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生奖励机制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进一步深化学生评价制度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教育局等部门《关于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深化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和《县教育局关于改革中小学生评价机制、实施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评价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教育实际,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强调评价的科学性、过程性、自主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健康全面发展。
二、工作要求与方法
1、“全面发展的学生”标准。《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提出了中小学生6个基础性发展目标,即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初中学生的评价标准执行《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小学生的评价标准执行《县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市、县教育局分别编印了《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和《县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供各学校使用。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的使用与成长记录档案的建立。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主要内容有学生基本情况、学业考试或考查等级、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综合性评语等,学生人手一册,在此基础上为每位学生组建成长记录档案,学校应以班级为单位成立评价小组,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代表组成,负责学生成长档案的记录与管理。学生成长记录档案主要由班主任老师保管,定期整理、展示,及时向学生家长反馈。学校应将评价手册的使用和学生成长记录档案的建设情况纳入对班主任和教师的考核。
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与“全面发展的学生”的产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原则上每学期进行一次,评价的方法按评价主体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评价小组评价三种,三种评价在综合评价结果中所占的比重可因年级变化有所调整。学生自评最高不超过30%,互评由本班全体学生或学生代表参与,最高不超过30%,评价小组评价最高不超过70%。初中学生评价可借助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完成。基础性发展目标等级分A、B、C、D四等,分别代表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学生各维度评价等级要依据各评价主体评价的结果综合生成。在学期末综合评价中,六个维度均合格且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达到良好以上的学生,即授予“全面发展的学生”称号,对在某一维度达到“优秀”标准的学生,可授予“**星”称号。
学期末或学期初,学校应对本学期或上学期“全面发展的学生”和“星级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表彰奖励,如召开学生大会或家长会、印制光荣册、在校园广播或校园网上展示等;同时将“全面发展的学生”名单上报县教育局普教股,县教育局将在教育信息网上进行展示表彰;初中应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按照市教育局规定纳入高中学校录取依据,对连续三年获得“全面发展”称号的学生,按照一定的比例推荐到高中学校,由高中学校优先录取。
三、工作重点
各学校要根据市、县教育局文件精神,立足学校实际,制定完善本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方案要体现可操作性、实效性、导向性,突出重点,突出特色。让学生学习有目标,发展有方向;使教师评价有依据;学校引导有层次。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各学校要切实转变德育观念,认真探究符合当代青少年实际的德育模式与方法。注重德育活动的开展,做到德育活动序列化、生活化。继续推进感恩教育和“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不断丰富其内涵。让学生在环境熏陶中感受德育,在活动中体验德育,在日常行为中体现德育。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和公民素养的培育,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坚持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把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与落实课程方案结合起来。要把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第一要务来抓,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着重抓好音、体、美、必修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学校课程的开设,在确保开全课程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坚持依法治教,把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与实施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各学校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各级主管部门有关素质教育的文件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将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的规定落到实处;重视学生的艺术教育,提高学生审美修养和文化艺术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
四、组织保障
1、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评价制度改革与“全面发展的学生”培养工作,全面落实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成立由校长、德育处等部门负责人、教师和家长代表组成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负责本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学校要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把“以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当前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
关键词: 学分制 高效课堂 六环节教学模式 课堂管理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投入和产出比较合理的课堂。高效课堂还可以简易地理解为“减负”、“增效”。“减负”: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增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乐学:不仅掌握了知识,更提高了能力;老师乐教:不再声嘶力竭,而是师生互动,适时点拨,少讲精讲。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和《湖南省关于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湘教发〔2007〕11号)、《湖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湘教发〔2007〕12号)等文件的要求,自2007年秋季开始,对湖南省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实行学分管理,并开始执行。
从国家到省里到学校,都有政策层面的支持,我觉得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政策加强课堂管理,让学生学有压力,学有动力,提高课堂每个环节的效率,从而打造高效课堂,以此真正解放学生,解放老师,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
我认为,要利用学分制加强课堂管理,打造高效课堂,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广泛宣传发动
让学生清楚学期学分是怎么回事,了解学期学分的重要性。
学分制是反映学生在学校课程方面发展履历的一种课程管理制度,也是衡量学生在课程方面的经历和发展水平的一种课程评价制度。它以量化的分值方式,通过学分记录学生在相应的课程领域的成长经历及所达到的发展程度。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办法(暂行)》规定: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七个学习领域课程学分“同意认定”的基本条件是:
1.修习该模块的学时至少达到规定要求(依据学校详尽的学生出勤考查表)。
2.学生在课程修习过程中表现良好,作业能按时、独立完成(依据学校制定的学生成长评价表)。
3.模块考试(考查)。模块学习结束,由学校组织考试。考试除笔试外,还应根据不同模块的要求,设置听说能力测试、实验操作能力测试和专业测试等。学校应在每一模块考核后及时予以认定。
基于此,常德外国语学校也出台了《学生“学分制”管理与操作办法》,规定每个模块学分为10分,从五个方面评价: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与常规纪律,作业,平时检测或个性特长发展,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每个方面2分。
二、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常外《学生“学分制”管理与操作办法》中规定了评价体系,我们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习压力,打造高效课堂。
1.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与常规纪律(100分)
为方便管理,每一项都以100分计,期末再以实际得分乘0.02,得该项分值:
①该项每个学生的基分为0,每节课计3分,如该节课学习态度端正,无违纪情况,则计3分。
②如有以下情况,则给予扣分:旷课扣3分,迟到扣1分,打瞌睡扣2分;看课外书、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扣2分,讲小话扣2分;每个学生要有课堂笔记、错题本,否则扣5分;其他问题视具体情况予以扣分。
2.作业、平时检测(100分)
①该项每个学生的基分为0,若某科目学校规定作业每月5次(含预习学案、当堂检测、课后作业),一个学期以5个月计,学生共需完成25次作业,故每次作业总分4分,其中,未交作业计0分,作业优秀计4分,合格计3分,不合格计2分。
②扣分项:迟交作业扣2分,错题未更正扣1分,
③奖分项:除了完成老师规定的作业还另外完成课外书上的作业视情况予以加分。该项加分最多加30分。
3.个性特长发展(100分)
①该项每个学生的基分为50分。
②规定每生每期至少需要举手回答问题5次,一次总分10分,其中回答正确得10分,回答错误得5分,其他视具体情况给分。合作探究环节不参与小组讨论扣1分。
③能自主质疑,提出问题有深度,加5分。获得省市级奖励视情况给予加分。
三、完善管理机制
激励机制制定出来后,还得完善管理。为此,各科均设两个科代表,一个负责作业的收集及作业情况登记,另一个负责课堂情况登记。其中课堂情况登记以老师点名的为准。班干部中专门设一评分委员,负责数据的收集整理,一周一统计,一月一通报,半期一小结。情况严重者通报班主任、家长。期末得分不及格者不能获得该模块的学分,必须重修或者是留级。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打牢创新性人才成长的基础,是当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当然,高效课堂的打造,仅仅依靠学期学分管理,肯定是不过的,要打造高效课堂,需要老师从备课、教研等多方面下工夫,只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在教学六环节模式的推进过程中,发现高中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自主思考的积极性有下降趋势,在课堂中,利用学期学分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未必不是一个好办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
[2]湖南省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办法(暂行).
[3]常德外国语学校.学生“学分制”管理与操作办法.
