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古诗中的风花雪月范文

古诗中的风花雪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古诗中的风花雪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古诗中的风花雪月

第1篇:古诗中的风花雪月范文

那一首首诗,谱出的是景秀山川、离情别绪、风花雪月……但最打动那天真无邪的心的便是那古诗中的春夏秋冬,那是我心灵的寄托,生活的写照。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最初打开人们寂寥冬季下的心的便是春风吹拂下的一棵棵柳树,春风袅袅吹拂着湖边的柳丝,这便是在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时节,几场春雨便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大雨纷飞,春雨染绿了世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就连那南归的燕子,也竞相争着沐浴在早春温暖的阳光下,它们在光彩照人的阳光下筑着巢,它们是多么的快乐,多么的幸福,多么的勤劳!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在夏日的星空下,一起共赏着月亮独特的艺术美景,在星空下,鸣蝉的歌声悠扬而动听,真是令人神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在夏日湖畔边,那顶着圆盘露出水面的荷花,清新而典雅,在蜻蜓的装点下,更是美不胜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是五彩缤纷的,是单调的,但单调中又显出其特色。枫叶是红色的,让人一看就会想到“火热”,这便激起了活力,枫叶的红便是秋的写照。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冬天往往是充满雪、冻结心灵的季节,一眼望去,除了雪,还能有什么呢?然而,冬天的雪却造就了梅的秉性。“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在大雪纷飞之时,梅花却不畏寒冷,不屈服于雪和寒风的吹打,一个劲的往上昂起胸,抬起头,终于开出了芳香的梅花。

第2篇:古诗中的风花雪月范文

[考题回放]

文学常识与古诗文默写(8分)(2009年临沂市中考试题第4题)

读下列一副对联,从下联中任选四个短语,写出短语所涉及的人物姓名,并默写一句他的作品中的诗文句子。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示例:相如娥――司马相如――“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妙点解说]

本题摒弃以往的直接默写、理解默写、情景默写、串联默写、开放默写等形式,开启了利用对联考查古诗文默写的先河。本题考查了考生既对联的知识,又考查了对联中所涉及的人物的文学常识,以及考查对这个人物的重要古诗文的积累。可谓一石三鸟,独树一帜,妙不可言。

[解题指津]

做好本题首先认真阅读题干中的要求,即“从下联中任选四个短语,写出短语所涉及的人物姓名,并默写一句他的作品中的诗文句子”,完全按要求默写;其次再从下联中选择你熟悉的人物,以及他的代表性的诗文名句进行默写;再其次默写时分析示例,示例中包括:对联短语,名字,名言。最后写作时按照由课内到课外,有短(针对诗歌每句的字数而言)到长的原则,同时写作时要规范、认真,不能添、漏字即可。

参考答案

少陵诗――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摩诘画――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左传文――左丘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马迁史――司马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薛涛笺――薛涛――“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右军帖――王羲之――“分间布白,远近宜均”

南华经――庄子――“无用之用,方是大用”

屈子离骚――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同步演练]

阅读下列一副窦撰《岳阳市岳阳楼联》,从对联中任选四个短语,写出短语所涉及的人物姓名,并默写一句他的作品中的诗文句子。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杜少陵――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范希文――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滕子京――滕子京――“湖水连天, 天连水, 秋来分澄清”

吕纯阳――吕洞宾――“宁可度动物也不度人”

备考策略

1.明确范围

明确中考古诗文默写范围、内容及形式。对于考纲规定的古诗文篇目,一定要熟读熟记。复习重点是默写古诗文中的名言名句。题型包括:直接型默写,理解型默写,迁移型默写,运用型默写,简单赏析型默写。

2.全面把握

对于古诗文默写及运用,要特别注意考试中的理解型默写和迁移型默写。这就要求考生在老师讲解和复习古诗文的时候,注重细节,把每一个可能考查的知识都想到。只有平时做好准备,在考场上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3.紧扣课本

