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历史学习感悟范文

历史学习感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历史学习感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历史学习感悟

第1篇:历史学习感悟范文

通过这三天的培训,感触真的很大,仔细想一下,脑子又是一片混乱,有些东西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在此,就让我静下心再仔细想想当时的情形·····

第一天,当老师问到为什么学习?我想要什么时,我迷茫了,是的,走了这么长时间,都忘了停下来去审视一下自己,我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而为什么想要这么长时间而没有实现呢?是我不够优秀,还是我想要的太难得到?那明白后我该从何做起,我又陷入了沉思,让你有时候不能走的太急,在适当的情况下回头看看自己的目标还在吗?别把自己给“丢”了。人有时会受固定想法,固定情绪的影响,从而导致固定行为造成固定结果,而这些总是会把人局限在舒适空间内,无法让让你看清外面更大的自由空间,比如人遇到困难就会想着一定不行,从而情绪消极,就想退缩,而最终结果是这件事就半途而废,这样就可以活在舒适空间中,不用承担责任,但却少了一次自我提升,自我挑战的机会,那么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还有多少时候是活在舒适空间中呢?而这些舒适空间又能让我们得到些什么?而豁出去了,真的会死吗?所以在遇到困难时我会告诉自己一句话“豁出去了,反正死不了”。之后我看了《共好》这个短片,从松鼠身上我学到了,要找出你工作的价值,并确定目标,找到工作的价值你就能确定目标,并朝着目标前进,所以工作价值就是我们的源动力;从海狸身上我学到了要学会授权,当你相信他授权给他,才能给他创造更大的提升空间;从野雁身上我学到了队员之间,上下级之间要相互鼓励,不要只是得到结果是鼓励,要随时关注过程,并在过程中肯定鼓励对方,给他充足的信心。看了鹰的故事后,我想到了自己,自己不就是那只鹰吗?鹰从出生到成为空中之王,中间经历了很多,而当他四十岁时它要面临一个选择,要么安逸的死去,要么经历150天的历练获得重生,在这150天中,它要磕掉自己的喙,拔掉自己的指甲和羽毛,而在现实中,成长是痛苦的,要改变,要脱胎换骨,但这之后不就可以重生了吗?所以我要做那只重生的鹰。

第二天的学习中,我学习了回应,五庄牌和石佛的故事,在打五桩牌时,每桌和每桌规则都不一样,从而导致在换桌时意见发生分歧,有抢牌的,有默认的,而这个最能反映出每个人的性格,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自己看错规则了,这反映出我不够自信,主导力不强,这是我需要改变的,而如果双方都很强势,都以为自己是对的话,双方可以共同制定一个规则,这样不就可以共赢了吗!在练习回应时我学到了,当两人意见发生分歧时,你可以给他回应,谁难受谁就该主动,谁难受谁就该改变,你有勇气迈出这一步,你们就能达到共赢。在最后石佛的故事时是我感触最大的,成佛或是成为垫脚石都在你一念之间,在于你是否能坚持,如果你坚持了你就能成为万人膜拜的佛,反之则成为垫脚石,而在玩那个游戏时,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反正死不了,那就坚持吧,而当时真的很累很想放弃,放弃了就可以回到舒适空间中,但此时耳边响起队友的加油声,响起了那句“团队是我,我是团队”“反正死不了,为什么不为了团队坚持呢?”就这样我们共同坚持了一个小时,我做到了,所以成功在于坚持,在你坚持不下去时,不可能随时都有人给你加油打气,所以我们要学会自己给自己打气,当坚持不下去时我会告诉自己“你是最棒的,你一定要坚持,加油”

第三天的学习中我首先学到了沟通,拉近彼此距离最好的方法就是沟通,而这正是我所欠缺的,沟通不是你说了多少,而是对方听进去多少,所以沟通一定要是直接的,专注的,看着对方的眼睛真诚的和他沟通,沟通时一定要平等,不要给对方距离感,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学会微笑,学会说是的,当你的朋友穿了件漂亮的裙子,你要告诉他“哦!天哪,你今天真漂亮”当你的队员第一次出业绩你要告诉他“哦!天哪,你真的很优秀”但这一定时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当别人否定你时,要学会说是的,当有人说你笨,你可以说“是的,你希望我更聪明,对吗?”还要学会用积极正面的词语,比如“我比你高一点”而不是“你比我低一点”,这样可以营造很好的气氛,形成积极正面的心态。在培训的最后我们玩了跳绳,在这个过程中,我明白了团队的重要性,这需要每个人的配合,在整个团队中每个人都很重要,缺一不可,这需要每个人都有超强的团队荣誉感,能真的为团队付出,真正的做到“团队是我,我是团队”在游戏的我体验到了什么叫“标准决定水准”真的,你的标准定的多高,那么你的水准就有多高,作为润达人,我们宁可高目标失败,也不要低目标满足

