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研活动奖励方案范文

教研活动奖励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研活动奖励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研活动奖励方案

第1篇:教研活动奖励方案范文

教研活动形式化――不关注问题解决

主要表现为:一是教研与教学问题分离。主要原因是一线教师缺乏问题意识,不善于在日常教学实际中捕捉研究的问题。二是缺乏对某个教学问题深入、持续的研究意识。有些教师,每学期甚至每月都在更换自己的小课题,他们觉得能找出一两种策略去解决这个问题就算完事了,就可以研究下一个问题了。所以很多研究都非常肤浅,流于形式。三是教研组内的公开课不指向教学实践中具体的问题,目的不明确,始终是“就课论课”的形式,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这样的教研就犹如缺乏灵魂的躯壳,显得苍白无力。

教研活动经验化――不注重科研方法

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师只关注运用个人经验解决问题,而忽略他人的经验,不会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二是个人反思不深刻,缺乏同伴互助,缺少专业引领。有的教师肤浅地认为:个人反思,就是上完课后写一则教学后记;同伴互助,就是教研组的几位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专业引领,就是请几个专家来点评课堂,作指导。诚然,这种形式的教研对教师或多或少有些帮助,但却存在较多的问题,如重复的东西太多,各说各的,缺乏真正的交流,构不成群体合作学习等。

教研活动随意化――不明确教研职责

主要表现为:组长的作用不够明确,很多教研组长以为自己只是一个活动的安排者、召集人,对教研活动不能做到有效调控;组员的主人翁意识淡薄,总觉得上教研课的人才是主角,自己只是去听课、评课,当当配角而已,教研的实效不是很高。

教研活动行政化――不关心教师心理

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师对教研的价值认识不够,将教研当作额外的负担。常听有些教师这样说:“搞教研,我哪里有时间,新课都教不完呢!”二是为了教研而教研,把教研当作作秀的手段,依靠行政手段“强迫”教师参加教研活动,不管教师愿意不愿意。

剖析以上现象,我们开展了“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教研活动策划与改进”的实践研究。我们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问题解决式”校本教研活动的模式

在具体的实践研究中,我们探索并建构了“问题解决式”校本教研新模式,其基本框架为“五环节十五流程”。具体为:

第一环节:提出问题(记录困惑自主分析呈现问题)

第二环节:筛选问题(小组交流集思广益确定问题)

第三环节:设计方案(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确定方案)

第四环节:实践研究(多元研究反思归因提炼策略)

第五环节:展示成果(梳理汇总优化策略分享成果)

这个模式注重教师的独立思考,注重个体的主动参与,注重团队的合作互助,集教、学、研于一体,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环节:提出问题

基本流程:记录困惑自主分析呈现问题

校本教研的核心是“问题解决”。那必须得先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我们在组织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强调解决“小问题、真问题”,要求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随时在备课本上记录一些有价值的现象,并提出“困惑”和“质疑”。每个月,教师梳理出这个月记录的最需要解决的一个“真问题”,填写好“问题记载表”(此表为专门设计,有三块内容,分别为:现象描述、我的分析、所需解决的问题),要求先翔实描述所经历的教学现象,再具体阐述自己对这个现象的分析思考,然后提出自己想解决的问题。把此表上交教研组长。

第二环节:筛选问题

基本流程:小组交流集思广益确定问题

教导处和教研组长对每位教师的“问题记载表”进行梳理分类,把提出相同或相近问题的教师组成若干个研究小组,由组长负责开展活动。先由每位组员介绍“问题记载表”,引发组内教师的头脑风暴,然后对组内所有问题从其真实性、重要性、可解决的程度等角度作“思考和论证”,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选出最真实、最重要、操作性最强的小问题确定为“研究对象”。

第三环节:设计方案

基本流程: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确定方案

确定“研究问题”后,小组内每位教师首先围绕问题独立思考,寻找解决的对策,初步形成“解决方案”;接着组内交流讨论,在名师的指导下去粗取精、筛选提炼并形成“研究方案”。

第四环节:实践研究

基本流程:多元研究反思归因提炼策略

方案确定后,就深入课堂进行“着地”实践研究。以“一课多磨”“同课异构”“跟进研究”等方式,不断验证并调整“问题”研究的方案,反思问题出现的症结,形成问题解决的策略等。同时借力校内外名师,共同探析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取他人之精华,集众人之智慧,提炼出更具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新对策。

第五环节:展示成果

基本流程:梳理汇总优化策略分享展示

把前四个环节研究的所有资料,进行分工梳理汇总,形成书面材料,并请专家指导把关,使问题解决策略更合理、更优化。然后把小组集体智慧之成果和心得以课堂展示、经验介绍、编印成果集等方式和全体同行共享。

二、“问题解决式”校本教研活动的策略

影响“问题解决式”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如对参加者需求的了解与尊重、组织者的创意及其基本理念、教研活动的可参与性、组织者的经验与临场能力等。我们探索并实施了以下改进教研活动的策略。

策略一:改“要我教研”为“我要教研”,关注研究需求。

策划教研活动首要的是关注教师真正的教学需求。不了解教师的需求而让其教研,是一种“要我教研”的行为,也不可能组织起真正有效的活动。为此,在每次教研活动前,我们尽量进行调研,找准“主问题”,规划教研主题,摸清教师的认识和行为现状,掌握教师的基本需求,激发教研动力,实现“我要教研”的观念转变。

策略二:改“独立备课”为“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

备课不仅仅是执教老师的事,而是整个教研团队的事。我们要求在备课过程中全员参与,每人都要构想一个教学设计方案,在组内作交流。当然不同的设计方案需要思维的碰撞与整合,整合的任务主要由教研组长来完成。

策略三:改“只记不思”为“边记边思”,培养反思习惯。

在听课活动中“只记不思”是无效低效的听课行为,只有“边记边思”才是最有效的听课行为。因为“思”,能使我们更好地看清问题,思考问题,发现亮点,找出不足,解决问题。为此,我们要求每位参与听课的教师必须“边记边思”。在听课笔记的设计上,我们既在过程的旁边设有“旁注”栏,又在过程的后面设有“反思”栏。在对听课笔记的检查中,把听课者的“旁注”与“反思”纳入考核。

策略四:改“评课”为“议课”,提升教研效果。

“评课”侧重于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议课”则侧重于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课”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与上课教师进行平等的地交流,自由的对话,更多的是这样的语言:“我观察到某某现象,请问你是怎么考虑的……”

三、“问题解决式”校本教研活动的保障

为确保“问题解决式”校本教研模式正常运行,夯实活动基础,我们抓实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成立“问题解决式”校本教研的组织机构

为切实保障校本教研的实效,我们成立了“问题解决式”校本教研组织机构,呈层级网络状。第一层级为校长室,由校长、分管副校长直接领导;第二层级为教导处、教科室两个职能科室,具体负责管理;第三层级为各教研组,由教研组长具体负责实施;第四层级为每位教师,直接参与教研。

(二)开展“问题解决式”校本教研的全员培训

我们从课程改革要求和学校教师的素质现状出发,开展了各种主题沙龙式的校本培训,增强教师的教研能力。

一是教研全员培训:突出校本教研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提高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和把握。

