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小动物的文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写外形。首先,观察小动物(包括昆虫)的外形,一般是写小动物的静态。在观察时,包括颜色、长相、个头都要如实写出来。其次,要抓住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三是按顺序:先整体一再局部一最后整体。概括写整体,具体写局部,用总分关系的句群。最后,为使描写更形象、具体,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地运用比喻。特别要注意提醒小学生“像--”、“犹如--”、“仿佛--”等喻词的使用。
2、写习性。写小动物,还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动作、静态和生活习性,这些是小动物的动态方面。例如写它们吃食物、嬉戏的样子,相互追逐争斗的情形,如何筑巢、休息的情况,等等。小动物也 感情、情绪,这要靠小学生从它们的叫声和动作中,用拟人的方法去体会和想象,这样就能写出小动物的性格,显示出它们的活泼和可爱,实际上也就写出了小学生自己的感情。
二、写植物
1、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先写植物的整体特征,再写它的局部特征。例如以主干、枝、叶、花、果等为序,并突出写其中的一两部分。另外写的时候,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详细地描绘、刻画。例如描写树叶,就写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给人的感觉等;描写花,就写它们的大小、香味、色彩、花期等,使人有如身临其境。
2、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很多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直至衰亡,每个时期的形态各不相同的,所以,可以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3、写观察日记。可以用写观察日记的方法。来描述某种植物在一段时间里的生长、发育情况。
4、以四时变化为序。很多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割据特色,所以,还可以其四时的变换顺序。
关键词:小学教学;写作方法;合理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212-01
一、写人的方法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一般来说,在要求写文的题目中,必须要通过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点,鉴于小学生们的写作能力还不高,所以可以按年级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于写人的要求首先是写外貌,语言,动作,这些比较直观的方面,然后再上升一点,通过写事来反映人物的某个特点,并尽量试着把事件写完整,写好。到了高年级,就要通过更多方面来刻画人物,从外在的上升到内在,人物的心理刻画,细节描写等等,这就要求小学生们有足够的语言积累,写作逻辑和思维,同时还要通过几个事件来提炼一个人物的特性,要求更高,写作难高更大,但这种由易到难的方法,对于不断成长的小学生们而言,也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前期的积累对后期的提高必不可少。
比如关于动作描写,老师要强调两点,一是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二是要写准确,要找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再比如心理描写,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
二、写事的方法
写事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这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其中,“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生的作文里,“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那么,这就需要老师们的科学引导了!
首先,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写的时候多文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具体了;其次,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最后,对事件中的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写具体。
三、写景的方法
