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教学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普通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融合创新等方面与知名高校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对教学信息化的认识仍需进一步深化,还没有充分认识和体会到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革命性影响;信息化与教育教学仍没有完全融合,民办高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体制机制仍需创新,广大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主动性有待进一步调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开发、人员培训,只管数据采集而不顾数据维护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比较常见等等。
二、多措并举,实现教、学、督、管全方位多角度建设
为了促进民办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教学管理过程,不断提升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等各个教育领域,作为学校领导、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首先要转变以往只注重传统课堂教学的思维定式,努力推动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方法创新,以加快高水平应用型高校的建设步伐。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通讯及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基本特征,开展与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活动,打破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只埋头苦学,不敢提问或质疑的定势思维、僵化思维。其次,学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网络的优势,发挥外校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组织广大师生共同学习、观摩、参与优秀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活动,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情况纳入到年终考评体系中,促进课程转型,进而带动教师转型。将教师的能力提升与学科教学培训紧密结合,鼓励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作为当前课程改革的突破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的教师授课大赛、教学比武和教学法的交流、培训,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个性化特色教学的能力。鼓励教师依托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应用型课程,促使各专业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在线学生评教等方式逐步实现对学生日常学习状况的大数据采集和分析,从而帮助教师找到自身教学过程中的短板,逐步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再次,鼓励和支持学生应用计算机、平板电脑甚至智能手机等工具,利用课余的碎片化时间开展微课、MOOC学习、拓展阅读、网络选修课等活动,以解决学生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被动接受、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等突出问题,养成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家长应用网络媒介与学校、教师便捷沟通、交流,关注和了解学生学习成长全过程,帮助学校和教师共同督促和引导学生专注学习。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多个职能部门协调配合、通力协作。信息化管理观念影响着管理系统的发展速度,在进行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建设时,学校要做好整体规划,成立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领导亲自抓好此项工作。各级教学管理人员要认清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和重要性,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宣传力度,使教学信息化的意识深入人心。学校要制定和完善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规章制度,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在教学信息化建设中各自的责任与义务,确保教学信息化正确、有序地建设。在当今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不仅意味着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硬件、软件平台的开发建设,同时也对教学管理理念的现代化、科学化、高效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必须了解现代教学管理思想,具备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和能力,做一个创新型、复合型、技术型的全方位人才。在管理队伍的建设方面学校应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在引进信息化高素质人才的同时,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通过邀请名校教学管理专家来校讲座或外派本校教学管理人员参与调研、参加会议培训等形式,主动学习和吸取校外单位或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及做法,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重点培养和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帮助他们具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信息获取、数据分析、加工处理等能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各级各类教学管理人员及任课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要结合学校当前的发展方向,积极运用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探索适合本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道路。通过整合资源,创建新型的教学环境,将传统的学习环境和信息化环境相结合,实现两者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结构,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结构,实现新课改和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
作者:孙蓓 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参考文献:
[1]储朝晖.“互联网+教育”还是“教育+互联网”.互联网文档资源.
[2]皋春.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南京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3-12-01.
(天津城建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中国 天津 300384)
【摘 要】在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全球IT行业的迅猛发展,IT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因此不断深化创业教育教学体建设,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不断满足信息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所需的创业型IT人才,成为目前IT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 IT人才;创业教育;教学
0 引言
在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成为时代的代名词。并且在2010年5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具有开拓性素质的人才。[1]随着全球IT行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正当时,IT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IT行业的创业风暴引领高校学生对本行业创业的关注,也进一步引起高校对IT人才创业教育的重视,特别是高校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建设成为IT专业创业教育的关键,这关系着能否培养出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关系着能否满足信息产业化对创业型IT人才的需求。
