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前景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金融理论 货币 外部均衡 经济危机
国际金融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在国际金融领域,国际社会中也引来了一些非常多的关注,国际金融因此成为经济的前沿。可实现外部均衡的政策和市场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的解释“国际金融”“国际金融研究各种条件下的动力。”外部平衡的意义,被定义为“构成其国际义务的威胁,不是一个国家的外部债务路径。综合现有的研究,是基于开放的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外部平衡的内部制衡措施的约束下,从国际金融货币和金融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并,外部平衡方案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国际金融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反映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逐步演变为内部和外部的平衡问题在不同的历史的条件下,国际金融理论主要分为花芽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国际金融理论处于起步阶段
这一时期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每个国家主要的经济就跟贸易有着密切关系,这一时期的外部平衡体现在通过外部平衡的贸易平衡黄金标准“的价格,现金流机制的存在。自15世纪到17世纪晚期重商主义的货币作为财富的唯一形式,有多少作为衡量的标准,国民财富的货币。重商主义的原则举行的代表托马斯Mengsuo建是扩大商品出口,限制商品输入,货币产生贸易,增加贸易货币,货币在不断的运动中不断增长。
二、国际金融时期形成的理论
在这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贯彻落实。大多数国家都尽可能的外部均衡目标美国的外部平衡目标其实得到的美元储备控制美元的输出,以确保黄金和美元稳定。此功能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目标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的时间,以促进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
1.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关系的研究米德在他的代表作“国际收支”一书,第一次直接,更完整的系统,内部和外部均衡关系的理论探讨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内部和外部的平衡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国家实现内部和外部平衡的目标,在国际金融学的历史中也提到,诺贝尔和平奖也是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的。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外部平衡的视角扩大到整个国际收支款项,包括资本流动,包括贸易平衡,但他的分析内部和外部的平衡关系没有一致的详细分析资本流动的影响内部和外部的平衡关系,也没有明确表示这是在他的政策措施,和他的主要目标是在固定汇率制度的情况下。事实上,在浮动汇率制度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条件下,内部和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是更深刻的,这是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系,在现代条件下的外部环境,和他们的后代,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赞臣初步分析的问题,因此,国际金融该理论更丰富,更完整的系统。
2.在实现目标的内部和外部的平衡机制与以前相比,重点研究实施机制,政策调控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分析这一时期的重点已明确提出,这一时期,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思想有关政府的积极干预这方面的研究,内容,反映各种政策工具的组合,在固定汇率制度,实现内部和外部的平衡。
三、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时期
这个阶段的崩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资本流动,快速发展的浮动汇率制度,以取代固定汇率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国家的经济问题更复杂的,深刻的,吸引了国际金融理论为主要研究对象,内部和外部的平衡,同时实现快速发展的基本内容丰富,系统的完整性,逻辑性,特色鲜明门独立的学科,20世纪90年代后期。早在实行的浮动汇率制度,有相当多的人,可以自发地调节平衡国际收支,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变动引起的冲突和政策上的内部和外部的平衡,重点分析这一时期的汇率,汇率的资产市场分析的主流。结果发现,仅仅依靠R率调整内部和外部的平衡是不可能的,在国际资本流动,外部的平衡,更严重的冲突,大大加深了各国之间的经济相互依存的历史条件下,同时实现内部和外部平衡研究一个更深入,更全面的阶段。
四、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趋势
现如今国际金融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也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并已广泛应用于政策实践。
1.跨期均衡理论的发展和应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交叉均衡分析方法的发展,分析国际金融问题上,更融入微观基础。
2.国际金融危机的理论的进一步研究金融危机引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很少见到它的传播范围,影响和冲击强度。在这方面,在国内和国外的经济学家和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已经开始做一些解释,简单的训练强度(2009)从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解析。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我国这样一个上升,其发展的世界金融形势将充满许多未知的因素。(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姜波克,杨长江.论国际金融学科体系[J].复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0(5):67-76.
[2]姜波克.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趋势及理论前沿[J].金融研
究,2002(9):7-17.
[3]奥伯斯菲尔德,罗戈夫.高级国际金融学教程:国际宏观经
济学基础[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4]约翰・伊特韦尔,默里・米尔盖特,彼得・纽曼.新帕尔格雷
夫经济学大辞典[M].MacmlillanPress,1992.
