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经济的优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石油钻井
自动化技术
运用
近几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已经引入到了石油开采领域。井下信息实测技术、井下指导和交流系统在石油的开采过程中已经被广泛地推广应用。在这样的社会发展现状下,由机械化和信息化共同构成的石油钻井自动化技术受到各石油企业和单位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工作流程和理论体系。伴随IT行业的兴起,科学技术在石油钻井中的综合运用,给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带来广阔的空间。
1我国传统石油钻井的不足
我国是石油大国,有着储量丰富的石油资源,我国的石油年均开采量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口数量的激增,人们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传统的石油钻井是我国原油开采的主要方式,但这种开采方式在技术水平、开采工艺上比较落后,石油的生产产量也比较低。传统石油开采模式与采用现代技术的石油钻井相比较,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开采难度比较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采用先进的钻井技术,不仅使石油企业的石油开采效率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还大大降低了生产人员的操作难度。我国传统的石油开采技术比较落后,采油钻井技术还不成熟,使原油开采的难度比较大,严重制约了我国原油开采事业的快速发展。
1.2石油开采成本比较高
导致我国石油行业发展缓慢的一大重要因素就是成本投入比较高。对石油开采,前期投资比较大,短期内无法及时收回成本,致使我国早期的石油产业发展很慢。在油井的维护方面,也是需要比较大的投资。而最终企业获得的经济收益往往和预期的差别比较大,种种因素导致我国早期的石油业发展处于滞后阶段。
1.3石油产量比较低
在传统的石油钻井中,没有先进的勘测技术,给原油生产带来很多麻烦,预先设计好的生产工艺不能顺利执行。不能进行正确的油井定位,是造成原油产量低的重要因素。例如:前期对油井的勘测不精确,不能准确地找出油气层的位置,导致开采期间原油的产量不达标。
2钻机和装备的智能化、自动化发展
自从1935年国外诞生了自动送钻技术的专利,就意味着石油钻探技术发展到了信息化时期,到了四五十年代,在石油钻井领域,新型设备和新技术被广泛地推广和应用,促进了石油企业的迅速发展。在最近几年,机械技术不断发展完善,刹车系统逐渐形成了以离合片和相关比例要求的电磁刹车为主的新型的电磁控制功能和应用模式。这使得井下堪钻的过程实现了比较系统的工作流程。
自动化石油钻机实现了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的综合运用。自动化石油钻机在应用过程中体现出了先进性、完整性和可靠性的特点,能够与环境形成统一的指导模式和要求。
2.1地质导向钻井
地质导向钻井就是根据井下的实际地质情况和石油储藏特征来确定和控制井眼的钻井技术。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的应用,使得对井下钻具的控制更加精确,准确命中最佳的地质石油储藏目标,这样,井眼可以避开地层界面以及地层流体界面,并且始终位于产层之内。在薄产层和高倾斜产层,最适合用地质导向钻井技术钻水平井。在这些产层中,按照常规方法来控制井眼轨迹很难准确地命中最佳目标,使用随钻定向测量和随钻底层评价测井数据进行地质导向钻井,对于钻头周围几米范围内的地质油藏特征可以随时了解,也可以准确掌握钻头与地层界面或者地层流体的相对位置,因此可以控制钻具始终在油气藏中间钻进。使用地质导向钻井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油层钻遇率、钻井成功率和采收率,进一步实现了增储上产,大大节约了钻井成本。
2.2钻机自动化技术
自动化钻井包括地面钻机自动化和井下自动化两个方面。井下自动化技术是依靠井下闭环自动控制系统来实现的。近几年来,外国很多石油企业在这两方面进行了孜孜不倦的努力,并且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在井下定向这一方面,他们研制出了井下定向控制自动化钻井系统,包含了钻头、旋转导向装置以及随钻测量仪。在旋转导向装置里面,预先存有井眼设计轨迹的数据和许多控制命令,钻头传感器和随钻测量仪的探管测到的井斜、方位值传回导向装置时,和原先存储的数据进行比较,如果偏差超出了规定的范围时,导向装置里面的电子控制模块就会发出相应的控制命令,系统设备进行相应改变,直到井眼轨迹符合设计好的井眼轨迹。
3随钻检测技术的运用
在迈向自动化、智能化钻井的过程中,随钻检测技术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技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突破了原有的行业局限,逐渐形成了新的技术体系和新的行业。随钻检测控制技术正在朝着钻井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迈进,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实现随钻测量和控制的完美结合。
1979年,第一次应用MWD。MWD就是把钻后有线测量和传输井下参数的方法改变为随钻无线测量及其传输方法,这对随钻检测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进步。从1995年开始,LWD、PWD、IWD、NRWD等技术的相继研发成功和运用,逐渐形成了随钻地质导向钻井和随钻工程服务技术,适应了在非常复杂的地质和环境条件下的石油钻井。
随钻检测技术涉及到了测井、油藏地质和自动化等多个学科领域,是石油钻井行业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为了使这项技术更加成熟,就要积极探索相关的先进技术,攻克石油工程领域的关键技术,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技术攻关力度,提升核心技术的实力,加强油气勘探开发建设。
4调控自动化技术的运用
调控自动化技术是对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综合利用,该技术的运用,大大地提高了石油钻井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了企业的石油钻井质量。为了强化现场钻井施工的秩序,石油企业必须引进调控自动化技术,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石油钻井开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自动化调配。
[关键词] 高技术企业 资源整合 能力再造 竞争优势
在动态的、快速多变的环境里,企业仅仅拥有许多关键的资源 (如技术、信息、系统、流程、人力、财务与基础设施等)显然是不够的,企业还必须以“能够确保整个企业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作出快速而有效反应的方式”来配备这些资源,即具有高效实施整合的整合能力,以便使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产品市场领域和相应的实施能力之间能够达到理想的动态匹配程度。这已经为许多企业的成功实践所证明。对于高技术企业来说,有效的资源整合,能够帮助经营者重新认识企业的竞争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为企业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资源整合具有不同的内容,只有根据自身内外资源和市场状况的现实进行整合,才能使企业的资源配置最优。
一、资源整合是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基础与保障
从要素资源这一价值创造的基础层次来看,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各种直接参与价值创造或对价值创造起到其他条件性作用的要素资源在价值创造中的地位与作用存在着差别,而且它们各自对于价值创造整体性活动所起到的作用都是有限的,都存在着所谓的“缺口”或者说“缺陷”。要素资源缺口存在是价值创造的一个既定前提,同时也是导致它们之间必须结合和能够结合的基本原因。就企业所面临的缺口问题而言,要素资源缺口的存在制约着其生存和成长能力,而解决这种缺口约束的惟一方法就是弥补相应的缺口,即按照质与量的要求纳入相应的要素资源。但是,企业在商品经济状态下,在市场中生存和成长的前提性约束,又决定了企业对其要素资源缺口的弥补或填充必须通过交易的方式进行。基于以上要素资源缺口的弥补或填充存在的客观性与弥补缺口的条件,我们就找到高技术企业要素资源整合的原因[1]。
