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数字化治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职;护理专业;数字化课程;网络平台
一、数字化课程建设的背景及现状
目前,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要求:将“三通两平台”建设落实到课程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上,以提高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的应用水平。中职教育教学信息化工作建设迫在眉睫,江门中医药学校是国家重点中职学校和广东省示范性中职学校,护理专业是省重点建设专业,为满足学生信息化学习的需要,解决教师辅导学生机会少且时间短的问题,根据学校师生的个性需求和学科专业的特色,开发此课程,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网络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势在必行。近年来,同类学校均大力构建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也开始着手核心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但诸多问题凸显,如个性化校本教学资源缺乏普适性、通用性;已有的教学资源各有特点,没有遵循统一的标准,建设成果参差不齐等,这就需要规范专业的教学资源建设,统一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等各类素材的建设标准,“采集”“固化”“推广”优质教学资源,避免教学资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各自为政”地开发,学校将汲取教改经验,形成良好的共建共享机制,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二、数字化课程建设的目标及关键问题
(一)建设目标
首先,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完成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四个教学模块的开发工作,内容包括基本课程素材、教学课件、数字教材和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软件。其次,以核心课程为特色课程,采用教学案例形式,开设“理实一体化”课型的教学示范课,落实学生的技能学习任务,以此逐步实现各类课程同台建设与应用。再次,通过网上学习活动,激发护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夯实护理学基础知识。最后,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搭建数字化学习环境,拓展网络第二课堂,满足学生对护理专业实践课程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学习需求。
(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一,学生凭借护理学基础网络课堂四个模块学习,在理论与实践技能方面得到提升,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解决生师比高、教师辅导学生机会少且时间短的问题,通过网络课堂学习促进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第二,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制作要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加强学生综合能力训练。第三,推广混合式教学模式,把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和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使两者优势互补,达到加强教学管理力度、提高教学管理效率的目的,利用数字化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第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培训学生推广使用项目成果。
三、数字化课程建设的内容及举措
(一)建设内容
在教学设计方面,适合自学和研究性学习,适合讲授性辅助教学,适合小组协作学习等。资源类型主要有PDF/DOC文档、PPT课件、课程素材和教学大纲、动画插件、练习题、测试题、作品集,微课库、虚拟仿真软件、拓展资源等。媒体类型主要有文档、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在资源组织方式方面,以课程章节目录组织资源,以资源类型为纲组织资源,以媒体格式分类组织资源,以教学内容(主题)组织资源等。在资源开放方式方面,全程课程资源一次性开放,结合课堂教学进程逐步开放、进阶或提高式开放等。采用网络学习考核模式,同步习题练习、模拟操作练习—模拟考试—考试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时间、次数、考试成绩分析等实现对网络学习的监控。护理专业课程网络平台设置为四个课程教学模块,见下表。
(二)建设举措
首先,团队教师梳理、整合已有的课程资源,将传统教学资源转化为网络课程、资源库、作品集、题库、学生电子档案袋等数字化课程资源。其次,利用教学案例、虚拟仿真软件实现网络学习的“理实一体化”,突出实践环节及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衔接。再次,优化教学资源,每一项内容必定经过严格的评价、修正、整合,最终才能上传网络共享。最后,培训师生学会使用网络教学—学习平台,做到教师监控,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四、数字化课程建设的特色
第一,在数字化课程建设中,注重校企合作,对接岗位技术技能培养,吸取医院优质的数字化护理教学资源,使学生在护理专业课程网络课堂学习时与临床达到无缝对接。第二,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校师生的个性需求和学科专业的特色,对通用平台进行二次开发。独具匠心地进行教学资源的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资源类型和媒体种类丰富多彩,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及灵活性,有电脑版与手机版,供护理专业学生随时随地应用。第四,拓展了教学空间,消除了教师的技术顾虑,提供了开发数字化课程资源的良好时机和广阔平台。
参考文献
[1]朱萍.中职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J].才智,2013(5):118.
