水量,稀释水体,输移污染物,或直接移除河道内污染源,提高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是改善水质的有效辅助手段。在河道整治中创造条件,建设和恢复自然型岸边,实现水边、水中、水底的生物多样性,逐步修复水生态,通过生物链的作用,消化和吸收内外污染源,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如:亮马河河道在深水区布设增氧曝气机,浅水中种植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自然净化作用,增加水体的融氧度,吸收附着物,净化水体。发展生态修复技术,建造人工湿地、人工浮岛、人工净化湖等。人工湿地就是利用水生动物和根际微生物等来净化水体。人工浮岛是在附体上栽培水生植物,利用栽培的水生植物和与植物共生的微生物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在人流聚集区,商业区及发展区,填筑人工岛屿。在浮提上栽培水生植物,利用栽培的水生植物和植物共生的微生物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生物滤床,利用河床上附着的生物膜或人工填充材料作为生物膜,过滤降解污染物。

例如:亮马河综合治理工程在河道区域,特别是三里屯使馆区域、燕莎商城及凯宾斯基饭店附近,以生态为主题,合理布置构筑格栅岛屿,用于栽培种植水生植物。格栅岛屿的主体是格栅石笼堆砌码放成岛屿形状,用钢筋与河底固定作为主架,格栅石笼之间用钢丝连接围城小岛,中空部分用腐殖土、种植土填充,种植宜活的水生浮萍、荷花等植物。此外,亮马河综合治理工程启动了水质净化标,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在深水区布设增氧曝气机,软性生物膜载体。在死水区合理布置混凝土块,安装生物膜载体,利用生物膜的作用或生物膜与悬河道水体浮活性污泥的复合作用净化水体。同时,在水质得到一定改善,透明度满足要求后,在浅水中种植水生植物,在全河放养水生动物,构建水生生态自净系统。

第4篇:水生态治理措施范文

城市河道不但是城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只有营造出良好的城市河道生态系统、人水和谐的城市景观,才能真正地改善城市居住环境、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本文以深圳市盐田河景观改造工程为例,从现代景观环境对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的需求出发,从景观生态设计的角度对城市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景观设计进行思考和研究。

通过对深圳市盐田河进行实地勘察,分析各岸段水景、生态环境,掌握工程在河床、驳岸、及绿化设计方面所作的生态性改造尝试,发现并认识到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就是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和景观设计的重点和实质。只有遵循生态设计原则对城市河道景观进行设计和规划,尊重自然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同时在保护和创造生物良好生存条件和环境的前提下注重安全性、耐久性和自然景观效果,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出和实施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与景观设计的策略,构建人水和谐的河道景观生态系统。

关键字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景观设计;盐田河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近年来,城市和到普遍存在淤积、污染等现象,许多河道失去了饮用水源甚至生活用水的功能,水体普遍富营养化,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可以说对河道的生态治理日益紧迫。景观城市河道水系统的功能比如航运、排水等已经被充分的利用,但是城市河道水环境系统应该具有的生态效应和景观功能却往往被忽视。以前在对城市河道水环境进行治理的时候往往采取治理工程和设计规划分别实施,工程人员与设计师分别作业的方法和流程。而且传统的设计理念往往是以工程的角度为主,以最小的投入达到工程要求;排水、防洪是首要目标而混凝土结构是实现工程最普遍和可靠的手段。在这种治水理念的指导下,城市的生态系统、周边居民及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往往被忽视;整个岸区和河道也没有被视为城市公共空间,而是单纯的截弯取直、高筑堤岸,使得滨水景观在城市的生态价值中失去了活力。因此,治水和设计要有机结合,以新的理念和观念重新审视对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改造。应该从整个城市的景观系统和水环境的生态功能出发,一方面注重水质的提高、水环境的改善以及水生态系统的完善,另一方面要合理规划岸线景观,营造出具有视觉效果和优良体验的和到环境。

2.研究意义

随着人们支配河流的能力日益提高,给河流也呆了越来越大的伤害。水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尤其是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污染,更是给居民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目前的城市河道水资源条件迫切需要得以改善,无论是水质的提高还是水景的改善,甚至水生态系统的完善都是城市急需解决的问题。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中的生态景观设计一方面需要注重工程技术的治理手段,同时要关注景观设计的美学效

果,还要考虑到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只有经过多方面的慎重考量、规划、设计、施工,才能即可治水又能美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二 深圳市盐田河河道水环境改造及景观设计

(一)河道现状特点

盐田河位于深圳市盐田区内,是该区的一条主要河流。全长6.4公里,流域面积20.8平方千米,综合整治工程从2005年开始。其中,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位于盐田河双拥公园下有段至盐田河内湾出海口。盐田河由于缺乏统一规划设计以及管理,防洪标准达不到10年一遇的标准。护岸在洪水中多发生水毁,洪水给周边居民和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沿河多见坍塌的河岸、淤积严重,而且临近社区没有完善的排水系统,排入河道的污水对河道水质造成了严重污染。

(二)规划目标及理念

盐田河在综合治理规划的过程中吸收了国内、外治河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在满足水源保护和防洪的基础上,将盐田河治理规划成为具有示范性的生态、景观河流。在河道治理方面主要采用人工生态驳岸对自然河岸进行“可渗透性”的整治。同时,生态驳岸将滨水区植物与堤内植物进行有效联系,构成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在景观设计方面,在原有地形、道路和植被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充分

考虑到保护并利用现状。同时,通过丰富驳岸滨水边界的景观要素,增加亲水空间、强化亲水设施,利用盐田河周边的自然风貌,形成协调融合的生态景观。

(三)治理对策

1.水环境治理传统工程措施

在盐田河治理工程措施中,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改善水质,采用了传统的水体置换和引水配水的工程,将“静止”的水变成活动的水,使水流动起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盐田河上修建了两座钢筋混凝土自动翻板闸,闸门可自动调控,拦挡和释放河水。同时,一次性清除了14.12万立方米的淤泥,帮助盐田河水实现吐旧纳新、水体置换的效果和目标。

