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战争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哈哈,徐朋正和张子欢的战争可是相当激烈的哦!张子欢借着自己胖的优势一个劲儿地朝着徐朋正挤去。而徐朋正则仗着自己灵活的优势拿出了自己的武器——凳子板跳到张子欢身后“啪啪啪”就是三下。三凳子板下去后,可怜的张子欢已趴倒在了地上。当徐朋正欢呼胜利时,张子欢却顽强地站了起来,从身上掏了半天,终于掏出了他自称为“子弹”的东西——糖豆豆,朝欣喜若狂的徐朋正身上投去。第一次,没投中,第二次,又没投中,第三次,还是没投中。张子欢可真是生气了,使用起了致命武器——自己的头。他攒足了自己所有的力气,把大头朝徐朋正狠命地顶去,这一顶可不要紧,徐朋正摔到了五张课桌以外。当他爬起来时,连走路的力气也没了。
第一战,徐朋正以失败而告终。
何星烁VS崔依
何星烁和崔依可是一对冤家,他们见面就打。瞧,何星烁又来挑事,他将崔依的数学书抛向空中,书在空中跳了一圈舞后,又落到了水泥地板上。崔依终于捡到书后,对着何星烁就是一顿大骂:“你这个臭鸡蛋,你干嘛要把我的书扔喽啦!你就是个臭——鸡——蛋!”何星烁一听崔依骂他是“臭鸡蛋”,气儿便不打一处来,他刚想踢崔依一脚,突然想起了一句话“君子动口不动手”,于是又放下了飞毛腿,朝崔依吼道:“你这个崔泡儿,我不就是踢喽一下你这书吗,我招你惹你来着?你还什么崔伟大呢,简直就是个电——灯——泡!”崔依一听这话也急了,便双手叉着腰,鼓着眼睛,瞪着何星烁,而何星烁也鼓着大眼睛瞪着崔依。何星烁终于坚持不住了,嘴里嘟嚷着:“我才不管什么动口不动手呢!”接着便使劲儿地踢了崔依一脚。刘恩泽和马旭正巧路过,也开始帮助何星烁欺负崔依,结果可想而知……
这一战,以崔依的金豆豆而告终。
男生VS女生
我们班有两个团体,一个团体由男生组成,另一个团体则由女生组成。每天,这两个团体都在进行战争。每当男同学的什么东西越过三八线,我们女同学都会在三秒钟之内把这样东西从窗口扔到楼下去。当这位男生看到这一幕,发现自己的东西要被扔出去时,肯定会站起来去夺这们东西。与此同时,另一位女生则负责把这位男生的凳子移到一边去,好使男生摔个狗吃屎。在遇到这种情况时,男生往往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丢了东西又挨摔。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有些聪明的男生在去抢自己的东西时,会把腿翘起来,当全感觉到女生要来移他的凳子时,就会凭感觉朝那个女生踢去,这下,就要轮到女生吃亏了。
不过,女生也有优点,那就是——哭。当有个男生欺负女生时,她们不可以掉金豆豆。当老师问谁欺负了她们,只要女生一回答,那些男生的屁股就开花。而如果男生哭,老师也会把他叫入办公室,还会语众心长地说:“堂堂男子汉,竟然哭!你呀你……”
关键词:秦派古筝;阶段;实践;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195-02
在我国流派纷呈的筝坛上,秦筝是流传历史最为悠久的筝乐,而秦派古筝则是在秦筝经历一段时间的断流后再度振兴的一大筝派。于1956年开设的西安音乐学院筝专业,即承载着秦筝两千年的历史厚重,亦担负着复兴“真秦之声”的责任。1961年由文化部在西安召开的全国古筝教材会上,秦派古筝领军人周延甲先生在《古筝迷胡曲集》前言中首度提出“秦筝归秦”理念。半个世纪以来,几代陕西筝人努力耕耘,在理论建设、作品积淀、人才培养等方面均有世所公认的建树。秦派古筝作品传统深厚,风格独特,以其既细腻委婉又跌宕起伏的表现魅力屹立于我国筝坛上,被公认为最有冲击力的筝派,代表性作品更是成为艺术院校教学及全国重大赛事、重要专场音乐会的必弹曲目。它的成功是根植于对本土传统音乐资源的挖掘、整理、利用与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独特的音乐回归事象是对秦筝历史的敬畏与传统音乐的发扬。
西安音乐学院“秦派古筝的实践与发展”大致经历了的三个阶段:
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秦筝归秦”学术理念的提出。1959年恰逢文化部确定次年要在西安音乐学院召开全国古筝教材会议,在周延甲编订的《古筝迷胡曲集》前言中有感于古筝在陕西频临绝响的情况倡导“秦筝归秦”,“秦筝既始于秦,但‘秦’今不见或少见,此不能不为奇也!所以在人民掌权的今天,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在全国普及好发展这个乐器的同时,陕西更应大力进行。现在是‘秦筝归秦’的时候了”。这一创建性的主张为秦派古筝的实践确立了方向。他依据迷胡老艺人乔荣堂教奏的迷胡曲牌,编订了《扫雪》《采花》《迷胡调》《绣金匾》《罗江怨》《道情》《老五更》《长城调》《西京调》等17首曲目。在1961年教材会议上这些曲目被选定为高等音乐院校筝专业的必修课与选修课曲目教材。这可以说是秦派古筝实践的第一步。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创阶段,它的核心是对本土地域音乐的依附与挖掘利用。最有代表性的“秦声”是秦腔、迷胡和碗碗腔。筝弹秦声非常顺手,下行级进、上行跳进的秦声旋法,二变之音的灵活运用,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微升4和微降7的音律,加之轻重不同的颤音润饰,秦声特点与筝的乐器属性得以有机结合。这为后来的创作与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在这一时期,周延甲教授培养了如李世斌、曲云、魏军、何秀琴等一批人才,初步形成了秦筝的梯队。
【关键词】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变迁政府网站发展趋势
我国政府网站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中国政府网为龙头,部委、省、市、区县各层级全面覆盖的政府网站体系;政府网站从单纯的信息平台,成为围绕信息公开、在线办事、政民互动三大功能定位建设的政府在互联网的工作平台。政府网站已经成为公众眼中政府机关的网上代言,是政府履行职责的主要渠道之一。打造一个权威公正、亲民友好的政府网站,既是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也是社会公众对政府的要求。2002年,我国开始对各级政府网站进行绩效评估,每年一次,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用,极大的推动了政府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一、绩效评估指标特征与变迁
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在年初进行指标制订,根据当年国家对于信息化、网站工作的政策方针,对照前一年的指标设计和评估结果,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和用户需求,经过意见征集及发展趋势研讨,形成当年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也成为指导政府网站建设的标准。
2005年评估在促进电子政务建设、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方针下,提出网站的三大功能定位,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指标制定主要推动信息公开的全面性、实效性,兼顾准确性和完整性,引导在线办事功能建设,建立公众参与的各种渠道,体现参政议政的效果,及时处理与反馈公众意见和建议。网页设计要简洁大方,体现三大定位,尽可能方便用户使用。2006年依然围绕“三大定位”,引导形成各层级政府网站间的指导与整合关系,进一步提高内容保障能力,提升政府网站的拥有率。指标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站在用户视角反映用户感受,不断引导政府网站满足用户需求。通过信息公开目录的梳理,推动信息公开;以行政职能为基础,拓展公共服务内容和数量;提升互动效果,为用户使用过程提供最大方便。2007年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下,以加强网站建设指导为出发点,指导各级政府网站遵照《信息公开条例》规定,不断完善信息公开体系,提高政务信息公开的规范性。开展日常监测,促进网站内容更新维护;开展用户认知度和满意度调查。贴近公众实际生活需求,推进“百件实事网上办”活动,提高服务的人性化程度,以用户为中心,加强资源整合。2008年在继续推进“三大定位”建设和网站设计同时,加入网站性能和网站安全指标。引导政府网站紧跟时政热点提供针对。2009年继续推进以“三大定位”建设,同时关注网站日常保障、用户认知度和满意度水平以及网站性能和设计。推动互动保障机制建设。2010年的评估强化“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核心、以用户满意为根本目标”的办站理念,引导政府网站更加重视需求量大面广的实用型服务内容建设。指标设计旨在深化“三大定位”,全面整合服务资源,加快构建用户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网站。2011年继续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网站的要求设计指标,深化信息公开、办事服务资源的深度整合和人性化展现、政民互动效果持续提升,以及网站内容和技术运维保障的日常化。加强日常保障机制建设,提倡积极探索利用新技术满足公众在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等方面的新需求。2012年结合上年指标,建立运行管理的基础保障机制,强化运维管理机制的建设。新增政策引导要求,推动各级政府网站利用主流新闻网络媒体的交流渠道,以及微博客等当前主流的互动工具开展舆情引导工作。2013年从推动服务型政府网站建设出发,提升网站对内容更新维护和用户需求响应的能力;强化对落实信息公开条例和信息公开工作重点要求的评估;强化重点领域服务资源整合,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强化新技术应用,提升用户体验。加强对移动政务APP客户端、无障碍建设和网站智能检索功能和效果的评估。关注利用其他新技术服务社会公众的能力,将是否利用维基、微信向网民提供服务纳入了评估范围。2014年主要促进网站形成“建设--运维--应用”闭环。深化重点政府信息公开,优化重点办事服务;正确引导网络舆情,促进资源便捷化获取;提升用户体验,加强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应用,旨在引导网站积极应用新媒体,及时各类权威政务信息,尤其是涉及公众重大关切的公共事件和政策法规方面的信息,方便用户及时获取政府信息和服务;继续完善无障碍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二、绩效评估指标变迁情况分析
