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传播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农业科技信息信息传播渠道发展趋势
农业科技信息是指能够推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信息。这些信息能满足农业实施者(特别是指农民)需要,并以声音、文字、图片、录像和多媒体等形式存在。利用农业科技扶贫就是希望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渠道将农业科技送达到农业实施者手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一、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从世界各国农业发展情况看.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但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除了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这些国家外,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不畅也是一个很重要因素,一方面是农业科技研究者或持有者没有合适的渠道将科技成果传播到农民手中;另一方面是广大农民找不到合适的实用技术应用到生产中去。因此,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将促进两方面的交流,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保证我国粮食安全。
2、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地区农民收入差异
从国际经验看,农业科技信息传播速度越快,途径越多,农民得到的科技信息越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越高,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农民收入就会增加,农民脱困时间就会缩短。
3、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将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当今国际农产品竞争不仅是数量竞争,重要的是质量竞争,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为了保护本国农产品市场安全,发达国家不断提高技术壁垒,检测标准越发严格。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屡遭限制和退货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则取决于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这就离不开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因此,农业科技信息渠道的有效利用和拓宽将加快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速度。
二、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
农业科技信息传播途径主要有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等形式。其中电视、广播和报刊等属于大众传播,农技推广站、农民培训班等属于人际传播
1、以电视为主的大众传媒成为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
2、网络即将成为不可替代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渠道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和网络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现在电脑普及率还远远低于电视和广播等传统的传播工具,但从网络的发展速度和对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广度来看,网络将会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发挥着传统传播渠道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3、农技推广站一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对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视,国家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日趋完善。各级农技推广站的作用大大增强。其中镇政府农技推广站为主。
三、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
一是目前农业科技信息量多,但部分信息内容不全,实施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或应用后会产生的不利影响等不为农民所知,信息针对性不强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二是由于信息传递双方对农业科技信息传播途径的认识不同,双方对各种渠道的利用程度也不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科技信息传播者认为农民主要从培训班、推广站和电脑等获得农业科技信息.他们在传播过程中也更容易采取这些方式传播但调查发现农民的大部分农业科技信息是从电视等大众传媒中获得。
三是农民整体素质还需要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程度偏低。
远低于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25岁以上的农民中,有17%的人完成了高等教育。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是10-15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一些农业科技信息语言太过专业,农民无法理解,这些技术在农村传播的可能性比较小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民参加培训的机会很少。一些最新的科技信息无法传播到农户一级,即使农户接触到了,也因为文化水平所限,不能很好地理解,无从应用。
四、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发展趋势
1、农业科技信息量大幅度增加、更加精准
目前国家正在逐步改进农业信息的质量和数量,从长远来看,网络和手机等信息平台将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国家对网络传播媒体的管理将大大加强农技推广部门的农技介绍也将更加全面,各种农业科技的优缺点和注意事项也会传达到农民手中各级政府和传播媒体针对本地区适用的农业科技的宣传将增加,实用技术将进一步得到转化,农民更容易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实用农业科技信息。
2、各种渠道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能力将大大增强
除了继续利用电视、广播等传统大众媒体外,信息移动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农业科技推广站等方式将得到积极利用。真正掌握农业科技的农技人员将不再限于县级以上的农技推广站,乡镇一级的农技站将从农药、化肥或种子销售机构转为推广机构,发挥应有作用。
3、农民素质提高将使农业科技信息利用率提高
农民是农业科技的具体实施者,农业科技信息能否得到有效利用,很大程度上是由农民的素质决定的。针对性强,符合当地和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在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下,农民素质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信息将得到有效利用,农民配置有限资源的能力和农业生产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平面广告;视觉艺术;信息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6-0017-02
1 平面广告中图形的视觉美感
图形是平面广告最重要的表现元素,它包括表现广告创意的特定画面、商品图片、各种象征图形元素等。平面广告要通过以上三点迅速抓住消费者的视线并引起共鸣[1]。
在现代纸质媒介广告中,图片在画面中的位置十分重要,在视觉顺序上,一般地说来,它仅次于引人的标题,处于第二位;出色的图片往往首先吸引人们的注意。而看图片的人,绝大多数自然地会阅读图片的说明,因而,画面中的一幅图片加上说明,即是一张小的广告。
图片的重要作用在于,它以艺术的形式将广告主题形象化、真实化地表现。特点在于:
直观:表现物体或情景的实感,传达广告内容的魅力,几乎所有的人都看得懂,使广告拥有更多的读者;
形象:传达品牌的视觉形态和与商品品牌相关的象征图形,使人产生如睹实物的真切感,有助于增进了解认识和信任感;
生活感:富有生活气息的广告图片,特别富有情绪的感染力,激发受众的情绪,直观地展现广告的诉求,给人以身历其境,容易产生分享满足之乐的向往;
美感:一幅好的广告图片,不论是插画或照片,往往就是一件很美的艺术品,给人以视觉上美的享受,满足受众日益强烈的视觉美感要求。
正因为以上四点理由,单纯的文字广告越来越少,而对图片的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从而培养出大批的广告插图画家和广告摄影专家,特别是摄影作品更倍受重视。
2 平面广告中色彩的视觉美感
色彩在平面广告中以其单纯和鲜明的对比关系,或色彩绚丽等格调创造出不俗的视觉效果,起着感染情绪、增强视觉冲击力、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作用。
