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班级考核评价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新形势;学前教育;实践教学;育人环境;评价机制
吉首市职业中专学校是湘西地区的一所品牌职业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湖南省卓越建设学校等殊荣。是经省教育厅批注的湘西地区唯一的有资质培养幼师人才的学校。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已开办了近三十年,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教学设施齐全,课程体系完整,已成为学校的拳头专业和湘西州的品牌专业,堪称湘西地区幼儿教师的摇篮,为湘西幼教事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合格人才。新形势下,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就业压力的加大,特别是教师资格证从业考试门槛的提高,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过调查了解和个人的体会,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要在压力下求生存和发展,必须发扬成绩、兴利除弊,进一步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特别是加快课程体系建设,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学习机制,改善育人环境,改革评价体系,把好学生质量关,缩小幼师毕业生与幼儿园教师之间的差距,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幼教人才。那么,如何抓好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改革,使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更合理,考核评价体系更科学,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呢?本人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得出以下几点体会,现赘述如下,不当之处,请同仁指正。
一、抓好课程改革,注重实践教学
多年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一直是学校的招生“大户”,学生几乎占了每年所招收新生的一半以上,学前教育专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既是好事,又是难事,给学校的各项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为实现“招得进、留得住、学有成、推得出”的办学宗旨,我校的学前教育抓住了教学质量这一生命线,努力抓好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组织教师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新模式,深入剖析自己的不足,积极扬长避短,抓好课程改革。作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学校的课程改革应该先行,建设一个具有示范性的课程体系。为此,我们得先对自己所在专业课程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多年,课程体系比较完善,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也显现出某些不足:一是重视音乐、舞蹈、绘画、手工、普通话等的专业技能技巧训练,忽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开放型的教育实践活动;二是课程、教法比较滞后,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重视不够;三是学前教育学生在校教育体系和幼儿园管理体制衔接不到位。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一直没有走出传统模式,这就导致学校的课程体系,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缺乏后劲,完善有余,合理不足,培养的学生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的多元化需求。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学前教育毕业生,就要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提高素质为手段,在学生的生理、心理、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实施系统的教育。近年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结合实际,有的放矢,调整了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根据需要增减教学内容,在合理开设文化理论课的同时,注重加强专业技能课教学力度。同时,实施分班分组教学,强化专业技能验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专业技能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后进入社会的立业之本。学校根据验收要求,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琴法、舞蹈、声乐、试唱、普通话等科目进行了技能考核验收,调动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促进了专业课的教学。学前教育专业在搞好专业技能教育的基础上,注意拟订好学期、学年和整个3年时间内系统的见习内容和目标要求,使专业知识与专业理论同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保持紧密的联系,改变过去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本地区的学前教育机构进行一定时间的见习和实习,并与所在幼儿园共同研究制定实习、见习计划,完善教学实习方法,为学生配好实习、见习指导老师。在学生具体代班时,学生在幼儿园能得到本专业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共同指导,加快幼师学生下去学习新知识、吸收新经验,从而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为培养复合型幼师专业人才提供了课程保障。
二、改进学习机制,提高学生素质
作为湖南省卓越学校,学生学习机制的建设也是卓越校建设的内容之一。要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现代幼教需要,必须使学生具备综合性的专业技能。学生的综合技能提高程度和学习效果的好坏最终要受到实践的检验。因此,教师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机制,了解学生怎样学习,然后结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机制,教师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学生在校期间,其学习方法、习惯、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掌握该专业的技能,能否满足今后从事现代幼儿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坚持创新思维,注意吸收和借鉴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只有把灵活的教学形式、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才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幼儿教育人才。
三、改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发展水平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是幼儿教师这一神圣职业,学生的独立自主和管理能力必须达到较高的水平,才能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所以,专业教师在学校必须注重改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发展水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因此,教师除了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进行指导以外,还应尽力为每人创造一种宽松、和谐、具有管理意识和竞争意识的育人环境。在专业内,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在班级内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各班或者各小组组内成员轮流组织参与各种校内外的竞赛和专业技能活动。比如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歌咏比赛、手工制作比赛、普通话比赛、舞蹈比赛、绘画书法比赛等等活动。这些比赛活动,学生喜闻乐见,充当着主人翁的角色,乐意参与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教师在其中起指导的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积极的发挥,这样有利于学生施展才华、锻炼技能,使每个学生获得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经验,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发展水平。
四、建全考核评价体系,把好学生质量关
考核评价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考核评价体系包含诸多方面:文化知识考评、专业理论考评、专业技能考评等等。同时,结合学生毕业就业的实际需要,还必须对学生的应用能力作一个评价,从而确定学生的实际水平,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综合评价。学生应用能力评价可以包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评和社会适应性能力的考评。在上述考核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责任心、协作精神做出整体的概括性总结,最后形成总结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最后的集中比较、排队、审核,为科学地考核评价学生提供可靠的依据。被授予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一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根据现代幼教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学生毕业的综合考评实施灵活的管理体制,逐渐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学前教育专业对毕业生实行了“四证换一证”制度,即学生必须先获得思想品德合格证、文化成绩合格证、专业技能合格证、职业资格证,然后才能获得毕业证。这种考核评价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保证了学生的质量,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适应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提供了重要保障。总之,在新的形势下,我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又面临新的挑战。作为该专业的一员青年骨干教师,我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在积极搞好所在专业教育教学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到专业的教育改革当中来,当好改革发展示范校的排头兵,当好省卓越校的攻坚者,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敏.构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初探[J].当代职业教育,2011(11).
[2]刘涛.试论提高中职学校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效果的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9).
[3]王艳.提高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幼儿心理学教学效果的探讨[J].文理导航旬刊,2015(2).
