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经济相关课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会发展和改革处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委里确定的重点工作目标,以创建丽水国家公园为主线,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各个领域按计划有序推动改革和发展。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2019年主要工作亮点
(一)丽水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2017年12月启动创建国家公园以来,根据市政府工作部署,社会处积极主动开展创建工作:2月组织工作专班成员单位赴龙泉、庆元两地开展调查研究,考察了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梳理了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基本思路。3月份编制完成《丽水市建立国家公园前期工作方案》,制定工作计划表,分解工作任务,并按方案时间节点安排启动相关资料收集工作。4月初成立了以吴晓东市长为组长的丽水市国家公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申报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4月底完成可行性论证和专题研究,同期启动开展国家公园范围边界划定和功能区划研究,为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按《丽水市建立国家公园前期工作方案》的要求正式启动了《丽水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工作。12月5日,《丽水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初稿形成,目前,正对总体规划初稿做进一步修改。
(二)推动中国信息化百人会与丽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为打造国家级数字生态经济示范区,推动我市生态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性经济发展,1月份,市政府做出了与中国信息化百人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重大布署后,社会处紧紧围绕工作要求,赴北京沟通梳理合作内容,积极协调各方,确保双方战略合作协议按时顺利签订。合作协议将汇集中国信息化百人会相关人才及资源优势,在丽水筹建数字生态经济研究院,为当地培养、储备和输出产业融合复合型人才,重点开展数字经济与当地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研究,提升我市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双方同意在推进丽水市建立数字生态产业创新基地和一揽子数字经济应用示范工程,帮助丽水申请创建国家级数字生态经济示范区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同时,中国信息化百人会自2019年开始每年在丽水举办一次高规格的“数字时代生态文明全球峰会”,不断提升丽水的城市品牌知名度。
(三)高质量开展争取资金和项目工作。
2019年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5个,资金4225万元。其中,社会服务项目争取到2431万,占全省投资总额的22%;职业教育项目获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 1060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连续11年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文化旅游提升工程项目争取资金734万。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资金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有效改善我市社会服务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我市公共服务水平和增强兜底保障能力。认真组织完成了2019年我市社会领域中央投资项目申报工作,为日后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创造条件。2019年力争社会类项目资金8000万元,其中,市本级1000万。
(四)项目管理完成情况
2019年共受理项目31个,项目估算总投资11.22亿元,全部都已办结。其中出具项目服务联系单4个,审核、核准项目27个。其中教育项目11个,总投资5.53亿元;卫生项目7个,总投资3.03亿元;旅游项目2个,总投资9291万元;体育项目1个,总投资470.2万元。
根据委内百日攻坚工作部署,负责开展丽水市应急救灾中心项目攻坚行动。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全力以赴抓难题攻坚,攻坚期间,共召开4次项目协调会,全程跟踪服务涉及项目审批建设的各阶段,对项目的不同阶段按照项目的实际进行调整优化。该项目已于11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
(五)提案办理工作
今年共办理人大政协提案建议23件,其中市长领衔办理的重点件1件,主办3件。认真组织开展丽水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要以“国家公园”为目标引领“丽水大花园”建设的建议》(案号:A016)的重点建议办理工作。针对人大代表在建议中提出的提升国家公园定位境界、全域统筹、抢抓机遇申报等建议举措,各相关创建单位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丽水国家公园的创建各项工作。按时完成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和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建议提案办理。
(六)协调解决项目推进工作
近年来,随着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项目管理方式不断规范,为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碰到的难题,2019年,共参与配合召开了29场次的项目协调会。重点协调推进全市社会领域项目谋划和落地工作。协调解决社会项目前期推进过程中有关扶持政策、投融资模式、基础设施配套等重大问题,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督促工作推进进度,推动一大批社会项目加快落地,促进了全市有效投资持续稳定增长。
(七)其他各项综合工作。
及时完成基本公共服务十三五中期评估、全民健康保障工程中期评估、我市足球规划调研、瓯江山水诗之路规划编制丽水区域内调研、健康丽水建设、全域旅游创建相关工作。编报丽水市2019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建议方案、重大储备项目入库以及配合委内处室完成浙江(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先行区创建方案重大项目库梳理等覆盖全市性的综合工作。
二、2020年工作思路
(一)完成丽水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编制
以边界划定和功能区划为基础编制丽水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国家公园的规划期限、规划范围和功能区划,提出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等。围绕规划目标,确定规划任务,重点包括生态系统保护、构建新型管理体制机制、社区协调发展、社会参与等方面,提出建设项目和多元资金投入渠道,建立由一个总体规划和若干专项规划组成的丽水国家公园规划体系,有效指导国家公园建设。
(二)做好课题研究,深化项目谋划
开展丽水医养(康养)课题研究。针对我市养老发展存在的经费投入不足、专业人员缺乏、服务内容单一等现实困难,整合养老院、各级医疗资源最大化区域内资源利用率,以建成以一个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为研究目标,推动丽水市医养(康养)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争取2019年6月提交《研究方案》初稿,2019年10月争取课题通过专家评审。
积极谋划一批符合丽水实际,对创建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具体推动力的社会领域基本建设项目。结合丽水好山好水好空气的自然资源,谋划丽水医养(康养)结合产业园项目,通过专业医疗机构牵头,养老机构配合,实现区域内医养协作整合性医养模式,打造解决老人全面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带动医养全产业链能力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数字图书馆;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2-0261-0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fast, big data, cloud computing, Internet of things, such as vigorous development,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to a new level. In this paper is based on digital library as the background, study of characteristic database in the two projects and related statistical data.
Key words: big data; digital library; the database
从这个“大数据”展上看到了什么?2016年5月25日,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在贵阳开幕。国务院总理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在致辞中说,当今世界,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蓬勃发展,使互联网[1]时代迈上一个新台阶。今天的中国要把握住世界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1],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信息化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努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表示,要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积极培育发展大数据等信息网络产业。依靠改革推动发展,这方面需要市场主导,政府也大有可为。要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推动政府信息共享,提升政府效能,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更方便。除涉及国家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外的数据,都应向社会开放。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市场监管,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格局,实现“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利用大数据等技术为民谋利、解民所忧,促进形成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民生服务体系。
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一大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图书馆专业队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孙坦以“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变革-面向语义信息环境的嵌入式图书馆服务”为题,从基于系统的服务变化、基于馆员的服务变化以及再造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对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变革进行了详细论述。
浙江图书馆副馆长刘晓清以“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技术创新探索”为题,从数字图书馆的理想与现实、浙江数字图书馆建设、资源建设与整合、服务推广、数字图书馆案例的讨论、技术与服务创新探索等方面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作了讲解。提出数字图书馆是一个生态系统,数字图书服务要形成产品,追求用户体验的不断提升
1 大数据中数字图书馆和自建数据库分析
我们以中国知网电子资源为检索平台,以主题=“大数据数字图书馆”搜索,从发表年度,学科,来源数据库这三个方面进行统计,结果如下图、表。
图3和表3是分别对应的,从图表中我们看出,2002年一直到2015年,大数据的数字图书馆方面的文章基础都是在500-600篇左右徘徊,没有太大的发展和突破,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 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这两个学科所占比例达到90%以上,来源数据库主中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占了7473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占880篇,还有特色期刊占了316篇,还有一些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有300多篇。
图6和表6是分别对应的,从图表中我们看出,2002年一直到2015年,自建数据库方面的文章基础都是在50-300篇左右,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 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这两个学科所占比例达到95%以上,其他领域相对较少,来源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占了3698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特色期刊,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分别只有100多篇.
从图6,表6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字图书馆在近10年左右,创新和发展得很少, 数字图书馆在图书情报领域,计算机领域应用的比较广泛.
