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风险分级防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开学条件保障组织师生按时返校情况教职员工是否及时到岗。 组织人事处各部门
学生是否按时返校。 学生工作部各系
是否认真核查学生教材到位情况,确保教材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 图文信息中心
是否做好因特殊情况请假教师课程的合理安排。 教学工作部各系部
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情况是否积极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是否出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是否按规定落实学生学费等减免政策。 学生工作部
实验室及实习、实训保障情况职业院校落实《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情况以及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条件是否满足教学计划需要,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教学工作部各系部
“双师型”教师是否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教学工作部各系部组织人事处
后勤保障情况学校网络、多媒体设备、教学终端等各种教学设施设备是否经过检修维护。 图文信息中心
生活设施设备是否经过检修维护。 基建后勤处
饮食、住宿、水电暖等各项后勤保障工作是否到位。 基建后勤处
校舍安全管理校舍隐患排查情况是否建立高校危旧房屋排查整治台账,对D级危房是否及时封存并落实拆除措施。 基建后勤处保卫部
食品饮水安全与卫生防疫管理食品与饮水安全管理及健康教育情况。是否加强食品安全和卫生防疫工作,不断完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食堂就餐环境。 基建后勤处
学校食堂食品采购环节、运输环节、储存环节、加工环节、售卖分餐等是否存在卫生和安全隐患。 基建后勤处
自备水源、二次供水及直饮水设施、食堂蓄水池等是否清洁、消毒,是否进行水质检测。 基建后勤处
是否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课、缺勤追踪,患者及时隔离治疗、隔离期满凭医院返校证明复学等传染病的防控日常管理措施。 学生工作部各系
是否加强以结核病等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控。 基建后勤处,学生工作部各系部
是否在健康教育课中落实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传染防控等内容。 教学工作部,学生工作部各系部
校车安全管理校车安全管理情况学校门口道路是否设置警示牌、减震带。 保卫部
是否针对不同季节交通安全特点,完善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开展事故逃生演练和应急处置演练。 保卫部
发现违规违法营运车辆是否及时向当地交管、公安部门举报。 保卫部
校内是否设置必要的限速、减速标志。 保卫部
校园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学校“三防”建设落实情况。学校是否配齐必要的安全防护、应急处置装备,校园重点部位是否安装视频监控。 保卫部
寄宿制校园是否设专职宿舍管理员。 学生工作部
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 保卫部
重点领域治理情况是否按照要求切实加强学生预防溺水事故的宣传教育。是否采取措施有效防止校园拥挤踩踏事故,维持好高峰时段学生上下楼秩序。 保卫部,学生工作部各系部
是否强化校园消防安全防控,进行电器火灾综合治理,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和器材配置及完好有效情况,组织开展消防演练和应急疏散演练。 保卫部
校内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情况。开学前,各级各类学校是否组织专人对校园环境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排查,特别是校内课桌椅、水电气、门窗等是否进行全面检查。 保卫部,基建后勤处
是否重点排查了校舍、设施设备、饮用水源、道路通道、电器线路等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对排查出的各类安全隐患是否及时整改。暂时不能整改的是否采取了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保卫部,基建后勤处
校园安全稳定情况高校是否落实反恐怖工作责任制要求,强化反恐防范知识宣传教育,全面清缴恐怖音视频,完善反恐防范工作预案,强化应急处突工作准备。 保卫部
加强网络安全和舆情引导,确保高校安全稳定。 宣传部,图文信息中心
是否加强高校实验室及实习、实训室的安全管理,构建由学校、二级单位、实验室及实习、实训室组成的三级联动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建立安全生产周期安全运行机制,建立安全准入制度,开展实验室及实习、实训室重大危险源专项定期检查、安全应急能力建设和安全年度报告制度等,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教学工作部各系部
防范非法入侵校园导致学生伤亡情况是否制定健全舆情信息分析安全预警快速反应和排查化解联动处置机制和工作责任制。文xx保卫部宣传部
是否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队伍建设,是否定期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工作。 保卫部
是否经常性对师生开展法治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和反警示教育。 宣传部,学生工作部,保卫部
校园欺凌和暴力治理情况是否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是否建立学校安全风险预防、管控与处置制度和工作机制,是否制定完善安全预警快速反应和联动处置机制,形成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 学生工作部,保卫部
校园周边综合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警校联动机制是否建立。 保卫部
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是否组织开展涉校涉生矛盾纠纷大排查,排查出的问题是否在政策法律规定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化解。 学生工作部
对存在极端言行或苗头的不稳定因素是否第一时间向主管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报告,是否采取妥善措施疏导情绪,化解矛盾。 宣传部,保卫部,学生工作部
是否出现大规模集访或进京到市非访。 党政办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是否增强学生抗挫折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否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是否配齐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 学生工作部,教学工作部
是否建设了心理咨询室或心理咨询热线,是否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学生工作部
