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范文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第1篇: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范文

首先,有机化学不像数学那样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与规律性,又不像物理学科那样贴近生活并具有完整的系统性,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反应复杂、副产物多、分子式及结构复杂,再加上中职学生薄弱的化学基础,使得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时,头绪混乱,并产生“繁杂”、“模糊”的感觉。

其次,高中教学模式和初中有较大差别,有机化学内容和初中科学跨度很大,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没有掌握学习要领,理不清有机化学内容的头绪与脉络。在学习有机化学性质时,对结构与性质的对应关系也没有把握好。

因此,帮助学生理清有机化学知识脉络,构建起有机化学的知识框架,十分必要。

一、归纳有机化学中的常见官能团,掌握其对应性质

有机化合物结构复杂,种类繁多,反应千变万化,但归根结底,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其所拥有的官能团。在中职有机化学教材中,最主要的官能团主要有碳-碳双键、三键、羟基、羰基、羧基等十几种,它们的具体性质如表1 所示。

在有机化合物的学习过程中,官能团及其性质十分重要,只有把官能团及其对应性质烂熟于心,才能在有机化学学习中举一反三,即使遇到一些陌生的有机化合物,也能依据其所拥有的官能团而大概推测其性质。

二、抓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有机化合物反应复杂,类型众多,但最主要、最常用的还是以下六类反应。

1.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反应中最常见的反应,取代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亲电取代、亲核取代和自由基取代。从具体的取代方式上,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情况:

(1)一个原子被另外一个原子所替代,如甲烷中的氢被卤素所取代;

(2)一个原子被另一个原子团所替代,例如醇分子间的脱水反应,事实上就是醇羟基中的氢被烷基所取代;

(3)一个原子团被另外一个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例如酯脱水生成酸和醇的反应等;

(4)几个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一个原子或原子团替代。

2.加成反应

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和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更趋饱和的别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加成反应。加成反应从反应机理上说主要有四种:亲电加成、亲核加成、带有吸电子基加成、自由基加成。从反应具体形式看,加成反应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

(1)不同分子间的加成反应,如烯烃和卤素加成生成卤代烃;

(2)相同分子间的加成反应,如聚乙烯的合成即加聚反应;

(3)分子内加成,如葡萄糖中1号碳原子和5号碳原子之间的加成。

3.消去反应

有机化合物在适当的条件下,从一个分子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卤化氢等分子),而生成不饱和(双键或三键)化合物的反应,叫做消去反应。例如醇类和卤代烃都能发生消去反应。消去反应一般有两种情况,即对称消除和不对称消除。发生消去的前提是和羟基、卤素相连的碳的相邻那一个碳必须要有氢。

4.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很多,例如有机化合物的燃烧就属于氧化反应。一般来说,加氧或者去氢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5.还原反应

加氢或者去氧的反应属于还原反应,如炔烃加氢生成烯烃、烷烃。

6.聚合反应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大都属于聚合反应,一般有缩聚和加聚两种类型。

事实上,有机化学中的很多反应都可以归纳到上述六大类反应中。譬如,羧酸衍生物的生成实际上是取代反应,三大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属于聚合反应,氨基酸可由羧酸中的氢被氨基取代而得,油脂的硬化属于加成反应,有机物的燃烧都是氧化反应等。在日常的教学中,如果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反应进行归类,将有利于学生对整个有机化学教材当中的大部分化学反应形成一个知识框架,有利于学生对各类反应的记忆并深入理解。

三、把握每类有机化合物的知识脉络

有机化学教材中各章节,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知识脉络一般遵循一定规律。

对于烃类,一般的内容安排有如下规律:

概念结构―通式―同分异构体―分类及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主要的有机化合物及用途―制法(实验室及工业制法)。

对于烃以后的有机化合物的学习,一般按以下规律进行:

概念―结构―分类及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主要的有机化合物及用途―制法(实验室及工业制法)。

对于物理性质,主要是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顺序与方法,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进行强化,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学习有机化合物时思绪就会比较清晰。

四、理清两条知识线

在有机化学教材中,有两条非常重要的知识线。

1.关于烃的知识线

2.关于烃的衍生物的知识线

在中职有机化学的教学中,烃及烃的衍生物是重中之重,两条知识线的形成,可以帮助学生清晰烃与的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脉络。

五、关注乙烯、醇、苯、羧酸四个中心

乙烯、醇、苯、羧酸是烃及烃的衍生物中非常重要的化合物,以它们为中心可以合成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因此,掌握这四个核心化合物,然后以此为中心进行发散,有助于对烃及其衍生物的学习与理解。

