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农村建设意见建议范文

新农村建设意见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农村建设意见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农村建设意见建议

第1篇:新农村建设意见建议范文

一、总体目标

农村消防规划全面编制实施,农村公共消防基础设施齐全实用,村村建立义务消防队,农村群众消防意识和自救能力明显提高,农村火灾形势全面稳定,农村消防建设与农村经济增长同步发展。

二、工作措施

按照“立足实际、适当超前、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服务农村”的原则,因地制宜开展新农村消防建设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建设、康庄工程等工作,全面扎实开展新农村消防建设工作。

1.构筑完善的消防工作网络。区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为组长,宣传、公安、城建、农林、社发、工商、质监、消防等部门为成员的新农村消防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我区新农村消防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工作;各乡镇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定期分析协调解决本地新农村消防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各行政村要按照新农村消防建设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工作推进。

2.加快农村消防专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结合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加强行政村消防专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并于20*年底前完成消防专项规划的编制。

3.加强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要将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村庄整治、畅通工程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完善新农村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区域为各乡镇镇区、工业园区、中心村、人口密集的自然村等。新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内容为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等,有条件的地方还应当将消防站、消防通信等纳入建设内容。乡镇镇区的消防水源以室外消火栓为主,没有条件设置室外消火栓的地方要结合当地实际,通过修建消防水池、借助天然水源以解决消防车(泵)取水问题。消防车通道的设置应满足火灾时消防车通行的需要。

4.提高农村灭火救援能力。农村灭火救援体系以“保消合一”等专职消防队为主力,义务消防队为辅助。所有建制镇都应当建立“保消合一”或依托企事业单位的专职消防队;建制乡、人口超过1500人的行政村、旅游业或工业集中区域应当建立义务消防队,配备消防泵。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区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消防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社会消防组织装备的具体配置标准按照《湖州市社会消防组织建设三年规划(20*年—20*年)》(湖政发〔20*〕14号)的要求执行,各乡镇和财政部门要保障相关经费落实。

公安消防部门要会同公安派出所对多种形式消防队伍进行经常性的业务培训,并制定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在火灾接警出动、协同作战、组织指挥等方面的规范,对其日常执勤战备、火灾现场处置等方面进行指导,不断提高社会消防组织的实战能力。

5.广泛开展农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要结合村民生产生活实际,制订村民防火公约。在农村集市等人员聚集场所以及易发生山火、林火的地方,设置明显的消防警示性标志或宣传标语。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广泛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组织村民进行灭火演练,不断提高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教育部门要将消防教育内容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每个学校配备消防图书、挂图、音像制品等消防宣传资料,建立固定的消防宣传牌(栏),每个学校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消防安全教育活动。林业部门要结合森林防火,加强对林区村民、企业的防火宣传教育。宣传部门要配合冬春防火等消防专项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村防火宣传。农村劳动力培训机构要把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范围。

6.加强农村特色产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公安消防部门要结合农家乐休闲旅游、竹木加工等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会同经发、社发、农林、工商等部门,定期分析消防安全形势,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并依据国家有关消防法规,出台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加强从业人员消防培训,完善消防设施配备,依法规范管理,提高防范自救能力。

三、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对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从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出发,提高对新农村消防工作的认识,增强做好农村消防工作的主动性,牢牢抓住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有利时机,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农村抗御火灾的能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2.积极配合,形成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的合力。各乡镇要认真分析本地农村消防工作的特点和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措施和办法,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相互支持,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全面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第2篇:新农村建设意见建议范文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审议意见

近年来,县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积极落实支农惠农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综合效益逐步提高,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改善,农村经济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代表们针对“三农”工作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建议意见:

一、突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强产业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当前应继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以县场为导向,从实际出发,扩大优质高效农作物种植规模,突出区域比较优势,科学布局,减少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和趋同性;进一步发展壮大畜牧业,强化动物防疫和检疫工作,提高标准化饲养水平;不断扩大林业生产规模,突出抓好木材深加工,提高林业产业化水平和规模效益;大力推广名、优、特、新农作物品种,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不断培植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切实搞好标准化生产。农业龙头企业是农民走向县场,实现农产品深加工增值的重要途径。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在资金、土地、信贷、税费收取等方面提供支持,进一步培强做大现有龙头企业,支持鼓励各类企业和工商户到农村建基地、搞开发,着力打造一批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提高我县农产品的县场竞争力。通过引导和协调,进一步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合体,实现生产与加工的有效对接。大力实施农业名牌战略,通过制定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起从种苗繁育、生产管理到食品加工各个环节的标准化生产体系,严格农产品的县场准入制度,确保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提高各类农产品的县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强化农技推广工作,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要不断加大农技推广投入的力度,适当增加试验、示范和推广经费,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调整充实基层农技推广力量,完善基层农技推广网络,增强服务功能,为农民产前、产中和产后提供有效的科技服务。强化对农民的技术培训,通过农民夜校、短训班、远程网络教育以及送科技下乡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切实抓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落实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农技组织、贩销大户、种养大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兴办、合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切实解决信息不灵、生产盲目、流通不畅等农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

