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韩寒长安乱范文

韩寒长安乱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韩寒长安乱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韩寒长安乱范文

看过他的《长安乱》,很精彩,用我们的话说就是经典。

我同桌是一个很文静的女孩子,但不知这样一个文弱的女生是怎样爱上韩寒的,她说是他的文字吸引了她,他的文字让她感到很轻松。是吗?我不知道她怎样会有如此阴暗的一面、她说她一直在伪装,为了对她的一切期望。我说,你真悲惨,为什麽要去伪装呢,做自己不好吗,为什麽不把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呢,只有真实才能才能换取信任啊,才能找到知己啊...她沉默了,良久,她说我不是为自己而活的,我在这里坐着,只是一个木偶,而线拴在一个叫做STUDY的机器上...我无以为对,其实,正如《长安乱》中说的

“任何一种自由都是另一种安排的开始”。

晚上我做梦了,梦见了无边无际的深红,深的发黑,如同连天涌来般,仿佛讲我吞没般,奇怪的是我一动不动的站在那,眼里却是绝望,之后便不再记得了...

我问同桌这是什麽意思,她说,我想这是咱们现在的情况吧,那深得发黑的红便是我们的束缚吧,我们只能服从安排,戴上一道又一道的枷锁,所以只能绝望...“是哦,谁说我们是90后就一定幸福呢,没有人看到我们的压力,在六七十年代有 的只是生活的苦难,在八九十年代有的却是精神的苦难,又验证了一句话‘阴天里的悲伤只是悲伤,晴天里悲伤却是痛苦’。”这是我当时所说的。

第2篇:韩寒长安乱范文

点评:韩寒是80后创作的领军人物,80后名气最大的一位,出道最早的80后代表作家。韩寒一出道,就拿教育开涮,考试门门挂红灯,高中就退学,引起了广泛的讨论。韩寒以他叛逆勇敢的个性,机智幽默的文字,奇特丰富的想象,锐不可挡的才气,写出了许多令人惊叹不已和可歌可泣的作品。韩寒对青春的描绘是淋漓尽致的,对生活的描绘是一针见血的,对社会的描绘是入木三分的,可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简介:韩寒:上海人,1982年生,80后领军人物,出版有《三重门》、《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飞驰》、《通稿2003》、《长安乱》、《一座城池》、《光荣日》等。

郭敬明

点评:早期评价都多为正面评价,特别是对《幻城》的评价。认为郭敬明的作品中的纯净的风格是非常珍贵的。但由于抄袭问题被披露后,媒体中的评价开始分化。一部分人认为郭敬明是有才华的作家。另一部分人认为郭敬明很浮躁,不成熟,是商业化社会的产物。并且有很多70后与80后读者认为,郭敬明此种抄袭有理剽窃无罪的行为与理念给中国文坛敲响了警钟。

简介:郭敬明1983年出生于四川自贡市富顺县,高中时期的母校是富顺县二中。高二高三连续获第三、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出版有《幻城》、《1995-2005夏至未至》、《悲伤逆流成河》、《小时代》等。

李傻傻

点评:李傻傻文笔的细密和华丽有种妖媚的感觉,他可以说:“时间过得飞快,我几乎感觉不到它的飞驰”,却不能忘记“月光如潮水,好象真的在流动”。他牵扯并摆弄的是一些纤细的线,动作精细但是潇洒自如,仿佛独行于深夜指尖上却缠绕着光芒。

李傻傻的散文是一种剥除恶俗后的纯澈自然,洗尽了铅华色彩,回归于纯朴内心。李傻傻的文字好像林间一股清新的空气,不动声色的将你拉入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引人入胜又令人向往。

简介:李傻傻:湖南人,原名蒲荔子,1981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80后代表作家之一,被称为“少年沈从文”,《温暖》(九州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和《80后作家排行》(男版小说选)的主要作者之一,《锦瑟年华》华筝卷(青春散文)的主打作者,出版有《红X》、《被当作鬼的人》、《李傻傻三年》等。

步非烟

点评:中华文明最华彩的乐段,在盛唐。盛唐只能仰慕顶礼,谁敢率尔涂鸦?以金庸之文才,亦未能下笔,或许金庸自忖

“史才”不够,所以老先生耄年还要去读博士。步非烟在北大中文系专攻隋唐,厚实的纸背功底,托起了她惊艳纸面的回天之舞。金庸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而一代新世纪武侠作家,将让我们看到中华文明的昂扬复兴。

著名作家、学者孔庆东称步非烟为:“大陆武侠作家中最具希望的新星。”步非烟也是第一位以写武侠小说为主的入选本系列榜单的作家。

简介:步非烟:1981年生,四川人,最具人气的80后女侠作家,2006年获得北京大学古代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得温瑞安神州奇侠奖,2005、2006年获黄易武侠文学奖。出版有武侠小说《修罗道》、《紫诏天音》、《武林客栈・星涟卷》、《武林客栈・月阙卷》、《武林客栈・日曜卷》、《玄武天工》、《剑侠情缘》、《华音流韶

