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村集体经济奖励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大街未施工建设路段1.5公里范围内的征地拆迁,包括将东桥口段、西桥口段和东三里段集体土地征为国有,并对上述三个村征地范围内120余户房屋实施拆迁补偿。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省土地征收管理办法》、《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区住宅房屋征收货币化补偿安置的意见》等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参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有关规定,鼓励货币化补偿安置,积极利用开发性金融支持,为县城中村改造体制机制创新积累可复制的经验。
三、征地拆迁程序及补偿
(一)拟征收土地公告、组织勘测调查。县政府在被征地的东桥口、西桥口、东三里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拟征收土地公告。县国土资源部门依据拟征收土地公告,组织勘测定界,并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榆山街道办事处及建设单位,与有关村民委员会、被拆迁户现场调查、清点、核实,填写土地征收勘测调查清单。
(二)实施房屋评估。
1.选定评估机构。县国土资源部门会同榆山街道办事处按照公开公平原则选定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
2.评估方法及标准。被拆迁房屋比照拟征收土地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所处房屋区位新建普通商品房市场价格评估确定。评估价值中包括房屋装饰装修价值以及附属于该房屋的土地使用权的价值。被拆迁房屋依法配套建设的储藏室、简易房屋等附属设施,给予货币补偿,补偿价格评估确定。被拆迁户安装的固定电话、有线电视、宽带网、空调、太阳能热水器等设施,按照拆迁房屋设备迁移补助费标准给予补偿,不能迁移的按照附属物补偿标准给予补偿。被拆迁房屋院落内的树木,按照征地地面树木补偿标准给予补偿。
3.房屋面积和用途确定。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和用途,以房屋权属证书和房屋登记簿的记载为准。房屋权属证书与房屋登记簿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房屋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房屋登记簿为准。无房屋所有权证书但建设手续齐全的房屋,其建筑面积以批准建设文件载明的建筑面积为准。
(三)签订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县国土资源部门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拟定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并公示,与有关村集体经济组织、被拆迁户签订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协议。依法报省政府批准土地征收方案并土地征收公告。
(四)补偿安置。
1.被拆迁户选择货币补偿方式的,对被征收土地的有关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被征收土地所在区位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20%给予土地征收补偿,用于举办公益事业或者进行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建设;被拆迁户的房屋补偿安置费用(包括被拆迁房屋价值补偿、因拆迁房屋造成的搬迁补偿、临时安置补偿、停产停业损失补偿、选择货币补偿奖励)由县财政部门会同国土资源部门通过榆山街道办事处支付给被拆迁户。搬迁补偿、临时安置补偿、停产停业损失补偿、选择货币补偿奖励的标准,按照《县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和补助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县房屋管理服务中心要及时公布更新县城区存量商品房源信息,为被拆迁户提供真实准确的房源信息。
2.被拆迁户选择参加本村城中村改造安置且与被征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达成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按照城中村改造有关规定办理(备注:不得突破平政发〔2009〕1号文件规定)。
(五)拆除房屋、移交土地。被征收土地村集体经济组织、被拆迁户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清理搬迁附着物,并移交土地。未在规定期限内移交土地的,由县政府责令限期移交土地;逾期仍不移交土地的,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四、其他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片区部分地段征地拆迁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焦卫星同志任组长,副县长于瑞民同志任副组长,县国土资源局、榆山街道办事处、财政局、住建委(规划局)、城管执法局、房管中心、物价局、司法局、法制办、局、公安局等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榆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兼任,副主任由县国土资源局、榆山街道办事处、住建委、房管中心等有关部门单位分管负责同志兼任。从有关部门单位抽调工作人员组成征地补偿、资金筹集、执法保障、群众工作等若干工作组,实行日调度、周总结,保障征地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论文摘要】山塘作为山丘地区小型或微型水利基础设施,点多、面广,分布不均,大多数兴建于20世纪60年代,为各地农田灌溉和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投入不足、管理不善、年久失修,其功能和效益极大衰减。文章以永州市为例,对目前山塘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阐述,提出了如何搞好山塘建设管理的主要对策和新途径,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 发展 和新 农村 建设。
永州市地处湖南省西南部,属亚热带山丘区,境内群山连绵,丘陵起伏;全市辖9县2区,188个乡镇5356个行政村,总人口570多万人,其中:农业人121428.85万人,非农业人1:3141.71万人;全市耕地面积26.90万hm(403,49万亩),其中:水田22,59万hm(338.84万亩),旱地431万hm(64.65万亩)。境内旱洪灾害自古频繁,一直有先洪后旱,旱洪交加的特征;洪灾常以暴雨、山洪形式出现,多沿溪河两岸发生,时间较短;旱灾往往范围广,时间长,有“洪水一条线,旱灾一大片”的俗语之说,干旱少水成为制约全市农业综合能力提高和农村 经济 发展的“瓶颈”。
1 山塘的基本现状
截至2007年底.全市已建设各类水利设施20多万处,其中: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29座、小型水库1328座,山塘18.8万余口(其中容量5万m3以上的骨干山塘6.5万多口);
全市山塘总数占已建设各类水利设施的90%以上,蓄水总量约为45亿m。,为全市大中小型水库蓄水总量的2.5倍.占境内年均产水量194亿m3的23%。这些山塘分布在各个乡村,绝大多数属村组集体所有.点多面广.是当地保水抗旱的“主力军”,为全市农村农田灌溉和农业增产丰收,发挥了巨大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绝大多山塘都是20世纪60~70年代修建,由于种种原因,全市山塘不同程度地存在老化失修,淤积严重,功能退化等问题。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市山塘蓄水能力不到原蓄水量的60%,实际灌溉面积不到设计标准的60%,并且存在不少病险安全隐患,抗旱保水作用和效益日渐减弱。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永州市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维修基本处于停顿,山塘淤泥越来越厚、渗漏抛荒日益严重、灌溉能力日趋萎缩等等。目前,在山塘建设管理存在如下突出问题:
(1)总量不够,分布不均。在全市大小山塘中,微型山平塘多,骨干山塘少,从满足全市农田灌溉和新农村建设的角度来看,山塘总量仍然不够,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同时,全市山塘分布不均,北面多、南面少,其中仅祁阳县大小山塘就有7万多口,占全市山塘总数的37%。由于山塘总量不够,加之分布不均,因此永州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水旱灾害的难题,目前全市还有35个乡镇188个村的农业生产“靠天吃饭”,122万多农村人121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不少村庄连消防用水都无法保障。
(2)质量不高,病险严重。由于全市大多山塘兴建于20世纪60~70年代,受当时资金、建材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建设标准低,质量差。经过30—40年的运行,大部分山塘因维修经费无法落实、管理不善和老化失修等原因,工程不可避免地出现老化和损坏,形成病险或隐患工程,诸如坝体或塘埂变得单薄、渗漏、软基,涵管断裂、堵塞现象,有的甚至成为空塘。经调查和初步统计,目前全市有13万余口山塘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情,只有通过限制蓄水或腾空库容来确保度汛安全。
(3)管理不善,功能衰退。山塘属于小型或微型水利工程,其管理比不上上型号的水库,没有专门管理机构和人员。计划经济时代,主要依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来管理农村山塘水利基础设施;有的大队或生产队即使派人兼管山塘.也是采取“记工分”的形式,给予山塘管理人员十分微薄的报酬.因此管理人员无积极性,加之其管理模式陈旧,山塘维修、建设与管理得不到有力支持。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特别是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由于管理模式未创新,投入跟不上,农村小型或微型水利基础设施基本无人管理,很多地方小型或微型水利建设管理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大部分山塘出现病险情,灌溉渠道渗漏严重,渠道淤积逐年加深,灌溉面积不断减少,灌溉功能和效益急速衰减。
(4)投入不足,后劲不强。2005年前,由于国家对水利建设的投资主要是投向大江大河和上型号的重点水利工程.总体上说,农村山塘的建设管理基本得不到国家公共财政的“惠顾”,而主要是靠农村集体经济和村民自力更生;从计划经济年代的集体投工投劳,历经“水利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虽然对山塘的建设与管理起了一些积极的作用,但还是“杯水车薪”,无法满足农业用水和生产发展的需求。特别是近两年,中央惠农政策出台后,“两工”被取消,实施“一事一议”政策后,以前的投入机制已过时,而新的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农民既不愿出钱.也不积极投工,一些有利于加快农村水利发展的政策仍停留在口头和纸张上,加上村集体资金匮乏,许多问题得不到解决,农村山塘的维修、建设和管理“乏力”,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 主要对策和建议
(1)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山塘建设管理是农村工作和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改善农民生存环境、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必备工程,同时也是一项情系广大农村群众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应列入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面临一系列新课题,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树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要基础的观念,充分认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仅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期任务,为此,各级领导特别是水利部门要一级抓一级,真正做到思想、领导、任务、责任和奖罚“五落实”。
(2)创新机制,加大建设投入。要切实抓好山塘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前期规划.拓宽投资渠道,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要“争取国家的、增加地方的、捆住其他的、调动农民的、吸引社会的”。一是积极力争国家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近年来,中央财政设立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出台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民办公助”专项资金管理试点办法》,宁远县被国家纳入“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施建设试点县,总投资规模为44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67万元,省、市县各配套67万元.其他为群众自筹,工程项目主要以山塘兴建加固、渠道衬砌防渗、渠系建筑物改造为主,该项目已经竣工验收,成效显著:二是市县区两级政府相应增加公共财政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2007年,永州市政府立足 农村 水利实际,制订出台了《农村重点骨干山塘整治奖励办法》,规定骨干山塘的整治资金来源以群众投工投劳为主,市、县区政府以奖代补资金为辅;市水利局、市财政局对山塘整治验收合格确认后,市政府对每口骨干山塘平均奖励2000元.大多数县区按照市里的要求对每口骨干山塘平均奖励1000元;三是整合农村各类涉水资金。采取“渠道不变、用途不变、各投其资、各记其功”的办法,用规划整合项目,用项目整合资金,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烟田建设等能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整合集中、统筹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与效率;四是积极引入信贷投入机制,拓宽山塘建设投资渠道;五是改革产权盘活资金投入.实行以资产换资金,以工程养工程。近年来,祁阳县在大村甸镇3个村进行了小型水利产权改革试点,将山塘的经营权至少出租10年以上,一次性收回租金,解决山塘整修资金问题;这3个村的21口山塘、1座小型水库全部被人租赁养鱼,租金达30多万元。同时,按照“谁投资、谁开挖、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筹集资金55万元,新开骨干山塘3口.整修、清淤山塘15口。目前,全县已有6300口山塘、41座小型水库通过改革产权筹集到了建设资金,这一经验目前正在全市推广。
学好理论注重应用