1 IT行业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从当前IT行业的发展来看,IT行业被认为是目前创业成功的领域,中国市场巨大,IT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每天都在更新换代,特别是网络产业发展迅速,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商业空间;IT行业有着相对公平的创业环境,有政策支持,并且成本较低,IT行业也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首选行业,曾多次担任大学生创业竞赛评委的吉林大学教授李北伟教授认为:“选择网络或IT相关项目作为创业载体的已经达到大学生创业项目的一半以上。”
其次,从教学的角度来看,IT专业学生思维严谨,观念新潮,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思想上敢于创新开拓,具有创业的激情。[2]IT相关专业是工具性和技术性强的行业,应用领域广泛,IT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己经渗透到各行业之中,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IT专业学生在创业实践时,他们所具有的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加大了他们创业成功的可能,IT行业人才创业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这不仅证实了IT行业创业的先天优势,更是极大地鼓舞了在校IT专业学生走向创新创业。
再次,虽然目前IT技术人才的需求很大,但有一大部分IT专业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在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较低,不能契合目前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从此角度来看,更应加强学生适应当前行业日新月异发展的创新创业的能力。创新IT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在于,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的基础上,重视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体系建设,制定贴合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发展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掌握扎实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技术,具有创新、就业、创业能力的领先型IT人才。
2 IT行业创业教学体系建设的基本要素
教学体系设计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化,包括人才培养的目标的确定、教学制度的建立、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形式的选择和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等环节组成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整体。[3] 因此,教学体系的基本要素应包括教学各个基本环节,但更应适应创业教育和IT专业课程的新特点,包括教学目标的设立,教学模式的选择,以及教学课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式等等基本要素。随着IT行业的发展,学生接受新观念的方式的变化,教学体系也应随着变化,因此教学是动态的教育活动,更应该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实践活动。也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才能随时代和教学在更新,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要求的IT人才。
3 IT人才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对策
3.1 以项目为导向的体验式创业教育教学模式
首先鼓励学生参加到IT行业的科研立项,了解IT行业科研技术的应用实践,鼓励学生以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们提供虚拟就业和创业项目的平台,基于项目或创新,在校学生可以自主申请成立和运营"虚拟公司",由创业导师指导,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实境体验的方式真实、全面地了解现代企业的运作方式及工作流程。通过在虚拟平台上完成真实的商业项目,学生可以完善专业技能,提高应用实践、组织和沟通、团队协作等职场能力,从而全面培养综合素质,为未来职场积累经验。创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参与,分别担任公司市场、技术、财务、行政等部门的各种职务,指导学生真实、全面地了解现代企业的运作方式及工作流程。
3.2 IT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
建立具有针对性的IT人才创业教育课程,除了 IT 人才创业教育的专业理论知识,《 IT 行创业市场调查》、《IT 行业团队训练》、《IT 行业创业法律》等课程外,另外还应注重 IT 人才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等类课程的开设。[4]根据IT专业特点,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开设《创业管理概论》课程,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包括创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相关理论,涉及创业者、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政策法规、新企业开办与管理,以及社会创业的理论和方法,形成创业基本素质。其次,创业实务模块开设《创业活动操作实务》、《中小企业创业实务》课程,培养学生整合创业资源、设计创业计划以及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防范创业风险能力和决策能力,依托科研项目或虚拟公司进行创业实训,形成创业的核心意识和素质。创业实践模块主要是建立虚拟平台,让学生体会创业过程,在过程教育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敏于发现、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挑战自我、承受挫折、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5]
3.3 IT专业学生创业教育教学方法
IT专业创业教育教学方法多样化,应更突出实践型教学设计;倡导创业教育教学的模块化、项目化,课堂实施多采用参与式教学,更多的强化对IT创业案例的分析、多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手段,激发学生创新能力;课堂教学管理上基于小组分类教学的基础上实行创业项目教学管理,引导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依托各自知识背景和创业项目,合理组成创业团队,来参与创业实践的学习,基于虚拟公司各职能部门开展各项模拟教学。
其次重视体验式教学,如将创业市场营销课相关的教学从课堂内搬到课堂外,由班级学生组建不同的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别设计营销方案财务方案等,完成体验式的教学任务,在体验中实现教学目标;依托校内本校学生创业企业的典型及校外实践基地,分专题针对性地进行实习,撰写调查报告及编写创业案例,重点学习其创业营销战略。另外,充分整合校内教育资源,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创业讲座、创业训练、创业模拟、创业大赛等活动。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学生创办并参加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活动。以使学生设身处地去分析研究创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产生一种自然、真实和熟悉的感受。
3.4 IT专业学生创业教育考核及评价方式
根据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原则,综合运用定量或定性分析,创业教育的教学评价更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创业基本素质和核心素质上,由于学生的创业能力是内在素质,怎样通过定量或定性的方式展现出来时评价的主要衡量标准。因此,对基本素质单元可以采用案例的形式进行考核,考核的形式要重过程,并且课程考核贯穿全过程。以创业营销单元为例,学生带着了解营销案例的目的到营销做得特别好的相关企业实习,然后每人上交一份营销的创业案例,可以采用答辩形式考察学生创业实战能力。对于核心素质单元的创新能力,更应注重激励性,评价在与促进学生成长和成才,创业动机和兴趣的强弱都会影响其创新能力,关键在与学生能挖掘自己在该行业的创新创业潜质,因此可根据课程考核结果,或者企业调查实习报告、创业社团实践、创业比赛、创业虚拟平台参与情况及最后的创业计划书等,通过同学间的互评或者自我评价的方式给予综合评定等级,从而激发其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志敏,夏人青.高校创业教育的本质与逻辑[J].教育发展研究,2011(1).
[2]王兰.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N].西南交通大学,2011.
[3]项喜章,付晓灵,等.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优化[J].交通高教研究,2002(2).
[4]许继芳.IT人才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1).