・天剑伦》、《华音流韶・曼荼罗》、《华音流韶・海之妖》、《华音流韶・凤仪》(外传)等。

张悦然

点评:张悦然的想象力是惊人的,在执著的梦和悲剧意识双重构筑的基座上,想象力将故事弹开,火花一样闪耀着它们迷幻的光。

她的小说不以故事取胜,但凭靠对外在世界和个人心灵的敏锐体察和聪颖感悟,细细密密地串起了一串串梦想的文字珠链,便营造出了一个个五光十色、美轮美奂的奇景。强烈的梦幻色彩使她的小说显得超凡拔俗而又高贵华丽。她的小说,读起来既冷嗖嗖又暖烘烘,既朦胧又明澈,既真切又虚幻。她的作品中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如咖啡,在苦中你体味非一般的甜,这种甜是来自于她文章中散发出来的忧愁和奇特的想象。

简介:1982年出生于山东济南,2001年毕业于山东省实验中学,后考入山东大学英语、法律双学位班,后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系。2002年被《萌芽》网站评为“最富才情的女作家”、“最受欢迎的女作家”,2003年八月获得第五届“新加坡最高文学奖”第二名。2003年10月获得《上海文学》“文学新人大奖赛”二等奖。她的《葵花走失在1890》、《樱桃之远》、《是你来检阅我的忧伤了吗》、《红鞋》、《十爱》、《水仙已乘鲤鱼去》等作品受到广泛关注。

春树

点评:无论在诗歌或是小说中,春树的用语永远是极简的,她在用一种毫无华丽词藻却近乎撕裂的文字营造炽烈的残酷。春树的文字与她的境遇有很多的重合,她的尖锐的性格和坎坷孤独的经历促使她用文字给读者打开了一扇独特的门――一扇揭示当代青年另一面生存状态的门,一扇惊心动魄和全陌生的通向残酷精神世界的门。在这扇门里,她奋不顾身的追寻着她所热爱的一切――爱情、自由、朋克的精神、物质的虚荣,这种激烈和昂扬的情绪带给春树的作品以及她本人一种无穷的魅力。

简介:1983 年生,2004 年2 月成为美国《Time 》封面人物,美国人称她为“新激进分子”,出版有《北京娃娃》、《长达半天的欢乐》、《抬头望见北斗星》、《长安街少年和玩火》、《2条命》、《激情万丈》等。

第3篇:韩寒长安乱范文

真正让这个高一学生声名鹊起的,是次年的复赛。韩寒匆匆赶来时,比赛已经结束。评委随手将一团纸扔进水杯,临时命题。韩寒灵光闪烁,旁征博引,一挥而就。这就是让无数“韩粉”们百说不厌的“杯中窥人”轶事。

评委们都对那天的韩寒印象深刻:“考完了,他就静静坐到一旁看《欧洲哲学史》,一般大学生,如果不是学这个专业,可能也不会看吧?”

就这样,韩寒拿下了一等奖,一夜成名。彼时他未满17岁。

三重门

韩寒小学时品学兼优,还当过三好学生。那时他开始博览群书,甚至嗜书如命,常常窝在被子里,读书至半夜。父母过来逼他熄灯睡觉,他就静待他们睡熟后再拧亮台灯。不过,那时他的作文成绩并不突出,原因很简单――偏题。试卷的作文格子根本不够他发挥,常常才开个头就剩下四五格了,而且往往离题万里。

初中他进了县城一所不错的学校,班级是特色班。刚进去时三门功课平均91分,他兴高采烈地向家人报喜,肯定能进年级前20名。结果一看排名当场傻掉,是班级第43名,而全班只有50人。他顿感荒诞,从此断了做“好学生”的念头,“没有必要为了争一个我不感兴趣的第一去拼死拼活”。

韩寒把全副精力转向了自己钟爱的写作。一周写了十几篇小说、散文,没打草稿,也没留底稿,直接寄给了一些少年刊物。投稿的动机很单纯――缺钱。没想很快有了回音,说写得很好,决定发表。多年后提起编辑老师的知遇之恩,韩寒言语间仍布满感激。

中考前夕,韩寒恶补理科。结果,语文考砸了,原本最擅长的作文被扣去十几分;数学成绩却出奇的好,满分120,他得了115分。得益于出色的长跑特长,他考进了市重点高中――松江二中。