景物描写对小学生们而言有一定的难度,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域风貌,壮丽的山河,奇妙的大自然描写需要丰富的语言和深刻的体验。所以首先写景前让小学生们学会观察,观察景物要确定观察点,角度不一样,所看到的景象,所获得的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除此之处,还要借助想象力,在写景的时候,只描写景物的外在特征是不够的,还要写出景物的内在特征。而内在特征有时难以描绘,这就需要借助于想象力。让景物描写更形象、更感人,更能出神入化地反映出景物的内在特征。因此,要求小学生不要单纯写景,而是要借助景物,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当然,这种感情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无病。
四、物品的写作方法
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就是物品最基本的写作方式,物包括动物,植物,生活中的各种物品,类型不一。大致而言,要写物,首先抓住特征。从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制造材料)等方面,对所写的物品仔细观察。 其次,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从外到内的顺序,或者从空间的角度,由近到远的顺序;最后要说的是,写物品也需要想象力,要让所写的物品更加具体生动,就要大胆想象和描绘,这样才有更强的感染力。
比如,如何写小动物?小动物是大多数小学生的最爱,那么如何描写小动物,可能对小学们而言就有难度了!小动物首先要写外形,静态时候的小动物的颜色,外形,个头等等,然后再看动态的小动物,跳跃,飞奔等等,这时候为了描写需要,就更要求小学生们使用一些比喻句或者拟人句来为作文加分,让描写显得更生动,更形象。
再比如,我们每天身边有很多植物,小学生最先想到的就是花草树木的样子,但要将这些熟悉的植物写成作文,大家可能会感觉无从下手,甚至觉得没话可写,那么,怎么样才能写好关于植物的作文呢?首先要仔细观察。
在下笔之前,要引导小学生们针对性地观察植物,观察的方式从致有以下几种:
1、按形状,从外到内,先看外形,再看颜色,枝叶,细节特征,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
2、从整到零,先看植物的整体特征,再看它的局部特征。例如以主干、枝、叶、花、果等为序,同样做详细的纪录并可以突出感受深刻的一两部分。
3、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直至衰亡,每个时期的形态不相同,观察的结果也不相同。
提起动物,学生总是兴奋不已,灵巧活泼的小猴、会唱歌的小鸟、能看家的小狗、捉鼠能手小猫……都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动物园里最多的游客也是小朋友,有很多人还喂养过小动物,动物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怎样抓住特点来描写动物呢?首先就得熟悉它们,仔细地观察它们。只有观察得细致,才能描写得具体。观察的时候一般可以从外形特点、生活习性、自己的感受这几个方面着手。
1.把握外形
当我们见到一个动物,首先见到它的外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样子。每一类或每一只动物的外形都有自己的特点,只有抓住了动物的这些外形特点,才能栩栩如生地把动物描绘出来,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首先,我们可以整体感知一下:这个动物是大还是小,是高还是矮,是壮还是瘦……其次按照顺序,依次写动物的头、颈、躯干、四肢。写头时,要写清眉、眼、鼻、嘴,写躯干可以写写皮毛等,写四肢时要写清大腿、小腿和爪子的形状、姿态。
整体描写之后,再抓按部分抓特点。动物的外形各有特点,描写细致重要的就是突出它各部分的特征。例如:兔子的红眼睛,袋鼠的育儿袋,大象的长鼻子……要注意的是:抓住各部分的特征不是面面俱到,只需要抓住最具特点的地方来写。
比如,你参观了动物园,要向小朋友介绍长颈鹿。什么是长颈鹿的主要特征呢?跑得快,斑纹美丽,这些自然是长颈鹿独具的特点。但长颈鹿最主要的特征是脖子长,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母鹿的身高4米多,公鹿5米左右,最高的记录是5.78米。它有四条又长又细的腿,还长着一条特别长的脖子,令人惊奇的是,它的颈椎骨只有7块,数目和人的颈椎骨一样,长颈鹿的7块颈推骨排起来,就是它的长脖子,每块颈椎骨的长度就可想而知了。只有把这些写清楚、写具体,才算抓住了长颈鹿的主要特征。
2.抓住习性
在长期的生活演化中,为了生存、适应外界条件,时间一长,动物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性,有的吃肉,如虎、狮、狼等,它们叫食肉动物;有的吃草,如羊、牛、马等,叫食草动物。动物们生活的环境也不同,有的生活在深山密林中,如虎、象;有的生活在草原上,如牛、马、羊;有的生活在洞穴里,如鼠;有的生活在树上,像松鼠;……动物有其种种不同的生活习性,只要我们抓住它们各自不同的习性来写,就能写出动物各自的特点了。
好的写动物的文章,十分重视对动物生活习性的描写。例如《猫》:
下午是小猫睡觉的时间。它蜷成一团,眼睛似睁非睁,能听到它那有节奏的鼾声,谁叫都不肯起来,你若是强迫,它就懒洋洋地找个更安静的角落里去休息。