关键词城市供水;废水处理;自动化控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当前的城市人口有显著的提高,在用水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做好城市供水与废水处理。当前我国水资源保护以及污水处理体系还缺乏一定的完善性,虽然已经有相关的法律以及标准来保护水资源,但是想要使水的质量得到显著地提高,还必须要做好受污染水源的科学合理处理。以往的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是借助现场的检测以及工作人员的过滤来进行,因为污水处理有着极高的复杂性,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检测的指标数量非常多,如果要对某些指标进行实时性检测,会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消耗大量的检测成本,实际的检测结果还无法达到理想的检测结果。随着计算机监控技术的发展,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为城市供水与废水处理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本文就此进行了研究分析。
一、城市供水的自动化控制技术
(一)水厂自动化控制技术
城市的供水主要来自水厂,当前水厂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不断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此来提高城市供水的自动化水平。当前这种控制方式已经成为城市供水的一项主要控制手段,在城市建设自动化水厂,可以借助自动化技术实现对水源井水泵以及起停水井水泵的实时监测。在水源井水泵的实时监测方面,需要监测的内容有水泵电压电流、水泵开关状态、水流量压力等。借助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供水情况的实时监测,水厂通过自动化控制,能够对加氯机的运行状况有实时的掌握和了解,做好加氯速度以及加氯机启停的控制,实现对其的远程操控。
(二)供水管网的自动化监测
在供水管网自动化监测系统方面,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软件,可以实现对管网高效调度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当前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已经逐渐成为了城市供水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并且在很多城市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供水管网的监测系统可以将监测到的水流量、供水压力等参数信息反馈至水厂,提高对停水现象的控制效果,降低停水现象的发生,改善城市供水质量。在自动化供水系统中,web应用平台、数据信息平台以及网络控制系统,借助B/S构架,以语音、颜色等形式来实现自动报警,结合系统数据曲线图对供水状况进行分析,以数据报表的形式反映出来。
(三)自动化收费管理系统
很多供水企业以及自来水公司都已经建立了相应的自动化收费管理系统,以此来提高供水生产经营的规范化水平,保证在收费方面的科学性以及严谨性,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供水效率以及供水质量的提高。借助计算机管控技术,可以更好地避免传统收费模式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漏洞,将收费管理工作与现代化生产营销管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提高供水企业的社会形象。另外,在应用自动化收费管理系统之后,自来水收费工作的工作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有着收费报表打印等方面功能,用户借助该功能能够实现对自来水收费信息的查询和了解。
二、城市供水与废水处理自动控制体系
(一)当前的城市废水处理自动控制体系
当前我国城市水资源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做好供水环节的控制,还需要做好城市居民生活废水以及工业废水的处理。以往的处理模式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行满足废水处理标准,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其处理效率较为低下,污水处理水平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善。因此,针对我国当前废水排放情况,可以借助自动化控制技术,来实现对污水处理效率的提高,促进城市的发展。建立自动控制废水处理体系,可以实现对城市废水处理信息的分析,借助电脑实现对相关参数的管理,该系统有着非常强的交互性。不仅可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效率,同时还能使除污水平得到显著地改进和提高。在自动控制体系的应用方面,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第一步,做好除污设备的启动,保证其运转的有效性;第二步,分析污水的成分,完成相关数据信息的采集;第三步,借助电脑程序进行分析为之后的工作提供数据参考;第四步,做好除污设备的控制工作;第五步,结合设备的参数来实现对设备状态的调整,提高除污效果。
(二)自动控制体系在废水处理中的作用
首先,自动控制体系可以实现对生活用水的净化。随着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当前人们对水资源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以往的氯气消毒方式虽然可以有效出去水中的有害物质,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会有新的有害物质出现,借助自动控制体系,能够实现对废水多次净化,将其中的有害物质消除,保证除污质量。其次,借助自动控制体系可以实现对医院等场所废水的处理,医院废水中不仅有较多的病菌,同时还含有大量化学药品。以往的废水处理方式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在病菌、有机物方面的处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借助自动控制体系,可以进一步杀死其中的病菌,降解有机物,使处理后的污水达到除污标准。最后,自动化控制系统还可以实现对工业废水的深层次净化,采集水中物质成分,根据有害物质量,进行多次处理,保证水的质量达到相关的标准要求。
三、自动化控制废水处理技术
(一)废水自动化处理原则
在开展水利工程建设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渐向着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方面转移,先进的施工技术以及专业的施工人员可以为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充足的保证。在污水自动化处理施工开展之前,必须要做好建筑材料的选择,废水处理方案的设计,需要对当地的气候田间以及地质结构等方面情况进行充分全面的分析考虑,如果废水处理工程项目较大时,相关部门需要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撑。在废水处理过程中,所应用到的相关材料设备必须要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二)PLC自动化废水处理系统
PLC属于数字电子设备,在工业制造过程中实现对废水的处理。PLC有着非常高的可靠性,能够实现自动调控,容易操作,在工业废水处理自动化设备控制方面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还可以应用在机电一体化设备中,现阶段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工业自动化废水处理的主要环节。PLC废水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主要结构有两大部分,分别为系统软件以及系统硬件。在系统硬件方面,需要收集处理现场的相关数据、指令信息。在系统输入单元信号方面,有启动信号、液位控制信号、循环作业信号等,在输出单元信号方面,有抽水泵设别、进水阀等。
(三)PLC自动控制软件
PLC自动化废水处理控制软件,借助自动化程序控制,其自格栅可以过滤悬浮物,将其用皮带输送出去,粗细格栅来完成大体积杂物的过滤,在进行这方面控制程序的设计时,需要结合城市废水处理的发展规划。集水池主要是用来中和污水,尤其在药池方面,可以用来平衡污水的酸碱度。在SBR反应控制系统中,生化要素部分为溶解氧、活性物质以及营养物质,SBR为反应系统的反应器,由PLC系统来控制,借助溶氧仪来实现对废水溶解浓度变化状况的在线控制。
(四)膜生物反应器的应用
当前膜生物反应器逐渐成为污水处理的一项主要设施,该反应器不需要有较高的环境要求,既可以应用在有氧环境,也可以应用在缺氧环境,这种反应器能够在统一的时间内完成反硝化以及硝化反应,有着非常好的脱氮除磷作用。在PLC自动化系统中国,借助计数控制以及定时控制,能够使膜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得到推广和普及。在该系统中,膜的清洗属于一项主要环节,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膜的清洁状态得到保证,显著提高废水处理效果。在污水处理技术发展过程中,当前的污水处理正在向着生化处理的方向发展,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
结束语
城市供水系统以及污水处理系统想要更好发展,就必须要与先进的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结合在一起,更好的实现对供水系统以及污水处理系统的在线监测,缓解当前的供水压力,使城市供水效率得到显著地提高,优化污水处理效率,保证污水处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谢海洋.城市供水与废水处理自动化控制技术[J].时代农机,2016,06:27-28.
[2]许莹莹,李滨.关于城市供水与废水处理自动化技术探讨[J].化工管理,2014,15:219.