二是青年教师“微格”能力培训:突出课程教材改革对青年教师知识能力的新要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规定3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每学期一般要参加三项“微格”能力的培训和考核,考核分优秀、良好、合格、须努力四个等级。考核的结果列入该青年教师业务进修和年度考核的档案中。

三是骨干名优教师培训:通过对小学高级以上职称骨干教师的重点培养,带动全校的校本教研。如推出“名师讲坛”等活动,由名优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或作观点报告,充分发挥名优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

(三)建立“问题解决式”校本教研的管理制度

为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增强自觉教研的内驱力,我们制定并完善了《“问题解决”校本教研制度总则》《“问题解决”教研组长工作职责》《教师绩效考核奖励细则》等多项制度,有效地激发了教师开展“问题解决式”校本教研的热情和激情。

第2篇:教研活动奖励方案范文

一、以教科带动教研,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学期,我校紧紧围绕“中小学课堂教学衔接”和“小学生素质教育发展评价研究”两上课题展开教育科研工作,以这两个课题为切入点,引领教师广泛参与,每位教师有自己的研究专题,写出研究方案,定期组织教师理论学习,以理论指导实践、采用案例分析、课题中期小结、教学反思、论文撰写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的研究,让教师从理论上得到充实,从理念上得到更新,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外出培训学习、外出听课、外出研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开拓教师的视野,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定期进行集中教研,为教师创设研究平台

为了把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我校每周定期组织集中教研活动、分学科、分时间、分地点举行。教研活动形式多样,集中理论学习,了解教研动态;观看优秀教学录相,并进行讨论评析,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开设教学研讨课,集中评课,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推进教学经验。由于有了这些平台,教师可以展示处人风采,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价值的经验得以推广、研究,不完善的地方得以改进,学校教研气氛较浓。

三、抓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教学管理中,我们力求向管理要质量。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定期检查教师教案及作业批改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进行跟踪检查,期末对教案进行归纳整理,按学科、年级分类,存入学校教案资源库,并评选出优秀教学设计,给予奖励。

规范日常巡课制度,定时巡课与不定时巡课相结合,及时了解教师教学前沿动态。建立推门听课的制度。校长不定时下班听课,与执教教师共同切磋存在的问题,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监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落实年段日常互听课制度。要求以年段教研组为单位,教研组长负责督促,每位教师最少听6节本年段教师的常态课,增强互动交流,达到互相取长补短的目的。

第3篇:教研活动奖励方案范文

【关键词】园本教研;问题;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很多幼儿园都实施了园本教研活动,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作为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本教研活动以幼儿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促进教师长久发展为最终奋斗目标。我国关于园本教研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若没有得到及时解决,会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本文探讨了对园本教研活动的研究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以为各个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什么是有效的园本教研

有效的园本教研主要指的是基于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所开展的针对性的学习活动。按照信息加工学的基本理论,学习指的是一种主动地对脑海中已有知识的再加工、再学习过程,以达到对知识长久记忆的效果。信息加工一共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信息的有效提取阶段;二是信息的深度加工过程;三是信息的存储过程。但不管是哪一阶段的任务,都需要学习者自主完成。

教研活动开展的有效与否与学习者的配合程度以及是否具备思考的能力息息相关。考虑到每个教师的理解程度不同,有的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也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与努力,但效果甚微,仍不能有效解决相关难题,教师的学习积极性被逐渐打消,对其专业发展极其不利。因此,教研活动必须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一定的支架,帮助教师有效解决在教学中所面临的难题。换句话来讲,教研活动能否提供这个“支架”帮助教师进行自我建构是评价教研活动有效与否的指标。有效的教研过程一方面可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另一方面还能帮助教师重拾自信心,让教师以激情饱满的心态投入到教学中,为课堂注入新鲜与活力。

三、园本教研内容的明确

结合幼儿教师的职业特征,特制定如下园本教研内容。

(一)全员性培训

根据幼儿园小朋友的年龄特征,应组织所有的教师学习相关儿童教育理念。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习方式应多样化,比如小组研讨、信息交流等,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成长。

(二)针对性培训

按照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与兴趣爱好,为每位教师争取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学习他人的长处,以促进自身的发展。这些外出教师在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或者知识后,可向学校内的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在交流中实现自我价值。

(三)参c式培训

结合幼儿园所开展的诸如环境创设、区域活动的组织指导等活动,园长可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交流讨论。这样做一方面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让教师将所学的技能真正应用到实践中,使理论联系实际,效果会更为显著。

(四)互助式培训

学校可根据不同教师的特征,开展互助式培训活动。比如让经验丰富的教师引导新上任教师,互相帮助,这样教师在交流过程中不仅能提升自身能力,而且能增进彼此的友谊。

(五)引领式培训

园领导可定期邀请一些业界专家到园内为教师进行相关辅导,或者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教师进行讲解,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科研能力。

四、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园本教研制度,落实度较低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很多幼儿园为了谋得更长远发展,构建了相应的园本教研制度,借助园本教研制度,提高本园的保教质量,做人民满意的教育。然而,纵观当前各幼儿园所开展的相关工作,不难发现还存在这样的共性问题:所制定的园本教研制度针对性不强,而且制度体系不科学,有的幼儿园在奖励制度方面并没有明确地说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有的幼儿园虽然有相关的物质奖励,鼓励幼儿教师积极参与到园本教研活动中,但在精神激励方面却较为忽视,这种现象也会打消教师参与的热情度。

(二)园本教研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

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应是以幼儿园全体教师为主体,极力解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面临的相关难题。在园本教研活动中,教师的态度直接关系着活动开展得有效与否。然而很多幼儿教师还未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思想过于保守,不愿意去大胆尝试,对园本教研活动的认识不到位。这也使得在活动中幼儿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有的只是随意应付,对园本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造成重重阻碍。

(三)园本教研活动的主题与教学实践相脱节

很多幼儿园所开展的园本教研活动针对性不强,没有结合园内教师的基本情况,不能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只是盲目地照搬照抄其他学校的活动内容,这样即便教师进行了相关培训,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很难有效应用。有的幼儿园则将管理者所制定的相关内容作为园本教材活动的主题,管理者虽然在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技能,但由于他们没有真正融入教学中,对一线幼儿教师的感受知之甚少,这也造成了园本教研活动的主题与幼儿教师的教学实践存在很大的出入。此外,在开展教研活动中,教师在随意交流中也对活动主题的内容存在理解偏差,出现跑题等状况,影响活动开展的效果。

五、完善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的有效举措

(一)健全与完善园本教研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园本教研活动中,一定的制度必不可少,其可保障活动的顺利实施。各大幼儿园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园本教研制度,制度内容应翔实,具体,不仅要包括集体教研制度、教师培训制度等,而且要包括教师专业引领制度、效果评价与激励制度等。幼儿园应对现有的园本教研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引入竞争机制,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表现优异且有突出业绩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作为幼儿园的管理人员,还应强化园本教研制度的落实情况,为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营造舒适平等的园本教研活动氛围