通过这次培训,感触真的很多,但真的写出来,却是很混乱,我想这是学在脑子里的东西,以后要运用才能发挥价值,说多少,不如用行动去实践,人生最大的学习来自亲身体验,你体验到了,运用到了,那么这将是你一辈子的财富。

第2篇:历史学习感悟范文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当个体形成了习得性无助感时,会导致学习与生活中积极主动性的丧失,这将给其一生的发展带来相当不利的影响。

2、习的性无助个体的主要心理特征

2.1 自我效能感低:习得性无助感的个体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持怀疑态度,倾向于制定低水平的学习目标以避免获得失败的体验。活动中他们往往会想象失败的场面、并将潜在的困难看得比实际上更严重,力不从心之感使他们对学习望而却步。

2.2 消极思维:习得性无助的个体常常不能进行恰当的自我认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一种焦虑的情绪,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形成“我不行、我笨等”消极的自我暗示。

2.3 情绪失调:习得性无助感的个体在情绪与情感上经常表现为烦躁、冷漠、绝望、害怕、退缩、被动、心灰意冷、自暴自弃,并由此陷入抑郁、焦虑的状态,这使得他们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

2.4 人际关系不良:习得性无助感的个体大多数性格多疑,缺乏对他人的信任感,同时也认为自己在团体中不受欢迎,这使得他们与同伴的关系日渐疏远,容易引起人际关系的紧张。

3、学生形成习得性无助感的原因分析

3.1 客观原因:首先,教师、家长、教练的教育方式不当,有一些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期望过高,常常提出一些超出他们力所能及的要求,使他们无论怎样努力都达不到要求,经常性地处于一种受挫折状态,再就是不良的教育环境。应试教育模式无法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不同特长,使得一部分学生成为学习中的失败者,而长期的失败可能会导致无助感的产生。

3.2 主观原因:习得性无助感的个体在归因模式上存在障碍,他们习惯将学习上的失败归因为个人能力低、智力差这种不可控的内在稳定因素,而把成功仅归因于偶然的运气、任务难度低等不稳定的因素,从而形成一种消极的解释风格和对失败的消极期待。

4、实施习得性无助感的体会

我是一名体育工作者,在我所带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这样的情况,体会最深的是有一次在上技术课时(跨栏),我根据课的能容把技术的难点和要点给在场的学生,通过口令、动作模仿等直观教学的方法去讲。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按计划完成的任务,总是有几个学生由于恐惧、担心碰到栏上,或者担心没有其他人过栏动作优美等因素,总是不愿意去积极主动地学习栏的技术,每次都不能完成技术的学习,通过我的走访了解,结合实际情况在学生的心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针对性的有了改动。在上课的开始,利用降低栏的高度,去试着上课,再就是利用绳子、简易的竹竿作栏架上的横板,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学习,几位学生都能顺利地跨越栏架。他们成功了,感到很高兴,同班级的同学也积极地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自信心也增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5、对习得性无助感学生的教育措施

5.1 对青少年要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教师、家长和教练要帮助青少年正确面对失败,要注重他们滋生的急不可待,不要过多地将他们与他人比较,对他们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引导他们充分肯定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5.2 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教师、家长和教练要帮助青少年建立起正确的学习目标,即让他们将学习、锻炼过程本身视为努力的目标,着重引导他们对学习、锻炼任务的积极投入。

5.3 通过归因训练来提高自我效能感:Seligman指出,人对失败的归因在无助感的形成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当一个人将失败的结果归因于一些内部或稳定的因素时,自我评价才会降低,活动的动机水平才会降低到最低点,无助感也就由此而生。因此,有必要通过一定的归因训练,纠正习得性无助个体的错误认知模式,将他们从失望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第3篇:历史学习感悟范文

