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小学生的法制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职业教育;问题学生;因素;转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033-02
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以超乎寻常的爱心去理解、关心和爱护这些职校学生。他们中的一些人经常迟到、旷课、抽烟、打架、上网、敲诈、谈对象、考试作弊等等而又不听劝阻,这部分学生通常大量课程不及格,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最头痛的教育对象。学校的职责还是以教育人为主,使之尽快转化成正常的学生,否则会给社会和家庭造成许多不安定的因素和麻烦。作为问题学生,给家庭和学校造成了很大的管理麻烦,也给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管理增加了难度,严重影响班级的常规考核。建立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不能动则就开除学生。
一、“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
1.家庭和社会是形成“问题学生”的客观因素。进入职校,这些“问题学生”由于受家庭因素的影响,而忽视了素质教育,加之有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有些娇惯,久而久之就变得行为散漫,随心所欲;有的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父母终日忙于生意,孩子由祖辈亲人照看,疏于管理或管理不当,只管生活不管教育,各种坏习惯也就随之而来,久而久之心理就变得扭曲。从学校方面来讲,目前的教育体制促使了学校过分追求升学率,这些孩子由于以上各种原因造成成绩不佳,升学不理想,因而产生自卑心理,到了职校后,没有了升学压力,变整天无所事事,没有计划,没有奋斗的的目标,再加上有的老师对他们不当的教育方式,使他们破罐子破摔,得过且过,整天混日子,不仅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还影响了健康人格的形成。
2.刚进入职校的学生大都十五六岁,正值青春期,这个时候的孩子心理变化最激烈。教师在学生面前树立权威和尊严是必要的,但有时候有的教师方法错误,动辄采取讥讽或训斥的方式教育学生,甚至体罚学生,造成了学生的逆反心理。许多对学生有益的活动,由于惧怕意外事件的发生,被迫放弃。如不准春游,不准用手机,不准上网等,学生会感到限制太多,管理太严,极易造成与老师的对立情绪,诱发心理冲突,甚至出现一些破坏性事件。
二、“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
1.改变工作态度,端正教育思想。我们必须首先端正教育思想,然后再耐心地加以引导、启发。其实,认真分析他们的思想状况,因此,要搞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我们职教工必须根据“问题学生”构成的成因对症下药。我们要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引导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他们也是普通的孩子,也是有想法的人,他们何尝不想得到别人的承认,只要我们改变工作方式,对他们保持一个诚恳的态度,关心他们,理解他们,亲近他们,在思想和言行上慎重对待他们,切不可因为基础太差或素质较低而歧视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缺点,寻找教育的突破口,与他们交朋友,他们就会转变成一个有用的人,一个有自尊、有上进心的人。
2.要加强对“问题学生”的信任和理解,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在信任中加深了解,在了解中增强其自豪感,对他们不能有丝毫的鄙视之意,才能了解到他们的内心世界。要多与他们接触、交谈,职校生虽尚未成人,但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判断能力,自我意识较强,这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前提,要取得他们的信任就得先信任他们,要力争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只有在缩短了师生思想上的差距,取得他们的信任时,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
3.要鼓励和赞扬“问题学生”,以鼓励减轻心理压力,以赞扬树立自信心。“问题学生”在思想上难免会产生一种自悲感,从而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教师要不断鼓励支持他们,要不时地给他们打气,让他们丢掉包袱,轻装前进,鼓起他们的勇气,这对他们的学习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职校生虽然不像小学生那样爱受表扬,但适当的赞扬对他们也不失为一种鞭策和鼓励,特别是当他们有了进步时更要及时赞扬,任何人都有其思想或行为上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点,也要给予充分肯定,使其增强必胜的信心。
4.创造良好和谐的育人环境。可以多开展一些积极健康的活动。在集体活动中,“问题学生”也会受到感染,充分展示他们的能力。如果一个班级或一个学校风气健康,学习风气浓厚,歪风邪气就无处抬头,在这样的氛围里他们也会自我约束,通过努力也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比如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了周末嘉年华、五四青年节演出和一二·九文艺汇演、篮球赛等游艺活动。积极鼓励这些学生踊跃参与活动,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大有帮助。
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转化他们的时候,切不可一叶障目、急躁冒进,要紧抓他们的特点,分清原因,对症下药。“问题学生”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只要我们认真分析、总结经验,用最大的耐心加上超乎寻常的爱心去感化他们,循序渐进,最后一定会成功。
参考文献:
[1]江月孙.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浅议[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1).
