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现代化的含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体育现代化的起源及其内涵
很多学者认为体育现代化的提出最早是出现在19世纪的英国。英国教育学家托马斯首次把体育运动编到课堂教育中,这对为来的现代化体育进步奠定了基础。此后,很多知名的大学都将体育运动通过课堂教学不断的发展,并且配合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来举办一些实践体育竞技活动,这对体育课堂教学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检验手段。此时体育现代化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开端,并且对当时英国的政治经济结构也具有深远的影响。现代化体育认为一个国家参加体育运动的人群基数越多说明热爱程度越高,那么体育竞技水平就会相应的高,这就验证了普及与提高的内在联系。体育现代化更确切的说应该包括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两大类,而人们通常所说的竞技体育则是上述两种体育达到一定水平后的产物,因此可以说竞技体育的提高需要自身的普及和提升。如想要体育现代化健康有序的发展,那么就要正确理解体育现代化的内涵,这样才能在体育现代化发展中才不会走向误区。
1.2体育教育现代化的含义
从现代化的角度来分析体育教育现代化的含义,那么就可以把体育教育现代化解释为把传统的体育教育形式向现代体育教育形式进行全面的过度,这是体育教育的一次重大的变革。学校体育教育是体育现代化教育的关键内容,所说的体育教育现代化不只是停留于对体育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两方面实现现代化,还包括体育教育体系与体育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当实施体育现代化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两方面的难题:第一,现代化体育教育发展方向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二,现代化体育教育要与目前所处的社会大环境相辅相成。所以说体育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过程是及其复杂的,要把先进的理论知识、科学方法以及创新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后应用到体育教育当中。体育教育现代化的实施过程具有很大的难度,是由于其包含的内容太繁琐,主要体现在教育思想观念、体育教育内容、体育课程体系设置以及体育教育设施配等方面。可以说体育教育现代化是对体育现代化建设好坏的评判指标。
2、全球化对体育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分析
全球化浪潮的袭来对世界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也是各领域间前所未有的机遇。全球化设计的内容及其丰富,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从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到不同的含义,对于体育现代化教育而言,应该将其归属于文化领域。经济求全花已经成为影响体育现代化与体育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下面将结合全球经济化对我国体育现代化发展的现状进行说明。
2.1全球化对体育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推动
教育为社会进步的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也就是说社会要想良好的发展就必须有坚实的教育作为后盾。在全球化到来的今天,还是有很多人会受到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不能正确领悟全球化对现代体育教育是如何起到推动作用的,怎样能够使现代体育教育最佳地适应我国的国情,用前人积累的宝贵经验来教导当代的青少年,最终达到培养出的人才可以适应现代化体育发展的需求,这是我国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我国未来现代体育教育前行的动力。
2.2全球化赋予体育教育现代化新的责任
全球化的到来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要产生的必然结果,它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体现。当今全球化已经成为我们时展的基础特征,全世界相互影响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全球化具有现代性与流动性的实质。但是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教育一直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从未动摇过,而体育现代化教育更是现代教育中的主要内容,可以将其转化为改变态度、树立价值观、规范行为的有效手段。全球化赋予体育现代化新的使命,体育现代化与体育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要能够为开创未来体育事业指明前行的方向。所以我们要根据目前的社会发展现状,正确理解全球化赋予体育教育的新使命,通过几代人不断的努力实现全世界和谐发展的目标。
2.3全球化对体育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指引
全球化使得全世界都聚集在一个大家庭生活中,现代化体育教育具有统一性,因此就要求现代化体育发展要把倡导和平、平等、公正作为指引的方向标。全球化要求体育现代化与体育现代化教育发展要将增进个人理解、团结友爱、尊重人权、实现民主作为发展的核心。在经济发展的时代,人是社会创造物质价值的工具。在社会问题不断出现的当今,重新树立人给魅力也是现代体育发展的关键,只有保证了体育从事人员的总体素质,才会带来现代化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4全球化不代表现代化体育教育要相同
在以往的体育教育模式中,西方文化对我国体育教育要着很大影响,有很多人会盲目的去模仿西方体育文化教育,最后造成我国特有的体育教育模式完全丢弃。这是我国目前体育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弊端,受改革开放的影响,西方文化快速渗透到我国,这样必然会造成对本国文化的巨大冲击,特别是在青年群体中会过分的追求西方文化。只有将西方先进的文化与民族沉淀的文化相互结合以及正确的领悟全球化的本质,这样才可以建立具有中国民族现代化特色的现代化体育教育。
3、提高体育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措施
实现体育现代化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实现体育教育指导思想现代化。在体育实践教育中要以学生为教育的核心,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个体素质区别要因材施教,正确突出学生是主体,建立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现实共同进步。第二,丰富体育教育内容现代化。要求整个体育教育内容要完整、课程设置合理、结构简明、实用性强等特征,在教学中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能使得所有的运动员虚心接受,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第三,体育设施要现代化。体育设施是体育教学的基础设施,它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综合实力的体现。它具体包括体育教学设备、训练装备达到现代化体育教育水平的要求。对于有经济实力的学校,应该根据学校的规模建设相配套的体育设施。对于经济欠缺的学校,应该结合学校一切能利用的教学设备,最大程度的服务于学生。第四,体育教学管理要实现现代化。体育教学管理现代化是指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应用现代化教学的方法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积极地将先进的科技技术运用到体育教学管理中,优化体育现代化教育的过程。
4、体育教育现代化发展展望
4.1体育教育现代化发展趋于大众化