[摘 要]感悟在教育教学中具有核心地位。学生学习的核心也是感悟,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地去获得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感悟中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真正获得发展。

[关键词]感悟 经历 数学学习 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47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积极领会“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等数学课程教育理念,尤其对如何在感悟学习中落实这些理念进行了一些尝试,从中体验到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感悟中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下面,我以“时、分的认识”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一、提供多种感悟材料

感悟教学的完成是在师生共同获取、呈现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学生独立思考或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后形成感悟,进而发现新知,并创新地运用感悟的成果。这个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师生共同获取和呈现感性材料,所以材料的多少、是否具有代表性等因素,影响学生感悟的完成。实践证明,提供多种感悟材料,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感悟。

教学片断:体会1分钟的长短

1.师:我们知道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那么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1分钟时间里,你能做些什么事?

生:口算,跳绳,写字,跑步……

2.组织学生分组体会。

第一组:跳绳,看1分钟能跳绳多少下。

第二组:做口算题,看1分钟能做多少道口算题。

第三组:朗读课文,看1分钟能读多少个字。

第四组:写自己的名字,看1分钟能写多少遍。

3.反馈:交流。

……

上述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悟材料,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进而形成感悟,获取1分钟究竟有多长的新知。同时,教师设计多种体验活动,使学生通过体验和感悟,能举一反三地根据经验说出1分钟时间里还能做些什么,这其实就是对感悟的成果进行运用和创新。

二、生活经验感悟

感悟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强调数学问题生活化。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知识的机会,使他们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等活动中完成对知识的感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片断:“学当小小营业员”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和它们之间换算的关系,下面进行“学当小小营业员”的游戏。

1.如果小红带了10元钱,买一支6元的钢笔,你该找她多少钱呢?可以怎样找钱?

2.如果小明带了5元钱,要买3本练习本,共付1元5角,你该找他多少钱呢?有多少种不同的找钱方法?

3.如果小刚带了20元钱去买书,一本《故事大王》要4元,一本《十万个为什么》要6元,一本《趣味折纸》要2元4角,你该找他多少钱呢?又有多少种不同的找钱方法?

……

上述教学中,教师如果将习题设计成计算题,学生虽然会算,却无法直观感受元、角、分之间的兑换,自然就无法发现多种找钱的方法,更谈不上有什么创新了。大量的实践证明,如果训练成为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受到限制。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变单纯、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感悟,获得发展。

三、变“先明示”为“缓说破”

感悟教学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主体限制少,少说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和学习选择权。学生通过感受材料、思考探索,从中自己感悟出新的思想和方法,并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教学片断:倒数的认识(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1.出示:求下列各数的倒数。

2.提问:你最喜欢求哪些数的倒数?为什么?

3.提问:求哪几个数的倒数比较麻烦?可以怎么想?

4.反馈得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就是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

上述教学中,教师没有分类来讲解求倒数的方法,而是将各种类型的数都出示给学生,并提问:“你最喜欢求哪些数的倒数?”因为有了倒数概念和举互为倒数的例子的铺垫,学生很容易想出前两个数的倒数,从而得出求倒数的一般方法: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然后教师再问:“求哪几个数的倒数比较麻烦?可以怎么想?”在讨论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发生碰撞,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始终处于启发、点拨的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自主感悟结论,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第4篇:历史学习感悟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社会责任感教育途径

一、当前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风气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物质财富的极大增长,各种社会思潮也不可避免的影响着学生。社会上出现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严重地腐蚀着中学生的心灵。中学生价值观日益现实化和极端个人化。受社会上“拜金风潮”的影响,部分学生产生读书无用的念头,出身在富裕家庭的学生情况尤其如此,影响所及,也使其他学生认为“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这种只知追求物质利益,追求个人享乐的风气,极易造成社会责任感的缺乏。

(二)、学校教育问题。学生每日两点一线从学校到家里。甚至很多的学校搞封闭式教学,更让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成为读死书、死读书的书呆子。其结果也造成中学生普遍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缺乏接触和了解社会的机会,这样势必造成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我们以往的教育为追求成绩,重知识轻素质,不太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人格,学生对生活很少有深层次的思考,对责任感了解不够,无责任感也是必然的。

(三)、家庭教育问题。多数家长只看重孩子的分数,不注意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让孩子接触社会、去体验社会生活。