1.以乙烯为中心

乙烯是有机化学合成中非常重要的原料,从乙烯出发,通过不同的途径,几乎可以合成极大部分的有机化合物。例如,烯烃加氢还原可以得到烷烃,失去氢可以得到更加不饱和的炔烃,烯烃和卤素或氢卤酸加成可以得到卤代烃,和水加成则得到醇,工业制取乙醇经常用乙烯水合法,乙烯氧化可以制取甲酸,乙烯聚合则可以得到聚乙烯。因此,乙烯是有机合成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就像钢铁产量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重工业水平一样,世界上以乙烯的产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的生产水平,事实上,以乙烯为原料可以合成很多有机化合物,所以乙烯在有机合成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2.以苯为中心

苯是芳香族化合物的母体,苯环特殊的结构及其中的大π键,决定了苯独特的性质。苯环上最主要的反应是取代反应,常见的取代反应有苯硝化生成硝基苯,磺化生成苯磺酸,卤化则可以得到卤代苯。苯还可以被烷基化,在苯环上引入烷基,如常用的洗涤剂里面的主要成分十二烷基苯磺酸纳,就可以通过苯环烷基化得到。重氮盐、染料中的苯胺、偶氮化合物等也可以通过苯来制得。

事实上,依据苯环上取代基定位规律,苯环上的氢可以继续被其他取代基所取代,从而形成了成千上万的芳香类化合物。

3.以醇为中心

乙醇是最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从醇开始可以合成醛、酮、羧酸、醚等含氧衍生物及卤代烃、硫醇等。例如,乙醇氧化可以得到乙醛,继续氧化则得到乙酸;醇和乙酸能进行酯化反应生成酯;乙醇分之间脱水得到乙醚,分之内脱水则得到乙烯;醇与卢卡斯试剂反应得到卤代烃,醇蒸汽与硫化氢混合后反应制得硫醇等。因此,醇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中最核心的一种,它是连接烃、卤代烃、烃的含氧衍生物之间的重要纽带。

4.以羧酸为中心

羧酸是羧酸衍生物的核心,羧酸卤化可以得到酰卤,和醇发生酯化反应可以得到酯,氨化可以制得酰胺,分子间脱水可以得到酸酐。反之,酯、酸酐、酰卤、酰胺等水解均可以得到羧酸。羧酸及羧酸衍生物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

总之,有机化学虽然对中职学生来说学起来有一定难度,有机化合物及化学反应虽然复杂且变化无穷,但是有机化学有其内在的规律,如果能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构建起有机化学比较完整的知识框架,那么有机化学也将不再那么难学。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技工学校)

第2篇: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范文

我院有机化学的教学现状不理想,表现在课程内容多、学生掌握不了;有些内容较为抽象或实践性较强,学生难以理解,且不少学生缺乏动脑动手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由于文理科学生混合组班,部分学生入学时化学知识水平整体基础较差,学生对于基础性知识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和耐心,学习还处于被动状态,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对有机化学的学习没有足够重视。传统的教学已不适合现在的教学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对有机化学教学进行改革。

2有机化学课程的能力目标

为使教学改革符合我院学生,我们走访了与学院联系紧密的医药企业,向企业中有经验的师傅请教,并选派教师在企业顶岗实践,调研了企业中关键岗位对有机化学能力与知识的需求;并与药学专业的老生、专业课教师、兄弟院校有机化学教师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与工作经历分享了在学习中的体会及有机化学在后续学习及工作中的应用,各专业课老师对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的选取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也有院校依然沿用理论加实验的模式,但有的院校进行了尝试,如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赵辉爽等在《有机化学》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将教学与就业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讨教学改革的思路、内容及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的孙宾宾在《有机化学》课程中进行项目化教学实践后的思考中提到,项目化教学突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根据调研情况,将有机化学课程的能力目标制定如下:

(1)能正确判断有机化合物所属类别,并能正确写出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的名称和结构式。

(2)能运用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典型有机化合物的分离纯化;能根据所学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特性,参照《中国药典》2010版的标准,对给定的各类重要有机化合物进行鉴别;能运用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进行不同类型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会简单合成设计)。

