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服装行业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河南服装行业正在集体向互联网+思维做深度探索。5月28日,“2015河南服装大会暨互联网+服装智造论坛”在河南省西平县举行,现场座无虚席,共有河南省内外服装企业家千余人与会。
这次大会的主题,一是总结2014河南服装行业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展望2015;二是如何在新形势下运用互联网+做好服装行业的下一个市场突破口。其中,尤其以互联网为契机,千人大会探讨河南服装行业的发展前景。
可以看到,河南服装协会主办的这次会议一个明显的差别,就是“服装智造”,字面上的变化,表明了河南服装行业互联网转型的决心。
服装行业里的互联网+
提起河南服装行业,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河南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李刚。通过李刚多年在河南服装协会的运作,河南服装行业正在走进引注目新的发展阶段。其中,尤其是“巧媳妇工程”、“安家工程”、“品质提升工程”、“信用合作融资工程”、“新兴市场拓展工程”等五大系统工程的开展,为行业环境的打造奠定了深厚的互联网基础,并产生深远影响。
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河南服装保持25.49%的高速增长,全省服装产量13.83亿件,第一次实现了为全国人均做一件衣服的历史跨越。今年持续保持良好态势,1―2月份,全省规模以上服装企业产量2.64亿件,同比增长38.76%。
作为此次服装大会的举办地――西平县,因其具备悠久的嫘祖服饰文化和服装产业等优势,驻马店市政府也准备将其发展成为以服装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大会期间,众多与会人士表示,互联网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培养有一定的商业环境基础,互联网也不是孤立的,需要智能化的产业技术与人才引进。未来企业要想真正在互联网上淘金,则需要更深的眼光和勇气。
事实上,最初与互联网正面接触的行业当数服装业。在淘宝天猫等平台,有数以万计的网店被拉上了互联网的快车道,使得很多网上生意人赚得盆满钵满。
但现在,随着竞争的日益白热化,加上服装品牌的贴牌化、无序市场竞争,山寨经济的挤压,这个行当在互联网平台上的业绩已经面临重创。无论是以淘宝为主的第三方平台,还是企业自建电商网上销售终端。
李刚在他所做的2015河南服装大会工作报告中说,在做大总量为目标的基础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所谓解放思想,首先要认清形势,把握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趋势,前瞻性研究互联网可能引起的行业业态变化和产业颠覆,进而调整心态,转变思路,坚定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决心。
对此,河南服装设计协会相关人士说,未来服装行业的发展,将是一个产城融合的智能化过程。为什么是智能化?这里面不仅仅是互联网营销平台的加入,更多的是运用对各种资源整合的实现步骤。
他把未来服装产业的发展比作一台飞机机翼。这台机翼涵盖有九大服装制造运营体系:其中包括物联网体系、智能工厂、大师工艺系统、供应链插座系统、特色引领和多元跟进系统、大众创业园区、研发事业中心、金融互联互通计划、互联网贸易。这九大系统互为条件,构成一件衣服从产出到销售的市场新模式。
也就是说,对于服装行业的互联网+。不仅仅是在销售端,它既包括利用物联网技术在生产阶段的智能工厂,也包括在设计研发阶段的大师工艺云服务系统,还包括市场、金融互联的智能服务,而销售终端只是作为“服装智造”产业的一部分。
该种观点也得到了与会服装界精英与驻马店市领导的认同和赞可,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郑州领秀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勇斌当即就表示,如果西平的服装产业规划按照上述样本做,我一定把厂子从郑州迁过来。事实上,陈勇斌和他创办的梦舒雅女裤品牌,目前已经是河南女裤第一品牌。
互联网思维就是用户思维
实体店面遭受猛烈冲击,特别是以百货、商场为代表的商业业态遭到互联网千穿百孔的重创之后,传统的服装产业面临历史上最为严峻的考验;电商平台砸钱不见水花,不断要耗光多少服装制造企业的微薄利润,但互联网模式的集体爆发已经势如破竹;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河南服装产业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在瞬息万变的行业形势下,是否企业都应该向互联网+买单?很多已经在互联网终端尝到甜头的企业可能会簇拥而上,但很多深耕服装行业几十年的企业家还是给出了理性的思考。
在互联网+服装智造论坛上,中国服装行业协会蒋衡杰提及服装企业在竞争中立足的四大要素:一是要有优秀的品质;二是有独立的设计品牌;三是有成本优势;四是要物联高效。其中,他把与互联网结合的要素放在了最后阐述,显而易见,企业植入互联网因子并不是让企业持续发展的全部。
“互联网是一种趋势,是未来各种行业发展都要触及的东西,但是,它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它只是一个工具,企业家只需要掌握这种技能就好”。 中国裤业企业家协会理事会副会长、郑州云顶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涛如是表示。而就在去年双十一期间,云顶服饰品牌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突破了5000万元,成为该企业业绩增长的一个突破点。
刘涛说,现在服装企业遇到的一个瓶颈是,如何让互联网思维更多地去引入实体店,而不是放弃实体,另开张去做互联网。“互联网思维就是用户思维,企业的销售应该回归到产品本身,现在不是互联网太厉害,而是实体店太落后”。
事实上,电商的竞争比实体更激烈。据刘涛在业内的经验,满腔豪情试水电商的很多,但能够盈利的企业少之又少。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与其把钱投入电商,还不如多做几个批发档。
香港锦艺集团副总裁陈锦庆也表示出同样的看法。锦艺集团是做纺织起家的集团性公司,其在郑州所做的锦艺轻纺城项目现已成为中部地区承接服装产业转移的重要商品集散地。“企业无论是利用互联网,还是其他平台,最重要的是需要一个快速的产品供应链反应系统,通过更多的产品反应机制赢得市场先机”。陈锦庆说。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 国外研究现状 2
1.2.2 国内研究现状 4
1.3 研究方法 6
1.3.1文献综述法 6
1.3.2模糊综合评判法 6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8
第二章 供应链管理理论概述 10
2.1 企业管理模式的演变 10
2.2 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产生 10
2.3 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11
2.4 供应链管理的作用 12
2.4.1 供应链管理实现了节点企业的同步化运作 12
2.4.2 供应链管理增强了节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2