在传统的园本教研活动中,幼儿园教研管理者具有较高的权威性,管理者提出相关活动,一线教师只是被动去接受相关任务。这使得很多教师怨声不断,工作中疲于应付,效率低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幼儿园管理者应转变传统的认识偏差,走与时俱进之路,在园本教研活动中,与一线教师共同探讨与交流,平等对待每一位教师。这样,教师才能敞开心扉去交流,说出自己关于教研活动的看法与态度,真正在教研活动中体验到乐趣。此外,在园本教研活动中,管理者还应鼓励幼儿教师多创新,摆脱传统的思想认识,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平台,从根本上增强园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只有将平等自由的理念真正融入园本教研活动中,年轻教师才能更加放开,用年轻人的理念与老教师进行切磋交流,从而学习到老教师身上的经验,增长自身的才干,而老教师也能从年轻教师身上学习到一些先进的理念。这样,园本教研活动的真正效果也就实现了。

(三)强化幼儿教师的理论学习力度

当前,还有很多幼儿教师对幼儿理论知识的掌握不熟练。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一些新技术、新理念不断出现,教师若不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就很难胜任教学工作。因此,各幼儿园应注重幼儿教师的理论学习工作。在开展园本教研活动前,可让每位幼儿教师针对此次活动主题自行搜集与之相关的资料,并对相关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这样,在开展活动中,教师才会有针对性,在与其他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才不会盲目,专业技能才会得到不断提高。这也是园本教研活动开展的初衷所在。此外,还应鼓励教在闲暇时间多学习,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教师才能更加自信,为课堂带来生机与活力,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教学反思交流研讨

1.自我反思

幼儿园尤其要注重培养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为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提供相关条件。比如为各班添置数码相机;在校园网站上增设相关的栏目;教师可以随时回顾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重新审视自己的活动方案并进行调整。

2.集体反思

对一些典型的、有争议的教学活动,组织教师集体研讨反思。如小班的科学活动“大鞋与小鞋”,开始教师将活动的目标定位为:“感知脚的大小与鞋子大小的关系,观察鞋子的不同款式等特征,学习给鞋子进行配对和分类。”在集体研讨时,有教师提出“将鞋子进行分类,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太难”等不同的看法。通过讨论与交流,大家最终达成共识,将目标修改为:1.感知脚的大小与鞋子大小的对应关系,根据鞋子的款式、颜色等特征,学习配对;2.乐意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集体反思活动启发了教师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弥补了个体的不足,拓展了多种思维方式。

六、结束语

总之,通过组织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园本教研活动,能逐步建立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形成一套符合本园实际的工作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和理论的优化整合与全面提升,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发挥园本教研的真正作用。

【参考文献】

第4篇:教研活动奖励方案范文

学校传统的教研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仅仅将教研的目标停留在独立的年段和单一的学科上,探讨的话题也仅仅局限于本年段或本学科,割裂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忽视了学科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没有实质内容的集体备课、浅尝辄止的课堂评析,学校校本教研还处于较浅显的层面,整体教研水平和质量不高。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课程改革呼唤教研创新,由于专业支持力量不足,有限的教研资源——无限的教研需求;有限的教研活动——无限的教学问题两个矛盾十分突出。开展网络教研——用网络技术改造传统教研,通过网络技术转变教研方式,“让教研插上网络的翅膀”,物理形态的实际教研和虚拟形态的网络教研:互补、共生、整合。补充、拓展、扩大、提升、盈利(省钱、赚钱)。网络教研的优势在于:技术层面——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文化层面——民主、开放、平等、对话、协商……;促进精英教研向大众教研转变。建立网络环境下的科学、高效的校本教研制度,需要各方面人员的积极参与,需要整合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人员的力量、加强校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1.网络校本教研的基本含义

网络校本教研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着眼于在学校的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及构建信息环境,不断优化和融入学校教研的手段、过程和结构当中,从而整体推进课程实施、学科教学和教研活动。并通过“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和实践”,逐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校本教研文化,使教师在研究状态下进行反思性的实践和专业成长,从而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网络教研的服务对象:⑴为教师服务:信息交流——校本教研——网络研修——资源共享;⑵为教研员服务: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在线研讨——教研管理;⑶为学校与社会服务:政策宣传——社会理解。

2.网络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

建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平台,促进和改革常规教研工作,改革传统的教师培训和学习方式,提供更多层面上的教学支援、同伴互助、师生研讨和专业引领,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帮助教师更新观念、自我反省和自主学习,主动追求进步。

倡导教后记、教学日记等写作,促进教师反思;利用结对帮扶、案例剖析和问题会诊等,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积极作用,促进同伴互助。构建以课例为载体的、强调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的行动教育操作系统,通过“一个课例,三次讨论”的研究方式,使学校教研组织机构逐步成为群体合作的学习型组织和行为改善的实践共同体。

鼓励每位教师主动参加课题研究,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建立个人教育网站,积极参加网络教研,从不同层面上扩大学校知名度,通过不同渠道培养教师。通过课题研究的深入持久开展,带动校本教研规范有序的发展,培育出一批名教师队伍。

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有利于教与学。侧重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重组与利用,校本教育资源(包括校本课程、网络课程、单元网络课件、学科网站、专题学习网站等)的开发与应用。

建立教案学案、教学实录、教学故事、教学叙事和教学设计的文本、视频等网络资源库;通过教师合作及师生共建共享等方式,建设社区教育网站、专题学习网站、单元性网络课件、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学习资源。在资源建设中要注意把研究方向从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课案设计展示平台、教研交流平台和教学反思交流平台,举办主题论坛,把问题分解成“集体智慧”“敞开心扉”“观点碰撞”“问题研讨”“个案诊断”等板块,让教师到其中尽情地互动、探究、研讨、体验,从而帮助教师自我学习能力和提高理论修养,培植一支教学能力强、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建设富有生命力的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可视化的、系统的校本课程体系,从中培养和提升教师课程资源研发与实施的能力。

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校本教研中,要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建设、资源建设、资源应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工作,积极挖掘网络资源和利用网络优势,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网络教研、家校服务和社区教育等模式构建。定期通过问卷、交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并及时调整相应策略。整合教学的实施与评价:特色性、有效性、发展性。

二、网络教研的实施流程

网络校本教研实施流程是:宣传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的特点和优点,通过制度加以规范,努力营造教研氛围,让教师人人积极参与网络教研。学校定时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及网络知识的培训,为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和支持。以校内BBS、QQ教研群,网络博客,名师工作室(各级优秀教师、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公用邮箱,学科论坛,专业网站及学校网站为载体,把网络主题探究、专题网站开发、课程资源开发作为重点,提升教师组织和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通过举办各种信息活动,倡导健康的数字化学习生活,营造健康活泼的校园信息文化,校本教育资源库建设应用(学案、范例、课例):学科教学网站及教师教学资源开发应用项目,侧重教学资源的搜集、整理、精选、开发、应用,探讨有效的整合教学模式。征集资源——可以是word文档、excel表格、压缩包文件或者是在线录制的教学课件;通过平台形成专题资源与开展教学比赛,搭建完善的网络教研活动平台。

