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教育政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学语文;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整合;策略探究
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彻底的改变了小学传统教育形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呢?笔者结合自己在万全区第五小学从事多年小学语文教学所积累的经验,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理性的认识融合意义
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以它独特的优势彻底改变了传统不变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真正为小学教育注入了活力。具体表现为:一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呈现方式。由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综合呈现,为小学语文教学营造了形象生动逼真、知识表现多元化的情境,非常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二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提供身临其境般的真实界面、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师生进行平等会话、协作学习,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减轻师生负担。三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媒体网络就如同一座随时可以打开的图书馆,只要交给小学生一定的搜索技能,就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足不出户就可以见识天下的奇闻趣事。四是改变了教师的备课方式。教师的备课不再是传统的“写”教案,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搜集大量的信息资料,丰富教材内容,引进最贴近新课标的教学资源,自己进行重组,以备上课使用。
二、充分发挥融合的优势
1.适时设置教学情境
应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必须合理适时。例如讲授《黄山奇石》一课,虽然作者用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但对于我们张家口地区小学生来讲,能够去过黄山的可谓少之又少,孩子们自然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触,如果只是让孩子们通过阅读课文,就要求他们去理解黄山的奇美特色显然是不够的。于是,我就上网搜集了一些有关黄山的视频资料和文本内容,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相结合制作成教学网页来再现黄山的美景。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大屏幕反复的观看黄山的怪石嶙峋、危峰突兀,在这种身临其境的状态下,他们的视觉、听觉受到强烈的冲击,再加上其他图片和文字的介绍,加深了对黄山的认识。接下来我又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你们喜欢黄山吗?那我们就走进黄山区旅游。”
2.发挥优势突破重难点
毋庸置疑,实施高效教学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如果我们合理地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就可以体现教学的高效性。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农村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圆明园这一“园林瑰宝”、“建筑精华”根本无从体会,然而这两点却对突出全文中心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我通过多媒体课件重现圆明园当年的绮丽景观。首先通过出示电子版圆明园全景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圆明园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周围小园的分布;然后结合对“众星捧月”词语的理解,在远观图中分辨哪是“月”哪是“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等景物进行了全方位展示,到此被称为“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的圆明园在学生心中有了大致的轮廓。课后,我又为同学们播放了电影《》片段,让学生体会如此辉煌壮丽的“万园之园”成为灰烬的悲痛和耻辱,使学生的内心受到震撼,从而受到思想教育。
三、促进合作探究
新课标强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在教学《我是什么》一课时,就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上网查询有关“水”的知识,通过网上搜索获得了第一手资料。然后当堂交流:“我知道了在地球的温度变化下,水可以以三种不同的形态在地球上出现,这就是冰、水和水蒸气。”“我知道了南极的冰山就是水的固体形态!”“我还知道水的用处很大,工业生产离不开水,农业灌溉也离不开水,就连我们人体百分之七十也是水,但是现在我们面临随资源严重缺乏的现状,我们应该节约用水。”……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动获取所需知识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形成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
现代教育提倡合作学习,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例如我在教学《长城》一课时,我请学生为雄伟万里长城设计一个旅游广告,于是孩子们先在网上查阅了长城的相关图像资料,认真阅读后进行了交流,然后他们自己寻找合作伙伴结合成小组,开始了设计工作。由于小组每个成员的特长各不相同,有的擅长文字描述,有的热衷于图片设计,大家写的写,画的画,忙的不亦乐乎,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广告设计出来了,看着孩子们这些充满智慧和想象的广告设计,我感到这节课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合作中得到学习,在合作中得到提高。
四、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已经提出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的观点,很快运用到了实践中并取得了成功。虽然信息技术在我国飞速发展,但受到我国地域广阔、城乡差距等问题的影响,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发展极不平衡。但相较于其他学科,作为主要学科之一的语文已经愈加趋于成熟。语文阅读首先需要学生主观地整体把握文章的信息及内容,其次要对文章中的隐藏信息深入挖掘,最终通过整体调控理解全文。
一、了解背景和导入阅读
首先,教师除了要设定学习目标以外,还要对作者简介及文章的写作背景这些基本信息做一个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对于学生而言,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在课前布置作业。例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教师要求学生课前在家上网搜索有关作者叶圣陶的简介及相关文学知识并于课上将搜索到的有效信息与同学们分享讨论,既提高了学生们利用关键词来搜索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使阅读效果预期实现。
其次,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要构建一个引领学生求知的情景,透过这个情景创设,让学生自动跟随进入学习的环境中。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中的声音、动画、视频等手段,使情境更直观,让学生们在生动、形象的引导下,迸发出强烈的探究热情。下面仍用《苏州园林》这一课进行举例:“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苏州园林,让学生明白,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简直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下面,让我们看看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二、自主阅读和互动交流
接下来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阶段。首先,为了强调学生是主体,需要学生自主阅读全文,对全文有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其次,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想法,把自己对文中问题及疑惑提出,小组探讨,各抒己见。最后,教师为学生解答在小组讨论中未解决的问题。教师在答疑过程中,不要采用标准答案,假如学生有些奇思妙想之处,要耐心进行引导,切忌批评及否定,以免限制学生思维。若遇难点,教师除了引导,对重、难点的梳理及点拨也是必要的,适当的点拨会促进学生对内容更深的探寻。例如:《苏州园林》是初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说明文,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全文,教师圈点勾画幻灯片展示问题:1. 作者在开始是如何评价苏州园林的? 2. 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3. 本文的结构、顺序怎样? 再通过视频播放《苏州园林》某一景物,让学生对比文章描写内容分组讨论,提高阅读的敏感性。
三、课外练习