尽管我国目前的大众参与体育事业赶不上那些发达国家,但是从长远的发展趋势来看,在未来的体育现代化发展中,由于体育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那么会有更多的群体乐于投入到体育事业中,体育锻炼会在各个群体中随处可见,这也是文明生活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产生的必然结果。
4.2传统文化与体育现代化发展相结合
我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这是我们整个民族的骄傲,在民间也流传着很多形式各异的养生之术,其中以太极拳和硬气功最受到人们关注,这在今后的体育现代化教育中,会被广泛的推广。应该根据我国人口结构特征,制定一套适合各个民族的体育锻炼方法,应该具有明显的低于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更多的人投入到体育锻炼之中。所有的体育项目都是来源于生活,相信只要我们善于总结,通过我们的智慧将传统文化与体育现代化发展相结合,那么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也会成为世界流行的体育项目。
4.3高科技技术在体育现代化发展中更具重要性
体育科研一直被认为是确保体育现代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可以说在未来的体育现代化发展中,高科技技术会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目前的体育仪器设备技术水平和国外对比差距很大,因此我们在体育现代化发展中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可以把研究重点放在运动员技术测评、伤病康复以及经验总结等方面,通过不断的探索,我国体育现代化发展一定会登上新的台阶。
关键词:农业推广;农业现代化;关系
在我国农业推广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完善的管控方案,对各类工作关系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分析,保证可以发挥农业推广与农业现代化工作作用,使其可以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1农业推广的含义与特点分析
第一,农业推广含义。主要就是为农业社会服务进行延伸处理,在农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农民提供农业相关技术指导,全面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与机械设备,保证可以满足农民在劳动中的需求。同时,在农业推广期间,相关部门可以站在农民发展角度考虑各类问题,创新工作形式,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利用科学的方式提高农业生态文明化发展程度,集中各方面的力量,改善农民的生活。第二,农业推广特点。首先,具有一定的技术特点,可以及时发现农村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并为农民提供先进的技术指导服务,保证可以根据农村需求投入足够的技术支持。其次,具有服务特点。农业推广属于社会化服务,需要为农民提供市场数据和信息、产品加工服务等,建设专门的推广机构,按照相关要求开展相关推广活动,有利于加快农村发展速度。最后,具有科学化特点。在农业推广期间,会对各类科学技术进行全面的推广,根据新时期下农业发展需求,完成科技推广任务,以此提高农村现代化水平[1]。
2农业现代化概念与特点
2.1农业现代化概念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主要包括: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与管理形式等。对于农业现代化技术而言,就是相关部门用科研方式,研发农业生产技术与机械设备,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对于农业现代化管理而言,就是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管理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以此提高农业管理工作水平。
2.2农业现代化特点分析
第一,农业设施不断完善。我国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部分区域已经建设了农业水利工程,可以优化灌溉体系,在提高灌溉效率的情况下,提升农村的经济效益。第二,科技与管理相结合。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相关部门已经将农业科技与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提高对于农产品的质量要求,利用创新方式为人们营造健康的农产品市场。同时,国家已经开始利用先进的包装与运输技术支持农业发展,不仅可以提高管理工作成效,还能满足其发展需求[2]。第三,专业化与产业化发展。我国农业现代化已经向着专业化与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对于专业化而言,国家已经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引导农民开展专业生产工作,在节约社会资源的情况下,对农业用地进行整合,提高规模化经营经济效益,满足农民实际发展需求。对于社会化发展而言,主要就是国家已经开始引导龙头企业带领农民发展,相关企业可以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社会化服务,帮助农民抵御市场农产品的销售风险,逐渐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3]。第四,农业教育与技术发展。在我国农业发展期间,农业教育受到广泛重视,国家已经开始对教育体系进行完善,可以有效提高教育效果。同时,国家已经要求职业院校开展农业教育活动,安排技术人员到农村进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农业技术转换成为农民的劳动生产技能,在提高农民专业素质的情况下,培养农民的职业道德素养,创建新时期农业人才体系,保证可以提高农业发展的现代化程度,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3新时期农业推广与农业现代化关系分析
在新时期下,农业推广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有利于对“三农”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建设完善的方针政策,保证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推广与农业现代化的联合,可以更好的提高农民专业素质,提升其经济效益,推广农业技术与机械设备,达到预期的管控目的。在此期间,需要对传统观念进行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意识,将农民作为主体,政府部门作为主导,对农业技术与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推广,建设完善的农业服务组织体制,按照相关要求开展服务工作,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形式,保证可以满足农民的需求。同时,相关部门需要对推广体制与运行机制进行创新,制定完善的考核方案,建设专门的服务组织,完善新时期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标准,保证自身工作质量。在此期间,相关部门还要建立考核机制,将农业推广与工作人员绩效挂钩,以此提高其工作积极性,挖掘工作人员潜能[4]。
4结语
在新时期背景下,国家需要做好农业推广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创新工作机制,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利用科学的工作方式开展管理活动,利用科学的工作方式开展农业推广与农业现代化管控工作。
【参考文献】
[1]罗朝玉.新时期农业推广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探析[J].科学种养,2016(3):227-228.
[2]唐红兵.新时期农业推广的内容及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J].北京农业,2014(30):312.
[3]邓杰.农业现代化与农业推广的关系研究[J].魅力中国,2013(31):276.