2005年以前,政府网站拥有率较低,网站主要是信息。2005年网站绩效评估提出政府网站建设的三大功能定位,推动全面及时的信息公开,引导政府网站建设在线办事,建立公众参与渠道。2006年提出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站建设思想,2007年,国家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崭新命题,同年《信息公开条例》颁布。从2007年至今,一直将网站三大定位、用户为中心,服务型政府建设理念相融合,推动政府网站建设。虽然从2007至2009年,政府网站建设无论从网站拥有率,还是网站的内容建设、性能维护有了质的飞跃,但“2009年中国政府网站用户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83.7%的网民对政府网站“很不满意”。这一现象将政府网站所提供的主要内容与网民日常生产生活中最普遍最集中的需求之间严重脱节的问题揭示出来,使得在2010年政府网站建设回到探索让人民满意的主题上。此时,我国政府网站发展也正处于一个转型提升的关键时期。其后几年的网站建设,更注重内容保障、网站内容和技术运维、网站运维管理机制建设。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机构、个人,利用网站、(微)博客、视频等渠道公开信息、发表主张、提供服务。从2011年起,政府网站建设开始探索利用新技术满足公众在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等方面的新需求;2012年提出政府网站应进行政策引导,同时开展舆情监测。特别是2013、2014两年,网站建设更突出新技术应用和新媒体的接入,如移动政务APP客户端,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应用、推进网站无障碍建设和网站智能检索,也倡导利用其他新技术服务社会公众。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特别是在出现社会热点事件时政府网站的响应情况,加强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网络舆情引导中的应用。2014年评估显示网站防篡改,防攻击能力亟待提升。
三、政府网站发展趋势的探讨
1.政府网站将继续加强信息公开、在线办事、政民互动三方面的建设,提供公众密切关注和感兴趣的信息、服务和互动形式,搭建政府和公众之间连接和互动的平台,打造服务型政府,。
2.政府网站作为网络舆论引导的主阵地之一,未来将以做好网上舆论引导,权威信息,在突发事件出现时,第一时间抢占舆论阵地,做好热点问题回应,政策解读为工作重点,与政务微博、微信等形成联动机制,妥善有效地引导网络舆论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3.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提升网站防篡改,防攻击的能力,从制度和技术等方面保障网站安全。
4.政府网站将深化以用户为中心理念,广泛应用新技术为公众服务,创新服务形式,强化无障碍网站建设,为公众提供方便。
5.建立健全网站运维管理机制,确保网站运行维护的稳定有序。
一、实施“依法治教评估”工程,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职能作用。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主要是政府的责任。为此,进一步推动区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认真履行教育工作职责,依法行政,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仍是教育督导工作的首要任务。两年来,我们按照省、市督导评估工作要求,进一步协调和完善了区政府及其各职能部门实施义务教育法目标责任制,强化了政府依法治教、依法行政的意识,建立了运行机制。我区教育督导工作由区委、区政府主管书记和区长直接领导。经常深入基层学校进行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听取督
导工作汇报,总结“两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区人大、区政协也根据代表们提出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深入学校视察并提出整改要求。为争创“双高”普九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为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区政府保障了对教育的正常投入和教师按月发放工资问题。在巩固“普九”成果,实现“双高”普九工作中,我们坚持每年学校自检自查一次,区督导室年末深入基层学校复查一次的制度。我们是以复查为契机,以督政、督学为重点,以解决学校中重、难、热点如:经费投入、标准化学校建设、启动课改、控辍保学等问题为主攻方向。在控辍保学工作中,突出政府行为,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形成有效的控辍保学机制。两年来,全区小学“四率”均达100%;初中辍学率始终不超过2%。我们对学生流失实行了流失生报告制度和控辍工作责任制,严格控制了学生流失,对学生流失的学校实行了一票否决制。
二、实施“教育综合改造工程”,加速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加快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前提是必须“盘活”现有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两年来,XX区加大了规范化学校建设,调整中小学布局,“盘活”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共累计投资850万元对区属的一所中学,八所小学的教学设施全部进行了维修、改造,共新建教学楼5500平方米,扩建教学楼1600平方米,扩建操场1400平方米,给市政动迁800平方米,铺人行
路约800平方米。新建劳动基地500平方米,新建校中花园300平方米,维修楼盖500平方米。其中,第六小学扩建教学楼1600平方米,成为三江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好、人数最多的标准化学校。现在这所学校正在新建1500平方米的教学附属楼,共投资300万元;第十一小学动迁操场南侧的民宅,扩建操场1400平方米,共投资160万元,重新翻建4000平方米的电机厂子弟小学校教学楼,改建了1703平方米的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改善了全区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环境,使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在逐步地实现均衡发展。
三、实施“英语EEC基础教育”工程,加速小学科教学向普及化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加入WTO的大形势,我们XX区构建具有XX特色英语EEC基础教育工程。旨在为培养世界人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首先选派30余名英语骨干教师分别到省、市教育研究院接受EEC英语口语、听力、教法及技能的培训。还聘请外教到我区6小、11小进行讲学。从2000年开始,全区小学全部开设了英语EEC课程。英语夏令营、英语广场、英语沙龙、英语报告会等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正在全区各校如火如荼地开展。
四、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加速现代化教育技术发展。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手段的根本体现,也是现代课程改革的
