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生劳动技术范文

中学生劳动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生劳动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生劳动技术

第1篇:中学生劳动技术范文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动手能力;创作兴趣;想象力

由于学生长时间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为了升学和分数而努力,形成了极其不良的教学传统和习惯。“高分低能”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样的教学不断地压制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的教育程式早已被时代所淘汰。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也被广大社会人员所诟病,在初中教学中,特别是初三的劳技课,虽然学校还会在课表内安排劳技课的课时,但在实际教学中,劳技课都被其他学科霸占,学生无法利用劳动与技术课锻炼自身的创造力。

一、强化动手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中学生正是处于好动的年龄,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这一特点帮助学生培养创造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注重亲自动手操作以获得经验,而不是虚化模拟操作,这样是达不到真实操作体验的。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学习方向就是基础操作学习,实践性是它的基础特性,也是对知识和技能等多方面的综合学习。因此,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操作,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引导学生开启多向思维:初一在学习了纸花制作后,可以延伸了解花卉该如何栽培,找出认为适合当地种植花卉的地方,什么样的花卉该怎样种植,怎么培育等。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除了培育花卉外,还可以种植什么呢?这时我们就可以分组探讨,自由地展开丰富的想象,有创造力的实践操作。除了花卉外,我们还有农作物和蔬菜类的种植,让学生自主去询问家长或者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材料,去栽培属于自己的农作物和蔬菜等,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选择那些成熟期短的作物,让学生观察作物从播种到成熟的各个阶段,在成熟后选出一些优秀的种植物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在之后的学习中引以为戒,不断变化。这样的实践操作训练,能够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激发创作兴趣以开启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在刚进入新的环境学习时,都会比较迷茫,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因此,大多数学生都会以兴趣为起点,从而产生爱好,而后才有动力去创作,去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创造力和自我探索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在完成任务后会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催生了对该事物的兴趣和爱好,那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呢?只是靠教师的嘴巴不断地进行讲解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直接感受示范操作以及学生自行的实践操作,同时也要靠美好的艺术形象来吸引学生。例如,初一学习编织技术的时候,事先准备好以供示范的编织作品,作品中蕴含着浓重的民族风格和贴近生活的气息,可以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好编织需要用的材料和工具,并告知学生,如果编制出来的作品富有创造力,可以展览学生的优秀作品,也可以举行作品制作比赛,向学生展示同年龄段的学生编织出来的获奖作品。同时,国内也经常举办一些编织作品大赛,对学生在大赛上发表作品的事迹进行表彰,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使学生能够愉快地接受这门课程的学习。

三、展开想象迸发学生的创造力

劳技课程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十分重视,运用不同的方法鼓舞学生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要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不要畏首畏尾,要大胆创作,做出与众不同的作品。现代大众都盲目追求模仿,追赶潮流,没有自身独有的个性,因此,拥有求异思维是非常可贵的,在求异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想象中发挥创造力。

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准备一些刺绣必备的工具,巧用手里的刺绣针绣出富有创造力的作品,一根小小的刺绣针,几根颜色不一的毛线,在学生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演绎出了各式各样的精彩,有的学生用黑色、红色和绿色的毛线绣出了正在绽放的玫瑰,有的学生用黑白毛线绣出了正在觅食的小兔子,有的学生用灰色和白色的毛线绣出了静止的自行车,有的学生绣出了一只憨态可掬的企鹅……

在这样富含创造力的实践中,有的学生生怕自己创作出的作品过于独特,被同学笑话,被教师不认可,所以,教师应多为学生着想,在实践前多加鼓励和表扬他们,即使学生创造出来的作品还不够完整,教师也要找出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要想让学生形成求异创新的意识,教师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学生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展示作品时,不再以现实中的模板作为标准进行评判,而要看哪个学生的作品与众不同,不跟随班级的大流,就是优秀的作品,劳动与技术课程就要体现这样的原则。

四、体验成功的喜悦可以激励学生的创造力

兴趣的开端就是动机,而由动机到兴趣,就要有一定的行为伴随,在过程中不断探索,才能够产生学习的热情,而要想一直保持学习的热情,就需要有从行动中获得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教师在劳动与技术课上要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由知识获得产生的效果来激励学生,不断地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成功带来的满足感以及对自身的自豪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例如在进行工艺制作时,教师让学生准备好可能用到的一切美工用具,学生用剪刀、裁纸刀和刻刀制作出多种多样的工艺品,有的学生用卡纸剪裁出一定的大小和造型艳丽的玫瑰花;有的学生用小木板不断雕磨,刻造出迷你的漏窗;有的学生用红色的细线制作出富有中国风情的中国结。然后在班级内展示这些工艺品,师生间共同对作品进行评价,锻炼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可以巩固以往学过的劳技知识,延伸教学活动的深度,拓宽其广度。在展示评价的过程中,对不同学生间的个性和特征差异让学生一起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再次激励学生进行二次、三次创造。

