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实践计划范文

大学实践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实践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实践计划

第1篇:大学实践计划范文

走进甘肃关注西部发展

感受西北关注和谐社会

具体活动内容介绍:

(第一阶段)前期的宣传与准备

三下乡队员的招募与选拔

三下乡物资的募集

(第二阶段)组织大学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团社会实践及支教

教师团对基层教师指导及培训

(第三阶段)举办一个西部地区大学生社会实践论坛

(第四阶段)活动评估

(第五阶段)召开兰州、北京新闻会

主办:中国日报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__企业等

承办: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第一阶段:

%26amp;有关前期的宣传与准备

一.前期的宣传

做好前期的宣传工作为招募志愿者、贫困募捐以及三下乡做准备。方式为在学校张贴海报、发宣传单,在学校校报及其他媒体上做宣传,时间为7月1日至7月20日。

二.三下乡队员的招募与选拔

本次活动招募的志愿者要求85%的为家庭住址在县以及县级以上城市的大学生.具体要求见附表一。招募活动从7月1日开始到7月25日结束。

三.三下乡物资的募集

在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前一个月,活动的主办和协办学校在学校内举办一个三下乡贫困募捐活动,方式为在校园内设点募捐贫困款、学习用具等,为三下乡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活动经费:

宣传单+海报+培训资料=300元

第二阶段:

%26amp;关于大学生团社会实践及支教

中国日报、西北民族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策划书

为了活跃大学校园的课余生活气氛,弘扬五四精神,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认识自己,奉献社会,提高素质。充实大学生课余暑期生活,促进与社会交流学习,展现大学生新风貌,让大学生以人本思想看世界,脚踏实地地洞察生活,做实事求是的大学生,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中国日报及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企业的支持下组建“暑期三下乡小分队”带文化下乡,让大学生在成长的路上零距离地接触生活,体验现实生活中真情感受,倡导积极健康的青春个性,弘扬真性情,青春与时代互动,

一.主题:迎接奥运,弘扬青春个性,传承文化底蕴,突显大学生时代鼓手。

二.宗旨:了解社会,走进生活,突显风貌。

三.活动时间:20__年8月1日—8月20日

四.活动人数:35人(暂以35人计划

中国日报20人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10人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5人

五.活动目的:通过系列活动宣传中国日报,创立中国日报在西部良好形象及深远影响力,以其培养发展中国日报读者,提高中国日报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一个睿智、讲诚信、快速稳健发展的信息化企业形象。取得政府及行业内、社会公众对中国日报的支持与认同;通过集体组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转变思想,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了更好的锻炼大家的社会实践能力,丰富大家的暑期生活,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完善自我,为以后社会工作经历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活动流程:

a、时间:从20__年8月1日至20__年8月20日

b、地点: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教育局下属单位及天祝县

贫困乡镇、农村.

七.活动内容:

(一)社会调查:当地在西部开发中的角色及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地点: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哈溪镇几个农村

对象:普通村民、村党支部、村委会

内容:

1.20__年与20__年的人均纯收入

2.20__年与20__年的农作物种植情况

3.20__年与20__年的外出务工人员人数及外出务工情况

4.20__年与20__年的退耕还林情况

520__年与20__年的基础建设情况

620__年与20__年的基础教育情况

…………

方法:

1.实地考察

2.调查问卷

3.口头调查

4.走访相关部门

5.已有资料查询收集

(二)社会调查:旅游、经济发展与文物、

环境保护的协调问题

地点:甘肃省天祝县小三峡、天梯山石窟景区

对象:普通游客、当地居民、景区工作人员、政府部门、文物主管部门、环保部门

内容:

文物保护:

1.天梯山石窟景区收入情况

2.天梯山石窟景区文物总体发掘情况

3.天梯山石窟景区文物损害情况

4.天梯山石窟景区所遇实际困难

5.天梯山石窟景区开发对文物的利与弊

…………

环境保护:由哈溪镇金矿的开采与停采看近些年来中国土地使用及环境保护政策

1.哈溪双龙沟环境的历史状况

2.哈溪双龙沟环境的现状与原因

3.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4.环境保护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

方法:

1.实地考察

2.口头调查

3.走访相关部门

4.资料收集、整理

(三)参观访问:走进佛教艺术石窟、藏传佛教寺庙、培养民族精神

地点:天祝县天堂寺、华藏寺,哈溪红沟寺.天梯山石窟

形式:

1.参观石窟

2.寺庙喇嘛访谈

3.慰问演出

4.历史知识教育、交流

…………

(四)政策及知识宣传

地点:县城、乡镇部分农村

形式:

1.与天祝县公安局联合在县城、乡镇、农村进行禁毒宣传

2.与天祝县卫生局联合在县城、乡镇、农村进行爱滋病防止宣传

3.发放知识小册子及宣传单

…………

(五)关注西部基础教育:

地点:长岭村小学灰条沟小学茶岗小学

1.深入当地小学,参观校舍

2.与当地教师、学生座谈

3.签订互助意向书

…………

八.其他活动基本安排:

(一)调查活动类:

1.调查有关哈溪镇铜牦牛(峡门台)出土情况。

2.调查有关哈溪地区(光明队)土族生活状况。

3.对哈溪镇双龙沟淘金历史的大致了解。

4.调查天祝藏族自治县藏传佛教寺庙基本情况及寺庙发展,寺内生活状况。

5.调查天祝藏族自治县人口基本情况及民族构成,民风民俗。

6.了解天祝藏族自治县少数民族教育及其发展基本情况。

7.了解天祝藏族自治县哈溪镇贫困地区生活状况。

8.了解天祝藏族自治县哈溪镇贫困地区教育情况。

9.了解天祝藏族自治县旅游事业的发展及旅游现状.

(二)实践活动类:

1.天祝藏族自治县哈溪镇长岭村长岭小学支教

2.天祝藏族自治县哈溪镇长岭村参加劳动实践

3.天祝藏族自治县哈溪镇长岭村帮助村委会做一些具体工作。

4.长岭村年轻村民进行计算机简单知识培训,学习出门买票常识等

(三)其他活动类:

1.在长岭小学对贫困学生进行捐赠(衣物.书籍.学习用具)。

2.捐一些有关温棚养植方面的书籍。

3.帮助孤寡老人清洁房间、衣物。

4.对中国日报及西北民族大学情况进行宣传。

5.进农家了解一些基本情况,感受当地风情。

6.对当地特困户进行捐赠。

7.举办村民篮球赛等文体活动。

九.行程计划:

前期准备(7月25-28)集合队伍

出征仪式(8月1)西北民族大学本部

兰州(8月1)

天祝(8月1---8月5)

县政府

宗教局

教育局

旅游局

文化局

华藏寺

第一中学

天祝县民族中学

哈溪(8月5----8月7)

镇政府

哈溪学区

文化站

天梯山石窟红沟寺

第三中学

长岭村(8月7----8月20)

村委会

长岭村小学

长岭俄博山

村内村户

结束

实践活动前日程安排:

前期准备:

7月25—7月28日,制作横幅,等宣传用品。

7月28日—7月29日,制作宣传单,调研材料。调查问卷,支教手册

7月29日—7月30日,联系各项事宜,集合队伍,确定细节。

7月30日—8月1日,对提出的细节提出解决方案,尽快解决。出发.

