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经济生态体系范文

数字经济生态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经济生态体系

第1篇:数字经济生态体系范文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1-02-0073-03

Digital Art the Cultural Value of Ecological Regression

ZHAO Wei, ZHAO Hao(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on the cultural ecology and ecological brought a revolutionary impact of art, in order to ensure orderly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art, digital art ecology system of the whole balance, purify the digital art works transmission channels, from several aspects to take practical measures, this paper tries to lead the digital art and culture value of ecological regression.

Key words :digital art; culture value; ecological

Internet :artdesign.org.cn

数字艺术的产生和迅速崛起预示着一个新的文化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的发展对整个文化生态和艺术生态带来了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带来了人类艺术史上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挑战:艺术德行的缺失和轻视、艺术本体性、目的性弱化;艺术人格的扭曲、传统艺术形式和审美体系的消解、艺术产品的异化低俗、艺术规范的随意性破坏等,因此,建构新的适应数字媒体传播特性的新的精神、内容、规范、制度,促进我国艺术生态和艺术传播的良性发展,确保数字艺术以及整个社会文化的生态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为确保数字艺术有序健康发展,保持数字艺术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净化数字艺术作品传播的渠道,应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发挥数字艺术文化的正向价值,引领数字艺术文化价值的生态回归。

一、 建构科学系统的数字艺术文化价值生态体系

数字技术的出现,重构和超越传统艺术的生态体系,数字艺术生态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每个环节都具有不确定性和延展性。

建构数字艺术文化生态体系可以包括三个层次:理念层次和行为层次,以及致力于把理念层次落实到行为层次的中间层次――生态教育。理念层次就是在保证不损害艺术真实的基础上用技术的、艺术的、立法的、行政的、传媒的等一整套措施来规范互动型数字艺术的创作、传播与接受;行为层次包括教育、收藏、资金、技术、推广、策展和批评体系等环节,使其渐臻佳境。生态教育方面首要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数字艺术生产人才,制定实施切合可行的、适合学生发展的“产学研”全方位的教育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师进修培训的支持力度,有能力的院校可以建立跨院校、跨专业的数字艺术研发中心,从而提升数字艺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实现整合资源,师资共享,共同开展科研攻关,解决数字艺术作品创作、传播、消费、运营和服务等环节中的一系列关键难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跟踪研究、对策性研究,形成学科优势。

二、 依托高科技的技术监管手段,强化文化立法

数字艺术的蓬勃发展使传统艺术长期以来建构起来的艺术生态体系和艺术秩序发生了质的改变,始料不及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重大的公共安全问题,其中突出的有网瘾问题、数字艺术作品低使俗化问题、数字谣言问题以及数字艺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等。

以技术管理为依托,是实现数字艺术监管的重要保障,只有积极寻找数字技术上的突破,,才能更好的引领数字文化的正确导向。要加强数字技术监管人才的产权保护意识,完善网络安全技术平台,重视信息系统安全领域核心技术的研发,对数字媒体新技术、新业务的安全性和作品的合理性进行常规和周期性检查和测试。通过技术鉴定、实名验证、登陆等级等方式遏制盗版和低俗艺术作品的传播。

同时,要制定专业的“数字艺术知识产权法”,对数字艺术作品的版权进行有效规范和保护,力求在根本上改变知识产权执法和行政监督不作为和大众知识产权意识薄弱,淡漠的状态。首先明确禁止创作伪劣、低俗的数字艺术作品,并切断其传播途径;其次建立诚信档案,形成合理的奖惩机制;同时禁止利用数字艺术变相制造和传播各种危害公共安全的数字产品。

三、 大力倡导低碳数字艺术的研发

数字艺术的产生改变了传统艺术长期建构起来的德性秩序,呈现出日趋严重的低俗化、致瘾化、虚假化和泛自由化等高碳病象,此外,数字艺术也生产出一种新型的数字生存方式,数量庞大的“手机族”和“电脑族”等数字人群的爆发已经开始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生活产生影响,甚至对国际社会公共安全造成威胁,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遏制高碳数字艺术的根本之策是大力倡导低碳数字艺术的研发。

低碳数字艺术是指美学价值和思想内容上的正营养价值,具体体现为愉悦精神、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启迪思想功能的艺术作品,符合人类自由、健康、和谐发展的长远目标。

首先需要重视的就是对数字艺术创作者职业道德的自律。客观、真实是低碳数字艺术正确的价值导向,因此,对于数字艺术创作者来,应当摆脱世俗功利的影响,保持清醒的艺术眼光和职业良知,把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和思想底蕴放在首位,以社会上有正能量的事件和人物为基本素材,通过数字技术,创造出能给欣赏者或消费者带来积极向上、有审美享受的艺术作品,真正体现数字艺术作品的品味和趣味,营造良好的数字艺术作品的道德氛围,这是倡导低碳数字艺术研发的捷径之一,从而引领大众文化的新走向。

其次,针对数字艺术作品随意被篡改、被抄袭、未经授权转载或用作商业用途的情况,可以采用技术手段对各种数字化作品进行著作权统计、认证,从而为今后维权、开展版权交易等提供最有效的保障;再就是利用技术手段推行网络实名制,明确网民上网的权利和义务,让网民的言行在阳光下进行,接受道德的约束和舆论的监督。

四、 对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生态继承与发展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数字艺术设计的基础和创作源泉

高科技强化了作品的表现力,但也会削弱作品的人文内涵。好的数字艺术设计作品是文化和艺术的载体,其不仅体现高技术,也注重文化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人文思想,这些丰富文化底蕴和巨大的文化宝藏为数字艺术创作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和创作源泉。因此,在数字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要求创作者不能简单机械的模仿,必须延伸传统艺术的历史脉络,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立足本土文化。以长期积累的艺术经验和审美创造为基石,在传承的基础上实现生态创新,升华提炼出有时代特色的数字化艺术语言和审美体系。把民族传统艺术的内涵和审美观与数字艺术的高端创意、技术相结合,打造出新的民族文化的艺术形式,使之成为当今时代的艺术主流,形成新型的艺术生态模式。

(二)数字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

人类艺术史上有很多精彩绝伦、应该流芳千古的艺术瑰宝,由于没有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在战争的摧毁、岁月的流逝、文物商贩的买卖中永远无法展现在世人面前,尤其是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强烈的口传性质,如果得不到保存,一旦消逝,也就永远的毁灭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逝,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巨大遗憾,也是艺术的巨大损失。因此,在数字技术成熟的今天,很多国家都利用这一技术复制、保存、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珍贵的艺术资料,让后人有机会一睹经典艺术作品的真容。

