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研项目奖励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 要:近几年高职院校科研水平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科研管理的激励机制导向性不够明确,科研人员的应用性成果较少,而且研究内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等。这一系列问题导致科研难以服务社会。如何引导高职院校科研朝着有利于为地方社会服务的方向发展,是当下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本文从完善科研激励机制的角度出发,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个案,就高职院校如何引导科研人员积极服务社会、扎根地方、服务地方,如何适应地方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科研激励 服务社会
历年来,高职院校以教学和社会服务为主要任务,对科研重视不够。近年来,由于高校体制改革进程加快,高校科研人员饱和,充实到高职院校,使得高职院校科研实力显著提升。高职院校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队伍中的新生力量、地方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各地创造、积累和传播知识的重要基地,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是建设地方创新体系的骨干力量,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技术支撑。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提高高职院校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科研人员的潜力,如何运用激励机制促进科研服务社会成为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发展的关键问题。
随着办学条件的逐步发展,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以及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以往教学型的高职院校逐步向教学科研综合发展转变。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围绕为学科建设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为教学工作服务的特点,要求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提高高职院校自身的科研水平,才能在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本文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介绍其如何运用激励机制引导科研服务社会。
一、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的科研激励机制都是借鉴比较好的本科院校的经验,但由于针对性不强,普遍存在激励不力的现象。此外,大多数高职院校把科研激励的重点放在项目申报、成果获奖、高质量论文等纵向成果和理论成果上,对横向项目或者服务地方社会这块工作的激励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均是高等教育的三大社会职能之一。好的科研激励机制对高职院校科研事业的发展有着导向和促进作用,而完善科研激励措施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激励方式具有阶段性和时效性[1],激励机制缺乏系统性,激励手段单一,注重物质激励,缺乏精神激励[2],且激励机制不能与时俱进,存在不公平现象等等,制约着高职院校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遵循的基本原则
高职院校科研激励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
激励机制的实施应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竞争和按劳所得、按知分配的思想,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2.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重的原则
在对科研人员进行物质奖励的同时,还要与精神奖励相结合。
3.定性奖励与定量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除了有明确具有导向性的定性奖励以外,还必须科学地对成果进行量化统计,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奖励。既要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又要保护其他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3]。
4.激励约束机制并举的原则
科研管理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对实现科研活动的任务和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保障作用,与此同时,要制定必要的相应的惩处制度,惩罚、警告那些对科研工作消极怠慢、违背科研职业道德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个人或部门。
总之,激励必须起到鼓励先进、惩治落后的作用,要奖得合理、惩得合法,奖惩均要起到激励作用[4]。
三、我院科研激励机制现状
为了推进科研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出台了津贴分配办法(科研业绩计分办法)、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科技奖励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技特派员实施办法及科研团队建设试行办法等方面的制度,努力做到科研激励机制与时俱进及公平化。
具体激励机制及实施办法如下:
1.科研津贴分配办法(科研业绩计分办法)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科研业绩计分办法》是2009年12月制定出台,2010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办法在科研激励政策上是最受人关注的,有较好科研成果的老师都对这个文件有所了解。学校以半学年为单位,在每年的七月和次年的一月对全院教师在过去半年的科研成果进行统计,并根据审核结果发放过去半年的科研业绩津贴。此管理办法将科研业绩大致分为学术论文、学术著作、科研立项、成果获奖、经费和专利等部分。根据办法,凡以第一作者第一单位在公开刊物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科研业绩分,学术期刊定级标准主要参照的是浙江大学,按照SCI、EI、一级、二级标准,给予不同的科研业绩分;凡我校教师为第一著者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按出版社的等级不同,学校给予科研业绩分;凡在科研处登记的市、厅级以上的科研项目,学校给与科研业绩分;凡学校教师获得厅、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学校给予科研业绩分;凡有科研经费进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按照经费性质不同给予科研业绩分;凡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第一单位的我院教师为专利权人的知识产权,学校给予科研业绩分。全院科研业绩分经过审核、计算完毕后,视学校当年的财务情况规定一个业绩分的津贴额度,发给科研人员业绩津贴,大大鼓舞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2.科技奖励办法和科研经费配套管理办法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科技奖励办法》是对优秀的科研成绩再次进行奖励,以激励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科技奖励办法是以季度为单位,对优秀的科研成果进行奖励。凡获准省(部)级以上立项课题,奖励0.5-20万元不等;凡获市级以上成果获奖,奖励0.3-200万元不等;凡通过新品种审定或获得新专利,奖励0.3-2万元不等;凡争取到各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挂牌当年给予一次性奖励;凡争取到区域试验站、测试中心、人文社科基地等,挂牌当年给予一次性奖励;凡争取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挂牌当年给予一次性奖励等;此外,对成果推广、论文、著作等也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政策。而科研经费配套管理办法主要是对没有科研经费的科研项目进行经费配套资助的政策规范。
科研项目经费配套规定:一、对立项文件规定配套的课题,按文件要求配套。二、对获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资助的科研项目,实行1∶0.5或1∶1的经费配套。三、对未有资助的项目视具体情况配套3000-10000元不等。
3.科技特派员实施办法
本办法是为贯彻落实《浙江省科学技术厅科技帮扶促调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有关精神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发挥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作用,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力争在3-5年内,按照“解决困难、推动发展、培养人才、注重实效”的原则,派遣16名科技人员奔赴温州各乡镇担任科技特派员,通过与企业开展合作加快成果物化,培养一批能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专业人才和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型成果。
近年来,我院共与县(市、区)农业局和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共同举办了农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土壤肥料等农业技术培训班;送科技下乡300多次,技术培训100多次,培训宣传近12000人次,分发资料20000多份;选送优良种子下乡……起到了很好的科技示范作用,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引进了新项目,增加了农民收入。
4.科研团队建设试行办法