2.5 品牌服装行业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13
2.5.1 产品类型和供应链模式之间的匹配 13
2.5.2 以消费者为中心 14
2.5.3 服装供应链具有复杂性 14
2.5.4 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性 14
2.5.5 服装供应链的动态性 15
2.5.6 服装供应链的交叉性 15
2.6 品牌服装行业供应链管理的不足 16
2.6.1 供应商管理的不足 16
2.6.2 库存管理的不足 17
2.6.3 供应链管理缺乏信息支撑 18
2.6.4 缺乏对供应链设计的整体思考 19
第三章 A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 21
3.1 A企业及其供应链管理介绍 21
3.1.1 A企业简介 21
3.1.2 A企业供应链管理介绍 21
3.1.2.1 生产外包 21
3.1.2.2 特许经营运作方式 22
3.1.2.3 有效整合企业资源 22
3.2 服装行业供应链管理现状 22
3.2.1服装行业供应链管理模型研究 22
3.2.1.1采购模型 23
3.2.1.2库存模型 23
3.2.1.3 小结 27
3.2.2品牌服装供应链的现状调查分析 27
3.2.2.1服装企业供应链基本形式 27
3.2.2.2雅戈尔企业的供应链分析 29
3.2.2.3 ZARA的供应链分析 30
3.2.2.4美特斯·邦威的企业供应链分析 31
3.2.2.5 小结 31
3.3 A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评价及存在问题分析 32
3.3.1 A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评价分析 32
3.3.2 A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35
3.3.3 A企业供应商管理存在的问题 37
3.4 A企业品牌服务供应链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39
3.4.1 A企业库存管理的优化策略 39
3.4.1.1 实施供应商库存管理和联合库存管理 40
3.4.1.2建立协同合作关系 41
3.4.1.3构建库存优化保障机制 41
3.4.1.4构建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42
3.4.2 A企业供应商管理的优化策略 43
3.4.2.1 制定供应商评估指标体系 43
3.4.2.2 采用科学的方法选择供应商 43
3.4.2.3 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44
3.4.2.4 控制供应商管理的风险 45
第四章 我国品牌服装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建议 47
4.1 我国品牌服装企业要向国际品牌服装企业学习 47
4.2 增强合作意识和共赢意识 47
4.3 提升库存管理水平 47
4.4 提升供应商管理水平 48
第五章 总结 49
参考文献 5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深圳服装行业实现了飞速发展,培育了一批“土生土长”的知名品牌,具有技术领先、人才聚集和配套集中等特点,是深圳市的优势传统产业。深圳现有服装企业3000多家(其中800多家自有品牌),其中,外向型出口服装企业1200多家,从业人员30多万人,2010年全行业实现总产值1500多亿元,出口总额近百亿美元。
深圳服装行业具有规模化、集中化优势。在毗邻香港和对外出口的拉动下,逐步形成了产业聚集优势,拥有八卦岭、天安数码城、莲塘、布心等享誉省内外的服装产业聚集地,使深圳服装行业从设计到成衣生产逐渐体系化、规模化。2011年,“深圳服装产业集聚基地”的建设稳步推进,进一步完善了深圳市服装研究开发中心等相关配套设施,打造深圳“时尚硅谷”。
2 服装行业产品质量状况
根据政府相关部门的数据,可从质量竞争力指数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两个方面,结合企业调查统计情况,比较准确地分析出深圳服装行业产品质量总体状况。
2.1 质量竞争力指数状况
2010年,服装行业的质量指数为81.43,比国家同行业指数高5.08,比上年高0.94。行业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1.6%,产值合格率为97.4%,处于近5年最高位。近年来应对金融危机,行业加快重新布局,部分企业成功转型并巩固了国内市场的影响力。标准及技术水平、供应链管控和品牌附加值是行业优化发展的重点。
2.2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状况
截至2011年11月底,全年对该行业的成人服装、儿童服装、运动服装、床上用品及内衣等产品进行302批次抽查,合格率76.5%,比上年提高了6.5个百分点。
总结近年抽查情况,2006—2008年纺织服装产品的抽样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抽查范围由原来的生产领域拓展至流通领域,抽查产品不仅是深圳产品,还包括来自全国的商品,因此2009年的抽查合格率明显降低,随后两年,随着深圳市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大,抽查合格率逐步回升。此外,2008年以来纺织服装产品抽查数量减少,样本量的降低也导致合格率数据的代表性降低。
从抽查结果来看,近年来儿童服装(含校服)合格率较高,达81.2%;而床上用品合格率较低,仅为57.9%。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大中型企业产品质量较好,尤其是名牌企业的抽样合格率高达90%(不计标识符合性),但小型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仍然较多。
从抽查项目来看,抽查主要包括标识说明、纤维成分和GB 18401基本安全要求中的项目,对其他理化性能抽查较少,对童装的机械安全性等最新要求尚未考核。这主要是因为服装标准较多,综合性抽查项目宜简化统一,但也带来部分质量问题难以发现的情况,该问题可通过今后补充一些专项抽查来解决。
3 服装行业产品质量存在问题
从下图的监督抽查结果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服装产品主要存在以下质量问题。
2010年至2012年抽查主要不合格项目占比分析
3.1 服装标识标注不规范
相当部分企业不严格按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对产品进行标识标注,在近年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发现,服装产品不合格项中,很多因标识不合格导致,该项目未列入2012年抽查项目。
3.2 安全性指标不合格
一些产品的安全性指标如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甲醛、pH值、染色牢度等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
3.3 纤维实际含量与标识不符
纤维含量与明示标识不符,部分企业还夸大产品面料成分及其功能,如标注含有80%棉,而实测结果仅含有20%的棉;有些产品标注有20%羊绒,而实测结果为0,存在质量欺诈行为。
3.4 理化性能不达标
部分产品尺寸变化率不合格,造成服装经洗涤后易变形从而影响产品的使用功能。织物强力不合格,造成服装在穿着过程中易破烂,影响产品的耐用性能等。