1.1课堂教学环境设计不合理,传统教学形式占据多数现阶段课堂教学环境中存在设计不合理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传统教室没有抛弃普教课堂教学环境的设置,二是实训教室一味地强调情境的真实性,没有设置必要的讲授设备。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理论教学没有真正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在传统教室实际的高职教育中,很多的教师都想过要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但是由于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及课堂教学环境设计中教学资源的分离等原因,一直没有使两者真正地结合在一起。在实训教室,由于过分强调实训教室的真实性,设置了很多模拟真实工作场景的设备,但是缺少了一些必要的讲授设备,在这种环境下,教学效果不会得到明显提升,特别是在需要教师干预的关键时刻,如果由于教学环境的问题造成学生没有得到教师的帮助,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会因此对实践教学失去信心。
1.2课堂教学空间资源利用不合理无法满足项目活动需求课堂教学空间资源利用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空间内资源的缺乏;二是空间管理方式的问题。
1.2.1实训资源与学生数量很难匹配。实训设备的台(套)数与学生数量在分配上很难达到协调,除了资源有限这个原因外,还因为在协调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互助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要求。如果一台设备分配太多的学生,那么每个学生的实际操作时间就会不够,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如果一台设备只分配很少的学生,由于设备资源有限,这是很难达成的目标。
1.2.2资源的闲置与重复建设。资源的闲置与重复建设这个观点看似和实训资源与学生数量很难匹配这个观点对立,但是从本质上讲不是这样的。闲置一方面是由于实训资源的“教学性”不足,使得学生无法真正地使用到这些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是由于过于把实训室细化了,使得每个实训室变成了某个特定专业的专用实训室,导致实训室的受众面仅仅变成了某个特定专业的学生,大大降低了其使用效率。虽然现在很多职业院校都说自己拥有很多的实训室,但是由于这些实训室的利用效率不高,真正给学生提供的实训学习机会并不多,不利于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2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教学空间的建设拓展
2.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堂教学环境“项目活动”是项目课程的主要内容,在项目活动中应以“工作过程”作为教学空间的建设导向设计。这就一方面要求在设计教学环境时应该尽量参考实际的工作环境,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产生代入感,更加投入到实训室的实践性教学当中体会真实的工作情境,并且在这种真实的情境里潜移默化地吸取知识,而不是机械地、被动地接收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同时这种模拟实际工作环境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毕业后更快地适应岗位,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则要求根据项目活动或者说是实训项目的流程来对实训教学空间进行最为合理的配置。项目课程教学是以项目为单位的,通过设立一个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情境,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获取相关知识和技能。此时如果能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堂教学环境,不仅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也可以使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潜移默化地吸收知识,通过增加学生在项目活动中的角色作用,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2.2情境化的课堂教学空间环境设置情境教学中的“情境”的内涵包括很多个方面,比如功能性的虚拟情境、真实的实物环境、想象的情境等。为了使教学环境更加接近真实情境,在设计专业教室之前应该先到相关企业中体验真实的环境,因为建设的专业教室越接近真实的企业环境,学生的代入感越强,也越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部门专业不需要建立专门的实训中心,只需要对传统教室依据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造即可。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只是改变教室的一点装饰,或者座位的排列形式等,只要是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利的改变都是在教学空间上进行了情境化的设置。所以,不能因为一些环节比较细小就忽略它,应该重视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因为真实的工作场景就是这一个个细小的环节组成的。
2.3“教、学、做”结合的课堂教学空间环境设置很多的教学模式都使课堂空间环境设计的“教、学、做”结合在了一起,比如德国的“学习岛”模式、加拿大的“专业教室”模式等。就拿加拿大的“专业教室”模式来说,其一体化的专业教室是多功能的,不仅有传统的传授专业理论的“教学区”,也有强调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操区”,以及着眼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小组“计划区”和训练科学习惯的“实验区”。这种硬环境的设置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从而适应了项目课程课堂教学的需要。现阶段,职业院校在项目课程实施的初期改造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传统教室设置相应的实训设备,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因为如果只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不能直观地感受到所学知识的用途,知识就只是停留在学生的记忆表面,但是如果有相应的实训设备进行展示,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会更加深刻。二是在实训教室配置必要的教学设备,以便教师在项目活动过程中及时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另外,在设置实训教室时必须注意它的安全性,以此为基础为教师设置合理的讲解位置,使实训设备和教学设备合理科学地结合在一起,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得到教师的讲解。并且学校还需要在合适的时机进行统筹规划,真正使实训教学和理论教学结合在一起,通过建立多功能的项目教学教室,不断地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
关键词: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媒体特征;资源应用
谈到广播电视大学的远程开放教育,我们必须要解释一下,什么是远程开放教育,远程开放教育就是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起来的新型教育形式,和以往的面对面教育存在很大不同,远程教育是通过网络将双方联系起来,不拘泥于以往的教育形式,在很大的程度上发挥了教育的主观能动性,极大地丰富了教育的形式,并且在很大的程度上展现了我们当代教育的灵活性和创新,当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支撑,教育又需要创新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时代的灵魂,更是一个时展进步的必备因素,因此,远程开放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仅代表了教育方式的多元,更加体现了教育的创新。
一、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分类,教学环境及教学媒体的选择
1.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分类
教学资源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两个主要研究对象之一,曾经把教学资源分为两大类:设计的资源和利用的资源。现今的理念又可将教学资源分为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两大类。每个单独的分类又根据是否为教学所独用,分为设计的和利用的两种类型,而环境资源又分为授递型和信息资源型。因此,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分类不是单一的,具有很多方面。
2.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媒体特征及选择
根据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的媒体特征,我们可以作出以下选择:
(1)媒体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性。