至今为止,采取截污和改善河网水质的综合措施一直是改善水质严重污染地区的主要措施。在盐田河治理工程中,在对现状进行充分考虑的前提下,工程主要采用了点截污和大截污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找出污水管道并将其接入污水管网,另一方面在河道两岸布置截污干管和截污泵站,集中截污并送往污水处理厂。对于沿河两岸的企业和居民区不仅要将其排放的污水接入污水管道中,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居民和企业素质、规范,从根本上改变和杜绝往河道内排放污水和倾倒垃圾的陋习。

第5篇:水生态治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环境;南康区;修复技术

引言

河道为构成水环境系统和城乡河湖水系的重要载体,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1]。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各行业用水量急剧增大,各类污染物不断被排入河流而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如水体中有机物、悬浮物、氮磷含量过高造成的水体黑臭、浑浊和发绿等问题;河流含氧量的降低和各类污染物的排放,严重威胁的河流水体安全。所以,河流水系统属于污染治理和生态失衡的综合性复杂体系[2]。不同区域的河流受污染特征、类型不同,相应的污染源也存在一定差异,由此导致仅仅依赖于生物、化学或物理修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彻底修复水环境的目标[6]。鉴于此,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和河流生态修复技术,提出了某两种或多种技术集合的多方位生态修复体系,然后将其应用于赣州市南康区城市水环境治理工程,大大提升了河流生态服务功能和河道的水环境恢复能力。

1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是一种以技术集成、统筹管理、综合治理、长效运行为基本原则,通过内源控制、人工净化、外源截留以及自净强化等一系列治理措施实现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见表1。

1.1外源污染控制

实践表明,初期雨水对河流水体的污染程度更大,为改善水质状况无法仅仅依靠点源污染控制。因此,多方位生态修复采取了一种工程化雨水处理技术,即雨水原位自动膜滤设备,通过采取具有膜过滤和前处理一体化的超低压膜过滤工艺,对雨水径流污染物进行高标准的去除。选择折叠式滤膜作为滤芯,在保障过水能力的同时实现截污的目的。通过设置水体贮存池,由此可大大降低人工维护的成本和截留污染物的累计,从而延长滤芯的工作年限。该设备能够有效降低雨水污染含量,因此通常安装在雨水管网的入河末端,经系统过滤可防止直排河道产生的二次污染[7]。自然河岸的“可渗透性”利用驳岸生态滞留系统恢复,由此减少未排入管网系统的雨水流入受纳河道的污染负荷和径流量[8]。水系的水运、防洪等功能为传统驳岸的最根本的目标,由此对河流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等产生一定的破坏。基于自然材料的生态驳岸可为植被的生长提供了环境条件,具有增强水岸自然景观、涵养水源和保护水土等功能。另外,将栖息地和生物走廊等修建于生态驳岸,可形成具有良好渗透性的水陆交界面,从而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和水体自净能力。根据滞留系统能够将驳岸、水陆面构成一个整体,而能量和物质的交换途径有各种植物间隙、孔洞、空隙等,同时空气中的氧气在不同水流速度下被携带至水体,有利于水体的净化。因此,大幅度降低水污染物排放量、恢复河流湿地及河道的生态系统、严禁新占河道与湿地等为解决河道面临的生态问题的主要措施。

1.2内源污染控制

城市河流水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外源入河沉淀的影响,即底泥对水体环境可产生二次污染。氮磷、重金属等在外源污染有效控制的条件下也会在特定的条件下进入水体,并在河道底部逐渐积累,对河流上部分水体产生影响。对此,可采取机械清淤和生物酶底泥修复相结合的内源污染控制的有效措施,具有可持续性好、去除污染率高及减少快等优点[9]。机械清淤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底泥和河流水体的理化性质,但该项措施的投资成本较高,一般适用于污染负荷高的小面积水域修复。在受污染程度较低、涉及范围较小的区域比较适用生物酶底泥修复技术,从而显著提升微生物在自然条件下降解有害有度污染物的能力。另外,底泥理化性质的可持续性在提高微生物活性后得到重要保障[10]。

1.3人工净化体系

河道水环境系统在外界污染物迅速进入河道时产生失衡或不稳定,通过采用应急措施确保河流水系统的完整性。因此,河道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可通过人工净化干预体系提升[11]。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措施为超微净化水工艺,见图1。该技术是采用超高压气水混合法形成大量的微小气泡,由此实现增大水体氧容量和氧化有机物、去除各类污染物的目标,从而大大提升水体能见度,在河流水体净化方面具有较强有效性。超微净化水处理技术可逐个消除河流重金属污染、含氧量低、水体黑臭、浑浊、发绿等常见的水质问题,具体的净化过程为:微米级气泡可迅速去除发绿水体中的黏附藻类;携带正电荷的超微气泡能够直接分离、吸附水体中的泥沙和胶体,从而净化浑浊的水体;水体中的有机物在超微气泡破裂和沉降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氢氧基作用下发生分解、氧化,由此可实现治理黑臭水体的目标。