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粤府〔2016〕17号)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粤教考〔2017〕15号),结合中山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为改革总目标,坚持理论导向、政策导向、问题导向三统一,通过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考试招生的正确导向功能,构建有利于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促进初、高中教学衔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减轻课业负担,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普职沟通,优化教育结构;有利于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整体提高教育发展水平;有利于推动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良性教育运行机制,形成生动活泼的教育发展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为学生终生发展打牢基础;注重发展的差异性,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条件。通过改革切实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回归基础教育价值原点。
2.注重整体设计。加强统筹谋划,着力系统优化。充分考虑初高中学段学科衔接与学习能力续接、学生全面发展与禀赋差异、普遍提高与拔尖人才培养、均衡配置资源与学校多样化发展、适度扩大学校招生自主权与维护考试招生公平公正、普教职教互联互通与学籍、课程制度改革等各方面关系,整体设计改革方案,系统研究关联性措施,统筹实施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有重点、分步骤、分阶段稳妥推进各项改革措施。
3.突出问题导向。聚焦水平考试功能弱化、科目设置重理轻文、操作性实践科目考试不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流于形式、优质资源过度集中等主要问题,精心设计改革方案,精准推出改革措施,逐一解决主要问题,逐次破除发展障碍。
4.促进教育公平。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完善考试招生规则,建立健全监督体制机制,确保考试招生工作高效、有序实施,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过程公开、结果公正。
三、改革目标
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工作策略,2018年4月正式启动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制定各项改革配套方案,基本形成改革框架,侧重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科目开考、调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科目设置、改进体育考试内容和方式、优化指标生分配制度、改革招生计划编制方式与招生录取办法等方面推进综合改革。到2021年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基本建立符合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全员全程发展、学段衔接紧密、普职相互沟通、具有中山特点的考试招生制度体系,形成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政策导向机制。
四、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强化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1.明确考试性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2.全面设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考试科目涵盖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7~9年级)规定的初中阶段所有学习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科目,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达到合格要求,避免严重偏科,确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
3.科学确定考试内容。严格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7~9年级)科学确定各学科考试内容。试题应体现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增强基础性和综合性,着重考核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的宽度和广度,试题试卷的整体难度适当,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杜绝偏题、怪题;增强应用性,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侧重考核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创新性,增加探究性和开放性试题的比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9门科目笔试继续采用省统一命题,其余科目由市统一组织命题,各镇区负责具体实施。继续实施英语听说能力考试,推进体育与健康、理化生实验操作、艺术和信息技术等科目考试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育与健康从体质体能、兴趣项目两个方面进行考试,采用平时体质健康检查(含心理健康)和现场测试体能、兴趣项目的方法进行综合评定。理化生实验操作、艺术和信息技术均采用现场测试实施项目考试。
4.合理确定考试时间和方式。各学科考试时间依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学完即考”的原则确定,其中由省命题科目的考试时间由省教育考试院确定;物理、化学和生物科目考试分为笔试和实验操作,其中实验操作成绩从2018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开始纳入相应科目成绩,分值不低于科目总分的10%。生物实验操作在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进行,信息技术、艺术(含音乐和美术,下同)安排在九年级第一学期进行,英语听说考试、体育与健康、物理和化学实验操作在九年级第二学期进行,并当年5月底前完成。学生按课程标准修完某学科后,方可取得该科目的考试资格。理化生实验操作、艺术、信息技术等科目可以组织多次考试,学生可以多次参加考试,以相应科目成绩作为毕业和升学依据。各科考试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以笔试为主,探索面试、口试、实践考察、实验操作和技能测试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应用计算机进行考试。
5.优化成绩呈现方式。考试成绩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呈现,避免学生分分计较、过度竞争。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生物、地理、体育与健康等科目均以分数和等级呈现,其中文化科目以全市考生为总体样本,具体分A+、A、B+、B、C五个等级,等级设定比例为A+(10%)、A(25%)、B+(25%)、B(20%)C(20%);体育与健康以分数划定等级,具体分四个等级:A(60分)、B+(59—50分)、B(49—30分)、C(30分以下)。其它科目均以等级呈现,分合格(60分)和不合格(60分以下)两个等级。
(二)规范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1.构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综合素质评价以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五方面内容为主要评价指标。既要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事例、突出表现,又要整体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实际状况。
2.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组织管理。以中小学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充分利用全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由市统一制定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指导学校开展评价。由学校制定实施细则,具体组织实施,学校应将评价标准、评价办法向社会公开,评价结果根据需要向学生公示。初中学校要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客观、真实和准确记录学生日常行为和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
从2018年初中一年级新生入学开始,学校要指导学生及时做好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和典型事实证明材料。档案材料要突出重点,简洁明了,便于高中阶段学校在招生中使用。在每学期结束时,初中学校要将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动记录和实施材料进行审核、公示,并及时将公示后确认无异议的事实材料统一导入信息管理平台。学生毕业时,学校要根据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综合学生各学期的各方面表现,分别对五个方面作出写实性评价,并以等级呈现。
3.切实做好评价工作。各学校要根据省市统一要求和评价体系组织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明确本校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要求和措施。要建立由年级组长、班主任和相关教师组成的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所在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确保综合素质评价客观科学、真实可信。班主任和相关教师及学校党团、学生组织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标准,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发展进步。
4.积极稳妥推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使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各高中阶段学校要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明确使用要求。高中阶段学校在招生时要根据考试招生政策和本校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使用办法,可对综合素质评价五个方面指标分别提出等级要求,也可以突出学生某方面的发展情况作为录取依据,并提前向社会公布。高中阶段学校既可以直接采用初中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也可以另行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按要求对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材料作出客观评价,并确保程序规范、结果公开。
(三)改进高中招生计划分配方式
1.转变计划性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由市统一下达,计划性质由指令性计划转变为指导性计划,各类计划均可根据当年招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调整,保持计划必要的弹性,进一步提高计划预测与招生实际的吻合度。
2.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指标生分配制度。进一步调整实行指标生分配招生的高中阶段学校,优化指标生分配方式,指标分配适当向农村初中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初中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根据改革整体进程逐步增加指标生分配比例,分配比例不低于50%。指标生分配招生采用单独批次、单独录取的招生办法。从2018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起,指标生计划录取合理设置最低控制分数线。
3.探索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下同)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镇区的办法。以专业导向为基本原则,探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到镇区的实施办法。
4.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政策。非本市户籍学生入读普通高中继续实行单列计划制度,合理确定单列招生计划的比例,并根据人口和教育资源变化逐年调整。适度降低随迁子女入读普通高中限制性条件。探索实行面向全市与分片区相结合的招生制度,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学生入读普通高中。
(四)改革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制度
