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林长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加快推进全县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竹江乡紧紧围绕实现“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上做样板”的目标要求,践行绿色理念,积极发扬“担当实干、马上就办”工作作风,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现将有关工作报告如下:
一、注重加强生态治理
(一)着力推进“净空”行动。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安排部署、组织落实和督导检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行政村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责任状,严格责任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二是强化宣传引导。通过发放宣传单、悬挂条幅、播放电子标语等形式宣传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形势,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来,形成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三是扎实做好秸秆焚烧工作。继续实行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包片,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三级联包督查体系,加大预防和巡查力度,每日开展定期巡查。
(二)着力推进“净水”行动。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河库管理与保护,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工程,集中组织了3次“清河行动”,对3座水库进行维修加固,陂头、老陂头两座水库完成生禽养殖退养,促进河库生态修复和保护。开展河库沿岸绿化造林,在金鸡山水库组织开展了“绿色竹江”义务植树活动,种植茶树80余亩。加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综合整治,改善河库生态环境。强化日常监管,杜绝非法侵占水域岸线、非法采砂、乱采乱挖等现象,确保河水清澈,河道畅通。
(三)着力推进“净土”行动。一是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强对退养护的日常监管,实行挂点领导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一对一”监管方式。巩固生猪退养成果,组织开展了1次生猪退养“回头看”行动,退养户未发生复养行为。二是开展农药化肥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各村组织保洁员、贫困户深入田间地头、池塘周边,清理塑料薄膜、农药瓶。
(四)推进农村清洁工程。一是出台《竹江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明确侨银公司与各村的责任划分,加强对侨银公司的监督和管理。二是以打造“清净整洁、精细秀美”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在实现日常保洁工作到位的同时,发动全乡党员领导干部、人大代表、志愿者全面开展“三清二改一管护”整治行动,将农村房前屋后乱堆乱放、菜园乱围乱盖、废弃物乱扔乱弃等内容作为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重点治理对象,全面提升我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三是每月召开全乡人居环境整治流动现场会,组织乡、村两级干部进行现场打分,结合日常督查结果,对各村环境整治成果进行排名,严格兑现奖惩制度。
(五)打响“厕所革命”攻坚战。一是迅速成立农村改厕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全面排查摸底工作,全乡3089户农户中,无厕所农户数34户,旱厕2户,已全部纳入改造计划。二是要求国土资源所将“三格式”无害化化粪池纳入农户建房保证金监管和综合验收的硬性指标,保障新建房厕所真正达到“三格式”无害化标准,不断提升三格式无害化户厕的普及率。三是结合高村乡村3A旅游景点创建工作,在高村新建了一座旅游厕所。
二、着力巩固生态优势
(一)持续推动移风易俗。持续推进绿色殡葬改革,完成“三沿六区”散埋乱葬坟墓整治1124座,整改率100%。严格执行丧事报告制度,实现“火化率、入公墓率”达到100%。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积极宣传和开展反封建迷信、反活动、严厉打击“黄、赌、毒”。通过村红白理事积极宣传,初步形成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农村新风。提升村民自治水平,全乡各行政村村规民约实现全覆盖,将具体项目和办理流程写入村规民约中,通过广泛宣传,得到广大村民自觉遵守。
(二)全面落实林长制工作。成立了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竹江乡林长制工作方案》,积极落实四项机制。充实护林队伍,各村书记担任村级林长,全乡聘请了11名护林防火员、12名公益林护林员和2名生态林护林员交叉管护,实现全天候开展防火、防盗、防病虫等保护资源的巡防工作,乡级林长每月巡查不少于2次,村级林长不少于3次,并做好巡查记录。竖立乡级林长公示牌1块和村级林长公示牌11块。整合基层执法力量,组建由林管站、派出所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队,对区域内毁林开荒、乱采乱挖野生植物、滥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统一严厉打击。
(三)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在泸水河、陈山河竹江段开展水域日常巡查,增设禁捕宣传牌21块,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和过度捕捞行为。强化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力度,上半年,在观溪村清理松材线虫病役木林1100余亩。
三、着力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一)大力发展特色绿色生态产业。一是持续做优做强龙脑樟种植这张名片,在原有中团、观溪两村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农户流转土地的形式扩大至5000亩;二是在矮屋村发展螺旋藻种植300亩,带动当地农户发展产业;三是在小车村引进安福县农友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投资350多万元发展稻虾共作基地300亩,目前已经投产。四是各村利用荒坡、旱地种植耐旱经济作物花生、大豆、黑芝麻约5900亩。
(二)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利用竹江老街情怀精品点和高村香樟园美丽乡村示范点,吸引客流,通过鼓励本地村民开办农家乐,目前已经开办了18家各类型的农家乐。
(三)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产业。大力推进观溪村、中团村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其中观溪村生态养殖小区已完成投资3400万元,中团生态养殖小区已完成投资8500万元。其中观溪村生态养殖小区已正常运营开始投产,中团村生态养殖小区一切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计划于今年10月份开始投产运营。
四、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乡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以及广大群众的期盼还存在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工作宣传不够深入,宣传工作存在角度不广、形式不多、渠道不宽、手段单一等问题。二是工作中对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在乡级层面缺乏强有力的手段或权力进行处置,导致管不住、管不好。三是乡级资金紧张,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投入资金不足,基础设施较薄弱。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乡将继续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按照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要求,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富民强乡的重要手段来抓,积极做好井冈蜜柚、高产油茶、龙脑樟、白莲等富民产业。下一步,继续巩固扩大稻虾共作基地养殖规模,推进中团村生猪生态养殖小区按期投产运营。在严格“三区划分”的基础上,做好生猪复养工作,在保证生态环保的基础上,促进生猪养殖。继续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完成高标准农田管护工作。
(二)大力发展“生态+服务业”。进一步打造高村乡级精品旅游点,持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按照“农旅+休闲”的模式,依托高村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农家乐资源,积极创建省级AAA乡村旅游点。精心打造竹江老街县级精品点,促进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争取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如开办码头特色民宿、农家乐等,形成生态旅游名片。
(三)大力发展“生态+家园”。一是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严格落实“河长制”“库长制”“林长制”,完成泸水河竹江老街段河堤护坡工程,做好全乡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二是持续推进绿色殡葬改革,破除殡葬陋习,倡导文明殡葬。三是建立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护机制,进一步提升城乡环境面貌。四是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行动”,完成11个新农村点的建设,全面提升村组基础设施水平。五是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整村推进高村、洋口、店上三村启动厕所改革,完成预期目标。
根据《XX县2018年度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实际,严格按照各项目标要求,切实加强镇区范围内水污染防治工作,现将XX镇2018年水污染防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一)明确工作责任。要求各村、相关单位做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主体,对各自区域、行业、断面等水污染防治明确各自责任,加强区域监管,统筹做好镇区水污染治理、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确保了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
(二)加强协调配合。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工作调度和预警通报制度,推动“水十条”贯彻实施,镇政府加强协调配合和联合执法,加大工作力度,攻坚克难,全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得到高效落实。
(三)落实主体责任。各单位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落实主体责任,加强了对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管理,通过开展自行监测,严格落实治污减排、环境风险防范等责任。
(四)严格督查考核。镇政府将在年终考核中对各村、各相关单位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配合县水污染防治工作督查组,定期对全镇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展及责任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问责。
二、全面落实水污染防治工作
(一)加强河流水污染防治。
1、加强河流沿岸检查巡查。按照《XX镇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要求,由镇河长办牵头,各村、畜牧站、派出所、司法所配合,对河岸沿线村社、畜禽养殖场(小区)、社区污水处理厂等污染源排查整治,消除了河流水污染隐患。
2、全面开展河道及周边环境治理。结合我镇环境卫生整治,对XX河道及周边环境进行及时清理,并长期维持。利用河道枯水时段,组织保洁员对河道进行垃圾捡拾,及时清除河面漂浮物。