是否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和心理危机排查工作。 学生工作部
学生教育管理情况是否利用开学初对学生集中开展安全教育,是否突出防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安全教育重点,是否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 学生工作部,保卫部
关键词:基层行;岗位风险;案件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1-0060-02
岗位风险分级防范是以《中国人民银行岗位风险防范指南》为依据,参照所列县支行的风险岗位,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明确岗位风险点,并综合评定风险等级,采取差异化防范对策,进行分级管理和防范,形成严密、有效的岗位风险分级防控机制。其工作核心是主动预防,超前防范,重点突出,推动监督关口前移,实现防范风险的差异化和精确性。岗位风险分级防范工作的推行,有利于促进干部职工风险防范意识的提高,促使各项工作运行更加科学、规范,风险防控能力大力加强,有效避免各类风险隐患和事故案件的发生,带动县支行整体工作上水平。
一、构建岗位风险分级防范的防线
(一)组织筹划阶段,实现前期预防,筑起第一道防线
1.建立工作组织,明确工作任务。成立岗位风险分级防范领导组织,负责整体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指导和检查考核。以县支行案件防范工作领导小组为依托,增加岗位风险分级防范工作的职责。具体包括,制定岗位风险分级防范工作实施方案、细则;研究解决岗位风险分级防范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总结岗位风险分级防范工作经验,查找纠正不足,不断完善岗位风险分级防范工作机制;根据岗位职责和业务发展变化,及时组织评估岗位风险点,调整完善防范措施;负责岗位风险防范工作的考核奖惩、总结评比、责任追究等工作。
2.开展宣传培训。开展宣传培训工作主要为岗位风险分级防范的顺利推进提供思想支持和行为保障。一方面,采取警示教育、先进典型示范教育和优良革命传统教育,以及聘请专家、学者授课、宣讲法律知识等形式,有效开展党纪国法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干部职工岗位风险意识,积极主动投入到岗位风险分级防范工作中;另一方面,采取专题培训、重点辅导、交流研讨等形式,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自身的培训指导,熟悉工作内容,重点掌握划分岗位风险等级的原则和方法,便于岗位风险分级防范工作顺利开展。
3.确定岗位风险等级和明确防范措施,形成前期预防的第一道防线。确立岗位风险等级时,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岗位风险防范指南》的评估内容、标准和等级,参考巡察、执法监察、举报、内审和业务部门的检查结果,综合评定风险等级。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运用自己找、相互帮、领导提、组织审的工作方法,将风险岗位确定为低、中、高三个风险等级,经组织审核后,将风险点及等级登记汇总,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公开征求意见后确定。根据岗位风险等级的不同,从思想道德、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风险防控措施,做到防控措施具体和可操作,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体现防范措施的差异性。
(二)推进落实阶段,形成中期监控,建立第二道防线
推进落实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事先确定的岗位风险等级和防范措施,采取检查和评价等手段推动落实。县支行根据本单位实际,确定时间周期和频率,采取抽查或全面检查的形式,通过例会分析、听取汇报、检查工作记录、问卷调查等方式,检查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形成检查记录,提出督导意见。通过对落实情况的质量评价,敦促各项防控措施的充分落实。采取定期自查评估、上级检查和交叉检查等方式对岗位风险分级防范落实情况进行质量评价。质量评价注重体现岗位风险分级防范的全程性,全面客观反映出整体工作情况,为保障整体工作效果及开展下一阶段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这一阶段形成中期监控网络。通过设立举报箱、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开设网上投诉专栏等方式,及时收集各种信息。定期汇总分析业务检查、审计、巡视、举报、执法监察等相关情况和收集的信息,对落实防范措施不到位的部门和岗位,实行跟踪调查,防止落实防范措施出现空白点。
(三)完善提升阶段,建立风险处置程序,筑牢第三道防线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前两个阶段的工作运行情况,对岗位风险分级防范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定期召开分析会,汇总阶段检查和风险监控情况,研究讨论反映集中的风险表现,确定风险处置任务,对部门和岗位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对个人存在的问题进行警示提醒、诫勉纠错。
在本阶段建立风险处置程序,控制和化解风险,筑牢第三道防线。控制风险最关键:一是对风险等级较低的风险点,采用发出警示提醒通知书、进行警示提醒谈话等形式,要求预警对象时刻注意风险防范,防患于未然;二是对风险等级为中等的风险点,通过采取发出询问函、诫勉督导通知书和进行诫勉督导谈话等形式,要求相应预警对象出现的苗头问题作出书面解释和说明,制定整改措施,扼住苗头;三是对风险等级较高的风险点,采取责令纠错通知书(谈话)、行政监察建议书和案件通报会等手段,责令相关部门限期整改,查遗补漏,强化措施、健全制度,遏制蔓延。
风险处置着眼长效“化”风险:一是建立岗位风险教育制度。根据岗位风险等级,按照梳理教育内容、设计岗位教案、落实教育措施要求,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编写岗位风险教育案例、开展岗位履职反思等多种形式,提升风险教育的针对性;二是规范岗位工作流程。围绕岗位工作运行制定风险流程控制图表,明确岗位风险分级防范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对风险等级较高的岗位,以制度予以规范,确保运行有序;三是推进工作创新。在科学设置岗位、确定职责、明晰程序、统一标准、简化操作、有效监控上下功夫,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
二、发挥岗位风险分级预防防线作用的建议
(一)增强岗位风险分级防范意识,营造案件防控氛围
县支行党组必须高度重视,认识到位。班子成员必须正确认识岗位风险分级防范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形成制度至上和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在不断提高防控机制建设、质量效果上下功夫,切实担负起相应的工作职责。结合实际,经常开展例会分析,认真客观总结判断岗位风险分级防范工作形势,充分利用“大宣教”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党风党纪教育、示范教育、警示教育、爱岗敬业教育和履职尽责教育活动,真正形成不让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在自己手中延误,不让规章制度在自己岗位虚设,不让人民银行形象在自己这里受影响的浓厚氛围。