高中要求住校,脱离父母管束的生活自由而肆意。他每天上课看书,下课看书,中午边啃面包边看“二十四史”。“扫荡”完图书馆,他又要求老师开放资料库。为了避免受别人文风的影响,他几乎不看文艺类作品,没事就爱捧字典或词典慢慢研读。他还喜欢在各种书里找错误,教材里也找出不少。

像少年啦飞驰

如果止步于“新概念”获奖,韩寒可能不过就是个作文写得很溜的普通学生――中等个头,瘦削,俊朗,喜欢说点俏皮话。日后跨过求学生涯的“第三重门”――考上大学,毕业去一个公司朝九晚五,找个女朋友,一起为将来发愁。然而,他却义无返顾地永久关闭了这重门,走上了另外一条人迹罕至的小路。

2000年5月,韩寒早就写好的长篇小说《三重门》出版。开始只印了3万册,三天售空,马上加印,很快便飙升至几十万……到现在,《三重门》正版书累计已超过200万,成为20年来国内销售量最大的文学作品。

紧接着8月,散文集《零下一度》也面世了。一位知名文学评论家对他的作品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说,《三重门》和《零下一度》比之成年作家的作品都毫不逊色,“作品不仅感受独到、文笔老辣,而且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当下应试教育的冷嘲热讽,俨然以一个文学天才的姿态傲视同辈学子。他对自己的感觉、好恶、才华都不加以掩饰,更不加以掩饰的是肯定自我、张扬自我的特殊个性。”

韩寒对小说文字极为看重。他要求每一页、每一段都有出彩的地方。韩寒自暴写小说从不构思,通常都是一边打开电脑,一边思考今天准备写什么。接着,启开Word 文档,便灵感如泉涌,文不加点地写下去。这种奇特的写作习惯,形成了他独特的文风,也留下难以磨灭的硬伤。

不同于很多青春作家紫丁香般哀婉缠绵的文笔,韩寒的文字更多一针见血的幽默,褪尽铅华的干净,里面则有着让人觉得特对味的深刻。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冷静着热情,忧伤着幽默”。

那一年期末考试,韩寒再次七门功课不及格――之前因为挂科他已留过一级。于是,他吟着“七门红灯照亮我的前程”,在第二个高一还没念完时毅然退学。他自称是“上海的一块大金子”,搁到哪里都能发光,无人知晓做出这一惊世骇俗的抉择背后有着多少挣扎与勇气。

接着,他坚定地依着自己儿时的梦想,做了一名自由的追风少年――职业赛车手,再次让无数人跌破了眼镜。

2000年俨然成了“韩寒年”:他不再是一个人,而成为一个炙热的话题,大家都在谈论他,研究他。他的任性被解读为“叛逆”,莽撞被解读为“狂妄”。他把人们纷纭的目光踩在脚下,而这又招来了更纷纭的目光和口水。

经过多次阐释,韩寒俨然成了80后最具感染力的符号之一,叛逆、反传统、勇敢的自我表达等标签接踵而至,疯狂的追捧也随之而来。也有人给他写信,说被他坑了,听了他的话觉得读书无用,却发现没上大学更是一无所成。韩寒拒绝这种指责,他说自己说过上学无用,却从未说过读书无用;他说自己离校后更加努力,每月买书刊的钱就有一两千,每周阅读量抵得上一些大学生一学期的阅读量;再说,要学他,可以学他看书、写书、赛车,这些都不容易,而退学是最简单的事。

就这么漂来漂去

除了写作,韩寒最大的爱好就是赛车。四年赛车生涯,韩寒用心去做,拿命去搏。几乎把所有稿费都填了这个“窟窿”,甚至因此揭不开锅。写作倒仿佛成了他的谋生手段,没钱了,就写本小说。虽不免粗制滥造之嫌,却偏偏本本热卖,《长安乱》、《就这么漂来漂去》、《一座城池》等。

2007年,韩寒参加了11场赛车比赛,都是国内顶级赛事,几乎每场都上台领奖。最后一次是场恶战,刚开始就与两辆车发生碰撞,轮胎偏转,磨损严重,方向盘也歪了。他一度以为只能退出比赛,但车还能开,咬牙挺了下来,拿到了第三名。有一次在泰国的比赛更是苦不堪言。赛场简陋,赛道坑坑洼洼,几乎没有缓冲区。冲出赛道就是轮胎墙,据说撞猛了还会有晕晕乎乎的大蟒蛇探出来。练完一天,手臂根本抬不起来,手上老茧破的血肉模糊,吃饭、拨电话恨不能用脚。奇怪的是,每次上车绑安全带,手好像也就伸展自如了。韩寒一路坚持,即便再苦再累、穷得换不起轮胎,也不曾放弃。

赛车和写作之外,韩寒还做了很多事。

2005年,他在新浪网开了博客,目前访问量早已突破1亿。许多铁杆粉丝常常彻夜不眠,只是为了等他更新博客,好抢到第一个“沙发”。

2006年,韩寒发行了个人首张音乐专辑《寒・十八禁》。除了两首翻唱歌曲外,其余歌词均出自他本人之手。MV的导演也由他亲自上阵。

文风犀利、刻薄,甚至有点凶悍的韩寒,生活中却出人意料的谦和。他人缘特别好,队友知道他是作家,有时也拿他打趣;“你跳到我们车队,是不是无间道啊!”