第3篇:新农村建设意见建议范文

在不少地方,乡镇电影放映队纷纷解散,机器设备闲置生锈,农民常年看不到电影。不少地方的基层文化站因运转困难,已经形同虚设。山西吕梁市某镇文化站在全县算较好的文化站,但现在屋内灰尘满地,设施尘封已久。站长说:“平时就是我在这里练练字,也没什么活儿。”即使在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有的县市10多年前许多村里都有自己的文艺宣传队,吹拉弹唱全是农民,而现在,已经很少看到这样的演出了。

健康的文化活动不开展,低俗的东西必然乘虚而入。在农村不少地方,如今赌博盛行,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起,破坏了淳朴的乡风。

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甚至滑坡,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组织不力。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只重经济建设轻视文化建设,一些县乡领导几乎把全部精力放到跑项目、跑资金上,农村文化建设列不上地方的发展规划,挤不上财政支出项目,原有的公益文化资产流失,阵地萎缩,队伍不稳,有的地方严重瘫痪。

文化活动具有娱乐身心、移风易俗、沟通人际关系、提高人的文明素养的特殊功能。这些功能是上经济类项目所不可代替的。“富了口袋、穷了脑袋”的农民不是新农民。只有把农村文化搞红火,才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的目标得以实现。

第4篇:新农村建设意见建议范文

羡慕你们能在农村的基层基层岗位上为乡亲们谋利益,敬慕你们高尚的品格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在这里我要高声的呼喊一声:谢谢你们!祝你们成功!

为大家谋福利,一定会得到人民的支持,也一定会得到党和国家的支持,你们一定会成功的。然而,一切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一定要在正确的理论(马列主义思想是强大了理论武器)指导下,善于探索,敢于探索!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我觉得应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跟大家聊一下,不能亲自实践,所以没有经验,不能与你们一起加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感觉十分遗憾。姑妄听之,作参考吧。

1、集体化。只有集体化,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才能舍得投入,机械化,乡村规划,修路架桥等功在当代,利及子孙的事才能去做。才能解决那些亟待解决而靠个人力量无法解决的问题。

2、组织化。组织起来,才能凝聚民心,才能战无不胜。把青年人组织起来,就是一支无坚不摧的战斗队;把老年人组织起来,就是一个考虑周细的后勤部,还有什么能难道我们呢?有组织,人才能齐心来做事,人心齐泰山移。组织人,就得有思想,有目标,有统一的利益,在思想上统一到思想上来,就能形成巨大的合力;目标,就是改变家乡的面貌,让大家都富裕起来,幼有所养,老有所终;统一的利益,就是大家都能从中受益。

3、知识化。创造条件,让人人有所作为,建立人人成才环境。通过举办农校,技校等,特别是利用夜校或半读学校,让农民们掌握知识、提高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例如农机维修,农机操作,农业技术以及其他可用到的知识和技术。利用各种时间,实时实地地让大家相互学习,包括让青年人拜有一技之长的农民为师等提高青年人的技术水平。组织青年人有目的地在外打工,在打工中有目的地学习家乡用得上的技术,回来后为家乡服务。举办一些业余技术学校,聘请一些技术人员或组织有一技之长的农民讲课,组织高初中毕业生前来学习,可以用不定期培训的方式,利用简单的办学条件,让人人能够学习知识,掌握技术。也可以举办学习会,提供机会大家进行交流,目的不是文凭,而是大家能扩大知识面提高知识和技术水平,使有经验的人懂得理论,有理论的人学会技术。

4、民主化。集中民智,群策群力。民主不仅仅在选举,人民选择了你,你就必须体现民意,走群众路线。办法不是自己头脑发热就会有的,办法必须从群众中来。眼睛向下,从群众中找办法,向群众学习,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不要怕会多,会多才能与群众常联系,群众的想法才能知道。采取各种方式,多跟群众接触,多跟群众沟通,多与群众商量,和大家一起想办法。始终相信: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心一意为群众,又尊重群众意见,群众还会不理解你,不支持你吗?这样群众意见制定出来并在实践中根据群众意见不断完善的政策,才有号召力,群众才有积极性,才能把群众发动起来。

5、机械化。农业的根本出路在机械化。只有机械化,才能让农民摆脱土地的束缚,才能让农业变得高速度高质量。节省劳力,节省时间,使大部分农民转向工业等非农业或辅助农业方面。让农民把更多的时间都入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文化娱乐活动上来。