企业成长是一个动态过程,是通过创新、变革和强化管理等手段积累、整合并促进资源增值进而追求企业持续发展的过程。企业要素资源的整合和企业成长都是在动态中进行的,这就决定了企业要素资源的整合不是一次。只要企业中的某一种或某几种要素资源发生量的或质的变化而使得企业要素资源之间产生不能相互协调和相互适应的趋势或结果时,企业自身就产生了进行要素资源整合的需要,企业要继续获取企业成长的基础和力量,就必须进行新的要素资源整合。对于高技术企业的成长而言,从其初始点即高技术进入企业开始,企业就面临着要素资源的整合问题:不管高技术本身是由企业自己发明的还是从企业外部引入的,也不管是在新建的高技术企业中的高技术还是在原本存在的企业中的高技术换代,企业都需要以进入企业的高技术为核心来进行企业要素资源的整合,使企业其他要素资源与高技术或高技术所带来的技术变化相协调或相适应,以形成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内部基础和综合支撑力量。许多高技术企业成长的成功经历表明,高技术企业的成长并不是在高技术的单一支撑中进行的,而是在高技术企业以高技术为核心的不同的企业要素资源的整合所产生的综合支撑中进行的,高技术企业的成长始终依赖于高技术企业的要素资源整合。
二、资源整合是高技术企业能力再造的基础
资源基础论(Resource-Based Theory)是资源整合的出发点,为企业的资源整合和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搭起了一个过渡的桥梁,指明了资源整合的途径和思路。在资源的差异能够产生收益差异的假定下,企业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是“异质”的;企业内部的组织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是企业获得超额收益、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公司及其竞争优势是建立在公司所拥有的独特资源及它在特定的竞争环境中配置这些资源的方式的基础之上的。对于企业拥有的资源,资源基础论认为,并非公司所有的资源都能转化为竞争优势,只有当这种资源是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模仿的、无法替代的时候,它才有可能成为竞争优势。
林嵩、张帏等按照资源对高技术企业成长的作用将其分为两大类:对于那些直接参与高技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资源,称之为成长所需的要素资源,而那些虽然未直接参与企业生产,但是其存在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运营有效性的资源,则称之为成长所需的环境资源。
在高技术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要素资源主要有以下五种:场地资源:良好的场地资源能够为企业提供便利的生产经营环境,有效的改善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资金资源:对于高技术企业来说,无论是进行产品研发还是生产销售,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如何有效地吸收资金资源是每个经营者都极为关注的问题。人才资源:高素质人才的获取和开发,是高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知识资源:知识资源是指企业拥有的可以反复利用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技术基础上的,能给企业带来财富增长的一类资源。应该包含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经营理念、蕴涵在产品中的核心技术和满足企业价值实现的技能技艺,它体现在设计、工艺、制造、营销、服务等诸方面。管理资源:高技术企业的管理者大多是技术人员出身,他们本身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但是对于企业管理知识往往有所欠缺,很多高技术企业都失败于管理不善,这意味着拥有一套完整而高效的管理制度是新创企业宝贵的资源。技术资源:对于高技术企业来说,积极研究开发、引进和寻找有商业价值的技术成果,加强和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将有助于加快产品研发速度,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提供有力的优势。
环境资源是指高技术企业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除了六种生产要素之外的其他支撑条件。对于高技术企业来说,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所需要的环境资源有四种:政策资源:从中国的创业环境看,发展高技术企业需要相应的政策扶持,只有在政策允许和鼓励的条件下,高技术企业才能获得更多的国内外人才、贷款和投资、各种服务与优惠等。信息资源:对于高技术企业来说,信息资源主要有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技术信息主要包含技术创新项目所在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研究动态,与创新项目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他创新主体类似项目的进展状况等。市场信息主要包括来自于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供求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面的信息。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企业成长中尤为重要的一环。硅谷成功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那里有浓厚的创业文化,如鼓励冒险,容忍失败等。这种良好的文化氛围等对于创业者有着极大的精神激励作用,使得高技术企业具有更强的动力和能力去获取更多的生产要素,有效组合并创造价值。品牌资源:高技术企业所置身的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例如,优秀的孵化器更会为居住于其中的企业提供一种品牌上的保证,这可以提高政府、投资商和其它企业对该企业信誉度的估价,有助于提高高技术企业获取资金、人才、科技、管理等资源的可能性。
企业通过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不断整合,达到一种理想的最终状态,具备了用以完成一项任务或活动的能力。并且随着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企业目标的变化,能力持续不断的积累、培养、开发、运用、维护和扬弃,如此循环往复,永无止境,形成正反馈的增强回路,能力变得越来越强,并使竞争者难以理解和模仿,这就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积累和学习怎样分配资源和能力的组织过程中,核心竞争力会不断的出现,作为一种行动能力,核心竞争力能使企业超越竞争对手。因此,根据资源基础论的观点,在企业家实施资源整合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识别关键资源,同时把握其他发展所必要的资源,最终形成竞争战略,实现企业能力再造,为高技术企业的发展制定良好的战略规划。
三、资源整合是形成高技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1.资金、场地等有形资源为高技术企业发展的基础要素
尽管资源基础理论认为相对于无形资源,资金、场地等有形资源所能挖掘的价值并不大,但是对于新创企业来说,有形资源是企业的后续发展的基础,是企业成长的基石,没有有形资源,企业的创立就无从说起,所以创业者不能忽视开发这些基础要素。
2.知识资源的整合可以构筑企业的竞争优势平台