对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目的不是对前人所做过的事进行模仿,而是培养出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发挥初中学生的想象力,用其智慧和毅力发明创造出蕴含个人特性的作品。劳动与技术课的教学就是为现今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服务的,进行深层次的创新教育,在初中劳技教育中实行创新性教育有着极大优势,学生的好动特性以及对事物的极大好奇心都是支撑劳动与技术课程不断创新发展的优势所在,我们要利用这些天然的优势配合那些教育教材设计出富有创造力的教学环节,有利于增强现阶段学生的思维创新性。

参考文献:

[1]黄盛仟.让劳动技术课富有活力[J].江西教育,2005(10).

第2篇:中学生劳动技术范文

2014 年11 月6~8 日,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劳动技术教育创新作品展评活动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经过全国组委会的初评,择优推荐了近1000 件作品入围本次中小学生劳动技术教育创新作品终评展示活动。最终,来自全国22 个省市800 多件优秀创新作品在太原展出。

与往届不同的是, 本届全国中小学生劳动技术教育创新作品展评活动进一步拓展了活动内容,除了进行中小学生“创新发明作品”评选外, 还重点展示了中小学生劳动技术教育的优秀教学成果,增加了“工艺技术”类劳技创新作品的展评内容。

此次展评活动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发明协会、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主办,教育科学出版社、山西省发明与创新协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 得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人教部和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大力支持。

(勾天)

第3篇:中学生劳动技术范文

甘肃省庄浪县南坪中学贾武

一、课题研究

2010年9月-2012年4月承担庄浪县南坪中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省级课题之《中学生劳动技术教育研究》,通过询问教导处干事、翻阅资料和询问学生以及发放调查问卷进行了一系列调查活动,并撰写了《中学生劳动技术教育研究》的论文。

通过对教导处干事的询问和翻阅资料后知道,学校对于开设劳动技术课在认识上与上级教育部门的方针政策相一致,也按规定开设了劳动技术课,配备了任课教师,并对教学情况进行指导和评估。但受中考和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专业教师的缺乏、实验设备和实践基地的缺乏,以及社会对劳动者的认可程度的影响,劳动技术课的教育教学只停留在书本水平上,绝大多数学生也无暇顾及或者没有兴趣学习它,所以教育教学效果十分差。

同时,进行了学生个人访谈,了解学生对劳动技术课的态度和认识。通过谈话和跟踪调查的情况看,笔者认为你才初级中学劳动技术课的内容选择,除了我省现在选择的《科学种植》、《科学养殖》、《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用技能》、《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农户经营与管理》等教材外,还应该增加一些电器修理、缝纫技术、食品制作等方面的内容供学生选学。同时,还需要政府部门提供资金、配套设施、选派相关的专业教师实施教学。另外,在劳动技术课的教学中,应该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德才兼备的劳动者,而且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但需要强调的是,在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要做大的改进,不能只是简单地灌输,而要深入地研究探索适合农村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和实施途径,切实提高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成效。

然后,下发了调查问卷,收集到198份问卷。根据数据统计,作如下分析:

1.学生对在劳动技术课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接纳性:学生对于在劳动技术课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认可的,希望得到教育。

2.学生对劳动的态度:农村中学生在心理上并不排斥劳动和劳动技术课,只是学校、家庭、社会给予他们的机会太少,没有给他们提供很好学习和锻炼的平台。

3.学生对于今后职业选择的态度:大多数学生选择了教师职业,由此说明学生受到现阶段社会对于职业的认可、待遇和教师的影响而确定职业取向,尤其是害怕教师看到自己的选择后而责备他们。学生不愿意选择个人、农民、服务员等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职业,表明我国对这类职业的待遇太低,学校对劳动技术课的实施比较薄弱,同时也说明在劳动技术课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做的不够。

最后,并撰写了《中学生劳动技术教育研究》的论文,论文的主要内容是:作为一名劳动技术课教师,除了搞好劳动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外,还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把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作为重要任务,教书必先育人。作为初级中学的老师,担负着一群思想品德正在形成的学生的教育重担,在《劳动技术》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内容,把育人与教书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劳动知识技能与思想品质培养的有机统一,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劳动光荣的思想,培养学生具有和谐心态和勤俭节约与环保意识,形成尊重劳动和感恩他人的情感。