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不同章节,同一学科章节不同的内容等适应的教学媒体会有不同区别,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不同转化为相同,尽最大的可能将差异转化为进步,将媒体教学与内容学习达到统一,从而才能将媒体教学内容的作用发挥出来,达到我们的远程教育的目标。
(2)媒体与教学方法的协调性。
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选择与之配合的媒体,并使之协调,以产生最佳效果。统一和协调是一个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要想学内容,必须学会协调教学方法,方法具有多样性,我们能做的只有将这些方法协调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分析,我们的远程开放教育也才能真正的发挥教育自身的优越性。
(3)媒体与认知水平的相容性。
认知水平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备的一项技能,也是我们在进行开拓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要学会的一种能力,同样,网络教育学习特征具有复杂性,网络教育的学习者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我们的远程教育的过程中,教学媒体的选择必须考虑学习者个体特征,选择适合的学习媒体。
3.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环境
一种是通过教育科研网,联通电信网等专线经互联网传递,学习者通过联网计算机访问;另一种利用卫星宽带网在配有接收卡的计算机上接收。不同的学习教育环境可以给学习者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感受,也会带来不同的学习效果,同样也会使得我们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学到自己的认知和收获到自己希望的果实。
二、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问题及分析
1.教学资源数量多,但内容单薄,专业和课程特色不明显
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包括文字主教材和辅教材,音像教材,IP课件,CAI课件和VCD光盘等,同时,接收VBI,IP和卫星提供教学资源。不同的教育资源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同教学体验,不同的教学资源的获得渠道也不同,这一点对于我们的教育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体验。
2.资源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整体设计水平有待提高
资源的建设一直是我们在追求远程开放教育的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统一规划建设和提高整体水平是我们需要遵循的主要原则,我们必须要将此原则作为我们进行实际教育活动的一个指标。
3.教学资源"静"多"动"少,适应性较差
远程开放教育相对于面对面的课堂教育来说,比较死板,对实际的情况的灵活性把握需要提高,因此,我们要进一步的提高远程开放教育的适应性,使得远程开放教育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一个促进积极的作用。
4.网络课程偏少,网上教学资源缺乏完整性
网络课程毕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是提前准备的,因此,对于许多现实的情况的把握不够准确,也达不到预订的标准。
三、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及应用的对策
远程开放教育是以个别化自主型学习为特征,对教学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教学资源使用效果,是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的核心工作。
1.加强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思想
第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进行网络课程设计,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符合学习者的愿望和要求,第二,注重教学资源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2.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组织与实施
一是以项目为依托,抓好示范资源建设,以点带面,分层进行资源开发。二是成立教学资源建设专家组,三是教务处将每年学校建设教材数字文档交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3.实事求是,以实际为基础
(1)以一线教师为依托,建立运行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鼓励作用,有奖有惩才能进步。
(2)处理好资源新建,改造和引进的关系。新资源的建设和旧资源的保存,这都是现代资源建设发展的必需方面。
(3)加强教育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的建设是我们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加强教育的基础建设更是我们现代社会发展的重点。
4.从教学资源建设的目的和效果出发,抓好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的应用。一是保证网络平台的不间断运行和信息的及时更新,方便学生随时访问学习。二是资源开放,免费使用。三是义务培训,指导应用。
结语
远程开放教育不同与一般的实体教育,广播教育需要我们的一个网络远程控制,可能教育的双方不是面对面进行交流,因此,存在一定的不方便的地方,但是远程开放式的教育方式灵活,便于操作,可以使得教育变得更加多样化,本文就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资源建设有一个系统的研究,并且针对着一系列的研究做出了一定的分析,通过这些分析结果,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发展我们的教育资源建设,并且可以直接应用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中。做好因地制宜,合理发展更是我们进行远程开放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未来研究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2002
【关键词】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管理队伍建设
一、当前成人教育教学管理队伍管理存在的缺陷
目前,无论是针对普通高校的成教部,还是独立的成人教育部门来说,其师资力量主要包括两种,一部分是担任长期教育的专职教师,另外一部分则是兼职教师,其中成人教育的兼职教师类型不仅包括在普通高等院校任职的老师,还有一些企业上班的公务员,甚至是有一些留校的研究生、博士生等高级知识分子。由于兼职教师组成成分比较复杂,因而非常不便于管理。另外,兼职教师作为成人教育师资力量的重要成分,由于其不稳定性,导致经常会出现调换兼职老师的情形,不仅不便于成人教育部门的管理,同时会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学生对不同老师的教学存在一定的适应期,而以较快的频率调换老师,学生需要不断适应新的老师的教学方式,会从心理上产生抗拒及厌倦的想法,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同样,一些在校研究生作为成人教育队伍的重要组成,从教学经验的角度来说,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大多数并非专业的教师,没有受过系统的培训,并没有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同时他们还需要将教学的另外一部分时间空余出来,进行自我的深化教育,通常不会对自己所兼职的成人教育倾注较多的心血,从而导致成人教学质量低下。
二、加强成人教育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转变管理理念,做到以人为本
转变管理理念是加强成人教育教学管理对于建设的重要途径。传统的以办校部门经济效益为主要出发点的择师观念已经不能适用于新时代的成人教育。管理部门必须从受教对象的角度出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方向去努力。
首先,管理人员需要明确对成人教育的认识,教育机构并不同其他的以经济效益为营业目的的企业,它是培养人才与塑造人才的重要基地,管理人员必须深化责任意识,深入探寻成人教育的办校理念,了解各部门的设置,体会规范化的管理对成人教育建设的重要作用。实时询问各部门管理人员的想法,广泛征求管理意见,不断完善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让管理部门能够为成人教育的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让教育在规范的秩序下进行。
其次,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大部分管理工作通常来说都是针对人的管理,要提高管理效率,就必须做到以人为本,转变传统的强制管理方式,更加注重人的作用,因此管理部门应该做到切实了解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内心的想法,实现人性化的管理。从实际教学环境、教学情况方面去考察,明确各阶段的工作重点,让管理人员对教育管理工作有明确的认识,从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能够开展充分高效的管理。
(二)提高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专业水平