1.4水体自净化

应根据河道不同的受损和受污染程度,采取相应的管理、修复和治理策略,从而提高工程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各项治理措施的成效。当前,水生态系统在河道整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强化水体的自身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水体自净过程见图2。对生态系统受损不严重、受污染胁迫时间不长且水质超标不严重的那些河道,采取以减量为主的措施,通过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改善水体质量,减少入河污染量,发挥河流生态系统的自净化、自组织功能自然修复。挺水、沉水、浮叶植物为构建水生植物群落的主要内容,其中挺水及浮叶植物群落发挥着维持水体环境和增强景观效果的作用。在维持生态多样性和系统稳定的条件下对水陆系统之间的能量、物质交流发挥着重要作用。通常将水下草皮布置在岸边较浅水域,如四季常绿矮型枯草等。为提高深水区景观度将四季常绿、体形较高的水下森林一般布置在中部较深区域。群落的构建主要考虑如下原则:氮磷等富营养物质主要由沉水植物的吸附作用消除;通过有效控制悬浮物,显著减少氮磷的释放;通过光合放氧促进铁、铝与泥质中磷的有效结合,降低磷含量;充分发挥沉水植物的功能抑制藻类的繁殖与生长。针对生态功能结构完全受损退化、水质严重恶化和长期污染物超负荷输入的河道,采取养护、修复、减量相结合的综合整治措施加快污染物减量化步伐,如通过实施补水换水、布放人工水草、投加微生物、修建曝气及清淤池等措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引入旁侧湿地进行强化治污,尽快为河流生物群落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另外,枝角类浮游动物在实现动物蛋白与有机物、蓝绿藻转化的同时,又可作为天然饵料被鱼类摄食,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此阶段的工作重点为如何提高重建生物群落的增殖率、成活率以及确保建成的治污设施持续高效的发挥作用,这也是中小河道生态整治和环境修复易被忽视的环节。

2实例应用

以赣州市南康区城市水环境治理工程为例,治理项目位于南康区龙岭镇内,堤线从丫叉村到大树下,河流全长13.33km,本次治理8.58km。河流中TP、NH3-N、COD浓度分别为1.6mg/L、12.5mg/L、290.2mg/L,属于劣Ⅴ类水质,现状河流透明度极低、水体发黑发臭等问题突出。由于上游河道没有设置相应的截污措施,使得各种污水和部分降水直接进入河道,考虑选用隔膜导流处理受污染水体,隔膜的外、内层分别为聚酯纤维膜和土工膜,布置于南康区河道南岸2km处。通过导流作用,将部分污水流至下游可降低进入南康城区段的污水量,由此实现部分非溶解性污染物的有效拦截。针对直接排入河道的雨污水,为提高底泥和水体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能力与呼吸强度,氧化和消减底泥内源污染,采取将生物酶投入至河道激活其活性的措施,由此实现底泥的原位治理和河道黑臭底泥现状的改善[12]。根据水质相关要求利用河流生态技术,进一步美化环境维持水生态系统循环。在河道综合整治项目中引入超微净化设备技术,这是受污染河道尤其是城市河流治理的有效方法,水质净化指标见表2。根据表1可知,南康区河段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为河道水生态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康区城市水环境治理项目,通过抛洒、投放的方式构建浮游和底栖动物群落,以鲫鱼、鲢鱼为主的鱼类群落以及以伊乐藻、矮型苦草为主的沉水植物群落,形成了自然良性循环的水生态系统。项目实施2个月后,河流水体由之前的淡绿色逐渐转变为清澈见底、无色透明的水体,河流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TP、NH3-N、COD等污染指标降低至0.4mg/L、8.1mg/L、23.5mg/L,显著提升了水体自净能力和地表水环境状况。

第6篇:水生态治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人工湖治理 宏观生态系统 微观生态系统 造流复氧

Abstract: Macrocosmic ecosystem was applied which had achieved perfect effects in many man-made lakes. However, due to some disadvantages (e.g. unreasonable waterscape designs), many negative effects, such as reduction of open water area, mosquito breeding, uncontrollable aquatic plants growing, low visibility, and difficult cleaning, have appeared. Functions of microcosmic ecosystem could be enhanced by making flow and aerating which resulted in high water quality when ecological treatment was applied in man-made lakes.

Keywords: Treatment of man-made lakes, Macrocosmic ecosystem, Microcosmic ecosystem, Flow making and aeration

一、

前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亲水性生活环境成为一大需求,2003年底上海市区住宅景观水水面积就达100万平方米。水景住宅存在的问题也逐渐的显露出来,如补充水源、处理成本、后期管理等。尤其是在人工湖的治理方面,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常有业主因为人工湖水质恶化等问题与物业发生矛盾,甚至诉诸法律,因此人工湖的治理和管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二、

景观水处理现状

目前国内对人工湖的治理主要有采取引水换水、循环过滤、微生物方法、生态净水等方法。引水换水由于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仅适用于小型水体。循环过滤是直接套用泳池净化方式,由于运行费用高和绿藻堵塞等问题出现,这样的系统建成项目大部分闲置,在广东地区很多水域采用过滤方式,由于长时间停用导致投入几百万的设备锈蚀报废。目前国内采用循环过滤、制造活水流和建立生态系统的水处理方式较多,而且被快速推广开。但由于设计不当,也出现很多新的问题。

1.

循环过滤在水处理工艺中通常称之为强制水处理方式。采用循环过滤通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1.1由于过滤系统是非连续工作设备,因没有及时反冲洗,停机超过10天,开机出水有颜色和异味;

1.2景观水域一般都会出现轻度富营养化,水中会出现一定量的藻类,一般过滤器使用8个月以上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堵塞、短流现象,处理效果下降。

1.3过滤器涉及到很多机械、电力等设备,需要专业人员养护管理。一般的物业公司都不具备这个条件,也就是说这样的系统使用寿命小于5年。

1.4循环净化量和循环路线设计不当,导致水处理费用占到物业管理费的1/4甚至1/3以上;

2.建立粗放的生态系统,产生很多负面问题

目前很多地方采用生态方式治理景观水,根据动植物的天然习性来摄食或吸收水中的污染物质,并降解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水生生态系统无需专用设备、运行费用低同时具有强化景观的作用。水生生态系统因其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最接近自然生态而备受推崇。但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大部分设计和使用者都侧重于宏观生态系统,而忽略了微观生态系统,以至于出现滥重水草、漫放水生动物。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处理效果,反而出现很多负面问题。

2.1生态水域成了蚊蝇孳生的温床

水生植物集中的区域往往也是蚊蝇等害虫最集中的区域。由于水生植物的种植影响了水体的流动,很容易形成死水区。而一般只要有50升的死水,蚊子就能产卵。水生植物茎叶之间很容易形成死水区,另外植物对阳光的阻挡,这些阴暗潮湿的死水区就成了蚊蝇滋生的最好场所。