(二)围绕中心,紧贴业务,增强岗位风险分级防范的持久性
岗位风险分级防范作为案件防控工作的重要抓手,必须围绕县支行的中心工作来开展,立足岗位职责,渗透到业务工作中。防范措施的制定,从岗位职责和业务工作出发,规范业务工作各环节的职责配置和职责行使。并通过评价和检查工作流程和规范,规范减少不必要的程序,改进和完善有制约性的流程、便利操作、减少风险。把分级防范融入岗位工作运转的全过程,保持岗位风险分级防范工作的持久性。
前期下发《商务局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各商贸流通系统积极响应,有效落实,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双重预防体系。
分级管控方面:
各商贸流通企业开展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全员培训,并进行了风险识别,定期召开班组人员讨论学习会,讨论风险因素,并制定防控措施告知企业全部人员。
强化晨会在风险管控方面中的作用,全员参与,各个岗位有什么安全隐患要及时汇报、排查,并由相关部门及时处理;同时做好交接班,上一个班有什么问题要及时传给下一个班,做好有效沟通;每次会前都要进行一次安全教育。
隐患排查治理:
各商贸流通企业建立隐患治理台账,落实隐患的整改责任人、整改完成时间、整改措施和临时防范措施、整改资金、验收标准及验收人
整改责任人按照整改措施完成整改(如需临时防范措施,还应在整改期间落实临时防范措施)并上报验收人;
验收人按验收标准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合格同意隐患闭环,评估不合格要重新进行整改;
深入推进新时期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必须按照“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以制约和监督企业领导者权力运行为核心,重点做好廉洁风险防控工作,这是从源头上解决国有企业腐败问题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水平的重要措施。
一、找准企业廉洁风险防控的重点对象
做好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必须首先找准廉洁风险防范的重点对象,牢牢把握住关键人物和重要领域。从现实情况看,国有企业运行的权利往往掌握在少数领导者手中,集中在基建、采购、销售和财务等部门,因此,必须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为廉洁风险防控的重点对象,以工程建设、物资采购、产品销售、招标投标、侵害职工合法利益等作为廉洁风险防控的重点内容,把廉洁风险防控贯穿于党的建设、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职工生活等各个方面,融入企业管理流程和各种业务工作之中,建立起“权责清晰、流程规范、风险明确、措施有力、制度管用、预警及时”的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形成“制度至上”的企业管理文化,在领导干部中逐步形成“习惯在监督的环境下工作、习惯在法制的轨道上用权”的良好作风,使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和机制制度风险得到有效化解,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为此,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结合防腐倡廉工作的需要,在完善健全制度的基础上,针对企业领导者职位和部门分工,科学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以此界定企业经营管理权利运行的主体、条件、程序、权限和监督方式等,明确廉洁风险防控工作由谁来办、怎么办,使权力运行规范化、程序化。二是要加强对重点部门和领域的监管,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抓好自身和管辖范围内的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涉及钱、财、物管理的部门要自觉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廉洁风险防控作为加强预防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列入本单位、本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组织落实。
二、科学研判企业廉洁风险防控的重要源点
科学研究和判定企业廉洁风险源点,是从源头上抑制腐败和做好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首先要梳理明晰权责,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全面梳理和明确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各类职权,对依法依规确定的职权进行分项梳理,摸清职权底数,编制职权目录,明确职权名称、内容、行使主体和法律依据等。其次要详查各类廉洁风险源点,采取领导者和部门自己查找、群众评议、案例分析和组织审定等廉洁风险排查方式,收集廉洁风险信息,组织领导干部重点查找权力行使、机制制度和思想道德等方面存在的廉洁风险;要重点查找由于权力过于集中、运行程序不规范和自由裁量权过大,可能造成权力滥用的风险;要结合企业运行机制和制度建设需要,深入查找由于规章制度不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可能导致权力失控的风险;在结合企业思想道德建设要求,深入查找由于理想信念不坚定、工作作风不扎实、职业道德根基不牢固以及外部环境对正确行使权力的影响,可能诱发行为失范的风险。再次要科学评定廉洁风险等级,根据权力的重要程度、违纪违法现象发生的概率及危害程度等因素,对排查的廉洁风险按照“高”、“中”、“低”三个等级进行评定,经过研究审定后,对不同等级的廉洁风险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作为企业内部动态监控的重要依据。
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防范学校体育运动风险,保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障学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根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校体育运动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组织开展或组织参与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体育比赛,以及学生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自主开展的体育活动。学校体育运动风险是指学校体育运动过程中可能发生人员身体损伤的风险。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是指体育运动中发生的造成人员身体损伤后果的事故。
第三条 学校应当依法积极开展学校体育运动,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应当加强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工作。