三、网络教研的实施策略

1.问题发现

在实践中,各种教育教学问题不断出现,这需要学校和教师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

2.学习准备

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或研究团队需要形成理论制高点,以便能准确理解和把握问题的本质。

3.设计方案

设计多样的、针对性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方案。

4.组织实施

根据教学设计或实施方案,教师进行校本实践和研究。

5.交流反思

教师可利用“网络教研资讯平台”发表教学反思文章,其他教师或学生就此进行反馈和评论。

6.展示改进

①案例展示;②课例展示;③课件资源展示。组织教研组或教师进行网上讨论,总结出有价值的教学经验或资源,帮助教师找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在教科研系统工具平台的开发与应用过程中,应先有一个整体的设计思路,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坚持“开发一个,成熟一个”的平台开发与应用基本原则,注重有效性与实际效益的绩效评价管理,使每个功能平台能在实际使用中发挥应有作用,从而推进学科教与学、学校教研的可持续发展。

a.问题研讨、写作平台:侧重教师课堂应用,学生语言写作,课堂学习规范养成。

b.课例研讨、网络教研资讯中心:侧重教学研究课例研讨(网上与网下结合),问题探究,案例写作,专题学习,推广成熟的教学方式和模式,教师网上培训模式构建。

c.教科室、教研组工作平台:侧重学校教研的信息、成果展示、资料形成等,促进各级教研组织利用网络积累资料、优化工作和表达沟通。

d.教师发展档案袋、学生成长记录袋:建立教师个人专辑(包括教师提交的教研成果、教学资料、网络贡献、特长表现等)、学生个人专辑(包括学生提交的作业、作品、成果、网络贡献、特长表现等)的网络数据库。网络贡献是指教师或学生为学校资源库提交资源、参与学习或教研活动(如发表话题,参与讨论等)、社会评价等方面结合的网上积分。

e.在线评测中心(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将学校形成的各种评价指标体系形成相应的网络评测平台,发挥网络数据库统计和用户广泛参与的优势,使评价工作做到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等方式的结合,更趋于科学、客观和公正。

四、网络校本教研的模式

1.课题研究模式

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最重要的形式。网络环境下的课题研究模式侧重课题研究及教研信息,成果展示,资料形成等方面,促进各教研组利用网络积累资料、优化过程和表达沟通等方面。

2.课例分析模式

开展网上与现实相结合的教学研究和课例研讨,推广成熟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共享教学经验,探索网络课例研讨和教师培训模式。课例分析模式具有简捷、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因此,它应该成为网络校本教研活动中最常见的模式。

3.案例生成模式

一个好的案例往往代表一类典型事件,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建立教师工作网络案例库,推动研修范式革新。通过网络,建立教师研修的文献资料和视频案例的资源库,把教师的“知”与“行”结合起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4.活动与交流模式

开展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活动与交流,如“专家在线”活动,网络研修活动,教改沙龙,教师论坛等。

五、网络校本教研的实施

网络教研有趣、有效、有益。最大的特点:省时高效,方便快捷,全接触,零距离,互通有无;广交朋友,品味生活,自主活动。

1.搭建共享平台,实现集体备课电子化

备课是提高现代教学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学校把集体备课作为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但传统的集体备课因为流于形式、交流不畅等诸多原因受到置疑。教师集体电子备课,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甚至学科的限制,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上进行专题研究。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用好、用足网络资源,我们实施了“资源+个性”网络协作备课改革的探索。

首先是主备教师精心设计、上传资料。主备教师利用网络、电视、广播、录像等现代媒体途径获取大量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源,随后依据内容,逐一检索,获取资料,分块链接,并以自己的观点分析教材及所集资料,在规定时间内确定教学设计,最后将教学设想、解读以及相关链接资料按时上传至网络共享平台中的教研组资料库。

其次是辅备教师个性修改。组内辅备教师围绕主备教师的教学构想网上展开讨论,主备教师随时吸纳和整合大家的意见,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必要的调整。辅备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班级学生实际做增删修改,成为自己的教学方案。

最后是任课教师反思修改。主备教师与辅备教师实质上都是任课教师,完成教学之后,大家利用网络平台交流教学得失并积极反思,然后把这些反思及对教案的修改意见等传到学校共享平台,最后对教案进行第三度的修改,以保障个性化改革的同时,教学仍应具有的科学性与适用性。

2.参与教研论坛(BBS),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

所谓主题式教研活动,就是教师把平常教学中碰到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转化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研究的课题。教研活动围绕一个确定的主题进行,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设想,通过讨论形成一致的构想,从而形成教师之间合作、交流、共探、共享的教研活动机制和模式,真正做到因“问”制宜。如集备组教师提供的试题,共同探讨:出题的思路,考查的角度,试题的区分度,制图的方式等等。(品味试题的时候反思如何出题)形成试题创新。围绕某个主题进行面对面的学习交流、研究探讨,是常规教研活动中的主要活动形式。在网络环境下,运用网络论坛的方式来进行专题研讨,这样经常性的交流研究研讨内容更深入、研讨时间更持久,研讨的范围更宽泛。通过发贴、读帖和跟贴,实现教师之间的教研互动,使教师的教学思想在这里碰撞,教学经验在这里分享,教学能力在这里得到快速提升。同时可实现网络组题与网络说课,说课时将说课的全过程实时录制下来,说课结束后,可选择是否说课的录像供更多教师参考、借鉴,每学期至少可组织一次以上的网络说课示范。

⑴建立校内互动教研平台。在BBS论坛中进行主题教研的方式,它不受时间、地点及人员的限制,有助于教师教研方式的个性化发展,彻底摆脱了教研活动每周一次的局限,能使教研活动弥散到教师日常教学的每一天。首先在学校网站分学科开辟出“教研专题论坛”,由各学科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任版主,负责管理教研论坛,将论坛建成专业型、教研型的互动教研区域。然后组织教师在论坛上发贴,贴子的来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导处、教研组围绕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及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根据教师的需要发帖,比如:如何正确对待课堂生成;而另一类则是教师个人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以心得体会贴在网上,这些贴子得到了学校教师的积极响应,他们纷纷跟贴发表自己的意见,评判他人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发贴者和响应者都有了不少的收获。利用BBS进行主题教研的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四步,即:发现问题—论坛发贴—网络探讨—解决问题。

⑵参与学科网站教研平台。学校将学科网站的网址提供给各教研组,号召教师积极进入其他学科网站上的BBS论坛,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及学术讨论。几年来,人教论坛等各大教育论坛上,都留下了我校教师积极参与的身影。在这些论坛中,教师与名师、专家及各地一线教师有了直接交流的机会,也得到了热心的专业人员的悉心指点。

3.利用QQ等通讯工具,实现专题研讨即时化

⑴利用QQ群进行专题研讨。各个教研组建立自己的QQ群,然后以QQ群进行专题的研讨交流。大通六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成员有自己的QQ,并组建了大通六中心理健康QQ群(4132610),还加入了心理咨询师交流俱乐部(58514258)、心灵护航读书会(81920339)等QQ群,通过QQ的文本消息、文件传输、语音会话等方式进行实时沟通,使集体备课、分享心得、探讨问题等校本教研活动实现了即时互动。此外,BBS论坛、email等工具,实现校本教研的交互化、经常性,有助于教师教研方式的个性化发展。

