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院管理制度考核细则范文

医院管理制度考核细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院管理制度考核细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院管理制度考核细则

第1篇:医院管理制度考核细则范文

【关键词】医疗器械;现代化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在现代的诊疗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医疗器械是创办医院的基本条件,医院设备的好坏,对诊断、治疗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医院设备经常损坏,完好率很低,精度不可靠,结果可信度差,无法提供科学的数据,就会影响诊断、治疗和科研水平。医疗器械数量与质量增加的同时,器械的维修问题也日益显现。同时现阶段受维修水平偏低、维修技术手段落后、管理制度滞后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这种问题更加严重。本人从事这方面管理工作多年,对这方面的问题深有感触,在此谈些看法供参考,希望更好地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服务。

1 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现状

1.1 管理制度滞后

尽管目前医院管理制度已相对完善,然而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却成了医院管理的盲区,多数医院管理制度与现代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有关机构人员组成、占医务人员总数的比例、学历要求、准入资格等在卫生政策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还有在中小医院,维修部门在这里很容易被忽视,多数医院没有详尽的维修工作制度,维修人员分工不明确,他们什么都得修。也就是说维修人员什么器械都得会修,什么都不能精修。

1.2 维修手段落后

尽管随着医疗器械设备的不断发展,部分医院的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条件有所改善。但这种改善与现代医疗器械设备的维护要求相差甚远,维修工具,检测手段仍是陈旧的。其原因是医院自身不愿意对维修机构的设备有更大的投入,因为这种投入的回报不是显著的,难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收益。同时据有关资料,在中小医院,从事维修工作的人员大多为中等以下学历,未受过高等教育,技能单一、知识面窄、技术水平提高慢,这也是制约中小医院医疗器械发展的重要因素。

1.3 缺乏定期维修与忽视管理

实践证明,常用的医疗器械如果得不到有效地维修和定期保养,且不时有违规操作的现象发生,那么它们的使用寿命将大大缩短。同时繁重的医疗工作使护理人员忽视了医疗器械的管理。在医院,由于病员多护理人员少的矛盾长期存在,致使护士上班后只顾于应付繁重的护理工作,而无暇顾及其它。即使在工作过程中发现了某些器械管理中的不足,也因怕影响更重要的工作而不去及时纠正。交班时又忘记嘱咐接班护士,导致这些不足缺乏有效地管理。

医疗器械设备不仅仅是一种医疗服务手段,它的好坏还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医院形象与声誉,也影响着医务人员情绪及行为。因此.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不能理解为一般性的修修补补,维修人员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全心全意为医疗工作服务的思想品德。

建议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的建设与管理应把握如下原则:

(1)提高工作技术人员的文化素养;

(2)培养具有敬业精神的技术人员;

(3)建立并完善目标管理制度及相应运作规则。

2 医疗器械维修的现代化管理的对策与方法

医疗器械设备是医院资产的核心部分,中小型医院设备总值则几千万元人民币,大型医院超过亿元人民币。必须加强对医院器械维修的现代化管理。

2.1 制定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首先建立医疗器械维修人员的准入制度,引入正确的竞争机制、充分调动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完善保养制度,做好维修人员的分工,划分责任,大型器械要有专门的维修人员负责日常的保养维修。同时管理制度应包括维修机构的组织管理、领导责任制、维修人员责任细则、维修设施管理、事故责任细则、维修设备档案管理、报废赔偿制度、人员考核及培训、维修经费保障管理等。必须加强对医院维修机构的领导与管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提高维修质量.降低维修成本。主管领导的工作职责应包括:组织制订或督促执行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组织审查维修机构工作规划并监督实施.审批维修机构开支方案等。对工程技术人员合理分工,严格管理,使其全方位为临床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维修质量和速度。最大限度地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时间。维修工程技术人员接听报修电话时做好电话记录,如报修设备、时间、病区、维修质量和工作量,这些也是发放奖金的依据,同时有利于领导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更为临床科室提供了方便,他们不需要考虑请谁来修理等这样的事情,只需打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

2.2 实行科学管理方法

医疗器械的维修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光有实践经验和脑力记忆是不够的,在掌握维修技术的同时,还必须借助于医疗器械的技术记载,设立技术档案,这对于大型精密仪器是必要的,否则会给维修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逐步建立医疗器械的状态库,这对设备故障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要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其方法是,收集整理现有资料分类存档,维修技术人员也应搜集资料存档,如:1.检测仪器,2.修理工具;3.储存备件;4.经费使用;5.维修记录,6.故障分析;7.维修计划;8.维修信息等。所以,应当收集整理现有资料进行分类存档。有条件的单位可建立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微机系统,并组织计算机联网,扩大信息容量,满足维修管理工作的需要。一般来讲,医疗器械配件供应问题一直难以解决,这与仪器、零件不断更新有关,靠厂家供应有困难,维修站过了保修期维修费用昂贵。那么实现医疗器械维修备件储备社会化是必要的。

总之,在实际维修工作中,上述的维修对策和方法还是不够的,要根据实际仔细分析,灵活运用,有机结合。注意总结才能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阐凤田.浅谈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医院管理论坛,2004(88).

[2]钱治淮,贾彦.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与效益评估.中国医院管理,2000(9).

第2篇:医院管理制度考核细则范文

[关键词] 护理管理;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254-01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的护理质量,我院护理部围绕医院的总目标,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从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技术操作流程,科学合理地利用护理人力资源等多方面入手,进行规范化管理,通过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共有护理人员84人,护理人员平均年龄29岁。具有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18人,护师38人,护士26人。在2008年的年度护理质量工作检查中,技术操作合格率为89.88%,特一级护理合格率为91.42%,基础护理合格率为92.84%,患者服务满意率为95.02%,急救物品完好率为95.45%。

2 管理措施

2.1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实施科学规范化管理

2.1.1 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根据新时期护理工作的特点和医院护理管理的要求[1],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各级各类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护理工作标准。其中包括护理工作制度24项,工作职责13项。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2.1.2 规范各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将常用的28项基础护理操作标准和各项专科技术操作标准进行统一规范,并根据护理人员的资质实施分层培训,护理部培训将采取阶段考核与年度考核、理论考核与技术操作相结合的多种考核形式,将每次考核成绩进行排榜,每年根据月考核的成绩进行综合评议,每年组织1次全体护理人员的综合绩效考评。

