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利与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年来,根据省、市计生工作整体思路及省、市药具工作任务要求,我区药具工作在“湖南省计划生育先进药具站”基础上,紧紧围绕创建“湖南省计划生育模范药具站”这一中心目标,贯彻执行《湖南省计划生育药具工作管理暂行办法》,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并于2006年6月获“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系统药具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于2006年9月获“湖南省计划生育模范药具站”称号。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指标
全区使用药具人数9452人,占综合节育措施26%,药具应用率98%,有效率99.9%,计划发放率100%。综合报损率为0,按月随访率100%,知情选择面达100%,区级培训19期,培训人员1897人,乡级培训14期,培训人员5789人,育龄群众避孕知识接受率92%。
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区委、区政府和区计生局充分认识到药具工作在整个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始终把药具工作摆在了举足轻重的位置,把药具工作与计划生育整体工作同布置、同督促、同考核。在人、财、物方面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
(一)建立健全网络,配强队伍
区药具站为区计生局下属的一个重要科室。由分管领导、药具站长、药管员进行管理,其中药具站站长和分管领导均为主治医生,完全能满足药具工作中医学知识的需要。同时,每个乡、镇、办事处都明确有医学知识的人员管理药具工作。村、居委会、单位也都安排了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药管员,文秘写作秘书网单位也都安排了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药管员,建立了一个完整的高素质的药具管理、发放、宣传、服务网络。
(二)确保经费投入
区计生经费每年年初从区到乡都按要求纳入财政预算,并全额拨款到位,区计生局对药具站用车随喊随到,保证药具运输畅通,以及药具宣传活动的需要。
三、进一步规范管理,夯实基础,打造特色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打牢基础,才能使我们的工作立于不败之地。根据《湖南省计划生育药具工作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我们进一步规范管理,达到夯实基础目的,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创造特色,打造我区药具工作新品牌,使我们的药具工作向新的高度稳步迈进。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根据《湖南省计划生育药具工作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区计划生育药具工作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区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实施方案》、《药具站站长责任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各基层单位制定了《计划发放管理制度》和《基层药管员工作职责》,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进一步规范了我区的药具管理。
(二)加强阵地建设
1、乡级“四位一体”、村级“三位一体”建立进一步完善,按照有关要求全部落实到位。保证了计生药具宣传、培训和发放工作的正常开展。
2、各村、居、单位都制订了精美的“药具展示柜”,柜内药具品种齐全,各种宣传资料摆放整齐,使群众对每种药具有更为直观的认识。
(三)规范台帐、报表、帐册
按省、市药具工作要求,村级(含居委会、单位)全部使用“一册通”,规范药具使用发放随访记录。区、乡、村级药具全部实行批号管理。今年3月份、6月份在全区乡镇、办事处、村、居委会、单位之间开展了药具“赛帐”活动,使各兄弟单位相互学习,扬长避短。今年4月份起全部按照《湖南省计划生育药具工作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各类报表数据真实、填写规范、逻辑合理、每月盘点药具库存,随时调整药具库存周转量,使药具库存周转合理。
(四)积极宣传,加强培训
加强宣传培训是提高各级药具专(兼)干业务素质及广大群众避孕知识水平的根本途径。通过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和节育避孕知情选择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1、举办各级培训班。
①每月10日、11日在区婚育学习班上进行三个主题教育:优生优育、节育避孕、国情国策,最后通过考试合格发放结业证。全年举办两期乡(镇、办事处)分管领导、计生办主任、药管员、统计员以及全区村、居委会、单位专(兼)干共319人的业务培训班,在培训班上,区药具站有关人员就计划生育药具规范化管理和药具知识进行了专题讲座,使各级计生干部全面掌握本级应掌握的药具业务知识,为今年扎实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乡(镇)、办事处又分别对村、居委会、单位的育龄妇女举办了培训班,对各类人员进行分类指导,使群众避孕知识接受率得到提高。
②在大单位、大中专院校举办避孕知识讲座。