[3]张玉梅.城镇供水自动化管理存在的问题[J].科技创业家,2014,09:204.
2015年8月,国家标准委下达2015年第二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由杭州市城管委作为起草单位的《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信息采集标准》获得计划立项,并将于2016年底完成制定并在全国推行。
作为住建部首批试点城市之一,杭州数字城管坚持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通过政府“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的做法,引入第三方监管。以市民的眼光、专业的标准,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并核实处置质量,率先在全国走出了一条市场化信息采集的路子。近十年来,杭州市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在确保全面、及时、准确发现城市管理问题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据初步测算,成本比为1:3.47。信息采集市场化在杭州的成功实践,也引起了全国各地同行的一致好评并广为借鉴,许多推行数字城管的城市(区)政府都沿用了市场化采集的做法。据统计,目前参与杭州信息采集市场化项目的企业已累计参与了全国128个城市、区(县)的信息采集市场化项目,杭州已成为全国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市场化的“孵化器”。
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市场化模式在杭州的趋于成熟和在全国的不断推开,迫切需要既有普遍指导意义、又兼顾各地实际的相关标准,来引领数字城管事业的快速、高效和良性发展。为此,多年来,杭州开展了对信息采集标准建设的持续性研究,根据城市管理动态性、差异化的要求,出台了《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事件、部件立案、结案规范》,并结合城市管理实际逐年调整和完善。
目前,数字城管问题类别已扩充至12个大类、202个小类,基本实现了城市管理行业的全覆盖,并得到了各相关行业部门的高度认同。同时,杭州还多次参与了国标、部标的编制,主编或参编的各级数字城管行业标准达11部,如《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案件立案、处置与结案》、《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信息采集》(均为部标),对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建设和运行,有效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市场化的实施,大大提升了数字城管运行实效,十年间共立案交办案卷1126.80万件,解决1126万件,问题及时解决率由投入运行时的26.7%提升至目前的99.33%。而数字城管信息采集标准化建设,不仅进一步巩固了数字城管的运行成果,也加深了城市管理各部T对标准的认同意识,推动了城管资源的不断融合,形成了城市管理的合力;同时也为杭州市正在建设的智慧城管中的加强街面管控、促进社会治理等方面提供了机制保障。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Beijing and other citie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ity, Kunming grid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objectives, principles, construction, and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problems and look.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格;监督网格;行政;缝隙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grid;supervision of the grid;administrative;gap
中图分类号:F29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2-0213-03
0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加快,社会管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如社会结构不平衡衡、社会规范无秩序、社会伦理无规范等都影响着整个经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的弊端不断显现,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新的管理模式。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为数字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也使人们对数字城市乃至于指挥城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是包含互联网,物联网,三网融合、智能信息处理、云服务等技术的统称。信息支撑系统以不同信息技术应用为基础,整合优化现有设施与资源,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料平台化利用和智慧应用系统建设,为实现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的智慧城市提供支撑[1]。
2005年至今的10年间,由北京市东城区首创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已蜚声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被大面积使用。它不仅在信息资源和财政资金充分的多地城市区落地,连信息技术和经费不那么充沛的城乡地区也纷纷仿效了“分格”、“在格”的核心理念,将其应用于问题搜寻、信息掌控、矛盾调处、应急处置等多个基层治理领域[2]。2013 年,“网格化管理”首次出现在党最高级别的文件中,其表述为,“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3]。
昆明市是我国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又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有“春城”之称,但是在智慧城市方面的发展还远远落后于东南沿海地区,城市规划混乱,城市管理不规范的现象颇为严重,为了昆明数字化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开展了昆明市城市部件普查项目,并进一步完善昆明市数字城管系统。使管理更规范、配置相应资源进行管理的全方位、高效率、实现精细化管理。
1 目标和原则
依据国家最新标准和昆明市实际情况,并结合相关国家标准及昆明市数字城管项目建设导则,构建监管分离的“两个轴心”的城市管理体系,建立“一级监督、两级指挥” 的城市管理模式。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与事件、部件分类管理法,并通过计算机技术与数据库技术,整合地理信息数据、网络数据等信息资源,创建科学长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昆明市单元网格划分原则、编码规则、数据要求及图示表达应符合最新国家标准《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1部分:单元网格》(GB/T30428.1-2013)的要求。
2 项目建设范围
①区域一(更新区域):一期普查范围共203平方公里,故本次项目数据更新面积为203平方公里。②如图1区域二(新测区域):呈贡区及官渡区新测面积为172平方公里。具体范围为:广福路以南,兴体路以东、西南以滇池为界,南面已马金铺街道的兴业街为界、东面以山为界。③如图2区域三(新测区域):北三环沿线新测面积为18.5平方公里,具体范围为:北至北三环,南至北二环、西至西三环、东至龙泉路。④如图3区域四(新测区域):铂金大道以北新测区域面积为20平方公里,具体范围为:南至铂金大道、西南至盘龙江、西北至720公里、北至昆明绕城高速、东边以山为界。⑤如图4区域五(新测区域):东三环沿线新测区域面积为26平方公里,具体范围为:东三环以东区域,汕昆高速以北、东绕城高速以西、寺瓦路以南。
以上为《昆明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数字化应用-城管部件更新普查项目》工作区域,其中数据更新区域面积约203平方公里,数据新测区域面积约236.5平方公里,故本次项目建设总面积约为439.5平方公里。
3 单元网格
网格可以认为是其他任何统计单元内部的细胞,单元网格是指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本管理单元,是基于大比例尺地形数据,根据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需要,按照一定原则划分的、边界清晰的多边形地理区域(面积约为10000m2)。以路、街为主体,形成不跨越社区管理的最小单元网格,即社区图与单元网格图重叠,构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单元网格。