色彩本身是没有灵魂的,它只是一种物理现象,但人们却能感受到色彩的情感,这是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色彩的世界中,积累着许多视觉经验,一旦知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发生一定的呼应时,就会在人的心理上引出某种情绪[2]。
色彩的表情在更多的情况下是通过对比来表达的,有时色彩的对比五彩斑斓、耀眼夺目,显得华丽,有时对比在纯度上含蓄、明度上稳重,又显得朴实无华。创造什么样的色彩才能表达所需要的感情,完全依赖于自己的感觉、经验以及想象力,没有什么固定的格式。
3平面广告中文字的视觉美感
平面广告中文字的适合性。信息传播是文字设计的一大功能,也是最基本的。文字设计重要的一点在于要服从表述主题的要求,要与其内容吻合一致,不能相互脱离,更不能相互冲突,破坏了文字的诉求效果。尤其在商品广告的文字设计上,更应该注意任何一条标题,一个字体标志,一个商品品牌都是有其自身内涵的,将它正确无误地传达给消费者,是文字设计的目的,否则将失去了设计的功能。抽象的笔画通过设计后所形成的文字形式,往往具有明确的倾向,这一文字的形式感应与传达内容是一致的。如生产女性用品的企业,其广告的文字必须具有柔美秀丽的风采,手工艺品广告文字则多采用不同感觉的手写文字、书法等,以体现手工艺品的艺术风格和情趣。
根据文字字体的特性和使用类型,大约可以分为下列几种:秀丽柔美,稳重挺拔,活泼有趣,苍劲古朴等。
平面广告中文字的美感特征。文字在平面广告中,作为画面的形象要素之一,不仅具有传达广告信息及感情的功能,而且具有视觉上的美感,能够给人以美的感受。人们对于作用其视觉感官的事物以美丑来衡量,已经成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标准。优秀的字体设计能让人过目不忘,既起着传递信息的功效,又能达到视觉审美的目的。
4 广告画面的编排要符合视觉流程规律
编排合理的平面广告,符合人类的视觉流程,能使受众在注意的一瞬间就捕捉到画面中最吸引人的部分并依次吸收全部信息。
平面广告的编排要符合视觉逻辑、视觉美感的形式,注重人的视觉流程规律,有意识地引导读者顺着设计者设计的流程迅速感知所传达的信息,并能很容易地理解记忆。
通常人们阅读平面广告的视线依下面的规律进行:
1)线向视觉流程:借助线的牵引,引导视觉。其形式包括:竖向、横向、斜向及曲向视觉流程;
2)导向视觉流程:通过诱导元素,使读者的视线集中到所要传达的主要信息上。其形式有:文字导向、手势导向、指示导向与形象导向;
3)多向视觉流程:强调版面视觉的情感性、自由性与个性化,追求视觉的新奇与刺激。其表现形式有:反向、趣味、散点与重心视觉流程;
4)复向视觉流程:即画面要素的重复有规律地排列。具有吸引视线、强调主题、加速视觉流动的作用。表现形式有:连续、渐变、近似与重复视觉流程。
5 “造形文法”在图形视觉传达中的魅力
文法是人们在信息沟通过程中为满流需要而约定俗成的具有功能性和审美性的形式法则,由词法、句法、章法三要素构成[3]。在这3个要素中,词法是单个字词的创造,句法是多个字词的逻辑组合,而章法则是多个词句的逻辑构成。从创造、组合、构成的意义上讲,文法与造形(本质是运动变化)是通融的,即造形文法包括造形词法、造形句法和造形章法。到平面广告设计,造形文法则包含单体图形的造形词法、组合图形的“造形”句法、图形与画面的造形章法等3个层面的涵义。
单体图形的造形词法。自然形态出发,在原型基础上进行变化,创造出新形态。这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图案设计近似,只是这种创造增加了动态成分,变形的角度亦更宽泛。在创造新形态时,强调图形视觉意义的单纯性,在构思时可以完全抛开色彩、内涵、实际意义等因素的禁锢,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展开对某一对象的视觉表达。具体讲,单体图形的造形词法主要是通过形象联想实现的。
组合图形的“造形”句法这一点源于人的感性认识,可以说是人的本能反应,它是从某一形象元素进行连续的逻辑推演,呈线性思维特征发展进行的相关的、连贯性的各种联想。它包含相近联想,图形与画面的造形章法。艺术设计的特性要求图形的创造价值必须通过相应的载体传达出来。
作为视觉传达重要元素的图形,其创意的优劣对视觉信息传达的效果起决定性作用,而处于表现层面的造形文法则是实现创意最终图形化的重要因素。
6 广告设计要符合视觉艺术的构图法则
广告构图是指对广告的文案和图案要素所作的版面安排,是平面造型的一种活动[4],因此,它必须遵循视觉艺术形式的构图法则:
1)对比与极限
对比是指版面中两种视觉元素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依存现象。如大小对比、形态对比色彩色调对比、疏密虚实对比、方向对比等。
极限是对比的最高限度,即版面对比因素的尖锐化状态,在版面设计中极限能产生触目惊心的视觉效果。如黑白对比、冷暖对比、动静对比等。
2)协调与统一
协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视觉元素配合的适度、恰当与调和。协调在版式设计中体现为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关系的处理。
统一是指各个视觉传达要素互相关联、呼应,形成统一性和整体性。
3)比例、对称与均衡
比例是指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数的关系。使版面达到匀称、有序的效果。如黄金分割比就是完美的比例,能产生最大限度的和谐。
对称是同等同量的平衡。其形式有左右对称、上下对称及放射对称等。其特点是稳定、庄严、整齐、有序、安宁、沉静。
均衡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元素的重量感觉关系在视觉上处于平衡状态。均衡的广告画面能引发平稳、安定、安全的心理感受。
4)反复和韵律
反复是指某个形式或某个元素按照规则连续不断地重复出现。反复使画面产生安定、整齐、规律的统一,能提高传达效率。
韵律即几个要素按照一定的条理、秩序、重复连续地排列,形成一种律动形式。韵律使版面产生活力、生气,深深地吸引读者,产生高效率的诉求。
5)虚实与留白
“虚实”和“留白”是中国画最经典之处。有句话说:画在有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墨处。中国画追求意境与神韵,把更大的想象空间留给受众,使画面和受众之间进行自主的心理沟通。
按照中国画的理论,平面广告画面上编排有内容的是“黑”,即“实”;画面上没有内容或相对主体内容仅有一些细弱的文字、图形或色彩等的版面,称之为“白”,即“虚”。留白的感觉是轻松、呼吸舒畅,最大的作用是引人注意。巧妙的留白可更好地衬托主题,凝聚视线,以达到诉求的目的。
7 结论
平面广告可以借鉴视觉艺术的表现手法,可以借鉴视觉艺术的构图法则,但是具体的操作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要根据具体的广告产品信息、具体的广告创意以及具体的广告投放媒介而定,不可盲目的追随视觉艺术,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视觉艺术在不停地发展,平面广告也在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求新求异,不能故步自封地遵循这些理论上的东西。广告设计的真谛在于创新,在广告设计中没有现成的套路可以直接搬过来使用,本文所作的研究仅仅只能作为一个参考。
参考文献
[1]让・路易・普拉岱尔.西方视觉艺术史[M].吉林美术出版社,2002.
[2]李克.广告设计的风格与演变[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
在网络传播推动下,各类型媒介通过新介质真正实现汇聚和融合。在此次汶川地震报道中,新浪网开辟的“四川地震专题”,充分体现了媒介融合在新闻报道中的优势。
在抗震救灾报道中,新浪网借助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力,博采各家之长,采用多媒体、多渠道的方式传播新闻,突破了传统的单一媒介新闻报道的局限性
从专题的报道形式上来说,有专门的“视频播报”栏目。其次是大量的图片新闻,这些图片被制成幻灯图集,便于网民观看。再次是传统的文字新闻,内容十分丰富,有最新进展的报道,有亲历者的报道,还有各大媒体和个人的分析评论。
1.汇集最新信息,与新闻事件“同步”
新闻网站可以采用各大传统媒体采集的最新消息,地震发生后6分钟就开始滚动播报新闻,每分钟刷新一次。5月12日14点44分就引用湖南在线的消息,以《长沙发生疑似地震持续20秒》为题报道了地震消息。14点53分新华社快讯《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此后一个小时,新浪网汇集新华网、中新网、湖南在线等中央和地方媒体关于地震的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15点02分播报了汶川地震的消息,15点32分新浪网以《央视首条报道灾情视频》为题把视频链接放到了网上。
从14点44分第一条新闻开始,到15点52分,新浪网滚动的前一百条新闻分别来自20家新闻机构。(见下表)
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新闻网站利用信息的便捷性和网络资源的无限性,把广播、电视和通讯社的最新信息及时到网上,成为一个信息汇集地。从时效性上说,网络新闻代表了媒体的最快速度,真正做到了与事件“同步”。
2.借助电视,实现多媒体传播
5月16日,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北京航校志愿者乘坐三角翼和动力伞航拍的汶川映秀镇,这是全世界看到的震后汶川的第一个电视画面。③新浪网“四川地震专题”开设了“视频播报”栏目,将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视频片断汇集到一起。这些都是救灾中最重要的新闻,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点播。如5月31日,“视频播报”栏目的头条是东方卫视的“唐家山堰塞湖下游近20万人紧急撤离”。排在第二位的是“记住这一刻央视首条四川汶川地震消息”,还有“成都机场监控拍下地震时旅客疏散画面”等等。
3.借助报纸,深度挖掘
网络新闻借助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确保了时效性和报道形式的多样性。但是,电子媒体的报道有其固有的弱点,即在事件的深度报道方面赶不上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为此,新浪网“四川地震专题”开设了“媒体聚焦”栏目,专门转载《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新周刊》等媒体的相关报道和评论,借助平面媒体的优势加强了网络新闻报道的深度。5月31日“媒体聚集”转载了《望东方周刊》、《中国经济周刊》、《南方周末》等几家媒体的报道。