今年,我们分别在A厂、B厂、C公司、D学院、E学校等单位举办了避孕药具知识讲座、青春期性知识讲座等,受到了广大育龄妇女和广大青年学生的热烈欢迎,反响很好,成为我区药具工作的一大特色。
2、计生药具进校园、进厂矿、进社区、进家庭。
①在辖区中学以上的学校开设人口与青春期保健知识讲座,开展演讲、小报小刊比赛;在大中专院校设立节育避孕知识网站,利用高科技手段,把计生国策、节育避孕知识、生殖保健知识制作成网站内容,在各大中专校园网站上,以这种灵活的方式,使青年学生在娱乐中学到计生知识,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在E学校成立“青年志愿者国策服务队”,开展“青春期性教育讲课堂利与弊”辩论赛,在D学院成立“大学生国策宣传健康者协会”,开展了“计生国策宣传周”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计生宣传,掌握生殖保健和节育避孕知识,树立新的婚育观念,树立国策意识。
②辖区单位利用宣教设备开展宣传。如在公共汽车上设置固定温馨美丽的计生宣传画,使之成为城市计生宣传一道流动的亮丽风景线;在单位广播电视台设置人口与计划生育专题节目,编制计生知识刊物,开展计生知识竞赛,宣传政策,传授节育避孕知识。F厂的《365日话人口》专题节目,G厂每晚在黄金时段播放的计生知识深受职工欢迎。
③利用庙会、墟场、集日下乡宣传,将计划生育知识编成农村群众喜爱的花鼓戏、快板、小品,将文艺节目送下乡,同时开展咨询、免费发放药具等,让群众寓教于乐。
④在社区开展“周周乐文化舞台”、“社区文化之光”等活动,在农村开展“五下乡”等活动,将避孕药具知识和生殖保健知识送进千家万户。
(五)以人为本,优质服务出精品
1、加强优质服务是新时代计划生育工作的最强音,我们药具工作者集思广益,推出一系列优质服务活动的同时,打造出我区药具优质服务一大品牌——“社区优质服务便民箱”,我区投资5000余元,对原来56个药具便民箱进行维修保护,并在全区居委会户外、办事处院内、区政府院内新装备了21个造型精美的药具便民箱,并配予“以人为本,优质服务”、“避孕节育、药具先行”、“免费供应避孕药具、未成年人不宜使用”等温馨的话语,每天由居委会或单位计生专(兼)干放置避孕药具和宣传品,这一举措极大地方便了广大药具对象,很受群众欢迎。
2、积极参与卫生系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拓展药具优质服务新途径。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训班上,我们安排了六个课时,由区药具站站长上课,讲解计划生育药具管理、药具知识、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技术常规及并发症的防治等内容。在全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悬挂计划生育药具宣传板或药具挂图,设置药具发放点,以此为窗口,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摘要】 目的 探讨健康宣教联合心理干预对单囊胚移植临床应用的影响。方法 对830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分析其临床结局。结果 经健康宣教联合心理干预,830例患者中接受囊胚培养590例(71.08%),其中565例行单囊胚移植(95.76%),25例因未形成优质囊胚而移植2枚;590例患者共移植615枚胚胎,种植299枚(48.12%),297例获妊娠(50.34%),9例多胎妊娠(3.03%)。结论 健康宣教联合心理干预在患者对单囊胚移植的选择和临床结局方面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健康宣教 心理干预 单囊胚移植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多胎妊娠被认为是一种并发症,而不是成功的助孕结果[1]。研究表明,单囊胚移植成为避免双胎妊娠又是维持总体妊娠率的有效措施[2-4]。然而,由于中国几千年“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及对单囊胚移植的优劣缺乏深入了解等都可能影响患者对单囊胚移植的选择,并且可能对临床结局有负面的影响。本文为了提高单囊胚移植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探讨了健康宣教联合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8年11月-2010年8月在本中心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中,单囊胚移植主要用于出现以下情况时:(1)女方年龄3枚优质卵裂期胚胎;(3)女方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症状;(4)女方身高
1.2方法 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在治疗前的月经周期第2-5天测定基础性激素。于排卵后1周左右使用降调节药物,于月经来潮后检查血清FSH、LH、E2,并B超监测调节情况,适时使用促性腺激素进行卵巢刺激。根据B超检监测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当主导卵泡≥18mm或有2个卵泡直径>17mm时停用促性腺激素,当日检查血清LH、E2、孕酮,并于当晚肌内注射绒促性素(HCG)6000-10000IU,34-36h在B超引导下经阴道取卵。采卵后4-6h行体外受精,3天后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如符合囊胚培养条件,临床医生进行谈话签署知情同意书,第5天后将胚胎移植回子宫。
1.3健康宣教与心理干预
1.3.1健康宣教 在施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过程中除了随时随地做好口头宣教之外,由专门的护士以授课的方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单囊胚移植的目的以及利与弊,选择囊胚移植时签署知情同意书,让患者充分知情同意。将宣教的时间和内容粘贴在宣传栏上,保证宣教工作切实到位。