【关键词】经济 金融形势 经济政策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一种良好趋势,国民产值每年都在增加,但是,在这种良好的趋势下仍然存在一些经济运行上的问题。比如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容易出现通货膨胀的风险,就业率有所下降等。我国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寻找到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够对症下药,制定出解决对策和措施,让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更上一层楼。
一、当前我国的经济金融形势
(一)出口形势不乐观
我国的出口增长速度在今年一月、二月都呈现负值,这说明我国今年一月、二月的商品出口金额出现了下降。出现这种现象,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春节假期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全球的经济形势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2015年,全球经济整体出现萎缩状态,各个国家的出口贸易量都有所下降,我国也不例外。我国在去年的商品出口量占全世界总出口量的12.3%。而在今年年初,这一比重则达到了13%[1]。但是这并不说明我国的出口贸易有所好转。相反,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为了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发展,开始大力扶持制造产品出口,出口贸易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各个国家正在从疲软的经济形势下恢复过来,在出口贸易上对我国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也要积极寻求出口贸易的新出路,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在全球经济复苏的情况下,世界各国的贸易需求会出现增加,我国必须抓住这一良好机遇,与欧盟、韩国、澳洲等地区签订自由贸易协议,促进我国与这些地区的贸易往来。我国政府要对出口贸易予以扶持,加强出口贸易管理,对外贸企业的税收采取优惠政策,降低我国出口贸易的压力。
(二)投资增速大
从我国的投资形势来看,今年年初的投资增长速度有了明显增加,比去年同期上涨了0.2各百分点,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增长了2个百分点,建筑项目的投资总额增长了9.4个百分点,工业产品总收益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8个百分点[2]。这是因为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逐步调整和优化当中,企业在扩大产品的生产小说规模的同时,也在积极利用各项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企业产品生产的技术含量。产品生产水平的提高,大大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和投资增加,比如原材料和生产资料等。
(三)消费能力增长
由于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用于基本生存之外的花费也越来越多。对这些巨大消费潜力的合理挖掘,能够带动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我国在今年年初推行减税政策和支持产品创新的政策,这大大提高了我国服务业的服务质量,让服务业得到了良好发展。政府的这种行为,伴随而来的是我国人民消费能力的大大提升。我国目前城镇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居民的意识发生了转变,消费意识大大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从基本生活需求更多转向其他需求,这就为服务业和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二、我国应该采取的经济政策
(一)财政政策方面
从我国目前的金融形势来看,我国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我国政府的当前目标是将财政赤字率控制在3%以下,不要让财政赤字的金额超过2.18万亿元这一数值。我国政府要从财政预算着手,通过调整财政预算的分布,来控制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督促我国的各项产业向着高科技、智能化、全自动的新型产业转变。为了降低我国的财政赤字,我国要对民营企业和小型企业采取减税政策,为新兴企业提供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减轻其发展负担。我国在过去的几年当中,财政预算的分布不均衡,前半年少后半年多,这不利于对我国经济增长进行调节。这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货币政策方面
我国的信贷行业近年来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贷款的利率逐渐降低,信贷业务的运营水平比较低,这是由世界上复杂的金融形势决定的。面对这种形势,我国要采取比较稳定的货币政策,让信贷业务的增速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提高信贷业务的运营水平。政府要尽量避免通货膨胀,维持汇率的稳定,确保我国货币的价值不会发生太大的波动。如果货币政策太宽容,就会由于溢出效应造成泡沫经济泛滥,资产价格虚高,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风险。
(三)加强投资有效性
在2016年,我国要将投资增长的速度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加强投资有效性上。首先,我国的财政预算中要挪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固定资产项目的建设当中,优先完成一些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其次,各级政府要加强债务管理,限制置换债务的数额限度,避免由于政府债务而产生经济风险。最后,我国政府要放松对民间资本的投资限制,让更多的资金流入到发展薄弱的环节,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加强投资有效性的过程中,我国政府要始终坚持财政与金融的协调发展,确保各项政策的落实与执行情况。
(四)扩大房地产需求
房价的居高不下,不仅是困扰着我国人民的生活问题,也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过高的房价给买房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抑制了人民的购买需求,不利于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对此,我国应当适当调整住房公积金政策,提高员工住房公积金的金额,或者降低二手房交易的税费,刺激人们的购房需求。我国要积极抑制房价上涨的速度,建设更多的保障房来缓解房源紧张的状况。
我国的经济形势与世界金融形势息息相关。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政府要积极面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项问题,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加强投资的有效性,有效带动资金流动和行业发展,扩大房地产等行业的需求,降低金融风险,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涛.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与展望[J].金融纵横,2015.