为充分发挥科研团队在提高我院科技综合实力中的关键性作用,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根据浙委办[2008]50号《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团队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开展了我院科研团队建设。通过优秀科研团队的评选,引领和带动我院科研团队的建设,力争形成一批以团队带头人为核心,研究骨干为主体,方向明确、优势互补、团结协作、综合竞争力强的科研团队,并以年度考核的方式,考核指标为省部级课题立项一项或到位经费100万(文科折半),每年对考核通过的团队,颁发优秀科研团队证书,并奖励5000元。 转贴于
四、我院运用激励机制促进科研服务社会的成效
我院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将社会服务工作纳入学院的总体规划,立足地方特色和行业基础,突出优势,通过上述激励机制的制定、出台、实施,进一步促进了我院科研服务社会的成效,深化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职能。近年来,我院与当地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彼此间合作产生的社会优势效应也越来越明显。
近五年来,我院科研经费突破2300万元,省部级项目立项25项,以我院为第一单位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46项,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24个。科研项目中直接面向市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性课题超过50%,先后与瑞安市、苍南县、平阳县等签订了院地科技合作协议,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
1.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相适应的学科专业
学院根据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特征需要来规划学科建设,确定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以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依托区域产业发展,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促进学科交叉,适时进行现有专业的调整改造和新专业建设,在农业经济、设施蔬菜、园林花卉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和地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紧密相连、优势互动的学科专业。
2.搭建院政企共同建立的科研合作平台
近年来,学院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发展为服务方向,积极开展平台建设,以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的需要为依据,依托自身师资、专业和学科优势,积极搭建了一批政产学研合作平台,包括浙江省浙南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温州综合试验站、浙江现代农业中小企业研究基地、温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温州市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和温州市设施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些平台的构建,为我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了良好的运行载体和合作通道。
我院与温州各市县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校地合作项目,进一步巩固了瑞安阁下榨菜生产基地、苍南的番茄生产基地、平阳的水稻示范基地等5万亩的农村科技示范基地。以苍南、平阳、瑞安、市郊等四大番茄基地为基础,积极推动番茄生产“扩面、增产、提质”,努力提高番茄在蔬菜产业中的比重。成立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主体的番茄重大项目科技联合攻关组,切实为我市番茄产业的提质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与瑞安科技局共建的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针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亟需解决的问题,开展校企合作、联合攻关,在国家863、省、市重大课题等立项方面取得了突破和进展,同时还承担瑞安市课题9项。
3.培育具有良好合作前景的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
近年来,我院承担了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农林入侵物种区域减灾与持续治理技术”,国家基金子课题“白叶枯病菌条斑病菌小种与寄主品种抗性鉴定”,国家一级子课题“水花生区域减灾与持续治理技术”,国家二级子课题“Q/B烟型粉风的区域减灾与持续治理”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小麦、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分子设计及新品种培育推广”。通过国家级科研项目的合作和开展,拓宽了我院科研方向和研究思路,开阔了研究人员的研究视野,为进一步开展高层次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围绕浙江农业特色、推动省内农业发展为中心,我院科研人员对水稻、甜玉米、花椰菜、番茄、草莓、榨菜和盘菜等作物开展了高层次的研究,承担主持了20余项省级项目,如“番茄种质资源创新和高品质、抗TLCV新品种选育”、“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抗源材料鉴定、创新与利用”、“花椰菜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与利用研究”、“ 花椰菜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及其新组合的开发利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甜玉米新品种金玉甜1号高产栽培技术和推广应用研究”、“鲜食型榨菜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和省基金项目“水杨酸诱导草莓抗白粉病害及其诱抗机理的研究”等。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推动了我省粮食、特色蔬菜等作物的快速发展,为我省特色农业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此外,通过联合开发和技术推广应用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物化,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如水稻“K优117”转让后,2006-2008年3年累计推广面积68万亩,产生经济效益3392万;主持项目“水稻生态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增加经济效益24907.8万元;主持项目“水稻种质资源征集、鉴定、评价、保存和开发利用研究”产生经济效益51852.3万元。2010年与浙江农科种业签定“Y两优689”合作开发协议收入45万(技术转让费总额100万,分期支付,后按每公斤种子提成0.9元收取);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清洁田园+50目防虫网覆盖+黄板预警+适时用药”在全国幅射推广10万亩次,产生了极其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之,我院浙南作物重点实验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稻、麦、玉米、花椰菜等品种年推广面积在100万亩以上,新增经济效益在4000万以上,深化了科技创造能力,为推动浙江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辐射作用。
4.培养出扎根企业、服务地方的学术科研骨干
通过近年来的校企合作和科技特派员服务工作,我院逐渐培养了如吴振旺、许立奎、宰文珊、张永鑫、潘彬荣、成宇等一大批在当地具有较高知名度、在地方支柱行业享有盛誉的学者、专家和农艺师。通过积极开放实验室和试验基地,与企业开展合作,为地方经济服务,同时也派生出一批优秀的科技特派员。他们与县(市、区)农业局和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共同举办了农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技术培训,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很好地服务地方;科技特派员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省市科技特派员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的肯定和好评,2010年我院获得省优秀特派员7名,市优秀特派员6名。
五、展望
总之,高职院校科研管理要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就要从全方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科研激励机制,充分挖掘高职院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潜力,并且与时俱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样才能使科研激励机制真正发挥其激励效果,同时推动高职院校科技事业的发展。地方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经济的支持,如何使高职院校的科研服务地方社会是以后仍需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滨江 高校科研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进步理论与管理.2004,21(7):111-112。
[2]何倩 地方高校科研管理激励机制现状与问题研究[J].山东文学.2009(4):173-174。
[3]田野 正负激励机制在科研管理中的运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8):71-72。
关键词:医院;科研经费;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我院前身是1936年成立的江苏省立医政学院附设诊疗所,目前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担负着医疗、教学和科研三项中心任务。
