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现代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庭缺失;班主任工作
一、由一则家访案例说起
1.家访背景
某周四,一早到班,又没看到小韩,算算小韩已有三天没来上学了。周一一早打电话与小韩家长联系了解到:周末不知什么原因,小韩坚持要买电摩,若不买则不上学;父亲明确态度肯定不买,不去上学随他便。家长要求让孩子在家“冷”几天再说。我到周四中午又与小韩家长联系,了解小韩在家情况,得知他或睡觉或闲逛或上网吧,纯属一个“无业游民”。我认为我该行动了——家访。
2.家访过程
我用什么方法劝小韩上学呢?我在进入小韩外婆家前(为缓解小韩父子关系,小韩妈让小韩暂住外婆家)还在思考,可抓住这几点劝他上学:四天不来上学,已违反校纪校规;买电摩不适合,原因有二:安全考虑,面临中考现实考虑,回校读书不揭老底,给其面子。老待在家里的感觉肯定不好受,老师尽力来协调父子关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家访,小韩答应中考前不买电摩并好好上学。
3.家访感慨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爷俩脾气一模一样,家访过程中,小韩两次对他父亲大吼:你别拿这语气来讲!你只会要成绩!作为父亲,不分析儿子存在哪些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引导,一味地责骂加铁拳,教育效果极差。皮艺军教授说:“道德不是靠灌输的,是靠家长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为教给孩子的。孩子世界的暴力倾向很大程度上是现实世界的投影。”言教不如身教,问题少年缘于家庭教育缺失,这个家庭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二、家庭教育缺失的表现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补充。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当前家庭教育存在一定问题,已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发展,其主要表现为:
1.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是学校
一种普遍的现象是我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孩子的成长就是学校的事情了。在城市化高速推进的过程中,现代化是城市的发展目标,其中就包括教育现代化。而教育现代化又包括现代化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若家长观念陈旧,一味地把自身的责任推卸给学校,那这样的家庭教育对现代家庭的基本要求相差太远。本可通过家庭教育就能解决的问题,现在不得不靠学校、靠班主任来完成,严重影响了教育效果和进程。
2.家庭结构存在形式造成家庭教育缺失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预示着此类孩子的成长将经历孤独与排斥、苦涩与不平、艰难和坎坷。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危机家庭的经济来源堪忧、“战争”氛围浓烈,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班主任的有限关怀实在无法弥补这一巨大的创伤。
以上这些主要家庭教育缺失现象,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但作为班主任是有责任、有义务为学生、家长提供指导和帮助。
三、家庭教育缺失下的班主任工作策略
1.积极教育,引导“重点学生”
“重点学生”重点关爱。对学习成绩差,学习兴趣不浓,贪玩好动的学生,不能不闻不问,认为父母都不管他们,自己也无这个必要,听任他们放任自己的行为,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对已形成一定恶习的学生,要立足于拉、帮、爱、教,要使他们明白,家长和老师不是不管他们,只是家长不能经常、及时地关心他们;对父母经常不在身边的学生,让他们在年龄相近的同学中结交朋友,参加集体活动,感受到置身大家庭之中的温暖,以增强他们的团结、友爱、乐观、勇敢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2.积极架构家校沟通的立交桥
一般来说,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了如指掌,能较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在家情况;学生也喜欢把班主任、任课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同学和班级情况等毫无保留地向家长反馈。家长观察自己的孩子及其他孩子的各种表现,常常比老师还要深入、细致、具体。在家访、家长会和同家长联系时,班主任通过与家长双向传递信息,全面了解学生,赢得家长的尊重、理解和合作,在工作中占取先机、获得主动。同时要重视与家长的个别指导和交流,会更具针对性。
3.积极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技能和策略
(1)要让家长了解教育现代化对家庭教育的要求
家长或监护人能够了解并认同现代人的基本素养。研究表明现代人的特征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思维的开放性,乐于接受新事物;自主性、进取心和创造性;对社会的信任感,能够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
为了让家庭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家长的现代化素养值得关注:能够了解并认同现代人的基本素养;能够依据现代人的素质创设家庭教育环境,实施对子女的教育;能够以人的现代性确立自己的基本生活态度,具有积极、健康、向上、进取的价值观。
(2)要让班主任学会对家庭教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①智力、经验资源:提供孩子相关的教育资料;成功的教育经验;对相关教育问题的讨论和建议;参与各种亲子活动等等。
②技能、特长资源:提供学校特色;创建学校和学生发展中的各种家长特长。如兴趣活动的指导教师;德育和社会实践的校外辅导员;新科技的宣传者等等。
③社会关系资源:可以使学校教育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如宣传学校的办学成果,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各种社会支持等等。
(3)要让家庭教育指导在细节上产生效益
关键词:家庭教育;失语;中国传统文化;中医院校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0-0186-02
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文化大国,存续至今并在新一轮的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且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一颗璀璨的后起之秀明星。不能不承认中国人的民族性在这其中所起的决定性的作用。事实上,所谓民族凝聚力,体现的是一种文化,而文化的内核是价值观。
一、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内涵、作用
作为文化的重要承继地和群体,自古以来家庭作为个体生活和生产的单位,是社会的基础组织。从共同的文化传统背景出发,家庭教育是在家庭领域中实行的教育,通常多指父母或长辈对晚辈进行的教育,包含了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影响中内蕴的社会伦理规范体系。这一教育行为中所渗透和表现出的是社会传统、被家庭主体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文化因子、意识形态。因为家庭教育是以个体修养和价值理念为主,家庭教育中所彰显的不仅是家庭单位的隐性文化价值,更多是凸显社会历史文化和伦理规范,从传统意义出发,家庭首先是建立伦理关系、培养个体认知意识教育的始发地,充当塑造公民的职责。