4 深圳纺织服装产品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我市服装业虽然企业多,产值大,但纺织服装行业的质量水平仍不能使消费者满意,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4.1 中小企业质量意识不强,质量控制体系不够健全
因服装加工企业进入的门槛较低,深圳市的服装企业80%为中小型企业。部分小企业质量意识淡薄,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也缺乏质量管理专业人员。目前,全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通过认证的比例仅仅是规模以上企业的1/14。
另外,深圳服装生产大多采用委托外发加工的方式,要保证服装的质量,就要从面辅料、配饰、下单等源头抓起,但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系统的产品供应链质量控制体系,产品质量控制一般由完成成衣加工的企业来承担,某些质量问题在成品检测时发现已很难整改。
4.2 企业标准化意识淡薄,难以应对更高的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及技术贸易壁垒
目前深圳市很多企业缺乏对相关产品标准的系统了解,对刚实施的新标准的不适应期较长,导致企业在不了解产品质量标准要求的情况下采购原材料,且生产工艺控制与质量控制没有和标准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整个服装品牌供应链对标准化的认知不足,因此出现产品质量问题较多。
近年来,质量标准技术壁垒已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主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特别是随着人们对生态和环境问题关注程度的加深,美国、欧盟等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与质量安全相关的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一些外向型加工企业由于对国外法规和标准要求了解少之又少,导致很多出口产品出现退货问题,并由此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4.3 行业缺乏质量管理和标准化人才以及相应的持续培训机制
服装行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据统计,70%以上人员只具备初中、高中文化水平,而通过对115家生产企业质量管理状况调查,获得国家质量工程师资格证书的人员仅为115家企业职工总数的2‰;很多企业没有专业的质量控制人员,加上企业的管理制度及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企业的人员流动性较大,没有固定的品质管理人员跟踪标准的实施情况,也未能接受持续的质量标准培训导致不能很好地对标准进行系统的掌握,也未能及时更新标准。
5 改进和提升纺织服装行业产品质量的措施
如何改进和提升产品质量,对于整个深圳服装行业的前景与发展至关重要。为推进深圳服装行业的科学发展,加速行业升级转型,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措施:
5.1 强化政府监管职能,“查、治、管、扶”四管齐下
“查”就是全面查清企业数量,全面监督抽查和执法检查。“治”就是加大处罚力度,坚决责令改正或暂停生产。“管”就是对企业实施全过程监管。“扶”就是扶持企业走向规范,扶持好企业创新创优,促进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
5.2 提升质量技术服务,创建公共检测平台
质量技术服务机构应进一步加强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完善质检机构的能力建设,紧密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开发高新技术纺织品材料的检测能力,为企业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同时为企业解决相应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难题。
5.3 推进服装产业标准化战略,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国际市场方面,出口从去年以来一直负增长,今年1―9月我国服装出口负增长7.46%,这跟国际市场需求低迷、汇率变动等因素有关。国内市场,1―8月服装销售增长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个点,大家都身在其中,都有感受。
但是,我们同时也客观地看到,行业15493家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行业销售利润率同比上年增长0.02。这说明,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行业发展主流依然平稳良性,同时面对缓增长的新常态及消费新变革时期,行业积极调整转型创新的效果显现。
其实应该说,自2011年以来,服装行业就一直处在中国经济转型、缓增长的新常态之中,所以困难和压力已成为“常态”。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看到,我们作为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产业,特别具有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活力,尽管面对的困难和压力不小,但我们的企业和企业家表现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务实、理性和成熟。我们现在和企业交流,很少会听到对大环境的抱怨或如何要政策,大家都在积极地围绕消费变革、商业变革以及技术进步,思考自己的不足,务实创新实践。
7月份,在中国服装协会年度会长会议上,我们的会长们围绕目前行业发展形势,交流了对行业本质的认识,特别是表达了对行业创新发展充满信心的理念和态度……我想,这些思考和思想从数据上是看不到的,而这其实才是我们行业现阶段应对挑战与变革最真实的积极面貌。
今年上半年,我和一个非常优秀的女装品牌企业家的交流让我印象很深。他说,首先,我没有什么所谓的新思维,只有裁缝思维,服装企业最重要的就是要把衣服做好。因为在中国,优质而且性价比好的商品仍然是稀缺资源。其次,制造要成为核心竞争力,因为优质并且具有创造力的制造也是稀缺资源。再次,创新到最后还是人才问题,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所有的保证。他总结了三句话:设计是先导,制造是核心,销售是水到渠成……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目前,其品牌在全国一线城市有200多家直营店,其中有100多家店排在这些商场女装销售的前五名,40多家店位列销售榜首。
我想,这就是当下服装行业应对变革、务实开拓、具有引领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代表,也是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最为珍贵、最为宝贵的企业家精神。他们真正认识到国家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品战略的核心要义所在,这也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10月11日―13日,行业在上海举办了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秋季展,有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个企业和品牌参展,观众达6万多人,现场人气非常旺,交流洽谈的氛围也很热烈。其实,展会就是产业和市场的一个缩影,在展上我们看到,不管是参展商还是渠道商,大家都在积极地了解当下消费与生产变化的新趋势,交流沟通新的产品、新的技术,探讨新型商业模式,寻求创新发展新的路径。我们说展会是行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我们也的确从展会上看到行业转型升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态势。