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国家、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科研领域的重视,科研经费呈现大幅度的增长趋势,科研经费来源途径呈现出多元化格局。科研经费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院科研课题的完成质量和科研能力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医疗人员申报课题的积极性以及医院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工作。[1]为了使科研经费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和规范管理,医院制定了一系列科研管理制度和经费管理办法,并自行研发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使科研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现就本院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实践做一点分析研究。
一、科研经费基本情况
2008-2012年我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971项,科研项目和学科人才建设经费从3515万元增长到1.76亿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从686万元增长到4432.5万元,5年来,科研项目数量和项目经费都呈现了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
二、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情况
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实行科技处和财务处的双重管理,体现在科研经费申请预算、项目经费使用和结题经费决算等各个环节。在项目经费“专款专用、单独立账”原则下,利用科研管理系统完成从科研项目的申请到科研经费的入账、支出、结余情况的信息管理。
科研项目经费拨付到财务处后,科技处根据拨款通知对科研管理系统中相应的课题进行立项入账,并将入账经费明细通知单提交财务处,财务处根据入账单对各个项目分别进行单独建账管理。科研人员通过科研管理系统填写报销单,并打印出系统自动生成的具有唯一流水号的报销单经项目负责人签字,附报销凭证递交科技处,科技处管理人员依据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报销单中报销凭证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初步审核,经科技处长、分管院长审批签字,由科技处统一移交财务处,财务处负责对科研经费报销单进行二次审核签字,并在科研管理系统中给予审核确认,系统自动发送短信至报销单申请人手机,申请人凭工作证和相关短信至财务处进行相关财务报销手续的办理。
对实验用试剂的购买和报销,规定除购买试剂发票外还需提供盖有试剂公司公章的试剂出货单,并有具体的验收人签字,此外在试剂报销单上还需填写具体的试剂公司名称、发票号等信息。
对会议费、差旅费、劳务费等设立开支上限和开支标准,如会议费的报销需提供具体的会议通知,会议时间、地点以外产生的费用均不予以报销。劳务费的领款单需注明发放事由、人员名单、身份证号,除领受人签字外还需项目负责人签字并实行银行卡打卡机制等。
在研的科研项目,除已经列入项目合同的设备购置预算计划,一般不予购置。列入项目合同的仪器设备,由项目负责人提交设备购置申请表,经科技处和分管院长审批后,设备处按照政府及医院规定的采购办法统一采购,作为医院固定资产统一管理。为提高设备利用效率,节约科研经费,医院公共实验中心及各科实验室均对外开放。
依据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办法,利用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明细情况、经费结余情况的实时查询功能以及科技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之间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加强了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力度,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了科研项目管理的质量。
三、存在问题
1.经费预算细化难度高,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脱节
科研项目特别是国家及部省级重点项目,在项目申请立项时都须制定详细的经费预算,包括经费的使用方向、开支范围、开支比例等。但在实际操作中财务部门并不参与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编制,不熟悉相关财务制度的科研人员,编制预算时往往侧重于技术层面,使项目经费预算不够细化、准确、全面;同时编制预算与项目批准、实施一般相隔两年时间,[2]由于物价变动、医学科学研究中不可预见的风险等不确定因素如技术路线的改变,使实际支出与预算产生不一致。另一方面由于科研项目主要由项目负责人以个人名义申报获得,有些项目负责人认为科研经费是通过自己的能力争取来的,不需要严格管理,因此要做到科研经费有效监管兼顾最大程度保证科研经费使用自由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难题。
2.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挂账时间长
除国家科技计划及省部级重大项目外,科研项目结题后,在项目实际财务支出中并不作结账处理,项目结余经费长期挂帐,有些科研项目结题多年,账面余额仍未结清。
3.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科目分类不全,缺少预算录入功能
目前科研管理系统项目经费分类主要有五大类:研究经费(包括科研业务费、实验材料费、仪器设备费、实验室改装费、协作费)、国际交流合作费、劳务费、管理费、其他费用,已与科研项目预算11个支出科目不符,不利于科研项目预算经费的管理和项目结题审计。此外,科研管理系统仅对科研项目经费按研究经费60%,国际合作交流费10%,劳务费15%,其他费用10%,管理费5%,进行初步分流,虽然后期可对项目经费进行调整,但目前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同时我院在研项目众多,要对每一笔入账经费按实际预算进行后期调整工作量过大,不利于实际操作。
4.科研经费使用效率较低,缺少效益评价
多年来医院科研项目普遍存在“重项目、轻规划;重申请、轻实施;重经费预算申报、轻经费使用管理”的问题,[3]此外医学科学研究选题多偏重于基础研究,实用开发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研究较少,相对于医院每年获取的大量科研经费以及医院本身投入的大量配套科研经费,研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不足,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更是少之又少,加上对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没有事后的效益分析评价,导致科研经费使用效率较低。
四、对策建议
1.财务人员参与预算编制,科研信息系统与财务信息系统无缝对接。预算编制不仅是科研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研究需要进行编制,还需要财务专业人员的指导,结合国家有关专项经费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共同做好预算编制工作,确保资金的准确性、合理性、必要性,使预算细化到位。目前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有各自的信息管理系统,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报销明细和结余经费与财务部门的实际结余经费存在不一致现象,建议加强医院信息网络建设,使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无缝对接,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安全性。
2.完善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制度。科研项目结题或验收后,允许保留一定期限的结余经费,用于科研项目后续工作及新项目申报前期支出以及开展科研活动时的一些其他必要性支出,对于结题后如三年内无任何经费支出五年后仍有经费结余的账户,由科技管理部门通报财务处,统一办理财务结账手续,结余经费上缴医院用于配套科研经费或购置公共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等,避免科研经费的浪费与流失,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
3.细化科研经费支出科目,增加预算录入功能。建议按科研项目预算11个支出科目(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设立经费报销支出科目,同时在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中增加预算录入功能。科研项目负责人在申请立项时按项目合同书中经费预算明细录入系统中,入账经费自动按预算比率(按规定设置上限)分流。项目负责人和科研管理部门可随时查询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和结余情况,有效监督经费预算执行情况。
4.重视医学科研成果转化,建立和完善科研项目绩效考评制度。医院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研项目绩效考评制度,从科研项目的技术水平、科技含量、经费使用情况等方面综合评价项目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医院设有科技奖励办法,对标志性成果、项目、论文、出版著作、专利授权、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均有相应的奖励措施。医院鼓励支持研究成果及时有效地转化为可在临床实践应用的理论、技术、规范和药物,倡导从临床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医疗工作者积极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提高科研热情,用科研成果指导临床,服务临床。
总之,科研经费是保证科研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科研经费管理直接影响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水平,规范科研经费管理有助于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医院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昂慧,路维列,赵辞瑶,顾晨.规范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分析与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2,148(2):188-189.