4.新闻信源的结构与新闻传播的主体发生了变化,使新闻报道来源多元化
博客、播客等新的传播媒介不断加入新闻传播阵营,不仅丰富了救援报道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这些个人化媒体改变了新闻报道的视角。在传统新闻报道中,信息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和企业组织,承担信息采集的主体是职业新闻工作者及通讯员。即使报社、电视台等开设了报料热线收集民间信息,但这类信源数量少,线索的采用率低。“新媒介的出现,使普通公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参与新闻传播的能力,他们借助手机、博客、播客、BBS等新闻表达观点。”④
――博客。目前,我国博客已突破4000万,平均每天有30.省略)的方式了解关于地震的动态新闻和其他相内容,可以寻亲消息。如6月4日下午5点新浪网手机播报的头条是倒塌教学楼建筑商坦言盖危楼。
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网络媒体在报道过程中无论从内容的深度和形式的多样性来说,都发挥了重要的信息整合作用,受众不仅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了解救灾过程,也可以通过不同报道主体全方位体验事件的发生过程。这是网络融合趋势下网络媒体对突发事件报道的一次成功的实践。
注释:
①ttp://省略/jcm/Article_Show2.asp?ArticleID=715
②据新浪网news.省略/z/08earthquake/scroll/326.shtml
③石岩:《如果,每个灾区都有一台摄像机》,《南方周末》2008年5月22日第30版
关健词:信息传播 社会控制 大众传媒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传播学通常把信息传播分为人内传播(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也称自我传播)、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群体传播(自然发生的一般非组织性群体所从事的信息传播,包括群体外传播和群体内传播)、组织传播(组织所从事的信息传播,包括组织外传播和组织内传播)和大众传播(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在现实生活中,这5种类别的传播总是同时存在和相互交织在一起。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通过社会规范指导和约束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调节和制约各种社会关系的过程。信息传播的高度发展,把整个世界变成地球村。信息传播不仅拓展了人们了解社会的空间,也拓展了国家社会控制的深度和广度。
1信息传播对社会控制的影响
1.1信息传播是社会的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勘中把人与人相互之间的联系称为交往,并把交往放到与生产同等的范畴来看待,认为交往是实现生产和分工的保障。马克思、恩格斯把生产分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因而交往就分为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认为当物质生产达到一定程度,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发展状况如何将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马克思所说的精神交往正是人类信息传播,他的论述最终被高度发达的信息产业所证实。信息已经成为继物质、能源之后制约社会发展的又一个主要因素和资源。
可见,在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一个人、组织、国家所进行的任何活动都必须在通过信息传播的途径对外部环境进行必要了解的基础上,才可能做出活动的计划和决策,而计划和决策也只能以信息传播方式进行传达才能实施。因此,有学者把人类的信息传播称为社会的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传播学者郭庆光认为,社会发展是建立在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之上的,社会信息系统与社会政治系统、经济系统和文化系统重合、交织在一起,它的运行除了受到其他系统的影响和制约之外,其本身的运行状况如何也对其他系统乃至整个社会发生重大的影响,如果传播系统出现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1.2信息传播不仅为社会控制提供相关信息,而且为社会控制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国家通过主权、法律、纪律和规章、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舆论等手段进行社会控制,对每一种手段的运用,各个国家有所不同,它们在制定每一种控制措施之前,是基于对环境一定程度的已知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不是盲目的。而这种对环境的已知状态,是信息传播作用的结果。实施社会控制,要做到有的放矢,就必须进行广开言路,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这是一个获取信息的传播过程。
国家通过各种政令、法律、规章制度进行社会控制,而这些政令、法律、规章制度并不能自然而然地植入人们的思想之中,更不可能直接就内化为人们的行为。国家必须将之转化为一定的介质(比如语言、文字),通过一定的渠道(比如报纸、电视、广播、书籍等)出来,并通过各种培训、教育或说明、解释,使人们理解,逐渐采纳。而其他社会控制手段(如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实际上是以信息传播的方式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具有时代特点的思想观念或礼仪。而作为控制手段的社会舆论,其本身就是信息传播的结果。
1.3信息传播具有社会控制功能
信息传播不仅为社会控制提供必要的相关信息,并为社会控制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信息传播本身就具备社会控制的功能,主要由以下2种方式表现出来。
1.3.1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是指多数社会成员对某些人或事的议论和评价,其可能是客观的判断,也可能是捕风捉影的传言,但总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相关社会成员的声誉,具有较强的社会控制力量。以大众传播为主的信息传播可以专业化、高效率、全方位地反映社会公众的意见,形成社会舆论,并对社会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控制;而新闻媒介作为舆沦信息的“把关人”,控制着舆论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流量和流向,而传播什么、重点在何处、强调到何种程度、对信息作何种解释等一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把关人”决定的叫。某件小事一旦进人媒介传播渠道,就有可能形成社会焦点,引发社会关注,形成社会舆论。
信息传播,尤其是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不仅向公众传播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而且通过将偏离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的行为公之于众,能够唤起普遍的社会谴责,将违反者置于强大的社会压力之下,从而起到强制遵守社会规范的作用。因此,以大众传播为主的信息传播具有形成社会舆论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强大功能。
1.3.2社会流行
信息传播具有创造流行的功能。通过大众传媒对传播信息进行有目的的取舍,就可以创造流行,形成社会潮流,从而影响社会风气,而其影响不亚于社会规范的强制性。和社会舆论的形成一样,某一事件一旦以大量复制的方式进人传播渠道,当某类信息达到一定的规模,就被人们认定为是社会的一种普遍性事件,便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反应,从而这种原先不具普遍性事件也就成为时代的特色和潮流,社会流行因此而形成。
信息传播创造社会流行的功能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广告的方式来实现的。广告作为一种广泛有效的传播手段和宣传方式,对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精神状态等方面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商业广告作为消费新潮流的引导者,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使人们的消费观念、经济意识、审美观念、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告不仅传播一种商品,也传播一种观念、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消费范式。广告的广泛性和无孔不人的特点使这种观念和消费范式很快成为大众跟随和模仿的对象,从而形成了社会流行,影响社会风气,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但影响人的观念意识,还可以直接对人的行为起到一定的强制作用。
1旅游信息传播机理研究现状
旅游信息传播机理研究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的问题,学术界缺乏系统探讨。国外的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国内直到进入21世纪才开始研究。在研究侧重点上,国外对旅游信息传播机理的研究方向较分散,且侧重实证分析;国内则侧重对旅游信息传播机理基础概念和理论的研究,研究方法多采用定性描述分析。
