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治理数字化范文

城市治理数字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治理数字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治理数字化

第1篇:城市治理数字化范文

[关键词]智慧城市数字化;档案管理 文章编号:2095-4085(2017)05-0146-02

1城建档案数字化工程的基本概念

档案数字化,就是把纸质档案、照片档案、录音档案、录像档案、实物档案等变成数字信息,以实现不同载体形式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和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共享。档案数字化工程目前主要是纸质档案数字化,即将档案文字、图表、图纸等变成数字信息,从而实现利用计算机进行存储、检索、分析的目的。在王村新城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主要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1.1档案目录的数字化

(1)档案的目录统一使用excel电子表并加入超链接,点击超链接直接查找档案合同扫描件,以便查阅合同具体内容。

(2)卷内目录填写规范,序号:以一件自然件或一组文件为一顺序号;文件编号:完整的代字代号;合同名称:合同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日期标准格式为:20010101,同一条目内时间取文件最后形成时间。

1.2实体档案的图文信息数字化

王村新城所有的合同档案通过扫描、摄影、摄像等方式进行数字化采集,从而实现图文信息的计算机存储、调阅、分析。

1.3日常档案管理业务的数字化

将档案的业务指导内容,审核意见,审核结果,图书资料的著录,档案变动登记,档案的始由、贮藏、借阅、变动等档案管理信息,通过计算机软件管理的方式进行数字化。

2实施过程是纸质档案数字化工程的核心(图1)

(1)设立专用的档案储藏室,定做专业的图纸档案柜,方便图纸、档案存放和查阅。实施过程根据档案储藏室面积,有重点、有步骤的实施,对使用频率高的或重点工程档案先进行数字化存档。纸质档案数字化流程一般为档案整理档案扫描(文字、图纸)图像处理图像存储目录建库数据挂接数据验收数据备份。在整个流程中要注意几个关键点。

以作者所在项目为例,相关建设合同签订了123份,每份合同都根据纸质版扫描生成PDF文件存档。为防止出现混乱,对档案原件带来损坏、泄密等不良后果制定了周密完善的工作流程和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因此,在数字化工程筹备阶段就对纸质档案数字化工程各步骤的具体细节多次进行预演推敲;就各操作环节中容易出现问题的节点建立了工作流程、管理制度、技术标准;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工作流程规则操作,按技术标准验收。认真填写纸质档案数字化转换过程各类登记表并及时整理、汇总、装订成册,在数字化完成的同时建立起完整的记录,从而确保整个档案数字化工作计划有序、操作流程清晰、责任分工明确、验收严格把关。

(2)扫描、编辑处理及存储。数字化工程的实施重点是扫描与编辑处理,其较为复杂。首先,在扫描时严格按文件分类扫描,根据纸张情况选择扫描方式、确定扫描分辨率及相应参数,扫描过程中及时调整亮度、对比度,使扫描后的影像尽可能保持档案原貌,使图像清晰不失真,亮度适当,同时生成jpg或pdf等相应格式的影像文件。其次,图像编辑处理是整个扫描过程中保证图像质量最关键的技术部分,因此要对影像文件进行纠偏、去污、裁边等编辑处理,同时去除影像文件背景,其可以有效节约存储空间。处理完成后的影像文件要进行存储。

3数据的存储与安全是实现数字化的最终保障

当今任何一种计算机的存储技术都还不能实现100%的可靠性,在档案数字化应用中可能会遇到突发性的灾害,因人为过失、计算机故障、存储介质损坏等各种原因,基础数据都可能会遭到毁灭性的损失,因此对基础数据要采取多介质、多地点的存储与保管方式。在此基A上还要建立数据备份制度,定期对基础数据进行及时地备份。对备份数据同样采用定期检测,三重乃至多重备份等必要的方式,以确保基础数据的高度安全性。

4王村新城档案数字化管理取得的成效

(1)提高了经济效益。过去一直使用粗放型模式即以增加办公人员和办公费用为解决唯一手段,致使管理成本大幅上涨。而数字化管理档案使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对象转为机读档案,不仅节约了保管费用,节省了占地空间,而且查阅起来极为方便迅速,从而避免了反复印制资料而造成的纸张和人员的浪费。

第2篇:城市治理数字化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工厂;集成;全面质量管理;叶片

当前,数字化工厂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数字化工的生产模式和传统的生产模式相比有着十分明显的不同,其在实际的生产中也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而数字化工厂模式下也需要对质量管理系统进行设计,保证其运行的质量和水平,只有不断的完善质量管理系统,才能更好的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 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以叶片加工生产为例,因为叶片在使用的过程中对寿命的要求非常的严格,叶片自身的形状复杂性也比较明显,而且其还有非常多的曲面,加工的过程中,整个环节也十分的繁琐,叶片生产的规模并不是十分大,所以在生产的过程中质量管理工作一直都停留在最初期的阶段。

首先是原材料仓库和理化检测中心等多个部门在叶片生产的过程中对数据不能很好的集成,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对数据也不能进行及时的共享,这样一来也就使得叶片质量信息查询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大的障碍,从而使得整个过程也出现了一定的难题。

其次是很多质量检验流程的传递还是使用表单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样的方式使得信息传递的速度非常慢。同时在工作的效率上也无法得到全面的保证,生产中的质量信息特别是和产品相关的故障信息在收集和处理的过程中无法得到全面的监控和实时的了解。

再次是质量信息自身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不规范现象,正是因为这种不规范才使得系统分析工作无法正常的进行,质量信息的可靠性也无法保证,这样也就使得这一过程中会出现非常明显的质量隐患。针对这样的状况,很多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也研究出了比较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质量信息系统,这样也就在企业的发展中逐步的完成了传统质量管理向数字化质量管理的转变,这也成为了现代企业质量管理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