二、加强初中学生社会任感教育的对策思路

(一)、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初中物理课程理念有注重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非精英教育,所以物理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新课程改革中,应重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综合素质。必须构建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对应的评价体系,以便实现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社会责任感是人对自己的言行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它将使中学生的行为更完美,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新课程中要求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要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观念不变,对学生各方面的培养都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做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具有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的责任,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意义重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新课标的培养目标。

(二)、提高教师本人素质,加强在学生责任感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身体力行有责任感,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以自身人格来影响学生,使学生对老师所讲的道理信服。如在每次演示实验后,习惯性收拾好仪器,学生才会在教师“身体力行”中学。在实验后整理仪器,打扫卫生,为后面班级开展实验做好准备。帮助学生确立“责任感”的意识,尊重全体学生的人格,尤其不要忽略了“差生”的正当的要求。在教学中,都会遇到几个先天有点问题的学生,他们被学生戏称为“弱智生”,很多同学瞧不起他们,认为“弱智生”是无可就药的,来学校就是混混日子,老师就别花精力在他们身上了。当这些被称为“弱智”的同学不交作业时,要象对待其他同学一样,督促其补交,利用课间帮助他们完成;上课时,要做到多望他们几眼,和他们进行眼神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并请几名物理尖子生组织一帮一,主动帮助他们。

(三)、全面评价学生,把如何做人、如何树立社会责任感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在平时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的困难。如在分组实验过程中,一些同学怕动手,就要和他们一起动手,讲清要点,带动他们自己参与探究,鼓励他们动手,成功后加以表扬。长此以往的关注下,他们学会了以小组为中心,都能积极主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完成探究问题。“人心齐,泰山移”,教学中用集体观念、团队精神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如在讲“电流和电路”时,进行小组活动,每4个人一组,组装电路分别使灯亮铃响。交代注意事项后,开始试验,有些组往往就一个同学动手,其他同学围观,还有个别同学漠不关心。当实验失败时,不是抱怨仪器差、就是抱怨动手的同学不会做,使得动手的同学情绪差,不愿继续做下去,大家就等着老师去帮忙。另一些组合作氛围好,连接电路时都动了手,忙而有序,出现问题时,相互讨论故障原因,集思广益,沉着冷静,常常成功。实验完毕,我问道:“第二组的实验为什么很顺利?第四组的实验不很成功?请两组的小组长谈谈原因”。小组长说了,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又作补充,各抒己见,本人听在耳里记在心间,接过话题说:“今天的分组实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关键在于是否把组内的事当自己的事,既分工又合作,全力以赴地去做。这恰恰就是现在独生子女所欠缺的责任意识,今天做得好的继续发扬,做得不好的请多加强修炼,让我们大家都来做有责任心的人。”

第5篇:历史学习感悟范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优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认为,从历史课程学科的特点出发,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历史课程学习体验,提高学科综合运用能力。教学过程优化能够产生如下效果:(1)激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2)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历史。(3)丰富学生的学习认知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活学、善思、致用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课堂教学导入做到“激趣”,吸引注意力

学生对历史的课程认知需要一定的引导,围绕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点来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主动性和潜能。运用好课程教学导入,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还为其理解课程知识点奠定基础,满足他们的学习认知需要。

在课程教学导入中,可依据课程知识结构和历史事件发生的一些有趣背景知识来予以整合优化。结合趣闻轶事进行导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运用多媒体中的图片和音响等效果来展示历史相关背景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好奇心。鼓励学生从历史导入的趣闻中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深化理解感悟。

这样的教学导入,更能够吸引学生的集中注意力。例如,在川教版八年级上册“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中第3课左宗棠和教学中,针对学生对左宗棠了解不深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他的生平事迹,历史功过,历史评价等,了解其人。同时,通过新疆的版图,要求学生对其发展历史进行搜集整理,以加深印象。

二、倡导任务合作做到“阔思”,增强探究性

学生在具有趣味性的引导中能够更为深入感悟课程知识内容。教师不妨运用任务合作教学模式来激活学生的历史学习主观能动性。通过任务式合作探究,能够深化理解感悟,还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在合作探究中,教师可根据课程知识重点和难点,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学生能够通过同桌、小组等学习力量来深入探究课程教学难点。首先,教师要优化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带着学习目标和要求探究课程知识结构。其次,引导学生集思广议和畅所欲言,让合作探究过程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重要助推剂。第三,鼓励学生能够发表有独到见解的看法和主张,以此来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发展创新精神。