1.1旅游信息传播机理内涵研究
1.1.1旅游信息传播概念研究
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的信息传播、接受与反馈行为的总称[1]。旅游与传播看似是毫不相关的领域,但二者内在地包含了信息的流动。王洁[2]认为旅游与传播有本质上的一致性,都是人类对自由空间追寻的方式和手段,是人类精神解放的过程。这个精神层面上的一致性,使寻找旅游和传播的契合点有了可行的依据,为旅游信息传播研究提供了广泛的理论视野。孙丽[3]基于传播学的理论基础,提出旅游信息传播是传播者通过媒介向受众传递或交流旅游信息的完整过程。严澍[4]认同上述观点,提出在传播过程中要重视3个基本要素:旅游信息、传播媒体、旅游传播受众。旅游信息传播是一种特殊的传播方式,从表面上看是指旅游信息的传播;从深层次看,旅游信息传播还包含旅游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传播有效性。
1.1.2旅游信息传播类型研究
传播学中,通常将社会传播分为5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5]。在旅游传播领域,由于旅游活动环节的不同特征,学者对旅游信息传播类型多角度进行区分。凌丹[6]认为内向旅游传播、人际旅游传播和媒介旅游传播是较常见的;王瑾[7]指出旅游信息传播可分为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其中,内向传播是个人接受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人际传播是指人与人之间信息沟通和情感交流活动,社会性较强[8];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是指旅游信息有条理的大范围的交流活动。李如跃[9]对旅游信息传播提出新划分,他认为除基本分类外,还包括行为传播和口碑传播。笔者认为行为传播是通过媒体和营销活动进行的传播,注重与游客的互动观念;口碑传播隶属于人际传播,注重微观意义上人与人的交流。
1.2旅游信息传播机理要素研究
信息传播是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能否实现信息有效传播的关键点,是联系旅游主客体的重要桥梁。由信息学原理知,无论何种类型的信息传播系统都是由传播者、信息载体、媒介、受众4个基本要素组成。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旅游信息传播机理的研究进展,将从4个基本要素概括。
1.2.1旅游信息传播者研究
传播者处于信息传播链条的第一个环节,是传播活动的发起人,也是传播内容的发出者。传播者决定传播活动的存在与发展、信息内容的数量、质量及流向。乔瑞雪[10]认为旅游信息传播者在信息传播活动中处于发起者和主导者的位置。传播学创始人之一的LASSWELL[11]把对传播者的研究称为控制分析,他认为传播者控制了旅游信息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反馈过程。孙丽[3]根据旅游信息来源,将旅游信息传播者分为政府部门、旅游企业、旅游协会等社会组织、传媒机构以及人际传播者。还有学者基于具体地域对旅游信息传播者进行分类。王好[12]针对贵州省旅游现状,指出贵州省内旅游传播主体首先是居住在省境内的公民,他们是传播者中最主动积极的部分,再者是在外地学习、工作、生活的贵州籍个人及曾在贵州生活过的个体。这部分传播者深深了解贵州,他们可向异地人介绍贵州的旅游优势。对于传播者研究,若采用单一视野进行审视和分析远远不够,应将传播者看作是位于传播起点的个人、组织、社会的混合体,依据由小到大的分析层次加以思考。丹尼斯•麦奎尔[13]将信息传播者划分为小、中、大3个分析层次:①大众传播者(个人分析);②大众传播媒介(组织分析);③大众传播制度(社会分析)。这是从宏观角度来区分旅游信息传播者。
1.2.2旅游信息载体研究
旅游信息载体是旅游信息的附载物,是传播的第二大要素。任何旅游信息都须通过信息载体才能存储、传递和认知,它是旅游理念意向的具体化,可增加旅游地形象的表现力。陈志辉和陈小春[14]将旅游信息分为直接和间接旅游信息两大类。直接旅游信息指对旅游活动直接描述的信息,包括旅游者信息、旅游目的地信息和旅行社信息。间接旅游信息指与旅游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信息,包括政治环境信息、经济环境信息、文化环境信息、法律环境信息等。李锋[15]把旅游信息分为有形的物质存在,如旅游地标区;无形的精神抽象,如旅游主题词;以及动态的旅游服务行为。他认为旅游信息作为旅游传播特有的符号,本身具有指代性、社会共有性和可发展性等特定属性。巫宁[16]认为旅游信息符号是多样的,包括口头语言、书面文字、非语言视听等,同时还对旅游目的地信息进行了详细分类。严澍[4]从感官角度提出旅游地形象信息要素包含语言符号、视觉符号、行为符号、听觉符号、嗅觉符号。
1.2.3旅游信息传播媒介研究
旅游信息传播媒介研究的是旅游信息传递的渠道问题,即如何向游客以及潜在旅游者传播旅游信息。这是旅游信息由传播者到受众的关键环节,选择恰当的传播媒体是旅游传播成功的关键。
(1)旅游信息传播媒介类型。媒介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是传播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西方传播学巨人马歇尔•麦克卢汉[17]认为,传播媒介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口耳传播期、文字传播期、印刷传播期和电子媒介传播期。田晓宸、陈萍[18]按照传播介质将旅游传媒分为以报刊杂志为主的印刷类媒介,以网络电视为主的电子类媒介及户外传播媒体,这种分类方式最具代表性。其中,印刷类媒介易保存,但时效性差、形式单一;电子类媒介传播速度快、容量大、受众广泛;户外传播媒体感官参与度高、随机性强。杨东、蔡光裕等[19]根据技术支持平台的不同,将旅游传播媒介分为纸质媒介、电子媒介、互联网媒介、移动通信等。唐静、干宇宇[20]为促进旅游信息的有效传播,认为旅游宣传片、旅游网站等媒介类型,对受众理解程度及反馈行为有明显的优势。
(2)旅游信息传播媒介属性研究。传播媒体的独特优势要求传播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以使旅游企业或旅游目的地用最合适的传播媒介实现信息有效传播。许曦[21]研究了移动通信网络在旅行社信息传递中的效用。他认为移动通信业务快捷方便,游客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得到最迅捷的信息。孙步忠、周青等[22]专门研究了网络对南昌旅游地形象的影响。他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网络旅游信息对南昌旅游地形象塑造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行性较强的对策建议。梁明英[23]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泰山游客的构成、游客行为模式以及旅游信息传递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得出互联网以及广播电视能够提供给游客大量旅游信息;旅游书籍和旅游地图包含的信息虽全面,但便捷性不足;口碑相传等人际传播方式受到游客青睐。
(3)信息技术与旅游信息传播关系研究。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产业,旅游信息化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掌握高科技的信息技术对旅游业来说至关重要。在旅游信息传播研究中,学者主要探讨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对旅游企业信息传播产生的影响。BUHALIS[24]研究了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广泛应用。他指出信息技术的变革,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降低了传播成本,增强了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了旅游企业与旅游者间的便利交流。OZGENER等[25]认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变革,有效推进了旅游信息中心在各旅游地的设置进程,成为实现旅游信息双向传递有效性的有利动力。李艳芳、王进常[26]针对河北省旅游信息化建设现状,提出要大力加强信息基础建设,积极推进“金旅工程”和网络化。吕萌、孙紫君[27]就旅游电子商务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进行归纳。他指出旅游电子商务可实现个性化信息传播,各色体验信息更能吸引游客的注意。总之,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旅游业和旅游者提供了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和处理手段。
1.2.4旅游信息传播受众研究
旅游信息传播受众是旅游信息传播机理研究的薄弱环节。受众即信息的接受者,旅游传播受众既包括旅游者和旅游组织,也包括旅游地社区居民。旅游地在充分了解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信息后,应综合运用传播策略,引导旅游者做出决策行为。丹尼斯•麦奎尔[13]将受众研究分为结构性、行为性和社会文化性3种。结构性受众研究是为获得受众规模、媒介接触等方面的量化信息;行为性受众研究在于改进和强化媒介传播效果;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主要是分析受众的文化接受行为。王好[12]认为信息受众要针对性地选择有支付能力的人或团体。从旅游受众对信息的反馈作用来看,FODNESS等[28]运用实证方法对旅游者信息搜求行为进行了研究。作者发现,旅游者对真实性强的信息表现出强烈的搜求动机,对不确定的信息兴趣和主动性降低,易产生负效果信息传播。GOOSSENS[29]用“推—拉”理论阐释了旅游者的信息关注度。他认为推拉作用激发了游客的旅游兴趣,促进了旅游动机的产生。李萍[30]从微观因素着手,研究信息渠道和旅游受众的关系。指出旅游者对及时且便捷的旅游信息表现出更浓厚的旅游欲望。以上四大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各要素只有分工合作、紧密协调,其整体功能才能表现出来,旅游信息的有效传播才能实现。
1.3旅游信息传播效应研究
1.3.1旅游信息传播策略研究