现在,整个课题研究已经结题,上报省教育厅评审。

二、教研教改

2010年11月参加庄浪三中举行的区域研讨活动,听了苏良贵同志的一节生物课,并进行评课活动和参加区域研讨活动总结大会。2011年3月参加庄浪县水洛中学举行的课堂讲赛活动,获得第四名。2011年6月参加庄浪县盘安中学举行的“同课异构”授课活动,上了一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的复习课,受到听课人员的好评。2012年3月参加庄浪县万泉中学举行的“同课异构”活动,听了韩店中学刘泽龙老师和赵艳蓉老师的《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并进行评课活动。

通过校际间的课改交流活动和校内的课改教研活动,我体会到以下几点: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听了同学科和不同学科老师的课后,我深情地感到,每一个老师均有各自的优势和长处,这就是我应当学习的方面,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要相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将别人好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策略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自己驾驭课题的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效能。

2.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积极地合作探究、表的交流

以前,我在课堂中为了体现新课程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堂堂必有“小组合作”,但往往是华而不实,课堂上学生讨论的轰轰烈烈,在学生反馈举手时时确实寥如晨星。也只是几个好学生一言堂的天下,大部分学生仍然没有行动起来,甚至是多数情况下是我点名让学生回答,学生的表达交流没有真正实现,反而浪费了好多时间,知识仍然没有学得扎实,收效甚微。通过教研教改,我学习了他人的方法,情况大为转变。如采用拼盘式,以四人一组为最佳,每个小组按照好中差的学生进行结合,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每个小组是一个整体,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让每位孩子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小组成员都进行编号,每次交流都是有章可循的,比如“从C号开始,进行顺时针交流”、“请每组的B号起立回答”等等,在这样的合作中,好学生不再成为“麦霸”,人人参与,机会均等,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再者,采用小组捆绑式评价,让学生明白“我自己学习好不算好,整个团体好才是好。”学会“抱团取暖”,组组之间进行竞争,每个成员都会尽最大努力去表现,为小组增光添彩。

3.设计好学案

第4篇:中学生劳动技术范文

零用钱的来源

从来自100份中学生的调查问卷中,98%的中学生零用钱都来自父母,基本是父母或其他长辈主动给予,很多家长可能有“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念头,对子女的消费要求都尽量满足,即使是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富有的家庭。在调查中,约有28%的同学表明假期有参加打工赚钱,但那远不能用来交学费及平时的日常花销,长期的开支主要是依赖父母,对于月零用钱,50%的中学生零用钱的数额每月在职10-50元;有42%的中学生表明够用;30%的中学生认为“还可以”,只有28%的中学生认为“不够用”。由此可看出,大部份的家庭给孩子的零用钱的数目还是足够,认为不够手的可能是花销太大或家庭困难及家长有意限制。

关于假期打工,50%的中学生有这种想法,30%的中学生打工过,其实只要去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子劳力,所获得的报酬都是会欣喜且倍受鼓舞的。劳动是光荣的,不劳动是不光彩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一个将要面对社会种种挑战和考验的人,树立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的观念,对于自己的消费行为不无裨益。

零用钱的流向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中学生主要消费有两大去向:一是买零食占42%,充分体现了少年嘴馋的天性;二是买学习用品占37%,说明这些同学在享受口福的同时,也没有忘记给自己添置些课外学习资料和文具用品。此外,衣着消费也占了总消费的一定比例,尽管调查中发现相当部份中学生在购买衣服,鞋等日常生活用品时选择普通标准,但由于“更新换代”频繁,毕竟也是一项不小的开支。玩方面的消费,在当前的中学生消费中不容忽视,占7%。虽然是农村中学生,但有的同学追潮流,赶时髦,随身佩带手机、CD、MD等;有的同学迷恋网吧,把所有的零用钱都花在上网;调查中还发现人情交往也是学生中一笔不少的开支,如交朋友,生日派对,封建节日相互宴请,甚至过早地涉入爱河。人情交往太多、太频,既耗费钱财,也影响学习。作为中学生,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不要过早和过多地涉及人情世故方面的问题。

世界上什么事最容易?相信许多人都会说花钱,而且花钱的过程中充满着莫名的,真不知道当前中学生到底想得到什么?是自由?是快乐?抑或其他?为满足自己的欲望,无意识地花掉不该花的钱。或许,这一代的中学生实在太前沿,遗失了本应有的那份纯真,消费趋势体现出成人化的特点,在这里真想对同学们说,保留一点纯真,保存一点少年与成年之间的距离美,多花一些精力在学习上思考,多花一点时间在个人素质修养的提高上,不要浪费钱,更不要浪费青春啊!