另外也有资料表明,在溶解氧小于2mg/l的静止水域内,很容易吸引蚊蝇等害虫在这些区域内停留、产卵。试验发现清洁的自来水敞口放置(直径200mm,深350mm烧杯),到16天后(水已变浑了)发现有孑孓(即蚊子的幼虫),水体底部溶解氧仅为0.5mg/l。而上下流动的同样水体30天时间内未发现孑孓。

2.2防渗处理的水池很难建立真正的水生植物系统

目前大部分的人工湖由于考虑到防渗等问题,湖底多为硬质底。对于需要泥土才能生长的水生植物而言,其种植、生长都会有诸多限制。首先是必须在硬质湖底内辟出一块区域填上种植土,以便栽种水生植物。种植土一般难以控制,一方面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营养,而另一方面泥土中的营养物质又会对水体产生影响,这就造成了矛盾。一旦没有控制好种植土的量,要么是植物难以正常生长发挥作用,要么是过量的种植土对水体造成了污染。此外,很多水域由于防渗层铺设质量不过关,造成人工湖水流失过快,或管理过程中补水不及时。水生植物因干涸而生长不良甚至枯死,既没有发挥净水作用又破坏观景效果。上海某公园内的水生植物疯长后,反而破坏了景观,而且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再次,不少人工湖内还放养了大量观赏鱼,鱼类对饵料的摄取有一定的量(投加饵料利用率仅为3%),过多的投放反而会造成水体的污染;但是饵料投放过少,鱼类又会摄食水生植物,因此掌握饵料的投放量十分重要的。

2.3水生植物系统缺乏适宜的管理措施

水生生物对于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有着很好的去除作用,但是对于大气中的飘尘、补充水中的悬浮物等的去除效果却不明显,这些污染物沉积在硬质人工湖底,不但影响观感,而且会逐渐减少人工湖的有效容积,影响水体自净功能,因此对于采用宏观生态系统进行治理的人工湖,仍然必须确定周期进行清塘,而这些水生植物又会阻碍清塘的顺利进行,从而增加了清塘的难度。宏观水生生物系统的管理是一项专业的工作,不少人工湖在交由物业公司管理后,由于物业部门没有正确的养护,不能对水质做出有效监控,导致水生动植物不能正常生长;或是疏于管理(不清除枯烂的水草或死鱼),导致被聚集在生物体内的污染物质重新返回到水体中,造成水体恶化、黑臭等的问题。此外,驳岸处种植水生植物会相应地减少亲水区域,违背了水景住宅的设计初衷,因此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内很难营造出真正的人工湿地。

3.忽略了微观生态系统的功效

3.1概念性的发挥微观生态系统的功效

微生态系统的作用很多设计者都充分的认识到其作用,水体中的微生物是水生态平衡的关键环节。污染物通过微生物分解和富集,转化成CO2、N2等和自身生物量,进一步被下一级生物所利用。为了达到建立微生态的目的,很多设计侧重与外来生物源或通过简单水体自然培养来建立微生态。这种做法不但增加运行管理费用和难度,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微生态的净水作用。

3.2由于设计缺陷破坏了微生态系统

目前很多设计采用过滤水处理方式,一方面将水中大量的微生物过滤掉,而且由于防止过滤器堵塞而投加消毒剂,对湖体生态系统进行深度破坏。

三、

生态法水处理设计建议

自然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要营造一个清澈、自然的水体景观,不能机械的采用单一的方法,而是要进行综合的考虑,既要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优势,对于超出生态系统自净功能的水域必须进行强制处理。

1.

要控制蚊蝇滋生就必须保证水体流动和一定的溶解氧。消除死水区主要是在人工湖的死角,尤其是在水生植物密集区(水体流动情况很差)设置推流和曝气装置,将死水变成活水。资料表明,当水体流速达到0.09m/s时,溶解氧大于4.5mg/l蚊蝇的幼虫就无法在水中生长,蚊蝇滋生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水草的种植面积要大于水体面积的1/4~1/3才能发挥其净水作用。并放养一定的比例的鱼类和贝类也可控制蚊虫生长。对水生植物的种植和管理要有明确的操作细则,种植区的选择和设计很关键。采取圈养和种植槽措施的,一定要漫水15M以上,而且需要活水流进行交换。

2.

对于采用中水或低于IV级水(地表水标准)作为补充水的景观水,建议增加强制处理措施。在欧美和日本,强制措施一般都采用气浮水处理方式。。气浮法也广泛应用于含藻水处理。含藻水经过滤池处理,只能去除50%,而气浮法却可以彻底除去水体中的85%藻类和悬浮污。另外气浮设备可以间断工作,即开即用。

3. 目前景观水多为封闭性和非流动性的死水特征。水质更容易腐败发臭,而且水藻在静止的水体中也更容易疯长。要净化水体首先需要在水中造流,使死水变为活水,以强化水体的自净作用。对水体充氧、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可以有效地消除水体的缺氧(厌氧)状态,避免黑臭等情况发生。国外有资料报道,当溶解氧含量在4.5mg/l以上时,水体就处于一个良好的好氧环境,不但会激发水中微生态的作用,而且这样的环境可控制蚊蝇滋生。因此在人工湖中合理设置造流流和曝气装置对于水体净化和蚊蝇防治都有着明显的作用。好在国外和国内都有公司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四、

结论

景观水的水质维持是一项综合技术,采用生态是一种较为自然和谐的方式,贴近生活,也是技术发展的主流。在利用生态系统净水技术时需要注重以下几点:

1. 水生植物合理搭配,建议多采用沉水植物。水生植物的种植比例要达到比例要求,种植区需采取特殊处理措施减少对水体的干扰。水生动物的放养以贝壳类为主,适当放养鲢鱼、鳙鱼等食藻性鱼类。

2.