紧紧抓住国家对农业产业政策倾斜、县域经济迅猛发展及农业结构加速调整三大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支农、惠农科技项目。先后引进国家农技推广站和气象局项目,承担“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农田土壤施肥培肥技术研究试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黄淮海大豆新品种鉴定试验”“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高产创建”等9个国家级试验项目和“不同茬口小麦土传病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黄淮海冬小麦灌溉试验”“小麦全蚀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等8个省级项目及2项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培训项目。
2大力推行科技服务
2.1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服务活动鼓励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采取“手把手”“面对面”的科技服务新模式,开展科技下乡活动。2013年以来,共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8期,电视专题讲座2期,解答农民咨询8000余人(次),发放农业科技资料2万余份,建立科技咨询网点64个,发展科技示范户3000余户。
2.2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与河南天存种业、河南天顺种子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加快“定单农业”发展。目前,该县已发展千亩高产样板田和百亩高产攻关田7个,订单农业达到2000hm2。
2.3积极组建科技服务团队该农科所与省农科院粮作、经作、植保等所达成了长期合作共建服务协议,组建了15人的培训、咨询、服务专家团队,为该县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生产提供强大科技支持。
3加强建设科技队伍
坚持实行科技人员办公条件优先解决、科技人员福利待遇优先考虑、科技人员生活困难优先照顾的“三优先”原则,为科技人员创造宽松优良的环境,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力求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队伍建设明显加强。
3.1建立科研奖励激励机制认真落实《科研奖励办法》和《科技推广及项目建设管理意见》,坚持“四制工作法”要求,量化岗位目标任务,创新考核形式,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2优化科技人才结构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学术交流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保证科技队伍的合理比例和技术实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关键词:医学科研管理;创新意识
当前,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对科研管理创新提出了高层次要求。科研管理创新是医学科研的必然需求,作为知识、技术密集的医疗卫生事业,科研管理创新作为知识创新的一种形态,面对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脑科学的研究,以及医药高新技术突飞猛进,都预示着医学研究正在发生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1 科研管理创新是医学科研的需要
科学研究活动最根本的目标是不断创造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成果,而创新精神是科学进步的首要因素,活的灵魂。
1.1 科研管理创新为医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医学科研活动需要具备富有创新能力的科研人员、获取科技信息的途径与手段、完成科研活动的实验条件、以及广泛的学术交流渠道与机会等外部环境。通过新的科技政策法规、协调管理机制、科研运作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活动,使科学研究的外部环境符合知识创新的要求,为医学科研提供有利的客观条件。
1.2 科研管理创新已渗透到医学科研的各个领域
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与创新的管理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蛋白组计划”等一系列富有创新精神的医学科研战略规划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研管理创新已成为实现新知识、新技术的助推器。
1.3 科研管理创新是医学科研方式变革的需求
医学科研领域研究的对象大都具有多学科性,如生物信息学、生命科学、纳米医学、计算生物学等。组织多学科联合攻关是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主要形式,多学科交叉融合能够产生出富有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创新性研究成果。医学科研方式的变革特点决定了医学科研管理必须随之变革,打破旧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医学科研管理运行机制。
1.4 科研管理创新是医学科研主体素质提升的需要
知识创新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医学科研人员,面对医学管理的高素质对象,医学科研管理工作必须不断创新和发展,以满足管理对象对高质量管理的要求。可以从政策、法规上加强对科研管理的新引导,建立科研管理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营造有利于医学科研创新的文化氛围和硬件要求。
2 科研管理人员是实现医学科研管理体系创新的主体
2.1 科研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医学科研管理是医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学科,科研管理人员不但要具备医学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现代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把科研管理从服务性、事务性工作,拓展到指导学科发展的高度[1]。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和理论修养,熟悉并掌握国家整体科技规划,为确定学科发展方向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还应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超前的信息运用和决策能力、超强的组织协调和公关能力,才能持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2.2 科研管理者的创新意识
医学科研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是产生创造性思维和实现管理创新的前提条件。创新意识在医学科研管理创新行为构成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医学科研管理人员创新性思维的形成和创新性成果质量的高低。创新意识为科研管理创新的具体实施奠定基础。
2.3 科研管理者的创新能力
科研管理人员的知识能力结构是产生管理创新意识的基础条件,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一般涵盖对新事物敏锐的洞察能力和系统分析能力、对科研活动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对各学科发展前沿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对科研发展方向的科学预测能力、对课题攻关研究的组织协调能力等。
3 科研管理创新的思路
3.1 构建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平台
科技政策在科技活动中起着导向作用,同时也起着保证、协调和激励作用。在构建科技政策平台中,要注入创新的理念,以实现管理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为目的,通过体制改革、制度创新、优化创新环境,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科技创新的能力。医院要发展,必须首先建立能够促进科技创新的科技政策平台[2]。围绕科技创新,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天津医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如《天津医院科研项目管理规定》、《天津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天津医院专利项目管理办法》、《科研成果转让的奖励办法》、《天津医院科技工作奖励暂行管理办法》等。制度的建立不仅保证了医院良好的科研秩序,而且也使科研计划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3.2 “以人为本”激发科技人员的内在创造力
“以人为本”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全新管理理念,就是把人才看做第一资源,把人才管理作为第一要务[3]。首先,要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精干高效、富有活力的科研队伍,要重视科研队伍的整体建设,一流的创新目标只有靠一流的创新队伍才能实现。其次,要满足科研人员的个体需求,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都要顺应人性,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和尊严,关注被管理者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情商对智商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在发展需求方面,为每个人提供开发潜能、激发创造力的条件,使每个人都能健康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使一流的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3.3 全面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要建立起重业绩、重贡献、向优秀科技人才倾斜、自主灵活的激励机制[4]。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转让制度,扩大单项奖励范围,提高总体奖励力度,以鼓励创新人才科研发现、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
3.4 加大科技投入,激发内在活力
为实现科研创新,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以激发其内在活力。天津医院把年收入的1%做为医院的科技投入。主要用于:①院级课题的启动,每年招标立项8-10项;②高新技术的开展;③对局级以上的课题经费给与同等匹配;④科技奖励;⑤科技支撑条件的改善。由于加大了科技投入,科研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极大地激发了医务人员投身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关键词 矿物加工;实验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3-0142-02
Experiment Teaching Model Reforming and Practice of Mineral Processing//Zhu Shufang, Qian Gongming, Chen Tiejun
Abstract The main problems in traditional undergraduate experiment teaching of mineral processing were analyzed. The opinion of experiment teaching model reforming we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opening undergraduate experiment, experiment content, teachers’ team and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The success of new practical teaching model was proved by practice.