1.3.2心理护理 在施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前后对每一对夫妇进行心理干预,耐心倾听患者的陈述,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安慰和开导患者。同时可借助宣传册教患者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使其在健康积极的心理、生理状态下度过治疗周期,配合治疗,从而有利于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
1.4胚胎移植及妊娠检查 取卵术第5天行囊胚移植。移植后12天,若尿和血HCG阳性,诊断为生化妊娠;移植后21~28d,B超下见孕囊诊断为临床妊娠。
2 结果
经健康宣教联合心理干预,830例患者中接受囊胚培养590例(71.08%),其中565例行单囊胚移植(95.76%),25例因未形成优质囊胚而移植2枚;590例患者共移植615枚胚胎,种植299枚(48.12%),297例获妊娠(50.34%),9例多胎妊娠(3.03%)。
3 讨论
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由于可以移植2-3枚胚胎,因此多胎的几率增加。多胎妊娠容易导致流产、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产后出血、低体重出生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因此多胎妊娠被视为辅助生殖技术的并发征。而进行囊胚培养可以筛选出优质胚胎进行移植,提高胚胎种植率,移植更少的胚胎,以达到降低多胎妊娠、降低孕妇及胎儿风险的目的,最终让每一对不孕症夫妇拥有一个健康的孩子。
有资料表明,不孕症患者是一个特殊的就医群体,来自家庭及社会的压力、高额的医疗费用及对妊娠的迫切期望致使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5]。而对于进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的患者,其焦虑程度显著高于一般治疗的不孕患者[6]。然而单囊胚移植有它的优势,同时也有不足之处。由于各种原因囊胚培养过程中,一些胚胎会死亡,甚至因没有囊胚而造成更多病人没有可移植的胚胎致使被迫放弃移植。与分裂期胚胎相比,囊胚培养得到的可移植胚胎数目少,胚胎冷冻率也低;这样也使得一次取卵的妊娠机会降低。加上中国几千年“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和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因而在接受单囊胚移植的同时患者的心理负担及不安显著高于一般的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应做相应的健康宣教及心理指导:(1)护士首先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宣教计划,借助课件和具体事例耐心地给患者讲解单囊胚移植的利弊和双胎的风险,使患者对单囊胚移植有正确的理解。(2)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例如:胚胎移植后鼓励患者可以听些轻松的音乐,看些轻松的书籍,参加适量的娱乐活动,转移注意力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是否妊娠。(3)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疑虑,耐心给予解答和鼓励安慰,使她们减轻心理负担,消除紧张和焦虑情绪,让患者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7]。临床结果表明,这些护理措施在患者对单囊胚移植的选择性和临床结局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Task ESHRE. Force on ethics and law. Ethical issues related to multiples pregnancies in medically assisted procreation. Hum Reprod, 2003, 18(9):1976-1979.
[2]Amy C,Angela T, Gregory C, et al. Elective single blastocyst transfer reduces twin rates without compromising pregnancy rates. Fertil Steril, 2005, 84(6) 1613-1619.
[3] Styer AK, Wright DL, Wolkovich AM, et al. Single-blastocyst transfer decreases twin gestation without affecting pregnancy outcome. Fertil Steril, 2008, 89(6):1702-1708.
[4] Khalaf Y, El-Toukhy T, Coomarasamy A, et al. Selective single blastocyst transfer reduces the multiple pregnancy rate and increases pregnancy rates: a pre- and postintervention study. BJOG,2008 ,115(3): 385-390.
[5] 杨林芝,王冬梅.心理治疗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关系[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7):430-431.