[2]田多华,台育陇,焦世英.兰州市中等教育结构如何改革?[J].兰州学刊,1980,(03).
[3]基俊.南罗朝三国中等教育结构的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1980,(02).
[4]宋文宝.法国和西德中等教育结构的几个特点[J].比较教育研究,1980,(02).
论文摘要:从创业教育的内涵出发,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际,职业学校在开展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应该从创设创业教育的氛围、课程设置、专业技能培养和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四个方面出发,注重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以“创业、创新、创优”为核心内容的新时期江苏精神,把职业教育引领上了新的高度。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它既是一种“就业型”教育,也是一种“创业型”、“创新型”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人才的使命。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通过创业教育来提升就业能力是十分紧迫的任务。职业学校应该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全面激活学生求知的潜能,使他们成为具有基础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创造能力的自觉创新创业者,真正把学生创业教育做到实处。近几年我校十分注重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在创业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创设学生创业教育的氛围,引导学生走创业之路
1.校园文化作为学生创业教育的主阵地。
每学期初,我校根据“三创”精神教育要求,由政教处负责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把“创业特色教室”评比作为主要内容。活动由班主任发动全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制定班级班规和发展方向,结合专业特点,确定创业特色内容,给学生们营造出特有的职业学校创业教育氛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并且要求各班级在上学期布置创业特色教室的基础上,重新规划设计,查漏补缺,注重彰显专业特色,突出对进步学生的表扬和鼓励,给同学们送上新学期新的祝福与期盼。比如:具有服务性质类专业班级在“营销世界”、“市场信息”中及时把新的市场动态进行反馈:信息技术类专业班级提出“钻研技能,精通业务,创造自己的新天地”口号。通过这个活动不仅让各班教室的室内外干净整洁,墙饰布置各有特色,而且让学生从中熟悉了创业知识,为学生走上自我创业道路打下基础。
同时,在校园的显著位置布置画板、广告牌等方式,张贴本校学生创业典型,介绍他们创业的过程、体会,让在校学生能够受到启发,让在校生感到创业不是神秘的、高不可攀的,为学生走创业道路树立信心。
2.就业指导作为学生创业教育的主渠道。
对于今年毕业的学生来说,就业压力相当大。因为他们面对的不仅有职场经验的失业人员、同层次的众多职校生,还有高学历的本科生,他们究竟如何正确择业?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我校就业处敏锐意识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展开了广泛的市场调查与调研,确立了以“立足实际,合理定位,正视就业形势,努力争取就业,走自我创业”为指导的主题,开展系列性就业指导活动。在就业指导活动中,学校就业处重点教育学生要给自己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对自己有比较客观深入的了解,避免眼高手低的情况出现:培养学生树立做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提升自我;通过就业指导活动让学生看到了就业形势严峻,竞争越来越激烈,激发能力强的学生敢于走创业道路。
另外对全体毕业生通过开展“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把有志创办企业的毕业生组织起来,为他们提供创办企业、管理企业系统知识的培训。解决学生在创业初期常遇到的两个问题:一是他们想创业,但不知道怎样去创业;二是有资金,但不知道干什么项目合适,犹豫不定。通过细致指导,一是帮助毕业生系统学习创业知识与技能,理清创业思路,使其不再迷茫:二是增强创办企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让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们在就业观念上有新转变,达到了以创业促就业的效果。
二、更新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和手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处于核心地位。“厚基础、宽专业、多方向”是设置和调整课程的主要原则。为适应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的要求,要详细研究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专业理论课与实训课之间的结合等,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生特点,对课程进行创造性的有机组合,积极开发教材中培养创造力的课程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上多开设具有创造思维或创造能力的课题,向学生传授创新思维方法,点拨他们的创造灵感,合理设置学生专业实习训练课题,让学生开动脑筋完成训练课题内容,改变以前按照教师安排方案完成任务的方式,激励他们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具有创业的意识。
为适应创业教育的需要,在第四学期课程里,开设“SYB"(创办你的企业)相关课程,结合学生学习的专业,按照“SYB”培训的项目,让每个学生自己制定创业项目,写好创业计划书,在模拟创业环境中让学生体会创业过程,为毕业走上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转贴于 三、注重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创业能力
创业和就业都离不开过硬的专业技能,因此,专业技能培养是职业学校的生命,是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根本。操作技能的形成离不开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也贯穿于操作技能的始终。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除了在课堂上按照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专业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还应该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方式,进一步转变传统的重视理论知识传授为重视专业技能培养、转变毕业前安排实习为中途顶岗实习提前感受企业氛围、缩短学校教学与生产实践之间距离的新思路。实践教学尽可能采用模拟工厂生产的教学模式,采取校外实习基地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对毕业生采取顶岗实习和职业综合能力锻炼,使专业教学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为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训练,合理聘请兼职教师和专业建设顾问,并定期邀请专家来校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演示操作、传授技艺:积极建立以技能训练为主、体现职业学校办学特色的实习实训基地,让师生经常深入各实习基地进行见习、现场教学、现场测试等实践教学活动。这样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及反复现场练习、揣摩技艺的机会,毕业生就可以具有适度的基础理论知识、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能够自我创业提供技术保障。