韩寒说,自己其实从里到外都很传统,既不反叛也不酷。在家一年都不会有一个应酬,不去娱乐场所,不泡酒吧。平时玩的大多是童年那些小伙伴,一起打打台球,踢踢足球。

对朋友,他够义气。谁向他借钱都会慷慨解囊,又不好意思催债,而他借了别人的钱总是一天之内就还上。对自己,他很随意。他衣服很少,夏天翻来覆去都是一种白T恤,简单、清爽。发型也多年不变,从未在外表上苦心孤诣。当你恭维他帅的时候,他会羞涩一笑:“这是天生丽质。”

第4篇:韩寒长安乱范文

【关键词】身份认同;当代青年;韩寒;郭敬明

一、郭敬明:青春的贩售者/扭曲者

郭敬明生于四川自贡,在上海求学并最终定居。这是一条典型的地域迁移模式:西南经济不发达地区―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种迁移模式也或多或少地反应在他的作品之中:第一部自传体式散文集《爱与痛的边缘》到如今的《小时代》系列小说。作品中的主角逐渐从“孩子”迁移到“青年”,原本地点模糊狭隘的高中校园视野也转变为清晰明确的上海。姑且不提郭每一部作品身陷抄袭的道德元素,其中一直不变的一个关键词就是青春。通常他的小说都不会是喜剧式的团圆,而是最终悲剧之后惨然的平淡。不管是哪一部作品,主要的矛盾终非常固定:友情破裂、爱情背叛、亲情冲突。承受这一切的主角就像一个孩子,带着浓烈的忧伤痛苦迷惘,不停地在断裂之中逃窜,试图将沉重和伤害留在身后。这些通常体现在他的作品的主人公在追忆青春时表现出来的复杂和麻木中。

郭的作品中几乎处处充斥着大量的奢饰品意象,以《小时代3.0:刺金时代》序章为例――6683个字符中,就出现了11个典型的奢华符号,包括国航头等舱、别墅、顶级名牌等等。在这短短一章中,出现了9个命名人物,其中3个是以英文命名。郭对于中西交汇、时尚魔都的上海极为推崇,却对代表传统、日常以及宏达叙事的符号用戏剧性的手法消隐而去(譬如非典、秋裤、牛仔裤等等),甚至有豆瓣读者这样评价小时代:

“他(郭敬明)夸着上海讽刺着北京……可问题是他本人是个四川人……很多名牌的拼写多亏了当年我年少无知时候看了几眼小时代。”

青春贩售本身就已经扭曲了青春,这两个名词写法不同但内涵并无二致。每个人体味的青春千方百种,当它变作可以批量生产的商品,那么青春已经变作一种扭曲了的意象,待价而沽。

二、韩寒:成功的投机者/反智主义的急先锋

韩寒生于上海市郊,高中半途辍学写出颇受争议的长篇小说《三重门》,在各种吹捧或怀疑的争论中声名鹊起。后来他又被称为中国最成功的赛车手、最具商业价值的作家以及最具人气的偶像,甚至在2010年入选过一次美国时代杂志年度百人榜。姑且不论韩身上疑论和诸多质疑,他也和郭敬明一样,最初以写作为名进入公众视野。现如今他也开始拍电影,身份和郭一样迷障重重。比起对于郭的评价,对于韩的评价就显得更加沉重和复杂。

韩的作品前期作品《杯中窥人》与《三重门》文风并不完全一致,剔除他备受争议的长篇小说,他的剩余作品几乎都是较为零碎的,缺乏一种明确的主线和完整叙事的主观意愿。对于这一点,他本人也不否认。值得玩味地是,让韩冠上自由主义斗士名头的更大程度上归结于他零散的博客文章以及与文学创作关系不大的两次网络论战。

对于韩寒这一神话的塑造,可以十分清晰的梳理出一条主线:天赋神性――挑战体制――公民楷模――神像坍塌。纵观他留下的各种文字资料与影像资料,带来的矛盾性要比和谐性更高。比起公民楷模来,韩表现的更像一位反智主义的急先锋:完全否定应试教育体制、不读书的文学天才、借着打击文坛腐败抬高自己身价的投机者、利用对于社会政治的关心重返体制中心的驯化者。那个时代众人捧出了一轮“韩太阳”,而如今神话早已落幕,但“神像坍塌,底座犹存”,掌声骂声中,他依旧屹立不倒。