(3)通过有机实验单元操作训练,能正确使用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设备;熟练进行蒸馏、回流、萃取、洗涤、干燥、重结晶、抽滤、测熔点、测沸点、测旋光度等基本操作技术;根据工作任务,依照《中国药典》2010版的标准,通过查阅文献和组内协作,能正确选择原料、仪器进行实验;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处理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规范记录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正确分析实验数据,并能根据实验中得出的结论写出实验报告。

3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

结合我院学生特点,我们对药学类专业的有机化学课程进行了包括确定课程目标、改革教学内容、设计课程项目、设计一体化教学过程、设计考核方案等一系列改革。

3.1制定教学项目根据能力目标的要求,设计了八个有机化学课程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具体的任务作为支撑。首先明确要达到的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教学内容,从而制定出适宜的教学项目。以项目五“以苯胺和醋酐为原料制备乙酰苯胺”为例做一介绍,如图1。本教学项目涵盖了传统教学的羧酸衍生物、胺等理论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教学做能够一体化,整合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能更有效的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3.2项目实施步骤项目按照项目准备、项目实施、项目评价三个步骤来完成。

3.2.1项目准备(1)提出任务;(2)将学生分组,每组5到8人;(3)学生利用网络、数据库、学院图书馆等查阅并收集资料,了解制备乙酰苯胺所用原料及制备工艺,了解乙酰苯胺的性质、在药学上的用途等;(4)学习以苯胺和醋酐为典型代表的胺类和羧酸衍生物类有机化合物的知识;(5)小组讨论设计制备方案。

3.2.2项目实施(1)按照分组情况,每组将讨论方案整理,陈述制备方案;(2)教师对方案进行指导,确定制备方案;(3)教师强调操作过程要点;(4)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环保教育;(5)每组按照方案进行实施,制备乙酰苯胺,检查产品并对产品进行熔点测定。

3.2.3项目评价项目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教师对每组学生所查阅的资料情况及讨论方案评价。(2)在实施过程中对每组的操作过程评价;(3)教师对每组的产品状态及实验数据评价;(4)小组成员之间互评。(5)项目结束后,每人完成报告,分析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写出体会。(6)教师归纳总结,结合项目进行知识的升华。

4结语

第3篇: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范文

关键词:有机化学 高考 学习方法

引言:有机化学是中学重要内容之一,是学学有机化学的奠基石。从近几年来高考的化学试题研究发现,有机化学试题的分值都在20分以上。然而相比较无机化学知识而言,有机化学内容相对较少,学时数也较少,对于中学生来说,掌握的程度相比无机化学要差一些。那如何更好的学习有机化学呢?

一:近几年高考卷有机大题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学试题的考查动向

通过查询2010年至2013年高考卷,归纳出有机化学的主要考查知识点主要为:反应方程式,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官能团名称,有机物名称等。四年来考查知识点相对固定。2008年开始,江苏卷出现有机合成路线设计流程图题型,一直沿用。上海卷在2012年后将此作为新增考查点,2013年浙江卷将此作为新考查点。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不仅能准确考查学生对典型有机物性质及其转化关系的掌握情况,更能考查学生对于信息的迁移和加工能力,同时也全面反映学生思维的质量。所以成就了高考难点之一。

二:通过高考题,寻求有机化学学习的方法

(2013 浙江.28)某课题组以苯为主要原料,采取以下路线合成利胆药-柳胺酚,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柳胺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柳胺酚最多可以和2molNaOH反应 B.不发生消化反应

C.可发生水解反应 D.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2)写出A B 反应所需的试剂 (3)写出B C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化合物F的结构简式

(5)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写出3种)

①属酚类化合物,且本换上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6)以苯和乙烯为原料可合成聚苯乙烯,请设计合成路线(无机试剂及溶剂任选)。

在这些考点中,第(1)(2)(3)小题考查要求不高,一般考试得分较为理想。然而学生得分率较低的为(4),(5),(6)小题。因此,要想顺利的拿下这类高考题,我们就需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知识体系的认识。

1.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与化学性质的关系,构建基础知识体系。

化学学习的基本思路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在有机物结构中,官能团是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特性的主要因素。常见官能团的特殊化学性质[1]:(1)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或酚羟基;(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物质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醛基或酚羟基;(3)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氢氧化铜煮沸后生成砖红色沉淀的物质一定含有醛基。(4)能与Na反应放出H2的物质可能含有醇羟基,酚羟基,羧基。(5)能与Na2CO3溶液作用放出CO2或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含有羧基.(6)能与FeCl3溶液显紫色的有机物中含有酚羟基。(7)能水解的有机物中可能含有酯基,氯代烃,肽键。(8)能发生消去反应的为醇或卤代烃。