第四条 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遵循预防为主、分级负责、学校落实、社会参与的原则。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机制,预防和避免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以减少体育活动的做法规避体育运动风险。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日制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工作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实际执行。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六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把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作为教育管理与督导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计划,制订适合本地区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指导意见或工作方案,明确风险防控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指导并督促学校建立完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机制,落实防控责任和措施。
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对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进行督导检查,检查结果作为对学校进行考核和问责的重要依据。
第七条 学校应当建立校内多部门协调配合、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机制,制订风险防控制度和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预案,明确教务、后勤、学生管理、体育教学等各职能部门的职责,组织和督促相关部门和人员履行职责,落实要求。
第八条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产品和质量标准选购体育器材设施,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要求供应商提供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安全检测及评估报告。应当建立体育器材设施与场地安全台帐制度,记录采购负责人、采购时执行的标准、使用年限、安装验收、定期检查及维护情况。
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应当严格按照安装要求,由供应商负责完成安装,安装完成后学校应当进行签收,签收结果记录在体育器材设施与场地安全台帐中。
由教育行政部门采购交由学校使用的体育器材设施,应当将采购安全台帐同期交付。
第九条 学校应当按规定安排学生健康体检,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按照《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纳入学籍档案管理。学生新入学,应当要求学生家长如实提供学生健康状况的真实信息。转学应当转接学生健康档案。涉及学生个人隐私的,学校负有保密义务。
对不适合参与体育课或统一规定的体育锻炼的学生,学校和教师应当减少或免除其体育活动。
第十条 学校应当主动公示体育运动风险防控管理制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预案等信息,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第三章 常规要求
第十一条 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体育活动及体育训练前,应当认真检查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体育课教学、体育活动及体育训练中,应当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对技术难度较大的动作应当按教学要求,详细分解、充分热身,并采取正确的保护与帮助。
第十二条 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组织开展大型体育活动或体育比赛,应当成立安全管理机构;制订安全应急预案;检查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设置相应安全设施及标识;设置现场急救点,安排医务人员现场值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组织学生参加跨地区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应当根据活动或比赛要求向学生及家长提供安全告知书,获得家长书面反馈意见。
大型体育活动或体育比赛需要第三方提供交通、食品、饮水、医疗等服务的,应当选择有合格资质的服务机构,依法签订规范的服务合同。
第十三条 学校应当根据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管理。具有安全风险的体育器材设施应当设立明显警示标志和安全提示。需要在教师指导和保护下才可使用的器材,使用结束后应当屏蔽保存或专门保管,不得处于学生可自由使用的状态;不便于屏蔽保存的,应当有安全提示。教师自制的体育器材,应当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或人员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评估合格后方能使用。
第十四条 学校应当对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的使用安全情况进行巡查,定期进行维护,根据安全需要或相关规定及时更新和报废相应的体育器材设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五条 学校应当利用开学教育、校园网络、家长会等进行体育安全宣传教育,普及体育安全知识,宣讲体育运动风险防控要求和措施,引导学生和家长重视理解体育运动风险防范。
第四章 事故处理
第十六条 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应当按照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预案要求及时实施或组织救助,并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第十七条 发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情形严重的,学校应当及时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属于重大伤亡事故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结束,学校应当将处理结果书面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重大伤亡事故的处理结果,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第十八条 学校应当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妥善处理体育运动伤害事故。
第十九条 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可会同体育、医疗、司法等部门及相关方面的专业人士组建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仲裁小组,对事故进行公平、公正的调查,提出仲裁意见,为事故处理提供依据。