强化成人教育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另外一个重要方式便是提高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要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势必要对其展开专业的培训,因此学校需要明确了解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培养出极具针对性的管理队伍。在挑选管理人员时,不仅需要从学校内部选择,同样也可以聘请在成人教育方面,社会上比较专业的管理人才来丰富成人教育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然后,强化对其成人教学教育理论的灌输,让管理人员认识到在有效的管理工作对提升成人教育水平的重要作用。同样,学校还可以挑选部分管理人员来对其他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让管理人员在相互监控中,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培养,吸取其他同事的管理经验,提高成人教育教学的管理水平。
(三)完善管理机制,严格规范管理秩序,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管理人员是成人教学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核心,因此,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有强有力的专业管理知识作为支撑,同样还需要在其他各方面有较强的协调能力,能够处理各种教育突发事件,所以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涵养,不仅需要强化对其自身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对涉及到成人教育板块的各个课程内容都需要有简单的了解。为了更好地激励管理人员强化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严格规范管理秩序,完善管理机制,同时健全综合调节方案,创设一些激励与竞争的原则,鼓励管理人员之间的竞争。竞争不仅能够帮助管理人员树立危机意识,同样可以加快管理人员对自身素质的提升步伐。
另外,学校不同于其他事业单位,它旨在为社会培养广大的人才。因此,学校还需要强化对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的培养。由于成人教育所涉及到的教育对象组成成分比较复杂,管理人员必须针对各层次、各年龄阶段学生不同的特点来规划具体的管理方案,提升成人教育的质量,提高教育管理的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成人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支柱,要保障其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学校首先需要从管理方面去改善,通过转变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严格规范管理秩序,不断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专业水平。在强大的管理支撑下,提高成人教育教学的质量,让成人教育管理更好地成人教育服务。另外,教学质量的另外一个决定因素便是教师的水平,因而学校必须加强对师资队伍建设的管理,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从而提高成人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科.高校教学管理中人性化缺失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大连市某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为个案[D].辽宁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管理,2009
[2]韩华.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与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6)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建设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人才的要求变得更加广泛和严苛,高校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培养,细化了专业的培养方向,通过提升师资力量来吸引更多的生源,力求在教学管理模式上进行信息化的创新。为了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需要建立起符合时代的高校的信息化平台,使教学管理工作按标准化流程实施,使工作效率、质量提升,通过对有关信息的整合、分析、处理,总结出教学信息化管理的具体实施步骤,使教学管理更好的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1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组成
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组成部分均按照从整体到一般的模式。也就是由教务处统一管理和配置相关的人、物,具体细化到各个学院,再在各个学院由教学主任进行分配与管理。教学的管理大致可以分为对学生档案的管理、师资管理、教学内容和计划的管理、毕业生的管理。
学生档案的管理。学生有关信息数据的导入与注册更新。对新生进行班级的分配、学号的编排,以及相关老师对学生信息的维护以及需要信息的打印、复制和传递。当学社受到惩罚、退学、休学时,实时更新学生在校的信息化动态。
师资的管理。教师系统平台的搭建,使教师实时得出安排的课程,也可以把自己的教学在网络上共享,使学生在课堂之余有更多利用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机会。让老师的课堂教学指引学生进行学习。
教学内容和计划的管理。对于课程的安排,每个课程的代码、学分、学时、课程性质等课程数据平台的统计建立。使师生能够随时查阅自己的培养计划,做到心中有数,也能更好的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对于课程的调整办法的具体说明,以及学生对培养计划疑问的解答。关于各个学院关于专业计划的培养方案,根据学生的选择,建立各个年级的相关课程信息、学分、学时以及第二学位的培养方案信息的统一建立。教师管理系统上要注重教学任务的上传下达、公共课程的临时安排、选修课程的开课时间、以及有关学校对于专业人才的素质化教学。在教学资源、设备的安排方面,要进行各教学楼主学院的区分,每个楼层有专人看护,在有关平台可以实时查询到各个大楼教师和设备的使用情况,教师和学生如何使用,什么时间使用,信息平台上都有统一规定[1]。
毕业生的管理。毕业生符合毕业条件的审核,按照培养方案按照确定的培养标准确认该生是否符合毕业的各项指标,决定是否准许毕业。已经毕业的学生信息进行分类,并存入到专门系统栏,以便以后能随时查阅。毕业学生的信息应该和在校生的信息分开,方便查询。毕业生毕业论文的管理方面,主要是论文题目的选择,导师给出相关的论题,学生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学生选完后,导师可以提出意见,在一定的时间内允许调整,学生和导师还可以上传一些优秀的毕业作品,供参考和示范。
2 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以及信息化管理的应对措施
由于我国信息化教学模式起步较晚,所以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需要解决很多急切的问题。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在高校的信息化中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应该结合学校的发展战略,符合地区的发展目标,通过高校有关各方的深入研究、讨论得出科学的实施规划。然而现在的高校信息化建设并没有形成信息的系统化,各部门之间没有形成信息的实时互通,没有全面规划和定位整个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当前各高校因为管理制度的单一,各部门之间不能形成协调与配合。对于信息化的建设也缺乏专业的人才,对于信息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存在很大问题,当然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还包括很多个人隐私,需要系统的安全机制来保障。教育设备的更新需要巨大的投入,很多高校缺乏建设资金的投入,师Y力量同样值得关注。我国目前的师资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教育模式的要求,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深,另外,在信息化、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下对老师的素质要求更加严格。
在信息化管理的应对措施方面,值得注意的是:
科学教学模式的确立。想要实现教学的信息化管理,就要树立科学教育的理念,继承传统教育模式的精髓,进行符合信息化要求的教育模式的创新。
评价体系和管理提议一体化。想要使评价机制符合标准就必须使,评价的理念符合科学教育的要求、指标的确立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形、评价的指标彼此独立。
培养高素质的教学管理师资力量。教学管理的实现是通过计划、配合、组织来实现的,教学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对于教学的管理至关重要。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就要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可以通过培训、讲座、考核的形式进行,经过培训以后的管理人员进行试岗,相关组织部门实施考察和评价[2]。对于那些表现优异的教学者给予奖励,对于不能胜任的人员进行调换。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各个部门定期开展交流活动,使各部门之间的配合达到标准化的要求,同时也要对外进行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其他高校进行深入的探讨,吸取有效的经验,同时也要加强现有各部门信息技术的共享,使信息的利用实时互通、高效统一。