例如,中国的敦煌壁画、彩塑由于地处戈壁荒漠,常年风沙洗礼已变得十分脆弱,在敦煌艺术专家和浙江大学计算机图像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对敦煌濒危壁画进行复制、保护、修复,把一些变色、褪色、脱落、部分损毁的壁画复原成当初金碧辉煌的景象。与敦煌类似,背景故宫博物院、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全国各省市的博物院、美术馆都有类似的保护措施,真正的利用的利用数字技术,实现艺术生态空间的扩展。还有上海世博会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利用数字技术,真实、动态的复原了清明上河图的全景,堪称技术理性与艺术感性的完结合;另外,少数民族的服饰艺术、数字博物馆的建立、老字号品牌的文化创新都是在数字化背景下实现文化生态变迁及保护传承。因此,在让国人无比震撼和惊叹之余,无不为数字技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传承和发展做出的贡献感到欣慰。

五、数字艺术传播过程的规范化

可以说,数字艺术开始给相关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然而,正是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之下,数字艺术在传播过程中面临德性失范的问题,盗版、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数字艺术过度娱乐化等等问题的频频发生,说明我们必须正视当前数字艺术传播的德性失范问题,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重新构建数字艺术传播秩序,以使得数字艺术不偏离艺术之真实内涵,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自身良性传播,彰显自身价值,更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一) 把好数字艺术传播关

一个高端的有价值的数字艺术作品的传播即要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又要能实现艺术生产的经济价值,因此应当对数字艺术作品的流通传播严格把关,对那些不健康的、不符合大众审美品位的数字艺术作品要坚决抵制,艺术作品监管部门通过制定有效的“过滤”机制,使其屏蔽在数字文化市场之外。这样一来,那些假冒、伪劣的数字艺术作品就失去了生存空间,经济效益链自然也就断裂了,数字艺术作品的创作者和生产者不得不放弃这种低俗化营销的手段,转而进入正常的传播模式,形成了良性循环。所以,从数字艺术传播这个环节来缓解数字艺术市场面临的道德危机,是一种很根本的手段。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媒体、网络、手机等信息传播手段,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大对经典的数字艺术作品的宣传力度,积极传播正能量,形成正确的传播引导。

(二)净化数字艺术作品的消费环节

长期以来,数字艺术消费者养成了一个固有的消费心理,认为数字艺术作品的消费都是免费的,肆意的享受着“免费的午餐“,无视于数字艺术创作者的劳动成果和版权。因此,应该适度的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使其逐渐摆脱免费盗版模式,让每个数字艺术消费者都能保持德行消费,从而净化数字艺术市场,保证其健康发展。

另外,数字艺术特有开放、民主、匿名、低成本等特性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话语权,不可避免的一些庸俗、低劣的数字艺术借助这个渠道和平台任意散播,这就要求数字艺术作品消费者在进行艺术消费的同时,要欣赏那些具有艺术审美品位和道德水准的艺术作品,加强自我管理,自觉追求真善美的艺术作品,坚决抵制和排斥文化垃圾,使生产这些文化垃圾的人和垃圾产品失去市场,切断其利益链,真正实现数字艺术作品的理性消费。

第2篇:数字经济生态体系范文

基于此,中国数字经济百人会依托中国电子学会的专业研究团队,深入分析全球各国数字经济主要战略,调研走访在数字经济领域具备领先水平和突出能力的典型企业,系统梳理了国内外顶尖学者的最新观点,以及权威智库和知名战略咨询公司的公开成果,对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做出十点研判,具体如下:

一、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

人类生产、生活及治理的数据基础和信息环境正在得到大幅加强和显著改善,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持续普及部署,智能终端和传感器加速应用渗透,人、机、物逐步交互融合,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相关的各项活动已启动全面数字化进程,呈现出从被动到主动、从碎片到连续、从单一分离到综合协同的三大转变,源源不断地产生着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的海量数据,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和潜力。数据已成为与资本和土地相并列的关键生产要素,被不断地分析、挖掘、加工和运用,价值持续得到提升、叠加和倍增,有效促进全要素生产率优化提升,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新动能。

图1 新摩尔定律主导下2015-2035年全球数据总量增长态势

数据来源:IDC,中国电子学会整理

二、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是首要战略任务

全球经济仍处于相对稳定的复苏阶段,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将继续作为主要增长点,在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中不断焕发新的动力。下一阶段,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数字经济相关战略会陆续深入实施,普遍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先进制造业作为重要举措,积极推进从生产要素到创新体系,从业态结构到组织形态,从发展理念到商业模式的全方位变革突破,持续催生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形成数字与实体深度交融、物质与信息耦合驱动的新型发展模式,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有效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图2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三、平台化、共享化引领经济发展新特征、新趋势

企业之间的竞争重心正从技术竞争、产品竞争、供应链竞争逐步演进为平台化的生态体系竞争,一批用户基数庞大、技术积累丰富、资金实力雄厚的行业领军企业已率先启动,通过提供开源系统、营造开放环境、促进跨界融合、变革组织架构、重塑商业模式、孵化创新团队等多种方式,持续构建完善资源集聚、合作共赢的生态格局。同时,飞速发展的新一代信息科技,高频泛在的在线社交,以及渐趋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为大量未能得到完全有效配置的资源提供了成本趋近于零的共享平台和渠道,吸引了共享者数量的指数级集聚,弱化了生产生活资料的“所有权”而强调“使用权”,逐步创造出新的供给和需求,促使共享经济快速兴起。

图3 共享经济行业渗透趋势

数据来源:罗兰贝格,中国电子学会整理

四、全球创新体系以开放协同为导向加快重塑

创新仍是推动经济数字化发展的源动力,受技术开源化和组织方式去中心化的双重作用,知识传播壁垒开始显著消除,创新研发成本持续大幅降低,创造发明速度明显加快,群体性、链条化、跨领域创新成果屡见不鲜,颠覆性、革命性创新与迭代式、渐进式创新相并行。创新主体、机制、流程和模式发生重大变革,不再受到既定的组织边界束缚,资源运作方式和成果转化方式更多地依托互联网展开,跨地域、多元化、高效率的众筹、众包、众创、众智平台不断涌现,凸显出全球开放、高度协同的创新特质,支撑构造以数据增值为核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生态系统。

图4 具有典型意义的开放式协同化创新平台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五、基础设施加速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持续提升数据获取的量级和频率,不断丰富数据传输的渠道和方式,以及扩大数据存储空间,强化数据加工能力,创新数据使用能力,都是数字经济能够得以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万物互联和人机物共融将会成为网络架构的基本形态,各国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与部署都面临着扩域增量、共享协作、智能升级的迫切需求。同时,电网、水利、公路、铁路、港口等传统基础设施也正在逐步开展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向着智能电网、智能水务、智能交通、智能港口转型升级,显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调度能力,支撑数字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图5 基础设施加速转型升级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六、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延伸至信息空间

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呈现数字化发展趋势,传统产业纷纷面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日益广泛深入。人类社会、物理世界的二元结构正在转变为人类社会、物理世界、信息空间的三元结构,国家和地区之间竞争和博弈的重心逐步从土地、人力、机器的数量质量转移至数字化发展水平,从物理空间延展到信息空间,并将很快呈现出以信息空间的竞争和博弈为主导与引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格局。掌握信息空间核心竞争优势的国家和地区,将在围绕新一轮国际分工态势展开的博弈中抢先占据价值链制高点。