Key words mineral processing; experiment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1],而实验是开展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与理论讲授相比,实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受到严格、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定性、定量概念,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除此之外,精心设计的实验内容和组织方式还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引导学生去探索现象背后的逻辑,从而逐步培养其思辨和创新的能力[2]。
矿物加工工程是一门典型的工程应用型学科,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实验教学是本专业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3]。近年来,各地区高校对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但在实验教学方面的改革相对滞后,难以满足企业对人才专业操作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改革实验教学,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1 矿物加工工程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思想认识上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
传统上对实验课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实验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重复验证过程。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选择的机会,不能激发学生对实验的热情,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1.2 实验教材内容程式化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只需按照指导书中的步骤,在教师已准备好的实验装置上进行实验,再根据指导书给出的计算公式,即可得出实验结果,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
1.3 实验学时偏少
传统课程设置中,实验所占用学时偏少,如固体物料分选学这门课程共64学时,实验只有6学时,受学时限制,每种选矿方法每组学生(6人一组)只能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操作一次。
武汉科技大学矿物加工本科教学分为烧结球团和选矿两大方向,所有本科生需学习两个方向的理论课,这也是导致实验学时相比其他学校同专业偏少的原因之一。
1.4 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低
矿物加工工程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在生产一线,掌握现代实验仪器设备是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传统封闭式管理机制下,实验室使用时间和实验内容不能充分地对学生开放,学生只能利用有限的实验课时间使用实验室,导致一方面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技能,另一方面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低。
2 矿物加工工程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是武汉科技大学品牌专业、湖北省重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由武汉科技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教授主持的科研项目于2007年和2010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5年,矿物加工工程系承担“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与矿山企业合作的科研项目。怎样充分利用学科建设取得的成果和学科所具有的优势,进一步在本科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使矿物加工专业人才的教育适应当今矿业发展的新形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实验教学应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具体可从5个方面来实践。
2.1 矿物加工工程实验室对本科开放
只有通过实验室开放,为学生提供创新和工程实践活动的场所和实验所需仪器设备,才能够为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供充分的条件。同时,还能够不断提高实验室场地、设施及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实验资源的效益[5]。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和本科实验室开放,武汉科技大学从2007年开始,先后出台了《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创新学分”实施办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及奖励办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奖励条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使用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近年来,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充分利用开放实验室,努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本实验室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开放。
1)预约实验型:矿物加工工程实验室定期教学计划以外的综合性、设计性开放实验课题,学生到实验室预约,根据自己的专长、特长、爱好等选做实验。
2)科研课题引导型:实验室定期矿物加工工程领域中教师的在研科研项目,以开放实验与科研项目结合的形式,引导高年级优秀学生进入导师实验室,参与科研活动;
3)自选课题型: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或查看文献资料的情况,自选课题,报系批准后,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
2.2 思想上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大学生。实验教学绝不仅是课堂理论教学的辅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必须把做好实验教学工作,加强实验室建设和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到新世纪创新教育所必需的高度来认识,彻底转变重理论轻实验教学的旧观念,使实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6]。
在制定培养计划时,明确实验教学时数在课程总时数中所占的比例,保证必不可少的实验教学时数。
2.3 从实验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改革实验教学
1)除基础专业实验外,开设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题目,独立设计实验步骤。根据矿山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和教师的科研课题,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优化实验课程设置,减少重复的验证性实验,增加应用性、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
2)改变原来以模拟、验证和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确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引导者和点拨者的教学思想[7]。学生做实验时教师不预先讲解,只讲一些注意事项和安全问题。这样,学生在做实验之前,要主动查阅资料,制定合理实验流程,选用合适仪器设备,熟悉仪器设备使用方法,变被动为主动。
2.4 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高素质人才需要有真知灼见的教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决定因素在于教师。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有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武汉科技大学从2007年开始施行《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及奖励办法》,建立鼓励教师参加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的机制,吸引更多的教师进行实验教学,以促进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教师将他们的科研成果转换成适合本科生的实验内容,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有机会参与科研活动,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了解,更加明确学习目的。
2.5 现代化专业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没有现代化的实验教学设备,就很难配合新的实验体系,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近年来,国家、学校利用学科建设费,教师利用自己的科研经费,对矿物加工实验室进行了很大力度的建设,矿物加工系的固定资产总值由2006年的70多万元增加到现在的300多万元。但是也应该看到,这离现代化的专业实验室还有很远的距离。因此应该根据实验项目的设置,加大对实验室仪器和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实验室的硬件条件,淘汰陈旧的实验设备。同时充分利用已有的科研仪器及设施资源,提高本科实验的教学能力,促进科研和本科实验教学的紧密结合,做到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3 取得的教学实践效果
通过矿物加工工程实验室开放和实验教学改革,矿物加工专业的学生培养特色鲜明,实际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并且学生接触学科前沿的机会大大增加,实验室积极营造浓郁的科技创新氛围,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学习平台。学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矿物分选加工、造块成型与直接还原、二次资源综合利用的学科特色更加突出。
近5年,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本科生参加的科研课题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4项,创业计划书获湖北省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1项。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毕业生也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赵越.目前工科高等教育实验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3):74-75.
[2]张宏勋,李晨,龚彦文,等.构建学习型实验团队,提升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84-87.
[3]魏宗武,林美群.“矿物加工”实验独立设课的探索与思考[J].大众科技,2011(5):185-195.
[4]孙敏,杜冰,郑晓英.论工科专业课实验教学模式[J].实验室科学,2008(2):26-28.
[5]路阳,曹新鑫,张玉德,等.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实验开放的教学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181-182.