强化微生态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传统的“流水不腐”说法,实际就是微生态的作用。强化微生态一般主要是激发水体深层微生物的活性,通常是通过增氧方式提高微生物的代谢和繁殖,同时通过水体的流动及层流交换实现水体的均质平衡。

3.

由于景观水域的设计和外在条件限制,仅靠生态系统很难完成水质保持,因此有必要进行强制处理,剥离水中的污染物。强制措施建议采用气浮法,不仅投资少管理方便,而且不需专业维护。

人工湖的水质保持,管理是管件。污染排放的控制、污物的清理及亲水平台的管理都很重要。不管采取何种方式,基本都是对微污染源的治理方法。也就是说水处理的功能是有限的,一旦受到污染冲击,系统很长时间才能恢复。除此之外,物业管理部门也可以考虑交由专业公司托管。当然,正确的操作、养护规程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Michael K Alexander. New strategie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parthenogenetic chironomid. Jounal of the American Mosquito Control Association, 1997, 13(2): 189~192

[2] Bay E C. Chironomid (Diptera: Chironomidae) larval occurrence and transport in a municipal water system. J Am Mosq Control Assoc, 1993, 9: 275~284

[3] Martin B Berg. Infestation of enclosed water supplies by chironomids (Diptera: Chironomidae): two case studies. Infestation of Domestic Water Supply, 1994

[4] [美]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吕瑞兰,李长生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5] Blasco Francois, Weill Alain.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modelling. Paris: Elsevier, 1999

[6] Jorgensen Sven Erik, Mitsch William J.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modelling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New York: Elsevier Scientific Pub. Co., 1983

[7] Costa-Pierce Barry A. Ecological aquaculture: the evolution of the blue revolution. Oxford UK: Blackwell Science, 2002

[8] 董雅文.城市景观生态.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9] 李升峰,朱继业.城市人居生态环境.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10]

德莱塞特尔·赫伯特,格劳·迪特尔,卢德维格·卡尔.德国生态水景设计.任静,赵黎明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1]

陆宝麟.蚊虫综合治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第7篇:水生态治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河道的整治上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改进,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加强对河道综合整治方法的分析,对确保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河道综合整治新理念

1.功能性原则

既要满足城市防洪排涝的功能要求,又要保护环境、美化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最大程度地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恢复河流生态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生态观原则

充分顺应自然的水生态环境,合理设置河道断面及两岸截污系统,维持区域范围内的生态完整性,以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作为场所和景观的底色,使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达到有机结合,创造和谐、有序、舒适、优美的滨水绿化空间,充分体现“滨水・绿地・生态城市”的设计理念。

3.人性化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及河道水生态系统,凸现城市滨水特色,形成环境优美、贴近市民、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的城市绿化开敞空间。

4.文化性原则

传统文化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基础,设计力求将现念与地域文化完美融合。

新的设计理念强调人造工程顺应自然生态,河道断面力求规顺天然河道,河道底部在满足防止洪水冲刷的条件下尽量采用天然河床,两侧边坡则依河道水力条件采用天然或仿天然材料辅以耐水、耐冲刷植物,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对于季节性河流或小流星河流,可设置部分蓄水设施,如橡胶坝,既可塌坝泄洪排涝,又可用于城市景观娱乐,让市民有机会充分享受穿市而过的水资源,为城市增添生机。

三、河道治理的有效措施

1、城市河道治理要从规划入手

(1)城市河道的整治与建设应当统一规划、综合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开发,维护当地的文化名城风貌,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城市河道规划建设应当充分考虑满足河道防洪排涝基本功能的要求,实施水环境生态综合整治,实现城市河道流畅、水清、岸绿、宜居、繁荣的目标。

(2)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要尽力保持其自然形态,并力求水流顺畅。以此保持河道生态环境的稳定和良性循环,加强河道自身的净化能力。

(3)在河道规划时,尽可能的保持或扩大河床宽度,使得河流在大水时有一定的摆动幅度,不要为了建筑建设而挤占有限的河岸滩地。保留两岸足够的滩地,有利于保护河岸生态环境。

2、城市河道要做好生态护岸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进步,滨河景观带的建设高速发展。滨河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在这种城市建设中河道的生态护岸规划和建设成为重中之重。在做到防洪泄水的同时,要兼顾河道周边的生态保持和良性发展, 结合坡岸的生态结构进行合理规划,建设城市河道的绿色生态岸。

在进行坡岸整治时,尽量使用透水性好的建筑材料,精心选择护坡性比较强的植物,在保持坡岸坚固的同时,做到最大的绿化优化。可以借鉴采用先进的新型护坡技术,如三维植被网护坡、棕纤维生态垫等,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完善坡岸的生态系统。同时严格控制滨河建筑高度,实行梯度开发,增绿化、增空间、减容量,景观绿地与亲水岸线建设联动,在沿岸建设多个绿地并保障滨水空间的共享性和连续性。

3、河道的治理要重视夏季防洪

要认真编制好城市河道的防洪规划。对现状河道进行深入调查,掌握准确的河道现状资料,围绕“筑堤不围城,除害与兴利并举”的思路,规划考虑并发展定位。各流域之间的规划应相互衔接,并与现代化城市其他建设相配套,在提高城市防洪安全保障的同时,为城市沿江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河道清淤工程是河道综合治理的先行条件,应加大河道淤积整治,以截污为中心,先截污后景观,主流与支流系统整治。为了达到淤积治理目标和改善河道水质污染状态,需要从源头上减少淤泥的来源,全力做好河道上游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通过植树种草,做好河岸和堤岸的绿化维护,流域内尽量减少的地表,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流水侵蚀,降低淤泥的累积。

4、城市河道治理要加强防污整治

(1)在河道治理的同时,必须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步伐。城市的污水一般都排入了河道,所以为了使城市河道免遭污染,必须对河道沿线进行污水截流,将这些污水送到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当处理达标后才允许排入河道。