1.调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科目设置。从2018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开始,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科目实行“4+6+N”模式。“4+6”为录取计分科目,其中“4”为基础计分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含英语听说按30分计入英语总分)三科卷面分值分别为120分,体育与健康总分值60分,均以原始成绩纳入投档总分;“6”为比例计分科目,包括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卷面分值均为100分,以一定的比例纳入投档总分。物理、历史分别以80%计入投档总分;道德与法治、化学分别以70%计入投档总分;生物、地理分别以50%计入投档总分。N为等级科目,包括艺术、信息技术等。2021年首先将信息技术纳入等级科目,其余科目随省市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程逐步纳入。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分A、B两种类型,其中A类计划的投档总分(简称总分A)按所有录取计分科目计算,B类计划的投档总分(简称总分B)按基础计分科目和物理、化学等六个科目及其比例计算,其它科目在普通高中录取时设定等级要求。自主招生和指标生计划投档总分按总分A执行。A、B计划比例和数量由各普通高中学校自行确定。
2.改革高中招生录取办法。继续实行自主招生、指标分配、普通生等综合招生录取政策,逐步建立健全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高中阶段学校录取采取“等级+分数”的模式,实行计分科目、等级科目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综合录取办法。从2018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起,将等级科目考试合格作为普通高中录取的基本条件(即资格条件),将录取计分科目等级和总分作为学校录取的择优条件。招生学校自主设定综合素质评价和录取计分科目等级具体要求,在符合要求的基础上,按投档总分从高到低进行投档录取。中等职业学校录取不设基本条件,各专业投档总分按总分A执行。
3.健全招生录取机制。进一步完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平台,严格规范招生办法和程序。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须由市教育和体育局统筹,通过招生录取平台,按照考生网上自主填报志愿,在规定的时间内统一录取。适度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自主权,增加学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促进普通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适当给予普通高中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其中公办学校自主招生比例控制在学校年度招生计划的10%以内,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含体育和艺术特长)或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高中阶段学校要根据自身办学目标、定位和特色制订自主招生方案,自主招生方案必须报经市教育和体育局批准,并提前向社会公布,招生录取的各环节和结果要向社会公开。自主招生时可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主要依据。
4.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注册入学机制,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可实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加大职业教育方针政策、办学情况、教育成果等方面的宣传力度,让社会更全面了解职业教育,引导学生发现职业乐趣,感受职业教育特色与魅力,增强招生吸引力。合理引导初中毕业生有序分流,鼓励和引导动手能力强、职业倾向明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确保普职招生比例大体相当。探索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省重点以上专业,在春季学期自主组织入学考试,从初中招收部分优质生源入读职业学校。进一步扩大面向初中毕业生中高职贯通(含五年一贯制、三二分段制)试点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拓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上升通道,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
5.改进招生录取方式。继续实行考后填报志愿方式。适度减少普通高中志愿数设置,改进投档录取模式,高中阶段学校全部实行学校志愿投档,职业学校原则上按专业志愿投档。执行非中山户籍学生划片招生计划的录取时,遵循学业水平优先原则,招生计划可根据不同招生区域学生的学业水平情况进行动态调节,确保学业成绩优者入选。
6.严格控制中考加分项目及分值。从2017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取消国家规定以外的所有加分项目,规范执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群体等加分政策,严格限定加分范围,严格控制加分分值,规范资格审核程序,实行加分项目、分值、资格和名单公示制度。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成立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领导小组,统筹全市考试招生改革工作的协调和指导。根据改革主要任务,成立相应专责小组,对考试招生改革的重点内容、重要措施进行细化研究。从2018年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全面实施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二)制定配套方案
各相关部门、各专责小组和学校要根据改革总体部署,制定配套实施方案,确保改革方向正确、内容清晰、措施得力、推进有序、实施平稳。
(三)完善工作机制
1.加强信息公开。深入实施高中招生“阳光工程”,及时公开招生政策、招生资格、招生章程、招生计划、考生资格、录取程序、录取结果、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事件违规处理结果、录取新生复查结果等信息。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范围,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监督。杜绝虚假招生,宣传欺骗等误导学生的行为。规范成绩,不得炒作考试“状元”和升学率。严禁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排名排队、表彰奖励。
2.健全诚信制度。凡涉及学生、家长和社会关注的重要内容、重要措施、重要环节,必须公开透明。切实执行公示、举报、申诉和仲裁制度。采用签订诚信协议等措施,加强过程管理和全程监控,营造规范、公正、和谐的制度环境。
3.强化督查问责。建立市、镇(区)、校三级考试考务督查制度,对制度建设、方案设计、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逐级自查和督查。加大违纪违规查处力度,严格追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责任。
4.提升保障能力。加强学校师资配备、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条件保障,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开展标准化考点建设,改善考试条件,维护平安考试的良好环境。确保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需经费。严格试卷命题、印制、运送等环节的保密要求,确保试题试卷安全。充分发挥基础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招考业务管理系统的技术保障功能,确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体育考试管理系统、招生考试管理系统、毕业生验证系统等各项技术系统的全面对接,提高考试招生的信息化水平。
5.加强初中学校教学管理。各学校认真做好课程教学与中考改革衔接工作,要落实《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不得随意增加或删减课程;不得随意改变各门课程的周学时数和学科总学时数;不得在各学科之间违规增减调配学时;不赶进度、不增难度,不突击教学。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强督导检查,定期对初中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一、学习贯彻《总体方案》文件,分层开展培训
1.组织参加《总体方案》专题视频报告会
2020年12月24日,区教体局组织各科室负责人参加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织的学习贯彻《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专题视频报告会。深刻了解《总体方案》出台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是树立正确办学方向的指挥棒,报告会解读了《总体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以及下一步的贯彻要求。让全体教体系统职工全面了解了《总体方案》精神实质、总体部署,及对五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
2.区教体工委及时传达学习贯彻《总体方案》文件精神
《总体方案》颁布后,我局高度重视,区教体工委书记、教体局局长分别于3月24日、4月22日先后到市教体局,就《总体方案》文件精神要求,与分管部门领导进行磋商座谈。并于4月19日,徐永生第一时间主持召开班子成员、教体机关全体成员、各中学中心学校校长扩大会议,组织原文,再次原汁原味学习《总体方案》文件,也明确了督导室领导、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牵头负责,确保了这项工作有人抓。会议强调,一要强化政治担当,深刻学习领会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论述精神,增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二要坚持对标对表,全面对照《总体方案》,以破“五唯”为导向,破立结合,努力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三要抓好学习宣传。既要扎实抓好教育系统干部教师的全员培训辅导,还要注意开展面向家长、学生、社会公众的宣传引导,合理引导社会预期,营造改革良好氛围。
3.各中学中心学校多种形式学习《总体方案》文件精神
各中学、中心学校通过班子会议、支部会议、半月例会、教职工大会、党小组会议纷纷组织学习《总体方案》文件,深刻领会关于教育评价的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做好学习培训,做到应学尽学,应训尽训,做到人员全覆盖。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具体的、细化的举措,坚持破立并举原则,围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突出学校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全面清理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省教育厅、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区教体局及下属学校对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负面清单》,对照清单,全面梳理相关规章制度和政柔文件,凡是与《总体方案》精神不一致的各种做法规定,都必须坚决改过来,切实做到令行禁止。
依据负面清单中“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规定,将依据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进行修改。
依据负面清单中“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规定,废除教育教学质量奖励办法(试行)文件,其中设置的中考奖和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测评奖。确保教育评价改革任务举措落地见效。
三、牢牢把握育人方向,加快构建特色的“五育”并举全面培养体系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就是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始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多年来,我局围绕立德树人,在教育评价改革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突出德育实效
为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落实,区教体工委制定《区教体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对学习教育工作作出时序安排。机关党支部在统一征订学习资料的同时,编辑整理最新讲话精神学习资料,每周一开展学习交流,丰富大家党史学习内容。全区各中小学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党史知识展板等宣传阵地,白泽湖中心学校采取制作党史音频、大桥中心学校罗岭初中请志愿军老战士到校上团课、讲党史,大枫初中朝阳路小学组织学生到独秀园红色教育基地研学,大桥中心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内容打造党史“云”课堂,还有的学校推出一期争当“学党史小达人”在线答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手抄报、出一期党史百年天天读主题板报、自创绘本、分享阅读、课本剧展演,以及邀请知名作家进校园等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在陶冶学生道德情操,丰厚学生文化底蕴同时,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全区中小学校宣传员清明前夕瞻仰市革命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辈,重温入党誓言。内容丰富多彩,学习入心入脑。此外叶祠、朝阳科普社区联合区科协、叶笃正气象科普馆联合开展全国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参观了叶笃正生平陈列馆和气象科普馆,普及了气象科学知识,孩子们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叶笃正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科学不畏艰难、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的伟大精神,从小树立科技强国梦想。”