通过任务合作探究,能够在激活学生学习认知视野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中“”教学中,笔者就通过布置一定的思考探究题目来引导学生深入认知感悟:(1)和给带来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2)我们从的结果中得到了哪些启发?(3)给近代中国的发展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上述任务合作可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同桌讨论和小组探究形式来思考交流,以此帮助学生深化对产生的原因、过程以及意义等方面的理解感悟,增强综合运用能力。

三、运用综合实践做到“致用”,增强发展性

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针对课程教学要求,运用综合实践活动形式来强化认知感悟,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提高综合技能运用能力。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优化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发展创新水平。

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活动安排,设计一定的活动,让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够真正延伸至课外。例如举办历史故事会、编演历史剧、知识竞赛、编辑历史小报、动手制作教具、举办历史文物展览、参观历史遗址等活动。这些活动形式的运用,能够让学生的历史学习内容更为丰富和全面。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一方面,能够转变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发展创新能力。这样的学习实践活动形式也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求学生能够创造性设计一些历史实践活动,以深化技能运用。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表现予以总结概括,指导学习策略。

总而言之,历史课程教学是基于学生认知感悟和技能发展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学习探究活动,具有主体性和发展性。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规律探寻多元化教学策略,满足学生学以致用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丰宪.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优化初中历史教学[J].新课

程研究(上旬刊),2011(9).

[3]李春艳.论优化教学设计在初中历史复习中的运用[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5).

[4]钟召辉.浅谈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经验[J].新课程

第6篇:历史学习感悟范文

一、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探索

尽管历史学科在初中阶段的地位多少显得有些尴尬,但我们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探索,来巩固历史学科的地位,如可充分结合语文中古诗文的学习,通过历史学科的背景介绍来帮助学生拉近历史与语文的关系,这样,一方面可以巩固对语文知识的把握,另一方面也能使历史学科在教学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认同,例如:在学习宋代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语文课堂上的辛弃疾、陆游的诗词引入进来,再结合宋代时期紧张的民族关系(即宋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来展开,这样我们既能看到汉族政权的风雨飘摇,又能感受到爱国志士的拳拳热心;从而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有了可更突出的印象;在世界史的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重要词汇的中英文对照和西方谚语的引入,在历史中感悟西方;同样对于地理学科知识的引入等等,我们也都可以做适当的尝试。当然在与其他学科整合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刻意识到历史学科的主导地位,即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服务与历史教学的,是为丰富历史学科而做的,绝不能喧宾夺主。

二、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为我们每个学科丰富课堂内容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同样对我们历史学科教学也有极大的帮助,海量的信息资源,既可以让我们的历史课堂更加形象、生动、趣味、可感,又益于学生对知识的识记、把握。图片、音频、视频、影视等等资源的介入,可以使历史课堂不再苍白无力,而是鲜明充实。如,对山顶洞人、北京人的学习,可以通过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联想人类早期的生存状态;对华夏初祖的学习,可以调动神话传说的帮助;对不同阶段的历史发展、社会动荡也可以结合反映那个时代的影视作品加深印象;对各时期的文化的学习更能突破教材,从更加广阔的角度着眼。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中,我们要避免学生兴趣的转移,即只注重对这些资源的关注,而忽视对历史本身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引入,落脚点要放在历史课本身,而不是别的。

三、与现实生活的整合

第7篇:历史学习感悟范文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高中历史 学科素养

至今为止,新课程改革对于提高我国人才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发展人本身。对学生进行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逐渐成为教学研究的焦点。本文首先介绍了新课程改革深入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并从情景教学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对加强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新课程改革深入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一)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发生转变:①促使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双面成长。新课程改革要求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逐渐强化历史思维能力;②教师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不是进行知识灌输。教师充分发挥客体作用,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技能,并逐渐培养合作精神等。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提高了学习兴趣,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③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与探讨,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能够在生活中尊重生命并积极进取,对人类文明产生认同感和崇拜感。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体现历史意识、自主学习、合作精神、终身学习、民族精神、爱国精神及尊重人类文明等教学目标,从而体现高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二)新课程改革对教学内容达成的要求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史实性知识要点时,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历史比较、情境创设、史论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梳理时空、因果等基本史实要素。教师通过不断创新教法而呈现的教学内容,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历史知识记忆,在今后的学习中有助于建构全面的知识框架,而且为进一步深入挖掘历史意义[1]打下基础。历史意义是历史与现实的联结点,学生学会感悟这一联结点,才能以史为鉴、指引未来,才能提高高中历史学科素养。