关键词: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 对策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已经全面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大学生更是网络时代的主力军。作为军校学员,同样以积极的姿态迎接网络时代的到来。但纷繁复杂的网络虚拟世界,良莠不齐的网上信息,给传统的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不重视对这一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年轻的学员很可能被网络这把“双刃剑”刺伤。
1、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与传统社会相比,学员接触外界的渠道有限,信息来源也有限。思想相对单纯,尤其在部队这个讲究等级和纪律的大家庭比较“听话”。网络时代的到来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局域网,一下子拉近了学员与外界的联系,新问题也随之而来。
1.1 学员民主平等意识增强,传统的调控系统受阻。在网络空间里的虚拟世界交往角色也是虚拟的,不存在平时的上下级、长晚辈、地位尊卑等垂直型关系,交往变得平面化。网上交往的虚拟性使人与人的交往变得自由、平等,但由此也带来了现实生活中传统管控的削弱,导致主导价值观念以及教育者权威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使得传统社会调控的功能逐渐受阻。这些都给管理带来一定的压力和难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是信息系统不再被教育者全部掌控,对学员的思想言行进行干预更多地要靠学员的自我判断、自我选择。
1.2 我讲你听的单向灌输,教育有效性降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起主导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传递信息的手段主要是以上课宣讲、座谈讨论、个别谈心、开展主题活动等,而以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板报等作为辅助工具。教育者所灌输的信息是经过筛选、加工的,有利于学员接受正面的思想。然而,随着网络信息传播对思想领域的入侵,单向的教育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学员的心理需求,学员在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有选择地接受这些信息,进而“内化”为自身的个人意识,之后再“外化”为实际行动,其有效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削弱。学员在深入网络生活并渐渐习惯于网络这种双向甚至多向的沟通方式后,必定希望无论专业知识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能够采取更为民主、更为互动的方式进行。
1.3 教育者信息素质较低,导致权威性感召力减弱。军事素质在军队院校依然是紧随政治合格之后的,但毕竟不是靠拳头打天下的时代,面对网络的冲击,部分文化层次不高年龄偏大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缺乏应有的计算机及网络基础知识,也就是说教育者本身信息素质不高,在网络时代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自然难以有说服力、感召力和权威性。因而也就有可能缺乏学员所崇拜的科学文化素质及亲和力。而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干部来说,被学员崇拜与否,是不是有一定的感召力有时决定了教育的效果。
2、网络时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与对策。坚持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军队,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尤其是网络带来丰富信息、带来新气象的同时,必须探索研究加强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理清思路找准对策,引导学员正确面对网络、使用网络,这样才能化“双刃剑”的害为利,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1 规范网络道德,促进网上自律和他律有机结合。作为军校学员政治合格是第一位的,必须加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虽然网络世界是虚拟的,但道德、信念对真实的人来说是无时不在的,因而在虚拟的世界里也要有网德教育,同样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3・14拉萨事件发生后。西方一些借助互联网等媒体,移花接木、凭空捏造,污蔑中国政府和军队,这也让我们的学员充分认识了西方新闻媒体标榜的所谓真实公正,因而要充分引导学员提高对有害信息的甄别能力,坚决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在网上渗透和传播。在严格执行办公电脑严禁连接到国际互联网的铁的纪律的同时,对学员上网的管理要“宜疏不宜堵”。包括规定“不得泄密,不得制作、复制、查阅、传播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危害党和国家军队安全”的信息,不得从事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并制定相应的处罚办法。这样,才能促进学员网上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结合,达到在思想政治领域中网络教育的预期效果。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038-02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等职业人才的重任,学校所要培养的不仅仅是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水平合格的普通公民,更是政治立场坚定,并具备较高思想道德修养的高等职业人才。由于诸多因素,现有的思政教育不是很理想,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挑战越来越大,越做越复杂。面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纷纷转变思路,对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探索,以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的一种继承与发展,它是将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培训形式与现代化教育相融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这一平台,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工作能力和提高综合素养的目的。一般来说,现代学徒制模式有以下特征:①这是一种融合了学校教育与企业协助的双主体职业教育体制,培养人才这一任务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共同完成;②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他们不仅是企业学徒工,同时也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学生和学校都需要和企业签订合同,形成一个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一体化教育体制;③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主导教学,学校一边读书一边打工,毕业时能够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而对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现代学徒制模式为其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改革。
二、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新问题
1.教学目标“传统化”。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经验以及教学理念的影响,高职思政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也相对简单,基本定位于“四有新人”的培养方向。然而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尤其是现代学徒制模式在高职教育体系中深入应用的情况下,高职院校不仅仅要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和良好人格品行的技能型职业人才,更需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现代化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显而易见,现有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定位已与时代逐步脱轨,如不及时对教学目标进行完善和调整,将严重影响到思政理论课在高职教育体系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和地位。