关键词:中职;德育科研;科研兴校;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042-02
德育科研是个系统工程,纷繁复杂。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的德育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以旅游企业文化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气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多年来,我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教学、以教学促学生素质的提高,将科研与日常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工作紧密结合,把德育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从而使德育工作针对性更强,实效性更高。
思想上:用正确的
理念指引德育科研
(一)推广应用别人的成果也可以创新
有不少教师认为“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这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应看到应用别人的研究成果同样也需要创新。比如,在应用过程中,必然要结合教师本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这就需要创新。因此,我们大力提倡“二次研究”:一是把别人的成果采取“拿来主义”,加以应用,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德育实效。二是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达到更好地“摘取硕果”。
(二)普及德育科研知识,提高教师的德育科研能力
有少数学校和教师,缺乏德育研究能力,尚不具备独立进行新课题研究的条件。推广应用已有的德育科研成果,则可帮助他们克服搞科研的畏难情绪,提高他们的科研兴趣和能力,并使德育科研成果产生更大的辐射效应。此外,中职学校应加强科研业务培训,向教师介绍科研信息和教研信息,比如邀请一些科研骨干教师讲授科研政策、申报科研项目以及分享成功经验,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三)平衡教师的教学任务与科研任务
如果身负过重的教学负担与课题研究任务,会在无形中消磨掉教师的精力与锐气,无益于其研究能力的提高。因此,应根据其身体特点、学科特点,给予其比一般教师少的教学工作量,使他们能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进行业务研究。
制度上:保证学校
德育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健全德育科研工作机制,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我校坚持“发展为本、德育为先、科研引领”的发展思路,构建了“发现问题—立项研究—实验试点—反馈改进—形成成果—逐步推广”的德育科研模式,形成了校领导负总责、亲自抓,教研主管领导负实责、具体抓学校德育科研制度的落实情况,德育教研室统筹全校德育课程研究工作,全体教职工各负其责、人人抓的德育工作机制,从而整体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我校初步构建了“专业管理、班主任负责,副班主任配合,全体教职工监督”的德育工作模式。具体讲就是以专业班级为管理单位,专业教研室负责组织管理,实施班级评比;以班为基本单位,班主任全面负责组织班级建设,班级考核与班主任的工作绩效挂钩;把科任教师聘任到班作为副班主任,配合班主任工作,其工作考核与其工作绩效挂钩;全体教职员工对全校学生的行为习惯、纪律等进行监督,对违纪学生实施帮教,教师的帮教情况与师德月考核挂钩。这种德育工作模式分工负责,责任明确、齐抓共管,引导每一位教职工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加强了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
(二)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为鼓励教师积极投入科研工作,学校应在科研奖励方面出台具体的措施。如将科研绩效纳入职称评聘、评优、晋升的考核中,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成果,在工资、奖励等收益分配上加以体现,使教师的积极性在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并能够进一步强化。因此,我校制定了《德育科研管理办法》、《德育教科研及成果推广实施及奖励办法》,通过考核、奖励等办法促进学校德育教师、班主任以及全校教职工对德育的重视和宣传。
(三)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为高质量科研工作提供坚强的后盾
为鼓励教师在科研方面出成果,应建立和加大科研基金,帮助教师解决在科研工作开始阶段的经费困难,为他们申报科研项目提供专项经费支持。经费主要用于资助教师、进行科研实验、购置实验材料等。对于校内资助项目,可采用滚动淘汰制度,对每一项目先拨给一部分启动经费,定期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中期检查和评审,根据课题研究发展和质量情况提出意见,决定继续资助或者停止资助,以督促课题负责人保质保量完成课题。
实践上:探索便于
操作和推广的研究内容
(一)心理辅导模式研究
人的政治道德素质、文化技能素质都必须建立在心理素质的基础上,德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知、情、意、行缺一不可。这里要说明的是,心理辅导与德育,两者是交叉关系,有着许多密切的联系。自2004年起,我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针对学生的实际,开展心理辅导研究。经过几年的研究,于2009年成立了心灵成长协会,初步形成了中职心理辅导模式。这个模式可用6句话概括:即以了解每个学生为前提(新生适应能力调查与讲座),以创设良好氛围为基础(每年的“五·二五”(即“我爱我”)心理健康日活动),以班级为管理单位(班主任心理素养培训),以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聘请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进行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以帮助、互助、自助为基本原则,以每个学生参与并获得发展为目标。根据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的特点,确定了合作、责任、进取心理的培养目标,具体通过5个主要途径实施,即通过游戏辅导、小组辅导、个别辅导、讲座辅导和学科辅导对学生全面进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9年,我校被评为“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文明校园”。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成功范式
一、校企合作办学目的和意义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各地区纷纷启动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计划。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办学为企业培养了需要的人才资源。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的办学,有利于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利于保障学校的招生规模。近年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探索与实践,且已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步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路子。
二、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的成功范式
(一)范式一以全额奖学金为基础,联合开办冠名班
企业考察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后,在校设置全额奖学金,奖励专业对口学生三年读书费用。学生入学即可申请,受奖励学生占年级人数90%。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集团主业分布在能源、农业、化工、地产、金融五大领域,是中国四大国家石油公司之一。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积极与中化集团联系,主动出击磋商校企合作,与其控股的大型国有企业宁夏扬农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2012年6月,咸阳职院和中化集团宁夏扬农瑞泰公司达成“全额奖学金”定向培养协议,开设“扬农瑞泰班”。协议规定:报考生化工程系应用化工技术和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的学生,大一入学即可申请全额奖学金1.65万元,受奖率90%以上。学院和企业联合培养石油化工、煤化工人才,前两年在学院学习,后一年在企业带薪顶岗实习。毕业后为正式员工,工资3500元以上。同时,学院还与江苏联华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龙工集团达成了“全额奖学金”合作意向。