夜间可是小猫大显身手的时间。它精神倍增,在屋里到处行走,无声无息,又绿又亮的眼睛使老鼠望而生畏。小猫一旦发现老鼠就穷追不舍,猛的一窜,用力将老鼠摁在爪子下面,然后再游戏般的把老鼠放了又抓,抓了再放,直到老鼠不动弹,它才开始慢慢品尝。
这就像一个镜头,非常具体地描写了小猫睡觉和抓老鼠的场面。"蜷成一团"、"似睁非睁" "懒洋洋"写出下午睡觉时的特征。"穷追不舍"、"窜"、"摁"等词写出了夜间猫抓老鼠的一系列动作。
3.抒发感受
文由心生,作文是"我手写我心",写我们的喜和乐,愁与忧。我们喜爱小动物,在描写它们的时候,光写外形和生活习性还是远远不够的,也要把自己喜爱的感情,用笔融合在字里行间。让读者一读文字,就能感受到我们的喜爱之情。
表达感情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具体地描写小动物的样子、外形,把自己的情感融在其间;有时候用简洁的语句直抒感情;有时候,把这两种方法交替使用。写法灵活,不拘一格。如《可爱的""》,题目中已经突出了对小猫""的喜爱了。有的通过对动物的生活描写显示出来,如《可爱的""》中有这样一段:
我俩刚见面时,你总是防着我,不让我和你亲近。于是,我"偷"了一条爸爸刚买回来的鲜鱼,丢在你面前,闻见那诱人的鱼香,你也顾不上斯文了,赶紧跑过来,扑在地上,低下头,张嘴叼住鱼尾,从一侧一点一点地往下啃。听着那轻轻的咀嚼的声音,可以想象你吃得有多么地香。吃完后你"洗"干净了脸,张大嘴巴,打了个哈欠,又友好地冲我叫了一声,这使我感到无比高兴。
由于对""十分喜爱,因此我才会怀着浓烈的兴趣去观察""的一举一动,才在行文中洋溢着一种极为深挚的情感。该文多处采用拟人的手法,把""当成"我"的"亲密伙伴",还不时地用第二人称"你"来呼唤"",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盎然的童趣。情真而意切才能在字里行间自然地流露出自已的爱憎,收到以情动人的效果,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再如:小金鱼吃食也很有特色。每天早晨,只要我拎起那个装满红绿两色鱼食的袋子时,它仿佛明白要"开饭"了,便迅速在水面仰起头,身体垂直,嘴紧挨着水面,好像在喊:"我饿了,我饿了。"我用手一捻,刚将鱼食颗粒丢入水中,它就猛张嘴一吸,便将食物吞进肚里。但有时或许是偷懒,或许是没看见,它还在水里无动于衷。我便伸出右手食指不断上下打手势。它好像还真能"破译",立刻浮上来准备开饭。
1、品味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感受小说生动的人物形象;学习场面描写和肖像描写。
2、运用诵读、复述来品味积累语言,采用“读一读、评一评、议一议”的方法分析生动的人物形象。
3、从主人公身上感受到对一头奶牛的深爱。这种爱饱含了爱惜、怜爱、疼爱等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事情发生的经过,体会安恩和奶牛的感情。
2、学习文中的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描写等写作手法,体会其好处并加以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研读+品读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说说自己养过什么小动物?都喜欢哪些小动物?
2、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3、同学们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二、反复诵读,初步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腼腆miǎntǎn锃zèng瑕疵xiácī翕xī臀tún茬chá
踌躇chóuchú茸róng锱铢zīzhū嶙峋línxún窘jiǒng
2、让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理清文章层次,了解文章大意。
(1)这篇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讲的什么内容?
(2)全文主要讲什么?指导学生讨论,边度边归纳:
(1)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是小说的情节的开端部分: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写安恩和牛在集市上。
第二部分(2-10)从“那头奶牛依偎在她的身边,头蹭着她的肘部,神情厌烦,腿脚僵硬地站在那里,翕动着嘴唇不断地反刍。--------可是老太婆安恩摇摇头说:‘这头奶牛是不卖的。’”这是故事情节的矛盾发展部分,写老太太两次拒绝想要买她的牛的顾客。她明确表示这头奶牛是不卖的!
第三部分(11自然段之末尾)故事的及结局。写老太太解释为什么不卖牛的原因。
(2)文章主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孤独是痛苦的。能够读懂孤独,理解孤独,解除孤独,这样的主人是伟大的。难道只有我们人会感到孤单寂寞吗?奶牛也会的。能够把动物当作人来看待,也算是爱心无限了。我们对待动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质性的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和动物的和谐。人和动物都和谐了,那人与人之间呢?