2 数字化工厂技术

2.1 数字化工厂的定义

数字化工厂通常就是将产品的制造生产和为相关的部门合格企业提供服务为最主要的内容,由核心企业和相关的部门组成的组织,这个组织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使得所有的信息都能实现动态化展示。在其运行和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使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数字化信息和数字化信息流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使得这些信息流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很好的协调发展,共同工作。

2.2 数字化工厂的集成方法

数字化工厂成员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和集成工作中,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点对点的交互与集成方式,一种是基础应用平台前提下的交互与集成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前者应用的广度更高,而后者当前已经成为了研究人员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注点。因为事先将信息交互和系统集成的方法必须要在系统的内部形成,同时在交互点的内部发挥作用,使用一些专业的技术完成对接口的开发工作,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点对点信息交互系统集成形式。

但是在数字化工厂环境当中,点对点的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是不能发挥其作用的,这主要是因为数字化工厂的条件下,存在着非常多的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当中每一个应用程序都必须要和其他的程序形成良好的配合,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可以更好的对接口进行设计,因为每一个接口都不具备双向信号,所以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必须要一一对应,因为数据接口在数量上是十分庞大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所以其实现起来有非常大的难度,就算成功的建立了这种环境,想要在这之中发现信息也是非常困难的,此外在接口运行的过程中并不能有效的提供一些可以被充分理解的目录,所以用户就无法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更有甚者根本就不知道所需信息的存在,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无法保证信息控制的质量和水平,这种接口环境在实际的工作中并没有提供一个非常切实可行的方法,如果信息需要改变或者是调整的时候,就会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这也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3 叶片的质量管理系统开发

3.1 第一阶段:原材料的检验

对原材料进行验收,包括原材料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高倍、低倍金相检验和相关探伤检验。涉及钢材库、化学组、物理组和探伤组。此时,把钢厂子炉号作为关键字。通过钢厂子炉号,可以检索到此批原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内部组织是否合格。

3.2 第二阶段:锻件的检查

这一阶段最为复杂,也是叶片加工的关键阶段。需进行锻造和热处理。在叶片锻造后进行热处理,此时工厂热处理子炉号已经产生。热处理结束后叶片号码也随之而定。根据叶片号码进行叶片的机械性能、金相检验、化学成分的检测。若合格则可以进行下面的工序,进行相关探伤检测。否则应返修。

3.3 第三阶段:叶片成品

自此,叶片号码成为关键字。叶片经抛光和机加工后进行探伤,若合格则进行重量频率测试和重量力矩测试。至此叶片的加工流程结束。

4 质量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4.1 用户管理

系统管理员为每个用户分配权限和类别,不同用户类别的人员其功能菜单也有所不同。

4.2 基础数据管理

基础数据管理是质量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基础部分,是进行技术标准管理,理化数据管理等其它模块操作的基础。本模块中除了基础的新增、修改、删除等操作之外,还支持高级查询、打印以及导出EXCEl。

4.3 技术要求及标准管理

包括原材料的技术要求,产品的技术要求。

4.4 热处理/硬度信息管理

主要热处理技术要求管理和热处理数据管理。

4.5 成品探伤管理

用于锻件、叶片成晶的探伤数据管理,及重力频率数据管理等。

4.6 原材料信息管理

原材料信息管理包括化学成分检验、金相检验、机械性能检验、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等,用于对原材料检查相天数据的管理。

4.7 锻件信息管理

经过热处理、锻造后,材料的热处理硬度检测、化学成分检验、金相检验、机械性能检验、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等相关质量信息的管理。

4.8 叶片成品信息管理

最后对叶片成品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渗透探伤、射线探伤、莺量频率测试、重量力矩测试的检测数据。

结束语

数字化工厂技术在叶片加工生产中的应用使得数据共享的水平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重视质量管理功能,从而也就可以更好的实现信息的共享,用正确的工艺,在正确的时间完成生产流程,为生产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3篇:城市治理数字化范文

关键词:组合测试;粒子群优化算法;K.均值聚类算法;测试数据

中图分类号: TP311.55 ;TP181文献标志码:A

Test data generation based on K.means clustering an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AN Shuo*, WANG Shu.yan, SUN Jia.ze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Xi’an Shaanxi 710061, China

Abstrac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test data set generation in combinatorial testing, if the software under test has a great many factors and values, the traditional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will have large iteration times and slow convergence velocity. A test data set generation method based on 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and PSO has been proposed. The polymorphism of the test data set has been enhanced, though the clustering and partition the test data set. And it makes PSO has been improved. The compact between the particles in each area has been promoted. The several typical cases show that this method has some merits with ensuring the coverag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test data set generation in combinatorial test, if the software under test has a great many factors and values, the traditional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will have large iteration times and slow convergence velocity. A test data set generation method based on 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and PSO has been proposed. The polymorphism of the test data set has been enhanced, though clustering and partitioning the test data set. And it makes PSO has been improved. The compact between the particles in each area has been promoted. Several typical cases show that this method has some merits while ensuring the coverage.