第二十条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健全学生体育运动意外伤害保险机制,通过购买校方责任保险、鼓励家长或者监护人自愿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方式,完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和转移机制。
一、整治目标
通过实施三年行动,完善和落实重在从根本上消除园区事故隐患的责任体系、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工作机制和预防控制体系,扎实推进园区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园区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健全、责任明晰、安全监管力量进一步强化;园区建设及园区内企业布局进一步规范,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显著增强,本质安全水平有效提升;完成园区安全风险评估,加快建设集约化可视化安全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进一步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建立完善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园区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园区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园区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
1.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进一步落实园区管理主体安全责任,充实壮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按照“三个必须”要求落实安全监管责任;根据园区内企业类型,有针对性强化高危行业专业监管力量,配齐配强园区安全监管执法力量。
2.实施园区安全生产一体化管理。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全面整体考虑,综合园区内公共设施、上下游产业链、应急救援等各方面各环节,实施一体化管理;建立园区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制度,及时会商研判安全风险,统筹协调解决园区重大安全生产问题,形成齐抓共管、分工明确、协同高效的管理模式。
3.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园区内各企业主要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大中型及高危企业建立满足企业要求的安全技术和管理团队;加强警示教育,强化法治意识、风险意识;加大安全投入,提高安全技术装备水平;完善日常监督考核机制,定期组织隐患排查治理和企业开展安全管理情况自查互查,推动企业之间加强安全管理交流;依法开展日常安全执法检查,既要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又要避免简单化、“一刀切”,增强执法实效。
(二)强化园区安全生产源头管控。
1.规范园区规划布局。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政府有关规定,统筹园区区域布局,明确园区产业定位、管理体制和未来发展方向,有序开展园区扩区等工作。在安全评估的基础上,优化园区各功能分区布局,严格控制高风险功能区规模。
2.严格园区项目准入把关。按照产业发展定位,制定完善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建立由发展改革、规划、住房城乡建设、应急管理、生态环境等部门组成的新建项目联审机制。明确园区项目准入条件,制定“禁限控”目录等负面清单,禁止自动化程度低、工艺装备落后等本质安全水平低的项目进区入园。严防高风险项目转移,严禁承接其他地区关闭退出的落后产能;建立并完善园区内企业退出机制,对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企业,及时淘汰退出园区。
3.合理布局园区内企业。通过园区项目联审机制,严格落实企业安全防护距离相关标准规范要求,综合考虑主导风向、地势高低落差、企业之间的相互影响,统筹企业类型、物资供应、公用设施保障、应急救援等因素,合理布置企业分区。对园区内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制定整改方案,实施改造、搬迁、退出等措施。
4.完善园区公共设施。结合园区产业特点,统筹考虑产业发展、安全生产、公用设施、物流输送、维修服务、应急救援等各方面的需求,以有利于安全生产为原则,完善水、电、气、风、污水处理、公用管廊、道路交通、应急救援设施等公用工程配套和安全保障设施。
(三)建立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园区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1.开展园区安全风险评估。树立园区整体安全风险意识,组织开展园区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确定安全容量,实施总量控制,提出消除、降低、控制安全风险的对策措施。通过园区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细化行业企业评估办法,突出园区重大安全风险防控,防止生产安全事故产生“多米诺”效应。
2.建立安全隐排查治理长效机制。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全员参与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认真开展安全风险摸排和隐患治理,确保各类安全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建立集中区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定期组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消除各类安全生产隐患。
3.强化重大安全隐患治理。结合园区内企业类型,深刻吸取近年来重特大事故教训,针对性的开展危险化学品、涉爆粉尘、液氨制冷、建设施工、受(有)限空间作业等专项治理,对存在的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坚决消除重大安全隐患。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且难以整改的企业,依法关闭退出。
4.加强承包商管理。建立完善承包商入园作业管理制度,对进入园区施工、检维修及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等作业的承包商进行审核登记,实施诚信管理:强化日常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加强对承包商作业的现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四)夯实园区信息化和应急保障等安全基础。
1.加快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结合产业特点,以对园区安全作出准确、高效的智能响应为目标,采用“互联网+产业”模式,综合利用电子标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建立园区集约化可视化安全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定期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实现对园区内企业、重点场所、重大危险源、基础设施安全风险监控预警。