智慧城市的建设,或者城市信息化的发展,将向中国的信息技术和产业提供一个全球罕见的大市场,极大地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10年,中国大力发展信息化的城市(镇)大概在2万个以上,对于信息基础设施、计算机、网络、软件、服务的庞大需求,将以10万亿元为单位计算。建设智慧城市是推动城市化、实现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城市信息化和智慧城市也毫无疑问地成为未来1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城市科学发展路
国际上对于智慧城市有很多看法和提法,其中2009年维也纳理工大学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六个纬度:其一,智慧的经济。其二,智慧的移动,指城市的移动性,包括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可移动性。其三,智慧的环境。其四,智慧的民众。其五,智慧的生活。其六,智慧的治理。
从这六个概念可以看出来,智慧城市和数字城市概念完全不一样,智慧城市不仅关注城市的数字化,还关注城市所有重大问题的解决。
为什么要发展智慧城市?这绝不是为智慧而智慧,发展智慧城市的目的是要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在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构成中,知识资产、社会资产、环境资产均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无论在城市的硬资产,还是软资产的建设和培育过程中,信息化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智慧城市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在全球化的环境下,提升城市竞争力。发展才是硬道理,城市只有促进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城市有了钱,才能够支持城市方方面面的发展。例如,创造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一流企业入驻,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提高居民素质,实现充分就业等。智慧城市的其他目标,还包括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对环境的监测和控制,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等。城市之间差异很大,智慧城市建设必须以本市自身发展的紧迫需求,以追求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为出发点,而不是其他城市做什么,就跟着做什么。
智慧城市之所以成为信息时代城市科学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因为可以用一种新的、信息化的思想、技术和方法,来协助城市实现科学发展。从信息化的角度来看,智慧城市就是要求政府、企业,乃至个人,都能够掌握和利用数据、信息和知识,做出基于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决策。这样,我们的城市就比较“智慧”了。
智慧城市的内涵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向高端发展的表现。城市信息化的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数字化阶段、网络化阶段、智能化阶段。
数字化是智慧城市的必要条件。信息革命本质上是一场信息数字化的革命,智慧城市首先必须是一个数字化的城市。城市的管理和服务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信息,在这些信息中,显然,自然人、法人与土地(房屋)是城市管理中最重要的三个基础要素信息。评估城市数字化的发展状况,可以从自然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和建设管理四个方面来评估城市数字化的完备性。通过评估,知道哪些重要的城市信息的数字化已经完成,哪些还没有完成需要补课,哪些还需要提高水平。同时,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哪些数字化项目需要优先、加快进行。
城市地理空间数字化和基于城市地理空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极为重要。随着全球定位技术和智能终端的发展,数字化的地理空间信息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是智慧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土地管理的信息化对于城镇的土地管理十分重要,也是智慧城市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城市网络化的发展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方便各种移动中的终端无线接入互联网的无线局域网技术,即WLAN或Wi-Fi。普及Wi-Fi的应用,方便用户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接入,很受企业、居民、政府的欢迎,对于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很有帮助,也是城市网络化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智慧的治理跟政府有关系但也不完全是政府的事,要充分发扬民主,学会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动员全社会,包括企事业、社会团体和居民,广泛地参与到城市的管理、服务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各项任务中来,实现政府与民间的充分沟通和互动,使政府的每一项决策都能够得到社会大多数的认同和支持。
建设思路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一定要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中国不同地域的城市,信息化发展状况的差异很大,因此,智慧城市的发展策略也显然有所不同。从实际情况出发,因时因地制宜,解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紧迫问题,是发展智慧城市的最基本的指导原则。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讲,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战略原则是:想得要大,起步要小,扩张要快。
所谓想得要大,是指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审慎地确定智慧城市建设的长远目标、近期目标,并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即一个期望实现的智慧城市的蓝图和路线图。规划的目标和产出应该是明确、可以测度的,而不是抽象、概念化的;规划要大处着眼,远处着眼;要有充分的洞察力和想象力。
有了规划以后,起步一定要小。以小的、容易实现的、效果明显的项目起步,确保“初战必胜”。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相对成熟,从属于“数字化、网络化补课”的项目起步,风险较小,而胜算很大。对于智能化的项目,应该认真分析其对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性,一定要抓住有“紧迫需求”的项目,同时审慎评估、从严控制属于“有了更好”或“锦上添花”的项目。对于一定要上马、较大的智能化工程项目,应该力图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小的阶段性项目组织实施。
扩张要快是在已经取得经验和效益的基础上,加快系统扩张的步伐,尽快实现这个系统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享受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影响,在更大程度上取得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此外,一定要记住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帕列托所提出的著名的80/20定律,这非常值得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注意和加以应用。在任何一组事物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约20%,而其余的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在许多场合往往起着支配作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要拿到系统80%的性能,可能只需要20%的努力就够了;但是,要拿到剩余的20%的系统性能,则需要再花上80%的努力。即使是对于财源充沛的城市,也应该讲求实效,争取以20%的努力去获取80%的效果,实现效益/成本的最大化,没有必要去追求100%的完美。