核心能力理论将知识作为构成核心能力的关键资源,强调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需要进行知识的创造、转移和共享。综合文献学者的研究可以认为,知识整合是把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知识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结构化知识体系的过程。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是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通过对内外部知识的整合可以构筑企业的竞争优势平台。知识资源已作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最终源泉被放在竞争要素首位。从实践上讲,世界上众多持续成长的优秀企业,都是能够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资源,通过资源整合来再造系统,不断通过适应环境的变化,及时有效地变革企业系统的结构,从而保持整体优化的状态。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成长能力越来越依赖于其对知识的生产、传播和运用能力。信息技术革命使企业成长建立在知识和人力资源的基础之上,尽管实物资产、劳动和财务资本仍然是企业的主要资源,但其重要性正在逐步被知识和技术所代替,资本正逐步演变成为知识的一种功能。企业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对知识的吸收、选择、组合和市场化,首要的是对知识的获取。但相对于企业来说并不是“知识”越多越好,企业有自己的市场定位。必然会有自己的“知识”选择,必须按照市场定位对知识资源进行整合,这既是“核心技术”形成的途径,更是增强企业能力的内在要求。知识整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 核心是要按照“学习型组织”的原则调整企业组织构架,挖掘企业内部的各种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动态关系,注重团队持续学习,改变员工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的“知识”价值取向,并将企业中员工和组织的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使之具有较强的柔性、条理性、系统性。知识整合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知识创新的过程。
3.人力资源的整合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途径
人力资源是高技术企业最活跃的创新资源,为了实现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必须根据本企业的实际,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人才成长和流动的政策和措施,使人才调配形成制度,逐步实现人才资源共享;适应人才市场化的趋势,采取多种途径和办法,利用全社会的人才资源为企业建设服务,逐步建立起“不为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机制。因此,人力资源整合从两个方面为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一是通过引进、培训和激励等手段,解决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问题;二是通过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企业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整合,使企业人力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调配使用,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要全面转换人力资源配置观念、人才选聘、使用、晋升、培育和考核观念,对企业内部的机构设置、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进行全新的描述设计,构建完整的人力资源综合开发管理体系。第二,要将市场机制作为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激发人才的创新欲望,激励人才的创新精神,激活人才的创新潜能,聚集人才的创新优势。通过竞争实现人才的优胜劣汰,通过推行岗效薪点制,建立员工收入与个人绩效、单位效益、市场价位挂钩,能上能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第三,要创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和谐的人文环境。以企业价值观为导引,建立相应的思想理念体系和基本行为准则,调整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方式,培养团队精神,激发员工的创造与奉献精神。
4.信息资源的整合,促使高技术企业跨越式发展
信息资源整合是ERP实施成功的保证,信息资源整合为管理咨询和ERP实施架起沟通与共赢的桥梁。从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角度看,对信息的现实需求体现在三个方面:如何使数据进入生产流程中流动并被共享;如何从零散的数据中发掘出有价值的决策信息;企业如何向客户展现统一的商务界面。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建成信息系统以后都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运转,形成了众多的信息孤岛。要解决“信息孤岛”的沟通问题,就必须从对企业信息资源中的数据、内容以及建筑其上的业务过程的整合入手。(1)数据整合:数据整合的目的是将不同的数据库集成起来,提供一种单一的虚拟数据库,这样就不会出现与核心业务不一致的多个数据库,保持应用软件数据相互一致并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数据整合使应用软件之间能够共享、交换相关的数据和交易。(2)内容整合:内容是指非结构化的信息,例如电子表格、文本文件、图像、图表、报告、音频文件和视频文件等。内容整合让用户访问、整合、分发和交换所有的相关内容,无论内容位于何处、如何管理。(3)过程整合:过程整合能将企业规则和过程转移到企业应用软件以外,变成一种外在的过程和规则引擎。过程和企业规则的这种外在转移增加了灵活性,从而可以对过程的改善或者新的商业机会做出更加有效的反应。最终,通过提高外在的和内在的过程自动化水平,可以提高过程执行的整体效率,达到优化过程的目的。这三种集成是互补的,其效果远大于三者之和。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导致企业在信息资源总体整合上的挫败。
5.政策、品牌、文化等环境资源对高技术企业的发展具有倍增效应
政策、品牌、文化等环境资源并非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但这些资源的存在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贷款、投资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对高技术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品牌对企业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它能够强有力地影响顾客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选择。用户对企业的认识首先是从品牌以及同品牌相联系的产品开始的,而用户对企业的接受和对产品的忠诚则来自于心理上的认同。而企业文化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环境和外部环境,文化整合的目的就是塑造企业的价值观,建立起勇于承担责任和风险,拼搏创新,持续学习,追求卓越和团队协作的企业文化,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在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各组成部分中,政策、信息、品牌和文化资源位于人才、知识、技术、管理等无形资源核心要素的,能够不断促进企业人才、知识、高技术、管理等各项资源的融合,并且对促进高技术企业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起到重要的作用。正是企业将企业外部的要素资源不断地纳入企业内部,使得资本、技术、人力资源以及信息、原材料等企业基本要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定的生产或服务流程,并由此形成一定的将企业要素资源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又不断地将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提供给企业外部,并将企业不需要的要素资源排斥到企业外部,最终形成高技术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企业生存和成长的良性循环过程。见下图。