2.教学内容“一本化”。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都需要使用同一版本的教材,以确保思政教育的内容统一、体系完整。这种“一本化”的模式虽然可以有效保证思政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但是对于奉行“实用主义”的高职院校来说却无法满足其实际需求。这导致了如下问题的发生: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形式课程,自己只需要学习好就可以了;有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抽象、空洞,理论上的说教多,与社会实际存在^大差异,与自己的专业学习和就业前途没有多大关系,离自己很远;更有甚者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只要管好自己、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行。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思政理论课被学生忽视,教学水平停滞不前,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3.教学方法“单一化”。相比于普通高校、综合性大学,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理性思维方面相对欠缺,他们的思辨性较差,更偏重于感官认知和直观感受。教师在进行思政理论课教学时,过于强调教学任务的完成度,而没有把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机整合,使得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时,墨守成规,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学生主体地位无法得到呈现。这种单一化的授课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教学效果不明显,处于为难的境地。
三、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策略
1.优化教学目标,满足学生“双重身份”要求。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他们不仅是企业学徒工,同时也是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想全面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增强学生思想觉悟和意识,就必须要脱离传统教学理念的禁锢,针对思政理论课教学现状,优化教学目标。(1)高职院校以坚持以德立人的根本目标,在实施教学活动时,确保学生可以学习党的先进性,并在学习人类发展历史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在企业中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2)要坚持以技能立世、能力立信的目标。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能够在确保学生掌握专业技术、了解岗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课本中的政治、道德等理论知识加以实践。此外,还要强化以能力立信的目标。在教学时,确保学生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和合格的职业道德水平。
2.改变教学观念,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思政理论课是一门能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作用的学科课程。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思政理论课教学要遵从科学性、灵活性和特色性的原则,不仅要考虑到教师教学的差异性,更要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可以采用六分“理论”四分“实践”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想政治渗透教育,以实现对传统思想的延伸。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结合我校思政理论课程设置来看,要想增强教学实效性,就必须建立起面向不同学生、不同专业的立体化课程体系,体现出高职学生职业性、实践性。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引入学生所学专业的职业操守、职业前景、法规制度等培训内容,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3.科学设置学时,适应“工学交替”模式需求。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不再是固定的。针对这种情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安排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课程目标设定、教学工作安排、教学管理三个角度进行调整和改革。首先,要重新制定教学目的。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学不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还要更好确保学生的职业人才素养水平得以提升。其次,重新安排教学课时。结合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实习安排,教师需要结合各专业学生的在校时间,进行合理的调整。最后,高职院校还要把学生的“学徒”身份纳入课程考核内容之中,以此保证教学工作获得理想的成效。
4.与时代俱进,教学工作者育人不落窠臼。随着现代学徒制模式在高职教育体系中的深入推进和应用,给思政理论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思路,教育工作者作为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必须要正视自身能力的不足,接受被权威挑战的现实,并积极主动学习前沿的新知识、新理念,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知己知彼,才能适应思政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新需要,使教学不落窠臼。当然,思政教师作为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根据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德育工作的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拓展教育视野,对自身的教学模式、教育方法进行完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到企业指导学生实习的工作中去,深入学生群体,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洞悉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判断、分析和解决,以切切实实提高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成效。此外,学校也可以聘请企业的一些中层领导主管或者爱岗敬业的师傅,到学校兼职上思政课。这样的双向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企业的岗位实践中,还能把思政理论课与实习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职能;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作为现代高校标准配置的三大教学辅助机构之一,其目的和任务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育、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推进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为高校各项工作提供保障,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高校教学、科研、办公等各项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职能,明确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特点,对做好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职能
1.教育职能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平台和载体。“两课”教师可摆脱“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间教室、一群学生、一个老师”的陈旧而僵化的上课方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凭借多媒体技术,使授课内容形象、直观、生动,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培养政治合格、品德高尚、行为习惯良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2.辅助职能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作为高校的教辅机构,承担着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现代教育手段与方法改革,大力发展多媒体教学、远程网络教育等现代教育技术,切实保障学院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等重任。同时,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还承担着为教学开发和设计出符合本院课程要求的课件及精品课课件,为教师、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录制、编辑、制作各类多媒体课件的任务。因此,教辅职能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3.管理职能
科学的管理办法、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过硬的专业技术是管理的基本要素和前提条件。就我院而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管理全院70个多媒体教室,20个语音教室,办公校园网和学生网络等的全院网络管理。因此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管理工作渗透在学院的各项工作当中,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4.服务职能