依托和平台。为了顺应时展的需要,加速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设进程。在全区公企办中小学校,实施了“教育信息化工程,进行了计算机阶梯教程教学实验与研究。加强了现代信息化教育网络建设。现在,全区有一个远程信息技术教育中心,有一个家教通网站,现有微机652台,多媒体教室16个,多媒体演播厅3个,语音室8个,电子图书室2个,校园电视台3个。
五、实施“教育人才优化”工程,铸造德艺双馨、高素质干师队伍。
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为此,我区把加强干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人才优化工程加以实施。把努力建设一支精通业务、善于管理、勇于创新的校长队伍放在首位,并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建立和完善了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公示制度。第二,建立和完善了中小学校长培训制度。我们每学期都组织一次领导干部培训班或叫做业余党校。由主管教育副区长或副书记亲自讲座,帮助校长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第三,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校管理制度调整中小学校干部管理办法,依据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有关条例,组织督导人员对学校校长进行考核评估。我们提出“无功就是过,发展得慢就是错”的新的用人观,按照“有为就有位,无为就无位”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做到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建立了校长奖罚激励机制。把实施素质教育的优劣同学校领导的
业绩挂起钩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制定并完善了《中小学督导评估标准》。
现在全区校级领导99人,持证上岗率达100%。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第一,继续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人才,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能力结构,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现在全区公企办10所学校,教职工718人,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为100%,中小学骨干部教师培训达标率为100%。第二,建立了教师评估管理机制,先后出台了《XX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XX区骨干教师、新教师培训方案》、《XX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若干规定》。启动了“名师工程”对教师加强了管理和培训。第三,在教师中深入地开展了“树形象、铸师魂、做表率”活动,严格执行了教师“六要六不要”和“六个一票否决”制。使全区广大教师增加了工作责任感,提高了依法施教的水平,建设了一支德艺双馨的思想境界高、管理能力强、知识面宽、业务精、有专长的干师队伍。
六、实施“教育创新工程”,提升XX教育的社会凝聚力。
1、开展了“关爱弱势人群”的大行动。全区5个社区街道委员会和41个社区居委会,成立了社区教育志愿者协会,对全区现有1500多个下岗职工开展救助活动。先后为全区80多名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再就业进行了技能培训,受教育面达90%以上。
2、开展了“走进社区、共建家园”活动。
我们在全区普遍开展了科普教育、文体活动、法制宣传、医疗卫生等走进社区、共建家园活动。仅去年一年共举办法律、科普知识讲座和培训20余次。设立教育法律咨询台20余处;举办“崇尚科学、反对”科普图片展10余次,展出图片500余幅。深受社区内广大居民的欢迎。
3、组织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活动。
我们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在所居住的社区内开展社区“四小”活动。即:维护社会治安的“小哨兵”,双拥工作的“小模范”,助人为乐的“小公仆”,精神文明的“小先锋”。为社区内大环境服务。我们还在全区青少年中开展了“六个走进”,即:走进部队学军爱军;走进科普天地启迪智慧,走进田间地头磨炼意志,走进居民小区学会做人,走进实践基地自我教育,走进第二课堂发展特长。从而,使全区青少年受教育面达100%,接到表扬信、感谢信近百封,
创新发展、实现“双高”普九工作的新思路
在巩固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实现“双高”普九目标,推动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构筑21世纪基础教育人才工程,实现教育的现化化、国际化是我们今后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发展目标。
我区今后的督导工作发展思路:
(一)、发挥督导职能作用,实现“双高”普九目标。认真贯彻执行省、市督导评估方案。建全“双高”普九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评估细则和措施,组织全区各校开展自评、自检。建立学校自主发展、自我完善的管理机制。组织全区督导人员及有关部门人员对学校进行督导评估检查,迎接省、市“双高”普九工作检查。
(二)、针对教育重、难、热点,开展督导专项评估。一是专项督小学布局调整,整合教育资源,解决教育难点问题。改造薄弱的学校,解决小学布局不合理问题,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二是专项督热点小学招生的校中校问题。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三是专项督教育乱收费,集中解决学校、教师教育行为热点问题。针对学校中的不合理收费、教育的违规行为、教师的体罚与变相体罚、加班补课等问题进行专项调研督查、整改、通报。
(三)、实施教育督导创新,建立学校发展机制。我们要转变督导用“一把尺子量不同学校”的鉴定性督导评价方式,以现代
教育发展观为指导,推动我区教育督导工作创新发展。我们将根据我区学校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XX区督导评价机制》。让学校有自主办学、主动发展的主体机制和主体责任。我们变督为导,服务于学校;指导学校制定规划、关注学校发展目标的潜力,注重诊断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帮助学校改进工作。
关键词:教育行政学:思辨研究: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1)10-0021-05
我国教育行政学研究始于上世纪20年代,后受苏联影响研究终止,直到80年代初才酝酿教育行政学的恢复与重建。经过30年的建设与发展,教育行政学研究已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其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反思历史并探寻未来发展趋向,有利于学科的发展与深化。
一、教育行政学研究的历史轨迹
清末民初。我国师范学校就设有教育行政这一学科。政府教育部在其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课程标准中也有教育行政学科目。在解放区根据地的各级师范学校教育中均开设小学校行政科目:高等师范学校开设教育行政科目。全国解放后,我们照搬苏联的做法,苏联的师范学校不设置教育行政或学校管理课程,仅在教育学这门学科的最后一部分概要性地简单介绍。随之,我们也取消了这门学科,认为教育行政人员不必学习理论,凭经验办事也就行了。已有近半世纪的教育行政学科历史至此中断。断裂30余年之后,教育行政学研究从恢复重建到发展基本成熟又走过30年,这一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教育行政学研究恢复与重建阶段
之后,教育行政学开始恢复、重建。但是教育行政学研究起步较晚进展缓慢,研究成果寥寥无几。何宗传于1981年10月发表《外国教育行政学简介》一文,对国外教育行政学有关概念、理论等进行介绍,为我国教育行政学学科构建提供借鉴。北京教育行政学院的刘问岫于1984年4月发表《教育行政学科的由来》,介绍教育行政学科的发展历史等相关知识;又于1987年发表《我国教育行政学科的教材建设问题》,探讨教育行政学教材编写的原则与方法以及应注意的事项等。教材与专著方面的成果更少,八十年代初,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系和教育学院干训部以及教育行政学院,专门开设这门课的学校为数不多。当时面世的教材仅有四部(含内部印刷):北京教育行政学院学校管理教研室编的《我国现代地方教育行政》(1983年内部印刷)、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的《地方教育行政》(1983年内部印刷)、邓品珊、康尔圭主编的《现代普通教育管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直到1989年由孙绵涛编著的《教育行政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该书作为高校教材,填补了我国教育行政学研究领域及教材建设的空白。该书紧扣我国教育行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行政的原则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还大量引用了日本、美国等国家或地区教育行政方面的原始材料,丰富了该书内容,同时也增强了可读性。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教育行政学研究已走向正轨。