“胸中富甲兵,笔底有飞才。”留意这几年的中考试题,我们会发现,古诗文默写及运用考查的大多是课本内的内容。因此我们在备考时一定要对课本逐一进行仔细复习。这样在做这类题的时候就会驾轻就熟。

4.背写结合

古诗文默写要做到在“会背”的基础上“写对”――每个字都要准确无误,要做到不丢字、不张冠李戴、不颠三倒四、不写错字。在平时就要做到背写结合,尤其是对一些较复杂的、容易写错的生僻字,要格外注意。

5.学会分类

学会给古诗文“分类”。要在多积累的基础上,根据诗文所描写的内容进行联系并分门别类的整理。比如:诗词中哪些是叙事诗,哪些是送别诗,哪些是写景诗;写景诗中哪些描写春景,哪些描写夏景、秋景、冬景,哪些写山岭湖泊,哪些写风花雪月……越具体越好。

第3篇:古诗中的风花雪月范文

关键词:古诗词 雨 意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12-0009-02

作者简介:周(1977―),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启东市汇龙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综观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古诗鉴赏部分,有近十个省市所选的诗词不约而同地都含有“雨”的意象,可见在古代诗词中,除却风花雪月这些常见的意象以外,细绵轻柔的雨也常诉诸于诗人的笔端,雨中有欢喜,雨中有哀愁,雨中有悲愤,雨中有雅趣,雨中有禅思。

一、欢喜

诗人常把令人欢喜的雨与生机勃勃的春天联系在一起,这里有生命的蓬勃,也有人生的希望。2011年广东卷考查了苏轼的《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最是一年出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其中“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化用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那绵绵的细雨飘洒下来,如梦如幻,草色因它的笼罩时隐时现极淡的青色,格外惹人喜爱。望着这眼前的早春景色,诗人顿觉欢喜、新鲜。2012年北京卷考查了金銮的《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其中“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一句令人叫绝。诗人爱煞了这眼前的春景,啼莺、飞燕、暖风、落花,连本无香的雨因诗人的欢喜也变得有些许清香。

二、哀愁

诗人常把令人哀愁的雨与离愁别恨、失意愁苦、孤独寂寞等情感联系在一起,时间大多是秋天的黄昏或夜晚。最有名的莫过于李清照的《声声慢》。2011年浙江卷考查了纳兰性德的《蝶恋花・出塞》:“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他长叹道:如果有人问我对理想的执著有多深?那就去看看深山中的夕阳与深秋中的细雨。“雨”这个意象悲凉凄冷,让人产生一种挥之不去又无法形容的伤感。诗人虽然志向高远,却无法实现自己的志向,所以他的心头郁积着太多的郁闷,正如深秋的细雨挥散不去。在词中作者情感的表达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对“雨”这一意象的描绘展现出来,婉约深沉,耐人寻味。2012年山东卷考查了晁补之的《吴松道中二首》(其二)。2013年安徽卷考查了金朝赵秉文的《和韦苏州〈秋斋独宿〉》:“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淡淡的月光冷冷地映照在即将熄灭的烛火上,窗外雨滴落在竹叶上,声声入耳,更添悲冷凄凉。这里的“雨”流露出作者无限的哀怨孤独。