用钱是门学问

用钱与花钱从深层次的角度理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花钱”有随意性强,“用钱”指把钱用在必需上,充分体现钱的真正功能。从我们的调查中发现,零用钱的使用全部由自己支配,但使用的计划性、节制性不强。有计划的只有26、7%,其他都无计划或无节制。调查中还发现部份家长对中学生处理零用钱的态度不明朗,或许并不关注中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状况;或许忙于工作、家务无暇顾及,听之任之;还有部份家长把零用钱的多寡,作为激励的筹码,学习好,就多给一点零用钱,学习差就少给点,这样,有些中学生为了多拿点零用钱就会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方法。当被问及如果有人向你借钱,你会借给他吗?88%的中学生选择看情况,说明目前的中学生在这方面的处理上还是比较谨慎理智的。对于是否捐献给希望工程,只有5%的中学生有经常性的行为。分析其中原因,也许囿了囊中羞涩,也许对捐献的社会意义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如果每个中学生每年捐献10元,不知可以让多少个西部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调查中还发现没有一个同学能把剩余的零用钱放进银行储存,由此可见,中学生的理财意识相当薄弱。

反思与建议

中学生的消费以受外界影响为主,既然外界的环境不易改变,那就只好改变自己,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有零用钱是正常的,但数额一定要合理,要合理地使用零用钱,不大手大脚,应用则用,不要用在一些既昂贵又不实用的东西上,如购买衣服鞋袜时,不必追求名牌、时尚,应学会购买物美价廉的东西,当自己买的东西不别人好的时候,不必理会别人是怎样看你的,只要自己坚信这样做是对的;消费时更多的从父母的角度出发,懂得钱是得来不易的,学会节俭,用得合理,这样才会让父母感到放心。

对于个别中学生的高消费现象,主要原因有:青少年自尊心强。注重外表,很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评价,很在意周围人的眼光,如认为穿的显眼点,漂亮点,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想别人都尊重自己。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发达,中学生们对新产品、新技术十分敏感,加上青少年的发奇心,就把钱花在这上面,以为边走边打着手机,十分潇酒,风光。其实现在中学生大多设有必要购买手机,这样做很不理智,不仅浪费,还加重家庭负担,又容易在同学之间形成攀比的风气,使乱消费的现象愈演愈烈。家长对子女的溺爱。现在的中学生中有不少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十分疼爱,只要开口,绝不会空手,有求必应,长此以往,轻则助长了他们的乱消费的风气,重则使他们变得自以为是,一意孤行,形成不考虑他人处境,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作为中学生应该把有限的零用钱统筹安排,合理使用,主要用在学业上,作为自己的学业后勤保障,同时也提醒同学们要学会善于理财。

结束语

进入21世纪,社会竞争愈加激烈,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会占得住脚。消费也是一种能力,消费又是为了更多的知识和形成更高的能力,只有这样,未来才会掌握在我们手里。作为中学生,还没有在社会上工作的能力,但到了将来,也许你就会感觉到钱的来之不易,可能会很后悔自己中学时所做的事,所以,我们不要让生命留下任何遗憾,从现在起就要学会好好利用自己手上的钱,正确的去消费。

附: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问卷

(请在以下各栏目中的选项上打“√”,多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1、你认为你家的经济境况是

A富有B中等C一般D较差

2、月零用钱

A1—10元B10---50元C50---100元D100以上

3、零用钱的主要来源

A、父母B、祖父母/外祖父母C、其他亲戚D、打工E、其他F、压岁钱

4、每月剩余零用钱

A没有B一点点C几乎没花D50%

5、零用钱的主要用途(多选)