Key words:

combinatorial test;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algorithm; 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test data

0 引言

软件测试作为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测试数据生成是软件测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现代软件测试数据的数量庞大,若使用穷尽测试,则耗费大量的时间且效率低下。目前组合测试研究的焦点问题是生成数量少质量高的测试数据集合问题,即根据具体待测软件,用尽量少的测试数据尽可能多地覆盖软件系统中的各个因素以及相应组合,以便在对软件系统的检测时发现系统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系统所产生的影响。

2002年Kuhn等[1]研究了组合测试的可用性发现,大约70%的软件故障是由一个或两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引发的,因而研究两两组合覆盖测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研究者使用贪心算法、代数分析法和启发式搜索算法解决组合测试数据生成问题。 2006年Microsoft了工具PICT是一种基于one.test.at.a.time策略的,可以有效地按照两两组合测试的原理进行测试数据的设计;而后由Lei等提出了逐因素扩展(in.parameter.order)的方式实现二维组合测试数据的生成,并且基于该方法开发了名为PairTest的二维组合测试数据生成工具[2],该方法为以后的研究者进行多维的组合测试数据生成提供了新思路。 2009年,McCaffrey将遗传算法以及蚁群算法应用于组合测试数据集生成问题[3-4],将现代群体智能算法引入,对测试数据生成的时间效率和寻优能力上有了很大提高。2010年查日军等[5]提出组合测试数据生成的交叉熵与

粒子群方法,该方法简单地使用了传统粒子群算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近年来研究者将多种算法与粒子群优化算法相结合,对粒子群算法进行改进,例如将粒子群算法与遗传算法结合,粒子群算法与模拟退火算法混合等等。这些算法对于传统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各个方面进行改进,以满足应用问题。本文将K.均值聚类算法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应用于两两覆盖的组合测试数据集的生成,实验表明该方法对于组合测试数据集生成问题的迭代次数,以及收敛速度上具有优势和改善。

1 组合覆盖测试模型

假设影响待测软件(Software Under Test, SUT)的因素共有n个,形成有限集合F=(f1, f2,…, fn),其中因素fi在有限离散集合中包含k个可选取值,从而形成该因素的取值集合Xi(1≤i≤n),不妨设Xi={Xi1,Xi2,…,Xik}。称一个n元组test=(x1,x2,…,xn)(x1∈X1,x2∈X1,…,xn∈Xn)为SUT的一条测试数据,相应的,称一个含有多个这样的n元组所构成的集合为SUT的一个测试数据集。

第4篇:城市治理数字化范文

当前,信息网络技术加速创新,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成为“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引擎。各主要国家纷纷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重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并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取得的创新成果融合于实体经济各个领域,围绕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制高点展开积极竞合。

基于此,中国数字经济百人会依托中国电子学会的专业研究团队,深入分析全球各国数字经济主要战略,调研走访在数字经济领域具备领先水平和突出能力的典型企业,系统梳理了国内外顶尖学者的最新观点,以及权威智库和知名战略咨询公司的公开成果,对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做出十点研判,具体如下:

一、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

人类生产、生活及治理的数据基础和信息环境正在得到大幅加强和显著改善,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持续普及部署,智能终端和传感器加速应用渗透,人、机、物逐步交互融合,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相关的各项活动已启动全面数字化进程,呈现出从被动到主动、从碎片到连续、从单一分离到综合协同的三大转变,源源不断地产生着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的海量数据,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和潜力。数据已成为与资本和土地相并列的关键生产要素,被不断地分析、挖掘、加工和运用,价值持续得到提升、叠加和倍增,有效促进全要素生产率优化提升,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新动能。

图1 新摩尔定律主导下2015-2035年全球数据总量增长态势

数据来源:IDC,中国电子学会整理

二、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是首要战略任务

全球经济仍处于相对稳定的复苏阶段,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将继续作为主要增长点,在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中不断焕发新的动力。下一阶段,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数字经济相关战略会陆续深入实施,普遍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先进制造业作为重要举措,积极推进从生产要素到创新体系,从业态结构到组织形态,从发展理念到商业模式的全方位变革突破,持续催生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形成数字与实体深度交融、物质与信息耦合驱动的新型发展模式,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有效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图2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三、平台化、共享化引领经济发展新特征、新趋势

企业之间的竞争重心正从技术竞争、产品竞争、供应链竞争逐步演进为平台化的生态体系竞争,一批用户基数庞大、技术积累丰富、资金实力雄厚的行业领军企业已率先启动,通过提供开源系统、营造开放环境、促进跨界融合、变革组织架构、重塑商业模式、孵化创新团队等多种方式,持续构建完善资源集聚、合作共赢的生态格局。同时,飞速发展的新一代信息科技,高频泛在的在线社交,以及渐趋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为大量未能得到完全有效配置的资源提供了成本趋近于零的共享平台和渠道,吸引了共享者数量的指数级集聚,弱化了生产生活资料的“所有权”而强调“使用权”,逐步创造出新的供给和需求,促使共享经济快速兴起。

图3 共享经济行业渗透趋势

数据来源:罗兰贝格,中国电子学会整理

四、全球创新体系以开放协同为导向加快重塑

创新仍是推动经济数字化发展的源动力,受技术开源化和组织方式去中心化的双重作用,知识传播壁垒开始显著消除,创新研发成本持续大幅降低,创造发明速度明显加快,群体性、链条化、跨领域创新成果屡见不鲜,颠覆性、革命性创新与迭代式、渐进式创新相并行。创新主体、机制、流程和模式发生重大变革,不再受到既定的组织边界束缚,资源运作方式和成果转化方式更多地依托互联网展开,跨地域、多元化、高效率的众筹、众包、众创、众智平台不断涌现,凸显出全球开放、高度协同的创新特质,支撑构造以数据增值为核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生态系统。

图4 具有典型意义的开放式协同化创新平台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五、基础设施加速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持续提升数据获取的量级和频率,不断丰富数据传输的渠道和方式,以及扩大数据存储空间,强化数据加工能力,创新数据使用能力,都是数字经济能够得以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万物互联和人机物共融将会成为网络架构的基本形态,各国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与部署都面临着扩域增量、共享协作、智能升级的迫切需求。同时,电网、水利、公路、铁路、港口等传统基础设施也正在逐步开展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向着智能电网、智能水务、智能交通、智能港口转型升级,显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调度能力,支撑数字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图5 基础设施加速转型升级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六、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延伸至信息空间