2、提升智育水平
为进一步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区先后隆重举行2019年“文学进校园”活动和2020年小学语文课外读物讲述比赛。区教体工委书记、教体局局长徐永生在致辞中指出,区“文学进校园”活动自2019年6月启动以来,先后邀请著名作家叶兆言先生来讲学,组织师生前往两邓故居、严凤英故居等地采风,举行妙趣横生、别开生面的中学生成语大赛和首届童书讲述比赛。特别是疫情期间,小语人开展的“停课不停学,好书伴你读”系列活动,童诗系列课程,温暖和照亮了莘莘学子。他希望全区中小学坚持阅读立校,推动“文学进校园”,让校园弥漫书香。
活动中,师生同台演绎,声情并茂地为大家呈现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稻草人》《小王子》等十多篇课外读物作品,在讲述过程中通过视频短片的形式向与会人员展示了各自学校开展文学进校园的活动场景和近年来师生的文学创作成果。大桥叶祠小学程小凤、吴飞的《花朵开放的声音》和邱昱《稻草人》《舍身堵枪眼》等经典诵读更是得到精彩的演绎。本次课外读物讲述比赛得到了各级媒体记者的大力支持,引起了广泛关注。市新华传媒对活动进行全程直播,区融媒体记者对本次活动进行了跟踪摄像报道。
3、强化体育锻炼,坚持健康第一,开齐开足好体育课程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大桥中心学校举行“多彩童年阳光成长”庆“元旦”体育大课间视频展评暨2020年“新时代好少年”表彰大会,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朝阳路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及七所小学带来的精彩纷呈的体育大课间视频。师生整齐划一的动作,昂扬饱满的精神,矫健有力的步伐,赢得阵阵掌声和欢呼声。教体工委委员、副局长马宏岱指出大桥中心学校举办的庆“元旦”体育大课间视频展评暨2020年“新时代好少年”表彰活动,展现了大桥新时代好少年应有的风采,大桥新时代教育的风采;无论是大小学校都动了起来,孩子们在开心的学、在练,这就是“3+X”的成果;希望各校坚持下去,将经验传授到区各校,将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精神贯彻到每个孩子的心中。
4、增强美育熏陶,实施学校美誉提升行动
“3+X”进校园如火如荼。高位起步,以黄梅戏、书法、武术三项活动为基础,以国学经典、廉政文化、科技、发展、足球体育运动等为补充,STEAM课程,结对帮扶促融合
推进长三角教育一体化,促进有效融合,加快STEAM课程建设,与浙江省嘉兴实验小学结对帮扶,暑期开展STEAM教育理念下的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精心打造“3+X”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品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聘请名家专业指导,引领活动纵深开展。
素质教育亮点纷呈。(1)小学生足球跻身全市四强;(2)城区小学生田径比赛,勇夺2个团体奖;(3)全市中学生社团文化节,集体、个人双丰收,5所中学、5名教师榜上有名;(4)成功举办全区“百年追梦·全面小康”小学生讲故事和中学生演讲比赛,并在市赛中获得二、三等奖;(5)儿童阅读研究推广风生水起,引领全区青少年儿童迈入阅读新境界。
5.加强劳动教育
为了增强学生们的劳动技能,锻炼他们的意志,砥砺他们的品行,大桥中心学校在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展劳动教育现场会,研讨了《区中小学劳动教育方案》,大家一起参观了劳动活动室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分享了本校是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并畅谈了今后如何进一步有效的实施劳动教育。余金明强调各校要本着“德智体美劳,五育齐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要有意识的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机结合校外活动中心的共性课程,开展好本校的个性化课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收获知识和快乐。
四、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通力配合、协同推进,确保落地生效
有了好的方案、好的决策、好的蓝图,关键在于落实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不同主体,需要方方面面通力配合、协同推进。《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改革作了整体部署,文件出台后,更重要的是抓好改革落实,确保落地生效。
落实改革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总体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明确落实举措。各校要狠抓落实,切实破除“五唯一”顽瘴痼疾。学校可先行试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经验做法,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各中学、中心学校在教育评价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扩大辐射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加强专业化建设。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育督导部门统一负责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发挥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作用。严格控制教育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减少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切实减轻基层和学校负担。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困惑一:齐抓共管、通力配合
当前,高考的竞争激烈没有从根本上改观,学生的课业与心理负担未见缓解,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繁重的课外作业、上扬的学区房价等导致教育内卷愈演愈烈。各校抓管理的同时就有比拼,社会大环境还在关注高考成绩,在全社会要形成唯分数、唯升学论,还要有个过程,像一中四中高琦这样名校,生源爆满,学位紧张,以及房地产抢占先机,引进名校,提高升学率等方式吸引购房者。教育作为杠杆,只有让全社会达成一致共识,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
困惑二:加强联动共同营造改革良好氛围。教育评价改革要想落地,需要全社会共同支持、配合要履职尽责,带动全社会形成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新闻媒体也要加大对科学用人理念和做法的宣传解读,增进社会共识;广大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加强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
下一步思路举措和意见建议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充分考虑教育评价改革的艰巨性、长期性。通过社会、学校家庭齐抓共管,逐步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水平,完善各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健全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
1.加强学习,共同抓好《总体方案》的贯彻落实
扩大日常学习的范围,不囿限于教育评价方面,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支部大会、党小组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学习研讨,5月底前做到应学尽学、应训尽训,坚决把中央、省、市《总体方案》精神落到实处。
2.改革学校评价。“破”的是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立”的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相应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一是完善幼儿园评价重点评价幼儿园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情况;二是改进中小学校评价,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普通高中主要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情况,突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规范招生办学行为等内容。
目前,在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的指导下,人们的教育观念得以更新,越来越关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和自主探究意识的提高,但这些目标的实现却受到现行教育模式――大班额的严重制约。因此,在班级额数不能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如何运用“小班”教学的经验,促进班级教学的发展,应该是值得探索和尝试的。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探索小班化班级管理模式,拓展教育的空间,有效利用班级管理中的各种活动,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平等地参加实践,体验生活,在实践中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学会在集体中生活,学会与别人相处,学会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管理理论
现代管理学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科学化管理的思想、方法、模式,操作原则和经验。把新思想引入到教育教学及班级管理中,使教育教学活动更具活力。
2.当代中学生的思想特点
当代中学生的思想特点表现为:思想面貌和学习意向的多样性;经济效益观念的强化;主体意识、自主和平等意识的增强。
3.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学说提出:素质包含人的两方面的特性。一方面是先天具有的特性,这些特性通过先天遗传得到;另一方面是后天获得的特性,这些特性是通过环境影响得到的。素质教育是以社会发展需要确定教育目标,以人的发展规律构建教育体系,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在人格、智力、能力、身体几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4.小班化教育的需要
“小班化教育”的精神实质就是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最大空间,更多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小班化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生命状态,要张扬每个学生的个性风采,要提升每个学生的精神品质,要促进每个学生的
四、研究的内容和对象
在平行编班的情况下,抽取初一(4)班实行自主化管理。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自信心,如何搞好班内的人际关系,如何制定一套合适的班规,如何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等等。还应研究其他方面对实验的影响。具体来说:
1、充分调动学生当家作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班规自己订,班级自己管,座位自己排,活动自己搞,先进自己评。
2、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爱好、特长。
3、培养学生的管理与自我管理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
4、班级具有积极进取的班风、班貌。
5、班级总成绩在中考中与非实验班相比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五、研究方法
采用综合方法进行研究,即根据不同阶段要求将文献研究法、观察法、固定班级具体实践、行动研究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以期达到最佳研究效果。
1、前期研究内容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从多角度收集资料,确立实施方案,找准突破口。
2、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完善实施策略;采用个案法,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总结验证课题假设。
3、总结阶段,整理研究资料,形成研究报告。
六、研究过程
1、前期研究阶段(2008年9月-2009年1月):
确定思路,探索实践,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具体研究阶段(2009年3月-2011年6月):
按计划实施方案和修订方案,收集材料,建立档案。
3.总结、结题阶段(2011年7月后):
全面总结结题,形成结题理论成果。
七、研究的措施
1、创设正确的集体舆论导向
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正确的舆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保证集体的发展方向,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它能扶持班上的好风气、好精神蒸蒸日上,发扬光大,它能把班上的坏现象和不良思想消除在萌芽状态。一个班级,有了正确的舆论,好人好事会层出不穷,歪风邪气没有藏身之处。