【关键词】金融危机;农村信用社;金融体制改革
一、金融危机对农信社发展的影响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因而金融危机必然波及到经济领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危机甚至衰退。金融行业无论宏观还是微观的变化都会影响企业,或者主动缩小产业规模,或者开辟新的市场类型。而以立足县域经济、服务“三农”为宗旨的农村信用社,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方面所遇到的瓶颈和问题,自然会在金融危机的效应下被放大。
(一)“三农”大环境受挫
现代经济背景下,农村产业和农村经济已经成为一个亚经济环节,为现代城市经济供应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因而对城市经济的依赖性愈发强烈,因而自身的链条式经营始终不得完善,产前、中、后的加工、服务、销售等渠道不畅通,粗放型农业仍占绝对主体地位。物价一旦上涨,农村产业的收益直线下降,农民的收入受到最直接的削减。金融危机造成的市场扭曲,必然引发农村金融市场的同向混乱,从而造成农信社需要面临更复杂和不确定性飙升的金融环境。
(二)信贷风险加大
金融危机首先造成的是企业倒闭和大量劳动力成本下降乃至失业,而最大的受害群体就是农民工。农民务工收入的减少,部分中小企业的产品在市场的销售价格停滞甚至下降,经营成本上升,盈利空间受挤压,甚至出现亏损,还款资金来源难以保障,市场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等系列的风险可能叠加并转移到农信社,案件“双降”及贷款收回不容乐观,大要案可能重新抬头,不良资产可能增加。金融危机加速了信贷机构对实体经济的一损俱损效应,从而造成了农信社信贷风险的逐层加大。
(三)农信社体制改革风险加大
体制改革是应对危机的核心环节。当前从整体上来说,我国农信社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不仅与金融改革的预期目标相距还很大,同时也难以适应当下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为了实现我国农信社的可持续发展,农信社的体制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化,但金融危机的到来对于农信社的改革必然造成影响。一些关系到农信社整体发展规划的诸如产权问题、经营管理与监督服务的统一问题等,都会在金融危机的放大效应下变得更加复杂而难以控制。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是革除与金融市场和金融产业发展不相适应的所有制、经营管理方式等,而金融危机加大了市场和产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使得改革的对象和标准也呈现出多变的趋势,从而改革的风险加大。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推进农信社体制改革
(一)改革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是农村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金融危机所带来的金融市场不稳定和风险加大,客观上为产权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农信社必须定位为股份制农村金融组织。农村信用社应该端正经营方向,加强内部管理,建立新型运行机制。具体方面可以通过这些手段来实现:首先要明确规定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方向和经营宗旨,即立足县域经济,服务三农。鉴于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尤其是城市经济的波及,农信社必须承担对农村经济的扛鼎责任,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强大的资金吸纳手段。其次是改革人事制度,加大农村信用社全体干部职工的责任心,使其真正成为农村信用社的主人。岗位责任制是激励农信人积极开展业务的制度动力。鉴于金融危机影响下,小额农业贷款整体上疲软的趋势,就要激励业务人员通过业务项目创新积极探索农村金融市场并进行市场细分,创新多样化的农村信贷服务项目。再次,就是要全面提高农信社财务干部队伍的素质,建立新的良好的选用人员机制。最后,改善信用服务工具,创新金融产品,努力提高资金融通效益。鉴于金融危机下,农信社的客源流失严重,盈利能力减弱的现状,农信社就需要积极改善信用服务工具,创新金融产品,寻找市场突破口,适时推进结构调整和业务布局,并拓展业务融资渠道。
(二)开辟多样化的组织形式
组织形式是农信社开发金融市场,实现金融创新的组织载体,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场地。开辟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就是要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县域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条件,对农信社组织形式进行分类的、有针对性的改革。
1.组建股份制农业银行。这是针对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而言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对信贷资金、金融产品及其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信用社如若仍旧沿用旧有的体制和服务方式来支撑当前的金融市场挖掘,显然是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的。因此要解决农信社体制与服务方式与当前层出不穷的金融市场新形势不适应的矛盾,就必须在农村信用社基本制度保留的基础上,成立体制最具活力、最符合金融产业发展规律、适宜市场经济发展的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
2.组建农村合作银行。这是针对经济较发达地区而言。对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可以在现有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体制适中的农村合作银行。在农村信用社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农村合作银行其内部组织体制、经营管理机制、外部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应区别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这种体制的合作银行能够整合较发达地区比较活跃的农村社会沉淀资金和较为保守的融资渠道,并能够兼顾一些相对滞后的制度性风险防范手段,从而达到一种综合平衡的农村融资格局。
3.改组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这是针对欠发达或者贫困地区而言。具体实现方式为:第一,以集中优势兵力更好地支持“三农”,促进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促进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联合,组建中国农业信贷银行。第二,着眼于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政策性业务,农村信用社与农业发展银行合并,既解决了农发行基层无办事机构,难以服务到位的困难,又解决了农村信用社上面无“头”各行其是的局面,真正达到扶持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的目的。第三,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在合作制原则规范农村信用社工作基本完成之后,为了壮大信用实力,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解决基层信用社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将基层信用社、联社合并为一级法人制,各基层信用社为联社的分支机构。
(三)建立以资本管理为核心的约束机制,切实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现代金融机构必然是以资本管理为核心的,这一点对于农村金融机构而言也必须贯彻。首先,要牢固树立风险管理和审慎经营的理念,明确市场定位,细分客户市场,严防死守,划定底限,科学判断经济形势,合理运用信贷资金,合理布局网点功能,根据市场需求,由外延扩张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以内涵提高为主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其次,必须做到资本约束到位,从机制上推动信用社加快股份改造的步伐,杜绝超比例发放大额贷款,拓展充实资本的途径和渠道,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政策优势,切实增强资本实力;最后就是加强和巩固信用社的法人地位,建立全面、系统的内控制度和管理流程,不断完善组织架构调整、薪酬制度改革、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员工正向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对经营风险、成本、资金的管理,严格落实授信责任制,大力推行履职问责制,通过建立科学的风险控制体系来解决贷款发放“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问题,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农信社尽管具有为支持三农而具有的特定的公共职能,但是终究是以吸纳和争取社会资金为目的,因而资本管理始终是管理的基本对象。农信社的主要经营风险也基本上来自资本的融通渠道和业务项目的市场定位。因此,掌握好资本管理的基本架构,就能够有效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陈磊,来珠.金融危机对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影响以及对策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2010(1). 转贴于
海村.金融危机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和对策[J].品牌(理论月刊),2010(6).