(2)净水湖的修建能起到河流自净的功能。在城市河道的下游可以修建面积比较大的静水湖,来进行水质恢复、净化,确保河流的水质优化。

四、实例分析

1、整治现状及存在问题

(1)流域概况

汉江是长江中游最大的支流,汉江干流流经陕西、湖北两省,于武汉市注入长江,干流全长1577km。汉江安康段干流长度346km,占陕西省境内长度的53.1%。安康市城区以上流域面积38625km²,河道长509km,平均比降0.766‰。石泉至安康河段长188km,安康至旬阳、白河河段长分别为45km和145km。

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工程和我省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水源地,汉江还担负着保护和涵养水资源、保障受水区供水安全的重大历史使命。

(2)整治现状及存在问题

1)汉江防洪治理程度低,现状防洪设施薄弱;

汉江现有防洪工程标准低,达标堤防少,以低洼地带无防洪设施或防洪标准太低最为突出,急需加固提高。

2)水污染呈上升趋势,水生态系统功能下降。

a、水质现状总体较好,但部分污染物指标呈逐步上升趋势;

b、湿地面积减少,水生态环境功能退化;

3)一江两岸景观缺乏统一规划、品位有待提高;

2、整治任务

本次综合整治的重点是沿汉江干流的安康市城区和石泉、紫阳、旬阳和白河四个县城。综合整治任务以防洪为主,兼顾水环境保护、水景观及水文化、航运等。

(1)防洪减灾方面。以修建堤防护岸工程为基础,以河道整治相配套,结合防洪非工程措施,构建汉江安康段综合防洪体系。

(2)水生态与环境、水资源保护方面。建立健全水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管理机制,加强生物物种保护与资源养护;干流水功能区主要控制指标达标、水质明显改善,沿江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废污水达标排放。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

(3)人居环境建设方面。结合干流堤岸、水电、航运、交通以及汉江两岸社会经济布局、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开发水景观、水文化,按照“安全、自然、亲水、文化”的治理理念,发展水利旅游、改善人居环境。

(4)人居环境建设

1)河道水景观规划

a规划汉滨区黄洋河口、旬阳县旬河入江口、白河县白石河入江口蓄水景观工程3处,共计蓄水景观面积780亩。

汉滨区黄洋河汉江口橡胶坝蓄水景观工程,水面长度1.5km,宽80m,水景观面积200亩;旬阳县旬河汉江交汇处翻板闸蓄水景观工程,长度1.4km,宽200m,水景观面积420亩;白河县白石河汉江口翻板闸蓄水景观工程,水面长度1.3km,宽80m,水景观面积160亩。

b.重点打造安康东坝堤防、护滩景观工程,石泉县滨河公园及生态湿地,以及白河县滨河景观长廊。

规划打造安康东坝堤防、护滩景观工程;石泉县滨河公园,长2.5km,面积900亩,生态湿地2010亩;白河县作为陕西汉江出境地,规划将冷水、麻虎及城关河段右岸15km护滩,结合堤岸景观建设规划为滨河景观长廊,打造成为展示汉江安康段综合整治效果的窗口。规划白河县滨河景观长廊范围长7.5km,宽30-50m,护滩面积440亩。

3、规划内容及实施措施

做到江边有堤、堤上有路、路外有景(绿化、亮化),路边有码头。坚持上下互通,左右衔接,打造人亲水、水绕城的如画汉江。

安康市:规划范围沿汉江横向划分为三个区:西部旅游度假区,中部综合服务区、东部湿地体验区。规划区东至关庙大桥、西至月河口,东西长约11km(其中汉江水域面积约为6km²。)

紫阳县:规划县城1500m滨江长廊、汉王1000m观江长廊、焕古集镇1000m观江长廊、金川集镇1000m观江长廊、洞河集镇1000m观江长廊、向阳集镇1000m观江长廊等。

石泉县:沿江两岸景观规划项目有:新堰湿地公园、莲花古渡游览、后柳水乡游览、石泉县城至喜河电站汉江游览。

旬阳县:沿江两岸景观规划项目有:县城下菜湾-旬河入河口水幕电影、吕河镇游艇会所、吕河镇吕河度假村。

白河县:汉江西岸留出5―10m宽的生态绿廊,结合防洪堤建设河滨广场,沿江两岸景观规划项目有:城关镇300m湿地公园、冷水河300m湿地公园、麻虎电站水利旅游及上游湿地公园。

4、水生态与环境、水资源保护

(1)水生态保护措施

1)汉江生态流量保障措施

2)鱼类种质资源保护措施

3)湿地建设规划

4)制度建设及监测监控措施规划:汉江安康段规划共设水生态监测断面23处。

(2)水资源保护措施

为维持和改善汉江水质,使汉江水质全面达到水功能区水质标准,需要重点完成以下治理措施:

1、实施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设立饮用水源保护区、城市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农村污染控制措施、产业结构调整措施。

2、水质监测措施:规划汉江干支流新增31个地表水监控断面、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41处、新建城市垃圾处理厂40处、新建工业污染源治理41处;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保护水资源。

五、几点启示

1、随着水务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各地城市水利规划要纳入流域规划中统筹考虑,体现个体与整体的互通互容,实现城乡水利统筹发展。

2、治水必须治污。河道整治要实现治水与治污同步,将治污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落实到实处。如果治污不彻底,河道治理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六、结束语

通过对新时期下,城市河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河道整治的方向,为城市河道系统的优化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助于促进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士国.现代河道规划设计与治理―建设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水边环境[J].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5):56-59.

[2]李海琳.浅析驳岸设计中存在的问题[J].山西建筑,2011(28):348-349.

[3]张东华.生态学原理在河道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1):115-118.

[4]朱晨东.河道的生态治理――北京转河生态化改造[J].北京规划建设,2013,(5):39-42.