例如,教学“秦朝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时,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看,学生需要掌握基础史实性知识:秦朝统一;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集权的形成与影响。教师创设历史情境,并引入相关史料进行实证,引导学生分析对比,旨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秦朝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人民的愿望,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精神及维护和平与国家统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措施

人的发展是历史教育追寻的目标。在新形势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转变要求高中历史教师有效利用科学的教学模式,逐渐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

(一)情景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

历史知识的习得与理解有限制性――时空限制。要想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充分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可以积极应用情景教学法,对历史事件进行还原。这种教学法首先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历史移“情”能力,再将这种情感观融入教学过程中,同时创设基于事实基础的历史情境,从而帮助学生理清时空观念,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增强历史洞察力,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例如,在进行《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的讲解中,本课要培养的历史学科素养主要体现在雅典公民对自由、平等的政治追求上,教师可以创设以下情境:主人公为雅典公民,拥有参加每十天一次的公民大会的权利,尽管会耽误家中的事情,但是参加这一会议可以得到工资。在大会现场,工作人员对今天讨论的主题进行了描述,每个人都可以在纸上写下自己的意见等。

古代希腊的历史具有较强的时空限制,教师在尊重公民大会这一史实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构建场景,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对古希腊人民、轮番而治的民主政治的特点有了初步理解。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对照书本史实和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自主学习,相互合作探究,对历史资料进行论证辨伪,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并感悟到民主、平等对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因此,情景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历史学科素养的关键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促使学生提高历史学科素养的关键因素。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可以达到以史为鉴、指引未来的教育目的。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充分发挥历史的育人作用,引导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培养德、智、体兼备的人才。

例如,在讲解“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时,对于儒家“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的思想、法家“以法治国”的思想,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感悟先秦时期传承下来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价值,可以让学生大胆地论述这些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意义[2]。教师可以提供论点:如“传统的思想同现代社会时隔上千年,二者严重脱轨,已经不适用”,再如“儒家以人为本等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二种观点各执一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结合社会实际,让学生在相互讨论、倾听中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由此看来,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加强对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

三、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有助于提高高中生对历史的洞察力,提高民族自豪感,利用历史思维指引未来。积极加强高中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还可以逐渐形成稳定的心理,以更加健康的思想面对社会和人生。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科素养的培养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产物,因此应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为促进人才的全面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第8篇:历史学习感悟范文

【关键词】 新课程 历史笔记 过程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162-01

1 历史笔记的现状

大多数历史教师都比较注重学生课堂笔记习惯的培养,但着眼点却只关注教师讲授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对学生历史学习中思考、感悟、交流、讨论的笔记关注不够;只关注课堂的笔记,不关注整个历史学习过程中的笔记,重视了“历史课堂笔记”,不重视“历史学习笔记”。从学生的角度看,很多学生仍然没有养成良好的笔记习惯,把笔记当作任务、课堂笔记利用效率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有较好笔记习惯的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仍是不少学生的尴尬境地。以下试结合我班学生的历史课笔记的几种类型作一简要分析:

1.1 标注教材型笔记

这类笔记做起来较容易,上课相对轻松,主要功能是帮助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很多学生选择这种形式的听课笔记,有划划写写在书页旁边的,有用不同颜色涂出相应文字的。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看,这种笔记方式一定程度上能保证认真听讲的时间,又可以通过对教科书的批注学会看书,找出书中的关键词句和信息,对后续的复习也有一些作用。但整本书划划写写的,有时会重点不够突出。不能反映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方面明显不足。

1.2 知识结构型笔记

这类笔记基本上较好地囊括了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清晰而详备,也有助于学生把握历史知识的框架结构。(有些教师喜欢用各种示意图、表格来呈现历史知识结构,相应的表格式、图示式的笔记在本质上仍是属于知识结构型的。)在课后历史学习和复习的某些环节中,可以用看笔记代替看教科书,达到“把书读薄”的要求。从笔记的过程看,这类笔记所花的时间较多,如果是随堂记录的,听课时必须非常认真。调查发现,做这类笔记的学生学习比较认真,形成习惯后,多数学生也不会因做笔记而影响听课;部分学生笔记速度较慢,需要课后结合教材和其他同学的笔记加以补充。这类笔记无论从历史知识掌握的角度,还是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都对学生历史学习有不小的帮助。但这种笔记仍是基于接受式学习的,往往对历史问题的质疑、探究明显欠缺,有待进一步改进。