总之,成长要素资源对高技术企业来说意义非凡,能够拥有必要的成长资源是高技术企业持续成长的基本保证。然而,成长资源并非越多越好,成功的高技术企业往往更着眼于最优化使用资源并且控制资源,而不是贪图完全拥有资源。因此,高技术企业的管理者如何有效识别企业所需的各种资源,如何充分发挥要素资源对于高技术企业成长的支持作用,是管理者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职能。企业成长要素资源的系统整合的缺口理论和资源基础论为成长资源整合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思路,借助资源基础论,使企业家可以对成长资源的各个层面进行有效识别,进而有效整合,形成高技术企业竞争优势,实现企业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孟宪昌:风险投资与高技术企业成长[M]. 2003,p82-86,258-262
[2]林 崧 张 帏林强:高科技创业企业资源整合模式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3):143-147
[3]Leonard Barton,Dorothy. Wellsprings of knowledge: building and sustainingthe sources of innovati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5:334-352
[4]De Boer ,Michiel,Vanden Bosch,Frans a.J.,Henk W.Volberda.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integration in the emerging multimedia complex.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99,36(3):379~398
[5]David J.Teece,GaryPisano.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7,18(7):509~533
[6]Bruce Kogut, UdoZander. Knowledge of the firm, combinativecapabilities, and the replication of anization Science,1992,3(3):383-397
【关键词】数字技术 媒体 优势 前景
1 数字媒体概述
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感觉媒体、表示这些媒体的表示媒体与通过计算机语言获取、储存和传输的实物媒体,三者统称为数字媒体。从狭义的概念上看,数字媒体一般仅指感觉媒体。数字媒体是信息时代的产物,随着数字媒体的不断发展,数字媒体也从封装型数字媒体发展到网络型数字媒体。
2 数字媒体的特点
2.1 数字化的语言
数字化的语言是数字媒体的基础,因此,数字媒体也是伴随着计算机的出现而出现的新的媒体形式。在计算机系统中,借助于接收设备,将音频、视频和图片等,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0”和“1”的信号,然后经过运算与加工,储存在硬盘中。因此,数字技术可以将任何传统媒体所要表现的事物数字化,媒体创作人员也是基于数字化的语言而创作。
2.2 多样的表现形式
数字媒体使用统一的数字语言和工具,创作的媒体可以无限复制,通过多样化的传播媒介,传播更为广泛,奠定了数字媒体表现多样化的技术基础。例如在传统的话剧表演中,可以借助于计算机设备,将视频、音频利用声、光、电等手段,与传统的话剧表演相结合,使观众更容易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2.3 高效率的制作
媒体的制作周期较长,并且需要多次修改,即使是全部推倒重新开始的例子也很常见。利用数字技术,可以为媒体制作人员提供较大便利。对于创作的媒体,可以多次的,频繁的进行修改,为高效率的制作奠定基础。例如在大型开幕式中,大规模的彩排既浪费人力和物力,又难以组织和协调。但是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在电脑中模拟彩排效果,跨越了想象和现实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大大提高了创作效率。
3 数字媒体的优势
数字媒体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可以储存更大容量的信息,利用检索软件,实现实时的快速检索,这都是以往传统媒体无法实现的。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媒体在很多功能方面都表现出传统媒体无法超越的优势。数字电话和互联网取代了传统的电报、即时通信业务和电子邮件取代了邮政系统的大部分功能,并且减少了成本支出,方便了广大群众。特别是传统的报纸行业,随着电子书刊和电子报纸的推出,数字媒体具有的容量大、易检索、内容丰富等优势,逐渐将报纸边缘化。
4 数字媒体的应用
4.1 画面数字化
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将观众看到的画面数字化。在这个过程中,摄像机可以对画面进行实时的拍摄,最大程度的还原画面。此外,通过镜头的拉伸和焦距调节,还可以使观众看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画面和细节。然后借助于各种传输设备,将画面信号传输到电视、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中。在现有的条件下,基本可以实现实时传输,使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4.2 音效数字化
声音包括了各种音乐、说话声以及动物的叫声等,声音可以使媒体的时空表现力更加复杂。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声音的制作已经进入到了数字化时代。相比较于传统的模拟音频信号在复制和传输过程中容易产生信噪比的问题,数字媒体经过量化和重新编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任意幅度内对信号进行更改,大大降低了信噪比。同时,借助于更加专业的录音设备,人们可以不断追求更高、更真实的音质。
4.3 特效数字化
在数字媒体诞生之前,所有的特效都依赖于演员亲自完成,不仅增加了演员的危险系数,还增加了拍摄费用。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实现特效的数字化。通过安装在计算机上的特效软件,可以表现动物、人物和景物等复杂的画面和场景,特别是一些规模宏大的场面,利用数字特效软件,在摄影棚就可以完成拍摄,不仅提高了制作的效率,还给观众更加逼真的效果。
4.4 色彩数字化
传统的色彩调节是一种物理性的调色,利用颜料、涂料和染料等基础材料进行配色,其原理是光的反射,因此也会造成不同光源下色彩的失真。在数字媒体中,色彩分析是传统色彩的延伸,通过红、黄、绿的三原色进行配色,是一个基于传统光学色彩的混色系统。色彩的配置更加快速,也可以避免不同光源造成色彩失真的问题。
5 数字媒体未来的发展
数字媒体的产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也是充满了各种奇观的世界。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可以跨越时空,还原亿万年前的场景,欣赏不能去的美景。数字媒体在传播具有的无可比拟的优势,使创作者的作品受众更加广泛。我国的数字媒体虽然比发达国家晚,但是在新一代技术浪潮中,我国的技术并不落后。但是媒体的内容创作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数字媒体都应当向内容服务发展。数字媒体从业者要充分利用这一技术,促进我国数字媒体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叶,田源.浅谈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势应用以及发展前景[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11):161-162.
[2]冉强辉,高雁.我国体育电视媒体与新媒体互补发展的研究[J].体育科学,2011(04):48-56.
[3]樊娜.用传统媒体的优势拓展新媒体的空间[J].新闻爱好者,2011,12:71-72.
[4]肖莹艳.数字技术视野下的新媒体艺术设计[J].美术文献,2014(05):119.
[5]文思慧.新媒体艺术与数字技术--解构北京奥运开幕式[J].艺术探索,2009(02):56-57.
[6]马进宝.数字媒体技术及其相关应用探讨[J].海峡科学,2010(02):81-84.
关键词:钢骨柱;拼接,焊接;工艺流程