2 特色数据库研究
本文之前研究的课题《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苗木种质资源管理应用研究》[2],再加上现在正在研究的课题《花卉资源的关联规则算法》为依据,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苗木种质资源管理应用研究》项目中,数据库主要是搜集苗木信息,并设计相关数据库,研究的是苗木种质资源这块内容。
《花卉资源的关联规则算法》项目主要研究的是花卉信息数据中的相关内容。
这两个项目中研究的都是正对某一领域而专门制作的数据库的研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苗木种质资源管理应用研究》是针对苗木数据库而创建的数据库,《花卉资源的关联规则算法》是针对花卉数据库而创建的数据库,在苗木数据库中可以查询到苗木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繁殖要点,栽培管理,观赏应用以及其他的相关知识。通过对实物的认识,了解,可以加深课本知识,通过实践来认识书本上的知识,融会贯通。《花卉资源的关联规则算法》通过对花卉信息的收集,通过关联规则算法,找出相关性,通过后台特色数据库的研究,可以加深相关专业对花卉的理解,加大图书馆中花卉方面书籍的流通,从而方便管理,对花卉信息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
3 结束语
“如果能够妥善应用大数据,我们可以拥抱更为美好的未来。”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IIT)全球首席执行官帕特瓦尔丹说,大数据就像新的原油一样宝贵,对大数据的利用开辟了一个新兴领域。他说,过去三、四十年,中国发展迅速,这使得数亿人摆脱贫困,中国一直在发展服务业和电商产业,制造业正在迅速现代化,这些产业已经比较成熟,中国现在需要新的增长点。“我很高兴看到中国政府现在开始关注大数据、互联网产业,并把它们打造成经济发展新引擎。”
参考文献:
[1] 王浩, 刘冰, 张琳琳.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发展研究[J]. 新世界图书馆, 2016(2).
【关键词】党报 经济新闻 可读性 讲故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类经济类新闻成为报纸读者关注度最高的信息之一。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每日经济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财经》等专业财经媒体的异军突起,经济新闻越来越受到各种媒体的重视,政经、产经等信息在各级党报的版面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高,有的报纸不仅在新闻版上编发大量经济工作、生活类新闻,更设置有专门的财经版面。在这种媒体环境下,地方党报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权威性,抢占话语权,保持经济新闻报道方面的优势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
令人稍感遗憾的是,当前提起党报的经济新闻,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总是这样:经济新闻是干巴巴的数字堆积和事实罗列,枯燥乏味,经济版面难以做得活跃,往往是记者费了很大的劲,仍是“外行看不懂,内行不愿看”。平心而论,目前经济新闻不吸引人、不打动人的状况确实需要改变,怎样才能写好写活党报经济新闻,使其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可读性呢?
有热度:紧贴民生、体现特色,做足做实百姓关心的新闻
在当前的党报经济新闻报道中,有一些普遍存在的不良现象:内容老套,表现手法陈旧,动辄“数字+例子”,“过程+效益”,缺少生活化的语言和人性化的内容和情节,不时出现内行看笑话,外行看不懂的新闻报道。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记者的作风没有彻底得到改变,并没有真正深入到经济生活中,采访写稿只是“坐车子转一转,把材料抄一抄”,全篇都是“全省经济指标”、“权威部门信息”、“有关专家”认为,这样的新闻报道不合老百姓胃口,自然就失去了读者。
在选题上抓准老百姓关注的经济热点,找准新闻的“卖点”。增强党报经济新闻的可读性,就必须关注那些贴近读者,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这些信息,大到一段时间内国家的货币政策、股票市场的最新动向,房价波动,税率的变动,小到保姆、月嫂的价格,蔬菜粮油价格的变动,这些种类繁多的经济信息能满足相当一部分读者的需求。2008年初,股市动荡加剧。笔者在走访了多家银行网点,并咨询业内人士发现,江西省出现了“居民储蓄大增,国债销售回暖”的状况。于是写成一文刊发在《江西日报》的理财消费版,为读者提供了最新资讯。2007年,记者从民生视角出发,多方走访写出了《给家庭人气成本算笔账》一文刊登在《江西日报》上。在文章结尾还链接了“南昌燃气初装费不调整”的小文章。这一组合稿件的推出,本着老百姓最关心的“柴米油盐”话题出发,有调查、有分析判断、有相关链接,让关心该问题的读者看过后对整个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见报后,陆续收到许多读者的意见反馈和咨询电话,有较好的社会反响。
就广大读者普遍关注的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中捕捉“大鱼”。2008年9月19日,无疑是一个让所有股市投资者难忘的日子。当日,在多重政策利好的刺激下,A股市场一扫长久以来的阴霾,个股纷纷涨停。笔者抓住证券市场的这一变化,从“散户”、“分析人士”、“机构投资者”等多个角度分析当前显现久违财富效应的市场,写成《组合拳”下看市场》一文刊登在理财消费版上。对经济生活中热点难点问题作深度报道,对读者的投资具有指导性,自然深受读者欢迎。
有温度:多讲故事、用活数字,经济新闻要“软下来”
现在有一个误区,认为党报的经济新闻就是要不遗余力地报道当地党委、政府的经济政策、工作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效。诚然,作为党报,这些反映工作大局的当然要报道,但即使是这种看起来很“硬”的新闻,也要通过故事化的叙述让他“软”下来。比如发表于《江西日报》2008年12月17日B2版上的的《房屋租赁逆市走暖》一文,就是以一位南昌市民租赁房子“惹上麻烦”作为切入点来写的。租赁房子原本再正常不过的,怎么会惹上麻烦呢?文章的开头就有让人看下去的欲望,随后,文章介绍由于当时南昌市房屋租赁价格上涨,有市民因为合约到期以及其他原因不能按原来的租金继续租用房屋导致,文章继而对省城的房屋租赁市场进行调查,发现当时房屋出租价格已悄然间上涨20%以上,提醒市民要续约的赶紧先和房东谈好,以免吃了亏仍不明就里。
2009年金融危机引发铜价大幅下跌,贵溪市工业园内一家企业因在危机前就加大技改力度,转变发展方式,产品依然紧俏,另一家则难以为继。为此《江西日报》刊发了“两家铜企 不同境遇”,用比较的方法阐述危机中企业的求胜之道,报道用讲故事的方式让人信服,给人启迪。
另外,在稿件的写法上也要力求情景交融,善于将枯燥的东西理性化。这主要体现在写作中应善于活用数据。寻常的数字中有不寻常的故事,大量用数据说话是经济新闻的一个显着特点。在表现经济成就、探讨经济问题时,数据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但是,一提起经济新闻,人们就很容易想起那些枯燥的数字。这是因为,长久以来,我们的经济新闻总是罗列一连串数字,仿佛不罗列数字就不称其为“经济新闻”。但是,凡是单纯罗列一大堆枯燥数字的经济新闻,多半都没有多少读者。所以,在运用数据方面,必须做到新、精、准、真、美。经济报道还必须要有灵魂。要想有“灵魂”,就必须有故事情节这个载体。把枯燥的数字转化为故事,在采访中就必须发现数字背后的故事,寻找到具有戏剧性的情节。比如介绍与文章相关的新闻地理、新闻人物、历史背景;比如精心制作能“跳起来”的经济新闻标题等。例如,去年个人黄金投资逐渐升温。而在新年即将来临之际,黄金投资又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呢?记者深入调查发现贺岁金条大量上市,且市民购买意愿强烈。投资贺岁金条是否可行?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多家金行,详细咨询了业内专家,写成《投资贺岁金条宜谨慎》一文,提醒市民,贺岁金条收藏意义大于投资价值。
有深度:增强策划意识,注重经济信息的解读,增加报道的“含金量”
从2009年开始,为了加强舆论的引导能力,对经济新闻报道加强了策划,把党报的经济新闻报道和实际经济活动连接起来。
由于2009年受到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江西作为劳务输出大省,许多农民工返回后找不到工作,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江西日报》在主要版面开辟专栏进行动态报道和政策解读。同时,联合相关单位开展了“党报搭起就业桥,岗位送给农民工――2009《江西日报》新闻行动”大型就业招聘公益活动,记者在活动中既是组织者也是报道者,更是连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桥梁。该次活动吸引了江西省内外近300家企业携2.8万余个岗位到江西农村,5000多名农民工现场签订劳动合同或达成用工意向。一次全方位的立体式经济报道,新闻阅评认为,“该次报道是《江西日报》近来切实加强舆论引导能力,增强报道贴近性取得的显著成效。”
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经济生活中,党报如何选取有意义的新闻,拎出来重点进行解读是做好经济新闻报道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党报的特殊地位,其部分读者是行政决策者,所以对经济新闻的选取一定要恰当,对经济信息的解读一定要中肯且富有前瞻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增加人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江西日报》当时的《理财・消费》专版及时策划进行了政策解读的报道。于2007年10月24日以调查性报道的方式推出了《经营财产观念新百姓尝试钱生钱》一文。文章从引用人行南昌中心支行给出的数据,到记者在证券、基金等理财市场上的调查,再到百姓的真实感悟,用鲜活的数据和事例有力印证了中央提出该政策的及时和正确,提出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将会是大趋势的观点,得到广泛的认同。2009年,针对信用卡近年来在市民中的大量普及使用,信用卡市场发展壮大,那么该种支付手段对经济社会生活发展有什么样影响,是否有其积极意义呢?《江西日报》策划了针对该问题的报道。通过走访人行南昌中心支行、银联江西分公司、银行商务江西分公司、以及多家主要大型商场和发卡银行、广大持卡人,笔者了解到信用卡的普及使用在经济发展上,对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并在国家反洗钱、保障金融安全等方面意义重大。