6、工业化。利用农村优势办一些农产品加工、养殖、农业机械制造、服装加工等企业,包括适当的旅游业(我觉得除了个别地方,其他地方不能把旅游业作为重点,我认为旅游是破坏环境的,既然花钱旅游,游客就不可能在乎自己对这个环境的污染了。)工业能增加农村的经济收入,有利于农村的发展,增强乡村的发展后劲。

7、文明化。无论怎样发展,环境优美,人人健康、快乐,是最重要的。体育活动,文艺活动,卫生健康事业等得到发展,没有冲突暴力,没有黄、赌、毒等丑恶现象,人人安居乐业的景象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都是一切良性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

第5篇:新农村建设意见建议范文

一、总体要求

全旗农村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和旗委十二届五次全委会议、旗十一届三次人代会精神,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兴旗富民的根本要求,把加强基础建设作为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功方向,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调整农牧业经济结构

1、加快发展规模化种养业。稳步发展粮食生产,产量要突破10亿斤大关。再建3—5个千亩以上规模化经营示范点,全旗规模经营要达到20万亩以上。进一步整合全旗乳业资源,新建千头奶牛牧场9个,百头奶牛牧场35个,新建高标准肉羊养殖小区20个,扶持年出栏千头以上肉羊育肥大户350户以上。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达到50%以上。

2、建设农牧业精品示范区。重点加强“五园”建设,即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养殖业、现代生态旅游观光业、农业产业化、设施农业示范园。要整合涉农资金项目,加大“五园”投入力度,努力出精品、出样板。以农牧业示范园区建设为龙头,把杭后建设成为全市、全区现代农牧业的展示区。

3、打造优势特色农作物聚集区。以标准化、科技化、集约化为手段,大力发展“三品”农业,提高农畜产品品质和竞争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达到全覆盖,绿色食品基地面积要占到总播面积的95%以上,有机食品基地建设要全面开展。着力打响绿色品牌、有机品牌。加强葵花、番茄、脱水菜、瓜类、奶牛、肉羊、肉鸡等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构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生产格局。

(二)加快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1、引进和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坚持引进和培育并举,着力引进一批成长性好、有实力的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完善农企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农企共赢。开展高端农畜产品生产,拓展产品增值空间。扶持伊利分公司达产增效,年内日处理鲜奶突破400吨。肉羊、肉鸡加工生产线全面启动,基地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力争年内达到加工出栏肉羊20万只,肉鸡500万只的规模。

2、加强产业化原料基地建设。围绕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原料基地,重点建设40万亩小麦基地,40万亩玉米基地,35万亩葵花基地,8万亩番茄基地,10万亩脱水菜及瓜类生产基地。全旗奶牛存栏要突破6万头,肉羊饲养量要突破350万只。进一步建设完善三和公司10万头猪场,全旗年出栏生猪20万头以上。

3、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结合各镇产业特点,发展各类合作社。重点从项目、融资、培训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有关部门要做好注册登记、监督管理、业务指导等工作,使合作组织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成为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枢纽。

(三)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1、实施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按照创精品、出经验的要求,高标准完成8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任务。对近三年的项目区进行全面配套完善,对照要求提高标准,争取顺利通过自治区、国家评估验收。

2、继续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极争取10万亩节水改造项目,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继续实施排水畅通工程,加大排沟清淤及破损建筑物维修改造力度,年内清淤分干沟50公里,支沟65公里,斗农沟160公里,进一步解决农田排水不畅问题;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在施工方式、投入模式、组织形式上有新的突破。实施好2万亩土地整理项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深化农村水利体制改革,规范农民用水户协会运行,加快标准化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更好的为农民节水、节费提供服务。

3、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以打造绿色文明新杭后、塞上园林新陕坝和河套国家森林公园为目标,按照“全域绿化”的要求,完成“三北”防护林工程3.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封育0.5万亩、天保工程封育1万亩;加强乌兰布和沙区综合治理,实施人工造林5000亩,封沙育林5000亩;全力贯通各条绿色通道;推进农防林建设和村屯绿化;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健全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加快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加强围封禁牧、森林防火、病虫防治工作,保障林业健康、持续和快速发展。

4、加强农村集镇建设。按照科学化、合理化、生态化的要求,加强集镇规划建设。在加强陕坝镇城区建设的同时,全面加强农村集镇改造建设,重点实施给排水、绿化、亮化、美化、产业配套、市场建设等工程。二道桥、三道桥、蛮会镇三个中心集镇要高标准先行规划,其它集镇建设要有序推进。通过建设,使集镇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纽带。

5、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新修乡村油路112公里,全旗油路通达率达到80%以上。深入推进“四环”绿化工程,绿化通道100公里以上。实施好二道桥—召庙、头道桥—查干(二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力争把“十二五”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提前到“十一五”完成,使全旗农村基本实现自来水化。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完成新上沼气入户工程3000户。