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呈现数字化发展趋势,传统产业纷纷面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日益广泛深入。人类社会、物理世界的二元结构正在转变为人类社会、物理世界、信息空间的三元结构,国家和地区之间竞争和博弈的重心逐步从土地、人力、机器的数量质量转移至数字化发展水平,从物理空间延展到信息空间,并将很快呈现出以信息空间的竞争和博弈为主导与引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格局。掌握信息空间核心竞争优势的国家和地区,将在围绕新一轮国际分工态势展开的博弈中抢先占据价值链制高点。

图6 2016年主要国家数字经济规模

资料来源:《数字经济 迈向从量变到质变的新阶段》

七、数字技能和素养推动消费者能力升级

新兴的数字化产品、应用和服务大量涌现,已形成规模巨大的消费市场,不啻于是对消费者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需具备一定的数字化技能和素养,才能更好地发掘数据价值、使用数字化产品和享受数字化服务。消费者所具有的对数字化资源的获取、理解、处理和利用能力,将成为影响数字消费增长速率和水平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数字经济的整体发展质量与效益。全球各主要发达国家将会愈益重视对公民数字素养的挖潜和培养,并将持续提升公民数字素养上升到构建国家新兴战略竞争力的高度,作为推动数字消费、扩大内需市场、强化内生动能的重要举措。

图7 数字经济时代对公民素养提出新要求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八、社会福利水平依托数字化手段得到有效改善

满足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数字经济孕育、诞生、发展的重要动力及目标。大幅提升公共资源供给效率,显著增强公共服务效用,进一步推动教育、医疗、慈善等公共事业的便捷化、普惠化、均等化,是数字经济在创新变革生产方式、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之外的关键着力点和突破口。多种类型、多个领域的网络化、智能化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将被搭建,面向公众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互联网远程诊疗将成为高频次、低门槛、易得可选的常规医疗方式,并引入人工智能助手有效提升诊疗精准度,缓解全球性的医疗资源紧张难题。区块链技术将在慈善资金募集和捐赠过程中得到大规模应用,强化互信关系,减少交易成本,溯源资金去向,保障慈善事业的公正、透明、有效。

图8 数字化手段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九、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启动规划、建设和管理

随着信息基础设施的规模扩张、功能升级和网络构建,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运行管理过程中广泛深入地推广应用,大量完整、连续、系统,具备一致性、关联性、价值性的城市数据将被持续获得,为构建与现实物理城市精准映射、智能交互、虚实融合的数字孪生城市提供了可行基础。全球一批形成技术、人才集聚发展,产业规模与创新能力较为突出,具备主动比特化条件的现代化城市将率先尝试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的同步规划,并逐渐上升为两者的同步建设和同步管理。为匹配真正海量数据的采取、传输、存储和计算,专门用于数字城市运行管理决策的系统级平台将得到持续的开发与完善,并逐渐形成可推广复制的标准体系。

图9 数字孪生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第5篇:城市治理数字化范文

[关键词]城市治理 巴尔的摩 数字化治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D0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111-02

一、我国城市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城市治理模式,才能促进城市的合理发展。市场经济追求的是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而我国现在的城市发展却呈现出一种高成本、低效率的状态,有悖于我国城市发展的目标。当前我国城市治理主要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城市治理的总体战略和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缺乏统一性,各职能部门的管理目标和行为,缺乏有效配合和统筹

在我国城市治理的实际运行中,许多城市缺乏整体治理理念和总体目标规划,而城市治理的各职能部门又将其工作的侧重点和着力点放在各自的职能领域上。同时受到本位利益的驱动,各个部门都难以从整体角度思考城市治理的使命和价值,整体考虑本部门在城市治理体系中的角色和地位,这就导致城市的治理结构分散、资源分割、流程断裂,战略发展目标与日常任务的行为方向脱节,城市治理缺乏有效的统筹能力。

(二)以部门为主的条块化管理方式,割裂了城市运行的脉络,造成了城市治理的部门化、利益化和运动式管理

在“部门化”管理模式中,部门是城市管理的主体,在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的情况下,在本部门管辖的范围内,管什么、管多少、怎么管都由各部门决定。各部门在对社会进行实际管理中,为了追求本部门的利益,实现所谓的本部门的“低成本、高效率”,只管社会中那些容易管理的问题、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看得见的问题,以及有利可图的问题,而城市运行中的复杂问题、深层次的问题、无利可图的甚至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问题,各部门却避而远之,不去管理。这些城市问题日积月累,最终导致城市危机的大爆发,此时政府又不得不惜一切代价解决,呈现一种“运动式”的管理态势,最终导致了城市治理的“高成本、低效率”。

(三)城市治理缺乏有效的问题反馈和信息沟通系统

这就对公众反映的管理问题难以形成有效的回应,造成问题解决的时滞。在目前的城市治理结构中,政府职能部门很少以开放的态度回应外部公众的需求,而城市治理水平的高低恰恰与公众生活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因此,建立公开透明、反应迅速的信息沟通系统是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

(四)各部门在城市治理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公众伙伴关系,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非政府组织发育缓慢,存在“强政府、弱社会”问题