3、全面营造护河爱河的氛围。加强宣传培训,全力营造护河爱河的氛围,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横幅,微信群等多种宣传方式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护河行动。
(二)强化镇区生活污染防治。
1、社区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并做好日常维护。沙滩、XX社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稳定达标运行,中水用于浇灌林地。社区物业管理人员做好日常维护及记录工作,建立健全运行记录台账。并开展污水处理监测,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2、提高餐厨废弃物治理水平。根据《XX市餐厨废弃物处理管理办法》,由镇食药所牵头,对各餐饮单位餐厨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处理进行监督管理,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不断提高餐厨废弃物统一收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
(三)推动农业农村污染防治。
1、防治畜禽养殖污染。禁养区内严禁新建畜禽养殖场(小区)。镇区所有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都要进行了雨污分流,建设完成清粪池、尿液池、堆粪场等污染防治设施。
2、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新型防治施药器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机械化精量施肥、保护性耕作等技术,指导农户转变传统施肥方式,推进精准施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建立健全科学施肥用药技术规范,减少使用量,提高有效利用率。2018年,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主要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5%,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4%,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达到60%,化肥利用率达到38%,机械施肥占比35%。至2018年底,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42%以上。
3、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围绕全域无垃圾创建活动,结合我镇环境卫生整治,依托省县环境卫生整治项目,加大环卫设施配备力度,规范了保洁队伍,建立了长效机制,周二全民环境卫生大扫除得以长期实施。
(四)保障群众用水安全。强化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对饮用水水源全面实施隔离防护、警示标志、界标界桩等水源保护工程建设,严格水源保护区周边区域建设项目环境准入,使我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了Ⅲ类或Ⅲ类以上标准。
(五)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加大执法力度。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预警管理制度》,配合相关执法部门,加大了对排污单位的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向社会公开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
一、调研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采取实地察看、个别访谈、走访上户、核查复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在XXX乡开展了大农业建设工作调研活动。通过对全乡大农业建设工作整体状态的梳理,特别是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面对面、心贴心向广大基层群众询计问策,对下一步大农业建设工作的推进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二、工作成效
农业建设发展成效大。XXX乡是农业大乡,全乡农田约6万亩,又是一个易涝易旱地区,防汛抗旱。我及时掌握天气形势,深入实地考察,科学调度电排和水库,在年初4月份调度电排排涝,7月份参与防汛应急,9月份调度农排抗旱,确保全乡农业稳定发展。
绿色崛起初见成效。进一步稳定退耕还林工作成果,积极配合县林业局做好退耕还林验收和发款工作。田园绿化造林工程进展顺利。坚决贯彻落实林长制建设工作,紧抓森林防火工作,狠抓秸秆燃烧控制,做好今冬明春全乡森林防火工作,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活动全面整治林政管理秩序。
农业科学规范化发展。在省、市、县农业局指导下,XXX乡开展农业“三下乡”讲座活动,有力指导我乡农业生产科学规范化发展,工作扎实有效,层层落实了非洲猪瘟疫情防控、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工作。特别是今年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们广大干群众志诚诚在村猪场和湖城大桥检查消毒卡点奋战42天,打赢了非洲猪瘟疫情防卫战,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畜禽养殖场拆除工作落实到位,11家规模以上养猪场,9家规模以下养猪场的拆除工作,坚决执行乡党委和政府的部署,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猪;同时坚决维护农民养殖户的利益,切实安抚好养殖户情绪,使猪场拆除工作稳步推进。
农业项目争取实现了大跨越。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为契机,一是积极申报项目,科学制订项目规划,全方位加强与涉农部门的联系与沟通,积极争取项目;二是创造良好施工环境,使得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展顺利,全乡60公里河道清淤工程有序进行,乡内各村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用电排得到有效加强。
规范砂场管理,服务扶贫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对采砂管理工作实施“政府统管、疏堵结合、公司化经营”方针,实现我乡砂场规范管理、有序经营,深入贯彻执行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饶河联圩进行环境整治,以二级达标标准对饶河联圩圩身垃圾、杂草、杂木、堆积物进行有效清理。积极与县砂管局对接,解决全乡扶贫工程及新农村建设项目工程用砂,保障全乡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
农饮工程全面铺开,落实到户。为圆满完成鄱阳县2019年脱贫摘帽任务,全县实施农村贫困人口自来水入户工程,其中XXX乡自来水入户工程量达555户。我带领乡水务站对全乡贫困户安全饮水情况逐户摸排,指导施工单位按时完工,不落一户,不漏一人,保障全乡贫困户全部喝上干净、卫生、安全的饮用水,全面解决全乡脱贫攻坚安全饮水任务。
农业服务工作主动扎实。乡农技站对全乡农作物病虫防治全程服务,及时病虫预测预防情报。乡兽医站积极组织好全乡兽医对全乡进行有效动物防疫。在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中积极对各农户养殖户进行服务,有效控制了畜禽养殖户的风险损失。积极促成乡辖内农户与人寿保险公司的政策性水稻大灾保险合作协议,并主动协调解决农户与人寿保险之间产生的纠纷,充分保障农户水稻种植利益。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乡镇大农业建设工作整体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但通过调研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
农资供应质量不能保证,产后系统缺乏健全的质量标准体系和有效的监控机制,对农产品销售渠道的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科技支撑作用体现不明显
在打造现代农业基地上,科技支撑作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首先,从干部到群众,科技意识还不够强,大量种田户缺乏科学技术知识;其次,缺乏资金支持和鼓励,种田农户无法承担技术改进的成本费用,科技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度不够。
(三)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虽然我乡的农机总动力与农机拥有量增长速度加快,但农村人均拥有的农机动力却极不平衡。一是现有农业机械化的装备主要是运输、灌溉、加工的占绝大多数,耕、种、管、收田间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二是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近年来土地流转现象增加,农田大户也逐渐变多,但整体来看,结构是松散的,集约化程度不高,服务功能不强,很难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需要。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建立我想健全农产品的质量考核监督体系,对农产品销售渠道的监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监管。在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同时强化农产品的包装和管理,打造三庙前乡手工竹艺、莲子藕粉、濠湖黄鳝等品牌,建设万亩莲花现代农业种植园莲子、莲心、荷叶茶等上下游加工产业,结合“消费扶贫”特色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充分发挥电商销售的平台,大力发展我乡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济产业。
(二)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科学化水平。一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发展符合我乡地域实际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加快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二是利用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的优势,提高作物复种指数,大力推广优化模式。三是通过土地流转,建成规模化、集约化土地生产模式,增加投资,大力创新建成稻虾养殖、莲虾养殖等综合立体农业示范基地。
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山东济南 250013
[摘要] 目的 探讨情景式模拟培训在提高低年资护士(工作<5年)综合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低年资护士14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人。观察组实施情景式模拟培训,对照组实施单项理论和操作培训。培训后按照统一标准对护士进行综合能力考核及通过问卷调查进行自我评价和护士长评价。结果 观察组护士考核中有67人为优秀,优秀率达到95.71%,考核成绩 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士在经过培训后进行自我评价,其各项评价指标结果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情景式模拟培训能够明显提高低年资护士的综合能力,提高护士的护理技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情景式模拟培训;低年资;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c)-0143-03
[作者简介] 李华(1972-),女,山东济南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产科护理。