%26amp;教师团对基层教师指导及培训

本次活动的特色是不但有学生队伍,还有教师队伍.教师队约五人,组织基层教师对他们进行培训及指导具体方案待定

十.经费预算:

交通费:共12800元

火车:(上海——兰州)硬座250元*10人*2往返=5000元

(北京——兰州)硬座215元*10人*2往返=4300元

汽车:(兰州——天祝)30元*35人*2往返=2100元

(天祝——哈溪)20元*35人*往返=1400元

生活费:20天*35人*10元=7000元

住宿费:10元*35人*20天=7000元

其他:

调查问卷、支教手册、横幅、其他手册、材料费、t恤衫等50元/人*35人=1750元

合计:5000+4300+2100+1400+7000+7000+1750=28450元

注:此项 预算若除去车费:12800元(由中国日报和当地政府出),再除去一些做手册费用(联系省爱滋病预防中心、禁毒中心,法律中心等,由其支持)可减少750元,本项活动最低预算为15000元

第三阶段:

%26amp;关于举办一个西部地区大学生社会实践论坛

a、时间:下乡结束以后从20__年10月1日至20__年11月1日

时间为其中的几天,预计3天

b、主办:中国日报

共青团西北民族大学委员会

c.协办: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d.地点:西北民族大学本部

e.参加:邀请参加07年暑假社会实践西部高校及社团

邀请参加07年暑假社会实践东部高校及社团

邀请一线中学及小学教师

中国日报邀请知名教授

f.过程:

(1).邀请与会组织及个人

(2)举行论坛

(3)论坛评估

g.经费预算:

交通费:共15600元

火车:(上海——兰州)硬座250元*5人*2往返=2500元

(北京——兰州)硬座215元*5人*2往返=2150元

其他交通费:9000元

邀请高校社会实践团体30个*2往返*100元=6000元

邀请高校社会实践个人10人*2往返*100元=20__元

邀请农村一线教师10人*2往返*100元=20__元

生活费:3天*50人*10元*3餐=4500元

住宿费:3天*80人(工作人员30人*20元/天)=4800元

其他:工作证+文件+材料费+通联+租借费及其他3000元

合计:15600+4500+4800+3000=27950元

注:除部分交通费4650元部分宣传费1000元论坛最低需20__0元

第四阶段:

评估体系

三位评估:实践当地机构及人员实践活动小分队自身

其他机关部门

第五阶段:

%26amp;有关中国日报及西北民族大学社会实践兰州、北京新闻会.

具体方安由中国日报定(此活动在此策划不记入预算)

总预算:第一阶段前期宣传300元+第二阶段社会实践28450+

第三阶段论坛27950元(会未预算)=56700元

最低预算:30000元

附:提示

#活动分四个阶段,实践阶段论坛阶段评估阶段会阶段

#所有预算包括北京上海人员费用

#因为关系到两地区主要是交通费较高

#中国日报提出给企业条件以此为项目计划面向企业投标

#此项预算是中等偏低的,关系到高校教师相对投入要大

第2篇:大学实践计划范文

关键词: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 创新教育 创新型人才

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探索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手段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是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科技、经济、军事和政治方面的竞争异常激烈,创新型人才是影响国家国际竞争能力的决定因素。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是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国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意识淡薄,存在着诸如传统教育模式落后、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单一、学校缺乏创新氛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从而制约了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利于人才个性化培养。高等院校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积极探索适合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高等教育处于大众化阶段,本科生就业压力巨大。大学生要想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身价值,需要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以使个人的社会竞争力得以提升,而注重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学生综合素质是衡量一所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高校要想吸引更多的优质学生资源,应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提高高校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2 实施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

由北京市教委批准实施的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是一项本科生创新教育资助计划,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实施计划,改革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改变教学方式单一、侧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现状,培养大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得到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2.1 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我校以实施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为契机,改革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的教学理念,积极推动大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把创新人才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开展专业综合改革,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内涵,打破学科之间、专业之间课程设置的封闭性,按学科大类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加大跨学科、跨专业综合课程的设置,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校修读课程,克服重专业教育、轻通识教育的现状,统筹通修课、通识课等面向全校或跨院系课程,构建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平衡的课程体系。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使实践教学由辅助地位变为创新素质培养的独立环节。构建以平台(大类基础平台和专业主干平台)为背景、以层次(基础实验层、提高设计层、综合应用层、创新研究层)为基础,以结合(理论与实验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为方法的模块化、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开设电子工艺实习、电子技能训练等实践课,增加实验中心的投入,建立创新实验室,成立电子协会,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推进实验室的全方位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自主研究空间。开展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加大大学生学科竞赛支持力度,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科技、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2.2 兴趣驱动自主实践,注重过程淡化结果

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的实施原则是: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即:要求参与计划的学生对科学研究、创业设计有浓厚兴趣;在导师指导下,能够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完成项目设计、组织、实施、分析、总结等工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科研兴趣的培养,夯实基础,为学生自主实践提供条件。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主式教学模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互动式等适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想象力,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科研兴趣。

实行层次化梯度教学,循序渐进地开展创新教育。基础实验层采取教师授课指导的方式,侧重于元器件的选用、测量仪器的使用、各种电参数测量、电路调试与故障检测等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的训练。提高设计层、综合应用层采取开放式自主实验方式,侧重于知识综合、融会贯通和应用设计,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电子系统通常由一些常用单元电路组成,如电源电路、传感器电路、放大器电路、信号调理电路、ADC/DAC电路、微控制器电路、微控制器电路和电机控制电路等,对这些基本电路和功能模块进行设计和制作,为今后自主实践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标自行拟订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实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创新研究层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主要针对创新性实验、各类学科竞赛、电子设计大赛和参与开放的科研项目等方式,强调对学生自主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的实施,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个性发展,学生需要独立完成组队、选题、项目申报、性能指标和设计方案拟订、项目实施和成果总结等工作;教师仅仅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注重过程,淡化结果。

2.3 加强项目过程管理,保证项目研究质量

由教务处、科研处、财务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构成校级组织协调机构,制定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对项目进行规范管理,指导项目的开展,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支撑条件,从制度上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教务处负责项目运行状态的监督与管理,如定期检查项目的开展情况,监督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组织专家对项目立项评审、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等。完善院系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督导,学院为每个项目配备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创新性实验和创业项目,保证项目的研究质量。

学校的示范性实验中心、各类实验室全方位开放,促进优质实验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在场地、实验仪器等方面积极支持参与项目的学生,为学生开展科研创新训练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从条件上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定期组织项目学生开展学术交流,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为学生创新研究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的机会,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环境。

对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参加项目学生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和相关配套措施,包括学分认定、选课、考试和成果认定等。完成项目的学生,可获得一定的创新学分;对参与项目表现突出的学生,在奖学金、优异生、免试研究生等评选中优先考虑,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研究的积极性。根据项目任务量和完成质量,对指导教师计教学工作量,激发教师主动开展创新教育的热情。