接班之初,学生自己明确了“不抛弃、不放弃”的班级格言;“团结、上进、认真、务实”的班风;《壮志雄心》这首班歌;初步树立了班级发展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自此,我开始逐步强化这些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直至深入人心。实践证明,这些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日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学生自己制定班级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验一开始,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学生们一起讨论并制订出一套班级管理制度。包括:教室管理制度,班干部考核制度,图书管理制度,优胜小组评比制度,每周班级明星评比制度等。并利用“德育十分钟”时间加以学习。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对制度进行修改,使制度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以满足班级管理的需要。
3、培养班干部的责任心、凝聚力和向心力
班干部是班集体建设的核心,班主任的得力助手。调动这部分同学的热情,注意培养并发挥其作用意义重大。
接班伊始,我首先以“激发表现意识、挑选自信人才,不断施压磨练,适当培训安抚”为原则,通过班集体内部潜力的自我挖掘,选拔班干部;其次,以“敢干、会干、能干、干成”为标准培养和考核班干部;再次,班级管理实行班委层层负责制,即下级对上级负责,副职对正职负责,正职对班长和班主任负责。我们定期召开班干部工作会议,通过总结,相互考评达到增强责任感、提高工作水平的目的。对有问题的班干部既做正面的引导和教育工作,也注重个别的交心、谈心。
4、学生量化考核自我的操行
学习有成绩来衡量,学生的操行可不可以用分数来衡量呢?我也做了一定的尝试。即把学生要做的事和不能做的事都附有相应的分数(加分、扣分),在制定班规的时候确定下来。做得好加分,做得不好扣分。这个分数直接与期末的操行评定、评优、中考综合素质评定挂钩,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在平时能严格地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每周五的班会上,负责量化考核工作的班干部会对学生的考核进行总结,他的任务就是总结一周来学生操行评定的加分、扣分情况,汇总后于班会课上加以公布,继而,大家评出本周班级明星。
5、老师用爱和信任激发学生自我约束、管理能力的提升。
要评价一个班级,先要评价它的老师们,也就是说老师是班级建设的主要因素。老师们有良好的素养,学生会有一种美感、自豪感,增强班级凝聚的向心力。所以,我们认为科任老师的人格魅力更不可小觑。
在班集管理中,我除了秉承严格之外,更把爱和信任寓于其中。我真心爱护着班里的每位学生,也要求学生之间互相关爱,互相信任,这样既可以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精神,也可使师生感情加深,班级凝聚力增强。用爱的教育来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推动班集体的发展,是切实有效的。
6、创设激励机制促进学生和班级发展
构建激励机制体现的是变传统的专制型管理思想为现代的民主型的管理思想。通过激励机制,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得到锻炼,进而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励个人和集体的发展。
(1)班级管理责任激励机制
在班级管理中实施班干部层层负责制。为了激起全班自上而下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从一日常规到学习、活动、人品等各个方面,进行加、扣分奖罚,这样竞争成为了班级主流。
(2)学生个人目标激励机制
除了服从班级总体目标,学生还必须在以下方面进行激励:
写目标卡,进行自我激励。内容包括确立中考目标并张贴在“成长的足迹”专栏;书写座右铭或是克服自身弱点的格言,贴在桌子的右上角。
设立班级荣誉薄。在“班级荣誉簿”中记录下同学们在所有活动比赛中取得的成绩,班主任承诺永远珍藏。
制定考核目标和奖励办法。①期末评选班级优秀干部:符合班干部考核标准,在学校未受过批评;②评三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校是个好学生,在社会是个好公民;③定期评选班级明星、进步明星,其简介和照片贴在班级的宣传栏。
7、学习分组,展开竞争
小班化要求的是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部分学困生学习有困难,却得不到同学及时的帮助。根据几次综合考试的成绩,遵循优良中差搭配和学生自愿组合的的原则,我们班分成了十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小组长,小组内部成员之间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竞争,作业比认真,发言比积极,背诵比快慢,纪律比安静,打扫比干净。每周评出两个优胜小组,小组成员进行操行加分奖励。
八、课题研究的结果
1、针对农村学生的特点,形成了四大有效的教育教学激励策略。
(1)班级管理责任激励机制;
(2)学生个人目标激励机制;
(3)学生操行评定量化考核激励机制;
(4)小组合作评比激励策略。
2、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学习成绩逐步提升。
(1)班风正,凝聚力强,人际关系协调,班级工作得到有序开展。
(2)实验班的学科成绩,在中考中居平行班前茅。
(3)其他活动中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本实验班三次代表学校参加市运会开幕式队列表演;三学年共三次取得校运会团体第一名;十多人次代表学校参加市级各类比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3、班级的流失率低于其它非实验班。
九、课题研究的反思
2、我校现已荣获区级“文明单位”、“卫生红旗单位”称号,2010年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2011年被昌吉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高中艺术特色基地学校”。
学校坚持“让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育人目标,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努力构建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好学而设计,充满生命律动的“生本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在教学上大力推进“以美术、音乐、体育、播音主持和编导、球类、武术、体育舞蹈”等学科为主的选课制、走班制,使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让兴趣不同的学生都有了奋斗目标,使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这项工作的推进,为我校创建以艺术素养见长的多样化综合性高中提供了制度保障。
3、我校全体教职工在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自治区出台的“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改革试点方案”后,一致认为教育的又一个春天到了,“纲要”和“方案”反映的是“人本”教育的回归,它为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特长的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也为学校形成文化、提升办学品位带来了契机。经全体教职工讨论一致通过,确定我校“十二五”的奋斗目标是:“创建以艺术素养见长的多样化、综合性高中”。
4、我校高中每年级8个班,共24个教学班。已开设以美术为专业的实验班4个班/年级(目前,这类学生在我校本科上线率95%以上),以音乐为专业的实验班1个/年级,以体育、播音主持、编导为专业的实验班1个/年级,文理科班各1个/年级,开设以上专业班的教师、教室及设施设备已配置到位,为我校创建以艺术素养见长的多样化、综合性高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实施方案
(一)主要内容
1、加强领导,从制度上加以保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书记和副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年级部主任、学科组长为成员的改革领导小组,围绕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并分解目标,落实到人头上。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实行目标管理,确保每项工作落到实处。
2、全面发展,突出美术特色,确保以艺术类为专业的学生规模达到六个班以上。做到艺术类学生占高中学生比例的80%。这部分学生的目标是修完国家规定的文化课及专业课内容,迎接高考,目标是使大部分学生进入高等院校,使艺术学科成为我校的优势和特色。2012届达到4个美术班,动员部分有特长的学生选修广编和播音主持专业,稳定体、音特长生。2012年7月前力争完成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2013届达到4个美术班,力争组建首个广编和播音主持班,进一步扩大体育特长生,力争组建体育班。2014届达到4个美术班,组建广播编导播音主持和体音班,力争使艺术类学生占年级总数75%以上。2015届达到4个美术班,广编播音主持和体音班已形成稳定班,使艺术类学生占年级总数80%以上。
3、昌吉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昌吉市职业中专距离我校很近,这两所学校所开设的艺术类专业课程均适合于昌吉市的社会公益事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我校按其课程计划将聘任这两所学校的部分艺术专业教师给我校师生开设专业课,以此作为地方课程在我校开设。目的:一是提高师生的艺术专业水平;二是没有考入高等院校的学生进入社会后用艺术类一技之长选择职业,为当地社会和经济建设服务。自2012年开始拓宽选修课,使更多的初高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提高每生的艺体爱好的比例。
4、为了实现办学目标,我校计划开设的校本课程有:书法、美术欣赏、摄影、音乐舞蹈欣赏课等。为了拓宽艺术渠道,扩大参与面,学校成立艺体类社团,设置的学科类别有:书法、美术社团有书法、绘画、摄影等;音乐社团有管乐、民乐、军乐、鼓乐、舞蹈和合唱等;体育社团有球类社团(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太极拳、武术等。以上专业以菜单方式供全校师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使每位师生都至少培养一方面的艺体爱好,学校安排部门专人负责,安排好时间、地点,对师生进行培训。针对某些专业,学校定期请专家前来讲学,做报告,以提高广大师生的专业水平和欣赏能力。
5、每年选派校本课程和特色办学骨干教师去内地相关友好学校进行培训,抓好“生本导学”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6、每年举办一次本校的经验交流活动,不断完善特色办学的各项机制,形成本校的成功经验。
7、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每学年都结合过去经验教训,不断调整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管理模式和评价标准,用最佳组合达到最佳效果。
(二)改革目标
根据“纲要”精神和“方案”内容,我校确立创建“以艺术素养见长的多样化、综合性高中”为“十二五”办学目标。着眼于未来人才的培养方面和社会的需求,我校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入手,确立学校的改革目标是:
1、通过艺术类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作支撑,实行艺术类选课制和走班制,到2013年全校力争70%的学生升入高一级艺术类院校,将艺术类打造成学校的优势和品牌。
2、我校在依法治校、安全教育的基础上,抓好各项艺术活动,将艺术逐步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并成为每位师生的爱好和特长。不断提高全校师生艺术素养,逐步形成我校特有的文化氛围,以此促进学风、校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学校不断向办学的高品位迈进。
3、到2015年使我校艺术类国家、地方、校本课程达到体系完备,每年级新初始年级配备多媒体,并使配套的师资、设施设备功能齐全,基本达到全校师生至少掌握艺术类一门专业技能,艺术类考生占高中学生比例的80%,力争使艺术类考生的本科上线率2011届达到90%-95%,2012届达到96%-96.5%,2013届达到96.5%-97%,2014届达到97%-97.5%,2015届达到98%以上。从而完成学校十二五规划中的各项指标达到创建“以艺术素养见长的多样化、综合性高中”试点校的标准,并使我校成为以美术为主,其他专业多方向发展的在全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学校。
(三)改革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让全校师生、家长都明确学校的办学目标,按照学校制定的学期计划与“十二五”发展规划,认真加以落实,努力使学校的办学目标转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行动。
2、学校根据师生的选择,创建不同类别的艺体类社团,并通过学校、工会――年级――班级三级管理,做好管理、服务与指导工作,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家长参与我校艺术特色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
3、以地方和校本艺术课程做支撑,以专家指导、引领为保障,加强与职业学院、高等院校的专业对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培养一批专业骨干教师,确保我校办学目标顺利实现。
4、每学期学校组织举办一次大型“艺术体育节”,要求全体师生参与,给有特长的师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也为弘扬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从而推动我校多样化办学健康发展。
5、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针对每个社团的活动,学校、部门及社团成立相应的评价组织,采用三级评价方式进行评价。