1.3 问题重点型笔记

比较而言,这类笔记既有一定的知识结构,也记录了值得思考、探究的问题。不仅能反映听讲的情况,还能反映思考、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说明这类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听课很积极、思维很活跃,初步具备了探究学习的习惯。调查发现学生中这样的笔记比较少,多数学生认为这样的笔记知识点太少,参考答案记录不够,不利于阶段性复习。

综合考察以上四种类型的笔记,总体上还是基于听课的,体现的仍然是接受式学习为主的历史学习方式。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看,笔记作为经典历史学习方法的功能发挥不充分,基于看书的笔记、基于思考的笔记、基于讨论的笔记、基于探究的笔记等都付之阙如,这方面做得最好的问题重点型笔记,也是浅尝辄止,效果并不理想。

2 开发笔记在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下的新功能

2.1 使笔记成为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载体

从笔记的功能看,要让笔记不仅成为复习巩固工具,还要成为保证听讲、启发思考、记录过程的载体。从笔记的内容看,要改变只记知识点、提纲、知识结构的传统,增加笔记的内涵,特别是要记录阅读所得、听课所感、思考所悟,反映整个历史学习的过程。从笔记的形式上,可以设计符合自身特色的分栏目笔记形式,例如,可以通过知识结构、问题探讨、错题集锦等笔记栏目,记录历史学习过程的点点滴滴,使笔记成为自己复习巩固的好帮手,也成为历史思维发展的成长记录册。

2.2 使笔记真正成为辅助学习的一种方法

很多历史老师规定上课必须记好笔记,有时还要加以检查,很多学生因此把笔记作为一项历史学习的“任务”来完成。有不少历史成绩好的同学笔记比较“随意”,有的根本没有笔记本,把很多重要的内容、问题标在课本上,但他们上课时从容听讲,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有些还在教科书的天头地角记了很多自己思考的问题,学习非常主动。这一现实告诉我们:笔记不在于形式问题,不要把笔记变成一项学习任务,教师和学生都不必对笔记本的具体形式有硬性要求,不能被形式主义的那一套束缚了手脚。历史学习的一项“看家本领”就是会记笔记,要从方法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会笔记:包括如何记录阅读和听讲中的关键信息,如何记录阅读和听讲中发现的问题,如何记录思考和讨论中思维的火花……,笔记一旦成为习惯,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终身受用学习方法。