护士培训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关键,是护理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环节,科学的培训方法可以节约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效果[1],缩短护士成长周期。目前各个医院对低年资护士培训没有统一方法,缺乏规范性,如何提高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使得她们迅速成长,已成为临床护士培训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情景式模拟培训是从案例分析法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极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法,通过实物演示、角色扮演等手段创设情景,在特设的情境中进行各种技术操作及处理事情的一种培训方法[2]。该院为全面提高低年资护士(工作<5年)的床边综合能力,探讨一种更加有效地培训方法,自2013年6月—11月采用情景培训方法,对低年资护士进行综合培训,提高了护士的床边综合能力,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培训对象为该院临床科室护士中筛选出的低年资护士140人,其中男18人,占13%,女122人,占87%;本科85名,占 61%,专科 55名,占39%;将研究对象随机编号分为两组,每组70例,抽取单号为观察组,其中男10例,女60例,本科生43名,专科生27名;双号为对照组,其中男8名,女62名,本科生42名,专科生28名。培训对象均经过医院规范的岗前培训,经统计学处理,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①选择该院教学组和操作组各10名护士长作为培训老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2组,每组10人,教学组和操作组护士长各5人,分别负责观察组和对照组培训。培训时间为3个月。
②由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委员会成员和各科护士长制定《护士床边综合能力考核表》[3]。两组培训老师根据考核表内容分别制定培训计划,观察组老师设置培训情景,情景设置必须与临床紧密联系,有针对性、系统性、覆盖相应知识点。全院共设计6个模拟病例(内科、外科各两个,妇产科、儿科各一个),涉及7项常用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及相应的护理理论知识,场景内容分为一般护理场景和常见应急护理场景[5]。一般护理场景包括[6]:病情掌握、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并发症观察、健康教育、护理记录等内容。常见应急护理场景包括输血、输液反应、猝死抢救、病情突然变化、跌倒坠床、医患纠纷、仪器故障、重点环节交接等。观察组进行情景模拟培训,重点培训护士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临床结合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强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等能力培训[7]。对照组将以上培训内容分解,逐项进行单项培训。
③对培训护士进行实物情景模拟,模拟现场抢救实境、模拟护理现场等,然后让培训护士根据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护理情景选择,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护理。同时,监考护士长、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委员会成员对护理过程进行观察,了解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另外,在考核过程中,考核人员要提醒护理配合的重要性,重点在护理过程中强调护理配合的作用,加强护理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加强合作能力。
④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委员会成员和各科护士长随机分组按照考核表进行床边考核,考核病例选用病区住院病例,两组研究对象随机抽取病例完成考核,考核过程包括[8]汇报病例、评估病情、发现护理问题、执行相关操作、进行健康教育、病情并发症预防、回答相关提问等环节,根据具体病例灵活掌握考核内容,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在心理素质、病情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沟通交流、书写规范、应急能力等床边综合能力的差异。考核分级[9]:考核结果≥90分为优秀,85分~90分为合格,<85分为不合格。
⑤问卷调查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培训考核结束1个月后,两组培训护士结合培训后护理工作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发放问卷调查140份,收回140份,回收率100%。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培训护士综合能力考核结果
观察组人员的考核优秀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培训护士自我评价见表
观察组护士在经过培训后进行自我评价,其各项评价指标结果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经过以上分析研究,总结出,相比传统的单项培训方法,情景式模拟培训的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3.1 缩短成长周期,提高综合能力
优质护理服务所推行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以及护理工作的突发性、多变性、复杂性等特点,对护士个体的床边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低年资护士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尤其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因经验缺乏,技术不全面,综合能力欠缺,影响了护理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甚至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景模拟培训内容丰富,场景灵活,涉及面广,促进了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保障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护理服务的关键。
3.2 拓宽学习视角,增强培训效果
传统的单项培训方法,主要是将各项理论操作分解开,孤立地进行理论灌输或操作演练,以单纯达到某项技能为目标,存在只见疾病不见人的弊端[11],忽视了培养护士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景模拟培训与考核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无考核疲劳感,真实工作场景的再现[12] 增强了责任护士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枯燥、单调,护士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投入和善于思考,避免了表演式的生硬模仿,讨论式、启发式的指导和点评,给护士提供了思考和发挥的空间,在各种不确定的环境和轻松有趣的状态下学到知识,充分将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护理中。并且将各种场景所学到的经验和技巧易迁移到临床工作遇到的各种情景中,达到学习培训的目的。
3.3 培养创新情感,增强自信心
国外有研究报道,情景模拟作为教和学的手段,能够促使学生在临床实践技能方面的自信形成,学生在模拟过程中的能力提高促使其自信形成[13]。在培训和考核中模拟各种临床情景,使护士面对的不再是模拟人,而是真实病例,每个人遇到的干扰因素也不尽相同,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激发护士学习热情,增强自信心,促使护士在面对具体患者时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锻炼护士心理素质,提高专业水平,培养应变能力。
3.4 学会换位思考,提高沟通技巧
情景模拟培训与考核因为要面对不同病例,护患沟通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一般的交流和事实的陈述,而需要更高层次情感交流和体验,在情景模拟培训考核过程中护士整体形象包括语言、语气、表情、肢体动作等沟通交流方式都是培训和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培训能够提高护士沟通交流能力与技巧,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情景培训与考核作为护士培训的一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培训与考核费时较长,计划集中培训考核病区护士长和带教老师,在培训和考核过程中增加难度和力度,培训一批理论扎实、业务精湛、知识面广、能力强的护理人员加入培训和考核队伍缩短考核周期[14]。
实务情景的模拟与客观测评相结合,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同时能够锻炼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配合能力。传统的带教模式中,带教护士仅简单的进行知识的灌输,不注重与护士人员的交流,也不重视护理人员配合之间的沟通,往往带教出的护士,理论知识能力强大,但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却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配合,而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而采用实务情景的模拟,可以为护士提供一个完整的、全面的护理环境,从而在这个环境中帮助护理人员认识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和要点,查缺补漏,提升理论实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帮助带教老师认识到带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带教工作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工作重点的梳理和强调,从而提高带教效率。
该研究中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护士考核中有67人为优秀,优秀率达到95.71%,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士在经过培训后进行自我评价,其各项评价指标结果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龙定梅[1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不存在明显差异。也就说明了,将情景模拟培训运用到低年资护士的带教工作中,并结合客观的测评系统,能真正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提高护理质量,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李丽萍,刘艳.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培训模式的探讨[J].中外医疗,2013(3):169.
[2] 张晔,陆鸿亚,顾祺泾.应用急救情景模拟演练提高产科病房低年资护士的急救能力[J].护理与康复,2013,11(3):278-279.
[3] 张莉,余丽丽.情景模拟健康教育对低年资护士培训效果的观察[J].吉林医学,2013,9(29):6144-6145.
[4] 周红琼.情景模拟在手术室低年资护士护患沟通培训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3,11(10下旬刊):153-155.
[5] 郑亚男,金向英.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带教策略现状调查[J].护理学报,2010,7(10):15-18.
[6] 郭江玲,赵水花.情景模拟在低年资护士入院宣教培训中的运用[J].护理学报,2012,11(11):21-23.
[7] 蒋银芬.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培训模式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0,42(4):55-56.
[8] 张海燕.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11,14(11):15-17.
[9] 李波,龚桂姿,田锋,等.低年资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培训的方法与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2,18(30):687-689.
[10] 谢美莲,郑一宁,刘登贤,等.对国内低年资护士院内在职培训模式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3,20(4):88-90.
[11] 刘春,曹晓燕,杨红利,等.浅谈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及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22(1):118-119.
[12] 赵莹,张艳.浅谈低年资护士急诊急救能力的培养[J].中国卫生产业,2012,24(10):51.
[13] 李亚琴,许虹.低年资护士综合素质培训方法探讨[J].西部医学,2010,15(9):1762-1763.
[14] 朱清文,马智群,周立智,等.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10,19(29):2691-2692.