四、积极开展创新活动,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无限的潜力,也具有创造的冲动。只有充分挖掘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内在潜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达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通过举办科技、体育、工艺、劳动、文艺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才干及展示才能的机会:通过组织课外兴趣小组、科技小组、智力竞赛、专题讲座,为学生建立能够创造的平台:通过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动手能力和交往能力,塑造他们的自信和个性品质;通过让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性、创新性活动,一方面对学生己有的知识水平或能力水平做出评价,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并使之向更高层次发展。
[关键词]艺术院校;大学生;法治教育;问题;对策
大学生既属于法治宣传教育的对象,又是国民教育体系法治教育的对象,因而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尤其是艺术类院校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应该更加引起我们的重视。虽然当前我国艺术类院校大学生总体上能够做到遵守法律法规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艺术类大学生法治观念淡薄、缺乏法律信仰的情况,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当前艺术院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确实存在许多问题,应该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法治思维、法治观念的高素质的艺术类人才。
1 艺术类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艺术类院校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教育方式过于单一
纵观国内艺术院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教育方式都采取单一灌输式教育。由于灌输式教学方式的特点,导致很多艺术类大学生对法治知识不感兴趣,重视不够,加上本身艺术类大学生属于非法律专业学生,他们没有法律相关背景,平时的学习也是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对其他文化课程的认识不够不能摆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导致学习法律知识时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一来,艺术类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1.2 艺术类院校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对各个专业学生都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没有针对于艺术专业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导致很多艺术专业学生对法治教育缺乏兴趣,认为与自己的将来的生活或者工作并无太大关系。如果能将艺术专业领域的相关法律规范融入法治教育教学过程,势必会调动起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应该从入校后,就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这些对于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也会带来一定帮助,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是现代社会每一名社会成员都应该具备的,无关乎学历和职业。
1.3 艺术类院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很多艺术类院校没有法律专业、法学院、法学系,也就没有专门的法律课教师也没有专门的法律课堂,法律课教师就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他们大都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并非法律专业出身,自身的法律专业理论基础相对薄弱。还有一些艺术院校的法律教师由学生辅导员担任,虽然与学生关系密切,可很少有法律专业背景。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十分繁杂,很难有更多时间放在法律课的备课上,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个别艺术类院校的法律教师需要外聘教师担任,有的外聘兼职教师责任心不强、上课态度不积极,大大影响了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就更容易导致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对法治教育缺乏重视。
1.4 艺术类院校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渠道有待拓宽
纵观国内艺术类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大都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这门课成了艺术类院校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唯一渠道。的确,该课程是国内各大高校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是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单靠这一种教育渠道显然达不到理想效果。而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分为道德和法律两部分,从绪论到第五章是道德部分,后面三章是法律部分,仅占总教材的三分之一,在学时分配上同样很少,里面涉及的法律方面知识广泛和庞杂,很多任课教师对法律领域知识了解不够,加上这门课的学时数又少,往往前面道德部分讲授结束后,到了后面法律部分时匆匆赶进度“一带而过”,仅通过后面三章学习达到让学生具备全面基础法律知识的教学效果是很难做到的。
2 艺术类院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对策
2.1 创新法治教育的传统模式
任课教师在进行法治教育时采应取多媒体和讨论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能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另外,任课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注重举例,而且多举一些具有时代特点的案例,这样可以使例子更鲜活,更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另外,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法治教育还应该改变以理论教育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创新其他法律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如邀请法学的知名教授、当地的知名法官、或检察官以及律师走进课堂来讲课,拓宽学生的法治知识面,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艺术院校也可以与实践部门组织法治教育辩论赛、法治宣传等活动,积极促进大学生与实践部门的沟通,了解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2.2 因材施教