一、建章立制,实现规范化管理
在教育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园办理了非企业法人登记、组织机构代码,明确了保障教职工待遇的具体做法,与教职工签定了责任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完善了办理五险一金的相关手续,于2012年2月底为全园教师交纳了保险费用,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教师的问题,减少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以便他们能全心投入到幼儿教育工作中。
如何让师生吃饱吃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学前教育科的帮助下,我园得到了实验幼儿园的大力支持,每周五县实验幼儿园都会把经过合理搭配的带量食谱转发到我园,保健教师还为我园教师做合理膳食的培训,为今后科学安排幼儿的膳食提供保障。同时,我们还实行师幼分餐制度,即为教师制定单独的食谱,确保幼儿和教师都能合理膳食。此外,我园还成立了“幼儿膳食委员会”,各班选一名家长参与到幼儿食谱的制定中,定期召开膳食会议,家长的参与对我园的伙食质量起到了监督作用。师幼膳食问题的解决,拉近了教师、幼儿及家长之间的距离,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帮助。有了广泛的支持和鼓励,我们再制定出适合本园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出台为幼儿园的管理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搭建平台,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1.开展多形式的培训评比活动
首先,针对新教师,我园制订了集体培训计划:一是上岗前培训,学习幼儿一日的生活常规及带配班一日工作细则,熟悉工作内容;二是观摩学习,定期观摩指导,使教师掌握专业技能,较快胜任工作;三是学期教学展示,通过观摩展示、自评及互评等环节,逐渐提高教师选择和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其次,为了提高全园教师的专业素养,对他们进行“音、艺、语”的过关培训,帮助每位教师掌握唱歌、跳舞、声情并貌讲故事等技能,在期末时举行比赛,为教师提供展现实力的舞台。再次,我们还开展了“自制桌面玩具、教玩具、体育器械”的评比活动,在评比活动的鼓舞下,教师带领学生制作玩具、编排舞蹈,教师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的热情也被调动了起来,全园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2.通过观察记录积累教学经验
观察记录是对教师教育实践过程的回顾,为此,我们选择和确立的观察记录力求做到确实能解决教师的困惑,准确分析记录,引起教师深入地思考,帮助他们举一反三,引发实践尝试。教师在相互研讨中,既了解了幼儿社会性教育活动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策略,又掌握了观察记录撰写的方法,使自身的技能在积极的研讨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3.创新评价体系,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以往我们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仅仅局限在对一日工作中的工作纪律的抽查和学期末的评议等方面,此种评价不能起到时刻监督和促进的作用,限制了教师自身的发展。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促进教师发展,我园以《连云港市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实施细则》为标准。细致地评估班级一日活动质量,制订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及细则,细化了一日活动中各个环节的要求和标准,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实施,我们发现,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了,实践能力增强了,对主题的评析水平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也增加了。
三、争创省优,打造更高教育品牌
为了推动我园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还在硬件设施、幼儿管理理念等方面下大功夫。第一,我园加大了硬件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本学期初园内投入资金30万余元对园舍进行重新粉刷,增添现代教学设施,为每个班级配备了电脑和投影仪,铺设了近千平方米的塑胶场地,添置了玩水池、独木桥等玩具,购买绘本图书2 000余册。第二,我园的理念是尊重幼儿。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游戏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我国为幼儿设置了各类区角,各班还备有皮球、沙包、跳绳等体育游戏器材,充分保证幼儿每日3小时的游戏活动时间,倡导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第三,我园严格按照《连云港市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实施细则》中的要求,对保教、保育人员进行岗位培训,确保幼儿活动的安全有序开展。
1.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足。2012年,海南省着力推进57所幼儿园项目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年底,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62.8%。除加强硬件建设外,省政府也加大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如采取制定《学前教育师资配备管理指导意见》等措施,解决学前教育师资问题。但当下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仍不容忽视,一是学前教育专任教师总体缺乏,教职工配备严重不足,2013年,海南省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人数的师生比约为1:11,达不到国家编制部门规定的标准1:5-7;二是学前教育专业领军人才数量不足,教师结构不够合理问题,新上岗幼儿教师中,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类毕业生来源少,有些市县部分幼儿园小学转岗教师居多,保健医生、保育员、保安缺乏正规的培养与培训;三是幼儿园专任教师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比例低,据海南日报数字报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省幼儿园园长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有475人,占22%;未定职级的有1700人,占78%,幼儿园专任教师中,有专业技术职称的2226人,未定职级的10855人,占83%。
2.中小学师资供求局部失衡。近年来,海南省政府通过完善师资补充机制,不断充实师资力量,目前基础教育阶段师资总量基本充足,但就师资的分布来看,师资配置在区域间、校际间仍存在数量不均衡问题,如2001年,海南省城镇小学生与专任教师数之比为17.3,而乡村生师比为11.6;2013年,海口市初中生师比为13.81,而东方市的这一数据高达18.5;屯昌县高中生师比为12.06,临高县的高中生师比为20.47等。由于师资不足,一些城区学校、乡镇中心校为了应对庞大的生源,只好不断扩大班级规模,造成班额过大,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3.师资队伍再提升工作问题凸显。师资培训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必由之路。自2000年以来,海南省政府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出台《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但随着师资培训工作的广泛开展,相应的激励、监督、评价等方面制度不尽完善,师资队伍再提升工作中也呈现诸多问题:一是参训教师内在动力不足,由于教师在校任教期间教学任务较为繁重,有些教师本身自我提高意识不强,安于现状,加之有些培训内容与教师的需求不契合、培训考核评价流于表面,导致教师们参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如培训出勤率情况差,对培训任务布置不能按时按质完成,参训目的功利等;二是培训内容缺乏层次性和与针对性,一方面是对于单一学科的培训不分年级,另一方面是多学科培训时不注重学科间的差异性,采取“一刀切”的方法;三是培训的组织、管理、考核不够规范,这类问题在县域内师资培训和教师自身函授培训中表现比较突出,培训考核形式、内容以单一的纸笔考试居多。
二、师资队伍提升可行性策略思考
1.建立师范生从教激励制度。职后师资培训效果不尽理想的原因之一在于教师本身从教之前并非师范生,致使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基础,在后期培训中就无法产生经验链接。那么为吸引师范高校毕业生从事教育事业,制定与实施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建立师范生从教激励制度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是省政府、省教育厅等领导部门要重视师范教育发展,制定以师范院校为重点,积极推进免费师范生的教育政策;二是省政府、教育厅、地方教育局等要职部门要积极考察地方师资需求情况,以此为基础确定每年免费师范生的招生总数、区域分布、专业及学历层次等;三是严格免费师范生要求,设置师范生面试、职业考评测试环节,完善选拔机制,积极探索并实施直接录取与补充二次录取相结合的招生方式;四是师范学校要建立符合海南师资需求的免费师范生培养机制,紧密联系全省各中小学校了解师资招聘需求,推行订单式培养;五是建立免费师范生考核与评价制度,并健全考核与淘汰、流动与退出机制;六是制定鼓励性和特殊支持政策,积极引导师范生长期从教,特别是建立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师范生从教的特殊奖励与激励制度。
2.改革农村编制管理制度。城镇区学校或乡镇中心优质学校教师超编,贫困乡镇或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的学校缺编,一直是制约教师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海南省农村地区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数量占全省教师总数的比例大,改革农村编制管理制度的核心问题在于改变教师的配置方式,采用“基本编+机动编”的方式有利于使农村地区教师数量满足正常教学工作的需要。一是设定合理的农村教师机动编,使教师能够有闲暇时间定期参加培训;二是根据合理的编制测算数据,对每所学校特别是小规模学校的教师进行编制调整,重点补齐缺少的教师编制数;三是制定农村学校教师编制保障的配套政策,对于严重缺编但资金不足的地区,建立省级和县级财政的合理分担机制。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综合性大学逐年增多,综合性大学开办师范教育已成为我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正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综合性大学开办师范教育,具有教育资源丰富、学术水平高、学科门类多、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能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的优势。但是,综合性大学往往过于注重师范生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教育理论的学习,忽视师范生教育技能的有效培养,从而导致师范毕业生教育技能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岗位适应期偏长、工作成效欠佳等问题。
就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当前综合性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综合性大学往往将学术性高低作为衡量各学科专业重要性的主要标尺,过分注重“学术性”而忽视“教育性”,甚至以学术性压制教育性,最终造成综合性大学里的师范氛围弱化,师范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认同感不强;二是综合性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制度有缺陷,学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不进行音乐、美术加试,招生制度的缺陷导致学生声乐、钢琴、舞蹈、美术等艺术素养的先天不足或艺术潜力不够;三是学校对艺术技能所需的核心课程的开设不足,或是虽然开设此课程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力度不大,致使培养的学生在职业技能方面无法适应幼儿园的教学需求,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鉴于以上存在问题,本文拟对综合性大学如何加强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培养进行探讨。