三、悲愤

诗人常把自己不被朝廷重用,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和雨联系在一起,在雨中抒发自己的不平,释放自己的怒意。最有名的莫过于岳飞的《满江红》。2013年全国新《课标》乙卷考查了陆游的《鹊桥仙》:“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当时的陆游被迫赋闲乡里,貌似享受渔歌唱晚的生活,实则仍心系国家,渴望收复中原。上阙中作者先深情回忆了他最难忘的戎马生活,与同伴纵情赌博,快马飞驰,这是何等的快意恩仇,自在豪迈!下阙苹洲烟雨,作者驾一叶扁舟,在蒙蒙烟雨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无拘无束,独往独来,给人以孤傲之感。这里的雨与其说是渲染作者的哀愁,不如说是抒发诗人的悲愤,一种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直指当时的最高统治者。2013年四川卷考查了苏洵的《九日和韩魏公》:“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当时诗人手持张方平、雷简夫的推荐信进京拜谒韩魏公韩琦时,已四十八岁了,当他发现他那“萧萧华发”与金光闪闪的酒器相映衬时,心中是何等滋味,有羞愧,有伤感,何从向人诉说!尾联诗人在暮色中归来,窗外阴雨绵绵,寒气逼人,无法入睡,只能反复吟诵韩琦的新诗。韩琦久居高位,一生富贵,那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在自己的诗中自然流露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但落在敏感而又才华横溢的苏洵眼里,对照自身,万般滋味,情何以堪。这里的“雨”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作者在此情此景下,更添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悲愤。2013年重庆卷考查了清代钱继章的《鹧鸪天・酬孝峙》:“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钱继章是明末清初人,作为当时有节操骨气的知识分子,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面对满清鞑虏充满凛然正气。他长相怪异,发短须长,眉有棱,有病容,但却如终南山石缝里那千年的藤蔓,任凭寒霜侵蚀,暴雨击打,视若平常,毫不动摇。这里的“雨”映衬了诗人面冷、心灰、骨硬的形象,也衬托了诗人那孤傲不羁、伟岸独立的风姿。但何尝没流露出作者的满腔悲愤,空有满腹才华,却只能如遁入空门的高僧一样隐居山林,无为终老。

四、雅趣

诗人常把富含雅趣的雨与自己恬静惬意、高雅闲适的人生意境结合在一起,诗人的心灵也因雨的洗涤变得雅致起来。2011年四川卷考查了陈与义的《怀天经智老因访之》:“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是陈与义的名句,自然清新,曾经得到宋高宗的激赏。诗人生活虽然贫贱,但日子却过得宁静淡泊。诗人吟诗作赋,坐看杏花春雨送来春天的消息,还有老友与之心灵相契,怎一个“雅”字了得?这里的“雨”自然清新,充满雅趣。

五、禅思

第4篇:古诗中的风花雪月范文

【关键词】江总;写景;作品

江总(519-594),字总持,身历梁、陈、隋三朝,虽几经战乱、数度坎坷,但一生仕途显赫,特别是陈后主时期,达到了其个人仕途的顶峰。

南朝末造,文人享乐主义的思想占据了上峰。陈后主在《与江总书悼陆瑜》中说:"每清风朗月,美景良辰,对群山之参差,望巨波之暄,或玩新花,时观落叶,即听春鸟,又聆秋雁,未尝不促膝举觞,连情发藻。"可见自然山水对于创作的重要性,山水触发了文思,成为文人创作的源泉。

经历了梁末侯景之乱的江总,抓住此时难得的安宁及时行乐、纵情山水,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大量的写景之作。其中既有山水的清丽,佛寺的幽静,亦不乏庭院的清新,更有繁华的都市风光。

一、山水之景

江总好游山玩水,他希望通过这些清丽自然的美景让自己能够抛却俗世的苦闷,与万化契合,从而获得一种心灵上的超越。

他的山水诗多精工别致,如《春日诗》:"水苔宜溜色,山樱助落晖。浴鸟沉还戏,飘花度不归。"这是一首精致的写景小诗,清新淡雅,恰如一幅山间春色图。澄澈的溪水,使水中的青苔更为显眼,似乎溪水也被染绿,而暮色中的山花也格外的鲜丽动人。游戏的水鸟,乍浮乍沉;漂浮的花瓣,随水流逝……诗人将这些明媚而活泼的景物置于黄昏时分,此时落日的余辉给整个画面抹上了一层沉静,使整首诗透露着幽静的氛围。