有机化合物之间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官能团以及与官能团相连的碳原子上。因此,在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的认识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对官能团结构特征的认识,掌握了官能团部位在反应中的变化,就掌握了该反应的实质。利用规律,对知识点加以重组和迁移。比如利用官能团性质,可以将单官能团合成多官能团的物质,将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合成高分子有机物。掌握有机化学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就能融会贯通将各种官能团进行相互转化,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从而对有机化学有个整体认识,提高有机化学的学习效率。

2.掌握有机物分子式变化规律,突破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数量判断。

同分异构体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高考必考的一个难点。在教材中所讲的有关同分异构体的知识简单,但在高考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对于同分异构体的知识点考查时都带有限制条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做出判断。

①熟练掌握各种官能团的特殊性质。这点就有赖于前面基础知识构建体系的稳固性。

②掌握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同分异构体的异构方式主要为:构造异构和立体异构。中学阶段重点考察构造异构。而构造异构体主要分为(1)碳骨架异构。比如CH3CH2CH2CH3,CH3CH(CH3)CH3.(2)取代基或官能团位置异构.比如CH3CH2CH2Cl 与CH3CH(CH3)Cl (3)官能团异构。如同碳原子数(n>2)时,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互为同分异构体,饱和一元酯和饱和一元羧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在高考中对于同分异构体的数量判断,通常是三种异构规律的综合考察,稍有不慎,容易遗漏。为防止遗漏,可以采用“定二议一”法。比如先将官能团,取代基或官能团位置固定为相同,进行碳骨架异构,再在同一种同分异构体中进行官能团异构,最后进行取代基或官能团位置异构。在2013年浙江这道高考有机题的第(5)小题中,我们可以写出以下同分异构体:

3.掌握有机合成设计的方法,实现有机物合成目标

对于简单化合物的合成,通常可以采用类比法来设计合成路线。但如果有机物结构复杂,步骤多,就不得不掌握合成路线设计的策略和技巧[2]。

(1)逆向合成法:就是从需要合成的目标分子出发,按一定的逻辑推导原则,推出目标分子的前体,再逆向推出该前体的前体,连续逆推下去。直至推导出简单的起始原料。

(2)合成路线设计流程图。 在逆推过程中,往往需要把目标分子的某些键切断,得到两个或更多碎片。通过碎片找到相应的试剂分子。把逆推和切断倒过来,运用与碎片相对应的试剂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就是合成路线。

(3)合成设计流程图遵循的原则。①使合成步骤尽可能少②应有合理的切断依据③涉及到官能团时,在新官能团处切断,得到原官能团④遵循最大程度简化原则。如在分子中央处切断,在有支链处切断,利用分子对称性切断。

在上述2013年浙江高考题中,第(6)小题的合成路线可以采用逆向推理法,即为:

所以聚乙烯的合成设计路线流程图如下所示: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题由于很好的契合了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预计将成为高考的必考题型。虽然能力要求较高,但是只要我们掌握其特点和分析方法,科学训练,勤于总结归纳,定能“啃”下这块硬骨头。

总之,在有机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多积累基础知识,寻找有机物之间类似或转化的规律,构建有机化学反应及不同官能团的网络知识结构体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有机化学。

参考文献:

第4篇: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机化学;知识网络;学习方法

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存在大量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点,但相对分立的知识点学习记忆的难度明显高于成体系系统的知识网络,所以,如何对已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整理成知识网络体系,一直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难点。而在高中化学中,有机化学作为相对独立的一部分,其包含的知识点在高中化学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比重,根据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有机化学部分除了作为必修部分的考点,还作为选考内容的两大模块之一,考生可任意选择一个模块进行考试。而高中有机化学部分相对于无机化学部分的知识网络脉络更加清晰,有机物种类明确且相互有密切联系,在搭建了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网络后,对解决高中有机化学的高考题,应该已经有比较大的把握。

1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网络的构建

高中化学中有机化学的知识分立在必修2和选修5两本教材中,而在必修2中给出的知识点少,主要属于介绍性知识,不能依托于此构建知识网络,只能进行分立知识的记忆,在正式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中,将这些相对分散的知识点补充进去。因此,构建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网络更多的依托于选修5。