关键词 创新管理 教育管理 重要性
一、创新管理概述
创新的含义一般解释为抛开旧的,创造新的,或者是创造革新。在英文中还具有更新的含义,意味着对原来已有的东西加以变更和改造。综合各种研究和各个领域对创新的定义,创新的意义可以归纳为:创新是一种开发新事物的过程,是运用知识和相关信息创造和引进某种有用的新事物的过程,是对一个组织或相关环境的新变化的接受。
没有创新,便没有现代学校教育的质量。而创新现代学校办学质量的根本,是创新管理。虽然创新管理最早是在经济学领域提出的理论,用于企业的管理,但是把它用于学校的教育管理中也是同样适用的。学校创新管理有三种的不同含义:一是对创新活动的管理,二是管理要创新,三是创新型管理。本文着重讨论的是最后一种含义,即学校管理者创造性地驾驭学校管理体系,以新的更有效的方式来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总称。
为了培养创新人才而对学校管理进行创造性变革,是指学校领导者在创新理念指导下,创造性地采用新措施手段,对管理要素进行扩展更新和优化组合,形成新的管理格局,产生新的管理效果,更好的培养创新人才的活动。创新型管理的前提和结果必然是管理创新,同时这种管理的内容理应包括对创新的管理。创新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它既继承了校本管理的精髓,又结合知识经济的特点有所创新。
目前的学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着弊端,学校管理缺少一种开发机制,很大程度上是属于封闭性的教学,与外部少有往来,并且过度依赖自上而下的传统管理模式,教师们处于被动状态,以至于缺少创新的意识和热情。学校教育管理往往只是看中校长与行政人员的作用,而忽视了教职工、学生和家长对于创新管理的积极作用,只注重硬件的高投入而忽视软件建设,这些都是对学校教育进行创新管理的障碍。
学校管理者应站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高度来确定教育改革的方向与学校发展的目标。跳出圈子来看学校改革,努力克服学校管理中的思维定势,确立整合观、融合观、结合观三种改革观念。此外还要创新学校的管理观念,没有创新的学校管理是落后的管理,是没有生命力的管理,即使是那些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管理经验的学校,也不能墨守陈规。学校管理不能迷信模式,学校管理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学校管理要以人为先,以人为本。
二、创新管理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
创新管理是学校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希望所在,是学校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源泉。对中国来说,学校的创新管理,可谓是任重而道远。教育创新能否办好,首先取决于学校的创新管理。学校的创新管理,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创新管理能够培养出个性化的学生,培养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共处、做事。创新管理不只是一个创新链,更是一个创新系统,不仅重视对教职员工的物质激励,更重视对教职员工的精神激励,不仅体现了竞争性优势,更体现了合作性优势,创新管理不只关注眼前利益,更关注未来利益。
创新管理的实质内涵是各个创新要素和各个创新维度的协同。作为集科技资源、知识、人才为一体的高等学校也同样应该实施创新管理,现在各大高校的教育已由过去的单一化培养学生变成了多元化培养全面人才的地方,从简单到复杂,高校教育也不再是封闭性的,与社会的关系日趋密切。高等教育的质量高低在社会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创新管理恰好适应了当今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社会。
教育的重要地位也决定了创新管理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创新管理可以促使管理者树立危机意识,加强责任感,树立“不创新,就灭亡”的观念,统筹兼顾,减少短期行为,以高度的责任感搞好学校的管理。创新管理还有利于教育家的形成,学校创新管理有利于形成一支教育家阶层,进而推动学校健康地向前发展。并且还是对学校自身能力的一种释放,创新管理的基本属性就是管理的创造性,更加有利于学校发展特色化。对学校管理目标的创新、管理机制的创新、管理手段的创新和管理环境的创新均有很大的帮助。
创新管理能够促使学校实行法制型管理,做到依法治校;实行学习型管理,做到学以致用;进行制度性管理,做到按章办事;实行人本化管理,做到以人为本;使学校做到魅力性管理、以德服人;进行活动型管理,做到寓管于乐;真正实现创新型管理,做到与时俱进;做到反思型管理,严于自剖;促使学校进行开放式管理,做到博采众长。
创新管理机制不仅能够避免或降低教育创新的风险,还是推进教育创新的关键。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就必须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创新管理对民族发展、国家发展、经济发展及教育的发展都有巨大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建构不仅给社会创新,还给学校教育创新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三、结束语
通过对学校教育创新管理的探讨,可以看到高等学校要想突破现有的管理上的僵化、滞后的状态,就必须建立起高校创新管理体系,然而这确实一项既复杂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对创新管理的持续研究。总之,学校教育管理的创新是知识社会中学校管理的新方向与新模式。学校是在与社会的相互促进中成长壮大的。学校要适应社会现实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在管理中更强调快速反应、机动灵活、超前领先和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许庆瑞,郑刚,陈劲.全面创新管理[J].管理学报,2006,(3).