艺术类院校的大学生大都心理敏感、个性突出、思想活跃,加上专业创作的压力导致他们更容易有心理困惑,遇事容易走极端。而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对各个专业学生都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没有针对于艺术专业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对他们进行法治教育首先应根据他们的专业特点开展教学,任课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需要充分了解学生所想所需,及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指导,培养他们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比如在对艺术院校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时,教学内容就应该加入《著作权法》、《知识产权法》中的一些相关法律发条,包括《民法通则》、《合同法》、《拍卖法》以及《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当中将来艺术生涯中可能用到的相关法条。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将来在作品创作及艺术品交易时能够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及不去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2.3 加强艺术类院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师资建设
首先应该尽量避免外聘教师和辅导员兼任艺术院校法律教师的情况,应该聘请法律专业的教师做专职法律教师。其次,还应该对艺术类院校的专任法律教师进行定期法律培训,提供法律学习、进行法律实践的机会,切实提高艺术类院校法律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另外,校方还应该对艺术类院校的法律教师设立相应激励机制、提高薪资待遇水平。多鼓励他们外出学习和进行学术研究,让他们能够把握法律学术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学术前沿,以便更好地胜任自己的教学工作。现在很多艺术院校的法律教师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个别艺术类院校全校仅配备一名法律任课教师,工作任务繁重,超负荷的工作量,很难调动起法律教的工作热情。应该多聘用几名法律教师,提高法律课堂的教学实效。通过这些举措,培养出一支理论知识过硬、综合能力突出的艺术类院校法律教师队伍。
2.4 拓宽教育渠道
开拓新的法治教育渠道,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进行一些相关法律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参加各种法律实践活动,才能帮助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养成自觉的法治思维习惯。首先,可以利用学生会或其他学生社团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开展相关辩题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其次,还可以利用校园展示栏包括宿舍宣传栏,宣传法律知识或者法律相关方面的新闻报道等方式;另外,还可以利用网络等媒体途径设立专门的法治板块进行相关教育,如在校园网站即可设立法治教育专栏,将课堂教学与校园网有机结合起来,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再次,作为校方,可以聘请其他院校的知名法学教师来学校开办讲座、现场答疑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除此而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去法庭旁听司法审判,凡是人民法院公开审判的案件,都允许公民去旁听,大学生到现场旁听案件的审判,了解案件的审判的过程。如果学校条件允许,还可设立模拟法庭,为学生进行法律实践、增长法律知识、锻炼法治思维提供更方便的条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法制教育 渗透
学生受教育的阵地主要在学校。在学校教育中,应该积极地对小学生给予积极地全面的培养。在对小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教学的时候,还应该积极地对小学生守礼仪、懂规则给予有效地培养,促使他们初步具备法律意识。而小学生在这一特殊时期,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的生长发育极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小学生的鉴别能力有不是特别强。鉴于此种情况,在教育教学中有必要好对小学生进行一些法制的教育渗透,尽管在数学教学中,同样可以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笔者就从以下几点给予说明。
一、充分利用数学教材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在时间上没有固定的时间,可以在任何的数学学习中都可以进行。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有效地让法制教育切入到数学教学之中,是关键所在。在实际中,如何向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需要教师认真探索。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方面要积极地对数学教材给予认真地钻研,做到对教材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充分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活动。比如,在组织小学生学习平面图形的时候,就可以组织小学生有效地结合公路上的指示牌的认识,让小学生对指示牌含义的理解以及及时地渗透《交通法》一些相关的知识的教学。在进行纳税知识的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调查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纳税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再比如在教学“进一法”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用以下应用题进行教学活动“某个班级有学生50人,在植树节的时候,要去某地区植树,他们租2辆限制载19人的车,他们怎么办?”教师在教学指导思想题目的时候,可以积极地对学生渗透一些车辆超载危害的教育,让学生受到教育。在组织学生学习统计知识的时候,还可以让在统计知识的时候,渗透环保、动物保护有关方面的教育。[1]
二、充分联系学生身边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法制教育的渗透
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得积极认真,作为教师首先有必要在对知识的呈现中应该积极地采用一些让学生产生共鸣的东西,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促进他们的体验活动的进行。比如在进行储蓄的意义、以及利息的计算和纳税等方面的教学的时候,可以设计有效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对学生进行统计的知识的教学的时候,可以充分地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统计本校的学生情况,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
三、充分抓住时机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进行有效的法制教育的渗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地抓住时机进行有效的法制教育的渗透,这个时机就是切入点,具体就是数学的题目和思想品德。教师在出题的时,同时出一道与法制、环保有关的一些内容。在给学生布置作业中,同样可以布置一些与生活比较紧密的一些题目。比如,在学生学过一些简单的数据整理以后,要求学生到以后看看自己家里的垃圾袋,而垃圾袋是塑料制成的,是我们目前环保中最大的污染源之一。通过对自己的塑料袋的统计,然后推论出一个地区的垃圾袋一旦造成污染后出现的情况,然后在家庭里讨论垃圾袋的对环境的污染,进而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意识的强化。
四、积极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法制教育的渗透