1.1网络知识节点:人教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中,在第一章先给出了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对有机物的类别和官能团进行了介绍,此时将有机物分为烃和非烃。烃分为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非烃则依据官能团进行分类,主要的类型如下:实际上,根据后面的学习可以发现,有机物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官能团的影响,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加直观的学习,可以先采用具有代表性的有机化合物,教材中绝大多数反应式采用的有机化合物都是包含2个碳原子,所以,在构建知识网络时可以先采用乙烷及其衍生物代表不同类别的有机物。以这些不同类别的有机物作为网络知识节点,现在各个知识节点处于孤立状态,同时包含的内容非常单薄,需要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根据所需的内容对知识节点进行丰富补充,并形成连接知识点的线条,进一步完善知识网络。

1.2知识节点的内容补充和网络线条的搭建:在上一节中根据第一章节的内容,以有机物类别作为知识网络的网络节点,本节中进一步根据后续章节中的内容对知识节点内容进行补充,以及构建连接知识节点的线条,主要需要把握的是不同有机物类别的特殊性质,和相互转化的反应类型及对应的反应条件。如果说选修5的第一章是对高中有机化学的基本介绍,供学生提炼出一个个知识节点,那么第二章到第四章的内容,其实都是对于第一章所提到的知识节点的内容补充和网络线条连接。这三章的内容分别介绍了不同的类型的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及化学性质,还有涉及到的化学反应。以课本第二章第一节为例,在这一节中介绍了三种有机化合物:烷烃、烯烃和炔烃,还有三种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以及聚合反应。其中取代反应连接了烃类和卤代烃,加成反应连接了不饱和有机物和饱和有机物,或者不同不饱和度的不饱和有机物,聚合反应是属于不饱和有机物的特殊反应。根据这三个反应,可以将第1节中的烷烃,烯烃,炔烃,卤代烃及有机聚合物联系在一起,主要脉络是烷烃烯烃炔烃的衔接。对知识节点的补充中,重点在于其具有的特殊性质和其涉及到特殊反应。例如在第三章第二节醛这一部分中,醛所涉及的特殊反应有银镜反应和与新制Cu(OH)2生成Cu2O红色沉淀,这在高考中都属于标志性的破题点,解开这一环后,根据有机知识网络,基本可以推导出前后涉及到的各个反应以及相关的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高中有机化学的学习中,也需要注意“将知识读少”,比如在学习芳香烃和醇\酚这两节时。根据历年有机化学部分的高考题,芳香烃在大题中通常作为R-基存在,即作为有机分子中除了官能团剩下的部分。故而在搭建网络时,在明确酚类和芳香烃的特性后,不妨将芳香烃作为一个单纯的R-基看待。在不涉及到芳香烃和酚类的特殊性质时,作用普通的烷烃烷烃知识节点看待。

2总结

第5篇: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范文

1.对口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自觉性不强对口生上课迟到、旷课现象严重,作业完成质量不高,抄袭现象普遍,字体潦草,错别字出现频率高。如把熔点写成溶点、苯写成笨、乙酸乙酯写成乙酸乙脂、烯烃写成稀烃、酮写成铜等不胜枚举。

2.对口生思维模式僵化,缺少质疑和创新精神通过与对口生的交谈,发现他们在职业高中的学习主要以死记硬背为主,特别是专业课的学习,由于缺乏相应的基础课作铺垫,难求甚解,教师强调最多的就是背诵教材中的重点。可能受职高教学方法的影响,多数对口生对教师和课本过分崇拜,教材上明显的错误不敢纠正,必须教师明确说明才敢改动。

3.对口生学习方法不当,学习能力不强80%以上的对口生没有笔记本,半数以上的学生上课时除了教材连一张纸都不带,还有个别学生连教材、笔都不带。重要的知识点及教师拓展的内容不知道做笔记,课堂上的即时小练习和习题课的习题,不知道抄写也没有纸张用来抄写,并且大多数学生很少问问题。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不喜欢深入探究和学习,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一变化就不会。

4.对口生化学基础薄弱,缺少有机化学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讲次序规则,很多学生不知道原子序数是什么;讲马氏规律,有一些学生可以把内容背下来,但是却不会做题,原因是不知道哪个碳上含氢多,哪个碳上含氢少,最根本的是不知道有机化合物结构式中各个原子之间的位置关系;甚至学到最后都不知道在有机化合物中碳是四价,所以连写对一个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都很难。另外,对口生对专业课不陌生,在职业高中就接触过,只是内容多少、深浅不同,使他们产生错觉,不会有机化学不影响专业课的学习。因此,有机化学在学生心目中就成了听不懂、学不会、用不着的一门课程。