城市的管理水平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中国城市化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数字化城市管理就是在这一时期涌现出的一种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数字化城市管理与社会发展相符合,它必将成为当下城市管理者的理想之选。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重要性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理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达到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职能的目的。而数字化城市管理便是一种借助高科技信息管理系统,积极处理对社会公共利益及人民群众利益有直接影响的城市公共问题,以促进城市管理水平及管理体制革新的管理方式,它的出现符合中国社会的发展需求。
近年来,鉴于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持续升高,城市管理问题也接二连三的涌现。由于城市管理问题的不断升级,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已然无法适用中国社会的发展,社会呼吁城市管理进行技术创新。数字化城市管理可借助多项数字技术的使用完成对管理目标空间上及时间上的精准定位,缩减巡查及处置人员,节约管理成本,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最终推动节约型城市的发展。由此可知,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推行对于城市管理方法、技术的创新及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都是特别重要的。
二、当下数字化城市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公共机构职能重叠,办事效率特别低
就我国数字化城市公共机构而言,它们所具有的职能重叠及办事效率低下的现象是特别严重的。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各公共机构职能划分不明确;其二,机构改革不彻底;其三,上级机构管理不科学;其四,基础机构认识不正确;其五,内部诸多因素的制约等。
(二)发展不均衡,资金短缺,高科技人才匮乏
事实上,我国城市管理机构的信息化水平还是比较高的,然而基层机构的信息化水平却特别低,同时各机构间还存在发展极不均衡的情况。大多数机构没有,抑或仅有特别有限的可利用专项资金。熟悉信息化建设的人都知道:信息化建设除了开展项目时需进行一次性投入外,还应进行系统的日常管理及维护、设备的更新等,这些均需要资金,所以政府的投入及支持对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发展是特别重要的。此外,我国高科技人才匮乏这一现状也给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许多阻碍。
(三)数字资源未进行统一的规划,未实施相应的整合
城市数字化属于一个特别庞大的系统,其信息量特别大,同时其信息也来自许多部门,因此其信息整合的任务便特别繁重,当然所牵涉的范围也特别广,比方说软件、人才及服务等等。现实生活中,与城市管理有关的机构在实际管理时均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展开信息化建设的现象,尤其是市政、交通及公安等机构,创建了诸多面向行业主管机构的纵向信息项目,此类信息化项目均由机构自主决策,各机构间缺乏必要的协调,最终便导致了各信息系统相对独立,缺少应有的共享机构及信息交换平台的局面出现。
(四)公共机构服务管理意识低下
众所周知,公众需求系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核心。然而我国在进行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公共机构服务管理意识低下的情况,就算是基础的数字化对外服务组织,其员工的服务管理意识也亟待提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传统政府机构受强化管理、弱化服务意识影响特别深的原因造成的。
三、促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效率提升的措施
(一)科学规划,创建完备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
数字化城市管理所牵涉的内容特别多,它不但涉及到了信息技术的运用、各政府机构,同时还涉及了人员及职能的整合。完备的体系是数字化城市管理得以顺利开展的可靠前提及有力保障,而先进的技术则是数字化城市管理得以正常进行的手段。为了更好地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有序开展,政府理应统一牵头,创建完备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如此我国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此外,鉴于搞好数字规划系数字化城市创建的基本原则之一,同时其也属于进行现代城市规划必须要做的事情,因此城市管理者理应展开统一规划,解决管理及标准等方面必须解决的问题,以推动中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城市公共机构职能,促进其工作效率的提升
为了促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发展,城市各公共机构不但应改掉机构繁多、人员冗杂及办事效率低下的不足,同时还应优化机构自身职能的划分,以提高自身工作效率。相关部门理应以数字化城市政府机构为着眼点,优化城市政府机构的性质及职能,促进机构管理层次扁平化,优化对外服务窗口,促进机构人员工作主动性及积极性的提升,最终实现提高其工作效率的目的。
(三)强化城市公共机构服务管理意识,促进其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群众满意系数字化公共机构服务管理理念的重心,数字化公共服务机构的工作均应围绕群众满意度展开。鉴于群众对于公共服务机构提出的审美、服务及产品等诸多需求,所以,数字化城市公共机构理应于强化服务管理意识及提高服务管理质量的前提下,做好群众服务管理,明确关键服务管理策略,并借助各方面的创新提高群众对自身服务的满意度,最终促进自身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强化城市管理团队信息素质建设,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信息化人才
数字城市并非仅牵涉技术及工程,它属于一个兼容性特别强的概念,主要涉及如下领域:其一,技术;其二,管理;其三,人文;其四,经济。数字城市建设并非高新技术产品和信息基础设备的简单堆砌,它更重视体制的改革及机制的改革,以对现行政府组织机构、运行方式及行政流程展开重组及再造,让它在信息技术的引领下,进行更好地运转,所以管理团队的信息素质建设所具有的作用是特别巨大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城市管理者还应跳出传统思维的限制,以现行信息化要求为依据组织及协调管理。此外,信息技术人员还应给予业务工作应有的重视,并借助信息技术的使用进行数字城市化管理。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数字化城市管理属于时展的产物,它的出现对于中国经济的良性循环及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当前我国数字化城市管理障碍重重,但是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的前进,相关部门理应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推动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兆喜,方伟. 城市公共管理的新课题――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J]. 江苏科技信息,2007(16);
[2]叶裕民,皮定均,王冬岩等. 数字化城市管理导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叶裕民,数字化城市与政府治理创新[M].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2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科技;通信技术
Abstract: With the city to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gradually, the constant enlargement of the city scale, city function strengthens unceasingly, city management is facing new issues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th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Strengthen scientific management,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level of city, an important content to realize digital management is a modern city, it is the inner demand to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city. This paper carried out detailed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management technology of digital city plan.