我们的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进行有效的法制教育的渗透,有必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育活动。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活动,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提高,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到法制的教育。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可以进行一些游戏,借助于游戏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在游戏中,让学生受到法制教育。
五、积极地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进行有效地法制教育的渗透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一个教师的要求,小学生一进小学的大门后,就跟教师朝夕相处了,教师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地影响了学生的思想、行为。加之小学生模仿能力特别强,他们会依照教师的言行来行事。教师的行为会直接影响的他们的行为。所以教师一定要树立起教师的榜样示范,在品德方面、法制方面为学生竖起一个良好的形象[3]。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渗透法制教育,可以充分利用数学教材、充分联系学生身边的数学知识、充分抓住时机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积极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积极地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通过这些途径进而达到对小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渗透。
参考文献
[1]蒋铖.小学生法制教育走进课堂――浅谈法制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4,01:63.
【关键词】数学;小学;法制;教育;渗透
加强对青少年的全面培养教育,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少年儿童的教育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教育,而更重要的是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也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成为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承担着增强少年儿童法制意识培养教育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结合小学数学知识,浅谈一下我在数学教学中是如何渗透法制教育的。
一、挖掘和利用数学学科中法制教育的素材,把法制教育渗透教材中
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分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上、下》内容主题图空中、陆地、水上等交通工具时给学生进行未满12周岁儿童不能骑自行车等交通安全知识。在教材中渗透法制教育追求的是与教材内容的自然融合,且有助于丰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授课教师的巧妙安排来实现法制教育,培养学生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二、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和法制教育活动
法制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没有配合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利用这一学习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知道:合作是未来工作、社会适应乃至国力竞争的基础,合作和协调精神是学生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所必须的心理品质。利用学校广播电视台、校报校刊、黑板报、系列宣传窗等宣传媒体对学生进行持续性熏陶教育。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对法制的认知及学生的论辩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法制教育――“趣”融其中
教师应该把法制教育“趣”融在数学教材中,引用教材内容给学生讲名人故事,以情动人,赋予它一些情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理的启迪,促进学生良好法制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四、渗透法制教育要找准“渗透点”、“渗透时机”
教师在渗透法制教育中要找准“渗透点”。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因此,法制教育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法制教育工作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思想教育的规律,只有找准渗透点,思想教育才能直透心田。法制教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
法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和几堂课就能解决的事情,我认为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律教育是必要的,是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在平时教育中加以重视,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深化、细化法制教育;只有适时、适度,点点滴滴地加以渗透,持之以恒,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让我们共同携手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一个良好环境,筑起一片纯洁的法制天空,让他们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现在的小学生,由于受社会、家庭、个人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出现的一些拉帮结派、讲哥们义气,吸烟、偷盗、谈情说爱等不可忽视的问题,以及不思进取,随心所欲,常常犯错的现象。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当务之急。作为老师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进行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意识到自己承担着培养少年儿童法制意识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在数学教学中挖掘法制素材,渗透法制教育。笔者现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付钱的看法,供同仁参考。
一、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渗透能力