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体系的构建
随着教师专业化研究与实践的日益升温,教师教学技能已被视为与专业精神、专业理论等教师专业化的内涵相并列的“专业技能”。教师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并通过练习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能力。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应用性很强的工作,由于幼儿期特殊的生活特征和生活规律,决定了幼儿教师必须具有娴熟的教师专业技能,才能成功地对幼儿实施教育影响。幼儿教师的专业的技能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某种特定技术、技能和素质。它是幼儿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保证,也是其教育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
2006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从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实施建议三个方面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具体要求,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职业道德做了详细阐述,是我国幼儿教师培养的指导性文件,也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培养提供了依据。《专业标准》提出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有:环境的创造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在此基础上,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技能体系主要由以下三方面构成:
1.基本技能。包括口语表达技能、书面语言表达技能、艺术技能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口语表达技能,主要是指幼儿教师在各类活动中,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知识与情感,如普通话表达的技能、教师口语等。书面语言表达技能,是指幼儿教师的书写能力,如幼儿园教案书写、听课记录、教学笔记反思等。艺术技能,是指幼儿教师艺术才能,如弹琴、唱歌、跳舞、绘画等。计算机操作技能,是指幼儿教师利用计算机查找资料或制作课件的技能。这些都是幼儿教师教学的基本功,是学前教育专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2.专业技能。包括教育组织管理技能、教学技能和教研技能。教育组织管理技能指观察了解幼儿、与幼儿交流、班级组织管理、协调家长和社区关系等技能。教学技能指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选择、教育环境创造、幼儿发展评价等技能。教研技能指发现教研课题、开展教研活动、撰写教研论文等技能。
3.实践技能。主要是指教师在现场实践中的综合教育技能,如随机应变处理突发教育问题、改革创新等。
三、综合性大学加强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训练的途径
1.特色学科教学中增加技能训练的内容。特色学科是与幼儿园联系紧密的学科,例如《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指导》和《学前教育学》等课程涉及幼儿园教法的内容较多,要把有关课程整合起来,并增加技能训练的内容。
2.一般学科教学中体现技能训练的环节。这里着重阐述口语表达技能的训练,首先,让学生进行课前练教,即课前利用三五分钟时间让学生专题演讲。其次是课中阐述,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然后是学生“专题讲课”,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讲授教材中难度不大的内容。
3.教育实践活动中增加技能训练的课时。延长学生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时间,教育见习可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贯穿整个学程,实习可以安排在毕业前一年半开始,先见习一周,使学生适应并熟悉幼儿园的保教工作,从而自觉提高实习中的教育教学能力。要增加教育实践基地的数量,集中组织见、实习,便于学校对学生的检查和指导。
4.在学生课外活动中安排技能训练的时间。要关注学生的课余时间,主要是每天的早自习、放学后及晚自习的时间,要根据年级不同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
5.鼓励学生进行家教。家教不仅是勤工俭学,而且是学生教学能力训练的有效途径。不论学生家庭条件如何,都要尽可能地尝试家教。家教的时间最好在寒暑假或双休日,以免影响学生上课。
四、加强技能训练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技能考核制度
综合性大学中的师范教育,由于缺少浓厚的师范氛围,如果不建立一套明确、规范的训练考核评价系统,那么训练质量将无法保障。因此,确立科学的考核制度既有利于保证教育技能训练的质量,又有助于提升教师专业的社会地位。
1.制定三级达标制度。专业技能考核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一次性考核不符合技能的形成规律。应根据教育技能内容的特点,分三个级别进行考核,有利于合理促进学生的技能形成。它包括:一级基本教育技能考核(包括教师口语、书面表达能力、艺术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等)、二级实际教学技巧考核、三级高级教育技能考核(管理技能、教研技能、自我反思技能等)。学生应该在实习前通过一、二级的专业技能考核,否则不予参加实习。学生必须通过三级考核,才能给予毕业。
2.形成特长考核制度。对于艺体素质的考核,由于学生的特长和爱好不同,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考核。学校可以通过形成性评价给予评定,给学生建立特长发展档案,规定学生必须有一项特长,并要求学生在四年内必须参与学校至少一次艺体比赛,符合要求者才能给予毕业。
3.确立证书颁发制度。从教师选聘的角度看,用人单位往往更看重应聘者的教育技能的水平,而证书可以提供这方面的完整信息。因此,对于考核合格的学生应给予颁发《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证书》,并分及格、良好、优秀三个等级,不合格者不颁发证书。证书在一定层次上体现了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教师职业不可替代的专业地位。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对策
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具体是指幼儿园在幼儿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小学教育的办学宗旨、教育理念、课程资源、教学模式、管理方法、评估方式以及教学规范等应用在其中,使小学教育的内容在幼儿教育中趋于常规化、状态化、普遍化的教育现象。人在每个不同时期的成长特点以及发展规律是不同的,与之相应的教育模式及管理方法也应是不同的,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教育趋势,不仅不利于幼儿基础知识的培养,还会影响到幼儿的未来发展。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
1.教学内容“小学化”。《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启蒙的,可划分为健康、社会、语言、艺术、科学五个领域,可有的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为书写拼音、汉字、念英语、加减法的运算等,如有的幼儿园无视幼儿的发展水平,把小学的内容提前到幼儿园学习,甚至选用小学低年级的教育材料,把文化知识作为幼儿的主要学习对象。在拼音方面,要求幼儿掌握声母与韵母、能拼读、能书写;在计算方面,要求幼儿进行较大数位的加减运算;在汉字学习上,要求幼儿会读、能写。这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内容是不相符的。
2.教学形式“小学化”。有的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与小学教师无异,幼儿在学习中的表现与小学生无异,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幼儿端坐静听,教师始终处于讲解的状态。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成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
1.家长对幼儿发展的错误评价。自古以来,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比他人的儿女聪明、优秀。基于此,家长的愿望以及需求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家长对于儿女教育的重视度日益提高,加之受“早期教育决定论”观点的影响,片面地认为幼儿教学越早越好、教学的内容越多越好。因此,习惯以幼儿在幼儿园认识多少字、会数多少数来判断幼儿园办园质量。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许多幼儿园的教学任务主要强调在一学期要教给孩子多少个汉字、多少首古诗、会算10以内的加减法等,做出了具体要求。幼儿园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考核也主要对幼儿掌握上述内容的多少、好坏等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功利化观念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催化剂。
2.幼儿园大班化。公办幼儿园办园相对规范,收费又低,受到很多家长的青睐。但是公办园数量很少,规模也不大,大家又都想上。君不见,到了幼儿园招生的时候,幼儿园门前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结果幼儿园多招了好多孩子,造成幼儿园大班。按标准,每班幼儿数不得超过35人,可一些幼儿园招生数竟达50人以上。这样的大班,做游戏都非常困难。一些教师怕担安全责任,省事省心,让学生坐在座位上,按小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有的民办幼儿园为了节省成本,每个班只配一名教师,只有一位教师的班级,实施“小学化”是最省劲,也是最安全的。
3.教师观念和专业素质的束缚。经笔者调查,幼儿教育的师资构成主要分为几类:第一类,招聘一些只有初中或高中学历的人来任教,或是由于紧缺幼儿教师,很多院校的幼教专业的学生在未毕业就被人招聘,这部分教师占了幼儿教师师资中的较大比例。近来,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这类教师人员的教育观念及业务素质长期得不到改变和提高。第二类,小学教师转岗的幼儿教师。由于长期从事的是小学教育,当他们来从事幼教工作时,进行“小学化”教育成了他们的拿手好戏。第三类,从不是幼教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聘少部分人员来担任幼儿教师。这些年轻教师,刚从学校毕业,没有许多实践经验,已会有一些“从众”心理,会自然而然地步入后尘,走到“小学化”教育的队伍里来。
4.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其性质是面向全体的、普及性的,并非选拔性的。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应试教育模式下,形成了以知识评价为主流的考试制度和升学制度。不少高质量的公办小学为了优质教育资源而进行了入学考试或入学面试。在这些入学压力面前,幼儿园成了小学的预备班,成为小学教育向幼儿阶段的延伸。
三、对策与建议
1.家长需要调整教育幼儿的教育观念,要从幼儿成长的长远发展考虑。科学的幼儿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儿童观的基础上。作为家长,要提高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水平,通过网络、书籍、幼教专家讲座等方式,学习幼儿教育的科学知识,从而淡化“望子成龙需尽早”的功利心态。同时,幼儿园要组织各种形式的家长参与活动,引导家长认识到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科学的、适合幼儿的教育。第一,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一系列专业教育知识的学习,并辅之以一些实例,让家长看到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方式并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第二,多举行一些诸如家长开放日或其他形式的开放活动,吸引家长参加,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多方面的逐步提高,更坚信幼儿园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权威性,从而能更主动地配合幼儿园以正确的教育观对孩子实施教育。第三,不定期地针对一些家长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教育难点问题,展开家长论坛、教师论坛等活动。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态度和长远的眼光,使家长和幼儿园达成对幼儿教育的共识,使幼儿园改变小学化教育的做法得以持续进行。