(四)继续加强中心示范村建设。

在巩固提高现有21个新农村引领示范村的基础上,再新建5个新农村示范点,从水、电、路、气、房等方面进行高标准配套。要突出加强产业配套建设,为新村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按照“点上要新,面上要实”的要求,全面加强面上的工作,开展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活动,不断改善全旗农村人居环境。

(五)强化农村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要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继续组织一批科技特派员到农村工作。全旗要建成10个规模大、示范带动性强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以农机产业园区为平台,构建农机研制、生产、销售一体化格局。农机补贴的重点要转向规模化种养大户。做好气象、防洪、防汛、病虫害防治工作,增强农业防灾减能力。继续推行好政策性农业保险,争取做到应保尽保。

(六)加快改善农村民生

大力办好农村教育,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突出抓好校园安全工作。继续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进一步提高补偿比例和封顶线。强化文体活动阵地建设,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全面落实就业和创业优惠政策,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外出务工人员解决实际困难。积极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推进“全员社保”。抓好城乡扶贫帮困、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提高农村低保水平,做好农村“五保户”供养。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镇、旗直涉农各有关部门要把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作为第一要务、第一责任,摆在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要建立主要领导牵头、干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一件一件去办理,一项一项抓落实。旗四大班子领导继续实行“抓一项、包一村”工作责任制,推动农村整体工作顺利开展。

第6篇:新农村建设意见建议范文

二、支持示范村培育支撑产业。培育产业支撑是抓好示范村建设的第一要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示范村产业发展规划,在资金、技术、信息、服务上帮助示范村发展主导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要帮助其做大市场、做强品牌、做优品质;尚未形成支撑产业的,要帮助其尽快找准特色优势,逐步培育形成支撑产业。

三、支持示范村发展乡村旅游。支持有条件的村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生态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对农家乐申办有关证照,旅游、工商、税务、卫生等有关部门要简化审批程序,减免相关税费。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农家乐,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快农村公路和农村客运站建设,帮助其改善周边基础设施条件。

四、支持示范村发展专合组织。要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发展新经济组织。凡是规划发展的主导产业,都应组建相应的农村专合组织;已经成立了农村专合组织的,要帮助其规范。着力完善示范村带动农户增收的利益联接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县农业专项资金要将支持示范村专合组织的发展列为工作重点。对新组建且运作规范、发挥作用好的专合组织,每个奖补0.2万元,对新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称号的专合组织,分别给予1万元、0.5万元和0.2万元的奖励。

五、支持示范村土地整理。鼓励有条件的示范村,通过市场运作将原有分散的集体建设用地整理为农用地,统一集中安排使用。允许在规划区内确定一定比例的集体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权用于经营性出让,其收益用于示范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县国土资源局要积极争取将示范村纳入国家、省上的土地治理项目,同时通过县内“占补平衡”指标对新增耕地按每亩3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

六、加大示范村基础设施建设。要积极争取将示范村乡村公路建设列入国家乡村公路建设补助的范围,支持示范村改善交通条件;加强示范村农田水利建设,凡能纳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都要纳入。建设示范村“农家店”和农村市场工程。对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示范村综合服务站,经验收合格后,县财政给予每个站500元的补助。

七、支持示范村改善人居环境。要以“两池”、“六改”为依托,建设新环境。各乡镇要采取以奖代补、免费提供图纸和技术指导等方式,支持示范村认真实施“两池”、“六改”。农户种养业设施、农户杂物储藏室、沼气池、入户道路和院坝占地,符合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的,按生产用地办理,实行备案制度。示范村建设确需占用林地的,在做好林木补偿的前提下,以村为单位按农民宅基地集中上报,依法审批,免收植被恢复费。需拆迁建设的,通过土地置换、旧宅基地复垦等办法,妥善处理建设用地。示范村农房建设,免收建安税、耕地占用税、土地管理费、《村镇房屋所有权证》办理费等有关税费。

八、整合项目资金向示范村倾斜。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注重实效”的原则,整合农业、林业、交通、卫生等部门参加示范村建设形成合力,将土地整理、农村饮水安全、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改厕、沼气建设、小型水利工程等涉农项目,集中打捆资金,投入示范村建设。

(一)县发改委负责为每个示范村上报1个以上新农村建设项目。

(二)县国土资源局在每个符合打井条件的示范村安排红层找水项目,为缺水农户解决一口卫生井。

(三)县农林局积极争取将示范村沼气池建设纳入国家、省级项目工程,示范村30%以上的适宜农户要在**年通过项目完成沼气池建设,其余农户在随后两年基本完成。

(四)县交通局和县农机局负责通乡和通村道路建设,并视每个示范村道路硬化建设长度补助2—5万元。

(五)县水利局负责将水土流失治理、旱山村缺水治理、渠道节水防渗、农村水利田园化、末级渠系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及其它小农水项目重点向示范村倾斜。**年,县水利局力争对每个示范村至少安排1个以上上述项目。(六)县畜牧局积极争取无公害畜禽养殖基地建设项目,重点向示范村倾斜。