在“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原××镇被定为广州市农村镇级“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的先行点,该镇也是广东省副书记、广州市委书记××同志的联系点。××同志作为××*镇的“班长”,在“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发挥领导表率作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了“五带头”,即带头学习理论,带头思考,带头写辅导材料,带头写心得体会,带头联系实际找差距。为了讲授好《当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的辅导课,他反复推敲,确定主题,梳理思路,收集资料,自己动手写了3万多字的讲课稿。为使讲课时更有说服力,他利用星期六、日的时间专程到广州图书馆翻阅有关书籍,认真搜集素材,对于一些一时难以找到的资料,还发动家属,在互联网上查找。他深有体会地说:“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先要准备一桶水。”在他带动下,广大干部自觉学习,形成了浓厚的学习理论、研讨问题的氛围。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许多学习组在讨论时出现抢着发言、时间不够用的场面,原本要求每人写3篇学习心得文章,不少干部写了5篇。
为了保证理论学习质量,增强学习效果,在××*同志的倡导和要求下,潭洲镇除了采取集中学习、讨论交流、开辟学习园地、量化考核等传统方式外,还大胆进行创新,开设公开论坛。在学习讨论中,大家注重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如怎样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如何提高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要不要迁建潭山中学?××同志及时组织班子成员对这些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展开议论,以促进大家进一步统一思想,为今后的整改扫除思想障碍。此外,还组织策划在镇文化中心广场举办了“五校合并与教育改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进作风,提高效率”三个专题的公开论坛,邀请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和村干部参加交流,公开接受群众的现场询问。这种别开生面,尊重民意,又能集思广益的专题论坛,深受社会各界的称赞,也为学教活动取得成效打下良好基础。去年,省委专门在潭洲镇召开了“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现场会,在会上省委副书记欧广源同志充分肯定了潭洲镇的做法和经验,并号召全省各地农村学习和借鉴该镇的经验。
深入群众找准问题
抓住重点发展经济
原潭洲镇位于番禺区中部偏西南。多年来,由于交通条件较差等原因,经济发展速度不快。××同志深深地感到,要实践“三个代表”,首先是要当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就是要把地方的经济搞上去。他提出了“五抓”的工作思路:
一抓硬件建设。交通问题是困扰原潭洲镇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此,××同志大胆地提出了“两纵四横”的交通道路建设方案。几年来,共投入2333万元,建设交通路网46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对持续稳定地发展镇村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习教育期间,镇投入480多万元将博爱路、欣荣路、民生路改造成文明样板路;投资80万元架设了潭灵路、民生路路灯;投资130万元支持大岗、中埠、增沙3条村的道路硬底化建设,大大改善了该镇的投资环境。
二抓软件建设。有位外商曾向××同志投诉,为了办上一个证照,在各个职能部门中来回奔波,有时还找不到人办事,盖了十几个公章才办成,误时误事,企业苦不堪言。他以此事为典型,认真总结了过往招商引资方面存在的“重宣传、欠服务”的不足,提出和推行了“以客商为中心”、“职能部门综合服务日”制度、“职能部门联系服务”制度,开展各职能部门在每星期二集中到镇工业公司楼下办公和“一条龙”服务,提高办事效率,方面企业和群众,促进了部门作风的转变。
三抓招商引资。要加快发展地区经济,关键就在于招商引资“借鸡生蛋”。为此,××同志主持制订了《潭洲镇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倡导使用现代招商手段,如网上招商、广告招商等。注意带领镇、村干部积极联络旅港同乡会、工商联谊会等港澳团体和海外乡亲,广交朋友,以商引商,多方出击,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年来,全镇共引进企业23个,其中,振裕漂染织造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美元兴建服装城,荔枝湾商贸城已投入1000多万元,这些厂家为潭洲镇的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
学好理论注重应用
在“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原××镇被定为广州市农村镇级“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的先行点,该镇也是广东省副书记、广州市委书记××同志的联系点。××同志作为××*镇的“班长”,在“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发挥领导表率作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了“五带头”,即带头学习理论,带头思考,带头写辅导材料,带头写心得体会,带头联系实际找差距。为了讲授好《当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的辅导课,他反复推敲,确定主题,梳理思路,收集资料,自己动手写了3万多字的讲课稿。为使讲课时更有说服力,他利用星期六、日的时间专程到广州图书馆翻阅有关书籍,认真搜集素材,对于一些一时难以找到的资料,还发动家属,在互联网上查找。他深有体会地说:“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先要准备一桶水。”在他带动下,广大干部自觉学习,形成了浓厚的学习理论、研讨问题的氛围。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许多学习组在讨论时出现抢着发言、时间不够用的场面,原本要求每人写3篇学习心得文章,不少干部写了5篇。
为了保证理论学习质量,增强学习效果,在××*同志的倡导和要求下,潭洲镇除了采取集中学习、讨论交流、开辟学习园地、量化考核等传统方式外,还大胆进行创新,开设公开论坛。在学习讨论中,大家注重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如怎样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如何提高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要不要迁建潭山中学?××同志及时组织班子成员对这些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展开议论,以促进大家进一步统一思想,为今后的整改扫除思想障碍。此外,还组织策划在镇文化中心广场举办了“五校合并与教育改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进作风,提高效率”三个专题的公开论坛,邀请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和村干部参加交流,公开接受群众的现场询问。这种别开生面,尊重民意,又能集思广益的专题论坛,深受社会各界的称赞,也为学教活动取得成效打下良好基础。去年,省委专门在潭洲镇召开了“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现场会,在会上省委副书记欧广源同志充分肯定了潭洲镇的做法和经验,并号召全省各地农村学习和借鉴该镇的经验。
深入群众找准问题