关键词:民营制造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民营企业由于规模相对较小,企业经营历史较短,对人才吸引力不足,管理经验也不足,造成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中,民营制造企业越来越难以适应日益规范化的市场的要求。在财务方面,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的意识不浓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难;企业对资金的管理不善,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民营制造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民营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采取措施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一、民营制造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已经发展了三十多年,在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在国内市场赢得了好评,还积极参与了国际资本市场,开始了跨国经营的道路。同时,也有一些企业因为经营不善的原因,退出了市场。这些因经营不善推出市场的企业中,不乏因财务管理不善导致企业风险失控,从而在市场失去竞争力,进而推出市场的企业。民营企业应该从财务管理体制、资金管理和成本控制入手,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民营企业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营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财务管理的观念、目标、内容方面,逐渐突破了传统的企业经营活动范围。民营企业受到市场的冲击,企业的融资环境不利、筹资政策不合理,财务管理观念落后,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这给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改善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已迫在眉睫。
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金融机构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机构之一。在现代市场中,尽管融资渠道很多,但是适合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很少。首先,国内上市进入门槛较高,入门成本也较高,导致民营企业难以与直接资本市场衔接,直接融资能力比较差。其次,民营企业因为融资信誉程度低,没有足够的能力发行企业债券。虽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外的金融机构进驻我国的市场,但是外资的引进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由于营业网点增多,经营成本加大,外资会把重点放在大型企业身上,而民营企业得到的机会很少,很难得到国外金融机构的投资。
(二)民营企业投资规模偏低,投资目标不明确
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民营企业的投资却在下降,主要原因是市场环境的制约,民营企业在某些产业的进入时,受到国有大型企业的排挤。同时,民营企业投资者在投资方向的把控上,主要依赖个人商业眼光,缺乏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因为我国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投资有风险,投资者的正常投资活动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导致部分民营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不高。另外,传统行业出现了供求过剩,竞争激烈,也影响了民营制造企业的投资活动。很多民营企业找不到通畅的融资渠道,资金不足也无法投资。
(三)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多数民营企业的创始人缺乏财务管理的意识,文化素质偏低,无法掌握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也无法在公司发展中运用现代化的经营管理办法。同时,一些文化素质较高的民营企业管理者,又缺乏技术管理的经验,没有掌握基础的财务管理的能力。对于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指标和数据,许多民营企业家都不能正确理解,另外,现在的民营企业的管理中,普遍采用家长制,把企业内部的财产权掌握在少数几个人手中,优秀的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在财务管理中,要么过度控制,要么管理不善,一些管理人员也没有形成正确的财务管理意识。
(四)会计业务不规范
现今的民营企业中没有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大量财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职责不明,没有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财务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只是按照领导的指示,处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机构基本上是内部结构,大量由员工的亲属组成,财务岗位也是由亲属担任。财务管理人员往往忽视国家的会计法律法规,随意进行账簿的设置、记账不清楚,经常随意进行调账、销账。
三、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改善民营制造企业的外部环境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宏观经济环境和客观因素造成的。因此,首先必须完善企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健全融资环境。虽然我国在法律上已经承认了民营企业的地位,但是关于民营企业现有的法律,经济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可以从以下方面改善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
一是为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促使更多资金投入到民营企业,应设立相应的担保机构,保障企业融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是成立风险投资基金,保障企业的投资,组建风险投资公司,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投资风险。
三是建设民营企业的信用信息系统,有利于促进民营企业的信用信息自动化、系统化,便于企业电子化的财务管理。
四是建立规范的信用中介服务结构,制定合理的服务条约,规范中介公司的行为,促进民营制造企业的信用信息咨询环节、服务评估环节的专业化和一体化。同时,还要规范中介服务结构的法律责任,促进公司行为的合法化。
(二)提高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为了解决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大财务部门对企业经营成本的控制力,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首先加强企业的内部经济控制,合理实行财产控制,建立科学、严格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可以采用集权型的财务管控机制,促进激励机制的多元化发展,运行机制符合企业的规范,加强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和监督。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速度和科学性,在决策前,采用定量计算分级的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还要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做到民主决策。还要实行预算管理制度,认真编制财务预算。财务部门要按照财务预算的标准定期检查公司的账目,细分责任,实行奖惩机制,严格预算的程序。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特别是在管理机制方面,应该制定科学的考核机制,建立竞争上岗的制度,促进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健全公平、公开的竞争机制,给民营企业注入新的活力,突破传统的人才聘用机制,选拔优秀的人才,从源头开始,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
(三)加强民营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定风险防范机制
从原则上来说,任何市场活动都是有风险的,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风险更大,蒙受的经济损失更大。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谨慎地进行投资活动,规避市场风险。企业管理者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善于观察市场的变化,采取各种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因此,民营企业要具备资金的风险意识,加强资金管控力,制定资金管理的责任制。企业还应建立合理的筹资制度,处理好投资和融资的关系,控制资金的分配和分流。同时,民营企业还要建立合理的财务分配机制,树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部门需要全面掌握公司的财务信息,全面收集公司的情报,加强和公司其他部门之间的交流,全方面地监控公司的财务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营制造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堪忧,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单一,民营企业投资偏低,投资目标不明确,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会计业务不规范。针对这些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善民营制造企业的外部环境,提高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加强民营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定风险防范机制。
参考文献:
[1]刘广斌,马葵,刘辉.民营制造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和问题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5,05:148-149
[2]王颖.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06,02:57-59
摘要:中国社会工作的建立和发展,应该扎根在中国社会文化的土壤中,育化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作理论与方法体系。首先,需要整个社会科学界对中国进行切实的研究,使研究结论能够真实反应中国社会的特点,并为社会工作的具体实践提供可靠的理论和方法依据。其次,社会工作者应该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积累具有中国本土特点的经验,并将之系统和专业化。
关键词:社会工作、本土化
一、社会工作的产生极其特点
社会工作是一项助人自助的活动,发轫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当时,由于工业社会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急剧转型,西方社会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也由此产生许多弱势群体,例如失业和贫困的群体。社会工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基督教文化所提倡的救人助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
处于初始阶段的社会工作,所依靠的只是施助者的主观经验和善心,缺乏系统和专业性。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工作开始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按照格林伍德的观点,成为一个专业应该具备五个特性:拥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具有权威性、得到社会的认可、有专门的伦理守则及专业文化。在理论体系方面,社会工作从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中引入了许多理论,例如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等,充实了自己作为一门专业的理论体系。此外,社会工作发展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实务技巧。同时,社会工作的专业所需要的伦理规范也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完善。
由此可见,社会工作在西方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走出了一条“助人实践——专业构建——专业服务”的路径。这一发展路径的启示是,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必须有社会内部张力的推动。从“自发的、朴素的和零散的”到“系统的、专业的和自成一体”的,一个专业的形成必须经历这个过程。
以此反观我国目前的社会工作发展,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社会工作恰好是一个“理论先于实践”的状态(向德平,2008)。由于,社会工作在中国是一件“舶来品”,而国内社会内部张力还未充分展现,造成了中国社会工作“理论先于实践”。
中国的社会工作应该是什么样?中国的社会工作应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本文将对此进行思考。