所以我认为,中国服装行业已走到一个全新的转折点和分水岭。如果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现代服装产业在满足国内市场消费的刚性需求以及在国际产业格局中发挥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而构建起全球最大的服装产业体系可以看做是我们第一轮发展的话,那么,在消费变革、科技革命的背景下,我们的行业其实正迎来全新一轮的产业发展期,这是中国服装产业又一个黄金发展期。这个发展时期,我们发展的背景、特征和过去完全不同,行业将全面走向升级,我们的创造力、创新力以及价值创造力将全面提升,行业的品牌建设、文化建设以及时尚话语权也将全面提高,整个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产业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我认为,行业新的发展期有消费变革和科技革命的背景,有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也有三个非常重要的支撑:
首先,中国服装产业拥有着全球最好的产业基础和产业资源的积累,工业化后期科技进步所推动的创新非常重要的是要基于产业的积累。通过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定制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与延伸,提升产业的柔性化制造水平、资源配置能力以及上下游协同创新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智能化制造以及基于物联网的云制造,中国最具有条件和优势。只要我们抓住本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全面提高我们的制造效率,制造的创造力、创新力和竞争力,我们在未来的世界服装制造格局中一定能全面构建起全新的优势。
其次,消费变革和消费升级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商机,这也是推动行业新一轮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引擎。我们应该看到,在市场数量增长放缓的背后,是个性化、时尚话和性价比需求的全面提升。新消费对品质品味的需求,势必为我们的产品设计、文化创意、跨界融合、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带来巨大的拓展空间。同时,中国年轻设计力量以及年轻创业群体、“创二代”的成长,也将全面推升整个产业的文化创造力和产业的素质。
再次,中国服装行业与生俱来的市场化和不断创新的基因是决定我们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动力所在。其实在今天,服装行业在新技术应用、模式创新和品牌创新等方面应该说在各行业中都走在比较前面。最重要的是,一大批服装企业家在思维理念上开放而务实,他们积极拥抱变革,拥抱挑战,关注市场和消费的变化,关注技术进步,关注产品与服务,这无疑是这个行业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产业下一发展时期最为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上网搜索一下,欧通国首创的ITAT模式被媒体广泛报道,并认为这种模式将使ITAT成为服装业的国美或苏宁。07年到2008年初,欧通国的媒体的曝光率并不亚于李彦宏和牛根生们。
ITAT的商业模式:爱上“三角链”
铁三角联盟和利益共同体:即“服装生产商+ITAT集团+商业地产商”。由服装生产厂商(供应商)负责供货;商业地产商 (物业)负责物业场所的服务;而ITAT只负责门店的装修及经营管理,并且拥有收银控制权和人员管理权。
这种轻资产模式对投资人无疑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可以做到“零货款、零场租、零库存”,即ITAT向上游的供应商进行代销,而不用提前支付货款;实行浮动场租,根据每月的销售额,按比例跟每个商场结算,而非事先签订租赁合同;由供应商承担库存压力和物流配送费用,不承担库存风险。
ITAT商业模式的软肋
首先,货品缺乏吸引力。在ITAT链式共营模式中,货品的研发以及生产由厂家完成。而ITAT在货品的选择权上显得非常局限,甚至陷进了“别人给什么,我就卖什么”的困局。服装潮流对于缺乏市场经验的生产厂家来说,未必能及时捕捉到从而转化到产品上,而对于缺乏货品绝对主动权的ITAT来说,产品的销售策略的制定也是困难重重。
其次,非主流地段的卖场。一线地产商未必愿意承担这种风险。ITAT卖场普遍分布在一些非主流的商业地段。这无疑对其产品的销售以及ITAT的品牌形象有一定的影响。
再次,物流配送跟不上扩张速度。许多厂家也开始埋怨ITAT的配送效率低, 货品迟迟不能上市。
缺乏对服装行业本质的深刻理解
无论是“货品缺乏吸引力”还是“非主流地段的卖场”或者是“物流配送跟不上扩张速度”都不是根本的原因。“行业本质对于商业模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再好的商业模式也必须建立在对行业本质的深刻理解之上。
服装行业本质是什么?
是“时尚”、“潮流”或是“品质”、“资金实力”、“设计水平”吗?表面上是,但实际上却不见得。实际上,服装行业的品质是――缩短前导时间!
什么是前导时间?就是从一件衣服从设计到生产、销售、回款这个流程,如果谁能尽快的缩短这个前导时间,谁就会在服装这个领域获得胜利。根据数据分析,时装产品每天贬值0.7%左右,只要提前10天卖出,就少贬值7%,毛利率就可以增加13%,谁更快谁就有可能成功。在中国,服装企业们的“前导时间”是180天,李宁也不过如此,在美国,最快的能作到100天,即一件衣服,从设计到销售,需要100天时间。而西班牙的ZARA品牌能把时间作到12天。ZARA是如何达成这个目标的?
其一,ZARA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吸收全球的时尚潮流信息。
其二,ZARA在西班牙总部拥有超过200人的设计团队,他们自己并不独立设计服装,而是迅速消化全球的时尚信息,挑选出最受顾客欢迎的服饰,经过改良与变种,迅速推出最流行的款式。
其三,ZARA极力缩短服装的前导时间(一件服装由设计到售卖的时间间隔)。一件ZARA时装从酝酿设计到产品上市,平均仅为2周,遥遥领先于GAP的半年到一年。
其四,运输上,ZARA不惜以空运争取时间。
至此,我们不难总结出ZARA的商业逻辑:不去创造时尚潮流,而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消化全球的时尚潮流信息,挑选出最受顾客欢迎的服饰,经过改良与变种,迅速推出最流行的款式。 争取了时间就避免了服装的贬值,提高了毛利率;由于每年推出的款式数量巨大,可以采取款多量少的方式进行“款式限量销售”模式,无需打折即可全部消化,避免了传统款少量多所造成的后期滞销;同时服装款式的迅速更新,加强了客人对ZARA的新鲜感,每年消费者平均光顾其商店17次,而行业平均水平仅为3-4次。
ITAT怎样走出经营困境?