2.加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也对防止幼儿园课程的小学化倾向有着积极作用。幼儿教师要改变陈旧呆板、生搬硬套的教学方式,要大胆尝试创立新颖奇特、直观具体、趣味式激励式的方式方法。各地培训机构要加强对教师的业务管理和培训,加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的紧密联系。认真学习《纲要》精神,将全体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彻底扭转过来,与时俱进,使之适应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需要。对于小学或是其他专业转岗的新教师,因为新老师们难免会遇到困难不知该如何进行下去,这时候就要给他们以专业上的支持,这种支持可以是来自本幼儿园的园长、教学主任等管理者,也可以是来自园外的专家同行。通过发挥幼教骨干教师作用,以点带面,帮助新教师无论是教育观念还是教育方法上,都能适应幼儿素质教育的需要。幼儿园还应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把教研组建设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岗位练兵的基地,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从观念和实践上,克服幼儿小学化。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和指导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教育健康发展,幼儿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关键词:幼儿园;家长学校;策略;
教育部于2016年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明确表述:“幼儿园同时面向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幼儿园应该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有利条件,丰富和拓展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
幼儿园成立家长学校是贯彻《规程》,也是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家园合作的平台,是家园协力的传送带,也是园所办学质量的呈现。
一、成立家长学校的目标
第一,指导家长正确了解幼儿园保教内容与方法,认真分析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和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家长学校工作制度。
第二,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家长学校相关活动(如家委会、膳委会、家长开放日、家长进课堂、家长讲座、读书沙龙等),发展家长的专业和资源优势。
第三,加强与社会合作,提供科学育儿宣传指导,争取家长支持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
第四,推动幼儿园文化氛围建设,促进学园稳步发展,创设“和谐共处,幸福滋长”的家长学校特色。
二、家长学校开展的策略
(一)家长学校常态化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园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工作的开展对家园合作成效起到铺垫的作用。常态化即是指家长学校三要素“时间、空间和地点”得到保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时间。
为更全面、细化班级家长工作,每班一学期开展两次家长开放日及家长座谈会,面对面的沟通,面对面的触动提升家长工作效果,将家长学校成效纳入教师月绩效考核评价指标。
2.空间。
即预留家长参与的空间。为确保家长学校的有序推动,切实把家长学校工作落到实处,应规范成立家委会、家长学校领导小组,并聘请部分社会知名人士、优秀人才;另组织建立家长委员会及膳食委员会机构,健全家委会、膳食委员会“两委”制度,商讨拟定“两委”会议制度。家长学校对园所管理、园所活动及班级活动可以提出建议,可以多种形式参与,也可提出反馈意见。
3.地点。
家长学校并不局限于园内,可结合活动内容选择开展地点。可以是园内,如学前教育月中的家长预约周,家长采取预约的形式入园体验幼儿学习生活,每个游戏区都是一个迷你型的家长学校。可以是园外,如结合园特色课程联办家长读书沙龙,以“每一年都读五十本书”为目标鼓励家长加入终身阅读的大潮中来,借由视频阅读和电子阅读,影响家长的教育观念,转变自身的教学行为。还可以走出去,如家委组织散游活动、发动亲子组队参加公益活动、“红色之旅”等,家园活动的痕迹遍布园内外。通过参与活动本身,提高幼儿社会适应力,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多样的知识经验也让亲子之间的情感加以升温。
(二)家长资源最大化
我园地处城镇结合部,家长群体涵盖教育、公安、个体、部队等各行各业,其中不乏佼佼者。家长资源的最大化就是指将家长群体优势按类规整,按需安排,秉持家园共建的核心内容成立家长义工服务队,这也是贯彻《指南》精神的务实做法。
1.安全义工队。
家长学校本着以社区资源为依托,以社区共建的理念,可发动“安全义工队”征集令,邀请家长协助,邀请社区联防队来园义务巡逻,获得全数支持。于是在搬入新园后立即成立“安全义工队”,周次排定班级轮值,按实签到,由园保安队长负责管理。在每日入离园时刻,总有一些穿着黄背心、举着小红旗,带着微笑的义工家长们在拥挤路段协助引导车辆排放、交通疏导、接送安全等,有他们的倾力协助,对园所安全工作的开展大有助益。每逢期末,学园还会评选出最美家长义工。义工爸爸和义工妈妈已经成为学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助教义工队。
幼儿园保育教育内容有着其特殊性、启蒙性和不可取代性。为了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可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发掘班级特色活动。面对家长学校甄选助教义工,家长报名后各班按需选择合适人选。助教义工的加入,可让班级的特色活动更加凸显。如部队家长体育活动或角色扮演性游戏:解放军叔叔以身作则,示范各式训练动作,讲解区域游戏物品的使用与摆放,还充当对战裁判,可使幼儿的游戏水平得到了提高,课程的开展也得到了推动。又如,班级教师邀请饮食业特长的家长,在农历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开展“水饺妈妈来啦”节气课程活动。水饺妈妈耐心教会幼儿使用擀面棒和面粉做出漂亮的水饺皮,学会手指拈花包水饺,学会分辨什么样的水饺才能吃等。这样,水饺妈妈成了“大家的妈妈”。再如邀请教育系统内的家长参加故事妈妈(爸爸)活动,定期来园与孩子亲密互动,学会阅读,理解阅读,耐心倾听等。优美的故事配上动听的音乐,亲子阅读更有利幼儿阅读能力的提高。总之,助教义工将是幼儿园特色课程的生力军,越来越多被发掘的家长资源,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各项活动,也更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共同担负幼儿的教育任务。
(三)家园共育立体化
幼儿园应积极创设条件,为家长提供多渠道、多途径的沟通、交流平台,实现家园共育。家园共育立体化指的是充分利用现代媒体传播信息快捷、简便的特点,构建立体信息网络,涵盖安全、保育、教育三方面,为家长提供3D信息平台。
1.幼儿考勤刷卡系统。
现在大多数幼儿园都采用接送刷卡机系统规范幼儿来离园;利用无线接收模块收发信息,家长和幼儿在园门口识别通过后,附设以高清摄像头自动摄取照片,通过终端APP显示。在校园安全方面,考勤刷卡机将幼儿入离园信息第一时间推送给家长,让幼儿更安全,家长更放心;家长还可根据幼儿当日身体情况发送小叮嘱,以便教师更好地做好幼儿保育保健工作;还有通知、班级秀、精彩瞬间、教学资源、育儿知识宣传等,起到了良好的沟通及学习作用。丰富的界面,轻松推进了家园共育工作,使得家园沟通无压力,让一切变得可能。
2.幼儿饮食透明厨房。
为更好实现家园共育,发挥膳食家长委员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明厨亮灶”是落实膳食委员会的重要举措。孩子们每天在园吃什么?这是家长心中的头等大事。从家长需求出发,园所可每周推送的食谱,内含营养计算和实物图片;可结合实际开展“乐食尚食美味自助”活动,厨房师傅和后勤教师们精心准备营养均衡、品种丰富的美食,幼儿再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食物,此举既提高幼儿进餐兴趣,又在享受美味佳肴的同时体验到食物来之不易;还可以每学期开展膳食品鉴会,家委们参与食材采购、食谱制定等,对幼儿园的膳食工作给予合理的建议。
推行“明厨亮灶”,既让幼儿园的厨房变得“透明可视”,也让家长参与到园所食品安全的监督中来。
3.“掌上平台”微宣传。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信平台也是家园联系重要的纽带,把幼儿园装进家长的手机里是幼儿园信息化建设的途径之一。
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品牌,建议每个园所都要开通微信公众号,每天定期推送幼儿园动态。如大事件、班级特色活动、每周食谱、安全须知、特色课程等,家长在家翻阅订阅号就能及时了解学园、班级活动;每个班级建立班级微信群,教师与家长及时在群里沟通交流幼儿教育问题;对学园重大活动进行直播,拉近家长和幼儿园的距离;教师还可以将幼儿在园活动的精彩瞬间与家长实施交流与反馈,及时针对性地上传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及视频资料等,让广大家长通过电子设备了解和关注学园的发展,为幼儿园多彩的活动点赞。
(四)校园建设特色化
总书记在全国教师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诚然,校园建设特色化就是指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性活动,与家长携手同行。
1.行之有效的家长培训。
针对家长素质及对幼儿园教学专业的不理解,大多数家庭的家教方法存在随意性、盲目性等特点,故家长学校可制定系统培训计划,定期举办讲座培训。每学期组织专题讲座,三至四次的家园互动,召开家长会、开设开放日结合,对不同年龄班的家长进行分期培训,由经验丰富的专家主讲。培训活动有计划性、系统性,帮助家长更新家教理念,丰富育儿知识,培训效果显着。
2.灵活多样的亲子活动。
为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增进家园、亲子之情,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开展了家长助教、亲子游戏、家园同乐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结合植树节鼓励亲子参加环保净空活动,结合环境保护日开展环保时装秀,使幼儿在亲身体验中形成环保意识与行为观念;如小班适应周活动,特别针对幼儿分离焦虑期情绪变化大的特点设计轻松愉悦的亲子活动;如开展“爱在重阳”活动,把祖辈们请到幼儿园来,帮爷爷敲敲背、洗洗脸,剥橘子等。这样就能在加强家园协作的同时,形成亲子同乐共成长的情感体验,关注幼儿的阶段成长,实现适时与幼儿园沟通协作,加强纽带联系。
3.其乐融融的家长开放日。
家长开放日为家长深入幼儿学习生活一线的活动形式。从入园到户外,从早点到盥洗,从学习到午睡,家长参与幼儿一日生活全过程,更直观了解幼儿园保教特点。家长开放日活动起到了四个促进作用。一是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二是让家长近距离了解幼儿的在园情况,促进家长教育孩子责任感的不断强化;三增进家长对幼儿园教学的了解与支持;四是促进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之间关系的优化。
三、家长学校的可见成效
成立家长学校近三年以来,在园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和家长委员会、膳食委员会的协同配合下,我园校园文化建设已见成效。
(一)双翼齐飞
以家庭教育、社区宣传为两翼,重视与家长同步频同目标的合作教育;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家教质量和与幼儿园合作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实效性,努力使幼儿园与家庭教育一体化。
(二)社会满意
园所对家长敞开心扉,收获了满满芬芳。学期末的家长问卷调查满意率达99%,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家长学校系列活动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分别在省、市各级微平台、报刊报道与转载,深得各界人士的肯定和好评。
(三)多项荣誉
为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指南》《纲要》的教育理念,家园共育和家园合作已成为每个幼儿园必须做好的工作。我园始终把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作为年度的工作目标。抓住家园良好协作机遇,学园通过了泉州市示范幼儿园的评估,获得了“福建省保教改革建设幼儿园”“泉州市示范家长学校”“晋江市绿色学校”等多项荣誉。