梁末侯景之乱时期,江总辗转流寓于岭南,此期他作有《秋日登广州城南楼诗》:"秋城韵晚笛,危榭引清风。远气疑埋剑,惊禽似避弓。海树一边出,山云四面通。野火初烟细,新月半轮空。塞外离群客,颜鬓早如蓬。徒怀建邺水,复想洛阳宫。不及孤飞雁,独在上林中。"诗歌描写了诗人于秋日登楼远望时的所见所感。"秋城"以下八句是写景,秋意笼罩的古城,随风飘荡的笛声,高耸的台榭,不停窜动着的野火,缓慢升腾的细长的青烟……萧飒的秋风之中,半轮明月高悬天空,惊禽四处乱飞,似是为了躲避猎人的弓箭。夜色渐深,一位"颜鬓如蓬"的客子站在城楼之上,悲伤自怜,思乡之情不可遏止。整幅画面的景色异常的凄清阴冷,令人读后深感悲凉!联系作者此时的处境,他通过如此清幽之景来表现出自己动荡生活中的那种孤独与凄凉的情怀!

二、佛寺之景

南朝佛寺多建在清静优美的山水胜地,写景诗中以佛教内容入诗是江总诗歌的另一个特点。汤用彤先生《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说:"晋宋以来,僧徒多擅文辞,旁通世典,士大夫兼习佛理。又因僧寺清幽,尤为其游观倡和之地,因而文人学士,首已在文字上结不解因缘。"

江总善于将山寺庙宇及周围的自然景物作为描写的对象。如《入龙丘岩精舍诗》:"法堂犹集雁,仙竹几成龙。聊承丹桂馥,远视白云峰。风窗穿石窦,月牖拂霜松。暗谷留征鸟,空林彻夜钟。阴崖未辨色,叠树岂知重。溘此哀时命,吁嗟世不容。无由访詹尹,何去复何从。"这首诗作于太清四年前后江总避乱于会稽时期,龙丘山在浙江龙游县东三十五里,距会稽不远。此诗先铺叙精舍的风景,翠竹青青,丹桂飘香,云绕山峰,清风从石穴中穿过,远处的青松笼罩在月光之下,阴暗的山谷之中还有几只鸟儿在盘旋……通过这些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此地的深幽。再用空林、夜钟等进行衬托,寺庙的钟声融入了迷蒙的夜色,回响于空林之中,荡漾着无限的宁静,表现了一种深邃的境界,给人以无尽的空灵、幽静之感。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评此诗曰:"苍秀,其意固悲。"

受佛教思想的影响,江总的此类作品往往在描写自然之景的时侯会营造出一种明澈而空灵的意境,表现出诗人自身"绝俗"的情趣,再如《静卧栖霞寺房望徐祭酒诗》:"绝俗俗无侣,修心心自斋。连崖夕气合,虚宇宿云霾。卧藤新接户,欹石久成阶。树声非有意,禽戏似忘怀。故人市朝狎,心期林壑乖。唯怜对芳杜,可以为吾侪。"诗作起首以富含佛理的二句总括全篇,写出了诗人为什么要弃绝尘世而入山避世"修心"的原因。后面即转入写景:山崖之间都为暮霭所笼罩,暮云暗淡、满布天空、涵盖四野。路旁山藤盘卧,蜿蜒直上寺庙之门,隐然有为人充当向导之意。倾斜的山石久为踩踏,已然成阶,有意助人登山而入寺。林涛之声并非有意而发,但却引人入山,一切皆自然成趣。在此种情趣盎然的环境之中,禽鸟也如人一样怡然自乐、忘乎所以。置身于此,诗人不禁感叹只有香草杜若才是自己的同类,顿时生发出一种高洁的志向。

江总表现佛寺之景的诗作,试图透过山水体验去重建内心的安静与平衡,通过山水景物来寄予佛理,所以诗人往往将佛理、景物和自我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忘怀物我的境界,而其笔下的景物也显得更加空灵、清幽。

三、庭院之景

《建康实录》及杨修之诗注云:"南朝鼎族多夹青溪,江令宅尤占胜地。后主尝幸其宅,呼为狎客。今城东段大夫约之宅正临青溪,即其地也。故王荆公诗云:'昔时江令宅,今日段侯家。'此可验也。" 六朝时,青溪两岸是贵族的聚居之地。江总任尚书令时就在青溪旁为自己营建了一座精美的庭院,江令宅就好比世外桃源一般,使得江总常常留连于此,忘却了现实的烦忧。