××同志时刻牢记学习教育的目的是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干部受到教育,让群众得到实惠。为此,他带领潭洲镇的班子成员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认真查摆突出问题,率先垂范。潭洲镇是广州市十大粮食生产基地镇,单造水稻面积达2万亩。近年来,镇政府为提高农民收入,大力推行农产品结构调整,做了大量工作,但许多农民并不领情。以前,他对一些农民的行为很费解:他们一年种1亩水稻的纯收入仅有300元左右,但当有外地专业户以每亩600元甚至更高的价钱来承包土地时,村民又摇头不肯,有钱都不收。这种情况使土地难以集约经营,进而阻碍农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对潭洲这个农业大镇的经济发展极为不利。于是,他多次深入农村,在田基边、在农民家里与村民谈心,农民终于向他吐露心声:虽然家中有青年人出去打工,但找工作收入不稳定。找不到工作时,田里种稻谷可以解决“食”的问题,农田仍是他们的命根,故死守不放。通过调研,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使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路更加清晰。在××同志的带动下,潭洲镇的干部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查找存在的问题蔚然成风。在整个学习教育活动期间,该镇设置意见箱25个,开通专线电话25条,召开机关干部、离退休老同志代表、“站、所”负责人、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代表、职工代表等不同类型的座谈会32个,听取了700多名干部群众的意见。发放《征求意见建议表》323份,进村入户、个别访谈基层干部和群众320人次。通过上述方法,共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260多条,其中批评意见和建议110条。这些使他深深体会到农村党员干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建立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农户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深入了解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带领群众致富奔康;只有摸准了群众的想法,找准了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为开展“三个代表”学教活动选准突破口,为今后发展农村经济和整改打下基础。
抓住重点发展经济
原潭洲镇位于番禺区中部偏西南。多年来,由于交通条件较差等原因,经济发展速度不快。××同志深深地感到,要实践“三个代表”,首先是要当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就是要把地方的经济搞上去。他提出了“五抓”的工作思路:
一抓硬件建设。交通问题是困扰原潭洲镇经济 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此,××同志大胆地提出了“两纵四横”的交通道路建设方案。几年来,共投入2333万元,建设交通路网46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对持续稳定地发展镇村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习教育期间,镇投入480多万元将博爱路、欣荣路、民生路改造成文明样板路;投资80万元架设了潭灵路、民生路路灯;投资130万元支持大岗、中埠、增沙3条村的道路硬底化建设,大大改善了该镇的投资环境。
二抓软件建设。有位外商曾向××同志投诉,为了办上一个证照,在各个职能部门中来回奔波,有时还找不到人办事,盖了十几个公章才办成,误时误事,企业苦不堪言。他以此事为典型,认真总结了过往招商引资方面存在的“重宣传、欠服务”的不足,提出和推行了“以客商为中心”、“职能部门综合服务日”制度、“职能部门联系服务”制度,开展各职能部门在每星期二集中到镇工业公司楼下办公和“一条龙”服务,提高办事效率,方面企业和群众,促进了部门作风的转变。
三抓招商引资。要加快发展地区经济,关键就在于招商引资“借鸡生蛋”。为此,××同志主持制订了《潭洲镇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倡导使用现代招商手段,如网上招商、广告招商等。注意带领镇、村干部积极联络旅港同乡会、工商联谊会等港澳团体和海外乡亲,广交朋友,以商引商,多方出击,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年来,全镇共引进企业23个,其中,振裕漂染织造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美元兴建服装城,荔枝湾商贸城已投入1000多万元,这些厂家为潭洲镇的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
四抓村级经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且发展不平衡是原潭洲镇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彻底解决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同志带领镇的有关同志上下奔走,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在鸭利村和新二村增设了2个工业聚集区,由低沙片8个经济欠发达的村共同集约土地招商办厂,解决了村发展经济无用地指标的困难。去年,经他牵桥引线还为大岗村引进企业2间,为中埠村引进企业1间。
五抓农业结构调整。有“吨谷镇”美誉的潭洲镇,由于农业产品结构不适合市场的要求,阻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志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压二改三增加”的总体发展思路:“一压”是指压缩水稻面积,“二改”是指改造低产田和低产鱼塘,“三增加”是指增加花卉、蔬菜、果蔗的种植面积。为鼓励广大农户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该镇一方面引进了5个农业企业和3个花卉场,树立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发展高效农作物。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田耕作条件,提高地值和农作物效益。投入1500多万元,建成了长达4万米的150条机耕路,受益面积达18000亩。投资150万元兴建了蔬菜批发市场,投入80万元加固险段堤围,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该镇“三高”农业种植面积已达9000多亩,农民年人均收入达5922元,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 土地整治;挂钩;福建省
1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内涵和意义
1.1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内涵
近几年,福建省经济飞速发展,城镇化建设发展速度加快,城市建设对土地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同时,我国实施最严厉的耕地保护政策,导致目前地方政府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我省农村建设用地由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大量减少,农村住宅用地大量闲置。再加上农村住宅用地建新不拆旧,使全省出现大量的空心村,农村居民点面积不减反增[1]。在这背景下,福建国土资源厅2010年2月下发《关于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意见》,当前,全省先在综合改革试点镇和已有的土地整治试点县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形成的挂钩指标可按规定对外转让。
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对全省农村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进行整治并增加耕地,实现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的减少相挂钩,建设用地的总量保持平衡。也就是针对空心村、空心房、危旧房等农村宅基地和其他建设用地重新规划、整治,将一部分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一部分改建为新村。农村新增耕地形成的挂钩指标用于城市建设,城市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转移一部分资金到农村[2]。