A学习用品B买零食C吃饭D买衣服E买化妆品

F谈恋爱G上网H交朋友I存银行J买书籍

6、用零花钱买书的种类

A文学着作B学习辅导用书C报刊杂志D科技丛书E漫画书F其它

7、剩余零用钱处理

A还父母B储存C储蓄银行

8、是否觉得零用钱不够

A是B否C还可以

9、与同学朋友人情交往的开支

A多B一般C很少D没有

10、曾经捐献给希望工程

A经常B偶尔C没有

11、是否有计划的使用零用钱

A有计划B不坚持计划C无计划却有节制D无计划

12、是否主动讨过零花钱

A经常B偶尔C没有

13、你对买衣服、鞋的要求

A名牌B普通C低档D合适就好

14、家长对你处理零用钱的态度

A支持B默认C反对D其它看法

15、你跟有钱人在一起的感觉

A自悲B羡慕C忌妒D无所谓

16、如果有人向你借钱,你会借给他吗

第5篇:中学生劳动技术范文

关键词:中学劳动技术课;意义;创新教学

一、中学开设劳动技术课程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极大地丰富了物质需求,人们也得到了物质上的满足,尤其是年青一代中学生,一些学生容易产生享乐主义,不热爱劳动。而劳动技术课程的开设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有着极大帮助,还能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劳动技能,让学生有更多的生活体验,陶冶学生情操,锻炼学生的意志。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活跃思维。中学生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课堂上,学生很少能够接触到社会实践,很多学生都希望得到课堂以外的实践,而劳动技术课程正好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在劳动实践中,可以积极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养成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文化课程的积极性。通过开设专门的课程,一方面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例如,可以通过开设园艺设计课程,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生物知识,提升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兴趣。劳动技术课程是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在实践中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

案例1:在中学阶段的劳技课程教学设置中,我曾经进行过茶树栽培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动手实践,使学生一方面通过课程学到了一定的基本劳动技术,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平时喝的茶叶是怎么栽种,又怎样通过各个复杂的步骤最终成为可以饮用的茶。通过引导学生体会茶农的辛苦生活,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尊重茶农,尊重劳动并珍惜劳动果实的思想。

二、中学劳动技术教育创新教学的策略

(一)充分认识到劳动技术课程的重要性

现阶段我国的中学教育还是比较功利的,虽然新课改实施一段时间了,但是总体上学校还是以升学率为教学目标,简单说就是学校只重视学生的智育。在这一教学目标下,学校对于劳动技术课程并不重视,甚至一些学校课程只开设不上课。所以,劳动技术课程的创新,首先必须让领导层认识到劳动技术课程的重要性,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教学目标,将劳动技术课程和文化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只有从思想上抛弃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切实把教育做到教书育人,以学生为本,才有可能为劳动技术课程的创新教学提供条件。

(二)生活化教学

中学的劳动技术课程很多都与生活息息相关,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宝库,都是活的书”,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劳动技术课程教学要更加的生活化,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一种自然轻松的环境下完成课业。课堂内容的导入也可以更加生活化,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现象,将生活现象与课程内容相联系。课堂上也可以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情景。

案例2:劳动技术课堂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各种书签,并把优美的古典诗、格言、名人名言等书写在形态各异的精美书签上。书签设计好后,劳技教师再指导学生对书签进行装饰,可用彩带、皱纹纸等制作各种花朵、边框镶嵌在书签上,最终制作成型。在制作和设计过程中,老师在旁边适当教学生剪、折、贴等手工技能。然后,再指导学生将优秀的作品进行布局呈现在展示台上,形成教室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还可以让学生们把在劳技课程中学会的内容应用于班级装饰,把班务栏进行创造型设计,编制、手工等各种创意作品都可以应用到其中。这样既可以将劳技课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又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给学生带来创造美的成就感。

(三)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加课程趣味性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现代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手段,尤其是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现代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先进的教学设备提供了更好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地展示课程内容,一些课程在实践方面有一定困难和危险,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完成。

案例3:有一次劳技课,我指导学生制作纸盒笔筒,因为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在课程上对与纸盒笔筒相关的内容做详细的解释和演示,于是我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白板上将所选纸盒的大小、硬度、美观性、笔筒结构、造型、功能、实用性、纸盒的切割、分隔、粘连方式等内容一一展示,以供同学们制作时参考。学生完成后,我又分别从所选纸盒的实用性、美观性、造型、制作等多种角度对学生作品进行评议,最后,评出“创新奖”、“精致奖”、“坚固奖”、“美观奖”、“参与奖”等多种奖项。这样,既大大地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还给劳技课堂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中学劳技教师,要提高劳技课教学的效率,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创新教学的有效策略,相信随着对中学劳技教学创新的不断探究,中学劳技教学质量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 叶德夫.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1(3).