2.2 实施人性化管理,追求制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和谐统一 人性化管理是在严格管理下的人性化。强调人性化管理,就是提醒管理者,不仅仅要把人看成是工作的一部机器,更要重视人的心理需求,启发员工的工作创新思路,尊重每个员工的想法,让员工们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开发其更大潜能。工作中应重视科室护士长的作用,提高其管理能力,要让护士长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管理者即是服务者”的思想,努力当好护士姐妹们的公仆,为护士的培训、晋升、展示各种才艺搭建资源平台。引导护士以诚相待、和睦相处;冷静果断地处理各种问题,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学习;引导护理人员主动参与护理管理,让她们人人都有责任感,并有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形成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自觉与医院、科室荣辱与共的好风尚。

2.3 加强细节管理,确保管理质量

细节管理是医院全面质量控制中最为复杂、难度最大的一环,同时也是质量管理最重要的环节[2],主要包括如下方面(1)交接班管理: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规范交接班流程,转科患者的交接和手术患者的交接。(2)查对制度的管理:应完善各种警示标识的规范与完善,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同时增加输液注射执行过程中的查对环节。(3)护理操作管理:应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并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实行沟通与告知,加强新毕业护士和实习护士的操作培训。

为此我们在各科室成立了质控小组,质控员对自己所负责管理的内容全程负责,质控小组每半月组织一次全面的质量检查。护理部成立了由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护理文书质量组、等级护理质量组、病房管理质量组、特殊区域质量组,完善细化了护理质量考评细则,通过定期综合检查与不定期专项检查的方法,积极干预,重点加强剧毒、品环节的管理,对新人员、新仪器、新物品实施细节管理。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使临床护理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持续质量改进机制,对一些严重不合格项目,由质量管理委员会下发质量改进反馈单,及时反馈并指导改进及复查,加强监控,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3]。质量控制思路的前移以及追踪整改效果的验收,确实将差错降到了最低点,使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 结果

实施护理管理模式改革后,护理质量与以前相比有显著性的提高。见表1。

4 讨论

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是衡量护理人员素质、护理管理者水平、护理业务技术和工作效果的重要指标,更是“以病人为中心”服务思想的具体体现[4]。由于管理不到位或管理制度不完善,每年都有关于护理缺陷或相关的医疗纠纷报道,从而引起社会对医疗工作的不信任和不满意。当前,随着社会对医疗服务的质量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医疗管理也日趋规范化[5]。我们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减少了3年来各种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了医疗安全;通过统一规范临床护理服务路径,对传统的护理工作流程进行重新塑造,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通过加强细节质量管理,使护理工作更加有预见性、连续性、环环相扣;通过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模式,在全科护士培训的基础上,加强专科护士的培训,对毕业3年以内的护士加大培训力度,完善考核方式,加大奖惩力度,提高了新毕业护士的整体素质;通过采取这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新的护理服务模式,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和服务水平,最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

实践证明,新的护理管理模式能使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率,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宋瑰琦,秦玉霞,储爱琴,等.护理部在医院管理中的职能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17-918.

[2] 龚智峰,谭敬礼.抓医疗质量环节管理,促进医疗规范化建设[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13(6):34-36.

[3] 李瑞兰,刘宜谦,潘宝石,等.护理质量管理督导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5,5(8):27-29.

[4] 郝红霞.加强医院门诊管理的作法与体会.[J]医院管理杂志,2005,12(6):598-599.

第3篇:医院管理制度考核细则范文

一、绩效考核基本原则

(一)公平原则在医院职级、岗位差异较大,不能因人而异,而应一视同仁。必须制订相应的、明确的、可操作的考核标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二)客观原则考核应该一分为二,根据考核标准实事求是地总结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尽量避免渗入主观性。

(三)反馈原则 考核结果一定要反馈给被考评者本人,否则就起不到考评的教育作用,在反馈考评结果的同时,应向被考评者说明解释,肯定成绩和进步,说明不足之处,提供今后努力的参考意见。

(四)奖惩分明原则制订奖惩细则,根据岗位不同、贡献大小、区别对待,奖惩一定要分为等级,绩效优先、按劳分配,有奖有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医务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若考核不严,流于形式,不仅不能全面反映职工工作的真实情况,还会产生消极的后果。

二、绩效考核意义和目的

(一)意义 实行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规范津贴补贴的同时实施绩效工资,逐步形成合理的绩效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完善的分配激励机制和健全的分配宏观调控机制。绩效考核制度对于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益服务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目的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竞争上岗制度,实现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完善医务人员的职称评审制度,建立绩效评价机制。根据职工的岗位、职称、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对科室的贡献及承担责任风险的大小确定分配系数,充分体现职工的责任、风险和权益,将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及服务对象满意度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三、绩效考核方法

(一)明确考核标准 各医疗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确定具体的考核标准。医院决定医疗从业人员绩效考核的指标是工作量、工作质量及岗位责任完成情况。医务劳动的计量标准不能简单地以门诊人次、住院天数、手术、拍片、化验次数作为考核标准,要结合对病情轻重、诊断的难易程度、治疗中存在的风险和技术复杂程度以及所需的医疗技术水平作为考核标准。还应考虑综合质量、科研成果、论文数量、新技术新项目开展情况等。对医院管理人员来说,由于管理人员工作效果表现具有间接性、模糊性、潜在性,所以绩效考核指标方面,往往定性考核指标多,定量指标少。行政职能部门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缺少具体的、客观的、易于衡量的工作标准。在对医院管理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中的定性指标,无法像定量指标那样精确地加以衡量和考核。对定性指标的考核可以采用主观描述方法,如个人总结、科室鉴定、领导评语等,运用评分量化区分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二)明确考核主管部门医疗、医技人员医疗质量由医务处负责考核,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由护理部负责考核,成本控制由财务科负责考核,医德医风由行风办负责考核,行政、后勤人员由服务对象投票考核。

