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谈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范文

谈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谈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谈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

第1篇:谈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新课程 自主合作探究 误区

如何实施新课程,新课程应该具备怎样的理念,这些问题都是新课程实施以来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所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成为眼下非常流行的做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既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

可以肯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参与讨论和探究,在很大程度上达成学生的“三维目标”,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要考虑到学生对过程与方法的把握,更要贯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如在九年级《思想品德》3.3《民族精神代代相传》这一课,讲到“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中华民族各民族的不同风采,我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从风土人情、服饰、食品、音乐、舞蹈、建筑等方面搜集材料,在课堂上让学生把搜集到的信息相互交流,然后大家畅谈感想,从而领略到中华各民族的不同风采和文化。

可是,很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和所提倡的学习方式缺乏透彻的理解,误以为提倡的方式就是新课程,忽视了“三维目标”,误解了新课程的含义。目前一些课堂表明,很多教师盲目地使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流于形式,不仅使此堂课达不到相应的效果,而且导致学生日后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以为然,甚至产生反感。可以说,很多教师走进了一个误区――“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这一误区不仅仅在课堂上有所体现,在备课、评课时也有所表现。

在新课程大力提倡新的学习方式的同时,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新课程就是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上一堂课就等于搞一两个合作探究活动。所以当一些新教师在开课前请教老教师的时候,老教师在指导的时候就会再三强调小组合作探究。这说明了一部分老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仍不透彻,因为新课程注重的应该是“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而不是合作探究的形式,这样也给新教师造成一个误导,使新教师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错误地认为新课程就等于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所以很多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考虑如何使课堂活跃起来,能有一个小组合作讨论的活动。

很多教师认为要上好公开课,准备课件是必须的,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形式的活动安排也是必须的,但是有些课堂并不需要小组合作探究,有些问题学生个人就可以回答,而教师也要安排一个小组合作讨论后再回答。例如一位老师在一次公开课教初一第一课《我上中学了》时,在导入新课环节,设计了以下提问:同学们来新学校好几天了,请谈谈你对学校第一印象。你交的第一个朋友是谁?你记住的第一个同学的名字是谁的?课堂上你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你为新集体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后再回答。这些问题,学生个人完全可以作出回答,根本无须合作探究。而很多教师为了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盲目要求学生合作探究,要求学生展开小组讨论。

在一些课堂结束后,可当评课时被否定了其课堂实施的有效性后,一些教师就会表示怀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也组织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新的教学手段,这样的课堂为什么不是有效的课堂?”课堂是否有效的关键并不是课堂的形式,还包括课堂内容,一堂课的形式再活泼,缺乏相应的内容,那也是失败的一堂课。要评论课的成功与否,应该以“三维目标”评价为标准。一般来说,不以落实三维目标为目标绝对不会是成功的课堂。只有时刻注意三维目标,关注学生的三维目标的达成才可以使课堂取得成功。而课堂活动的组织,小组合作探究的使用只是一个手段。不能以课堂形式、小组合作探究是否开展作为评价课堂是否成功的标准。

除了教师对小组合作使用存在误区和错误做法外,对学生还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甚至对教师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十分不利。很多教师发现,刚进初一学习时,学生对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比较感兴趣,对多媒体的演示目不转睛,而到了初一下学期,学生开始觉得乏味,对于小组合作也表现出厌烦,但是小组合作还能继续开展。但是到了初二,学生基本上厌烦讨论,于是在讨论时开始出现“家常聊天代替讨论”。曾经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讨论的不仅和课堂无关,而且出现“早饭吃了什么”“今天放学后去哪玩”之类的家常聊天。到了初三,小组合作讨论基本上成为了大多数同学的“中场休息”。课堂暂时中止,学生以张嘴代替发声。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在初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小组合作的过多使用,学生便对小组合作失去了兴趣,开始对小组合作厌烦。而在新课程的倡导下,小组合作在每堂课都是非常常见的,无论什么学科都频繁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甚至有时候一天七八节课都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这必然会造成学生的厌烦情绪。