第6篇:中学生劳动技术范文

一、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并不一定要到大工厂、大农场进行轰轰烈烈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中学生而言,生活中的小事也是很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学校给每个学生发了家庭劳动联系卡,记录家务劳动情况,如自己收拾床铺,打扫屋子,洗换衣服,为家庭买菜、购粮,做简单的饭菜。这些劳动不仅丰富了学生自己的生活,而且还美化了他们的心灵。

二、通过劳动技术课程,激发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

通过劳动技术课可以使学生转变劳动态度、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增加学生的理论知识,让他们掌握了一些劳动、生活的本领,同时也开发了他们的智力,劳动教育还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如在学习“手工劳动制作”这节课时,有几个学生为完成一盏台灯的手工制作,不仅调查了周围几家商店以求式样精美,而且还咨询了物理老师怎样才可以节能。这个台灯的制作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其他的如:中英文打字、电子计算机和家用电器维修技术课等,这些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还使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之美。通过系统的劳动教育,使学生学到了不少生产知识,受到了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养成了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三、合理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德育教育

由于不同地区的地理因素、生活环境各不相同,所以,在开展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可行性和有效性,要根据当地优势合理开展活动。同时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在进行小组分工时要合理搭配。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如:

1.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

这个活动所有学生都可以参加,我们当地的优势主要有:走访老、重走时走过的老山界路线等。通过这些活动,使每个学生亲身感受到敌人的残忍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点燃他们的爱国热情。

2.以考察国情社情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

这种形式较容易组织,既可以学校集体组织,对特殊地区、特殊行业进行重点考察,也可以利用假期时间,要求学生有专题地进行广泛的国情社情考察,并写出考察报告。如:组织学生到山风景区调查、调查自己家乡的变迁、调查少数民族的生活现状等。学生调查的过程中既要与游客、当地老百姓交流,又要走访相关管理部门。这样,既培养了社交能力,又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以参加志愿者活动和社区两个文明建设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

这种活动有学校和政府共同组织的,也有学生自发或学生社团与附近社区共同开展的,内容多种多样。如:组织学生参加街道卫生维护组、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等,这些活动让他们遇事有主人翁的态度,又树立起爱心和同情心,很好地将学生的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4.带有勤工俭学性质的社会实践活动

如:组织学生到乡村去帮农活动、变废为宝活动等,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艰辛、生活的来之不易,让他们养成能吃苦耐劳和勤俭节约的品德。

第7篇:中学生劳动技术范文

论文摘要:通过对司法实践中学生工学结合权利保护的现实考察,分析了工学结合中学生权利保护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时完善工学结合中的学生权利保护作了初步的探讨。

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工学结合是实施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创新教育培养模式,积极推行工学结合,学生权利保障是关键。学生是工学结合中最重要的主体。他既是受教育者,也是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者、提供者,同时更是生产第一线最直接的体验与风险承受者。这种复杂身份与学习场地和方式变化所带来的风险,使学生权利保护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从法律视角研究和探讨工学结合中的学生权利保障,对规范和完善工学结合保障制度,促进工学结合健康、快速发展,全而提升教育品质,意义重大

一、当前工学结合学生权利保护的司法实践考察

(一)从学生法律地位来看,工学结合中的学生不是法定意义上的劳动者。我国《劳动法》所指称的“劳动者”,是指依据劳动法律和劳动合同规定,在用人单位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对于工学结合中的学生而言,其所有的档案户籍关系都在学校,其主要任务是在学校学习,其在校期间的工学结合行为无论是经由学校介绍还是通过自己寻找,都只是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教育大纲的要求而实施的旨在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理解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他只是教学方法、教学场地等方面的改变,是学校课堂教学内容的自然延伸。工学结合本身是基于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其实践内容仍属于学校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其工学结合时间也归属于相关法律所规定的学制年限。工学结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在校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更好的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做积累。所以工学结合期间学生身份仍然是在校学生,不属于法定意义上的劳动者。

(二)从法律关系来看,工学结合中学生与企业不是法定的或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指依照国家劳动法律法规规范的劳动法律关系,即双方当事人是被一定的劳动法律规范所规定和确认的权利和义务联系在一起的,其权利和义务的实现,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的。劳动法律关系的一方(劳动者)必须加人某一个用人单位,成为该单位的一员,并参加单位的生产劳动,遵守单位内部的劳动规则;而另一方(用人单位)则必须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数量或质量给付其报酬,提供工作条件,并不断改进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劳动关系是由当事人双方按照平等协商的原则建立的,双方当事人各自有平等的相互协商的权利;但劳动关系一经建立,则劳动者必须听从用人单位的指挥,把劳动力的支配权交给用人单位,服从用人单位的管理。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性质,兼有平等关系和隶属关系特征的社会关系。工学结合中的学生是为了积累实践经验,不是以劳动作为自己谋生的基本手段,用人单位也没有为学生付出的劳动支付对价的意思。尽管有的单位会也会给付一定数额的费用,但是这种费用只是一种补偿性的报酬而不是劳动关系意义上的工资。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虽然得服从企业的实习管理,但是对企业并不具有依附性。因此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与用人单位建立的不是劳动关系。