3 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是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3.1 激发科研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可以让更多的学生直接参与科研活动,吸引学生进入科研实验室和项目组,鼓励学生自主实践,引导学生进入科学前沿,了解本学科最新研究动态,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开拓科学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大大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使学生通过科研活动认识自己,增强信心。

通过参与项目的方案论证、课题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研究报告撰写等环节,使学生真实体验科学研究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的全过程,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巩固和拓展专业知识,得到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逐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实践中遇到各种问题时,指导教师只给学生提供指导性的建议,引导、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能,使学生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养成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从了解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最终解决问题这样一个创新过程,使学生感悟科学研究的精神,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创新能力。

3.2 培养团队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项目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任务分工,有负责硬件设计的,有负责软件开发的,有负责印刷电路板设计制作的,等等;项目的研究工作需要项目组成员之间交流沟通、相互协作。通过参与计划项目,锻炼了学生的交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形成了集体主义观念、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加强了学生的素质拓展教育,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求实创新的学风、吃苦耐劳的精神,促进了学生知识、智能、素质全面提高、协调发展。

4 结束语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实施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是实施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和创造力的机会,对于进一步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科学素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温喜宝.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开展与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4):6-8.

第3篇:大学实践计划范文

关键词:创新创业;实施;研究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有利于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改变了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新时期下,应当不断地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提高大学生的个人能力,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高校来说,应当为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外在条件和资源,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减少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的顾虑和盲目性,提高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积极性。

一、实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意义

1.人才培养的需要

近年来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许多国家中都推出了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特别是在一些国家中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创新创业支持体系,有效地促进了人才的发展,对于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例如在美国大学中有非常多的创新创业课程,这些课程形式丰富,内容多元化,甚至一些大学提供了关于创新创业方面的学位等,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使大学生了解到创业的过程,能够培养大学生基本的创业品质和创新能力,使大学生成为具有创新和创业方面的人才。同时通过创新创业计划,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新的学习的机会,使大学生最终能够成为创业家,创建个人的公司等。

2.高校发展的需要

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了国内外大学的一致重视,国家在关于结构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中突出强调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重要性,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成为了高校发展的需要,通过为社会提供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力量。教育部也提出了关于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相关要求,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发展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国家层面将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到了新的高度,这也成为了高校发展的重要课题和机遇。

二、落实创新创业计划的措施

1.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对于高校来说,应当主动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趋势,落实相关的创新创业计划。在高校内部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协调和组织好创新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支持。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到经费的投入、学生的宣传、教师的参与以及引导等。创新创业需要在高校内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统筹考虑,协调校内的相关力量来推动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得到实施。通过在校内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落实相关人员的职责,能够使创新创业计划得到顺利地实施,能够减少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障碍,对于高校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选择优质高效的项目

在选择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时,应当结合个人的实际,联系学术的要求进行综合性地考虑。对于大学生本人来说,应当从个人的实际出发,例如项目的难度要适中,将项目建立在个人的兴趣上,而且能够确保项目完成。例如应当引导大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关注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或者引导大学生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和关心专业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找到大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针对某个具体的小问题进行研究,给出自己的结论。还可以引导大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一些创新创业项目中,目前全国已经开展了多个层次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例如一些著名高校所推出的数学建模等计划,这些竞争性的项目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帮助。对于大学生来说,缺少足够的科学研究的机会,在确定项目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在项目选题方面具有一定的困难。学校可以根据科研的经验,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指导,从而不断地提高项目选题的质量,确保项目能够得到很好地实现。

3.提高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活力

高校要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纳入到人才培养目标中,建立相应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支持,提高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积极性,不断地增强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活力。例如可以在一些专业中,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作为必修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或者专业问题,并且给出自己的解决策略。高校应当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作为学分纳入到学科培养中,对于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学生,并且得到相关结论的学生应当获得相应的学分,并且计人到个人成绩档案中。

第4篇:大学实践计划范文

关键词: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源整合;激励制度;导生制

教育部自2007年起开始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从2011年起,教育部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基础上,又增加了大学生创业训练和实践项目,开始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以来,全国共有730多所高校的25万余名大学生参加,覆盖理、工、农、医、文、法等12个学科门类,成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的项目。2012年,我校通过教育部遴选,成为黑龙江省首批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省属高校。

1 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情况

为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顺利开展,规范项目申请、项目实施、项目变更、项目结题等事项的管理,建立质量监控机制,搭建并完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我校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 号)、《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 号)和黑龙江省《关于启动实施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通知》(黑教高[2012]38 号)等文件精神要求,及时出台并修订了创新创业活动的相关管理文件,制定了《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2年,我校首次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当年共立项120个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50项,校级项目120项,164名教师参与,718名学生参与。2013年,共立项178个项目,其中有20个项目成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20个项目成功获批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立项。截止到2014年,我校共有17个学院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家立项89项,省级立项61项,校级立项362项,学生共700余篇,申请专利20余项。

2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方式多样,但缺乏整合与互动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包括创新训练计划、创业训练计划及创业实践计划,根据每个类别对于学生训练的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对于各种创新创业教育方式的融合。我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部门有很多,如实践教学管理中心、校团委、就业指导中心及各教学单位,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如第一课堂的创业课程、各类实验课程的开设、第二课堂的各类竞赛活动的开展及各类讲座等等,但是就目前来说,课程的开设是以整合全校资源为基础,但是各类竞赛活动及讲座的开展均是以部门为基础,缺乏资源的整合。

(2)指导教师指导经验不足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主体是本科生,教师指导和辅助,在创新训练项目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引导和帮助。指导教师主要负责项目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等工作。

创新训练项目至少需配备一名相关学科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应具有研究经历和研究能力。指导教师主要负责项目的指导、监督和管理,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明确研究选题和研究内容、确立研究重点和分析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和技术路线、安全进行实验操作、有效分析处理数据、撰写研究总结报告等。对于指导创新训练项目的指导教师可以在自己研究方向相关领域内给予学生指导。

而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的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选修创业课程,传授创业知识,培训创业能力,教会学生像企业家一样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具备未来创业者的素质,具有战略眼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营销能力和决策能力,并具备较好的情商。

由于省属院校创业教育起步晚,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开展的短板,这对于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也是一种挑战。

(3)部分项目经费报销困难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主要用于与项目有关的资料费、调研费、耗材等必要开支,但是学生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产生的部分费用无法开具正规发票,不符合财务的报销制度无法报销。

3 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的改进措施

(1)以实践教学管理中心为依托,整合全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

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部门,实践教学管理中心应该及时与学校内各教学单位及管理部门做好沟通与交流工作,整合校内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将各部门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及教学信息进行汇总整合,比如创业课程的开设、各种创新创业培训及讲座、各项创新创业竞赛,并将各项活动及教学信息及时,让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同学通过参与各种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及课堂教学,促进项目的开展及实施。

同时,应该引导学生了解校内的各种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如国家级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及各学科研究基地,可定期开放,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开展提供研究平台。

(2)建立健全指导教师培训及激励机制

由于指导教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缺乏了解,作为管理部门定期对指导教师组织培训,尤其是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的指导教师,可以开展创业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还可以通过组织指导教师沙龙,给指导教师提供一个自由沟通交流的平台,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开展。