从作用上看,家庭教育自然就有价值观建立、尊重个体差异、完成时代适应的功效。首先,家庭教育是个体建立价值观、认知伦理关系的初始点,承担一个公民责任的起点。“任何一处文化,都自具个性,唯个性之强度不等耳。中国文化的个性特强,以中国人的家之特见重要,正是中国文化特强的个性耳。”[1]12其次,家庭教育是因材施教的地方,它尊重个体差异,激发个体能动性和主动性;最后,家庭教育是一个循环的载体,并随着个体家庭的不断扩大而完成更大范围上的影响力。同时,家庭个体都呈现一种开放的成长,最终完成一个适应时代的过程。从这三个意义上来讲,再好的社会教育、再专业化的教育时代,仍然需要家庭教育。
二、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失语和异化
作为哲学意义上的异化主要是指主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变为外在的异己力量。失语从社会层面讲,主要是指某一事业功能的不断弱化,直至失效。将异化和失语这一概念范畴用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则体现在这一文化载体的重要部分,在强调理性工具和实用主义的环境下,逐步弱化其功能,并有成为附庸的征兆。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随着近代化进程的推进,广泛涌现的新型学校教育受到了中国人极大的追捧,中国人开始放弃“孰本孰末”的思考与讨论,积极地投身于联系日益紧密、影响日益深远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之中。以教人修养和价值理念为主的家庭教育也随着社会历史进程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集中表现在处于社会重要变革时期的中国,家庭教育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新旧两种不同方式和西方文化冲击下,中国传统家庭教育越来越失去了作为社会个体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地位,以知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逐步替代了传统家庭教育,成为当代教育的主体。
尤其是在全球化的大浪潮中,中国人开始变得对现代化的学校教育产生了依赖,社会、国家、政府慢慢成了教育的主体,家庭教育因种种原因逐步退出了这一领域,成了社会教育的附庸。这必然导致失调――个人身心的失调和社会资源占有的“马太效应”。其最显著的表征是:道德水准的下降与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这种思想文化上的断裂与日趋白热化的竞争的现实把现代教育带进了一个貌似二元悖论的泥沼难以自拔。这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培养目标的学校教育几乎承担了所有的教育责任,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主要执行者――家长成了一种没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附庸,常常以提供费用、承担监督、督促学习为主要责任的面貌出现。
三、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教育的同一性
学校德育教育就是教育者借助于德育的内容和一定方法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具有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素养的过程。然而,人的社会化进程最初是以家庭角色为原初,德育教育的始初任务自然落在了以培养人的家庭规范伦理和普适性人际交往规范为主的家庭教育中。从这个意义出发,德育教育最为人自身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高校德育与家庭教育在这一层面上具有同一性,两者共同担负着大学生个体在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的思想教育引导和管理责任,帮助大学生个体正确处理社会化和社会角色承担。
在现实的情况中,高校的德育和家庭教育却相互脱节,特别是在新时期下,经济体制转变、社会结构变化等诸多挑战,使得处于时代变化中的部分学生面临价值观念选择中的认知困境。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社会文化及思想观念多元化的强劲发展,道德和价值认知困境在面临更多外界诱惑时,落后思想更容易侵入短暂的精神真空,部分学生出现了精神追求迷茫、道德评判标准扭曲的现象。如果把这一现象的问题解决方式仅仅看作学生个体自发纠正和完善的过程,而不着重引导学生个体的传统家庭教育和学校德育相结合,从传统家庭教育中汲取有益成分来不断扩充、发展学校德育,势必会影响学生自我道德素养发展。
四、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对加强中医药院校德育教育的启示
将家庭教育的现代意义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内容有机地相互结合在一起,对于培养既具有现代竞争能力又继承传统家庭内容规范和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学生具有现实意义。这一重要意义对于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高校更突出,因为中医药院校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及传播的重要场所,是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地方,更是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据点。
如何将两者相互结合,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汲取有益营养,发展学校德育教育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药院校作为传统文化传播承继场所的功效,其关键在于:
1.现代与传统有机结合,突出德育载体,注重个人修养的培养
在中国历史中,不同世界观的教育思想家们都以培养理想人格作为德育教育的目标,尤其是以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的人格教育,成为家庭教育中的自觉追求,可见个人修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探寻当代中医院校德育教育的新道路,即将现代的高校德育教育目标、内容和方式与传统家庭教育内容有机结合,将中医药院校的德育教育中融入传统家庭教育精华,实现德育教育的全面综合发展,并非是一味的否定与激进的超前,强调德育教育要继承传统文化也并非将传统和西方教育全盘地拿来与照搬,要在结合时代特点的同时,传承文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
2.伦理道德教育为主,重视道德观念的教育
自家庭教育得以确立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价值逐步渗透到教育理念中,形成并发展出自己的伦理道德体系。以“孝、和、诚、俭、勤”为主要内容的伦理道德观念逐步在家庭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并成为家庭教育中传统文化彰显的主体。所印证的即孝道置于古代家庭教育的首要地位,不仅体现了子女对于父母抚育回报恩情,也是维系家庭、社会、国家稳定的重要因素。从此出发,孔子以“孝悌”为本的家庭伦理教育,其目的在于通过家庭教育文化的渗透力,达到巩固家庭成员间的伦理关系的目的。从而将家庭的忠孝观念、情感内化为对国家的忠诚,成为社会、国家安定的基础条件。培养诚实守信的子女是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直接关乎家庭教育成效。作为以诚信为自我人格标准的古人,十分重视诚信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并将其作为传统内容一以贯之。可见,注重伦理道德教育为主,重视道德观念的教育,是传统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与中医药院校强调医学伦理道德、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是一脉相承的。而这一内容引入到文化继承地――中医院校,即是要在学校的德育教育内容中与传统家庭教育精华同时发展,回归教育的初衷,以伦理道德和道德观念为主,注重两者的协调统一,双生双赢。