在百姓生活方面,其方便快捷的使用方式和分期付款等优惠手段,不仅有利于养成文明现代的消费习惯,信用卡的出现为许多消费者提供了便利。笔者把采访到的大量资料整理形成后,形成《井喷式发展的社会效应》一文发表在《江西日报》的A1版,文章见报后,不仅得到相关联金融机构和持卡人的肯定,更以其权威的资料来源和详实全面的报道内容,被有关管理机构作为资料传阅。
前一段时间,《人民日报》对中美物价的对比式解读也是做活党报经济新闻的成功范例。当前,城市人生活压力加大是引起“中美物价对比”最直接的原因。《人民日报》针对这一社会敏感问题,展开了系列论述。论述并没有讲空话大话,而是用摆事实和形象的对比等形式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中美之间的物价对比,反驳了网上的片面观点。例如,在谈到餐饮价格问题时,《人民日报》以客观事实做对比,让读者自己去想去分辨。“有网友说,在北京吃一次洋快餐要花30元左右,在纽约则花5美元左右――似乎二者相差无几。但如果再对比收入,得出的结论就会大不相同。据统计,2010年美国人均收入大约为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2万元;而北京2010年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为29073元,二者相差近10倍。”收入悬殊这么大,物价却如此接近,生活成本孰高孰低显而易见。这样的解读方法让谣言不攻自破,让读者一目了然。
总之,党报的经济新闻只要善于总结、灵活运用各种手段,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选对“主题”善于策划,就能做出百姓拿起来看得进,看后记得住的经济新闻“大餐”来。
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界定信息资源产业的内涵和产业分类。信息资源产业是指以信息资源为生产劳动对象,提供信息形态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群体。根据当前信息资源产业发展特点和趋势,结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信息资源产业可分为传统信息资源产业、数字化网络化信息资源产业和新兴信息资源产业,具体分类如表所示。信息资源产业中部分行业在我国现行使用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GB/T4754-2002)中有所体现,以括号注明。
这种分类方法主要基于三点考虑:其一,对已经纳入我国产业统计体系的,并具有信息资源产业特征的产业,我们沿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名称; 其二,网络化、数字化信息资源产业极其活跃,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其三,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信息资源产业还会出现许多新的业态,我们以手机(移动通信终端)为传播渠道的内容服务行业以及其他一些新业态作为一类。这样虽然存在一些交叉,不尽科学、合理,但能将相关部分的信息资源子行业纳入国家的统计制度,有利于产业发展。
综上所述(包括互联网信息服务),从发展趋势看,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终端作为新的信息传播渠道,还将会出现新的业态。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规范的信息资源产业统计体系,无法确切地了解信息资源产业整体发展状况。但从现有国民经济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了解信息资源相关子行业,以及一些相关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于2004年3月组织编写了《我国信息内容产业调查报告(中期)》,该报告中的信息资源产业范围与本文界定的产业范围大致相同。据该报告的不完全调查:2003年,我国信息资源总产值超过5000亿元,信息资源企业数量超过50万家,就业人数超过300万。
传统信息资源产业发展概况
2004年,国家统计局出台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的界定,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的行业为文化产业核心层,以网络、旅游、休闲娱乐、经纪、广告会展等为主的新兴文化服务业为文化产业层,以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的行业为文化产业相关层。由此看出,文化产业核心层中的大部分,以及层的部分行业属于本文界定的信息资源产业范畴。
2004年11月在深圳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工作会议,此次会议透露: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截至2003年底,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1274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5.0%,实现增加值3577亿元,占GDP的3.1%。从就业总量而言,文化服务业就业人员规模已经超过批发和零售业。从经济总量而言,文化服务业的经济总量与房地产业大体相当。
信息资源产业可包括36个子行业,其中有18个子行业已纳入了国家统计制度。
文化部产化产业司的统计显示:2003年,在文化及相关产业内部,“核心层”(以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为主)有从业人员223万人;“层”(以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文化产业为主)有从业人员422万人。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资源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资源产业的发展势头迅猛。
据2006年全国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管理工作会议消息,全国共有70万家网站,涉及互联网出版的网站约3.5万家,互联网出版产值已达到42.1亿元,互联网出版从业人员总数超过10万人。
据一些网站报道,2004年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5%,2005年继续以50.6%的速度增长,市场规模达到40.7亿元。
2005年度中国在线音乐市场规模为0.72亿元,到2008年将达到4亿元,预计到201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8亿元。
新兴信息资源产业发展概况
以手机内容为代表的新兴信息资源产业的发展也十分引人关注,仅手机短信一项,据2006年全国通信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2006年手机短信业务量4296.7亿条,增长41.0%。仅2007年春节从除夕到初六的七天时间里,中国手机用户发送的拜年短信就狂飙到160亿条,创下历史新高,中国移动的彩信业务量也超过1.7亿条。
肖明芳
第二炮兵工程设计研究所工程师。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技术和研究工作,曾参与信息资源市场监管体系等课题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三螺旋模型专业群;专业集群;数字资源加工中心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3
三螺旋理论由美国学者埃茨科威兹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该理论从知识资本化过程中公共、私有和学术等多元重叠关系,以及创新发展所涉及的制度安排、市场及知识等多元因素出发,探索如何加强政府、产业和大学三方相互合作,进而优化创新制度安排,提高创新效率。近年来,将三螺旋理论用于官产学合作、产业集群升级以及高职专业群建设等研究都有成果出现,但三者结合的本土化研究特别是案例分析并不多见,本文试图作出初步探索。
一、三螺旋模型下的产业集群―专业群―专业集群驱动机制
(一)三螺旋理论的内涵
三螺旋理论的基本内涵,是指政府、产业及以大学为主的科研机构等行为主体,依据市场需求,围绕知识的生产和转化,相互作用、密切合作,在保持各自原有功能和独特身份的同时,也表现出其他两个机构范畴的部分能力,从而构建起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螺旋上升的三螺旋创新发展模式,使得政府、产业和科研机构在其独立初级机构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系列新的二级机构,如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生产业园、科技孵化园等。如图1所示,R所处的圆环代表大学及相关研究机构的创新边界,G代表政府的创新边界,I代表产业的创新边界。