图6 2016年主要国家数字经济规模

资料来源:《数字经济 迈向从量变到质变的新阶段》

七、数字技能和素养推动消费者能力升级

新兴的数字化产品、应用和服务大量涌现,已形成规模巨大的消费市场,不啻于是对消费者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需具备一定的数字化技能和素养,才能更好地发掘数据价值、使用数字化产品和享受数字化服务。消费者所具有的对数字化资源的获取、理解、处理和利用能力,将成为影响数字消费增长速率和水平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数字经济的整体发展质量与效益。全球各主要发达国家将会愈益重视对公民数字素养的挖潜和培养,并将持续提升公民数字素养上升到构建国家新兴战略竞争力的高度,作为推动数字消费、扩大内需市场、强化内生动能的重要举措。

图7 数字经济时代对公民素养提出新要求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八、社会福利水平依托数字化手段得到有效改善

满足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数字经济孕育、诞生、发展的重要动力及目标。大幅提升公共资源供给效率,显著增强公共服务效用,进一步推动教育、医疗、慈善等公共事业的便捷化、普惠化、均等化,是数字经济在创新变革生产方式、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之外的关键着力点和突破口。多种类型、多个领域的网络化、智能化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将被搭建,面向公众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互联网远程诊疗将成为高频次、低门槛、易得可选的常规医疗方式,并引入人工智能助手有效提升诊疗精准度,缓解全球性的医疗资源紧张难题。区块链技术将在慈善资金募集和捐赠过程中得到大规模应用,强化互信关系,减少交易成本,溯源资金去向,保障慈善事业的公正、透明、有效。

图8 数字化手段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九、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启动规划、建设和管理

随着信息基础设施的规模扩张、功能升级和网络构建,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运行管理过程中广泛深入地推广应用,大量完整、连续、系统,具备一致性、关联性、价值性的城市数据将被持续获得,为构建与现实物理城市精准映射、智能交互、虚实融合的数字孪生城市提供了可行基础。全球一批形成技术、人才集聚发展,产业规模与创新能力较为突出,具备主动比特化条件的现代化城市将率先尝试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的同步规划,并逐渐上升为两者的同步建设和同步管理。为匹配真正海量数据的采取、传输、存储和计算,专门用于数字城市运行管理决策的系统级平台将得到持续的开发与完善,并逐渐形成可推广复制的标准体系。

图9 数字孪生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十、社会治理体系的数字化程度持续提升

第3篇:数字经济生态体系范文

1. Token经济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在现有的经济体系中,市场交换的基础是私有产权,即法律以所有权的形式把权利指派给特定个体,明确界谁在法律上拥有什么。确权的方式为法律,而法律在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有大量的人工干预(陪审团),有漏洞可寻。而且多中心化和冗长的产权交换流程(不动产或汽车)无法让确权和执行绑定在一个原子级的操作中(技术角度即封装在一个事件中,要么成功要么不执行),因此才会出现众多的老赖。

清晰界定并严格执行的产权能够促进现存稀缺资源的有效使用,而社会经过漫长的发展,目前的中心化确权制度,已经无法安全有效地覆盖到价值交换的各个领域。随着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和线上聚类的便捷性,不同价值观的人群需要独立的价值体系,人们也在不断地尝试,比如Q币、积分、会员卡、购物卡等,但都没有脱离中心化的桎梏,而随着比特币的火爆,走进大家视野的除了底层的区块链技术,还有Token经济体系。

2. Token是什么2.1 Token的定义Token英文释义为代币;令牌,现在得益于通证派的不懈努力,国内普遍翻译为“通证”,通证派对它的定义为:可流通的加密数字权益证明,是基于价值互联网的可信任的价值共识的数字化载体。意味着现实世界的各种权益证明(股权、债券、积分等)都能以Token的形式,放到数字世界里流通。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可以想象成黑客帝国或者绿洲里的货币,不同的是,Token代表着对应角色在真实世界里的权益,有价值支撑。

2.2 Token的三个层次数字法币:

主权或超主权货币;

由国家信用背书,行法币功能;

将引发货币政策和商业银行系统根本变革。

有人可能会将数字法币和电子支付混同,两者的发行权都为央行,但电子支付的核心其实是依托现有的银行账户,通过数字的流转实现了价值的转移。用来支付的账号上显示的数字,更像是银行授予你支付和提现的信用,而真实的货币一直躺在银行里。数字货币因为本身的数字属性,所以价值转移和货币转移能够同时实现,钱包里的数字代表着实际的价值。

数字货币:

社区内代币,由社区成员共同背书;

在社区内充当价值计量、存储和交换媒介;

可自由兑换为其他数字货币甚至数字法币。

如ETH和EOS等公链Token。

通证:

由个体或组织发行;

代表一定范围内的价值共识,特别是可兑现、可交易的商品、服务及权益;

有内在价值。

其实还有一种,就是没有价值支撑的空气币,虽然市面上现有的Token大多数都属于此类,但不在本次讨论范围之内。而数字法币也由于其特殊性,暂时不做深入探讨。

通证的价值:

一直在说通证需要真实的价值支撑,价值又是如何体现在Token中的?

首先,Token要有物权属性,能够代表使用权,可交付实际物品或服务;其次,Token有流通属性,至少在生态内是硬通货;最后,在具备前两者的基础上,自然具有投资属性,代表收益权,未来可以持续产生收益,升值空间随着前两个属性的增加而升高。

以ETH为例,享受公链提供的基础服务,在以太坊上运行智能合约,需要燃烧用ETH购买的Gas,因此持有ETH即意味着拥有调用以太坊系统资源的使用权,这即是其物权属性; 而当生态内应用增多,不同应用间基于ERC-20协议的Token都需要通过ETH来进行生产资料的交换(包括ICO也使用ETH),此时ETH也具有了流通属性;ETH虽然每年增发貌似降低了其投资价值,但考虑到其生态中应用的数量多,每个应用都需要燃烧Gas,而且以太坊即将转为POS机制,会造成很大一部分币为了掌握投票权被保留且希望获得更多投票权的节点会大量买进而推高币价,因此ETH也具有了投资属性。

3. 区块链和Token的结合3.1 两者相互依赖缺少区块链技术作为一致性和安全性保障的Token无非是Q币、蚂蚁积分,而缺少通证激励体系的区块链,也无非是分布式存储技术,区块链和通证思想相互成就了对方,只有和区块链技术结合的Token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通证。

区块链以密码学为共识基础,其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特性为通证提供信任基础,使认为篡改记录、阻碍流通、影响价格的难度指数级提升,对通证代表的权益提供了可靠保护;同时区块链也是适合于进行价值交换的基础设施,价值的载体是通证,交换的基础是高度可信,这样的系统之间摩擦很小,通证的流通速度越快,也就具有越高的价值。