(1)社团评:每次活动后由社团负责人组织相关领队召开活动小结会议,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表扬与批评,并对活动质量进行评价。
(2)负责部门评:负责社团的活动评价和指导,做为评选优秀社团、优秀队长、优秀学员及其他评优选先的重要条件。
(3)学校评:学校主要进行校级、市级以上先进的推选,学员素质评定等级的考核,实验情况分析、总结,以及撰写实验阶段性报告和实验终结性报告等。
(四)需要突破或自治区支持的政策
1、希望教育行政部门赋予学校相应的课程开发和设置权力。学生在完成国家规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后,可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意愿安排部分选修课程。
2、给予相应的考试政策支持。对于体、艺等特长生,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自治区会考办单独命题考试,划定等级和分数线。
3、请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拨付专项经费,配备专业教学设施设备,提供专业教师的培训机会,搭建普高与专业院校的桥梁。
(五)保障条件
1、加强领导。成立多样化发展改革领导小组,根据办学目标,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到人头上。并纳入到部门、年级组、教研组、任课教师、学生的年度目标评价与评优当中,确保此项工作管理和落实到位。
2、加大经费投入。设置专门管理与评价机构,制定相关的奖励制度,确保经费到位、评价到位、设施设备等投入到位。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是艺术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主体力量。学校把特长教育和教师专业培训紧密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研讨活动、总结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在实践中培养一批业务骨干,积极推动“名师工程”,注意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以适应学校艺术特色教育发展的需要。
4、加强宣传。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改革工作,关系学生、家长的切身利益,学校成立家长、学生代表委员会,对实施方案充分进行论证,广开言路,不断改进,达成共识。学校在宣传和奖励制度上给予保障,及时表彰先进师生、家长,激励广大教师的创新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重视和支持学校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六)进度安排
1、制定规划阶段。2011年6月-2011年8月,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纲要”和“方案”,确定我校的办学目标,并广泛征求意见、积极开展调研和充分研讨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把“实施方案”分解为各个“学期计划” 和“年度目标”加以落实,增强创建工作的计划性和连续性。
2、组织实施阶段。
(1)2011年9月为开始组织全面实施阶段。学校根据实施方案,进行分解,并与相关部门人员签订目标责任书。根据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以艺术特色建设为切入点,有目的、分步骤组织实施。
(2)2012年7月之前,按我校计划采取外部考察、内部培训,完成我校课程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并开发出适合我校的艺术类校本课程,并组织进行实施。
3、总结提高阶段。
(1)2013年为总结、提高阶段。坚持把艺术特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融入师生的兴趣爱好和专业发展之中,形成一种具有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校园文化,推动学校办学品位的提高。
(2)到2014年学校艺术类国家、地方校本课程达到体系完备、与之配套的师资、设施设备齐备、功能基本齐全。
(3)2015年基本实现全校每位师生至少掌握一门艺术技能,艺术类考生达到高中学生的80%以上,并且本科升学率达到98%以上。使我校达到以艺术素养见长的多样化、综合性高中的标准,学校的特色文化形成。
(七)风险分析及应对预案
风险一:家长对艺术特色办学的不理解
预案: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力度,使他们更多地了解国家教育改革政策,提高家长对我校艺术特色办学的认识,取得家长、学生的全面理解、支持和配合。
风险二:普通高中艺术生的升学与就业难的问题
预案:
杭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杭州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各区、县(市)教育局(社发局),各直属学校(单位):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浙教基[2017]122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建设“美好教育”的实施意见》(市委办发[2018]81号)要求,现就进一步推进杭州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改革目标
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加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考察学生的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等全面发展情况,切实改变单纯以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来录取学生的倾向,到2021年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和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进一步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合并为一次考试。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初中毕业班学生均需参加学业水平考试。
1.考试科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均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包括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简称为“社会”)和体育与健康等六科作为统一考试科目;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由市教育局制定考试标准和要求,学校组织实施,成绩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考试命题。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等学科的命题以《杭州市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命题实施细则》为依据。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重点,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加强对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学科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的考查,改进开放性试题命题和评分方式,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采用闭卷方式,社会学科可采用闭卷或开卷方式。各学科试卷难度系数控制在0.70至0.75之间,体育与健康考试项目及标准另行制订。
学业水平考试各学科分值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均为120分,科学为160分,社会为50分,体育与健康为30分,总分为600分。探索开展英语听说能力人机对话和科学实验测试,测试成绩以分数形式计入学科总分或以等第形式呈现(如英语听说能力人机对话成绩以分数形式计入英语总分,则替代听力),并作为高中招生录取时决定同分考生投档先后位次的依据之一。
3.考试组织。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等学科的考试由市教育局组织,市教育考试院及各区、县(市)教育局(社发局)具体实施。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和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六城区)的体育与健康考试,由市教育考试院组织实施;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临安区(以下简称四区)和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以下简称三县(市)]由各区、县(市)教育局组织实施。
(二)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1.评价要求。综合素质评价由各初中学校组织实施。各校应根据杭州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有关要求(文件另发),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应严格程序,强化监督,确保民主、公开、透明,保证评价内容客观、真实、可用。各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应加强对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2.结果应用。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中的应用,将评价结果作为初中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在高中学校自主招生中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前置条件。
(三)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
1.合理编制招生计划。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普职教育协调发展的要求,各地要科学编制并实施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其中市教育局统一编制六城区招生计划,四区三县(市)教育局分别编制本区域招生计划。
2.完善招生名额分配。进一步完善优质示范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从2021年(2018级初一学生)开始,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名额分配招生比例为不低于学校招生计划数的60%;省-级重点普通高中分设的校区及领办的分校、省一级普通高色示范学校等名额分配招生比例原则上不超过省-级重点普通高中名额分配招生比例,具体由教育主管行政部门确定(六城区学校由杭州市教育局确定)。招生名额以初中毕业生人数为依据基本均衡分配,根据当年名额分配生总计划数和各初中学校应届毕业生数,确定各初中学校名额分配生可推荐名额。名额分配将逐步向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倾斜,2022年(2019级初一学生)起,民办初中当年自主招生学生数按不高于50%的比例计入应届毕业生数。
3.单列自主招生计划。根据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符合条件的高中学校可向教育主管行政部门申请自主招生。自主招生包括特长招生(招收在艺术、体育、科技方面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特色招生(招收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生。学校自主招生计划应报教育主管行政部门核准(六城区学校由杭州市教育局确定)后方可实施,其长招生原则上不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总数的5%,经批准的特色招生及特长招生总数原则上不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总数的20%。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经教育主管行政部门批准(六城区学校由杭州市教育局批准)可酌情增加特色招生计划。
(四)探索多元录取机制
积极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招生录取模式,逐步扩大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制定学校招生标准,建立名额分配招生、自主招生和统一招生为主的多元录取机制。
1.名额分配招生。六城区初中学校根据分配名额及名额分配生推荐实施方案,在学业水平考试前确定名额分配生推荐名单。
学业水平考试后,市教育局根据相应录取批次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划定该批次基础控制分数线,招生学校在达到基础控制分数线以上的名额分配生中,按不低于95%的要求,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四区三县(市)普通高中名额分配招生可结合当地实际,根据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及学生志愿择优录取。名额分配录取向农村初中学校倾斜。
2.自主招生。特长招生和特色招生应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前置条件。特长招生应根据学校面试或术科测试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按一定权重进行考核录取,其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所占权重不低于30%。
特色招生可按特长招生方式由学校录取,也可由学校先组织相应术科测试,测试成绩合格作为招生录取前置条件,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后纳入统一招生择优录取。