服务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的价值和作用只有通过具体的服务来体现。“服务”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职能在广泛性上的体现,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既要为学院领导的决策服务,又要为教学、科研服务,还要为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教师和学生构成了学校基本队伍的主体,他们是学校各部门服务的对象,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服务的对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所承担的各种事务性工作实际上也是其服务职能的体现,虽平凡、琐碎,但又须臾不可缺少。
5.宣传职能
校园新闻的拍摄与制作,将学院的活动和动向展现给学生及教师,使学生更加了解学院,教师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同时网络的广泛传播,也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扩大了学院的影响力,也使得社会更加认可。利用网络还能够传播正确的思想、观念、新闻和信息,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作为学院的窗口单位,要充分利用良好的资源平台,充分发挥其宣传职能,为学院的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6.资料收集及记录职能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承担着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能的同时,还担当着学院重大事件的记录职能。重要领导的来访和出访、学院重大事件的发生和一些策划编排精良的学生活动等等,都需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记录下来,并作为档案保存好,以便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借鉴材料,为学院的长期发展留下真实宝贵的重要资料。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承担着教育、辅助、管理、服务、宣传和资料收集及记录等六方面的主要职能。如何执行好它的职能直接影响到学院的教学效果、教学秩序、发展前景乃至是生存。由此,学院的建设发展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建设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职能建设对学院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高校整体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系部乃至学院整体工作的开展。因此,对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特点必须有深刻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这对进一步做好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执行性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属于管理层,因此,它具有执行性的特点。这一特点要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应自觉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令,贯彻执行院系的各项指示和精神。但不能只是机械、教条地传达,而应该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把政策的原则性同执行方法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力求达到最佳的执行效果。
2.协调性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涉及学院的各个部门,上至院级职能部门、系(部)领导,下至每位教师,乃至每位学生,均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与他们直接打交道,如果说整个学院的工作是由各个职能部门来分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则是这些职能部门的具体执行机构和协调机构。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是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的。
3.形象性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与其他各相关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学院的各项政策需要下级部门的贯彻和执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各项工作也同样需要其他系部及相关部门的鼎立配合,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担当着为全院各相关部门服务的重担。所以说,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作风代表着学院的整体形象。它不仅是执行和协调机构,而且也是部门形象,乃至学院形象的代表机构,这就要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处处起到表率作用。
4.服务性
服务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价值和作用只有通过具体的服务来体现。作为教辅部门,要体现超前服务意识,把更多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提供给教师和学生,调动平时的信息积累,把正确的思想、观念、新闻和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教师、学生和社会,把好档案关,掌握第一手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充分依据和优质服务。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耐心、仔细、周到的服务,从而达到最佳的服务效果。
5.安稳性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掌管着全院主要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如:校园网或主要干网,多媒体教学设备、语音教学设备等。这不仅要求对这些设备的分布、数量、和性能要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要定期对这些设备进行一定的维修与维护,使得各种设备经常性的处于一种健康的工作状态,以充分发挥这些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作用,从而满足教学、科研、办公等的需要。此外,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对学院的各种论坛、发言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和处理,确保学院对外窗口的健康。
6.繁杂性
从工作的内容来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几乎涉及全院各个方面,范围广,工作量大,具有繁杂性的特点。从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学资源平台、教学课件编辑录制、校园网、办公网络、学生网络等等,既有常规性的教学设备、办公设备管理工作,又有突发性的教学设备、办公设备异常情况的处理工作,工作面面俱到,繁琐而复杂。这就要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面对多样和繁杂的工作,能沟通协调,合理安排,使得每一项工作都顺畅、正常的进行。
三、提高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作为高校的基层单位,既要明确它的职能作用及工作特点,完成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基本任务,又要充分利用它独有的优势,不断研究、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的规律和方向,明确目标任务,试行规范化管理,加强办公数字化、自动化建设,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的效能,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首先,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上过硬是对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条件。
其次,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爱岗敬业,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第三,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第四,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造就一支思想好、业务精、团结进取的高素质队伍。
2.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第一,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在明确岗位责任制的同时,还要提倡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做到岗位分工不分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支持,团结协作。
第二,建立配套的监督、考核、奖惩、聘任等制度。保障岗位责任制的落实,还必须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并建立健全各项具体制度。
第三,加大制度的约束力度。增强规章制度本身的约束力和透明度,以制度来约束人、教育人,并诚恳接受广大师生员工和各相关部门的监督。
3.建立高效、协调、集成的自动化、数字化办公系统,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