3.2 两者的结合方式区块链和通证构造的新产品形态,如元道先生所言,大概率在以下两种中形成一种。

前者就如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安卓/IOS两大寡头瓜分市场,基于某两条高性能的特定主链开发对应的应用,而使用上也需要两种经济形态并行,这与去中心化的理念相悖,也影响开发效率;后者类似传统信息互联网,有一个类似IP协议的跨链通讯层,对下要能够兼容多个基础链,对上要能够支持各种通证应用,但是它本身需要非常规约,最好规约到一个协议上。

而无论在何种形态下,通证都连接基础链和应用,是打造大规模强协作平台不可或缺的经济激励方式。区块链用技术手段解决共识的合法性和一致性问题,Token解决数据的真实性问题,看起来天衣无缝,但依旧存在着问题。

3.3 通证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发行通证作为经济激励工具,根据贡献分发Token激励;系统中每个角色都持有Token,持有越多的人越有动力去维护系统正常,作恶会让系统不受信任,影响力下降,Token丧失流动性,进而失去价值,从而惩罚作恶的人。这一段在比特币上验证过的完美的逻辑,却在最近BTG遭遇到的51%双花攻击中被证明,模型终究只是模型,人性总会战胜机器。

攻击者通过下图所示的过程,在本次攻击中获得价值达1.1亿人民币的BTG。

市场反应需要一定时间,在时间差内攻击者已经利用通证的高流动性和跨边界的特性将Token兑换为了其他数字货币甚至法币。在设计Token经济体系时,不能孤立地局限在自有产品内,共识机制需跳出原有狭义领域,从项目共识升级为生态共识。当生态封闭时,惩罚机制可以有效防止作恶,但失去流动性的的Token,其奖励效果大打折扣;而当生态丰富时,惩罚机制惩罚的却很可能是循规蹈矩的用户。

例如BTC总量2100万枚,如果有大量Dapp部署在比特币系统网络上,每个Dapp的Token都与BTC挂钩,用BTC做ICO,相当于金本位时代不断印钞,黄金的储藏量和产量却固定。最终结果是货币体系和黄金脱钩,黄金成为避险资产,支撑货币的变为信用,背后是强权和税收。

4. Token 系统设计Token经济系统包括建立数字身份,资产数字化并上链,Token权益设计,Token的分配、流通机制和价值锚定等步骤。虽然“去中心化”概念非常热门,但在Token系统中,并不能完全去中心化,在初次分配中,项目方一定要预留调控手段,能够对二级市场施加影响,不光是对币价的调控,也包括对Token流向、生态内不同角色权益和流通边界的调控。好比说财政政策和行政手段是中心化的强硬控制手段,那项目方要做的,就是在既定的规则范围内,利用初次分配时预留的Token实施货币政策,但无法随意增发,相对于传统经济中的中心,难度要高上很多。

4.1 构建唯一的可信数字身份Token承载着价值,Token的流通即是价值的转移,在现有的信息互联网上实现价值转移,需要基于可信的第三方中心做信用背书。中心之间数据隔离,用户在每个中心上都有独立的身份体系,将用户的属性和行为都割裂开来,无法形成唯一且可信的数字身份。

区块链系统数据分布式存储、不可篡改和匿名性的特点,可以让公钥私钥对成为公链上唯一的数字身份,在公链上的生态中产生的数据都权属于此数字身份,数据的产生、存储和使用过程,都牢牢掌握在用户手上,对于用户和系统来说,此数字身份双向可信。

4.2 资产数字化在现实世界中,产权明确归属于法人或自然人这样的身份下,那么在数字世界中,拥有了数字身份后,也就要明确数字资产的产权。数字资产既可以是线上产生的数据、挖矿挖出来的Token,也可以是数字化后的现实资产。其中现实资产既用非标通证来进行Token化方便流通,也可以直接通过智能合约进行C2C的产权/使用权让渡。

如果在物联网时代,想将一台车数字化,只需车载系统内置数字锁,通过智能合约将解密权限授予某个私钥即可,房产也是如此,所有资产都会有内置系统,通过系统内的智能合约即可确权。

而目前线下资产的数字化,必然涉及传统中心机构的确权,而经过线下确权的资产,上链之后也就失去了匿名性。比如现在如果想将一间房数字化,也可以增加一把数字锁,不过却只能是一把数字密码的物理锁,但如果我有物理锁,随便锁上一间房,它就是属于我了吗?显然不是。因此加锁的行为,必须建立在资产已经确权的情况下,而现在的确权,依旧只能通过中心化机构的实名认证,可想而知,这样的资产上链,必然关联到线下的真实身份。

4.3 Token权益设计Token所代表的权益,在之前通证的价值中已经进行阐述。物权、流通和投资三种属性,可以在一种Token中体现,也可以分开设计,前者好比ETH,后者可参考Steem的Steem、SteemPower和SteemDollar的三Token设计。

4.4 Token的流通和分配机制Token的分配和流通基于权益设计的基础之上,如基于ERC-20协议的标准通证的流通性大于非标准通证,重投资属性的Token流通性小于重物权和流通属性的Token,因为如果人们倾向于相信某个token具有储藏价值,那么他们就会愿意持有这些token,而不会迅速兑换成其他东西。人们持有资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预期这个资产未来会升值。

KYLE SAMANI指出,流通速度是影响token长期和非投机价值的关键,大部分的token无法提供令人信服的理由来说服持有者持有token超过数秒钟。除去投机因素,具有高流通速度的资产很难维持长期价格的升值。而现在的币圈,多数都是三权合一的设计,如何解决流通性和投资价值的矛盾,需要设计者在鼓励持有(POS)和鼓励使用(gas燃烧)的机制之间做好权衡。

Token的分配,首先需要确定Token的产出模式,相较于中心化机构的印钞模式,通过智能合约限定Token的产出方式并公开源码,更能体现初次分配中的公平原则。尽管创始团队会在首次发行时预留一部分,但也是依据团队所投入的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来进行分配,并且创始团队作为治理方,也需要掌握一定量的通证,来弥补初始设计中的奖励偏差(分红),同时也要设计好回收机制,弥补分配偏差(Gas燃烧、币安销毁等)。

在根据挖矿等机制产出之后,Token在市场上流通并依据效率原则自发形成再分配。这其中包括了交易所二级市场和场外C2C,二级市场的流通主要基于投资升值,场外市场则更多注重与物权的流转(非标通证)和Token的使用(节点竞选、Gas购买)。

最后为了防止极端情况或由于分配机制设计不完善而导致的分配不均衡,项目方需要通过手中预留的Token进行调控,而绝不是为了操纵币价收割韭菜而拉盘砸盘。

4.5 价值锚定价值锚定分刚性锚定和柔性锚定。刚性锚定就如SteemDollar(SBD),明确与美元的锚定关系为1SBD≈1USD,但除非如USDT那样宣称的有1:1的美元支撑,否则依旧存在波动性和溢价性。

柔性锚定就如般若链,核心在于系统资源和服务的调用,既可以使用法币,也可以使用Token,两者之间若出现价值差,则会出现套利者搬砖,通过市场调节实现法币和Token之间的汇率锚定。