(二)教育行政学研究发展与繁荣阶段
九十年代,我国教育行政学研究逐渐繁荣起来,研究成果渐渐增多。李进才于1992年发表《略论教育行政与教育行政学范畴的界定》,认为教育行政不仅指国家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对教育事业的管理,也包括学校行政的管理,对教育行政学研究范畴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杜伟于1992年发表《关于教育行政学知识体系的思考》,提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行政学知识体系。张新平于1994年发表《关于教育行政研究对象的探讨》,对以往教育行政学的研究对象进行了分类和分析。认为教育行政学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行政职能,教育行政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行政职能以及为实现教育行政职能而进行的一系列教育行政活动的规律的科学。萧宗六和贺乐凡于1995年发表《构建中国教育行政学的思路》,对他们合作出版的《中国教育行政学》进行了解释和说明,一是解释为什么在教育行政学前面冠上“中国”二字,二是详细阐明这本书的五大特点:体系完整科学、全面阐述了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法规、体现了教育行政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附有反应教育实际的案例、文风语言体现中国特色。
(三)教育行政学研究走向成熟阶段
进入二十一世纪,教育行政学研究出现多样化、具体化,多数学者已将研究兴趣转到教育行政管理的具体领域,如对教育行政法规、沟通、监督和评估等问题的探讨,关于教育行政学学科本身问题涉及的很少,如华中师大纪皓月的《构建我国科学的教育行政学体系之初探》,华南师大葛新斌的《高师教育行政学教材建设与教学策略探析》。教育行政学著作方面,出版的书籍虽不多,但是这一时期的教育行政学比以往有所创新,在教育行政学学科体系中加入了教育行政理论部分,使教育行政学体系日趋规范和完整。标志性著作为吴志宏于2000年7月出版的《教育行政学》,该著作将管理思想的演变与教育行政管理单做一章对教育行政理论进行梳理。不仅如此。在其他章节也增加了相关的行政学理论研究成果。该书的理论化是有别于其他著作的亮点。若按日本教育行政学者久下荣志郎对完整的教育行政学学科体系的三大依据:理论化、体系化、现代化来估评的话,该书已基本达到这一要求。
我国教育行政学自恢复重建以来,通过教育行政学者们的不懈努力,教育行政学从无到有,从借鉴到自我创新,从单一到多元,完成了教育行政学学科由创建到多样化发展的过度和转变。在创建和发展的30年中,据统计,发表教育行政论文1156篇,出版教育行政学专著100余部,已取得可喜成就。
二、教育行政学研究三十年的主要问题
教育行政学研究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问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政策诠释轻理论创新
教育行政学研究过多关注教育方针政策的诠释与解读,很少涉及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教育目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是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处理教育事务的重要依据和准绳,对其进行全面解读和贯彻有助于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办事的合理合法性和行政效率,这是不言而喻的。在报刊上对方针政策进行及时解读,做些普及性的说明工作是可以理解的,无可厚非,但是要把它作为《教育行政学》的重点研究内容,而且多章节对其进行介绍,这样做显然有些不妥。因为一个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国家的方针政策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针对其面临的具体实际情况与问题,根据所处时期的社会需求和时代任务制定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而《教育行政学》
作为一门学科则要求其内容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普适性,不能刚印刷装订成册,印墨香气还未散尽,书就过时陈旧了,这样做既造成大量社会资源浪费,又无法解决教育行政学学科自身的问题研究,同时也给以此为教材的高校师生带来极大的烦恼与不便。
(二)重条块功能说明轻组织理论研究
教育行政学研究过多关注教育行政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以及人员编制等问题,过多介绍教育行政机构之间纵向和横向的关系,即常说的“条条”、“块块”的职能划分与功能介绍。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置是受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制约的,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随着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的任务变化而变化。教育机构的职权范围是根据国家有关教育规划和具体要求而制定的。这些都属于教育行政操作层面的具体实务,但是在我们的《教育行政学》专著中往往采用写实的方法,精描细写,全面而翔实地对其进行罗列说明,并设多篇章分别介绍,如:“教育行政体制”、“教育行政机构”、“教育财政”、“教学内容行政”、“教育行政机关人事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等。我们的《教育行政学》显然成了教育行政机构设置和功能说明书,或者是教育行政工作知识大全,一册在手,万事无忧。倘若你要细翻我们近百部教育行政学著作,你会惊诧于纷繁成果之“雷同”。“雷同”也者,“英雄所见略同”也。这些现象似乎已经证明我们教育行政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我们过多关注特殊组织的知识性描述而忽略了用一般组织理论对教育行政组织进行应用性研究。
(三)重思辨研究轻实证研究
教育行政学在学科初创阶段,前辈们通过资料收集整理,翻译借鉴,研史考据,为学科体系的建构做出了开拓性和奠基性工作。这一阶段的研究多属于思辨性研究,这是研究本身所处阶段使然,无可厚非,毋庸置疑的。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范式并没有随之变化,思辨性研究依然重于实证性研究与实地研究。究其原因这与思辨研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分不开的。思辨研究多采用描述概括的方式进行的。一是从资料来源看,大部分资料都是通过对他人研究成果、政策法规、管理准则、新闻宣传等进行收集整理间接获得的;二是从研究者活动空间看,绝大部分研究者都是坐在书房或在图书馆里,通过书海寻觅或在网络中畅游展开的;三是从研究成果性质看,思辨研究大多是感想式的、思考性的、追问式的、主张型的或指示性的,其观点和论证有失严谨、科学,甚至有些武断之嫌;四是从研究成果实效性看,思辨研究成果不具有操作性,对实际工作很难产生直接的指导作用。鉴于以上特点,思辨研究是一种低成本易操作的研究方式,在没有严格标准验证研究成果的当下,这种研究方式依然广泛采用。纵观三十年的教育行政学研究,大多属于这种单一思辨性研究,相对而言,缺乏科学严密、逻辑实证的程序性研究和实地研究。
三、教育行政学研究未来展望
教育行政学研究从学科恢复重建到走向成熟已经取得较大成就,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教育行政学学科的内在特点结合当今时代的要求展望教育行政学研究未来发展走向。
(一)在研究目的上。教育行政学研究将注重理论和实践探索
我们的教育行政学研究虽说已走过30年,由于起步较晚,研究的理论水平还不高,与发达国家的教育行政学研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甚至落后于台湾香港地区,理论研究滞后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众多学科之林中还没有取得其应有的地位。摆在教育行政学研究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提升教育行政学研究的理论品位,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行政学理论体系。