三、中国青年群体身份认同的分裂和弥合:郭敬明区分年龄,韩寒区分平庸

电影《小时代》的女主角们住在豪华寝室中,而男主人公相貌英俊,年纪轻轻成就斐然,这个迷梦般的校园社会里几乎处处堆砌着奢华的符号,仿若一座黄金建造的城池。主角们生活在物欲横流的小时代之中,封闭而自我,不断重复无尽的分裂-弥合-分裂的情感过程。他们似乎无力,也无心走出那座城池。相比而言,电影《后会无期》中的意向符号就显得完全不同。主人公“混”的不好,逃离繁华的城市,试图寻找真实的自我,在无尽的公路上驾车漂泊。脏乱的面庞,无谓的浪,肆无忌惮撒尿,和时尚精致搭不上任何关系。除此之外,电影中还出现了很多与纯爱青春完全无关的意向符号:冷嘲热讽的现实、、诈骗、以及情爱背后的荒芜。但不可否认郭韩的叙述模式极为相似,他们的故事中都很难找到一种完整的情节主线,时空是不断置换流转的,如同电影镜头一般肆意跳转。没有一个明确的开头,亦不会有一个典型的结尾。

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审视,郭的表现是按部就班的:高中毕业、进入大学、找工作。他笔下的女主角,虽然对物质极端推崇,但本质上遵循的依旧是一种典型的传统人生;韩的表现似乎完全不同,他笔下的男主角为了逃离自身作为青蛙被温水煮的命运,买了一辆车子想要远行去寻找真正的理想,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出乎传统意料的选择。

众所周知,郭韩完全不同,成名之路迥异,文风南辕北辙,粉丝更是彼此间骂声不断。但是这两人并非毫无关联,甚至可以说他们还有诸多联系。这里的联系并非一一比较他们之间的异同,而是指一种隐性的身份认知关联。当代青年群体身份认同,更准确而言,是指受过高等教育的18到25岁左右的青年群体的身份认同。他们大多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后,物质条件相对丰裕,升学就业压力极大。2008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为0.491,超出国际标准线0.4,家庭间收入的较大差距直接体现在作为独一代的青年群体中。

国内将身份认同研究与青年这一关键词串联起来的相关交叉研究大多是关于青年群体中具有特定身份的亚群体认同研究,比如对于青年农民工、男性同性恋者、杀马特群体等等的实证研究等等。国外的研究者则是将Identity与Youth这一关键词串联起来进行分析,其中也不乏许多关于特殊青年亚群体的实证研究。Erickson将身份认同定义为一种“随着时间推移对一致性和连续性自我的直接感知。”在luigia simona sica等人对意大利大学入学新生所做的一次身份认同研究中也提到,这种直接的感知最终是通过认同达成来获得的。

对于自我身份的认同达成,郭的落脚点在于光鲜亮丽的物质符号,他的物质资本来自继承,并以此定义成功;而韩对于自我身份认同的达成定位于名利双收,除了继承途径之外,还有打破固化阶级区隔的自下而上的入侵行为,渴求获得物质符号的同时也渴望获得精神符号。这与两人的家庭背景和成名资历何其相似。但后者似乎是一种乍看上去比前者那种空手套白狼式的物欲诉求更为高尚的成功。因此郭敬明区分年龄,韩寒区分平庸。

郭笔下的黄金幻城中,读者随着岁月的流逝破除了重重迷梦,随后望见的是高不可攀的社会阶梯和现实的残酷。许多人迅速清醒,并因曾经堕入梦境的自我而羞惭;韩寒一开始便将自己定位于平民英雄,剑指禁锢自由的万恶体制,但他本身却只是一个宣称从不读书的辍学生。他以颠覆秩序的方式赢得声誉,却以顺应主流价值的方式固守并推高这种名声。他是叛逆与消费一代终将回归主流的最好象征。

郭韩二人获得物质资本的过程,均是一种反智主义的典型运行过程。他们采取的手法看似相异,但目的并非南辕北辙,而是殊途同归。当代青年身份的认同在郭这里断裂,他是一个青春的贩售者,在物欲穷尽的迷惘之下,对于身份认同的直接感受来源于物质本身;而这一切最终又在韩那里弥合,他代表着中国青年对现有体制的愤懑不满,反抗挣扎无果后,迅速打包沾满理想泥土的行囊,投身郭氏的物质伊甸园中。区别仅仅在于,有些人轻而易举便得到了上帝的准许,有些人却只能远远徘徊在乐园之外。

参考文献

[1] 黄平.大时代”与“小时代”―――韩寒、郭敬明与“80后”写作[J].南方文坛:今日批评家,2011,03.