【关键词】师范生 现代教育技术
每一次技术革命的发展,都会对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信息技术不仅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教学理念的变革。因此,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先进的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也急需提升,各个学校也相应加大了在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力度。这也使师范院校充分的意识到,应该加强在校师范生的职前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为提高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很多师范院校面向师范生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必修课。这是培养未来教师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技能的一门重要课程。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一方面关系到未来基础教育质量,另一方面也关系到他们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为了培养和造就创新型教育人才和未来基础教育专业教师,各大师范院校都十分重视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工作。
1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
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正式颁布,其中,“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单独被列为一章,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在实现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上的重要地位与意义。《刚要》不仅注重信息化环境下硬件和软件的建设,更是特别强调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并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并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1.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为了推进《纲要》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2012年3月13日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基础教育中要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规划》指出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意义。《规划》还明确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继续以中小学和职业院校教师为重点实施培训、考核和认证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将教育技术能力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体系。
1.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为了促进基础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水平,2004年12月2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该标准为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的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提供了依据。国家逐步展开并完善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考核与认证体系,有力地推进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工作。
1.4《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
2011年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中提出:“教师应具有信息获得与处理的基本能力”、“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教学设计和评价的能力”。
2师范生培养方案
全国很多高等师范学校或者师范专业将“具有教育技术整合能力”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之一,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等相关课程。
3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最关心的是技术如何更好的服务于教育,这也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最核心的目标,信息技术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性的东西,而是现代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不只是手段、工具,它是一种教学理念的变革。第一,重视优秀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给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配备数字教学资源的接受设备,让人人都有机会接受相对优秀的教学资源。第二,重视基础教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教育信息化的深入程度,可以说取决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因此,应该校企结合,借助外力,提升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第三,重视软件资源的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应该是和课程深度融合的,动态的课程的体系。教师是应用资源,并与教学结合在一起的实施者,因此如何有效地获取、应用并且评价数字资源,是师范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4信息化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着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方式,对于那些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而言,信息化环境下充满希望和机遇,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培养师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师范院校应该关注的问题。应该注重自主发现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熟练运用各种信息工具的能力,自主建构学习的情境,自主选择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以后专业的发展。应该重视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对信息的敏感性,对信息的应用和评价的能力。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及管理学习资源的能力。
5教师招聘和招考信息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推进,教育信息化也势在必行,作为基础教育的教师,掌握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被认为是基础教育教师所具备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之一。因此,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铺展开来,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被列为各地市招教考试的必考内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也成为了一些师范院校师范生必须开设的公共必修课之一。也逐渐成为学生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必考课程。从以上政策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作为培养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主要平台和途径,对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应该从宏观层面考虑,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为依据,确立课程目标,使同学们具备《标准》要求的教育技术能力,使该课程成为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考核的有效手段。作为一名基础教育的教师,只有掌握了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才能在信息的海洋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并且利用所学对信息进行再加工,真正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汪基德,朱书慧,张琼.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涵解读[J].电化教育研究,2013(07).