集体讨论备一节公开课时,流程可以是:QQ群通知(通知交流时间及方式)——参考论坛文章、QQ交流完善——执教——反思——论坛教后反思——QQ交流——形成精品教案,大家共享。这种教研模式是对传统教研模式的一种补充,它还需要不断尝试、不断修改和不断完善。

⑵利用QQ群进行即时评课。传统的课堂教学研究,为了保证上课的正常进行,听课教师不能交头接耳、私下议论,评课必须另找时间,可推出利用网络平台中的QQ群实现即时评课的专题研讨模式。

⑶利用QQ群进行视频教研。具体的视频案例进行分析截取一段,分析效果。(嵌入教学视频片断)。教师上课时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过程录制下来,或者也可以只录制某一部分,通过上传到视频网站,大家观看后再交流讨论,这样就大大丰富了网络教研的内容,也更有针对性,避免了传统教研每次只能听一两节课的问题,每一位教师只要愿意都可以自己的教学视频,这对全体教师的发展都有益处。一方面广泛参与网络教研,可以促进各地各学校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实现资源的广泛共享和教学经验的相互交流借鉴;另一方面通过在教研活动中的不断历练,增强了教师间的学术探讨氛围,进而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4.建立教师博客,实现资源分享多元化

网络的多元性是它最大的优势,它为每一种教学思想提供寓居的空间,而博客(Blog)这种极具包容性的网络平台,更是积累了许多优秀的学科教师经验,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机会。

利用博客开展网络教研的做法是:教师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教育教学中的见解、撰写个人日志,积累教研资料,有相同兴趣或同样学习范畴的其他教师可以登录访问,并做出回复。此外,博客群中其他感兴趣的教师,也可以对发表的观点进行交流。我校博客正在内化为教师自觉的教育生命活动,成了教师个人学习工作的汇集处,专业成长的档案袋。

六、网络校本教研的发展策略——激励与评价机制

1.针对教师发展、师资培训、资源建设、教研效益及教学质量等方面

学校需要逐步建立与本校发展情况相适应的网络校本教研管理制度以及灵活的,更有针对性的成果奖励制度,将师生网络积分纳入学校评价体系。为了保证网络教研的有效实施,我们建立健全了校本教研制度,如:集体备课的资源共享业务学习制度,优秀教研组考核细则,“优秀博客奖评方法”等等一系列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制度,这一系列制度,有效地保障了网络教研的顺利开展。实时公布各学科主页的工作成果,如注册人数、发帖量、访问量等信息,并以滚动排列位次的形式予以展示。其次,为调动各学科中心组及学校参与网络教研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各学校实地教研工作的健康发展,建立学科中心组及学校学科骨干小组工作评价制度,各学科主页将设立专门区域,实时公布各学科中心组及学校学科骨干小组的工作成果,如注册人数、发帖量、访问量等信息,并以滚动排列位次的形式予以展示。

2.教师发展档案袋及学生成长记录袋

建立教师个人专辑及学生个人专辑的网络教研数据库,设置网络积分。

3.学科教与学发展性评测平台

根据各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相应的学科教与学网络评测平台。

七、期待收获

校园网络教研是一种全新的教研工作方式,所以它也存在一些新问题。人机对话、机机交流的弱化,网络教研提倡的方法多样化反而使一些信息交流产生遗失,从而影响教研效率。问题将随着网络教研工作的深入而越来越明显,同时它将成为我们以后努力解决的,校园网络教研已经不是现代教育技术及信息技术的辅教研,而是一种全新的方式,我们将继续为之探索,逐步实现以下计划:

1.教学设计案例库

按照新课程标准设计的信息化教育实验课教学方案,形成WORD文件。

2.学科教学资源库

按照课程知识点要求,收集和制作的学科教育资源素材(包含五种类型:文本素材、图片素材、声音素材、影视素材、动画素材、教学软件),按每节课管理,形成系列。

3.学科教学录像库

据教学设计方案和教学资源库进行的课堂教学录像,可制作成光盘。

4.教学反思集锦

根据课题研究情况,教师写出的课后反思、教学随笔、教育叙事等,形成WORD文件。

5.教学评价方案库

根据课题研究情况,教师针对“教与学”所作的各种教学过程性评价,形成WORD文件。

6.学术交流及成果展示会

一学期能否开展一次。

7.开展网络教学

⑴提供学生的学习资源——录制三分屏课件;⑵在线解答学生疑难问题——在线讨论;⑶组织网络试卷。

8.全优学生(网络)自习室

第5篇:教研活动奖励方案范文

其一,是“有形无实”。其表现最明显的是,学校要求教研组的各种教研活动留下痕迹,那么教研组就要求教师搞很多的文字材料,而教师不管是自己的教学设计还是网络下载的论文,堆成一大堆交给学校。这样的教研要求,表面上注意了资料的收集和经验的保留,可是由于材料中的多数内容不是陈旧的就是虚假的,对教师的成长非但没有起到正面的作用,反而容易生发教师的厌恶情绪。

其二,是“管而不理”。就是管理者(如教研组长)在教研活动前布置一些研究任务,活动后收集一些文字和图片资料就大功告成。至于教师们如何确定研究主题、如何备课上课、如何总结教研得失、又有什么困惑等,要么被忽略要么就走走过场,没有多少研究成果可以共享。

分析这两种现象,其中两点原因不可忽略且值得担忧。一点是制度没有体现出效能。可以说,每个学校都定了不少工作和管理制度,但真正能够达到制度中描述的要求的情况并不多见。管理者看到那些低层次低质量的教研活动,或因自己本身的教研能力有限,或多数教师没有研究热情,常常对“有形无实”的教研活动望而兴叹,听之任之。另一点是缺乏核心教师的带动作用。核心教师是指那些有工作热情和较高科研水平的教师个体,这些个体具有乐于助人的意识和较强的语言文字以及一定的管理能力。这些教师普遍存在于教师群体之中,他们常常只能顾及自己的教学思考而没有时间和机会帮助别人共同成长。而更值得担忧的是,类似的现象并没有得到学校管理部门的重视。因为类似的现象长期存在于学校的日常工作中,致使上面两种现象成为一种常态,一种危害教学效益的常态。那么,怎样改进这些屡见不鲜的“怪现象”,提高教研活动的运行质态呢?