从这个角度看,产业集群具备成为一个小规模创新系统的基本要素,产业集群内的企业、科研机构、政府、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各类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进而影响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关键是从何处切入,扩大和深化知识、趋同、和创新这三个空间的重叠范围和程度。一般认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政府、中介机构是区域创新体系的四个执行主体,四者之间有着双向联系。旨在打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知识生产与运用之间“篱笆墙”的产业集群―专业群―专业集群建设,是形成区域创新体系的一种简约而切实有效的途径。
(二)三螺旋模型与产业集群――专业集群的成长演变
1.从专业群到专业集群
目前,对于专业群和专业集群的认知和界定,存在一些差异。从与产业集群发展的关系看,一些文献认为,专业群是以学科本身之间的关联性为基础而建立的专业群体,仅以适应学科内部相互配合、形成整体合力的需要而产生。专业群是“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一组学科形成的专业集合”,而很少或很难达到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整合。专业群与产业集群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即使没有产业集群,也可能形成专业群。
所谓专业集群,是指由若干个专业技术基础相同或紧密相关,表现为具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需求、并能涵盖某一服务领域的、由若干个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专业集群与专业群的根本区别,在于专业集群是基于产业集群而形成的,它与地方集群产业经济相对应,可以是跨学科、跨校甚至跨地域的,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跨度学科之间的专业融合。专业集群在促进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满足服务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活动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方面,愈加显示出招生和市场优势。
2.专业集群对接产业集群的形式和阶段
(1)专业集群对接产业集群的形式
专业与产业对接,按复杂程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单体对接,即单门学科与单个企业的孤立项目对接,比如单个学科对集群内某个企业的科研项目服务,这种对接是产业链环节上零星松散的、孤立的、不成体系的对接。
第二个层次为链式对接,指以链状形式出现的专业链与产业链的对接,是高校、科研机构以专业为基础对集群内产业链各环节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进行的技术创新科技服务。
第三个层次为集群式对接,是指在链式对接的基础上,高校、科研机构除为集群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外,还通过课程群的设置,为产业集群培养所需的人才;同时,产业集群企业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人才培养的相关实践场所、工器具及学生实践活动提供便利。集群式对接是成体系、全面的对接。[1]
(2)专业集群对接产业集群的阶段
在案例研究中,作为典型的内生型产业集群,海盐标准件集群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家木螺钉厂,快速发展于改革开放后。目前海盐标准紧固件产业集群已我国重要的标准件生产和交易基地,集聚企业1200多家,特别是拥有国家级标准紧固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内唯一一家省级标准紧固件技术研发机构(浙江海泰克),使海盐标准件产业成为传统产业集群升级的一个成功样本。
内生型集群多数产生于草根民众的敢想敢干,初期发展迅速,但当市场环境、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时,又很容易陷入瓶颈,难以升级,这种情况已屡见不鲜。海盐标准件集群的升级,很大程度上源于集群企业与知识性机构持续发生了积极的良性互动。集群中生产性企业与知识机构的互动大致经历了点对点互动(2001-2006年)、全流程互动(2006-2008年)和创新循环互动(2008年-今)三个阶段。在集群发展的初始阶段,生产性企业集聚数量较少,再加之该阶段企业以生产低端产品(标准紧固件)为主,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简单的知识需求通常通过内部化处理。因此,技术和知识的市场需求较小,没有专门的知识机构;当对知识服务需求的规模能够满足知识机构在市场化运作条件下生存发展的需要,且知识机构从生产领域分离出来效率更高时,专门的知识机构(标准紧固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就应运而生。[2]
借鉴以上理论和案例研究,本文认为,在传统产业集群发展、演化和升级的过程中,在企业集群化的初始阶段,企业自发寻求技术、知识支持与合作,形成企业――知识性机构(含高职院校)点对点对接,企业发挥主导作用;当产业集群演化至市场竞争加剧、资源环境要素制约、低成本优势难以为继的瓶颈阶段,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供公益性的半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促进高职院校等与企业全流程对接,实现专业群设置与产业链需求匹配,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起驱动作用;当产业集群与高职院校专业集群有效对接,出现循环累积、自我强化、互利共赢的变化趋势时,政府应合理运作,让位于企业、高职院校互动共进,创新发展,螺旋式融合、升级。
3.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集群创设机制
从“十二五”规划开始,我国明确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标是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十二五”规划中,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明确界定:就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从这个概念出发,此类产业应存在三要素:“战略性”是体现在满足市场全局性、长周期的需求;“新兴”则表明其背后有重大的技术创新作为支撑;而“产业”则说明这种科技创新已经过中试和工业化,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供给层面看,它是向更高效能的供给升级跃迁的载体,它能创造新的需求。
如何创设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专业,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成为摆在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的现实而紧迫的问题。新兴产业是在新兴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建立的,新兴技术呈现出的复杂性、迁移性、多学科交叉融合等特点,不仅要求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深层次协作,更在客观上对相关学科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由于新兴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不确定性等特征,一般认为,在产业培育期,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以美国为例,联邦政府通过立法、财政资助、科研项目支持等多种手段,引导高校根据经济社会与科技的发展对学科结构做出灵活、适时的调整,使之与新兴产业成长、国家战略需求相匹配。而我国尚未形成成熟的校政企、产学研合作机制与模式,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在体制内预算拨款、项目申请等方面都远远逊于本科院校的情况下,应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开拓性、创新性地对接国家项目,依托政府平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在实践中摸索建设新兴专业的可行途径,继而随着不断扩大的市场容量,近距离、全方位把握人才需求的脉络,对接企业需求,形成专业群―专业集群的设置和动态调整机制。
二、高职院校开设数字内容专业的途径:以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邯郸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83年9月,是在全国创建较早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图书馆,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图书资料文献中心。但是,图书馆基础差、起步晚、馆藏少、馆舍面积有限,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短板。经过调研,决定集中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以数字资源的海量优势弥补纸质藏书之不足。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的过程中,开拓了数字图书馆―数字加工中心―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三者联动,校政企合作的创新之路。
(一)建设区域实用性数字图书馆