[2] 郭敬明.小时代3.0 刺金时代[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

[3] 肖鹰.韩寒神话与当代反智主义.贵州社会科学[J]. 2012,05.

[4] 韩寒.长安乱[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

[5] 施爱东.韩寒神话的史诗母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科学社会版),2013,01

[6] 罗显勇.论郭敬明的都市欲望化创作―――兼评《小时代》系列小说[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4,02

[7] Erikson, E. H. (1968). Identity: Youth and crisis. New York: Norton.p18

[8] Luigia Simona Sica・Laura Aleni Sestito・Giancarlo Ragozini(2014).Identity Coping in the First Years of university: IdentityDiffusion, Adjustment and Identity Distress.J ournal of Adult Dev (2014) 21:159172.DOI 10.1007/s10804-014-9188-8.

第5篇:韩寒长安乱范文

《我的生活》“价廉物美”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传记《我的生活》正在书城热销,这本硬封面精装本的图书中文版标准定价是人民币49.8元。然而,记者走出堂皇的书城,在上海富民路的一个小书摊上,也看到了这本书。记者停下脚步仔细揣摩,面前书摊上这本同名书籍,无论印制、装帧、版式,还是封面设计和内文印刷,都与正版图书几乎没有差别,但是书摊老板给的价格却只有书城里的一半都不到――20元。记者奇怪这本书怎么这样便宜?老板起先的回答是进货渠道比较优惠,进价低当然卖价也就低了。但是后来老板看到记者似乎对这本书兴趣很大,就问记者是不是真心要?记者连连点头,他干脆直说是盗版书籍。看见记者脸上的惊奇,老板可能怕记者变卦,连忙“安慰”说,没关系,现在买盗版书的人多着呢,什么人都有。

其实记者觉得惊奇是因为在记者的印象里,盗版书是和粗制滥造假冒伪劣划等号的。可是眼前的这本盗版“总统”传记除了呆的地方不对外,同样也很精致,制作得与书城里的正版图书质量不相上下。老板洋洋得意地说现在买书就像买菜一样,当然挑价廉物美的,别看是盗版,盗亦有道,照样拿得出手。说实话,这样的价格和不错的质量连记者都动心了,一半为了了解点情况,一半也确实有占了便宜的开心。

这下,老板果然来了精神,对于记者有关盗版书籍的问题,几乎是有问必答。记者看到老板的书摊上还有印刷和内容同样不俗的《贾平凹全集》,当然也是盗版的。老板问记者是不是想要,如果想要的话,原价57元的书籍,他卖13元。同样一本厚厚的《鲁迅文集》,标价是76元,老板给出的价格则是15元。

记者对这样的低廉的价格表示惊奇,问老板赚得到钱吗?老板神秘地笑笑说,就是这个价钱,他也是赚了钱的。否则亏本买卖,谁又会敢冒这样的风险做这个事情呢。只是当记者问起这些书都是从哪里来的时,老板就有些“含糊其辞”了,说是河北、河南、山东都有,都是从那些地方运过来的。至于是他自己直接去那些地方批发还是从别人那里转手,老板就不愿意再回答了。

恰好这个时候有个中学生走过来,在书摊上翻了半天,掏钱买了一本《精美散文》。记者和他聊起来。这位姓刘的同学是向明中学的学生,他干脆利落地告诉记者,他知道这个老板卖的书都是盗版书,可是他还是愿意买。他很认真地列举了他之所以明明知道是盗版书还要购买的三条理由:一是便宜,这么厚的一本书才10元钱,正版书至少也要几十元,中学生消费不起。二是书尽管是盗版印刷的,但是印刷的质量还不错,纸张也和正版的没有什么差别。如果仔细看,虽然有一些错别字,但是对阅读没有太大影响,何况,正版图书也同样会有错别字。三是学生认为只要内容没啥差别,正版对他们意义不大。

离开书摊后,记者又去书城买了一本正版的《我的生活》,然后和盗版本对照阅读,不得不承认,手里这个盗版本的质量好得几可乱真。不得不承认,如此“价廉物美”的书对非专业藏书者充满了诱惑力。

技术先进利润可观

过去有句俗话,说做盗版图书是“无贩毒之险有贩毒之利”,意指盗版图书粗制滥造牟取暴利,并且将此原因作为盗版图书屡禁不止的根源。可是如今的盗版图书的“质量”和过去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无论是书的内在还是外在都越来越“仿真”,似乎盗版书的成本也比当年的粗制滥造要高得多,如此盗版书商们还有暴利可图吗?如无暴利为何还要做呢?记者经过调查,也许可以揭开一些谜底。