缩短“前导时间”是服装行业的本质,ITAT作为商业运营品牌不可能去自己生产,如果自己生产,ITAT的商业模式将荡然无存了。那么是不是就没有办法解决呢?肯定不是,任何问题都会有一个解决办法,直接不能解决,也可以迂回解决。或许金融危机下,这是一个机会。
什么因素制约着前导时间?从上面的分析看出,ITAT可以改变的有以下几项
第一:时尚、潮流信息的收集、分析
专门设置一套情报系统,跟踪当下的流行时尚信息,甚至专人跟踪流行前沿的米兰、伦敦、巴黎、东京等潮流信息。
第二:改善、提升物流配送能力
建立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如果前期不到位,可以借助第三方物流实现快速配送、交货。
第三:商品规划、组合
根据时尚的信息,可以调正好产品规划和组合,实现快速周转,减低库存率,最终提升投资回报率。
现阶段,网络技术逐年加大了对服装行业市场营销的冲击,而服装企业本身也尝到了网络营销模式运行的甜头,因而,不断有服装企业加入到网络营销大军中,为企业的发展谋求了新的出路。
(一)逐年增大的传统营销压力
我国人口众多,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发展取得了质的飞跃。作为世界上服装生产和消费的大国,我们有众多的服装生产企业,而这也意味着有很多的人分食一杯羹,市场竞争自然激烈。由于时代流行性的特点存在于服装行业中,不同的季节和地域其服装的流行特点也会有所差异,因而造成了服装行业同其他行业相比不同的生命周期。在网络科技环境的影响之下,人们在购买服装的时候主要是从高性价比、流行性以及便利性三方面进行考虑,而传统的服装营销渠道自然难以满足这一要求。可见,服装企业传统的营销模式若不进行改革,与时代的发展需求不相符合,势必会被社会淘汰。
(二)进行服装营销方式改变的重要性
在互联网的普及下,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逐渐发生了改变,笔者从国内互联网中心的有关于第三十五次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状况统计中看出,我国已经有近四亿的人倾向于网络购物。近年来,网络购物人群的规模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打开了消费者服装购买的眼界,同时也将他们对服装产品的要求提高了,对于传统的服装营销形式来讲,自是难以和现代化的消费观念相适应,因而我们可以预知,在未来服装市场的主要营销正地是在网络中。
二、存在于网络营销中服装企业的弊端
现阶段,虽然网络渠道营销的重要性和优势已经被众多的服装企业充分认识到了,但是从发展的现状来讲,其还处于摸索和建设的阶段,因而还有很多的弊端存在于其中。
(一)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均不具备
互联网在国内发展的时间相对较晚,虽然互谅网营销的模式已经在大体上形成了一个体系,由于人们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在逐渐深入,而服装企业在其中还没有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形成,从现行的网络营销的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服装企业还在里面摸索着,缺乏实践的经验和技术的支持。另外,笔者在浏览内唯品会、淘宝网以及京东商城以后发现,大多数的服装品牌在网络中的营销模式是通过平面展示或模特展示来传播的,对于其实际的上身效果消费者是很难从感官上体会到的。可见,在网络营销模式的选择下,服装企业首先需要做的是解决消费者符合通过网络就可以选到适合自己的衣服。
(二)单一的网络营销模式
现如今,国内大多数的服装企业他们所采用的网络营销形式基本是从企业介绍、网络广告以及新品上市宣传等几方面着手,即使多数以上的企业都将属于自己的企业网站建立了起来,但是企业网站存在的主要功能还是将企业形象展示给顾客,显然,对于品牌的宣传是难以突破的,被限制在了狭小的空间范围内。
在网络环境下服装企业选择的营销手段是非常重要的,其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网络平台,展现自身企业独特的魅力,然而大部分的服装企业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到网络品台建立和维护的重要性,自身缺乏专业的运营团队,就委托公司代为建立,而缺少了后期维护,这样一来不但会降低企业的网站权重,还会降低访问量,对于企业网络营销渠道的拓展而言是极其不利的。
(三)监管力度不够
简单来讲,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为服装企业,但由于我国在互联网管理方面还处在空白,相关的法律文件还在逐步完善阶段,因而网络营销的“怪相”就出现了,如:有的服装企业为了牟取暴利,以次充好;有的服装企业为了增大市场竞争力,不断压低价格,打击其他企业等,以上现象,对于服装行业在网络营销中的发展而言都是极其不利的。
三、调整策略的措施
(一)多样化的网络营销模式
在网络化迅速发展的年代,服装企业若想在其中取得胜利,就必须进行网络营销模式的转变,摒弃以往单一的营销模式,现代社会是多样化的,人们喜欢的是独立、特别、张扬,因而丰富、精彩的营销手段,一定能博得消费者的眼球。作为一家合格的现代化服装企业,网站不仅是服装展示的品台,更多的应该是企业特色与文化相结合的信息橱窗。只有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追求充分了解的情况下,企业的推广才能够被更多的人接受,多样化的营销形式,才会让人感到新鲜,印象深刻。另外,在服装企业所建立的管网中,应当有针对消费者的售后服务、市场调研以及信息反馈等功能,提升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赖。
(二)建立数字化网络渠道
在信息化时代,消费者的购买重心从现实生活中逐渐向网络过渡,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购物需求,服装企业有必要将自家的传统营销渠道和网络营销渠道结合在一起,建设符合于自身发展特色的现代化营销渠道。笔者认为结合国内服装行业发展的现状,复合营销的形式是最佳营销方式,其将产品物流的配送体系建立在目标市场中,确保发货和送货的过程是畅通无阻的。同时,在企业官网中尽快建立和完善付款模式,有利于将消费者快捷支付的愿望实现。
(三)建立强有力的网络品牌
如何在网络世界中,众多服装品牌中,将自家的品牌呈现在消费者的眼中,这对于服装企业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在国民经济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思想观念都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的改变,而这时他们在消费中更多地倾向于品牌的选择,因而在策划网络营销内容时,企业应当从企业的形象代言、品牌故事以及活动等方面进行构建,以便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企业产品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品质传播出去。在将自身品质提高的同时,还需要做好企业品牌宣传工作,有效的保持线上和线下的协同作用,使用新颖的方式对线上产品进行推广,可以通过发红包、发话题、网络论坛以及电子邮件等形式,是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到该品牌,对品牌文化进行创新,有利于消费者从内心深处就对品牌产生信赖。
总结
综上所述,网络营销模式出现在服装企业营销中,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全面地阐述了现行的服装网络营销模式的发展状况、存在的弊端以及改善的措施等,笔者认为,企业若想在网络营销中取得突破,就必须改变单一的营销模式,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着手,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做好运营官网的各项服务,从创新、守信之处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许玲.珠江三角洲运动服装业市场营销环境与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
[2]夏黎.基于网络环境的服装营销策略创新[J].改革与开放,2011,10:109.
[3]董祥峰.网络原创服装品牌营销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4]崔金玲.网络环境下服装市场营销的策略调整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05:375.
[5]蒋金波.秦玛丽服装公司网络营销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3.
[6]龙芹.韩都衣舍网店营销策略研究[D].云南大学,2015.
Abstract: Fashion design includes style design, structural design and process design. Structural design in teaching obtains a fairly large class hours,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design class talent. Based on the basic law of clothing structure and clothing styles change, the application of clothing multifunctional template in teaching was studied, thereby enhancing of instruction efficiency and reducing the number of hours and improving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clothing design level.