Key words: digital; city manag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S972.7+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需求分析:城市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管理对象种类较多,数量较大;涉及到的管理部门的数量也比较多,管理部门横向包括园林、绿化、环卫、交通等全市各个部门,纵向涉及市级政府部门、区、街道、社区等;管理的行为包括执法、治理、修葺等。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大背景下,在加快推进城市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尽管日益得到各级政府重视而有所改善,但依然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城市管理机构重叠,政出多门,各自为政,分散管理情况严重;条块分割,部门职能交叉,自成体系,相互扯皮推诿;城市管理立法滞后,法制不全,尤其是城市管理立法工作难以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要求,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管理手段落后,信息滞后,突击式管理,管理粗放等。
运用一种新的城管模式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建立高效、合理、动态发展的城市管理机制,依托目前成熟的信息技术,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是符合肥乡的发展计划的,新的城管模式的建立将会使肥乡在城市管理工作方面更加高效、科学、现代化。
二、系统设计
1、管理模式
1.1模式概述
按照建设部行业标准要求,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建设贯穿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通过体制创新,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高效能全方位服务。从发展的角度,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来规划城市、管理城市,才能实现城市管理的新突破,为城市的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条件。
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是城市管理问题信息的集散中心、监控中心和评价中心,通过城市管理监督员及热心市民的问题信息报告,随时掌握城市管理现状、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情况,对全市的城市管理实现全方位、全时段的即时监控;
1.2管理模式特点
建立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形成城市管理体制中的两个“轴心”,将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两个轴心”则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无缝连接,协调一致地有效工作。
采用空间网格技术创建单元网格。从城市管理角度划分单元网格,开辟了一个新的地理编码管理体系。按照空间网格技术的原理,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方便管理、管理对象等原则,划分单元网格。同时兼顾了建筑物、城市部件的完整性和便于社会管理和日常监督的考虑。通过单元地理网格的划分,将城市管理部件、道路、社区、门址、建筑物、企事业单位、地名、宗地等要素通过单元网格直接建立地理位置关系,使单元网格逐步成为城市各类要素与地理信息发生关系的重要编码基础。
2、数据设计
2.1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库包括基础地形图、正射影像图、行政区划图以及环境、城市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人文、社会经济等众多的空间信息和非空间信息。
基础数据库是数字城管平台建设的基础,其中基础地理数据库可直接对城市管理相关的各部门提供准确实时的基础地理信息,保证了数字城管平台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
2.2单元网格数据
按照建设部行业标准CJ/T213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的定义,单元网格是指城市市政综合监管的基本管理单位,指基于城市大比例尺地形数据,根据城市市政监管工作的需要,按照一定原则划分的、边界清晰的多边形实地区域。
单元网格数据包括单元网格编码、面积、初始时间、变更时间以及备注等。
2.3部件数据
城市部件即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主要包括道路、桥梁、水、电、气、热等市政公用设施以及公园、绿地、休闲健身娱乐设施等公共设施,也包括门牌、广告牌匾等部分非公共设施。
城市部件数据库存储的内容是城市管理过程中的所有对象。城市部件数据库的建设为实现精确城市管理和事件定位成为可能,是数字城管系统最重要的基础数据库之一。在进行编码工作时需要按照国家标准CJ/T214制定城市部件、事件分类进行编码。
2.4地理编码数据
地理编码数据库以点、线、面方式表现城市地理实体。通过地理编码实现地址空间的相对定位,可以使城市中的各种数据资源通过地址信息反映到空间位置上来,提高空间信息的可读性,在各种空间范围行政区内达到信息的整合。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对城市部件进行分类分项管理,最终实现城市管理由盲目到精确,由人工管理到信息管理的转变。
3、功能设计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互联网、城管通信技术为平台,以数字地理信息为基础,结合移动定位系统、数字通信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平台,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声、像、图、文字四位一体的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针对城市部件的检查、报警、紧急事件处理、指挥调度、督察督办等功能。
4、安全设计
地理信息数据要确保安全,不能泄密。
各种业务办理信息要确保安全,不能在执行批转等一系列业务处理操作的时候发生数据泄漏的情况。
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存储安全,避免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
保证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性。包括网络环境、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软硬件环境的安全性。硬件和网络方面的要求要符合肥乡电子政务有关规定中对信息安全的要求。
三、建设内容
针对数字化城管系统平台项目建设工程,具体建设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硬件及网络环境建设。配制系统运行所需的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大屏幕、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
2、无线监管数据采集设备建设。建立基于运用无线网络,对现场信息进行采集和传送的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城市监督管理的移动办公。
3、呼叫中心建设。建设接受城管监督信息员、相关街道、社区、市民呼入热线反映问题的受理接入、数据录入、问题分析和信息传输系统。
4、城市监督指挥中心建设。完成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的机房建设、大屏幕、硬件等设备的配置和集成等。
5、存储体系总体规划。数据集中要求存储系统能够提供极高的性能和容量,必须采用先进的智能型企业存储设备,来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问题核心是建立一个良好的存储子系统,本方案以存储区域网(SAN)为核心技术,由于考虑到不同存储设备的性能和互操作性问题,采用业界主流和先进的存储系统产品。