【关键词】金融创新 经济学分析 路径构建
在配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金融创新成为了优化资本配置的必然选择。之所以存在着创新的必然,实则由实体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情况、新变化所致。与此同时,07年美国次贷危机和08年由此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告诉我们,在进行金融创新时应建立一个正确的路径导向。该导向并不具有普适性,但它能与本国国情相契合。不难理解,这也就构成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从我国金融创新的重点来看,实现利率市场化调节似乎成为了业界热义的话题。那么本文就针对这一制度创新进行经济学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路径来。
在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呼声日益高涨的当下,为何还需要对它进行经济学分析呢。其归因于两个方面:(1)这对于我国金融界是一个新鲜事物,我们需要采取审慎的态度;(2)其制度创新能否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仍须在一定的范围内给予分析。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对我国金融创新的认识
以下将从目的、手段、效果等三个方面,来对金融创新导向进行认识。
(一)金融创新的目的。根据经济学的观点,社会财富的真正增长来自于实体经济的贡献;而作为虚拟经济领域的金融,其主要承担着资金优化配置的功能。从这一理论视角出发,金融创新的目的实则就在于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当然,以个体消费为载体的消费信贷环节也会得益于金融创新的成果,但本文主要针对前者展开考察。
(二)金融创新的手段。金融创新的手段必然需要借助金融机构来实现,而承担金融创新主要任务的商业银行自然就成为手段实施的载体。不难看出,近年来商业银行已在业务范围内进行了创新尝试,即以流程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服务不仅满足了企业的需求,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三)金融创新的效果。金融创新效果的好坏,往往需要通过评价体系来作出。这就意味着,针对金融创新活动来说还应建立必要的评价机制。这种评价机制将为金融创新控制与调整提供关键信息。实践表明,我国目前仍在金融创新的内容上下工夫,还未建立起评价金融创新有效性的价值标准。这样一来,将可能导致金融创新出现系统性风险,而在投机驱动下危及实体经济的发展。
二、认识基础上的经济学分析
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以下仍将围绕着目的、手段、效果建立起经济学分析来。
(一)针对创新目的的经济学分析。经济学已为我们建立起了金融创新的目的,即应与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联系起来。资本作为创造价值的价值,在其逐性的内生驱动下必然选择流向利率相对较高的区域,而利率相对较高表明平均利润率也处于高位,其一般位于实体经济发展的东部地区。可见,一味放开利率市场化进程,将导致中、西部地区实体经济的发展面临尴尬的境地。
(二)针对创新手段的经济学分析。上文已经指出,金融创新手段的实施主要依赖于商业银行这一载体。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不同深入,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市场割据已经打破。如何,建立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间的良性互动,还应考虑中小股份银行的利益诉求。若完全按照西方金融市场的利率定价策略,那么中小股份银行将难以获得充足的资本金而面临倒闭的风险。
(三)针对创新效果的经济学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因此还没有可供评价的实际案例。但在创新目的的内在规定下,评价标准仍须围绕着是否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我国银行业的整体发展,以及是否有利于消费者福利提升的三个方面来展开。
三、分析基础上的路径构建
以下以中小银行为考察对象,从三个方面建立起路径来。
(一)完善中小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金融创新导向下的中小银行如何面对更加市场化的资本环境,则成为路径构建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完善其治理结构。中小银行治理结构的完善应关注于其业务监管和风险规避领域。前者在于开展资本业务时,应建立总经理对董事会的负责机制;同样,董事会也应建立起对股东大会的负责机制。这样一来,在制衡机制的保障下便能增强中小银行应对市场风险的管控能力。
(二)增强中小商业银行的识别能力。在金融创新背景下,还应增强对企业客户群体的识别能力。该能力的增强,将有助于规避企业到期违约现象的发生。识别中不仅需要强化对企业形式要件的审查,还应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特征和产品市场销售情况进行考察。由此,在流程银行基础上建立审核团队是很必要的。
(三)增进中小商业银行的植根特质。金融创新的用意还是在于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中小银行作为区域性金融机构,便应在此背景下促进区域实体经济的发展。由此,增进植根性特质就显得十分必要。这里还应指出,植根性的增进还能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通过其公权力的影响因素来提升中小银行对本地四大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不难看出,在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下,惟有建立在政府扶持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小结