首先,要依托行政学理论提高教育行政学理论品位。教育行政学是行政学的一门应用分支学科,上世纪初,随着教育日受各国重视,教育行政学才从行政学中分化出来。行政学与教育行政学虽说有从属关系,但必定存有差别。那么行政学的理论是否适用于教育行政学呢?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答案尚存争议,但是笔者认为从组织学角度来看,教育组织与其他组织彼此大同小异,不存在质的差别,所以行政学理论可以运用到教育行政实践中去,并可以根据教育行政活动本身特点将其发展为教育行政学理论。
其次,要善于及时吸收当今企业界先进管理理念与经验完善教育行政理论体系。各大中小企业是管理理论应用的试验场,更是新的管理理论生成与创新的沃土,许多优秀的经典管理理论都来自于企业管理实践。譬如开启行为科学理论时期序幕的霍桑试验,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了科学管理所认定的事实:只有金钱的鼓励、物质条件的改善才是提高效率的不二法门。提出社会与心理因素才是影响组织工作绩效的最重要因素。77年后的今天,发生在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生产技术最先进、物质生活待遇尚好的富士康企业的连续12起跳楼自杀事件,不仅再次验证了这一结论,还引发行政学者对组织成员心理及其社会关系的关注与研究,并对其在新的社会环境条件下再反思,同时对教育行政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再次,要深入教育行政各级各类部门和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和实践探索,针对教育行政组织运行中的实际问题提出符合教育行政自身特点的管理理念和操作规程。教育行政是有别于其他行政的特殊行政,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的服务对象是处在发展中的人和为他们健康成长提供服务的教师和教辅人员。俗话说教育事关百年育人大计、事关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事关国家民族之未来。教育投入与产出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不是一种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事业,教育事业本身的这些特点就决定了教育行政与其他行政之间存有差别。教育行政学研究需要根据教育自身特点进行实践探索与理论探索,为理性化、人性化行政提供学术支持,教育行政学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上需要做的更多的将是理论创新和教育行政方式创新。
(二)在研究方法上,教育行政学研究将更关注研究范式和方法论的讨论与运用
教育行政学在恢复与重建时期,大多数学者对教育行政学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论探讨时。只是在论著中对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和问卷法、比较研究法和实验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进行一般性的说明和介绍,对其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论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而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者们发现,将具体的研究方法分门别类地整理后即可抽象出其背后更高层次的研究范式和方法论。
从研究范式来看,研究范式是对研究方法的进一步抽象,它对具体的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有着直接的影响。有学者提出,我国的教育管理学有两种研究范式: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实证范式是西方教育管理学研究的主导范式,而思辨范式是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的主导范式。还有学者认为,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式有三种基本类型:思辨研究、实证研究和实地研究。其他学者对西方的范式方法论进行研究后认为,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式包括现象学范式、解释学范式、批判主义范式、建构主义范
式和符号互动范式。
从方法论体系来看,有学者认为,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论体系应分为方法论、研究方式和方法技术三个层次;也有学者在对西方元范式方法论、一般范式方法论和方法范式方法论评析的基础上重构了新范式方法论,把这种新范式方法论分为研究方法的哲学基础、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三个层次,分析了这种方法论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并对这种方法论的运用进行了研究。
综上,教育管理学研究者们对研究范式和方法论已经关注并取得初步成就,随着这方面研究不断深入,教育行政学研究也会将其关注点转向研究范式和方法论研究,并以此指导教育行政学研究领域的研究范式与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三)在研究内容上,教育行政学研究将更关注教育行政活动过程本身
在研究内容上,教育行政学研究在前期阶段过多关注以中央和地方行政为主轴的宏观政策、法律法规、教育规划、教育财政、教育体制、教育督导、教育评价、教育人事以及教育设施等内容,很少关注教育行政过程本身的规律与现象。实质上,教育行政学要研究的对象与问题均在教育行政活动过程之中,它们相互作用、交互出现。为了便于讨论,我们给教育行政活动过程作如下界定:教育行政活动过程是指教育行政机关依法对其管辖的教育事务,通过计划、决定、沟通、协调、激励、领导、组织、监督、评价等管理手段,用经济有效的方法,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活动历程。通过这个定义我们不难看出,教育行政活动过程可以细化为九个具体环节,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都为整个教育行政活动的最终完成奠定基础。作为教育行政活动主体的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行政就是通过这些具体的九个环节进行教育事务管理的。教育行政事务一般包括人、财、物、事、空间和时间等的管理。教育行政研究应该把主要精力与研究方向放在对教育行政活动过程本身的研究上。以上我们所谈及的教育行政活动的九个环节、教育行政活动主体以及活动对象等都是教育行政学所研究的核心领域。概言之。教育行政学研究关注教育行政活动过程本身,实质上是教育行政学研究的本义回归。
(四)在学科体系上,教育行政学研究将注重建构富有特色的学科体系
19世纪中叶,在战争期间,南丁格尔在手术室旁设立手术后病人恢复病房,被认为是ICU的起源。1923年,Dandv在Hopk1n、医院建立神经外科病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Dandv和Gush1ng建立起第一个24 h管理的术后恢复病房。20世纪20至50年代脊髓灰质炎流行席卷世界,包括美国和欧洲利用较大的空间建立能够容纳较多病人的抢救单位,给患者应用铁肺和手动通气,包括麻醉科、内科和外科医生组成多学科的专家队伍,这是现代ICU的最早尝试。丹麦哥木哈根麻醉医生Bjorn 1bsen,1953年首次通过气管切开气管插管进行正压通气,1953年被公认为现代ICU元年。1960年,Max Harrv We1l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中心率先建立4张床的ICU,首次建立心、肺等脏器生命指标监护的医疗体系,建立专业的ICU团队,被公认为现代ICU之父。
2 美国PCCM发展史
呼吸医学起源于结核病的治疗,因此,呼吸专业兴起于结核病流行时期。20世纪40年代以后,由于有效的抗生素接连出现,结核病得到控制,患者人数迅速减少,这是呼吸医学经历的第一次事关学科生存的冲击。其后,肺功能检查以及气管镜等技术的发展使呼吸专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专业业务范围趋于稳定,直到危重医学出现。20世纪80年代开始,危重症医学在美国进入快车道,从业人员供不应求,这是呼吸医学遭受的第二次冲击。20世纪80年代,美国胸科学会(ATS)提出学科的生存和发展与危重症医学息息相关,井于1995年发表官方声明,美国PCCM执业医生应为所有内科ICU患者提供服务。