无论采取何种锚定方式,都需要有真实的价值支撑,无论是产品或是服务,都需得到市场的认可,否则币价就好比空中楼阁,一旦泡沫破灭,便打回原形。

5. 结语区块链系统作为大规模强协作平台,如何避免协作者们出现《乌合之众》中所述的群体智商低于个人的情况?《群众的智慧》里给出的解释是:群众智慧依赖于四个前提,多样性、独立性、分散性和聚合能力,只有群体成员的观点多种多样且独立提出时,聚合的人群才会体现出群众智慧。

第4篇:数字经济生态体系范文

我们在同一条河流里游泳。经济数字化多个方向的进展,几乎都从一个位置出发,即提取数据和应用数据能力的提升。

大数据不再是空中楼阁,商业生态随之重构,数据科学家成为关键岗位,数据分析人才变得抢手。甲乙买卖、甲方乙方化、战略合作、合资公司、跨界融合,大数据市场的五种合作模式的适应性也建立起来。微观的数据决策力,未来可能累加成为社会管理工具,用算法取代人为制定法律来管理生产、分配社会资源的图景已经在描绘。与此相对,警告的钟声响起,科幻电影中一个数字系统统治世界的危险前所未有地迫近了。

区块链正是数据算法用于规则制定的著例。数字货币挑战着所有国家中央政府的发钞权,金融行业却热情地拥抱它。而且不惟金融,专家说区块链“万业可用”。政策制定者已经反应过来,2016年1月,英国首席科学家把区块链列为国家战略。它最大程度排除了人为因素,显示出作为建设诚信社会基石的样貌。

应用区块链,金融业一马当先。其他数字技术,金融业也乐于尝鲜。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称为“互联网金融”,从去年到今年热度不减。今年的新气象是互联网金融有全面铺开的势头,数字货币、大数据金融、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细分领域,共同组成了互联网金融的生态布局。互联网金融中出现的信用问题,引起政府部门的“专项整治”。随着监管的推进,互联网金融竞争格局中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显现出来。

像金融业一样,数字技术带来的业务灵活性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分享经济”这一饱含着尝鲜因子的商业模式在逆袭和改变着传统消费观念,将社会海量、分散、闲置的资源平台化、协同化地集聚、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创新的新形态。2016年,分享经济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分享经济鲜明地支持和促进态度。分享经济平台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产物,通过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支付、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使得供给与需求方通过分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也因此迎来了更大的市场机遇。

分享经济还只是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的版图中的一角。2016年,互联网技术充分发挥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更为制造业、电商、物流、农业、金融等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转型机遇和突破。今年,“互联网+”不再是一个飘渺的概念,互联网技术开始对传统企业转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互联网行业从以服务为主走向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通过创新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全面升级。

由此城市变得智慧,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告别了“传统”,进入“新型智慧城市”阶段。新型智慧城市是以创新引领城市发展转型,全面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深度融合,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也是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促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系统工程。在诠释这一概念时说:“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通信息壁垒,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

第5篇:数字经济生态体系范文

关键词:数字经济;数字城市;伦敦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economy changed the world much including people’s life, work, study, and also brought transformation in the fields of traditional media, business, social relation, film and TV, publishing and recreat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meet the necessity of domestic society and economy, many countries proposed digital -economy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made good winnings. In our case,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s accelerating, and bears with completely different content compared to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digital city or smart city become new forms of urban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this paper made an introduction on development of digital-economy in U.K. and London and wants to provide a little inspiration for the new round of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digital-economy;digital-city;London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2)-09-39(7)

1 前言

当前,全球经济与社会正发生着人类有史以来最为迅速、广泛和深刻的变化,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突飞猛进,信息化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深刻影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信息化,把加快推进信息化发展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并基于此形成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数字经济的本质在于信息化,它是一个信息和商务活动充分数字化的、全新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系统,具体包括信息技术、传统产业、基础设施、社会生活等信息化的发展。

在国家层面,英国、德国、瑞典、丹麦、荷兰等欧美发达国家,乃至摩洛哥、马来西亚、塞内加尔、约旦等发展中国家,都先后出台国家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制订推动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导方略。作为经济和人口最为密集的空间,城市仍是数字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市场和发展平台,特别是一些国际城市,由于其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交通流,亟须通过信息化的发展给予城市更好的建设、管理和服务手段。当然判断一个城市的数字化程度,不应以某领域内某项技术创新和成就为指标,数字城市注重的是信息技术必须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发挥着基础的作用,并为人们生活工作带来切实影响。2009年英国政府推出一份纲领性文件——《数字英国》,主题是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推广全民数字应用及提供更好的数字保护,从而将英国打造成世界“数字之都”。经过几年的发展,英国数字经济已经取得较大进步,伦敦更是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国际领先城市和欧洲“数字经济之都”。[1]本文在对数字经济发展国际比较的基础上,将重点对英国及伦敦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为我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对照。

2 数字经济主要评价指标及国际比较

2.1 经济学人信息部综合指标体系及其国际比较

第6篇:数字经济生态体系范文

关键词:低碳:环保:智慧城市:智能交通

“智慧武汉”规划近日公布,透漏武汉经过3年时间,实施八项智慧应用体系,发展七个支撑性智慧产业,促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城市管理方式和发展模式上突破,建成高度信息化、全面网络化的智能互联武汉,使武汉智慧城市建设整体水平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智慧低碳环保经济体系现代社会强调可持续发展,智慧的环保经济体系有利于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促进节能降耗,推动物联网技术在经济领域的运用。比如农业精细管理中,可以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养分、作物生长状态等数据信息,再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和自组网技术进行数据传输汇总,并通过专家系统运算和决策自动进行通风、滴灌、通知管理单位等操作,实现精准化和智能化农业生产。

智慧商业服务体系利用物联网技术把生产商、商品、商场、消费者有机联接,实施虚拟产业链项目,推行手机支付、网上交易,促进重点行业电子交易中心和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发展。

智慧城市管理体系推进数字城建,数字城管,完善公共安全应急处置机构。智能化管理城市基础设施,自动化安防系统等。大幅度提升城市管理效率,优化市民生活体验,让一切变得更加便捷。

智慧交通体系在主要交通节点实施交能流控制,电视监控和交通诱导,均衡全市交通流,建设交通信息互动平台,向社会提供实时交通流量信息和出行建设,为市场提供点到点服务,优化交通状况。

智慧环境监测体系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运用到无人维护、条件恶劣生产环境监测中,重点推进水资源、地下管网监测和森林生态安全监测试点示范。

智慧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将物联网技术与食品、药品等生产企业原有的生产、供应链管理系统融合,实现对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全程监控,定时安全的食品药品信息,对不合格者提出警告,从源头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智慧生活服务体系提供智慧政务服务,采用“网上虚拟大厅与实体大厅相结合”的公共服务模式,实现市民、企业需要行政审批的“一站式”办理。建智慧小区,集成多元服务、物业管理、安防、住宅智能化系统,实现动态交互、在线监控等。