[2]朱书慧.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现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0).
一、郊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源,经济基础薄弱是制约郊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瓶颈之一
图1 化学实验室
尽管郊区中小学校长、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思想认识逐渐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求知欲强烈,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前大多数郊区中小学还无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个别装备达标校甚至无财力保持现代教学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有可能沦为现代教育技术展品。造成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挫伤了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信心。
二、硬件采购与软件征订的资金投入与产品质量、性能比率有待进一步降低
学校硬件装备主要通过政府采购和教育主管部门专项配备两种途径。由于学校直接到市场选购商品机会少,装备的硬件价格往往高于市场价,且整个过程较长,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硬件的性价比。个别设备到校后短时间内出现故障、维修困难、适用性差等问题。学校软件征订有一定的盲目性,缺乏对软件内容和质量的了解,征订的软件适用性不理想,精品少,价格高。
三、郊区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有待提高
郊区中小学普遍缺少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教师。尽管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重要性已有较高的认识,但他们的教育观念、理论、方法没有质的变革,因为他们缺少有组织的、有系统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机会。许多青年教师学习的欲望非常强烈,从近3年的“三优”评比活动参赛作品的数量和质量来看,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有所提高,但还是滞后于现代教育技术软件、硬件、理论发展步伐,与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教师教学软件设计和应用能力一般,课件设计与制作,优质课、公开课往往形式重于内容。
四、郊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力量薄弱
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教师少。教师间仅有一般技术流与讨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活动开展得不够系统和活跃。
五、郊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库建设任务艰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尚需时日
现代教育技术在广大郊区中小学发展与普及是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针对郊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疑难,本着一切为了教育,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采取科学求实的策略来促进郊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普及与提高。
1.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
进一步加大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为郊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提供专项资金保障,建立现代化教育技术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制度,加强对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专项资金使用检查力度。积极吸纳社会力量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注入资金。现阶段还继续在有条件的郊区中小学开通电教教材代收费或学生上机费等收费政策,在义务教育投入能保障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需要的情况下,逐步取消相关专项收费政策。
2.教育主管部门或上级电教部门制定郊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各项工程建设标准
严格检查评估。学校根据各项目达标要求,自主装备软、硬件,这样,学校可以把有限的资金最有效地使用于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硬件设备的性价比,突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个性化和设备功能的多样化。电教主管部门为学校软件征订提供指导性意见,但不主导学校软件征订工作。教师或学生可以向学校提出建议,使学校软件征订有更明确的目的,有效提高教学软件的使用价值。
图2 学生实验(一)
3.建立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质
一切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只是物质基础,教师才是教学效益的创造者。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培训工作按三类培训模式进行。
一类培训为市教育局对各县教育部门、学校主要领导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培训。让教育管理者对现代教育技术有一个系统的、感性的认识,为他们的教育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一类培训目标就是要增强教育管理者、决策者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水平和基本技能。
二类培训主要是县教育局(电教馆)对中小学电教教师、骨干教师以及有一定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基础的教师进行理论和专门技术的培训。关键在于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二类培训是郊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关键点、着力点。电教教师、骨干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是反映一所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标志之一,他们是全体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者和指导者。
三类培训是学校利用已有装备和本校电教教师,其他现代教育技术素质高的教师对全校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校本培训。现阶段培训的主要内容为计算机与网络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应用以及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初步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问题。三类培训是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主要途径。可以形式多样,内容灵活选择,时间安排恰当,达到培训费用最低,对日常教学影响最小。
4.加强郊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教研力度
电教馆要加强对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指导作用。目前,电教馆自身教研力量不强也影响着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工作的开展。电教馆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人员不多,具有教研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更少。只有走电教馆与教研室联合教研的路子才能有效带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教研工作的开展,引导教师从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等方面进行整合。
5.加强教育资源库建设,尽快实现教师间,学校间教育资源共享
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性工作。学校可以通过征订、下载、自制等手段来逐步建设软件资源库。电教馆应鼓励和帮助学校建立校园网,并与县教育网链接。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教育局域网或城域网。对无上网条件的学校,可以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与条件较好的学校或电教馆交流,租借设备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育资源;创新;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3-0019-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教育的改革,对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也是教育教学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建设高质量、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规律、适应现代教育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需求的教学资源,更是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当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的现状分析,总结出了几点对现状的思考及解决办法,希望对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所帮助。
1.当前农村现代现代教育资源运用情况到底如何?