二、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社会工作的传入,在本质上是与人类同一性的前提分不开的。社会工作中的精神分析理论、认知行为理论、系统理论等等,都承认了在这一个体上存在的规律,通过科学的方法验证之后,可以推论到另外的个体身上之。医学、生物学等基于生物性的推论,在不同人种和不同社会之间通行,这毋庸置疑。然而,社会科学的理论,在不同文化中的通用性并不强,所以单纯的内化西方社会工作的一整套理论是不实际的。如何在本国的土地上,自然发育出具有与西方社会工作相同社会功能的事物?这是中国社会工作的当务之急。
我国的整个社会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着西方理论,本土发育出的理论很少。西方的社会工作理论是在西方的土壤中发育的,它在中国社会的适用性还有待验证。所以,社会工作本土化必须建立在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进行验证的基础之上。除依赖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之外,还有的学者主张将社会工作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伦理的基础之上。江娅在论述社会工作的伦理基础时,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文化当中的仁爱、慈悲等文化可以作为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础(江娅,2003)。中国的传统文化虽然博大精深,但其在当代中国社会的适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削弱了。传统文化之于当代的中国,就像西方文化之于中国一样,已经是一个在彼岸相距甚远的事物了。所以,社会工作与中国传统文化话的接洽问题,也面临着跟西方理论本土化一样的问题,即在当代中国社会的适用性有待研究和验证。
根据以上论证,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关键在于“立足国情”,将注意力投入到寻找当代中国社会中真实存在着的规律当中,这种规律包括中当代中国个体、群体以及整个社会的切实存在的一系列特点。这种基于实证基础之上的、关于中国社会切实可行的研究结果,在建立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方面才是具有效力的。
三、本土化的社会工作
大卫·豪将社会工作理论分为“为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社会工作的理论”(王思斌,1996)。“为社会工作的理论”是指用来对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的规则和机制进行解释的理论;“社会工作的理论”则是指用来对社会工作实践本身的性质、目的、过程、方法进行说明的理论。
由此来看,为社会工作的理论,主要是从比较高的层次来对人和社会进行阐释的理论,如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以及它们的具体研究。这些通过具体研究建立起来的理论,为社会工作中的问题解决、危机干预等活动提供了明确可证的理论和方法依据。社会工作的理论,则是由为社会工作的理论引申出来的、关于社会工作实务的、具体可操作的理论。社会工作的伦理准则,也应该属于社会工作的理论。
依照大卫·豪的逻辑,中国的社会工作应该从两方面来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首先,应该了解当代中国的国情,研究认清当代中国个体、群体和社会的特点。其次,再根据这些特点发展出适合中国社会工作开展具体工作的实际操作方法和伦理准则。
如何认清当代的中国社会,这是一个宏大的工程。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社会工作要想具有可靠地、实实在在的理和论方法支持,需要整个社会科学切切实实的研究。特别是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如果能够真切地发现当代中国社会宏观和微观层次存在的规律,以此作为社会工作实践的指导,那么社会工作的具体活动就具有了很好适应当代中国社会的可能性。
例如,王春霞在谈到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时,认为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家庭式的亲情价值观在中国社会工作中有较广泛的文化基础,社会工作者必须摈弃“家长制作风”,让案主学会自决。由于传统的消极求助心理,助人活动应以社会工作人员为主动,西方的等人上门求助的模式在中国会使社会工作变得被动,传统的乡邻之谊在一定意义上有助于社区工作的展开。(王春霞,2006)
在另一个层次上,社会工作者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对其加以科学的总结和验证之后,推而广之,也可以作为中国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来源。在实践层次,社会工作者需要将西方传入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带入到中国社会的实务工作中去,验证其解释力,删去不适用的,保留适用的,并且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理论和方法。
的“差序格局”理论,就是立足中国社会的真实情况发展出的一套关于中国人如何将不同的人分为不同的次序的理论。这样的理论无论是对社会工作本身,还是对中国社会其他方面,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社会工作可以按照“差序格局”的规律来构建自己解决问题的路径。但是理论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和改变自己。(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参考文献:
[1]向德平,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取向及其反思,社会科学,2008,5。
[2]王思斌、谢立中、马凤芝、程为敏,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历史与现状,中国社会工作,1996.2。
[关键词] 民营企业 人力资源 制度创新
随着技术的进步,先进技术的重要性使整个社会成为了知识经济社会,掌握先进科学文化的人才成为了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民营企业的人才任免机制和公平竞争环境只是相对于落后的、未进行改革的国有企业人力管理制度而言,但相对于先进的管理模式而言,其管理制度还是存在着缺陷和不足。在中国加入 WTO的今天,如何改进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成为一个十分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一、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任人惟亲现象严重
民营企业是由私人或家族联合投资开办的,他们开办企业的目标是为了使自己的资产增值,用资本创造更多的财富,而这些资产或财富都是企业家或整个家族所有。为了更好地、更可靠地管理自己的财产,民营企业家在高层主管部门负责人的任用上“任人惟亲”而不“惟贤”,甚至因人设岗而不是因事设岗,急功近利而缺少长期计划,而从外界聘用的管理人才只能担任家族成员的副手,或担任不涉及大额资金运转的部门主管,在业务上他们没有直接的决定权,“任人惟亲”打击了非家族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削弱了企业内部凝聚力,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2.家长制作风盛行
企业家拥有民营企业,对企业的管理及企业的生产运作,都希望以自己的意思而为,自己亲力亲为地管理企业,企业的大小事各均需由他批准同意方可执行。但由于企业家素质的局限,决定他不可能对企业任何事务都能快速地做出正确的决策,在商机稍纵即逝的市场经济中会使企业丧失发展壮大的机会,甚至对企业造成损失。而企业家聘用的人才虽然具有先进的管理运作思想,但家长制的管理使人才不能尽展其才,正确的建议在与企业家决策发生冲突时会被一票否决,员工的才能不能在企业中得到充分发挥,人才会为自己的发展担心,最终另谋他处。
3.企业文化建设被忽略
企业文化可以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但我国的民营企业却往往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建设:(1)引进人才不惜重金,并委以重任,使用过程中放手放权却不放心,背后设钳制,搞防范;业绩做大却被老板“架空“;(2)虽注重引进人才,却忽视培养人才,不能很好地营造一个在企业学习的环境;(3)部分企业缺少道德信用,大量侵占知识产权,恶意造假,企业在短时期内牟取了暴利,但妨碍了市场拓展。这些行为妨碍了民营企业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没有良好文化的企业就像缺乏灵魂,不能很好地团结并留住优秀人才。
4.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民营企业虽然可以自己决定薪酬,可以将薪酬与工效挂钩,但企业不重视基础管理王作, 没有经过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估,致使薪酬的发放随意性强,有失公力,严重挫伤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当管理人员发现薪酬与自己预期出现差距时,就会希望在别的企业寻找到与自己预期收入相符的工作,出现人才流失。
5.人力资源管理缺少规范,部门员工缺乏综合工作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个专业,涉及诸多领域,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政策学、心理学、社会学、 人口学等等,这个专业的核心知识和技能是综合性的,然而,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大多没有经过这方面的系统教育,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所从事的主要是基础性和例行性工作,很少有人能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升到战略高度,开拓性地开展工作。
二、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分析
1.承袭了国有企业某些管理模式
改革开放后,在国家的批准和帮助下形成了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而正式改革开放期间,我国的国有企业面临着改革的阵痛,不适应市场经济而且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的企业进行了改制,即“国营”转“民营”,企业主为了维护企业的正常运作,在管理制度,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上承袭了“前辈”,而新设成立的民营企业由于缺乏先进的制度模式样本,也多学习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对上岗制度、激励约束制度并未做出大的调整。
2.家族管理模式
民营企业是由私人投资创办的,创业者本人或家族成员几乎完全掌握大权,几乎控制了企业的所有部门,这一方面是山于观念问题,认为自己或家族成员是企业的所有者,让外人管理不可靠,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缺乏竞争性的外部市场监督,矫正管理层的懈怠和“道德风险”。这就造成从外聘用的人才只能在企业中做家族管理者的助手,在业务上没有决定权,而对于具有管理才能的员工,他并不会满足于做一些协助处理业务的工作,他希望直接参加管理工作,将自己的管理思想贯彻于企业的运作,这就对企业家的权威形成了挑战,企业家会更加严格地控制员工的工作,不容员工对其管理思想及方式做出挑战,抑制了员工的做作的积极性。
3.才的“流动”思想
民营企业从外聘用的人才多时具有高素质的和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强的,企业家聘用人才是为了更好地帮助自己处理复杂的业务,但人才具有自己新的观念,他们为了自己的前途来到民营企业,又会为了自己的前途不断地“跳槽”。
(1)管理、技术人员为了提高自己的实际业务能力而来到民营企业;(2)管理、技术人员供不应求引起人员流动;(3)“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观念引起人员流动;(4)人才“挤”人才引起人员流动;(5)人才不断“跳槽”,其身价不断高升的诱惑力引起人员流动。据有关专家预算,优秀企业人才年流动率应在15%左右,而民营企业远高于这个比率,有的高达50%以上。
三、创新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新企业文化
营企业有必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1)“人本”管理,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摆脱“经济人”及片面强调金钱的刺激作用的思想,必须重视员工的再教育,加大对提升员工能力方面的投入,重视人的资源性管理,真正解放被管理者,然后最终解放管理者自己,营造“人本管理”的文化与环境氛围。
(2)“知识流”管理,创新知识资本经营文化,企业制定长远的人才战略,企业对人才结构应认真地进行战略性设计,优化完整人才结构,并且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及企业内部的竞聘机制,重视人才长期作用与企业主体命运之间的唇齿关系。
(3)“开放型”管理,突破企业的家族式管理,家族成员的能力毕竟有限,当家族成员无法胜任时,则应大胆任用外聘的非家族人员,引进优秀人才。
(4)“诚信型”管理,强化民营企业的道德和法制经济意识,市场经济是法律规范下的有秩序的经济体系,日益健全的法律体系将弥补市场经济的漏洞,任何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并发展,就必须遵守法律规范及市场规则,规范企业道德信用行为,树立企业市场诚信形象。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民营企业的灵魂,是企业逐步走向国际大舞台,由国内竞争向国际竞争的发展历程中必须的国际通行证,企业能更好地团结员工,在国际人才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设计人才提供竞争性薪酬
民营企业要想吸引并留住人才,就必须向人才提供一份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如果企业提供的薪酬明显没有竞争力甚至低于市场水平,而又缺乏其他激励补偿措施,企业就难以避免地会出现人才流失现象。民营企业要想吸引并留住人才,就必须充分了解薪酬的市场水平,了解其竞争对手所能支付的薪酬,然后提出自己的薪酬水平,并进一步将业绩与薪酬挂钩,如奖金的增减,企业还可以通过员工持股、管理、技术人才以知识入股的方式将企业股权与员工未来收益紧密结合,管理、技术人才可以通过企业评估在企业中优先优惠甚至无偿获得企业股份,通过分红、福利等形式增加入才的未来收益,促使人才更努力地工作,在工作中不仅考虑企业短期利润,更注重关心企业长期发展。竞争性的薪酬与企业股权发放的双重激励将更好地吸引并留住人才。
3.善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机制