3.从个人自身特点出发,注重因材施教,注意行为规范的实践导向
以“礼仪之邦”而享誉于世的中国,注重礼仪教育,传承优良传统,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传统家庭教育针对个人发展特点,从个人自身具体情况出发,采用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通过具体的行为规范进行道德伦理认知教育,为个人道德伦理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发展空间。同时,注重以身作则,家庭长辈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礼仪行为规范,为个人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导向。由于学生个体间的文化素养程度不一,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结构等都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在中医院校进行德育教育中要细分受教育学生特点,对教育对象进行科学甄别,采取不同的对策,确保内容适应不同的学生群体的需求,为建构具有针对性的话语体系打下基础。德育教育所面对的受教群体不是物,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尤其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医院校学生。德育教育者要全面认识和把握受教学生,从其现实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和发展学生个体的参与德育学习、应用德育教育成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受教学生不加任何细分和层次化德育,是不能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和效果的。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北京:学林出版社,1987.
[2]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3]孟子・离娄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4.
[4]颜之推.颜氏家训[M].北京:中华书局,1994.
家庭教育有利于我们找准育人的核心位置。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是育人,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家庭教育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就是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和学会生活,现代育人的核心位置既在学校,也在家庭和家长这里。家庭教育不再是学校教育的补充,而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推动区域家庭教育整体改革,就是要不断提升广大家长自身的家庭教育素养,就是找准育人的核心位置,就是更好地完成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自觉地将家庭教育融入学校制度建设中来,培育和整合优质家庭教育资源,构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并举并重的格局。
家庭教育有利于学校和家庭形成育人合力。据上海市有关部门对基础教育满意度调查,家长学历越高满意度越低。满意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受应试教育误导,经常在应试成绩上找合力。其原因是我们长期没有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学校不重视家庭教育指导与普及,二是家长忽视自身家庭教育素养的提升。实践证明,广大家长和老师的家庭教育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学校和家庭才能在育人目标上形成合力,向育人要质量、要效益才能成为现实。
家庭教育有利于引导家长承担起教育责任。家长不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终身老师。能否大面积普及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是影响和制约家校合作的瓶颈之一。广大家长虽然对如何教育子女的需求十分迫切,但往往忽视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有些学校更是长期忽视甚至放弃了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普及。只有广大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能够得到持续有效提升,才能充分认识到自己是教育孩子第一责任人,就不会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卸给学校或社会,学校教育也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家庭教育的意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它特殊的作用。家庭除了生儿育女,生产和消费之外,还必须承担起对下一代的教育责任,向孩子传输社会的价值观念,生活经验和文化习俗,并促使其形成良性社会化。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认知,情感,品质,健康等方面都有影响。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深入,现代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终生教育思想的提出,让我们认识到早期教育空间应从幼儿园扩展到家庭之中,特别是早期学习习惯的养成,对终生教育的奠基作用。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必须要经历家庭、学校、社会三大环境。其中,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的思想和德为无时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特别是对幼儿个性的发展。这缘于家长与子女之间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其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无可替代的。曾任广东省省长的朱庆澜在他的《家庭教育》中,形象地将这三大环境比喻为“三道染缸”。他认为,六岁以前的家庭教育以人的一生成长发展,是至关紧要的。他说:“因为小孩生下来,好似雪白的丝。在家里养活六年,好似第一道染缸;六岁进了学堂,好似第二道染缸;二十岁以后出了学堂,到了社会来同人办事,好似第三道染缸”。
二、我国现代家庭早期教育的误区
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国际竞争日益激励,各个国家在培养人才的教育工程中,都很重视家庭教育这一环节,尤其是作为基础之基础的家庭早期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家庭早期教育形成了诸多的教育观念,而且热浪一浪高过一浪。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诸如:“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智力开发越早越好”“让孩子在赏识中成长”等等,使得在早期教育方面出现诸多误区:
1、家庭早期教育的片面性。目前许多家长对家庭早期教育的认识上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把家庭早期教育的内容狭隘地理解为智育教育。一味地重视开发智力,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整天围着孩子的学习转,尽其所能地为孩子请家教,买资料,参加辅导班……极大地挫伤了孩子的学习兴趣。由于只重视智力开发,忽视德育、体育、个性和生活习惯的发展和培养,因而导致德育等空白,造成孩子人格的缺失,出现“高分低能”的孩子,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政治 网络 教育 现代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在各个学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政治课教学也不例外。我们利用网络所具有的高速度、大容量、多媒体传播信息的能力和具有即时性、交互性、私密流信息的特色,针对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初步设想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构建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新模式。
一、在学校已有校园网上,建立中学政治组主页,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谱写到网络上。如:结合初一政治教材的内容,在主页上面向学生建立心理咨询室;结合初二政治教材的内容,建立网上法制法规库、法制宣传栏;结合初三教材的内容,建立网上新闻播报、时事热点论坛等栏目。通过对网论坛的积极参与还可使大家统一思想认识,提高辨别大是大非的能力,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
二、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种种误区,在网上建立家长教室。向家长介绍家庭教育常识、成功家教经验和典型家教个案分析,家长也可就自己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在网上向教师求教或共同进行讨论,从而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走出家教误区,为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三、利用丰富、生动的图片、动画、录像和电影等声像资料,再通过链接一些相关网站和栏目建立德育资源库、网上青少年教育基地。把以往政治课教学中教师灌输、说教式的教育转换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打破传统教育在时空上的限制,使得政治教育更具实效性,同时也为教师、家长和社区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提供真实的素材,提高整体育人的成效。
总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信息化条件下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规律和方法,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在信息社会中的育人作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整合,充实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理论,推进课程建设的现代化,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在信息社会的育人作用。
>> 流动人口家庭化过程中子女随迁的阻碍因素分析 浅议流动人口的社区化管理 流动人口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困境分析 流动人口犯罪现象分析 西部流动人口现象分析 关注流动人口家庭发展刻不容缓 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状况差异性分析 流动人口家庭教育问题分析与建议 谈谈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 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的文化资本现状调查及建议 关于流动人口家庭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的问题与策略 浅析流动人口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 浅谈流动人口家庭的子女教育现状及习惯培养 探讨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有效途径 边缘与隔离: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困境分析 城市化难点在于流动人口 城市流动人口均衡化服务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张文新.近十年来美国人口迁移研究[J].人口研究,2002,(7).
[3] 王志理,王如松.中国流动人口带眷系数及其影响因素[J].人口与经济,2011,(6).
[4] Jacob Mincer. Family Migration Decision [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8,(8).
[5] Steven H. Sandell. Women and the Economics of Family Migration [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77,59(4).
[6] 王春超,张静.中国农户劳动力流动就业决策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湖北农户跟踪调查的研究[J].经济前沿,2009,(10).
[7] 谭深.家庭策略,还是个人自主?――农村劳动力外出决策模式的性别分析[J].浙江学刊,2004,(5).
[8] 孙朝阳.家庭策略视角下农村已婚劳动力转移的性别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09,(1).
[9] 蔡.迁移决策中的家庭角色和性别特征[J].人口研究,1997,(3).
[10] 马瑞,徐志刚,仇焕广,白军飞.农村进城就业人员的职业流动、城市变换和家属随同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1,(1).
[11] 陈宇峰.有限理性实现程度的新古典批判[J].经济学家,2005,(4).
[12] 何大安.行为经济人有限理性的实现程度[J].中国社会科学,2004,(4).
[13] Connell John, Dasgupta Biplab, Laishley Roy, Lipton Michael. Migration from Rural Areas: The Evidence from Village Studies [M].Delh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24-25.
[14] 唐灿.家庭现代化理论及其发展的回顾与评述[J].社会学研究,2010,(3).
[15] 金一虹.流动的父权:流动农民家庭的变迁[J].中国社会科学,2010,(4).
[16] .乡土中国[M].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4.
[17] 洪小良.城市农民工的家庭迁移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中国人口科学,2007,(6).
[18] 盛亦男.中国流动人口家庭化迁居[J].人口研究,2013,(7).