(二)范式二以改革试点、科研项目为依托,凝练校企合作经验
2011年9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陕西集团化办学“推进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项目试点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等20所院校被确定为项目实施单位。学院积极申报国家高职高专学会、陕西省高职高专学会等国家、省市科研项目,以科研项目研究促进行校企合作规范化、持续健康发展。
(三)范式三以职业教育集团为载体,整合各方资源推动校企合作
2012年9月,由75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咸阳职业教育集团在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宣告正式成立。咸阳职业教育集团联合政府职能部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事业、职业培训机构自愿组成的公益性职业教育联合体,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优质就业为导向,以培养中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为根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开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整合企业资源和学院资源,以提升合作办学的能力和总体实力。2012年11月,学院举办校园招聘会,很多职教集团会员单位来校招聘学生,提供了大量优质就业岗位。
(四)范式四以“办学进企”为突破,在工作情境下合作办学
该院和咸阳市中心人民医院首创“办学进企”模式,在临床医院开设课堂,开办“中心医院班”,完全按照职业要求实行标准化现场教学。在工作情境下开展教学,学生感知工作能力强,知识吸收快,进步大。临床技能娴熟,业务能力突出。宁波科元塑胶有限公司是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以石油为原料生产苯乙烯、丁苯橡胶、混合芳烃等各类石化产品,年产值超过40亿元,已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咸阳职院和宁波科元开展校企合作,将学生第三学年部分教学任务放在企业,学院派教师常驻企业授课,一边上课、一边顶岗实习,学生一边是身份“员工”,一边身份是“学生”。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很大提高。教学方式的灵活改变,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范式五以健全制度为保障,保障校企合作持续健康发展
校企合作保障机制是促进高职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学院非常重视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系部校企合作考核办法》、《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奖励办法(试行)》等制度和文件;有效地保障了校企合作的健康、持续良好发展。
三、校企合作办学的反思
首先,必须促进政府的积极参与。政府的缺位是目前校企合作表层化的最突出的原因之一,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必须促成政府的积极参与,国务院和相关的政府部门首先要提供必须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使得校企合作成为有源之水,有根之木,促使企业主动积极参与。第二,以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同时构建四个方面的长效机制,以适应企业需求、以制度和机制为利器,打通企业顾虑、争取给企业带来利益作为出发点与企业进行合作,引导校企合作走向深入,走向“多赢”,走向健康。第三,选择合符高职院校自身实际、适宜对路的合作模式也是推动校企合作取得实效、推动校企合作由表层化进入深度合作的有效路径之一,不容忽视。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纷纷探索校企合作的发展路子:有苏州园区模式、宁波职院模式、深圳职院模式、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前厂后店”模式、浙江义乌“没有围墙”式的职业教育等。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千方百计争取优质企业合作,借船出海、借力发展,校企合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路子,但是目前仍然是改革、探索试水阶段,很多方法还要总结,很多经验还要通过反复实践去再次检验。
关键词:指标体系;重大科技成果;评价模型;成果培育
中图分类号:G3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3—0057—03
“科技成果”是人们在科学技术活动中通过复杂的智力劳动所得出的具有某种被公的学术或经济价值的知识产品,目前大体可以分为:理论研究成果、应用研究成果、软件学研究成果以及计算机软件。科技成果是企业的重要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也是衡量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贡献大小的标志,更是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智力资源。对科技成果进行有效评价,有利于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并增加科技人员的研发动力,为社会和企业的长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过在科技成果评价指标方面,国内外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型,一般都是根据科技成果的类型实施不同的评价标准。在欧美国家,衡量科技成果的两项主要标准主要表现为在国际竞争中是否占有地位以及能否产生经济效益两方面。美国学术界专家在对联邦政府支持的科研项目和成果进行评价时,对于应用研究项目,主要针对其研究成果开发过程、本产品领域或本部门内共同的标准进行年度评价;而对于基础研究项目则就其质量、领先性、有关机构的预定目标进行年度报告。在英国,科技成果评估以定性分析方法为主,同时有一些统计上的定量分析,应用性研究成果一般通过申请专利、企业认证等形式得到评价。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成果评价领域进行了不少评价方法的研究。不过由于我国科技成果评价还处于起始阶段,在指标体系、评价程序、规范性等方面还有差距,多数地方仍旧普遍采用以定性为主的专家手工评议方法,即建立评审专家委员会,通过专家们对所规定硬性指标进行经验化、定型化的判断来完成选拔优秀科技成果的工作。
1 现有指标体系的不足
国家科技进步奖主要授予在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等过程中做出创造性贡献的公民和组织。主要包括技术开发类、新技术集成类、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类、社会公益类、重大工程类、经济技术与管理类六个方面的奖项。国家电网公司现有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以国家科技进步奖为依据进行设置,下面以技术开发类项目为例,对具体指标项及指标相关描述进行说明,如表1所示。
对表1所列的各项指标及相应指标描述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公司现有的指标体系存在如下问题和不足:
①现有指标体系仅包含五项指标,评价指标的设置比较粗化。
②现有各项指标主要以定性描述为主,缺乏定量的指标限制,专家仅仅根据对指标的理解和以往的经验对科技项目做出评价。在依据此指标体系进行科技成果评价的过程中,专家的主观意愿或多或少地影响评价结果,使评价结果可信度下降。
③现有体系在不同的成果各指标之间缺乏量化的综合关联权重分配方法。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项目其成果评价侧重指标并不相同,若科技成果着重于体现在理论、方法、技术和工艺等方面所具备的科技水平,则这种情况应以创新度和先进度为主要指标;若科技成果着重于转化、推广应用价值,则应以市场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指标。目前主要是通过评判者依据以往经验形成相关结论,不能客观准确地反应实际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在现有体系的基础上对指标进行细化并增加定量分析过程,使得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根据科技成果的具体特点来设计评价指标体系,使得科技项目的评价更加公正、公平。