(三)明确工资控制总额 岗位绩效工资是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及劳动强度和所承担的风险程度确定级别,以医院运行情况确定工资总额,以劳动业绩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应当侧重从医疗服务质量、工作量以及医疗成本控制等方面来考评医院各部门以及各医务人员的工作,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从而有效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医院建立新的绩效分配,使员工收入差距有所加大,使医院内部分配趋向于按劳动成果分配。绩效工资多少取决于其实际竞聘到的岗位和在岗位上所付出的努力、取得的业绩,可使收入分配更公平。目前在上级拨款很少的情况下,本着既要保证医务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又要保证医院正常运转的原则,根据医院管理一般规律,确定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总支出的比例,以此来核算岗位绩效工资总额,做到总额控制。

四、绩效考核实施策略

(一)加快核定和落实人员编制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绩效管理。要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确保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二)引进企业管理与国外医院管理经验 如“平衡记分卡”的应用,将医院各个方面的工作分解成若干指标,充分体现医院绩效的特点,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被考核对象在一定期限内完成绩效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定量计算和定性评价。

(三)经济考核引入负指标 在考核业务收入的同时,注重从一些负指标方面考核。如人力成本降低率、百元医疗收入消耗卫生材料下降率、平均每门诊人次费用水平下降率、平均每出院病人费用水平下降率等等。这样能够避免医院盲目进人,加强成本核算,节约成本,真正减轻病人负担,促使医院走优质、高效、低耗可持续发展之路。使人民群众享有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第4篇:医院管理制度考核细则范文

关键词:医院文化 竞争力 全面提升

随着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之间不仅是规模、技术、设备的竞争,医院文化同样也成为竞争的重要利器,医院中引入企业文化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1.医院文化的涵义、特征及作用

医院文化是医院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适应现代医院管理客观要求的产物,以医院的价值体系为中心,以人的思想观念为主体,以管理哲学和管理行为为出发点的现代医院管理理论[1]。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及传播性等特征,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指导经营方向,加快医院创新,是医院组织力的灵魂。当前市场化经营的理念已深入到医院的管理中,医院应以追求卓越文化的管理来迎接新的竞争,以文化促业务,以文化提升竞争力。

2.医院文化建设的原则

2.1以人为本是根本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根本和精髓[2]。医院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为出发点,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优质服务为立足点,患者满意为目标;我院以“厚德精医,仁爱惠民”为办院理念,为此反复征求意见,制订了《扬中市中医院职工考核细则》,从劳动纪律、医疗质量、后勤保障等方面对职工进行考核,做到奖惩并举,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培育、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是做好医院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关键所在[3]。

2.2密切结合医德医风建设

医院文化与医德医风建设相互依存、相互统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受利益驱使滑坡较大,出现了不利于医学和医院发展的不良现象。如一些医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的利益,收取药品回扣、病人红包等。我们通过加大医德医风和法制教育,观看《防患未然》宣传片,请纪检部门做形势分析,认真处理病人的投诉等措施,强化职业道德建设,改善医院形象,赢得患者对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和管理的信赖。

2.3借鉴优秀文化成果和理论

医院文化建设要结合其他文化建设的思想和方法,政治经济学可为医院文化建设服务[4]。我们实行了绩效考核,对医务人员进行全成本核算,定期考核到个人。对全体中层干部和党员进行管理知识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广泛借鉴其他医院成功的管理经验、医院文化研究和实践成果。

3.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3.1以医院管理促进文化建设

做到决策民主化,把重大的事情交给职工讨论,充分发挥医院职代会的作用,力争使决策科学、规范。让职工增强忧患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力争上游的工作氛围。加强督查工作,每月进行工作量、工作质量、医德医风等的考核,及时通报结果。实行科学化和人性化管理,形成有医院特色的管理文化。

3.2培育新时期医院精神

大力宣传、挖掘医院精神的丰富内涵。发挥榜样的作用是建设医院文化的一种有效方法,把最能体现价值观念的集体和个人树为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表彰,促进了优秀医院文化的形成和发展[5]。我们通过宣传扬中市人民满意医生(护士)、科室等先进典型,医院的价值观“人格化”,他们的行为被职工作为学习的行为规范。通过举办中医院二十周年、二十五周年院庆,让职工了解医院在不同时期所创造的辉煌业绩。通过发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在培育医院精神方面的导向和典范作用,给职工以正面、直观、生动的教育。

3.3规范管理、完善医院制度

医院文化建设离不开规范管理。制度与整体价值观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加强宣传教育、培育医院整体价值观的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行为规范和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制度促进了正确的医院经营理念和职工价值观的形成,使职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起到刚柔并济的作用。制定和完善反映医院个性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促使医院文化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使制度成为医院全体职工的行为准则和指南,由约束执行变为自觉执行,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3.4打造医院的公众形象

树立团结、务实、开拓、高效的领导班子形象。医院领导者是医院文化建设的示范者,领导者本身应成为这种价值的化身,使医院价值观具体落实到每个职工的实际行动中去,激励职工树立技术上乘、质量可信、服务优良的服务形象。我们与新闻媒体和广大患者建立多种形式的联系,通过《扬中快报》、电台、电视台、《中医简报》等,社会公众了解了医院整体形象,确定医院形象设计的目标和思路,提高了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5持之以恒,提升医院竞争力

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的长期行为,医院文化模式的形成,不仅需要长期积累新的文化要素,而且要同旧的文化"惰性"作反复较量和斗争。因此,进行医院文化建设必须反复强化,持之以恒。遵循趋乐避苦,趋利避害的法则,对职工行为给予积极强化,不断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郝建东,胡书孝等;人才战略与医院文化[J];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04期.

[2]储晓红;浅论医院文化建设继续推进与实施[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年02期.

[3]王建敏;用心做好中医院建设发展这篇文章[J];医院院长论坛;2010年01期.

[4]宋平,张文远,李红樱;新形势下公立医院产权改革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年02期.

[5]谢锦群;社区医院品牌塑造与医院文化建设初探[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年01期.