(七)县民政局负责在示范村中开展农村低保工作,逐步实现应保尽保,落实好示范村中国家关于农村五保户供养的相关政策。

(八)县卫生局负责示范村村级医疗服务站建设,**年力争建设一个以上示范医疗服务站。

(九)县林业局负责将示范村经济林发展纳入林业产业化扶持专项资金,新造竹林基地每亩补助30元,老竹林改造每亩补助10元。

(十)县农机局负责将农机装备购机补贴项目尽可能集中安排在示范村,对示范村内购买省目录范围内的农业机械的农户或农机专业组织,补助30%的购置费。

(十一)县环保局会同县农林局负责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优先安排到示范村。在1个以上的示范村进行垃圾处理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建设工程试点。

(十二)县商务局负责实施全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县建设,对验收合格的农家店给予4000—5000元的补助。

(十三)县计生委负责对每个示范村的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和“生育文化大院”建设进行重点指导,将其建成生育文化示范村和重点指导村,并在示范村中建立1个计生“三结合”帮扶基地。

(十四)县广电局负责完成示范村“村通工程”建设,优惠广播电视“村通工程”户外设施建设费,负责每年安排5部VCD支持示范村建设。

(十五)县工商局对示范村新办消费品店、农资连锁和农资农家店,以及发展个体工商户,应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农民利益,工商登记注册免收证照工本费。

(十六)县文体局指导各示范村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每年筹措1000元资金用于补助1个以上示范村的文化阵地建设,每年组织送文化下乡活动1次,并为示范村配套建设农民体育锻炼场所,配备适合农民锻炼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

(十七)县粮食局为示范村养殖大户和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协调解决流动资金。(十八)县残联筹集资金,资助示范村中白内障患者、假肢安装者和聋哑儿童。

(十九)县科技局负责示范村科技“村通工程”建设,每年选择2个示范村各开展一次科技下乡活动。

(二十)县科协在示范村中确定市级科普示范村,在每个示范村建设一个标准化科普宣传栏。

(二十一)县质监局为示范村申报、争取省和国家级农业标准化园区项目,力争免费为示范村检查检测建筑材料。

九、相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电信、移动、金融等部门要立足自身工作实际,切实为示范村建设提供支持。

(一)县电力公司负责在每个示范村安排“农网改造”项目,确保农户享受“到户电价”,城乡同网同价。

(二)农村信用社对示范村农民建房贷款,每户授信3—5万元;对建设规模化养殖基地贷款每户授信2—3万元;对其他小额贷款每户授信1万元;示范村农民贷款的利率,按照现行执行利率下浮10%—20%。

(三)农行、农发行、工行、建行和农村信用社对示范村中的中、小企业和从事规模化种养业的业主积极主动提供贷款支持。

(四)人保财险**分公司对示范村中的财产和人身伤害保险,优惠30%的费率。

(五)人保寿险**分公司对示范村中的寿险优惠20%的费率。

(六)县气象局每年免费为示范村支书、主任发送手机短信气象信息,为示范村免费建设1个温度、降雨要素的自动气象站,或建立电子天气预报显示屏。

(七)县邮政局开展“邮政服务三农”活动,免费为示范村提供报刊亭一个,或建一个邮政服务站。

(八)电信**分公司保证中国电信电话全面覆盖示范村,并赠送每个示范村1部“村村通电话”。

(九)移动**分公司对**年启动的示范村组织专场送文化下乡活动,并赠送每个示范村1部移动IP公用电话,以最优价格安装移动座机。

(十)联通**分公司将天府农业信息网辐射到每个示范村,每户每月优惠1—2元信息服务费。

十、加快示范村劳动力转移。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要在示范村积极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司法援助、劳动监察执法,完善农民工维权求助机制,做好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在示范村建立劳动服务站(点),定期劳务信息。县司法局每年免费对示范村的村民进行1次普法培训,并向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询服务,在示范村中确定1个依法治村示范点,给予指导和帮扶。

一、发展示范村社会事业。认真落实国家农村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有关政策。加快示范村文化室、广播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开展适合农民的健身活动。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农村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完善示范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以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为依托,培育新农民。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开展各种符合农村实际,深受农民群众欢迎的、喜闻乐见的创建活动,塑造新风尚。

二、加强示范村基层组织建设。以为民、爱民、富民为抓手,塑造好班子。突出以抓好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全面推进村党支部、村委会公推直选。着力改善队伍结构,突出抓好在外出务工人员和高中以上文化、35岁以下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工作。狠抓农村各项民主制度建设,健全完善村两委联席会议、村务公开、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制度。加强阵地建设,每个示范村都要做到阵地建设规范,配备齐全,发挥作用。