二、提高对口生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多关心对口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对口生是大学校园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更需要教育者的关注和引导。教师要利用课前、课间和课后的时间多和对口生真挚交流,对他们能考上大学有了再次深造的机会表示肯定和赞赏,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对他们在学习中所犯的错误,要耐心讲解和改正,并要明确告诉学生人都是在犯错误中成长和完善的,消除他们因为害怕犯错产生对学习有机化学的畏惧心理。鼓励学生多问问题,强调问题没有简单复杂高级低级之分,只要是不理解不会的地方都可以问,打消学生害怕老师笑话的顾虑。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多阅读人文社科书籍,既提高了人文素养又促进了专业课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走下讲台,时常在教室中走动,特别是有学生不听讲时,轻轻的走近就是制止。教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鼓励、平易近人的作风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会让学生从心底升起对知识的渴望并发奋努力。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固然重要,但学生更需要激励,对他们的激励才能真正改变他们的一生。

(二)理论联系实际,让对口生认识到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有机化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到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创造低毒、高效、环境友好的新农药、植物生长调控剂的研制、农副产品深加工以及改变食品色、香、味的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等都离不开有机化学。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有许多理论知识都可以和实际生活建立某种联系。如警察对司机进行酒精测试的原理是利用乙醇被重铬酸钾氧化的特性;“酒香不怕巷子深”,酒长时间存放香气的产生是因为酒中的乙醇和乙酸反应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苯因其特殊的稳定性难以氧化,属于累积性中毒化合物,相反,甲苯因为甲基可以氧化,最终生成苯甲酸随尿液排出体外,所以不具有累积性毒性,苯甲酸钠常用作食品防腐剂。总之,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学好有机化学不仅是学好专业课的基础,也是驾驭和创造物质世界的基础。而且学好有机化学,通过掌握应有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还能有效地解决现代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解决知识的衔接问题

对口生化学基础薄弱,理论性太强的内容很难理解和掌握;再者受英语、数学等其他基础课差的影响,绝大多数对口生进一步考研深造困难重重,毕业后主要从事应用性较强的工作。因此,有机化学课程应突出其实用性,不必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重点放在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上,对物质的结构、反应历程、电子效应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略讲。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适当增加一些必要的前续课程的内容,以弥补断层,使学生的知识有一个良好的衔接。

(四)积极开展课外辅导活动,增强对口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

对口生整体化学基础差,程度也不完全一致。有少数学生上大学之前化学基础是零,也有部分学生是中途由普通高中转入职业高中的,化学基础相对较好。整齐划一的教学内容和模式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特别差的学生仅靠课前、课后短时间的答疑不能完全解决他们的问题,程度好的学生也许会觉得课堂上所讲内容太简单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教师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辅导活动,除了每周固定时间答疑指导以外,还可以通过E-mail、QQ等形式与学生互动,及时解决他们的疑问。如果教研室有多位有机化学教师,可以建立轮流值班制度,这样既满足了学生课外辅导的需求,又节省了教师的时间。通过课外辅导与交流,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被及时清除,有利于其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五)灵活选用教学方式和手段,培养对口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质疑精神

变化是生活的调味剂,教学也是如此,一层不变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感到无聊和乏味,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一切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利用模型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喜欢使用多媒体图片展示物质的结构,其实模型比图片更直观和生动,并且有不理解的地方,课下学生可以自己对照模型进行学习,更有感性认识。

2.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中应尽力避免向学生一点一点地灌输事实,而应该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特别是一些有争议的或尚处于发展中的理论,要把各种论点都展示给学生或以问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己解决。如酮糖发生银镜反应的原因;乙烷交叉式构象比重叠式构象更稳定的原因;苯胺中氮原子采用何种杂化方式;卤素是邻对位定位基为什么对苯环有致钝作用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搜集、阅读文献的能力又打破了他们答案唯一化的固定思维模式及过分崇拜教师和教材的僵化思维模式。

3.尝试导入新课的不同方法新课的导入方法有很多种,经常使用的有承上启下导入、直观导入、提问导入、疑点导入等。笔者发现利用新闻热点导入,更能引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关注,如讲含氮化合物和蛋白质时,可利用毒奶粉事件导入,利用所学理论解释为什么不法分子要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这种有毒物质;学习羧酸时可用白酒塑化剂风波导入,揭示塑化剂的真面目;讲偶氮化合物时,可用红心鸭蛋事件引入,让学生明白苏丹红(一号)是一种工业染料,有致癌性,并非食品添加剂。这种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从化学角度理性分析新闻报道,增加生活常识,提高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第6篇: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范文