第5篇:医院管理制度考核细则范文

【关键词】医院管理;质量保证,卫生保健;质量控制

doi:10.3969/j.issn.1009-5519.2015.23.0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519(2015)23-3682-02

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是医院生存的生命线。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特别是当前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与落实仍是医疗质量管理的主线和重点,可以说医疗核心制度是医师进行诊疗活动的最基本的制度,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基石[2],对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医疗核心制度执行的到位与否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的好与坏,也会间接影响医院的美誉度和品牌效应。加强医疗质量建设,推进医疗核心制度落实与环节控制的全过程监督,是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作者认为以核心制度建设为抓手,加强医疗质量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1树立核心制度严格落实理念

1.1加强核心制度的学习培训

医院在制度管理过程中,常存在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意识不强,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例如,部分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和术前讨论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病历书写规范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问题,导致医院经常发生医疗纠纷,整体医疗质量堪忧的情况。为此,在医院层面应加强核心制度的学习培训,将核心制度印制成册下发,做到人手一册。定期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认真学习与医疗密切相关的核心制度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定期邀请院外医疗质量管理专家、法律人士来院就医疗核心制度落实与医疗质量安全等方面内容进行专题讲座,促进医务人员医疗安全素养的提高,增强医务人员牢固树立医疗安全责任意识,把各项医疗核心制度和诊疗规范落实到医疗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逐步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按规程依法行医的良好习惯。

1.2加强“三基三严”培训考核

“三基三严”培训是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技术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夯实基础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医院可采取医务人员个人自学与科室集中学习相结合、三基理论考试与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全员集中培训考核与重点人员分层分批次考核相结合等方法,让医务人员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巩固医学基础知识,学习新理论、新技术。科室还可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科内业务学习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加强临床技能操作的现场演练。医疗核心制度可同步嵌入到“三基三严”训练中一并考核,在此基础上核心制度考核还可采用“时时提、天天学、周周问、月月讲”的方法,促进医务人员在掌握临床基础的同时熟练掌握核心制度。相关考核结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与医务人员个人积分考核和科室质量考核挂钩,实行奖优惩劣。

1.3加强纠纷案例分析,强化核心制度执行力

医疗纠纷的根源在于管理不善,制度落实不严,人员素质不高。医院在对人、财、物进行合理调配的基础上,应强化制度建设与管理,特别是针对医疗纠纷,应强化案例分析,通过流程回溯、根本原因分析等方法,查找纠纷问题根源,发现核心制度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加强整改落实。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对医疗纠纷要持公开透明的态度,不掩、不捂、不盖,每例医疗纠纷涉及的科室都要参与根本原因分析,吸取经验教训,确保医疗过程各环节严格按核心制度规范来执行落实,做到预防在先,防患于未然。

2建立医疗核心制度执行量化考评体系

2.1科学制订核心制度考核标准

[3]建立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医院全面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考核机制,将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全面监控、加强沟通、整改到位等措施贯穿于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是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4]。在医疗质量管理过程中,医院应根据医疗服务规范、相关法律法规及院内规章制度,对医疗核心制度落实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进行梳理、提炼,将每个节点按照实际工作中落实的难易程度及在整个核心制度中所占权重加以量化,并以百分制形式制定出每一项医疗核心制度不同的量化考核评分标准,在实际考核过程中还可根据医疗实际情况的不同,适时地进行调整。通过核心制度考核评分,实现对医疗质量进行全程、实时监管。

2.2将核心制度纳入医院综合考评体系

医疗核心制度是维系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制度,医院应把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情况与医院综合奖惩和科室质量考核挂钩,制定奖惩细则。实行月度核心制度执行情况督查结果与月度医疗质量考核相结合,对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有较大缺陷的进行扣罚;同时医疗核心制度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织部分,核心制度督查结果同步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体系,按绩效考核指标予以奖惩。核心制度的督查结果还可与个人的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挂钩,进一步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自觉性。依托考评体系中的奖惩杠杆,医院逐步引导临床科室加强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管理,真正做到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到位。

2.3健全核心制度落实监管体系

在医疗质量控制理论和实践中,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的环节控制和过程监督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保证[5]。医院可从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医务部门和临床科室质控小组3个层面组建医疗核心制度监管小组,形成三级管理构架,同时把全院各临床科室按网格划分,形成若干个网格,监管团队的成员可根据网格进行责任分工,按层级对接,分片监管,以防止督查有偏差。监管小组应有计划的制定核心制度督查进度表,确定每个网格每月督查1~2项核心制度,网格之间督查内容相互交叉,做到每个网格督查全覆盖、核心制度内容无遗漏。

2.4注重核心制度抽查的重要性

要了解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的效果,在定期督查的基础上抽查更能反映出医务人员核心制度落实的实际情况。医院的医务部门、质量监管部门应经常深入临床一线对重点科室(如ICU)、重点人员(如新进人员)等进行抽查,对科室交接班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情况进行随机检查。院领导、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应不定期参加临床科室早会,了解医务人员对核心制度的掌握情况和执行情况。通过抽查发现问题,加以整改,避免因医务人员思想懈怠发生医疗差错或事故。

3持续推进核心制度落实信息化建设

3.1不断加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

医院信息系统是医院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也是掌握和调控医院运行的网络中枢,医院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医院管理系统、临床管理系统、医技管理系统及其他辅助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能够连续、完整、准确地采集、存储、传递、处理医院管理、运行指标、临床应用等信息,并将收集到的信息准确的生成相关统计报表进行自动分析,为医院管理、医疗服务提供决策依据,确保医疗质量安全,加强核心制度监管,同样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医院信息系统已成为医院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环境[6]。完善的信息系统既能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又能给监管带来更多便捷,有利于工作的快速跟进和推动。

3.2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质量监控

电子病历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核心,医疗核心制度是否落实,在病历中能够得到体现。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可实现病历质量网络实时监控,根据医疗核心制度执行关键环节设定控制规则,如可实时对围术期各项制度、危急及时处理及规范记录、有创操作、高风险诊疗项目操作知情告知及规范记录等进行实时监控,并运用医院信息系统提供质控反馈渠道[7]。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质控,可及时发现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存在问题并加以改进,有效降低了病历质控的人力要求,提高病历质控的普及率、效率和公平性。

4加强临床资格准入和医疗技术准入的监督把关

严格控制医疗技术和人员资格准入,没有执业医师、执业护士资格的人员,不能独立从事医疗护理工作。严格执行技术准入,按照医疗机构相应级别开展适宜的项目,避免盲目追求高精尖。加强对新技术、新项目的管理,及时制定相关制度,对科室开展的新技术和新项目,需进行严格的效果评价和临床实践,确保实际运用中切实体现出技术或项目价值,服务好患者安全。面对医院日益增长的业务量和繁重的医疗工作,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往往思想上容易产生懈怠,从而忽略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8]。医疗核心制度是保障医疗质量,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防范医疗风险,避免或杜绝医疗差错与事故的重要制度,也是医务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应长期坚持,持续抓好。只有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到医疗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体现在每一个诊疗行为上,医疗质量才有根本保障,医院才能够屹立于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服务市场中。对于医院的发展,医疗质量安全与核心制度落实是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二者应共同推进,互促发展。医疗质量无止境,核心制度建设永远在路上,切实抓好医疗质量安全与核心制度落实两个要点,处理好二者关系,医院的质量发展之路才会走得更加通畅、长远。

参考文献

[1]曹德林,仇永贵,王丽.我院引入PDCA循环监管医师交接班制度的体会[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23(1):34-35.