本文认为,社会财富的真正增长来自于实体经济的贡献;而作为虚拟经济领域的金融,其主要承担着资金优化配置的功能。由此,金融创新应围绕着是否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我国银行业的整体发展,以及是否有利于消费者福利提升的三个方面来展开。
参考文献:
[1]刘轶超.后危机时期我国银行业经营模式的选择[J].海南金融,2011;8
关键词:金融环境;变迁;财务战略;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3-0139-02
一、中国金融环境变迁的背景分析
(一)中国金融制度改革过程的历史回顾
中国金融制度改革进程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4年。国家对企业的资金供给由财政渠道变为金融渠道,无偿的拨付变为有偿的贷款。金融部门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国家实行“拨改贷”以后,试图在资金的使用中引进硬约束来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企业预算“软约束”的存在使得此计划泡汤。中国金融部门继续承担起了国有企业的资金供给角色,此时,制度的变迁成本向金融部门转移。
第二阶段:1994—2003年。国有银行体系长期积累的风险开始显现,这一阶段的改革内容是很丰富:确立人民银行的中央银行地位;将四家国家专业银行改造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同时成立三家政策性银行;将城市信用社组建为城市商业银行;发行特别国债充实国有银行的资本金;成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承接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国有商业银行从欠发达地区撤出效益不佳的分支机构。
第三阶段:2003年至今。国有银行进行产权改革并进行以健全公司治理为核心的股份制改造。四大国有银行均已陆续上市。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划分可以看到中国金融制度演进的轮廓,从维持对经济增长的高成本支持模式,到迫于压力进行经营策略的转变,再到引进产权约束来真正摆脱这种发展模式。
(二)中国金融制度变迁中的特点
1.金融制度变革具有强制性。中国金融制度的变迁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的制度变迁,这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使得变迁方向总是有利于政府的。在经济改革中,金融改革更加具有政府主导性,其原因就是金融与政府的利益联系更为密切。中国政府的能力、国家对金融的垄断以及国家在金融制度变迁中追求金融控制力效用等,决定了政府在以前和今后的金融制度变迁中起决定性作用。
2.金融制度变迁的渐近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方式决定了金融体制的改革注定也是一种渐进式的改革。金融制度变迁一开始就确定了有步骤、分阶段、有局部到整体、有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过渡的目标。虽然政府一直在努力进行金融改革,但是实质性的困难并没有解决,金融制度改革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3.金融制度变迁具有滞后性。滞后性是指金融制度变迁始终落后于经济制度变迁。从中国改革的实际进程看,金融制度变迁一直依赖于经济制度变迁,在金融制度安排的创新选择方面存在着对经济制度变迁的“模仿”,这就不可避免地使金融制度变迁滞后于整体经济制度变迁。总体上看,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落后于其他经济领域的改革,金融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也低于其他要素和消费品市场。
二、中国金融环境变迁对企业财务战略的影响
(一)金融环境变迁对企业融资战略的影响分析
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过程,中国的融资体制的变迁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财政主导型的融资体制阶段。政府在融资体制中占主导地位,财政是资金配置的主要渠道,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银行发挥的作用较小,银行只为企业提供一些临时性、周转性的中短期贷款。
第二阶段是国有银行主导型的融资体制阶段。企业自筹、发行债券以及其他形式融资规模迅速增加,融资渠道产生多元化。企业成为投资主体,居民成为储蓄主体,银行成为储蓄转变成投资的中介机构。该种融资体制在一定时期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但企业融资基本还是依靠银行。
第三个阶段多元化的融资体制阶段。在金融环境变迁的过程中,证券市场建立并日渐完善,证券市场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场所,在整个融资活动中能起到接连公众投资和企业纽带的作用。
(二)金融环境变迁对企业投资战略的影响分析
企业投资行为的顺利开展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且还影响到宏观经济运行以及保持资本市场活力的重要因素。中国企业的投资体制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投资体制改革开始起步。投资体制表现出的行政化、指令性以及审批化的色彩非常强。