1.2开展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将城镇建设用地收益反哺农村,这样可拓展城市反哺农村的资金渠道,并保障城镇建设用地,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有利于推进福建省城镇化进程。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对农村宅基地和其他建设用地进行重新规划和综合利用,引导农村集中建设和村民有序转移,将促进散乱的自然村向中心村和集镇聚集,农村村民向住宅小区、新型社区和小城镇集中,加快推进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和城镇化进程。
(3)有利于扩大全省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对村庄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复垦,建设农村住宅小区,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将有力带动城乡投资与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4)有利于保护耕地、生态和人文环境。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将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促进生态、人文环境保护。
2福建省农村居民点现状
(1)全省农村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过大,存在大量的“空心村”。据省统计局资料,2005年福建省总人口35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72万人。据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测算,2005年全省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139平方米,大于国家标准(见表1)。
表1 福建省人均居民点用地情况一览表
单位:万人,公顷,平方米/人
(2)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较为散乱。在以前相当长时期内,福建省农村居民点处于自发性的发展中,农民依田而居、依山而建形成了“满天星”式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体系,造成农村土地利用粗放,利用效益低下。不少农民任意扩大宅基地,大肆占用耕地进行居民点建设,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3)大量居民点设施、环境较差,且环卫、供水、交通设施少。很多房子破损不堪。大多数村民有养鸡、鸭、猪习惯,在房屋旁修圈,造成人畜共居现象严重。村容村貌差,村民住宅新旧混杂,既有新建砖混住宅,又有老旧土房,建筑风格不统一,外墙颜色新旧各异,造成全村村容村貌杂乱无章,房屋色调、立面不协调。公共设施缺乏,目前大部分居民点内公共服务设施缺乏,缺少必要的如绿地、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活动设施,水、电、排污、防洪等基础设施尚待改善。
(4)部分居民点存在安全隐患,福建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省份之称,全省山地多,有相当多的居民点建筑依山体布置,坡度较大,极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部分房屋比较破旧,结构老化,容易损毁。这些居民点安全问题突出。
(5)城镇用地增加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不相挂钩,土地利用总体效率没有相应提高。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城发展,但这些人大部分在农村中仍占有宅基地的“双重占地”现象还比较普遍,因此农村闲散地大量存在,有些地方甚至出现空心村的现象;农村违法占地多,一户多宅,宅基地严重超标的现象还非常普遍;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城乡建设用地的统筹规划。城镇新增用地占用耕地的同时,并没有相应地按照新增量进行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整理复垦。
3福建省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模式和存在的问题
3.1福建省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模式
福建省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居民点整治大致可分为公寓化模式、村庄归并、缩村填实、规模搬迁4种模式。
(1)社区化模式:该模式对沿海经济水平较高的“城中村”或者是位于城郊结合部和集镇的农村居民点通过集中建设公寓式楼房、集约化生产设施、规模化经营农业的一种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整理出来的土地复垦后用农业经营。该模式对统一规划和成片开发很有利,但是所需资金量较大,且所涉及的土地权属调整较为复杂[3]。
(2)迁村并点:所谓迁村并点模式农村土地整治就是通过土地整治,使一些散户居民或村庄向具有一定规模或经济基础的中心村或者城镇进行迁移,从而实现居民点集中安置,并对原来的居民点土地进行复垦。其主要特点为:一是中心村或者城镇有一定的产业基础,能吸纳附近村庄的劳动力;二是附近的村庄农户少,但占地面积大且集体经济较发达,农民较富裕;三是农户旧房翻新、新建住宅和公建设施配套的要求强烈,群众新建住宅向中心村集聚的意见比较统一。迁村并点模式图(如下图)。
图1 迁村并点模式示意图
(3)缩村填实:所谓缩村填实农村土地整治就是对村庄在原地基础上进行重新规划,并对空心村、危旧房、废弃地进行改造和整治,原村庄一部分作为建新区安置村民,剩下一部分复垦成耕地,从而实现新村建设和土地盘活。其主要特点是旧村聚居面积较大,区位较好,但空心村现象突出、一户多宅多、旧房危房多、闲置废弃地多,通过农村土地整治新增村庄建设用地的潜力比较大。缩村填实模式图(如下图)
图2 缩村填实模式示意图
(4)整村搬迁:所谓整村搬迁模式农村土地整治,顾名思义就是对一些地处不适合人类居住、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村庄,通过土地整治实施整体搬迁,从而使原来的村民搬迁至便于生活和生产的地方。其主要特点为:一是地处特殊地区,如地质灾害隐患点或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条件很差,按照政策规定必须整体搬迁或逐年梯度搬迁;二是老村破旧不堪,布局分散,且大多数年轻人已居住新居民点,通过宅基地整理,可复垦新增耕地的潜力较大。
3.2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福建省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已有一定进展,新增了大量的耕地。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问题有:
(1)资金问题:现阶段,全省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主要来源于增减挂钩指标使用费,按照规定土地增减挂钩指标有偿使用费最低标准为10-20万元。这个使用费对南平、三明、龙岩等山区是足够的。但福建沿海地区的旧房赔偿和安置成本非常高,这些地区通过土地增减挂钩指标有偿使用费来开展整治可能会资金不足。
(2)产权与利益分配问题:产权与利益分配制度还不够完善,整治区土地权属纠纷时有发生。现阶段农村的分散经营与土地整治后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矛盾,势必会造成土地整治过程中大量土地的权属调整与利益再分配。由于产权与利益分配制度不完善,土地产权纠纷时有发生,无疑增大了土地综合整治难度,影响到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成功完成。