2.强化应急处置保障能力建设。全面掌握园区内企业应急救援相关信息,制定园区总体应急救援预案及专项预案,统筹园区应急救援力量,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演练,建立健全公共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明确应急管理的分级响应制度和程序,做到应急救援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安全高效。
三、时间安排
从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6月)。制定细化实施方案,进一步明晰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制定考核办法,并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对专项整治工作全面动员部署。
(二)排查整治(2020年6月至12月)。认真开展专项整治,2020年12月底前,完成对辖区内所有企业的摸排梳理,落实园区专项整治主体责任,建立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清单,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三)集中攻坚(2021年)。针对重点难点问题,通过现场推进会、专项攻坚等措施,强力推进问题整改。对问题严重且经整改后仍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企业,要坚决予以关停退出。推动园区建立完善隐息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园区、企业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四)巩固提升(2022年)。深入分析园区安全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突出问题,深入查找深层次原因,总结各地经验做法,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改进园区安全管理的措施,形成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园区安全管理制度成果,推动园区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园区发展纳入工业集中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建立由分管领导牵头的园区安全整治专项工作机制,及时研究专项整治行动中出现的问题,定期听取整治情况汇报,加强专项整治行动的重大问题协调;强化园区专项整治责任落实,园区主要领导对专项整治负总责,并牵头建立园区安全生产整治工作机构,确保工作有序有力推进。
【关键词】化工园区;应急监管模式;研究
江苏连云港化工产业园成立于2003年6月,规划面积9.72平方公里。是苏北地区唯一的省级化工产业园区。园区东临黄海,南靠灌河,北依新沂河,环境容量大,发展空间广,人口密度低,被环保、化工专家誉为“江苏省发展化工产业的首选之地”。园区建设因地制宜,着力创新,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达到统一供水、供热、集中净化排污的要求。目前进区企业近百家,产品主要为医药、农药、染料、生物化工制品四大类。化工园区的建设促进了当地经济和化工产业发展,但也带来了环境安全问题。事实上,化工园区已经构成一个完整、复杂的宏观系统,其事故风险具有连锁性和扩张性[1-3]。开展化工园区应急管理工作,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已成为化工园区管理者当前高度重视与关注的热点。
1 园区潜在事故及危险性分析
化工园区中医药、化工企业比例较高,生产、使用、储存的危险化学品种类多、数量大,生产工艺复杂,极易造成灾难性事故,并引起连锁反应。因此,化工园区整体的危险性,不仅源自单个入园企业的危险性,而且更取决于入园企业之间的相互影响[4-6],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化工企业由于生产所用的原料、中间体甚至产品本身绝大多数都是危险化学品,大多又在高(低)温、高(低)压等环境下进行生产,工艺比较复杂,操作条件严格,稍有不慎,可能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事故。
2)生产、储存装置日益大型化,使得化工园区内重大危险源数量众多且比较集中,重大危险源一旦发生火灾、爆炸或危险化学品泄漏,易引起周边其他重大危险源相继发生事故,从而引发灾难性的“多米诺骨牌”连锁效应。
3)化工园区临近灌河、新沂河等地表河流的入海口处,发生危险化学品重大泄漏事故时,有可能造成大面积的水源污染和生态破坏。
2 园区应急监管模式研究
2.1 现代应急管理模式
传统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注重事件发生后的即时响应、指挥和控制,具有较大的被动性和局限性。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更加全面、更具综合性的现代应急管理理论逐步形成,并在许多国家的实践中取得了重大成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现代应急管理主张对突发事件实施综合性应急管理[7-8],强调对潜在的重大事故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全过程管理,即由预防、准备、响应、恢复4个阶段组成,使应急管理工作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理念[9-10]。
图1 化工园区应急管理模式示意图
应用现代应急管理理论,综合考虑化工园区兼具城市、企业应急管理特点,但又介于两者之间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化工园区应急管理的核心和关键在于预防与准备;而对于化工园区应急管理而言,预防重在风险防控,准备在于应急队伍、应急平台、应急组织、应急预案,响应和恢复则主要体现在运行机制上。基于此认识,笔者研究提出江苏连云港化工产业园事故应急管理模式,如图l所示。
风险防控、应急队伍、应急平台、应急组织、应急预案、运行机制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联系,构成了化工园区应急管理的一个有机整体,建立起化工园区应急管理新模式。
2.2 新模式在园区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2.2.1 建立和健全应急体制及运行机制
化工园区危险源集中,风险高;应急管理涵盖部门多,涉及领域广,需要有机构有专人负责。化工园区应建立应急管理与协调指挥机构,明确其属性、编制、人员、职责等。化工园区重大事故应急管理与指挥组织架构应是模块化的[12],该组织架构内各种职位可随应急范围内行政管理的具体情况而设置,即根据事故性质、严重程度和应急需求来启动相应部门、机构。
此外,应建立完善园区内部之间、园区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日常安全监管和应急协调机制,提升化工园区的协调和整合能力;建立由公安、消防、安监、环保、海事、交通、卫生、城管各部门参加的应急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分析园区整体安全状况,及时解决园区应急管理重大事项;同时建立分级响应机制,明确企业、化工园区及上级政府各自范围内的分级原则、响应规定及其相应的等级标准。
2.2.2 构建风险防控管理体系
构建化工园区风险防控与管理体系,从企业和园区两个层面着手。