传播策略是指为了实现有效传播的目标而制定的针对性措施。加工整理后的旅游信息形成了不同形式的旅游信息产品,这就要求在传播过程中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和策略。王艳芳[31]针对境外游客,提出要加快信息传播应主张改变将少数重点城市作为中国象征的传统思路,分区域成系统地推介我国各地的旅游资源群;挖掘旅游资源与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建立游客激励系统,拓宽整合传播途径。ORTEGA等[32]对西班牙一家饭店游客的信息接触行为调查后,提出要重点建设旅游区(点),加强旅游信息重复性,扩大传播辐射区。周东华[33]基于传播学视阈角度阐释了西安旅游业信息传播的新途径。他认为西安旅游业应首先做到突出品牌创意,全方位加强品牌经营理念;其次要提升传播文化信息的能力,延伸旅游价值产业链。
1.3.2旅游信息传播对旅游者的影响研究
旅游信息是旅游活动变化发展及本质规律的反映。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学者就注意到旅游信息的重要作用,旅游者通过获取旅游信息加深对旅游地的了解,做出旅游选择。BONNIE和WILLIAM[34]研究认为旅游者经过实际旅游经历后产生的影响比旅游者在游历之前得到的旅游信息印象更为深刻。PATRICK[35]以美国卡拉罗纳州为研究对象,发现使用国家旅游信息接待中心的游客在卡拉罗纳州逗留的平均时间要比使用高速路边休息区的时间长,原因主要是国家旅游信息中心向游客提供相关的旅游信息,而高速路边的休息区不提供。黄翔等[36]针对旅游广告对旅游者的影响,指出旅游广告应找准定位,提供多种选择促使游客作出旅游决定。周慧颖等[37]以影视作品为出发点,发现反映旅游地资源的优秀影视作品,往往能提升该地的形象魅力,为当地的旅游和经济发展带来契机。
2结论与展望
2.1研究结论
通过总结发现,近年对旅游信息传播机理的研究有较大发展,但研究成果并不丰富,整体结构未成体系。整个研究内容除包含基础内涵和影响研究外,还囊括了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信息载体、传播媒介、传播受众4大基本因素的研究。其中,对旅游信息传播者的研究稍显欠缺。现有研究只是根据传播学理论对传播者进行简单划分及界定,很少根据具体实例以及与旅游学理论相结合对旅游信息传播者进行研究,因此拓宽信息传播者群体范围以及传播者的动机等可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同时,对旅游受众的研究也只是注重传播者—受众者的传播模式,忽略了受众者—传播者的反馈模式。在研究方法上面,能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某一区域,但缺乏综合运用其他理论基础和方法的能力。总体来说,旅游信息传播机理研究应综合旅游学、信息学、传播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多门学科,确立合适的切入点,深化知识体系结构。
2.2研究展望
2.2.1加强对旅游信息传播者的研究
对旅游信息传播者的研究稍有涉及,但缺乏深入了解。尤其是旅游信息传播者的传播目的、传播喜好等都可以成为传播者研究的主题。另外还应关注旅游传播者中的特殊人群———导游。导游是游客首先接触且接触时间较长的目的地居民,是旅游信息传播的“把关”人物,通过导游的介绍,游客不仅可以了解目的地的文化、增长知识,且能促进不同国度、地域、民族间的情谊。导游的素质代表着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导游传播旅游地信息的恰当与否以及旅游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游客对旅游地的印象以及游客满意度,因此加强导游作为传播者在旅游信息传播中地位的研究对旅游地形象提升有一定的意义。
2.2.2扩宽旅游信息传播媒介的研究范围
媒介是能让人与人、物与物以及人与物产生关联的物质。旅游信息传播媒介不仅要重视传统类媒介和电子类媒介研究,还应加强对人际传播的研究。人作为特殊个体,集传播者、传播媒介和受众于一体,深化此项研究不仅使媒介的社会整合功能得到延伸,更有利于全面了解旅游信息传播的过程。另外,还应着力研究旅游信息传播媒介的选择、评价和组合形式,以及影响媒介选择的因素,如旅游产品特点、旅游市场范围、旅游受众文化价值观、媒体性质和效果等。媒体的选择方法,如线性规划法、顺序探索法和实验解决法等,也是旅游信息传播媒介的重要研究内容。
2.2.3深化旅游信息传播机理模型的研究
旅游信息传播机理模型的研究较少,大多都是基于传播学的基本模型研究,没有专门针对旅游信息传播的模型研究。旅游信息传播是一个有序、动态的过程,各要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基于不同的指标和评价因子对旅游信息传播模型进行研究。下面是基于对旅游信息传播机理的理解绘制成的传播深化模型(见图1)。图1展示了旅游信息传播的全过程,其中旅游传播者、旅游信息、传播渠道和旅游受众是4大重要的组成因子。旅游传播者受其传播技巧、态度、社会背景和文化的影响;旅游信息内容丰富多样,其结构和处理方式各不相同;传播渠道综合利用人的感官,多渠道刺激人们的旅游欲望;旅游受众亦受自身态度、社会背景及文化的影响。4大因子在旅游信息传播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旅游传播者首先对旅游信息采集整理、分类加工,借助多元的传播渠道把旅游信息传递到受众当中;接着旅游受众对旅游信息作出相应反应;最后旅游传播者针对受众进行信息反馈,完善旅游信息传播机制。旅游信息传播是一个不断循环、不断交替的过程,只有各环节相互协调,才能促使传播的顺畅进行。
【关键词】 社区 信息传播
1 社区信息传播存在的问题
1.1 信息资源尚未得到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
社区资源的组织化及合作、整合的程度,直接影响到社区信息的传播。社区信息传播在体制上强调社区内的各种教育因素和信息的协调和互动,强调抓住传播主体同一性的关键,将社区信息传播的根本价值落实在社区建设和社区居民的可持续发展上。但是目前由于条块分割,信息资源不能够协调整合,不能形成制度化、常规化的社区信息传播规模,许多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还需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社区居民获得共识,通过相互合作构建联动机制,将各类资源统筹分配,综合使用,协调工作方式。另外在传播过程中,各类政府部门、街道开展社区信息传播活动大都各自为政,致使从传播内容、传播对象和传播时间上存在重复和冲突的地方,影响了传播效果并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从而影响学习型社区的建设进程。
1.2 传播对象覆盖面不够广泛
从传播学角度讲,“受众”这个概念所指向的对象十分广泛,并不特指社会的某个集团或阶层,而是指社会上的普通群众。 任何人无论其性别、年龄、社会地位、职业、文化层次如何,只要他接触到传媒的社区信息,也就成为了传媒社区教育的对象。但是目前,由于传播时间、传播形式等因素,社区信息传播的对象大多是经常活动在社区中的中老年人群,覆盖面不够广泛,社区中一些年轻人接触不到社区信息,自然也就不会使用,从而影响到社区信息的传播。
2 学习型社区建设背景下完善社区信息传播的建议
2.1 传播内容必须在“学习”上下功夫
学习型社区是指以社区自治为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全体社区居民的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作为搞好社区建设各项工作的前提、基础和关键环节,从制度、体制、机制、经费和物质条件方面保证社区教育不断发展的社区。社区信息传播必须要在“学习”上下功夫。我们这里所指的学习,它的意义并不单纯强调学习,而在于使学习成为社会的一种发展方式和运行模式。我们在新的形势下传播社区信息,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也是建设学习型社区所要达到的目标。“学习型”不同于一般的学习,它是一种积极的、富有活力的、适应时展的积极的学习模式,因此,社区信息传播应该围绕“学习”进行传播,在受众中树立学习理念,使受众能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将学习、工作、生活一体化,不断获得新的知识,改善心智模式,从而完成自我超越,继而推动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2.2 “系统思考”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
系统思考的修炼是通过不断学习,学会从看局部到纵观整体,从看事物的表面到看事物的本质,从静态的分析到认识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纵向贯穿于历史的发展,横向融通于各相关领域,进而掌握动态平衡、把握全局的过程。“系统思考”是打破传统的线性、分割的思维模式,以一种整体观、全局观来看问题,在社区信息传播过程中我们应该自觉运用《第五项修炼》中“系统思考”的理论去做好各项工作。传播社区信息,开展学习活动,创造学习效果,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它讲究传播的“全面覆盖”和“全员参与”,而不只是狭隘的传播。社区信息传播是要将所有组织、人群都动员起来进行传播,所有人既是传播者也是传播对象,只有所有个体都参与信息传播,才能实现社区信息传播的社会化。
在社区信息传播过程中,应该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与共享管理,不断提高信息传播质量,充分满足社区成员的信息需求。要进一步加强领导。从社区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建立多元、多层面的社区信息传播体制及其相应的模式机制,紧紧围绕提高居民素质这一主题,把社区教育同建设和谐文化、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同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治管理水平和建设和谐社区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社区信息传播工作落到实处。
新媒体技术作为新的媒介方式与手段,应为传播服务,有效地传播信息,服务于社区居民。在社区信息传播过程中,新媒体技术应用并不十分广泛,将新媒体技术的服务功能与社区原有媒体功能进行有机整合,使新媒体技术为人所用,融入到社区生活之中,传播社区信息,加强社区与社会的联系,最大限度的共享社会信息和物质资源,从而推动学习型社区的建设。