我们经过调查,发现除少部分学校对资源的运用形成氛围之外,大部分学校的设备都处于闲置,资源下载了就保存起来,根本没用于教学中;即便是用也是遇到要讲公开课、示范课才查一查、用一点;或者是上级有关部门要查看现代教育使用情况,学校才组织教师突击使用,作好记载,应付检查,严重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强化教育师资力量,提高现代教育资源利用率
2.1加大引导力度,让教师享受现代教育技术的乐趣。现代教育资源的运用毕竟是由教师来操作的,如果教师不愿意运用现代教育资源来教学,那就谈不上现代教育了,所以要改变现代教育资源利用率的现状,必须从正确引导树立运用现代教育资源的信念做起。进入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21世纪,人们对教育需求日益增加。在这样的形势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专业知识更新要"快"、教学手段要"新"、实践经验的积累要"厚"、教材制作技术要"高",也就是说,随着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教师角色必须从教材执行者、知识的传授者、文化的传播者、转变成为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协作者、学习进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作为教育管理机构和学校要加大引导教师使用现代教育资源的力度,加快教师观念转变速度,把现代教育工作与校本培训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培训,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设备进行教学的积极性,促使教师积极探索现代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模式;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能利用现代教育资源进行集体备课,推行集体备课,能利用有效资源进行上课,能下载制作课件的;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只要能尽我所有,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习,全体教师都应积极参与,躬身实践,让教师在交流、学习和实践中尝到甜头,从运用资源中找到上课的轻松和乐趣,促使教师由被动地接受变成主动地去钻研学习运用现代教育资源。
2.2运用各种政策强制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下发合理的制度和强有力的措施是促进教师充分运用现代教育资源的保障。开展教师全员培训,使农村教师人人会用、能用、爱用现代教育设备;学校要制订详细的教师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采取多种方式,对所有教师进行轮训等等,只有详细的规定和制度,才是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的推行起到制度保障,加强现代教育资源利用率,推动现代教育顺利进行。比如:公开课、优质课必须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否则不与参评等。但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规定和制度要确保其认真执行,不能只讲形式,走过场,应付了事,要扎扎实实地执行,才能使现代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3合理运用奖励机制,促进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的评估和奖励机制是提高现代教育资源利用率的动力。对长期从事农村教学活动的教师,不管使用什么先进的教育手段,都没有他"一支粉笔,一本书"在三尺讲坛前夸夸其谈来得方便。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单是靠引导自发行动和高压制约是不够的,必须让他们自觉去钻研使用,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动脑筋思考的问题。只要有合理运用奖励机制,老师看到了希望,才能形成人人积极利用现代教育资源使用先进教学方法授课的局面。
3.大胆探索,促进农村现代教育资源的合理运用
3.1直接使用现有的现代教育资源进课堂。在多次的现代教育资源运用培训会上,专家们多次强调原汁原味用资源,明确提出"拿来主义",不要"太多创新",这种运用方式对于模式一的教学来说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一张好的教学光盘就可以为农村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知识的窗口,就可以打开孩子们的知识面。利用光盘进行教学,能够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效地解决农村学校教师水平不高、师资不足的问题,能够为这些学校逐步开齐、开好国家要求的课程创造条件。
3.2精心选用资源库中的资源,为我们自己的课堂添加一些色彩,建立适合自己使用的特色资源库。大多一线教师无论从精力和时间上都不可能做到,另一方面许多教师考虑到用别人的研究成果显不出自己的特色,从心里对现代教育资源有抵触情绪。因此,在有条件的学校在现代教育资源运用方面,并不是所有教师都依样画葫芦。我们前面提到的"原汁原味地运用远教资源"并不是说教师上课就将所有的资源不加选择地逐一播放,"不主张太多创新"并不是不需要恰当的整合。我们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从众多资源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最适合班上孩子特点的资源,再经过适当组装筛选后进入课堂。