尽管外来职工子女家庭教育呈现出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但也受现居住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养方式上、亲子关系上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多数家长有主动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知识的意愿和行为。社会各界尤其是基层党政部门应站在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关切这些问题,重视他们的诉求,在各个层面帮助指导外来职工家庭教育步向健康发展。
一、制度设计上要求均等化。充分认识外来家庭的出现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涌入城市的外来职工是当地发展的巨大动力和廉价劳动力,而他们和他们的家庭却生存在城市的边缘。他们付出了种种代价,寄希望于子女能够实现家庭的“代际向上流动”。政府有责任帮助他们走出家庭教育的困境,以彰显社会补偿、社会关照、社会保护原则等社会价值。当务之急要改革外来职工户籍迁移、申报制度。在购房随迁政策外还应增加以务工年限、缴纳社会保险基金年限为标准的户籍迁移条件,不再让户籍成为其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最大障碍。同时确保均等享有当地的公共服务产品。现有的高考制度下,外来职工子女不得不面临去向的两难选择,要么在流入地读高中、回户籍地高考,要么回户籍地读高中,但许多外来职工在户籍地已经没房、没地、没人,势必带来一系列困难。应该改革学生的学籍管理制度,让学籍也流动起来,然后再实施凭学籍参考高考。
二、生存环境需要大力改善。提高外来人口的生存质量,为外来人口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要建立合理合法的劳动制度,尊重外来人口的劳动权益,使他们能享受到法定的劳动时间和合理的劳动报酬,要承认和保障外来人口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等,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并且使他们真正得到本地居民的真诚接纳和帮助。因为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外来人口的生存状况,他们的家庭教育问题将始终成为困扰社会、学校、家庭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家庭教育宣传指导上需加强化。越来越多的外来职工子女将会在当地成长、生活、工作。要想方设法帮助破解外来职工家庭教育的困境,加强对家长的指导,提高子女的素质。学校、企业、社区及教育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宣传指导。学校可以组织“父母学堂”讲座、召开家长会、举办亲子活动等方式,启发外来职工开展家庭教育的热情。加强对外来职工家庭的教师家访活动,了解相关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社区在举行暑期活动及“青春健康”讲座时,要邀请外来职工子女参加,增强第“二代”外来职工对第二故乡的心理归属感。企业要加强与劳动保障部的联系,安排一定时间对外来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和学历培训,并在各类培训中加入家庭教育的内容。在工种和工时安排上,尽量人性化,让外来职工与孩子有一致的作息时间,增加亲子互动的时间和机会。
四、社会各界共同关注需联合化。外来职工中的第二代在现居住地出生成长,他们头脑中对家乡的概念要比父母淡漠得多,今后长住当地的趋势明显。他们会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真正的生力军。与第一代相比,他们的文化会更高、民主意识会更强,对于现实的不公平感受会更强烈,可能会趋于激进,与主流社会产生冲突;也可能会趋向认同,成功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所以社会各界应形成共识,尽量避免第一种可能,共同引导第二种可能。一是在公众媒体要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可以对新生代外来职工的现状进行系列的追踪报道,呼吁社会消除歧视,共伸援助之手。二是人口管理部门要加强外来职工生育管理,指导外来职工减少生育数量,提高出生子女素质。制订合理的家庭发展计划,把家长有限的精力投放到少量的子女身上,增加教育效益性。三是学校要促进外来职工子女学校教育的成功,使外来家庭拥有一个向上的有效途径。同时使外来职工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得以成功施行的基础要件,如果没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学校教育效果就会降低。
摘要:学校教育需要家庭配合,家庭教育需要学校指导,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具有互动作用。不同的家庭结构对孩子的教育是有差异的,而且家庭环境、父母的素质、教养、人格、生活态度、言谈举止等都对孩子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以及一些良好习惯的形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必须紧抓当前家庭教育中出现的新苗头、新问题,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探索学校德育工作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分头实施的途径与规律,使两教在目标上统一要求,时空上密切衔接,作用上协调互补,力量上聚分适度,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形成优化的教育合力,达到教育的最优化。使学生受到全面教育,健康快乐的成长。本文就此对当前家庭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作一浅述。
关键词:家庭教育;教育方式;问题;对策
目录
1、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思想认识不够,家庭教育过分依赖学校.....................................................(3)
1.2家庭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3)
1.3亲情缺失影响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4)
1.4教育内容单一,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现象....................................................(5)
1.5教育方式传统简单,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5)
2、家庭教育的对策及建议......................................................................................(5)
3.1社会方面........................................................................................................(6)
3.2学校方面........................................................................................................(7)
3.3家庭方面........................................................................................................(8)
3、结语.....................................................................................................................(8)
参考文献...............................................................................................................(10)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导师,也是最长久甚至终生的导师。家庭教育在造就人才的启蒙教育和终生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身体和心理的发育都进入到关键阶段,小学时期孩子所走的每一步对他以后的人生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代大多数的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不容忽视。