2000年11月6日国家文化部、国家图书馆和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公司在考察、评估后与学院签订协议书,建立中国数字图书馆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分馆(以下简称“分馆”),这是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在高职院校落地的第一家分馆。在此基础上,分馆局域网、校园网与清华大学、中央音乐学院远程教育卫星网有机结合,图书馆联合学院相关部门,为教师、本校、远程学生定期举办网络资源导航、电子期刊、电子图书数据库检索与使用的讲座和培训,积极有效地为远程教育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二)建立数字信息资源共享与加工中心
2003年,学院图书馆成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基层节点。2004年6-9月,三方合作建立“中国数字图书馆邯郸数字资源加工基地”(以下简称加工基地),甲方: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乙方: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公司;丙方:北京北鑫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三方以各自的品牌、资源、资金、设备、场地以及人员作为投入,以甲方为主体,采用项目合作的方式运作加工基地。加工基地隶属于学院图书馆,第一批引进计算机、服务器、快速扫描仪等30多台(件)设备,招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20-30名从事加工业务,共加工数字图书2000余册。
(三)开设数字媒体技术处理相关专业
在开展数字加工业务的同时,发现必须招聘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学院数字图书馆遂与计算机系整合教育、实训资源,开设数字媒体技术处理专业,为数字内容加工项目定向培养实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师资配备采取双向流动的方式,派馆员到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公司培训,同时邀请数图专家到校培训指导;由计算机系教师、数图专家和图书馆相关人员共同拟定课程,自编讲义;同时建立仿真性实训室,实时安排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内容加工的项目实训,做到学中做,做学合一,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随后,学院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子出版社合作,承揽数字期刊加工和电子书出版等业务。学院数字图书馆与本校赵文化研究所、邯郸学院等单位合作,整理加工建立“赵文化数字信息资源库”,“成语之乡典故集录”等,可在数字图书馆服务器上直线浏览,亦可供邯郸及中原地区用户通过教育科研网,访问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图书馆网站。通过检索、集成邯郸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开发旅游产业服务,促进中原经济区经济文化建设。随着校企合作的范围扩大,数字图书馆、计算机应用专业又联合艺术系,开办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初步形成数字内容加工专业群,并出现集群化趋势。
三、专业集群的构建与动态调整
(一)实训基地转型是专业集群化的必然要求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按照“基地建设企业化”和“实践教学生产化”原则,建设生产型教学车间,紧跟技术发展,装配先进的生产设备,引入企业管理模式,营造真实的生产环境。在此基础上,校内实训基地应由注重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向注重多功能服务平台建设转变。校外基地建设,应在合作发展联盟的平台上进一步摸索数量、质量和合作共赢的关系。以实训基地建设、转型为载体,推动专业群向专业集群演化。
(二)工作室制是新兴数字媒体专业集群的基本载体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工作室为依托,以专业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校企合作或产学研项目任务为载体,引进企业管理模式,强化教、学、做有机结合,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学与就业自然衔接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信息类产品是数字产品,这决定了其生产过程可以远程化,可与企业空间分离。工作室的课程项目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自拟的学习研究课题任务;二是来自于外面企业的实际课题和项目;三是工作室与企业合作设计开发的课题和项目。以数字内容加工专业人才培养为例:以出版社、期刊社、文化传播公司数字出版、有线电视数字化的生产流程为依据,培养学生学习与工作的方法,掌握从事数字出版、数字电视增值业务的制作到等一系列的职业技能,具备数字化加工和管理的能力。根据就业方向所对应的具体岗位,分别设立“传统资源加工与管理”、“互动式书报刊数字内容制作与”、“互动式数字电视内容制作与”、“虚拟现实媒体内容制作”四个工作室,每个工作室的学生规模为二十人左右。以工作室建设整合实验室、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强化一体化工作室实践性教学资源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赵丽洲,李平,孙敏.学科集群对接产业集群的嵌入机理及策略――基于学科链嵌入产业链的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4(12).
[2]佘明龙,杨黎明.产业集群中生产性企业与知识机构互动机理研究――以海盐标准紧固件产业集群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15(3).
[3]温金海.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海盐模式[J].中国人才,2010(10).
[4]范杰.融合发展是新闻出版产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EB/OL].中国产经新闻,2016-06-07.
关键词:基层党校;数字信息资源;采集;整合
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1-0344-02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信息资源以其方便快捷、共享性好、容量大、占用空间小、更新快、检索功能强、服务范围广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并接受,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也不例外。作为为基层党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的基层党校图书资料室如何从浩如烟海的数字信息资源中采集到本校急需的信息资源,如何通过对这些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方便快捷地向教职工提供,以更好地服务于党校的教学科研,这是信息化时代,党校图书资料室面临的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1 新形势下对党校教育的新要求,呼唤数字信息资源的支撑
2000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同志指出: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建设好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是在新世纪里把我们党和国家建设得更好的关键所在。而在培养造就高素质领导干部,特别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的年轻领导干部方面,党校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党校教育是全国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培训轮训的主渠道。党政领导干部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实践锻炼,对他们进行培养提高的渠道和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经过党校的学习,尤其是理论学习和党性教育,是十分重要、必不可少的。最近,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切实搞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的水平”。这些无疑对党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而与此新要求相比,基层党校的不适应之处愈显。首先是文化、理论知识水平趋于倒挂。尽管这些年来,通过引进新鲜血液,在职教师自学进修,党校教师队伍整体上的文化、理论知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相对于党校学员的提高仍显滞后。一些新提拔的年轻领导干部不仅能力较强,而且文化程度较高,其学历大都与党校教师持平,有的甚至高于党校教师。原有干部通过自学进修,其学历也在接近甚至超过党校教师,党校教师原有的文化、理论优势渐趋弱化。二是见识与视野的倒挂。党校教师参与实践、外出考察观摩的机会极少,个别党校甚至在近十年中未曾组织过教师外出考察,教师获取的知识大多的途径仅仅局限于书刊和网络,缺乏生动活泼的感性体验。而相对的党校学员,不仅工作在改革开发的第一线,有着丰富的实践感知,而且其外出考察学习的机会也不是党校教师所能比的,其视野开阔,见多识广,这不能不使站在讲台上的教师顿感底气不足,缺乏应有的自信。三是党校的教学与学员的需求存在较大反差。现在,党校学员接受的教育,不少来自于国家一流的专家学者,无疑这些专家学者的讲课观点新颖独到,语言生动活泼,知识含量、理论水平较高,有的更是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而基层党校教师限于地位、学识、个人能力自然难与其相匹敌。学员的满意度不高也就在所难免。诸如此类的不足,自然无法削足适履,根本的还是要从加强党校教师队伍入手,除了改革党校教师的选拔机制,实现“仕而优者教”,提高教师待遇,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等外,广泛采集,有效整合数字信息资源,给教师创造一个方便、快捷、高效的获取信息与知识的平台,不失为提高现有教师教育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