首先,要避免“制度管人”的弊端,强化管理者参与教学研究的意识。这里的“参与”,不光指管理者参与到定期的常态化的教研活动中,与教师们共同经历分析文本、解析现象和处理问题的研究过程,而且要关注研究过程的“质量”,强调研究过程的“高质量”,在对教师提出高要求的同时,又能真诚地关心每位参与成员。套用“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有怎样的管理者就有怎样的教研活动。所以高质量的教研活动需要有高素质的管理者,要求管理者有思想、有能力,能为学校教研活动的高质量运行提供保证。

如我校在选择教研组长和教导人员时,采用了公开竞选的形式,要求竞选演讲时阐述“如何在工作中提高教研质量和如何总结和传播研究成果”这两项重要内容。诚如胜选的某教导副主任所言,他工作两年来,对原教研活动的大致情况进行了审视,然后根据教研活动的“软肋”,把教研组长从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和学生作业的繁重而机械的工作中转移到重点提高教研活动质量上来,并全程跟踪和辅导每位上教研课的教师,与上课教师揣摩教学思路和方案,与上课教师思考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并鼓励上课教师将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积极投稿。两年中,该组有7篇教学设计和教学经验文章刊发在各类教学杂志上。不少青年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看到了努力的方向,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被激发了出来,整个教研组的研究氛围变得融洽而热烈了。整个教研活动中,管理者的作用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第6篇:教研活动奖励方案范文

关键词:学校教学工作 学校管理 考核奖励机制

一、做好常规教学管理与教研活动计划的落实

全面实施“吉林省义务教育新课程计划”,开全学科,开足课时,做到常规教学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做到表课一致,保证所有学科都能正常开展。保证教学时间,保证学生的学习和每日至少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认真落实《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打造学校高效的课堂、精细的管理。深入开展以“校级公开课”“双三课”和“教学开放日”等活动为载体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中把“集体备课”“双三课”和“推荐骨干教师”三项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备好课,讲好课,评好课,选准人”。第一,各教研组要按照学校各项工作总体计划的安排和要求,以开展教研活动为主要内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研组工作计划”。第二,学校通过严格的检查措施,保证全校的教研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起来。以教研组为单位,由教研组长组织,学科业务领导参与检查指导。学期初教研组做出具体的活动安排,做到“五个明确”,即明确教研活动的任务,明确教研活动的目的,明确教研活动的时间,明确承担教研活动的教师,明确开展教研活动的方法。强化教研组长职责,要求各教研组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学校月重点工作安排表”的有关安排,每周一填写一份“教研组下一周的教研活动安排表”,并按时组织进行。通过三项活动的密切结合,来实现“实践、发现、研究、解决课本和课堂教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目的,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认真落实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各项要求,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实行“上级培训”“校本培训”和“教师自培”三结合的办法,以学习“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为主要内容,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工学”兼职。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计划》和《校本培训计划》,做到任务具体,目标明确,时间明确,责任到人,及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及时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级和外地名校对新课程教学研究活动的学习。及时安排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的训练、学习和培训。认真研究和实践校本培训行之有效的方法,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为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努力做好“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打造出更多的省市级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并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与辐射作用。选出专业知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肯学习,爱钻研、善总结的中青年教师作为上级业务部门的培训对象,并根据上级的培养条件向上推荐骨干教师进行培训。组织“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对普通教师进行“一帮一”的培训活动,要求优秀的教师制定详实的带徒计划,对所帮助的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写出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真正达到一人发展全员提高的引领作用。

二、加强学校管理,为学校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校要加强在校学生的管理,特别是住宿生的管理。学校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提高课余辅导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安全健康的生活、愉快地学习。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合理地安排辅导时间和辅导学科,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加强过程管理,严肃学生纪律,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检查和调查,及时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努力使学生的食宿满意,学生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做好防控流失生工作,提高适龄少年的入学率和在校生的巩固率。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特殊的生理时期与心理特点,致使这个阶段的学生情绪波动性很大,处于叛逆期的学生,更需要家长与教师与其进行沟通。因此,教师要利用学期初的有利时机,对流失生进行集中多次家访,注重实效。实行防控流失生的单项奖惩政策。实行防控流失生责任制,提高在校生的巩固率。学年初召开家长会。开展创建无流失生班级活动,实行专项表彰奖励制度,力争把流失率降为0。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利用板报,学习园地、班会、集会对学生进行交通、劳动、饮食、防冻、取暖安全教育和环保、国防、道德及法制教育,利用重大节日开展读书征文活动,组织参加青少年科技艺术大赛。

建立组织,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及时、高效、优质地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任务。通过学校的“月份重点工作安排表”,将“教育局年度工作要点”“进修学校年度工作要点”“教育局年度目标管理督导评估实施细则”及局长的讲话等文件和会议精神按时逐一列入,提前打印下发到学校各室各组,以保证及时落实和完成。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并及时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实行过程管理和效益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制定印发“月份学校重点工作安排表”“日常工作计划表”“月份领导工作汇报表”等计划检查表格,实行月安排、月检查、月汇报、月通报制度等运行过程督导措施,促进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第7篇:教研活动奖励方案范文

回顾2015年,我们以《学校"十二五"规划》为指导,围绕学校《"十二五"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办学思想,在"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和深化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推进教科研与教师教育工作规范化、信息化、主题化,教师队伍成长迅速,成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一、制度建设:突出各层落实,确保工作有序

领导重视,目标明确,以规章制度做保证,切实推进教学工作计划,是我校教师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2015年,我们严格执行《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制定了教师教育工作计划、校本培训计划等,并认真落实了教研(备课)组长例会制、师徒结对制度、每学期一人一节公开课制度、教师素养提升四个一活动计划等各种校本培训方案,并指导各教研组制订了教研组、备课组计划,规范集体备课,规范指导教师素养提升工作,充分利用校内外师培资源,对教师进行全方面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年来,举行教研(备课)组长例会 次,教研(备课)组开展主题教研 次,一人一节公开课开课率95%以上。

贯彻落实学校承办活动规定,积极组织好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2015年共承办市直级以上教研活动15次,开课或讲座30人次,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从教研组制订相关方案,主管部门组织监督指导,较好地保障了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有序开展。

二、平台培训:注重以点带面,推动理念更新

三、骨干效应:抓好师徒结对,凸显项目引领

"师徒结对"是我校教师队伍快速成长的重要途径,从办学伊始就一直在做。面对教师队伍的新形势。我们在2015年对"师徒结对"工作进行了改革,将其分为"协作体"和"一对一"两种形式,以教龄3年到5年为限,教研组综合考虑,教师双向选择,学校统一认定,为期一学年,开展以项目研究为途径的教学合作。围绕学案、有效教学、课堂模式、学科习题编制、学情等专题,设计项目,或者深化教研组的传统特色研究等,确立了近百个相关研究项目。同时,教务处加强了对项目研究的中期检查和成果形成指导。一年里,我校在市里立项的11个课题中有三分之二为研究项目,省7个市级精品课程中有3个也是正在不断深化的研究项目。

四、校本教研:强化课堂研究,挖掘教研深度

为了更好地推进"促进有效学习"试点项目,我们强化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提升教研组教研的实效和深度。

以校级公开课为抓手开展课堂研讨。全校一线教师均开出校级公开课,教务处在学期初对公开课进行了总体设计,按照时间段,分为高三试卷讲评、高二学考复习,师徒结对汇报、骨干教师展示,面向市直公开课、校级推进促进有效学习研讨课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有序开展了各类校级公开课。

上学期,针对各学科课程的实施难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组织开展语文(教材解读、学考复习)、数学(先学后教)、英语和政治(学考自编学案复习应用研究)、高三试卷讲评等学科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并继续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开展研讨活动。下学期,围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试点项目,除开展多次教师平板使用培训外,还进行了多次相关教学的公开课。陈雪金、赵天天老师还在市"平板走进试卷讲评课"教学活动中开出公开课。