[2]王凤玲,邢沫,,等.建立医疗核心制度督导长效机制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3):41-42.

[3]周宗庆,雷慧菁,洪小燕,等.核心制度量化考评体系对基层医院医疗质量综合指标的干预[J].中国医院统计,2014,21(5):373-374.

[4]谭天林,欧兵玺,廖世川,等.建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长效机制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7):25--27.

[5]叶承莉,任家顺,张沁宏,等.实时质量考评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实践[J].重庆医学,2011,40(9):918-920.

[6]陈敏,武琼,张帧,等.智慧医疗卫生服务的挑战与启示[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8):597-599.

[7]魏威,何革,邵征洋,等.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医疗质量环节中控制的体会[J].中国医院,2013,17(6):42-44.

第6篇:医院管理制度考核细则范文

关键词: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思考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师多点执业的持续推进,医疗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管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为此,2007年2月29日,原国家卫生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相关规定,出台了《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2],2010年12月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工作的通知》。现阶段,如何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文件的精神,建立一套符合要求、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促进医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业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建立完善的医师准入后监管和退出机制有待于思考和探索[3]。2011年3月3日,原江苏省卫生厅下发了《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根据《江苏省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将医师定期考核工作落到实处,从而发挥医师定期考核制度应有的作用。本文对江苏省某三甲医院在医师定期考核工作中构建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分析。

一、江苏省某三甲医院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

(一)建立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依法执业的需要

医师定期考核是指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照规定根据医师执业标准,对医师的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状况进行定期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关行政处理的医师管理制度。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是该项制度的落地,是国家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4]。

(二)建立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医师定期考核工作依然以手工统计为主,然而,执业医师队伍庞大,医疗专业设置复杂,使得手工统计难以实施[5]。手工医师定期考核的考核方式大多以同行评议或自我评价等形式出现,考核内容笼统且缺乏可操作性,考核对象为部分临床医师,因此,应用信息化管理的方式进行医师定期考核势在必行。

(三)根据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建立考核指标体系

江苏省某三甲医院根据《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及《江苏省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等相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考核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将临床医师的工作业绩分为具体的22项考核指标,实行积分制量化考评,总分为1000分。这些指标贯穿了临床医师的整个诊疗过程,分别从不同的维度描述了临床医师的工作业绩。该指标体系将临床医师的医疗工作时间分为病房工作时间、门急诊工作时间、查房次数和外出会诊;将医疗工作量分为次均门诊人数、诊治住院人数和手术台数;将医疗工作质量分为诊治疑难危重患者比例、三四级手术比例、病案质量和处方质量;将依法规范执业分为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合理用药、培训次数、上级检查完成情况;将医疗安全和加分项目分别单独列出。依据该考核指标体系建立的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从医院信息系统(HIS)等其他信息系统中自动调取指标数据,使考核结果更加准确、客观和公平,考核效率大大提高。

二、江苏省某三甲医院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成效

(一)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情况

江苏省某三甲医院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自2013年上线以来,已经完整运行了1个考核周期(2年)。该系统的考核对象覆盖了全院所有临床医师,每个医师都可以用自己的工号和密码进入系统;采取系统自动导入、HIS抓取和手工填报三种方法采集数据,统计并评分。HIS数据采集采用数据接口的方式,保证各个系统独立运行。目前,系统收集临床医师831人,其中内科医生434人,外科医生397人,平均得分784.33分。

(二)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成效

医师定期手工考核240例,平均得分(904.10±74.13)分;医师定期信息化管理系统考核1590例,平均得分(784.33±165.57)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4,P<0.05)。医师定期手工考核的得分主要是以主观评分为主,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得分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系统自动提取的医师工作量,通过统一的评分标准和计算公式计算后纳入考核系统,排除部分主观因素。将系统上线前后的考核得分对比后发现,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均分比之前明显要低,各医师之间的得分差距也比之前大。说明该系统上线后,改变了医师定期手工考核以主观填报为主的考核现状,通过系统自动抓取数据的方式考核增加了结果的客观性,使得考核结果更加公平、合理和客观,其不仅拉开了医师之间的得分差距,而且实际反映出医师平时的工作业绩。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医疗安全也有影响,在该系统上线前,出院人数23.4万人,投诉率为0.22%;系统上线后,出院人数32.9万人,投诉率为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1,P<0.05)。自2013年系统上线后,医院的投诉率有明显下降,表明医院医疗安全水平得到提升。医师定期考核工作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考核的具体实施,是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中考核人员的覆盖率为100%,考核得分大多为系统自动抓取,统一了考核标准,改变了过去靠主观打分进行考核的状况。该系统的上线提高了医师定期考核工作质量,提高了考核结果的有效性、准确性、客观性和公平性,为医师定期考核结果的应用和提高医院医疗管理水平提供了数据支撑。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对全院医师的临床工作从工作时间、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医疗安全等方面进行考核,对解决医师多点执业中医师的考核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未来,通过建立区域性的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联网系统,对各医疗机构的执业医师进行工作业绩方面的考核,再将各医疗机构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汇总,可以了解申请多点执业的医师在该区域各医疗机构中工作时间和工作数量的分配情况,对个人与医院、医院与医院之间的利益分配起到数据支撑的作用。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上线,使得医师定期考核结果的应用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贝文,谢洪彬,王跃龙,等.建立医师定期考核制度研究项目概述[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14-15

[2]卫生部关于印发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Z].2007

[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工作的通知[Z].2010

[4]谢洪彬,贝文,王跃龙,等.实施医师定期考核制度的政策环境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16-17