2.3 积极整合资源 与社区唇齿相依
社区信息资源整合是发展社区信息传播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社区信息传播与学习型社区建设是两个系统在发展内涵完全一致的前提下,各自突破现有平衡状态而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整体。社区信息的资源整合,一是将一切潜在的信息资源尽可能地变为现实的信息资源,尤其是赋予原来不具有教育意义的资源以教育意义,即区域资源教育化;二是对原有信息资源进行再开发,更充分地利用之。社区信息整合的最终目的,就是将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充分利用起来,形成一个教育信息社会化、社会教育信息化的统一系统网络,在一些市民迫切需求的信息上多下功夫,满足市民多方面的信息需求,使社区信息传播与社区唇齿相依,充分调动市民的积极性,宣传“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使社区居民产生集体荣誉感,达成社区成员都有义务,有责任为学习型社区建设贡献力量的共识。
关键词:媒介;信息;传播;农村受众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7)-06-0030-02
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就像空气、水一样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人们时刻地享受着信息时代的快捷和便利。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的产生,把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庄”。人类生活在这个“大村庄”里,一刻也离不开信息的传播。而在人类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农村,却在传播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不足之处。
(一)构成农村信息传播的要素
传播是信息的流动过程,通常由传播者、受众、信息、媒介、反馈五大要素构成。这五大要素组成了农村信息传播的复杂系统。农村信息传播可以分为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这里所谈到的农村信息传播,主要是指农村的大众传播。
一、农村信息传播中的信息
农村信息传播中的信息包括新闻信息、宣传信息、文化和娱乐信息、知识与科技信息、服务性信息等。调查显示,在农村传播的信息中,比较受欢迎的是新闻、文化娱乐信息以及服务信息[1]。
比如天气预报,与农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又如《焦点访谈》,在呼吁社会公正、惩恶扬善、减轻农民负担方面的宣传,深受农民欢迎;文化娱乐节目、电视剧等在农村的收视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这也与农村的其他文化生活一直比较匮乏有密切的关系。
农业科技信息是农村信息传播的重要内容,而很多农民反映,对于农业节目介绍的科技信息,一是对一些术语不知道什么意思,不敢实验;二是对节目宣传的效果半信半疑;三是对一些效益好但投入高的科技项目望而却步。[2]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在农村传播中的信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虚假性和不可操作性,可供农民选择的有价值的信息的量不足。
二、农村信息传播者
大众传播的传播机构及传播者主要处于城市信息圈中,必然导致大众传播媒介对信息的选择或“把关”带有特定的城市的传媒立场和价值标准,很难站在农村的角度对信息进行特定的传播。因此,媒体在栏目设置、时间安排、内容取舍等方面,导致农村传播的边缘化。
中国有9亿的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2%。农村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平均达到166分钟,比城市人的平均时间长46分钟[3]。但是,由于受到历史、经济等因素的制约,现实的栏目设置与中国农业大国的国情严重错位。越来越多的外语类节目、流行时尚类节目和国际时事类节目与文化程度较低、理解能力差较的农民的口味相差甚远。而且本来就少的农业类节目在数量上、时间上压缩再压缩,造成农民想看一档自己的节目很难。2003年6月,央视开始推行“末位淘汰制”,12个频道淘汰的10个栏目中就包括《农业新闻》。上世纪80年行量一般都在几十万甚至超百万份的农村报,现在却为生存下去而苦苦挣扎。在广大农村,还有八九千万农民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4]
在农村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大多处于城市,他们不仅是城市信息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农村信息传播的“把关人”。由于对农村了解甚少,传播的信息并非农民需要的信息,农业节目办得四不像,农村受众对这种农业节目的关注度也逐渐降低,使农业节目陷入发展的困境。
三、媒介
媒介是信息传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没有媒介的参与,大众传播很难实现。随着农村传播中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农村信息传播媒介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广播、电视、报刊,甚至网络都有所建设。但根据中国新闻研究中心王玲宁、张国良所作的调查[5],农村媒介的分布呈现很不协调的格局。
调查数据表明,电视、报纸、广播三大媒介是农村信息传播中的主流,其中电视占了绝对主导地位,成为一方“霸主”。无论从受众的收看时间还是收看频率上都大大超过了其他媒介,成为农村信息传播中发挥作用最大的媒介。
由于农村自身文化程度的局限性,和农村报业的整体的惨淡经营,使得报纸在农村的分布情况令人不容乐观。而曾经一度辉煌的广播,由于电视的普及,它的“老大哥”地位也一去不复返,在农村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也逐渐淡化。至于网络这个新兴媒介,虽然在中国已迅猛发展,但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对网络媒介的接触几乎是空白。这种媒介“畸形”的分布格局,使农村信息传播的缺位更为突出,城乡之间的信息鸿沟越拉越大。
四、农村信息受众
在农村信息传播中,信息的接受者的主体无庸置疑是农民。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中国农民有9亿,农村受众在信息传播受众中占了绝大部分,在信息接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些信息消费的“大客户”由于“消费能力”不强,无可奈何地走上了信息传播接受的边缘化道路。
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在全国8507万文盲人口中,有6665万文盲在农村,占农村人口的8.25%[6]。由于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导致他们与媒介接触的有限性。虽然国家近年来大力推动“村村通”工程,但普遍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一些偏远乡村仍然对电子媒介可望而不可及。
农村受众有信息选择的自由权力,但相对于城市受众,他们的这种权力的实施范围非常狭窄。农村受众在接受信息时,可供他们进行选择的信息本身不足,使他们自我选择的空间十分有限。再加上他们选择信息时自身的价值判断和思维能力,对大众媒介提供的信息中,大量、有价值信息被忽视,这使农村接受者在整个传播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
五、反馈
反馈是传播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反馈的完成被认为是一个传播过程的结束,也是对传播效果的检验。反馈一般被认为是受众自主性的表现,但在农村信息传播中,由于受到反馈手段、渠道、积极性等主客观的因素影响,往往缺少了这一重要环节,传播到了农村受众这一结点就戛然而止了。这使得传播者很难把握信息的传播效果,也就很难改善他们在传播过程中的缺失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信息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特别是中国农村信息的传播更呈现为一个复杂的系统。以大众传播为例,广播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播媒介,不仅仅是农村信息的集合和扩散中心,甚至成为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催化剂”,成为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推广农业科技信息和促进“三农”发展方面,新闻媒介和其他传播渠道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可是,农村信息传播还是远远落后城市信息传播。特别是现代技术的发展,导致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的信息鸿沟也越来越深。一方面是城市发达的信息传播设施,城市受众享受着最前沿的信息;一方面是在一些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传播设施的匮乏,媒介的忽视,受众自身的局限,信息传播处于空白和无奈中。在信息化、数字化的新一轮“赛跑”中,城市和农村不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长此以往,“赛跑”的结果也只能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二)解决之路:多方共同努力
施拉姆在论述大众传播事业的责任时认为,对大众传播事业的现状与希望今后促成变革的责任,他认为应由三方共同承担。“单单是政府、媒体或是大众,是无法完成这一项使命的;同样的,三方面之中也不能有任何一方面对之有所诿卸。”[7]