同时对于创业训练及创业实践项目,应该邀请企业专家作为项目的企业导师,对于项目的开展提供合理的市场化建议,并为项目的校内导师提供培训。

为激励指导教师全力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除了正常给予30课时的工作量外,还应该在每年项目结题后开展"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树立典范,在评职评优中给予一定的倾斜,并在物质方面给予一定的奖励,打造一支专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教师队伍。

(3)提高经费报销的灵活性

由于学生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不是所有的费用支出都能开具发票,可以考虑对于不同级别的项目,给出一定的活动经费,用于这部分费用的支出,比如打印资料的费用、市内调研的交通费用等,以提高学生开展项目的积极性。

(4)建立导生制

从已经结题的优秀项目中,采取自愿原则,挑选出优秀学生,或者从研究生中选择优秀学生,组成导生队伍。通过开展沙龙或一对一指导的形式,由导生对项目成员进行培训指导,解决学生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遇到的部分问题,以推进项目的顺利开展。

4 结束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实施的目的是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我校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开展,提高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并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的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1] 吴雅蓉.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研究与实践[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2]张莉,章刘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思维模式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2(19).

[3]张莉,章刘成.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提升学生创业与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3).

第5篇:大学实践计划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展翅计划;三下乡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中以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为主要形式。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从1997年开始实施,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成绩,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校的持续扩招, “就业难”成为大学生最关注的焦点问题。传统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已不能满足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因此,2013年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展翅计划”(以下简称“展翅计划”)应运而生。“展翅计划”作为近年来新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其独特的运行方式广受大学生的欢迎,已成为大学生锻炼自己,增强就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作为新时期开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展翅计划”和传统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一样有着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目标。但它又有着自身的独特风格,本文通过对“展翅计划”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分析比较,旨在帮助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达到锻炼自己,服务社会的目的。

1 项目概念的提出

“三下乡”是指文化、科技和卫生下乡。1996年,为了促进农村经济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和生活的需求,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农业部、文化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 ,并在1997年开始正式实施。如今,“三下乡”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在全国高校范围内蓬勃发展。在就业难的新形势下,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工作内容,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等九家单位于2013年7月联合主办了广东省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展翅计划”。

从项目概念的提出来看,大学生暑期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着重于改善农村的环境,促进农村发展。大学生在参加“三下乡”实践活动过程中深入了解基层,充分利用自己所知所学的知识为农村的发展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而“展翅计划”则是为解决大学生择业迷茫和就业困难的问题,着重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大学生通过参与“展翅计划”所提供岗位的见实习,提前熟悉就业环境,明确工作性质,了解就业需求。从而调整并把握自己学习的方向。

2 项目开展目的

大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充分发挥知识和能力优势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一方面大学生可以把先进的知识文化传播到广大农村和基层组织中去,另一方面,在参与的过程中,大学生又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因此,无论对大学生来说还是对广大农村和基层组织而言,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为了符合新时期大学生培养目标,所提出的“展翅计划”旨在引导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职场体验活动,树立正确就业观念、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能力。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参与“展翅计划”见实习的目的各不相同,其中以增加社会经验、提高专业技能和了解行业规则为主要目的[1]。

3 项目开展形式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是以学校为主导,以大学生为参与主体、以农村基层为服务地点的形式开展的[2]。目前各大高校的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开展方式主要有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科技文化卫生知识宣传、公益活动(支教、义诊、义捐、文艺演出)等。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有的以个人的形式进行,有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不论是以何种形式,大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一般以志愿者的身份深入农村,传播先进文化、科技和卫生的知识,体验基层民众生活,调研基层社会现状。

而“展翅计划”的开展形式主要包括实习、见习、就业创业宣讲、心理健康辅导等多个方面。大学生参加“展翅计划”见实习活动主要以个人的形式进行,其中实习岗位面向所有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实习活动集中在每年的7-8月份开展,时间为一至两个月。“展翅计划”开展的实习项目包括:大学生走进省直单位、走进优秀民企、走进基层、走进社会服务机构等,重点加强大学生对不同职业岗位的了解和认识,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展翅计划”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见习项目,旨在通过就业适应性训练,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其次“展翅计划”还举办就业创业宣讲团进校园和大学生就业创业心理素质提升项目等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因此“展翅计划”对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4 项目特点

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通过文化、科技、卫生下乡,有力的推进了新农村的建设,为广大农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提供帮助。“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锻炼大学生坚强的意志。还实现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服务社会、锻炼成才”的目标,真正做到了学生社会“双赢”的结果[3]。

“展翅计划”则是国内首次由省级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大规模、多元化见实习的岗位,旨在引导大学生观察思考和认识社会,同时正确的认识自己,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根据《关于全面开展2015年“展翅计划”相关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展翅计划”较传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展翅计划”推出“公益实习”的理念 ,倡导用人单位拿出部分“不设实习生的性别、专业、学校等要求”的公益实习岗位,从而提升活动吸引力和扩大学生的参与面。(2)创新工作载体,“展翅计划”打造了一个企业自由准入、大学生全年常态参与的‘无缝对接’网络平台,并开发了手机客户端平台,对所有见实习岗位实行动态公布、网上选岗配岗,实现实习单位与学生双向选择,有效的降低了成本。(3)是着眼于学生发展,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可以参与“展翅计划”,并通过多元化的社会实践和职场体验活动来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4)是“社会化”激活,“项目化”运作。“展翅计划”联系全省各地乡镇、社区农村,广泛开发了一批基层社会服务实习岗位;争取广东百强民营企业、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和优秀中小企业支持,开发技术类、管理类、营销类等实习岗位。另外,在此基础上,实施分类项目化运作,开发十大实习项目,按照“统一管理、独立运作”的模式,与相应的职能部门对接开展每个项目。

5 项目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尽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至今“三下乡”实践活动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体现在参加“三下乡”的主体即大学生存在着认知范围窄、知识储备不足、思想不够成熟、对社会认识不足等问题。大学生参与“三下乡”实践活动具有随意性、盲目性,学生自发组织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多参照以往的经验,主题陈旧、活动内容缺乏创新[4]。其次有一部分大学生违背自身意愿的参与暑期“三下乡”活动,由于社会实践活动是高等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学校要求学生必须至少一次的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活动是为了完成学校的硬性要求,而并非自愿的以锻炼自己,服务社会的目的去参与社会实践,甚至还存在着抵触和反抗的心理。因此产生的结果是部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不高,实践过程弄虚作假。另外大学生参加“三下乡”实践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也不尽相同,大学生在组织社会实践时,没有统一标准,实践活动受到服务地点,活动经费和组织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也缺乏监督,活动存在随意变动主题和实践方式、随意更改服务地点和人员、实践质量参差不齐,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等问题。