关键词: 服装结构;多功能样板尺;授课效率
Key words: clothing structure;multifunctional template;teaching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236-02
――――――――――――
基金项目:“华文丽式”服装成衣打版多功能尺及CAD系统开发 项目号1114。
作者简介:陈文强(1971-),男,陕西咸阳人,西京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服装工程。
1 国内外现状调查
目前通过国内外服装样板打制的途径来看无非所采取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手动打制、其二计算机辅助打制,两者的共同点是服装结构“数与图”设计,区别是手段。手动打制现任然停留在较原始的普通工具之上,如;三角板、直尺、曲线板、圆规、丁字尺、量角器等等,这些工具使用起来绘图复杂操作慢又效率低等不足;而且这些手工工具是在校学生学习和工厂生产必备的工具,我国有近百家文具厂生产这些工具。这说明服装行业人才不断的递增会带动其相关产业的回升,服装多功能打版尺正是看准了这一市场机遇展开创新设计的、填补服装行业空白。
《华文丽式》服装样板多功能尺迎合了技术改革这一理论意义、其涵盖了女装(150~175号型)、男装(160~180号型)的所有服装样板设计,也就是说男女装成衣样板设计(多品种)均可用该尺打制完成。对服装工业的快速发展具有推进的意义。华文丽式服装结构设计的研究是着眼于未来,是对服装技术纵向的延伸、其规律、方法、操作都具有前瞻性。本文章大胆概括提炼服装技术原理,结合传统与现代的打板方法,发扬技术体现艺术、技术制造产品、技术推动生产力、技术提升国民经济收入的意念。
2 服装结构研究产生多功能样板尺
所谓服装结构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探索和研究服装从立体解剖到平面的规律性学科。其涉及到人体工程学,人体测量学、材料学、服装造型学等多方面的科学。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以依人体体表特征解剖为服装结构的原型①构成了服装样板设计的基本形态,在此基础上进行款式所要求的结构加放和变化(长短肥瘦、分割线、省道和褶、装饰部件等)就构成了服装用生产样板。
服装多功能尺是在服装结构设计基础上总结服装款式变化规律和服装结构本身的内在规律研制而成的。其一,表现在人体的共同特征(如同一号型的群体),包括;头、颈、肩、胸、腰、臀、袖窿及四肢特征。例如同一号型的这些部位特征具有相似性,实验表明女体160/84A颈部矢横比②是0.69~0.71(抽样为200个人体样本测量),也就是说矢横径比范围是0.02,这么小的差值在服装领口线设计中不会影响服装结构平衡和款式变化的。其二,表现在服装款式的共同特征,服装款式具有流行性,可变性、甚至具有抽象性。无论是何种服装款式它们都具备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原型”基样。服装多功能尺就是基于原型而产生的,任何一款服装只要在原型上“设计变化”就能绘制款式样板。
3 多功能样板尺是一种数与图的结合体
多功能样板尺是基于原型而产生,是服装结构设计与人体解剖的共同体。同时承载着随时依据服装造型的要求而不断变化,多功能样板尺是立体的也是平面的。立体的是根据人体立体解剖构成的,平面的是根据服装造型数据加以变化而成的,所以说多功能样板尺是一种服装专业教学模具,也可以理解成为服装行业技术革新的工具。也伴随着计算机的设计可以使这个模具成为“数据化”CAD系统,它将引领服装行业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
服装结构的本质就是“数与图”③的相互关系,以数的形式来表现服装结构图;最终又以图的工艺制造形式来表现数的准确性,所以说“数与图”是多功能样板尺的核心。例如;多功能样板尺中设有袖窿弧线这一图形,它的高度、弧度、宽度都是以数的标准来控制。这个数到底是多少取决于原型样板的要求,原型样板又是在人体上获得,这样的袖窿不能直接应用于服装成衣打样中;必须进行依据款式所需加以改变方能应用。多功能样板尺集于服装主要结构部位的模具,包括;领口线、肩线、袖窿弧线、袖山弧线、领底线、省位线、裆弯线等线性。
4 多功能样板尺进步提高学生设计水平
服装类学生在学习服装结构设计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其内在的规律,甚至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头轻一头重的局面。重结构轻艺术或者重艺术轻结构的学习格局,这样都是不利于服装专业人才的综合培养。服装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共同作业,缺少谁都不利于本专业的特色发展。从服装艺术设计和服装结构设计的性质来看,艺术设计是形象化而结构设计是具象化的;一个属于感性思维作业,一个属于逻辑思维作业。作为一个设计师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并举,不能只会设计不会分解。任何一门艺术都有其内在的技术问题,解决不了技术问题就很难表达艺术。那么解决技术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这个时间不宜太长,过长会影响服装产品的流行及生产周期。在教学中也不能过长的进行结构设计教学,如若会影响学生趋于理性作业从而悖于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培养。我国服装设计型人才较少,各个院校培养方向不同,导致了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基本成分不平衡,不利于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
多功能样板尺的探索与研究致力于解决服装专业技术教学效率的问题,也致力于探索服装行业技术革新的问题。多功能样板尺的教学价值是简略了服装结构方法构成的规律,走了捷径;不要求学生一点一线的去学习服装样板的构成,只要求学生掌握多功能样板尺的所有结构部位的变化功能。结合艺术创作特点进行绘制款式样板即可,节省了学习时间,教学效率提高。从课时分配比例上缩减了结构教学课时,增大艺术教学课时更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5 多功能样板尺教育价值
“华文丽式服装打版多功能尺”不单一解决服装企业快速打板的问题;而是倡导一种新科学、新思想、新的技术体系;可作为世界服装工业发展、样板技术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品牌板型研究等多层次纵向和横向的技术模具设计。如纵向的可启发设计出箱包、鞋帽、车饰包装、沙发包装、电器类包装等绘图磨具;横向的可启发设计出建筑、重工业、轻工业等行业的磨具尺。
服装设计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统一,服装专业教学始终贯彻这一内容。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服装类学生较易于艺术创造、不易于动手制作(包括打样版、设备、工艺等)的特点。服装多功能尺解决了这一现象,它不需要让学生去一点一线计算和绘图结构图形只要记住档差和规格品种就直接打样版。把原来过于抽象的知识浓缩和高度概括了,之学习如何使用。这一创新会给服装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带来根本上的改革,缩短技术课时加强艺术学时、多搞服装款式创新及其其他类学科的开展。
6 小结
多功能样板尺的探索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是提倡一种新思想;一种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也可以说多功能样板尺是一种不同几何体的模具,具有系列性、示范性、推理性和艺术创作性。
注释:
①原型:人体体表基本轮廓形态.
