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在贺州项目部做的工作职责是资料员,虽然我更希望的实习岗位是预算员,但是有学习的机会,我就会好好把握的。刚开始做资料时,我的领导觉得我刚接触,没给我布置什么高难度的工作,就给我看看了贺州市平桂管理区白马、大冲水库的相关图纸,让我先弄水库的工程概况,让我把工程概况存进电子文档里。每当遇到我不会的东西时,我先问问自己会不会,实在不会的,就问问领导。当我在图纸里看到有工程概况时,我就明白:当遇到什么不懂的,先自己动手找找,总会有意想不到是收获的;实在找不着了,就问人,没什么大不了的,不懂就要问嘛。
其实我在网上找了找资料员的工作流程,其中有:开工前资料、质量验收资料、分试验资料、材料、产品、构配件等合格证资料、施工过程资料、分必要时应增补的资料、竣工资料。
开工前资料的准备有:中标通知书及施工许可证、施工合同、委托监理工程的监理合同、施工图审查批准书及施工图审查报告、质量监督登记书、岩石工程勘察报告、施工图会审记录、经监理(或业主)批准所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开工报告等。我接触到就只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按照之前的范文对白马、大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了修改。施组的内容蛮多的,有施工总说明、工程整体规划(要求附上项目经理组织机构图及其各自的职责)、施工平面布置及临时工程施工方案、施工进度及工期保证措施(列出主要机械设备及劳动力计划)、主要工程施工方案(拆除工程、土石方开挖施工、新建放水涵洞、钢筋混凝土衬砌施工、砌石工程、钻孔和灌浆工程、涵洞封堵、护坡施工)、冬雨季施工措施、工程质量管理及保证措施、安全生产及安全保证措施、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对本工程实施的合理化建议等十个章节。大部分都可以从网上搜索得到,只要稍加修改就好了。当然在编制过程中也遇到了些许问题,例如做组织机构图时不太了解,在慢慢摸索中时间就浪费掉了;对本水库的具体情况不了解而又百度不到时是最伤脑筋的,特别是遇到领导不在的时候,就只能做着别的内容先,等待也是一种煎熬,亦是一种锻炼。
水利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蛮多的,我本以为在施组里包含了专项方案就不用再另外做了,其实我错了。如白马水库,主要工程是隧洞施工过程,还要增加防汛预案、护坡、灌浆等专项施工方案,另外也要增加安全施工专项方案、质量保证措施。
在水利工程公司实习的同学应该都有接触过《水利水电施工评定表》吧,内容蛮多的。从来没接触过这些表格的我,在接到任务后懵了。在百度和《资料员一本通》的帮助下,我找到了范本。我很佩服百度的强大!
白马水库坝址位于贺州市平桂管理区沙田镇宝马村,工程设计灌溉耕地0.08万亩,实际灌溉面积0.06万亩,水库地理位置东经111°27′00′,北纬24°18′50′,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的小《二》型水库。水库工程等别为v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水库于1965年1月动工兴建,1970年11月建成。
水库位于珠江流域贺江支流上,水库集雨面积2.20k㎡,原设计总库容80万m³,库区流域属于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本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加固工程、溢洪道加固工程、放水设施加固工程、防汛公路改造工程、值班房新建工程、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大坝坝址区原河底高程105.16m,河底床宽约110m,河谷呈“u”字形,两岸山势起伏较平缓。拦河坝直跨河床,坝轴线近南北向布置。白马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要建设项目有:大坝加固工程、溢洪道加固工程、放水设施加固工程、防汛公路改造工程、值班房新建工程、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等。
做工程质量评定表时,是根据单元工程进行各自的评定,例如:充填灌浆用的是《岩石地基固结灌浆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帷幕灌浆用《岩石地基帷幕灌浆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土方开挖用《软基和岸坡开挖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混凝土护坡、底板等用《混凝土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砂石垫层用《反滤工程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浆砌石齿墙用《浆砌石墩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等。还有个《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关键部位单元工程)质量等级鉴定表》,这个表主要用于鉴定充填灌浆、帷幕灌浆。弄完《评定表》和《鉴定表》后还有个《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三检表》,对专项单元工程进行初检、复检、终捡。
我在网上搜索了关于施工方的施工月报内容的要求:
一、施工月报内容、提供方式、提供份数须满足业主要求(一般情况下是我方、监理方、业主方各一份)。
二、施工月报内容除满足业主要求之外,还须满足以下要求。
(一)月施工概况介绍
(二)施工进度计划执行情况介绍
1、上月生产计划执行情况说明。要求按涵洞、桥梁与单位工程编号顺序列表说明。
2、对计划超前或滞后的原因进行分析,重点是对总工期的影响分析。
3、对下月生产计划安排进行说明(月生产计划必须有项目负责人签字)。要求下月生产计划原件1份(总站),复印件1份(分站);要求按路基、涵洞、桥梁与单位工程编号顺序编制,(路基单位工程以连续施工段;涵洞单位工程以每座涵洞;桥梁单位工程以墩台为编制单位)。
4、下月施工资源要素配置说明:
1)列表说明投入的施工机械情况,内容包括名称、型号、数量、完好状况(各项目部分列)。
2)列表说明下月施工主要耗材及数量与产地(按各项目部分列)。
3)列表说明下月施工拟在岗的特殊工种人员名单及证件编号(按局指与各项目部分列)。
4)列表说明下月施工拟在岗的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名单及证件编号(按局指与各项目部分列)。
5)列表说明下月拟在岗的质量检查工程师人员名单及证件编号(按局指与各项目部分列)。
6)列表说明下月拟在岗的管理人员、技术人中、特殊工种人员、工人数量(按局指与各项目部分列)。
(三)施工工程质量情况说明
1、列表说明已完工程检验批检验情况与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评定情况。列表要求同(二)第3条要求。
作为一个大学毕业生,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我们要坚定****信念。入党是追求进步的表现,这种追求应该建立在对****信仰的基础上,努力把****确立为人生的远大理想。只有树立了坚定的****信念,为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不畏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事业奋斗;只有树立了****信念,才能把个人的一生同整个公产主义事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懂得人生的意义,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为党和人民
创造性地工作。
第二,要关注现实,实现党的纲领。要深刻理解党在现阶段进行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重大决策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涵。
第三,要把个人价值置于社会价值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大学生应该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同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相统一。把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建立在把握当今中国社会发展所提供的条件的基础上,努力、充分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四,我们要端正生活态度。健康和文明的生活态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作为一个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我们的生活态度应该是积极、意志坚定、面对现实、对自己高度负责任的。
第五,我们要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团结和带领身边的大学生奋发有为、积极进取。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关键词]信息化;大学生;非物质文化保护意识;高校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17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5)09-0037-02
[本刊网址] http://
一、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劳动人民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并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它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精神文明,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体现。
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文明,非物质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如何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能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民族希望的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创新富有极其重要的责任。提高大学生非物质文化保护思想意识,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意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诠释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加强对大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可以改善他们对民族的误解,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提高大学生非物质文化保护思想意识可以使他们认识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以及其对未来发展的影响,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地承担起保护非物质文化的责任;非物质文化内容丰富,涉及历史、文学、政治、艺术、哲学、宗教、道德等多个方面,提高大学生的非物质文化保护意识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情操,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从而提升他们的个人品质。