企业要想留住优秀人才,就必须转换观念,不能将员工简单地视为雇员,而应将人才当作客户,当作企业的主人,从员工的需要出发,及时培训员工,更新员工知识结构,通过培训开发,不仅提高员工素质,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使员工感到了企业对他们的重视,从而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企业应将员工培训与员工职业生涯计划相结合,通过调查了解员工的能力,帮助员工制定其职业生涯计划,从而更全面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将员工培起企业的骨干。对员工的培训不但有利于员工个人的发展,更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吸引并留住人才,也正是如此,培训对企业才有意义。
4.立合理的企业内部流动制度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并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个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这种需要是要实现员工的个人理想和抱负,最大限度地发展个人潜力并获得实现自我价值。人才希望加入一个优秀的企业,通过企业为其提供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取得成功并为企业所重视。当员工发现自己目前的工作阻止了个人目标的实现,他就会不满,对企业的贡献精神随之减少,反之,员工将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因此,民营企业应建立合理的内部人才流动 制度,使人才得到及时合理的流动,使员工在企业内部找到一个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岗位,避免人才的流失。
5.视人力资本市场化运作
我国拥有巨大的人力资源基础,但仅将人力作为资源还不够,应将人力变成资本。使其成为企业的财富,让其为企业所用,并不断增值,给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通过市场化运作,更多的优秀人才能展现在企业面前,企业间的人才竞争使企业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人才资源,人才在企业中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样,民营企业更清楚地知道该人才的价值,人才也充分了解自己应有的地位。市场化的运作使双方都会感到满意,使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动更趋平稳有序。
6.高企业家素质
企业要留住优秀的人才,就必须有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能与他进行必要的思想和技术交流,让人才对企业家的能力感到钦佩,从而感到这个企业的魅力,继续留在企业学习工作。因此,企业家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企业家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应使自己具有独立的人格和稳定的价值观,具有高尚的操守和自律精神,对国家改革政策的深刻理解与运用,对企业员工注重精神的感召和凝聚、激励,对法律法规的自觉遵从以及对企业长远战略目标与资源 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系统、综合性思考,培养自己的风险意识、创新精神、对机遇的把握、非凡的判断力、高超的团队组织能力与影响力。一位高素质的优秀企业家,通过不断的与人才进行业务、思想上的沟通,会使人才钦佩于企业家的个人魅力,更好地团结和凝聚人才于企业,最终不仅提高了企业家的个人能力,而且为企业吸引和留住了人才。
参考文献:
[1]苏照林: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人才了望,2003,(2)
[2]张丽萍: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本的激励和约束机制[J].人才了望,2003(4)
[3]曹文:人力资源管理关键是提高人的素质[J].理论与实 践,2003,(2)
[4]何志强:人力资本生命周期与教育需求[J].经济评论,2003,(12)
城市的和谐发展系于管理,社会和谐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体现着城管部门依法行政水平的高低。城市管理得越好,城市的文明程度就越高,城市的形象就越好,城市发展就越具活力和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管理城市,保证城市的有序运转,在管理中求和谐,在和谐中求发展。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管理好城市,创新管理方法,实现城市和谐发展,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实现城市管理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城管办结合当前形势和街道实际情况,力求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力争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要完成三个转变
一是从经验式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现代城市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是一个系统工程,管理目标、标准、流程、管理方法、监控手段、效果评判、危机处理等方面有一套严格、规范、科学、可操作的指标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区分科学管理与经验管理的标准就是看它有没有一套科学的、可行的量化指标体系,指标是任务的具体化,是检查的依据,是监控的手段,是研究的资料。科学的城市管理必须有信息系统、决策系统、指挥系统、应急处理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社会咨询系统,单凭经验是难以保证实现管理目标的。为此,城管办将围绕环境卫生创建、城管行政执法等方面建立可操作的城市管理考评、监督体系,加强科学管理。
二是从运动式管理向制度化管理转变。城市是经济、社会、环境等系统的高度集成,城市管理是一种综合管理和系统管理,要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城市管理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制度性潜移默化过程,而不是暴风骤雨似的革命,仅靠一场或几场运动式整治或检查是难以达到治本的长效目的。运动式管理只能提高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技能,使管理陷入被动依赖。今年,我们将继续完善环境卫生督察制度、城管队伍内部考核制度,建立城管执法行为标准,管理逐步向制度化转变。
三是从问题式管理向预防式管理转变。问题式管理把问题的事后处理作为管理的中心工作,等问题产生、媒体曝光、群众投诉、领导批示来安排工作,是典型的应付式短效管理。预防式管理不是把问题的善后处理作为工作的最终目的,而是把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消除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控制类似问题再度产生的措施作为管理的重中之重,它是一种治本型的长效管理方式。我们要总结前两年城管工作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加以研究整理,在关键节点、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提出相应的预控措施,做好预案,由事后管理向事前管理转变。
要做到四个到位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充分认识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管理已进入一个关键时期。一定要从促进生产力发展、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对于保障基础设施正常运转,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村、社区各级领导都应把城市管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是管理队伍到位。我城管办目前人员比较集中,集城管、创建、村建等部门于一体,经常还要应付一些临时任务,管理精力难以跟上,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为实现街道年度创建目标,我们首先要充实城管力量,配备一支相适应的管理队伍。其次要从严治队,强化队伍素质教育,不断提高队员的执法水平,规范执法程序,加强队容考评,力争做到“执法全到位,管理全天候,责任无缝隙,考核无盲区”。
三是管理措施到位。首先实施责任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主要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职责明确到各单位、各部门,管理重心要下移,各单位要根据各自的职责任务对此加以落实,这是我们搞好城市管理的基础和重心。其次要完善城管网络,协调各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城关运作网络,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局面。
四是管理监督到位。首先要完善监督网络,建立健全城管绩效考核细则。建立和完善内部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行政监督与司法监督相结合、群众举报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网络,把执法队伍的行为置于各种监督之下,提高执法工作透明度。其次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组成督察组,定期对各单位、各部门落实城管各项工作的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对成绩和问题进行通报,以促进做好城管工作。
要建立五种机制
1、建立城市目标管理责任制。城市目标管理责任制是一种将总目标层层分解到每一个管理环节和每一个管理者,市、区、街道、社区层层签订责任制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责任制可以把城市纵向管理链和横向管理链用责任状连结起来,构造一张可测量、可控制、可监督的城市管理网,消除城市管理上的职责不清、相互扯皮、交叉管理和管理黑洞,实现城市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长效化。
2、建立和谐的协调配合机制。城市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一个部门来抓都难以取得实效。面对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必须建立起各部门的和谐协调的配合机制,并不断拓宽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渠道,整合社会力量,形成齐抓共管合力,从而努力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建议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负责,规划、建设、公安、工商、卫生、环保等有关部门共同参加的城市综管理委员会,负责城市管理的领导、协调、监督和检查工作。能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营造一种勇于沟通、乐于协调、善于配合的良好工作氛围,达到部门间协同管理和执法的目的,从而及时化解城市管理及执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为城管决策和强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建立城市管理市场化运作机制。欧美城市管理界流行以“企业家政府”和“虚拟政府”为代表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克林顿执政时曾把它视为治国良策。我们可以借鉴这种理论,在公共管理领域中引入竞争机制、利益机制,通过委托、招标、租赁、承包等形式,把政府公共管理职能转移给企业、社区和私人机构,加强服务质量的监督。环卫、市政、园林的养护实行企业化管理,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实现城市管理企业化运作。
4、建立严格的督察机制。树立队伍良好形象,队伍组建后,我们要实行“五明确”,即明确路段、明确人员、明确时间、明确责任、明确目标,以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工作责任到每个人,逐级管理、逐级负责和时时负责”的良好管理局面。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推行目标责任考核制,对队容风纪、文明执法、履行职责、执法规范、执法效果等进行考核。对月考不达标的路段和个人实行责任追究,同时实施诫免、待岗、末位淘汰等措施。要成立督察小组,每天上路排查问题,定时通报存在的问题和责任人,并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当场纠正与跟踪督办相结合、督察结果与工资挂钩相结合等方式严格督察,有效提升执法队伍的形象,保证执法效果,改进执法队伍的工作作风。
5、建立全方位全天候的城市管理作业机制。建立全方位城市管理作业机制,在城市管理上没有重要路段与非重要路段、重要街道与非重要街道、重要地区与非重要地区之分,城市管理必须全覆盖,不留死角。建立全天候城市管理作业机制,在城市管理上没有白天与夜晚、上班时段与休息时段、节假日与非节假日之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从思想认识上确立城市管理的社会地位和管理作用。通过综合执法,规范执法行为,建立一支高效、廉洁、公正、文明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进一步明晰执法内容,理顺行政执法职责与权限,实现对城市的依法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实现对城市的长效管理。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性;对策
“适应性问题”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在Lazarus( 1969) 看来,适应是面对环境压力的应对行为和能力,是满足个体心理需求与环境维持的一种和谐关系,不适应的行为往往影响个体的日常活动, 而适应行为则促进个体在家庭、学校、社会上的独立性,这种适应双向性特点导致新生大一时期的适应性对其后来的社会支持、同伴接纳、个人的情绪、世界观与信念、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都会产生较为持久的影响,进而对其后续发展和高校教育质量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一、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表现