三、实施政府奖励政策。年底,按新农村建设指标对示范村建设成效开展评比排位,按目标任务书兑现奖励、奖补,奖励经费在县财政新农村建设奖补资金中列支。对工作实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

四、加强对示范村建设的领导。县上抓的示范村采取领导挂联、部门帮扶的办法,实行县级领导干部和县级部门定点联系制度,建立帮扶班子,明确责任领导,选派优秀年轻干部下村挂职,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各部门和领导干部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考核奖惩。

五、各乡、镇要按照本意见精神,结合实际,提出更加细化的措施,加快示范村建设。

**县委

第7篇:新农村建设意见建议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两创”总战略,遵循城市化发展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权力下放、超收分成、规费全留、干部配强”的原则,以完善规划体系、强化产业支撑、加快人口集聚、加大扶持力度、深化体制改革、健全工作机制等为主要手段,推进强镇扩权,发挥新市镇集聚辐射作用,实现生产力的合理布局,进一步提高新市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建设“上海南翼开放型经济强市、杭州湾畔现代化港口新市、江南水乡文化旅游名市”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通过强镇扩权,加快建设培育,到2012年,全市新市镇要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城镇基础设施体系,建立与现代新市镇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到2020年,建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特色明显,具有较强集聚能力和带动作用的现代化小城市。具体发展目标如下:

——新市镇规模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到2012年,新市镇建成区面积达5平方公里以上,镇区人口集聚率达40%以上。建成较为完善的供电、供水、道路、绿化以及污水、垃圾处置等基础配套设施,进一步建设好、维护好与农民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生态环境。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到2012年,新市镇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比20*年翻一番,每个镇形成至少1个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培育至少1个优势产业集群(产业功能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镇域产业。

——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文明程度日趋提高。新市镇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设施配套完善,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乡风文明,社会和谐,居民民主管理意识明显增强。建立较为健全的社会事务和公共服务管理体系。

——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农村面貌日趋改观。村级基层组织健全,村集体经济壮大,力争全镇所有村年人均集体可支配收入达到240元以上。农村新社区建设加快推进,力争到2012年,农民到新社区建房集聚达到7500户。

二、政策措施

(一)加强新市镇规划编制和管理

各新市镇要根据平湖市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各镇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高起点、前瞻性地编制、修订和完善新市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市财政将经营性土地出让中收取的城市建设配套费,省级中心镇全额、其他镇按50%拨付给所在镇财政,专项用于规划修编和管理。

(二)强化新市镇发展的产业支撑

围绕更“高”、更“重”、更“强”,重点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培育产业集群;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通过引进高新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

围绕扩大总量、提升质量,积极营造服务业发展的氛围和环境,以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为基础,全面提升镇、村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农村休闲观光旅游业发展。

围绕打造无公害蔬菜、精品西甜瓜等主导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生态高效都市型现代农业,壮大农业主导产业集群。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发展股份合作社,促进土地规模化、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新三资”投资农业,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三)加快新市镇发展的人口集聚

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工作,不断强化农民就业服务,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拓展农民的就业渠道,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

积极探索和完善“以土地换保障、以宅基地换住房”政策。对农村居民点进行梳理和整合,通过规划聚集,加强农村新社区建设,鼓励对新市镇建成区和规划区内村庄探索村改居。在完善失土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对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农村居民,试行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政策待遇。对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并在新市镇购买商品房的,可由所在新市镇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鼓励农户向新市镇集聚。

积极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实行按居住地登记的户籍制度,放宽新市镇落户条件,对在新市镇落户的人员,免收新市镇建设增容费及其他相关的费用。

加强新居民的服务和管理。实施新居民服务管理体制及居住证制度改革,通过规划引导以及建设职工公寓等措施,有序引导外来人口向新市镇规划点集中居住,吸引高素质人才集聚。

(四)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改革完善新市镇财政体制。科学界定事权与财权,在确定市、镇财政收入分成比例和转移支付时,要充分考虑新市镇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建立与新市镇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稳定增长的财政保障机制。以20*年为基数,新增财力的70%以上留镇。

(五)加大用地支持力度

扩大新市镇留用因村庄整治复垦而转增的建设用地指标。鼓励推进农村村庄整治、宅基地置换和建设用地复垦,由此而取得的用地指标,省级中心镇全部留用,其他镇80%留用,土地指标费全额返回。

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探索建立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农民宅基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机制。积极探索转包、互换、出租、转让、入股等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化实现形式,实现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化、货币化、股份化。