②矢横比:人体维度厚度与宽度之比,是描述人体维度的重要数据.
③数与图:数指服装结构图中的数字,包括经验数据和逻辑数据;图指绘制的结构图.
参考文献:
[1]王燕珍.服装结构设计.东华大学,2010,10.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
综观目前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设计类人才,这类人才主要具有创新意识、灵活的思想,能将技术与艺术融合为一体,并且在实践中能为企业不断注入新的产品;另一方面是技术性人才,这类人才是企业中的骨干力量,是实现把设计转化为产品的技术人才。而目前高校服装专业培养出的服装专业人才与服装行业市场所需求的人才出现较大差距。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较差,实践操作能力不成熟,不能适应服装行业对服装人才的要求。高校服装专业必须以战略的眼光瞄准服装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来进行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一、强化实践教学模式,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服装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联系。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提炼理论,离开实践的理论只能是纸上谈兵。首先从培养目标上入手,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社会能力。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环节以点、线、面的方式贯穿于理论教学的全过程,理论与实践之间应保持相对的结构平衡,增加实践教学所占的课时比重,协调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达到总体课程平衡。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之间知识结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对实践教材内容的修订
原有实践教材内容滞后,甚至有的实践教材用的虽然是新版本,但内容上却是“换汤不换药”。对此,对原有实践教材进行增删修订,删除内容老化、结构不合理的专业实践知识,增加新的、合理的专业实践知识,编写出新的实践教材。使其具有新的实践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和新的专业实践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打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中采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采取以下实践教学方法。
1.理论性与示范性互补的教学方法
将枯燥的专业理论与具体的专业技能实践操作相结合,互为补充,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其学习兴趣。教学中要先引导学生多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开拓学生思维的发展,把已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然后进行示范性实践操作的讲授,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层次的具体实践指导。这种理论性与示范性相结合的互补式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
2.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把传统实践教学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能加深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实践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幻灯、图片、投影、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适当缩短实践教学时间,扩大信息量,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练习。3.开展课题研究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不是从外部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技能,而是指导学生围绕课题,把所学知识技能综合、融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研究的内容应结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对某一环节进行调查、研究、实验,应用所学知识、实践技能、构思制作出“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4.实施项目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方法是在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是师生为了共同完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而进行的完整的“项目”工作方案实施的教学活动,用于学习特定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这一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实用技能,强调知识创新,有效地建立了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展示了现代服装专业“以能力为本”的价值方向。
5.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分层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指导法是指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和统一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对每个学生的深层了解,将学生按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接受能力、现有掌握程度等原则分为几个档次和若干个学习小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实践、分层作业;教师进行分层指导、分层检测和评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实践内容、不同的实践教学手段,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的收获和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分层教学的设置应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兴趣为依据,要因材施教。
四、企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校企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的主要体现之一。通常可分为预实习、基础实习和专业实习。预实习和基础实习是企业实习的第一阶段,以了解企业工作环境;第二阶段是专业实习,以服装生产基本技能为主,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能力。
五、重视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
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在操作考核的基础上总结理论知识,这个过程也是由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理论概述能力。能客观地反映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实践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它能督促学生加强实践的学习,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应给予充分重视。考核进程中应注意,考核的选题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出具有典型性、综合性、代表性的问题,作为考核内容。
参考文献:
所谓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BarrierstoTrade,简称TBT)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或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或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措施,这些措施将成为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该国的障碍。目前在国际贸易中,因TBT引起的贸易摩擦和纠纷越来越多。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在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中的一些共性
近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给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带来诸多不利,但其有一些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限集中的主要目标市场国技术性标准和规定层出不穷。欧盟、日本和美国一直是从我国进口纺织服装数量较多、比重较大的发达经济体。如:2014年6月,日本产业标准委员会(JISC)决定制定新标准,以保证日本市场上儿童服装拉绳符合日本标准JISL4129(草案)的安全要求。
2.设限的产品有较强的针对性。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中使用的纱线、织物及其成品,都基本被锁定为设限产品。
3.设限广度大。
3.1产品的标志或标签是否符合进口国的法律规定。
3.2产品的包装是否符合绿色环保的包装要求。
3.3加工生产企业是否通过ISO9000、14000、BSCI、SA8000等质量体系、环境保护、社会责任认证等验收合格。
3.4产品的物理及化学性能是否符合进口国的技术性标准或法规。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不利影响
1.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非生产性支出增加明显,产品价格优势下降。比如国内许多外贸服装出口企业,为了通过欧盟设立的各种安全及环保标准,平均每年要支付巨额检测费用,就拿婴儿这一产品为例,检测项目多到不胜枚举。从面料检测开始,成份、染料是否含有毒有害物质,都要一一进行测试;辅料、成衣更是毫不含糊,金属配件不能含镍、镉等重金属成份,装配在婴儿服装上的金属小部件还必须通过拉力、锐利度等测试,以防止对婴儿皮肤造成伤害。为了应对TBT,有的企业需购进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昂贵检测仪器。这些非生产性支出的增加直接导致产品价格优势下降。