20世纪80年代,当美国危重症医学与ICU业务开始正式起步时,CCM医生应该经历什么培训,具备什么资质属于一个探索性的问题,因为此前史上从来没有这一专科。美国内科、麻醉科、急诊科与外科几个不同领域的学会在洛杉矶举行联合集会,大家一致认为,CCM应该是一个亚专科,受培训的医生必须已经完成专科(内科、外科、急诊科或是麻醉科)住院医师阶段的培训才能进入CCM亚专科阶段培训。因为各专科住院医师阶段的培训时程不等(内科3年、外科5年、麻醉科与急诊科4年),对入学标准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最后决定由各专科学会各自举办自己的CCM亚专科培训,学制订为2年。内科学会注意到CCM内容与呼吸科高度重叠,因此决定只要另加1年,培训人员即可获得呼吸疾病(PM)与CCM双重认证,三年可以获得PM与CCM双重认证的PCCM培训项目由此诞生。据统计,美国内科ICU医疗工作内科与呼吸危重症两方面的治疗处理占78%左右,来自大内科的PCCM专业背景优势自然明显。由于美国政府不直接参与医院与医学分科具体事项,所以,如今PCCM成为危重症医学的主导力量是一个自然形成的结果,人为政策十预成分很小。另外,美国ICU拥有权在医院,而不在科室,医生和医院是合同关系,没有所谓占地盘的现象。以处理内科情况为主要支柱之一的ICU业务对于已完成内科住院医师训练的PCCM学员属于驾轻就熟,可以保证顺利地衔接到CCM与PM亚专科培训内容。据统计,2014至2015年美国参加PCCM培训的成员占参加成人危重症医学培训人数的72.8%,美国PCCM一枝独秀自是必然。
3 中国危重症医学的发展历史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基木上是在少数医院采用简易人工呼吸器或麻醉用呼吸机进行,多数医院不能常规开展机械通气进行较长时间的生命支持治疗。与西方国家一样,国内呼吸科早期大多起步于诊治结核。20世纪50年代开始,呼吸科逐渐独立,重点转向诊治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肺炎等疾病,经常面对呼吸衰竭患者。20世纪70年代起,上海中山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等开始建立比较简单的ICU和系统引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应该说,中国现代ICU的建立真正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①1982年:北京协和医院成立加强医疗科,重点收治外科术后患者,起步初始为外科ICU; 20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中山医院、广州呼吸病研究所、解放军总医院、北京朝阳医院等成立了独立医疗单元、全天候运行的RICU。应该说,国内现代ICU的起源是两条路:以外科ICU起源的和以呼吸ICU起源的,殊途同归。2003年的SARS以及2008年汝川地震等事件,大大促进了国内ICU的发展。
我们应该铭记这些为中国现代ICU发展作出压大贡献的前辈们:上海中山医院李华德教授(1978年出版了中国现代史上第一部机械通气专著)、陈德昌教授(创立了协和医院第一个ICU,中国外科ICU之父)、翁心植院士(中国肺心病防治的创始人之一,建立了中国最早的RICU之一)、钟南山院士(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了RICU,中国现代医学史上注定要载入史册的医生)、刘又宁教授(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了RICU ,井在1990年出版了中国影响最大的机械通气专著,被认为是影响几代人的权威著作)。我们也应记得提出“中国呼吸与危重症应捆绑式发展”理念的王辰院士,早在2000年王辰院士就多方呼吁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相结合的重要性,井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发表了“呼吸内科医师应对我国危重症医学的发展承担重要责任”的述评,井全力推动,方有今天的局面。我也深刻体会到:学科的引领人物确实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引导学科发展的米来。
4 中国呼吸病学发展过程
呼吸学科是国内建立与发展最早的医学专科之一。回首过去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学科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肺结核防治阶段(20世纪初至60年代末):主要任务是肺结核防治,此间形成了呼吸学科的雏形。国内许多呼吸科即脱胎于结核科或与结核科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第二阶段为肺心病防治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成立了全国和各大区和各省(区市)的肺心病防治协作组,重点开展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防治研究。此间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开展了呼吸疾病诊疗的技术体系,如肺功能、血气分析、机械通气、支气管镜等。各医院先后在内科中建立起呼吸专业组,后又设立独立的呼吸科。在肺心病防治工作中,对肺心病急性发作合井肺性脑病重症患者的治疗,催生了最初的重症监护医疗单元的建立。第三阶段为现代呼吸病学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全方位开展各种呼吸疾病的防治研究,与国际呼吸学科发展趋势相呼应,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的捆绑式、交融式发展成为其主要特征。在这一阶段,许多呼吸科建立了呼吸重症监护治疗病房(RICU)或内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MICU ) ,客观上形成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PCCM)的初步格局。与此同时,危重症医学在国内被作为“独立”的“二级学科”,在过去10余年里发展迅速,成为一支重要的临床力量。需要正确面对的是,目前国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和综合的“重症医学科”在内科危重症医疗中存在业务重叠和交又,因多种原因形成各自的发展理念。如何定位、交融、共同发展成为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两个学科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5 国内PCCM体系的建立和医生的培养
虽然国内呼吸病学领域早在20世纪70年代起就有了PCCM体制的雏形,80年代起进入快速发展期,而且目前国内大部分三级甲等教学医院均设置有RICU,1/3-1/2的大医院呼吸科已更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但是,国内PCCM的发展还有诸多需要迅速加强的地方。首先,作为行政与学科带头人,科室领导一定要认识到PCCM是呼吸科的主要发展方向,是现代呼吸病学的基木格局,已经形成内科专业( spec1alty)下一个极为重要的专科(sub-spec1alty ),科室名称亦应作相应更改。其次,必须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和根据我国情况,迅速建立PCCM专科医师培养体系。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期将出台《关于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呼吸医师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动员住院医师选择PCCM专科,坚定地推动PCCM专科医师培训,形成学科发展的人才基础。再次,呼吸医师必须开拓视野,积极学习以脏器监测和支持技术为代表的危重症医学知识,如血液动力学检测、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液体管理、营养支持治疗等,井在临床实践中积极应用,提高在危重症领域的能力和水平。
二、中国蓝筹股的筛选指标体系构建。在综合考虑既有蓝筹股基本概念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我们提出了一套反映蓝筹股特征的指标体系,包括:总股本、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主营利润比重、净利润增长率。其次,确定蓝筹股的具体选择标准:以1997-1999年整个市场均值的三年移动平均值为基准,即总股本2.8亿股,每股收益0.24元,净资产收益率9.14%,主营利润比重354.14%,净利润增长率9.82%,并根据证券市场的实际状况有条件地放松和约束部分指标,作为选择蓝筹股的依据。最后,我们确定三种不同标准来分别选取不同的样本蓝筹股,以便进行比较分析。其中,样本蓝筹股的标准I为:仅以1999年度值为参照,总股本5.6亿股;每股收益0.36元;净资产收益率10%;主营利润比70%;净利润增长率10%.根据我们设定的条件,只有8只股票完全符合标准,由此组成样本蓝筹股I.样本蓝筹股标准II为:以1997-1999年各上市公司三年均值为参照,按照每股收益高于市场25%,即0.30元;净资产收益率维持配股条件,即≧10%;主营利润比重70%;净利润增长率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50%,即14%;总股本超过市场平均的100%,即5.6亿股。计算备选股票以上蓝筹股指标的三年均值,利用EXCEL软件的数据排序功能,采取逐步筛选的办法,选出符合所有条件的股票10只,组成样本蓝筹股II.样本蓝筹股标准III为:仍以1997-1999年各上市公司的三年均值为选择依据,但按照每股收益0.36元;净资产收益率10%;主营利润比重70%;净利润增长率略为超过市场平均水平,即10%;总股本略微超市场均值的50%,即4亿股的标准。采取与样本蓝筹股II同样的筛选方法,选出符合所有条件的股票21只,组成样本蓝筹股III.