市每年单独安排一定数量的经营性用地指标用于新市镇建设,指标数量一年一定,只限于当年度使用,如不使用完,则在下年度安排的指标中扣除。

(六)加大新市镇建设的多元化投入

加大新市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经营企业化、设施享用市场化的运作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新市镇建设,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吸引各种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新市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工业区建设。市有关部门要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合力支持新市镇建设,对符合条件的产业、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列入市重点工程,加大项目推进力度。为加快新市镇建设,对省级中心镇建设投资给予新增融资余额8%的贴息补助,每个镇每年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工业功能区是新市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集聚的支撑,而产业集聚是人口集聚的基础,因此要加大工业功能区建设扶持力度。对投资工业功能区建设的融资余额给予8%的贴息补助;对采取BT等形式委托代建基础设施、创业孵化中心标准厂房和配套职工公寓等建设项目,按委托代建实际投资额给予8%的补助。融资贴息和代建补助总额省级中心镇每年最高不超过400万元,其他镇每年最高不超过320万元。具体按平政发〔20*〕87号文件执行。

积极盘活存量资产。针对镇域范围内各种原因形成的各类闲置国有资产、集体资产,市有关部门要积极协调,支持新市镇与相关产权人(单位)联系,界定产权,依法、公平交易,实现资产价值。属于市国有资产的,新市镇可提请市政府责成财政(国资)、国土等管理部门尽快提出处置方案,新市镇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优惠转让或无偿划拨给新市镇。

(七)深化新市镇体制改革

改革党政工作考核机制。重点改革现行的党政目标责任考核机制。探索结合新市镇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特色来确定不同的考核内容和办法,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公共服务,引导新市镇政府实现由传统管制型向建设服务型转变,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优化政府机构设置。新市镇根据工作职责和工作需要,在核定的编制限额内,不强求上下对口、组织形式一致。除国家规定实行垂直管理的部门外,其他市级驻镇机构和人员,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垂直管理的驻镇派出机构要接受新市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监督,主要领导的任免须征求镇党委意见。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选拔一批政治思想素质好、统筹协调能力强、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优秀干部担任新市镇党政领导,并加强跟踪考核、培养。对其中带动力强,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的新市镇班子成员,符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所规定的基本条件、任职资格和其他相关条件,群众认可的,按干部管理权限优先提拔使用。

促进管理资源下移。按照责权利统一和合法、便民的原则,促进市级管理资源下移到新市镇,为农村居民及企业提供便捷周到的行政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一是通过委托、授权等形式赋予新市镇在村镇建设、项目投资等方面的经济管理权限和新市镇管理等方面的执法权。市有关部门要针对委托执法事项加强人员培训和经费支持,确保高效、规范的审批和执法。

二是市有关部门要通过在新市镇设置相应的分支机构或办事中心,整合、下放职能,派驻人员,充分授权,并与市有关部门联网贯通,使之成为其在镇的窗口,提高基层服务水平和执法效果。

三、健全新市镇建设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新市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推进全市强镇扩权加快新市镇建设发展工作。各镇要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提出明确目标,作出具体部署,狠抓落实,促进新市镇更好更快建设发展。

第8篇:新农村建设意见建议范文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政〔2008〕38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加强“新网工程”建设,完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

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多元发展”的原则,通过新建、改造、重组等形式,整合、优化供销合作社现有经营网络资源,大力发展具有统一采购、跨区域连锁配送功能的农资经营龙头企业,打破地方、部门和区域性垄断经营,促进农资市场的大流通。培育一批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大力

发展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超市和便利店等新型流通组织,提升服务功能。加快农副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发展专业化、规模化、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农产品物流企业、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和批发市场。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优势,整合现有回收网络。按照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集团化的要求,加强烟花爆竹市场管理,建立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网络。

二、加强组织基础建设,完善为农服务体系

要发挥县以上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的作用,使其担负起对下级社的指导协调、监督和教育培训的职责,为基层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服务。支持县级供销合作社根据城镇建设规划和农村经济区域化布局,按照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三农”的原则,在改革改制、明晰产权、精简人员的基础上,通过资产重组,发展一批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基层供销合作社,不断增强流通服务功能和为农生产生活服务功能。由于改革改制而撤销的基层供销合作社的地方,可根据实际情况,引进其它实力较强的基层供销合作社开展跨区域服务。

三、大力实施项目兴社,增强为农服务实力

各级供销合作社要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遴选一批市场前景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进行建设。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给予积极支持,切实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促其做大做强。新建项目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招商引资、兼并重组、联合合作、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同时,要优先安排农产品集散中心、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四、严格监管社有资产,提高资产运营质量

各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行使本级社有资产出资代表职能,承担对社有资产监管和保值增值责任,并按出资额依法享有所有者的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权利。要切实保护供销合作社的合法权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平调其财产,因城镇、道路等公共设施建设需要占用供销合作社设施的,要按照相关政策予以补偿。对处置资产获得的资金,必须用于供销合作社的发展。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要每年对社有资产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内部审计,并将审计结果抄送同级审计部门;审计部门对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必要时,可以直接由审计部门对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进行审计。