总之,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和使用都存在着误区,使小组合作学习并没有有效地为课堂服务,反而浪费了课堂时间。同时学生对于频繁地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也产生了厌烦心理,当然小组合作并没有取得比以往的传统教学更好的成效,也是学生不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因,甚至小组合作学习还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造成这一切结果的,应该归结于没有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正确的理解和使用,同时这也是对新课程理念没有正确的把握的结果。

只有把“三维目标”的落实摆在首位,才能真正搞好新课程改革。所以,我们不仅要掌握快乐学习的方法,而且要给学生以效率学习的指导,在快乐学习中寻找效率,在效率学习中体会快乐。只有这样,新课程改革才能是成功的改革;只有这样,学生的课堂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2篇:谈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高中地理 自主学习 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6-023-01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越来越失去以往的效力,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之时,再奢望他们有很好的学校效率简直是天方夜谭。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尽快转变观念和角色,由知识的灌输者变成学生活动的引导者,激发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创新意识与实践水平。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通过对学生学习策略的调整,激发其努力学习的内在欲望。自主学习不是学生天生的能力,更要靠教师后期的引导。自主学习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主动性,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调查与探究,在实践中消化地理知识,在学习中强化理论,才能不断进步提高。笔者根据多年地理教学实践,简要谈谈自主学习视角下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

一、将地理课堂交还学生,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诸如地理观测、地理实验或地理调查,并且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可行的研究方案,通过与同学的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这就需要地理教师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按照他们喜欢的方式去学习。

比如,在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尝试分析其中的危害和产生原因。也可以借鉴大学实习课的教学方式,让高中生们根据既定的主体自主收集与整理资料,然后形成自己的学习资料,轮流给全班同学讲课,体验一回做老师的感觉。诸如酸雨、沙尘暴、雾霭、气候异常等重大热点问题都可以作为教学专题内容,这些紧密结合实际的专题,可以让学生在合理分析地理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学习实践来强化思维锻炼,逐步养成独立探究与综合分析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之美,提高信息收集处理能力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架构,而不是靠单纯的死记硬背。在地理教学中,宇宙神奇万象,魅力名山大川,多种多样的生物和丰富多彩的风光,都是地理之美的重要部分。地理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去发现并认识到地理的无穷魅力,当求知成为渴望,当地理美溢心中,主动性的学习便不再那么艰难。尤其是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我们要因势利导,多多鼓励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并认识问题,提高其收集有用信息并加以处理的能力。

例如,自2010年以来,全国各地中小河流和水库的损失比较严重,尤其在提到中国的洪涝灾害时,将1998年的特大洪灾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教师可以根据当地江河及支流发生的洪涝灾害为背景,让学生自行收集相关资料,查找当地江河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灾害的发生。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迅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也能在纷繁的信息数据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取得快速的成长。

三、创设情境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有句老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学生都会对未知的部分有兴趣,就看如何激发他们内心的潜在兴趣。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就无法提升其对地理课堂的热爱。只有通过一定的活动情境创设,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社会生活中来自地理无处不在的感受力,当他们在内心接纳并认识到生活中的各种地理知识时,才会激发出学生的内在学习驱动力。

我们的地理课堂不仅要用地球仪和地图,还可以将一些新奇壮观的地理物质带到课堂上来,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地理课堂。比如有一次,笔者带了一块收藏多年的漂亮水晶石到课堂,结果许多学生一下子喜欢上了地理课。还如在讲地球构造与形成的知识时,笔者播放了一部史前一万年的纪录片,大部分学生都聚精会神地爱上这些地理知识。

四、增加实践课程,强化地理与生活的融合性

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是在自然生活当中。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组织学生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或大自然中去参观考察,起强化高中生自主学习的趣味性与积极性。