实现师范教育现代化,需要借鉴前人,继承优良。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立足于中国国情,吸取中外有益的经验,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的师范教育理论,从办学方向到培养目标,从教育内容到教学方法,从教材教法到培养途径,从普通师范到幼儿师范、职业师范,都作了全面论述。它所涉及的很多问题,也是今天师范教育现代化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学习和研究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对于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师范教育体系,推进师范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师范教育现代化的措施
1.建立全方位师范教育培养体系,使师范教育结构多元化
陶行知的广义师范教育思想对师范教育的办学方向、教育功能、结构模式、培养目标、教学机制、管理体制等都赋予了广泛的含义:一是确立面向大教育的师范教育办学方向。陶行知主张师范教育必须面向全部学制的要求。全部学制包括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样的教育体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文素质的提高,逐步从小教育转变为大教育。大教育也就是陶行知所讲的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二是全方位的师范教育功能。广义师范教育强调培养训练教育行政人员、各种指导员、各种学校校长和职员;不仅要有学历教育,而且要有岗位培训,等等。总之,“教育界要什么人才,就该培养什么人才”。三是多元化的师范教育结构。陶行知设计的师范教育结构模式是立体交叉、纵横沟通、灵活多样、正规化和机动性相结合的。
2.全面审视师范教育的重要作用,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师范教育重要功能的体现。这为教师专业化提出了迫切要求。教师专业化是适应新形势、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客观要求,也是师范教育现代化重要标志之一。
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将会使我国独立存在的师范教育体系被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所逐步代替,这意味着师范教育从“师源”到“生源”的开放,即鼓励有能力的教育机构积极参与教师教育工作;鼓励非师范院校的学校毕业生经过规定的培训取得教师资格证书,从事教育职业。师范教育将实现教育一体化。
三、师范生就业市场化引领师范教育改革
1.深化改革,宏观调控
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师范生就业市场化过程中显现的问题只能通过推进师范教育改革来化解。同时,就业市场化引领师范教育宏观改革,以实现师范生供求总量平衡。
师范生就业市场化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充分的市场化是必然趋势。市场机制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基础性、主导性作用日益显著,引领师范教育进行改革。如:预测师资需求,调控供给规模。师范教育有关部门要遵循就业的市场导向,加强宏观调控,要根据师资的需求,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中央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就学人口、升学率、师生比,做出三年或更长一段时间的专业学科的师资需求预测,分别全国范围和本省范围基础教育师资需求的年度预测报告,作为在宏观上调控师范类各专业招生量的依据,以避免因盲目招生造成就业隐患,实现教师供求关系的动态平衡。
关键词 民族教育 发展社会学 对立与统一
一、发展社会学的理论视角
1.现代化理论
现代化理论以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对立与转化为基本出发点,对欧美现代化发展进行概括抽象的基础上,试图将欧美的发展经验推广到发展中国家。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内部原因,而没有能够实现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化;而要实现这种转化,必须引进西方文化价值观。首先,这一理论将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对立化,把西方社会认定为现代社会,西方社会所具有的特征即现代社会的特征,与西方社会及其特征相反的即为传统社会。其次,现论将非西方不发达国家未能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原因归咎于其社会内部的“传统性”,即缺乏“追求现代化的意志力”。非西方不发达国家因政治文化的一体化而降低了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变形能力,社会文化不具有独立性而依附于政治,致使社会上稍大的变革都会触及到政治而遭到政治的抗拒并陷于破产,从而造成“现代化的挫折”。再次,现论认为,非西方不发达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唯一途径,就是西方化或照搬西方模式。
2.依附理论
依附理论由拉美经济学家提出。他们运用“中心”和“边缘”的概念来探讨拉丁美洲的发展问题。他们认为,中心国处于霸权地位,科学技术革命发端于中心工业国,其成果也为中心工业国占有,在中心工业国与边缘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中,科学技术从中心向的转移十分困难。此外,由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对拉美经济发展实行越来越多的限制,于是换回同等数量的工业品所需的原材料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形成了依附的格局。依附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技术上的依附;二是财经上的依附。作为依附的结果,核心地区资本主义发达造成了地区持续的不发达,如不愿继续处于依附和不发达状态,就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依附理论的基本缺陷表现在:首先,它只注重外部条件的分析,而忽视了内部条件的分析。这样,对于一个国家落后状况的解释就不可能是完全的。其次,依附论忽视了欠发达国家与西欧国家的现代化路径不同。西欧现代化是“内生性的”。它的特点是有充分的社会发育。而发达国家现代化是“外源性的”,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对于欠发达国家的“外源性”特征,激进依附论者对此没有深刻的认识。他们没有看到“外源性”现代化的必然性。它们提出的与西方国家“脱钩”而走完全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的方案是行不通的。
3.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
沃勒斯坦认为,人类历史虽然包含着各个不同的部落、种族、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历史,但是这些历史不是孤立地发展的,而是相互联系着发展和演变的,总是形成一定的“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作为一个世界性的体系出现,是由中心区、半边缘区和边缘区这三个组成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结构,它有一个自成一体的经济网络,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治中心。三个不同的组成区域承担着三种不同的经济角色,三种角色中缺掉任何一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就不可能存在。世界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反复扩张与收缩的势态。因此,研究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中心与的关系便成为世界体系论的焦点。
二、民族教育发展中应该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不可回避的说,发展社会学理论本身存在着各种的问题,如各个理论的出发点都是不同的,都是从学者自身的群体的利益考虑社会的发展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各个理论中都包含着西方与非西方的矛盾与对立;甚至有的理论还包括一些错误的观点,像现代化理论就提出发展中国家只有照搬西方模式才能实现社会现代化等。尽管如此,发展社会学理论还是为人们提供了分析事物发展问题的不同纬度。将这些纬度概括起来,并用以分析民族教育的发展,可以说是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的。
1.中心——边缘、单向——双向