(3)复垦耕地质量问题:因宅基地普遍地势高,没有可耕作的表土层,再加上地方政府重量轻质,只追求新增耕地的数量而忽视其质量。基本没有进行客表土和土壤改良,其新增的耕地质量较低。根据去年省厅的调研课题显示,按照2005年、2006年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的结构,如果实行按等级折算,全省大约需要用1.3—1.5亩的补充耕地折抵1亩的占用耕地才能实现年度耕地占补数量质量平衡。
(4)农民权益保护问题:在农村土地整治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违背农民意愿的情况,结果导致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圈占,有些干部甚至从中牟利,损农民之本来填自己的口袋。有些在分配新增耕地的时候分配不均,造成部分农民权益受损。还有一些集体共有建筑的赔偿费没有分配农民手上。
(5)整治区域规划缺乏环境保护和人文精神考虑:全省整治项目规划中未考虑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的保护,一些项目出于追求土地面积和作物产量,而使生态环境和一些人文景观遭到破坏。比如将所有的渠道、沟、道路等设施全部硬化,破坏农田内一些小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还有些项目拆除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旧建筑物,造景观的破坏。
(6)后期管护问题。项目管理偏重于工程建设过程的监督,而当工程竣工并移交项目所在地村集体,国土系统指导制定和公布了村规民约后,项目管理即宣告结束。项目建成的各类设施如何使用、管理和维护由村集体自行负责。按国家土地整理政策,项目建成的各类设施属集体资产,归村民共同使用和管理。但是由于集体资产产权比较模糊,建成设施超负荷使用的情况在部分项目中发生。并存在大量损坏设施无人管得情况。
4对策与建议
实施整治项目资金多元化
(1)还可以通过土地增减挂钩指标有偿使用费来获得项目的资金,通过国土厅的交易平台来交易,获取资金将该项目实施下去。二、政府拿出部分资金用于项目实施。另外在拓宽资金筹集的途径的同时,可有效整合中小水利、农村交通、村镇建设、农村扶贫、中低产田改造等各类资金,加大对农村土地整治的资金投入。以加快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进程,切实发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三、农民自筹资金,由于挂钩项目与新农村建设项目配套实施,因此对于拆旧区的农民来说他们是挂钩项目实施的受益者,他们能改善住房条件,增加耕地面积,得到赔偿资金。因此,挂钩项目的实施,农民必须作为项目主体的一部分参与其中,因此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合理吸收农民自筹资金是该项目顺利实施的一部分。
(2)成立整治项目领导小组解决产权与利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和乡镇成立农村土地整治项目领导小组,协调处理建设用地复垦的各项工作,并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项目技术组,设专职管理人员。主要负责项目勘测、土地规划、权属登记、搬迁补助、拆除旧宅基地上的建筑、农户搬迁安置,解决纠纷,接受群众等各项具体事项。
(3)采取技术措施确保复垦的耕地质量:在整治复垦区域清除旧房屋地面物及基础,再进行土地平整,并客红土作为耕作层,客粘土作为保水层,应进行灌水耕耙细整,沉实松土层,使格田平整度控制在±3cm,地表不见生土大土块。采用红土修筑田坎或田埂,修筑过程必须逐层夯实牢固,并在田坎田埂上种草和黄花菜,防止暴雨冲刷崩塌。新造田块整平后,要大量增施农家肥和秸秆肥、土杂肥以及氮磷钾复混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和培肥土壤肥力。
(4)充分保障当地村民的权利: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把各项政策宣传到位。整治过程要阳光操作,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对补助资金发放、增减挂钩资金使用等重要事项,要及时在乡、村两级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切实保障群众知情权。当地村民是我们土地整治项目所整理、复垦、开发好的耕地和建设好的新农村的最终使用者。所以,在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中,要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土地整理复垦方案、拆旧建新补偿标准、新村建设方案等要广泛征询意见,与农户充分沟通,并签订整治及补偿协议。并让农民参与监督招标,施工等工作。做到整治前农民同意、整治中农民参与、整治后农民满意。
(5)保护自然和人文环境:在规划整治项目中要十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文精神。“挂钩项目”具体实施中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实践表明,青蛙、蚯蚓等田间小动物一旦掉进光滑,深度大于50厘米的沟渠内很难再爬上来。因此,在整治项目的复垦设计中,在深度大于50厘米的U型渠,浆砌条石矩形渠,干砌块石梯形沟内每隔20~30m做一段长约1m的生态型构渠,以保证田间生物正常生活,保证生物的多样性[4]。同时在规划设计中要有人文精神,要注意有选择地保留民族、民俗等文化遗产和建筑,做到土地整治与文化建设相统一。
(6)加强项目实施后的管护工作:在整治项目完成后,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工程管护制度,要明确相关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责、权、利,使管护措施真正实施。并建立工程管护资金保障制度,明确经费的筹措渠道;建立资金使用和管理制度,明确资金的收缴、使用、审批、监督责任;并建立工程管理制度,明确管理单位、主要负责人、管护责任人及各自的权利、职责等;还可以建立奖励制度,对工程管护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对破坏设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惩罚。确保工程管护经费有人出,工程日常维护有人管,损毁有人修[5]。
(7)实行奖惩机制:一是可以安排资金,对开展农村旧宅基地整治工程项目的地方,按每新增1亩耕地的给予一定的奖励补助,专项用于奖励工作成效显著的相关单位和人员。具体奖励办法由各区制定实施。二是严格控制村民零星建房,禁止“一户多宅”,村民新建住宅必须签订旧宅基地退还协议,退还旧宅基地。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5]207号).2005
[2]省国土资源厅. 关于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意见.2010
[3] 徐唐奇,张安录.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湖北省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06;
[4] 叶艳妹,吴次芳,程承彪,邱玲章,黄盛玉,郑瑞辉.可持续农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以福建省长泰县雪美洋土地整理项目为例[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09;
[5] 洪涛,梅昀.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存在问题及对策[J]. 农机化研究 2008,04;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指针,围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打造都市创汇农业基地的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集约型、科技型、生态型、加工型、外向型为发展方向,着力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稳步推进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农业公共体系,实现“产业发展上档次、品牌拓展有新绩、自主创新求突破、完善职能强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实现农业总产值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农产品加工总值增长10%;农产品出货值增长10%;土地规模经营面积新增1万亩。