6、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从管理制度、软硬件环境等方面采取综合防范措施,保障信息平台、基础数据和信息内容的整体安全。
介绍常州社区教育现状及常州开放大学建设情况,并从“常州终身教育在线”升级改版、成立社区教育名师工作室、自建微视频课程、数字化学习先行社区建设和评选、电视课程播放、组建终身学习导师团队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常州开放大学开展社区教育内涵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内涵建设
思路内涵是一种抽象的感觉,内涵不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内在的,隐藏在事物深处的东西,需要探索、挖掘才可以看到。科学界的定义是:素养、气质、个性、精神被我们用情感的概念创作出来的一切属性之和。社区教育内涵,是指社区教育在开展过程中与外在各种表象相一致的实质性内容。随着社区教育的不断发展,社区教育在进程上已从全面发动向深入开展转变,内容上从活动型向教育型转变。因此,社区教育需要有具体的内涵作为支撑。
一、常州社区教育现状
1.常州社区教育概况。常州,又名龙城,是一座有着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常州市辖金坛、溧阳、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七个辖市(区),全市户籍人口364.8万人,常住人口155.04万人。常州实行社区教育城乡一体,2007年开始,坚持统一划分、分类指导、分区域发展的原则,推进城乡一体的社区教育实验和实践。常州七个辖市(区)中已创建两个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一个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省级社区培训学院全覆盖,各镇(街道)、村(居委会)100%建有社区教育开放大学开展社区教育内涵建设的研究——以常州开放大学为例葛俊芬(常州开放大学,江苏常州213000)中心和村民(居民)学校。
2.机构改革。成立常州市终身学习指导中心、常州市终身教育研究中心、常州市终身教育信息中心三大中心;成立信工学院、财经学院、文法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四大学院,全方位服务社区教育,让学习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有了机构的保障。
3.课程建设。已建成五期面授课程共400门,购买与自建视频课程16000多门,供市民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合适的课程。用各种活动、培训项目推动社区教育广泛开展。
4.师资队伍。聘请了一支由专家、学者、行家、教授组成的300多人的热爱、热心、热情社区教育事业的专兼职社区教育工作者。
5.网络体系。建立市开放大学—辖市(区)社区学院(开放大学)—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居(村)民学校四级终身教育网络体系,形成纵向支持联盟,准确定位各级社区教育机构的功能和作用。每年评比一批标准化或示范性社区教育机构,不断夯实社区教育的基础。
6.网站建设。建成“常州终身教育在线”网站、“掌上学院”供市民随时随地随处学习。
7.项目引领。11个“一校(院)一品”项目引领社区教育的课程、师资进社区,极大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8.科研指导。在对社区教育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一批关于社区教育的课题,以理论研究指导社区教育的开展;创办《常州终身教育》杂志,终身教育有了理论研究的阵地和指导实践的平台。
9.协同作战。以常州开放大学校本部为龙头,完善遍及全市各地、各行、各业的能满足社会成员学习需求的支持服务体系,并以校本部为枢纽搭建惠及全体市民的终身学习系统。建立横向支持联盟:教育系统支持联盟、行业系统支持联盟、企业系统支持联盟、国际合作支持联盟;八个社区大学分校在师资、课程、项目、科研等各方面协同作战。
二、常州开放大学建设
常州开放大学于2013年10月19日正式挂牌成立。常州开放大学是在原来常州电大和常州社区大学基础上成立的一所服务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新型大学,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围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而进行的一次重大战略转型,是质的提升和飞跃。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一场影响深刻的教育革命,是改善民生、造福社会的伟大事业。从常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到常州社区大学再到常州开放大学,是学校在新时期围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而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学校当紧紧抓住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办好开放大学,逐步实现社会成员能够随时随地学习自己最感兴趣、最需要的高水平课程的梦想,全力推进常州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学习型城市的建设。
三、常州开放大学开展社区教育内涵建设的几点思考
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必须充分认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全面部署、加快实施,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使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常州终身教育在线”升级改版近日,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该文件在“主要任务”部分强调要“加强终身学习网站、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等公共学习服务平台建设,办好开放大学,加强对农村、边远地区现代远程教育的服务与支持,缩小数字鸿沟”。
1.常州开放大学加快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建设目标完善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每一位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逐步建立起广覆盖、多层次、多终端的终身教育网络,完善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满足终身学习需求的支持和服务平台;开发、共享和建设丰富多元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立数字化学习的学分积累、转换等激励机制;建设支持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评价系统、质量监督系统和公共信息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数字化管理手段,为促进市民学习和服务教育决策提供数据服务。
2.常州开放大学加快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1)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在常州开放大学建设常州市教育云数据中心机房,配套云服务器等设施设备。各辖市(区)依托社区培训学院建设区域市民终身学习局域网站,投入相应的硬件设备。
(2)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结合常州开放大学信息化建设,整合辖市(区)开放大学、社区培训学院的远程教育基地和网络平台,充分利用常州市城乡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网络终端,构建覆盖全市城乡社区的终身学习服务平台。常州开放大学逐步完成常州市教育云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常州终身教育在线”网站改版升级工作;在现有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覆盖市、辖市(区)、镇街的终身教育站群系统;同时要整合利用各种信息网络系统和服务平台,满足互联网、电视机、移动设备等不同终端人群的应用需求,引领市民数字化学习向优质共享方向发展。