在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论中都提到了中心与边缘这两个概念,总的来说,从经济方面讲,中心对边缘有一个科学技术的辐射,而边缘为中心提供资源。两者的影响是双向的、相互的。两者共同构成一个世界性的体系。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任何一个社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都是在与其他的社会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比如说唐朝的繁华等。其次,要质疑的是,中心和边缘的划分是不是绝对的。无论是从横向的空间分布上还是从纵向的时间分布上,中心都是绝对的吗?对于民族教育而言,我们是处于相对边缘性、影响较弱的地位,但是少数民族教育同样也影响着主体民族的教育,两者是双向互动的。如何改变现有的相对落后的状况呢?要实现中心的相对化,也就是说民族教育要在某一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使自己在某一方面成为中心,这也就是说民族教育要实现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2.内生性——外源性
内生性与外源性是对发展动力来源的两种描述。内生性是指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某一社会的内部,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文化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分化等,使得社会不断地向现代化迈进。外源性是指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其他社会对某一社会的影响,由于经济、文化、科技、人才等交流等,使得社会在外来的影响下向现代化发展。现代化理论和依附理论都认为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应该是一种外源性的,只有照搬西方模式、依附于西方国家,才能实现社会化。可是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并没有让他们实现现代化。所以说,只有通过社会内部的改革,才能实现现代化。民族教育也是如此,一味的依靠外来因素来发展,只能处在一种追随的状态,我们需要从民族教育内部的改革开始,围绕这民族教育内部的改革,充分利用外来的因素,来实现民族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人思维方式 高中语文教育 关系 影响
面对不断改变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在“一夜”之间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还在不断地持续,并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阶段,教育对其未来发展的思维方式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应将现代人的思维方式融入高中语文教育,实现教育目的与社会发展方向的一致性。
一、现代人思维方式概述
(一)思维方式的内涵
所谓思维方式,是指思考问题的根本方法,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线性思维,即形式逻辑,二是非线性思维,即对称逻辑。简而言之,可以将思维方式定义为某个时期的人们看待某些事物的方式、角度和理念含义,这种思维方式直接且绝对影响着人们在某个场景下的言行举止,但它受到当时的环境、文化以及物质条件的影响。比如,在互联网未全面普及之前,人们习惯通过阅读、查阅书籍获取知识,并通过思考,对当前的某个社会舆论热点进行书面性评论。而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人们不再局限于书籍,而是更多地习惯于通过网络了解信息,并实现信息交流。
(二)现代人思维方式的改变
现代人思维方式正在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着,尤其是当移动互联网将人们之间的现实距离通过虚拟空间大大缩短,这一改变也不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而这一改变一直在不断变化着,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对某些事、某些物的认识。比如,互联网刚刚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时,网络上的信息直接影响了人们对某些事物的判断,但当虚假信息越来越多,官方信息介入越来越深时,人们面对某些信息不再像过去一样凭直觉进行判断,而是能够通过思考,提出疑问,对信息的真假进行辨别,客观公正地分析某些事,避免受到某些不安好心之人的影响。
二、现代人思维方式与高中语文教育的联系
(一)相互独立却又相互影响
高中语文教育与现代人思维方式是相互独立的两个主体,前者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增强学生对世界百态的正确认识,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后者则是反映了某个时期某种环境下人们对某些事物的思考方式。虽然两者相互独立,但由于高中语文教育是基于现代人思维方式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加上高中生已经能够独立思考,开始逐步介入社会,已被现代生产生活方式所影响,因此,现代人思维方式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中语文教育。同时,高中语文教育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也影响着未来社会主体(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即间接影响着现代人思维方式。
(二)互相矛盾却又紧密相关
高中语文教育由于教师的不同,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也不同,这是因为每个教师、每个学生都受到不同环境下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并且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与语文教学是互相矛盾的。但思维方式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体现教育目的的重要课程,因此,两者又是紧密相关的。良好的思维方式能够促进高中语文教育发展,现代化的高中语文教育理念和方式,能够促进思维方式的提高和发展。
三、现代人思维方式对高中语文教育的影响
(一)教学理念现代化
现代人思维方式是现代化的,而这也有力促进了教学理念的现代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活动的重要思想,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持有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更是教育目的、意义的重要体现。因此,应结合现代人思维方式,对高中语文教育理念进行丰富完善,确定教学原则、目的和意义。现代人认为,“以人为本”已经成为社会达成共识的基本认识,而对于教学理念而言,则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摒弃应试教育带来的糟粕,将课堂和课下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实现个人能力和素质水平的提升。
(二)教学方式现代化
现代人生活方式是现代化的,而这也影响了现代人的思维,这种思维也在促进教学方式现代化。传统高中语文教育往往是“黑板、粉笔和课桌的简单结合体”,缺少颜色,更缺乏活力,但现代人讲究不同的生活方式,希望青春、靓丽、活泼和生动,因此,高中语文教育则应当结合现代人的生产生活方式,紧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将多媒体、移动互联网、移动设备以及视频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应用到教学活动当中,实现教学方式现代化。
(三)教学内容现代化
现代人对某些事的认识在不断发生改变,个人英雄主义及个人观点对现代人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是因为现代人在思考事情、认识事物方面,个人意识明显增强,对个人权利和义务的认知更加清醒。现代人认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某些事某些物只是在某个阶段或某个时期才是正确的,这就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当树立辩证思维的哲学观点,既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实现个人思想道德的升华。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已经吹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在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应当进一步与现代人思维靠拢,通过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推动教育发展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周晓梅.现代人思维方式与语文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7):129.
