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妇产科绩效分配方案范文

妇产科绩效分配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妇产科绩效分配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妇产科绩效分配方案

第1篇:妇产科绩效分配方案范文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责任制护理工作模式;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88-02

为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我院在近二年来逐步落实以6个科室为试点,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深化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不断完善护理人员激励机制,夯实基础护理,加强专科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满意服务,取得显著成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是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临床科室14个,非临床科室3个,开放床位600张。护士248名,其中男性3名,女性245名,年龄20-54岁;学历:中专 69名,大专 164 名,本科15名;试点科室为:心内科、呼吸消化科、儿科、妇产科、泌尿科、神经外科。内科和外科病区开放床位60张,床位使用率90-105%,妇产科开放床位45张,床位使用率85-100%,儿科床位开放50张,床位使用率90-100%,床护比1:0.4-0.42。

2 方 法

2.1 转变护理人员服务理念,完善支持保障 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宣传动员,召开中层干部会和全员护士大会,并下发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具体实施方案;护理部组织培训,科室再组织强化学习领会,转变服务理念;护理部派送试点科室护士长、骨干参加四川省护理学会举办的优质护理专题讲座学习;科室制定优质护理服务实施计划,确定责任人和计划落实时间表,护士长签定责任书;护理部制定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减少文字书写,把常用项目和医学术语描述只打“√”,取消一般护理记录单,使护士有更多时间围绕病人服务;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逐步完善后勤保障,增加后勤工人,改善病人住院环境,配备病房设施和基础护理用具,成立消毒供应中心下收下送,确保临床工作。

2.2 合理配置人力,动态调整护士 床位与护士配置:按照1:0.4-0.42配置“示范病房”护士,同时护理部根据示范病区护理工作量及人力情况,及时调配护士支援,确保护士为病人实施优质安全护理。

2.3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升综合素质 为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护理内涵质量,我院不断强化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一是邀请上级专家来院讲学;二是护理部选派护士长、护理骨干到省级医院优质服务科室参观、进修学习,以及参加省护理学会举办的专题报告学习和各类讲座培训20人,并要求回院交心得体会和在全院进行讲课交流;三是护理部组织院内讲座每年20多次,全院疑难危重病人护理查房5-7次;四是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理论和技能考核3-4次;五是护理部对新进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科室再进行强化培训,试用期满经护理部理论和操作考核以及科室综合考核合格,再签订聘用合同;六是护理部对近3年新进人员分批轮转科室培训,达到一岗多能的专业护士;七是组织全员护理技能训练,参加全县卫生系统技能比赛一等奖,参加全市比赛,获得个人二等和集体三等奖。荣造了学习氛围,促进了护士不断学习。

2.4 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和职责,建立以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

2.4.1 护理部根据相关法规以及四川省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对原有护理工作制度、工作职责进行全面修定,并结合卫生部颁发的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和优质护理基础服务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分级护理制度、服务项目和标准,上报我院质量管理委员会研究审批后下发文件,科室组织学习,在病区公示分级护理服务项目和标准,建立护理岗位说明书,引导护士遵循制度和岗位说明书认真落实护理工作。

2.4.2 以病人需求为导向,建立以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工作模式。①改革护士工作排班:加强中班、夜班护士人力,保证重点时段的工作质量,护士长根据科室护理工作特点采取两种排班模式:一是弹性排班,二是APN排班。病区护士长负责全面排班,护士长、办公护士、总务护士不具体分管病人,其余护士都分管病人。总务护士负责病区物质、药品、外务事项等保障工作;办公护士负责处理医嘱、入出院处理、护理服务项目电脑记费、催欠费等;责任护士负责分管病人的一切治疗、基础护理及健康指导等。②实施护士责任制,强化护士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按职称上岗、责任到人,一名责任护士分管8个病人,高职称、高年资护士主要负责病情危重或相对较重的病人,低职称、低年资护士主要负责病情相对较轻且护理难度较低的病人,具体负责落实病人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工作。③围绕病人需求修改工作流程,实行基础护理定岗、定人、定时、定内容,班班交接,责任护士签名,以切实落实基础护理。④实施个性化护理,我们引导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随时关心病人的生理、心理、精神、文化、环境等整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服务,促进病人身心康复。

2.5 加强督导与质控,持续护理质量改进 严格管理,持续改进。护理部不定时深入科室督查和指导,每月组织质量管理委员会人员对试点科室进行检查评比,进行医院工作通报,并与每月绩效挂钩,对存在的问题反馈科室,要求科室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并追踪效果。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不断深入,持续修订护理质量评分标准,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服务质量。

2.6 不断完善激励机制,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

2.6.1 我院办公会每年结合绩效情况对绩效分配方案和考核标准进行修订,使其更完善更科学,医院对试点科室按科凭绩效补助,医院实施绩效考核根据每季度对科室工作质量考评,总分低于90分,降绩效3%,95分以上,每增加一点提高5%计算科室绩效,科室再进行二级分配,按护理人员的岗位、职称、工龄、工作态度、能力和质量进行综合考评,作为绩效分配依据,无论在编或招聘都实行同岗同酬、多劳多得、优质优酬,以激励护理人员积极努力工作,争创优质服务。