第7篇:数字经济生态体系范文

贵州省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抢抓千载难逢的时代机遇、抢占新常态下发展制高点,大数据发展风生水起、方兴未艾,今年全省大数据为引领的高新技术产值达到3200亿元,极大地提振了我们发展大数据的信心,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得益于中央的关心、省委省政府的决心、全省上下共同的信心。在刚刚结束的经济工作会上,省委省政府进一步作出“拥抱大数据时代,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向大数据要生产力”的战略部署,为我们加快大数据发展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坚持以新思路

开启大数据新时代

要实现国家赋予的“三大战略”,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必须紧紧抓住大数据时代的战略机遇,厚植竞争新优势;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必须充分挖掘大数据作为“智慧树”“钻石矿”的价值,引领高起点高水平开放开发;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必须坚持向大数据要新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走出一条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新型发展道路。作为我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重点区域,我们满怀热情地拥抱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矢志不渝地发展数字经济,体现大数据时代贵州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贵安责任和贵安担当。坚持“理念引领、集聚先行、应用主导、产业融合、协同发展”的思路,始终把大数据作为核心竞争力和主导产业进行培育,让贵安新区插上大数据腾飞的翅膀,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级新区的发展新路,努力为全省大数据跨越发展多做贡献。

坚持以新作为

引领大数据新时代

贵安新区建设是国家战略,大数据发展也是国家战略,作为承担“双重使命”的国家级新区,我们倍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贵安新区与贵阳市一起获批了全国首个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还获批了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和全国首批绿色数据中心,为新区践行新使命、勾画新蓝图找到了新动能、发现了新“蓝海”。

一是推进大数据聚集。坚持把大数据集聚作为“源头活水”,积极建园区、搭平台、引项目。建园区:规划建设32平方公里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和一批大数据产业分类园区,目前园区配套设施基本能满足企业入驻条件。搭平台:集中建设总面积150万平方米的数字经济平台和孵化器,聚集孵化平台11家,服务机构30家,在孵企业393家。引项目:华为云数据中心已实现土地摘牌,华芯通北京研发中心正式启运,富士康实现终端产值89.37亿元,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一期项目可容纳服务器15万台,微软、IBM、中兴、浪潮、腾讯、华大基因等一批引领性标志性项目快速落地,累计注册大数据及相关企业400多家。

二是推进大数据应用。应用是大数据的核心和关键,引领大数据融合发展趋势,坚持以应用为中心,充分挖掘大数据商用、政用、民用价值。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把大数据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探索以全面创新为特点的发展路子。以获批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为契机,大力探索“大数据+服务贸易”新业态;依托在全国统一平台上建立的影像中心、病理中心、检测中心、基因中心、心电超声中心“五大中心”,联影医疗助力全省打造首批“县域精准医疗中心”,实践分级诊疗、精准医疗的创新医疗模式。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按照“聚通用”攻坚会战的要求,实现9个云平台应用系统迁移至“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实施生态保护精细化管理,建成环保云,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森林、水文等生态要素并向社会公众及时公开环保相关信息;实施旅游的个性化管理,建成智慧旅游管理平台;建设精准脱贫云平台,实现助推新区实现全面高标准脱贫。服务广大社会民生。率先在全国建设集审批、监管、服务和监督于一体的云平台,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率先建成全国首批云社区,实现WiFi网络、云服务平台、云健康管理中心等设施全覆盖。

三是推进大数据大发展。短短三年,贵安大数据产业规模总量从“一张白纸”到超过250亿元,实现了快速发展、高质增长,随着大数据逐步形成生产能力,新常态下新区发展实现了云端起步、增长加速、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势头,2016年直管区GDP增速比前三年平均值高出35个百分点,以大稻菸引领的大装备、大健康、大旅游、大服务五大主导产业初具雏形,创新动能不断增强。

坚持以新担当

领跑大数据新时代

站在国务院批复设立新区三周年的历史新起点,2017年,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同时做到稳中求快、稳中求好,充分发挥大数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内生动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巨大作用,实现发展速度、经济质量和效益的稳步提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完善政策措施。大数据既是大机遇,又是大变革,更是大红利,发展大数据需要智慧和胆识,既要敏锐把握,又要精心培育,必须要积极研究大数据发展规律,并给予大力支持和引导鼓励,与时俱进形成战略和战术层面全覆盖的政策体系。加快推进《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建设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等“1+7”系列方案和《关于贯彻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加快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的意见》等“1+13”系列政策措施落实,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南方数据中心建设、智能终端制造、大数据港、贵安云谷、“大数据千企入贵安”、大数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大数据行动、花溪大学城高校合作联动发展等9个“三年会战”,进一步分解细化工作任务。同时,制定完善支持数据中心落户、大数据核心业态发展、数据安全管理、大数据市场培育、大数据科技创新、大数据投融资体系建设等6大政策措施,形成较为完整有效管用的政策体系。

二是加快建设数据中心基地。一方面,加快数据中心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三大运营商、华为数据中心、现代汽车大数据研发中心建设,争取一批各类500强企业数据中心落地或灾备中心入驻,形成30万台服务器承载能力。另一方面,坚持应用为目的,积极探索制定大数据脱敏开放标准,以数据存储为基础,积极推进贝格大数据、数据宝、超算中心和华强方特等数据应用型企业发展,大力打造集储存、挖掘、分析、清洗、展示、应用、数据产品评估和交易等为一体的大数据核心产业链条,使“智慧树”枝繁叶茂、“钻石矿”流光溢彩。

三是加快构建大数据生态体系。发展大数据,形成闭合的产业生态体系。加快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园。重点加快华芯通公司上海基地和贵安基地建设,与北京基地形成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加快研制自主安全可控的服务器芯片,按照集成电路全产业链进行布局,为大数据提供核心支撑。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抓住企业大量建设数字经济平台的机遇,搭建跨企业、跨行业的价值链、供应链合作大平台,推动企业数字经济平台聚集。加快建设大数据孵化园。实施大数据孵化工程,注重强化专业化服务能力,下大力气打造开放、交流、共享的孵化园,支撑和推进大数据创新创业项目发展,孵化培育投产企业30家以上。加快建设智能端产品产业园。围绕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车载智能设备、机器人等产业,加快引进等一批制造企业。加快建设大数据综保区。搭建集服务贸易、电子口岸、申报审批、仓储物流、加工贸易一体数字化平台,进出口额突破10亿美元。加快建设贵安云谷。与清华启迪展开全面合作,建立完善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云服务应用示范及云产业创新发展体系,实施云计算服务应用示范工程,引进企业20家以上。

四是加快大数据招商引资引智。大数据先发在贵州、引领在贵州、发力在贵州,贵安必须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宽阔的眼界、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良好的环境,更加坚定务实推进招商引资,制定实施《大数据精准招商工作方案》,瞄准美国、韩国、印度和国内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分类实施精准招商,引进一流的产业、技术和人才,制定实施大数据人才引进和科研应用的支持政策,为大数据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培育一批大数据“小巨人”。