(二)成立社区教育名师工作室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和常州市教育局《关于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为社区教育教师的成长创设良好的载体和平台,建设高素质的社区教育教师队伍,增评社区教育类名师工作室。全市计划择优评选若干个社区教育类名师工作室,首批建设周期为两年。通过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在社区教育教学实践、项目活动和教研科研中的引领示范,以及与名师工作室成员的互动交流,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形成促进社区教育教师培养成长机制。在努力造就一批社区教育名师的同时,全面带动社区教育教师队伍素质提升,促进全市社区教育深入发展。名师工作室由工作室领衔人(1人)和工作室成员(不少于5人)组成。其中领衔人所在单位(或聘任单位)工作室成员不得超过3人。以领衔人所在单位(或聘任单位)为挂靠单位,以领衔人姓名命名。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条件:热爱社区教育事业,师德高尚,有深厚的社区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有比较丰富的社区教育实践活动经验,在社区教学培训活动一线至少有3年工作经历。具有高级职称或一技之长,在本地区社区教育中有比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热心青年教师培养,有培训、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和实绩。名师工作室成员条件:热心社区教育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勇于追求,有良好的社区教育理论水平、较扎实的社区教育业务能力、较突出的社区教育活动业绩、较强的社区教育研究能力和较好的发展潜质。名师工作室成员要起到“以点带面、团队协作、辐射引领、共同发展”的作用,推动常州社区教育深入发展。
(三)自建微视频课程进一步整合与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常州开放大学作为终身学习数字资源建设的主体,确立以需求为导向的资源开发原则,统筹规划,建立以共享为目的的资源管理模式。采取“自建、共建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资源质量,丰富资源内容。形成网上资源建设机制,实现各级网络站点教育与学习资源的共享;组织开发微课程,提供多元化学习资源;建设网上交流展示和互动体验平台,营造自主学习、自由学习、相互学习的氛围,引导学习者个人自建学习资源;对网上的学习资源要持续更新,满足用户以需求选择资源的愿望。各社区培训学院和8个分校重视辖市(区)和本校的本土教育资源的建设,针对区域的经济、文化、人口等特点,组织团队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提供特色教育培训。
(四)数字化学习先行社区建设和评选启动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工作,开展常州市数字化学习先行社区(镇、街道)的评选工作。组织专家制订《常州市数字化学习先行社区(镇、街道)评估标准》,建立督导评估制度,形成数字化学习先行社区的绩效考评机制。通过督导评估,促进各地区数字化学习及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
(五)电视课程播放为支持常州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建设,常州电视台专门开放一个频道作为教育局的科教频道。常州开放大学遴选一批优质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在科教频道滚动播放,供社区居民自主学习;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的“道德讲堂”也将在电视上播放;每月一期的“常州公开课”推出家庭教育系列、市民素质提升系列等课程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火爆场面。这些课程也将在电视上播放,让更多的常州市民享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大餐。
(六)组建终身学习导师团队海尔掌门人张瑞敏先生曾说过:“企业的文化就是企业的灵魂,是道,是无形的,却是最重要的。”常州社区教育要迈上新高度,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导师团队对社区教育进行理论研究、实践指导、宣传引导、考核督查、绩效评估,努力创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的素质能力、生活品质、幸福指数,全力推进常州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宋亦芳.社会治理创新视域下社区教育发展新思考[J].上海教育,2011(21):62-63.
一、动迁小区管理
1.加强动迁小区日常管理,促进动迁小区各项制度顺利推行。提升动迁小区物业管理水平,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和专业化管理技术来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2.按照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的原则,对照2012年全镇动迁小区存在问题排摸情况,全面启动动迁小区改造工程。
3.根据“统筹兼顾、属地负责、行业指导、协调发展”的原则,开展动迁小区物业公司规范化达标建设工作,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夯实基础,提升创建办、村(社区)、物业公司“三位一体”管理水平,将动迁小区打造成精品小区。
4.加强动迁小区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动迁小区公共服务功能,提升动迁小区品位。
二、农村村庄管理
1.出台新的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实施意见,根据新的实施意见,健全村庄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农村村庄、河道、公路主干道“三位一体”管理工作。
2.积极做好横娄荣家宅和小港2个二星级康居乡村提升为三星级康居乡村创建工作,充分挖掘各村的特色与内涵,坚持“一村一品”,打造各自亮点,基本形成各具特色的农村新形象。
3.以省卫生村复审为契机,巩固村庄环境整治成果,促进村庄环境管理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三、公共秩序管理
1.进一步强化城管委作用,组建联合执法队,完善联合整治预案,加大执法力度,有效解决在整治市容环境方面因部门职能交叉,缺乏执法手段,致使管理不到位而产生的重点、难点问题。
2.开展偷倒垃圾、废品收购点、经营秩序、停车秩序、露天菜场等为主的联合执法整治,对重点部位进行拉网式综合整治,着力解决一批城镇管理难点、热点问题。
四、环境卫生管理
1.积极宣传和贯彻执行城市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指导和协调村、社区和物业管理公司做好镇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2.督促店家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对辖区内的经营户实行动态管理,督促经营户限期整改,坚持整治与规范并举。
3.实现保洁全覆盖,垃圾日产日清;做好环卫设施的保养和管护工作,使环卫机械设备正常运行;抓好环卫工人队伍建设和环卫工人的安全教育工作。
五、大城管工作
1.积极开展以“健康教育、健康实践、健康服务、健康风采展示”为主要内容的“市健康镇”创建工作,全面促进我镇健康发展,有效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2.确保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高效运转,提高城镇管理效率,建立快速处置机制,全面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完善公共配套设施。
3.开展城市文明指数测评迎检工作,继续开展公共文明日活动,提升全民文明意识,为文明城市创建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