3 结语
信息时代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随之发生改变,传统教育教学的管理模式早就不能适应信息化的要求。高效进行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创新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信息化平台的统一建设,需要加大对师资的培养、加大对信息化教育设备的投入、信息化教育管理理念的树立。本文分析了高效教育教学管理信息的一般组成,包括:学生档案的管理、师资的管理、教学内容和计划的管理以及毕业生的管理,并论述了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以及信息化管理的应对措施,我国的教育教学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和国际的信息化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通过科学教学模式的确立、评价体系和管理一体化等进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数据;技工院校;信息化建设;汽车专业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的各个领域,比如经济、教育、文化也开始融入信息化技术,因此,在信息采集方面,比如提取、处理、利用、反馈方面就十分方便。信息的处理和存储是各种设备在大数据时代必须具备的功能。在技工院校中,最注重的就是职业学校的教育管理和专业教学,对于学生而言,主要是管理学生的基本信息;对于教师而言,主要是管理教务和专业。本文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汽车专业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了研究,简要分析了汽车类教学资源当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内容,旨在为之后的技工院校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提供参考。
1实现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大数据的另一个名字是巨量资料,其可以对一些数量和运算较难的数据进行处理,这就说明其处理信息速度的准确性是传统方法所不能代替的。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主要是体现在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教学质量,也能反映学校的发展过程。以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当中还包含对各个领域的文字、图像等质量的汇总,汇总之后再进行整理归档。但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就会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且分析过程也很易产生错误。目前,我国要求学校要根据最高的要求实现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为了达到这个要求,技工院校的每一个专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对技工院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进行了改变。技工院校的汽车专业加入现代信息技术,既可以高效完成学校的相关数据管理,也可以让办公管理升级为无纸化管理。
2实现专业信息化管理的必备因素
2.1教育信息化建设文件的支持
2002—2003年,国家教育部分别实施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在此期间,国家教育部还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实施方法(试行)》和《<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法(试行)》。由此可见,这一系列的教育信息化文件指明了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方向,让技工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根据国家的相关文件进行,并且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有规范可行。
2.2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时机
对于大数据而言,其主要目的就是对传统数据进行选择,选择自身需要的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而筛选出来的数据只需要选择有效数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的存在形态也在不断发展,无论是结构化数据,还是非结构化数据或半结构化数据,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对于技工院校的汽车专业而言,其专业数据包含文字、图片、照片、视频等。在技工院校的汽车专业中融入信息化技术,这对于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而言,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会,如果我们能把握好这个机会,则能让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化程度趋于完善。
2.3信息化管理软件基础设施的完善
在广州某技工院校汽车专业当中,学校根据广州市颁布的相关教育文件实施教学管理,为全体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并为各个专业和各个班级配备了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辅助设备,并对学校实施全网络覆盖,这是学校的硬件设施。在软件设施方面,学校配置教育教学管理软件,学生和教师可以采集、、处理相关信息。同时,该技工院校汽车专业的学生还会对专业教师分别进行校内培训和校外进修,此培训有助于增强技工院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利于发展技工院校的信息化管理。
2.4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标准
在信息化管理中,我们需要制订一系列的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而对于学校的信息化管理而言,教育教学管理的标准化至关重要。对于技工院校汽车专业的教育教学标准化和规范化而言,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工作:规范化管理学生的档案信息,比如对学生的选课方式进行管理,根据标准统计学生的就业率,遵循教学规律协调和安排课务,及时反馈管理专业教学的效果等。这些管理所得出的数据能反馈出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完成程度。
3信息化教学管理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3.1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的无纸化
技工院校汽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加入信息化技术,添加信息化设备,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给学生备课、授课,同时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采集,比如采集学生的分数,统计学生的及格率,让学生进行网上答疑和进行教学资源共享等。在此基础上,既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还体现信息化办公的高效性和节约性。
3.2对信息化管理的学习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线教师要不断进行自我提高,因此,技工学校的专业老师要通过外出学习和培训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化管理,相关管理人员也要定期参加培训。
3.3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平台
通过建立数据标准平台,教师可以及时把握学生的动态信息,比如学生的教学信息、专业信息等,并对其进行及时整理和反馈,形成可供参考的数据和总结性材料,有助于技工院校分析自身的专业教学是否科学合理,提升技工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汽车专业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了研究,简要分析了汽车类教学资源当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内容,并通过信息化技术准确采集学生的信息,整合分析并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最终目的是为了能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实施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最后使技工院校为汽车行业培养更多具备专业和实践的汽车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12(11).
[2]何克抗.我国教育现代化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01).
[3]范如涌.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内涵及其发展模式分析[J].2011(09).