三、品味语言,感知描法
1、同学们注意到本文运用了哪些描法?
同学们读课文,把它们分别找出来。
2、找出场面描写的部分,看看都写了哪些景物?你有什么感受?
指导学生品读这些描写,感悟安恩对奶牛单纯、热烈的爱。
3、肖像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的主要方式。肖像描写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肖像描写来描写安恩、奶牛以及想买奶牛的人。请找出来,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
4、这部小说语言平实,没有华丽的辞藻,然而人、牛、景物却都栩栩如生。这是因为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准确传神的描写,把特定的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结合起来,根据小说的内容需要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的思想感情就蕴含在人物的举手投足间。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性格和思想感情,让我们分角色来朗读体会。
角色:安恩、四个买主、旁白
四、总结巩固
《 草虫的村落 》 有感
2008、3、26
当我读完《草虫的村落》后,感觉自己好像身临其境,有点乐而忘返的感觉。 整篇课文 以优美的笔调,把平常人们忽视了的草虫世界描写得情趣猛然, 让人一种很好的享受!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以比喻和拟人来描写草虫们。在文章的开头,写得很自然, 对我们这些生长在城里的小朋友真的好有吸引力, 不禁让人想 认真细致地 看下去, 越看心情越放松,越看越有兴趣 , 好象 进入 了 一次奇异的 世界 。
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内容,形式就无法存在;没有形式,内容也无从表现。这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我们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品读文质兼美的文章,激发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表达甚至是富有个性的创作,就要打破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坚冰,寻求二者统一的途径,即关注文章表达形式,简化内容分析。下面,我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中年级段课堂教学为例,谈谈内容和形式统一的途径。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组文章都是关于动物的,我们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只需要定位在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动物形象上就可以了,如鹅在作者笔下是一种高傲的动物,大猫的性格很古怪、小猫的性格很可爱。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对于同一形象的不同表达形式上,或者同一形式的不同内容表达上。
例如,同样是描写鹅的文章,丰子恺的《白鹅》和叶・诺索夫的《白公鹅》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表达形式。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发现同一题材的不同表达方法并指导学生在学习中试着运用。教师对《白鹅》一课可以进行“小动物素描”的设计:
课文用准确的词语和生动的事例写出了鹅的高傲。你喜欢的小动物有什么特点呢?完成“快乐写话卡”。
第一组:好一只骄傲的大白鹅!
好一只 的小乌龟!
好一只 的 !
第二组:以小乌龟为例
爬得慢
小乌龟 慢吞吞 游得慢
吃食慢
小乌龟 慢吞吞的脾气,不仅 慢, 慢,连 也慢吞吞的。
第三组:
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
龟爷爷 ,我的胡子都快要急白了。
猴小弟爬上假山, 。
狗先生耐不住寂寞,又 。
这样的比较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表达形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不同以及分别有怎样的好处,经过提炼和加工进行吸收,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运用的能力。
所谓“同声相合,群而不党”,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同一主题文章下不同表达形式的区别,淡化或简化内容的分析。
搞清“说什么”为的是学会“怎么说”,语文课堂要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指导。但我们的语文课堂一般是“教教材和教课文”,很少“用教材教和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如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的教学中,有的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学生研读环节: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
动物们纷纷前来观看,大家争先恐后,都想挤到最前边。
比赛开始了,第一个上场的是孔雀。它骄傲地说:“我是世界上第一美的动物,我的尾巴五彩缤纷,像一把华丽的大扇子。”说着就把尾巴展开,炫耀起来,真是艳丽夺目,漂亮极了.大家一片喝彩声.
第二个上场的是梅花鹿。它细声细语地说:“我身上开着一朵朵梅花,我才是最美的。”它优雅的在舞台上转了几圈,活象一个高贵的公主.