(三)从权利救济途径来看,工学结合中学生因工伤害按一般民事侵权处理。因工学结合中的学生不是法定意义上的劳动者,其与企业的关系也不是法定的或事实L的劳动关系,加之国家对工学结合中学生因工伤害的责任承担及承担形式又缺乏特别法的规定,尽管有教育部制定并于2002年9月1日起实施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但对此问题的处理,《办法》也无明确的规定。故工学结合下的学生因工伤害既不适用《劳动法》,也不适用《工伤管理条例》,而是据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按民事侵权纠纷处理,适用《民法通则》及相关民事法律规定。

二、工学结合中学生权利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司法资源缺失,学生权利保护难有法依。从现有法律规定来看,无论是《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还是《职业教育法》,对工学结合只有原则性、抽象性的规定,而且这些规定都只是些倡议性规定和指导性规定,缺少义务性或强制性规定,加之相配套法律法规与规章还没有构建,在实践中,这些本就不完善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对工学结合中学生权利保护作用甚微。更重要的是,这些司法资源对工学结合中各主体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工学结合中权利损害与责任承担及相应的归责原则都无规定。同时,国家也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学生工学结合期间的合法权益,学生工学结合权利保护属于法律管理的“真空地带”,造成大学生实习生活中权益受到损害时无法可依。

(二)学生权利救济方式单一。根据劳动法、工伤管理条例及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规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其基本的权利救济方式有多种:可由工会出面协商调解,也可由劳动监察部门介人调查,可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对仲裁不服还可向人民法院起诉,出现因工伤害,可申请工伤事故认定。尽管1996年A月12日颁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61规定:“到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实习的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学生发生伤亡事故的,可以参照本办法的有关待遇标准,由当地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发给一次性待遇。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不向有关学校和企业收取保险费用。”但国务院2003年4月27日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将此项规定完全删除,而且没有另外作出规定。而现行工学结合中学生法律地位的尴尬,使得学生权利救济只能通过民事诉讼,因工伤害也只能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规定执行。

(三)工学结合合作协议中学生权利保护缺位。因为法律规范的缺失,工学结合在我国主要体现在宏观政策倡导和学校与企业的实践层面。尽管在相关教育法规如《职业教育法》中对工学结合有所涉及,但都只是些指导性而非强制性规定。学校、企业、学生在工学结合中的权利义务界定,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工学结合合作协议来约定的。而合作协议的内容确定因无法定要求,其随意性较大。学校与企业基于各自的利益关系考虑,往往在协议中对学生权利保护及责任承担要么避而不谈,不作任何约定,使学生权利保护轮空;有的只做概括性规定,导致一旦出出问题,校企双方相互扯皮;有的干脆约定由学生自身承担,违法设定第三方的义务,加重学生责任。这样一来,学生权利保护被人为的忽视,如果一旦受损,就只能依靠学校与企业的人道与良知了。

(四)工学结合本身的制度性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权利保护的难度。工学结合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政府、学校、企业与学生个人。工学结合的实施,尤其离不开企业的支撑。但从现有制度性规定来看,尽管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工学结合一这既是政策要求,也是义务,同是也是教学的根本需要,但企业没有接收学生进行工学结合的义务飞实践中的工学结合,基本上是依靠校企之间友好的历史关系来进行的。而且,对业来说,工学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还会给企业生产与管理带来诸多问题,增加企业绝对成本,这势必增加了学校寻求工学结合单位的难度。学校如果再在学生权利保护上大做文章,与企业讨价还价,企业也就会因此敬而远之,工学结合就无从开展了。这样,工学结合本身的制度性缺失,也给学生权利保护增加了难度。

三、完善工学结合中学生权利保护的基本构想

(一)加强教育立法,完善工学结合的法律保障体系。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不仅涉及受伤学生、涉及学校,还涉及提供工学结合场所的企业和单位。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学生、学校的权益得不到正当维护,还会影响学校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影响到整个工学结合环节的顺利实施。所以,修订《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积极制定与工学结合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以法律形式明确工学结合中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各主体的法律地位与权利义务。而在具体的义务设定中,又必须强化企业在促进职业教育中的义务承担,鼓励企业主动参与工学结合,并制定相应的奖惩规章或办法,从而与现有教育法律及其它相关法律一起,形成相对完善而健全的的工学结合教育法律保障体系,真正使工学结合的制度性保障能有法可依、有法能依。