【关键词】 高等教育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建设探索
高校教育教学档案对于高校工作与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而探寻高等教育教学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探索方式和手段,往往是高校教育教学档案管理高效化、科学化发展的主要趋势,对于高校未来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就此笔者将通过本文,从高等教育教学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入手,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探讨。
一、建设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
就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而言,主要的意义和价值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社会价值,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无论制作和保存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金钱,而且保存难度较大,与当前时代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而信息化网络的出现是技术革新的主要体现,也是目前时展以及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二,档案价值,对于高校教育教学档案管理而言,传统管理往往只能保存有价值的文字信息,因而档案本身的价值有限。而通过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则可以根据档案资料的应用,选择更多科学的保存方式,如以多媒体资源(包含文字、例图、声音、视频等等),而且信息化系统能够将档案存放在计算机或者网络中,从而保证档案调用的便捷性与高效性,也能保证管理的灵活性,即管理人员可以对档案进行修改、删除以及添加等各种操作,同时还能够预览档案的具体内容。其三,服务价值,对于高校教学档案管理而言,构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价值还体现在服务方面,因为信息系统本身具有更强的拓展性和功能性,能够充分发挥档案信息服务的范围以及质量,而且能够对档案信息进行分类、区分及存放,从而方便用户检索查询,这也间接增加了档案管理的效果与服务价值。
二、加大数字及网络技术的普及
就目前而言,无论对何种管理方式进行改革,都仅仅是基于管理方法进行改变,而要改变管理的渠道,让其能够符合高校对教育档案的管理与运用需求,则需要首先构建完整的教育与教学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同时突出档案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以及社会化,而且需要在系统构建过程中加大数字及网络技术的普及,即让数字与网络技术进行融合,保证整个信息管理系统的科学性,从而为未来改革与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当前时代背景下,云存储具有高效性、科学性的优势,而且相对于计算机储存而言,其能够实现数据的网络传输和共享,保证档案信息运用具有更广的覆盖面和运用面。
三、发挥管理系统的扩展运用
就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而言,要实现系统完整的系统功能以及广泛运用,则需要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强化两种基础功能的实现:其一,具有优秀的泛用性,因为在一般档案管理方面,往往需要涉及多类不同种类的档案,虽然教育教学档案只是在某一范畴内,但是依然可以划分为多种档案类型,因而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要体现出更多功能与拓展,则需要保证系统本身应当具有优秀的泛用性,即能够满足各类档案的特征以及管理要求,进而进行高效性、秩序性以及科学性的管理。其二,具备明显的拓展性,因为档案管理的方式都是多数用户的最终需求体现,高等教育教学档案管理也不例外。而且多数用户的需求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往往跟随时代与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呈现出多样化的变化,因而具有不定性,而对于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而言,要适应各类用户的不同功能需求,则需要其在设计时加入相应的拓展,而且需要保证系统本身的易控性,进而能够进行不同功能的拓展,甚至可以实现一些人性化的、科学性的功能,让档案管理体现出更多高效性与针对性。
四、提升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由于档案本身属于一种数据,很多档案内容都是较为隐蔽的,而且具有更高的价值。而且虽然信息化管理档案不会出现传统纸质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损坏、受潮、缺失等问题,但是信息网络的随机性也决定其不具备很高的安全性。因而对于系统设计与开发人员而言,则需要考虑运用信息化系统进行档案管理的安全性。而要提升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强化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视,同时构建科学制度规则,保证档案信息系统运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其二,强化档案信息管理操作的标准化,特别是修改、删除、添加等操作流程,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避免出现信息泄露、信息失实等问题。其三,重视备份,对于一些重要的档案,需要进行备份,同时进行定期备份更新,以避免信息管理系统问题导致档案数据出现错误、缺失。
五、结语
总而言之,构建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与高效化,特别是对于高等教育教学档案管理而言,往往会涉及多个方面的档案信息,更需要利用信息管理系统的智能分类存放功能,以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沈晶,潘岩.学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改善及安全强化[J].办公自动化(综合版),2013,12(12):54-56..
[2]王萍.ASP技术在学院毕业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应用[J]. 科技传播,2015,04(04):136-138.