第三个上场的是蛇。它翘着尾巴卷起话筒,炫耀道:“你们看我身上的花纹,多漂亮啊!今天的冠军一定是我!”
第四个上场的小白兔,只见它一脸神气:“我身上雪白雪白的,没有一点儿杂色,我一定夺冠军。”
没等小白兔说完,豹子就一个箭步冲上台来,它凶猛地吼道:“你们看,我身上全都是花纹,我是最美的!”它又摆了一个健美的姿势,露出一块块健壮的肌肉.台下一片寂静,或许是被这阵势吓到了吧.
第六个上场的是小蜜蜂。大家都嘲笑它:“你也敢来参加选美大赛?算了吧!你一点也不美!”小蜜蜂却说:“我能为人们酿造蜂蜜,还可以为花朵传播花粉,为什么我不能参加呢?”
大家开始议论。机灵的猴子说:“孔雀最美,它仿佛是一位下凡的仙女。”可爱的小鸡说:“小白兔最美,它非常干净,像一团棉花。”这时,一直没有出声的大象伯伯开口了:“小蜜蜂最美,它能为人们做贡献。”“对,小蜜蜂最美!小蜜蜂最美!”大家异口同声地嚷道。
一、 作前“下水”,在鉴评中防患未然
众所周知,真正的游泳教练在教游泳前常常会做几个错误动作,为的是避免初学泳者犯同样的错误。小学生的习作从整体上讲较稚嫩,习作符合要求且真正优秀者较少,如果教师在学生习作前以“病文”示错,通过师生、生生互评,会起到明确习作要求的作用。
记得学生写小作文《记一次接力比赛》时,我提出了抓住场面描写,把活动过程写具体的练习要求。习作前我根据以往学生习作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出示了以下病文片段:“接力比赛开始了,我们组二十几个同学分别站在跑道两头。‘砰’的一声枪响,徐伟手握接力棒,冲出起跑线。另一组的张小萌同时起跑了,他们俩几乎同时跑到对面,第二个,第三个同学也难分先后。排在我前面的是王大鹏,他是校足球队员,人称‘飞毛腿’,谁知对方的徐龙是学校田径队的一员猛将,比赛不分上下。只怨小胖墩徐志拖了后腿,我们一组失败了。大家垂头丧气,更令我不服气的是班主任并没有批评徐志,还一个劲地安慰他。”
读完下水文,我提出了以下问题供小组评议:1. 回想一下比赛经过,怎样确定点与面、详写与略写?2. 片段中出现了三个场景,你觉得哪一个场面最精彩,是怎样烘托比赛气氛的?3. 班主任见徐志拖了后腿,为什么还安慰他?评议中,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应在许多人物中选择不同的人物和安排叙述层次,使重点更突出;有的说要场内场外结合,写好小观众的表现,烘托气氛;有的说徐志虽跑得不快,但已尽力了,我认为应该写一下班主任是怎么说的,徐志表情怎样,突出团队的力量。评议中,我始终围绕怎样写好“活动场面”这一重点进行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对病文的不足进行评议,引导学生理清顺序,关注细节,烘托气氛,提高学生选取重点场面谋篇布局的能力,防止了习作中出现记流水账,以及只写参赛者而忽视烘托气氛等主要偏差。
二、 作中“下水”,在点化中、比中求佳
学生习作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巡视及时发现普遍性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适时“下水”。如叶圣陶所言:“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导几句,这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这种方法往往可口述“下水”片段与学生作文进行比较和分析,帮助学生突破写作“瓶颈”,或调整写作思路,或把事理写具体,使习作更符合训练要求。