关键词: 慕课 高职课程 教育形态 创新推动作用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中各种问题凸显,层出不穷,以及相关教育事业工作者和专家人才的不懈研究与努力,各个高职校不断改革教育机制,创新发展教育形态,致力于改善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弊端,实现教育模式的优化,打破传统教育中的教学方法,死板僵化,拘泥地向学生教授灌输知识理论,更加重视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通过深入积极地引进现代化手段与科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让学生在亲身主动学习中更加灵活地理解与掌握知识,实现教学的高效快速。慕课恰好是这样一种新方法,迎合了教育改革的需要,值得深究。
一、慕课的具体含义与发展
慕课英文名是MOOC,是P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缩写,顾名思义是指大规模的开放式网络在线教学课程。慕课是以联通主义理论与网络化学习的开放式教育为基础的,是一种新近发展起来的现代化教学课程。慕课的显著特点主要有四个。首先是大规模,并不是简单地设置一两门课程,而且与传统教育课堂中几十人或者近百人规模不同,慕课学习人数动辄上万,最多可以达到16万多人;其次是开放式,以学生兴趣为导向,所有想要学习的人员都可以进入系统学习,无差别对待,不分国籍,只要邮箱注册即可学习;再次,还有网络在线,即学习者只需要在网络上学习完成任务,远程交流,不需要面对面沟通,没有时空限制;最后是课程,慕课课程大部分都是免费提供,不需要付费,而且不需要学分学位,只是帮助学习的教学课程。慕课课程范围广泛,规模浩大,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诸多方面。慕课是现代经济、科技发展的产物,顺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而产生,未来发展前景较为可观。
二、当下我国高职课程的教育形态
高职学校作为我国教育一部分,在我国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其作用和意义同样重要,不可忽视。高职学校不同于我国其他普通学校,它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处于一个特殊而又日益重要的位置,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主要针对学生进行职业理论教育,社会实践培训,专业培养国家发展所必不可少的高等专业化人才,异于普通学校教育,它相对更加复杂化,但它与其他学校教育同样重要,同样不可或缺。近年来,部分高职学校教育形态与方式逐渐落后,出现一些弊病,导致高职学校学生质量、教学水平下降,极大地破坏国家人才结构的平衡。因此,高职学校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并重视它的发展。
当前我国高职课程教育形态较为保守,落后。采用的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小规模封闭教学模式,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与经验,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长久重复,这种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形态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缺乏实践,知识死板僵化,不能做到真正掌握,灵活运用。当前以教师为主的小规模封闭式教室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书本理论知识,对于书本以外的知识涉及较少,致使学生的了解面有限,心胸与视野狭窄不够开阔,对外探索了解极度缺乏,而且小规模的人工教学课程过度依赖人力,规模狭小,导致高职教育效率低下,不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
三、慕课对于高职课程教育形态的作用
慕课是一种大规模网络在线开放式教学模式,对于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非比寻常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对于我国高职课程教育形态的改进与发展有创新与推动作用。
(一)弥补以往高职教育的不足,形成独特的教育方式。
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机构,侧重于发展人才的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更大程度地了解外部世界,而不是局限于课堂与书本理论中,并且要求有强大的社会实践能力,然而当前的高职教育形态却趋于封闭,规模有限,这对于高职教育发展限制极大。然而慕课的发展改变传统课堂教育形态,结合高职教育实际,提炼出一种新的现代化先进教育方式。这种大规模开放式教育方式有利于加强各种经济、文化的沟通交流,实现各国各个先进教学资源的共享,最大限度地合理有效利用。使高职学生了解更多,分享借鉴学习更多先进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模式,拓宽高职学生的知识面,不断开阔眼界,对于高职学校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有积极意义。
(二)促进高职教育模式现代化,提高教育效率。
慕课是一种在线网络课堂,充分有效地利用现代化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行在线网络课程教育,改变了以往比较落后的高职教育形态,丰富了课程教学的方法,将网络教学与人工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与水平,推动高职教育模式的现代化进程,为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出了一定贡献。
(三)打破了时空限制,促进高职教育便利自由化。
慕课这种教学课程是网络在线开放式课程,首先是学生与教学教师远距离计算机教学,而非面对面式教学,在这种情境下彼此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没有主次之分,教学氛围更加轻松自由。其次,这种开放式教学只需要计算机技术操控,教学步骤简单快捷,而且教学不受时空限制,任何时间、地点均可以学习。因此,对于高职教育来说,这种网络开放式教学改变以往高职教学中师生不平等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的方式,使双方更加平等亲密地交流沟通,提高了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同时使教育更加方便快捷,只要运用网络便可接受教育,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差异与限制,促使教育教学更加自由,随时随地无限制。
(四)推动我国高职教育形态的多元化。
慕课改变了以往高职教育中单一的较为落后的人工教育方式,增加了新的网络现代化先进教学方法,推动了现代教育形态的多元化,而且通过开放式的学习,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间教育教学模式及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流、学习与借鉴,促进了世界教育形态一体化发展。相比以往的高职课堂教育,慕课的规模更加浩大、便捷,这给我国相当一部分未能进行高职教育的人员提供了一个崭新机会,加大了教育的普及力度,减少了教育的障碍,同时为高职学生提供并且开拓了一个新的学习途径,提高了高职学生的学习效率,推进了高职教育形态高效化。
四、结语
慕课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式教学课程,对我国高职教育形态的发展有积极意义,其创新与推动作用值得深究,因而教育要充分吸纳这种教育课程。
关键词 小学数学;多媒体;学习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3-0137-02
1 前言
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而衡量学校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标准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因此,作为教育的实践者,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的质量,这样才能在教学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CAI是教师利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的现代化技术,是非常受教师欢迎的教学辅助手段。学生通过计算机教学的辅助,可以更好地学习,提高学习的成绩。下面就如何运用多媒体CAI课件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2 运用CAI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运用CAI创造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多媒体CAI作为学习信息的载体,是传递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与工具。但是CAI的作用并非仅限于此,它还可以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情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只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也就会激发他们内在学习的动机以及学习的欲望,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聚精会神、乐此不疲地努力学习。运用CAI,通过对教学信息进行定格、变化等操作,把它直观形象、新奇、促思的优点充分展现出来,动静结合,使学习情境不再受时空的约束,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
如在讲授“分数”这一新课程知识之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与本课程相关的图片或动画,然后巧妙地过渡到本课程内容的学习当中。通过创造学习情境,把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个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成直观形象的内容,比较符合小学生的思维从直观过渡到抽象的特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求知欲,把学生引进一个新奇的情境之中,从而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运用CAI反映事物本质,呈现发展过程 因为人类的形象思维是在抽象思维之前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借助图片和实物等,通过这些直观形象来获得抽象知识,特别是在图形知识教学上。比如在“圆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通常是先向学生展示硬币、蛋糕等圆状的实物,让他们在视觉感官上对圆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可是,学生通过观察这些实物而在脑海里建立的圆的形象,与数学里圆的概念有很大差别,数学中圆的概念是:以定点为圆心、以定长为半径的点的轨迹[2]。而之前学生从硬币等直观的实物中所获得的圆的形象并不是“点的轨迹”,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教会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CAI进行教学。