这就严重制约着非政府组织、企业、公民等平等权利的实现,难以在城市治理中发挥应有的决策和参与作用,这在根本上制约着城市多元化网络治理体系的建立。

二、数字化城市治理模式:以巴尔的摩CITI-STET模式为例

我国在城市治理过程中,可以借鉴美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治理的经验。数字化治理模式是城市治理的发展方向,美国巴尔的摩的Citi-Stet模式被誉为“可能代表了近十年来最具标志性的政府管理创新”,基于我国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效仿这一现代化的城市治理模式,突破我国城市发展的瓶颈。巴尔的摩CITI-STET模式的管理流程是:1.通过市民电话,采集城市运行层面存在的各种问题;2.对数据进行分析,这是巴尔的摩CITI-STET模式的重要一环,它的任务是对将要提交到市长综合协调会议的城市问题进行筛选和总结;3.举行市长综合协调会议,这是该模式的核心驱动力,整个会议过程被设计成一种问责等级,市长和助手是责任问责人,部门主管及其高层管理者作为责任人,针对城市运行过程中冲突性的、难解决的问题进行广泛讨论;4.主管部门解决问题;5.社会监督。通过市民监督、新闻监督、市长综合协调会议的工作跟踪监督,巴尔的摩CITI-STET模式及时将各类结果整理成图表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巴尔的摩CITI-STET模式成功的基础概括为以下四点:1.准确及时的判断;2.高效的战术战略;3.对资源的快速部署;4.硬性的后续行动和评估。这也是我们在建立数字化城市治理模式时应该向巴尔的摩CITI-STET学习的经验。

三、对我国城市治理的启示

在信息化时代,城市治理强烈地依赖着大量的、及时的、准确的信息流通,而先进的治理手段,特别是科技手段,则是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率的最重要因素。借鉴美国巴尔的摩城市治理经验,可见数字化的城市治理模式,可以实现从技术、机制与制度三个层面全面解决传统城市治理弊病,以解决当前中国城市治理中存在的诸多城市问题,从而实现中国城市治理的变革。

(一)建立网格化的城市治理信息平台

我们在城市治理中运用网格地图技术,将所辖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状单元,然后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需要管理的所有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且实现储存数据的实时更新,由城市治理的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如果单元网格内某一城市部件出现问题,会第一时间被发现,第一时间被解决,第一时间被反馈,第一时间被检验。网格化城市治理信息平台的建构与技术运用使中国的城市治理逐步走向透明化、精细化与现代化,为解决我国城市治理的弊病奠定了技术基础。

(二)建立城市治理监督系统,执行系统分立制衡的治理架构

监督系统即设立城市治理的监督中心,作为负责城市治理、监督与评价工作的专门机构。指挥系统即设立城市综合治理委员会,负责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以及城市环境的综合管理部门,统一调度分散在城管、市政、公用、房管、规划、环保、园林、市容、环卫等各个方面的管理资源和执法力量,共同履行城市治理职责,并对城市治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置和执法。监督系统和指挥系统各负其责、相互制约,对于城市运行过程中有无问题和问题能否结案,由监督中心负责;而问题由谁处理和如何处理,则由指挥中心负责。这就克服了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弊病。这样既能实现对各部门出现问题的低成本管理,同时又能满足社会对高效率管理的要求,做到城市治理的低成本、高效率,在机制上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城市治理悖论难题。

(三)注重公众参与和监督,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充分吸收社会、企业、社区及城市居民参与城市治理,并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发挥各参与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有效推动城市治理由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走向现代城市治理。网格化城市治理模式以信息平台为依托,建立内外部评价相结合的监督评价体系。所谓内部评价,就是按照已有的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根据信息平台自动记录的有关数据资料,实时生成评价结果。所谓外部评价,就是对信息平台记录数据不能反映的指标,由有关人员按照要求征求市民和相关方面的意见,进行主观评价。这种内外部评价相结合的监督评价体系,为数字化治理模式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证。

【参考文献】

[1]孙柏瑛.我国政府城市治理结构与制度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07(8).

[2]叶裕民.中国城市管理创新的一种尝试[J].中国软科学,2008(10).

第6篇:城市治理数字化范文

【关键词】 智能应用 新型城镇化 智慧城市

一、引言

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目前已到了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过程中,不断伴随着相关的城市管理问题,需要通过科技化的力量来创新性给予解决。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陆续会出现一系列治理方面问题,包括:城市治安落后、交通拥堵、环保卫生差、教育发展滞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为解决当前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智慧城市运用现代化科技的手段,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高效管理、科学管理、智慧化管理,不断促进提升城市管理、城市治安、地方生活等整体水平。

二、智慧城市概述

智慧城市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城市管理为核心,构建一整套从基础通信层到智能应用层的整体解决方案。智慧城市涵盖城市管理的诸多领域,包括:智能交通、智能旅游、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城管等,充分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智能科技、大数据技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通过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管理体系构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管理高效运转,形成良性的智慧生态城市模式,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质量。

三、智能应用规划的思考

(1)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是运用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传感技术、控制化技术构建综合性一体化交通运营管理系统,包括移动GPS/GIS主控系统、企业用户子系统、移动服务门户、GPS车载终端、用户远程终端及移动通信网络等部分组成,实现全城市内人员、车辆、道路的全方位、实时性、智慧化管理,有效疏导交通拥堵,提升道路运营效率,降低交通故障,减少单位资源能耗,使交通基础设施能发挥最大效能,高效服务于市民交通出行和运输行业的广泛需求,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效能。

(2)智能旅游系统。运用先进信息化技术推动旅游业转变,构建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旅游行业体制机制,对满足旅游者需要的旅游全过程实施信息化应用。建设统一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和无处不在的旅游体验服务;加快信息化改造,景区景点、宾馆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实施信息化服务和管理;加快旅游定位服务系统和旅游行业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涉外旅游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通过加大旅游产业数字化改造,构建网上体验旅游、影视基地旅游、特色自助旅游及旅游电商服务等智慧化旅游体系。