第7篇:医院管理制度考核细则范文

关键词:医院后勤;动力设备运维;后勤管理

1概述

医院后勤动力运维,是指负责医院锅炉、中央空调、高低压配电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维护保养,保障医院水电气暖通的正常供应。医院后勤动力设备运维的管理质量决定了动力设备运维的服务质量以及成本控制质量。我院动力设备运维主要由动力科负责,动力科下辖热力中心、空调中心、高压配电中心、供氧吸引中心以及能耗监管中心等几个班组。热力中心主要负责医院锅炉运行和维护,为全院输送蒸汽,保障热水、暖气、食堂以及临床消毒所用蒸汽需求;空调中心主要负责医院空调机组运行维护,保障全院冷暖气使用需求;高压配电中心主要负责全院高低压配电柜设备的运行维护,保障全院用电需求;供氧吸引中心主要负责全院医用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压缩空气、负压吸引的供应及相关设备的运行维护;能耗监管中心负责对全院水电气等各项能耗指标进行分析,同时也为动力设备运维能耗给出指导意见。在动力科各班组的通力协作下,我院动力设备运维系统常年运行在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并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量和临床需求。

2存在问题

(1)动力设备运维员工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缺乏系统性的培训和精细化绩效考核。动力设备运维员工是设备的掌舵者,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设备运维管理的好坏,是设备运维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在过去,由于医院发展历史原因,医院后勤面临着人力成本缩减,多年不进新人。在动力设备运维人员上,30~45岁之间,基本处于年龄断层,且多存在学历低、专业化程度低等普遍情况。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习惯,“老师傅”们早已形成了自己的思维定式,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和收入,让老职工久而久之养成了自由散漫的工作作风。每天机械化操作设备和安全巡视,对新技术新要求新理论不求甚解。粗犷式的绩效考核模式无法精细化衡量人员工作效果,绩效考核工具没有真正发挥作用。(2)动力设备管理缺乏全生命周期管理和预防性维护保养。动力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指设备从设计、生产、采购、安装、使用、维修保养、直到回收再用的全生命周期中的信息与过程,它借鉴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Life-CycleManagement,PLM)的思想,对设备从采购到报废的整个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动力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是指根据设备中国设备工程2021.10(下)的运行时长,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定期为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降低故障的发生率。过去,医院层面对后勤动力设备缺乏足够的重视,忽视了动力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和预防性维护保养的重要性,以至于医院后勤动力设备管理模式仍然停留在传统模式,即问题出现之后再解决。因为缺乏全生命周期管理,故障发生之后,往往需要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弄清故障来源,再制定维修方案,无形中耗费了维修时间,增加维修成本。(3)动力设备运维内部控制体系执行力不够,工程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在动力设备运维过程中,从前期的安装到中期的维修保养,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会衍生很多改造工程。内部控制体系和工程质量体系的高质量实施,能够有效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能够有效的保障动力设备安装、维修等各项工程质量。在过去,由于缺乏这两种体系,管理人员时常用经验管理代替科学管理,对内部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巡视检查制度、交接班制度没有严格执行,导致误操作时有发生,甚至造成一定的安全事故。在工程质量控制上,施工前缺乏充分论证;施工拖延,只要不紧急随施工单位任意安排工期;班组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管理缺乏力度,未能做到全程监管,任由维修单位做主;施工后不做全面评估效果。导致施工返工率高,施工质量难以满足高强度运行需求,返工也增加了时间、资金、人力物力的成本。

3加强后勤动力设备运维管理的有效策略

(1)聚焦动力设备运维人员管理,精细化制定并实施绩效考核方案。我院后勤于2011年配套制定了《同济医院后勤人人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管理规定》,实行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模式。该规定把员工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团队精神、工作能力、业务学习和培训全部纳入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与员工的月度奖金分配直接挂钩。在《同济医院后勤人人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管理规定》框架下,2020年动力科出台了《动力科绩效考核方案精细化细则》,该细则围绕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业务学习和培训等内容,制定了更加详细的考核细则。比如在工作态度方面,原有的考核管理规定比较粗犷,根据动力设备运维班组特点细化之后,增加是否按规定时间和要求保障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动力供应,当班期间是否能及时准确发现故障和安全隐患并处置,值班日志信息记录是否完整,交接班信息是否交接清楚规范等等具体条目,来规定哪些是扣分项,哪些是加分项,奖罚分明有据。在员工学习与培训方面,通过增加对管理人员是否开展系统性培训,员工是否按要求参加培训,培训结果评估是否达标等细则,能够有效的提高员工培训学习效率。同时,科室邀请维保厂家专业人员到设备机房进行现场理论和实操培训,组织青年职工到同行业优秀设备机房参观学习,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双管齐下,不断加强开展对新老职工的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的综合服务能力。精细化的绩效考核细则在实施以后,每月一公开,将分数与员工当月绩效挂钩,有效的解决了设备运维人员长期以来存在的劳动纪律问题以及工作态度散漫问题,新老员工一视同仁,能够有效带动年轻员工的积极性。(2)借力信息化管理手段制定完备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和预防性维保计划。2018年以来,我院后勤信息化平台建设日趋完善,依托后勤信息化品台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建立了动力设备合同管理、档案管理、巡检管理、保养管理和维修管理等模块,系统覆盖了设备从购买、使用、保养、维修、报废等全生命周期内的各个管理节点,在确保设备安全、经济、可靠运行的前提下,实现了设备成本最优化。在上述系统的框架下,动力科各班组分别制定锅炉、中央空调机组、热交换器、配电柜、空气压缩机、各类水泵、各类表具等大小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一是在大型设备选型方面,选派经验丰富的动力设备管理班组主管与设计部门进行全面勘察现场实际情况,准确测算服务面积的使用量,精准把控设备安装细节,保障选择最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设备。二是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利用信息化平台和PDA手持终端设备,设置标准化的设备巡检指标,制定详细的巡检计划,及时上传设备运行数据,后台进行数据分析。三是根据设备数据异常出现次数,精准制定设备预防性维保计划,提前与维保单位沟通维保时间以及准备材料,按要求实施保养计划,最大限度将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降到最低。(3)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和工程质量控制体系。一个部门是否具备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是衡量这个部门管理水平的基本指标。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将动力设备运维由经验管理转变为科学管理,有利于将运维人员管理由随性化管理转变为制度化管理。2018年以来,动力科组织有经验的班组主管和年轻高学历职工,根据动力科各设备运维班组多年来运行实践,编写了内部资料《同济医院动力科班组工作指南》,比如《空调中心操作指南》涵盖了空调中心设备基础知识篇,细化到设备基本参数及系统档案;设备操作流程,图文并茂描述了设备按钮、阀门在什么情况下如何操作等标准化操作流程;设备运行及维保管理,对设备进行维保分级管理、保养流程及办法;根据历史经验总结设备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梳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如交接班规范制度、巡视检查制度、各项设备突发应急故障处理流程等等。《指南》的编写,基本上完善了动力设备运维班组内部控制体系,也作为新职工入职之后的必修教材,对员工的培训也依此展开,有效的提升了设备运维的标准化操作,降低误操作概率。在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上,动力科与维修单位和维保厂家相互讨论,制定了《动力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详细明确项目事前论证、施工过程品质监管、施工竣工验收办法及标准、项目效果评价、合同履行过程评价监督。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的各个环节,层层把关,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要求、符合标准。