1.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尽管目前社会各界及部分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问题。具体表现在:
1.1思想认识不够,家庭教育过分依赖学校
据调查,学生家长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责任,并能较好地担当起这一责任的家庭只占15%。85%的家庭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教育的责任在老师、在学校。有的家长和监护人甚至说:“孩子在学校,家长出钱学校管,自己还操什么心?”这种教育理念与思想认识,大大增加了学校对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更有一部分父母或监护人教育理念差,认为“只要吃好喝好就行”,“儿孙自有儿孙福”,认为只要能挣钱,读书也没什么用,不读书照样可以赚钱,大学生不是还找不到工作吗?这些观念势必影响孩子,产生学习无用的情绪;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中,由于学校单方施教,往往收效甚微。有的未成年人虽然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与己无关,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能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出了问题之后,家长们往往只是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教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
1.2家庭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
由于大多数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后,这些学生的监护权一般都移交给了祖辈或亲朋。父母不在身边,年迈的祖父辈或其他监护人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教育的精力,也缺乏教育的艺术。而有的亲戚和朋友的责任心更差,许多只是口头应承而已,形成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盲区,导致这些学生 出现许多问题。如厌学、逃课、外出打电子游戏、上网,有的甚至与社会上的“混混”聚在一起,逐步沾染上赌博、看黄色录像、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社会恶习。例如发生在3月5日紫金县育新中学两名初二学生为打游戏机入室盗窃杀人事件就是因为缺少家庭教育引发的。不少家庭的老人有迷信、打牌、饮酒等行为,对孩子也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如果只有父母一方在家,要承担所有家务和田间劳作,也无法顾及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有部分父母外出打工从事非法活动,影响子女健康发展,这部分家长对此心里虽然非常清楚,但他们不但没有对孩子作任何矫饰,反而认为这是生财的一条捷径;更有甚者,每当寒暑假来临时,把孩子接到所务工的城市去,让孩子耳濡目染一些非法行为,甚至让孩子直接成为自己的帮手,做着一些违法违纪的事情,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1.3亲情缺失影响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农村有85%的小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亲情的关怀,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造成不少学生孤独、自卑、封闭、虚荣、过于敏感、过分自尊、盲目交友等,甚至让个别学生产生仇视心理。一些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父母,由于经济条件宽裕,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给孩子拿钱方面十分慷慨,无计划、无节制,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他们自恃家长有钱,模仿大人请客过生日,花钱请人做作业,久而久之,生活上追求享受,学习上怕吃苦头、不思进取、自由散漫、懒惰贪玩。这部分学生中多数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同时有部分单亲、贫困、残障、表现差等特殊家庭由于亲情的缺乏,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非常大,极大地影响孩子的人格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等。
1.4教育内容单一,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现象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大部分家长只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成绩,而在他们眼中,往往是分数代表着一切,只关注孩子“成才”而不是“成人”,过度看重学习成绩的好坏、名次的位置,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现象严重,忽视了对孩子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忽视了健全人格、优良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家庭教育目标的偏离,使不少家长落入“重身体轻心理,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满足轻精神需求,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的误区。有的家长甚至用暴力“逼”“压”孩子学习,更有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专心读书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家里不让孩子做家务劳动,还往往暗示孩子少参加集体活动,少承担班级集体工作,使孩子变得自私、冷漠、不关心集体。这种“重智轻德”的后果十分严重的,一些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胸无大志,缺乏理想和人生追求,没有把“学会做人”当作自己的首要任务,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思想道德的修养,思想品德素质较差。少数孩子在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下,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歧途,农村小学生中盗窃、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时有发生。
1.5教育方式传统简单,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
(1)期望值过高,家教过于严厉。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非常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因此对子女严加管教,甚至剥夺孩子起码的休息、游戏、娱乐的时间,扼杀了孩子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
(2)盲目溺爱或疏于管理。据调查了解,大部分家长忙于家活或打工挣钱而无暇顾及孩子,更谈不上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沟通,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有些家长对市场经济新形势和未来社会竞争的认识偏颇,不辨是非、偏袒孩子的不良行为,对于孩子好斗逞强、贪小便宜、耍小计谋等行为倍加鼓励,助长了不正当( )思想意识的形成,滋长了这部分学生骄横跋扈的气焰。有的家长过分纵容子女,对于子女不正确的言行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管教不严、一味纵容,认为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对孩子的爱,特别是留守孩子监护人中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这方面显得更为突出。由此养成了孩子重享受、好攀比的不良心理,有的甚至养成追求品牌、迷恋网吧、不求上进、粗暴蛮横的不良习惯,“骄”、“娇”二气严重,性格变得任性而脆弱。