第二阶段是投资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阶段。民间形式的投资主体开始成长并开始壮大。同时,计划经济体制在整个实体经济中所起到的作用范围也开始缩减。这对企业的投资体制由计划经济方式导向转变成市场经济方式导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个阶段是投资体制改革的创新与深入阶段。1992年开始中国的投资机制从财政、税收、金融、外贸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政府投资行为已经走向决策科学化、信息透明化以及流程规范化,政府成为投资宏观调控中的主体。政府将资金主要用于涉及到国家金融安全和市场资源无法达到有效配置的经济社会发展领域。
第四阶段是投资体制改革的系统化新阶段。明确提出企业作为企业投资主体,改革并完善中国企业投资的运行机制,最终达成了“谁进行投资、由谁投资、谁得到好处,谁承担风险,促进市场化”的原则,使得企业在投资决策方面有了合法的依据。
(三)金融环境变迁对企业收益分配战略的影响分析
企业收益分配战略的制定也是随着金融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78—1984年,为实施扩权让利和利改税政策阶段,在这一阶段,国家开始恢复和实现奖励工资、计件工资和浮动工资制度,到 1983 年,企业开始将报酬与效益联系起来。
第二阶段是1985—1992年,为承包经营责任制阶段,随着国家承包条例的颁布,企业的能动性得到提高,并且拉开了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序幕。
第三阶段为1992年至今,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在收益分配上的改革制度主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三、在金融环境变迁的大背景下,企业调整财务战略的对策
(一)企业应当根据金融环境变迁,不断调整投资、多渠道融资,同时重视现金流的管理
对于非核心主业,赢利能力不强,发展前景不明朗的产业采用调整结构策略,保证核心要素的资源需求。同时,加大新产品开发与新产业的投入,从战略高度重视 “软实力”的投资等。除银行贷款外,企业要积极合理运用票据、债券、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掌握金融创新产品,熟悉市场运行规则,合理运用金融工具,是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规避市场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
充足的现金流是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企业要全面树立以资金管理为主导的财务管理理念,强化现金流管理意识,高度重视企业现金流管理,强化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管理,努力缩短资金循环周期,防范资金风险,保障资金运转安全。妥善处理资金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的关系,倡导资金集中管理,降低资金成本,增强资金保障能力。
(二)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要与经济周期性相协调
众所周知,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任何国家、任何体制下的经济实体都无法避免的一种常态经济变化现象,而经济周期性波动也是宏观经济运行环境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所以,企业管理层必须客观面对,时刻关注经济周期性的变化,并据此选择财务战略,尽量减少其对企业发展战略不良影响。总之,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和实施都要与经济周期相结合,并进行动态调整。
例如在经济复苏阶段应采取财务扩张型财务战略:增加厂房设备,增加融资,提高产品价格,开展营销筹划,增加劳动力。繁荣后期采取稳健型财务战略。在经济衰退阶段应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停止扩张,停产不利的产品,停止长期采购,削减存货,减少雇员。在经济萧条阶段,特别在经济处于低谷时期,保持市场份额,压缩管理费用,放弃次要的财务利益,削减存货,减少临时性雇员。
(三)企业财务战略选择必须与产品生命周期相适应
在企业成长、成熟期,资金相对充裕,企业已拥有核心能力和相当的规模,可以考虑通过并购实现外部发展。在企业衰退期,销售额和利润额已明显下降,企业应考虑如何改制、变革企业组织形态和经营方向,实现企业蜕变和重生,由此可见,在企业的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应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在成熟期则一般采用稳健型财务战略,而在衰退期企业应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
参考文献:
[1] Cukiennan,A.,NeyaPti,B.,1992.Measuring the independence of central banks and its facts on Policy outcomes.The Word BankEconomic Review6,353-3987.
[2] Stulz,ReneM.2005,The Limits of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The joumal of Finance,V61LX,No.4,1595-1638.
[3] 高兰根,王晓中.中国金融制度演进的逻辑与困境[J].金融研究,2006,(6):170-179.
[4] 杨和茂.浅论企业财务战略的科学性选择[J].财经界,2011,(3):199-200.