Abstract: the oil in wuhan city the pillars of the building by the strength of the steel bone column, steel column all welds of bone is all level 1 weld, need to be 100% detection, and to ensure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quality to meet the design and relevant construction standard requirements. Practice has proved, to the strength of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 construction, must be in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whole process inspection and monitoring.
Keywords: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 Joining together, welding, process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劲性钢柱”是在普通钢筋混凝土柱中增加型钢,又名混凝土钢柱。工程中采用劲性钢筋混凝土组合柱代替钢筋混凝土,是为了结合型钢和钢筋混凝土二者的优点,减小柱截面。劲性钢柱广泛应用于大型结构中,力求截面最小化,承载力最大化,以达到节约成本、空间的目的。常见的劲性钢柱有.. H型钢劲性混凝土、十字钢柱混凝土、圆钢柱混凝土,一般在钢柱上焊上铆钉并浇筑混凝土。
2 工程概况
武汉市中石油大厦地上有27层,地下2层,主楼部分采用钢骨柱梁框架结构,高度达到40米,主要是以Q345 B厚板为主(板厚有30,40,50,60). 钢柱为十字形式(十400×400×40×40×12000,构件质量大,截面尺寸大,为重型钢结构件,制作质量要求高,特别是焊接质量。十字型钢柱翼板与腹板之间纵向焊缝及十字型截面中间两道腹板之间纵向焊缝均采用坡口全熔透焊焊缝,焊缝质量为一级,牛腿腹板与翼缘板焊缝也均为全熔透焊焊缝,焊缝质量为一级。
3 制作技术流程
3.1焊接工艺评定
本工程所用钢材截面小,厚度大,坡口深,焊接应力大,易产生应力变形。为此,根据JGJ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1)十字柱下料
下料前应在钢材进场后立即进行材料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号料的母材需平直无损伤及其他缺陷,否则应先校正或剔除。用FASTCAM软件排版数控下料,主材长度方向加30mm余量。
(2)十字柱的组装
BH型钢下料、组立、焊接和校正,T型钢腹板宽度方向按实际尺寸加.. 2mr n(焊接收缩余量)下料,将两对称.. T型钢腹板间隔.. 10 00mm,点焊2 00mm组装成整板,点焊要有足够的强度,组装成.. H型钢并矫正。然后分开成.. T型钢并将坡口打磨平整,将T型钢同BH型钢焊接成十字柱。在BH型钢及T型钢(已组立成.. H型)组焊完毕并校正合格后,在其端头腹板上确立装配基准线,并用记号笔标记、打样冲眼。然后,以该装配基准线为基准加工穿筋孔。腹板钢筋孔多而密,为保证钻孔及装配的精度,此部分钻孔必须采用三维钻和钻模钻孔。
(3)配料、号料:放样前核对钢材材质及规格,其表面无裂纹、气泡、结疤、夹层等缺陷。每1m范围内的挠曲矢高不大于1mm。由工厂提供的钢管有出厂合格证。H型钢翼缘及腹板的对接缝相互错开200mm以上,与筋板等零件错开200mm以上,并避开钻孔部位,拼接料的长度及宽度大于300mm。刚架柱身钢管竖向对接时其焊缝相互错开,在拼接前按设计规范开好坡口,其焊缝质量要求为二级。
3.2 钢材切割
1)钢板采用半自动切割机切割,切割前将钢材表面切割区域内的铁锈、油污等清除干净。所有坡口用半自动切割机加工,切割后断口上不得有裂纹和>1.0mm的缺棱,切割截面与钢材表面不垂直度不得大于2.0mm。并清除边缘上的熔瘤、飞溅物等。
2)零件矫平:所有零件下完料后进行矫平,允差为每1米范围内的挠曲矢高不得大于1mm,未矫平的钢板不得流入下道工序。需开槽口部位,此槽进行切割时,端部暂留一小段(30~40mm)不切割,待装配时切去。
3.3 钢板拼接
根据配料图进行拼接,拼接时采用引、熄弧板,(其材质、厚度、坡口与主材相同),并保证焊透。引入及引出的焊缝长度不少于50mm,焊完后将引、熄弧板割去,并用砂轮磨平焊缝两端的焊疤。
3.4 钢构件的组装
钢构件在组装前,检查下料后的各零件、部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尺寸是否在允许误差之内。连接接触面和沿焊缝边缘每边30~50mm范围内的铁锈、毛刺、污垢、冰雪等是否清理干净。板材、型材的拼接在组装前进行。组装在平台上进行,组装点固定后检查整体几何尺寸,组装完后并编号。
(1)H型钢制作工艺
翼腹板组装:组装前,沿翼板焊缝中心线40~50mm范围内进行打磨,清除铁锈、油污等杂质。在翼板上画出组装定位线,并沿线间断点焊定位块,然后上胎组对,组对后腹板中心偏移不大于1mm,上、下翼缘与腹板的组装间隙不大于1mm。
矫正:将已焊接完毕的H型钢在翼缘矫直机进行矫正,然后进行火焰矫角度。
组装:组装在已测平的平台上进行,组装时,严格控制两柱肢的轴线距离,组装缀条时,其轴线交点允差不大于3.0mm。
焊接、矫正完毕后,要打出安装定位中心线的洋铳眼并标出标高。
成品检查:质检员对成品进行全面检查后出具出厂合格证。
(2)焊接工艺
焊工资格:所有参加焊接的焊工均取得从事建筑钢结构焊接的焊工合格证,施焊
项目与合格项目相符。
焊接方法:翼缘板和腹板拼接采用埋弧焊,H型钢组合截面柱角焊缝采用埋弧自动焊船形焊接,肋板等其它焊接采用手工电弧焊或CO2气体保护焊。
③坡口形式:X型坡口。
④焊接规范:
⑤工艺措施:翼缘板和腹板拼接及船型焊加引弧板、熄弧板,坡口形式和材质与母材相同。当板厚大于36mm时进行100~150℃的预热,预热区在焊缝两侧各80~100mm范围内。
⑥焊缝质量要求:焊缝金属表面焊波均匀,无裂纹、夹渣、焊瘤,弧坑及针状气孔等害缺陷。加劲肋端部转角处连续施焊,起落弧点不能在端部,缩进至少10mm。焊工焊接完毕,清理焊缝表面的熔渣及两侧的飞溅物,检查焊缝外观质量。
钻模要求如下:..
1).钻模材料选用中碳钢( 45号钢)或工具钢;..
2).加工后淬火处理;..
3).钻模内径应比图纸中孔径大03~0.5mm;..
4)钻模孔应与钢材表面垂直,其倾斜度应不大于.1/20;..
5)钻模孔周边应无毛刺、破裂、凸凹等缺陷,同时应清除干净钻孔切屑。
用双数焊工对称焊接腹板与腹板的十字接头焊缝,焊接方法是气体保护焊打底,埋弧焊盖面为控制焊接过程中的变形,要严格遵守焊接顺序(对角)并加强翻身次数。
为保证柱底板的装配精度,根据柱底板尺寸,下料班组制作一标准模板,同时根据模板进行柱底板的制作并钻孔。柱底板制作完毕后,检验其尺寸及平面度,然后转到焊接班组。
焊后用火焰方法,将钢柱调直。组焊牛腿和筋板、两侧筋板用手工气体保护焊对称焊接。按设计要求对焊缝进行无损检测和外观检查,合格后,打栓钉、敲钢印号,待发运。
3.5组焊措施
A.焊接位置
所有H型钢的焊接采用船形焊,板拼接采用平焊,肋板采用平角焊。
组装胎具:
焊接H型钢时,采用专用胎具,使焊缝成船形焊接位置。
其胎具结构如图
B.焊接顺序
H型钢的焊接,主要是防止其挠曲变形,适当安排焊接顺序,可通过焊缝本身的收缩达到相互抵消上、下挠曲变形的作用。
C.腹板拼接时,如存在纵横两方向拼接时,总的原则是尽量使所有焊缝在自由状态下收缩,以减少焊接残余应力。具体顺序如图。
1).施焊要求
焊接前,必须将焊接区域内油污、锈蚀物等杂物清理干净。厚度大于36mm的板应进行预热和后热。
翼板与腹板的角接,以及无余量的拼接焊缝必须加引弧熄弧板,其材质和坡口型式须与焊件类同,焊接完毕用气割切除并修磨平整,不得用锤击落。
拼接缝的焊接,先用手工电弧焊进行打底焊接,然后用埋弧自动焊焊接,焊接完毕,在反面气刨、打磨清根。
主要工艺参数:
δ=40mm对接(焊条直径为Φ4mm)
腹板δ=20mm与翼板穿透角接
2).焊接材料管理
A.焊丝表面应无锈、油等杂物。
B.焊剂使用前,必须经过烘烤。埋弧焊时,未熔化的焊剂可收集起来再次使用,但收集时,必须避免氧化铁及熔渣混入,并应过筛,除去过细的粉末和杂质,所领用的焊剂必须当天用完。
C.所用焊条均应经350℃~400℃温度下烘焙1小时,然后置于100℃~150℃低温箱中存放,随用随取,领用焊条时,不得超过4小时的用量,超过时,应重新按原要求烘干,重复烘干次数不应超过3次。
焊缝质量要求
3).检验工艺
A.H型钢制作时,各专业工程师对每道工序质量控制点进行严格把关。
B.各专业责任工程师和检验人员如发现施工质量和技术问题应向制作人员提出处理意见,若不予执行,有权先令其停工,并上报质保工程师进行处理。
C.质量检验的依据是《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图纸及工艺指导书。
D.钢梁制作的每步工序都必须遵循先自检、互检,后专检的原则,每道工序完后,应填写“自检记录”并交工段专检员,工段专检员对实物进行检查,签字认可后,才能转下道工序。自检记录填写及时、准确、齐全。
3.6厚板十字劲性柱制作难点
本工程板最大厚度为.. 60mm,材质为Q345B,有Z向性能要求,需正火处理,厚板主要集中在钢柱上。材料为低合金结构钢,含有少量合金元素,淬硬倾向大,焊接性差,焊缝中极易出现裂纹。因此,厚板焊接是本工程的一大难题,为防止焊接缺陷的产生,除遵循“焊接通则”要求外,特制定如下工艺措施。
1)焊材合理选用
所有的H型钢上下翼缘与腹板的焊接以及翼缘、腹板的拼接采用埋弧自动焊焊接,电源采用交直流均可,直流时焊丝接正极,焊丝用H08MnA。焊剂采用HJ431。手工电弧焊条E5015,气保焊丝ER50-6.