同系物的判断方法是分子结构相似即两种物质均属于同一类物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一般出现在有机化学中,且必须是同一类物质。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是同系物绝大部分相差1个或n个亚甲基团;二是有同一基团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系物。

一类同系物的化学性质基本相似,物理性质随着碳原子的增加而作有规则的递变。

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大;同系物的物理性质不同,但有相同的官能团,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范文

关键词:制药工程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

制药工程专业是为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培养具有较好专业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管理能力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要注重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培养。在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等重要。理论课程为学生构建合理的、扎实的知识框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核心知识不断增加,知识面不断得到扩展,学习能力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具有较好核心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邵阳学院制药工程专业是2015年开始单独招生的,之前设置为制药工程方向,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也有了明显的变化。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强调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服务地方经济[1]。制药工程专业理论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有机化学是制药工程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为药物合成反应和制药工艺学等专业核心课程服务的。因此,有机化学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核心知识结构的搭建。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多样,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抽象,而且随着科学不断发展,新试剂和新的化学反应不断涌现,进一步丰富了有机化学知识,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时总是感觉力不从心,不知道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能把这门课程学习好[2]。学生觉得有机化学难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很好的发现有机化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引导学生认识有机化学知识的系统性,传授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拟从有机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对制药工程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围绕核心课程,整合教学内容

有机化学是制药工程的专业基础课,是为药物合成反应、制药工程等专业核心课程服务,所以必须强调有机化学的基础地位。有机化学是研究物质性质、转化、分离等方面的内容。根据有机化学课程特点和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使学生分类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基本原则和方法,这是学习药物化学和制药工艺学的基础,是对药物分子结构进行命名的理论依据。其次,要使学生掌握不同有机化合物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如熔点、沸点、溶解性等,这是学习药物分离和制药工艺学的基础。在掌握了命名和物理性质之后,重点是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在这部分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必须使学生明白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标准,每一类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特征,不同官能团能够发生反应的类型和反应位点,为什么能够发生反应,反应的活性中间体或过渡状态是什么,归纳出反应的共性,以方框图的形式将不同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所能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归纳总结,便于课后复习,一眼就能把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化合物所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看明白,简单明了。在讲解化学反应的过程中,辅以一些有特点习题来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好了这部分内容,为学习药物合成反应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讲解每一类化合物合成方法,而实际上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是建立在有机化学反应的基础上的,所以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实际上也是对有机化学反应内容的复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反应知识的印象,这样有利于制药工艺学的学习。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由于有机化学内容多,反应机理枯燥、难以理解,所以学生刚开始接触有机化学就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有机化学教学效果。在讲解有机化学反应时,特别是一些经典的有机化学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引入一些实例来提高学生的热情。如讲解格氏试剂能够和卤代烃偶联的时候,就可以引入对溴甲苯的格氏试剂与邻氯苯腈反应合成沙坦类药物的关键中间体--氰基联苯;在讲解醇无机酸的酯化时,可以引入硝酸甘油可以做炸药;在讲解韩奇吡啶环合成的时候,可以引入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合成。这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3改革教学手段,拓宽教学渠道

随着科学的发展,多媒体在各种教学过程中得到普及,应用多媒体教学明显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3]。对于一些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在多媒体上展示出来直观明了,相对于传统的黑白板书,明显节约了时间。在讲解反应类型的时候,有利于开展对比教学法。在讲解反应历程的时候,可以根据反应过程逐步展示电子转移方向,更有利于对反应历程的理解。在讲解构型和构象时可以辅以动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如纽曼投影为什么交叉式构象稳定而重叠式构象不稳定,环己烷椅式构象的翻转等都可以采用动画教学,在讲解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图时也可以引入动画,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学渠道的拓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除了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动画来提高教学效果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可以采用QQ和微信平台为学生解疑答惑。本人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就向学生公布了QQ和微信,并强调如果在课堂上有什么还没理解的,或者课后作业有问题的都可以通过这两种方式交流,事实证明效果很好,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碰到了问题都通过这两种方式得到了解决。网络课程是学生可以开展自主学习的另一种途径[4],邵阳学院有机化学是校级精品网络课程,本人是负责人,我会定期将更新过的教学课件挂在网上,同时对有机化学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录制了视频,以微课的形式展示在精品课程网站上,供学生自主学习用,以加深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的理解。为了自我评价学习效果,在精品课程网站上有典型题型练习。