4结语

医院后勤动力设备运维管理集中于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升这三项管理能力,就能有效提高动力设备运维管理水平。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深入推行中,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临床技术的发展,已经拓展至后勤服务质量和患者就医体验上。作为医院后勤的最基层管理者,应该要有全局意识和开拓精神,打造更加安全、可靠、高效、节能的设备管理和运维模式,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服务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双喜,范玉顺.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研究综述[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10(1):1-9.

[2]李爱苓.医院后勤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1,(04):32-33.

[3]杨雅琴,邹佩琳,王道雄,涂宣成,肖万超,吕家高.卓越绩效模式在医院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2019,23(6):4-6.

第8篇:医院管理制度考核细则范文

关键词:体检档案 管理 对策

健康是社会和个人的资源。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越来越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同时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我们体检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我中心自2006年成立体检中心以来,担负着上级部门要求的参合农保健康体检、城镇医保健康体检、学生体检、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工矿企业体检和妇女健康促进工程、两癌筛查等任务,2010年的体检人数已达到3万余人,面对形成的如此众多庞大的体检档案,如何进行管理已成我们档案工作者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现对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存在的现状

目前,医院其它门类的档案管理制度较为健全,但是对近几年形成的体检档案的管理制度还有欠缺,加之档案人员意识不够强,经验不足,档案软件信息化的利用不够,科技手段未能在体检档案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与医院的快速发展差距较大[1]。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1重要性认识不足,相关制度不够健全,工作人员意识淡薄

由于体检档案制度的欠缺,做体检的人员往往重视体检工作,而忽视体检后形成的健康档案的管理工作。有的为图方便,甚至将档案材料随意堆放,造成材料的丢失或损坏;有的因意识不强,在体检档案形成过程中存在、漏交、补交等现象,诸此种种,不仅影响档案质量,还给以后的查阅利用带来了隐患。

1.2业务素质偏低,专业知识薄弱

中心的档案人员都是半路出家,多数还是兼职,且进修和培训的机会不多,所以业务水平和知识理论都不够高,对健康档案的归档范围把握不是很准确,导致归档质量不高。

1.3 信息化程度不高,硬件条件差

目前我中心的档案专业软件与体检工作专业软件各自成块,单机操作,不能共享信息,档案归档的信息化还是处于基本的简单录用、从手写归档案卷到计算机打印的起步阶段,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的程度不高。

2.建议与对策

2.1领导重视,提高各类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1.1档案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也是医院的重要的资源之一。中心负责人应提高认识,重视档案工作,将档案工作纳入中心的年度计划和各科室的工作职责,并根据上级部门的档案考核细则,层层细化,逐条分解,制定适合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制度和考核细则,并进行定期考核评价。

2.1.2普及档案知识。通过中心OA内网上的教育园地,以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宁波市档案工作条例》、《医学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办法》等档案相关法律法规,营造学习的氛围、宣传档案的重要性。

2.2 改善硬件条件

重新规划体检中心的业务用房,设立体检档案专门的存放地点,按照体检种类进行分类存放,规范管理。

2.3加快档案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2.3.1加大中心档案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全员竞聘,将真正热爱档案工作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档案管理工作岗位上,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提高档案队伍的整体实力。

2.3.2加强档案人员的培训。定期邀请上级档案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来中心讲座,鼓励档案人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档案部门组织的各类专业知识培训,不断增强个人的技能和专业水平,提高其综合素质。

2.3.3提高档案人员的工作自觉性,将平时收集和年终归档结合起来,体检中心的档案人员加强平时的收集工作,中心的综合档案专职人员从办公室坐等接收转变为主动上门催收,指导体检档案的录入、收集工作,各部门档案人员协同配合,从源头上把握档案收集的完整性。

2.4加强信息化工程建设,以实行信息资源共享

通过建设体检信息系统,将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于体检的业务管理中,进一步提高体检质量,并使之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为早日实现体检中心的医疗平台和档案系统的网络互通打下基础。

2.5依据上级部门的档案考核细则,参照文书档案的归档要求,制定完善体检中心档案工作制度,明确体检档案的分类大纲、编目方法和具体归档范围。

分类大纲:体检档案为T,保管期限为永久。

分两级目录,一级目录为T;再以类别为单位,二级目录为参合农保健康体检T1、城镇医保健康体检T2、学生体检T3、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T4、工矿企业体检T5、妇女健康促进工程T6、两癌筛查T7,以此类推。

每种类别以村或公司为单位进行整理、装盒、编号,参照文书档案的归档方法将纸质资料进行规范整理;非纸质按年度进行光盘刻录备份,按光盘档案规范整理。

体检档案是医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民群众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参考资料。医院领导应将此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加以重视,建立健全体检档案的各类制度,档案工作人员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革创新,更新档案观念,为实现体检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第9篇:医院管理制度考核细则范文

甘肃省镇原县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甘肃庆阳 744500

[摘要] 医院感染发生率逐渐增高是由于基层医院管理设备和技术落后导致的,医院感染对患者疾病治疗及预后存在严重影响,医疗工作中重要环节就是要加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通过分析医院感染管理中护理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以提高护理管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总而有效保障患者疾病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医患矛盾。