2)焊前预热。
焊前预热采用AWS1.1规定来确定,要根据材料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用碳当量公式为:..
CEq=m(c)+m( Mn)/6+[m(cr)+m Mo)+m(v)]/5+[(Ni)+m(Cu)]/15
3)焊接措施。..
a.由于后层对前层有消氢作用,并能改善前层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组织,故采用多层多道焊,每一焊道完工后应将焊渣清除干净,并仔细检查和清除缺陷。然后,再进行下一层的焊接。
b.每层焊缝始、终端应相互错开.. 50mm左右。层间温度必须保持与预热温度一致。每道焊缝一次施焊,不可中断。..
c.焊接过程中采用边振边焊技术或锤击消除焊接应力。边焊边振过程,可延迟焊缝组织结晶,使焊缝中的氢等有害杂质有更充足的时间逸出,从而降低焊缝金属含氢量及杂质偏析,减少裂纹及层状撕裂趋向;可使焊缝晶粒更加细化,提高焊接接头塑性和韧性,从而大大提高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可降低焊接应力,提高焊缝抗层状撕裂及抗疲劳能力。
d.采取合理的焊接顺序及坡口形式可降低焊缝内应力,厚板接料采取对称的X型坡口,并对称焊接。
4)厚板焊接防层状撕裂措施。
节点要合理。采用较小的焊接坡口角度及间隙,并满足焊透深度要求。
a、减小焊接坡口角度及间隙。
b、在角接接头中,采用对称坡口或偏向于侧板的坡口。
c.对称坡口或偏向于侧板的坡口。
d.采用对称坡口。
e.板厚方向承受焊接拉应力的板材端头伸出接头。
3.7质量控制要点
钢柱所有钢板全部采用定尺材料,以减少焊缝数量,尽量减小焊接应力。焊接H型钢腹板宽度方向不拼接,采用宽度定尺钢板。腹板长度方向拼接开X型坡口,气保焊打底清根焊透后,无损检测达到一级焊缝后将钢板调平。焊接BH型钢和.. T型钢的腹板与翼板时要确保垂直,埋弧焊时反复多次(对此结构厚度一般至少4次)翻身焊接,以防翼板调平后两侧夹角不对称。
钢柱刚性较大,焊缝密集,焊缝尺寸大,焊接熔敷金属量也较大,焊接拘束度大。CO气体保护焊时,CO纯度要求达到95以上。埋弧焊时焊接要求.. 250℃下烘干.. 2h,以减少焊缝氢含量,减少产生焊接冷裂纹的可能性。另外,根据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结果,必要时需采用预热和后热措施。
4 经济效益
采用劲性钢柱应用于大型结构中,力求截面最小化,承载力最大化,达到节约成本、空间的目的。
5 结语
通过上述合理工艺,施工劳动强度得以降低,施工环境安全有了更好的保证,施工过程中质量得以保证,这对类似建筑形式的工程具有一定参考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ES]
[2] JGJ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Es]
[3]吴涛,丛培经.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实施手册E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文/刘永生
【本经】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译文】
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辨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注释】
甘:甜。
辛:辣。
含:包括。
【感悟】
嘴巴之所以能分辨出酸、甜、苦、辣、咸,是由于人的舌头上有许多叫味蕾的粒状组织。人身体的结构非常复杂,认清自我也不是容易的。
书法运笔基本要领
文/鹅毛笔
1.露锋。笔锋顺势入纸,笔锋外露,顿笔并调整好笔锋后再行笔。露锋一般在楷书中比较少用,而在行书、草书中常用,给人以气韵连贯、灵动秀美的感觉。但写不好,会有尖刻或弱而无力感。
2.藏锋。相对露锋而言。笔锋逆锋入纸,笔锋内含,顿笔并调整好笔锋再行笔。笔锋的方向一般是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的原则。藏锋在楷书、隶书和篆书中常用,是最基本的起笔方法之一,其使用在行书和草书中相对露锋而言就少了。藏锋给人以骨气凝重、含蓄、雄壮的感觉。但写不好,会流于板滞缺少活力。
3.中锋。中锋就是起笔并调整好笔锋行笔中,使笔锋不偏侧,笔尖部分尽量作为线条中线行笔。中锋,是书写点画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行笔方法,同时也是表现线条力度美质感的基本运笔方法。书写时,点线要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
4.侧锋。相对中锋而言。是指笔尖微微偏离线条中线行笔。写好侧锋注意两点,一是不可偏离中线太远,二是速度上可适当加快,果断有力。否则,会写成一边光滑一边有锯齿状的线条。侧锋作为中锋的辅运笔,用以丰富中锋的变化性和增强线条的骨肉丰润感。一般在起笔、收笔、笔向转换及粗细变化时会用,但行笔过程中尽量少用。写好侧锋也有一定的难度,不可小看。
5.方笔。方笔是指在行笔过程中,使笔锋适当散开,铺锋行笔。方笔写成的线条有“刻”得的感觉,具有碑石味,给人以雄犷、粗壮、阳刚之美感。如写不好,会成为机械性运笔,容易流于形式的追求而刻板、无活力,有形无神。魏碑和隶书多用方笔。
6.圆笔。圆笔是指在行笔过程中,不使笔锋散开,尽量成聚拢状,裹锋行笔。圆笔写成的线条有力聚笔尖、锋透纸背之感,又有熔铸之感,即古人所云:“印印泥”、“锥画沙”,篆书线条多用此法。圆笔线条圆润遒劲、含蓄蕴藉,相对方笔来讲具有阴柔之美。如写不好,容易写成细而无力,成“面条”状。
居家风水,信不信由你——餐桌的形状有什么讲究?
文/陈晓倩
借优势拓展经济新空间
2月6日,贵州印发《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年-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国内首个省级层面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我省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势是什么?