如学生在写《我喜爱的小动物》时,一个学生是这样写波斯猫的眼睛的:“波斯猫的眼睛多么讨人喜爱,活像两颗闪亮的宝石,十分漂亮。那只波斯猫慢慢走近了我,像是看了我一眼,那眼珠子闪闪发亮,在它那温和的目光中,我感到了波斯猫的温顺可爱。”当我在实物投影仪上出示这一片段时,不少同学评议习作抓住了波斯猫眼睛的特点,用了恰当的比喻,还通过观察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学生的点评说得一点不错,但我忽然想起特级教师管建刚在点评孙双金老师的一堂观察作文课时是这样说的:“于写作而言内在的体验比外在的观察更重要。”“作文课不能只关注观察之类的技能,要在思考上、思想上关注学生的成长。”为了深化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学生的感官,进一步写好波斯猫的眼睛特点,我思考片刻,一段“下水”文脱口而出:“当我走到铁笼边,几只波斯猫静静地躺着。‘啊!它的眼睛是黄的!’‘不,它的眼睛是蓝的!’同学们争论着。我抬头仔细看了挂在铁笼上的介绍,才知道波斯猫两颗眼珠的颜色并不一样。你看,它的左眼多么像黄色的明珠,而右眼如蓝宝石般晶莹透亮。正当我们看得入神时,一只波斯猫微微翘着尾巴,稳重地站了起来,轻轻地爬到铁丝网上,用热情的眼神盯着我们,像是欢迎我们的到来。”然后,我让学生对两个片段进行对比性评析,有的说,写小动物的任何一个部位都要细致观察,如果观察不够细致,就不会发现波斯猫眼睛的不同颜色;有的说,观察细致能帮助我们运用贴切的比喻,把眼睛写得更灵动;还有的说,观察小动物的某一个部位不仅要观察静态,还要观察动态。令我欣喜的是学生在对两个片段的对比评析中渐渐掌握了写小动物的规律。其实,作中“下水”是一个导评过程,而这一过程旨在引导学生不仅要“自己寻找话题”“用自己的话写”“原原本本地写真实的事”,还应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个性。在作中“下水”时,我还发现不少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比试欲和新鲜感。虽然学生所选择波斯猫的特征各异,但都兴趣盎然地从不同角度自改作文,把看法、想法、感情、行动写真实,修改后的重点段落都比原作更关注事物特征,更关注细节,表达出自己观察小动物时的独特感受。
三、 作后“下水”,在示范中自我统整
一个小时改不完几篇作文,是的,批改作文是个苦差事,要改错别字、病句,更令教师头疼的是言之无物和叙事颠三倒四。正因为如此,大多老师认为把“下水”指导放在作前为佳。其实不然,叶圣陶先生说:“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呢?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笔者之所以提出作后“下水”,其真正目的就是为了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我常用的方法是先浏览部分或全班学生的习作草稿,初步了解出现的主要问题,而后或围绕“开头”“结尾”下水,或抓住谋篇布局“下水”,或针对自然过渡“下水”,或侧重细节描写“下水”,每次侧重点不同,然后让学生针对习作的薄弱环节重点修改,经过反复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统整全文的能力。举个例子吧,学生写《我的同桌》作文后,我发现肖像描写不够真实和贴切,于是我在“下水”文中刻意突出了人物的“肖像”,并引导学生讨论修改。有的说自己的作文中对人物眼睛和表情写得不够生动;有的找出了把嘴唇颜色和红领巾相比不够确切;有的说自己同桌的外貌十分逗人喜爱,但不该用嘲笑的口吻写他的鼻子……在对“下水”文的述评和引领下,学生都认真讨论和修改自己的作文,修改后的人物描写不仅特征明显,而且写法各异,语言生动活泼。
关键词:爱伦坡;黑猫;人物心理
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057-02