经济分析
(3)风险投资项目的中止决策文献综述 肖海涛 肖磊
(4)论需求弹性与服装企业决策 程俊淇 王黎
(5)要素流动与区域差距 徐赛赛
(7)循环经济视角下我国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谢保峰
(9)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反思 贺杨
(11)欧洲债务危机的原因分析及其前景分析 刘祺
(12)中央银行应保持独立性的原因探究 鲁亚运
学术探讨
(13)卤温对盐田生产的影响及相应处理措施 蔡万宁
(14)里昂惕夫之谜陷阱和欧佩克组织 汪宏
(15)基于ces生产函数的四川省产业集聚效应研究 欧阳慧 汪虹
(16)柴油机的换气重叠角浅析 李斌
金融研究
(18)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研究 滕雨欣
(19)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走向探析 刘程
(20)中小企业融资对策研究一以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为例 张莲苓 陈琼
(23)探析企业集团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 晁然
(24)论中国近年经济形势 雷娜
(25)论企业负债经营 刘欣芮
(27)试析中小企业对于租赁类型的选择 江荫 刘妮
(28)关于人民币国际化之我见 鲁宏
农业建设
(29)略论京山县域生态农业建设实践与思考 陈亚文
(30)关于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现状的分析 谢梦秋
企业管理
(32)组织监管过程中存在的激励悖论——基于博弈论的分析 王黎 程俊淇
(33)?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劾胪诵葜肮す芾砉ぷ飨执侍庥虢饩鼋ㄒ?吴艳
(35)浅谈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李桂林
(37)我国上市公司管理缺陷及其治理 王福瑞
经济学
(3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谭余夏
(40)农业土地征收的经济学分析 周驰倩
(41)目标管理视角下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与优化 吕晓斌
(42)日本汇率史对中国汇率改革启示的文献综述 张林
(44)浅析贵州省工业经济的发展 杨光祥
建筑施工
(46)浅谈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李锁尚
(47)浅谈钢筋的物理检测方法 李琳松
&
nbsp; (49)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 李亚风
教育探索
(50)改革考试评价 推进素质教育 刘超华
(51)抓住教研的灵魂 杨月玲
(53)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策略研究 王爱华
(54)《autocad》教学中培养中职生绘图习惯 孙敏
(55)新型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初探 马立军
(57)中职生理论学习兴趣低下探究 刘迎军
(59)浅析音乐学科中的情感教学 雷娟
(60)改革考试评价推进素质教育 刘超华
(61)初中体育教学如何体现新课改理念 杜江
(63)浅谈浙江省温州市对口支援新疆拜城县教育发展情况 安倩
党政建设
(64)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几点认识 艾春阳
(65)试论中国古今选官制度——科举考试与公务员考试比较 冯曼丽 冉桥生
(67)岗位廉政教育浅议 迟锋
思想政治
(68)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李昊轩
医疗研究
(70)我国各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程度与死亡率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 杨文溥
(71)浅析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李文强
文化艺术
(72)裹阳老字号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刘珍 丁艳艳 赵卫芹
(74)因语文而浪漫,因浪漫而幸福——浅谈语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冯小棉
(75)艺术传播的大众化趋势 张进进
(77)浅谈川端康成与渡边淳一文学的唯美性 李艳
社会视野
(78)浅析如何加快我国茶叶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 邹保奎 何聪聪
(80)?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酃ど吮o栈?鹞?床伪@投?咧ц侗o沾?龅暮侠硇?刘丽慧
(81)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的动因和特征 孙汉清
行业分析
(83)浅述企业如何处理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杨林
(84)浅谈精益六西格玛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孙杰
(85)基于动态能力视角的诺基亚移动互联转型战略分析 郭玉洁
(87)高速铁路发展前景分析 郑齐翔
(88)浅谈药价虚高的原因及对策 陆璇
(89)the feasibility of setting up a new starbucks store at wangji- ang
campus of sichuan university 唐吉
关键词:会展经济商务人才
一、成都会展业现状及前景
1.现状:
成都是全国影响力最大的五个国际会展城市之一(其他四个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西南地区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已举办的展会节庆主要有:
培育一支熟悉会展业务,富有管理经验的专业队伍,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奠定成都会展业向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的人才基础。应学习其他会展业发达城市在人才培养上的经验,制订高标准的会展专业人员资格评定体系,在四川主要高校设立会展业相关的专业,进行本土培养,充分发挥高校和行业资源整合的双重优势,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注意提高学员理论素养,突出实务培训,为会展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储备以增强会展业发展后劲。
一般销售员对行业前景的理解/关心,关心的内容都是未免太过宏观了,比如xx产品,以后还不知道有多少人用?(显然这更多是公司经营上考虑的问题),而作为销售人员,需要关心的是当下(未来短中期的情况)。
然后所谓的推测,结果是这个行业不行、那个行业不行,而又对某些表面前景不错的行业过分乐观,其中包括环保行业的某些支产业,以及xx打印、智能xx,是的,这些够亮眼,可能亦是趋势,但别忘了前头加“未来”二字,是未来10年?还是未来20年?又或者30年、40年、50年?才处于普及阶段的,真不好说!
作为打工者,跟这种周期趋势的行业赌,实在不划算。创业,倒是可以或者需要折腾些心思。
还有至于行业有国家什么什么的支持、扶持,这些.....跟个人工作者没多大关系。
---------------------------------
大多数人对一些传统的行业,如上面提到的服装、印刷、家具、医疗、金融..,都只分析现状,什么“太多人做了、竞争太大了、打价格战利润低”,把现状看作前景,这种评估法是不成熟的,至少是悲观心态、非优秀企业立场,简单点说,你看到的这些“不是行业的问题,是企业的问题”,你说企业瞎搞的肯定是活不下去的。
一些刚踏进社会的同志对未接触过的行业的企业,对行业本身不了解,仅仅用营业额的数字来认定这家公司有没前途,也是失偏颇不科学,多大的企业占多大的市场份额这是无可争议的,而且不是营业额越大就效益越高,随便都可以举例某行业的一些小公司,可能每个月营业额就那么大几十万,但利润好呀,利润好的行业,不仅仅是只有大家熟悉的什么化妆品美容这些被冠以暴利的行业,一般的行业,只要站对位、服务对对象,加上相对出色的经营管理,照样可以获得好的利润。
以上,不是对行业进行点评,而是换个角度看行业前景。
--------------------------------
有时别被一些“xx行业企业倒闭”的新闻昏倒,从而悲观,优胜劣汰本身就是自然规律,正常的现象,正如人人都买得起房,那就真的对不起那些真努力、付出的人了。你说这个行业如何如何糟糕,还不是大把老板赚钱的?