(3)智能医疗系统。智能医疗系统通过运用先进移动通信技术、位置定位服务、视频通信和传感技术,构建医疗信息化通用服务平台,搭建医院与患者、医生与患者、家属与患者之间沟通的桥梁,让患者更方便的了解医院的医疗资讯和专家的出诊时间,并提供方便快捷的就医服务,围绕患者搭建了医疗信息化的整体解决方案。该系统构建市民医疗资料数字化管理模式,统一化管理城市医疗信息资源,合理配置管理、共享医疗资源,服务于患者、医生、卫生管理部门和医院等对象,有效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进而提高医疗运营效益。

(4)智能教育系统。智能教育系统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网络为基础,统一整合校园内的教育教学资源和设备,通过校园全部资源的数字化改造,构建一个育、培训、科研、学习、实践、生活等校园活动为一体化的智慧化系统。通过构建统一的身份验证系统、数字化校园门户、移动教学服务系统等,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数字化、信息化,进而提升教育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效率,构建高度信息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

(5)智能城管系统。智能城管系统是运用城市万米网格单元化管理模式,利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充分结合城市部件配套管理,构建一套网络精细化管理、部件精准匹配管理、全方位全时段覆盖的综合治理服务系统。该系统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推动城市管理资源数字化改造,实现资源整合管理,围绕城市管理的全流程各个环节,明确城市管理主体及目标的相互匹配,实现了管理流程化、流程数字化、资源精细化,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和政府实施公共服务措施的效率,进而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结束语: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断深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运用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围绕城镇化建设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搭建一批成熟的智能应用系统,促进城市智能应用水平提升、智能产业升级、智能基础设施健全完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效率明显提高,城市管理配套的资源统一配置管理,城市管理能耗成本明@下降,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参 考 文 献

[1]王家耀,刘嵘,成毅.让城市更智慧[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28.

第7篇:城市治理数字化范文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Beijing and other citie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ity, Kunming grid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objectives, principles, construction, and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problems and look.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格;监督网格;行政;缝隙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grid;supervision of the grid;administrative;gap

中图分类号:F29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2-0213-03

0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加快,社会管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如社会结构不平衡衡、社会规范无秩序、社会伦理无规范等都影响着整个经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的弊端不断显现,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新的管理模式。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为数字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也使人们对数字城市乃至于指挥城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是包含互联网,物联网,三网融合、智能信息处理、云服务等技术的统称。信息支撑系统以不同信息技术应用为基础,整合优化现有设施与资源,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料平台化利用和智慧应用系统建设,为实现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的智慧城市提供支撑[1]。

2005年至今的10年间,由北京市东城区首创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已蜚声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被大面积使用。它不仅在信息资源和财政资金充分的多地城市区落地,连信息技术和经费不那么充沛的城乡地区也纷纷仿效了“分格”、“在格”的核心理念,将其应用于问题搜寻、信息掌控、矛盾调处、应急处置等多个基层治理领域[2]。2013 年,“网格化管理”首次出现在党最高级别的文件中,其表述为,“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3]。

昆明市是我国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又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有“春城”之称,但是在智慧城市方面的发展还远远落后于东南沿海地区,城市规划混乱,城市管理不规范的现象颇为严重,为了昆明数字化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开展了昆明市城市部件普查项目,并进一步完善昆明市数字城管系统。使管理更规范、配置相应资源进行管理的全方位、高效率、实现精细化管理。

1 目标和原则

依据国家最新标准和昆明市实际情况,并结合相关国家标准及昆明市数字城管项目建设导则,构建监管分离的“两个轴心”的城市管理体系,建立“一级监督、两级指挥” 的城市管理模式。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与事件、部件分类管理法,并通过计算机技术与数据库技术,整合地理信息数据、网络数据等信息资源,创建科学长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昆明市单元网格划分原则、编码规则、数据要求及图示表达应符合最新国家标准《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1部分:单元网格》(GB/T30428.1-2013)的要求。

2 项目建设范围

①区域一(更新区域):一期普查范围共203平方公里,故本次项目数据更新面积为203平方公里。②如图1区域二(新测区域):呈贡区及官渡区新测面积为172平方公里。具体范围为:广福路以南,兴体路以东、西南以滇池为界,南面已马金铺街道的兴业街为界、东面以山为界。③如图2区域三(新测区域):北三环沿线新测面积为18.5平方公里,具体范围为:北至北三环,南至北二环、西至西三环、东至龙泉路。④如图3区域四(新测区域):铂金大道以北新测区域面积为20平方公里,具体范围为:南至铂金大道、西南至盘龙江、西北至720公里、北至昆明绕城高速、东边以山为界。⑤如图4区域五(新测区域):东三环沿线新测区域面积为26平方公里,具体范围为:东三环以东区域,汕昆高速以北、东绕城高速以西、寺瓦路以南。

以上为《昆明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数字化应用-城管部件更新普查项目》工作区域,其中数据更新区域面积约203平方公里,数据新测区域面积约236.5平方公里,故本次项目建设总面积约为439.5平方公里。

3 单元网格

网格可以认为是其他任何统计单元内部的细胞,单元网格是指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本管理单元,是基于大比例尺地形数据,根据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需要,按照一定原则划分的、边界清晰的多边形地理区域(面积约为10000m2)。以路、街为主体,形成不跨越社区管理的最小单元网格,即社区图与单元网格图重叠,构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单元网格。

第8篇:城市治理数字化范文

一、传统城市管理模式 所存在的弊端

当前,政府部门普遍感到我们的城市越来越难以管理了,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城市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所引起的。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一)城市管理各专业部门之间职责不清,职能交叉,且缺乏统一调度,有的事情无人管,有的事情多头管,有利益的事都抢着管、抢着办,没有利益的、难办的事就互相推诿或拖着不办;(二)在城市管理方式上过多地依赖突击式和运动式管理,城市管理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三)管理粗放,城市管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均显得被动和滞后,且处理问题的效率低下,有的城市管理问题长时间得不到妥善解决,不能做到精确、高效、处理及时;(四)对涉及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成效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及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监督及奖惩机制,对各职能部门的制约和监督流于形式。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基本概念