2 基层党校数字信息资源利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来基层党校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计算机、网络的配置也基本到位,互联网在教师教学科研中发挥了不可获缺的作用。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十分明显的。
(1)硬件配置基本到位,数字信息资源的采集整合严重滞后。
目前,大多数基层党校都为教师配备了计算机,开通了互联网,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部分的知识与信息。但对数字信息资源的采集、整合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好一点的党校,开通了《中国期刊网》镜像,购置了《国家法规数据库》、《中国大百科全书》、《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等电子出版物,但不少党校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据笔者了解,某县级党校,截止目前,所购置的全部数字出版物仅是2002-2003年的部分《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光盘,数量不足10张。历年有限的图书资料费支出仍以纸质出版物为主,这与数字信息资源占比高达30%左右的高校图书馆相比,差距实在太大,与教师的需求也有莫大的距离。数字信息资源的缺乏,仅仅依靠互联网,虽也能解决部分问题,但对所获资料的前沿性、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采集数字信息资源尚是利用数字信息资源的第一步,有了一定数量的数字信息资源后,如何令使用更为方便快捷,更是任重而道远。以《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光盘为例,虽其自带全文检索系统,在单张光盘上检索信息不可谓不方便,但要在数以百计的光盘中查找所需的信息,却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频繁更换光盘,不仅耗时耗力,对光驱、光盘的使用寿命也大为不利。更何况不同的数字信息资源,还有不同的检索流程、检索方法,需要学习、熟悉。
(2)分散的单兵作战为主,合作共享严重滞后。
不仅校际的数字信息资源共享严重滞后,即使在一校之内,教师采集数字信息资源大都也是单兵作战,我的,他干他的。一个教师备课或做课题,可能要搜集数以百计、千计的文献资料,而这些辛苦得来的成果,大多仅为一已所用,很少交流共享,也缺乏交流的平台。每个教师如此,免不了大量的重复劳动,在经济领域早以证明的“分工”的效率与优势,在此尚未体现。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限于单个教师的时间与精力,获取的某一问题的信息其深度与广度也大打折扣。
3 切实重视数字信息资源的采集与整合
据于党校教学科研对数字信息资源的迫切需要及党校对数字信息资源利用的现状与不足,我们认为应尽快加大数字信息资源的采集,着手对数字信息资源的整合。
(1)加大数字信息资源采集力度。
数字信息资源是党校的图书资料室服务党校教学科研的物质保障,没有基本的物质基础,良好的信息服务便如空中楼阁。夯实这一基石,应购、建、集并举。
①采购电子出版物。确立以数字型文献为主的室藏建设方向,直接订购或通过馆际互借得到更多的电子出版物,这包括CD-ROM光盘,网络版电子出版物如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提高室藏电子型文献所占的比例,为最终实现整个室藏文献的数字化做好准备。
②加强数据库资源建设。党校的图书资料室可从以下二个方面加强数据库资源建设:一是积极构建反映县(区)情的具有党校特色的特色数据库;二是直接利用国内现成数据库。目前国内现存的数字信息资源的数据库有不少,如: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简称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资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书生之家、方正等数字图书馆。党校图书资料室可根据党校教学科研的需要,购买其中的一些专辑。
③挖掘网络信息资源。互联网包含的信息极其丰富,几乎遍及所有学科领域,是党校的图书资料室可资利用的重要信息源。一方面可把每个教师在教育科研活动中积累的网络信息资源汇集、分类,另一方面,图书资料室也可组织力量,主动从互联网上搜集本校所需要的各种信息、知识。
(2) 构建统一的信息资源搜索系统。
如上所述,鉴于信息资源的载体不同,结构不同,检索方式不同,给教师使用带来诸多不便,亟需一个适合各种信息资源的统一的检索平台。根据基层党校的实际,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建立现有室藏纸质文献的目录索引数据库,录入计算机;②将采集的各种电子出版物,利用磁盘阵列或光盘网络镜像服务器存于校内局域网的服务器中;③为从互联网上获取的信息资源建立全文数据库;④开发一个能同时检索室藏纸质出版物、电子出版物、已购置的知识数据库及获取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的检索浏览平台,实现“一站式”的检索服务
(3)加强教师间信息资源的交流共享。
搭建一个教师间相互交流研讨的平台,汇集教师们分散搜集的各种数字信息资源,并纳入统一的搜索系统。为了鼓励大家上传资料,丰富内容,①可以采取行政手段,由学校规定每位教师必须上传的数字信息资源的下限,作为教学工作量的一部分,列入年终考核并与奖金挂钩;还可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进行分工,确定每位教师搜集数字信息资源的重点范围,以发挥分工的优势。②可以在搜索系统中采用积分分级制,上传资料越多,积分越多,级别越高,可以看到的的资料也越多,可看到的资料质量也越高。进一步还可考虑用货币购买积分,所得收入用于对优秀资料上传人的奖励。
(4)围绕教学科研,开展主动服务。
服务是党校图书资料室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党校图书资料室的立身之本。当前,图书馆(室)的信息服务正在经历着由传统的封闭、被动、单一、浅层次的服务模式向开放、主动、多样和深层次服务模式的转变。为了适应这一转变,首先要深入教学和科研,调查读者需求。基层党校图书资料室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本校的教学科研人员,他们对数字信息资源的需求大致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课堂教学备课的需要;二是进行科研课题研究的需要。前者需要资源具有一定的学科水准并具有较高的现实可用性,后者需要的资源是全面、权威并且具有前瞻性,即与课题相关的所有国内外信息,包括最新动态,发展趋势及当前的科研水平。此外党校每年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各有不同,教师从事的课题研究也逐年有所变化。因此,要使主动服务服务到点子上,还必须了解本校当年的教学重点,教师所研究课题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如专题导航服务。根据本校当年的教学重点,设立相应的专题,并在该专题下建立到已采集的相关数字信息资源的链接,使从事该专题教学的教师不必自行搜索,轻松点击即可方便地获取该专题较全较新的相关资料。如定题跟踪服务。根据教师研究的课题,定期检索最新数据库中相关重点学科文献,及时提供给相关教学科研人员。并根据重点课题研究的需要,购置相关的数据库、光盘、磁盘及声像资料,及时提供科研成果的反馈信息。
关键词:汉画像石;数字化;传媒技术
当今,传媒技术日新月异,已经深入到生产、生活、学习、娱乐等各个领域。尤其是计算机的普及给信息的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在信息时代来临之前,我们只能通过纸、笔等介质来记录、传承文明;而今,数字传媒技术的蓬勃发展给信息的传递,存储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的平台。
徐州是汉画像石四大集散地之一,汉画像石是集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为一体的珍贵文物,其丰富的内涵,真实地再现了汉代政治、经济、文化、信仰等各个方面;精美的雕刻,使它在中国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学生作为读图时代的领航人,应该继承和发扬古人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将汉画像石数字化——以数字化的形式对汉画像石进行处理和保存,通过网络等大众传媒手段进行传播,使更多的人以快捷的方式认识和了解汉画像石这一文化瑰宝已是势在必行。
一、汉画像石传承的特殊困难
汉画像石的价值颇高,但它的传承确实有其特殊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汉画像石的载体一般是巨大的石块、石砖,这种石头一般都比较笨重,不易移动,而汉画像石本身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为减少搬运中的磕碰损坏,也不能频繁移动。这样就会给展览、传承文明带来了困难。