被炒得火热的“80后”韩寒在他的创作《像少年啦,飞驰》前言中,用他一贯的“玩世不恭”语调,专门给盗版书商们写了一段话。大意是,盗亦有道,盗版书商们的利润已经够高的了,就最好是敬业一些,错别字减少一些,不要再出现大段的文字被遗漏掉的现象。而且韩寒还规劝盗版书商们,已经是获取暴利了,就大方一些,花些钱做得漂亮点。韩寒还建议盗版书商最好不要使用打字后重新排版的方式,而是应用激光照排技术,减少差错率。

这段话很快就有了回应。一个据称就是盗版书商的人,在网站BBS上发表留言,讥刺韩寒是小孩子家不懂事。在留言中,这位盗版书商说他完全不知道韩寒这些话从何说起。他说包括他在内的许多盗版书商如今已经是集团化作战,具有比较统一而且科学的内部管理体系,经过许多年的发展,许多盗版书商已经不再是零散的操作方式。他具体地说,假如盗版书商内部不讲诚信,不讲职业道德的话,他们是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

当网友问到他关于盗版书籍的质量问题的时候,这位盗版书商说,许多人还在认为盗版书籍错别字满篇,那是一种成见。他说,事实上他们的盗版书籍在很大程度上质量要比正版书籍好许多。他承认有些质量不好的书籍可能是由一些小的盗版书商印制的,他们确实是粗制滥造的。但是一些正规的出版社出的某些书籍,有时候可能也不是非常精良的,因为他们的机器设备未必就比一些盗版书商好到那里去,态度也未必敬业。

对于韩寒建议他们使用激光照排技术,这位盗版书商不留情面地说韩寒根本就不懂。因为他们早在1998年就全部使用激光照排技术了,那时候扫一本书激光照排是5块钱一页,看上去好像是成本提高,但是他们已经不是以前那种小作坊了,每次印刷一本书至少在20000册以上,要是20000册的话,一本书300页,1500块钱分摊在20000册上,平均也就是几分钱,没有必要省这个钱的。

在回答韩寒认为他们盗版书籍是获取暴利时,这位盗版书商明显不满。他说什么暴利呀?现在大概只有贩毒是暴利了。但那是要掉脑袋的事情啊。

但是,根据记者的调查,虽然这位盗版书商言之凿凿地说做盗版书籍并没有暴利可言,其实,盗版书籍的利润还是非常惊人的。上海市一位专业从事打击盗版书籍工作的人员给记者列举了一组数字,即正版图书的成本费用一般包括稿酬、编辑费、印制费用、运输费用、发行宣传费用等等,所以,正版图书销售出去以后,扣除以上各项费用,净利润一般在8%左右;而盗版书籍省掉了以上正版书籍费用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最起码是省掉了作者的稿酬费用,所以,盗版书籍在上市之后,一般的利润即可以达到70%以上。这位工作人员还举例说,比如一本标准定价43元的正版《古文观止》,其盗版印刷成本绝对不会高于7元,在上海一些盗版书贩的零售摊位上,一般卖13-15元左右。净利润有7、8元之多。所以盗版书商的无暴利之说显然是和前些年相比较而言,相对于正版图书,盗版书籍获得的利润依然十分可观。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据记者调查,虽然现在全国几乎所有的省份,都设立有专门的打击非法盗版书籍的机构,执法机关常常也大力介入此项整饬工作。很多地方人大也制订出了适合当地特征的《出版管理条例》,另外一些地方沿用的是《投机倒把处罚暂行条例》。对于盗版图书的处罚力度也在逐步加大。不久前,相关部门根据群众举报,执法人员现场查获一批盗版图书,有正在走红的《那小子真帅》、《乾隆皇帝》、《长安乱》、《新华字典》等等,总计有16771册,集中以后全部销毁。但是,时隔不久,执法人员又在其他地方发现了大量的此类图书,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一日晚,记者在繁华的淮海路靠近陕西北路口,看到有人拖着几辆和这个发达城市很不协调的平板车,车上装满了书籍在沿街叫卖。还没等记者靠近看个究竟。突然冒出一群穿制服的工商执法人员,朝平板车冲去,一看便知是要没收这些图书。在这些卖书的平板车四处逃窜的时候,记者拉住一位执法人员询问,得到的答复是,这些人不仅仅是乱占道路做无证买卖,更重要的是他们卖的这些书籍全部是盗版书籍。这位执法人员说,这些拖平板车的盗版书贩们,最近经常在这一带神出鬼没,屡屡打击不止。记者问为什么执法部门如此打击,这些人还敢在这里出没呢?这个执法人员叹一口气说,因为便宜,总是有人购买,他们的生意不坏,利益让人胆大。