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为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时期,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式也在发生着显著的改变,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方式也将发生极大改变。为了适应新的时展,高校在大学生的非物质文化教育中应该科学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从而提高大学生的非物质文化保护意识。
二、大学生非物质文化保护意识的教育现状
(一)高校的课程设置中缺少有关非物质文化的课程
高校是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是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应重视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教育,但是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在教育的过程中都忽视了这部分的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民俗学、民间文学两门学科都没有纳入到《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中,这严重影响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设和发展。另外,国内有些高校尽管开设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民俗学和民间文学,但是学校领导一般都不重视,不对这些科目做明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只把这些科目当做选修课程,这严重影响了非物质文化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高校严重缺乏从事非物质文化教育和研究的教师
由于高校忽视对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使得很多高校没有学科专业作支撑,导致高校专门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教师较少。有些高校的很多非物质文化教师都是从其他相关学科转行过来的,有的教师甚至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训练,这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严重影响了对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效果。
(三)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认知水平较低,保护意识淡薄
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与其他相比,它有科技文化、人力资源以及学术研究等优势,而且,高校教育非物质文化还可以提高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水平、提高高校的整体教育水平,同时提升大学生的人格品质。作为高校教育主体的大学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主力军,但是据调查显示,我国当代的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认知水平较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有近80%的大学生甚至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都说不清楚,只有5%的大学生经常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三、提高大学生非物质文化保护思想意识的对策
(一)高校开设有关非物质文化的课程,构筑学科体系
高校非物质文化教育现状归根到底源于领导的不重视,因此,要想改善这种局面,提高大学生非物质文化保护思想意识,必须从制度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予以保证。教育部门应该在高校设置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民俗学以及民间文学专业,并且有计划、有重点地在教师配备、活动经费等方面扶持一些较好的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课程,并支持和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另外,高校不能只局限于民俗学和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因此,高校除了对已有的专业重视外,还应该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其他的相关专业,从而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体系。
除了开设相关课程外,教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以普及知识、培育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为标准。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联系社会现实,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鼓励学生进行文化创新,传承中华文明。
(二)加强高校非物质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提供保障
高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课程后,还必须加强对相关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可以从外部引进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人才,另一方面对于现在在职的非物质文化教师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从而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师的整体水平,最终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除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外,高校也应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提供保障,积极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及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科研项目的开展。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研究的方向有传统戏曲、民间美术、民俗、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语言、地方艺术、古代工艺、遗产旅游等方面,研究体系趋于完备。另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形式主要有研讨会、学术讲座、参观、座谈、项目合作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推进和保护意识的增强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高校要想提高大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必须大力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工作。
(三)高校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非物质文化氛围
高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非物质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文化,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不乏是一种有效的传承方式。高校应当积极开展“保护文化遗产活动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活动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教育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另外,高校还可以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纪录片播放、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讲座、民间传统手工制作欣赏、保护文化遗产签名等多种方式向在校大学生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激发大学生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实践
高校应当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进行参观等形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大学生以自己的行动唤醒自己保护非物质文化的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实践教育是非物质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可以组织学生走向社会、深入民间,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激发大学生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另外,高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调查活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进行资料的采集,并以影像、图片、实践报告等形式对这些资料进行展示,以此让在校大学生真正近距离地了解文化遗产的现状、认知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熟悉文化遗产的操作技艺,从而增强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并培养、锻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一定压力的同时,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开拓了新的方式。新时期,高校作为我国人才的教育基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中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用新思想、新技术改进原先的教育模式,提高非物质文化的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国家开展各项活动的人才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效果关系到民族精神文明的建设,因此,在社会主义新时期,高校必须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接受新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博豪,孟秋莉.加强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意义及途径[J].长春大学学报,2012(7):1007-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