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生可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前置要求,根据职业院校考核评价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按-定权重进行考核录取,其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所占权重不低于30%。
实施自主招生的高中学校应分别制定相关自主招生实施方案,详细列明自主招生的类别、数量、条件、程序及录取标准等内容,报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备案后提前向社会公布并实施。
3.中外合作项目招生,经省教育厅批准的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招生,原则上按特长招生方式由学校自主招生录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经申请可在全市范围招生。
4.统一招生。积极探索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相结合的统招生办法,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市)开展两者有效结合的改革试点。中职学校招生分别纳入六城区和四区三县(市)同一招生平台有序进行。中职学校与高等院校一体化培养的专业,可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职业院校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录取机制。中职学校跨区、县(市)招生由市教育局统筹安排。
(五)加强招生管理
1.严格按计划招生。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应在本地范围内招生,未经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不得跨区域招生。民办普通高中学校招生按省教育厅相关规定执行。普通高中学校要严格执行取消“三限生”、“借读生”规定,严禁挂靠学籍,做到“人籍一致”。
2.严格招生秩序。招生录取工作一律在学业水平考试后进行,严禁擅自提前招生,确保正常招生秩序。特长招生、特色招生、中外合作项目招生的术科测试,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生的院校考核评价可在每年5月中旬后进行。未经市教育局批准,省外中职学校不得在我市举办分校或教学点并招生。省内中职学校涉及跨设区市招生的按省教育厅有关规定执行。
3.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和加分分值。落实“减项、降分”要求,从2021年开始,取消体育、艺术、科技等奖励类学生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
三、保障与监管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各区、县(市)要建立健全考试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及招生录取工作的领导。各级教研机构要加强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和指导。各级考试机构要加强考务组织、招生录取等方面基本能力建设。各地要加强各类高中学校招生的统筹管理,确保考试招生所需的设备和经费。
(二)深化教学改革
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开齐开足规定的各门课程,严禁压缩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的课时。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推进素质教育。
(三)完善“阳光招生”运行机制
积极推进考试招生“阳光工程”,确保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安全有序。推进信息公开制度,依法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范围,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
(四)加强监督检查
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招生工作的各项政策规定,严禁以不正当手段争抢生源、违规招生等行为。要加强对招生中违规违纪行为的检查和处罚,重大违规违纪事件查处情况应及时向社会通报。
区域内发生较大规模违规违纪事件,取消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当年教育发展业绩考核优秀等级评定资格。
(五)做好宣传引导
关键词: 海南省贫困地区 中学生 学习倦怠
我们在对海南省贫困地区学习调查过程中,发现当地贫困地区中学生存在学习倦怠的现象,学习倦怠的主要表现为:对所上的课不感兴趣;不想学而又不得不学,情绪上就会感到疲乏和沮丧,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海南省贫困地区人民知识文化水平低下一直是制约当地社会发展的最大问题,改变海南省贫困地区人民对此问题的认识,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学习倦怠现象,有利于促进当地中学教育的发展。
1.研究对象
在海南省贫困地区昌江县、屯昌县、琼中县等6所中学随机抽取2140名学生。其中昌江县710人,占33.2%;屯昌县700人,占32.7%;琼中县730人,占34.1%。
2.研究方法
2.1实地问卷调查法
分别走访海南省昌江县、屯昌县、琼中县的6所中学,了解当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的态度,并发放调查问卷。
2.2文献资料法
从图书馆、学刊、学报及体育杂志中获得与该课题相关的信息和材料。
2.3数理统计法
对所得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和处理。
3.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国内学者杨丽娴根据国内学生实际情况编制的《学生学习倦怠量表》,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学习倦怠量表包括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个维度。情绪低落指学生在学习时因为对所上的课不感兴趣,不想学而又不得不学时,在情绪上就会感到疲乏、沮丧和挫折,并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从而表现出无精打采和低落情绪,包含8个项目:行为不当是指在学习倦怠时选择逃课、不听课或上课睡觉等一系列逃避学习的行为,包括6个项目;成就感低指表现在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上的变化――一个人对自己有很强的自信,充满了自我肯定的人,因为某些因素,慢慢耗尽了自己的自信心和对自己的认可,包括6个项目。整个问卷共20个项目。此量表采用5点自评式量表,从“不完全符合”到“完全符合”等级记分制。三个维度的得分越高,倦怠程度越高;得分越低,倦怠程度越低。
根据问卷的结构特点,我们将得分高于60分者视为学习倦怠者,低于40分者视为不存在学习倦怠,40分和60分之间者视为不确定的中间状态。
3.1贫困地区初中学生学习倦怠现象问卷调查总体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得分高于60分的学生有800人,占总人数的37.5%;低于40分的有110人,占总人数的5.3%;得分在40分和60分之间的有1230名人,占57.2%。
由此可见,海南省贫困地区中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学习倦怠现象,从结果上看,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存在学习倦怠,一半以上的学生处于不确定的中间状态,如果不及时给予有效的帮助,这种不确定很可能转变为学习倦怠,这就将会对当地中学教育产生严重的影响。
3.2贫困地区中学生学习倦怠状况调查具体分析
由于所采用的问卷中每一个项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因此取中值3为参照值。调查显示:学习倦怠的每题得分平均值为3.178,属于中高等程度范围。由此可见,贫困地区初中学生学习倦怠状况不容乐观。在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上,行为不当这一维度每题平均得分最高(M=3.436),其次为情绪低落(M=3.189)和成就感低(M=2.908)。
3.2.1情绪低落因子分析。
情绪低落的平均得分是3.189分,比参考值3分高出0.189分,说明海南省贫困地区很多中学生上课时经常会感到压抑愤怒和沮丧,对所上的课不感兴趣,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在老师提问时不理不睬,将自己从环境中隔离开来,不愿加入到组织中,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这种精神和心理上的隔离会使个体因缺少社会支持而导致疏离。
3.2.2行为不当因子分析。
行为不当的平均得分是3.436分,比参考值3分高出0.436分,说明南省贫困地区很多学生不愿意上课,每天上课只是例行公事,逃课、上课不注意听讲、上课睡觉、课后不完成作业、上课迟到、早退,逃避学习的现象非常严重。
3.2.3成就感低因子分析。
成就感低的平均得分是2.908分,比参考值3分低0.092分,接近参考值,说明海南省贫困地区初中学生具有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够保持自己的心态,在自我评价降低时能够进行及时调整,可以看出海南省贫困地区中学生在学习时能够较好的调整成就感。
根据调查结果,海南贫困地区中学生在学习倦怠三个维度上的每题平均得分为:情绪低落3.189,行为不当3.436,成就感低2.908。由于采用的量表均采用5级计分制,故取中值3为倦怠程度的参照值。根据评价标准:在学习倦怠三个维度上得分越高,倦怠越严重;得分越低,倦怠程度越弱。在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中,贫困地区初中学生在行为不当这一维度上得分高于其他两个维度。由此可见,贫困地区初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上更容易做出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存在迟到、早退、缺席、逃课、上课走神等一系列不利于学习的行为。
3.3访谈结果分析
通过对这6所中学班主任老师进行访谈,了解了大部分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主要有:(一)把教育孩子的重任完全交给学校,由学校负责,孩子在家学习从不过问。(二)家长的传统观念较强,希望自己的孩子和他们一样,到了独立的年龄就要为家里分担生活上的重担,不再支持孩子继续读书。
由此可以看出海南省贫困地区中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表现出来的态度非常令人担忧。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海南省贫困地区中学生存在严重的学习倦怠现象。被试对象中37.5%存在学习倦怠,57.2%处于中间状态,只有5.3%不存在学习倦怠的现象。
4.1.2海南省贫困地区中学生学习倦怠的三个因子中行为不当得分最高3.436分,情绪低落次之得分为3.189分,成就感低得分最低2.908分。以上数据再一次证明海南省贫困地区初中学生存在严重的学习倦怠现象。
4.1.3海南省贫困地区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漠不关心,而且不支持学校老师的工作,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只是在传承他们的陈旧观念。
4.2建议
4.2.1建立有效的、适宜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管理机制。
第一,针对海南省贫困地区中学生的需要开设学生喜欢的科目,增设图书馆、学习专栏,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第二,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第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教学过程。研究表明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可以降低情绪衰竭和提高自我成就感,从而降低倦怠水平。因此,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应开展多种大型活动。第四,建立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并及时反馈,提高学生学习和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在评价过后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处罚。
4.2.2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机制系统,加大经济支助和精神支柱的力度。研究表明,加大经济支助和精神支助有利于减轻压力,缓解学生的学习倦怠。2005年海南省委组织部、海南省教育厅、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扶贫办联合出台了《面向海南省和农村地区顶岗支教与师资培训的工作方案》。这一举措就是对海南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积极支持和干预。
4.2.3加强学校、家庭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改变海南省贫困地区家长对子女学业早期放弃的状况和尽早为家里减轻负担的想法,父母要与子女进行沟通,了解子女的实际情况,改变对子女学习漠不关心的态度。家长和学校也要进行沟通,在如何培养学生成才上达成共识,为学生成长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4.2.4提高海南省贫困地区学生的自我学习效能感。
中学生学习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对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失败的经验会降低自我效能感,特别是在个体效能感还没有坚定地建立起来之前。因而,教师应该尽量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多地体验到成功,引导学生更多地自我比较,看到自己的进步,从中获得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减少焦虑。学生失败了,应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杨丽娴,连榕.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集美大学学报,2005,6:54-58.