在爱伦坡的《黑猫》中,主人公“我”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向读者娓娓道来他的一件谋杀案。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把隐藏在心中的意识与无意识都描写了出来。“我”对猫的态度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由幼年对小动物的喜爱,到成年虐待黑猫,最后杀害黑猫,甚至残酷地杀害妻子,揭示人内心潜藏的邪念和破坏欲望是如何被激发出来的。本文试图还原主人公的作案心理,分析人性中善与恶的争锋。
一、天猫
小说中写道,“我从小就以心地善良出名。我心肠软得出奇,一时竟成为小朋友的笑柄。我特别喜欢动物,父母就百般纵容,给了我各种各样玩赏的小动物。我大半时间都泡在同这些小动物的嬉玩上面,每当我喂食和抚弄它们的时候,就感到无比高兴。我长大了,这个癖性也随之而发展,一直到我成人,这点还是我的主要乐趣。有人疼爱忠实伶俐的狗,对于他们来说,根本用不着多费口舌来说明个中乐趣其味无穷了吧。”幼年的“我”是喜欢小动物的,性格是善良温顺的,成年后对动物的态度发生改变,变得冷酷无情。这两种心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禁引人深思。“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关于这两个话题,早已有先哲们各自提出了各家的看法。爱伦坡在《黑猫》中认为邪念是人的原始冲动。弗洛伊德把邪念称作人内心无意识的破坏欲望。只不过“本我”的破坏欲望受到“自我”和“超我”的压迫,它处于被掩埋的一部分。如果给予一定的条件,这种“本我”的自在状态,便会占据主导地位。强烈的邪恶念头足以使人在迷狂状态下产生极度变态、扭曲的心理,做出令人难以理解的恐怖事件。如《黑猫》中主人公虐猫、杀猫甚至杀妻。对动物的报复转到人身上,在人性善与恶的对抗中,恶占了上风。
二、虐猫邪念
“我”和猫的交情维持到了成年,由于“我”染上了酒瘾,脾气习性都彻底的变了。“我一天比一天喜怒无常,动不动就使性子,不顾人家受得了受不了。我竟任性恶言秽语的辱骂起妻子来了。最后,还对她拳打脚踢。我饲养的那些小动物当然也感到我脾气的变坏。我不仅不照顾它们,反而虐待它们。”随着“我”病情的加重,喝酒就是这种病的祸根,“我”性情一反以前小时候,把普路托也当作了出气筒。恐怖的事情发生了,在“我”喝得酩酊大醉后,“我”恶魔附身,怒不可遏,我一时忘乎所以。原来那个善良的灵魂一下子飞出了“我”的躯壳,我变得赛过凶神恶煞,浑身不知哪来一股狠劲,用小刀剜掉了黑猫的一个眼珠。
事后的第二天,“我”的神志恢复了,对自己犯下的恶行后悔莫及。由小时候的善良温顺,喜爱动物,现在心中竟有了邪念,想要伤害小动物。这是“我”自己也无法理解的。在文中提到,“不过我深信不疑,这种邪念是人心本能的一股冲动,是一种微乎其微的原始功能,或者说是情绪,人类性格就由它来决定。谁没有在无意中多次干下坏事或蠢事呢?而且这样干时无缘无故,心里明知干不得而偏要干。哪怕我们明知这样干犯法,我们不是还会无视自己看到的后果,有股拼命想去以身试法的邪念吗?唉!就是这股邪念终于断送了我的一生。只是出于内心这股深奥难测的渴望,渴望自我烦恼,违背本性,为作恶而作恶,我竟然对那只无辜的畜生继续下起毒手来,最后害它送了命。”在主人公杀猫后愧疚的心理中,我们隐约看到了善念微弱的存在。但这毕竟只是短暂的存在,当微弱的善念之光闪过后,剩下的恶念又重新占据了主人公的思想。人性的善念有时竟是这般的脆弱。
三、杀猫后遗症