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指南》《纲要》的教育理念,家园共育和家园合作已成为每个幼儿园必须做好的工作。开展家长学校工作,以家庭教育、社区宣传为两翼,重视与家长同步频同目标的合作教育;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家教质量和与幼儿园合作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实效性,努力使幼儿园与家庭教育一体化。园所对家长敞开心扉,将收获满满芬芳。
园长是履行领导与管理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是对做一名合格园长的基本专业要求,也是引领园长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同时还是园长任职资格标准、培训课程标准、考核评价标准等的重要依据。如何准确理解《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对园长办学理念和专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如何在园长队伍建设和管理、园长培训中具体落实《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为此,本刊以两期“热点聚焦”专栏连载的方式,特约《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研制组两位主要专家――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王小英教授和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的秦金亮教授,对《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文本精神和贯彻落实等问题进行系统解读和深入讨论,以飨读者。
【摘要】《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制定秉持“先角色后职责”的方法论原则。幼儿园园长要承担三种角色,分别是领导者、教育者、管理者,每一种角色都有相对应的任务与专业职责。其中,领导者的任务是价值领导,专业职责包括规划幼儿园发展与营造育人文化;教育者的任务是教学领导,专业职责包括领导保育教育工作与引领教师成长;管理者的任务是组织领导,专业职责包括优化内部管理与调适外部环境。
【关键词】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核心内容;角色;专业职责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10-0003-06
为有效促进幼儿园园长的专业化发展,深入推进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2013年7月,教育部教师司委托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承担《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研制工作。经过短暂的筹备,2013年8月,中心正式启动这一标准的研制工作。整个研制过程包括现场调研、框架指标确定、内容起草与修改、专家咨询、后期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后的再修改等诸多环节。2014年底,中心终于完成了《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研制工作。教育部教师司通过汇总各方面的意见,对标准文本又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并于2015年1月10日正式颁布了《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对幼儿园园长的专业化发展来说,《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研制是一项具有奠基性与开创性特点的工作。《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出台,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建设和管理幼儿园园长队伍,各级幼儿园园长培训机构开展园长培训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制定秉持“先角色后职责”的方法论原则。褚宏启依据美国学者斯佩克对校长职业角色的分析,把校长角色界定为领导者、教育者、管理者三种,每一种角色都负有相应的任务与专业职责。〔1〕其中,领导者的任务是价值领导,具体职责包括规划学校发展与营造育人文化;教育者的任务是教学领导,具体职责包括领导课程教学工作与引领教师成长;管理者的任务是组织领导,具体职责包括优化内部管理与调适外部环境。《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内容框架的构建遵循“先角色后职责”的方法论原则,《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内容框架与《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内容框架保持一致,因此,幼儿园园长同样具有上述三种角色与六项专业职责。以下逐一加以阐释。
一、领导者――价值领导
幼儿园园长是幼儿园的领导者,是幼儿园发展的设计师与引导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园发展的方向。优秀的园长能够以战略眼光对幼儿园的发展作前瞻性、长远性、全局性的思考与设计,并能带领全体员工建立起共同的愿景与价值观。
作为领导者,园长的任务是进行价值领导。所谓价值领导就是运用核心价值理念,激励、团结幼儿园的全体员工,通过构建幼儿园发展愿景,创建幼儿园教育价值目标,使全体员工(乃至幼儿家长)认同这一价值目标,自觉接受幼儿园价值目标的规范,按照幼儿园价值目标评价保教行为,完成幼儿园教育任务的过程。价值领导的目的是促进幼儿园全体员工以及幼儿家长的个人价值认同与幼儿园组织的价值认同协调一致,以共同实现幼儿园的组织目标。价值领导包括规划幼儿园发展和营造育人文化两项专业职责。
1.规划幼儿园发展
园长有责任为幼儿园发展设计蓝图。从《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看,正确把握幼儿园的办园方向,充分认识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等具有的重要意义,准确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相关的法规,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努力继承优良的办园传统,凝聚园内外各方智慧,以共同愿景为引领,科学合理地制定幼儿园的发展规划,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规划的有效落实是园长的基本专业职责。事实上,幼儿园发展规划的制定与落实就是园长办学理念的现实化过程,体现的就是园长对幼儿园发展的价值领导作用。
制订幼儿园发展规划,园长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第一,了解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明确幼儿园的发展方向。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对幼儿园的办园方向作出了政策性规范,其价值取向就是幼儿园的发展方向。园长应当在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中寻找幼儿园的发展契机,有目的、有步骤地培育幼儿园的发展优势,有意识地克服幼儿园发展的瓶颈。第二,诊断幼儿园的发展现状,准确把握幼儿园的发展定位。诊断幼儿园的发展现状,可以运用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可以帮助园长确定组织自身的竞争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组织战略与组织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起来。〔2〕园长可以通过与多方人员的合作以及归纳、对比的方法,对幼儿园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作系统分析,一方面准确把握幼儿园具有的优势与存在的劣势,另一方面判断外部环境给幼儿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而准确定位幼儿园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发展规划的基本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四个部分:一是现实基础。包括:(1)幼儿园的发展历史与概况。(2)幼儿园的发展成就与优势。(3)幼儿园的发展劣势与主要问题。(4)幼儿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二是发展思路。包括:(1)指导思想。(2)发展目标,包括发展愿景、整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或是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3)办园理念,主要包括办园宗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园风、园训等。办园理念不仅反映了一所幼儿园的主体信仰、精神气质和文化特征,而且构成了一所幼儿园绵延流传的理想支撑和精神动力,是幼儿园持续发展的灵魂。三是发展任务,包括文化构建、保育教育、队伍建设、内部管理、外部调适等。四是保障措施,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条件保障、政策保障等。
幼儿园发展规划不能仅停留在文本上。园长要强化自己对幼儿园发展规划的执行力,明确完成各项目标的具体进程,责任到人,保障到位,扎实推进发展规划。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建立健全有关规划落实情况的评价与诊断机制,及时发现规划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规划目标以及执行方式等,以确保幼儿园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2.营造育人文化
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人类生存方式。人创造了文化,文化至少包括人类在物质、制度、精神三个方面创造的成果。文化也在塑造着人,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园长应当重视幼儿园文化在价值引领、目标激励、情感陶冶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文化建设,将尊重和关爱师幼、体现人格尊严、感受和谐快乐作为幼儿园育人文化建设的核心,将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和游戏之中,综合运用环境陶冶、思想宣传、制度规范、活动渗透等方式,营造陶冶教师和幼儿情操的育人氛围和精神家园。
幼儿园文化是幼儿园特有价值观念及其指导下的活动形式与物质形态的总和,包括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行为规范、环境及符号等精神、物质、制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内容。精神文化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灵魂,也是幼儿园最高层次的文化建设。幼儿园精神文化是幼儿园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并被全体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和心理诉求,它是幼儿园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园长应营造积极向上、宽容友善、充满爱心、健康活泼的园风园貌。幼儿园的物质文化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的规划布局、建筑风格、设施设备、物质材料等,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可体现出幼儿园独特的物质文化。幼儿园的制度文化建设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保障。制度规范人、约束人、强制人,文化激励人、教化人、引导人。园长应努力建设民主、科学、平等、高效的制度文化。幼儿园的行为文化建设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落脚点。行为文化主要是指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在保育教育、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和习惯,是一种体现幼儿园价值观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行为文化直接反映了幼儿园倡导的理念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贯彻落实,制定的制度是否科学合理并得到了严格执行。
二、教育者――教学领导