比如走出校园,到野外去采集不同地区的土壤,从中探寻生态环境与土壤之间的关系。比如针对附近江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地理教师可以在讲完理论课后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就附近的河流进行资料收集与研究,并指导学生通过剪报纸、上网搜、实地采访等方式,加强地理实践与地理知识的融合。

总之,在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这就迫切要求地理教师及时转变观念,切实将课堂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与亲身体验的舞台。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导学、导读、导思、导行,给予学生更多训练提升的机会。

同时,教师在平时也要加强自身的素质提升,积极进修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准。只要我们勇于开拓勤于实践善于总结, 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教育水准,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社会为祖国培养输送更多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 陈茉莉.高中地理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7)

[2] 赖伟强.新课标下的中学地理自主学习研究[J].大众科技.2005(03)

第3篇:谈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中职生 自主学习能力 现状 培养 基础会计

【分类号】G712

职业教育是为就业服务的教育,中职生必将投身于就业的洪流,要能在今后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并力求有更高层次的发展,从终身教育的理念出发,任何教育都不是终结性教育,都只能是“通向未来的桥梁”。何况,中职生原有的知识与能力在同龄人中相对薄弱。所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能力,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在目前的中职教学中,要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应充分了解和掌握目前学生的状况,进行及时的分析和研究,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引导和培养。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多年的我,对目前中职校学生的现状感触颇深。我认为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其心理特点既喜欢独立、自主,个性倾向明显,依赖心理严重,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等。2、学生年龄较小,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但应该说这些学生在中考中是缺少竞争力的,基础较薄弱。3、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思想正走向成熟,但对职业方向的理解并不是很透彻,有一定的求知欲,但缺乏学习动力,情绪化倾向严重。

鉴于以上的这些情况,结合本人一段时间以来在引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所思、所想,特别是所做的一些尝试,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切实改善师生关系,使学生乐学。

自主学习的”自主”,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也就是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而在传统的学校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应付,接受性地学习。所以教师必须把讲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质疑问难、研讨交流的自主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去学。

1、倡导自主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理解能力,提高实践水平,培养创新精神。例如:在讲授会计凭证这一章节时,就可以采用预先布置,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搜集一些收款收据、车票、发票等凭证,再提出会计凭证的概念,掌握会计凭证的内容和填制的要点,学生既易于接受又易于理解而印象更为深刻,同样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

2、崇尚自主型的学习管理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中职学生自主学习的另外要求还在于注重技能水平的提高,只有使教学活动有声有色,才能让学生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能提高操作技能。例如:在基础会计学习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的教学时,采用模拟教学法,将全班同学分成几组,分别扮演购货单位、出货单位、两个开户行及审核人,让其模拟整个填制和审核过程。在几轮模拟中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成为各角色的活动主体,从而熟悉各环节的操作程序要求等内容。

二、不断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会学。

学生学之得法源于教师导之有方,学法指导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又一主要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授人以鱼,只能供一饭之需;而教人以渔,则将终身受用无穷”。中职教育的特点是实践性教学和理论性教学双管齐下,目的既要使学生理解能力增强、又要使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因此,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势在必行。

1、理论性教学中应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任何学科都有其产生的条件和历史必然,其中也包括基础会计这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一般学生很难懂或难以消化,如果教师能选择恰当的方式,注重引导、启发思维,用学生身边常见的社会经济现象为例,层层分解,学生便能真正“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学生触类旁通,学习困难便可迎刃而解,自主学习的能力自然会得到大大的提高。比如:我在讲会计的概念的时候,不是以书上的概念说内容,而是让学生知道“零星之算为计,总合之算为会”的真正含义,告诉学生会和计都是算,但我们没有把会计叫做算算的原因,是因为这两个算是两种不同的算法。之后,逐步引入会计的完整概念,做到深入浅出,激发学习兴趣。