(二)完善劳动法规,拓展学生权利救济途径。有权利必有救济,有救济的权利才是权利,没有救济的权利不成其为权利。学生的特性注定他在工学结合中更容易受到人身意外伤害和财产损失,应该得到法律应有的保护。因此,必须把工学结合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纳人劳动法及相关法规和规章的保护范围,把学生在工学结合中发生的事故,纳人工伤保险体制,同时强化工学结合中的社会保险意识。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权益,也为学校和实习单位分担了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有利于消除企业的顾虑,调动他们接受工学结合学生的积极性,为深人进行的教育改革和培养模式转换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法律保护。

第8篇:中学生劳动技术范文

河南了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与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文件中明确指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不是主要依据,除学业水平考试外要考察综合素质,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学校老师要把学生在校的一切相关内容记录在《河南省初中学生成长纪实报告》相应栏目中,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务求真实,有据可查,作为中招录取的重要参考。

新乡中考科目、内容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全部科目纳入考试的范围。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由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试卷、统一考试时间。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生物七个科目实行闭卷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两个科目实行开卷考试。

体育与健康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纳入学业水平考试统一管理,由省教育厅明确统一要求,各省辖市(含省直管县、市,下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艺术(音乐、美术)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也要进行考核,由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以初中学校为主实施,相关特长表现体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

在考试内容方面,将依据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容,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题库建设,开展试卷评估与分析,提升考试命题质量和水平。

新乡中考时间安排

【重点】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及高中录取计分科目包含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以分数呈现,总分80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120分,物理、道德与法治每门70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每门50分,体育70分,理化生实验三科满分30分。

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和艺术(音乐、美术)等未纳入中招录取计分科目的课程,考核成绩原则上以等级呈现,具体等级要求由省辖市统一规定。经教育厅批准的地区,也可以选择部分科目,统一组织考试,并以一定分值计入中招录取成绩。

值得注意的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业水平考试结果的研究与分析,做好教学反馈与指导,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根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给学生排队,不得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依据。

【变化】

综合素质评价从2017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

初中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将作为中招录取的重要参考,提供给高中阶段学校录取使用。这也就意味着,中考一考定终身的时代将要远去,未来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将会越发完善与成熟,同时意味着学生的课外生活会越发丰富。

此外,高中阶段学校在招生时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使用规则,报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高中阶段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使用的相关要求应在招生前提前向社会公布,综合素质评价从2017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

评价内容和评价程序

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初中学校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当地教育教学实际,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第9篇:中学生劳动技术范文

河南了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与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文件中明确指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不是主要依据,除学业水平考试外要考察综合素质,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学校老师要把学生在校的一切相关内容记录在《河南省初中学生成长纪实报告》相应栏目中,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务求真实,有据可查,作为中招录取的重要参考。

平顶山中考科目、内容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全部科目纳入考试的范围。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由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试卷、统一考试时间。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生物七个科目实行闭卷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两个科目实行开卷考试。

体育与健康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纳入学业水平考试统一管理,由省教育厅明确统一要求,各省辖市(含省直管县、市,下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艺术(音乐、美术)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也要进行考核,由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以初中学校为主实施,相关特长表现体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

在考试内容方面,将依据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容,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题库建设,开展试卷评估与分析,提升考试命题质量和水平。

平顶山中考时间安排

【重点】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及高中录取计分科目包含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以分数呈现,总分80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120分,物理、道德与法治每门70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每门50分,体育70分,理化生实验三科满分30分。

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和艺术(音乐、美术)等未纳入中招录取计分科目的课程,考核成绩原则上以等级呈现,具体等级要求由省辖市统一规定。经教育厅批准的地区,也可以选择部分科目,统一组织考试,并以一定分值计入中招录取成绩。

值得注意的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业水平考试结果的研究与分析,做好教学反馈与指导,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根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给学生排队,不得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依据。

【变化】

综合素质评价从2017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

初中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将作为中招录取的重要参考,提供给高中阶段学校录取使用。这也就意味着,中考一考定终身的时代将要远去,未来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将会越发完善与成熟,同时意味着学生的课外生活会越发丰富。

此外,高中阶段学校在招生时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使用规则,报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高中阶段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使用的相关要求应在招生前提前向社会公布,综合素质评价从2017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

评价内容和评价程序

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初中学校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当地教育教学实际,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