数字化城市管理主要是指基于“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法”的一种管理新模式。“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法”是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以一万米为基本单位,将所辖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单元,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网格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明确各级地域责任人为辖区城市管理责任人,从而对管理空间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的方法。这种管理模式以万米单元网格为基础,以城市管理要件为载体,以快速先进的信息采集和信息管理为手段,以多种数字城市技术为支撑,以两个轴心和管理流程再造为保证,以评价体系为护航,从而在理念、流程和方法上实现全面革新,有机地形成了一套高效的城市管理法。

从管理体系上来看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法采用双轴心管理体系,在原有的城市管理职能部门中新成立一个城市管理监督机构,实行监督和管理两项职能分离,改变原来城市管理职能部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管理模式。从管理流程上看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法实现管理流程再造,健全问题发现和上报机制,建立一套完整的、分工明确的监督和考评系统。

从技术层面上看,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法把地理信息(GIS)、卫星遥感(RS)、全球卫星定位(GPS)、移动传输(WAP)等高科技手段运用到城市管理工作中,构建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的城市管理模式,实现了城市管理信息的快速传输、指令快捷、问题及时处理,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理效率, 增加了城市管理部门的办公效率,降低了处理成本,同时方便了社会公众的参与,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三、五华区引入数字化 城管模式的基本情况

2005年3月至6月,在学习借鉴北京东城区“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理念的基础上,五华区自主开发、研制了一套符合昆明城市管理实际需要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管理新模式体系,即“五华数字城管快车”系统,从7月份正式运行以来,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实效:

第一,集成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相结合,实现管理理念的创新。五华区从解决城市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抓住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环境整治等基础工作,吸取北京东城区“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综合利用当前国际先进的GIS(地理信息)、GPS(全球卫星定位)等多种技术和各类业务平台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闭合的城市综合管理系统,改变了传统被动管理模式,初步探索出一条城市管理工作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精确敏捷型转变的新途径。

第二,分离城市的日常管理与监督事权,建立指挥和监督“双轴心机制”,以监督促管理,成立了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和城市管理服务中心,形成监督和指挥两个互动轴心,建立了城市新的日常管理和监督评价机制,设立城市管理监督员,实现了跟踪服务,主动发现问题,实地核查监督办理结果。强化了社会监督,可以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将发现的问题直接反馈到监督中心。处置的过程和结果,监督中心能够随时查看。通过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把政府部门的行为置于社会的直接监督之下。系统生成的有关信息,已成为客观评价职能部门工作的重要依据。

第三,整合多个政府部门管理城市的职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在网格管理区域内,落实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各个层次的责任。在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下,把城市部件分类划分,统筹协调分散到城管、市政、公用、国土、环保、园林、环卫、交通等专业管理部门的管理资源和执法力量,使个多不同的城市专业管理机构形成综合治理城市环境的合力。

四、数字化城管模式推广建议和发展前景

在总结五华区成功试点的经验在基础上,建议各地建立和推广数字化城管新模式的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相应的市级工作机构,扎实做好各项基础性准备工作,以保障全市推广工作有序开展。要建立起领导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同时加强市、(县)区两级的配合力度,做到统一调度、协同作战、上下联动、形成合力。

(二)推广“数字城管”新模式要按照稳步有序、统一标准、资源整合和成果共享等四个原则进行。在推广和应用中要切实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解决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立足点不准、综合性不强、成本不受控制等几个问题。

(三)积极探索高效、精简、低成本的数字城管机制,尽快建立数字城管信息中心、城管综合执法及快速反应部门,合并职能交叉、重合的机构和部门,整合城管系统的人力资源,组建起一支拥有专业知识、业务精湛、作风优良、战斗力强的城市管理人才队伍。

(四)认真做好数字城管快车知识产权的申报工作,力争使数字城管快车既产生社会效益,又能产生经济效益,增强政府信息化再投入的能力。

(五)加大“数字城管快车”的宣传力度,要通过各种措施和途径,加大“数字城管快车”的宣传力度,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运用城市管理信息化手段的积极性,力争构建起“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和谐局面。

第9篇:城市治理数字化范文

关键词:测绘工程 测绘技术应用发展

Abstract: engineering surveying services include construction, water conservancy, transportation and other industries, with the computer,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measuring instrument intelligent, digital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engineering surveying service areas has further extended, to meet the increasing needs of society.

Key words: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状况

(1)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许多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如:光电测距仪、精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激光准直仪和激光扫平仪等,为工程测量向现代化、自动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改变了传统的工程控制网布网、地形测量、道路测量和施工测量等的作业方法。三角网已被三边网、边角网和测距导线网所替代;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具有自动跟踪和连续显示功能的测距仪用于施工放样测量;无需棱镜的测距仪解决了难以攀登和无法到达的测量点的测距工作;电子速测仪为细部测量提供了理想的仪器;精密测距仪的应用代替了传统的基线丈量。

(2)传感器的研究应用与集成

传感器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可泛指各种能自动化、高精度地采集数据的设备。CPS接收机、马达驱动的全站仪、CCD数码相机以及工程岩士位移伸缩计等都属于传感器。当今,工程测量的高精度和实时性是保证结构复杂的大型工程安全施工和运营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不同知识和专业领域的科技人员的共同合作,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工程的安全状态,以综合分析建筑物的实时状态。因此,也就需要充分利用传感器的自动化和高精度的特点,来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处理和表达。这种需求极大地促进了各种传感器的研发,并在各种工程中广泛应用。