2.设限国家以此剥夺了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接单机会,减少了从我国进口纺织服装的数量。由于国内纺织服装企业习惯了按图稿打样、照实样加工、依工艺生产这样简单的拷贝、模仿型生产方式,缺乏主动学习国际服装行业动态和新规的能力和意识。因而,当面对名目繁多的技术性法律法规和标准,我国企业就陷于一片茫然、不知所措的尴尬境地,致使企业错过了成交时机或取消订单。
3.设限国家对外通报我国产品不合规、不达标数据,严重影响我国产品的国际声誉。设限国家通过技术性贸易壁垒打压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影响我国服装产品“物美价廉”的形象,冠以“廉价品、劣质品”的名号,从而降低我国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减少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贸易顺差。
4.绿色壁垒成了新的“拦路虎”,我国纺织服装行业面临大调整。多数发达国家,通过长期的发展,都有较高的环境标准和相应的管理措施,而对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可能都以经济发展为主,忽略了环境的保护且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了一些经济的增长。但做纺织服装的人都知道,纺织服装的印染、助剂、水洗等处理过程,污水的排放、气体的挥发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发达国家除了科学排污治污外,更多的也是把这些行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现如今发展中国家也在想办法把这些行业转移到本国或他国更偏远贫困的地区,试问如此转移,何时是个尽头,难道转移后的污染就不在世界范围内了?不是说要全盘否定绿色壁垒的积极作用,但要达到设限国严苛的环保标准,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设限国以此为由,既要纺织服装产品好、又要生产加工严格达到环保标准,从短期来看,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四、用SWOT分析法解析我国在面临TBT时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1.内部环境分析:(S-Strength优势、W-Weakness劣势)。
1.1劣势:先天不足导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
1.1.1生产技术水平落后。
1.1.2质量体系认证步伐迟缓。
1.1.3检验技术与检测设备落后。
1.1.4我国纺织业技术法规不够健全。
1.1.5缺乏快速反应机制和预警机制。
1.2优势: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的良好基础。
1.2.1中国政治、经济环境稳定。近年来,虽然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等不利因素,我国纺织品服装仍然为我国贸易带来巨大顺差。国家近期出台了增加退税、加快通关速度、加快培育外贸新优势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国务院【2015】9号文中就指出国家将继续巩固和提升纺织、服装、箱包、鞋帽、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全球的主导地位。这些政策都对稳定和促进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2.2企业自身的调整适应能力强。我国企业向来都是顶着压力前行,国外对我国的各种限制从来没有停止过,从关税壁垒到非关税壁垒,企业每一次都是自我调整、自我适应,在不断的应对各种问题和困难的过程中,企业自身的免疫力也不断增强。能应势而变、顺势而为。如今他们也在不断扩大引进和利用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促进产品结构、生产工艺和技术的调整、优化和升级。
1.2.3行业协会的功能不断完善。各地的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都在逐步推进了相关信息平台的建设,针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种类、案件通报等信息给予及时的披露,使
得信息更加公开、透明,起到了预警的作用,有利于纺织服装企业及时查询相关信息,引以为戒。同时一些地方还在不断推进建立应对贸易壁垒的协调机制,加强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建设,积极提供相关技术咨询和服务,指导相关行业和企业应对贸易壁垒。
2.外部环境分析:(O-Opportunity机遇、T-Threats挑战)。
2.1挑战:外部矛盾催生技术性贸易壁垒直指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
2.1.1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市场比较集中。长期以来,欧盟、美国、日本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三大主要市场,就拿欧盟来说,尽管其经济复苏缓慢,但2014年我国对欧盟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全部实现增长,增幅分别为9.3%和14.8%。而这三大市场一直是倡导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积极推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增加了我国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威胁的概率。
2.1.2“贸易逆差”是发达国家心中的一根刺。纺织服装产品是我国的传统产品,一直凭借着物美价廉的优势,不断扩展全球纺织品服装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我国长期以来在这个领域的高速发展早已引起了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发达国家在纺织服装进出口贸易中一直存在逆差,因此,近年来一直不停地通过设置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来限制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这是保护其本国贸易顺差、减少进口冲击的最有效的手段。
2.2机遇: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给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带来的契机。
2.2.1通过积极应对各类技术性贸易壁垒,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我们生产技术和行业水平的法规和标准,期待此番新一轮行业法规和标准的国际接轨,能使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法规和标准真正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2.2.2通过引进和利用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促进产品结构、生产工艺和技术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对整个纺织服装行业来说,也是一次产业升级。
2.2.3通过开展各类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可以提高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素质,提升对外的产品形象,与东南亚国家进行差异化竞争,不再以低成本作为吸引订单的主要卖点。
五、从“负面清单”中寻找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良策
1.政府“负面清单”。
1.1政府职能发挥不够,缺乏统筹安排,通力合作。对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进一步作为,扭转企业单打独斗、散兵作战的局面,使各企业避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有引导可寻,有资源共享。不用再凭一个企业的一己之力来应对TBT。就拿保护生态环境而言,这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行业督导、企业自律,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引导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进行一场“绿色改革”,从而保持长期健康的发展态势。最终有效击破国外设置的TBT。
1.2缺乏对企业是否符合国际标准和法规的合格评定。对策: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检验机构,对不同企业进行分类管理,按各企业需要通过的国际标准和法规,对其进行检查和评定,相当于接受国际检验前的国内自查。应鼓励企业积极参加评定认证,这种做法可以提高企业及产品规范,提高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通行能力。
1.3缺乏TBT预警机制。对策: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政府信息数据部门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汇总结果,让企业及时了解各自出口的主要市场国TBT的新动向。建立相关的预警机制,并及时做好反馈工作,让企业可以防患于未然。
2.行业组织“负面清单”。
2.1组织建设不够完善,服务职能发挥不到位。对策:学习国外纺织行业协会成熟的发展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行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加强服务意识,及时向企业传递信息,维护企业的利益。
2.2检测标准的品牌基本被国外垄断,没有中国检测标准的品牌。对策:通过加深和国外检测机构的合作,开发研制出我国自己的检测仪器设备,达到国际通行的检测标准和检测能力。这样既避免了国外检测机构的垄断,又可以为国内产品提供低廉的服务。
2.3行业缺乏互律机制,同业恶性无序竞争。对策:行业协会应该制定行业的“行规”和职业道德规范,维护行业竞争秩序,调节彼此的纷争,对恶意竞争的行为要给予惩罚,保护行业内出口企业的根本和长远利益。
3.企业“负面清单”。
3.1产品结构不合理。对策: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低价位产品利润空间有限,在面对国外技术壁垒时显得无能为力。因此,要大力改进技术,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标准,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纺织工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及附加值,努力开发自己的品牌。
3.2对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对策:对企业来说,仅仅聘用懂英语的大学生实现对外接单、贸易操作是远远不够的。要舍得投资培养人才,让他们参加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的专业培训、外语和纺织品服装专业培训、贸易争端解决的专业培训等。这样,不仅有利于合理保护民族工业,也有利于瓦解或绕过贸易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使我们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着有利的位置。