2.6.2 培养提升护理人才,对理论业务知识扎实,护理技能过硬,工作积极敬业,勤奋上进、病人和同事都满意的护士,在各类评优、晋升作为优先,并逐步培养为专业护士护理组长护士长。从而更好地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专业水平,为病人提供满意服务。

2.6.3 丰富医院文化。我院邀请各类专家来院讲学与训练,如:礼仪与人际交流、团队精神与医院文化、法制教育、舞蹈排练与体育训练等。建立健身房、舞蹈房、各类球场、琪牌活动室。组织参加各类比赛如:各种文艺表演、各类体育比赛、礼仪队。我院重视护士,关心护士,鼓励护士,如:每年护士节发放过节费、每年评选优秀护士30名、最佳护士5名、院先进20多名、县市优秀护士6名等。医院还奖励护理人员撰写论文、开展新业务、新技术。使护士工作生活丰富多彩,激发了护士争先创优的工作作风。

2.6.4 为稳定护士队伍,避免护士向外流动,我院高度重视对招聘护士同样享受晋升、各类休假及各种福利待遇,每年向主管人事部门争取考编护士10-15名,为护士提供考编的机会,并对招聘护士不能无故解聘,解除了护士后顾之忧,使护士爱院无一例护士辞职。

3 结 果

3.1 患者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 见表1。

3.2 护理质量有明显提高 见表2。

3.3 护士的专业素质有明显提高 见表3。

4 讨 论

4.1 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是提高病人满意度的关键 由于实施了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责任护士负责所管病人的基础生活护理、治疗、康复指导等,始终围绕在病人床旁,对病人关心、交流、观察病情、健康教育以及落实相应的治疗护理。那么,使护士更熟悉病人,掌握病人的身心状况和需求,明确病人的护理问题,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亲自给予落实,达到及时解决病人的需求,促进了护患和谐,病人对护士和服务感到满意。其结果显示,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99.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4.2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是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质量的基础和保证 从表2、表3结果显示,我院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护士的在职培训,使护士考核合格率达98.94%,护理质量检查明显提高达99.35%。由于实施护士责任到人,责任护士需单独完成对病人的观察、评估身心状况、制定护理措施、落实治疗护理、交流和健康指导等工作,需为病人提供全程、连续、安全、优质、高效的专业化服务。那么,护士必须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专业知识、娴熟的护理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强烈的责任心,才能胜任和完成责任护士的工作[2]。否则,不能完成护理工作任务,更不能在病人危急时刻给予及时有效的救治,更谈不上提供优质服务[3]。由此不断强化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确保优质服务内涵质量。

4.3 健全的激励机制是调动护士优质护理服务的动力 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激发护士以最好的工作态度和最佳的技术水平投入工作,是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之一[4]。我院通过不断完善绩效考评与分配机制,加大了对试点科室绩效的倾斜政策,鼓励科室的二级分配,充分体现透明和公平公正;我院还加强医院的文化建设,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提高福利待遇,给予护士展示能力和争优创先的平台,使护士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发展空间,他们以我院宗旨“厚德精医,仁爱诚信”为服务准则,随时以“院衰我耻,院强我荣”警示自己的行为,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其结果显示,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由实施前95.97%上升到实施后99.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施以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促进了医院内部管理,有利于提升护士整体素质,增强护士执业依从性,提高病人满意度和整体护理质量,从而达到社会满意、病人满意、护士满意。

参考文献

[1]郭燕红.适应形势锐意进取促进护理工作可持续发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05-307.

[2]黄惠根,陈凌,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10-311.

第2篇:妇产科绩效分配方案范文

关键字:信息化 公共图书管理 素质 理事会 行业 总分馆

信息化时代网络的发展为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史无前例的环境和平台,他最明显的优势在于使大范围的联合建设和共享服务成为可能。欧美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这点。公共图书的资源保障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读者的需求日趋广泛,专业需求特色性和层次不断提高,因此,为了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我国公共图书管理事业应尽快完善自身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对公共图书管理的几点问题进行讨论。