(3)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过分严厉。部分家长封建家长作风严重,家长至尊,不顾孩子的自尊,经常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不理解的规则。有的甚至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信奉棍棒教育,觉得孩子是打出来的,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等。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物质刺激,考试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以物质奖励;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从,根本没有与孩子沟通的意愿。长此以往,孩子变得胆小、退缩、冷漠,或以攻击和敌意对待他人。
2家庭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教育的效果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这三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如果步调统一,相互促进,他们的合力就大,教育的效果就会更好。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为此,笔者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2.1社会方面
(一)社会各职能部门要协调配合,发挥合力,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的社会氛围,利用多渠道多形式如广播、有线电视、宣传专栏、印发家教知识小册子、举办形式各异的家庭互动实践类活动,如亲子活动、家庭运动会、家庭艺术节、孝敬父母好儿童、教子有方好家长报告会等等,使家庭教育实现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的统一。
(二)注重家庭教育组织网络的建设,形成乡镇、街道、学校的三级家教组织网络,建立家教领导小组、社区(村)家长学校、家教指导服务站、“母亲课堂”等家教组织,为深入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三)办好家长学校,大力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家长学校的领导和管理,抓好示范家长学校建设,通过对这些示范家长学校的重点指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广,使家长和学校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动家长学校的兴办和发展,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同时要加大对家长学校等家庭教育培训的投入,保障家长学校的培训经费,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家长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从而保证家长接受家庭教育知识,引导教育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
(四)加大投入,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影响力较 大的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德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加大对家庭教育事业和家庭教育工作的政策支持、经费投入,加强学校图书阅览室等场所建设等,让更多的孩子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有可去之处。社会各方面要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提供场地和各方面的条件,组织开展一些健康有益、具有吸引力的道德实践活动,鼓励和引导家长及学生共同参与,帮助孩子搭桥铺路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让学生参与道德实践,加深道德体验,提高道德修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从而实现家庭教育和社会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
(五)加强对网吧、电子游艺等游乐场所及音像制品、出版物的管理,创作生产、推荐一批健康科学的、有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图书、音像制品,努力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不断优化农村孩子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环境。
2.2学校方面
(一)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配合社会各职能部门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传播科学教子知识的重要载体。家长学校本着教学时间上求活、教学内容上求新、教学效果上求实的宗旨,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搞好教学,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家教活动普及家教知识,诸如家教知识讲座、家教经验交流会、家长园地、家长开放日、悄悄话信箱、各种竞赛和论文研讨活动。家长学校通过上述活动,使家庭、学校形成合力,真正达到普及家教知识,传授科学教子经验,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目的。
(二)学校每学期都要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学校的中心工作,让家长了解学校要求,有的放矢地指导教育孩子,做到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
(三)建立学生家庭教育信息袋,掌握学生家庭和家长的有关信息,如家中人数、每个人的姓名、出生年月、监护人或监护人工作单位或地址、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联系方式及学生的有关成长信息等,以便能及时对症下药地向学生家长或家庭人员了解和汇报学生的有关信息。
(四)建立家访制度,发挥家访的多向性作用。家访是教师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现代化通信技术的普及,登门家访似乎已渐渐的被人忽视了,但家访作为一项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的工作,是有其不可替代作用的。一是能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闪光点,让家长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二是能及时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家长配合帮助学生清除身上的消极因素,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积极向上;三是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针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给家长提出建议,像医生治病那样“对症下药”,“救死扶伤”,将学校和家庭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教师与家长配合,形成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合力”;四是能及时结合学生家庭教育的实际,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五是能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六是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尤其对解决个别生的特殊问题有着独特的作用。