谢晓尧:贵州的优势总的来说有4个方面,一是战略优势,国家大力支持,数字化发展态势逐渐形成。先后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获批宽带乡村、远程医疗、物联网重大应用等试点示范,在大数据方面相继出台《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等系列相关文件,为发展数字经济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是资源优势,数据加速累积,应用模式和种类不断丰富。全省数据中心服务器承载能力达37万台,安装使用服务器5.1万台。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已承载481个应用系统,三大电信运营商贵安数据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数据共享开放实现突破,云上贵州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成升级改造,完成353个数据资源目录的梳理和170个数据集上云,共享数据集118个,108家网站与省政府门户网站实现数据交换等。
三是环境优势,软硬生态良好,发展条件和氛围持续优化。我省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和宜居宜业环境,推动大数据等新经济形态发展,开展大数据先行探索,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参与大数据发展的氛围,形成全国大数据“试验田”的先行优势和数字经济发展良好的环境优势。交流合作环境不断优化,贵阳数博会成为全球数字经济领域重要的高端交流平台,中国痛客大赛、中国“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等一批创业创新平台不断涌现。
四是后发优势,发展速度加快,为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空间,我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工业实力明显增强,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旅游业井喷发展,一些优势产业在全国地位夯实,全省在西部地区实现了赶超进位的历史性突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全国前列。
发展“四型”数字经济
《规划》中提出了发展“四型”数字经济,“四型”所对应的经济业态是什么?
谢晓尧:“四型”经济即资源型数字经济、技术型数字经济、融合型数字经济、服务型数字经济,是贵州发展数字经济的主要内容。一是资源型数字济,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挖掘、数据可视化、数据交换交易等领域产业。这部分对应大数据核心业态部分。二是技术型数字经济,主要是数字技术硬件产品研发制造、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包括智能终端产品、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网络通信服务、数字安全等技术领域以及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等领域产业。这部分对应大数据关联业态部分。 三是融合型数字经济,包括数字技术与一、二产业的融合应用,智能制造、数字农业、智慧绿色能源、区域特色产业数字化等新型业态,促进产业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实体经济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提质增效,形成数字融合型经济新增长极。四是服务型数字经济,包括数字技术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数字化、网络化的现代服务产业新业态,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再造数字消费“新蓝海”。
当前,我省正深入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发展数字经济和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是什么关系?
谢晓尧:数字经济有很强的大数据特征,我们用大数据战略行动统揽数字经济发展,把数字经济作为我省大数据战略行动的重要方向,作为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项目“牵引”培育市场主体
《规划》不但提出了我省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而且明确了四个支撑性目标。怎样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谢晓尧:主要以六个方面为抓手:一是抓信息基础设施。大力提升现代信息网络发展水平,加快形成宽带、泛在、融合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构建数字流动新通道。二是抓发展载体。以创建贵安数字经济国家级创新示范区,打造贵阳数字经济示范城市、遵义数字端产品制造集聚区,建设贵阳-遵义-贵安数字经济核心引领带和一批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基地(园区、小镇)。三是抓重点项目。每年谋划、和实施一批引领性、应用性、支撑性的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四是抓融合应用。抓各行各业的大数据应用,抓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推动转型升级。今年我们将实施“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行动计划”,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促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经营模式创新,重点建设120个典型示范项目。五是抓企业培育。千方百计打造一批引领企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中小微企业。六是环境营造,持续营造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验田”环境,让企业愿意来贵州投资、创业,愿意来贵州试验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
《规划》明确,数字经济是我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重点,我省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具体如何布局?
在此背景下,中国品牌将会迎来数字经济的新时代,新品牌将会雨后春笋般涌现,那么,在数字经济“风口”上,如何塑造品牌?如何创新?成为企业家和品牌专家新的课题,我们决不能用“老眼光看新问题”,必须做到与时俱进。
正如说“不进则退”。在数字经济时代里,新、老品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老品牌将面临数字经济新的业态冲击,比如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共享经济、信用本位、消费创富等数字经济新业态,以及创新品牌的激烈竞争,但也会迎来新的机遇。
在新的“风口”上,老品牌可以华丽转身,重新焕发新的活力;新品牌凭着新技术和新模式,迅速占领目标市场,成就自己品牌。在第四次全球化发展趋势下,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领导者,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达22万多亿元,跃居全球第二。如今中国企业面临着“海阔天空任鸟飞”的千载难逢机会,它与世界品牌企业同歌共舞,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比如,传统的空调行业,节能环保、智能化是发展大趋势。物联网的出现,万物互联互通,传统的空调面临着智能化更新换代,将会迎来新的蓝海,同时,它所产生的大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又可以提升客服水平,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有人说“数据是新的石油,是本世纪最为珍贵的财产”。为此,大数据将会对经济发展、社会秩序、人民生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经济数字化,是新时代的“风口”,也是品牌建设的新课题。
比如,如何精准品牌定位?如何大数据营销?如何整合创新发展等新模式,随着品牌生态的改变,也会全新改变,品牌更迭将会更快、更短,新老品牌竞争面临同一个“风口”竞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将会颠覆很多传统理论,品牌出现“早、高、短、快”等特点。
又比如,共享单车摩拜品牌,载着共享经济的春风,不到一年时间,迅速 打开品牌知名度,品牌传播速度十分快。而竞争品牌小蓝单车,从品牌建立再到品牌倒下也不过一年时间,可见,“速度”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正如说“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数字经济时代,品牌竞争容不得半点闪失,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在竞争中修正,只有在品牌成立之前,一切都要“预”,否者,很容易“废”呀!由此看来,发挥长板效应是塑造品牌的重要法宝,让品牌优势发展到极致,在市场竞争中独立鸡群,尽管品牌仍然有很多非致命短板,在新风口下,“补短板”的传统理论将会颠覆。
我们知道,在信息化及创新发展的推动下,笔者认为,第四次全球化将是全球资源配置的新时代,信用本位将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核心,它将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国家或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会表现为包容性竞争,合作共赢是必然发展趋势。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经济;产业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11.0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11-05-02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于追踪事件、活动和事物本身以及它们发生或存在的位置的一种专用系统[1]。它是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空间信息系统。由于人类活动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社会活动也发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因此,以处理、分析和描述地理信息为主要特征的地理信息系统就与人类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2]。
一、地理信息系统是为社会服务的工具,其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经济活动是分不开的