一年来,有19个市级课例评比中获奖,有9位教师在市直级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这些教研成果多数来自平时教学实践研究。

五、教师评价:围绕素养提升,促进自我发展

一年来,教务处紧紧围绕学校教师学科素养提升基本内容,开展各类校本教研活动,以市学科素养比赛为依托,推动学校教师技能"四个一"评比活动,促进教师自我发展。

1.强化教师的校本研修管理和过程质量监控,促进教师培训过程规范、内容落实。学校要求各学科备课组,抓住校本教研着力点,实行"一组一主题",每次校本研修活动,都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记录,加强出缺勤的管理以及记录。做好对教研组教研活动的管理,及时向教研组长反馈教研活动参与情况,督促落实,改善了教师的发展的学习、研修氛围。

3.教师全员开展教师读书学习活动,定期召开读书汇报和交流活动。为教师购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读本》、《论语心读》等书籍。每位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撰写相关的读书报告或心得体会,既可以形而下立足教育教学实践,也可以形而上提炼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扩展视野的阅读活动,促进教师成为研究型、内涵型的教师。

第8篇:教研活动奖励方案范文

1.校本教研认识不充分

教师对校本教研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通过访谈发现,有些英语教师认为平时教学任务较重,备课、撰写教案、批改作业、应付各项检查等,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反思教学、参与课题研究、投入校本教研活动等;也有些英语教师认为校本教研对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不大,没能从主观上重视校本教研。

2.校本教研“供需”不对口

不管学校开展哪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其目标都应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但从校本教研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校本教研活动并没有迎合教师真正的需求。学校英语教研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之前,没有充分地对教师的校本教研需求进行调研,没能了解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来规划针对性的校本教研内容,而仅仅关注的是对校本研修活动的参与度以及后期的科研成果。

3.校本教研缺乏合作

合作类的校本教研活动少,任务部署类的校本教研活动多。大多数学校英语教研组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中,缺乏可以促进教师合作的教研活动,未能很好地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更多的是邀请专家、学者给教师举办讲座,讲座的主题也是由专家、学者拟定,缺乏针对性指导。还有一些校本研修活动为了迎合地市级课题需求,强制性地将课题任务部署给教师,这都难以达成校本教研应有的效果。

4.校本教研评价不到位

当下,对学科教研组的评价都会与教研成果结合在一起,然而并不是所有学校都会专门针对校本教研进行考核与奖励。此外,评价方式重视对结果的评价与激励,忽视教师的日常教研投入。这样的导向会造成教师重视公开课,轻视家常课;重视学科成绩,轻视学生素质培养;重视科研结果,忽视科研过程的势态。同时,学校对于校本教研的评价缺乏制度建设,校本教研的过程与质量得不到有效的衡量,无法很好地体现对教师参与度、研究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激励评价,缺乏发展性的评价。

二、小学英语校本教研该走向哪里?

目的地一:反思性校本培训模式

反思性培训是指通过校本培训课程的实施,指导教师针对薄弱的语言素养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并对实践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结,用以指导后续语言实践。在后续语言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再通过校本培训模式帮助教师强化语言结构,提升语言能力,循环往复,不断促进。

目的地二:反思性校本教研模式

反思性校本教研是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通过主题式教研、网络式教研等,开展互助型教研。以课例分析、教学专题研讨为载体,以个体反思、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为途径,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培养教师反思教学的习惯、改进反思教学的策略,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个体的反思,实现教师间集体智慧的分享,促进教研组的整体教学技能的提升。

1.主题式教研。

主题式教研是指围绕一个教学主题进行阶段式的校本研修,围绕主题内容进行集中、深度的研修,可跨时半个至一个学期。

聚焦问题通过小组或整个教研组的教研形式开展。无论哪种形式的主题教研,都需要围绕主题定内容,定形式,并制订具体的教研方案,保障实施。实施步骤可以分为:研讨立题、实验矫正、汇总提炼。教师对教学中比较困惑的教学专题或难点进行梳理归纳,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为某个阶段教学研讨的主题,根据该研讨主题进行有组织、有规划的理论学习、研讨活动与教学实验,引导教师进行过程性反思,并运用反思结果来调节教学行为,继而针对实验活动进行汇总,提炼出针对该主题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2.网络式教研。

网络式教研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使研修活动成为随时随地都能按需进行的非固定式的教研形式。

网络教研平台不仅可以发表区域教研的官方信息和先进的教研信息,一线教师也可以即时进行互动教研,问“需”于教师,问“求”于教研部门。常见的网络教研平台有QQ群组、网络论坛、教研博客、教研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各个网络平台都可以推送教研信息、教学策略、优秀教学设计、优秀微课程、优秀微视频等,还可以聚焦教学疑难问题,教师之间进行教研互动讨论。这样的网络式交流,为教师提供了灵活与机动的教研方式,教师们可利用闲暇,自行安排时间学习和交流。

目的地三:规范制度化的校本教

研评价模式

规范制度化的校本教研评价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实施过程、教研成果,具体评价内容如下:

建立规范制度化的评价办法,其目的是通过考核手段来促进校本教研的健康发展。教师是校本教研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客体,教师参与评价教学研究的积极性直接决定了校本教研评价的深度和广度。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教研考评制度,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评价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促进校本教研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学校的教学发展。

三、小学英语校本教研该做什么?

策略一:完善制度,搭建校本教研平台

建立合理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保障,有助于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营造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1.实行教研组长负责制。

为了完善监督管理,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教研组实行教研组长负责制,确定教研组长为校本教研活动的第一负责人。围绕每学期的校本教研活动,教研组应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与反思。同时,设立由全体组员共同实施的管理模式,创建把教学、研究、培训结合起来的教研训一体化的教师培训模式,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使校本教研取得应有的成效。

2.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为使教师能资源共享,提高教学的质量,教研组应有规定的集体备课的时间段,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活动,并在教研组内开展相关专题研讨。教师之间对单元整体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教学建议,力求使教学设计更完善、更科学。活动结束后,教师根据讨论的结果,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实施、总结、反思,形成对教学内容的最佳设计。

策略二:同伴互助,构建学习型校本教研机制

同伴互助指在两个及以上的教师之间,以专业发展为指向,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的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实施校本教研强调教师间的同伴互助,可以在教师集体中形成教学思想、模式、方法的交流,弥补教师个体学习的局限性,实现专业切磋、经验分享、师资队伍的共同成长。同伴互助有以下形式:

1.沙龙会谈。

在校本教研中,教研组通过组织教学沙龙活动,促使教师深度会谈,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同事进行深层次研讨,实现教研经验的共享。教师可以畅谈教学教研的心得、感想与困惑,分享他人的收获、体会与经验。每次沙龙时,教研组确定活动主题,教研组成员就平时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研讨。