企业层面:入园企业开展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普查、申报或登记,全面掌握园区内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数量和分布;对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分级,确定化工园区安全监管和应急管理的重点,实行园区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在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的基础上,推动企业建立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预警系统,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严密监视可能使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态向隐患和事故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的变化趋势,及时给出预警,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园区层面:化工园区应组织开展园区整体定量风险评价,分析确定化工园区的主要危险因素,对化工园区内各种潜在事故的后果影响进行评价,确定事故的影响范围、项目间的相互影响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根据整体定量风险评价结果,分析化工园区风险容量,科学规划化工园区现有空地发展规划。
2.2.3 增强应急救援队伍处置能力
化工园区主要危险是化学品火灾、爆炸、泄漏等事故。对此,重点加强驻园或临近园区的公安消防特勤队伍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能力,本着“专而精”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配备现场检测、爆炸抑制、泄漏封堵、化学洗消、风险评估等装备。鉴于园区内一些化工企业建有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应从园区整体层面整合入园企业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根据各企业特点配备相关抢险救援装备,使之成为熟悉特定化工领域、专业技术强的特种工程抢险队伍。此外,医疗救护是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过程的重要环节。化工园区可适当酌情建立化学品专业医疗救护队伍,或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应急救援协议,保证在紧急情况下,医疗救护队能及时赶到事故现场,配合抢险救援行动。
2.2.4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针对当前化工园区应急预案普遍存在的操作性差、不成体系等问题,应进一步建立完善入园企业应急预案评审与备案制度,通过预案评审,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保证应急预案切实可行、科学有效;加强和确保化工园区各层级预案之间相互衔接,实现园区应急救援整体联动。即,园区总体预案和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预案要相互衔接,园区预案与企业预案要相互衔接,园区各类专项预案之间要相互衔接。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结合化工园区实际情况,特别是重大危险源、应急资源与设施等变动情况,以及演练效果,检查预案,发现预案的不符合性,及时修改完善应急预案,保证预案的实效性。此外,还应将应急预案编制与应急平台建设有机结合,实现应急预案的数字化管理。
3 结论
化工园区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化工园区应急管理也已成为当前安全监管领域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在研究了化工园区的特点、危险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化工园区应急管理的模式和方法,提出以重大危险源普查与监控、区域风险评价和安全规划为重点,构建风险防控与管理体系,增强化工园区应急救援队伍的处置能力,完善化工园区应急预案体系,以实现园区应急管理体制、组织及运行机制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高建明,曾明荣.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现状与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1(3):52-55.
[2]魏利军,多英全,于立见,等.化工园区安全规划主要内容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5):16-19.
[3]魏利军,多英全,于立见,等.化工园区安全规划方法与程序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9):45-51.
[4]曾明荣,魏利军,高建明,等.化学工业园区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构建[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5):58-61.
[5]张海峰.我国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4,4(12):5-7.
[6]余雁.国外化学危险品应急响应系统简述[J].安全,2002,23(2):42-44.
[7]计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材: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肖鹏军.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危机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9]吴宗之,刘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系统及预案导论[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
[10]刘铁民.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预案编制[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进一步落实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督促学校食堂完善制度,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坚持预防为主,加大监管力度,全力防控学校食堂发生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学校食堂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二、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加大学校食堂日常监管力度。督促学校食堂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原料采购、索证索票、清洗消毒、人员管理、食品加工、食品留样等关键环节,及时排查风险隐患。实现学校食堂监督检查全覆盖,对于曾发生过食物中毒、受过行政处罚、在监督抽检中发现过不合格样品,以及量化分级等级较低的学校食堂,要加大检查频次,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法进行查处。