地理信息系统最早是与国土资源管理相结合而出现的,在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联邦政府和各省级政府为了确定国土资源的数量和存在形式,对土地潜力进行评价,对全国的土地进行了普查,对土地面积的精确量测工作促进了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产生[3]。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人口统计署设计了一个用于人口普查的工具,而这项技术又促进了70年代末哈佛大学计算机制图与空间分析实验室对满足上述应用的GIS的开发。而现代GIS的迅速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计算机硬件价格下降,能够满足大规模软件的生产和应用开发,计算机的高性能能够为GIS功能的实现提供支持。
二、地理信息系统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科技含量高、增长潜力大、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等优势,发展地理信息系统产业既有利于数字国土、数字城市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助力其他产业发展,也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土地管理方面,比如长春市国土资源局的三维地籍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城市土地和地上建筑物立体化、多角度、多比例尺的全数字化可视管理;在立足于国土管理的基础上,又提供了路径漫游、光照分析和基础地理信息查询等公共服务功能,为城市规划、房产管理、交通管理、公共安全等领域提供共享服务,一举实现了土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重保障[4]。
在森林管理方面,地理信息系统以森林资源数据为基础,结合森林管理的需求,实现森林综合数据查看、统计、查询、人员管理、林班管理、湿地管理、野生动物及病虫害管理功能,并可对各类数据进行添加、修改等维护操作,大大提高森林资源管理的效率,为地区森林资源储备、开发进行有益的指导。
在市场分析方面,地理信息系统依托人口分布位置和人口流动规律,以专业方法进行分析,可以对潜在的客户群体进行预测,对有价值的商业位置进行预测。美国在线公司(AOL)推出过一项基于网上地理信息系统的城市潜在市场预测服务,成功地带动了所在城市的商业投资与商圈的发展。许多投资商正是通过在网上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对有商业价值的潜在商业点进行投资,进而获得巨大的收益。
三、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发展
近年,各地相继开展建设“数字城市”,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地经济发展收益开始向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倾斜,促进产业向技术含量更高、更加具有发展潜力的数字城市乃至智慧城市发展。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支持下的天地图项目,致力于打造一个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为各行业部门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各地相继开展天地图项目建设,打造本地的天地图地理信息服务平台,这一平台的出现,也是经济发展对行业发展的有效例证。在数字城市建设上,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在全国300多个地级城市主导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其中150个城市建成使用,成果已在60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5],有力地促进了城市运行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协同化,为推动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发展创造了最直接和强有力的条件。在数字城市建设中,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建立了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其中包括现代化测绘基准建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地理信息数据获取系统建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建设、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组织机构和运行体系建设等。地理信息产业在区域经济的带动下,逐渐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也变得更加有活力。
结语
地理信息系统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产业的自身优势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的收益又会促进地理信息系统产业的完善和发展。纵观这一规律,相信在未来的区域经济发展上,地理信息产业将不仅是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市场主体,而且也成为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的主体。为经济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借助先进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点,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隆里(美)等著.地理信息系统与科学(第2版) [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2] 陈健飞、张筱林译.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科学出版社,2010.
[3] 谭泽琼.Web GIS综述[J].今日湖北(下旬刊),2011,(07).
国际数字鸿沟的存在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约束障碍。由于各国ICT普及水平和知识吸收能力等初始条件不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技术陷阱”,导致经济的两极化。同时,内生性经济增长和报酬递增效应往往会强化初期的比较优势,使技术落后国家处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并可能导致市场垄断、偏差扩大等无效率的状态,同时使经济结构变得复杂化和多元化,造成贫富差距拉大。发达国家通过创造信息与技术的先行优势得到市场的先机,又通过网络外部性和正反馈机制保持和扩大这种优势。发展中国家则依然被锁定在信息与经济的贫困之中,进一步加强了发展的不平衡。
但是,技术本身是双刃剑。笔者认为国际数字鸿沟可能对落后国家的技术跨越具有促进作用,落后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闻存在经济收敛的可能,并创造了技术跨越发展的机遇。
索特(Soete,1985)率先提出了“蛙跳”发展的观点,帕雷兹(perez)和索特在1988年又进一步指出,在一些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众多蛙跳发展的机会窗口(windows of opportunity)。因此,发达与不发达、先进与后进并非一成不变,发展中国家如果把握好后发优势,进行正确的技术选择,完全有可能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以索洛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增长理论也认为,在自由竞争、要素充分流动的条件下,经济增长率与初始人均收入水平成反比,后发国家将比发达国家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世界经济将出现收敛。笔者认为,在强调知识和技术内生变量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时,后发优势绝不仅仅包括以上原因。
第一,ICT产品本身具有高固定成本和低边际成本的经济特征。根据摩尔定律,技术产品往往创新性强,性能不断增强而价格急剧下降,因此,ICT普及的经济门槛不断降低,为落后国家提供迅速普及和扩散ICT成为可能(当然,提高ICT普及水平只能缩小狭义的数字鸿沟,并不能提高落后国家ICT的应用水平与生产能力)。在信息化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可以在意识到ICT重要经济意义的同时,将信息化和工业化发展融合起来,实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的赶超模式,直接跨越发展到ICT生产和应用的更高阶段。
第二,由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传统技术上投资较少,一旦这些国家具备适当的技术和基础设施,就有可能在新一代技术发展的早期,在准入约束较少的情况下,发展新的ICT,并取得蛙跳发展。正确的技术选择可以使发展中国家技术落后的劣势演变为后发优势,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在新的技术-经济范式的发展轨道上,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并无其他国家投资在传统技术上庞大的沉没成本,不易形成对原有ICT的成本约束,因此更容易实现从旧的发展轨道向新轨道的转换,产生后发优势。换句话说,先进国家由于在现有的技术一经济范式中投入了较高的沉没成本,因此转移的机会成本很高,可能存在改革的惰性。国家不会因为固有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而锁定在原有的技术经济范式中,却能够以较低资金成本实现技术一经济范式的更替和跨越。
第三,虽然技术落后国家在新的ICT普及和应用上落后于先进国家,但是由于溢出效应和学习效应的存在,落后国家完全可能通过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直接运用人类已有的先进知识、技术和信息资源在某些领域实现蛙跳。首先,先进国家的高新技术一旦产生,就具有知识的外溢性,这种溢出效应可以让发展中国家分享各种技术和知识的收益,从而充分利用ICT实现某种形式的赶超。由于知识与信息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共品的特征,独占性和排他性不强,因此许多技术产品的知识和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技术人员的流动而形成共享。即发达国家花费了极大的研发成本来开发、创造某项知识和技术,而后进国家在模仿、学习、借鉴上付出的成本要低得多(甚至免费获得),节省了研究和开发该技术的成本和时间。其次,技术知识本身在国际贸易中可以通过技术贸易的方式进行转移。新经济增长理论中认为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贸易可以产生很好的溢出效应,国与国之间发展对外贸易不仅可以增加世界贸易总量,同时也可以加速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散,使参与贸易各国的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得以提高,落后国家也从技术转移中获得正外部性。发展中国家可以学习和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直接获得自己最需要的先进技术或适用技术,并进行消化、改造和吸收,在较短的周期、较低的成本下形成新的产业和市场,推动本地区的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高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