江总有多首诗即是围绕自家庭院而展开,他在诗中几乎描述了宅第的四时之优美景色,如《山庭春日诗》:"洗沐惟五日,栖迟在一丘。古楂横近涧,危石耸前洲。岸绿开河柳,池红照海榴。野花宁待晦,山虫讵识秋。人生复能几,夜烛非长游。"诗人眼中春天的山庭是让人流连忘返的:木筏横亘于溪涧之中,石头高高耸立,河岸上柳树的绿叶挂满枝条,池塘边红艳的海榴花映照于水面之上。面对如此之美景,谁都希望能长久的置身于此,无奈人生短促,诗人在感慨之余竟产生了秉烛夜游的念头。

再看一首描写夏日山庭的诗《夏日还山庭诗》:"独于幽栖地,山庭暗女萝。涧渍长低筱,池开半卷荷。野花朝暝落,盘根岁月多。停樽无赏慰,狎鸟自经过。"独处于幽静的栖息之地,缠绕的藤蔓,长满细竹的水涧,夏荷盛开的池塘,朝开暮落的野花,盘根错节的古木。这一切皆清新自然,妙趣横生,诗人就在这种幽深和沉静中细细品味着自己的人生。

《岁暮还宅诗》是江总于在官休沐还宅时所作,展现了冬日山庭的景象:"悒然想泉石,驱驾出城台。玩竹春前笋,惊花雪后梅。青山殊可对,黄卷复时开。长绳岂系日,浊酒倾一杯。" 诗作抓住了最能体现季节特征的景物"春前笋"、"雪后梅"来写,早春时节,竹笋已破土而出;残雪之中,梅花傲然绽放,绚烂生辉。观梅赏竹之时,诗人的心情自然是十分的愉悦,诗句间流露出了他对自家宅院的满足与喜爱之情。

四、都城风光

长期生活于建康城中的江总自然少不了描写都城风光的诗作。甲第林立,道路纵横,车马不息,美女如云……他笔下的都市生活是繁华而喧闹的。每日行于此,饮于此,见于此,闻于此的江总,定也会有所感于此。所见所思诉诸于笔,即成为诗作。他用华丽的语言,记录下了这繁华的景象。

《洛阳道》:"德阳穿洛水,伊阙迩河桥。仙舟李膺棹,小马王戎镳。杏堂歌吹合,槐路风尘饶。绿珠含泪舞,孙秀强相邀。小平路四达,长楸听五钟。玉节迎司隶,锦车归濯龙。弦歌声不息,环佩响相从。花障荡舟笑,日映下山逢。"这首都城诗用铺陈手法渲染了都市一派热闹非凡的繁华世相,舟辑往来,莺歌燕舞,锦车玉节,环佩相鸣之声不绝于耳,人们都在尽情享受着这美好的生活。诗篇从各个方面着力表现城市的歌舞升平,热闹喧嚣,为人们描绘了一幅理想美好的生活图景。

再如《长安道》:"翠盖承轻雾,金照落晖。五侯新拜罢,七贵早朝归。轰轰紫陌上,蔼蔼红尘飞。日暮延平客,风花拂舞衣。"此诗可谓是朝中官员一日生活的真实记录。"五侯七贵"们一大清早便坐上了装饰精美的车轿齐去上早朝,朝罢归还,的道路上一片车轮驶过的轰鸣之声,车马过处留下漫天飞尘。每到日暮时分,这些朝臣们又纵情于风花雪月,流连于歌儿舞妓之中,向读者展示了他们的奢华生活。

现实生活中的个人不幸,使诗人企图透过自然美景得以化解、排除心中的不快,获得一种超越。江总《明庆寺诗》中言:"名山极历览,胜地殊留连。"徜徉于山水之间,流连于佛寺和庭院之中,他的写景之作不仅是他现实生活的反映,也是他追求享乐的思想在行动上的体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