第8篇:水生态治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生态修复 水环境

课题:秦皇岛市社科联项目

201206167 秦皇岛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评价与生态城市建设对策研究 201206166 秦皇岛生态城市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秦皇岛市科技局项目

2012025A128秦皇岛市北戴河及相邻地区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保障机制研究

一、生态恢复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现状

生态修复技术应用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主要是用于各种受损生态系统如河流、湖泊、水库、海洋等水生生态系统、草原、森林、矿区等陆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过程中。[6-8]

目前广泛应用的污染水体整治工作如驳岸景观、河床硬化、综合调水及引流冲污等方法都难以解决水体生态系统重建与水体功能的再现问题。 因此,从 20 世纪 70 年代后开始采取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方法,强调水环境生态系统的修复逐渐成为受污水体治理的主导思路。

二、生态恢复主要技术与方法

(一)生态修复技术概念

生态修复的概念

所谓环境生态修复,是指使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被破坏前的自然状况,强调在不断减少污染源的前提下,采用生态方法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环境自净能力,还原生态系统的结构,恢复生态系统在区域的结构功能[19]。

(二)生态修复技术与方法

1、污染水体生态恢复的工程技术

(1)植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是以植物(如水草、水生花卉等)忍耐和超量积累某种或某些化学物质的理论为基础,利用植物及其共生生物体系清除水体中的污染物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①植物萃取技术

利用金属积累植物或超积累植物将水体中的金属萃取出来,富集并运输到植物可收割部分。

②根际过滤技术

利用超积累植物或耐重金属植物从污水中吸收、沉淀和富集有毒金属。

③植物固化技术

利用耐重金属植物或超积累植物降低重金属的活性,从而减少因重金属扩散而进一步污染环境的可能性。

(2)动物与微生物修复技术

水生动物群落的恢复是水体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内容,同时亦是维持重建水生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稳定的重要机制。

①采用CBS水体修复技术

CBS是Central Biological System(集中式生物系统)的简称,由美国CBS公司的科学家开发研制,并得到广泛成功应用,是一种高科技的生物修复水体的方法,是利用微生物生命过程中的代谢机理,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从而去除有机污染物的过程。

②采用EM技术进行水体修复

EM为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的简称,是一种由酵母菌、放线菌、乳酸菌、光合菌等多种有益微生物经特殊方法培育而成的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EM技术时日本琉球大学教授比嘉照夫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发成功的一项微生物技术。EM菌群是由5科10属80多种对人类有益的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的多功能微生物菌群。其物理性状为棕褐色液体,包含有光合细菌、醋酸杆酶、放线菌、乳酸菌和酵母菌5大类微生物。EM菌群在其生长过程中能迅速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同时依靠相互间共生增殖及协同作用,代谢出抗氧化物质,生成稳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激活水中具有净化水功能的原生动物、微生物及水生植物,通过这些生物的综合效应从而达到净化与修复水体的目的。

2、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修复技术[14-19]

(1)恢复水生植被

控制营养物的生物措施包括扩大天然营养物汇点对营养物的滞留,削减营养物向营养生成带的再循环和内负荷,外源负荷的削减必须与湖泊内过程相吻合,即将营养物保持为初级生产者所不能利用的化学形态或滞留于湖内不能利用的位点。控制外源营养负荷,除利用和恢复水陆交错带的湿地和湖泊沿岸带的大型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发展费用较低的半天然的人工湿地也是一种可行途径。对于水质明显恶化的水体沉水植被不易恢复,即使恢复也难以维持。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根际系统的净化,控制面源污染,或是通过生物量的收获消除内负荷,美化环境。重建以沉水植物为主的水生植被对以武汉东湖为代表的长江中下游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的恢复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将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结合起来。在重建水生植被的早期,也必须根据湖泊水生植被自身的演替规律和水生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选择耐污性强的r-选择型植物作为先锋种类,然后逐步对水生植被的结构加以优化。

(2)优化水产养殖结构,恢复生态系统平衡

一般说来,湖泊退化的表征有藻类过度增长、水生植被衰退、污染输入超过水体自净能力及净化能力下降、水质恶化、食物链丧失等。对于这些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人为措施促进湖泊的恢复,防止水体的进一步污染,降低富营养化水平。大型枝角类及植食性鱼类虽然可以降低藻类现存量,提高水体透明度,但在长期尺度上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必须进行湖泊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提高和恢复生物多样性,进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在湖泊富营养化的过程中,水生植物群落本身也发生演替变化,以适应不同的营养水平和水环境条件。

在水体富营养水平高,透明度低,加上水华大量发生,草食性鱼类摄食等因素的作用下,沉水植物损失,湖泊进入浮游植物占优势的状态,我国称之为藻型湖泊,表现为湖水浑浊、生物多样性降低,湖泊的利用价值、美学价值和野生生物保护价值也随之下降。但并非每一个湖泊都符合这一模式顺序发展。由上述演替过程分析,对于长江流域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的生态恢复必须以沉水植物为主的水生植物重建为重点,将工程措施和生态调控措施结合起来。对外源与内源污染负荷的削减是有效的生态调控措施的前提。在重建水生植被的早期必须根据湖泊水生植被自身的演替规律和水生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选择耐污性强的,选择型植物作为先锋种类,然后逐步对水生植被的结构加以优化。

3、海洋生态修复---海藻的应用

海藻是海洋生态环境的生态修复者,大力发展海藻养殖,可以减少海洋富营养化,修复已遭到破坏的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海洋生物资源。

海藻通过从海洋环境中不断吸收氮和磷,当生长到一定大小,可以被人们很容易地从海区收获到陆地,这种收获本身就是把大量吸收和储存在海藻中的氮和磷从海洋中除去。这种除氮和磷的方式必须存在两大前提:其一是该种海藻具有较高经济价值,而且经济价值越高越容易被栽培和收获。其二该种海藻可大规模栽培生产且收割方便。海洋微藻也能从海洋中吸收氮和磷,但由于其个体小难以收获,因此难以充当现代海洋生态修复者,只能作为生态平衡成分之一。

参考文献

[1] 罗永. GIS 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 年,2:6~7.