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和身心平衡发展的意义与重要性具有较明确和深刻的认识,一般都能自主地处理好学习与生活问题。但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部分新生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并未过关,在离开中学进入大学校园时,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环境,对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对由依赖到相对独立的转变,不同程度地存在适应性问题。这是笔者在新生工作中,所要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新生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方式的不适应
据有关学者的调查表明,大学新生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在新生适应不良的问题上,排名第一位的便是学习适应障碍。其中直接的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在高中阶段,学生以升学为学习的主要目标,对升学后的目标很少考虑或根本没有考虑。当他们实现升学目标后,人生定位便开始模糊起来,目标也随着不明确。另外,大学课堂中以教师讲授为辅,学生自学为主的形式开展的开放式教育为主;对于大多已经适应中学时期的上课模式的新生而言,如何安排课余时间,如何自主学习成了一个普遍问题。结果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存在厌学情绪,兴趣容易转移等。
2.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校园,学生基本上要独立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这要求新生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部分新生上大学之前个人生活方面均由父母操办,自理能力较为欠缺,难以处理日常生活事物,更为甚者自我中心强的学生,难以适应集体生活,在作息时间等方面与舍友容易产生冲突。此外,不少新生在独立理财、照顾身体、料理个人卫生、保管自身财物等方面在不同程度地存在困难和问题,这些都值得我们注意。
3.人际交往方面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以后,新生人际交往范围、对象、内容、形式等都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由于交往能力和自身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一系列变化,从而出现种种人际环境适应的问题。首先具体表现在不能恰当处理与同班同学或与室友之间的关系,导致在班级和宿舍内部存在不和谐因素。其次,表现为不善于与异性同学交往,相对宽松的校园氛围为新生扩大与异往提供了条件,但部分新生不善于与异性同学交往,这有可能严重地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和日常学习。再者,过于依赖原有社会支持系统,主要表现为恋家,或总是与以前的同学、朋友联系,向他们诉说衷肠,表现出怀旧倾向。
二、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主要原因
大学新生的种种适应性问题,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没有充分发挥其培养孩子适应能力的作用、中小学对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新生自身在适应新环境中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大学新生在学习、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表现不适应的主要原因。
1.家庭对孩子适应能力培养的缺失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大多数家庭并未重视孩子适应性能力的培养。首先,对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不足。许多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对孩子采取保姆式的培养教育方式,包办替代孩子日常生活的各种事物;其次,对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一方面家长并未意识到人际交往对于孩子学习生活甚至后续成长的意义;另一方面部分家庭不和谐的氛围也会影响孩子的交往方式和能力;最后,家庭对孩子制定长远目标跟规划的引导不够自觉。一般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目标规划是比较清晰和明确,但一旦步入大学则出现目标真空和规划缺位的现象。家庭在其中本应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有些家长并未重视目标规划的作用,有的则未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目标,导致孩子由于期望值与现实落差较大而出现不适应。
2.中小学对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大学新生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长期接受“满堂灌输教学”,在学习上主动参与性低,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同时,中小学教育注重理论的讲解,忽视方法的教授,形成“授之以鱼”,不“授之以渔”,只让学生“学会”,不让学生“会学”,这些都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另一方面,中小学教育在知识本位的教学理念支持下,知识传授基本占据整个教学过程,对小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试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3.新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
新生适应能力不足,固然与家庭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培养等外因有关,但不能一味强调而忽略学生自身因素的存在。首先,部分新生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他们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生活意识,不主动调整自身去适应环境,存在依赖心理。同时,他们对事物缺乏独立的判断能力,过度依赖外部力量,遇事习惯采取躲闪回避态度,盲目跟风,不能根据自身制定好课余生活。另外,一些高考不理想的学生则埋怨高考失常等外部原因,消极对待大学学习生活,表现自暴自弃,这些都是新生适应不良的原因所在。
三、解决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措施
大学新生入校后,会存在明显的分化,有的朝着积极方面发展,有的朝消极方面发展,所以这是学生教育的关键时期,学生工作者应该认识到这一时期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处在适应期的大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力,如果我们忽视教育的引导作用,学生的发展有可能出现偏差。因此,学生工作者应该根据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及存在原因,找出相应对策,使新生尽快渡过适应期,从而保证新生学习生活的健康发展。
1.从学生教育的长远方向来说
家庭和中小学教育应该重视学生独立能力、心理调试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指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教育是使一个人全面发展,不能单纯强调智力的培养。首先在教育中应该注重发挥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作用,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教授,帮助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和探索新知识的精神,将知识教授与方法掌握有机结合起来,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要改变过分溺爱孩子的做法,适当让孩子分担家务,增强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独立意识,还要适时让孩子接受生活磨练和考验,培养其抗挫折的能力。总而言之,要培养孩子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反对家长大包大揽。另一方面,学校和家庭应该重视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试能力。要密切注意孩子的心理状况和思想动态,及时把握时机解决孩子的心理困惑。同时要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调适能力,尤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倾听孩子的心声,作孩子的人生导师,使学生在今后遇到问题时愿意说,愿意聊。
2.高校要引导和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和新角色
新生进入大学校园,学校应该重视新生适应性问题,把新生适应性问题作为新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帮助大学新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解决大学新生出现的种种适应性问题,高校要采取措施加强对新生的教育和引导。
(1)积极发挥学生干部的示范作用,为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指明方向
学生干部是新生入学接触最快,接触最多,并最快建立交往关系的群体之一,所以学生干部在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干部首先应该组织好新生接待工作,明白接待工作不只是签到和报名,而是传递爱心,传达关怀,并引导新生了解校园的重要方式。因此,学生干部要真心对待每个新生,让他们感到被关怀,赢得他们的信任,为以后各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打下基础。
(2)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介绍课,引导和帮助新生形成正确专业认知
新生入学普遍存在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认识模糊的现象,这往往是造成新生入学学习不适应的重要原因。因此,新生入学后,应积极组织邀请各专业专家,为新生详细解读专业特点和内容,使学生了解该专业的课程和毕业工作情况,同时对新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同时,可以完善推行“学长制”,组织品学兼优的往届学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专业情况,并建立学习关系。切实保证学生入学学习的顺利衔接。
(3)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增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正确的自我认知有助于新生客观地认识并评价周围的环境以及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从而有助于新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适应性。首先要引导新生实事求是地认识自我,肯定自身的优点和成绩,并事实求是地承认和接受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再者,要引导新生加强自我修养,优化自身外在形象,注意言谈举止。同时优化自身内在形象,塑造开放、宽容、热情、豁达的个性品质,鼓励新生积极参加课余生活,增进新生与新生,新生与老生之间的交往,增强其与人交往的能力。
(4)关注特殊群体,重视新生的心理健康
新生在适应新环境中不同程度地遭遇心理困扰,有的新生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较强,能独立解除心理困扰。但也有一些新生凭借自己的能力不能摆脱心理困扰,这便需要学生工作者的帮助和调节,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加强心理健康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其专业水平,同时要避免单纯的知识灌输,应该注意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性,创新教育方式,使新生掌握心理基础知识和具备心理调试能力。另一方面,要改变“坐等门诊”的做法,坚持以预防性和发展性咨询为主,通过专题讲座、积极与学生干部合作,了解新生思想动向,及时掌握新生思想问题,鼓励新生说出自己的心声。关心关注特殊群体,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快速融入大学生活,解决学习、生活、交友和自我发展方面的困惑。
总而言之,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高等院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维护高校校园稳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对大学新生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的起点。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尽快研究和解决新生适应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地指导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为新生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和创造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Lazarus R S. Patterns of Adjustment and Human Effectiveness[ M] . New York: McGram Hill: 166- 168. 148- 155.
[2] 王永丽,林崇德. 儿童社会生活适应量表的编制与应用[ J]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1) : 109.
[3] 自李辉等.大学生环境适应优化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06).
[4] 杨晓慧.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23.
[5] .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02.