只是,赚钱的不是你,你就认为这个行业不赚钱了。
其实,试想下,身边朋友、同学、亲人就职的公司倒闭了、不行了,这样的消息其实根本就没几个。
所以,选择行业,行业的未来不是个人最需要关注的,别说的好像这个行业有前景就会一辈子干这个行业似得,你最需要留意的是该公司盈利状况如何,其中老板赚钱程度就是最直接的体现,当然最好是能够大概了解到该公司的销售人员工资水平。
之所以我说了一句“别说的好像这个行业有前景就会一辈子干这个行业似得”这样的话,先关心能不能胜任再说,销售这个岗位,并不是你喜欢这个行业就一定做好、更不是你看好这个行业就能做好,销售是非常现实的一个职业,适合的人的确是很容易赚到钱,而熬得起的也会赚到钱,但不适合的人就真可能会浪费青春生命(不适合的因素包括很多:品行、性格、状态、能否坚持、敬业程度、能力....等)。
>> 声波式触摸屏技术概述及专利现状 多点接触式触屏专利分析综述 光纤接入网技术综述及优劣分析 滴灌技术全球专利分析综述 软交换技术综述及探讨 RFID技术综述及其应用现状 社会资本综述及分析框架 会计舞弊研究文献综述及分析 VR技术的应用领域综述及其发展前景分析 车辆检测技术专利技术综述 压电发电技术专利技术综述 数据通信技术综述及探讨 硬脂酸工艺技术综述及前景 我们矿山开采技术综述及展望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综述及应用前景 溢油凝油回收应用技术综述及展望 购买力平价理论综述及实证分析 金融稳定分析的宏观模型综述及展望 低碳经济文献综述及经济学分析 证券投资分析方法综述及股票实战操作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010-08-05.
[2] 株式会社夏普.显示板和显示设备:日本,2004-68801[P].20040311.
[3] 株式会社IP舍路信.裸眼立体画面显示系裸眼立体画面显示装置、游戏机、视差屏障薄片:日本,2010-520779[P].2009-07-15.
[4] Josh Lowensohn.Apple files for patent on 3D, multilayer display[EB/OL].http:///8301-27076_3-20081449-248/apple-files-for-patent-on-3d-multilayer-display/,2011-07-21
[5] 苹果公司.三维图像形成和显示系统:美国,11/255348[P].2005-10-21.
[6] 上海交通大学.一种手持式3D人机交互工具.中国,201110430702.X[P].2011-12-20.
[7] 卡尼斯塔公司. 检测和定位用户-对象与虚拟传送设备的交互作用的准三维方法和装置:中国,01817826.X[P].2001-09-07.
[8] Light Blue Optics 公司.触敏全息显示设备:英国,0823457.7[P].2008-12-24.
[9] 李小芘,柔性O L E D[J].记录媒体技术,2009,(1):59-64.
[10] 罗佳秀,范兵.AMOLED技术领域全球专利布局分析[J].中国集成电路,2012(Z1):88-93.
[11] 亚利桑那州州立大学柔性显示器中心开发第一个触摸屏柔性显示器[J].电子与电脑,2009(3):73.
[12] The Flexible Display Center Produces Largest Flexible Color OLED Display Manufactured With Mixed Oxide Thin Film Transistors, Marketwire [EB/OL].http:///press-release/flexible-display-center-produces-largest-flexible-color-oled-display-manufactured-with-1662878.htm,2012-05-30.
[13] Tae-Hee Han,et al.Extremely efficient flexibl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modified graphene anode.nature photonics,2012,6(2),105-110.
[14] 苹果公司.用于使触觉反馈局部化的方法和装置:中国,20108004156.X[P].2010-07-16.
[15] 诺基亚公司.触觉型触摸屏:中国,200680055745.1[P].2006-09-27.
[16] 森赛格公司.用于感觉刺激的方法和设备:中国200880107664.0[P].2008-09-17.
[17] Craig Michael Ciesla.用户界面系统:美国,12/319344[P].2009-01-05.
[18] 中国OLED网,三星展世界首台透明OLED笔记本电脑.[EB/OL] http:///oled-news/201001/1963.shtml.2010-01-08.
[19] Moeller, J. and Kerne, A., ZeroTouch: An Optical Multi-Touch and Free-Air Interaction Architecture, Proc. CHI 2012, 2165-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