关键词 远程教育;开放教育;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6-0060-02
1 前言
教学资源是远程教育办学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放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总体有这样三方面要求:
第一,要具备丰富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能够适应社会教育多样化以及终身化学习需求;
第二,要有良好的支持服务,能够帮助学生极为方便和有效地得到以及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第三,要形成更加开放的共享机制,能够充分、有效地对全社会、全系统优质教学资源进行集成、整合和利用。
但是对比要求,教学资源建设和利用从总体上看仍然滞后,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使其成为目前制约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
2 教学资源建设的“瓶颈”
教学资源建设难以动态地“配合”和“选择” 教学资源建设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开放教育发展进程中,随着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化,对于教学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尤其财经、法律类课程,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年年在变,这就导致基层教学点和学生的需求也跟着在变,而教学资源却难以迅速地适应需求的变化,做到“相配合”,更难做到“可选择”。
缺乏教学资源标准和规范 提高课程品质及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整体质量,离不开教学资源的标准以及规范。应制定相关质量标准和建设规划,并建立教学资源评价机制,要重视研究并逐步解决制约教学资源质量的因素,比如认识、机制、投入、队伍等方面的问题。目前远程教育在教学资源上的有效投入仍然相当不足,还有在机制上应该坚持以教学为主导而不是以技术为主导。
教学资源的建设环节与面授教学环节脱钩 面授教学活动是开放教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学资源的建设应与面授息息相关、环环相扣。但是在很多学校中由于本校的管课责任教师很少参与所管课程的面授教学活动,因此造成大多数课程面授教学环节的教师只能外聘的现象,这就进而引起教学管理中日常资源建设环节和面授教学环节中的资源使用相互脱节。再加上课程责任教师与面授任课教师缺乏有效沟通,甚至从不沟通,这些都会造成教学计划形同虚设,教学资源重复建设且利用率低,教学管理无法落实到位,面授教师责任心不强,对于开放教育认识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存在。
教学资源的应用难以与教学模式的应用相结合 教学资源建设要立足于应用,评价教学资源的优劣也应该特别注重使用效果。推进教学资源的应用,必须与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改革相结合。以案例课程的教学为例,这需要有大量高质量的案例资源来支撑。这里重要的不是收集,而是整合利用。这些案例只有根据教学目标经过处理以后,能够有效地用于实际教学,成为课程教学模式的有机构成部分,才称为教学资源。那如果想使教学资源的共享、利用以及与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则是“难上加难”。
3 如何突破“瓶颈”
首先必须认识到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而不是临时性、突击性的工作,教育工作者应予以更多的重视。
建立“质量标准评估体系”应是教学资源建设的首要任务 在资源建设过程中,要以尽可能满足基层教学点教学实施需要和学生实际学习需要为基本要求,进行资源配置。同时保障和提高教学资源的整体质量,并制定共同遵循的标准和规范。如建立教学资源质量标准以及评价评估指标体系等,并可以在现有基础上组织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进行逐步完善。
建立教学资源共建和共享的大平台 收集优秀教师的自建教学资源在网络上进行分类储存和管理,并通过网络与他人共享。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基于网络的共享平台和交流的空间,还给教师一个进行经验交流的机会,提高教研水平。这不仅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还使得优秀教师的隐性知识(优秀的教学经验)显性化,同时也可利用平台快速建立教研团队,实现网络教研协作活动,也可为其他教师和学生“查找专家”,有利于资源的动态建设和“可选择性”。
以学生为中心,构建适应学生个别化学习的教学资源 在构建教学资源时,可以建立以课程责任教师、面授讲师以及学生学业顾问为一体的三线教学责任制,把原先传统的针对班级的单一化、扁平化管理完善为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学生的特色化、立体化管理模式,三者既有明确分工,又应相互协调。具体来看:可以由专业负责人来负责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由学业顾问负责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面授讲师则应站在学生角度,围绕学生组织教学,满足学生的自主化、特色化学习需求。在这种一体三线的管理模式下,三方应在教学资源设置、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模式应用、教学资源利用上,定期沟通交流,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1]。
建立完善的开放教育教学支持服务体系 在资源建设上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资源支持服务系统,向学生提供多种媒体资源的“学习包”。具体来看:对于上网便利的学习者,应以在线学习为主,集中面授学习为辅,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和帮助;对于上网受限,但具备电脑学习条件的学习者,应利用光盘或多媒体课件等辅导性离线学习资源为主进行学习,以集中面授学习为辅;另外,对于不具备以上学习条件者,应以集中面授学习为主,在线或多媒体资源学习为辅,并配以适当的纸质学习材料[2]。最后,面授教师应注意跟踪了解学习情况,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答疑交流,以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
利用虚拟技术来解决实践教学问题 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可以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购买或开发一些专题性、实用性的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用于实验实习的小课件,同时也可以采用虚拟技术来解决实践性教学问题。现在已经有很多高校利用这一技术来模拟实践活动,它不但可以在网上完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远距离“面授”教学,还可以让学习者“实际”体验整个教学实践过程,满足“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要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与好的适合的教学模式相互配合是加强资源利用的关键 推进教学资源的应用,必须与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改革相结合。要积极探索好的、适合于本专业特点的课程教学模式,与丰富有效的教学资源相互配合,才能达到共赢的效果。这就要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必须先进合理,内容必须具有建构性,符合学习规律和传播理论,能够引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拥有自主选择知识的权利。
其次,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要易于学生使用。教学资源一是应设有浏览器书签,以便学习者标记感兴趣的内容或是在以后的复习中加以应用;二是要有搜索工具,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自定范围搜索,并与需要的网站进行链接;三是要有数据记录工具,自动统计学习者学习开始的时间、每次学习时间、累计学习时间、历史访问内容、网上测试成绩记录、错题汇总等。这些工具的使用无疑对学习者个人的学习都非常有效。
第三,多媒体课件要便于人际交流,利于学习者的情感发展。课件必须创设真实的情境,便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创设更多的交往活动,使学生封闭的学习空间成为开放的、平等的、自由的学习空间,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能感受到同伴和教师的激励、鼓舞,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教师要注重对学习者良好信息素养的培养 对于网络化学习,学生还会面临一些问题:一是信息越来越多,但是不可能掌握全部;二是需要对信息进行认真研究,否则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三是信息传播媒介多种多样,信息传播效果也多种多样;四是吸收信息的能力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针对以上问题,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3]。
1)工具使用能力:要求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工具,如前文所述的浏览器书签、搜索关键等。
2)获取信息能力:教师应培养学生具备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开展有效学习的能力,包括能够熟练运用检索、访问、阅读、参观、讨论、实验等方法获取各种有效的学习资源。
3)处理信息能力:学生应对收集到的信息具备简单的处理能力,如归纳、总结、分析、鉴别、分类、记录等。
4)生成信息能力:能够在信息搜集、处理的基础上,准确抽象概括、描述和执行所需信息,并使之通俗流畅、简洁明了和富有个人色彩。
参考文献
[1]甘丽新,徐伟.大数据时代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探索[J].科技广场,2014(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