保育教育是幼儿园的核心工作,园长应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引领教师科学实施保教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一个学校的领导只有把教学和教育以及研究和了解儿童这些学校工作中最本质的东西摆在第一位,他才能成为一位好的领导,成为一位有威信的、博学多识的“教师的教师”。〔3〕园长作为教育者,基本任务是进行教学领导。所谓教学领导是指园长为实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优化教育教学系统,通过规划保教发展远景,制定课程标准,管理课程教学,视导评价保教活动等,以提升教师的保教品质和幼儿的学习成效的动态过程。教学领导包括领导保育教育工作和引领教师成长两项专业职责。
1.领导保育教育工作
领导保育教育工作是园长的中心工作,也是园长专业能力的核心体现。园长应当坚持保教结合的基本原则,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重视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熟悉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一日生活、游戏活动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方法,深入班级动态监控幼儿园保教活动的开展情况,科学指导教师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幼儿教育规律的保教活动,领导和保障保育教育研究活动的开展,不断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人类活动可以分为游戏、学习、劳动和休闲四种基本形式,它们分别是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主导活动。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学习是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主导活动,劳动是成年人的主导活动,休闲则是老年人的主导活动。〔4〕游戏之所以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因为游戏是最适合学前儿童发展水平,并最能满足学前儿童需要的活动,能推动学前儿童实现最佳发展。学前儿童游戏具有三种功能,分别是生物功能、心理功能和文化功能。此外,学前儿童游戏还具有主体性意蕴。游戏是学前儿童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在自由意志支配下进行的一种主体性活动。学前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的解放感、自由感,并不仅仅止于逃避现实或从现实束缚中挣脱出来的解放与自由,而是进一步朝向自身的“人性”的解放与自由。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我游戏故我在”。园长应当深刻认识游戏的重要价值,充分保障幼儿的游戏权,使幼儿在游戏中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园长还要珍视一日生活对学前儿童发展的独特价值。在一日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融保教于一日生活之中,是幼儿园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日本学者津守真认为幼儿的生活可以分为三个领域:一是属于幼儿自己的独特的世界,幼儿凭借自己的力量开拓这一领域。二是幼儿与成人共同生活的世界,在这里,成人向幼儿传递文化。三是将课题带入生活的世界,这里的课题是成人与幼儿共同的研究课题,他们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解决这一课题问题。〔5〕园长要引领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在这三个领域的平衡状态中丰富充实幼儿的生活。
2.引领教师成长
引领教师成长是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关键。园长要积极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为教师身心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教师的发展不单是教学技能的提高,还包括心理的成长。园长应重视立德树人,培养优良的师德师风。在此基础上,园长要依据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规律以及不同水平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方式与不同层次的扶助手段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习型组织建设与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是园长引领教师成长的重要平台。
在解决了教师“量”的保障问题以后,世界各国都日益重视教师“质”的提升问题。教师专业化便是对教师“质”的要求的体现。20世纪50年代,英、美等国率先提出了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关于教员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的专业化作出了说明。20世纪80年代,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意味着幼儿园教师必须是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这一观念特别强调教师不只是别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更应是研究者。园长应该引领教师反思教育实践,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保教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保教行为及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教师的专业发展一般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职前储备阶段:虚拟关注期。二是入职调整阶段:求生关注期。三是巩固稳定阶段:任务关注期。四是创新成熟阶段:自我更新关注期。园长应该根据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特点采取不同的支持策略。教师是幼儿园改革与发展最重要、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园长应该充分尊重、信任、赏识和团结每一位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以激励他们为幼儿园的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
三、管理者――组织领导
幼儿园这一组织机构具有特定的结构与功能。园长作为管理者,应当担负起组织领导的任务。所谓组织领导,是指园长为了组织的利益和实现组织制定的目标,把幼儿园全体员工凝聚成一个和谐向上的集体,使大家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努力奋斗的过程。组织领导包括优化内部管理和调适外部环境两项专业职责。
1.优化内部管理
幼儿园是一个具有内在运行机制的组织系统,园长作为这个组织系统的管理者与第一责任人,应坚持依法办园,实行科学与民主的管理,建立健全幼儿园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优化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园组织系统的效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一个组织内部的管理体系及其对内部成员的行为规范。园长应建立健全幼儿园制度体系,如行政制度、资产管理制度、人事制度、财务制度、保教管理制度、教科研管理制度、卫生保健制度、后勤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等。只有健全组织制度,才能够规范幼儿园运行,保障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有条不紊。幼儿园制度建设是一个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修正完善制度的动态过程。制度建设不仅意味着要完善制度的内容与体系,更重要的是要促使全体员工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科学管理与民主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双翼,缺一不可。民主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前提,科学管理是民主管理的保证。科学管理要求园长积极探寻并自觉运用教育和管理规律,以提高幼儿园各方面工作的效率和效能,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民主管理要求园长要致力于将领导权利和领导职能分享给下属,让下属有机会参与管理和决策。
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形势的日趋复杂,使得幼儿园时常要应对突发事件。突发事件一般是指毫无预期、突然发生并常常带来恶性结果的事件。园长应提高危机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园长一方面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另一方面还要以开放坦诚的态度了解公众的意见,积极做好沟通工作。危机管理不仅指危机发生后的及时应对,还包括对危机的预防与预测。危机处理能力是当今检验幼儿园园长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2.调适外部环境
幼儿园作为一个社会性组织,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存在于一定的场域之中。幼儿园的发展一直受家庭、社区及其他外部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幼儿园与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发生联系。幼儿园要获得良好发展,就需要创设和谐、良好的外部环境,处理好对外公共关系。对外公共关系是指幼儿园与外部公众,包括政府、幼儿家长、社区及其他社会机构之间的关系。若能双向良好沟通,建立和谐关系,则能实现互惠共赢。〔6〕因此,园长应当积极与政府、幼儿家长、社区等进行沟通,向他们展示幼儿园的办园成绩,说明存在的困难,以赢得他们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与配合,为幼儿园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与幼儿家长的关系是幼儿园公共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幼儿园来说,家长既是幼儿园的客户,又是幼儿园教育的合作者,也是幼儿园保教质量的评价者,还是幼儿园声誉的传播者,甚至还是幼儿园教育资源的提供者或中间人。〔7〕园长应该想办法使家长由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被动参与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可以说,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开展就有了强有力的同盟军。
幼儿园与社区是一个利益相关的共同体。园长要坚持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一方面积极整合社区和社会上的各种资源为幼儿园教育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园外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又要为社区和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人力和教育资源,积极服务社区和社会。
园长在带领员工练好“内功”,把提供优质教育作为处理好幼儿园对外公共关系基础的同时,还要努力塑造和维护幼儿园良好的公众形象,不断扩大幼儿园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争取公众的理解、信任与支持,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发展助力。
总之,园长应努力扮演好领导者、教育者、管理者三种角色,切实承担起规划幼儿园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保育教育工作、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与调适外部环境六项专业职责,严格按照《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来规范、约束、完善自己,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与业务能力,以引领幼儿园沿着正确的方向高水平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褚宏启.校长专业化:知识基础和制度保障〔M〕//褚宏启.中国教育管理评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9.