三、工作内容
(一)推进基础工程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档次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种植业,积极发展粮油生产,稳定毛豆、大白菜等传统蔬菜品种,稳步扩大西兰花、甘蓝等特色“超市”、创汇蔬菜品种;在林业,稳定果树面积,继续优化杨梅、梨、葡萄、桃等主导产业品种结构,扩大无性系良种茶叶的种植比例,积极发展彩叶树种、耐盐树种和适于长江流域生长的常绿树种;在畜牧业,重点发展獭兔、长毛兔、蜜蜂等特色优势畜产品,稳步发展生猪、家禽等传统养殖业;在渔业,稳定南美白对虾养殖,发展紫菜等新兴养殖产业。积极引进漠斑牙鲆等优新品种,调整优化传统养殖品种。
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推进主要农产品生产标准制订和生产模式图的制作应用,实施农业标准化的种养品种争取达到20个,示范应用面积25万亩次。推动农业技术的综合配套和集成应用,在种植业,继续加强性信息素、杀虫灯、黄板粘卡等生态防治技术推广,积极开展粮油、蔬菜瓜果的高产示范;在林业,推广果实套袋、疏花疏果、矮化开心修剪、增施有机肥等实用技术;在畜牧业,围绕畜禽污染综合治理和畜禽病害生物防治,加快畜禽生态养殖技术应用;在渔业,积极推广节能、高效、健康养殖技术,建立健全水产养殖标准化体系,重点推广底冲气增氧、南美白对虾大棚二茬养殖等技术。大力推进沃土工程,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实施全国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市)项目,在全市各镇(街道)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1个,总面积5000亩以上,力争全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0万亩,配方肥使用面积20万亩以上。
稳定和发展土地规模经营。认真抓好前一轮土地流转合同集中续订工作,确保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续签率达到95%以上。继续推进中横线沿线1000米以内耕地流转,加快七塘沿线土地流转。在稳定规模经营总面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单体规模,力争通过1-2年努力,使单体规模50亩以上的占总流转面积的30%以上,积极发展百亩、千亩以上的农场、大户,*年力争培育单体规模千亩以上的农场、大户1-2个。拓展规模经营内涵,创新规模经营模式,不断挖掘规模经营潜力,因地制宜地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季节性流转、四统一型和专业合作社型等新型规模经营模式,重点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制,争取每个镇(街道)都建立1个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
高标准建设规模产业基地。扎实推进一批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规模型产业化基地建设,重点推进逍林、横河、宗汉、桥头等9大*市级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引导和推动其他农业产业基地的建设。大力推进绿色畜牧小区建设。实施鱼塘标准化改造,计划建设面积2500亩,积极推进水产品出口注册(备案)基地建设。根据“西菜东扩”的战略思路,大力推进东部地区基地建设,培育东部优势产业群,形成东西部齐头并进的格局。加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力度,提高园区科技含量和档次,进一步发挥东部农业科技园区对东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省农作物区域试验站建设,建立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区。
继续推进“万名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选送优秀农民赴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修深造,启动第二批现代农场主培训,举办农业企业家高层次培训班1-2次。积极组织现代农场主和农业企业家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全年计划完成实用技术培训10000名,“绿色证书”和农业专业技能培训5000名,培养农业中等教育专业人才50名。启动全市农业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二)提升农产品加工贸易,加快品牌拓展和培育
加快推进*(*)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围绕建设全省一流、华东地区最具规模出口创汇农产品加工基地的目标,积极推进基地建设。完成基地一期水、电、路、热、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进场企业服务,力争全年有20家以上企业进场,完成投资5亿元以上,确保有10家以上企业顺利投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升级。
扶持壮大农业市场主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引导外资和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技改、完善内部管理,开展ISO系列、QS等各类认证,提高精深加工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力争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宁波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以上。大力培育现代农场,开展农场规范化建设,全年计划新增现代农场40家。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施合作社规范化考核管理,全年计划有15家合作社通过宁波市合作社规范化考核。重视培育流通型农业企业,鼓励发展集中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业态。
扩大“*农产品”品牌营销。筹建市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组织举办慈溪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展现*农业品牌形象。充分发挥上海、北京、*展示展销窗口平台作用,争取在国内大中城市新设慈溪农产品窗口,更大范围打出、打响*牌。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企业产品展示和项目洽谈会,全年计划组织企业境外参展1-2次,境内参展3次以上。整合优势资源,积极探索以品牌运作、品牌联创等形式的名牌培育途径,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业名牌,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计划全年新增宁波市级以上农业名牌5个以上。
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完善市农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健全绿色产业基地不定期抽检制度和果蔬上市报检制度。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申报力度,力争全年完成三品认证15个以上,做好无公害产地认定工作,计划全年新增无公害产地10个,认证面积1万亩以上。
(三)找准工作突破口,开创自主创新工作局面