政府在媒体的发展,农村信息的传播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最基本的当然是发展农村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提高了,才能为农村受众接触媒体提供物质可能。在满足市场化媒体经济收益的同时,还要强调“三贴近”原则,要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政府还应进一步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提高农村受众文化素质,加强农村受众接触媒体的意识。
媒体是农村信息传播的主要传播者,提高媒体的质量对完善农村信息传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媒体不仅要重视关于农村信息的栏目设置、时间安排、内容取舍,更要注重农村信息传播的传播效果。特别是市县级电视台,需要切实加强电视节目与农村受众的关联度,把镜头多聚焦到农民自己身上。在强调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加推广农业新技术、致富新路子的节目数量,多播放涉农电视剧品。广播应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已在农村拥有的地位,配合集体广播等形式,加重涉农内容,为农村受众提供更多的新鲜、实用的信息。在办报上,应更多地挖掘农村新闻,重视调研,了解农村读者的问题和心理,办好农村报。
农村受众在农村信息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怎样来改变农村受众在传播中的被动地位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和知识技术水平的提高,农村受众积极要求参与到信息传播中来。农村受众应转变信息观念,重视自我知识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摒弃自身的一些思维的局限性,对媒体的信息有更好的判断和反馈。
虽然农村信息传播之路任重而道远,但相信经过政府、媒体、受众的多方共同努力,农村信息传播会越来越完善,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2] [3] 谢咏才,李艳红.中国乡村传播学.[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4] 广电总局实施“农村服务年”的主要任务.(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第1期.
[5] 王玲宁 张国良.转自我国农村受众媒介接触行为调查分析(J).新闻记者.2003年第11期.
1、分析平面广告设计信息传播中的言语语境
言语语境是指由词汇、语法以及句子等语音音素所形成的上下文,将言语语境视为信息传递的介质,利用言语的形式,将所要表达的信息传递出来。针对平面广告设计信息传播中的语言语境,主要是指对设计的产品中所要塑造的颜色、形象、图片以及文字等因素进行的有效组合。
2、分析平面广告设计信息传播中的社会文化语境
社会文化语境指的是交流者所生活的社会和其存在的一些文化。然而在平面广告设计信息传播中,社会文化指的是构成广告文本所包含的各种物质、心理活动、审美形式以及社会环境等。一种文化的形成需要经历漫长的历史积淀,它属于一个种族的道德习惯、传统习俗、文化教育以及价值观念等。因此,平面广告设计信息传播中的社会文化语境需要与广告对象所在的文化世界相结合。社会文化语境在平面广告设计信息传播中的核心内容就是为了能够加强民族文化的审美观念。平面广告设计人员在对广告进行设计的时候都需要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不可以随意进行设计,否则就会降低广告的信赖度。
3、分析平面广告设计信息传播中的情景语境
情景语境指的是在固定的时间地点,某人物在某事件中所发生的言语行为,便是平面广告的使用情景。只有在具体的事情下,人们才可以了解平面广告中的含义,才可以真正的了解平面设计产品所要体现的意义,理解设计人员所传达出来的价值观念,同时起到了宣传的效果。
4、分析平面广告设计信息传播中的认知语境
认知语境主要是一种后来提出来的动态语境观念,指的是人们通过自身的认知程度,在交际场景中针对各种需要所做出的有意向的或是不自觉的一种反应。人们在阅读广告的时候,需要经过认知活动才可以进入的了解广告所要表达的信息。所以,平面广告设计人员需要对人们群众的认知语境进行充分的研究,并了解其认知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够设计出符合人们群众需求的产品。
二、语境在平面广告设计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任何一种符号如果想要存在的具有意义就必须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平面广告设计中的信息传播也是一样的。语境在平面广告设计信息传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人们群众通过语境能够了解平面广告所传播的信息的含义。例如:鸽子,人们都知道鸽子是和平的象征,但是在不同的环境下,我们针对鸽子所存在的意义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世界上有许多事物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同一个符号在不同的语境中也可能出现不同的含义。2)人们群众通过语境能够了解平面广告中一些比较模糊的信息。客观事物的本身就存在着模糊性,在平面广告设计中也会存在一些让人们无法理解的内容。这时人们群众就需要借助语境来进行猜测设计人员的真正意思,了解广告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3)人们群众通过语境能够了解平面广告更深一层的含义。俗话说“话中有话”就是这个意思,有些时候人们群众所说的话并不是为了表达出其本身的字面意思,而是将其他的言外之意表现出来。在平面广告设计中也会存在类似的情况。这个时候人们就需要借助语境了解设计人员所要表达的言外之意。
三、结束语
关键词:新媒体 医药企业 传播 机遇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为企业信息传播和营销带来了新的机遇,医药品牌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不能简单依靠传统单一的传播方式来达到盈利的目的,而是要在不断的变革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方式。新媒体作为新时期下最为流行的信息传播方式之一,已经成为医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的重要武器,为医药企业的发展带来全新的市场竞争力。
一、新媒体变革的重要表现
随着互联网的逐渐发展,医药企业传播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传统简单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在新媒体变革下,医药企业传播的重要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碎片化传播
第一,在现如今的社会中,新媒体层出不穷,且其种类非常繁多,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一定作用。随着人们关注问题方式的碎片化发展,很多传统意义上的内容变得零散,大众传播的方式被打破,形成了很多零星的“碎片”,导致医药企业在传播的过程中,也受到了碎片化信息传播模式的影响。
第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信息产生和传播的速度已经发展到了崭新的阶段,很多新媒体形式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现如今的社会每天都会产生海量的消息,这些消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被人们筛选,使得人们在享受着碎片化信息服务的同时,也在经受着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品牌忠诚度分离的现象。这种碎片化的传播模式,为医药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1]。
(二)社交化传播
在传统的企业信息传播模式中,单一且单项的传播方式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但是这种模式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在新时代下,医药企业信息传播的方式已经从单一方式逐渐变为多元化方式,如微博、微信、论坛等方式,使传播更加具备有效性。但是与此同时,其传播也存在着一定的社交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客户之间的信息传递,一个不满意的客户会将抱怨传递给至少十个人,同时,也会将好的印象传递给更多的人,而在新媒体传播的时代中,一个客户会将信息传递给成千上万个人。这样裂变式传播的方式,使得医药企业的信息传播具备了一定的社交化特点,在传播过程中也存在着利弊共存的现象[2]。
(三)平台化传播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平台成为信息传播的平台,消费者随时都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相关信息。因此,消费者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参与到了医药产品的获取和购买的过程中,这样的方式对于医药企业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能够使品牌做到精准,已经成为平台化发展过程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在医药企业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平台化特点逐渐在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
二、新媒体变革下医药企业的传播新机遇
(一)医药营销方式的变化
在传统的医药营销模式中,由于审查以及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医药企业的宣传广告在创意上很难突破,一直都是难以突破的关口,导致医药企业对药品的宣传一直处于平淡的状态,没有新意的医药营销方式,很容易在传播的过程中为企业带来发展障碍。