记者问这些书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平时他们都藏在哪里?这位执法人员说,他们平日就藏在附近的一些弄堂里,专门等夜幕降临的时候,等市场、工商等执法人员下班以后,再把平板车拖出来沿街销售。记者问,执法人员总是这样在大街上与这些盗版书贩“捉迷藏”,到底有没有效果呢?这位执法人员说,打击总比不打击要好啊,如果放任不管的话,那就根本没有一点秩序了,这大街上可能会被盗版书贩们挤满的。他向记者介绍他们打击盗版书贩的经过。他说,他们不久前就组织过一次大行动,组织了人马进入附近的一个弄堂,居然在一处租赁房屋里发现了一个“盗版书库”。但是,房东不准他们把盗版书籍拉走。正在他们争持不下的时候,这些盗版书贩回来了,居然个个手持短刀,高声漫骂威胁执法人员。后来幸亏警察及时赶到,才没有出大事。但是在外地的一些地方,盗版书贩暴力抵抗执法行动的事件已经出现过不少。

令记者颇感意外的是,执法人员在对这些“平板车”深恶痛绝的同时,还很无奈地告诉记者,其实并非仅仅只有平板车或者小书摊这样的“游击队”在贩卖盗版图书,他们已经屡屡在正规书店的书架上发现过盗版图书了。他还给记者举了两个例子,一本是余秋雨的《千年一叹》,一本是钱其琛的《外交风云》。这两本书,正规书店里出现盗版根本不稀奇。

最后,这位执法人员长叹一声说,我们天天打击盗版书,可是这些盗版图书就是不见减少,这问题到底是出在哪里呀?

暴利不是根本原因

从《文化苦旅》、《哈里波特》到《我们仨》,从《粉红女郎》到《水煮三国》几乎都是遭遇盗版的大户。而且,被盗版的书籍数目正在以成等列数据的方式大倍率增长。盗版书到今天甚至已经具备了与正版图书同时登堂入室的实力。疲于奔命的执法人员的疑惑让记者不得不进行进一步的深入调查。

一位出版界的资深人士非常肯定地告诉记者,正版书籍定价过高,毫无疑问是盗版书籍屡禁不止的主要症结所在。作为侧面证明,这位人士说,如今上海大街小巷遍布的“特价书店”、“5元书店”,个个生意兴隆,普遍好过正规的书店书城,就是书价过高的一个直接后遗症。

记者得到的一份材料显示,自1949年建国之后,中国图书行业一直在“保本微利”的原则下沿用着“成本+税金+利润”的定价模式。那个时候书籍出版的利润是低廉的,自然书价也是低廉的。当然几乎就根本不存在盗版印刷书籍的现象。直到1993年放开图书出版业国家统一定价以后,获得书籍定价权的出版社可以自行进行图书定价。于是从那时起,图书价格开始一路“高开高走”,没有依据和规律可循。这让盗版书商开始感觉到图书出版行业中居然有利润可图,有赢利的空间,有可钻的漏洞。于是从那时起盗版图书行当才开始大行其道。最早开始惨遭盗版不幸的图书还大部分属于是文教类的工具书,比如中小学生几乎人手一册的《新华字典》等等。后来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赵忠祥的《岁月随想》等图书的发行量开始超过100万册,迅速引起了盗版书商的注意。不久这两本书就出现了盗印版本。只不过,当时的盗版书籍印刷质量很差,错别字多得惨不忍睹。不仅是盗版图书,而且几乎就是伪劣图书。很多人还记得当时盗版《文化苦旅》背面的余秋雨照片是模糊不清的重影。只是,当时国营全民制的出版社虽然有自行定价权,但其整体的经济核算方式依然是计划经济中的“大锅饭”方式,因此对自己的图书遭遇盗版并无窃肤之痛,自然不会引起重视。

随着改革开放,许多出版社赢利模式出现变革,作者的版税也直接与图书发行数量挂钩。这下,出版社和作者遭遇图书盗版才等同于遭遇强盗洗劫。要依靠作者个人对抗整个盗版行业是不可能的,即使如余秋雨这样的大人物也照样徒唤奈何。而出版社尽管使用了防伪标志等各种手段,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对盗版问题也同样束手无策,没有根本的解决方法,只能和盗版书商在图书市场上在读者面前共同竞争。

记者在调查中注意到,假如仅仅按照市场价值规律推断的话,盗版图书的市场生命力以及竞争力明摆着是高于正版图书的。同样的一本新书,内容一致,印刷质量相差无几,正版图书定价20元的话,盗版图书定价最多就是5-6元,优势劣势一目了然。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记者调查的许多对象的回答和许多已经存在的事例证明了这个事实。别说是《文化苦旅》、《哈利波特》这类并无实用价值纯为精神食粮的书籍,即使一些工具类书籍,即使粗制滥造,在大学校园里照样抢手。比如牛津高阶英语辞典这类工具书,大学生们对正版的“高价位”不敢问津,对几十元的盗版情有独钟,即使错误百出也照买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