2 重大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模型
2.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是准确评价科技成果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主要作用是对科技成果按照科学、完整、简便的评价指标,进行公正、准确、客观的评价。因此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该遵循科学性、系统化、通用可比、实用可比、目标导向的指标设计原则。
本文在构建公司重大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以《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和《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实施细则》为设计依据,秉承科学,突出不同类别科技成果的原则。力求做到通过此评价体系对科技成果进行整体评价,确定科技成果所处奖项及下一步要努力实现的方向,以引导国家电网公司科技发展方向,力求培育出一批与公司实力相匹配的特、重大成果。
2.2 评价指标细化
将现有指标称为一级指标,针对它的不足,考虑制定多级指标体系逐级予以细化。以一级指标“技术创新程度”为例,一个项目的创新程度主要考虑项目的核心技术水平。针对项目的核心技术水平定量指标如图1所示。
经过细化形成的二级指标已经具备量化的可能,但是否需要继续针对二级指标继续进行细化,这是由不同二级指标的性质决定的。下面根据二级指标的性质完成指标细化。
①专利。项目获得的专利个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证明其创新性,但项目拥有的专利又具有各自不同的属性,例如:涉外专利所代表的创新性程度显然比国内专利要高,发明专利所代表的创新性程度要比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要高,获奖专利要比未获奖专利的创新性程度要高。从这方面考虑必须对专利这一指标进行三级四级甚至五级指标的细化。
②技术标准。与专利情况相同,技术标准的不同属性也会代表不同的技术创新程度,所以针对技术标准进行下一级的指标细化也同样重要。其细化结果如图2所示。
关键词:校企合作;项目;必要性
校企合作是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训的过程,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或训练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为重点,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性专门人才。本文试图以台湾醒吾科技大学为例,通过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推进校企合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制度建设方面
1955年台湾地区教育部门就成立了“中央建教合作委员会”负责规划与推动建教合作,1969年在台湾地区行政部门经济合作发展委员会人力发展小组下专门成立了“建教合作推动小组”。台湾地区为结合岛内技术与研发人力之资源,有效整合教育部门、“科技部门”与经济部门等相关门产学合作资源,以协助各部门扩大产学合作相关计划之资源投入,2007年7月经济部下设“整合型产学合作推动办公室”。此办公室成立主要宗旨为整合相关部门产学合作资源,扮演强化跨部门资源联结,以有效推动大专院校进行研发、技转、孵化组织整合,成功激发产学合作能量的智库角色,协助规划现行各部门产、学、研合作机制与作法,将培育、研发、产业发展不同面向加以整合,以促成资源运用效益最大化。在这样大的环境下,每个学院结合自身的条件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校企合作。
学校管理方面
校企管理部是负责运作校企合作的一个专门机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指导学校开发符合企业用工要求贴近市场的专业,对学校现有课程提出改革意见,核心课程有企业或行业的专家、技术骨干参与教学,其教学效果由校企管理部进行评价。结合企业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计划或企业骨干到学校授课、专业指导、讲座等计划,让教师成为‘专家型职业人’,教师在企业中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教学,培养更贴近企业人才。
项目来源方面
一般项目来源可以通过企业竞标、校企合作、协会联系、个人项目。艺术设计学院每个系在不同的时间聘请一些社会有影响力的名人到学校举办讲座,邀请一些企业到学校参观他们的教学成果,积极的宣传学院取得的成果等方式吸引一些项目。很多项目都是通过行业协会的来组织协商的,因此通过协会获得项目也是重要的途径。
课程设置方面
台湾大学要求每位学生四年共修128学分。每门课程2学分,18周36课时。由于醒吾科技大学的学生生源多为中专毕业生,在课程设置上,从大一到大三上专业课,大四一年到公司实习,并在这段时间完成毕业设计,可以是实体项目也可以是虚拟项目。一年级多为专业必修课较多,专业选修课较少,二三年级课程多为专业选修课。一般参与项目的同学多为大二和大三的同学,有一定理论与实践基础。由于所修的学分不是很高,充足的业余时间确保可以参与到项目中来。
人员选拔方面
学校主要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中得到锻炼,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因此在项目参与人员的选拔上,先在三年级选拔一分部能力强的学生参与到项目中,经过一段的时间确立一些能力好、态度好的同学为项目核心成员,同时也照顾家庭困难和有残疾的同学,一个学期后再到二年级中选拔一批优秀的同学加入到项目中,在大三同学的带动下大二同学进步很快。一般在项目中待到三年级第二学期结束,大二的同学进入到三年级开始带大二的新成员,总之重点培养大三同学,通过大三带动大二同学。
学生待遇方面
学生参与工作室实际项目中,在以锻炼能力为主同时下也得到一些生活补贴。一是,主要用于生活开支,如提供工作餐,通话费用,来回路费的费用等。二是,项目完成后的补贴,在项目费用中提取5%-10%作为学生的补助,然后根据每位同学在工作中完成分任务量的多少再进行分配。
教师报酬方面
教师个体或者教师团体加入到项目中获得的报酬的计算方法。教师报酬等于项目总体金额减去学校管理费用、项目平时开支与学生的补贴。学校的管理费用5000元以内是5%超过5000元的免除管理费用,项目的平时开支包括;购买资料费用,调研差旅费用,各种会议费用等,学生补贴占5%-10%。由于项目是利用课外时间完成的因此并不影响正常的课时酬金。
项目奖励方面
为鼓励积极教师从事学术研究与产学合作以提振研究风气及有效争取校外计划,特订定本奖励办法。也就是说横向项目也能得到学校额外的奖金补助,奖励金额依资助机构补助经费额度订定如下:
学校的奖励制度促使教师主动参与到校企合作项目中来,2013年校企合作项目奖励资金到达25元。另外他们每年都有考证认定奖金补贴,根据证书的不同级别、不同层次补贴1000到5000元不等。
设备管理方面
醒吾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在硬件配备上提供了较好的支持,大部分科研项目涉及使用的硬件设备学校基本配备齐全,如摄影室,苹果机房,印刷室等硬件设备,一些特殊设备在科研项目经费中出资购买。
产学合作的成效
产学合作是多方共赢。对学校来说,开展校企合作能有效的使学校了解企业对人才使用需求的数量与质量的要求,从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服务企业的办学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变革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使之满足企业对技能紧缺型人才的需求。在招生宣传方面,注重突出订单企业及其合作的成效,让学生与家长更多地了解企业发展前景与岗位要求,努力使他们对自身发展做到“心中有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发展考虑”的办学理念。
对学生而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使学习内容与企业的需求零距离、使实践锻炼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必将促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还能使学生亲身领略企业文化并更好的融入其中,培养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企业发展前景与岗位要求,从而对自身发展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就业水平与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