后现代教育管理视角发展方向“后现代社会”,即20世纪中期以后的社会,在该社会背景下,以现代教育管理思想的反思与批判为基础,教育管理理论逐步开始探究理论体系的构建。因此,后现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得到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与重视。
一、后现代教育管理研究视角基本概述
后现代主义属于哲学思潮范畴,同时,其是多样性领域的混合,包括哲学、生物学、语言学以及生物学等。后现代教育管理理念下,主张重新解释现实,提出对“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得到教育管理学者、专家的关注与重视。
1.教育组织的特殊性与差异性
现代主义所主张的统一性、普遍性以及整体性和二元论信仰,遭到后现代主义的反对,且提出事物多样性与差异性的主张。对于教育管理组织而言,即不同组织存在不同特性,即使组织类型相同,其仍存在各自的特点。格林菲尔德提出,人并非生活在组织中,而是组织生活于个体中,以个体为载体。在组织过程中,人们做出决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此同时,在人的作用下,组织得以创造,并以社会性存在物的方式存在,但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创造方式,致使组织理论难以得到统一化标准。
2.价值问题的思考
现代教育管理学将教育管理领域的事实问题视为焦点,且十分重视管理技术的研究,围绕“事实怎样”开展质问,忽视对事实背后的问题探究。格林菲尔德,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其认为:现代教育管理学属于狭隘的科学观念,是将教育管理推入羊肠小道的罪魁祸首。在后工业时代背景下,必须以广义科学概念为依据,正确看待教育管理科学,打破科学控制决策和组织的状态,摒弃科学是强有力控制的思想。简言之,教育管理在研究事实问题基础上,重点研究价值问题。
3.质性研究方法的应用
后现代主义认为,世界上不存在普遍真理,且没有总的原则,每一组织均具有特殊性与差异性。在管理研究过程中,以研究大范围组织为基础,深入微观世界,开展独立且细致的研究。在此背景下,定性的、质的研究方法得到研究者的关注。数据、问卷调查不再是研究的唯一凭据,研究者开始走向学校,在谈话访问过程中,体验学校生活并记录,为研究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料和依据。
二、基于后现代教育管理视角分析我国教育管理发展方向
1.基于教育组织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实施校本管理模式
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基础教育改革运动中,校本管理作为新型教育管理模式正式出现。基于校本管理下,针对管理方面,学校被赋予更大权力,为做出最好的决策,应以接近教育实践为前提。在此背景下,校本管理主张依靠群众的智慧,提高决策有效性,合理采用分权制度,培养组织成员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校本管理是后现代主义“去中性化”和“权力下放”思想的重要体现。具体而言,即任何学校均具有特殊性,其学校发展状况存在差异,完全适用所有学校的管理理论并不存在。纵观我国教育管理,仍采用“研究――开发――推广”的模式,并未以学校实际情况为依据,易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阻碍学校发展。在校本管理模式下,学校不再扮演政策被动执行者的身份,而是自主变化管理系统方式的决策者,转变外控管理为内控管理,培养学校自我更新能力,制定符合学校发展的管理方案。
2.科学融入“柔性管理”
关注价值问题,即关注人文因素。柔性管理模式下,管理者以非强制性方式和非权力因素方式为主导,充分发挥其影响力,达到预期管理目标。换言之,即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利用说服、劝说以及解释等方法,开展教育管理活动,将人文情怀作为关注的重点,达到激发人内在动力的目的,培养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长期以来,管理技术的研究是我国教育管理关注的焦点,忽视对价值问题以及主观因素的探究。因此,在我国教育管理发展中,应适当引入柔性管理模式,以组织文化性为基础,激发个体的价值与创造性,为个体自我实现创造机会,提升教育管理效率。
3.践行开放管理政策
原有学校以封闭式教育管理模式为主,然而耗散结构理论指出,系统开放性是系统具有自动生成秩序能力的保障。教育管理受校内外诸多因素影响,在因素间相互作用下,致使复杂的纵横交错网得以建立。教育管理并非一层不变,而是时刻存在变数的组织。因此,教育管理必须实现封闭向开放的转变,正确认识非线性变化在教育管理中的价值,促使人们的创新精神不再受到限制,促进教育管理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与此同时,在知识经济影响下,更新管理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以开放式管理“代替”封闭式管理的管理理念。
三、小结
总而言之,在不断努力下,我国现代化建设得到较大发展,逐步朝着后现代社会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制度等多方面与西方存在差异。因此,我国教育管理应在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理论与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特点,以我国国情为出发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案,促进我国教育管理发展,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进步。
参考文献:
[1]禹露,魏斌.从后现代教育管理视角看我国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6):119-121+145.
[2]张晓峰.教育管理研究:从现代走向后现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