[2]刘永兴,张敏.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05,(5-6):614.
1)目标明确、科学优化。以项目化的形式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活动,不仅要有具体的工作计划,明确项目成员的分工和协作机制,而且还要有项目风险评估方案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以确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化管理不是以组织为纽带,而是以项目为纽带,项目在申报的过程中不仅要思考能否充分利用资源,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怎样开展活动、受益面是否足够大、能否进一步挖掘、开拓新的资源等问题,还要通过在同类项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能够实现效用最大化的项目获得立项,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2)合理竞争、有效激励。项目化管理的一大特色就是引入市场化的竞争机制,鼓励项目的多元化,所以大学生感恩教育项目化工作不论在申报立项还是在总结评比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竞争和筛选,这可以保证项目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竞争和筛选过程中,只有那些论证充分、主题鲜明、活动新颖、经费合理、预期影响较大的项目,才能从众多的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立项并有可能成为品牌。激烈的竞争和严格的筛选过程必然对项目组的每个成员,尤其是项目负责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大学生结合自身优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策划主题明确、意义突出、可操作性强的活动。在总结和评比阶段,通过对项目进行考核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对优秀项目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还可以成果展示的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这可以进一步激励学生策划出更多更好的思政工作项目。
3)积极主动、开拓创新。在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中,老师是活动的主要组织者,起着绝对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作为被动的活动实施者,参与积极性普遍不高,因此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在项目化管理过程中,学生由单纯的被动实施者变为集组织者、实施者为一身的主体,由于事先没有现存的活动方案,没有框框条条的限制,可以使广大青年学生敞开思想、充分想象,从“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这可以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实践者。另一方面,项目化管理模式的竞争特性,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构思并策划出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新颖的各种活动,为进一步培养高校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组织活动能力提供一个重要渠道。
2、大学感恩教育项目化管理的实施程序———以上海电力学院“春雨计划”项目组为例
一是酝酿准备。首先,要明晰目标。项目申请人根据实际提出项目构思,确立正确的导向。学期初,学校的学生工作项目管理委员会结合学校工作、社会环境和学生实际本学年的学生工作立项指南,面向学生社团和个人进行立项动员。学生根据这个指南成立项目小组,并明确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春雨计划”项目组就是以加强和提高大学生感恩意识和人文关怀精神为目标,以传递爱心为宗旨的感恩教育项目。项目组在组建时,就明确提出要将其建设成为一个公益性品牌项目。根据本项目的宗旨,项目组成员进行具体的活动策划,提交立项申请书;其次,进行任务分析,对大学生感恩教育工作任务进行分析,选择适宜项目化管理的任务,确定项目要求和目标。二是申报审批。大学生项目管理委员会对立项申请书进行书面审查,通过立项答辩会,确定立项结果。“春雨计划”项目组的指导老师和项目组成员对该项目进行具体的构思,进一步制定更加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方案,并以书面形式向学校项目主管部门提供立项申请书。项目主管部门对方案进行审核,经答辩确定给予立项,对该项目给予重要的支持和资助。三是项目实施与监控。项目的组织和具体实施工作主要由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成员承担,项目化管理委员会对批准实施的项目严格把关,对过程、进度、效果实施动态监督和控制。“春雨计划”项目组获得立项后利用活动经费,按照计划进行运作,如2012年开展了“阳光之家”活动、“珍爱生命干细胞捐赠活动”、“爱心互换,传递友谊———大手牵小手”活动、“关爱老人,珍惜年华”活动,“帮助困难家庭,搭建爱心桥梁”活动等。项目化管理委员会在项目运作过程中进行中期检查并提出指导意见,以确保项目能够按预订计划高效有序地进行。四是总结评比。项目完成后由项目管理委员会进行审核和验收,项目管理委员会对全部立项的项目进行总结评比,对优秀项目给予奖励,将那些特色鲜明、效果明显的项目发展为精品项目、品牌项目,进行重点宣传和表彰,充分发挥这些精品项目的示范作用。上海电力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春雨计划项目组通过与安徽清溪小学、与上海盐仓小学共建,通过爱心捐书活动建立春雨图书室、开展阳光之家爱心行动等,采取项目化运作和管理,减轻了组织者的工作量,落实了项目承担者的责任,增强了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效性,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3、大学生感恩教育项目化管理的运行机制
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项目化管理运行机制建设,不仅有利于解决项目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还有助于推进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进一步提高项目的运行质量和整体水平。
1)组织保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大学生感恩教育项目化管理,首要的就是项目化团队的组建工作。为保证项目的有效运作,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性质、规模、难度、创新等因素,组建结构合理、人数相当、优势互补的团队,突出学生主题团队组建的合理性,保证这支团队中学生责任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完整性和高素质性。同时,要发挥负责老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利用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及实际工作经验对感恩教育项目的实施过程予以专业上的指导和帮助,解决困难,确保项目的实施和达到预期的效果。
2)检查监督机制,提高活动质量。为保证大学生感恩教育项目的完整、高效运行,确保项目既定目标的顺利完成,保证项目活动经费的有效合理利用,激发项目组成员在项目运行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开拓创新精神,学校和二级学院的项目管理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并向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项目管理部门的检查监督,不仅可以使其及时了解对项目的进展情况以便于后续的评价和考核工作,还能够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进行控制和纠正,确保项目化工作的保质保量完成。
3)实行激励机制,调动项目组成员参与热情。大学生感恩教育项目考评的主体是学校项目化管理部门牵头的项目考评小组,对象是学校各项目组负责人,一般学期或学年末召开项目总结评优会,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和总结情况进行打分评选出品牌项目、优秀建设项目、合格项目及不合格项目,考评依据是“项目申报书”和整个项目的开展情况。根据评比的结果,将影响各项目是否能顺利结项并在来年继续立项。品牌和优秀建设项目将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学校网站或宣传栏的“项目化”专栏及时,分享优秀项目负责人和成员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的切身感受和心得体会,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对不合格的项目将影响它下一年度是否能继续获得立项,开展比较薄弱的项目,要给予指导。通过一定的奖励和惩罚,从而实现优胜劣汰,调动项目组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