(3)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测量工作者如何更好地使用和管理好长期积累或收集的大量测绘信息,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其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数据库技术或GIS技术建立数据库或信息系统。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的测绘,是城市与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常规的成图方法是一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的艰苦的野外工作,同时还有大量的室内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和现代化工程建设的需要。随着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的应用和GEOMAP系统的出现,把野外数据采集的先进设备与微机及数控绘仪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从野外或室内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编辑和绘图的自动测图系统。系统的开发研究主要是面向城市大比例尺基本图、工程地形、带状地形图、纵横断面图、地籍图和地下管线图等各类图件的自动绘制。系统可直接提供纸图,也可提供数据,为专业设计自动化,建立专业数据库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打下基础。

(4)三维工业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现代工业生产要求对生产的自动化流程、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验与监控等进行快速、高精度的测量、定位,并给出运行轨迹或复杂形体的数字模型等。因此,兴起了三维工业测量技术,它是以电子经纬仪、全站仪、近景摄影仪或激光扫描仪等为传感器,在电子计算机和软件的支持下形成了三维测量系统。三维工业测量系统分为三大类,以电子经纬仪或全站仪为传感器的工业大地测量系统;以近景摄影机为传感器的工业摄影测量系统;以激光扫描仪为传感器的激光扫描测量系统。

(5)大比例尺测图技术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全站仪的问世是现代地面测量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之一,推动了传统地形图测绘技术向数字测图技术转换。应用数字测图技术测绘数字线划图(DLG),并根据需要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遥感影像,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可生成DLG, DOM, DEM图及三维景观模型,为各种工程或城市建设提供高质量,多形式的空间基础信息支持。

(6)大型与精密工程测量成绩显著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大型工程建设、超高层建筑物与构筑物建设、大坝变形监测以及自动化生产线和超高精度的设备安装等愈来愈多,对工程测量工作者来说是极大的挑战。许多工程测量科技人员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创造性的劳动,大胆地进行技术革新或技术攻关,解决各种技术难题,为各项大型和精密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测绘技术保障.出色地完成各项工程测量任务

二、 数字化技术在原图处理中的应用

原图数字化处理 : 在建立各种GIS 系统时,需要对原有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对于原始地图,若其精度和比例尺能满足要求,就可以利用数字化仪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工作。当前主要有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GPS数据输入三种方法;

1.手扶跟踪数字化需要的仪器为计算机,数字化仪及相关软件,是较早的一种数字化输入方法,输入速度较慢,劳动强度也较大。

2.扫描矢量化是通过扫描仪输入扫描图像,然后通过矢量跟踪,确定实体的空间位置。 扫描仪的普及和矢量化软件的不断升级,其作业方法越来越趋于自动化,它是一种省时,高效的数据输入方法。

3.GPS输入是依据GPS工具能确定地球表面图形精确位置,由于它测定的是三维空间位置的数字,因此不需作任何转换,可直接输入数据库,目前主要是应用RTK(Real Time Kinematics-实时动态)技术,它是在GPS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实时提供流动站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厘米级精度的一种新的GPS 定位测量方式,通过将1台GPS 接收机安装在已知点上对GPS 卫星进行观测,将采集的载波相位观测量调制到基准站电台的载波上,再通过基准站电台发射出去;流动站在对GPS 卫星进行观测并采集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同时,也接收由基准站电台发射的信号,经解调得到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流动站的GPS 接收机再利用0TF(运动中求解整周模糊度)技术由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和流动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来求解整周模糊度,最后求出厘米级精度流动站的位置。应用这种测量方法测量可以不布设各级控制点,仅依据一定数量的基准控制点,便可以高精度快速地测定图根控制点、界址点、地形点、地物点的坐标,利用测图软件可以在野外一次生成电子地图。同时,也可以根据已有的数据成果快速地进行施工放样。而实际应用得较多的主要是数字扫描矢量化软件,针对大比例尺地形图,大多数扫描矢量化软件能自动提取多边形信息,高效、便捷、保真的对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

三、城市全球定位综合服务系统技术的兴起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空间数据基础设施(SDI)是支撑并形成信息化社会的一个必备的基础设施。一个开放性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具备的基本功能就是实时地为所有的用户提供精确可靠的时间和空间信息。连续运行的卫星定位参考站网综合服务系统就是当代最为有效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之一。利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在一定地域建立若干永久性、连续性卫星跟踪站(或基准站),及相应实时播发站组成,用户通过各种数据通信手段,结合自身的卫星跟踪观测数据,实时地获得带有时间标志的装置信息,用于及时精密导航、高精度快速实时定位、三维放样和各类变形监测。从而为城市规划、施工建设、国土与地籍管理、基础测绘、环境监测、灾害预测、天气预报、交通监管、精细农业等服务,将为城市信息化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基础设施和物质保障。为“数字城市”提供重要技术支撑,这是城市全球定位综合服务系统技术兴起发展的必然的趋势。

四、工程数据库和城市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随着工程测量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逐步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测量工作者如何更好地使用和管理好积累和收集的大量测绘信息,更好地为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数据库技术和GIS技术,建立数据库或信息、管理系统城市建设、土地规划、资源开发、环境治理、企业管理,工程运营管理等部门,都面临建立类专业信息系统或数据库,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的需求。同时,国产GIS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开发研究已经成熟,为工程数据库和城市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创造良好基础。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城市地籍信息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大型水利建设信息系统,矿山开采信息系统等将有较快发展和市场。它们将成为城市和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上与GPS技术、RS技术和通讯技术相结合,将为电政务、电商务和“数字城市”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