2.3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连续性、权威性、感染性、及时性等特点,为此家长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的责任和义务,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发生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强化家长的垂范意识和责任感,不断学习家教知识,给家庭教育注入新的内涵与理念。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同时更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作为家长只有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才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二)为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因为环境因素有广泛性、经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点,所以,儿童会受到种种影响。尤其是自然性的特点,它有与教育相平行的影响,也有与教育相矛盾的影响,这时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不能低估环境因素的作用。在不同的家庭中成长的儿童,往往会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定意义说明上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古代曾有“孟母三迁”,从“其舍近墓”到“迁居市旁”,最后徙居“学官之旁”,终于使孟轲在学官的影响下,成为学者,这说明人们很早就重视环境影响人的作用。温馨和睦、民主宽松的家庭人文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树立现代家庭教育思想
家长要改变过去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狭隘观念,努力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改变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等传统观念,积极培养孩子的科学民主、自立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现代意识;要改变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四)不断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父母的“言、行、举、动”都将在儿童洁白无暇的心灵上铭刻下难以泯灭的痕迹。对儿童思想、性格、品德、作风的形成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讲文明、讲礼貌,有意识有步骤的教给儿童应对进退、待人接物的礼仪,循循善诱,持之以恒,使儿童耳濡目染从小就受到真善美的陶冶与感化。在家庭教育中,教育者是家长,被教育者是子女。在这个关系中,家长是家庭生活的组织者,是家庭大厦的支柱,是子女生活的依靠,家长与子女一般地说是朝夕相处,利害与共,命运一致,关系亲近,这种特点的生活环境,家长具有权威性,使孩子非常尊敬家长,父母与子女关系密切和其被子女的尊重,这是家庭教育的一个优势。但优势能否发挥出来,家长能否与子女亲密无间,能否严格约束自己,受到子女的尊重,这就看家长的修养如何?若家长的素质、言行不足以让孩子依赖,家长经常说空话,那么孩子就不听你的话,家庭教育的特点、优势就发挥不出来。
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言一行、事事处处为孩子做出表率,使孩子受到良好的品德熏陶。要紧跟时展,不断吸纳新思想、树立新观念、研究新方法,做智慧型的家长。要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让孩子从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五)转变教育方式方法
要学会与孩子沟通,通过言传身教,把理性的教化、爱的滋润、美的熏陶有机融为一体,倾注到孩子的成长过程,指导孩子在做事中开智明理;要尊重理解自己的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孩子,尊重孩子的爱好兴趣,给孩子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要多鼓励,不要总是与其他孩子作横向比较,要多看其自身的发展与进步;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并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
4结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强盛是扎根在家庭这一基础之上的。只有齐抓共管,进一步形成家庭教育工作的合力,才能推进和发展家庭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农村学生健康成长,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叶炳昌《家庭教育的五大转变》-8-21
2.涂学昌《浅谈素质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6-27日
3.杨忠健《家庭教育的作用地位和家教的基本原则》-5-9
4.《家庭教育现代化》-3-3
5.《家庭教育的8大注意事项》-5-22
6.杨启光《家庭教育研究的现代化问题》-7-20
7.黄沧海《探索培养合格家长的最佳模式和渠道》-10-27
一、参与式活动,提高认识
教育一体化是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其表现是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上,促使家长与教师建立伙伴关系,尤其幼儿教育的课程是幼儿经验的内部组织与建构,必须把孩子在幼儿园的经验与家庭的经验统一起来,这需要家长与教师双向作用。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教育,获得幼儿在幼儿园的第一手材料,教师主动了解家庭,参与家庭教育,获得幼儿在家庭的第一手材料。组织各种活动,吸引、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通过家长会,家长了解家长参与的重要性。
二、多形式沟通,促进交流
1.善于利用来园离园活动时间
早晨大多数家长送孩子来园后,总是匆匆忙忙地离去,但有时也有家长逗留在教室门口。这其实给了我们一个讯号:有事要交流。我们碰到类似情况时,应主动迎上前询问,让家长感到老师的主动负责和关怀。
离园时更是一个交流沟通的契机。我会把孩子一天中突出的一些表现告知家长,即便是说到孩子的不足,我也总是先肯定他的一些进步再婉转地提建议,让家长有个接受过程。从被动地回答家长的询问转为主动地和家长聊孩子的发展,让家长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老师关心和关注到了他(她)的孩子。
2.现代化的联系方式
现代化的联系方式便捷、快速,是一个非常好的沟通桥梁。现在大部分家长把接孩子的重任交给老人,不能做到每天与老师见面,即使见面,交流时间也很有限。我们通过电话、家校路路通、QQ群、邮箱等现代化联系方式,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园的情况。平时,我们及时捕捉孩子活动中的精彩瞬间,用E-mail方式发到家长的邮箱中,我们的这些做法深受广大家长的欢迎。教师、幼儿、家长之间如此融洽的感情,更加促进了家长工作的开展。
三、互动式活动,增强实效
1.亲子活动
我们鼓励家长走进幼儿园,参与教育活动。如我们大班有个语言活动《家是什么》,可邀请孩子的家人参加此次活动。活动开始,我们通过学习散文诗《家是什么》,让幼儿理解了家的涵义。活动中请家人说出对家的感受、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最后孩子们表达如何关心爱护家人,同时对家人说出:“我爱你们。”并和家人拥抱在一起,我们所有人都感到了温馨、幸福和感动。活动结束后,所有家长都对我们表示了感谢,因为活动拉近了亲子关系,更了解了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小制作、冬季亲子运动会等。每次活动,我们始终以增强体魄、愉悦身心、重在参与、娱乐为主、体验亲子之乐为目的,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首位,尊重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科学地组织安排运动项目。通过亲子运动会,发展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让幼儿体验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同时,运动会增强了孩子和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保证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和谐统一。家长们意犹未尽,许多家长说:“能有机会参加这样的亲子活动真是太好了,太有意义了!”
2.发挥家委会的作用
每学期我们都开展不少活动,如课题中期汇报活动,请专家来园讲座,骨干老师教学展示等。同时也邀请各班家委会成员来园参加实践研讨活动,让他们了解幼儿园的具体工作,听取幼教专家给予他们的建议。家委会成员非常感谢和珍视这样的机会,积极配合幼儿园工作。
3.善于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
家长资源是可利用资源,家长中有教师、医生、电脑工程师、厨师、营业员、个别教育观念新的家长,我们就利用他们的职业、特长和年龄特征。通过照片、文章、图片等形式、张贴出来,让家长知道自己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十分重要,从而支持、积极参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