4注重培养目标,改革评价体系

我校对制药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有机化学是为药物合成反应、制药工艺学两门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实验、各种实习服务的,所以在评价体系上应该进行必要的改革,打破期末考试为评价教学效果的唯一方式。采取课堂占综合成绩的10%,课外占综合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70%的评价体系。课堂主要随机提问,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课外主要包括作业,与学生通过QQ及微信平台交流,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应用,特别是在和学生交流过程中要强调有机化学反应的实际应用,如卤代烃在氢氧钾的醇溶液里发生消除反应,而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发生亲核取代反应;不对称烯烃与溴化氢的马氏加成和过氧化物效应等。同时引入一些工业上实际应用到的有机化学反应和学生进行交流,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期末考试试卷的选题过程中,也要强调对所学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实际应用。譬如分离鉴别题可以引入一些药物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分离问题,合成题可以引入一些简单具有特色药物分子的合成。

5参加科研活动,锻炼动手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申请科研立项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如申请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该项目分为校级、省级、国家级。学生要写好申请书必须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再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出项目预期可以达到什么目标,取得什么结果,在此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若项目获批,必须开展相应的试验工作,这样使学生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机会,如果理论知识在具体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可以通过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化学化工课外作品竞赛,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等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参加大学生化学化工课外作品竞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各方面综合素质,为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6结语

为了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果,应该适应社会发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必须以学生为本,着重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强调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综合素质得到全面锻炼。

参考文献

[1]刘进兵.地方本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转型发展探索[J].山东化工,2016,45(10):112-114.

[2]吴爱斌,周五,李俊文,等.大类培养模式下化学化工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17(1):41-45.

[3]吴建一.有机化学多媒体教学开发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2,14(6):99-101.

第8篇: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范文

关键词:课堂设计;优化备课;策略

一、优化备课和课堂教学环节设计

教师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的几十分钟里,从课前的备课到课后的练习、作业等设计都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在新课标的理念下转变化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对优化教学设计有着重要意义。在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力求化学课堂多环节、多形式,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有机化合物的初步知识――甲烷”这一章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前几分钟让学生在预习的前提下说出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然后向学生介绍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并以实验的形式展示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最后的时间里,以课堂测验的形式,可以是判断、选择或思考题,让学生抢答或讨论,加强对本节内容的记忆和运用。

二、优化化学实验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对学生持续性的学习化学兴趣进行培养,以此调动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化学属于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其学习基础就是实验。因此在课堂上通过各种生动形象的有趣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一些基本教学实验环节,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安排实验课,老师要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和安全事项,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并做好各自的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例如,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魔棒电灯”实验,在干净的玻璃片上放上适量高锰酸钾晶体,用滴管吸取少量浓硫酸,滴2~3滴在高锰酸钾上,然后用玻璃棒蘸取适量混合物接近酒精灯灯芯,在没有明火的情况下酒精灯马上就被点燃了。也可以安排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体验,但要注意浓硫酸属于危险品。

三、优化化学问题设计,鼓励学生探究

对化学教学来说,在上课前或课堂上通过设置一些关键的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在相互探讨后,师生间进行分析辩论,加强对这些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例如,在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时,问学生钠能否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在学生经过讨论后,有的认为可以,有的认为不可以。这时,教师在讲台上向学生演示这一实验过程,结果并没有铜析出,反而产生了蓝色的沉淀和气体,学生马上产生了好奇心理,相互讨论其原理,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

第9篇: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范文

氯:物理性质为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3、214g每L),熔点零下101摄氏度,沸点零下34、4摄氏度,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化学性质为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结合一个电子,使最外电子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状态,因此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和非金属发生化合反应。

碘 :物理性质为是一种紫黑色有光泽的片状晶体,原子序数53,自然界存在的同位素是74个中子的碘负127,碘具有较高的蒸气压,在微热下即升华,纯碘蒸气呈深蓝色,若含有空气则呈紫红色,并有刺激性气味;化学性质不如同族元素F2、Cl2、Br2活泼,但在化学反应中它也可以表现出由正1到正7的多种氧化态。

溴:物理性质为是唯一在室温下呈现液态的非金属元素,并且是周期表上在室温或接近室温下为液体的六个元素之一,深红棕色发烟挥发性液体;化学性质是一种强氧化剂,它会和金属和大部分有机化合物产生激烈的反应。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