要想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首先老师要了解和知道更多的法律知识,还有就是小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这就要求教师以身作则,规范言行,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才能培养出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合格人才。“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学法、懂法,提升自身法律素养。教师本人必须学习常见的法律法规,从而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重任。法制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所以教师要提高法制教育的能力。在数学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内容,我们要把握分寸、讲究方式方法,把法制教育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二、开展情境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在数学课堂上,创设情境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如果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创设与法制有关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时,可以创设这样的一个情景: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上的同学们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植树,老师接着说,为了更好的保护我们的环境,植树节那天一所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这时就借机学习了《森林法》第九条: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培养了学生爱护环境的好习惯,然后再回到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植树活动中抬水、挖坑的人数,从而导入新知识,就这样在导入新课的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法制教育。
三、结合教学内容,借机渗透法制
在数学教材中,我们不能忽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数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分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例如:在教学“千克与克的认识”这个内容时,在克的认识环节中,让学生通过“秤、掂、说”三个层次,让学生认知克是用来称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单位,通过用天平称出1克,再用手掂一掂,这时借机向学生说明虽然1克物品很轻,但1克的对人体的危害却很大。借机向学生介绍《禁毒法》的相关内容。贩毒、吸毒都是犯法的。课件展示部分年轻人贩毒、吸毒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告知学生,吸毒更可怕,过量吸毒会导致呼吸中枢衰竭而死亡。吸毒的费用更是个“无底洞”,普遍的工资收入根本不能满足吸毒的需要。因为毒瘾永远不可能得到满足,结果只能是吸得一贫如洗、倾家荡产。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从小要“珍爱生命,远离”的意识。
四、开展数学游戏,渗透法制教育
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用。所以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抓住时机进行法制教育,净化学生心灵。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抵制心灵污染,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一个猜一猜的活动,(1)它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它有长长的鼻子,它的高度可达3.5米,体重可达5.25吨。(2)它是陆地上最高的动物,有长长的脖子,它的高度可达5.8米,(3)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鸟,身高可达2.75米,学生在这个猜一猜的游戏中对小数的读法进行了巩固,同时还加强了对濒临灭亡的野生动物进行有效地保护的意识,从而学习《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八条规定: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从而在不经意之间对学生进行了法制教育的渗透。
五、布置专题作业,学习相关法律
“四五”普法规划中强调指出,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青少年学生是普法工作的重点对象。那么如何才能使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得到有效的增强呢?许多地方都做了有益的探索。我们通过努力,在这一方面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在这里,结合我市在青少年普法方面的一些做法,谈一下如何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
一、青少年普法工作的必要性。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接班人和生力军,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使他们成长为有知识、有文化的一代,更要使他们学法、懂法,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青少年自身的特殊性决定我们必须加强普法教育。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学生不可避免的受到社会中不良因素的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有一定比率的上升,引发了法制教育危机。青少年学生可塑性极强,如果,不抓住时机加以引导,而放任自流,必然要导致社会问题。青少年普法教育是维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需要。十五大以来,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要实现建设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青少年普法教育更是刻不容缓。
二、青少年普法教育的特征。
⒈青少年普法教育的主体具有广泛性。政府普法机构、学校、社会等都负有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的义务。⒉青少年普法教育的客体具有特定性,未满周岁的青少年学生,是普法教育的重点对象。⒊青少年普法的内容具有确定性。《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青少年普法的重要内容。⒋青少年普法的途径具有多样性。学校是进行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对青少年教育的主渠道,社会是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力量。
三、青少年普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在我国的青少年普法教育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在普法形式上,缺乏深入性;二是在普法方法上,主要以学校为主,家庭和社会积极性不高;三是在普法手段上,重说教,轻实践,存在着空洞说教缺乏说服力的现象;四是在认识上还存在着认识不清的问题,把青少年普法当成可有可无的事情。这些都严重制约着青少年普法工作的开展。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根据我市今几年来在青少年普法方面取得的经验来看,我们认为,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青少年普法长效机制。青少年普法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性的社会工程。需要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做到立章建制。首先,健全青少年普法领导机制,做到组织健全,专人负责;其次,建立健全青少年普法目标责任机制,做到工作目标明确;其次,建立适应青少年普法教育发展需要的投入机制,保障青少年普法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一是注重发挥法制宣传教育载体的作用,利用法入校园、创建法制教育先进学校等活动,抓住学校教育主阵地,举办法律知识专题报告会、法制宣传教育专栏等形式进行法律知识宣传。