〔2〕顾泠沅,毛亚庆.校长的十二项专业历练: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40.
〔3〕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4-5.
〔4〕郭湛.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26.
〔5〕高杉自子.与孩子们共同生活:幼儿教育的原点〔M〕. 王小英,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
〔6〕陈永明,等q《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09.
〔7〕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297-298.
Three Roles and Six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ies of Kindergarten Directors: On the Core Content Framework of Kindergarten Directors’
Professional Standards
Wang Xiaoying
(Faculty of Educatio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不久前,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求修订意见。“保护学生安全”这一条被首次加入其中。我国上一次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在1997年。
多省市中小学校无条件接收灾区学生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全国许多省市采取各种优待措施,接收灾区中小学生入读本地学校。例如:武汉市教育局要求该市各中小学免费接收来自地震灾区的中小学生;天津则决定接收汶川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孤儿到天津就学,并担负其来天津的路费和在天津学习、生活所需的一切费用;南京市教育局则要求各区县和学校对汶川地震灾区来南京借读的学生“零拒绝”;重庆市对来读书的灾区学生实行全部免费的政策。
招收2000名灾区学生免费入读本省技校
广东省不久前宣布,2008年将安排2000名免费入读广东省技工学校的专项指标,招收地震灾区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对入读广东省技工学校的灾区一、二年级学生,每人每年发放助学金1500元。学校还根据受灾学生家庭的受灾情况,适当减免和补贴其学费、生活费。
颁布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山东省不久前颁布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根据该标准,新建学校应选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开阔、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排水通畅、环境适宜、公用设施比较完善、远离污染源的地段。应避开高层建筑的阴影区、地震断裂带、山丘地区的滑坡段、悬崖边及崖底、河湾及泥石流地区、水坝泄洪区等地带。架空高压输电线、高压电缆及通航河道等不得穿越校区。学校设置应避开公共娱乐场所、集贸市场、医院传染病房、太平间、气源调压站、高压变配电所、垃圾楼、看守所等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危及学生生命安全的场所。小学生上学路线不应跨越无立交设施的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及车流量大的城市主干道。
标准还指出,高中学校规模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适宜办学规模为24至48个班,班额不超过50人。原则上不再设立24个班以下的高级中学和规模过大的学校。
出台新建校舍实施办法
山西省政府近日出台了新建以及改扩建校舍实施办法。该办法规定,新建校舍最低使用寿命须在50年以上,大门、廊道、楼梯等重点部位应符合有关标准和要求,有利于防灾和安全疏散。山西省将这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列为2008年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主要考核内容。
10万初中生学应急知识
记者不久前从天津人防部门了解到,2008年,天津市在421所初级中学全面推广人防教育,通过对全市10余万初中生的扩展教育,影响100万名以上家长和亲属,同时号召每个家庭都在平时准备一个应急包,以便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中小学安排专门课时进行防震自救演练
四川省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后,湖北要求全省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安排2个至4个课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演练。湖北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中小学、幼儿园开展防震自救的知识讲座,组织中小学生和教师阅读有关防震自救的信息资料。安全教育将成中小学生必修课
不久前,郑州市教育局下发通知,要求各学校即日起把安全教育纳入课程计划,每学年安全教育课程不少于12课时,一每学期开展1次自救、自护和逃生实践演练活动。火场中该如何逃生,遇到暴力事件如何应对……这些与安全相关的教育课程将成为郑州市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安全知识学得如何,也将被列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中小学校实行缺勤病因追查制度
山西省教育厅不久前下发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通知,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实行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对每天请病假的每名学生的发病情况进行详细了解、跟踪和调查,以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政府不得将中小学校分为重点和非重点
北京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不久前审议了《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草案)》,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不得办民办学校,市区县政府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不得利用财政性教育经费重点建设超标准学校;学校不得以各种名义在校内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不得举办各种名义的实验班、特长班。
高中提前招生局长被记大过
近日,山东省莱西市教体局局长、副局长因为擅自组织两所学校违规招生而分别受到了行政记大过处分。这是山东自2007年底推进素质教育以来,第一次处分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
据山东省教育厅介绍,2007年,山东省教育厅下发文件规范普通高中的招生行为,要求普通高中招生必须严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部署和规定的时间进行,严禁擅自提前招生。但是莱西市教体局仍然组织莱西一中、莱西二中违法违规招生,两校共招收16个班、800名学生。
未尽责造成重特大伤亡事故的校长要撤职
深圳市教育局不久前出台了深圳“学校安全隐患治理年”活动方案,要求年内全市对于学校周边存在的事故隐患进行备案,由于学校未尽责造成重特大伤亡事故的,公办学校的校长以及相关责任人员将面临撤职、开除公职的处分;民办学校或者合作举办的学校的举办人等相关负责人5年内不得从事学校管理事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08年小学新生入学每班不得超50人
南京市教育局不久前公布《2008年小学新生入学工作意见》,要求切实保证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按时入学,同时各小学要严格控制班级名额。各类小学每班学额上限有所不同。省级实验小学每班不得突破48人,小班化教学的班级学生数不得超过28人,其他学校每班学生不超过50人。
普高学生也可获中职毕业证
不久前召开的云南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会上传出消息。今后,云南省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有望相互流动,通过跨学校、跨专业学习,并参加规定的考试,取得相应的毕业证书。
特级老师禁止有偿家教
实施近30年的特级教师评选将告别终身制。记者从北京出台的“特级教师管理办法”中获悉,违规进行有偿家教、连续两个年度考核不合格的特级教师将被取消相关称号和待遇。
“特级教师原则上不应兼任过多行政职务和社会职务。”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该市将建立特级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建立特级教师考核档案,每年对特级教
师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和评价。对考核合格的特级教师给予奖励。
此外,过去特级教师一般都在市级骨干教师或市级学科带头人的基础上评选,新办法取消了这一规定。
发放任教津贴大幅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浙江省不久前决定,为该省的17万农村教师发放任教津贴。从2008年1月1日起,农村教师按所聘的岗位和在农村学校任教的年限,每月增加60元至400元不等的任教津贴。在农村学校任教的特级教师,在本人享受的任教津贴的基础上,每月再加发500元任教津贴。农村教师任教津贴仅限在岗时享受,调离农村学校或退休后不再享受。
示范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将实现“无缝衔接”
上海将在示范幼儿园中试行“幼小衔接”,此项工作将于2009年全面推开。届时,上海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将实现“无缝衔接”。
试行中的“幼小衔接”将从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开始,重点是幼儿毕业前两个月,通过增加1节~2节集体教学活动,让儿童感受小学生活。同时,逐渐缩短每天的午睡时间,加强对课间休息和自由活动的引导,让幼儿开始有意识地学会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
加州中小学每人都有应急包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属全球地震高发地区之一,洛杉矶地下两万米左右深处有一个断层。地震学家预测:洛杉矶在一两代人内发生里氏8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在频繁的小地震和可能的大地震的威胁之下,美国及加州地方政府部门很注重对青少年进行防震培训。例如:加州的中小学在每个学期开始时都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地震应急包交给学校统一保管,其中有必要的药品、干粮及与家长和外地亲属的联系方式等,以备万一。