“展翅计划”作为近几年才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还存在发展制度不完善、活动形式单一、宣传力度不够、参与人数少和组织部门不协调等问题。据省团委调查显示 , 2013年参加 “展翅计划”的学生仅有七成学生顺利实现了岗位的对接,存在部分匹配成功的学生遭到用人单位退信的情况,有的学生和单位联系不上或被企业告知岗位人员已满额了。还有部分大学生在网络平台报名参加“展翅计划”却因为组织部门与企业之间沟通上不协调,没有及时联系大学生,导致大学生在等待中白白浪费了近半个暑假。在2014的“展翅计划”中,大学生参与“展翅计划”的见实习岗位出现岗位对接不顺利的情况明显增加。省团委负责人表示,对接过程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些企业在提供岗位给“展翅计划”的同时也在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实习生,导致到岗人数超出了实际需求人数,因此学生被告知满额而不能参与“展翅计划”。另外有部分学生对展翅计划的对接流程不清楚,没有按要求通过基层团委取得用人单位联系方式,而是自己在网站搜索用人单位信息后直接打电话过去,所问非人,因而对接不上。其次也存在一些企业为了应付省团委而随便提交的一些虚假岗位,而这些岗位其实是不存在的(但提供岗位的企业是存在的)或者这些企业实际上不需要实习生却提交了相应的岗位,导致在学生对接过程中被企业以各种理由拒收。再者,存在着一些大学生即使顺利到企业单位进行见实习活动,但没有得到企业的重视,因此部分大学生到企业见实习并没有接受实质培训和安排在专业对口的岗位上,导致学生无所适从,学不到东西并浪费了时间。这些问题都将引发学生对“展翅计划”的不满,降低学生参与的活动的热情,为“展翅计划”的广泛普及带来了阻力。

6 对项目开展的建议

总而言之,无论是“展翅计划”还是“三下乡”,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根据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和“展翅计划”的不同以及它们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建议:

6.1 周密筹划,合理安排

根据大学生所处的年级不同,要设计有层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安排,高校对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要进行分层次管理。低年级的学生,无论在专业知识还是实践能力上,都有所欠缺,因此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适合团队合作,着重引导学生了解自己,认识社会。高年级的学生多数已进行至少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经验比较丰富,专业知识基础也比较扎实。此时应注重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有计划的参与企业的见实习活动。从而加强对社会的了解和提高就业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思想、知识、能力等多方面的准备。

6.2 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资金的支持是顺利开展活动的保障,没有资金的支持,再好的活动策划也相当于无水之源,无米之炊。就“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而言,大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到农村进行志愿服务,无论是路费、餐费、住宿费等日常开销,还是服务过程所用的器材费用等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持。这就需要得到高校团组织的充分的重视,并开发专项固定的资金用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保障大学生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6.3 建立和完善社会实践监督机制

社会实践活动一般由上级团组织倡导、由高校团组织具体组织开展,在实践活动实施期间,上级团组织单位要做到加强监督,跟进管理的机制。就“展翅计划”而言,在学生与企业进行对接时,省团委要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对接情况,加强对企业接受大学生进单位进行见实习工作进程的监督。同时高校团组织要积极跟进,帮助并解决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6.4 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专业知识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根据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并锻炼自身的过程。要想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满意的成果,就要根据学生的具体专业情况,开展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要争取每个院系、每个专业都有固定的实践项目。这就要求上级团组织开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对于大学生而言,要结合自身实际与服务需求,有选择性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达到既能锻炼提高自己又能更好地服务奉献社会的目的。

6.5 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长效机制

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是开展高水平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提。无论是“三下乡”还是“展翅计划”,参与的学生每年更替,这就要求组织社会实践的部门与基层组织、见实习企业、创业工作区、志愿服务机构等单位加强沟通与合作,在人数多、成效好的单位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同时大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要有意识地为当地居民、组织、企业带来切实的支持和帮助,努力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杨琼.高校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析――基于“展翅计划”行动的调查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14,35(4):57-58.

[2]胡小进.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1,30(26):255.

第6篇:大学实践计划范文

这一学期是一个重要的开端,是我人生中的又一次转折。在还未能了解她时,我必须以全新的姿态去迎接她,让她成为我不断进步的基石。

总结了上一学期的学习,发现了很多问题。具体情况如下所列:

(1)没有找准学习方向,对于学校的情况没有深入地考察和评估;

(2)个人学习方法没有成形,处在随机状态,课内课外都是一个模式,存在着学而不解的问题;

(3)盲目自信,自我妥协,对于学校存在的严重的教学问题置之不理,没有采取强硬的自我保护措施;

(4)手机上网频繁,影响了正常的休息,破坏了日常的作息结构,对学习造成了很大的负面作用;

(5)个人业余爱好占据了大部分思维活动,使得学习进程大为减慢,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也出现了较大的波动。

还有很多问题未能一一列出,只选取其中五件较典型恶问题作为参考,希望以后能在学习生活中避免这样突出的问题。

现在看来,上学期的就学是一次极严重的失误,这挫败了我想从技术行业奋起的初衷个意愿。当然,面对失误,呀不能总沉浸在旧迹的灰暗中,一个新的局面,需要我们用快乐的双手去打开。虽然,这次失误给我带来了很多经济上的困难,但并没有彻底压制住我一心向上学习的劲头,反而促成我对于现状的全面审视和思考。一次失误引出一个提醒,这次失误提醒我要时时铭记学习、处处加强观察和思考,全面地掌握客观实际、生客地认识事物内外部的联系、有计划有目标地规范学习和生活秩序,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钻研和创新。

以上就是我作“新学期计划书”的初衷。为了更明确地提出我的新学期的目标,我将分几个方面来说明,计划如下:

第一,就学方面。这次重新选择学校就读专业,是符合我的早期意愿的,主要问题在于所就读的学校是否符合职业教育的规范。由此得出择校的几个基本原则:一是要看学校的办学历史和特色;二是要看大众对于这所学校的评价;三是要了解在校的老生的评价;四是要看学校在社会中的影响(名气);五是要考察该校的教学情况和校园的环境(住宿,活动场所,教室,实训场地等);六是要询问该校的招生要求。

以上是我总结的六条关于就学的基本原则。入学之后,下一步就是开展学习了。

第二,学习方面。谈到学习,就难免要和课堂联系起来,这是片面的看法。对于一优秀的学生来说,学习意味着多方面的发展。也就是说,学习不光是学习书本上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和做事。书本上的知识,莫非浓厚的兴趣是很难吸收并掌握的,而这兴趣的主人--我们无一例外都在受兴趣的左右。这里,我有个经验,就是对于任何事都抱有求知心、热爱心和珍藏心,努力地去探索他们,从观察入手,在与各方询问中加深认识,用思考得出明确的结论,全面的体会周围各种事物存在的意义,毫不挑剔地面对一切,这对于学习专业本身是非常有益的,对于人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有人说,学习不分场地,不分老幼病残,不分尊卑贫富,不分国界种族,这就是在说学习的性质--无处不在,且可以通过本能的需求来获得。

学习的方法可以根据当天的课程安排而定,一般以自学为主、课堂为辅,而对于课堂上不懂的地方要及时排除疑难,不可丢三落四,一旦怠慢成性,疑难就越聚越多,到最后不得不放弃。学习要靠不断地扩张和积累,只有把学习的方法和实际的行动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学好专业。