2.一课多研。

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教研组可以通过三个环节开展一课多研:自我设计实践――同伴互助提升――反思加工实践。(见图3)由一名教师独立备课、上课,教研组成员听课、评课,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提出相关的教学意见,授课教师反思、总结后,改进教学方式与环节,再次进行课堂展示,教研组成员再次听课、评课。这种“一课多研”的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切入点,以听课、评课、教学反思为主要途径,能够切实提高教师个人素质,提升教学质量,保证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策略三:专家辐射,提升校本教研水平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专家指导的形式有教学理论讲座、教学专业座谈、学术专题研讨等。对于小学英语教师而言,邀请专家开展与教学有关的报告、讲座等是小学英语教师接受前沿教学资讯的有效形式。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引领课题论证与成果鉴定。对于课题相关主题的理论研究、申报、调研、数据分析等一系列课题活动,专家的分析、判断、建议与引领能够有效地推动课题式教研活动。此外,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都是学校教育的宝贵资源,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柱,学校除了充分发挥他们在本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外,还应依托这些优秀教师的优势,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以推动整体师资队伍的发展。

策略四:网络教研,拓宽校本教研途径

网络教研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与安排,随时随地参与教研活动;其次,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实现自主教研,以参与者或组织者的双重身份,灵活开展个性化教研活动。

教师通过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各种网络平台,实现网上集体备课、评课,一改以往教学研讨中单纯的即时性效应,使教研组全体教师参与教学实践的各个过程,如教材分析、重难点处理、教学设计、课后点评等。这样的在线交流作为自主式主题研讨和互动式课例分析的补充,能够帮助教师实时地开展互动交流,促进教师及时反思、总结教学心得,是培养教师形成教学反思习惯的良好途径。

策略五:课题引领,推进校本教研深度

学校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大力推动校本教研工作,激活英语传统教研,秉承“以常规教研为基础,科研课题为依托,有效课堂为重点,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的教研特色,从知识理论的整体引领、教学实践平台的搭建、个体反思与集体智慧的交流以及使教研顺利开展的各项制度保障等多方面着手,将英语教学研究引向深入且有效的创改思路。每一位教师依据学校的科研工作长远规划,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个人发展规划,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与目标。教研组应定时召开课题研究专题会议,聘请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做培训指导,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推进校本教研深入发展。

策略六:自我反思,提升校本教研品质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这样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充分说明了自我反思对于教师发展的作用。这里的反思是指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期对教学目标、方式等进行及时调整与完善。

第9篇:教研活动奖励方案范文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培训;平台;激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已进入“新课程改革”时期,但是还有部分教师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教育观念陈旧,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对自身专业发展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已有的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环节的理论指导性相对薄弱。

基于此,在构建和谐学校文化的过程中,我校实践“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校内外多方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了解教师需求,制订培训方案

要求教师制订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和学期发展目标,学校根据教师的专业发展期望值和个人发展规划,以师为本,制订学校的教师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促进其专业发展。

(二)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每周教研活动时间,各教研组长对本组教师进行校本培训,解决教师在专业成长中的疑惑;定期召开备课组长经验交流会,探讨备课组活动的有效方法及途径,力求每位老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实行骨干教师再培训制度,骨干教师定期与大家交流教学经验、教学管理心得,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三)“走出去,请进来”,开展课改培训

为了保证新课改的顺利进行,学校多次分年级分层次组织教师到山东杜郎口、山东昌乐二中、山西新绛、河北晋州二中等中学现场观摩学习,回校后组织讨论,探讨适合我校的课改模式。

2011年,我校请来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程翔、韩军、吴欣歆、来凤华等四位专家分别作课并作了精彩的报告。这次培训使老师们对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激发了老师们课改的热情。

(四)重视教师课堂专业技能培训

1.板书培训。为了引起青年教师对粉笔字的重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进行了板书培训,并随后进行板书大赛,激励青年教师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2.规范汉字书写培训。大力支持教师参加规范汉字书写培训,并由参训教师对本校教师进行再培训;每学期进行教师规范汉字书写比赛,并选出了优秀作品展示。形式多样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二、搭建平台同伴互助,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一)组织展示课,为理念领先的教师搭建平台

常态课展示活动改进了教师教学方式,规范了教师课堂语言;“同课异构”展示活动彰显了各位参赛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课改展示活动将我校的“时间・实效”课堂模式付诸了实践,提高了教学效率。实践证明,各类展示课给教师提供的不仅是展示平台,更是培养和锻炼的有效途径。

(二)开展“教学论坛”,为有经验的教师搭建平台

我校每年一度的主题教学论坛,是对全体教师一次重要的培训,也是一次教研成果的展示。例如:主题为“促专业成长,做幸福教师”的第八届教学论坛旨在为教师健康快乐成长指明方向;主题为“读书促我成长”的第九届教学论坛则力求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习惯,通过读书“改变心态,改变人生”。系列教学论坛活动传承的是和谐校园文化的精髓。

(三)实施“青蓝工程”,为青年教师进一步发展搭建平台

为使年轻教师尽快胜任教学工作,我校开展了师徒结对的“青蓝工程”活动。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等都有明显提高,多位青年教师先后在省市区评优课和说课活动获得佳绩。

(四)开展“读书月”活动,为教师的思想成长搭建平台。每年的12月份定为教师“读书月”,学校为每位教师购置专业书籍,要求教师做读书笔记,写学习心得。定期检查读书笔记,选评学习心得,并将部分优秀作品刊登在校刊《文曲》上。读书月活动促进了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思考,推动了教师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协调发展。

(五)开展骨干教师博客活动,为教师交流展示搭建平台

我校已建成“十中骨干教师博客圈”,用以发挥骨干教师名师的辐射作用,实现教师整体素质的大提升。

三、总结经验形成制度,巩固教师专业发展探究成果

(一)教研制度

为保证教研工作切实有效,学校制订了《第十中学教研检查制度》,要求教研活动要固定时间、地点、发言人,活动要有主题、有记录、有检查;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于教研活动中,提高教研活动的实际效果。

(二)科研制度

制订《第十中学校本科研制度》,规范了教科研活动环节,激励教师进行科研探索。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学,研究的结果服务于教学。

(三)导师制度

制订了《导师制度》,规定上岗3年内的青年教师必须要拜师傅,而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力争能收到徒弟。

(四)评价奖惩制度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奖惩机制,主要制度有《第十中学教师自评他评量化评估方案》、《第十中学教育教学奖惩制度》、《第十中学教师自我反思制度》、《第十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管理制度》、《第十中学教师职务评聘标准》、《第十中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考评制度》、《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课评选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对潜心钻研业务,有优秀科研成果或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

四、踏实实践,教师专业发展成果显著

近两年青年教师在评优课、展示课活动中获市级一等奖的有四人,获区级一等奖的有十人。

学校骨干教师逐年增加,现有市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名师2人,区级名师及骨干教师17人;刘轶茜、刘彦乔、王永丽等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在河北省校本课程课堂教学说课评比中,徐淑芬、谢志老师荣获省一等奖。许瑞霞、王丽平、刘轶茜等老师分别在市级以上交流会上作报告及经验介绍。张文君老师三次作客石家庄广电中心新闻广播《星河梦工场》“名师讲堂”栏目,谈美术专业与实践的话题,引来家长的热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