五、加强供销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强社战略,加强供销合作社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素质高、业务精、愿奉献的供销合作社职工队伍。要积极吸纳一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中的优秀经营人才到供销合作社来,尤其要让他们到基层网点、专业社等一线干事创业,为供销合作社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要营造供销合作社创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激发广大员工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事业发展。

六、加大扶持力度,为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要加大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扶持力度。农民需要且供销合作社有能力经营的业务,相关部门要给予支持。各级政府出台的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的优惠政策,原则上都适用于供销合作社企业。要积极保障“新网工程”和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设施建设用地。对于建设经营性项目,原划拨用地应办理相关手续。供销合作社企业改制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等问题的,按照省政府出台的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政策执行。对已清理核查的地方政策性亏损挂帐,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相关政策规定妥善解决。要做好供销合作社下岗失业人员和历史包袱的处理工作。国家和省出台的国有企业职工安置有关政策同样适用于供销合作社。县级供销合作社需要纳入财政供给的,应尽快核定人员,纳入财政供给。

七、加强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组织领导

各地要把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摆上议事日程。要加大对供销合作社政策、项目、资金的支持力度,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必要的工作支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各级供销合作社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要切实加强供销合作社领导班子建设,选拔热爱供销合作事业、具有实干精神和开拓意识、熟悉供销合作社业务的同志充实领导班子,提高领导班子整体素质。

第9篇:新农村建设意见建议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 经济发展 网络平台

中国已经步入了信息化的社会,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信息已经渗透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对行业现代化建设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农村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农村传统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还引入了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服务方式。因此,对河南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是摆在官员面前的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中国不同于其他发达国家的农村,中国国情和发达国家国情不同,农业体系不健全,农民的知识文化程度有限,农村的基础设施情况不理想,农业生产规模不大等等现状,加上我国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农村信息化建设当中要付出更多的艰辛。

一、河南农村信息化的概况

近年来,河南省不断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全省基本建成了从省到市、县、乡的信息网络服务平台,18个省辖市和142个县级部门都建立了农业信息网,已建成的农业信息网站达162个;2971个行政村实现了计算机上网;4500多个农民经纪人拥有终端。此外,全省18个省辖市和大部分县都成立了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利用大学生下乡活动向农民普及计算机知识,初步形成了从省到乡的农业信息工作体系,建成了从上到下的农业信息化队伍,可以直接向农民提供传递信息的农村信息员已发展到7000余人,促进了信息的进村入户。

我省虽然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了许多问题。对河南信息化的建设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二、河南农村信息化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成本问题。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也是一个彻底的农业大省。经济实力相对落后。农村信息化成本问题就是所面临的一个严重危机。面对经济实力低下,生活在温饱,甚至是温饱水平以下,文化素质又普遍比较低的农民来说,他们已经没有多余的经费来添置并不太奢侈的农村信息服务设备并支付数额不菲的运转费。因此,如何让需要农业信息的广大农民获得廉价的信息服务,是农业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

2.农村人口数量大,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河南有7000万农村人口,占人口数量的70%,相当一部分人连电脑都没有接触过。许多行政村中,只有一个人懂电脑,也就是从大学生中招聘的村干部助理。这就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河南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因此,如何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以及文化知识也是影响着信息化发展的要素。

3.农村信息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大大降低了其利用价值。目前我国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仍是广播、电视和报纸。广播和电视的传播属于线性传播,速度快,播出信息不可任意回放;报纸属非线性传播,速度慢,但信息可以反复阅读。然而这些传统的媒体都是单向传播,只能把信息传递到农民手中,却无法把农民的需求反馈回来,然后再主动向农民提供服务。农民只能通过另外的途径即电话和信函传递反馈信息,这种原始落后的信息交流方式和缓慢的信息传递速度使不少信息既丧失了信息的时效性,又缺少了问题的针对性。因此,信息化建设更显得尤为重要。

三、推进河南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成本问题过高。这些基本得到了解决。中央和河南省政府每年从财政中拨款,进行农村信息化建设,专款专用。同时我们还应该从多渠道,多方法筹集资金。严格控制成本。防止出现重复建设,浪费建设。争取做到村村通网络,家家有电脑。

2.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切实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其次,大力发展农村科技教育,发展农村科技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环节,也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再次,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因此,要将乡镇学校和农村信息化的建设联系起来,以乡镇学校为依托建设当地农村信息中心,将乡镇学校建设成当地信息中心,作为农村信息化的突破口。另外,要有计划地开展信息队伍人才培养,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户利用信息,共同发展。

3.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扩大农民对农业信息的需求。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依托,以农户参与为基础,以科技服务为手段,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联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和经营创新研究机制。只有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不断扩大农民对农业信息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信息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