Effect of Pregnancy Depressio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o Promote the Natural Childbirth of Pregnant Women/HE Ru-bi,HU Hai-bin,LIANG Yan-xia.//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18):111-113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effect of pregnancy depressio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o promote the natural childbirth of pregnant women.Method: 96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from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between February 2012 to October 2013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al group (n=132) and control group (n=124).All pregnant women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care,and the interventional group was add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delivery mode,natural delivery process,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neonatal asphyxia rate were compared.Result:The rate of natural childbirth of the two groups were 61.36% and 55.65%,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P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Natural childbirth; Mother and infant
First-author’s address:Guangdong Provincial Maternity and Child Care Center Panyu Branch, Guangzhou 5114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8.041
妊娠是育龄期女性孕育胎儿的生理过程,对孕妇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导致大多孕妇产前出现紧张、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1],而由于近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大多孕妇均为初产妇,由于缺乏生产经验,紧张、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更易产生,可增加母婴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易造成不良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预后[2]。据文献[3-4]报道,产前及分娩时给予孕妇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可有效消除孕妇不良情绪,促进自然分娩。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孕妇采取妊娠期抑郁情绪心理疏导干预,以消除孕妇妊娠期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加孕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减少分娩时的痛苦,促进自然分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0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孕妇256例,均为单胎足月初产妇,且产前骨盆内外测量及胎位检查正常,均无严重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排除患有内科疾病、具有精神病史或意识障碍和交流困难者。将上述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孕妇132例,年龄22~31岁,平均(25.14±3.01)岁,孕周37~41周,平均(38.47±1.50)周;对照组孕妇124例,年龄21~32岁,平均(25.62±2.97)岁,孕周38~41周,平均(38.74±1.59)周。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周、体质量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产前护理,干预组患者在该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在门诊产检时进行心理情绪疏导,加强与孕产妇的沟通交流,对孕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协助孕妇缓解产前抑郁情绪,同时加强对孕妇家属的沟通交流,尤其是孕妇的丈夫,让其理解孕妇的心理变化并协助孕妇缓解产前抑郁情绪。(2)向孕妇及其家属详细讲解分娩知识、各种分娩方式的利与弊,协助孕妇树立顺利分娩的信心并保持积极心态。(3)组织参加团体心理咨询活动,在心理医生及产科医生的指导下,让孕妇间相互疏导抑郁情绪,鼓励孕妇主动向心理医生或产科医生述说自己所困扰的问题及情绪状态。(4)孕妇分娩时,允许其丈夫陪产,并鼓励其丈夫多用鼓励性、安慰性语言与产妇沟通,增强产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孕妇分娩方式、自然分娩总产程、产后2 h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孕妇产后2 h出血量采用称重法,新生儿窒息采用新生儿出生1 min后Apgar评分进行判定,新生儿出生1 min后Apgar评分≤7分判定为窒息,其中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5]。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经核对证实后均经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分娩方式的观察 两组孕妇自然分娩率分别为61.36%和55.65%,干预组孕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自然分娩孕妇分娩情况的观察 干预组自然分娩孕妇总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孕妇新生儿窒息情况的比较 干预组共出现2例新生儿窒息,窒息率为1.52%,其中轻度窒息2例,重度窒息0例;对照组共出现3例新生儿窒息,窒息率为2.42%,其中轻度窒息2例,重度窒息1例。两组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字2=4.437,P
3 讨论
孕妇作为一个社会特殊群体,其心理状态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预后至关重要,据相关研究[6-8]证实,孕妇妊娠期间,尤其是临产前的不良情绪,可能引起子宫收缩节律异常、宫缩乏力等症状的产生,导致产程延长,甚至难产的发生,最终不得不行剖宫产术,剖宫产术虽然可及时挽救母婴的生命,但对孕妇的机体损害较大,影响孕妇产后康复,同时还可增加新生儿窒息、再生育子宫破裂等风险[9-10]。另外,妊娠期不良情绪的发生,还可直接影响胎儿宫内生长环境,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等[11-13]。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和新健康理念的提出,以患者为中心、重视患者心理健康的护理模式逐渐取代以任务为主的护理模式[14-15],本研究对本院住院分娩孕妇积极给予心理疏导干预,以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张如一,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行政管理101班
李悦,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行政管理101班
摘 要:人力资源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主要动力,然而在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一些劳动力自身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转型。本文从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视角出发,对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就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者生产能力提出相关建议,以推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正常、快速和健康转型。