一、把新的科学技术融入到图书馆管理中

我国现今大多数公共图书馆仍采用老旧的管理模式,人工操作,在查找书籍过程中,各步骤十分繁琐,远远满足不了读者对信息快,精的要求,使很多读者不得不放弃公共图书馆的广阔资源,无形中,就造成了公共图书馆资源的浪费。这种情况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市县图书馆存在较多。目前,有部分公共图书馆对读者在图书检索和图书借阅管理实现了网络化,但是基础业务处理(采编、图书统计、用户管理、系统维护、流通等)仍采用手工模式,不能完全使用网络操作,在这一方面,应加强对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应用,简化操作步骤,在不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对读者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同时各公共图书馆存在着各自为政、缺乏集中控制、应用程序维护及升级成本高,系统跨平台性和可移植性差等各种问题,无法做到各公共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因此使用科学手段,简化在阅读初始的复杂性,为读者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公共图书管理人员应根据读者不断提升的要求,引进适合自己图书馆的技术手段,走出老旧管理模式的误区,完善在新时代下的管理模式,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公共图书馆是政府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做好公共图书管理工作,关键就在于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美国图书馆界曾就各个因素在图书馆服务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图书馆建筑占5%,信息资料占20%,图书馆员占75%。由此可见,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但在我国公共图书管理工作中,这一点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1.强化图书管理人员的形象意识是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前提

读者进入图书馆,最先接触到就是为其服务的图书馆管理人员,相信没有一个读者愿意在有着不注重仪表服饰,态度又恶劣的公共图书管理员的图书馆读书。公共图书管理人员是公共图书馆信息开发以及利用计划的最直接实施者,他们处在为读者服务的最前沿,同时又是图书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提高公共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一项基本保证。

2.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训练是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保证

公共图书馆中读者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行为特点,在读者查找文献的过程中,有的人希望得到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帮助,带有目的性的请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帮助查找或提供相关信息,遇到这样的读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应主动服务,提出询问,热情的帮助读者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从这点可以看出,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根据不同读者之间不同的需求,给予各种不同的服务方式。并从读者那里得到他们的反馈信息,这样提供出的服务方式更为适合读者的心理同时有十分有效,在解决读者问题的同时,提升了读者对管理人员的满意度。

3.终身学习是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有效措施

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丰富,可以满足读者复杂不一的需求,读者的知识高低不等,上至专家学者,下至职工群众,因此,要想做好图书馆工作,没有广博的学识和高深的专业素养是不可能更好地完成公共图书馆各项服务职能任务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不断的进行学习,不断进取,以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为荣。公共图书管理单位应该经常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和再教育,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现有的管理工作人员学习公共图书管理有关业务和知识并形成制度。

4.开发现有的图书管理服务资源并增强激励机制是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必要方式

公共图书馆的各项工作都消耗了管理人员的许多劳动,生产出无形和有形的物质产品,如各种检索工具、情报文摘、数据库、光盘、声像等高科技信息产品,使之成为面向化得重要产业,另外在公共图书馆的内部管理上,应当积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调动公共图书馆全体人员的积极性,挖掘公共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潜力,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5.强化图书情报意识和情报能力是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内容

假如公共图书管理人员的情报意识和情报能力较强,对各方面信息的敏感程度就越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服务就会提升一个层次。就可以使现有的公共图书情报信息就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便利,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改革图书馆现有管理体制。

图书馆管理体制是管理机制、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统一体。管理体制是一个有机体,它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调整、改变。这种管理体制在过去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随着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这种体制已不再适合新形势的要求,相反成为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阻碍。新的情况变化了必然要求新的体制与之相适应。

1.实行图书馆理事会制度,实施图书馆行业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建设主体。

(这种观点很多学者都撰述过,笔者也非常同感,也希望真的有一天能早日实现。)图书馆理事会就是图书馆事务的集体管理主体,它的管理权限一般处于政府主管行政部门之下、馆长之上。理事会审议决定本单位和下属单位(如有)的章程和基本管理制度,年度工作计划、工作任务、工作目标、绩效指标和服务标准,以及用人计划、激励考核机制、财务预算方案、薪酬分配方案、资产处置方案和年度报告等

图书馆行业管理是指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指导和监督下,以图书馆行业协会(简称“图书馆协会”)为行业内部事务的管理主体,赋予图书馆协会以规划、协调、规范、监督、服务等职权,由图书馆行业进行自主管理的体制安排。政府部门和图书馆协会作为图书馆行业管理的“双主体”,两者之间必须形成互补性的分工与合作关系。

我国现行的公共图书馆建设主体是按照“每一级政府都是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主体”的惯例设置的。我国大部分基层政府(这里主要指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市)及其以下地方政府)目前就处于这种“缺乏实际能力的建设主体”的状态。这就要求采取多无化创新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主体设置模式。,

2.建立总分馆制。

世界上拥有发达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总分馆制,如美国、英国、北欧国家、新加坡及我国的香港等。总分馆制有利于实现普遍均等、平衡发展,资源共享深入发展,人员队伍建设和基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要想进一步构建高效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就必须对目前一级政府管一级图书馆的体制进行改革,实行真正意义的总分馆制。

参考文献:

[1]屈霞,刘自强,张小鸣.基于J2EE/MVCMODEL2的公共图书管理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30(20).

[2]乌兰塔娜.浅谈新形势下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要求[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10.4

[3]王德东,吕云,拉玛泽分娩法与剖宫产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8(5):6

[4]徐松娟,罗素洁.余杭区公共图书资源共享服务网络建设的实践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0.3

[5]李群.信息时代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管理在欧美的新趋势[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