[

关键词 ]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139-02

由于医学知识和诊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提升,医院感染发生率也逐渐上升,成为影响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成为当前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医院感染贯穿于护理工作的每一个过程中,国内外调查显示,不恰当的护理操占医院感染中的30%~50%[1-2]。因此,护理工作是医院感染的前卫哨,护理人员是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执行者和监督者,严格的护理质量管理能有效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以下根据该院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护理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做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存在问题

1.1医院感染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该院从大部分包括护士长在内的护理人员,对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护理工作的重点只是对病人实施治疗护理,操作不会引起院内感染暴发,院内感染防控工作只是感染管理科的工作。因此,护士长也忽视了对病区感染的监控,护理人员没有发挥感染预防与控制作用,没有很好的将感染预防知识贯穿于实践操作,也忽视了对病人感染知识的宣教,存在着严重的医院感染隐患。

1.2各项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落实不到位甚至流于形式

临床护理人员只注重各种护理操作的查对制度,各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被忽略,如病区环境物表消毒管理、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职业暴露及特殊疾病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等,护士长忽视了对这些制度的学习落实,使护理人员个人防护意识差,一次性锐器盒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回帽反复使用,病区物表不消毒编写消毒登记,某些消毒灭菌物品保存和使用不规范,不认真执行手卫生等。

1.3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缺乏

近两年来由于护理人员的新增,我院新入护理人员人数超过总护理人员的60%,护士长只注重新入人员实用性的操作培训,忽视了对这些人员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感染管理科每季度一次培训远远不能满足工作实际,好多护理人员标准预防概念模糊,常用消毒液的浓度使用和配制不清楚,高、中、低度危险性物品分类和消毒处理方法含糊,手卫生相关知识掌握欠缺,使我院的护理工作存在严重的感染隐患。

1.4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差

由于感染知识的贫乏,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差,加之护士长重视经济效益,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回帽、锐器盒重复使用致使多数护理人员被锐器戳伤,接触病人体液的危险性操作不戴手套,接触传染性病人不能严密防护等,这些都使护理人员发生职业危害有较高的风险。

1.5忽视了护理操作的细节和重点环节的管理

由于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加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该院住院病人暴满,因此,护理人员只注重任务性的完成护理工作,忽视了护理操作容易引起感染的细节,如各种注射皮肤消毒不能严格按规范的方法去消毒、穿刺,静脉留置针不能每天更换敷帖、留置时间过久,不同病人之间的各种治疗和护理不执行手卫生,甚至有些护理人员以忙为借口而忽视无菌操作规程,尤其中午和夜班值班人员少的情况下,有些护理人员因责任心不强而不戴帽子、口罩进行操作,这些不良现象对护理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发生医院感染。

1.6考核制度不健全,监督管理落实不到位

该院的医疗质量考核只注重医疗和护理质量考核,医院感染管理考核结果被忽视,没有把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疗质量考核。各科室各项制度虽齐全,但只是形同虚设,落实不到位,科室管理人员没有正确监督实施。

2对策

2.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医院设有感染管理科,护理部配合感染管理科,在临床各护理单元成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选一名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护士任组员,科室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日常感染管理工作,并负责科内人员感染知识培训,监督各项制度和措施的执行。

2.2改进并监督实施各项护理管理制度

2.2.1搞好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障之一是完善的护理制度各科室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和各自的工作特点分别制定了各科室、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感染管理制度、护理质量与感染质量考核奖罚有关规定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同时由感染管理小组监督实施制定各科室感染管理考核标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2.2落实岗位职责,保证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医院感染的发生是从患者入院到离院的各项诊疗操作、终末处置,任何一个环节稍有疏忽都有可能造成的。每个责任小组、每个护士、每项护理操作的每个环节必须把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落实具体,明确职责。护理部把隔离技术与无菌技术、病区管理、医疗用品的消毒与灭菌及危重病人的护理作为重点检查项;医院感染管理科主要监测各病区环境卫生学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管理一次性医疗用品,处理医疗废物及污水,管理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对重点部门和特殊部门的技术指导和双重管理进行强化,督促、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到目标明确、分工合作,管理到位[5]。

2.3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医院感染意识和技术水平

2.3.1重视护理人员素质教育护理工作的每一环节都有医院感染的防控贯穿其中,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慎独修养、责任心直接关系到护理行为的好坏。医院感染是否发生和护理人员在单独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能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所有的操作、处置是否符合要求密切相关,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加强护士素质教育[3]。

2.3.2加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①法律法规培训。针对护理人员感控意识缺乏,认识不足,首先对全院护士长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规定》《护士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工作制度和要求进行培训,并组织各科护士长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种医院感染培训班,提高护理管理人员的感控素质[4]。再逐级对护理人员开展法律法规培训,通过感染管理科组织专题讲座和科室内部组织学习,逐渐提高护理人员感控意识,发挥其感染防控职能。②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 培训的内容主要为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流行病学、抗生素的使用原则等,开展手卫生、个人防护用品等具体内容的教学,通过集体培训,科室内部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使护理人员在学习中逐渐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并在工作中强化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意识,使护理人员能自觉的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始终,提高感控意识[6]。

2.4 建立长效监督考核机制

把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疗质量考核,感染管理科制定各科室感染管理考评细则,量化打分,每月对各科室感染防控工作进行考核,存在问题上报质控科与奖金挂钩。并对各科室日常工作进行巡视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纠正,每月将存在的问题做以总结分析,以感染简报的形式下发各科室,情节严重的召开专题会议,请主管院长及院长参加,进行分析、讨论并整改;科室内部感染管理小组对科内日常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每月将存在的问题在课内召开感染专题会议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并实施。在护理部和感染管理科的双层监督管理下,有效实施各项规范、制度和措施,使院内感染工作规范化、法制化。

总之,充分发挥护理人员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潜能,本着以技术管理为重点,质量管理为核心,组织管理为保证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可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

参考文献]

[1]盛芝仁.有效的护理管理可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率[J].中华医学感染杂志,2003,13(3):262-263.

[2]郭常恒.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12.

[3]王宗升,刘金淑,韩金乡,等.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效果评价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1):50-51.

[4]李万红,邹小英.基层医院手足口病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30):92-93.

[5]林贵先,王荔.基层医院胃镜室医院感染控制及预防对策[J].重庆医学,2012,41(8):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