例如,教师先在投影仪上展示硬币、蛋糕等直观形象的物体,再通过技术手段将这些物体表面慢慢褪去,最后只留下一个圆的外形,然后问学生是怎样得到这个圆的?当学生陷入疑问时,通过利用CAI重新演示一遍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对数学概念上的圆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既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又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在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运用CAI学习化繁为简,突破重、难点 小学生对课程在认知上的矛盾,主要是由小学生对规律认识的形象性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的矛盾产生的,尤其是在对重点知识的处理和难点问题的突破上,方式的选择会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运用多媒体CAI进行辅助教学,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把小学生的各个感官调动起来,解决教师讲不清、学生听不懂的问题,化繁为简,把抽象问题具体形象化,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的效率。
比如,教师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含义”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平面图形面积的含义,在多媒体CAI课件中对不同的表面采用不一样的颜色来表示,以向学生形象地展示图形的表面,让学生更好地认识面积,掌握本课程的重点内容。而这一课程的难点则是如何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若要突破这个课程难点,必须借助多媒体CAI课件,通过采用消失、出现、动作路径等方式来对图形进行移动和重叠,通过多媒体CAI的动态演示,让学生对图形面积的含义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并且学会不同的比较面积方法。此外,再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自动手操作,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学习更有帮助。多媒体CAI课件让学生化繁为简,顺利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避免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不清、学生听不懂的问题。
运用CAI强化学习内容,巩固新的知识 运用多媒体CAI进行教学,借助其容量大、检索快以及传播效率好的特点,发挥其巨大的作用,使学生的各个感官一起进行协作学习,强化学习的内容,巩固新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在练习、巩固知识时,运用多媒体CAI教学,既可以节约板书的时间,又可以在短时间给学生提供丰富练习题目,由于是计算机拟定的题目,因此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全方位、多角度地突出重点和难点。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平时闲散时间,把有关小学数学的新资料制作成CAI课件并在课堂上进行补充讲解,以弥补教材教学资源的不足。上课的时候,可以对鼠标和键盘或遥控进行自如操作,显示多种多样并不断变化的画面,还可以缩小或放大演示画面。此外,还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给他们安排分配不一样数量和难度的练习,以提高教学的效率,让所有学生都能做到共同发展[3]。
数学来源于现实又应用于现实,只有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才能真正体现出数学的价值以及数学的美。多媒体CAI课件的使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让学生在课堂中了解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真正价值和意义,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美,从而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去了解知识、掌握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 结语
经过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媒体CAI课件进行教学,创造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反映事物本质,呈现发展过程;学习化繁为简,突破重、难点;强化学习内容,巩固新的知识,可以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生动活泼,促进教学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梅华,马小英.基于CAI的小学数学教学[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1):96-97.
关键词:法国,农业现代化,启示
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中国政府追求的战略任务之一。总结和借鉴素有“欧洲的中国”之称、当今世界农业现代化成功的典型国家——法国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应对入世后国外农业的挑战、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以及解决“三农”问题,探求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农业现代化的含义
1.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在现代化理论中,虽然不同学派和不同学者对现代化的理解和定义有所不同,但学者们普遍接受现代化的两个基本内涵:一指发达国家工业革命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二指发展中国家在不同领域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展过程。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中指出,作为人类近期历史发展的特定过程,把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的实现作为现代化完成的一个主要标志也许是合适的。
2.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含义
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应该以现代化理论为基础,结合农业特点而提出。关于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涵义多种多样,目前,较为一致的为:(1)农业现代化是一个转变过程,(2)农业现代化是所达到的相应水平时的一种农业状态。现阶段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可表达为:通过科学技术的渗透,工业部门的介入,现代要素的投入,市场机制的引入和服务体系的建立,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健全的社会化体系服务农业,使农业在形态上成为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农业。其基本目标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改变农业生产结构、投入结构、资源结构和生产方式等,提高农民素质和收入,实现农民富裕、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法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经验
从20世纪60年代实施农业现代化开始,法国农业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法国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广泛应用自动或半自动的农业机械,农业生产过程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并己发展成为高效率、集约化的现代农业。法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式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是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体系和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系统的过程。法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无疑是成功的,总结他们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主要采取了的一些措施,借鉴其成功经验,对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有重大意义。
1.注重农业的经济投入
法国农业之所以有大的发展,是因为战后法国政府加强了财政干预,大力扶持农业,包括增加农业预算支出、扩大农业低息贷款、提供巨额农业补贴,尤其是在高速发展时期,农业投资曾长期占有较高比重。如1975年法国政府用于农业的财政支出为33.379亿法郎,用于农业投资的新增贷款50亿法郎。国家农业投资占总投资的73.9%到1987年法国政府农业财政投资已经达到了269亿法郎。法国政府采取的农业投资政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从税收、财政补贴和信贷等角度对农民购买生产资料特别是农机具给予资助。 (2)以补贴和贷款的方式对农民实施的水利、道路、电气化和土地整治等农村基本建设工程给予资助。(3)对农产品价格实行保护政策。(4)农业发展科研教育和培训及农产品销售合作社等项目的政府投资。政府对农业的大量投资,加速了资本和土地的集中,大力推进了农业的专业化和一体化生产,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2.构建农业经济合作组织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家庭小规模生产联接起来形成社会化的大生产,把家庭小范围的经营和整个社会的大市场联系起来,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在法国,农业合作社种类很多。农业流通领域的合作社是农业合作社的主题,包括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和生产资料供应等。在法国的120万个农场中,有100万农场主参加了产前、产后的流通领域合作社。法国流通合作社属于纵向联合的合作社,合作社来组织、协调和推动家庭农场按照市场需要进行生产,通过流通领域合作社的运作,使家庭农场成为了食品加工企业的专业化和商品化的生产基地。这种不经过农业生产合作社就把农业生产者纳入到纵向一体化的合作轨道是法国农业合作社的最大特点。