2、实践性教学中鼓励学生勇敢地去尝试。

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性技能,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动手、亲身体验去掌握。而中职生由于存在底子簿、学习能力差等因素,往往缺乏尝试的勇气。此时,教师一定要鼓励、引导,让学生勇敢地去尝试。如“证―账―表”的练习,使学生在操作中熟悉从经济业务发生、取得或填制、编制记账凭证、登账、编制报表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在训练中巩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无形中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努力改进评价机制,使学生好学

通常,我们以考试作为学生的评价标准,即一考定终身。其实,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所以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获得在探究活动中成功的情感体验,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因此不仅要对知识理解掌握程度进行正确的评价,更要注重评价后让学生产生自信、激励的效应,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学习。

1、课堂中除经常采用口头评价外,还应坚持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评价性评语,在家校信息交流册上,及时沟通学生在校和在课堂的表现,反映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所取得的成绩,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鼓励学生自我反思、积极提高。

第4篇:谈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范文

新课标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学生只有把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的自主学习方式,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我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从内容入手

新课标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等命题,强调的都是学生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在内容上,可以简单地概括为 “朗读”、“揣摩”、“理解”。

语文阅读的认识过程应是系统而完整的,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它应起始于学生对课文的感知,而发展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目的是让学生能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自己分析、解决问题。因而,从认知方面来说,是个由感知到理解,进而运用的过程;从教师教学方面来说,则是要求学生从默读到朗读,再到揣摩、理解的教学指导过程。

语文阅读的感性认识阶段,就是要学生弄懂文章的基本内容,即文章写了些什么。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则是指导朗读。要做到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就必须朗读,即明白文章为何要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何在,从而达到领悟文章中心、结构、线索等问题的目的。因此,朗读有别于默读,它是在默读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朗读,从而对文章更深层次的分析、比较和理解。阅读教学要求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由此及彼的应用掌握知识的目的,亦即力争做到知识的迁移。与此相适应的则是“朗读”、“揣摩”、“理解”的阅读方法。

二、从主题入手

以上我从内容入手,谈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即首先通过默读、朗读、揣摩,让学生在心中对文章主要内容有个大致的轮廓。接着,我从主题入手谈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按整体局部整体过程学习。

通过朗读,对文章的局部,即对字、词、句、段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达到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掌握,使心中的轮廓更透彻、鲜明。对教师来说,这是对文章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进行分析教学的过程;而学生则是从认识的起始,到认识的入门,最后使认识飞跃升华的认识过程。

我们强调首先要对文章有个总体印象,强调不要将字、词、句、段作孤立的分析讲解,但绝不是反对对文章局部作深入的分析研究。有了总体印象之后,还要抓住文章的具体内容、具体人物、情节、结构和具体的描绘,进行深入精读,达到从“点”的深化掌握,到“面”的深刻理解。

对文章局部的分析,首要任务是品味重点字、词、句。教学中,我们要捕捉那些表达中心思想精确、形象、生动的词、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突出重点段落的精读。突出重点,并非为教而教,而是要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总之,语文阅读,只有首先对课文有个全面的了解,才能高屋建瓴,把握文章的重点、难点及关键词、句、段;也只有对局部的字、词、句、段作深入的理解后,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结构线索和中心。

三、从语言的比较入手

我再从语言的比较入手,谈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自主学习在语言上,可以通过诵咏、品味、感悟来感受文章韵味。可以引导学生按具体概括具体的步骤品味文章。

第5篇:谈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范文

导学案是指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这也是初中任何一门学科课程目标的共性。

2012年我校开展了省级课题“基于学案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课题负责人吴建伟老师根据导学案的实质,大胆地将我校所有科目加入到导学案实施的研究中,我校信息技术组成为周围兄弟学校信息组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校初中信息组总共有2人,都是工作没几年的年轻老师,这就是我校信息技术导学案研发的团队。