新媒体时代的宣传方式主要是依托网络以及各种媒体方式进行信息的传播,这样的方式与传统的传播方式相比,不仅在创意上进行了有效突破,还在一定程度上为医药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是新时期下较为流行的信息传播手段。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医药企业需要对营销模式进行全面改观,通过建立合适的网络后台,来将信息真实传播,使新媒体成为企业自主的传播者、传播工具,这样不仅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也为医药品牌的真实可靠性打好基础,使企业能够真正融入到新媒体中,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找到合适的发展机遇[4]。此外,医药企业要在建立自主发展后台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策划好营销方案,并保证方案在新时期下的可行性,使其能够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
(二)正确面对政策的影响
医药企业是受到政策影响较大的行业之一,其中,基本药物目录、补助政策、医疗体制等都会对OTC带来重要影响。随着消费者观念的逐渐转变,医药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新的阶段,“淘汰”、“集中”等方式已经开始从一线城市蔓延开来,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出白热化特点。这样的发展趋势对于医药企业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新机遇。
面对上述情况,医药企业要在接受政策变化的同时,积极调整自身的营销结构和方式,在适应政策变化的过程中逐渐展现出企业超强的应变能力,并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时刻注意市场的动向以及人们实际需求,重视品牌的构建,将终端的阻挡和拦截摒弃,逐渐充实自身内容,做到在珍视市场资源的条件下快速发展[5]。
(三)市场和时机的变化
市场和时机的变化对于医药企业的发展来说十分重要,在传统的市场中,由于没有过多的宣传途径,消费者在选择上也具备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在医药企业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认知轰炸”现象,很多信息都是以相同的方式在进行传播,在消费者的认知范围内,不断进行宣传,导致消费者的麻木心理产生,对企业的宣传有非常大的阻碍作用。
面对上述情况,医药企业必须要加强对市场和时机变化的重视程度。在实际情况中,对于那些已经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基础且消费者群体也较为成熟的企业,在企业信息传播过程中,企业要将单纯的销售目的逐渐向获取好感度进化,而不是漫无目的的认知轰炸,对每一条需要传播的信息都做好审查工作,保证传播内容的可行性,这样才能够保证信息传播的质量,提高传播内容的辨识度,为后续的工作做好铺垫。例如:三精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若是按照以往的信息传播方式,那么只会导致更多的“蓝瓶”口服液活跃在市场上,达到的效果也只能是“量”的堆积,并不能在市场上占据多么大的地位,按照这样的方式继续在新时代下宣传,只会导致医药企业宣传的失败,对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若是按照现在的宣鞣绞剑则会在本质上发生巨大变化,“大碗”、“吃饭香、身体棒”已经在市场中占据新的地位,同时这样的宣传方式也让医药产品从本质上完成成功的转型,也为医药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此外,对于那些具备潜力市场,品牌知名度还不稳定的企业,传播方式仍然要注重“量”,这不仅是传播效果的有效保障,同时也是为医药企业打开市场的重要途径。在这样的传播方式下,传播的方向主要可以分为两方面:第一,对于成熟的品牌来说,在医药产品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可以有效节省很大一部分宣传费用,以最小的传播成本,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为医药企业带来更多利益。第二,对于成长型的品牌来说,医药企业需要根据产品预算以及企业自身情况来制定合适的计划,以便进行更加精准的动态跟随计划,力求超越[6]。需要知道的是,潜力市场媒介对于医药产品品牌的宏观调控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需要在传播过程中多方面考虑,结合整体反馈的意见来进行适当的消息传播,这样才能保证医药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找到合适的方向。
(四)新媒体的尝试
新媒体是现今社会中较为流行的信息传播载体,与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有着很大区别,其能够实现时间和空间距离的急剧缩小,将信息有效传播,具有非常高的时效性。在消息的实际传播过程中,很多医药企业都是使用新媒体而忽略传统媒体的重要性,这样的方式会导致消息的断层现象发生,对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此外,在新媒体的大前提下,若是依然依照传统的衡量标准来衡量信息传播的效率和效果,只注重点击率和流量,则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时滞障碍,对医药企业产品消息的传播带来很大负面作用,久而久之,会为企业带来非常大的风险。
面对上述情况,医药企业必须要针对企业实际的信息传播情况,利用好网络媒体,在产品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多利用灵活的创意内容,以新颖的形式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并及时捕捉事实热点,将这些热点当作创意的基础,这样才能与消费者保持良好的沟通渠道,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切合实际的产品消息,以便在消费者群体中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品牌的推广做好群众基础工作[7]。需要知道的是,像医药行业这样传统性质较强的行业,在与新媒体宣传方式融合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排斥性问题,企业要处理好这些问题,戒骄戒躁,保持平衡的心态将媒体与医药企业有效结合,为医药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在“变”中做到“恒”
医药企业产品信息传播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无论是通过传统的媒体方式进行消息的传播,还是通过新时代下的媒体进行消息的传播,二者虽然表面上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从本质来讲,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本着发展的态度开拓市场,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福利。
从本质上来讲,最终针对的群体都是消费者,无论是政策的变化还是媒体宣传环境的变化,最终都是通过消费群体的心理以及行为来表现出医药企业信息传播的效率和效果。虽然医药企业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是消费者的心理以及行为依然没有变化,如:在医药产品购买的过程中,消费者是更加关注健康还是更加关注身材的塑造?是喜欢幽默的信息还是喜欢严肃的信息?什么时候能够全心全意接受善意的产品宣传信息?消费者的这些心理以及行为,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媒体环境下,都是不变的。
由上述情况可知,在医药企业产品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在变化的媒体环境中寻求不变的初衷。虽然企业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会融入更多的市场本位、产品本位等因素,但是一定不要忘记信息传播的本质,避免迷失方向,同时也避免过多的花样为医药企业的产品带来弊端。毕竟,品牌的地位不在于媒体的宣传是否多样化,也不在于品牌的自我定位,而是在每一个消费者的心里。良好的品牌是依托消费者而生存的,企业在把握好大局的前提下一定要做到“变”与“恒”的相互融合[8]。
三、结束语
总之,新媒体环境是时下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各行各业已经在这种新环境下建立适合自身的发展方案。医药行业作为传统性质较强的行业之一,在发展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如政策的局限、市场的局限等,医药企业要正确面对这些局限行,在接受局限的同时积极探索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新方式,保证企业品牌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发展方向,以促进企业利益最大化。
⒖嘉南祝
[1]江诗丝.我国医药企业品牌传播的问题与对策[D].重庆工商大学,2016.
[2]李佳.新媒体变革下医药企业传播新机遇[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3,05:58-59.
[3]徐永红.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4]陈玮.中医药企业形象塑造之文化策略研究[D].江南大学,2012.
[5]曹敏敏.健康传播视域下都市报医药广告传播效果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
[6]南晶.跨国制药企业在华公共关系传播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