3.加强农民的教育和培训
农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现代化农业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经营者的文化技术素质。法国把农业教育作为农业政策的重要组成。法国政府对农业教育进行改革,提倡公私共同兴办农业教育,由高等院校、农业高中、农业初中和半工半读4个层次组成农业教育体系,围绕“学以致用、就地施教、面向农村”开展教育,提高农业经营者的文化技术和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国家、省和农场3级技术推广委员会,尽快把农业科研成果推广到生产实践中去,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4.农业规模化经营
对土地集中和农业互助合作给予财政支持。为了扩大农场经营规模,法国政府购买“无生命力农场”的土地,并优先卖给大农场主。政府规定出售土地的农场主可得到35年的预备年金,以鼓励老年人提前退休。对于转业来经营农业或扩大农场规模的青年农民,国家给予财政援助。对购进土地的大农户给予免税登记、无息或低息贷款。对停止经营的农场主或出租土地者(出租土地18年以上)由国家发给奖金。农场经营规模的扩大促进了农业机械广泛而充分的运用,加速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5.用多层次、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农业现代化
法国的现代化农业,是由多层次、多元化纵横交错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来保障的。,启示。,启示。这些服务组织不仅跨地区提供科研、生产、试验、推广、教育培训、技术信息咨询、质量认证、销售及跟踪维修等服务,而且依靠自身拥有的实用的技术、准确的信息及可靠的手段,为农业生产及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农业经营者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启示。,启示。法国形成了由政府、农会、农民以及私人企业等组成的有效服务体系。,启示。法国农用工业比较发达,私人企业销售网遍布农村,有的还开办出租业务,出租农场主买不起的大型农业机械,例如联合收割机等,服务周到。在政府的倡导和扶持下,农民也合作开办一些生产资料合作社和生产资料供应社,进行产前服务。生产资料合作社由若干农户集资,主要是用银行贷款购买农业机械,雇佣驾驶员,共同使用。生产资料供应社主要供应化肥、农药、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另外,由于法国农产品过剩,有关销售问题,除了私人企业外,农民们组织了各种产后服务的合作组织。
三、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几点启示
1.国家要加大农业投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
面对市场的国际化和竞争,投资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可以说,如果没有深刻的技术革命和财政投资,法国的农业生产不可能有飞跃式的发展。现代农业需要高科技、人才和资金,不是靠农民自身的力量可以做到的,必须依靠国家的支持。借鉴法国的经验我国应因地制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按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要求,多元化多渠道筹集资金,并激励农民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当前,应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导向,集体和农民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驱动,外资投入为补充的农业投入机制,逐步完善农业投资机制,提高基本建设投资效益,确立投资主体的职能,制定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同时,政府为了保证资金的按时到位和合理使用,还应该加快农业投资立法进程,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克服政府投资的随意性。通过法规约束,来保证对农业投资的稳定增长及对资金使用的有效监控。
2.国家要建设齐全的农业经济组织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系统
多年前,我国农业改革建立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以分散的小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围绕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应积极引导和支持以行业或产品为纽带的各类民办的专业协会、研究会和合作社等农民自发的服务组织,发挥其在保护农民利益、沟通市场信息、组织产品运销等方面的作用。当然,要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必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借鉴法国的经验,当前流行的靠订单联系起来的“公司+农户”模式是一种松散而不持久的“订单农业”产业化模式。最好的办法是:在实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要采用产业一体化组织战略,塑造崭新的产业组织结构。,启示。成立各种行业协会和产加销联席会议等行业组织,让商品生产专业户普遍加入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类市场主体高度组织化的结果是,在农业产业内部和涉农领域形成平衡的组织结构,从而有力地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要加强政府在基层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大以资金为主的政策扶持。要改善金融服务,切实解决农民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贷款难的问题。要强化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监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担当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监督管理职能,制定农业服务的行业标准,规范服务行为,明确服务质量。大力推行服务质量承诺制,服务收费公示制,不断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3.国家要努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广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是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我们要发挥在农业科研、教育方面的优秀,要以农业院校、农函大、文化技校为阵地,抓好乡村干部、农技人员以及广大农民的教育培训。根据农村的现状和实际情况,开展农民教育、提升农村人力资本。加强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加强非农产业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市场知识方面的培训,有选择地组织农民到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参观考察,或外出经商、打工,以贴近市场、开阔眼界、提高素质。
4.国家要扩大土地经营规模
制约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是土地经营规模小,而且极度分散。土地逐渐集中,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必经之路。在有条件实行土地规模经营的地方,应实现土地大规模经营,以促使农村产业分工。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进行土地流转机制创新。培育核心农户,强化农业现代化实施主体。对自愿放弃土地的农民给予经济补偿,顺利实现土地集中。
5.国家要走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国家要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努力使人口、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所以,农业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基础上。法国当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向是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追求可持续发展,创造人和与自然和谐的环境。这也是当今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根据我国国情,坚持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贯彻计划生育、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三大基本国策,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要控制农业人口增长,提高农业人口素质;要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其他各种农业资源,坚持利用、开发、整治、保护相统一的原则,以提高农业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要高度重视水利规划,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建立农业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加大治理污染的力度;要大力推广生态型农业生产模式,发展绿色食品;要切实加快绿化建设,逐步建设生态绿地系统,构筑城乡绿色生态屏障,以创造一个优美洁净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科学管理,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荣渠.现代化新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顾焕章,张超超.中国农业现代化研究[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
[3]洛纯.法国农业概况[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1998,6.
[4]严官金.农业与农村现代化[M].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