未来5年将在非洲建千所小学
论文关键词:学前教育 骨干教师 国培计划 实施建议
“国培计划”是教育部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而启动的一个教育发展重大项目,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和2012年,江苏省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分别承担了“国培计划(2011)”和“国培计划(2012)”——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培训取得了圆满成功。现结合国培项目的实施,谈谈对提高“国培计划”项目实施水平的几点建议。
一、培训者认识水平的提升是前提
袁贵仁部长指出,加强教师培训,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在需求和愿望。而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但是从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不仅入园率低,地区差异相对明显,且在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均呈现出了严重的发展不均衡态势;学前教育存在小学化的倾向,幼儿教师的理念和素质亟待提高。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高质量的幼儿教师队伍是高质量学前教育的核心和保障。因此,提高幼儿教师尤其是农村幼儿教师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意见》(教师[201111号)指出,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紧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质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高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加大教师培训支持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师资保障”。文件中提出“要按照统筹规划、改革创新、按需施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完善培训制度”。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训的质量在不断提高,在关注培训对象的同时,人们也在关注培训者的问题。多年的办学经验告诉我们,培训者的理念直接影响着培训课程的设计,决定着培训的整体效果。在实施国培计划项目前,我们先组织培训者进行学习,引导培训者树立了“主动参与,自修反思;行家参与,专业引领;合作交流,同伴互助”的培训原则,立足于当前幼儿教育的实际,培训内容均紧密围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展开,以“理论一实践—反思”的培训方式为主,创新培训方法,增强了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幼儿教师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教育经验与观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在参与的氛围中,通过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观察、练习等方式,让教师亲身体验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困惑和喜悦,以实现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实现自我的提高,并能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二、培训课程的设计是核心
当下被称为后课改时代。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家、地方、校本三级培训网络的推动下,教师职后教育的水平进入到了新的阶段。学员对培训的要求越来越高,培训者面临的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了。培训课程设计是反映培训水平的一面镜子,折射出培训的实效性。因此,培训课程的设计是整个培训工作的核心。在设计国家级培训课程时。我们是这样做的:培训前,认真组织了调研,设计问卷、召开座谈会、进行有针对性的访谈,在此基础上推出菜单式培训的课程内容讨论稿,进行进一步的研讨。
1.方案设计体现模块性
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我们有针对性地建构了七个方面的培训内容和课程模块:学前教育政策法规;3-6岁儿童学习行为观察、记录与评估;幼儿园管理;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教育实践的反思与行动研究;0-3岁亲子教育。七个模块浑然为一体,构成了理论性和实践性兼顾的培训内容。
2.整个培训凸显实践性
参加国培项目培训的学员均来自一线幼儿园,凸显实践性的特质是培训前定下的基调。两次国家级培训课程最大的特色和亮点就是课程内容扎根实践,专家讲座一改纯理论、满堂灌的方式,将幼儿教育的先进理念和专业理论融于实践。或者针对学员在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困惑,结合大量鲜活的案例,引导学员反思与交流,提升其教育理论水平与反思能力;或者引领学员观摩幼儿园半日活动,研讨、交流活动中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讲座,提高其创新能力。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幼教集团有附属幼儿园19所,都是省优质园。他们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将更多的课程放在了幼儿园、工作坊、幼儿园参与式培训现场、自然生态园等,使学员在观摩、动手操作、实际参与中体验、感悟、提升教育智慧和实践能力,幼儿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水平得到了提高。
三、培训资源的整合是关键
在组织省、市级培训项目时,我们体会到,新时期对培训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要求提高了,要避免那种游击式、快餐式的培训形式就要加强培训资源的整合。
既有前瞻性的幼儿教育理论视野,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是确保培训质量的关键。我们遴选了包括台湾、省内外高水平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组建成培训专家团队,组成了一个高水平的培训共同体。这个团队结构合理,有来自高校的专家学者11人;来自教研部门的教研员及一线幼儿园园长8人;来自幼儿园一线教师10多人。这里有国内著名教授冯晓霞、刘焱、虞永平、朱家雄、许卓娅,也有来自台湾国立台中教育大学的陈淑琴教授和来自台湾新竹教育大学的周淑惠教授,更有具有丰富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经验的一线人员。高校名家、教科研专家、一线的名特优教师基本上各占三分之一。专家学者们的学识风范,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专业的点评与指导,不厌其烦的阐释分析,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次报告都受到学员们的热烈欢迎,他们的认真敬业、严谨治学的态度与实践,为本次国培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学员们说:“在这些专家身上,我们不仅学到了如何做学问,更学到了如何做人!”
四、培训过程的管理是保障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意见》(教师[201l]1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了《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质量评价标准(试行)》,提出了江苏省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质量标准体系和指标体系,该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构成。一级指标包括培训计划、培训师资、培训管理、培训效果。培训管理的二级指标包括管理组织、教学管理、资源管理、学员管理、后勤管理、经费管理等6个方面。无疑,培训过程的管理是重点关注的对象,培训过程的管理是整个培训工作取得成功的保障。在国培质量标准体系和指标体系出台前,我们严格按照江苏省的这套标准指导培训过程的管理。
1.精细化管理
我们的体会是,做好培训过程的管理,“细”字是关键。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教育领域,用于学校管理是必然趋势。它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要做成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果。
在培训管理中,我们坚持“以学员发展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突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和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观。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如专题讲座、案例分析、观摩考察、实际操作、观影沙龙、展示研讨、经验分享、专家点评等,体现了多元化的培训特色。而具有挑战性、启发性、趣味性的主题,使学员能够充分体验和调动原有的思想、观念,进行反思、分享交流和建构新经验,有效地促进了参训学员在知识技能、教育素养和培训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对于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能够承担和推进本地区幼儿师资培训和指导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培训共同体建设
在学员管理中,我们建立学员管理制度,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注重创新。在培训共同体中,培训文化的建设有助于体现出和谐的集体氛围。参加培训的学员们是一个团队,更是一个集体。我们认为,要营造一种幼儿教师培训所特有的氛围,体现出崇师、尚美、团结、合作、探讨等培训文化特征,因此,我们组建了班集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在紧张、充实的学习之余,组织学员参观了徐州悠久的两汉文化,优美的云龙湖、云龙山风景。还安排了拓展训练,带领他们亲身体验了徐州幼专天然攀岩的惊险和别具特色的生态园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