学习专业,应把基础知识和重点课题结合起来,做到同时互补;学习专业,要了解该专业的宏观知识体系,并制定出大致的课程结构,从而列出他们的先后顺序,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条理地学习、有系统的掌握;学习专业,要始终以围绕专业的技能要求来开展学习,特别是基础知识的温习,更要紧贴专业的所需,这样,专业才会学得透彻、学的牢靠、学的专一。

学习态度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年轻的我们,把握好自身的心态是学习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心态源自心灵的反应,是意识的稳定的内在形态。人都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如何塑造和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我们新学期自我调整的第一步。心态的塑造,重在心灵的感悟、意识的强化。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在与人交往中,在工作中,我们都在用心灵承担着一切,这是应该注意的一点,因为我们的态度的好坏取决于她的认识的深浅。

学习目标的设置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座灯塔,目标越高,灯塔所发出的光亮就照得越远,然而光的强度就越减弱。作为专业来讲,学习是有层次的,获得的技能有深有浅,关键在于掌握的程度。一个学了机械制图的人,便只能够设计出图形;一个学好了数控编程的人,就肯定能运用机械制图。从这点可以看出专业恶特性,就是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而非一个整体。所以,学习专业时的目标设置,应注意到这个特性,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设置阶段性的目标,而这些目标的“终点”就一定要符合专业的最高学术水平,否则就是“南辕北辙”、“误入歧途”了。

学习做人体现在整个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她是我们的无处不在的课程和向导。做人的实际意义在于建立了与大众的联系,以获得生存的地位,但这只是人的本能,更重要的是,做人的体现出人的道德素质,她迎合了社会潮流,她能通过这项“课程”提升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地位,是值得我们注重的。可以想象,一个人没有了道德素质,就算专业技术学得怎么好,也是不受欢迎和认可的。所以,我们的学习,不能片面,要内外兼容,专业和做人并进,理论和实际应用同步,基础和难点互补,而做到这些,除了勤奋,还需要坚定的意识和信心。

第三,生活方面。学习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这是所有学着的一致追求。而当下的生活,我们有该怎样计划呢?这无疑是一个极费心思的“家务事”,而事实并不如此。可以说,生活是重复的,我们每天从睡梦中睁开睛到晚睡的最后一次合眼,所经历的生活大致都是相同的,无非就是起床、早操、上课、活动、用餐、自习以及睡觉之类的常规事项。可以看到,生活的重复并不等于我们学习的重复。然而,这种生活的重复极易造成我们学习形态的重复或消退,由于人的惯性思维,对于重复的事物总会以常定的方式对待,缺乏全新的创新的认识。所以说,怎样处理好生活与学习的关系便尤为现实,再进一步说,学习需要在生活的固有框架中不断变幻角度和位置是有必要的,重要意味着原地踏步走,学习当然不能得到长足进步了。

生活是我们生存的过程,所必需的是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不变的是物质,变得是精神。排除物质上的需要,单讲精神高度是愚蠢恶作为,单讲物质上的富足,而忽视精神上的高度则有性命之虞。两者告诉我们,物质上的需要和精神上的追求对于学习来说都同等重要,是不能相互逆反,应相互补充和协调。生活是我真正的家园,有了向往,有了珍重,生活对于我才是丰富和和谐的。当然,心灵的和谐,是生活和谐的关键保证。

第7篇:大学实践计划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评价体系;学业评价;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013-02

高等学校在教学工作中,会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学业评价问题。学业评价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虽然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学业评价进行了很多改革,但由于历史沿革、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仍存在缺乏多元化、方式单一等诸多弊端。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弊端,并就如何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学业评价体系,以及明确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的功能与评价结果的有效利用,促进学生的学业、能力、道德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平衡发展做了初步探讨。

一、高校现行学业评价体系现状及存在的弊端

(一)高等学校现行学业评价体系现状

我国现行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课程学习、毕业论文(设计)以及毕业实习。前两个方面是学业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课程学习包括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个方面。在学业评价的执行层面主要通过教师、学院以及校方分别承担来完成,学生在学业评价过程中基本处于被动的一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业评价多采取终结性结果评价的方式,过程评价在评价结果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主要的过程评价参考指标为课程学习中考勤、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的中期检查等客观指标。

(二)高等学校现行学业评价体系弊端

1.传统意义上的学业评价与其真正的内涵存在偏差。传统意义上的学业评价指的是在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业评价主要以分数的高低作为唯一依据,其目的仅仅是获得学分、毕业或评优评奖。这样的学业评价认识忽略了其发展功能,与学业评价的主旨存在一定的偏差。这里可以借鉴“全人教育”理论,它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作是千方百计地唤起学生的求知热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爱好,即治学的方法。因此,学业评价最为重要的内涵是通过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指明学习方向,改进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2.现行学业评价体系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提升每个人的主体性。传统的学业评价体系应试化的倾向,导致大学生主体性正在逐渐丧失,成为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学业评价体系考核内容局限性和不具有时效性,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以“考试”为核心的单一的评价方式难以真正反映学业的真实情况。目前我国高校中学业评价中,评价方式主要采取课程考试或课程论文量化打分的形式,通过分数的高低来对学生学业的价值进行判断,主要反映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而不能反映学生学习进展情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忽略了对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察。

4.传统的学业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导,忽视了对于学业过程的整体评价。目前大学生学业评价中的应试化倾向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忽略平时的学习,仅在考前两周突击学习,以不“挂科”为学习的最终目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有效的释放;教师也以学生最终考试成绩作为课程的学业评价,而没有参考学生在学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表现、情感等因素。

二、构建高校“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

(一)“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的目的与作用

学业评价的目的要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通过学业评价实现对学科教师教学的激励、诊断与促进作用。其次要肯定学业评价存在的选拔与甄别功能。但要弱化这一目的,减轻评价对学生造成的压力。着重体现评价结果对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等发展。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学业评价的结果,对教学过程、方法有所改进,促进教学与评价的相互作用,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二)实现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落实到具体的方法上,要做到量化的方法与主观评价方法,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的结合。量化打分的形式主要包括阶段考评、课程考试等等以分数或成绩等量化指标作为学业评价依据的方法;对于某些以分数不能体现学生学业情况的课程或评价内容,可以采用主观评价的方法,阶段考评也可辅助以主观评价,主观评价一般以描述性的语言对于学生在课程、实习等过程中的积极性、能力及情感等进行表现,并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在下一阶段改进上一阶段存在的问题,累积即可获得学生在整个课程中的表现,形成过程评价结果,同时可以在学生课程结束后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在“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中,需要贯穿始终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要摒弃原有的“整体划一”评价理念,承认和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学业评价的差异化理念。

三、高校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的实施

(一)“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的组织方式与方法

1.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弥补不足,促进自我进步的途径。在课程学习活动中,大学生通过主动确立学习目标,及时进行自我诊断,以自我评价的结果来指导和改进其学习活动,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偏差,最终提高学习目标的实现水平。同时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使教师充分掌握学生对于课程的认识,学习的态度及价值观等动态指标,也为教师的客观评价提供了充分依据。学生课程的自我评价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①知识掌握的自我评价,从记忆、领会、应用、分析等方面来评估。②学习动力的自我评价。③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如阅读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等;加工、应用、创造信息的能力:如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口头的、文字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学习的调控能力:如确定学习目的、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习兴趣、克服学习困难等;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的能力。