汉画像石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主要集中在徐州、陕西、四川等地。由于不同地带的汉画像石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但参观者并不知道汉画像石与当时地域、风土人情的微妙关系,所以这样就会使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影响其传播的宗旨。
汉画像石的雕刻工艺极其精湛,堪称一绝,这充分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智慧,同时也体现了当时人们的世界观、宇宙观。如果非汉画像石方面的专家,是很难看懂里面的玄机,这样汉画像石在内容上远离了观众,使得观众感觉汉画像石里面的内容匪夷所思。如:汉画像石中的飞天形象就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宇宙观,以及飞天的渴望和追求。
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给汉画像石的传播,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带来了阻力,知难而上才应该是新时代的高贵品质,笔者所在课题组设想了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来实现汉画像石的数字化,驱除阻力,为汉代文化遗产的发扬和继承开辟新路。
二、汉画像石数字化可行性研究
在国内已经有很多专家对古文物进行了数字化的相关研究,比如: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包振华、吴国平根据数字图像的基本原理,利用图像增强技术,在空域和频域中对图像进行处理。通过直方图均衡、带通滤波、亮度、对比度调节以及边缘检测等技术,对拓片、考古图片等图像进行复原处理,最终得到了清晰完整的复原图像。处理后的图像与原图像相比,基本上保持了原有图像的完整性,实现了图像与背景的分离,完全去掉了图像的背景部分,得到了清晰的复原图像。还有中国国家图书馆的牛振东、朱先忠、孙一钢进行了金石拓片数字图书馆的设计与实现的研究,他们开发的系统已经在运行使用。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成果,这些都给汉画像石的数字化研究提供了契机,使汉画像石数字化成为可能。
三、汉画像石数字化的设计与实现
当下,以视觉为中心的文化符号传播正向传统的语言文化符号传播提出挑战,并日益成为人类生存环境中更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环境带动了大众传媒的发展,笔者所在课题组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手段,克服上面提到的汉画像石传播、继承的特殊困难,使这一艺术瑰宝绽放光芒,让大众来触摸历史,了解生活。我们主要通过以下手段来完成数字化过程:
(一)通过视频形式——用现代的三维动画表现两千多年前的汉画像石艺术
对汉画像石进行实地拍照,并对照片进行分类处理。将其分为农耕商贾、建筑图像、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乐舞百戏、风俗习惯、西来文化、车马交通、军事战争等共九类。
具体步骤如下:
1、用AdobePhotoshop7.0图像处理软件对数码照片进行初步的处理加工,将数码照片中的轮廓线条提取出来,即取其神;并对实地拍摄的照片的对比度、亮度、灰度等进行统一的调整,对模糊的照片进行锐化处理。
2、用3DsMAX7.0三维动画制作软件的建模技术将处理后的图片进行三维加工:对汉画像石进行分类加工,对不同造型的汉画像石,采用不同的建模手段。如:对以单体形式存在的汉画像石,采用“突出细节”的建模思想,重点勾画其内部细节,尽量使人们能够看得见、看得清、看得懂。对以群体形象存在的汉画像石,采用“突出整体”的建模思想,不孤立的看任何一块石头,按照汉画像石中所反映内容的内在联系,将汉画像石搭配、组合,突出其整体意义。如:“左阙”、“右阙”、“阙首”三块汉画像石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汉代墓室门。
3、用3DsMAX7.0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建立一个汉画像石艺术博物馆的三维空间。根据第一步的分类,每一类为一个独立的展厅,每一个展厅采用不同的布局。如:“神话传说”展厅的布局就可以采用“天圆地方”的结构,建造出一个我们古代先民心目中的“宇宙”;“乐舞百戏”展厅的墙体、地面的装饰贴图采用汉代歌舞器具的造型。两个展厅之间用通道连接,通道的内壁用两个展厅的主题颜色渐变效果进行装饰,以达到提示主题转换的效果。例如:从历史故事展厅到神话传说展厅,通道内壁颜色采用象征历史的深黄色和有奇幻意味的紫色,以此烘托表现效果。
4、在三维虚拟展厅中,利用软件贴图技术制作墙体,用聚光灯和泛光灯营造博物馆的气氛,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5、中央展厅的天花板采用汉代墓葬的“叠色顶”。
6、展厅采用灵活多变的布局方式,制作出的“3D汉画像石”不仅嵌入墙中进行展示,还在每个展厅的中间的位置放置具有特色的“3D汉画像石”展品,如罗马柱式的“盘龙柱”。
7、利用3DsMAX7.0三维动画制作软件中的自由摄像机,对布局好的虚拟展厅制作三维动画,即建筑漫游动画,让动态效果更加明显。建筑漫游动画主要采用主观镜头(一种代表影片中某一人物视线的镜头,叫做主观镜头)进行表现。
8、利用AdobePremierePro1.5视频处理软件对视频动画进行后期处理。挑选汉画像石每类中精品,邀请汉画像石方面的专家对其做详细介绍:分析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在屏幕下方配有字幕,将汉画像石通过视频的形式更加形象生动、全方位地呈现给观众。
(二)汉画像石教学课件
随着终身学习思想的不断渗透,学校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群接受文化熏陶,培养高尚情操的主阵地,自素质教育实行至今,已呈现出了各种各样富有地方特色的教材,在徐州有专门进行汉文化教育方面的书籍,课题组根据学校教育的这一发展态势,对汉画像石数码照片进行加工处理,将汉画像石中的场景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结合通俗易懂的解说,制作成中小学生课堂使用的教学课件,为中小学艺术课和历史课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具体步骤如下:
1、收集汉画像石拓片、视频、解说资料等。
2、进行导航栏设计,导航栏设有汉画像石图片浏览、视频集、资料库、工具栏等。图片浏览主要是汉画像石中的精品(包括它的题名、尺寸、出土时间,以及专家对其的介绍);视频集主要是名人专访和汉画像石精品的视频介绍;资料库主要是近五年发表的关于汉画像石研究进展情况的文献资料;工具栏主要是阅读器CAJViewer6.0软件的下载、汉画像石分布地图等。然后利用FLASH动画制作软件制作动画,这样可以对相关栏目自由链接。在页面右边可以滚动新闻,告知一些会议和学术活动。页面左边设置数据库检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检索信息。在页面下方的位置设有讨论区,师-生、生-生可以交流互动,体会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协作的能力。
3、选用Dreamweaver8.0网站制作工具,运用JSP技术,根据上面的设想进行设计、制作。
4、进行后期测试运行。
(三)手机彩铃
汉画像石中有许多反映汉代宫廷歌舞的场景,故以汉代古典音乐为制作素材,结合时尚元素,制作成手机彩铃。让现代人感受两千多年前的动听旋律。以汉画像石数字化为契机,加强汉代文化的影响力和宣传。
彩玲的制作主要运用Audition音频处理工具,将彩铃制作完成后,通过与通信方面的运营商联系,将彩铃放到网络中,这样用户就可以很方便的下载到手机中,传播面会进一步扩大。将汉代古典音乐和现代重要传播手段—手机结合起来,易于用户接受。
汉画像石是中华文化里特有的一种文献资料,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以汉画像石的形式抒感、记录史事、憧憬未来。汉画像石数字化以特殊的手段复制了原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替代原物的作用,又因为数字化后的画像石比原物更容易保存和携带,即便是原物遗失、损坏也可供人们继续研究。数字化后的汉画像石,研究起来更加方便,通过网络传播更加快捷,传播面更广。
通过对汉画像石的数字化,带动汉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汉代文化是徐州重要的文化特色,旅游事业也主要围绕汉文化这一主题展开的,笔者所在课题组将汉文化与现代传媒技术融合在一起,这样加大了传播力度、广度,促进了徐州旅游事业的发展,既能够带来文化效益,也能带来经济效益。课题组在汉画像石数字化过程中,如何将汉画像石的惟妙惟肖的形态通过数字化手段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是一个关键问题。
此外,利用数字化手段只是一种尝试,正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数字化的手段还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数字化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人员、设备、管理、设计、测试、使用等诸多环节,其中有一环节出问题就有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可以说汉画像石数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专家、学者、工作人员同心协力,共同完成。相信国内对文物数字化研究会如火如荼的展开,让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绽放时代光芒。
参考文献:
1、王宏岳,郝少波.3dsmax建筑动画[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牛振东,朱先忠,孙一钢.金石拓片数字图书馆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3(2).
3、包振华,吴国平.拓片、考古图片等的图像的复原[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9).
4、徐虎.数字化的故宫[J].中国文化遗产,2004(3).