二是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撰写法制小论文等活动,营造健康向上、和谐发展的校园文明氛围,做到在校学生人人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护法。三是在政法干警中为青少年学生选聘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帮助学校加强对一些具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不断提高学校法制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三)坚持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几个原则。一是要准确定位,青少年普法普法工作的重心是广泛宣传、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做到宣传有保障、治理有力度。二是必须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青少年普法领导组织要加强协调指导,学校、家庭、社会要互相配合,积极参与。三是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把青少年学生作为普法的平等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积极参与性。四是法制教育要与文化知识教育,同步规划、同步进行,确保对青少年教育的大纲、教材、师资、课时四落实,切实上好法制教育课,使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四、深化“法律五入”中的法入校园活动。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关键词:小学课堂;融入;安全知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381-01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这并非是某个领导或教师决定的,这是教育规律。课堂教学的内容与课堂教学的环节蕴含着不少的交通法规、交通安全教育等资源,教书与育人犹如形与影、光和热、密不可分。对于安全教育而言,课堂教学有其特殊的意义,为其它渠道所不能替代。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利用在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大力融入安全教育知识,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育,提高小学生安全系数。
一、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融入交通安全知识重要性
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途径多种多样,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思品课是学生接受交通法规知识最主要的途径。《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具有丰富教学内容和隐性教育因素的独立的主学科。因此教师也要熟悉大纲,钻研教材,也要把握知识点和能力点,使交通安全知识得到有效的强化。在教学设计中,执教者要不断转变观念,改变脱离实际单纯灌输的陈旧方法,坚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可采用适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趣味性的组织教学。如:《社会文明大家谈》一课,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自己调查到的发生在大街上的一些违反交通规则的不文明现象,让学生对自己看到的事进行评论,使他们通过汇报交流,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有所提升。学生讨论说要注意安全,在马路上不能追逐打闹、不闯红绿灯,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显然,课题中蕴含着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教育内容。由于教师教书不忘交通法规的融入,将教材得以延伸,学生在无意中接受了交通法规、交通安全知识。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在教小学生识字“灭”时,指导学生掌握了读音后,又让学生观察一丛熊熊燃烧的火焰被一块木板盖住这一画面,启发学生:“画面上熊熊燃烧的火焰被木板盖住,火焰会怎么样?”学生齐答:“火焰要熄灭!”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观察“灭”的字型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它,同时就发生不同火险的防范、灭火方法、报警等知识顺理成章地传授给了学生。让他们掌握了有关防灾自救的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向小学生传授安全救护方法,提高他们的救护能力。又如在教学《司马光砸缸》时,有意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假山下的缸里有生命危险的时候,一同玩耍的小朋友怎么做的?谁的方法最好。”同学门都为司马光临危不乱、机智果断地举石砸缸救人的行为啧啧称赞,讥笑那些吓哭了或跑去找大人的小朋友没有司马光聪明。就相机问道:“如果小朋友掉进的不是可以砸破的瓦缸或者是水池什么的,那些大声哭喊找大人的小朋友的做法你觉得又怎么样?”同学们听后嘎然止笑,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声哭喊引起附近大人的注意或者找大人来救人才是有效的救人方法。我和学生由此总结到:如果我们不能自救时向其他人呼救是很有必要的。
三、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活动这样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她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法制教育是当前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成立数学兴趣小组,开辟第二课堂在数学游戏教学时,借助情境教学,结合游戏规则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例如,在进行口算抢答游戏时常常出现个别同学站起来回答,故意答错等现象,使游戏就无法进行。针对这些现象,我在讲清游戏规则的同时,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知道:游戏中的规则就好比我们国家的法律,大家在游戏时不遵守规则,游戏就无法进行。
四、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要认识到丰富安全教育知识的重要性
除了充分挖掘小学教材中的安全教育教材对学生们进行安全教育外,还动员学生们广泛阅读关于安全知识的书籍,积累安全知识,收集安全故事。组织学生们做安全知识笔记、安全知识宣传;绘画安全标识图,创作安全知识儿歌、顺口溜等。还可以在班会课上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进行了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这样,既把安全教育寓教于乐,又丰富了安全教育文化。课堂教学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途径,作为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充分利用好每一个环节进行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班主任教师,更应该充分利用课内课外教材资源,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积极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总之,我们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持之以恒地融入安全教育,时时抓、事事抓,及时挖掘出安全教育因素,寻找突破口,以增强学生的安全自保意识,才能达到防患于未然,起到预防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彭 旭,浅谈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J],科学咨询,2010(12).
[2] 陈秀珍,中小学安全现状分析[J],城市与减灾,2005(09).