第9篇:历史学习感悟范文

    案例    师: 爱听故事吗?    生: 爱听!    师: 那咱们先听个小故事。    (教师播放录音故事)    秋天到了,枫叶红了,满鼻的桂花香,满眼的苹果绿……    老虎、猴子、兔子、狐狸四大家族准备在美丽的大峡谷举办一个联欢会。这个联欢会由聪明的小狐狸设计,节目丰富多彩,音响效果特棒,真可谓盛况空前。筹备小组建议给这次盛会留个资料。可惜,森林王国没有摄像机,只有一台录音机。联欢会的技术总监虎大王要求录音师猴子把整个盛会都录下来。负责接待的兔子小姐在高音喇叭里向大家报告着到会人员的情况。    “报,老虎大王到!”    “报,兔子先生到!”    “报,猴子到!”    “兔子、猴子、老虎到!”    “狐狸大妈到!”    “老虎、猴子到!”    “狐狸、兔子、老虎、狐狸到!”    “猴子大哥、兔子弟弟到!”    “兔子哥哥、狐狸妹妹、小老虎到!”    “猴子、兔子,狐狸到!”    “猴子、老虎、狐狸到!”    “兔子、猴子、老虎到!”    “老虎、狐狸到!”    “两只猴子到!”    “老虎、兔子、猴子到!”    大峡谷里一片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可是负责接待的狮子小姐怎么闷闷不乐了呢?原来,兔妈妈要为每个动物准备午餐,问她到会的每种动物各来了多少,可狮子小姐没记录哇,她正为这事犯愁呢……    (故事结束,出示思考题)    每种动物各来了多少只?    师: 大家能帮助狮子小姐解决这个难题吗?    生1: 我有办法,我们可以到大会现场去数数每种动物多少只。    生2: 这办法不好,故事里说了,会场很热闹,动物们又是运动着的,不好数。我有办法,等动物们休息的时候去数。    生3: 这也不好,你得让兔妈妈有时间准备午餐吧,等休息了,大会也就快结束了,来不及的。不是有录音吗?再听一遍录音,记录一下不就行了?(其他学生都点头称是)    师: 你真会倾听!再放一遍录音!(教师把手放到放音键上,却不按下)你们就这么听着?    生1: 哦——应该记录!    生2: 对,拿笔记下来。    (同学们于是纷纷拿笔准备记录。播放兔子小姐报告到会人员部分录音。)    生1: (抓耳挠腮)跟不上——    生2: 不行,太快了!    生3: 重来,重来!    师: 跟不上是吗?小组快讨论一下: 怎么提高你们记录的速度呢?    (学生小组交流一下能够记录下来的对策。)    师: 商量好了吧?再来?    (再次播放录音。)    师: 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是怎么记录的呀?(一个小组起立汇报记录方法)    生1: 我们组是采用分工的方法,小组4个人,每人记录一种动物,这样就可以跟上了。    生2: 另外,我们还特别集中注意力,这样就不容易记错。    师: 其他小组有什么补充意见吗?(很多小组组员举手表示要发言)    生1: 我们组在记录的符号上进行优化,采用画竖杠的方法记录,这样会很快。    生2: 用画三角,画圆圈的方法记录也行。    师: 看来方法很多啦,其他人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 我采用的是画“正”字的方法。这种方法我们在班级评选中队委的时候用到过。    师: 那么画“正”字有什么好处呢?    生1: “正”字是五划,我们在最后算总数时好算,用五的乘法口诀就能很快算出来了。    生2: 还有,正字的笔划都是横和竖,简单好画。    师: 刚才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统计的方法,有的是画竖杠,有的是画三角,有的是画圆圈,还有的画正字,都很有价值。不过,你知道吗?这么多方法中,人们较多的是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的(板书: 正),刚才陈××已经向大家介绍了这种方法,你们都明白了吗?    生: 明白啦!    师: 那我们统一用画正字的方法再统计一遍。快速从信封里取出这张表(投影出示表一,待学生取出表格后),按小组分工用画正字的方法做好统计,并且听完录音后小组合作填写好小组的这张表格(出示表二)。比比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对又快?    表一

    动物

   只数    老虎: 

    兔子: 

    狐狸: 

    猴子: 

    表二             老虎      兔子       狐狸        猴子    只数    (学生们跃跃欲试,精力集中。教师又一次播放录音,录音结束,学生们很快小组进行自动交流填写表二,很快就有小组举手 备汇报。)    师: 这个小组真快,他们都做好了,是第一名;这个小组也特别快,四人都举手了, 二名。    (很快,全班基本都安静了,老师请一个小组汇报。)    生1: 老虎9只。    生2: 兔子8只。    生3: 狐狸7只。    生4: 猴子10只。    (全班没有异议。老师投影出示

 师: 好极了,现在狮子小姐的问题解决了吧?

    生齐答: 对,解决了。

    师: 刚才我们做的这些工作就是统计。(板书: 统计)

    师: 解决动物王国的问题用上了统计,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统计了呢?同学们都做了课前预习,先小组按照课前参与题(投影出示课前参与题)交流交流,然后选出小组内最有代表性的统计表,向全班汇报。

    课前参与题:

    1.这是一张什么统计表?

    2.从表中你主要看出了什么?

    生1: 我们小组我来当代表,我的统计表是我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爬长城次数统计表,我想考考大 ,从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生2: 我看出来你爬八达岭长城次数最多,有11次;爬金山岭最少,0次,就是还没去过。另外,你到慕田峪、司马台的次数也比较少,分别只有1次、2次 

    生1: 你说得很好,谢谢你。我还想问问大家,我们刚刚学习了分数,那么我爬慕田峪长城的次数占 爬长城总次数的几分之几?

    生3: 你爬慕田峪长城的次数占爬长城总次数的十四分之二。

    生1: 你说对了,谢谢你。我汇报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