关键词: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劳动力;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一、农村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劳动力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时期,其中劳动力因素更是推动农村技术进步,促进其经济发展实现由外延增长向内涵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主要动力。当然其中存在的劳动力转移不均衡、构成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也更加突出。
首先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平衡性加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走向文明的标志。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发生迁移行为的主体是青壮年,而且文化水平相对较高,而留在农村的都是劳动能力较弱的老弱妇残,或者文化水平较低的农业生产者。而从长远的角度看,我国农村还存在大量资源和荒地可以开发,农产品加工利用也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不仅需要科技和资金,而且还要大量知识技术水平较高的劳动人员参与,而现在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造成了部分农村人力资源的损失和粮食减产,影响农村经济向深度和广度的发展,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转型。
其次是农村劳动者知识技能水平偏低。这一方面是由于农村教育资源贫乏,教育水平不高,而且受到传统观念影响,大部分农村劳动者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却忽视自身的职业以及技能培训,造成许多农村劳动力不仅文化素质偏低,而且所具备的技能也相对贫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政府对农村的教育投入偏向于基础教育,而对职业技能培训这一块不够重视,这与农村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中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不相符。
最后是我国农村人口结构更加不合理。当前,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思想观念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年选择了晚婚少育。这样使得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加,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这种劳动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给农村未来劳动力供给带来挑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中年龄较大的老年人员比例将上升,而年轻劳动力所占比重将下降,造成劳动力结构的不合理,老年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而年轻劳动力不足。而在当前的农村经济社会转型中,传统的产业和技术不断被新技术和工艺所取代,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是以中青年劳动力,特别是在一个社会的产业结构快速转型时期,这种情况表现就更为明显,有技术有文化的青年劳动力需求旺盛,而没有文化,技术落后的老年劳动力将会过剩,面临着失业,再就业也非常困难,对未来劳动力供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另外由于老年人口增加,政府对养老保障投入增多,而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投资相对会减少,这样也会影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
二、对于解决我国当前农村劳动力问题的建议
第一要正确认识当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利与弊。市场本身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有其自身规律,但其滞后性和自发性是其本身所无法克服的,因此政府必须完善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对农村市场进行一定的调控和支持,保护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权益。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充分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不断增强技术进步对农产品,特别是粮食增产的突出作用,使农产品商业化、现代化,引导农民进行自主创新;其次是要加强对乡镇企业的政策扶持作用,鼓励和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乡镇企业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吸引更多的外出劳动力留在家乡,促进农村劳动力的供求平衡;另外政府可以构建和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服务平台,通过各种渠道掌握劳动力需求与服务信息,建立农民就业指导中心,及时引导农村劳动力正确流动,调节劳动力供给关系,从而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最后,政府要加强制度保障。通过颁布相关的政策方针,从法律的角度来保障农村劳动力的各项权益,提供保障和依靠。
第二是要加强建设农村的教育事业建设。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尤其要加强16~40岁这个年龄段农村劳动力的再教育工作。在条件具备的地区,要坚持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方针,大力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特别是职业技能教育,可以在农村设立职业技能培训点,另外可以通过规范农村文化市场,营造农村人才培育的良好环境,从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质量;其次是通过宣传引导农民改变传统观念,意识到加强其自身的职业与技能培训的重要性,积极主动改善自身的技能,从而更加适应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需要;最后还要建立有效健全的人才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和选拔人才,对做出贡献的社会精英进行激励,使得一部分有文化、懂技术,且善于进行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人才留在农村,从而促进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转化为适应农村现代化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转型需要的、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人才资源。通过内部效应和外部效应,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村技术进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顺利转型。
第三是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重越来越大,农村劳动者所承担的负担越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应坚持以家庭为主,同国家支持相结合的原则,为农村老龄人口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从而减轻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负担。另外政府可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减少对劳动力需求,兴办旅游业等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的第三产业,以及兴办乡镇企业等吸引部分在外的劳动力回乡工作等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总之,我国当前农村劳动力存在的问题,是历史长期形成的,绝非短期内可以解决,我们不可急于求成,但也并非听天由命,我们要正确认识劳动力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兴除利弊,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深化体制改革,健全各项制度,合理有序的处理各项问题,从而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转型。
参考文献
[1] 肖云:新形势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境与对策[J].社会科学,2010(8)
[2] 郭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原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