【摘 要】德乃人之根本。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启蒙阶段,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对于其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生在校的人生导师,对小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其中工作重点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文章探讨了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将德育教育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班级管理;道德教育;小学班主任
1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每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学习生涯的启动时期、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定型时期,对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打好人生基础的第一步。一名小学班主任,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促进者,是学生们人生发展的启蒙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所谓班级管理,就是指为实现教育目标,保证整个班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协调统一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小学班级管理的本质不是一种规范约束,而是一种自由和谐的人文生态系统的创设。如果每一位小学班主任能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进行综合性的协调活动,建立一个运行良好的班集体,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那我们的基础教育就会不断有新的进步性发展。
2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中国乃Y仪之邦,小学阶段作为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德育是小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除了家长以外的人生第二导师。班级德育管理是班主任根据特定社会要求和道德教育规律,对学生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德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的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政治教育是方向,思想教育是基础,德育教育是核心,法制教育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是关键。只有平衡发展,才能让学生们成长成完整的、健全的新人。作为班主任应做好普法教育,培养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规范言行举止,培养明礼新一代;发掘优良传统,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注重爱国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加强诚信教育,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回报;加强心理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加强自律教育,培养学生自律精神。
3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德育教育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想要和班级管理相融合,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要想将德育教育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进行好的融合,需要不断地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和自身的综合素质。结合我国的实际教育情况,发现德育教育存在很多问题。
3.1德育教育过于形式化
目前,我国的德育教育工作仍然停留在表面,表现在形式化、教条化和口号化上。这种德育教育方式很难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也很难将其应用到生活当中,德育教育失去了本身的意义。班主任老师在传授德育知识的时候,只是一味地喊口号,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难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很难达到真正教育学生的目的。
3.2班主任注重学生成绩管理,忽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很多学校当中,一些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只注重学生的成绩高低,往往不会关注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很难帮助学生培养德育方面的素质。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弊端,很多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只是狠抓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德育教育,甚至有些班主任用学习成绩衡量学生的一切。班主任在教学过程当中,严重地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严重地忽略了成为人才的准则是先做人后做事。
4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4.1以身示范,潜移默化
在小学生进入校园的时刻,班主任以及老师作为学生权威的存在树立在学生的心目中,也许会不假思索的践行在自身的行为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小学生的心灵上造成影响。这样的榜样效应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而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其终生。所以平时在与学生的接触中要善于抓住教育学生的“时机”,选择和运用最合适的方法和手段,在最有效、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因此,小学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和改造下一代人。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不断提升自我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水平,积极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充分利用小学生的模仿心理以自身的影响力为小学生的德育工作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环境。
4.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对:“教育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作为教师,只有像太阳那样永远把温暖爱心奉献给学生,才会使好的学生更加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才会使得无视纪律的学生产生犯罪感与忏悔感,使他们悬崖勒马,从而使教育产生奇迹。”每个人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璞玉,需要用心去雕琢,因此我们应该了解每个“璞玉”的特点,因材施教,对每个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有的放失进行正确的引导。加强沟通,多关心爱护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有利于多了解学生,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不是指单纯的思想建设工作,更是要对学生的心理方面和人际关系的协调方面做正确的引导。小学班主任在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后,对于每个学生在照顾的时候应当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应当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特殊心理,如叛逆、自卑或者家庭环境的影响。小学生对班主任本来就有很大的畏惧心理,放低姿态拉近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更有利于他们接受,进行赏识教育是一个成功谈话的重要保障,一味地批评教育,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有一点闪光之处都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其作用远远超过苦口婆心的教育和严厉的批评。
4.3加强与家长之间交流,实行全方位合作教学
家长和班主任与小学生接触时间都是有限的,双方沟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身心发展,班主任和家长都应站在各自的角度去了解学生,所以对于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客观。家长的他们的文化修养、文化背景以及他们对子女的期望水平也就不同,根据这些信息,班主任在与其沟通时,在方式方法上要注意因人而异。
4.4及时与任课老师沟通交流
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是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共同完成的,班主任应对任课老师的工作进行支持到相辅相成,使孩子得以全面发展。每个老师管理班级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遇到棘手的小学生加强与其他老师的交流,分享各自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分享各自对于该学生的教育技巧,有利于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薄弱环节,有利于对小学生有的放失的进行教育,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发展长处,改善短处,使孩子得以全面发展。将德育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在校园的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5小结
班主任的工作繁琐,其落脚点在于教书育人。作为班主任应积极探寻如何将德育教育和班级管理相结合,在班级管理中巧妙地渗透德育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生建立亲密、互信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杜火群.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性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5):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