[2] 荆治严.城市重污染河流污染特征与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J]. 环境保护科学,2012,38(2):16~19.

[3] 秦伯强,高光,胡维平,吴庆龙,,刘正文,谷孝鸿,朱广伟,陈非洲. 浅水湖泊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与实践思考[J].湖泊科学,2005,17(l):9~16.

[4] 叶建锋,操家顺.生态修复技术在保护水库水源地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 ,27(2):61~63.

第9篇:水生态治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河长制;水生态环境;管理成效;问题;建议;天津市;南部四区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223-02

天津市位于海河流域下游,流经天津市的一级行洪河道19条1 100 km,骨干排水河道109条1 890 km。近年来,由于经济建设飞速发展,污水直排、雨污混流、污水处理不达标排放,严重影响了河道水质安全。同时,受生活习惯、历史因素等影响,河道沿岸居民随意倾倒垃圾、堆放杂物,造成河道堤岸环境脏乱差,严重影响河道水生态环境健康和安全。

1 河长制实施情况

为改善河道水生态环境,天津市积极探索并借鉴国内部分省市先进管理模式,2013年正式推行河道水生态环境管理地方行政领导负责制,即“河长制”。2015年,河长制管理实施全覆盖,大清河处负责南部四区(包括津南、西青、静海和滨海新区)一级河道6条260 km,区管河道40条645 km,总长905 km的考核任务。

1.1 建立组织机构

各区分别成立了以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河道水生态环境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河长制工作的实施与管理,建立了由“河长”负总责的责任制。

1.2 建立管养队伍,落实管护资金

西青、静海、津南等区均成立了街镇或环卫部门负责的河道日常养护队伍,负责河道的基本日常维护工作,保障河道环境卫生。管护资金方面,市级财政拨付专项资金补助各区堤岸水面保洁与水质保护工作,补助比例与考核成绩相挂钩。

1.3 建立监督考核奖惩机制

按照市级考核办法和细则,各区制定了本区考核方案、实施细则和巡查制度等,明确了各部门管理职责、任务分工、管理措施等,落实到区、乡镇、村等和具体责任人。西青、静海等区建立了业务考核和绩效考核的考核体系,根据市、区级考核情况及打分成绩决定“以奖代补”资金补助,对考核不合格的河长进行问责,连续2次不合格的进行通报批评,考核结果优秀的“河长”年终进行奖励[1-4]。

2 初步成效

2.1 河道水质状况得到改善

2015年,南部四区纳管河道环境卫生达到优秀的河道长度由362.9 km增加到621.7 km,同比上升71.3%;感官水质黑臭的河道长度由265.6 km减少到85.3 km,同比下降67.9%。

2.2 重点河段部位环境有效改善

西青区结合清水河道行动建设,加大了全区污水管网建设,解决了李七庄街、精武镇和王稳庄镇的污水排放问题。2015年实施水环境治理,清理垃圾434.2 m3,打捞漂浮物260.2 m3,河道水质环境整体有较明显的提升。

静海区针对环境较差的子牙镇、王口镇、大黄庄等沿河村镇,积极协调乡镇实施专项治理工程。筹措资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共清理垃圾3.45万m3,水面漂浮物2 000 m3,柴草垛500余个,使多年积存的环境问题得到了彻底根治,沿河老百姓拍手称快。

2.3 长效管理得到落实

各区均建立了长效管理制度,如西青区9个街镇成立了水利站或街道环卫部门负责的10~15人的河道养护队伍,静海区组织各乡镇组建了156人的保洁队伍,负责河道日常保洁和管护。

2.4 合力共管的效益已初步显现

各区以水务部门为主体,以环保、市政部门为支撑,开展区域内截污治污工程和污水厂网建设,河道水体水质得到有效改善,在加强河道的整治与管理上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

3 存在的问题

目前,河长制推行时间不到3年,仍处于摸索时期,在管理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水生态环境管理运行机制尚不完善,相关成员未全部参与工作,职能作用也未充分发挥。二是河道保洁工作不到位,保洁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亟待提升。三是河道水生态环境治理和管理资金不足,经费缺口较大。四是部分河道仍然有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截污工作不到位。部分河道水质问题仍然突出,涉及到跨省市界、区界河道因上下游协调不畅,污水下泄污染问题突出。五是沿河道路、企业、居民集中区等成为河道环境维护的重点,针对河道治理的顽固问题,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同时部分街镇缺乏垃圾处理规划,垃圾的收集、运输与处置脱节严重[5-7]。

4 建议

河长制是河道管理新阶段的重要措施,对于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意义显著,并兼具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河长制能够充分调动各级政府部门加大河道水生态环境管护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推动河道整治和水环境改善。针对目前河道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以推动“河长制”河道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作用。一是地方官员担任总负责人能够起到综合协调的作用,整合河道水生态环境管理各部门的力量,避免各部门在工作中相互推诿、掣肘,直接提高水环境管理与保护的效率。二是应将治理与管理相结合。以管理促进治理,以治理深化管理,形成河道管理的良性循环。三是建议因地制宜采取管理策略。应结合河道的具体特点,制定可行性高且特色鲜明的河道管理方案,同时充分考虑地区发展与人文环境需求,彰显河道特色亮点。四是建议加强专业化培训,树立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理念。培养一支专业化河道养护队伍,提高水生态环境管理水平。

5 参考文献

[1] 张嘉涛.江苏“河长制”的实践与启示[J].中国水利,2012(12):24-26.

[2] 谢帆,于斌,鲁刚.天津市河道水生态环境“河长制”管理新模式浅析[J].海河水利,2014(4):38-39.

[3] 王书明,蔡萌萌.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河长制”评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9):8-13.

[4] 任敏.“河长制”:一个中国政府流域治理跨部门协同的样本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5(3):25-31.

[5] 李耀祖,安艳玲,陈梦瑜.“河长制”实施地区农村居民环保意识现状调查及评价:以贵州普定县为例[J].贵州化工,2012(6):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