当“我”把黑猫勒死后,这种愧疚感似乎强烈了些。猫的惨死,在作者“我”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好几个月来都摆脱不了黑猫幻想的纠缠。在心里又滋生了一股说是悔恨又不是悔恨的模糊情绪,甚至后悔害死猫。想在下层酒馆里来物色外貌相似的黑猫来填补心中的歉意。主人公偶然收养了一只黑猫。“我”把收养的黑猫带回家,此黑猫便是原来被吊死的黑猫。这只黑猫博得了妻子的喜爱。可是没过多久,“我”对这只黑猫又莫名的厌恶起来了。当“我”发现这只猫脖子上的白斑记渐渐清晰时,不得不告诉自己,这就是那只被吊死的名叫普路托的黑猫。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主人公备受这黑猫的煎熬。“在白天里,这畜生片刻都不让我单独太太平平的;到了黑夜,我时时刻刻都从说不出有多可怕的恶梦中惊醒,一看总见这东西在我脸上喷着热气,我心头永远压着这东西的千钧棒,丝毫也摆脱不了这一个具体的梦魇!”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心理过程的表现,只是它不同于醒着时的心理活动。梦是一种欲望的满足。他认为,“梦并不是无意义的,并不是荒谬的,并不是以我们的观念储蓄的一部分休眠而另一部分开始觉醒为先决条件的。它是一种具有充分价值的精神现象,而且确实是一种愿望的满足;它在清醒时我们可以理解的精神动作的长链中占有它的位置,它是通过一种高度错综复杂的理智活动而被建造起来的。”可见,“我”的梦反映了对黑猫的一种恐惧。恐惧激发了心中隐藏的杀猫恶念。这种恐惧每日每夜都在“我”生活中蔓延。这种无意识的梦境表现出“我”对黑猫又怕又恨的心理,预示着“我”将会步入恶的洪流中,再次将猫杀害。
四、灭绝人性
在人性中恶的浮现阶段,“我”对动物进行了毁灭、残害,在恶的泛滥中,这种恶念已把“我”逼上绝路,“我”已无法回头,“我”的善心或良心已不复存在,从对动物的破坏欲望上,转到对人的残害欲望上,甚至是身边的家人。“我身受这般痛苦的煎熬,内心仅剩的一点善行也丧失了。邪念竟成了我唯一的内心活动,转来转去都是极为卑鄙龌龊的邪恶念头。我脾气想来就喜怒无常,如今发展到痛恨一切事,痛恨一切人了。我盲目放任自己,往往动不动就突然发火,管也管不住。哎呀!经常遭殃,逆来顺受的就属我那毫无怨言的妻子了。”扭曲的心灵发展至此,人性的善念消失殆尽。在“我”毁尸灭迹时,“我”为自己把妻子的尸体砌在地窖的墙上时,感到洋洋自得。甚至在警察来检查时,表现地如此平静,最后竟“此地无银三百两”,故作姿态,拿起手里一根棒,使劲敲着竖放我爱妻遗骸的那堵砖墙。作为人的羞耻之心已消失,恶念完全控制了“我”。令人诧异的是,在警察凿开墙壁时,除了发现腐烂不堪的尸体,还发现了坐在尸体头部的黑猫。原来是“我”无意中把黑猫砌到墙里去了。小说到此结束,留给人的惊悚弥散全身,无法消散。
黑猫竟奇迹般生还,仿佛是不死的神明。“我”内心忍受着邪念的腐蚀,终于随着猫的引诱将心中的良心消耗殆尽,人的善性走向尽头。而这时黑猫便像魔鬼一样露出真面目,笑叹复仇成功。通过《黑猫》这部作品,我们可看到爱伦坡对人性善恶,尤其是对恶本能原始存在的独特理解。
五、结语
爱伦坡的小说以心理描写见长。爱伦坡通过对病态人物的病态心理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人类幽深复杂的精神世界。人类内心深处的善恶观念,进行着永恒的斗争。在爱伦坡的小说中,他以惊恐的叙述语言,描写了一个又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怪异故事,这类“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性想象的富有魅力的传奇故事”。在这些恐怖的故事背后,读者感觉到的是爱伦坡那永不安宁的想象力的漫游与放纵。爱伦坡故事中的主人公多数是他自身的再现,他所写的终不过是他内心充满了对眼前世界的恐怖与焦虑。爱伦坡一生凄凉悲苦,他将人生所有的梦幻都投射给了他笔下的人物。他通过对人的无意识的心理描写,反映出人物灵魂深处的善与恶短暂对抗后,恶念的大行其道。
参考文献:
[1]爱伦坡,陈良廷(译).爱伦坡短篇小说集[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