电子商务在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由美国带头发起并迅速向全球发展。根据目前企业电子商务的运作情况和发展趋势可将其划分为二个应用层次:一是普通电子商务层次。主要表现为单个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网上商务活动。二是电子商社(E-businessCommunity,简称EBC)层次。在电子商杜中,互联企业通过InternetExtranet(企业外部网)、Intranet(企业内部网)和确保安全的虚拟专用网VPN等网络手段和企业运作规则把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资源迅速组合成超越空间约束的统一经营实体,以最快速度推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和服务。电子商社是电子商务应用的高级阶段。
电子商务造就了自动化、无纸化、数字化的社会经济环境,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从而也改变了传统会计运作的环境。随着我国商务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子商务下的会计问题将会逐步显现出来,以下十个问题仅是笔者的初步探索,以期抛砖引玉。
一、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冲击
任何会计理论总是建立在一定的会计环境与实务基础上的。电子商务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会计的环境,也必然对会计选论带来影响。如电子商社是建立在两上的一个经济组织,但无论从组织上还是地理上都是一个虚拟企业,且在内部成员的组成和整个组织的存续时间上存在不稳定性,这给会计主体的认定、是否持续经营的判别带来困难。传统会计理论中的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将受到冲击。又如被誉为新兴数字经济最大和最明显推动力的数字化产品,不仅表现形式不同于传统的物质资产,也无法用物质资产的方法对其进行会计确认与计量,传统的会计要素理论及相应的计量原则需要发展。
二、电子商务对相关会计法规的冲击
传统商务活动从签约、履行合同到款项结算,伴随业务过程的信息流、资金流等一般均以书面形式出现并由经办人签字确认,会计核算制度、会计结算制度、审计制度等均离不开这些原始资料。电子商务造就了自动化、无纸化、数字化的社会经济环境,数字签名代替了纸面签名,这必然对传统的适应于纸面交易的现行商业法规(包括会计法规)带来冲击。需要解决的问题有:(1)交易双方身份认证办法在会计上的确认,即制定为参与网上交易的各方提供法律认可的认证办法;(2)电子合同的合法性程序在会计上的确认,包括电子合同的规则与范式、构成有效电子书写文件和原始文件的条件;支持数字签名和其他身份认证的手续规则;数字凭证合法性有效性的规定等等;(3)电子支付管理,即规定电子支付命令的签发与接收规范以及有关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三、电子商务对传统货币及其结算体系的冲击
电子商务对企业传统货币及其结算体系的冲击是巨大的。传统支票、现金的主导地位将逐步被数字货币所替代。数字货币是采用电子技术和通信手段在市场上流通的按照法定货币单位来反映商品价值的信用货币。它实际上由一组数字构成,含有用户的身份、密码、金额等内容,并以字节形式储存在个人电脑中的数字价值单位(DVU)。数字货币可以通过Internet从一个作为付款而提供的帐户上下载,也可以用数字信用卡从网上购买。与数字货币相对应的金融机构,则是没有银行大厅没有营业网点只有Internet站点的网上银行(或称虚拟银行)。数字货币的出现也造就了新的金融犯罪和各种形形的舞弊行为的出现。如何保证自己的某些数据不被窃取,怎样保证对方的真实性等安全问题将成为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的最突出问题。
四、数字产品的会计核算问题
在传统商务活动中,诸如计算机软件、报刊影视产品等是以实物产品形式出现,在会计上作为存货以历史成本原则对其进行确认和计量,进行进、销、存数最金额核算并反映到会计报表上。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数字产品已超越了资源限制的约束,数量和内容可无限制地复制,按实物产品方式?quot;映资产价值失去意义。在具体会计核算上,这些产品无法反映具体存货数量和金额,只有销售数量和销售额。数字产品的广泛应用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特征,并必将成为未来的遁要产业之一,因此,会计界需要从会计理论到实务:包括会计准则)对数字产品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研究。
五、建立网上实时会计报告模式问题
传统会计报告模式一般指企业对外提供会计报告方式,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揭示方式。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是建立在Internet、Extranet和Intranet基础上的,不管是提供定期信息还实时信息,是提供综合信息还是明细信息,具向债权人、投资者提供还是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技术限制已不复存在,建立网上实时报告模式成为可这给传统会计报告模式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表现在会计报告的目标上,传统会计报告模式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反映管理人员经营责任的信未来将更侧重于向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相关息;(2)表现在会计报告周期上,建立在分期假设成本--效益原则约束之上的定期报告模式,将被受时间、地点限制的实时动态报告模式所替代;表现在会计报告要素上,传统模式把会计报告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几大多已无法满足决策有用性的要求,划细会计报告要素以全方位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事项的即时信息是发展趋势;(4)采用上述网上实时报告模式,还须研究如何通过会计法规和准则来规范和约束报告司的会计行为,以及如何进行网上审计等问题。
六、会计的国际化问题
建立在Internet基础上的电子商务,本质上是全球性的。近几年来在美国的推动下,WTO、APEC、OECD等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相继发表了电子商务文件,国际电子商务框架正在形成,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将面临深刻变革。另外,电子商务也给多国企业合作、国际证券市场等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运作空间。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会计准则的国际差异提出挑战,不同的会计准则反映不同的会计信息,如果这种差异需要投资者、合作双方甚至多方在网外经过特殊调整后才能解决,将影响电子商务作用的发挥。因此,笔者认为,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日益临近和电子商务应用的日益普及,在我国具体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再过份强调会计准则的本国特色,不符合时展的潮流。
关键词:电子商务 会计发展 问题 途径
电子商务一般指的是在电子手段使用的基础上开展的商务活动。也就是电子商务在使用互联网的条件下消费者实现网上购物行为。目前,电子商务正在全世界蓬发展,而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运作模式,为我国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再加之随着数字化经济的发展,大多数企业的业务数据以及相关的会计数据已经开始逐渐实现电子化、无纸化,这就给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带来了全新的问题。这就需要针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进一步促进我国相关企业会计工作最优化发展。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会计数据问题
随着电子商务大力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其实电子商务就是一种基于开放环境下的互联网,与此同时,也使一些电子商务企业,在通过互联网传输的过程中会在完整性、机密性、可靠性等方面面临着更多的外来风险。
在实际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对电子数据进行确认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需要确认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对源点的不可抵赖性,还包括了对回执、接受方面的不可抵赖性,在电子商务发展的条件下,有时会为了证明接受的数据是通过原发方发出的,而且为了证实不可抵赖性,如今已经顺势延伸出了电子签名技术,目前,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在实际的电子签名方面不论是手写还是盖章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二)数字资产的会计核算问题
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计算机软件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对于计算机软件而言,在对数字产品的生产中,其中包括了数字产品的研发、制作包装两个主要环节,而数字产品的研发工作是这个过程中花费人力、物力最多的阶段,而制作包装方面所需的费用少之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传统的会计方法上,往往会忽略数字产品的研发过程,将之与产品的生产过程相提并论,鉴于此,数字资产缺少了生产的环节,这就使生产的概念需要重新定义。另一方面,由于数字资产具有无形的特点,没有实际的库存数量之说,再加之其可以无限使用,若是依照传统的会计手段,是难以对会计数据进行如实的反应。
会计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在网上模式下开始进行, 这就会出现一些数字资产均要在消费者试用后才能够决定是否对此产品进行付款购买。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的公司需要对新的版本进行推广,这样就导致了在对数字资产的确认中,转变为了一个连续的过程。由此可知,电子商务企业需要摒弃传统会计中相关的数据确认手段, 而是要在实际收到款项的基础上,提供销售环节更加实际的依据。
二、解决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发展面临问题的途径
(一)数据原件、法律效力方面
基于会计方面的关于数据原件、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等问题,提升电子商务会计安全防范措施已经迫在眉睫,这就需要加大建立安全的电子商务会计系统的力度。其中包括了对电子商务通信网络设立电子密钥系统、防火墙等,与此同时,还需要由认证机构或者一些具有专门验证资格的单位进行对交易双方身份的验证,同时颁发相应的安全证书,只有持有安全证书才能具有资格进人电子商务会计系统。
(二)市场环境方面
市场环境的转变与会计发展息息相关,要想使市场环境得到改变,这就需要:一是对清算汇划体系、结算账户托管制要尽可能实现安全畅通、方便的服务优点;二是对物流管理的环境进行优化,在商品的物理管理中(入库、质检、出库)实现统一的标准化管理模式;三是完善一个更加国际化、全面化的电子商务会计市场,保证电子商务会计网站的开放,保持与世界各地相关的会计信息的交流力度,最大化实现会计信息的自由流动,进一步促进会计准则的发展以及协调,为会计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四是加强对电子商务会计市场的净化,首先保证在会计信息进入市场前就给予净化、过滤,从而在源头上就保证了会计市场流动的相关信息的有效性、质量性。
(三)人员素质方面
随着电子商务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与商贸的结合力度也越来越大,鉴于此,谁可以掌握对电子商务技术、财务理论的有效应用就可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脉搏,以此来吸收具有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专业型人才。这就需要从事电子商务会计的工作人员要在懂得一定会计知识的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以便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进行必要的创新,能够对会计电算化知识应用自如,也能严格的遵从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和会计知识时除了要加强专业修养,还应该强化边缘相关知识的积累,重视会计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从而确保自身能够符合社会就业的需要,并能够快速适应财务管理岗位的工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发展作为复杂的一项工程,我们简析了当代电子商务时代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会计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会计发展面临问题的途径,分析和探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会计更好的发展。另外,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变化,大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关注社会行业发展趋势,了解会计发展前景,不断提高自身的会计专业能力,满足就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咏梅.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发展探究[J].企业研究,2012,0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