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职能”的思路,按专业、品种设立跨区域农技推广服务站,落实以首席农技推广专家为龙头、农技指导员为骨干、责任农技员为基础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在确定“三员”,建立健全农技推广责任制的基础上,重点深化新型社会化责任农技员制度,由农场、合作社、种养大户等聘用涉农专业大学毕业生,按照“谁聘用、谁考核”的原则,对作用显著、效益突出的,政府按“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真正实现对农民的“零距离”农技服务。积极引进和培育社会化农技创新和推广组织,探索有效机制,充分发挥其在农技攻关、动物防疫领域的作用。加强调查研究和分析总结,针对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鼓励农业科技创新。结合农技体制改革,改进和完善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及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奖励办法,加强技术合作和交流,进一步提高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农业科技项目的申报、评审和实施质量。建立健全科技项目事后评估制,着力改进科技研究成果的共享体系,全面提高科技成果综合利用率。全年确保新立农业科技项目20个以上,启动实施地方名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积极开展杨梅、梨等水果贮藏保鲜技术的科技攻关,继续抓好盐碱地绿化技术研究,加快优质棉、大铃棉的选育,组织4-5只棉花新品种(系)参加国家和省级区试。
开展现代农业示范村创建工作。突出现代农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作用,围绕土地规模经营、农业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以及生态农业建设等工作,在全市开展现代农业示范村创建活动,树立现代农业建设的标竿,掀起建设现代农业的新。争取通过1-2年努力,各镇(街道)建设现代农业示范村1-2个,并做好策划和宣传工作,使示范村真正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带动作用。
启动建设*湾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区(暂名)。按照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思路,对半掘浦至淞浦30平方公里的新围海涂地进行规划、开发和利用,突出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坚持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共赢,建设一个农、林、牧、渔、观光等产业门类齐全,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的农业新区,打造*农业发展新亮点。
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安全源代码)系统。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安全源代码)系统试点扩面,增加水产、畜牧、加工业领域的试点,争取把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市无公害认证产地和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努力构建覆盖农、林、牧、渔各业,生产、加工两大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平台。
稳步实施农村土地(林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根据农业部统一部署,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林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争取在*年10月底前完成试点任务。
(四)切实依法行政,加强公共服务和管理
健全完善金融支农体系。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以水稻为重点试行以村为单位统保,逐步探索“农商合作”保险形式的试点。针对未列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品种和已列入而达不到投保规模的农户,扩大行业风险救助试点。积极开展*船东互保协会的小型渔船互保工作,互保覆盖率达到100%。进一步发挥农户小额信用担保公司作用,力争在担保资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扩大担保规模,计划全年担保额度达到5500万元。
加大生态林业体系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为*打造宜居宜业城市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继续实施环*湾沿海防护林工程,在一期沿海防护林工程基础上,推进四灶浦以东、东部伏龙山、淡水泓围垦地块和慈东区块的沿海防护林建设,*年计划建成沿海防护林1*0亩。继续推进林分林相改造工程,对国家、省、市级8.2万亩生态公益林全面实施专业管护,全年计划实施阔叶林改造1000亩,迹地更新800亩,生物防火林带建设20公里,封山育林1.5万亩,计划创建*市级以上森林公园1个,全年计划森林覆盖率递增0.1个百分点。加大村庄绿化工作力度,全年新增省级绿化示范村5个,宁波市绿化示范村20个,市级绿色村庄20个,市级绿色家庭500户。与国家林科院亚林所合作,开展国家-**湾湿地定位监测站建设,加强湿地保护区生态保护。
完善农业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严格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监测工作,严防疫病发生和流行。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组建*市属森林消防队。加大外来有害生物防控力度,重点做好松材线虫病防治、加拿大一枝黄花除治和桔小实蝇防治工作。积极开展浙江省*市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申报,力争农业部立项。健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监测网络,计划新增测报点5个。完善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强化林木采伐和木材流通管理,严厉打击林地违法征占用、滥砍盗伐等行为。切实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做好渔业安全和渔政管理工作。
全面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全面推行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积极探索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林地林木权属登记发证管理制度和林权证管理信息系统,全年推进林地流转面积3000亩。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从09年开始,用3年时间对全市村经济合作社财务进行一次审计,争取实现网上审计功能。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计划有1个以上的镇、50个以上的村达到省村级财务规范化建设标准,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网上核算、网上报账、网上管理,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深化村级财务公开,提高财务公开质量。严格落实上级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深化减轻农民负担责任制考核,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建立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