二、信息技术导学案编制的流程

第一步,我们初中信息技术备课组2人首先以教科书、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等为依据进行集体研讨;第二步,个人进行独立创作;第三步,再集体研讨、整合,最后由教研组长审核,完成导学案的编制;第四步,印发给学生(一般至少提前一天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预习时间;同时上课前抽查一部分或全部,发现问题后对下一步的教学进行改进);第五步,课后对导学案的使用进行反思和集体研讨,并做进一步的完善、存档。

三、信息技术导学案实施的流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等内容

如《健康上网》一课,首先显示了这样的学习目标:

*了解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区别,正确认识虚拟网络世界的利弊。

*建立网络虚拟世界中的道德和法律意识,理解道德和法律在网络世界中的必要性,培养良好的上网行为习惯。

显示了这样的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

在上课前通过导学案出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可以减少学生预习的盲目性,并且使教学双方的意图得以沟通,教师明确了教的目的和任务,学生也清楚了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由以前教案的教什么变为学生的学什么,充分体现了导学案的精髓和学生的主体性。

在导学案实施的初期,我们信息组在发导学案时,都会通过3-5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学习目标等内容进行有效预习,在学生熟练掌握方法后教师便可不做指导。

(二)布置课前准备

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健康上网有关的正面与负面的事例。

凡事预则立。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和预习是学习成功的法宝,也符合新课程转变学生学习方法的要求,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我们信息组在每一个导学案中一般都会设计这样能够架起学生生活与书本知识相联系的预习问题。

(三)课堂实施过程

1.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现实生活中虚拟与现实的一些图片信息,让学生进行区分。

通过出示虚拟与现实相关的图片的对比,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有效的保障了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因此我们信息组在每一个导学案的开头都设计了这样能够拉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设计。

2.小组合作、问题探究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后,再进行小组讨论

*什么是现实事物?请举例说明。

*什么是虚拟事物?请举例说明。

*你在网络社区讨论过吗?谈谈你的感受。

*你见过网友吗?请你谈谈对交网友的认识。

*网络学校是一个新事物,请谈谈对网络学校的认识。它和现实学校各有什么特点?

*虚拟事物一定有利\有弊吗?

*请你列出一些虚拟事物,哪些是应该值得是充分利用的,哪些是要尽量避免的接触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网络行为?你认为该如何分类?

*我们应该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一种常见做法。教师通过提出具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究、生生合作、师生互动中使自主、合作探究落到了实处,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事先按照学生学习的基础合理搭配,人数一般在3-4人为宜,事先制定好讨论规则、秩序以便讨论的有效进行。小组讨论可以放在课前,也可以放在课堂中,甚至可以放到课后进行。小组讨论完毕后,各小组代表交流意见,教师点评与总结。

3.课后延伸

教师出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课后延伸关注信息技术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学以致用,进一步激发学习信息的兴趣。课后延伸板块不是导学案必备板块,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4.课堂检测

第6篇:谈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先学后导;因学设导;以导促学

现象与剖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在当今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导”的痕迹越来越淡化,学生“学”的身影越来越活跃,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有效保证,语文课堂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而,细细揣摩,就会发现老师对于课堂

上“学”与“导”的定位不够准确,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存在很大的

误区。

误区一:放任自流,只“学”不“导”

这是一节二年级的语文课,学的是《台湾的蝴蝶谷》一课。上课伊始,老师就说:“课文写得非常美,你想怎样去学习这篇课文呢?”二年级的孩子,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样去学习。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下许多课堂上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语“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用你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们的想法都是正确的”……乍一听,老师的这些话似乎都做到了“以生为本”,体现了语文课改的理念。但真正站在学生角度来看,这样“放任自流”的课堂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毫无意义的。

误区二:虚晃一枪,重“导”轻“学”