[6] 高平叔.教育论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412.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分析与对策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轻化工程系 柯东玲
湖南湘潭大学 吴志腾
摘 要:大学新生普遍存在各种适应不良的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学习方式、生活环境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不适应,对新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长远的影响。新生适应不良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有家庭教育的原因,也有中小学教育模式的缺失,更有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为此,针对新生适应不良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保证新生顺利的完成学业,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性;对策
“适应性问题”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在Lazarus( 1969) 看来,适应是面对环境压力的应对行为和能力,是满足个体心理需求与环境维持的一种和谐关系,不适应的行为往往影响个体的日常活动, 而适应行为则促进个体在家庭、学校、社会上的独立性,这种适应双向性特点导致新生大一时期的适应性对其后来的社会支持、同伴接纳、个人的情绪、世界观与信念、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都会产生较为持久的影响,进而对其后续发展和高校教育质量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一、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表现
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和身心平衡发展的意义与重要性具有较明确和深刻的认识,一般都能自主地处理好学习与生活问题。但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部分新生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并未过关,在离开中学进入大学校园时,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环境,对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对由依赖到相对独立的转变,不同程度地存在适应性问题。这是笔者在新生工作中,所要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新生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方式的不适应
据有关学者的调查表明,大学新生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在新生适应不良的问题上,排名第一位的便是学习适应障碍。其中直接的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在高中阶段,学生以升学为学习的主要目标,对升学后的目标很少考虑或根本没有考虑。当他们实现升学目标后,人生定位便开始模糊起来,目标也随着不明确。另外,大学课堂中以教师讲授为辅,学生自学为主的形式开展的开放式教育为主;对于大多已经适应中学时期的上课模式的新生而言,如何安排课余时间,如何自主学习成了一个普遍问题。结果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存在厌学情绪,兴趣容易转移等。
2.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校园,学生基本上要独立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这要求新生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部分新生上大学之前个人生活方面均由父母操办,自理能力较为欠缺,难以处理日常生活事物,更为甚者自我中心强的学生,难以适应集体生活,在作息时间等方面与舍友容易产生冲突。此外,不少新生在独立理财、照顾身体、料理个人卫生、保管自身财物等方面在不同程度地存在困难和问题,这些都值得我们注意。
3.人际交往方面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以后,新生人际交往范围、对象、内容、形式等都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由于交往能力和自身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一系列变化,从而出现种种人际环境适应的问题。首先具体表现在不能恰当处理与同班同学或与室友之间的关系,导致在班级和宿舍内部存在不和谐因素。其次,表现为不善于与异性同学交往,相对宽松的校园氛围为新生扩大与异往提供了条件,但部分新生不善于与异性同学交往,这有可能严重地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和日常学习。再者,过于依赖原有社会支持系统,主要表现为恋家,或总是与以前的同学、朋友联系,向他们诉说衷肠,表现出怀旧倾向。
二、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主要原因
大学新生的种种适应性问题,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没有充分发挥其培养孩子适应能力的作用、中小学对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新生自身在适应新环境中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大学新生在学习、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表现不适应的主要原因。
1.家庭对孩子适应能力培养的缺失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大多数家庭并未重视孩子适应性能力的培养。首先,对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不足。许多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对孩子采取保姆式的培养教育方式,包办替代孩子日常生活的各种事物;其次,对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一方面家长并未意识到人际交往对于孩子学习生活甚至后续成长的意义;另一方面部分家庭不和谐的氛围也会影响孩子的交往方式和能力;最后,家庭对孩子制定长远目标跟规划的引导不够自觉。一般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目标规划是比较清晰和明确,但一旦步入大学则出现目标真空和规划缺位的现象。家庭在其中本应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有些家长并未重视目标规划的作用,有的则未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目标,导致孩子由于期望值与现实落差较大而出现不适应。
2.中小学对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大学新生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长期接受“满堂灌输教学”,在学习上主动参与性低,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同时,中小学教育注重理论的讲解,忽视方法的教授,形成“授之以鱼”,不“授之以渔”,只让学生“学会”,不让学生“会学”,这些都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另一方面,中小学教育在知识本位的教学理念支持下,知识传授基本占据整个教学过程,对小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试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3.新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
新生适应能力不足,固然与家庭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培养等外因有关,但不能一味强调而忽略学生自身因素的存在。首先,部分新生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他们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生活意识,不主动调整自身去适应环境,存在依赖心理。同时,他们对事物缺乏独立的判断能力,过度依赖外部力量,遇事习惯采取躲闪回避态度,盲目跟风,不能根据自身制定好课余生活。另外,一些高考不理想的学生则埋怨高考失常等外部原因,消极对待大学学习生活,表现自暴自弃,这些都是新生适应不良的原因所在。
三、解决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措施
大学新生入校后,会存在明显的分化,有的朝着积极方面发展,有的朝消极方面发展,所以这是学生教育的关键时期,学生工作者应该认识到这一时期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处在适应期的大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力,如果我们忽视教育的引导作用,学生的发展有可能出现偏差。因此,学生工作者应该根据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及存在原因,找出相应对策,使新生尽快渡过适应期,从而保证新生学习生活的健康发展。
1.从学生教育的长远方向来说
家庭和中小学教育应该重视学生独立能力、心理调试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指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教育是使一个人全面发展,不能单纯强调智力的培养。首先在教育中应该注重发挥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作用,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教授,帮助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和探索新知识的精神,将知识教授与方法掌握有机结合起来,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要改变过分溺爱孩子的做法,适当让孩子分担家务,增强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独立意识,还要适时让孩子接受生活磨练和考验,培养其抗挫折的能力。总而言之,要培养孩子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反对家长大包大揽。另一方面,学校和家庭应该重视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试能力。要密切注意孩子的心理状况和思想动态,及时把握时机解决孩子的心理困惑。同时要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调适能力,尤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倾听孩子的心声,作孩子的人生导师,使学生在今后遇到问题时愿意说,愿意聊。
2.高校要引导和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和新角色
新生进入大学校园,学校应该重视新生适应性问题,把新生适应性问题作为新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帮助大学新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解决大学新生出现的种种适应性问题,高校要采取措施加强对新生的教育和引导。
(1)积极发挥学生干部的示范作用,为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指明方向
学生干部是新生入学接触最快,接触最多,并最快建立交往关系的群体之一,所以学生干部在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干部首先应该组织好新生接待工作,明白接待工作不只是签到和报名,而是传递爱心,传达关怀,并引导新生了解校园的重要方式。因此,学生干部要真心对待每个新生,让他们感到被关怀,赢得他们的信任,为以后各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打下基础。
(2)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介绍课,引导和帮助新生形成正确专业认知
新生入学普遍存在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认识模糊的现象,这往往是造成新生入学学习不适应的重要原因。因此,新生入学后,应积极组织邀请各专业专家,为新生详细解读专业特点和内容,使学生了解该专业的课程和毕业工作情况,同时对新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同时,可以完善推行“学长制”,组织品学兼优的往届学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专业情况,并建立学习关系。切实保证学生入学学习的顺利衔接。
(3)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增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正确的自我认知有助于新生客观地认识并评价周围的环境以及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从而有助于新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适应性。首先要引导新生实事求是地认识自我,肯定自身的优点和成绩,并事实求是地承认和接受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再者,要引导新生加强自我修养,优化自身外在形象,注意言谈举止。同时优化自身内在形象,塑造开放、宽容、热情、豁达的个性品质,鼓励新生积极参加课余生活,增进新生与新生,新生与老生之间的交往,增强其与人交往的能力。
(4)关注特殊群体,重视新生的心理健康
新生在适应新环境中不同程度地遭遇心理困扰,有的新生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较强,能独立解除心理困扰。但也有一些新生凭借自己的能力不能摆脱心理困扰,这便需要学生工作者的帮助和调节,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加强心理健康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其专业水平,同时要避免单纯的知识灌输,应该注意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性,创新教育方式,使新生掌握心理基础知识和具备心理调试能力。另一方面,要改变“坐等门诊”的做法,坚持以预防性和发展性咨询为主,通过专题讲座、积极与学生干部合作,了解新生思想动向,及时掌握新生思想问题,鼓励新生说出自己的心声。关心关注特殊群体,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快速融入大学生活,解决学习、生活、交友和自我发展方面的困惑。
总而言之,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高等院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维护高校校园稳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对大学新生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的起点。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尽快研究和解决新生适应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地指导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为新生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和创造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Lazarus R S. Patterns of Adjustment and Human Effectiveness[ M] . New York: McGram Hill: 166- 168. 148- 155.
[2] 王永丽,林崇德. 儿童社会生活适应量表的编制与应用[ J]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1) : 109.
[3] 自李辉等.大学生环境适应优化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06).
[4] 杨晓慧.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