2.学生互相评价。对于学生互相评价这一方式,首先教师要判断课程是否适合学生互相评价这一方式,教师将参与课程学习的全体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并将部分课程内容以小组学习、小组研究的方式分配到各学习小组,各小组的内容可以按照不同学习小组的能力、特长来分配,充分体现差异化评价的原则,学生在共同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对自己与他人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具体评价内容可参照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

3.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的结合构成对学生课程评价的主体,形成课程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教师评价内容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作业情况、阶段考评、科研实践情况以及课程考试成绩等各个评价组成部分,而不能单纯的以课程成绩作为课程的最终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量化打分与主观评价的有机结合。

(二)“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的评价内容

1.量化评价方法。在“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中,量化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阶段考评与课程考试。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解,划分出若干关键知识点,由此设置若干阶段考核点进行考评,改变原有学业评价体系下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在进入考试周之前突击复习的局面,通过阶段性考评,使学生在每一个关键知识点学习后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整改,形成“发现问题――有效整改”的良性循环。通过阶段考评的积累,在课程结束的时候与课程考试有机结合,形成对该课程的量化评价部分。

2.主观评价方法。课堂表现考核“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中,贯穿整个体系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传统的学业评价体系下,大学课程基本上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教师适当规划教学过程,采取课堂互动或分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这两种形式,教师可以形成对学生课堂表现的主观描述性评价或指导。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该形式应给予相应的支持与指导。作业考核,在“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下,作业形式应考虑多样性,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课外实践考核,鼓励学生就课程内容以及个人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激励分并给与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蔡芸.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7).

[2]吴定初,唐安奎.创新型人才培养与人的主体性提升[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

[3]李介,王雄雄.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1).

[4]王文静.学生自我评价流程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5,(3).

[5]王资.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第8篇:大学实践计划范文

我们×县位于×省最北部,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下辖×个乡镇、×个开发区,×个行政村,是以农业为主的县份,曾经是国家级的贫困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从全县劳动者受教育水平来看,27万农业人口中,大专文化的仅有640人,占2‰。特别是×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基本是高中以下学历,不少村干部仅有小学文化程度。可以说,人才匮乏是困扰着我县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我们分析,×县落后的原因,一是生产条件落后,二是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为此,几年来,我们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善生产条件的同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千方百计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我们觉得非常及时必要。1999年、20__年以及20__年,我们相继下派了×名大中专毕业生。这些大学生到村后,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寻找销售市场、普及科学技术、发展商品生产,受到了乡村干部和群众的普遍欢迎,成为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骨干力量。我县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

县委、县政府对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高度重视,并把这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县委全会、县人大会议,都明确提出要把[!]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作为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县委书记邓×同志强调指出,选派大学生到村级组织工作是康平实现永久脱贫的大事业,我们要拿出足够的精力切实抓出成效。今后,提拔干部主要要从优秀的选派大学生中选拔,要不拘一格用人才,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做出了一系列加强和规范这项工作的决策。

首先,确定了工作目标和指导思想。工作目标,第一步为全县每个行政村配齐一名大学生。第二步提拔重用优秀者,调整更换不胜任者。第三步根据需要增加选派数量,提高选派质量。在指导思想上,我们立足于搞好全县农村第二次创业,以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为目标,以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为载体,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努力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做到“四结合”,即“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与农村经济总体发展规划相结合,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与加强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与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相结合。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我们选派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全县公开选拔,采取公开报名、基层推荐、知识测试、面试答辩、组织考核的办法,好中择优,强中选强,尽量做到组织的派遣与村里的需求相结合。几年来,我们选派的大学生多是农学、经营管理和财会毕业的,属于农村紧缺、实用人才。他们到村后,与干部群众融为一体,成为新型农民。以前,大多数农民习惯于“三个月过年,一个月种田,八个月干闲”的生活方式,闲暇时间互相串门、打扑克、看小牌。现在,通过大学生的宣传带动,农民的眼界开阔了,市场意识增强了,纷纷研究项目,寻找发家致富的门路。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选派大学生发挥知识面广、信息灵通、头脑灵活的优势,走家串户,介绍适销对路的产品、宣传产品市场走向,引导农民进行

种植业结构调整。实践证明,农村需要人才,需要大学生。一些老百姓高兴的说,咱村可来了明白人。其次,建立起县乡村三级运行机制和工作体系。县组织、人事部门对这项工作负责规划、协调和组织实施,共青团、科技局、科协等部门密切配合,协调动作。各乡镇党委书记全面抓,副书记具体抓,各级领导拿出足够的精力,作为工作重点,尽职尽责抓好。同时,村党支部也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负责对选派大学生的培养和管理。这样就形成了对选派大学生的考核、培训、锻炼、提高的制度和体系。

二、强化管理,促进选派大学生积极发挥作用

大学生到村级组织任职,根本目的是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增长才干,得到锻炼,迅速成长起来,切实发挥作用。几年来,我们始终抓住把如何让选派的大学生发挥作用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并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先后下发了《关于选派优秀大学生到村级工作的意见》和《×县选派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村级工作的补充意见》和《×县选派大中专毕业生到村级工作的管理办法》等三个政策性文件,对选派大中专毕业生到村级组织工作后的工资待遇、人事关系、教育培训、考核、奖惩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在待遇方面,我们对工资提出六种开支渠道,即由所在单位全额承担;由原工作单位开基本工资,所在村给予适当补贴;工资由原单位和所在村各承担一半;工资由原单位全额承担;应、往届毕业生没落实单位的,由村里负责接收,按本科生每人每年3000元、专科生2600元、中专生2200元标准落实基本工资,从为农户有偿服务中解决效益工资;由村里划拨一定土地,通过创收解决工资。无论哪种形式,我们都坚持工资收入与工作业绩相挂钩,不搞“大锅饭”和“铁饭碗”,避免出现“混日子”的现象。在人事关系上我们还规定,对原有单位的选派大学生保留公职和编制,原来没有编制的可保留工作关系,待有编制时优先予以解决。这样既解决了下派大学生的后顾之忧,又激发了大学生在农村建功立业的热情。

在管理方面,我们对下派大学生实行百分考核。乡村给每个选派的大学生明确具体工作任务,规定完成时限,制定量化考核标准,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有的乡镇,让每个大学生负责一个科技示范园,带五个科技示范户,包一个贫困户,承包一个科技项目,并细化了考核指标。对政绩突出、进步明显、作用发挥好的的选派大学生列入乡局级后备干部培养规划,予以提拔重用;对不胜任者,及时调整更换。如果选派大学生当年考核不称职,第二年进入人才市场或回原单位工作。这些措施极大的增强了选派大学生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激励他们更好的发挥作用。