第8篇:数字经济生态体系范文

关键词:数字智能时代;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金融科技;区块链技术

当今,在数字智能化发展的大趋势下,供应链金融的变化越来越明显,通过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商业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供应链金融以数字驱动为基础,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与此同时,供应链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实现信息流、物流、商流等的交融,由此来消除信息不对称的难题,以及融资难、难融资的现象,同时实现整个产业生态圈的良性、高效发展。

1新时期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背景

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截至2019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有36.4万户,而小型企业数量为32.1万户。全国65%以上的GDP、85%以上的就业人口都是由中小企业贡献的。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融资难问题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一大难题,如何推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问题。同时,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供给侧、产业端的优化日益凸显其重要性,而其中作为我国实体经济主力军的中小企业的活力及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一直没有得到完全的释放与激活。供应链金融作为新型的融资模式,是以供应链管理概念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真实交易为发展基础,为生产、采购、销售等多个环节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以满足供应链上各企业的融资需求,推动供应链的高质量发展。相比于传统的贷款模式,供应链金融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帮助,对核心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以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为研究内容,对供应链上所有企业进行全面的信用审计,从而降低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限制。

2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存在的问题

2.1融资模式问题

供应链金融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诉求问题,通过供应链上各企业间的关系,将存货、购货单等作为抵押物,为供应链上核心企业提供相应的担保和授信,并向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由于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交易和合作关系,融资风险也相应减少。所以对于供应链上的各企业而言,形成了“1+N”的融资模式,其中,1表示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N是处于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该种融资模式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确保供应链上资金的稳定性,提高资金的流转速度及效率,但对于核心企业而言,在融资过程中自身所承担的风险较大,所以核心企业的意愿性并不强。因此,核心企业更倾向于构建自有融资平台,为有融资需求的企业、资金方、金融机构搭建桥梁,通过自有融资平台连接各方,从中赚取息差,不仅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核心企业也能从中获取一定的收入。该种操作方式由于存在息差的问题,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仍旧居高不下,所以中小企业融资贵的问题仍然存在,并没有解决中小企业的实际融资问题。有效管理链条中的信息流、资金流等,能从根本上加快供应链中各环节的运转,并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由此不断呈现出物流企业作为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发展趋势,物流企业在实际经营中,自身发挥着强大的优势,物流企业掌握着处于供应链上各企业的物流信息,以及其业务交易情况,可通过交易信息判断抵押物的真实价值,如采购单、存货等信息,而围绕物流企业这个核心所建立的供应链模式因此诞生,在供应链中,物流企业掌握着物流链条中的大量信息数据,所以能够很好地把控中小企业的征信问题,由此降低供应链上的融资风险。通过引入物流相关数据信息,实现成本风险降低的目的,但在实际过程中,物流企业是担保的一方,这在无形中加大了物流企业的风险,对于其能否成为核心企业的意愿也明显减退。如果其转为提供服务方,则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融资面临着成本高的问题。

2.2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

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存在,在此问题背后,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短、资金量少、经营风险高、抵押物少或者无抵押物等这些问题使得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不愿意贷款,也不敢尝试贷款或提供低额高价的金融服务。

2.3金融机构的问题

在供应链金融中,金融机构也存在着自身的问题,由于其为高风险行业,在交易中必须能够掌握现金流、风险及交易信息。但在实际情况下,对于银行机构而言,在供应链中对链上产品和相关信息的真实性的获取有一定的难度,如果通过第三方平台来获取信息,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而中小企业给出的信息数据的可信度不高,也导致产生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传统模式下,供应链金融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这使得金融机构在办理供应链金融业务时积极性不高,金融活水难以精准滴灌到链条上的中小微企业。

3数字智能时代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建议

数字智能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供应链中大量的信息数据被收集,通过利用先进的技术,分析这些数据信息,可以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偿贷能力,以确定风险程度,从而对风险进行合理定价。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了很大缓解,实现了去除中间链条的目的,环节越少,效率越高,而由此产生的成本也有所降低。另外,随着金融资产交易所互联网化程度不断加深,供应链金融资产的流通变得更加高效,资金的利用率得到了明显提升,由此从根本上降低了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投入成本。当下,随着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4.0时代已经悄然来临,数字智能金融时代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必然,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取代了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工作,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可确保数据分析的精准度,而在传统手工操作计算中,无法判断数据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数据深层次的挖掘,并对供应链中的交易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体现中小企业的实际价值,通过对中小企业经营数据的剖析,可以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清晰注释,提高企业报表的分析效果和编制质量。另外,在金融科技不断自我优化成长和加速迭代的过程中,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效果显著,在供应链和产业链上的各企业交易信息,能够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追溯和还原,使交易变得有迹可循,从而有效避免企业骗贷风险,将风险指数降到最低,同时优化整个供应链信用体系。区块链中可信任的多中心体系,能够很好地去除中介化,大幅增加信用指数,由此形成全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激发中小企业的生机和活力,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强劲推动力。具体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1)构建供应链自身发展的物联网体系,并使其与互联网体系进行融合,对供应链上各流程环节的数据进行清晰的记录,以便于掌握整个供应链情况,更有助于对企业资质进行评价,同时也为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的应用提供数据基础。与此同时,从物联网技术层面而言,其使用范围较广,在供应链仓储管理及实际运输方面通过利用物联网的传感定位技术,可实现对货物的控制,提高交易的真实度。从人工智能技术层面而言,通过利用该技术并加载传感器,可积极更新客户画像,对客户进行精准定位,并为其匹配相应的额度。通过应用区块链自身的特性,各个节点业务数据的可信度得到了最大的保障,而且信用变得可溯源,金融机构信用评估的可操作性也更强,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任关系也更为稳固,由此中小企业便可获得相应的融资。(2)积极完善中小企业数据库体系,数据库体系中应包含企业的各项数据信息,为构建企业资质评价体系提供数据支撑,另外,要一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信用体系,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导致的风险,由此实现企业融资中降成本的目的。(3)凭借人工智能技术手段和大量的数据,构建供应链上各企业的知识图谱、链上企业的知识图谱,清晰明确供应链上各企业的上下游关系、合作关系等,以各企业自身建立的数据征信为出发点,通过企业间的上下游关系,对供应链各企业的精准画像进行优化,最终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根据企业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开展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和相关服务。(4)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对金融资产交易的清晰记录。在此过程中,在供应链内部建立区块链体系是先决条件,接着要将区块链体系融入互联网金融资产交易中,由此来记录金融资产的相关交易事项,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现资金利用率的最大化,同时激发供应链的生机和活力,不断引入外部资源,完善供应链体系,提高自身的运行效率。(5)金融机构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供应链中各企业的风险水平进行测评,对其还贷能力进行评估,降低融资风险,提高融资效率,平衡供应链内部风险。综上所述,在数字智能时代下,供应链从以往的对核心企业进行关注,逐渐对链上各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等进行关注转变,这是供应链金融未来发展态势,同时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这也是新的尝试。总之,对供应链中关键信息内容掌握得越清晰,越有利于企业实现快速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

4结语

在供应链金融链条中,协同合作、实现共赢是其内在关系,尤其是在竞争白热化的时期,企业之间只有联合协作、共同进退、共同发展,才能推动整个产业的进步。在以数字为驱动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下,处于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更应促进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高速运转,由此实现数字化链条的发展,提升整体效率,同时构建共生、互利、共赢、和谐、良性的供应链体系。

参考文献

[1]黄彦琳.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业务在商业银行的探索[J].现代金融导刊,2022(3):47-52.