三、样本蓝筹股的实证分析。样本蓝筹股的实证分析主要包括对各样本蓝筹股与整个市场的流动性、波动性及风险性的市场检验。我们以所筛选出的蓝筹股为样本,构造蓝筹股基本数据的时间序列,并通过定量分析手段探讨蓝筹股与我国股市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998年整个市场的流动性平均为0.075,而三种标准的样本蓝筹股平均流动性分别为0.082(标准I)、0.057(标准II)、0.072(标准III),即:BL1>ML>BL3>BL2.因此,整个市场的流动性强于标准II和标准III的样本蓝筹股的流动性,而比标准I的样本蓝筹股流动性要小。在1998年,样本蓝筹股流动性指标和市场流动性指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如,标准II的样本蓝筹股流动性指标与市场流动性指标的相关系数为0.546981,表明两者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线性相关),两者的变化态势基本相同。
从理论上来说,蓝筹股应该有较好的稳定市场作用,蓝筹股的波动性要比整个市场的波动性小很多。但从实证结果来看,标准I的样本蓝筹股波动性指标比市场的波动性指标波动幅度还要大。不过,标准II和标准III的样本蓝筹股在上海股市非急速波动的一段时期(1998年1月-1999年6月,如图3-4),其波动幅度要略小于整个市场的波动幅度,表现出一定的市场稳定作用。
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标准I、标准II和标准III的样本蓝筹股值分别为1.15、1.03和0.87,即(1)>(2)>(3)。因此,三种标准的样本蓝筹股风险水平与市场风险的平均水平相差不大,标准I、II样本蓝筹股的风险水平略高于市场的平均风险水平,标准III的样本蓝筹股风险水平略低于市场的平均风险水平。这同时也表明,目前市场上样本蓝筹股还不能较好地规避风险。
四、中国证券市场蓝筹股的培育。以上选取的样本蓝筹股市场表现不佳,这在较大程度上表明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蓝筹股,因此必须加快对蓝筹股的培育。
结合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具体情况和蓝筹股发展的各种环境,我们提出了以下的蓝筹股培育措施:(1)提高上市公司业绩,培育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业绩是评价企业好坏与否的重要砝码,也是作为蓝筹股公司最基本的条件;(2)改革和完善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制度,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构建和运作企业;(3)大力发展主营业务,培育上市公司的综合竞争力;(4)积极稳妥地推进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减持计划,通过适当降低国有股比例促使其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最终达到完善上市公司股本结构和治理结构之目的;(5)我国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应积极推出各种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并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市场违规行为,尽快实施上市公司退市机制,把真正优秀的企业留给证券市场,为我国蓝筹股的培育和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6)通过对投资者进行宣传教育,倡导正确的投资理念,使投资者逐步改变炒题材、炒概念的投机习惯,树立中长期的价值型投资理念和理性投资行为。
五、我国蓝筹股指数类产品的初步设计。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对中国蓝筹股指数、蓝筹股指数期货和蓝筹股指数基金等品种进行了初步设计,其中中国蓝筹股指数的设计是重点。
在蓝筹股指数设计方面,我们采取类似于上证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来编制南方证券的中国蓝筹股指数,但为了准确反映蓝筹股的变化趋势,我们采用了蓝筹股的流通市值和流通股本。我们将在每年年报结束日止(4月30日)定期对市场所有的股票进行重新筛选,确定新的蓝筹股样本,并采取“除数修正法”来对相应的蓝筹股指数进行修正。以前面所选取的蓝筹股为样本,以1998-1999年每周的样本蓝筹股交易数据为基础,计算出期间(1998.01.09-2000.01.07)蓝筹股指数I、II、III的每周交易数据,得到相关的指数模拟运行结果。为选取合适的样本蓝筹股来构造中国蓝筹股指数,我们以蓝筹股指数的长期收益率r和波动性β两个参数作为指数选取的标准,并定义收益-波动比率k=r/β来反映蓝筹股指数合理性,即通常该比率越大(即波动性越小而成长性越高),则表明以该标准选取的样本蓝筹股指数越好。通过构建模型,计算出各样本蓝筹股指数的r、β和k值,得到k(III)>k(II)>k(I)的实证结果,表明样本蓝筹股指数III具有更好的收益-波动性。因此,标准III选取的样本蓝筹股最适合用于编制中国蓝筹股指数。
在蓝筹股指数期货的设计方面,我们主要考虑交易标的物、乘数、期限类型、最小波动点、每日涨跌幅限制、保证金以及上市交易地点等几个重要参数。
在蓝筹股指数基金的设计方面,则主要考虑基金规模、投资目标、基金类型、投资理念、投资比例与组合以及相关的投资策略等几个要素。
首先,我十分荣幸地代表市人民政府诚挚欢迎先生、先生、先生三位商界名人受聘为市经济发展顾问。三位先生高超的治理经济的能力享誉国内外,在国内外商界卓有建树,三位先生不仅熟知国内外市场运行法则和发展趋势,而且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扮演着指挥者的角色。三位先生受聘,尽不夸张地说,凭借您们睿智而理性的眼光,凭借您们驾驭市场经济的经验,凭借您们在国内外商界中的声誉和影响力,必将对我市今后一段时期的招商引资工作产生深远影响。今年、月、日,先生代表公司与我市举行的项目签约仪式,就是我们友好合作的开端,标志着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也预示着今年招商引资工作的良好开局。
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投进不足是加快发展的瓶颈。面对压力和困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畏困难,迎难而上,开展了“解放思想、优化环境”大讨论,将招商引资确立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项目优先、环境优化、政策优惠、服务优质为主要内容,坚持市外、省外、国外三方并举,引资、引技、引智三引并上的方针,牢牢捉住产业项目、农业产业化和经营城市三个招商重点,举全市之力,造招商之势,聚八方之财,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较大突破。
今后,全市各级、各部分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努力做好工作。要坚持把优质服务作为专项任务来抓,按照“让外商在投资放心、生活称心”的要求,着力在优质服务上下功夫,努力为客商提供一个简便、高效、诚信、安全的投资环境。
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拓宽思路,不断探索招商引资的新形式、新手段、新办法。切实把项目开发作为招商引资最基础、最重要的任务来抓。各部分特别是计委、经委、商务办、招商办等职能部分,要认真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瞄准外商投资的方向和热门,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和要求,重点筛选一批产业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重要基础设施项目精心包装,利用项目招商。
要把优化环境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果断制止“三乱”,对于造成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的重大案件,追究部分和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当事人的行政责任和经济责任,要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严厉查处破坏招商引资环境的人和事,依法保护外商的正当权益。