课堂教学从“师本”走向“生本”已成为一种必然,于是“引导学生质疑”成了很多语文课上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然而在课堂上,学生提出的很多问题被老师一句话进行总结:“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思考价值,相信学完这篇课文这些问题一定能迎刃而解。”接下来,教师便按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学生提出的问题被抛于脑后。这样的课堂,虽然表面给了学生自主,实际上依然是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被重视,没有得到解决,教师依然在按照自己预定程的序完成教学任务。所谓的“自主”完全是“虚晃一枪”,课堂还是“涛声依旧”。

反思与探寻

出现上述情形的原因在于教师对于新课标所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有误,课堂教学只追求形式上的“自主”,没有切实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思维发展的特点,从而使“自主学习”成为“空中楼阁”。

小学生年龄小,学习阅历浅,在基础知识、自我控制、自主探究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教师指导的着眼点应立足于“学生自主”;而“学生自主”的必要条件是“教师指导”。只有正确处理好“学”与“导”两者的关系,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现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与体会:

1.先学后导重质疑

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有利于发现学生的疑惑所在。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指导,教师的指导才能有的放矢,有效地增强课堂的实效性。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创设情境,悱而启之,引领学生以一种积极思考的姿态走进课文,奏出语文课堂情智交融的动人乐章。

2.因学设导讲时机

新课程倡导教师应少讲,于是很多老师在教学中不敢轻易开讲,唯恐一讲就被扣上“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帽子。笔者认为,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把所有形式的讲都舍弃掉,教师一字不讲。相反,在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指导,应该更加具有智慧,要导在关键处。

(1)“导”在兴趣激发时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内驱力,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对学习充满期待的情况下进行指导,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导”在知识缺陷处

语文学习中,往往会牵扯到许多知识,有时,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就会影响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影响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因此,语文老师应注意发现学生知识的缺陷之处,予以适当的点拨指导、拓展延伸,智慧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3)“导”在认识模糊处

小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够全面,对课文内容的解读往往有偏差。尤其在鼓励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的当下,学生对于课文的解读更是呈现出“千姿百态”。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差时,教师一定要抓住时机进行引导,让语文学科真正关注学生健康的成长。

3.以导促学须实践

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以导促学就是要求教师关注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会方法,并能巧妙地运用方法进行语文学习。

第7篇:谈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6—0044—01

英语阅读是一种在个体原有认知结构、认知方式下的认知活动,因此,借助于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教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如何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浅见。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只有学生对阅读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教材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首要材料,教师通过挖掘教材特点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不错的选择。为达此目的,就要深挖教材,把教材有趣味、有实际意义的一面挖掘出来,并呈现给学生。同时,教师要在认知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结合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等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形式,让教材的智育、德育与美育因素凸现出来,这样,教学设计就会别出心裁,教学过程也会妙趣横生,学生学习积极性自然会很高。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选择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教材特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兴趣间接兴趣交替使用,使学生保持持续兴趣以及巧妙设置悬念,激活学生兴趣。

二、让学生体验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简单地说,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策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策略。可以大致分为三种:(1)计划策略,即学习前设立学习目标和计划如何较成功地完成这一目标;(2)监控策略,即学习中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3)调控策略,即学习中和学习后对认知行为的及时矫正和补救。元认知策略可以从方法上保证学生英语阅读自主学习的有效进行。

生词一直是英语阅读的拦路虎,很多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畏难情绪或者感到厌倦都是因为生词太多造成的。而阅读攻略是利用元认知策略里的理解监控策略,使学生在面临生词时通过灵活处理,使其不影响或较少影响阅读。

三、让学生善用资源

1.帮助学生认识资源。认识资源是吸取资源、利用资源的前提,在信息多样化的时代,英语自学的资源也比以往丰富了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认识资源的能力高低对于他们自学能力的高低至关重要。目前,可供学生自学的资料非常广泛,除了传统的教材、工具书与练习册之外,还有大量的教辅书籍、广播电视节目、英语报刊等,这些都是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宝贵资源。充分认识这些资源可以采用观察、查阅、尝试、咨询与讨论等方法进行,准确认识资源会为快速、准确地选取并利用资源提供充足的准备。