[2]孙国茂,邢之光.普惠金融框架下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基于微商零售生态圈理念[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78-89.

[3]宋华,韩思齐,刘文诣.数字技术如何构建供应链金融网络信任关系[J].管理世界,2022(3):182-200.

[4]徐志鹏,张锐,张歆彦.物资一体化管理赋能数字供应链经济创新应用:中建五局安装武汉华星光电项目的实践探索[J].施工企业管理,2022(3):100-103.

[5]王伟姣,陈姗姗.供应链金融文献综述:理论发展与未来趋势[J].信息与管理研究,2022(1):67-80.

[6]高明华.“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理论框架与案例分析[J].商场现代化,2022(4):180-182.

[7]史浩,戴小红,郁国培.数字贸易产业链、生态链金融服务体系构建:从供应链金融到区块链金融[J].时代经贸,2021(12):36-41.

[8]窦彦红.普洛斯金融:数字供应链金融助力产业链、供应链健康发展[J].中国储运,2021(12):38.

[9]张晓慧.探析以数字供应链金融助力区域经济转型[J].产业创新研究,2021(21):37-39.

[10]李孟军,乔静静,安志勇.数字经济下“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探讨[J].质量与市场,2021(20):145-147.

[11]金晓龙.从1+N到1+N~(2):供应链金融进入数字时代[N].经济观察报,2021-10-18(15).

[12]林仁志.科创企业数字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分析:以高新技术园区中小企业为例[J].黑龙江金融,2021(9):78-80.

[13]袁闽川,官伟民.高效+智能:抓好数字供应链金融,破解金融普惠难题[J].现代商业银行,2021(15):40-43.

[14]杨霖.科技搭建供应链金融桥梁创新助力物联网信息时代:记上海容之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何雄[J].中国高新科技,2019(20):3-8.

第9篇:数字经济生态体系范文

数字城市即信息化的城市,是以城市为对象的数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集成、应用与共享系统,它以空间数据为基础,以网络为依托,将全市各部门、各行业的信息通过数字化与标准化改造,实现各部门数据的跨领域共享与使用。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各部门的专业数据库建设基础上,设计开发公共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专题应用系统以及为政府决策的综合分析平台,为政府、企业和公众快速地提供各种跨部门数据支撑的空间信息服务,成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信息化的必然需求。

数字城市的意义

数字城市综合运用GIS、遥感、遥测、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它具有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和可视化表现等强大功能。数字技术为调控城市、预测城市、监管城市提供了革命性的手段,同时也是一种可持续、适应城市发展的手段。

数字城市的建设能进一步提高城市现有各类政务信息和网络资源的合理规划与充分利用; 能改造传统行业,推动劳动生产率的革命性提高; 孵化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高科技遥感手段快速、准确、定量地显示城市的资源环境状况及动态变化,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防灾减灾和政府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了条件,提高政府的综合分析与决策能力。

数字城市为认识物质城市打开了新的视野,并提供了全新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手段。例如,城市规划师在有准确坐标、时间和对象属性的五维虚拟城市环境中进行规划、决策和管理,就像行走在现实的城市街道上一样。五维虚拟城市环境为设计城市空间布置、组合配置城市资源、改善交通系统提供了形象的图案。

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系统

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系统是数字城市的公共基础和主要技术支撑。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系统支持下,实现了对城市空间信息的获取、处理与可视化管理,它包括标准规范、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技术平台、应用系统、人才队伍和保障体系等七大要素内容,缺一不可。

在城市信息化过程中,包括公安、卫生、交通、能源和居民生活管理系统等在内的各个独立的系统平台,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需要建立在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上,这样,各个系统才能够实现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叠加与共享分析。因此,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空间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才可以实现上述专业平台的建设,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数字城市的建设。

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目前主要从事城市信息化与地理空间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工程中心装备有国内自主研制的高分辨率数码航空相机,可以进行高分辨率航空摄影与遥感信息获取,同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遥感数据处理软件IRSA以及其他国内外相关领域软件,已经形成了空间数据获取、处理、管理、与共享的一体化业务运作模式。

建设内容

为了解决城市目前在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建设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以实现全市范围内的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标准规范与管理办法制定;

公共基础数据库与专业共享数据库建设;

公共技术平台开发;

城市各级政府部门的专业数据库建设与应用系统开发;

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综合应用系统开发。

作者简介

池天河: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目前主持中科院遥感所创新方向型项目“数字城市建设模式与标准化体系研究”。

彭玲: 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遥感图像信息提取与遥感空间信息产业化工作。负责研究成果转化及科技成果推广工作。

层次结构

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系统结构可以分为公共平台、专业应用系统与综合应用系统三个层次。

公共平台主要为城市提供公共基础数据库,提供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同时提供一整套公共的技术支撑手段,实现全市范围内基础数据的共享与服务。

专业应用系统是在公共平台的技术上,采用公共平台提供的数据、标准与技术手段,建立各自领域部门的专业应用系统,实现系统与公共平台的接口,从而保证专业应用系统与公共平台的互动。城市中各单位均可在公共平台的支撑下建立各自的专业应用系统,如国土资源专业应用系统、城市规划专业应用系统以及消防、公安、林业、农业等。

综合应用系统是在公共平台与各个专业应用系统的支撑下,针对城市综合应用问题,建设综合应用系统,该系统采用公共平台基础数据,同时以所需专业应用系统提供的专业数据为基础,针对城市的综合问题,提出相应的分析与决策支持。该类系统如城市应急防控指挥系统、城市宏观经济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和面向企业与公众的信息服务系统等。

典型应用

城市应急防控系统

城市应急防控信息体系,是针对城市突发事件以及事件应急所开发出来的由多个软件系统构成的技术支撑体系,该体系集成了应对一种或多种突发性事件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通过这套应急防控信息体系,可以在危机事件发生时为决策人提供紧急的决策支持,并通过多种高科技通信手段进行指令信息的传递与控制。

宏观经济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

城市宏观经济管理与决策系统要确定管理与决策的指标体系,及时反映宏观(地区)经济运行态势、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特征的指标,最终实现宏观经济评价决策指标量化和分析评价模型与宏观经济政策模拟计算。

城市人口综合应用系统

在对城市人口基础信息库的数据分布需求调研基础上,基本明确各类人口基础数据的产生部门、采集渠道、数据标准以及应用流程; 确定以地理空间信息为基础的人口管理的各个部门的人口基础信息管理模式。基于统一的以地理空间信息为基础的人口数据库,开展多指标人口分布模式分析,为优化人口管理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