要恪守招商引资“亲商、诚信、发展、双赢”原则。亲商,要树立“感情投资也是一种生产力”的观念,广泛与客商交朋友,坚持做到以情动人,亲商爱商;坚持做到兑现承诺,讲求信用。今后,凡是合同规定的,我们必须果断执行;凡是政府承诺的,我们必须果断兑现。努力与客商建立良好的信用关系,真正用我们的真情,打开招商引资一片广阔的天地。诚信,就是招商不能“吹牛”,更不能欺骗,必须老实取信,实事求是地先容我们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投资环境,包括我们正在采取的改善投资环境的措施;真心实意地对待客商,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以良好的形象和真挚的感情吸引投资者。发展,就是招商引资要着眼于发展,只要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根本标准的,就大胆往做,大胆往试,大胆往闯,不要怕议论,不要怕闲言碎语。要舍得让利,甚至牺牲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以换取长远的利益和全局的利益。要敢于冲破一些影响、束缚、妨碍发展的条条和框框,坚持与时俱进;要善于变通处理题目,把执行政策的原则性和解决实际题目的灵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双赢,就是一方面投资者在兴业办厂,能够挣钱发起来;另一方面,我市财政能够增收,经济能够加快发展。这也是我们招商引资的出发点和回宿。
今天,我们真诚的聘请先生、先生、先生作为我市经济发展顾问,他们联系面广,熟悉沿海市场,必将对我市的经济发展、招商引资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诚挚地希看先生、先生充分利用您们在商界的威看,积极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为多宣传、多推广、多做工作,引荐更多的客商来我市投资兴业,发财致富。
我国社会保障电子政务网站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具体的方面:一是社会保障电子政务网站本身的建设工作不平衡,这样一种不平衡的状况又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保障电子政务与政府内其他部门电子政务网站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协调,表现为内容上的简单、所政策的局限性以及新闻传递的不及时性等,除此之外,网站自身特色乏善可陈以及形式上的单调都是不小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不同省市之间社会保障电子政务网站建设上的不平衡,一般来说,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越好的地方其网站建设相应的也就越全面、具体。二是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产出效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合适的方式来对其进行衡量“,金宝工程”是社会保障领域一项十分重要的电子政务工程,国家始终致力于这样一项工程的良好建设,且到目前为止也已经投入了相当巨大数量的资金,但是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能够对其实际效益进行良好的评估。在国外非常强调社会保障的绩效评价,但在我们国家,社会保障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尚未真正的建立起来,因此这样一种目标的实现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二、服务型政府的社会保障电子政务网站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分析
通过上文当中的说明分析就可以看到,社会保障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与进行是十分有必要的,下文当中将更进一步的从社会保障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进行说明和分析。1评估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社会保障电子政务网站绩效评估体系应当遵守科学性原则和适用性原则,对于科学性原则而言,主要强调在构建的过程当中要以科学的理念作为基本的指导,在此基础之上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对社会保障电子政务网站绩效进行评估,只有通过这样一种科学的评估过程才能够得到我们所需要的科学的评估成果,最终实现该体系在长期发展过程当中的良性循环和自我完善。对于适用性而言,主要强调的是评估体系一定要针对于社会保障电子政务网站这样一个特定的对象来进行,这样才能够充分而真实的表现出社会保障电子政务网站的实际建设情况,所得到的结果也才能够为相关部门的人员所接受,在此基础之上最终实现电子政务网站服务功能的完善和健全。2评估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评估体系实际上是一套非常完整的综合性的框架体系,因此也包含着较多方面的具体内容,下文当中将结合我们国家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的实际研究成果来对社会保障电子政务网站的绩效评价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和分析。2.1评估主体和评估客体评估主体就是评估这一过程的执行者,通常都是接受委托而从事评估的组织、机构或者人员;评估客体就是评估所针对的对象,实际上也就是政府的社会保障网站,这样两者都应当对社会保障基本制度和电子政务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在评估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到,评估主体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思路、评估过程当中所采用的评估方法以及评估人员自身的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都有可能对评估结果产生不小的影响,正是因为这样,就一定要慎重对待各个环节,以此保障评估的有效性和质量。2.2评估指标在评估的过程当中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指标来对评估对象的相关参数进行衡量,因此对评估指标的科学界定和合理选择也就相应的成为了十分关键的环节。一旦在评估过程当中出现评估指标选择不当或者是漏失的状况,就会导致对社会保障电子政务网站的评估有失偏颇,一方面会阻碍社会保障电子政务网站的正常经营和发展,另一方面还有可能导致人们对社会保障电子政务网站的认识出现偏差。总的来说,社会保障电子政务网站政策信息最为主要的就是公开性和透明性,结合这样一种特点,一般可以将公众的参与程度和满意程度作为关键指标,这样评估出来的结果更加具有实效性和群众性。2.3评估的基准在对社会保障电子政务网站进行绩效评估时选择的是系统化的方法,通过这样一种方法来对社会保障电子政务网站在特定的时间段内的工作状况和职能实现情况进行评估,除此之外还可以之间将其去其他的组织进行比较来获得评估结果,这样一些方法都能够实现社会保障电子政务网站自身的优化和改善。而评估的基准实际上就是进行电子政务网站绩效评估时所选取的相对参考点,显然,这样一种基准并不是确定和,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根据所选择的环境和状态有所不同,一般需要经过纵向和横向的综合比较之后才能够确定出合理的参考点。2.4评估的方法社会保障电子政务网站评估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估人员所选择的评估方法,到目前为止,基于电子政务的评估主要涉及到两个步骤的处理方法,一个是对各个指标所进行的权重分析法,另一个则是各项指标数据的获取方法,下文当中分别阐述之。权重分析法顾名思义就是对各项指标在评估过程当中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由此可以看出,综合评价结果就取决于各项指标在评估当中所占的权重。而指标获取的方法则因评估主体的不同而有较多的选择,包括公众评议法、问卷调查法、专家测评法或者是在线调查法等,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可以根据评估主体的数据特点和应用特点来对其指标获取方法进行选择。2.5评估数据评估数据就是社会保障电子政务网站绩效评估的直接确定依据,通过上文当中的分析就可以看到,评估数据的获得首先就是评估主体对评估方法的选择,然后利用评估方法基于评估基准来对评估对象进行数据的获取,最后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定性或者是定量的处理,就得到所需要的评估数据。2.6评估结果在获得评估数据以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处理生成最终的成果,也就是评估结果,这样一个结果既能够反映出社会保障电子政务网站的实际绩效,也能够及时为政务的决策部门提供依据和参考,对于电子政务网站以及政府部门等都是有着较大的参考价值的。评估结果一般以评估报告的形式呈现,具体包括评估正文和附录两个大的部门,正文当中主要是对基本情况和指标的对比分析情况进行说明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适当预测发展趋势,而附录当中则主要包括评估工作的基本文件和数据资料。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