第8篇:谈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设疑激趣;自主学习;实际

在新的课改背景下,有不少一线小学语文教师都有相同的感受:“课本越变越新,教学越来越难,学生越来越差”……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解决的方法和手段也很多。现仅就在语文课堂上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原则,改善这一状况,提高教学效果,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课堂应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而不是教师自我展示的舞台;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发号施令的说教者和监督者。本着这一思想,我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原则融入以下五个教学环节中。

一、设疑激趣,锁定目标

悬疑小说为什么能够吸引读者,使其欲罢不能?就在于作者巧妙设疑,紧紧抓住了读者欲破迷雾的心理。如若教学伊始教师不卖关子,平铺直叙,学生就无法获得欲求破解的包袱,学习兴趣从何而来呢?

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有义务为学生设置悬疑。怎样设置悬疑?素材从何而来?这需要教师平时的点滴积累。曲折案例、大家访谈、成语典故、时事新闻,不管是来自报刊、电视还是网络,只要和课本内容有联系,都可引入课堂。但必须注意:素材不但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而且要有很强的指向性,即为课堂教学目标来服务。倘若素材只是单纯地为了吸引学生,却游离了教学目标,那就是越俎代庖、喧宾夺主。素材只能是形式,而目标才是内容,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

设置好紧紧锁定目标的悬疑,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其余四个教学环节的进行埋下伏笔。

二、自主学习,初步解疑

学生的求知欲望被调动起来后,怎样才能使他们更好地接近或达到目标呢?众多的教学理论、实践和事实已有力地证明了应以学生自学为主。

本着认识论的观点,课本知识是间接经验,如果课堂教学还是一味地教师讲学生听,等于是学生直接从教师处获得了间接经验,这绝不能等同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将课本知识直接转化为自己的直接经验。因此,教师必须解放思想,始终不能忘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自主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应是我的学习我做主,但教师必须发挥指导作用。指导学生不要一味单纯地掌握课本知识,而是学会运用课本理论解释先前设置的疑问,并能生成一些自己的独到见解。如此一来,课本也就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将会以工具的面目被学生重新接纳。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培养和锻炼分析、归纳和实际运用的多种能力。

限于阅历和经验的匮乏,学生对疑问的初步解答或许偏颇,甚至错误,而且肯定是不一而足的,对此教师不必有太高奢求。我们必须承认和尊重个体的差异,这将为下一个环节的实施提供有利的条件。

三、合作交流,

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得到的初步释疑毕竟是一家之言,可能有失公允,也有待验证。从学生角度出发也希望得到和他人交流的机会和他人对自己所得结论的评判或认可。因而,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这一环节,不同的思维方式,势必会激起学生新的思维火花,从而催生新的思维成果,这也就蕴涵了创新性学习的理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合作交流绝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为了交流而交流。

经历这一环节后会有什么结果生成呢?由于交流合作往往是学生四人至八人结成小组形式来完成,因而结论往往较多,但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1)就某一点达成共识;(2)就某一点意见相悖;(3)就某一点各有千秋。如何处置这一情况?我认为,教育学生不啻是明智之举。真理是越辩越明的,在的基础上将话题引向深入,达到某种程度的共识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四、深入探讨,达成共识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其广度、深度都有待提高,辩证性和抽象性也是差强人意,因而合作交流的结果往往是具体的、感性的,缺乏对实际生活的指导意义。这就使得教师有必要将学生的合作结果引向深入。在此,教师不但要担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还应该是问题的发现者和向学生学习的学习者。经由教师的指点,学生会多角度、多层面地重新审视自己的结论,具体就会走向抽象,感性就会走向理性,从而深化对学习目标的理解。