(二)开展重点时段食品安全大检查。春季及秋季新学期开学前,要求学校食堂按照《关于印发江苏省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操作指南的通知》要求,进行自查自改。开学后,组织开展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检查内容应涵盖制度落实、设施布局、环境卫生、过程控制、台帐资料、应急处置等方面,对假期后食品仓库是否及时清理、餐用具是否重新清洗消毒、新进工作人员是否取得有效健康证等进行重点检查。同时要对各学校执行米、面、肉、油等大宗食品集中招标采购、蔬菜农药残留例行检测等工作情况开展监督检查。针对检查情况,督促整改到位,并于开学后三周内上报检查情况。
(三)继续推进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在全面实施量化分级管理的基础上,督促学校加大投入、提档升级、强化管理等措施,提高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量化分级“A”级比例,全面消除“C”级。推动学校食堂开展“透明厨房”、“眀厨亮灶”建设活动,逐步完善并落实原料采购透明、人员管理透明、加工过程透明、餐饮具消毒透明“四个透明”制度。鼓励学校食堂采用5S、6T等先进管理模式,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四)做好中高考食品安全驻点监督。中高考前,对中高考考点学校食堂、考生食宿点等餐饮单位进行逐一排查,落实保障措施,要对中高考供餐食谱严格审查;考试期间,要加大巡查力度,实行全程驻点监督,切实防范中高考期间各类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五)加强校外学生小饭桌的管理。全面排查校外为中小学生供餐的“学生小饭桌”,实施备案公示制度,与业主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引导有需求的学生到经过备案公示的正规“小饭桌”就餐,严厉查处违法行为依法取缔未经许可或备案的校外学生小饭桌。
(六)加强校园周边餐饮单位监督管理。开展校园周边200米内餐饮单位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督促持证经营单位的提档升级,无证的整治达标,或依法取缔,统一校园周边餐饮服务单位标识,逐步规范其食品经营行为。
(七)积极做好应急处置工作。要建立健全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制度,完善应急预案,规范应急程序,加强应急演练。对高风险时段、高风险品种加大风险预警和消费提示,全力防控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故,要迅速反应,科学处置。
(八)强化教育培训。加强对学校食堂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责任意识,规范日常行为。通过开展学校食堂开放日、食品安全知识进校园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在校师生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始终把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本文列举了企业敏感信息泄密的渠道、防护措施、管理要素,系统地阐述企业内网信息防泄密的方法。敏感信息的泄密防护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无法采用单一的技术或管理规范来实现,在信息安全管理中只有建立一个人员、技术、管理相和谐的体系,才能有效保护企业的敏感信息数据。
一、信息泄密的途径
1、互联网。
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很难和互联网隔绝,互联网泄密是信息泄密的主要渠道,常见的如下:
即时通讯软件如QQ、MSN等。主要表现在利用即时消息软件文件传输功能、QQ空间,这些软件的不当使用会传播木马,好奇和无知有助于木马的传播,当然这些软件也给主动泄密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文件共享与传输软件。BT、迅雷等P2P传输软件,FTP文件传输,邮件,互联网“云”资源,如网盘、云盘的不当使用。
BBS、论坛、微博。
木马控制内部机器后,将窃取的信息从内部由互联网传出。
互联网对外服务(如网站或论坛),其系统或应用漏洞被暴露或被黑客攻破。
2、电脑外设接口。
电脑外设接口是文件传输的物理渠道,常见的主要有USB、蓝牙、无线网卡、串口、SD卡、红外接口、1394口、MMC卡。
3、移动存储。
U盘、移动硬盘、各类flash、数码相机、mp3/4等,值得一提的是手机及智能移动设备,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存储介质。
4、移动终端。
企业使用的笔记本电脑,由于其移动性应是企业泄密防控的重点管理对象。
这些电脑染毒、木马或者设备本身丢失和被盗会导致员工存在本地存档的电子邮件和文件或将永久丢失,由于员工可能在本地保存重要或敏感数据,对企业也带来非常大的风险。
此外,自带设备办公(BYOD)被越来越多企业关注,一些企业已经开始BYOD应用,这种环境下企业信息流入个人设备也是一个泄密途径。
5、非法外联。
一些企业对内部网和外部网进行了物理或逻辑隔离,统一互联网出口的管控策略,但是内部机器利用拨号、、WI-FI无线路由非法连接,同时使用内外网。
6、非法接入。
不合规的终端和无权用户的非法访问网络资源,通过植入木马或人为故意窃取企业内部信息。
7、维修或报废的电脑或硬盘。
残留数据造成泄密。
8、人。
数据的产生、存储、传递、使用、销毁,数据生命周期管理中,人是最重要的参与者和数据的使用者,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差,安全策略的执行力就很低。因此,人员管理是信息泄密管理的难点。
二、信息泄密的类型
信息的泄密可分为被动泄密和主动泄密。被动泄密是指信息资产拥有者或使用人非主观意愿下泄密的风险,包括计算机硬件(笔记本电脑、硬盘、移动存储)的遗失或被窃风险;计算机感染病毒或木马导致的文件被外泄风险,或无意识的信息泄密,而主动泄密指主观故意泄露或窃取信息,具赛迪网统计80%的泄密为主动泄密,主动泄密是信息防护的主要目标。
三、信息泄密的防护
1、信息泄密的防护策略。安全分级,适度保护的策略。
信息安全的目标是保护企业的信息资产,避免遭受各种威胁,降低对企业之伤害。信息资产安全管理的重点是信息资产的安全分级和基于分级的安全保护,企业必须明确定义出敏感信息全生命周期的保护策略,并使相关人员知悉。制定安全策略,并使企业人员知悉是企业信息安全一切工作的基石。
对不同安全级别的信息资产施以相应程度的保护手段是实现“适度保护”的思路之一,“适度保护”并非中庸之道,而是指建立与企业信息安全要求相适应的安全防控体系,具体到信息资产保护策略是指要和企业信息资产的安全分级相适应的安全防护策略,矫枉过正,防护过度,给员工日常办公带来极大不便。
需要说明的是,安全分级比较复杂,根据不同的管理需要分类方法也比较多,常见的有基于系统的分级、基于信息或数据的分级、基于信息风险的分级等。目前大多数企业使用较多的分级是基于系统的等保分级,但采用单一的维度进行安全分级仍然难以提供有针对性的保护,对于信息的泄密防护,针对数据安全分级将使管理目标更为明确和直接,但较难实施,建议关注受保护数据的生命周期管理,包括数据产生、数据传输使用、数据变更、数据存储、数据处置或销毁。
2、信息泄密防护技术
企业内部的防泄密管理手段从根本上可以归结成四类:泄密渠道及边界管控,数据隔离,数据加密,审计(含身份管理)。审计可以说是“跨界”手段,通过审计可找到泄密事件的线索和证据,从而震慑恶意泄密者,而身份管理是将信息打上身份标记,确定归属,是审计的基础。
企业网边界的管控
企业网络边界管控分为外网(互联网、企业间网络)的管控,和内网接入的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