在培养方面,我们把选派大学生的培养同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结合起来。对有入党要求的列入非党积极分子,指派专人重点培养,符合条件的及时吸收他们入党。在选派的大学生中,有56名党员,其中29人是在农村工作期间发展的。工作中,我们特别注重给他们压担子,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有的乡镇把选派大学生安排到基础薄弱、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村任职,让他们参与决策,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培养。在培养方式上,实行“传、帮、带”责任制。由乡村的两名干部包一名大学生,把培养工作落到实处。我们还把选派大学生纳入农村二次创业实用人才计划进行培养。县里规定每年集中培训二次,每次1-2周。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实际,深受农民的欢迎。

三、形成氛围,不断推进这项工作向纵深发展

为了进一步做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我们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农村需要大学生、大学生需要到农村去”的舆论氛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日报》相继刊载我县的做法。×电视台也报道了我县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先进事迹。我们通过文艺节目形式,宣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努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推动这项工作向健康发展。

第9篇:大学实践计划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职业定位;教育类型;教育观;多元化教育平台;学习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3)02-0110-03

近几年,由于扩招等各种原因,高校毕业生数量增长明显,而与之对应的经济增长速度则呈现放缓的趋势,造成了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就业形势严峻。为了解决这一关乎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关键问题,党和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提出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和教育,以期实现高质量就业,促进就业工作更好的发展。教育部2007年下发了《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要求各高校充分认识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和教学计划。这种通过行政手段深化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教育改革,为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职业生涯规划也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个体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和欢迎。因此,如何有效地将高校、企业和职业规划机构联系起来,构建一套彼此适应、相互补充的完整体系,全面准确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指导工作,是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就业,进一步解决当今就业难问题的关键环节。

一、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合理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人生发展的助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但能够帮助选择准确的职业方向,而且能够进行快速定位,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全面准确地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保证办学质量,实现为社会提供所需人才的办学目的。对于学生,从自身实际需求出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早日认识自己,发现自身优缺点,有助于找准自身发展方向,进行合理定位。此外,职业生涯规划在帮助学生找准未来学习目标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学习动力,使其学习的动力源于自身的发展需要,明确自身需求和价值,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真正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帮助其不断深化职业生涯规划的效果,获得更好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强,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职业规划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课程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兴趣不高

目前,大部分高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仅从理论层面上提供一些面试技巧、择业心理、如何写求职信、应聘信等浅层次的服务,不能很好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难、职业发展错位等问题。[1]实际上,职业生涯规划应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使其能够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计划、树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并能够适时进行调整,从而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二)简单地将职业规划等同于择业

调查显示,多数人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还不能准确认识,只是简单地将职业规划等同于择业,作为其就业的选择工具。实际上,职业生涯规划除包括职业选择外,还体现在个人发展的多个方面,如职业的评估和反馈、目标的选择与确定等,可见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性的复杂过程。如果简单地将职业规划等同于择业,必然会忽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破坏职业生涯规划的完整性。

(三)混淆就业指导中心和职业规划专门机构

目前,学生对职业规划机构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仅有不到一半的学生愿意接受职业规划机构的指导或曾经接受过其指导。这充分说明职业规划机构发展的不足,如何更好地发展还有待市场的检验。相反,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八成的学生表示愿意接受就业部门的职业规划服务,一方面说明学生对于就业指导部门的认可度较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其不能清晰辨识职业规划专门机构和就业指导部门的区别,造成混淆。可见,在目前我国职业规划市场发展不完善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实践性教育,满足其进行合理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需求,将是非常重要的。

二、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环节教育的重要性

(一)形成准确职业倾向的内在需求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论结合实践,从古至今,一直是我国教育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学生通过实践和社会更紧密的接触,不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最主要的是加强其对于社会生活的进一步理解,培养更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了解到自身与职业的适应性如何,从而更好地确定职业倾向。

(二)进行职业生涯机会评估的重要方式

每个人都处在其特定的环境中,离开或者不适应周边环境,便无法很好地生存与发展。职业生涯规划主要任务便是通过对周边环境的分析,评估出环境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只有充分对环境特点、变化情况以及与自身的关系等有一定了解,才能克服多变复杂的环境所带来的诸多影响,做出客观准确的分析,合理有效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我们无法预知职业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只有认真做好实践环节的教育,才能使学生熟悉职业环境,并依据自身和环境特点,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估,如组织发展战略、人力资源需求、晋升发展机会等。

(三)进行职业定位的必要准备

职业定位,就是清晰地明确一个人在职业上的发展方向,它是人在整个职业生涯发展历程中的战略性问题也是根本性问题。具体而言,从长远上看是找准一个人的职业类别,就阶段性而言是明确所处阶段的对应行业和职能,就是说在职场中自己应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2]很多人工作不顺利、发展不顺心,并不完全是因为自身能力欠缺,而是没有很好地考虑过“我是谁”“我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也正因为认识不清晰,目标不明确,而无法取得突出的成绩和不断成长的满足感。可见,准确的职业定位是人生发展的必要准备,当代大学生只有通过进行实践,将自身置于社会环境中,才能了解所从事的工作,进一步了解该行业与自身的适应性,从而对自身进行客观的评价,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做出调整,寻找最符合自身需求的职业定位。

三、职业生涯实践环节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设计阶段性的职业生涯教育类型

随着课程逐渐深入和学生价值观趋于成熟,可将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分为课堂实践教育、专业实践教育和综合性实践教育三部分。其中,课堂实践教育要通过参考查阅前沿理论文献、了解社会环境,并结合教学设施进行可行性分析,设计出适合课程架构的若干实践单元;专业实践教育应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后,作为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应随着学生课程学习的深入不断加强专业实践教育的难度;综合性实践教育应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后,有针对性的开展,主要对象一般是高年级的学生。比如组织毕业班学生到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顶岗实习。

(二)实现就业指导观向规划及教育观的转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计划招生和市场就业的相互掣肘凸显出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后和冲突,这种冲突又集中体现在教育的理念和观念上。在保证就业稳定的前提下,学校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终身成长。[3]将单纯的就业指导观念转变为职业规划教育观念,不但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观念的转变,需要我们在理论论证的前提下,不断开展实践活动,在符合社会、市场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不断改善培养方式,提高培养质量,构建多元化的培养平台,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三)组织职业生涯规划体验活动

高校应积极搭建由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的职业教育互通平台,加强各方的资源共享与相互协作,按照大学生创业就业愿望和实际需求,为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专业性的创业就业指导和职业实践服务,帮助大学生迈好成功创业与走向社会就业的第一步。[4] 第一,通过讲授、座谈等灵活的课堂教学,将职业生涯的基本概念和形式传授给学生;第二,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特别是寒暑假,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或到企业工作的机会,亲身体会社会环境和岗位需求,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估和自我认识,进一步改善自己的职业规划,确立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第三,学校可将实践环节教育纳入到正常的教学计划中,由“选择性动作”变成“规定性动作”,切实加强实践性教育。

(四)提供充分的实际培训机会

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依据学生发展方向和专业特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就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帮助学生增强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将学校培训、校外实习和培训机构培训结合起来,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要结合专业特色和当地产业结构特点,着重发展订单式培训,使就业与培训紧密地结合起来。此外,还要参照国家有关职业标准和规定,切实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和行业规范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宋宗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12):51-53.

[2]周明星.现代职业生涯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