深入探讨需要教师“拨乱反正”,引导学生对目标达成共识。适时地精讲是必不可少的。在此,有些教师可能会走入一个误区,即新课改就不能有教师讲解,这实际上是教师自己人为地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与接受式学习方式对立起来。实际上,当出现下列情况时教师的讲解是必不可少的:(1)学生认识肤浅时;(2)学生争论不休时;(3)需要夯实基础、提升情感、构建教学资源时。通过教师的讲解,为学生达成共识提供了方便。学生也会发现与他人有异议的地方,往往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包容与相互转化的关系。

五、联系实际,指导生活

语文课尤其应注意兴趣、语言文字的教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样,课堂才有实效性和生命力,学生的学习也才有动力。同时,新课改下的学科本来就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也使得达成共识的结果更好地付诸实践成为可能。因而,在课堂巩固练习和布置作业之前,应有一个环节让学生谈谈课堂学习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如此一来,学生就有了成功的体验,才会自觉自愿地融入课堂学习,才能谈得上“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

至此,自主、合作、探究,才形成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链条。

第9篇:谈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革新课堂 培养兴趣 提高效益

一、注重新课程的改革对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起到的升华作用

新课改的核心在于把教育教学的目标定位在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发展,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来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此,教师要重新审视课堂活动中角色扮演的问题,把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实现学生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向新课改指导下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转变,切实做到师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民主、平等关系,从而使教学方式、教学策略、以及评价方式能够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和知识技能发展的双重要求。初中英语教学应该按照《新课标》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教材学习为活动中心,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展示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我在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着力培养兴趣、促进主体参与、实现分层教学、形成异步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踏上初中英语教学工作岗位近四年的年轻英语教师,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与反思,就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拙见。

二、从七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力量,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学习兴趣的生成为前提。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学生的实际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多采取听、说、读、写、唱、演等多种活动形式或情景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勇于开口说英语,努力做到多听、多读、多记、多写。笔者的做法是 :从七年级开始,建议同学们学生反复听英语教材同步录音带,利用周末收看英语电视节目,如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或收听英语广播,如CRI、VOA、BBC,营造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收看英语电视节目或收听英语广播,对于初中生来说,刚开始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但坚持下去定会有收获。另外,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背诵英语课文,甚至做过的习题,也是很好的朗读材料。让学生喜欢英语是学好英语的前提。

三、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情景是十分重要的。如在教学去购物的对话时,我事先准备了文具、服装、水果、饮料等,上课时把它们陈列出来,讲台便成了柜台。教师扮演营业员,学生扮演顾客,顾客要喝饮料时说:“CouldI havesomeorangejuice ?”营业员就拿出该件商品回答:“OK”并说:“Here you are.”顾客说:“Thank you.”Here is money. 表演完一遍以后,教师再用学生学过的其他的单词套用句型,学生可以创新地加一些话,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到台上进行表演。表演的过程就是巩固操练句型的过程。这样表演了数遍之后,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新的句型。再如学习打电话、问路、看病等日常交际用语时,尽量用情景教学。这样做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学会了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逐渐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多听、多背、多说、多看是英语学习的真正开始。为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自觉多听英语教材同步录音带,精听、泛听结合,尽量多看英语电视节目,并大胆开口,学习、模仿。所学英语课本尽量背诵,努力做到温故知新,英语课本反复大声朗读。抓住一切说英语的机会,做到表达清楚、发音准确 。平日里要养成阅读适宜英语报刊、课外读物的习惯,多多接触英语。其次,养成预习的好习惯,课前认真预习,对要求掌握的重难点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大胆回答。第三,养成善学、好问的好习惯。勤于思考,认真实践。对所学知识及时进行归纳、整理,课后做好复习、巩固工作。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先独立思考,再请教。最后,要养成使用英语字典的好习惯,培养自主查阅能力,开阔视野,积累英语短语、句子,进一步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给予鼓励和指导,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所收获和提高,逐渐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思考,自主学习能力定会得到有效培养。

五、采用“先学后教”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